第一篇:做有思想的教育者
做有思想的教育者—读李镇西《教有所思》有感
李镇西老师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不懈地进行教育的反思,实在令人敬佩。向他这样的之名教育家,完全可以吃吃老本,在教学中循规蹈矩,萧规曹随,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但是从他的书中,我可以看到他每带一次新生都进行一个新的课题研究,每上完一次课都有一些反思。对比他的所见,也是我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但是我就没有像他那样深入地思考过。比如,他提出:“学校一定要有特色吗?”“仅仅增加一门选修课,就叫学校教育的特色吗?”现在很多学校的所谓“特色”,要么是凭空杜撰的几个富有特色的标签,但其内容却和其他学校一样,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要么就是把体育、艺术项目作为特色。于是特色变得泛滥。当然也和当今的功利化社会有关,不弄几个特色没法交代。什么是真的特色,李老师说他追求朴素的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我觉得这就是特色。我认为,学校的学生是否形成特有的思想,才是衡量的关键。
李老师还在书中批评了一些教育的怪相,比如公办义务教育打造的品牌。公办义务教育应该是教育公平的体现,而不应该人为造成某些重点学校,更不能借公办教育之实收私立教育之钱。在这方面,我们嘉善县做得非常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流动成为了全国的试点。李老师还不同意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这一种说法。是的,老师也是人,并不比其他人崇高多少,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生活需求,不能每每都让老师奉献。但是我认为,老师至少应该有一条师德的底线,不能学生面前说一套,回到生活中做另一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很少在学生面前说套话、空话,讲一些实际意义更多的话。
李老师讲真话。这是他和其他教育家不同的地方,也是他可贵的地方。名人讲真话,需要背负极大的舆论压力。但是李老师直言不讳地说了一些触犯掌权者利益的话。作为一名教师,他并不是每次都在台下给领导拍拍手喝喝彩,他会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我认为,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能教育出有思想的学生。比如李老师认为儒学不能救世的看法,讲得非常在理,我相信,他的学生也会具备这样的哲学思辨能力。反观我们这些老师,已经习惯了照章办事,逆来顺受,已经缺乏了主动思考的能力。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必定也是死气沉沉,毫无创新能力的。
什么样的是人才?李老师这样的就是人才。而人才和教育家不可多得,成功路线往往不可复制。但是他们的先进教育思想、理念,值得我们思考终身,也必定会收益终身。
第二篇:林格 做有智慧的教育者
林格 做有智慧的教育者
1、课堂是土壤,我们究竟种什么。
爱是理想课堂的道德基础。
爱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正向传递反馈的过程。而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与感应,让每一个孩子都意识到“老师是在乎我的”,这是所有理想课堂的共性。
课堂作为中国教育内涵改革的土壤,背后的课程文化体系支撑自不必言,但其人性基点和课程核心内容应当是——爱的种子。在这片土壤上,种下什么,你就将收获什么,种下爱,就会收获整个教育的春天。当下推动的课改,只是“松土”的工作,关键是“松土”之后,要种下什么,这个似乎更加重要。
2、教育的智慧。
过去几十年的教育从未把孩子看作教育的主体,以知识为中心人为设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只是把孩子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知识的主宰者。因此,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被教育”的对象,孩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
很多教师,唯恐在孩子面前不能立威,习惯于高高在上,习惯于无所不知,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往往疾言厉色,仿佛全天下的真理都掌握在手。这样的教育者,无论多么辛苦,有着多么朴素或者伟大的动机,都在从事失败和错误的教育。
相反,要孩子的心灵乐于依靠,教育者应有一个美德,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柔弱起来。因为,只有自己的内心变得柔弱了,才能缩小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3、教育的过程与目的。真正的教育绝不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过于依赖大脑,依赖心理学技术,依赖知识的传递,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失去了感知、感觉、感应的能力。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才能让生命生动而自由起来。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的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教育应当回归到心灵深处。
第三篇:《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读书心得
《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读书心得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顾群
这本书应该是李振涛老师多年随笔之精华汇编而成,分为四辑。第一辑:凝视教育,第二辑:我们时代的教育者,第三辑:探问教育的思想,第四辑:生命跃动中的思想碎影
这本书读起来不累。以前读有关于“新基础”的书,总觉得非常得深奥和抽象,常常看了几页就放下了。这本书虽然也有许多“新基础教育”的思想在内,但是不是纯粹的理论书籍,大多也是由一件事或一个故事引发,娓娓道来间平易近人了许多。泡杯茶,放点轻音乐,斜靠在椅子上,一页一页翻阅,很是惬意。
这本书启发性强。看似平淡的语言,却饱含着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对“新基础”又有了新的理解。
当一个学生向教师诉说“老师,他们又打我了”之时,教师可以从中听出些什么呢?
他的欲望和需求:需要教师的帮助和保护。
他的情感:焦虑、愤怒、不满和失望(上次他们就打我了,老师为什么不管呢?)
