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风采(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1:4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风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风采》。

第一篇: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风采

于青,女,音乐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西方音乐史研究方向,师从沈旋、钱亦平教授。长期从事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钢琴表演艺术研究等,现为青岛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出版研究专著一部,获山东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在国家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译文20多篇,获山东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参编著作二部,主持、参加国家、省、校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中外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课程,获青岛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立项。

王静怡:女,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博士、教授、民族音乐学和中国音乐史学方向硕士导师,兼任音乐学系主任,世界民族音乐研究学会理事,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亚太传统音乐学会、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中国音乐史学会会员,山东省“十二五”音乐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想:民族音乐学,中国音乐史学,传统音乐学,先后多次到马来西亚、日本、韩国交流调研,科研成果卓著,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社科、省部级、文化厅、教育厅科研项目,主要成果有:专著《中国音乐在海外的传播与变迁》(人民出版社)、《音乐之岛》(中国戏剧出版社)、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黄钟》《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东南亚华族传统戏剧与酬神活动生存关系之调查研究》《文化认同与马来西亚华乐创作风格的变迁》论文二十余篇,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泰山文艺奖”二等奖、青岛市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两项、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多项、青岛大学优秀教学奖、青岛大学“最喜爱的老师”提名奖等奖项。

邓列加,中国歌剧舞剧交响乐团首席,青岛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奏员,黑龙江省交响乐团客座首席。

出生于音乐世家,深受家庭音乐熏陶,自幼随父学习小提琴,12岁起开始小提琴演奏生涯。197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

1990年赴德国国立特劳森根音乐大学深造,师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巴耶诺夫,获得艺术家证书。在德学习期间,深入学习了国外优秀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在演奏技巧得到大幅度提高,将自己对乐曲的深入理解融入到演奏之中。1995年在埃斯林根市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受到当地媒体的关注及好评。在旅德期间,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荷兰举办音乐会。

回国后,曾执教于西安音乐学院。之后,任职于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活跃于中国舞台上,先后参与音乐剧、大型歌剧在中国的首演,多次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大型音乐会。与丹麦室内乐团的先锋――阿萨莱斯室内乐团及来自挪威、德国、荷兰的优秀演奏家同台演出,以自己对音乐的深邃理解,独特诠释深受多方媒体好评。并多次出访香港、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刘晓静,教授/博导,2001年7 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获得博士毕业证书。2001年7月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编审委员会主任,全国艺术硕士教指委专业分委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中山艺术团团长。

著作:《“小唱”考》,《明清俗曲研究》《明清俗曲资料汇编》《解读蒲松龄俚曲曲牌乐语》《音乐鉴赏》《中国音乐之旅——民族器乐》《器乐装饰音演奏指南》等 获奖情况:

1、《“南北曲”、明清小曲与聊斋俚曲——从聊斋俚曲“南北合套”曲的唱腔说起》 获第21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蒲松龄与【叠断桥】》获第20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南北曲”、明清小曲与聊斋俚曲——从聊斋俚曲“南北合套”曲的唱腔说起》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第一名)

4、《蒲松龄俚曲的调式与音调特征》 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集聚高端人才 支撑跨越发展》 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研究生论文《民族音乐学原生态民俗中的乐种研究》 获 “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

1、《明清俗曲研究与整理》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2、《明清俗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重点课题

3、《山东大厦形象塑造工程》山东省委办公厅横向课题

4、《中国民间舞蹈资源现状调查》山东省委办公厅横向课题

5、《中国戏曲资源现状调查》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6、《山东省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教育示范基地的论证暨建设》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7、《艺术大学人文精神之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刘玉霞,教授,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副主任、特聘青岛交响乐团首席,硕士研究生导师。俄罗斯国立格涅辛音乐学院演奏博士。中国音乐家协会委员,山东省第九届政协委员,山东省第九届青联委员和第十届青联常委。曾获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等多项表彰及奖励,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03年10月作为艺术类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赴俄罗斯国立格涅辛音乐学院留学,并获得演奏专业最高学位——小提琴演奏专业演奏博士。先后在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舒瓦洛夫”音乐厅成功举行了三场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是国家公派艺术类留俄学生在莫斯科举办小提琴独奏音乐会的第一人。2005年4月,作为唯一的外国人,入选参加了俄罗斯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在莫斯科著名的“格林卡”音乐厅举办的大型演出

张旭冬,博士、教授、硕士导师。现任作曲系主任、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库成员。

1998年—2004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2003年由中央音乐学院选派、教育部公派赴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调研复调音乐与俄国当代音乐创作。

主要学术领域:复调音乐、音乐创作研究。论文曾连续三年(2005 —2007)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7年获“山东省第21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创作各类体裁音乐作品百余部(首),曾分别在济南、青岛和美国成功举办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

张琳仙:青岛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舞蹈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1978年参加工作,任山西省歌舞剧院主要演员,曾获文艺界最高奖——“文华奖”,两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的舞蹈《看秧歌》被评为歌舞类一等奖。著作有《舞蹈艺术心理学》等余部;主持两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三项省级科研课题;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30余篇。被授予省级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多次出访意大利、日本等国。创作的舞蹈获得省级大奖共计30余项,国家级大奖共计10余项,如《社鼓》在全国首届大学生舞蹈比赛中获得专业组创作一等奖,创作舞蹈《心之翼》获全国第六届“荷花杯”校园舞蹈大赛作品铜奖等。并于2006年被邀请赴韩国讲学,教授中华民族民间舞,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

周行,教授,自幼随父母学习钢琴演奏和音乐理论知识,1981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系钢琴专业,198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1989年考取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199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键盘系主任。2000年成为钢演奏与教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多次获教学优质奖、教学成果奖和最佳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多年来所培养的学生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各类赛事并获得最高奖项,毕业后成为国内高等院校和专业音乐团体中钢琴教学和演奏骨干。1999年与2001年两次应邀担任俄罗斯联邦文化部主办的“远东国际音乐院校青少年演奏大赛”钢琴评委。2001年9月调入青岛大学音乐学院任键盘系主任至今,2003年晋升为教授。现任青岛市音乐家协会理事、钢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考级委员会高级评委。2010年,担任“罗马音乐节”器乐比赛中国(香港)选拔赛评委。连续六年获青岛市声乐器乐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奖。多次获山东省高等音乐院校师生基本功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韩迺舜,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男高音歌唱家,全国音乐考级声乐评委,中央电视台特邀演员,第七、八、九届省政协委员,第十届市政协常委,省文联委员,省音协理事,青岛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在全国声乐比赛中多次获奖,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在多部歌剧中饰演主要角色,应邀在上海音院周小燕歌剧中心与美国旧金山歌剧院合拍歌剧任中方男主角,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多次获省精品工程奖,多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全国获奖,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多次参加中外教授音乐会和讲座。

王琳,美籍华人小提琴教授。出生于青岛,十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直至毕业,跟随王振山教授学习小提琴。八十年代初,赴瑞士师从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卡尔·弗莱什的继承人Max Rostal大师学习,通过四年多的刻苦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伯尔尼音乐学院高等小提琴演奏艺术文凭。

随继赴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学院跟随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 Roman Totenberg继续深造小提琴,连续三年荣获希诺托院长奖学金,1991年获得音乐硕士小提琴演奏学位。

在欧美二十余年期间,在世界各地与众多交响乐团、室内乐团演出,多次参加著名国际音乐节,曾与世界上有着极高声望的指挥家、演奏家,如Sir Georg Solti、C·Eschenbach,Itzak Perlman,M·L·Rostropovich等等音乐家们合作演出,及上课学习交流,积累了丰富的演奏及教学经验。

从2002年至今,担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并教授本科,以及硕士研究生的小提琴专业课程。学生们在参加国内外各种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其多名学生在国内外知名院校继续深造、以及交响乐团工作。

王文俐,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获钢琴伴奏专业硕士学位。现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音教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曾在《中国音乐》、《人民音乐》、《黄钟》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篇。撰写专著1部。曾多次在省市大型文艺演出中担任钢琴艺术指导,协同青岛市宣传部组织了国际钢琴大师汇,并参加了国际钢琴大师班授课。曾担任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高校师生基本功大赛钢琴组评委,及山东省文化厅举办的山东省音乐大赛中担任评委。所教授的研究生本科生多次在省教育厅、文化厅举办的比赛中一等奖。主持完成一项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山东省文化厅重点课题、青岛市社科课题,并参与多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

王爱琴,音乐教育系副教授,声乐专业。1984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表演专业;1992—1994年于上海音乐学院干进班进修,师从留学意大利博士、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胡明健教授学习声乐;1984年进入青岛大学任教至今。曾获1980年省文化厅主办的山东省专业歌舞剧院、艺术学院、师范院校声乐比赛二等奖,1991年省教委主办的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青年教师声乐、钢琴比赛声乐一等奖等奖项。发表优秀论文数篇,其中《哼鸣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一文在首届山东省艺术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王景彬,男低音歌唱家。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师从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1988年赴美国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留学,学习期间,连续7年获得密苏里大学最佳研究生奖和大学校长最高奖学金;获得美国法尔夫声乐国际基金奖。1994研究生毕业后和世界众多知名歌剧院合作,主演了大量的世界经典歌剧。2001年作为引进人才担任青岛大学声乐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先后灌制了多张DVD和CD个人演唱专辑,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了多篇大型学术论文。所教授学生获得了国际比赛一等奖和国家级比赛一、二、三等奖。担任各种大型国内和国际声乐比赛评委。

