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谐互助课堂
“和谐互助课堂”课改方案
东海县和平路小学和谐互助课堂课改课题组
一、背景分析
(一)问题提出
新一轮的课改实施以来,经过几年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尤其是近年来我市“六模块”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使小学阶段的课改实施已经从整体上达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和一个相对稳定的层面,同时也逐渐形成制约课改活动继续深入推进的“瓶颈”,而如何有效突破这个“瓶颈”,进一步推进课改活动的继续实施,成为教育教学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学形式“单极化”,知识的流动仍然主要呈现为从教师到学生的流向,教师话语权过于强势,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学习的积极性差;评价体系“简单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实际运用中被简化,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合作学习“表面化”,小组合作探究无论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习的结果仍然处于浅表层次,“探究”不够深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情感教育“边缘化”,教师重视知识传授,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投入,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培养被弱化,沦为教育的“边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另外,我校各年级班额都很大,基本都超过了60人,有的年级甚至达到70人。学生数量多,学困生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难度大。如何利用好学生人数众多这个资源,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提出了建设“和谐互助课堂”的设想。
(二)研究基础
⒈科研水平及能力保障
参与本项研究的各个小组的成员,专业技术职务全部达到小学高级教师或以上职称,学历大专以上,均为本校管理层骨干及市、县学科骨干教师。其中王玮校长为省特级教师、连云港市“333工程”骨干校长、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标兵人物,承担过市级或以上级别的“十一五”“十二五”立项课题研究,其他同志也都独立承担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能有效地引领教师开展本项研究工作。
⒉科研制度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对本次课改的研究工作,通过学校教师大会、学校教代会、宣传橱窗、总结报告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宣传实验的目的、意义,学校校长亲自担任课改领导小组的组长,学校副校长、校长办主任、教导处主任、中心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人员分别担任了下属小组的领导,负责指导开展本小组的研究工作。学校的教科研制度完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改活动;学校内部教科研氛围浓厚,有着良好科研基础。
⒊投入资金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重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视和谐校园的建设工作。学校每年均设有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和谐互助课堂”实验研究的目标任务与主要内容
1.探索、建构、优化与新课改精神及《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助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形成学生学业成绩与学习过程参与度记录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
4.提升教师群体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和谐互助课堂”操作范式及要点
1.揭示学习内容,展示学习目标。
2.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学体悟。(自学质疑模块)
3.小组互助研讨,组内成员互测。(互动探究模块、矫正反馈模块)
4.集中反馈矫正,引导强化训练。(展示交流模块、矫正反馈模块、精讲点拨模块)
5.学习行为互评,师生总结提升。(迁移运用模块)
其中,第2、3、4环节既可以是顺承式的,也可以是循环式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当调整。“互助”主要体现在第3、4两个环节。
各学科推进组根据基本模式制定具体的课型模式。
“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示例(数学)
主要环节有:设疑、建构、练习、反思四个环节。
设疑: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复习铺垫或情境创设的基础上,有效提出明确的关键性问题,引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问题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激活学生的知识基础或生活经验由学生自主提出。提出的问题必须“适度”,难度适当,广度适中,要能引领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问题是核心,问题的质量直接决定学习的有效性。
建构: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丰富的、多向的思考、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感知、消化、改造,实现新知的同化、迁移、运用,获得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自主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这个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小组团体的动力,使得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相互促进、相互支持、补充完善。本环节可以具体分为三个层次,根据学习的需要灵活把握,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1)自学:学生自主尝试学习,给学生提供安静学习的时空,搭建独立思考的平台,依托书本可以先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再看书,如果无法尝试解决也可以直接看书自学,获得对知识的自我理解与建构。自学是一个必要的环节,只有充分自学,才能有效交流,适时反馈,针对性指导。
(2)生助:以小组的形式,在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先鼓励后进生提出自己自学中的困难,其余学生在讲解、争论、辨析等过程中帮助解决,这个过程不光是后进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余学生明晰问题、深入理解问题的过程。如果通过自学没有问题提出,那么就由组长指定一名学生讲解,其余学生补充。
(3)师助:教师进行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学习中反馈的情况灵活组织,及时抓准学生自学过程的疑难处、争议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促进学生自主建构。
练习:设计有效练习及时巩固,要保证练习的时间和练习量,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到及时巩固,在运用中提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反思:引领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后,进行回顾总结,在梳理中明晰、拓展、提升。这个环节可以从不同几个层次展开。
(1)回顾:学习了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
(2)质疑:还有什么疑惑,由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你还想到什么问题;
(3)总结:经历了怎样的学习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4)评价:自己学得怎样,小组合作得怎样。
