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

时间:2019-05-13 01:2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

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

作者:王文平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衡量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志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我们的教育应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创新型人才,这已成为教育中的一项重大挑战。关键词:化学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化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中学化学教学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

多年来学科改革始终没有停止过。就拿化学学科来讲,引进STS、BSCS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和推进化学学科学方法训练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等。近十年的教改,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改革没有重大的突破,改革甚微。1 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教学中历来强调教学的直观性。要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形象地进入学生的直观视觉,如果单纯靠现有的一些文字、挂图,甚至投影、幻灯是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产生非常好的直观性效果。2 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在资源库里查找资料,了解自己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有关知识,然后在教学素材库中调用素材,设计制作教案。使教案的编写从手写到键盘输入,从纯文本到多媒体,从线性结构构思到超文本结构构思。3 促进师生间、生生间关系的转变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平等交流与和谐关系。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隐蔽性特点,可使学生某些难于公开表达的话,直接与教师、同学交流。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可以使教学反馈更加及时快速。这种交互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2 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能做到既能看,又能听,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三、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在同一个教学班中存在各种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创新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使这一思想真正得到实现。2 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具有主体性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是完成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处于主体地位。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环境 1演示型教学环境

它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素材库、计算机、大投影等作为新的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其优点是对设备的需求不高,不足是学生缺少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2自主学习型教学环境

按学习内容它又可分为局域网或网络教室的网络环境(教师提供规定的学习资源)和开放式的网络环境(学生可以在互联网寻找学习资源)。实施这种模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3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教学环境 这种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又给学生一定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但往往需要打破一节课45分钟的束缚。

五、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中的一些思路与做法

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是学科教学的一场深入改革,这场改革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利用各种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及其共享技术的优势,运用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方式与方法,解决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很难,甚至无法提出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达到更高、更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学科教学高水平教育的目标,以推进教育教学深层次改革的目标。整合既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身要求,也是深化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1使抽象变为形象

化学教学过程中,对许多复杂化学现象、化学过程、用语言、用文字、用挂图很难把它们讲清楚,学生也很难想象出它们的具体情景;而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和现象生动而形象的显示出来。2使微观变为直观

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过去教学中只能让学生看看挂图、观察实验现象或用语言、文字加以描述,学生很难得到正确完整的认识与理解,现在可以在原来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等窗口制作出教学课件,把微观世界加以放大,把水的电解过程、水的三态或用语言、文字加以描述,学生很难得到正确完整的认识与印象;现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微观世界加以放大,展示在学生眼前,许多情景不言自明,复杂情景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获取和理解。5.3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中,总是教师将学生听,教师在情面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学生很少有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我在讲“空气的成分”在这节课之前,先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资料,然后准备象:发现空气中氮的成分展空气总量的4/5的是哪位科学?他是怎么发现的?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等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对所讲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知了探索的过程,对结论印象深刻,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第二篇:化学学科中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

化学学科中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

作者

陈磊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改变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者能够愉快、高效地获取知识。本文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整合的一些方法。

关键字:信息技术;整合;互动性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速度日趋加快,中学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是必然的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已逐步为广大中小学所采用。初中化学是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教学,让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学会分析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应用化学知识发现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计算机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具有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教师要合理正确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入课堂教学,必须妥善处理好以下三方面: 1:加强备课,分析教材,合理整合 在信息技术辅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只顾对学生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产生电脑取代教师、黑板、粉笔的“电脑万能观”,也不能误认为只要采用了电脑教学,教学中的一切问题皆可迎刃而解。如果整个过程完全使用多媒体教学,那么很有可能扼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问题,教师必须大力加强课前的备课工作。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研究,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下的备课不应只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查看国内外的教学信息,或者选用市场上出售的教学软件,而更应注重分析教材,研究教材,充分优化教学的过程,创设情景,剖析机理与难点,做到信息技术运用的有的放矢,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我在今年制作《让胃酸不再成为困惑》多媒体课件前,对教材内容中“酸碱盐的分类”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自创了建模块分类别的设计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象等多种信息集成为整体风格简洁的流程图式分类模块,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实践证明,正确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教学质量相应得到提高。

2:注重灵活、加强互动,优化设计

现在课堂教学中的主流课件都是使用微软公司的power point软件,虽然此软件具有易于掌握、操作简单、便于创作等优点,但用久之后会感到,仅使用PowerPoint本身所具有的操作功能,制作出的课件,就象用横具铸造工件一样,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只能按照既定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无法应对教学中的突发情况,在师生交流中缺乏互动性,教师成了“放映员”,失掉了“主导者”的地位;学生成了“观众”,丧失了“主体者”的地位。