王丽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应邀担任全国“第五届武汉樱花杯声乐比赛”和俄罗斯海参威“远东国际声乐比赛”等多项大赛的复赛、决赛评委;主持及参与省级社科项目4项,并荣获省社科联和教育厅颁发的一等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王洛宾民歌的艺术价值》、《浅谈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艺术歌曲创作》等论文多篇;4次成功举办独唱音乐会;所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内外声乐大赛中获奖。目前在青岛大学音乐学院从事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声乐教学工作。

祁慧民,200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先后师从乔建中和伍国栋研究员。现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评论家学会的理事、山东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十一五”音乐学重点学科“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自2000年以来在《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文化》、《人民音乐》等国内音乐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Asian Folklore Studies,CHIME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篇。其中两篇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收为馆藏。出版专著一部。曾获得“泰山文艺奖”二等奖、全国少数和民族音乐协会“学会杯”二等奖、省教育厅高校艺术教育论文一等奖、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青岛市社科二等奖。完成山东省文化厅重点课题两项、教育厅课题一项。2003年参与国家科技部大型项目《西部人文基础资源数据库•音乐分库》担任土族音乐资源数据库部分。2007年承担“国际音乐理事会第32届大会暨第2届世界音乐论坛”闭幕式中国代表发言人的翻译。2009年获“山东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此外,多次参加国内外系列学术研讨会并受邀承担国际学术研讨会部分时段的主持人。

朴春艳,韩国Seoul国立大学音乐大学院硕士,韩国建国大学交换教授,韩中亲善协会文化副会长现,中国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曾与上海交响乐团、韩国KBS等著名交响乐团合作演唱,曾参加北朝鲜举办的“世界艺术节”,韩国KBS电视台举办“民族统一音乐会”等,在北京、上海、广州及韩国、日本、香港等地多次举办独唱音乐会及国际性音乐活动,曾在艺术世界发表“中韩近现代音乐研究”,松花江月刊发表“朴春艳教授的音乐家故事”等,中央电台举办“全国少数民族声乐比赛”、“中韩歌曲大赛”评委。

张以慰,青岛大学音乐学院作曲副教授 作曲、电子音乐作曲 研究生导师。

1967年参加专业音乐工作。在现代京剧《红云岗》(原名《红嫂》)剧组任乐队首席长笛兼创作组管弦乐配器。1985年调北京大学艺术教研室,担任音乐概论、作曲理论教学及大学生艺术团作曲和艺术指导。同时开始对电子音乐进行研究开发,为我国最早研究该学科的人之一。1997年调到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历任作曲、和声、配器、电子音乐作曲等教学。兼任青岛大学软件学院多媒体动漫音频教学。2004年赴奥地利维也纳表演艺术大学作访学,并获奥地利著名音乐家Walter Moore授予的艺术歌曲作曲大师班文凭。

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杨鸿年教授学习和声、指挥。师从中国音乐学院施万春教授学习和声、作曲。师从上海音乐学院王耀华教授学习配器、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理事 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

青岛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委员会主任 主要创作成果:

担任国家教育部大型电视艺术片《共和国之光》的作曲兼音乐编辑,该片荣获第四届全国“星光奖”一等奖(政府奖)。担任国家教育部大型电视艺术片《共和国之星》的作曲兼音乐编辑,该片荣获第五届全国“星光奖”二等奖(政府奖)。担任器乐曲《赛马》艺术指导,荣获全国第二届“蒲公英奖”辅导金奖(政府奖)。作品《月亮花》,荣获第四届全国“群星奖”银奖(政府奖)。MTV《月亮花》荣获中央电视台第二届全国音乐电视比赛铜奖(政府奖)。舞蹈音乐《飘逝的红领巾》荣获第六届全国“群星奖”优秀舞蹈音乐奖(政府奖)。担任少儿电视艺术片《蓝飘带、红飘带》的作曲,该片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儿节目“金童奖”三等奖(政府奖),该片同时在山东省第六届优秀电视评比中被授予特别奖。担任电视艺术片《快乐的星期六》作曲,该片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节目“金童奖”优秀栏目奖(政府奖)。担任电视艺术片《太阳、大海、童年》作曲,该片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少儿节目“金童奖”三等奖(政府奖)。电视艺术片《听沂蒙山小调》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优秀电视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担任国家教育部八集大型系列片《忠诚》作曲。该片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片名,是国务院向全国教师重点推荐的教师节电视片。担任电视连续剧《一个士兵的往事》作曲。该片由时任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亲笔题写片名,是中央军委向全军推广的歌颂林春霖烈士的电视片。

为《哥们、姐们和爷们》;《一路深情》;《巴山背嫂》;《扛》;《那片山烟花》„„等50多部集电影、电视剧作曲

歌曲作品:

《太阳的微笑》2007年被选定为全国水运会会歌,同时在全国核心刊物《音乐创作》刊登。《深深地鞠躬》由中央电视台制作成MTV,历年作为教师节重要的献礼作品,由中央电视台多套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许多省市电视台播出,该作品同时荣获全国“五一文化奖” 一等奖。《太阳的爱》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拍摄制作成MTV,2004年1月17、18日第一套节目向全国播出。1月19日起,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三套节目作为每周一歌播出。《永恒的眷恋》应国家教育部约请为歌颂北京大学优秀教师孟二东教授而作,2006年教师节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录制并播出。《东方梦想》为迎奥运而作,2007年5月参加“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大型文艺晚会,由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东方卫视等现场直播。《我为奥运添光彩》荣获国际奥帆委颁发的优秀作品奖。

《深深地鞠躬》、《烛光》、《0—3岁音乐教育》等作品录音专辑由高校出版社、北京音像视听公司、中国音乐家出版社等部门出版发行。

其他: 论文《中国社会文艺中介组织管理模式研究》荣获2003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术科学(重点课题)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论文《音乐工程学的理论与应用》被列为2004年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术科学重点课题。

著作《中国古代音乐舞蹈史话》,由北京大学、大象出版社编辑出版(三次再版,并多次被相关论文著作引用)。

国家教育部为庆祝大型电视艺术片《共和国之光》荣获全国‘星光奖’一等奖,特颁奖通报表彰。

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化厅为表彰歌曲《月亮花》荣获全国‘群星奖’银奖,为我省实现全国该奖项争得荣誉,特记功一次。

被《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音乐群星名录》《中国当代音乐家》等辞典收录。

研究生指导成果:

徐东璐作品《一个女人的故事》荣获全国电子音乐比赛二等奖。张澄橙作品《舞》荣获全国电子音乐作品比赛优秀奖。沈皓婉作品《路》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国际电子音乐作品比赛已入围,将在2011年10月进行比赛和展演。

[注]:

1、除上述作品外,另有荣获省级政府奖、市级政府奖及各类奖项...数十部。

2、在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电视台发表各类音乐作品数十部。

3、担任大型晚会的音乐总监、作曲、制作如:青岛国际啤酒节、海洋节、潍坊国际风筝节。连续多年担任沿海各城市电视春节晚会的音乐总监、作曲和音乐制作等。

张夏琴,音乐教育系声乐教研室主任 1981年,毕业于山东省济宁师专音乐专业,从师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声乐系主任金华德教授,并以声乐专业成绩第一名毕业;1990年--199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课程班,先后从师于著名歌唱家叶佩英副教授和声乐教育家周美玉教授以及钢琴教授沈灿,并获声乐歌剧系专业结业证书;2000年--200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本科),并获中央音乐学院学士学位,在读本科期间仍从师于声乐教育家周美玉教授,钢琴教授张式谷,合唱指挥家杨鸿年教授,以及音乐学教授宋瑾等;1981--1986年,任青岛十六中音乐教师;1986--1993年,任青岛七中音乐教师;1993--至今任青岛大学艺术学院声乐教师。获奖情况:

1982年获“学校先进工作者”称号。1983年获“校工会先进工作者”称号。1987年获“市教委文艺比赛”个人演唱二等奖。1987年获“青岛市首届声乐电视大赛”优秀歌手奖。

1990年获“青岛市教委《青岛之夏》文艺比赛”声乐演唱第一名。教学成果: 1、1989年获“青岛市首届音乐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声乐单项”一等奖。2、1998年声乐课被青岛大学师范学院评为优质课程,并获证书。3、2000年本人指导的96届本科生王力同学获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学士毕业论文第一名。学术论文:

1、《试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传播的局限性》发表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四期。

2、《对声乐教学中“游学”现象的分析与思考》发表于北京《人民音乐》2003年第四期。演出活动: 1、1993年在“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建系十周年音乐会”上担任独唱。2、1994年在“青岛市政府元旦年会”上担任独唱。3、1994年代表青岛大学参加了“青岛市教师节文艺演出”并担任独唱。4、1999年在“建国五十周年--青岛大学文艺演出”中担任领唱。5、2002年6月在“中央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音乐会”上担任独唱。1989年教师之家文艺比赛评委

1998年担任青岛一中首届高中音乐专业班招生评委 2002年圣诞节担任山东省平安保险公司文艺比赛评委

八、历年教授的部分学生获奖成果:

1、魏文超同学毕业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在1999年获“全国推新人大赛声乐比赛”中获铜奖。

2、魏文超同学在1999年12月获青岛大学“花园杯”十大歌手比赛二等奖。

3、王玉秀同学毕业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在1999年获“青岛市第二届文化节”声乐三等奖。

4、王玉秀同学在2000年青岛市“世纪之春”演唱获二等奖。

5、穆小芳同学毕业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在2001年获“平度市教师技能比赛”二等奖。

6、孙慧同学毕业于山东省艺术学院音乐系获青岛市“国贸杯”声乐比赛一等奖。

7、于锐同学现就读于青岛大学艺术学院,在“山东省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比赛”中获专业组二等奖。