其中前两个层次的反思是从知识技能层面展开的,后两个层次的反思是针对过程与方法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灵活组织。学生是反思的主体,教师可以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适时适当介入,进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该模式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主体是互助,从自助、生助、师助三个层次展开,设疑是启动互助的动力保障,练习是提升互助成果的必要环节。几个环节中生助、师助乃在“动中学”,自助、练习是在“静中悟”,动静结合,呈现精彩课堂。
四、“和谐互助课堂”核心理念
和谐互助课堂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创造良好和谐的教学场景为保证,以师生间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和谐关系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为基础,以个体互助、群体互助为解决问题的基本形式,追求师生和谐、学教得当、动静相宜、情趣相生的课堂。
1.“和谐互助课堂”是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
儿童是人,是发展中的人,有差异的人,是处在特定阶段的有差异的发展中的人,儿童是游戏者是探索者,儿童是艺术家、思想家、是可能性。要让儿童成为儿童。“和谐互助课堂”要回归儿童的生活——真实的、现在的、可能的、自觉的生活。
让儿童成为儿童,我们要首先成为儿童。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2.“和谐互助课堂”是以学为主的课堂。
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助参与体验式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的过程,是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通过个体互助、群体互助获得不同发展需求的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精讲点拨旨在为学生活动提供知识背景、方向指导及反馈矫正。
3.“和谐互助课堂”是互助的课堂。
“和谐互助”主要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同时也包含师生互助、群组互助。同伴互助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要互助形式,在学生通过同伴互助仍无法达成学习目标时,可以通过群组互助、教师帮助为学生化解难题。同时,教师从学生的互助学习中也会有新的发现,从而促进课堂新的生成,这则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帮助。
4.“和谐互助课堂”是基于建构式生态课堂理念指导下的课堂
“和谐互助课堂”是建构式生态课堂在教学实践探索中具体化的体现,因此,它遵循建构式生态课堂要求的思想及准则。“和谐互助课堂”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我一定要学好”、“我要帮助别人学”,变教师“常规教”为“我会教”、“我爱教”、“我必须教好”,变课堂评价“单一化”为“你会教,你会学”“你这样做将会教得更好、学得更好”的多元化。把高效意识转化为教学行动,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使学生在课堂的浸润中共享和谐课堂的幸福美感。
“互助”是外在的表现,“和谐”是质的追求。“和”文化是我校的主题文化,和谐课堂的建设是我校“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对理想课堂的一种追求。这种课堂是建立在民主、平等、互助的基础上,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是一种和谐、高效发展。它包含人与人的和睦、人与物和处、人与法的和顺、人与场的和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是积极的,行为是主动的,思维品质是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最高的。
结合具体情况,我们将把这种“和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体现:
1.教学氛围的和谐。包括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教学气氛的和谐。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心理是安全的,学习的过程是真实的,师生的沟通是通畅的。
2.学与教的和谐。牢牢把握我市“六模块”教学模式的精髓,灵活运用,凸显“和谐互助”的特点,提高学习效率。
3.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与自身的健康成长是和谐统一的。
4.课内与课外的和谐。生活是课堂学习的外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
五、“和谐互助课堂”的理论依据
1.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皮亚杰及其许多追随者也都认为,像语言、价值观、规则、道德和符号系统(读、算)均只有在与别人的相互作用中才能掌握。他们坚持主张增加课堂合作学习的时间,使得学生在学习任务上彼此合作,以便产生有益的认知冲突、高质量的理解和恰当的推理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这些观点说明了学习小组建立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
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又是发展变化的,但每个人都有获得优势的需要。并且通过满足人们的优势需要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具有更稳定、更持久的力量。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也提出了“期望理论”。这一理论可用公式表示为: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其中,“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效价”是指被激励对象目标价值看得多大。“期望值”是指导致某种结果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概率。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小组评价、组内评价对学生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团队意志凝聚论的倡导者(沙伦,阿朗逊)也强调小组集体活动的重要性,不过,他们更侧重于小组加强凝聚力量的作用。该作用可通过小组建设(team building),小组评议(team processing)以及小组任务专门化等多样化途径达成,反过来,它也有利于发挥小组每位成员的积极性,以最大限度地做出个人独特的贡献。
3.集体公益论的倡导者(季亚琴科)认为,集体教学的根本特点是将学生从原有的知识“消费者”转变为“公益劳动者”。因此,“即学即教”成了集体教学的一项新原则。把自己所学的教给别人,这是自我教学和自我发展的最重要手段,因此“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并非是强加给学生的外在标准,而成了学生自我寻求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个理论观点说明了小组互助学习是可行的,也是身心发展的一种需要。
4.自组织理论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 知识的获取不是靠教师的简单传授,而是学习者自组织的结果。当然这也不是学习者独立能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完成的。自组织理论是20 世纪60 年代末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一定条件下, 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 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自组织包含三类过程: 由非组织到组织的过程演化;由组织程度低到组织程度高的过程演化;在相同组织层次上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演化, 这种演化标志着组织结构与功能在相同组织层次上从简单到复杂的水平增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学习者系统属于自组织系统。它包含了若干的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都是包含自组织机制的系统, 这些自组织机制根据不同的外界输入协同有序, 发生跃迁。