他的思想:打人不好,打人者应受惩罚(最简单的公平正义的思想)。
他的疾病:孤独、恐惧,是肉体和精神的弱者。他的个性:懦弱、温和、不合群、依赖心强。他与他人的关系:紧张、对立。选自《倾听着的教育》 三人黄昏草原散步,昆虫学家、商人和教师。途中,只有昆虫学家听到了蟋蟀的叫声;只有商人发现了钱币的掉落;只有教师听到了儿童读书的声音。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职业的差异只是表面,根子上,是因为三人的心思摆放的位置不一样。
有的教师的心是放在知识上,或者,聚焦在各种花样翻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上,那么他的智慧就从中生发出来;有的教师把自己的心放在学生的生命上,他的智慧就是从生命中流淌出来的智慧,这是我们追求的真正的教育智慧。此时,教师的生命体验、教育体验和智慧体验达到了高度融合的无痕境界,我们已很难从中分离出哪种体验是生命体验,哪种体验是教育体验或者智慧体验了。
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专家”是怎样炼成的。古代神话故事、生活遭遇琐事,他都能从中引出教育道理;雅斯贝尔斯、苏格拉底、蒋梦麟、叶澜,知道的不知道的、中国的外国的,许多教育家的理论他都烂熟于心;历史、哲学、法学、经济学,甚至宗教神学,都是他涉猎的对象。书中还收录了他对某节课的课堂评价,他对某本书的读后感言,如何看课看书蕴含此中。书中更记录了他的读书生涯、他的教育人生,其中书的作用功不可没。
他说,爱自己就要学会栽培自己。那么学会栽培自己,我们就从读书开始吧。
第四篇: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读书心得范文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读书心得
韦兰坚
名师们深刻的教育思想、渊博与睿智的大家风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涤荡了我的心灵,引起我长久地思考。仔细回味每一个小故事,处处精彩,在充满智慧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无不引领着我们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
记得这样一句话:“知识,只能让人看见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一项职业,除了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智慧相伴。而教育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体现,是教师对于教育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的驾驭和深刻的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制应对的综合能力。
如此可见,教育呼唤教育智慧。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呢?
一、智慧来自健康阳光的心态。
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好的心态是关键。有了平和的心态,才能有冷静的大脑;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调动大脑创造的活力;有了辩证的心态,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维陷入极端主义的陷阱。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知道,我们教师每天在进行着“备、教、批、辅、考”的工程,平凡与繁琐的日常事务让我们的工作更细微化,更具体化,也更程序化。在每天重复的劳动中,我们在感受着平凡者的平凡事。要想把平凡的事做得很出色,我觉得教师要有三颗心:宽和的平常心,幼稚的儿童心,纯朴的博爱心。平常心是留给自己的,儿童心是给孩子们的,博爱心则是参与社会的。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拥有一颗健康阳光的心态,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缤纷,在平凡中显露出智慧。
二、智慧来自知识的日积月累。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成功没有捷径,成功来自于学习,成功更来自于实践。我觉得经常浏览有益的网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如:教育在线、中国知网、特级教师家园的网页等,里面都有很多浪里淘沙得来的精粹。经常阅读名家教育博客,如同跟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无疑是一种蓬勃向上的享受;倘佯于大师的教育博文,如同走进无穷无尽的教育宝库,思想意识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我们只有阅读、阅读、再阅读,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才有深厚的底蕴。走到课堂上才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三、智慧来自对教育行为的不断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教师要获得教育智慧,需要有探究的思想和习惯。遇事要先问“为什么”,研究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学习、实践、反思、写作。这是教师成长的必由路径。学习的最重要途径是读书。要使阅读变成习惯和享受,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知识结构。践行是关键,做了才有发言权。要在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积极实践,并视为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反思是智慧型教师最关键的思维特质之一,同样的事件中,智慧型教师的反思更为深刻和持久。写作不为张扬,而是为了盘点和内敛,为了更清醒的前行。所以坚持记读书笔记、写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等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是非常好的。因为,坚持反思是智慧生成的重要阶梯。
四、智慧来自与他人的精诚协作。
常言道:两人智慧胜一人,众人拾柴火焰高。佐滕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所谓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指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与学习,共同发展。许多研究发现,教师一起密切沟通,休息时的相互交谈、备课时的疑难问题商讨、公开课的观摩与评价,都是教师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教育呼唤智慧,智慧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拥有智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就能不断提高教育艺术,逐渐成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第五篇:做有思想的领导者
做有思想的领导者
——我的学校领导能力反思 校长不是官位,而是职位。历史与社会赋予这个职位的有权利,更多的是职责,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职责。如何履行好自身职责,关键在于领导者的思想,一个有思想的校长绝对是一个优秀的校长。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一方面指的是人的素质,它包括人的政治立场与理论水平、时事政策水平、法制意识、公民道德素养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另一方面是思维过程及思维方式。作为学校领导者,一定要有思想。有思想的领导者,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提高领导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思考
领导者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思路、办学水平以及办学特色。如何根据学校区域特点、历史文化底蕴、学校现有资源,制订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办学理念,打造精良的教师队伍,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合理配置资源,逐步形成独有的办学特色,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是一个领导者首要思考的问题。一所好学校一定有善于思考的领导者,人云亦云的领导者永远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转悠,要么就流于形式,喜爱假大空。
二、勇于创新
创新是学校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科学发展的保障。领导者不能因循守旧,但也不能盲目,在稳中求进。任何创新都存在困难,但不能因为有困难而放弃创新。领导者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一是管理制度的创新,大胆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教职工主观能动作用;二是强力推进基础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有效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三是加强校本教研,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四是特色学校创建,因地制宜,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开展特色教育,逐步形成办学特色。
三、乐于反思
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反思让人精明,反思催人进取。作为领导者,不仅学会反思,更要乐于反思,坚持每天自己反思总结,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找出存在不足以及不足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提高。善于接受不同意见,深入到教师中去,广泛征集意见,认真反思得失,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完善管理机制,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四、与人为善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领导者必须有一颗宽容之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与人为善。这也是重要的领导艺术。领导者与人为善首先要做到的是善待师生,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师生合法权益;二是积极创造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三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率先垂范;四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五、勤于实践
学校领导者不仅要在理论修养上不断提高,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更重要的是勤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学校领导者要坚持深入课堂,上好每节课,评价好所听的每节课,同时要深入到各个管理部门,真正做到小事会做,大事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