8、毛隽同学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声乐表演专业在2001年“首届海洋之星歌手大赛”中获青年组一等奖。

9、毛隽同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的第八届“吉尔达杯”美声组决赛中荣获全国十佳金奖。

10、魏伟同学现就读于西安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2002年获陕西省艺术比赛优秀奖。

11、王旭鹏同学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现任中央歌剧院主要演员,在2000年“德国国际新声音(歌剧)比赛”中获中国赛区第三名。

九、自我评价: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音乐专业素质和技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态度认真负责,为人师表、待人诚信,适应性强,能面对和承受各种挑战。

张琪玲,青岛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舞蹈家协会会员。著有《中外舞蹈作品赏析》;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十几篇,多篇论文获得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的舞蹈比赛中获奖;并于2004年被邀请赴韩国讲学。

张宝莉,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现从事视唱练耳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视唱练耳教学法。本人多次参加中、美、俄、意、法、德的国际视唱练耳大师班及教育部主办的“高等学校高级教师视唱练耳研修班”。在国家与省市级发表论文多篇及多项立项与课题,所指导学生在参加全国视唱练耳记谱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其中在人民音乐发表《首调听觉的分析与训练》;中国音乐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国成人教育《谈成人钢琴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中国成人教育《成人如何学习首调唱名法》等文章;多部课题获得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等;获得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在省级立项两个个;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立项三个;校级一个;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大学公共鉴赏课教材》;参与编写《青岛文化建设研究》;《艺术鉴赏通论》等书籍。

张志红,1996年以声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同年进入青岛大学音乐学院担任声乐教师至今。现在是副教授,音乐专业学位(MFA)研究生导师。任教期间,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过数篇论文,获数项科研奖励,培养过大量的声乐学生,其中多人获省、市级声乐比赛奖励。张志红本人2009、2010年获得两次省级声乐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苏勇生,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键盘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2年入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修钢琴,1986年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89年调入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1991年在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青年教师声乐钢琴比赛中获钢琴比赛一等奖、声乐比赛优秀伴奏奖。1997年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进修钢琴演奏一年。1999年被任命为音乐教育系键盘教研室主任。2007年所担任的钢琴课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课程。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各种音乐期刊上及获山东省、青岛大学的优秀科研成果奖。孟雷,男,1963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音乐系,现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民乐系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竹笛专业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2007-2011年先后四次代表青岛大学音乐学院赴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及周边地区进行民乐教学、讲座及系列音乐会等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并被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音乐系特聘为中国民乐专业教授,担任竹笛、葫芦丝、巴乌等中华民族管乐教学工作,使中华民族乐器演奏这一课程第一次作为有学分的专业课进入了美国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的课堂。在美期间成功举办了多场中国民乐音乐会。并因出色地完成教学及演出任务而多次受到密苏里州立大学校长的特殊表彰。

主要演出及创作: 1、2007年受中奥音乐教育学会邀请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担任独奏演员,演奏了笛子独奏曲《春到湘江》,获得巨大成功。2、2008年获山东省第三届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获教师演奏(民乐)一等奖;2010年获山东省第四届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创作组(器乐作品)二等奖。

3、创作多首声乐、器乐作品,其中笛子独奏曲《美丽的密苏里》在美国密苏里首演并在当地电视台多次播出,这一作品及音像资料被密苏里州立大学图书馆永久收藏。管弦乐作品琵琶协奏曲《沂蒙岁月》作为献礼建党90周年音乐作品首演。

4、承担并完成了多项省级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如《齐鲁民间笛子音乐研究》、《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在美国推广普及的典型案例研究》、《多元文化视角下对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的中国音乐项目研究》等。在国内、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董文华,现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声乐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1到200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研修声乐。

多次参加全省声乐比赛两次获得一等奖。在1991年参加全省高校声乐教师比赛获得二等奖。多篇论文在山东省教育厅、文化厅获奖,如《谈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获山东省教育委员会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唱歌语言的处理》获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并有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保存。先后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声乐艺术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声乐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谈歌唱发声的常见病及纠正方法》发表于《中国音乐》核心期刊。《黄河三角洲的民歌挖掘与演唱》获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研立项。

多名学生考取国内外声乐研究生。如学生王维莲等考取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并有多名学生在国内外声乐大赛中获奖,学生马晓娟获首届维也纳国际声乐大赛银奖和最佳音色奖,翟鹏,王莹莹等多名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声乐大赛中获奖。

第二篇: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专业考研研究生导师介绍

音乐(专业学位)

王景彬,男低音歌唱家。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师从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1988年赴美国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留学,学习期间,连续7年获得密苏里大学最佳研究生奖和大学校长最高奖学金;获得美国法尔夫声乐国际基金奖。1994研究生毕业后和世界众多知名歌剧院合作,主演了大量的世界经典歌剧。2001年作为引进人才担任青岛大学声乐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先后灌制了多张DVD和CD个人演唱专辑,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了多篇大型学术论文。所教授学生获得了国际比赛一等奖和国家级比赛一、二、三等奖。担任各种大型国内和国际声乐比赛评委。

王丽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应邀担任全国“第五届武汉樱花杯声乐比赛”和俄罗斯海参威“远东国际声乐比赛”等多项大赛的复赛、决赛评委;主持及参与省级社科项目4项,并荣获省社科联和教育厅颁发的一等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王洛宾民歌的艺术价值》、《浅谈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艺术歌曲创作》等论文多篇;4次成功举办独唱音乐会;所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内外声乐大赛中获奖。目前在青岛大学音乐学院从事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声乐教学工作。

王文俐,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钢琴硕士。一九九○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钢琴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二○○一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伴奏专业,获硕士学位;一九九○年至今,青岛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师。科研及学术论文:《中国钢琴作品在高师教学中的现状与思考》发表于2000年《人民音乐》第11期;《江文也早期钢琴音乐创作的现代化技法》发表于2001年《黄钟》第2期;《谈即兴伴奏课的改革》发表于一九九七年《钢琴艺术》第6期;《针对不同性格类型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发表于2000年《中国音乐教育》第1期;《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爱情与生活〉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发表于2000年《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第2期;《我们生活在美的中间》发表于2000年《艺术乐园》第1期;《唱儿歌,学画画》一书,由希望出版社出版;主持国家科技部科研项目“互动钢琴教学软件”教案的编写和音像的录制工作;山东省重点课题《钢琴伴奏的理论与应用》的研发。获奖情况:科研论文《中国钢琴曲的现代化技法简析》获全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谈即兴伴奏课的改革》获得山东省教委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优秀奖。校内、外任职:青大艺术学院音乐教育系副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青岛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张旭冬,博士,教授,硕士导师。现任作曲系主任、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库成员。1998年—2004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2003年由中央音乐学院选派、教育部公派赴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调研复调音乐与俄国当代音乐创作。主要学术领域:复调音乐、音乐创作研究。论文曾连续三年(2005 —2007)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7年获“山东省第21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创作各类体裁音乐作品百余部(首),曾分别在济南、青岛和美国成功举办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

刘玉霞,教授,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副主任、特聘青岛交响乐团首席,硕士研究生导师。俄罗斯国立格涅辛音乐学院演奏博士。中国音乐家协会委员,山东省第九届政协委员,山东省第九届青联委员和第十届青联常委。曾获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等多项表彰及奖励,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03年10月作为艺术类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赴俄罗斯国立格涅辛音乐学院留学,并获得演奏专业最高学位——小提琴演奏专业演奏博士。先后在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舒瓦洛夫”音乐厅成功举行了三场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是国家公派艺术类留俄学生在莫斯科举办小提琴独奏音乐会的第一人。2005年4月,作为唯一的外国人,入选参加了俄罗斯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在莫斯科著名的“格林卡”音乐厅举办的大型演出。

邓列加,中国歌剧舞剧交响乐团首席,青岛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奏员,黑龙江省交响乐团客座首席。出生于音乐世家,深受家庭音乐熏陶,自幼随父学习小提琴,12岁起开始小提琴演奏生涯。197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1990年赴德国国立特劳森根音乐大学深造,师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巴耶诺夫,获得艺术家证书。在德学习期间,深入学习了国外优秀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在演奏技巧得到大幅度提高,将自己对乐曲的深入理解融入到演奏之中。1995年在埃斯林根市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受到当地媒体的关注及好评。在旅德期间,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荷兰举办音乐会。回国后,曾执教于西安音乐学院。之后,任职于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活跃于中国舞台上,先后参与音乐剧、大型歌剧在中国的首演,多次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大型音乐会。与丹麦室内乐团的先锋――阿萨莱斯室内乐团及来自挪威、德国、荷兰的优秀演奏家同台演出,以自己对音乐的深邃理解,独特诠释深受多方媒体好评。并多次出访香港、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董文华,现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声乐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1到200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研修声乐。多次参加全省声乐比赛两次获得一等奖。在1991年参加全省高校声乐教师比赛获得二等奖。多篇论文在山东省教育厅、文化厅获奖,如《谈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获山东省教育委员会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唱歌语言的处理》获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并有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保存。先后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声乐艺术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声乐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谈歌唱发声的常见病及纠正方法》发表于《中国音乐》核心期刊。《黄河三角洲的民歌挖掘与演唱》获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研立项。多名学生考取国内外声乐研究生。如学生王维莲等考取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并有多名学生在国内外声乐大赛中获奖,学生马晓娟获首届维也纳国际声乐大赛银奖和最佳音色奖,翟鹏,王莹莹等多名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声乐大赛中获奖。