对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学设计软件的潜力,扩大课件的应用范围,比如在课件制作上可以避免采用剧本式的单线流程设计;也可以充分利用PowerPoint在编辑模式中可以将编辑对象自由拖动的特点,加入一些教学互动设计,如在我制作的《实验装置模块化搭建》、《千变万化的铜》的课件中,我充分发掘了PowerPoint的潜力,在课件制作中设计了多个分支流程,用来对应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对一些找规律,分类别的知识点的教学,加入一些教学互动小游戏,采用灵活切换于幻灯片模式与编辑模式的方法,让学生上台进行拖动图表,进行一些分类别、找规律、连线相互配对的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课件的设计制作充分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剖析机理与难点,做到信息技术的运用有的放矢,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

此外,也可以尝试利用Flash,Front page等不同的软件,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需要制作出多元化,具有不同功能的教学课件。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可望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做用和意义。3:重视参与,关注学生,自主学习

经过多年来众多教学设计专家的努力,传统教学设计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完整、严密的理论方法体系和很强操作性的独立学科,并且已有大量的专著及教材问世。传统教学设计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病: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而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教师往往也会退到传统教学设计的老套路,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既是学生的认知场所,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场所,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学习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受到充分的尊重。新课程标准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调控下进行而逐步走向自主学习的学习活动。信息技术与化学自主学习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正是针对学生认知活动的这一特点,在教师指导之下,借助各种直观、具体、多媒体手段,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体验自身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培养主体意识,实现主体地位。对教师来说,可以利用现在发达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优势,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进行一定程度自主学习,如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利用“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进行学习资料的收集与预习工作,由此萌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习对象的主体作用。学习从属于发展。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新的认知图式,而且这种新的图式是创造性的。

综上所述,教师要熟练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必须有创新精神、科研意识,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这正是教学改革的动力源泉。

第三篇:如何让信息技术融入化学学科教与学之二

如何让信息技术融入化学学科教与学之二

二、化静态为动态

在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有大量精美的图片,这些图片有利于学生领悟更多的化学知识。但是,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静态的彩图变成动态的视频画面的话,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会更加牢固。

在九年级化学课本中,当讲到“水的净化”的知识点时,笔者在课前做好了一些准备工作,即收集好与教材上《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彩图有关的视频资料,并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观看教材上的彩图,再通过电脑与电视相连接的背投技术,让学生观看视频短片,了解江河里的水是如何被引入自来水厂,后经过沉降、过滤、消毒处理,最终制成自来水的整个过程。这样一来,全班学生对自来水的主要生产流程就有了更加深刻、全面、具体的认识。

在课本第五章中,当讲到“铁的冶炼”的知识点时,尽管书中有《炼铁厂》和《炼铁高炉的结构》彩图,但由于是静态的图像,加之学生大多数没有到过炼铁厂,所以对这个知识点感到难以掌握。笔者在上这节课的时候,采用了将静态的彩图转变成动态的视频画面的教法。先利用“高炉炼铁”的Flash课件让学生学习炼铁高炉的结构以及炼铁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接着,再让学生看一段举世闻名的上海宝山炼铁厂炼铁过程的视频短片。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理解了新知识,而且受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推荐)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

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第一中学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进入了课堂。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对于生活在21世纪信息时代的人们来说,如果不会使用多媒体电脑,就不会应用电脑快速地获取、处理、检索信息,就不会使用Internet与外界通信,就无法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也就无法在信息社会中谋求发展。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比如在“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一节中有关“电子云”问题,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前者由于缺乏动感而使学生误以为电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后者则会让学生认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许多重点、难点,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出、突破;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等内容的教学往往变得枯燥乏味;教学反馈不够及时和全面。而通过多媒体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实时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问题直观化,静止问题动态化,动态问题过程化,归纳总结对比化,知识查询快速化,解答问题现场化,实验过程模拟化,学习过程游戏化,这样就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扎实。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实时地综合各种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不仅有静态信息的形式;而且还有动态信息的属性,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教育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实验,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模式。