5.现代“对话”概念之父的马丁·布伯认为“存在”并非“我”自身所具有,而是发生于“我”与“你”之间,他指出个体“我”不应当把他者视为客体而形成“我—它”关系,而是应当建构平等的“我—你”关系,使人与世界、与他人之间构成平等的相遇。当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在对话教育的理念下,教育要“成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即“在学习读和写的过程中,那些获得了新的自我意识并开始批判性地看待自己的社会处境的人,常常会主动采取行动,去改造那个剥夺了他们参与机会的社会”,通过这种教育,“每个人又重新赢得了说出自己的话,也即命名世界的权利”。我们认为对话既是一种引导我们思考教育本质的理念,又是一种指导我们从事教育的有效手段。简单来讲,对话理论强调的是师生与生生的平等交流与知识共建;深层来讲,它挑战我们原有的关于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知识本质以及学习本质等方面的思维成见、定见与主观认定。用对话的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必要的。
六、实施过程设计与主要措施
(一)实施过程:
1.“试水”——部分教师先行试点,学科组重点探究符合本学科特点、年段特点的基本教学模式。
2.“研讨”——在确定基本教学范式的基础上,各学科组全面推行,并进行重点研讨,进一步优化基本教学模式。
3.“开放”——提炼出符合各学科教学的特点的“和谐互助”课堂教学范式式,通过“开放周”进行展示。
4.“普及”——形成基本定型的“和谐互助”课堂教学范式,使之成为教师日常课型,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提高”——在基本定型的“和谐互助”课堂教学范式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反思,在下一年度课改实施过程中深入推进。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坚持课改工作统一领导。
学校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下设攻关组、宣传组、保障组、推进组、行为规范组,各组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形成了此项改革的立体推进网络。
2.遵循课改的基本原则,保障课改工作有序推进。
(1)实事求是。直面课堂教学现状、实验过程、实验成果,不掩饰,不美化,不浮夸。
(2)知行结合。坚持理论学习,坚持实践探究,加强实验过程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专家引领。邀请专家进校调研,并就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4)协同推进。各职能组互相配合,各学科组相互学习,均衡推进课改进程。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课改工作的基础。
加大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力度,拓宽教师的视野,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加强业务学习,针对性地选择学习的内容,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七、“和谐互助课堂”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必须落到实处,要有成效。从以下几方面保障同伴互助合作的有效性:
(1)科学组建小组。
将全班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前后排各3人,每排中间的学生为优秀学生,左边是需要帮助的后进生,右边是中等生。中间的两名优生其中一人为组长。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可以讲每个小组起个有个性的名字,如爱迪生组、牛顿组、莫言组等等
(2)指导小组合作的方法。
一要指导学生在小组内敢提问题、会提问题、提出问题,二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三要鼓励学生大胆争论交流。
(3)建立小组评价机制。
学习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小团体和共同体,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评价机制需要做科学设计,长效进行,可以从活动过程、活动效果等多方面进行。
(4)小组学习可以突破课堂、拓展到课后。
如果小组内的成员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知识,那么小组间的生助可以延伸到课外。
第二篇:浅谈“和谐互助”课堂模式
浅谈“和谐互助”课堂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地各学校也都在进行观摩和学习。即墨二十八中成为国内同行学习的最佳榜样,“和谐互助”也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最热名词。“和谐互助”的课堂模式被不同学校演变成不同的形式。下面结合我校的“三步三查”谈谈“和谐互助”的高效课堂模式。
一、学生自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这就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两个环节。
1课前预习:我校的学案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抓手。学案中的“预习感知”就是体现学生课前预习的部分。“预习感知”设计基本是填空、选择的题目,目的就是引领学生自学培养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即将学习的基础知识。课前自学还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学案,这同时要求教师备好学情,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2课上自学:课上自学以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前预习,在课堂上进行二次自学。主要看学生自学后对学案的把握,知道重难点,结合学习目标对自己的掌握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时间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将探究权还给学生。课堂上主要实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策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1小组合作:就是以“小组活动”形式为主,学案中的合作探究中设计了学习任务,先由小组内每个同学来完成,也可以两个人对学,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能主动学习,动手动脑动口,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高效学习。2分组合作: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将本节课学习中的重难点、易错点、疑惑等学习内容分到各个小组内,各小组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智慧,结合其它小组的研究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使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小组内有不同的答案,找出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案和措施。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展示交流
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大胆发表见解。可以在小组内同学之间对所学的基础知识互相展示、互相切磋,达成共识。是以生生互动为主,师生共同参与课堂交流,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研讨问题的学堂。课堂上生生之间、各组之间、师生之间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反复研讨,围绕教材的思路,一个个展示,质疑解惑,形成知识树。我们还可以以小组或是个人为单位回顾本节知识学习与掌握情况,在全班同学中展示和交流。我们常用的形式是以教材为基础,采用辩论、小品、短剧、诗歌等课堂活动形式展现,通过形式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达到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新知识生成的目的。
四、巩固运用
巩固运用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学习回顾、总结和反馈,让学生掌握一些反思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
1巩固训练:要充分利用学案中的“巩固运用”板块所提供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