苏勇生,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键盘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入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修钢琴,1986年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89年调入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1991年在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青年教师声乐钢琴比赛中获钢琴比赛一等奖、声乐比赛优秀伴奏奖。1997年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进修钢琴演奏一年。1999年被任命为音乐教育系键盘教研室主任。2007年所担任的钢琴课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课程。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各种音乐期刊上及获山东省、青岛大学的优秀科研成果奖。

王爱琴,音乐教育系副教授,声乐专业。1984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表演专业;1992—1994年于上海音乐学院干进班进修,师从留学意大利博士、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胡明健教授学习声乐;1984年进入青岛大学任教至今。曾获1980年省文化厅主办的山东省专业歌舞剧院、艺术学院、师范院校声乐比赛二等奖,1991年省教委主办的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青年教师声乐、钢琴比赛声乐一等奖等奖项。发表优秀论文数篇,其中《哼鸣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一文在首届山东省艺术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宋艺闻,1995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钢琴演奏专业,同年到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2002年获得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钢琴演奏与教学专业硕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评委,青岛市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理事,青岛市教育局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入选山东省学校艺术教育专家人才库。曾获在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艺术院校音乐舞蹈大赛中获伴奏一等奖。并多次参加了青岛市新年音乐会、青岛大学新年音乐会的演出。并在省市各个艺术水平考级及音乐比赛中担任评委。先后在《艺术教育》《齐鲁艺苑》《中华学术论坛》《艺术教育》《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中国教育改革》等核心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教学之余,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攻关,作为主创人员研发的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互动钢琴教学软件”。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曾先后荣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立项、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全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二00七科学技术发展计划课题、青岛市文化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立项、山东省教育厅第二批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全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立项。2010年获第四届山东省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两项、山东省艺术考级青少年音乐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珠江.恺撒堡杯全国青少年钢琴大赛山东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并多次获青岛市青少年音乐大赛(器乐)最佳指导教师奖。

王琳,美籍华人小提琴教授。十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的附属小学跟随王振山教授学习小提琴直至附中毕业。1983年获约克•史都克基金会奖学金赴瑞士师从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小提琴演奏艺术教育之父卡尔•弗莱什的继承人,前任欧洲弦乐协会主席Max Rostal大师学习,1987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伯尔尼音乐学院高等小提琴演奏艺术文凭。1988年赴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学院跟随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国际各大比赛评委Roman Totenberg继续深造小提琴,在校期间连年荣获希诺托院长奖学金,1991年获得音乐硕士小提琴演奏学位。在欧美二十余年期间,担任许多交响乐团、室内乐团的演出及学校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国际著名音乐节,曾与世界上有着极高声望的指挥家Sir Georg Solti、C•Eschenbach,Itzak Perlman,M•L•Rostropovich等合作演出,积累了丰富的演奏及教学经验。从2002年至今,担任中国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教授本科小提琴表演、研究生小提琴演奏与教学、MFA艺术硕士的专业课程。担任各种专业大赛比赛评委,并多次获最佳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们在参加省内外各种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多名学生在国内外知名院校、乐团继续深造和工作。

张夏琴,音乐教育系声乐教研室主任,1981年,毕业于山东省济宁师专音乐专业,从师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声乐系主任金华德教授,并以声乐专业成绩第一名毕业;1990年--199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课程班,先后从师于著名歌唱家叶佩英副教授和声乐教育家周美玉教授以及钢琴教授沈灿,并获声乐歌剧系专业结业证书;2000年--200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本科),并获中央音乐学院学士学位,在读本科期间仍从师于声乐教育家周美玉教授,钢琴教授张式谷,合唱指挥家杨鸿年教授,以及音乐学教授宋瑾等;1981--1986年,任青岛十六中音乐教师;1986--1993年,任青岛七中音乐教师;1993--至今任青岛大学艺术学院声乐教师

张琳仙,青岛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舞蹈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1978年参加工作,任山西省歌舞剧院主要演员,曾获文艺界最高奖——“文华奖”,两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的舞蹈《看秧歌》被评为歌舞类一等奖。著作有《舞蹈艺术心理学》等余部;主持两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三项省级科研课题;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30余篇。被授予省级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多次出访意大利、日本等国。创作的舞蹈获得省级大奖共计30余项,国家级大奖共计10余项,如《社鼓》在全国首届大学生舞蹈比赛中获得专业组创作一等奖,创作舞蹈《心之翼》获全国第六届“荷花杯”校园舞蹈大赛作品铜奖等。并于2006年被邀请赴韩国讲学,教授中华民族民间舞,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

朴春艳,韩国Seoul国立大学音乐大学院硕士,韩国建国大学交换教授,韩中亲善协会文化副会长现,中国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曾与上海交响乐团、韩国KBS等著名交响乐团合作演唱,曾参加北朝鲜举办的“世界艺术节”,韩国KBS电视台举办“民族统一音乐会”等,在北京、上海、广州及韩国、日本、香港等地多次举办独唱音乐会及国际性音乐活动,曾在艺术世界发表“中韩近现代音乐研究”,松花江月刊发表“朴春艳教授的音乐家故事”等,中央电台举办“全国少数民族声乐比赛”、“中韩歌曲大赛”评委。

张宝莉,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现从事视唱练耳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视唱练耳教学法。本人多次参加中、美、俄、意、法、德的国际视唱练耳大师班及教育部主办的“高等学校高级教师视唱练耳研修班”。在国家与省市级发表论文多篇及多项立项与课题,所指导学生在参加全国视唱练耳记谱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其中在人民音乐发表《首调听觉的分析与训练》;中国音乐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国成人教育《谈成人钢琴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中国成人教育《成人如何学习首调唱名法》等文章;多部课题获得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等;获得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在省级立项两个个;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立项三个;校级一个;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大学公共鉴赏课教材》;参与编写《青岛文化建设研究》;《艺术鉴赏通论》等书籍。张志红,1996年以声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同年进入青岛大学音乐学院担任声乐教师至今。现在是副教授,音乐专业学位(MFA)研究生导师。任教期间,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过数篇论文,获数项科研奖励,培养过大量的声乐学生,其中多人获省、市级声乐比赛奖励。张志红本人2009、2010年获得两次省级声乐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孟雷,男,1963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音乐系,现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民乐系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竹笛专业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2007-2011年先后四次代表青岛大学音乐学院赴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及周边地区进行民乐教学、讲座及系列音乐会等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并被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音乐系特聘为中国民乐专业教授,担任竹笛、葫芦丝、巴乌等中华民族管乐教学工作,使中华民族乐器演奏这一课程第一次作为有学分的专业课进入了美国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的课堂。在美期间成功举办了多场中国民乐音乐会。并因出色地完成教学及演出任务而多次受到密苏里州立大学校长的特殊表彰。主要演出及创作:

1、2007年受中奥音乐教育学会邀请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担任独奏演员,演奏了笛子独奏曲《春到湘江》,获得巨大成功。

2、2008年获山东省第三届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获教师演奏(民乐)一等奖;2010年获山东省第四届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创作组(器乐作品)二等奖。

3、创作多首声乐、器乐作品,其中笛子独奏曲《美丽的密苏里》在美国密苏里首演并在当地电视台多次播出,这一作品及音像资料被密苏里州立大学图书馆永久收藏。管弦乐作品琵琶协奏曲《沂蒙岁月》作为献礼建党90周年音乐作品首演。

4、承担并完成了多项省级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如《齐鲁民间笛子音乐研究》、《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在美国推广普及的典型案例研究》、《多元文化视角下对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的中国音乐项目研究》等。在国内、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韩迺舜,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男高音歌唱家,全国音乐考级声乐评委,中央电视台特邀演员,第七、八、九届省政协委员,第十届市政协常委,省文联委员,省音协理事,青岛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在全国声乐比赛中多次获奖,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在多部歌剧中饰演主要角色,应邀在上海音院周小燕歌剧中心与美国旧金山歌剧院合拍歌剧任中方男主角,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多次获省精品工程奖,多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全国获奖,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多次参加中外教授音乐会和讲座。

张琪玲,青岛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舞蹈家协会会员。著有《中外舞蹈作品赏析》;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十几篇,多篇论文获得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的舞蹈比赛中获奖;并于2004年被邀请赴韩国讲学。

第三篇:青岛大学文学院文学考研研究生导师简介汇总

文艺学

周远斌,男,1969年11月生,文学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在《文学评论》(3篇)、《光明日报》(6篇)、《古籍整理研究学刊》(3篇)、《文史哲》、《齐鲁学刊》、《云梦学刊》、《杜甫研究学刊》、《阴山学刊》、《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延边大学学报》、《聊城大学学报》、《理论研究》、《蒲松龄研究》、《北方论丛》、《南都学坛》、《重庆社会科学》、《上海文学》、《文论报》、《作家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观点摘要;出版《论语校释辨正》、《红楼梦人物百家言——薛宝钗》、《儒家伦理与〈春秋〉叙事》等专著11部;主持承担国家社科项目、省部级项目5项;获省社科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

徐良,男,1963年生,1985年—1988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攻读美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青岛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美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历年来在《美学》、《艺术界》、《人文杂志》、《社会科学辑刊》等国内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20多项学术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等重要文献二次转载,十多次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重要著作有《20世纪西方美学精神》,合著《文艺学与美学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进》、《企业美学纲要》等。重要研究课题有《西方美学的后现代转折》、《荒诞派戏剧的美学精神》,近年来转入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主要课题有《中国哲学美学》、《中国美学与现代文化》等。主要开设课程有“美学原理”、“中国古典美学”等。

