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我眼中的医生就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当有一天我也成为白衣天使中的一员时我才慢慢发现,医生这个职业非常特殊,他不仅仅肩负着解除病痛挽救生命的职责,他还需要有比别的职业更多的品质,坚强的体魄,仁爱之心,教书育人。如何能成为一名好的医生,不仅仅需要高超的医技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品格,还兼有传道授业,培养一批优秀医学接班人的责任。而这些我是在行医后从我的诸位老师同行中学到的,其中对我影响深远的一位就是我的导师。
我生在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城市,由于母亲在医院工作的缘故从小对医生这个职业很向往。2002年我成为一名医学生。漫漫五年本科之后经历考研留校,成为了一名口腔医生。和学生考博不同,我是工作两年后考的博士。考取博士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而是工作之后身份的转变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欠缺很多,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者有些茫然。当时在选导师时毫不犹豫选择了张教授,被院长的魅力人格所吸引。话说成功的捷径之一就是长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我选择了这位巨人。庆幸的是经过一番努力,我成为了张教授团队下的一员,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中。
“老师是锤炼学生品格的引路人”
原先老师在我心中是高高在上的院长,我对老师的了解不多,只是在院里大型会议或者媒体中才能领略到老师的风采。自成为了老师的博士生,有机会接触到老师我才发现,原来老师不光是一名优秀的领导者,也是一名严谨治学的学者。还记得第一次导师见面时我很紧张,因为当时我印象中的老师是不苟言笑的院长,怀揣的敬畏之心走进了屋里,没想到老师非常的平易近人,让我从高度紧张的情绪中放松下来。老师亲切询问了我的基本情况和对科研的想法。老师对科研前沿领域精锐的眼界和独到的见解让我感觉我选对了导师,并对今后读博的生活充满向往。但是我的读博之路并不顺利,漫长的五年。课题进展不顺,屡屡失败,每一次怀着焦灼的心和老师汇报工作时我都很愧疚,自责没能拿着漂亮的成绩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每一次老师都没有责备和不满,而是鼓励我重拾信心,告诫我失败是磨炼意志的利器,要战胜消极情绪,直面失败才能扭转乾坤。最终我以优异成绩毕业,当我接到了老师亲手颁发的毕业证书时我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我也从老师眼中看到了欣慰,老师是锤炼我品格的引路人。
“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不光是我,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非常严格负责。身为院长工作忙碌可想而知,而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仍坚持抽出时间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业和生活。认真评阅每一份论文并亲自指导修改,仔细审查开题和答辩的PPT,严苛到标点符号都不允许出错。严禁学术不端,要求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仅当一名合格的医者,更要当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欲教学生,先正自身。老师的这种尊重科学、重视科研、严谨治学的态度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敢懈怠,无形中改变了我们的陋习,每一位学生都以优秀的成绩毕业,成为专业领域优秀的骨干。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人性的真正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教师的真正作用,教师个性的教育力量“就在于和取决于他身上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的程度如何”。老师不仅教授我们知识,更重视引导我们在失败时分析原因,思索怎么攻克,不要灰心气馁,力求精益求精。我们的优秀就是老师个性教育最好的见证,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老师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在科研工作中老师提倡让我们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开视野长见识,尊重并仔细聆听我们每一次对科研的奇思妙想,鼓励大家不要墨守成规,要有创新头脑。定期只要老师有时间就会组织大家在一起座谈,时刻跟进科研进度,指点最新科研方向,引领我们学会创造性地思考和实践,力争成为创新型人才。口腔专业虽然是小专业,但在老师的引领下目前我们拥有自己的硬组织实验室,具备优质的科研团队,近年来高分SCI文章频发,世界领先科研领域的研究课题我们也有涉猎,最近几年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已有我们发言的身影,我们越来越接近世界领尖科研的门槛,老师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老师是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和老师相处虽然只是读研阶段短短几年,很多同门毕业后各赴前程,但是老师的谆谆教导影响了大家以后人生的道路。老师教导我们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患者有仁爱之心,做一名合格的医者,发挥自己的光热,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老师言传身教,我们耳濡目染。相比较一纸毕业证书,自身修养的提升是老师带给我们终身的宝贵财富,使我们拥有大格局、大视野,凡事不仅仅思考自己,为自己思考,要“穷则独善其身”,更要“达则兼济天下”,老师是我们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018年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即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教育工作要做到“四个相统一”,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荀子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对学生来说,接触和崇拜老师,受老师的影响而改变,是他们学而有成的捷径;相应的,对教师来说,让学生接纳和喜欢自己,能持久成为学生的仰慕者和崇拜者,也便是教而能进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