利用多媒体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如氯化钠、氯化铯。金刚石和石墨等的晶体结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可用动画制作成球棍模型空间旋转,立体直观;化学键的断裂、旋转和新键的形成,也可制作成动画。这些使得学生可以从动画中深刻体会到微观世界的奥妙,形象地构建起自己对微观世界的认知结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用动画模拟出一些教师无法演示的实验,如把水注入浓硫酸后硫酸飞溅;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入氢气引起爆炸,组合装置中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溶液中撤导气管引起倒吸等一些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通过声音、图像的结合,给学生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对那些有较大危险性的实验、污染较严重的实验和对身体有害的实验,也可用动画模拟,既达到教学目标又安全无害。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四十五分钟理论说教的效率远不及一个五分钟实验展示。但是课堂的实验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还有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做到随时调用;另外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无法在教室中完成等。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例如在“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教学中,改变压强对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的转化影响并不显著,运用课本实验,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加压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而往往不能发现其后的颜色略变浅。因为根据人的视觉特点由浅变深的现象易于识别,而由深到浅的现象则不易感知。

运用多媒体CAI课件,不是削弱这一环节,而是应当更加强化。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直接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气体、沉淀的产生、放热或吸热、爆炸、燃烧等;要让学生闻气味:刺激性气味、果香气味、臭鸡蛋气味、特殊气味或无气味等。有些实验在讲台上演示时,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即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观察到。有时可以找学生代表来观察,如闻气味及感受反应后热量的变化。但大多数现象坐在后面的学生就看不到了。要想让每个人都观察清楚,教师往往要绕场一周,耽误课堂有限的时间,还未必有理想的效果。这时实物投影仪就可以大显神通了。将这些实验在实物投影仪下做,演示在大屏幕上,就可以收到较好的预期效果。

在化工生产的教学中,如合成氨工业,肥皂的制取,接触法制硫酸等,教师普遍感到学生提不起兴趣、对于工业流程。生产设备等,学生摸不着头脑,只能死记硬背,效果当然不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如能带学生去实地参观,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才是理想的、但往往受时间。场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制约,想做到这一点不容易。而如果将有关内容摄制成录像或从一些资料库中摘取相关内容,穿插在课件当中,就可以最大可能地给予学生强烈的感性认识,使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如同现场参观一样,也让学生更加体会到科技是为生产服务,我们所学的理论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它是多么有价值,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Internet来搜集信息,可大大扩展信息的来源,且快速方便。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及时的搜集高考信息和进行强化训练是必须的,但购买的成套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用起来有时是事倍功半。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充分利用了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上下载最新试卷然后进行精选。这些试题题型新颖、信息准确,给学生作为试题和平时练习,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二.信息技术与教材重、难点的突破

“学习障碍”的存在是教学难点的成因之一。如何解决呢?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人体的五个感觉器官中,就记忆百分率而言,视觉要占25%;听觉占15%。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视、听并用时,记忆效率极高,可达66%。实验证明,参与的感官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按照巴浦洛夫的说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手脑并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正符合这个理论。更重要的是,学生看到现代教学手段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使用电脑技术,掌握一项“会学”的手段,将使学生终身受用不尽。这样,学生学习时,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计算机技术的上述功能下被打通了、降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比如,化学平衡原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一个平衡理论体系,它包括“溶解平衡”、“化学平衡”以及后面涉及到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等。化学平衡是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通过本节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和硫酸、硝酸工业生产的化学原理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等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教材是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但由于它比较抽象,学生较难接受,所以它又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对化学平衡是一动态平衡这一概念,基础差的学生更是难于理解。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同学们联系初中所学的溶解平衡,再到化学平衡,最后总结出化学平衡具有“动、等、定、变”的四大特征,以及平衡移动图像。上述几个问题的工作过程均用动画的形式显示出来,道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直观,图文声并茂。

硫酸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和国防建设上都有广泛的用途,教材以接触法制硫酸的基本化学原理和生产流程、典型设备等,第一次向学生介绍了有关化工生产知识,使学生学习化学理论跟化工生产实际联系起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尽管采取了实物、标本、模型或图表措施,学生还是觉得比较空洞。我们采用的计算机教学软件,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和形象逼真的画面,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它设计动感强,易引起学生注意,讲解步骤清楚,层次分明,板面清晰,提示、过程、结论完整;图象形象、生动、直观。哇!沸腾炉真的沸腾起来了,生成的二氧化硫经过热交换器,直奔接触室,摇身一变,变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进入吸收室洗了一个浓浓的“硫酸浴”,出来一缸热气腾腾的发烟硫酸。与此同时,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和典型的练习,更是画龙点睛,错对一目了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掌握了工业制硫酸的全过程。