张伟,女,1961年12月生,1999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青岛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致力于文艺理论研究,中西蓝领文化研究以及视像时代的美学研究,承担国家教育部项目。研究方向:西方美学与当代文化,主要科研成果:专著《走向现实的美学——巴黎手稿美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中西蓝领文化》,项目来源国家教育部2005 12-2008 12(05JA720013),论文(1)“对马克思美学劳动范畴的新审视”《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2年3期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 2002年10期全文转载(2)“马克思主义与中西方蓝领文化”《东方论坛》2002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 2003年4期 全文转载(3)“反全球化与詹姆逊的左翼美学”《学习与探索》2004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2期全文转载(4)“社会转型与中国的蓝领文学”《学海》2008年5期。

赵建章,1969年11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文论。科研成果:《王国维的美的本质观》,烟台大学学报;《论方苞的义法说》,常德师范学院学报;《以文论诗――方东树诗学的理论特征》,中文学刊;《刘大櫆古文理论的诗论化》,中文自学指导;《古代文论教学刍议》,载《新型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从诗品鲍照条看钟嵘的审美理想》,载《文艺学与美学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进》,《姚鼐以妙悟论文》,文学前沿《后期桐城派的文道观》,时代文学;《古诗名家诵读本杜甫》,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桐城派文学思想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孙顺华,1980—198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87 年到青岛大学文学院任教,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及青岛历史文化的研究。主持或参与教育部、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出版《基督教传播与近代青岛社会文化研究》、《中华文化与传播》、《中国广告史》等著作多部,在《文史哲》、《孔子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种科研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及SCD源期刊引用。获山东省教委、青岛市科研二等奖多项。主要讲授中华文化与传播、中国文化史、中外广告史等课程。

孙盛涛,1966年生,山东牟平人,文学博士,2006年晋升教授。现任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青岛市第六届兼职督学。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美学与美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被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收录,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译文被《最新西方文论选》收录或由《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政治与美学的变奏——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基本问题研究》,参编《美育学》《美学概论》等教材4部。获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科研奖项。获青岛大学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荣誉称号。

汉语言文字学

戚晓杰,女,山东威海人,1960年出生。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直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语法修辞。已在《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报》《语言科学》《语言文字应用》《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语文建设通讯》(香港)《澳门语言学刊》等国内外有影响的语言学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为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出版著作数部,多次获得青岛市、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朱葆华,男,1963年出生,山东昌邑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和书法,现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文字学方向和汉字与书法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出版著作多部,论文30多篇。尤其在汉字书体演变史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史冠新,男,1963年出生。汉语言文字学方向博士,青岛大学汉语言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对外汉语教学和现代汉语语法。主要科研成果:1986 临淄话单音形容词的重叠用法,中国语文; 1989 语气词“吧”,中国语文;1996 汉语方言语法类编;2001 方言语法调查手册;2006 普方古视角下的临淄方言语气词研究(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2006 普方古视角下的“了1”“了2”“了3”研究;对外汉语句式教学研究;感受中国;2008 现代汉语语气词界说。专著多项,获奖众多。

窦秀艳 女,吉林白城人,蒙古族。1988至1995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到青岛大学中文系工作。2000至2003年,在山东大学古籍所(现为儒学高等研究院)师从冯浩菲先生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2005至2006年,在韩国国立庆尚大学讲学。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汉语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讲授古代汉语、训诂学、音韵学、雅学研究等课程。学术研究方向为汉语史、文献学、传统文化。承担国家、省市社科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雅学史》《青岛历代著述考》《雅学文献学研究》《崂山文化名人考略》四部,获得省市社科奖多项。

周翠英,女,199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至今在青岛大学师范学

院和文学院任教,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语言与文化、汉语国际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现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和师范学院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青岛市语言学学会理事。曾任青岛大学--韩国世翰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主持及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校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论文20多篇。

于建松,男,1968年出生,山东即墨人。2003年6月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6月于苏州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在各类刊物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承担各类社科项目,获的省级市级多项奖励。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

中国古代文学

刘怀荣,男,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到青岛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二级岗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文学院院长,山东省强化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汉语言文学教指委委员,山东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讲“唐诗宋词专题研究”、“中国早期文化与唐诗研究”、“中国神话与诗歌研究”等研究生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中国诗歌与诗学、中国早期文化与诗歌等。主持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2门、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重点项目1项。首位获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5次获山东省优秀学士、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 项、教育部项目4 项、山东省社科重点项目1 项、山东省教学研究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后期资助重点项目各1 项。已出版《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唐诗宋词名篇导读》学术著作2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有40余篇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等重要文摘刊物转载。上述成果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第三)、全国优秀

社科普及作品奖及其它奖励多项。

王凯,1957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文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和中国古代诗学,曾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代表性学术著作有《逍遥游—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等。在《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海德格尔与先秦道家的诗性智慧》,参与国家、省部、大学科研和教研项目多项。

范嘉晨,男,1961年生,吉林人。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到青岛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任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9-2004年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明清文学方向)。曾荣获首届青岛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一等奖及青岛大学“师德标兵”、“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大学优秀教师”等称号。主要著述有《元杂剧包公戏评注》、《晚明公安派性灵文学思想研究》、《国文读本》及《红楼梦》和《金瓶梅》等研究论文多篇。其中《元杂剧包公戏评注》获得第二十二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承担的主要研究项目有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红楼梦导读》、青岛大学校级精品课程《金瓶梅导读》等,并多次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研究成果奖。主要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中国小说史专题》和选修课《红楼梦研究》;现主要从事明清小说研究。研究特点是侧重从文化、历史和哲学等方面对作品文本进行解读,研究作家的创作心态、作品的文化精神、人物性格的冲突以及对人性、人生、个人与社会等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同时注重作品现代性的阐发。社会兼职:中国民主同盟青岛市委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瓶梅学会会员,山东省金瓶梅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青岛市古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王海燕,女,1967年出生,2000年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主攻明清小说。近年来在全国主要报刊发表科研论文三十余篇,主编、参编教材数部,出版《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唐诗宋词名家名篇导读》等多篇专著;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红楼梦与中国诗性精神》等,参与国家、省、市和校级科研和教学项目多项 ;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人文社科类二等奖、山东省科普一等奖等多项奖励。2004年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教师。

赵伟,男,1993年-1997年在山东师范大学读本科,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7年-2000年,在南开大学读硕士研究生。2000年-2001年,在天津社会科学编辑部工作。2001年-2004年,在南开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7月至今,在青岛大学文学院工作,教授,中文系副主任,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宗教与文学、明代文学、宗教与中国思想史。科研方面,已出版《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陆九渊门人》等4部专著。在《文学遗产》、《南开学报》、《宗教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天津社会科学》、台湾《普门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诗法禅机,悟同而道别—谢臻与佛教》等论文20余篇。2014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佛教与明代文学研究”,2008年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明代心学、禅学与文学思想研究”,2013年主持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崂山宗教研究”,2009年主持山东省教育厅项目“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2010年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中印佛教文学比较研究”(第二位),2010年参加撰写教育部重点项目《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获奖方面,《陆九渊门人》2010年获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诗法禅机,悟同而道别”—谢榛与佛教》2011年分获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教育厅人文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获山东省社科三等奖,《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2013年获青岛市社科二等奖,《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2013年获得山东省社科三等奖。教学方面承担“道教与中国文学研究”硕士研究生课程。

王今晖,男,1969年出生,黑龙江人,1988年—1995年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2001年—2004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从张可礼教授,主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魏晋南北朝文学方向博士学位。2006-2008年以交换教授身份,赴韩国国立庆尚大学校中文系执教,为该系博士、硕士研究生开设《中国文学批评研究》、《汉魏诗歌研究》、《六朝诗歌研究》、《诗品研究》等课程,并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现为山东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大韩中国学会会员,青岛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岛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魏晋文化与文学、汉魏六朝诗学与诗歌、韩国汉诗等领域的研究。科研方面,出版《魏晋五言诗研究》、《青岛高等教育史》等学术著作2部,在《中国文学研究》、《山东社会科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东方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主持山东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1项、青岛大学社科项目1项,主持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项目2项。著作《魏晋五言诗研究》,获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青岛高等教育史》,获2009年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获青岛大学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汉魏六朝诗歌研究》课程。本人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有7人毕业,其中5人的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

宫泉久,男,文学博士,教授。1990年研究生毕业,分配至《军工报》社工作,2000年转到青岛新闻出版局,曾分别担任主编、总编助理等职务。2001年调入青岛大学工作。发表新闻作品100余万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各类新闻奖20余项。出版《清初山左诗歌研究》、《盛世变徵-清代诗人赵执信研究》、《清代高密派诗学研究》、《崂山诗词精选评注》等著作,获山东省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青岛市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青岛市第二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明清文学。

杨宝春,男,1965年生,文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主要担任研究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元明清戏剧专题、中国戏剧史专题、审美体验文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出版《琵琶记的场上演变》等著作,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了省、部级等多项课题研究,获得第五届王国维戏曲论文一等奖等多项奖励。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文论、中国戏剧史论、文化生态学等。

翟景运,男,山东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国学研究院,文学博士。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教学科研。出版著作两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承担国家、省部级、市厅级科研课题四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两项,市厅级科研奖励三项。主讲本科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汉魏六朝乐府歌诗研究》、《中国古文名篇导读》、《中国文学经典》等,主讲研究生课程《骈文散文专题研究》。

陈龙,男,汉族,1976年出生于山西忻州。2009年6月毕业于西北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佛教与文学,先后主讲《中国文学史》、《宗教与中古文学》、《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项目1项,学院专题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1项。现为青岛大学校外导师。

中国现当代文学(重点学科)

姜振昌,青岛大学一层次特聘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高校十佳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兼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社联、文联委员。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经典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杂文史论》等6部,编著、参著4部。独立承担、主持省部级研究课题7项,其中国家社科规划项目《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等2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新华文摘》转载6篇)。独立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7次,其中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另有两项成果分别于2006年、2009年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研究方向:一是“鲁迅与中国新文学”,旨在系统梳理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及深层内涵;二是中国现代经典作家作品研究。