2总结反思: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讨论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和总结。这里我们一般采用的是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可以是一个小组,也可以是个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总结。
当然,“和谐互助”的课堂模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环节不能分开。表面上看来教师课堂上的三言两语实际上是课下教师的精心准备。教师认真准备学案,精心设计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和完善。2 合理分组:分组不光靠学习成绩,还要分析小组不同成员的性格特征,学习习惯等。小组不固定,动态变换,组长不固定,每一个学科都有学科组长,让学生一学期下来可以有很多的学习伙伴,都能胜任组长的角色。科学培训组长:我们可以课上培训,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学生当堂讲题,其他学生补充,纠正,点评。我们也可以课下做专题培训,如重点培训组长,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带动其他人学习,展示。多给他们机会,并适时鼓励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以和谐的氛围为依托
课堂上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敢于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营造欣赏与尊重的和谐氛围。教给学生发现、挖掘、欣赏、学习对方长处,取长补短。使身处其中的师生都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教和学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由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与探究学习,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以鼓励的评价机制为保障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课堂教学朝着理想的方向转变,可以把激励机制引入了“和谐互助”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善于鼓励表扬,对学生的优点点评到位,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课堂上就会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我们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班级的加分制度,评选星级学生,星级小组,从而增强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和谐互助”的课堂模式,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教育改革中的探索之路。它又像法宝,赐予我们力量,爱抚着每一个学生,同时成就教师自己的教育事业。
第三篇: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感悟
今年五月,我有幸来到古都西安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主办的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的进修培训,聆听了专家教授的主题报告,受益匪浅,特别是山东即墨二十八中李志钢校长的报告——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令我感触颇深。之后,我又买了和谐互助教育品牌解读——《活力课堂》,回来后,认真拜读,为即墨二十八中的这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所深深吸引。细细研究之下,得出几点感悟。
一、“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可以培育学生互助友爱的民族精神
其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策略源于即墨二十八中的学雷锋活动中蕴含着深刻的雷锋精神,这恰是我们所要培养的一种互助友爱的民族精神,是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和谐是一种状态,互助是一种品质,“和谐互助”是一种至高的课堂学习境界,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课堂价值追求,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良好品德行为等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真正实现了智育和德育并举的理想“高效课堂”。师友在互帮互助中,很容易找到成就感、归属感。师友互助的学习范围往往会超出课堂,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同时师友互助有利于学生借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进而从中获取社交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别人,热心互助,真诚待人等良好品德。
二、“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
我们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在于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和谐互助”的课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关键的地方讲解点拨,课堂上,教师的因势利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不再拘束于单纯的“听、学”,而是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共赢,真正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例题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教师不讲。教师所讲,只是那些学生费尽心思而学不会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自主探索精神,整个课堂以学生自学互助为主,完全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
“和谐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的共同发展。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互助交流,启动思维,使学生会自学了,会主动思考了,质疑创新能力强了,动手实践能力棒了,会主动亮出自己表达了,练就了自信,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互助还有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花费时间少而收获明显,能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成功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兴趣、意志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和谐互助”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分享到合作的乐趣,都能在和谐的空间之上挥动思维的翅膀,从而乐在其中,收获颇丰。
三、“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可以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达到高效学习,课外实现为学生减负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把课内与课外、老师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讲解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点对面与点对点的结合,极大的增加了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将一个老师关注全班每个学生,演变成了全班一半的师傅关注另外一半的学友。由一位老师变成一半多的老师在关注学生,效果显然十分显著。并且师友在课外联系也很密切,由知识传授扩展到学法指导,由习惯规范扩展到兴趣培养。这种课堂的效果具备了实时效果、累积效果。尤其从学生的学习状态看:师友互助能真正动起来,能够通过互助解决问题,并能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可以说,“和谐互助”的高效课堂实现了“时间+策略==高效”的目标,使课堂真正达到了高效,而课堂的高效就腾出了课外的时间,学生在课外就可以不会有沉重的作业负担,这就切实地为学生减负,就可以达到“把健康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的目的了。