有机化学中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及其命名的教学,因学生初学,概念生疏头绪多,又缺乏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黑板上的平面板书无论如何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共鸣,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利用CAI从容不迫地把一种烷的结构进行多种不同的展示;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变换角度旋转、对比与复原、关键部位放大、正误对照剖析„„逼真的主体画面、清晰的比较鉴别、精炼的规律归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三.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困惑及思考

由于所演示的课件是一段编好的程序,它的灵活性和交互性都比较差,它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果盲目应用,必然会走进误区。如有的教师完全抛弃了黑板和粉笔,叙述也被大段的文字课件代替,整屏整屏地展示课堂内容,让学生目不暇接,无法消化吸收,更谈不上思考。一节课基本上变成了操作计算机,教师只是操作事先设置好的计算机程序,课堂上没有活泼生动的气氛,更没有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因此,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手段并不是可取的好方法,应当根据教育内容的实际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若是把教师生动的课堂活动(语言、动作、演示等)都变成课件上冷冰冰的文字,就显得苍白无力,起不到现代教育技术应有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还有的教师把一些不需要用多媒体CAI演示的内容也搬上了电子屏幕,把一些像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铁离子的检验这样简单易做。现象明显的实验也做成课件来代替课堂演示,这将妨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

要恰当地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我认为要把握以下两点: 1.多媒体的作用是辅教、辅学

在课堂上,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中心,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而课件是辅助教和学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帮助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高效率的训练。但它却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因为我们所强调的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如果没有教师的辅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更不能成为一个计算机的操作者,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任何一台机器不能够代替的。

2.多媒体的运用要适用、适时、适度

课件要有适用性,应当是课件内容和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生硬地掺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能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盲目地随大流。在使用方法和技巧上,适时和适度地穿插课件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定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件不在多,更不能滥,不必节节用课件,而是要精、要巧、要美、要恰到好处。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习过程,促进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举措,要实现这一举措,必须把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让信息技术融合在各科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人机交互的操作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其突出功能表现为动态模拟展示、资料查询、模拟操作、反馈练习、多媒体情景创设以及游戏等。不注重发挥这些功能与优势,将计算机只作为演示的工具,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要把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有机的集合起来,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和结果,产生聚集效应。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当今世界,其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特别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再以单一的黑板式和文本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从而激发了教育改革和学习形式。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知识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堂中的信息技术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时出现“意外”是很自然的事情,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之后,就会产生新问题、出现新情况的可能性就更大;课堂上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教学设备“罢工”的问题时常出现,如“死机”、上传或提交作业时网络繁忙等问题。物的因素导致的教学意外事件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维护得以尽量减少,人的因素引发的问题则只能借助于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发挥。

现在各校,包括农村中小学大都有了计算机,况且计算机已走进生活,有的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操作技巧,甚至上网聊QQ等,所以教师在用信息技术上课时最好注重互动这个环节。

有位教师在上课时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当他演示软件操作时,有个学生总

会事先说出他下一步的操作,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他急中生智,在需要演示时请这位学生操作,自己则在一边适时讲解。该生得到展示机会后,演示得很卖力,其他学生也听得很认真,反而更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发挥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建构。

三、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实施

1、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3、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现有资源。

4、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新要求。

所以,信息时代呼唤教育技术的更新。多媒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多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觉得烦,有些学生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开始厌学。现代信息技术介入课堂,与各学科进行整合,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知识。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探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小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本质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好,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也好,都是教育教学范畴中的行为,可以说,教育教学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师生分别具备的能力 答:信息技术植入学科教学,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顺应课程改革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

    如何让信息技术融入化学学科教与学之一[推荐五篇]

    如何让信息技术融入化学学科教与学之一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它宏观现象的后面,蕴藏着很多的微观奥秘。宏观现象是它的特点,微观抽象性则是它的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简介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简介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紧紧围绕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海南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和海南生态环境发展为研究重点,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实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总结 本学年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为了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现将本期信息技术与学科......

    浅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五篇范文

    浅议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内容摘要]当前采用的单独设置信息技术课的模式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和教育水平发展是相适合的。但是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汇报稿

    各位领导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望海学校! 我是望海学校中学教务主任、七年二班班主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师。我汇报的主题是个人电子办公体会。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使用办公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