周海波,1958年生,青岛大学特聘教授,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山东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文化传播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传播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参加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的理性精神》、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现代传媒与1920年代文学生态》等。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传媒时代的文学》等十余部,在《文学评论》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先后获得山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高校人文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魏韶华,1963年生,文学博士,现任青岛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副院长,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强化建设基地“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国学学会副会长、青岛市老舍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子课题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和校级科研课题多项。与人合作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多项。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发表论文5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中国现代文学史论》学术著作5部。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优秀科研奖3项,市厅级优秀科研奖10项。

李玉明,1961年11月出生,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兼任青岛大学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讲中国现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作品研究、鲁迅研究、《野草》研究等课程;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先后出版学术专著《拷问灵魂》、《嬗变与建构》、《<野草>与鲁迅意识特征研究》等3部,主编著作1部,撰写、参编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等各类文章近百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光明日报》等报刊全文转载、摘要;多部(篇)论著获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厅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2项;主持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2项;主持、参与省级、校级教学改革和研究课题3项。

黄乔生,男,1964年1月生。文学硕士。现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研究室主任、《鲁迅研究月刊》副主编、研究馆员。兼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著有《周氏三兄弟》、《西方文化及现代中国妇女观》、《鲁迅与胡风》等多部著作和学术论文论文十多篇。

姜异新,女,1972年生。文学博士。现为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鲁迅研究月刊》编辑,兼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副秘书长。曾获第4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奖。著有《走读胡适》、《互为方法的启蒙与文学》等著作。在《文学评论》、《鲁迅研究月刊》等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鲁迅、胡适及五四新文化研究。

王金胜,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1.中国当代文学思潮;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在《文艺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著有《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等学术著作多部。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和省社科项目3项。获得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就3项。

贾丽萍,女,1976年生,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近年来在《天津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小说评论》等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出版学术专著《20世纪末叶的中国小说》一部、参著多部。独立承担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一项、参与省市研究课题多项。曾获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项。

佘小杰,女,1967年出生,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个人专著《中国现代社会言情小说研究》1部、参著著作和教材多部。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被人大中文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曾获得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与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

韩琛,1973年生,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文学与华语电影。曾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评论》、《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山东省和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获得山东省艺术科学成果奖、青岛市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山东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

刘新,1968年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现任青岛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青岛市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和高校管理工作,主要致力于青岛文化(文学)和民俗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主持并承担多项管理性研究项目,参与山东省及青岛市文化研究重大项目,出版专著《时尚青岛》、主编并撰写青岛旅游文化丛书一套。

任银睦,男,1965年生,山东青岛人,博士,研究员,现任青岛史志办副主任,兼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历史文化(文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侯传文,生于1959年1月,文学博士,教授,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理事等。长期从事东方文学与东方文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东方文学与文化的总体研究、印度文学与佛教文学、比较诗学等。出版了《 东方文化通论》、《佛经的文学性解读》、《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东方现代文学》、《寂园飞鸟——泰戈尔传》、《泰戈尔诗选导读》、《佛教文学的开拓者——马鸣大师传》等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 外国文学评论》、《 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当代亚太》、《南亚研究》、《东方丛刊》 等核心期刊和重要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 余篇。

陈秋红,1960年9月生于青岛。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在读。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19世纪英美小说和中西文学比较研究。1998年赴日本讲学一年,2001年赴美国讲学一年,2003年冬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短期讲学。1997年以来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人文杂志》、《东方论坛》等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5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或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参加撰写了《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热点问题》、《外国文学史新编》和《20世纪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等教材多部。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山东省教委的社科基金项目《亨利?詹姆斯研究》和青岛大学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迁徙及其张力: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的文化批评》。

隋旭升,1968年4月生,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欧美文学,俄罗斯文学。参编《20世纪欧美文学热点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在《外国文学评论》、《当代外国文学》、《俄罗斯文艺》、《东方论坛》等杂志发表过《<黑暗的心脏>中库尔兹和马洛的象征意蕴》、《解放者的命运——亚历山大二世的另一面》、《历史的回眸与反思》、《浅议语音中心主义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东方论坛》),《反恐,一个新的阅读视角》等论文。

刘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5年5月生于山东沂水。1992年至1999年在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99年获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到青岛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任教。2002年至2006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并获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2009年任美国巴德学院(Bard College)客座助理教授。先后获得校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及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专著《饭局·书局·时局:新月社研究》(武汉出版社2011年版,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之一),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当代文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论文《关于新月书店经理更替的史实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6)获青岛市第22次社科优秀成果奖。

第四篇:青岛大学外语学院考研研究生导师介绍(上)

德语语言文学

刘德章

男,教授,1952年生。从事高校德语教学研究工作30余年,原外语学院院长、德语系主任和山东省中德高校中心主任。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留学德国,就读德国弗莱堡学,199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至今,就职于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主讲课程:跨文化德语语言学基础理论、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德语语言学、对比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在教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目前承担教育部教学研究项目一项,领导实施中德教育合作项目三项。

陈骏飞

女,副教授,系主任。1983年7月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并留校任教。1993年至今,就职于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主讲课程:基础德语、德语国家国情及跨文化翻译学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学和翻译学。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篇,跨文化日耳曼学方向译著2篇,出版译著2部。代表作:《德国制造业文化的启示》,企业文明,2011年08期,《老子哲学思想在德国之翻译、介绍与传播》,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刘振英

女,副教授,1987年毕业于德国海德堡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系,获文科硕士学位。1993年至今,就职于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主讲课程:基础德语、德语口译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语言文学。已发表学术论文5篇,出版译著2部。代表作:《浅谈德语的演变及其发展》,德语学习,2000年05/06期。

日语语言文学(重点学科)

杨剑,男,生于1963年10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1988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获日本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3月毕业于日本国立鸟取大学教育学部教科教育国语科,获日语语言学硕士学位。现任青岛大学日语系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面向研究生的主讲课程有“商务翻译”、“日语语言学概论”、“翻译学概论”。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日语语法、日本教育、日本社会文化等。主要科研成果有:专著《中日语语态形式的比较研究》(2007年荣获山东省教育厅优秀专著3等奖);译著《现场改善入门》、《丰田的金科玉律》、《卓有成效的变革管理》《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卓有成效的历史管理》《卓有成效的工作管理》、《从麦肯锡到企业家》;论文《关于中日语补助动词的研究》、《日本的国民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日语语态表现形式的考察———从中国大学日语教育观点出发》;主持完成科研项目《日文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及应用》(青岛市外国专家局,2005)、《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现场改善翻译技术》(青岛市外国专家局,2006)、《中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青岛市外国专家局,2009)、《通过分析中日文化差异来看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前景》(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0)、《中日科研成果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异同》(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1)等。2008年荣获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青岛市人事局颁发的“全青岛市引进国外智力优秀个人奖”。2004年至今兼任青岛市中日经济文化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洪仁善,女,生于1978年。2001年6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6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9月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博士,2005年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赴东京学芸大学、早稻田大学留学5年之多,联合培养博士。2010年1月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青岛大学日语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面向研究生的主讲课程有“语言学概论”、“翻译理论与技巧”。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中日文化比较、日汉翻译。主要研究成果有:商务印书馆出版专著《战后日本的汉字政策研究》(获得2012年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青岛市第二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合著《伪满历史文化与现代中日关系现状》;CSSCI论文《战后日本汉字的平民化》《明治时期日本废除汉字的风潮》《报纸与战后日本的汉字政策》《“障碍”考略》,其他国内外有影响的专业学术杂志论文多篇;主持完成科研项目《战后日本的汉字政策研究》(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2010)、《中日汉字改革比较研究》(山东省“十二五”强化重点建设人文社科基地规划课题,2012)、《近现代中日汉字改革比较研究》(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参与项目《“伪满”历史文化与现代中日关系》(教育部人文社科,2010)、《汉字文化圈俗字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2)。

荆玲,女,副教授,生于196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日语系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日本立正大学大学院国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任青岛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面向研究生的主讲课程有“日本近代文学”等。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近代文学。近5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有:主编合著教材《ちょっとフォーマルに中国語》(日本白帝社)、《标准中国语》(日本白帝社,2006)、《声情并茂学発音》(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日本语能力测试真题详解3级》(中国宇航出版社,2007初版,2008、2009改版);论文《道纲之母和她的<晴蛉日记>》(外国语言研究)、《後深草院二条の「むつかし」き営み》(下关市立大学论集 第49卷第1号)、《「とはずがたり」と外来文化の発揚》(下关市立大学论集 第49卷第2号)、《<源氏物语>中唯一的丑女末摘花的怨与德》、《前鉴之验后事之师—读连城三纪彦的“奇妙的委托”》(《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等。

于华,女,生于1964年。1988年6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获史学博士学位。现任青岛大学日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面向研究生的主讲课程有“日本近代女性文学论”、“翻译理论与实践(技巧)”。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近代文学、日本女性文学以及日本女性史、日本社会文化课题。近十年主要科研成果有:译著《倾听的力量》(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论文《<破戒>的二重性》(《日本近代文学作品评述》,2000)(获青岛社科联优秀奖、青岛大学科研成果三等奖)、《从<青鞜>的三次遭禁看日本近代女性先期的自我觉醒》(《电影评介》、2006(22))、《<青鞜>的创办与近代日本女性问题》(《新闻大学》,2006(冬季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观照下的〈青鞜〉文学》(《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第一辑,2010)、《为女性而诞生的杂志——〈青鞜〉》(《南开日本研究》,2010)、《“女性原本是太阳”——平塚雷鸟“反叛”中的“女性发现”》(《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第二辑,2012)、《<青鞜>文学与<战祸>》(《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4)、《青鞜女性的就业情况及其职业观》(《东亚社会发展与女性参与》,2013年11月);主持项目“《青鞜》的文学空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青鞜》与近代日本女性问题”(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2013年获青岛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英语