四、“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实现了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的全面提高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实行“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教师的教学观要有根本性的转变,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不需要“教”。教师注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完成作业以及钻研问题、寻根究底的习惯的培养。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激以学趣,授以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重过程而轻结论,在设计问题时要求学生写出解题思路,将隐性思维凸显为显性过程,这有利于学生思维习惯、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讲得越多,学生想得越少,这就需要精讲精练。“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对老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高效的备课,高效的点拨,高效的总结,高效的提升,高效的展开师友互助。尤其在多个互助环节,教师的应变能力、驾驭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概括总结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一教学策略更好地诱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老师们在全面实施“和谐互助”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革创新,使“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更加完善,更加富有生命力。课堂上,教师以学定导,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果等问题。教师语言要准确,三言两语,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导”的方面,学生会的不导,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这样,教师真正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当好参谋,这些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总之,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推行是对教师自身认真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的一个提升,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必须具有幽默的语言、强大的亲和力和豁达的人生观。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拥戴。
五、“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在我们学校课堂上借鉴推行 当然,各地各校各学生都有不同点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不可能尽善尽美地在各个课堂全部套用,我们在学习引用中,还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学习吸取其精髓,扬长避短,灵活运用,结合校本实际,探索出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办法,完善提高,真正意义上把新课程改革引向深入。
和谐互助的教学策略十分切实可行,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即墨二十八中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九门学科均建立起“五步十环节”的教学模式,所有科目的课堂又分三种课型。课堂上学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所执行的任务,所经历的过程,所达到的目标都一一定位。师生运用十分简洁明了,师生互动、师友管理,评价机制都形成了完整的方案制定,易学易懂,借鉴运用于我们学校的各个科目的课堂上,可以简洁高效地引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教师容易领会,学一两天就可以娴熟应用,我想可以在我们学校之中加以大力引进、推广、运用。
第四篇:学习材料《“和谐互助”新课堂》
“和谐互助”新课堂
传统教学是教师“满堂灌”的形式,可是往往一道题目讲了很多遍,学生仍然不会。怎样找到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实现有效教学?这正是即墨28中教师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有的教师开始尝试让一部分学生教另一部分学生的方法。这种方法很朴素,但是效果非常好。这一偶然的尝试也激发了即墨28中课堂改革的灵感,经过典型探索、校本教研、专家引领和总结推广四个阶段,学校将之前质朴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完善和升华,正式定名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并根据“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四种不同课型总结出“五步十环节”的教学模式,在各门学科中开始全面实施。
学校推行课堂改革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形式是“自上而下”,也就是学校领导外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回校推行,或者根据某些教育思想推演而成,并在全校推广。虽然这种形式具备理论支持,但是以行政命令实施推广,经常会出现与基层脱节的情况,一线教师无法熟练运用,广大学生也难以很快适应,所以容易导致似是而非、半途而废等不理想的结果。另一种形式是“自下而上”,即由校内的一线教师根据自身实践创新,经过科研论证后逐步推广。这种方式来自于一线,教师比较认可,学生易于接受,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推广性。即墨28中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就是“自下而上”的改革形式。
创新点一:师友结对的动态小组
传统课堂的情况是一人讲,众人听,师生互动少,学生参与少。“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则采用学生一对一的跟进式讲解。在课堂上,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几乎完全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概括提炼,例题由学生自己解读体悟,作业由学生自己选择布置,真正实现了“有教无类”。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得到极大提高,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008年,学校教师对13门学科建立起新授、复习、讲评、实验4类课型的“和谐互助”课堂模式,每节课设“五步十环节”,其中“五步”是固定的,而“十环节”则可随需求而变化。
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步骤是:自主学习、互助释疑、互助巩固、互助拓展、总结提高。针对不同的学科或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环节设计,比如“复习课”的环节是:知识回顾——题型讲解——互助提高——总结归纳——当堂检测;“新授课”的环节是:自学交流——质疑交流——互助提高——总结归纳——当堂作业;“语文课”的环节是:自主学习——研读共品——互助释疑——互助提高——总结提高。
教师不仅对各大环节进行研究,还针对各环节的操作提出具体要求,从而保证实施效果。比如“激励点评、能力提升”环节的要求是:学生面向所有同学,声音洪亮、表情自然大方,点评时应该注重对题目思路与方法的分析,明确注意事项,并要求“学友”先讲解,“师傅”后点拨、纠正、补充,其他学生则要求高度专注,积极质疑、追问、解答。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以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学习组,学习优秀的当“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实行师友互助,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最终实现师友共进、合作双赢。“和谐互助”课堂上的师友互助学习,充分彰显了合作精
神的巨大魅力。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的相互影响。互助极大地增加了学生表达交流、思维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自信。从此,学生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以互助学习为主,“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成为学生互助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
当然,谁是“师傅”,谁是“学友”,不是单凭入学考试成绩来确定的。从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就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性格品质进行了解,再通过半个学期的观察,进行粗线条的大致分类。“师傅”和“学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和谐互助”高效课堂中,学习小组实行动态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师傅”可能会因为胜任不了而被教师调整为“学友”,而有的“学友”则会因为进步较大而升为“师傅”。每个班级可由班主任负责,协调任课教师,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对师友进行微调。
学校对“师友小组”采取的是捆绑式评价,并制定了“师友捆绑评价”积分方法,在学习成绩和班级常规两方面将师友二人作为同一个单位进行共同考核。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发动学生的力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突出了“五个还给”,即将分配时间权还给学生、学习权还给学生、话语权还给学生、探索权还给学生、教学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一节课被划分为“五步十环节”,每个步骤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越小,目标越明确,学生越容易做好。
保证师友的参与热情,关键要看学习小组间是否有真正的互动,是否有真正的交流和帮扶;保证学生的思维活跃,关键要看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能否学会倾听,能否发现问题,能否分享见解,能否通过互助解决问题;保证学习的效果良好,关键要看学生是否能够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体系,学习技能是否能够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创新点二:德智一体的高效课堂
如果把教育比作列车,那么智育好比发动机,德育好比方向盘,两者需要密切配合,缺一不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校都不由自主地偏重智育,让“德育为先”成为一句空话。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管子曾说:“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可见,只要找准切入点,由德入智,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即墨28中以“和谐互助”高效课堂为平台,将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坚韧意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爱岗的螺丝钉精神等作为课堂互助的德育基础,以课堂上师友和谐共进为基本目标,通过爱心结对、互助奉献,让教师与学生互动,“师傅”与“学友”互助,在互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在互助中锤炼品格、提升素质,实现德育与智育“一体化”的有效教学。
“和谐互助”课堂的核心是“互助”,在“五步十环节”课堂操作过程中,每一步、每一环都通过师友互助来完成。课堂上师友实行动态管理,每门学科都有不同搭配,每学期都根据学习变化情况进行调整。这为学生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营造了欣赏与尊重的和谐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学校要求学生挖掘、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自觉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求同存异的素质,让学生学会宽容、谅解和尊重。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增强了;2.教师集体讲解与学生一对一讲解,能够极大地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学习时间;3.学生师友教学相长、共同提高;4.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启动思
维,使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激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6.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和可推广性。
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看似简单的操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智慧和教学技巧,让“小组学习”这一老办法焕发出新活力,更将自身的文化积淀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把学生德育与课堂改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开创出一种全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中国教师报》2012年10月24 日第6版 作者:山东省青岛市即墨28中 李志刚 蔡紫燕)
第五篇:和谐互助
“和谐互助”开创课堂教学新局面
——青岛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典型材料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珮云到我校视察时这样评价:“42年始终坚持不懈学雷锋,将雷锋精神打造成即墨市的城市精神;探索推广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在青岛乃课堂改革中树立了典范。”并欣然留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题词。我校始建于1967年,现有74个教学班,占地198亩,全校配有多媒体教学网、闭路电视网等“七网并备”,实现了教育教学网络化和现代化,形成了“四区六楼十八苑”的校园文化格局。更是缔造出教育教学质量连续20年创全市最优,全市考入北大和清华学生中,有五分之四以上的学生初中阶段就读于我校的教育历史。先后荣获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单位等青岛市级荣誉140多项,山东省素质教育名校等省级荣誉40多项,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称号30多项。2005年,全国素质教育座谈会在青岛召开,我校被选为向周济部长直接汇报的唯一一所县级市初中学校。学生节目先后5次走进中央电视台,6个节目获全国一等奖,曾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访问演出。学校小交警代表山东省进北京接受曹钢川上将的亲切接见。学生的科技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大赛上获奖频频。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等2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先后来校视察,对我校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也报道过我校教学工作。
一、“和谐互助”掀起高效课堂风暴
(一)引发参观学习持久浪潮