郭翠,女,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于1998-1999年获政府资助在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成为美国英语教学协会会员(1999-2001);于2003-2005年在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留学获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目前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有:社会语言学、英语研究论文写作及公共管理专业英语。先后获青岛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及“教学优秀奖”。在《外语与外语教学》、《山东社会科学》、《国外外语教学》等核心学术期刊及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主编与参编著作、教材5部;并主持完成了2006-2008校级英美社会与文化教学研究项目。科研论文获青岛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二等奖一项,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三项,山东省教育厅优秀论文二等奖一项。

张铭涧,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莫纳什大学语言学博士,现任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新西兰翻译协会会员,青岛市翻译协会理事,青岛市外语顾问;持有澳大利亚NAATI英汉双向职业翻译证书、新西兰高级口译证书和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证书。高校任教30余年,现教授本科生、二专生“口译”、“语言学概论”,研究生“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MTI研究生“基础口译”、“联络陪同口译”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翻译理论与实践。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1部(《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句法特征》:其研究成果在剑桥大学《Language Teaching》第41卷第2期中进行了介绍;获青岛市第22次社科优秀成果3等奖)、译著3部、教材2部;近几年运用语言类型学共性理论在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澳大利亚应用语言学期刊》、《莫纳什大学语言学期刊》、《墨尔本大学应用语言学期刊》等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期刊上。主持2项省级和3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已结题),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各一项。

宫英瑞,1971年9月22日出生,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博士,现为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体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研究内容:主要用文体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对文学语篇进行解读,关注作者、文本、读者三方互动对语篇阐释的作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译著5部,参与校级教改科研项目4项。

翻译方向

徐莉娜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应用翻译理论和英语修辞学。高校任教近30年。2001年赴加拿大访问学进修。撰写论文50余篇,其中30余发表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国翻译》、《现代外语》等国内权威核心期刊上。编写、翻译、主编、参编作品30多部。译著分别由《译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出版。获得各级科研奖励10余项,其中《试论翻译分析与批评的依据》一文2002年获得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认知与翻译单位”一文2005年获得山东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完成校级基金项目两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和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各一项。在研省级项目一项,校级项目一项。

张积模教授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担任青岛大学口译培训中心主任、英语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英语系学术委员会负责人。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学、文学、翻译(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英译和同声传译)等。先后出版了包括专著、译著等数十部作品,其中包括国家十一·五规划高校精品教材等力作,发表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数十篇。先后为联合国机构、世界银行、教育部、海洋局、山东省、青岛市等部门担任口译工作,曾一人连续完成3小时同传任务。

卞建华,南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学博士。现任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员,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青岛市翻译协会理事,青岛市外语顾问。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现主要从事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与英汉翻译个案研究;林语堂文化传承策略研究等。从事高校教育20余年,已在《中国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和《US-China Foreign Language》等学术期刊发表论(译)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著作、教材、教参4部,译著3部(合译)。主持、参加省、市、校级科研立项课题8项;6次获得市、校级科研成果奖。主讲课程:西方译论及译作评析、翻译概论、非文学翻译、笔译、写作、学术论文写作、高级听力、基础英语等。

岳玉庆,山东青州人,1991毕业于青岛大学外文系,199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获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硕士学位。现为青岛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和英语教学。讲授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笔译等课程。先后在《开放时代》《湘潭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 Green Tea, Red Tulips、《沉思录》《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领导的艺术》《沟通的艺术》《林肯传》《伽利略》《彼得·潘》《绿山墙的安妮》《善心如水》《圣诞颂歌》《5分钟断案小说》《伴随你一生的经典英语短篇小说》《日本帝国的兴衰》《现代科学里程碑》《历史上最伟大的100项发现》《轻松小魔术》《英语格言集锦》等近40部译著。参与省级科研立项1项,校级科研教研立项2项。

外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王群,教授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英美语言文学专业,1993获英国Aston University现代语言学系理学硕士,2001年获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博士学位。其研究方向“外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在国内外属于前沿性研究,在英国权威学术期刊“ELT JOURNAL”发表过代表性论文,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与国外同行交流研究成果;承担多项各级项目,其中包括青岛大学/英国文化委员会“特殊用途英语教学研究”合作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多项系列研究。2009年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硕士生导师,现为第一届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陈黎,副教授,毕业于1987年山东师范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03年获英国雷丁大学应用语言学系英语教育硕士。现为青岛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多年来从事教学法研究, 教学法对比研究, 在课程建设、英语教学、教学改革、教材编写方面有丰富经验,参与青岛大学/英国文化委员会“特殊用途英语教学研究”合作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多项系列研究,具有23年在青岛大学的丰富英语教学经验,获首届青岛大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以学术严谨、教学灵活、严以律己、为人师表为目标和特色,帮助学生成长和进步。

跨文化方向

关志坤,女,1955年10 月出生,现为青岛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77年考入辽宁师范学院英语系。1982年1月毕业,在沈阳工业学院任英语教师。1989年沈阳师范学院进修研究生课程。1991年调入青岛大学。2001年至2002年德国康斯坦茨工业技术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至2010年在德国富特旺根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跨文化比较。主要研究中西原点文化。在学术期刊发表论10余篇,出版著作3部;主持、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校级科研、教研立项3项。多次获省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梁志刚,教授系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外国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及中美文化对比研究。出版专著两本、合著四本,发表论文多篇。从事外语教学30余年,有多次国际工作、教学的经历,1990年至1992年在马耳他工作,任中国交通部马耳他国际项目首席翻译。1999年至2000年和2006至2007年分别两次赴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讲学,并获得密大颁发的突出贡献奖。1993年—2008年,多次帮助青岛市组织部,人事局,外事处,教育局和奥帆委等政府机构设计公务员、奥帆委工作人员的英语试题,面试、选拔人才做了大量的工作。曾被评为外国语学院教学优秀奖,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次荣获中国民主同盟山东省优秀盟员称号。2002年,担任国际数学家会议博弈论及其应用会议的同声翻译,成功为大会所有世界著名数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纳什、泽尔滕等13位科学家,数学家作了同声翻译。2007年作为中国大陆唯一应邀的panelist出席在美国举行的国际会议(Public Affairs Conference),宣读了三篇论文,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文学方向

王静, 女, 副教授, 1996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主攻英国文学。主要教授英国文学,综合英语等课程。2004年赴美国西南密苏里州立大学进修,主修世界文学,英国诗歌等课程,并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引进到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参与“英美社会与文化课程教学模式重构”科研项目并撰写论文,先后翻译编辑出版了《鲁滨逊漂流记》,《英语美文》,《第二个证人》,《1001》系列百科书等。参与编译了《英语格言》。注释英美文学名著《红字》,《苔丝》等。参与省、校级科研教研立项2项。

韩语

廉光虎,男,中共党员,1954年生,延边大学首届硕士、博士毕业,曾任该校朝鲜语教研室主任、教授。现青岛大学外语学院韩语系主任、教授。日本京都大学综合人间学部中国语学科访问学者、韩国首尔大学国语国文系访问学者、首尔大学韩国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青岛大学第四届教学名师。中国韩国语教育研究学会常务理事、青岛翻译协会韩国语分会会长。主要著作和教材:《韩国语终结词位的历时研究》韩国博尔精出版社1998、《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朝文)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韩国语敬语形式的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韩国语听力教程》(1.2)(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0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韩中汉字词比较词典》(主编)韩国亦乐出版社

2006、等。

李明学,男,中共党员,1961年1月生,延边大学硕士、日本东京环球学院毕业,日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韩国釜山大学博士毕业,现任青岛大学韩语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外语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韩国文学研究学会会员、中国韩国语教育研究学会会员、青岛翻译协会会员。专业研究方向为韩国语言文学,包括中韩国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等。主要讲《基础韩国语》、《韩国文学史》、《韩国文化论》、《韩国语概论》等课程。主要著作和教材:《1930年代中韩现代主义小说比较研究》(韩文、专著)、韩国学术情报出版社、2006。《中国当代文学史》(韩文、专著)、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基础韩国语》(1,2)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韩国语听力教程》(2)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0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学术论文几十篇等。

崔桂花,1966年生,副教授,1991年获得朝鲜汉文学硕士学位并从事朝鲜语教学工作;2003年毕业于韩国国立全南大学国语国文学系韩国现代文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韩国语言文学。已出版的专著:《家族史小说与近代性》(25万字),《韩国语疑难解析》(合著),教材:《韩国语应用文写作实训教程》(主编),《韩国语听力教程》(参编),译著两本,论文:“家族史小说的空间结构研究”,“试论‘太平天下’的近代性”,“韩国现代小说中的多余人形象研究”等十余篇。参与多项科研项目。2006 年调入青岛大学韩语系工作至今。

第五篇: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考研研究生导师介绍

美术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王绍波,男,1963年生,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青岛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王绍波从事美术专业创作与教学研究近30年,成果丰硕,尤其是在水彩画研究与创作领域成绩卓著。其主要业务成就和荣誉奖励如下:水彩画作品《雪寂》,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评委作品,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作品《渔歌》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省委宣传部等联合表彰);水彩画作品《渔歌》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作品《酥油茶》获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金奖(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作品《秋》获第四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金奖(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作品《四季歌》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作品《酥油茶》特邀参加总结中国水彩画百年发展历程的史诗性学术大展“中国百年水彩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出版专著《艺术鉴赏通论》。(文化艺术出版社,第二位);“当代中国水彩画教学与创作实践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第二位);山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教育厅,第二位)。