“和谐互助”在我校取得巨大成功引起了省内外广泛关注。2008年,青岛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我校召开,青岛市7区5市及江苏、河北、上海等省内外教育局领导、专家和校长等60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次大会与会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实效之高是青岛市近十年来第一次,也是青岛市新课程改革实施八年来第一次。青岛市教育局王金生副局长在大会上总结评价:“即墨二十八中课堂教学改革对全体与会者是个震撼,对青岛的教育改革方向是个启发,希望全市学校学习推广二十八中这一青岛地区龙头学校的创新理念、高效课堂”。2008年11月,我校在全国首届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作典型发言,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教授贺斌这样评价:“即墨二十八中这一新典型学校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给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城区、城市学校树立了学习的典型榜样。”随后学校又在2009年3月青岛“全国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2009年4月沈阳“全国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等国家级会议上作为期半天的经验介绍,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报》等报刊也均作了专题报道。正是因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简洁高效,易懂易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所以引发了一场省内外学校纷纷到学校参观学习的持久浪潮,先后有来自北京、浙江等十几个省市的兄弟学校领导教师逾万人到学校参观学习。
(二)赢得领导专家高度评价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主任刘兼曾这样评价:“二十八中是一座金矿,只要你有心,就有挖不完的金子”。2009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领导和教研员们到我校调研,认为这一教学策略“教的高效、学的高效、师友互助的高效,实现了和而共谐,助而互进”。5月,北京教育学院顿继安等教授一行20多人考察后说:“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简洁和高效性、可操作和可推广性是我们见到的任何教学策略所无法相比的。”现在我校的西篮球场上几乎每天都停满了车辆,校园里每天都有操着不同口音的参观学习者,课堂里每天都有带着敬佩和赞许目光的外来听课老师,他们都感慨万千:
青岛重点高中创新学校100多位老师参观后感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对我们震撼太大了,这么完善的高效教学策略我们拿过来就可应用,难怪二十八中毕业的学生到了我们学校发展势头这么好。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教育局高局长说:“二十八中42年的学雷锋历史,让人服气;将雷锋精神内涵延伸到课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更是让人刮目相看,来到二十八中的最大收获是:看到了大写的素质教育,学到了最简洁高效的教学策略。” 江苏6地市来的专家和校长们评价:一步入二十八中,看了二十八中的学校管理和各种展厅,不由得从心里引发一种很大的震撼。但更大的震撼是第二次,是在课堂上。深刻体验到二十八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课堂魅力。
内蒙古科左旗30位校长们参观后感慨:我们带着怀疑“和谐互助”是否高效的疑惑而来,但看到这种策略容易操作,体系规则完整,师友互助高效,真希望与28中结成手拉手兄弟学校,将28中这一青岛地区龙头学校的新理念、新策略传播到科左旗。
浙江的专家和校长们评价:贵校先进的理念、务实的创劲、高效的课堂、精细的管理、浓厚的文化、周到的服务,我们40位校长只能用“惊叹”来形容我们内心的感受,我们走了那么多学校,到了28中才真正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和谐教育。
《现代教育报》评价:步入二十八中,“大校大教育,大师大智慧”的气势令人震撼,四区六楼十八苑的独特校园文化格局令人惊叹,深入到“和谐互助”课堂更是让人拍手叫绝。
《中国教师报》评价:二十八中对“和谐教育”品牌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用心经营“和谐德育”,用情实践“和谐互助”,其“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师生的和谐发展,创造了课堂的新神奇,掀起了一场课堂的新风暴。
《中国教育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生命的狂欢,教师在课堂上实现了价值的浓缩,二十八中用 “主体生命”诠释出传奇课堂,用“和谐互助”缔造出特色课堂,这块青岛地区的“金子”招牌以强劲的生命力一路欢歌,越走越美。
„„
二、“和谐互助”创新教学理念体系
(一)“和谐互助”理念创新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中明确提出:“把健康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那么如何在不加班加点的前提下落实省市精神,实现减负增效呢?这就要求学校既要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更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因此,2004年我校提出打造“和谐教育”品牌,打造“高效课堂”,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诞生了“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即:“和谐”指在竞争和合作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互助”指师友在相互启发帮助中提升自身素质;“和谐互助”就是“和而共谐,助而互进”。具体说: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学习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一帮一,兵教兵,亦师亦友,最终实现师友互助双赢。我校“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实现了从旧“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走向“新双基”(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奠基)的过渡。2007年,青岛市教育局局专门在我校召开了创新教学理念现场会,全市青规以上中小学校长,各区市教育局长参加了会议,推广了我校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经验。
(二)“和谐德育”内涵创新
我校的校魂是“雷锋精神”,早在1993年,学校就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评为“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坚持不懈学雷锋42年,涌现的感人事迹多次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报道。2008年统计:共收到表扬信13000多封,锦旗60多面。现在学雷锋活动已经“课程化、系列化”,实施三年和谐推进计划,使学生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年年都有新要求新内容新主题,呈螺旋式递进上升。我校之所以研究并能很快推广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追本溯源,是“雷锋精神”重新建构了学生的价值观、教师的育人观、学校的发展观,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互帮互助精神和意志已经内化为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内在品质,全校已形成互助教育的文化氛围。可以说将雷锋精神渗透到课堂中来挖掘出的教学策略,是我校42年坚持学雷锋文化内涵长期积淀的结果。
三、“和谐互助”奏响高效课堂最强音
(一)“和谐互助”引发课堂革命
一个典型引发一场革命。当学校唱响向“高效课堂”要质量的教学主旋律时,在“和谐互助”理念体系引导下,全校掀起了探索“高效课堂”的浪潮。
1.典型探索。我校首先探索“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是时红霞老师,她在教学中深感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即使鞠躬尽瘁,仍然达不到理想的目标。于是她大胆尝试让30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来当老师,负责教会30个学习较弱的学生,结果成绩普遍提高,差班也起死回生。她从七年级开始教的两个班的学生成绩平平常常,可到了八年级,学生成绩名列级部前两名。一入九年级,学校把一个数学成绩最差的班让她来教,结果中考时,该班数学成绩竟然在24个平行班中,一跃到了第6名,更可贵的是,时老师作业出奇的少,甚至没有书面作业。