王学东,1956年6月6日生于青岛。1978年入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1982年毕业并任教于山东纺织工学院(现青岛大学美术学院)至今。1988年应中国孔子基金会邀请,参加山东曲阜孔庙“诗礼堂”大型大理石雕刻壁画《孔子事迹图》的创作设计,其作品获“日中友好协会”金奖。1988年12月作品《春回大地》获“齐鲁书画大奖赛”三等奖;1989年10月 作品《送别》参加“建国四十周年省美展”;1991年2月作品《月归》入选“山东省首届美术作品展”;1994年10月 作品《晨雾》参加“山东省美术作品展”;1997年2月由“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出版《平面构图》(合作);2002年10月 作品《心中的歌》参加“全国第六届水粉、水彩展”获优秀作品奖;2004年10月作品《心中的歌》参加“全国十届美展山东预选展”获二等奖;2005年7月《装饰》期刊发表论文《门面装饰艺术》;2009年10月作品《丰碑》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山东展”并获二等奖。

赵文华,1955年生人,1979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主要参展:“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美术展览”(中国),“20世纪中国油画作品展”(中国),“《世纪之门》中国艺术邀请展”(中国),“大河上下1976——2005中国油画回顾展”(中国),“第三届中国油画精品展”(中国),“第28届滨海卡涅国际绘画艺术节”(法国),“中国现代油画展”(日本),“中国油画展”(法国,西班牙),“2005年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曼彻斯特现代艺术大展”(英国),“莱恩阿特当代艺术展”(比利时),“佛罗伦萨国际艺术双年展”(意大利),“象内象外——中国油画艺术邀请展”(新加坡),“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展”(中国),“第四届成都双年展”(中国)。作品主要获奖:1993年“中国油画年展”铜奖,1999年“全国第九届美展”优秀奖,2001年“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银奖,2001年“研究与超越——全国小幅油画展”艺术奖,2007年“佛罗伦萨国际艺术双年展”美第奇艺术奖。出版个人画集:《21世纪优秀艺术家画集——赵文华》,《画库——中国油画名家赵文华》,《当代中国油画名家——赵文华》,《中国当代油画家风景画作品集——赵文华》。作品收藏:多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日本长野美术馆,中国风美术馆,中国对外展览公司,广东美术馆等16家机构和100多位个人收藏家所收藏。

李伟松,1962年11月生于山东临沂市,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研修班深造,现任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具象油画人物研究。理论研究部分:

(一)西方油画的传承与发展。

(二)具象油画的当代性。

(三)具象油画表现民族化的形式探究。实践研究部分:本方向是在研究欧洲油画语言传统的基础上运用写生和物象解构的方法,提高油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力。注意意象写实训练。课程主要包括人体、人像和风景写生。在研究传统的精神品格要求下吸取中国艺术特有的内涵及美学思想。

主要研究成果:获全国文化艺术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获山东省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山东省文化艺术与科学重点课程立项一项。论文分别在中国美术教育、美术观察、艺术教育等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个人专著一部。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类美展,其中有四件作品分获银奖、优秀作品奖。山东省美展获奖十余件,发表作品50余幅。

李晓鲁, 男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史论教研室主任, 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自1988年以来在青岛大学教授美术理论、设计理论和书法、篆刻。一直在教学的第一线,治学严谨,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为自己的教学宗旨。有专著《明清书法史》、《晓鲁篆刻》出版,发表学术论文有《山东民间美术的中和之美》,《“中和之美”的传承》,《丝绸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等。

王辉林,1963年生于青岛,1990年毕业于山东省纺织工学院,现任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水彩画会副秘书长。1996年水彩作品《冬之号》入选全国第三届水彩·粉画展览;1999年水彩作品《十月》入选全国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0年水彩作品《秋语》获全国第五届水彩·粉画展览优秀奖;2001年水彩作品《崂山》获全国奥康杯——赞美富春江水彩画展览二等奖;2002年粉画作品《火花》获全国第六届水彩·粉画展览铜奖;2004年水彩作品《接点》获全国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2005年水彩作品《蒙山》获全国第七届水彩·粉画展览优秀奖;2008年入选中国当代优秀水彩画家提名展;2009年水彩作品《迅息》入选全国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水彩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等收藏。主要代表作品有:《火花》、《接点》、《蒙山》、《二月雪》、《蒙山小屋》《迅息》等分别刊登在上海画报出版社《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作品集》;河南美术出版社《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百年水彩画集》;其它作品《美术》、《中国美术馆》等刊物均有登载。

季颁,1974年生于青岛。199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青岛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副教授。季颁主要从事中国画重彩方面的研究与创作,其主要业务成就与奖励如下:2003年中国画作品《清风朗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优秀奖。(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2004年中国画作品《渔》获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银奖(中国美术家协会);2005年论文《石材质与画像石的艺术特色》发表于《装饰》2005年第四期(《装饰》杂志社,独立);2006年中国画作品《泊》入选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2006年中国画作品《琴岛之夜》入选首届全国城市山水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2007年中国画作品《琴岛之夜》入选第二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暨艺术新作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美术馆);2007年被评选为青岛市十佳美术新人奖(青岛市文化局);2007年《汉代墓室壁画的材料研究》获全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省文化厅,第一位);2009年中国画作品《渔》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2009年中国画作品《欢乐山村》入选2009中国金陵百家中国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张大庆,笔名大磬,1959年出生。先后毕业于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山东纺织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赵宁安工作室。现为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作品参展:首届全国中国画展、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画展、6—13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水墨动向全国中青年学术邀请展,全国扇子艺术大展,中国美协黄河壶口中国画提名展。主要作品获奖:当代中国花鸟画创作成就奖,山东文化厅艺术院校美术作品展金奖、银奖,全国扇子艺术大展铜奖,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主要作品出版发表:专题介绍:《国画家》、《艺术与收藏》。出版专集:《花鸟画写生与创作》、《和谐家园中国画集(合集)》、《名家技法》、《名家手稿》、《花鸟画图典》等。作品入编:《今日中国美术》、《首届全国中国画展作品集》、《第二届全国花鸟画展作品集》、《黄河壶口中国画提名展作品集》、6—13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作品集》等几十部大型画册。主要收藏:中国画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山东美术馆、三苏博物馆。

邹晓萍,女,1958年生于兰州,籍贯为安徽寿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水墨,版画作品先后参加第七、八、十届全国美展;水墨作品曾获“中华杯”、“当代水墨新人展”、“中国的四季”大展等佳作、铜、银奖。水墨作品参加亚洲女画家作品邀请展获优异奖。1995版画作品入选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女美术家画展。1999年《西去的飞翔》获中国版画协会颁发的“鲁迅版画奖”。版画作品《随风而行》、《有睡姿的卓玛》分获全国第十四、十五届版画展铜、银奖。版画《卓玛的玫瑰》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版画《候鸟的神话

(一)》入选全国第十七届版画展。2006版画《卓玛的玫瑰》获甘肃省政府第五届敦煌文艺奖,美术类二等奖。版画《随风而行》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中国、德国当代绘画展”赴德国海德堡展出。《中国美术60年版画(1949—2009)》大型画册,版画“有睡姿的卓玛”入编,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编辑出版。《中国美术30年版画(1978—2008)》大型画册,版画“卓玛的玫瑰”入编,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编辑,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2008.7至2008.9在英国纽卡塞尔“LAING美术馆举”行的“没有讲述过的故事—中国的实验水墨画展” 作品《褶痕》《椅》等8张水墨作品参展。2009版画《阅读更新》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2010.5版画《阅读更新》组合、入选中国第九届艺术节展览,文化部主办。个展:2001年9月在广州市教育活动中心举办“西北柔风·邹晓萍木刻作品展”。2004年1月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艺术沙龙”举办个人画展(由列宾美术学院版画系主办)。

下载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风采(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风采(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考研研究生导师介绍(5篇)

    美术(专业学位) 王绍波,男,1963年生,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青岛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王绍波从事美术专业创作与教学研究近30年,成果丰硕,尤其是在......

    音乐学院研究生自我介绍

    音乐学院研究生自我介绍 音乐学院研究生>自我介绍(一) 我是即将毕业的xx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届“二胡艺术及其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 在校期间,我认真学习,成绩优异,更深层次地掌......

    音乐学院研究生自我介绍

    音乐学院研究生自我介绍 我是即将毕业的xx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届“二胡艺术及其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 在校期间,我认真学习,成绩优异,更深层次地掌握了二胡演奏、二胡教学法......

    青岛大学研究生会2011工作总结

    青岛大学研究生会2011学年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学期中,青岛大学研究生会在学校党委、团委及校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研究生同学的支持和帮助下,本着全心全......

    2010青岛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0年青岛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2010年我校预计招收国家计划内、计划外委托培养、计划外自筹经费博士生52名,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规模为准。 二、......

    青岛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

    研究生新生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来自黄海之滨、浮山之麓的一份录取通知书,承载了太久的向往与期盼,承载了太多的努力与汗水,更承载了太多......

    研究生导师评语

    研究生导师评语 研究生导师评语大全 【导师评语一】 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党中央的政策路线。在学习方面,根据自身研究方向......

    研究生导师自荐信

    研究生导师自荐信 研究生导师自荐信1 尊敬的李教授:您好!我叫xx,今年报考了贵校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已参加专业课笔试和面试。我渴望有机会就读您的硕士研究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