2.校本教研。2005年当时红霞老师的成绩刚刚异军突起时,便有数学组教师自发前往听课,其他教师纷纷效仿,导致一段时间内,时红霞老师每节课都有很多老师听课,每个课间都有老师向时老师讨教秘方。数学教研组及时有针对性地对“时红霞现象”进行教研。她们先选择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实验,半年后数学学科“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逐渐完善,并取得有效成果。
3.科研提炼。学校抓住有效时机,组织骨干教师全面深入数学课堂,对这个本土化的课堂进行总结推广,进一步在七年级所有学科实验。2006、2007、2008年寒暑假,先后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全体干部、实验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学科进一步研究修订“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4.专家引领。2007年学校专程请来青岛市教研室、教科室,青岛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山东省教科所、省教育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一起深入课堂,从理论到实践反复研究论证,对这个本土化的课堂进行总结提炼,最终构建起了行之有效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二)“和谐互助”构建有效载体
我校9门学科都建立起“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均以五步十环节教学模式为有效载体,均分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课堂上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策略。而是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实现师友互助共赢。如数学新授课,师友分别进入“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五个步骤,教师实施起来可操作性强、实效性强。
(三)“和谐互助”形成操作方案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现已经形成完整的技巧和配套措施,从师友划分、磕兑责任、强化培训、动态管理;到建立系列规则,制定制度;再到打造师友文化,形成“和谐互助”教育场,最后到师友、课堂、教师和谐互助评价机制,等等,我校把看似简单的教学策略研究完善到今天,用事实证实了江苏高考大县如东县校长们参观学习后的深刻体会:简洁高效,来听一节感到惊奇震撼;易懂易会,来学一天就能娴熟应用。这就是即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神奇课堂的巨大魅力。
(四)“和谐互助”有效推进机制
为全面推进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我校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评价机制,有效保障“和谐互助”的发展步伐。修改了《和谐互助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和谐互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出台了《和谐互助班级考核制度》、《和谐互助教师教学考核制度》,完善了《和谐互助备课组、教研组考核办法》、《和谐互助班主任考核办法》、《和谐互助协调组考核办法》等配套措施。
四、“和谐互助”凸现多元价值优势
(一)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课堂上看到的不是教师满堂灌、口若悬河唱独角戏的现象;老师简单的几句话引导便引来学生热火朝天的学习,学生同位之间有讲的、有听的、有练的,偶尔还会有串位讨教的现象„„正如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组评价的那样:“一半师傅一半学友占据课堂的整个江山,师友同桌和谐互助30分钟,真正实现了生命的狂欢;教师只占15分钟的授课时间,点拨、总结、提升,真正实现了价值的浓缩。”首先是学友讲,如果学友遇到不会的问题,师傅就负责把学友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学友,如果师友们都不会,才由老师讲解。整堂课以学生自学互助为主,完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
(二)学生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延长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把课内与课外、老师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讲解结合在一起,使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融合,实现了点对面与点对点的结合,将老师的针对课堂上的部分学生,用两个眼球关注约70 个人,演变变成了30多师傅的眼球关注另外30多学友,老师的视野大大扩大了,极大的增加了课堂有效学习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学生师友教学相长
师友结对,师友共荣共进,对于师傅而言他们想教会学友,必须仔细熟练掌握教材才能给学友讲明白,而他在给别人讲的过程中又是一种熟练的过程。师友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这极大的调动了师友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课堂上最大可能的减少了学习的旁观者,使课堂上没有了死角。
(四)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师友在互助交流中学习、表达、思维、合作、交流能力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助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互助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兴趣、意志等良好品质的培养。我校“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支持,因此在青岛市对学校满意率电话抽查中,对我校教育教学满意率100%,2007年,我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
(五)更好的诱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
“享受教育,从创新开始”。这种教学策略也更好的诱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在青岛市有一个“二十八中现象”:在外校教不好的教师,不出成绩的教师,到了二十八中就能教出优异成绩。这完全得益于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要做到创新性的高效点拨、总结、提升、开展师友互助,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多个互助环节,教师的应变能力、点拨总结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种策略重视了学生的学,更强调了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是“学”的依赖、“互助”的依赖。这好比一间大房子,哪怕它仅仅只有一根柱子,但离开了“教”这根柱子的支撑,“学”只能轰然倒塌。
(六)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和可推广性。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校的“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良”,教师在短时间内便可掌握,因此这种模式非常容易推广运用。青岛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有升教授、青岛市教研室全体教研员蹲点听课2周后一致认为:“这种师友式同伴互助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对青岛的教育改革方向是个启发,符合课程改革的理论要求,非常值得推广,希望全市学校学习推广二十八中这一青岛地区龙头学校的创新理念、高效课堂。即墨市教育局孙红松局长也多次肯定了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希望全市学校学习推广这一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七)实现了德育和教学有机的完美结合。
“最好的教师是和最重要的人生课程结合在一起的”,和谐互助是一种至高的课堂学习境界,也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课堂价值追求,蕴含着深刻的雷锋精神,师友在互帮互助中,很容易找到成就感、归属感。现在很多“师傅”周末经常给“学友”的家长打电话,汇报“学友”的学习情况,要家长督促孩子做好预习。师友互助的学习范围已经超出课堂,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这一教学策略将雷锋精神内化到课堂,真正实现了智育和德育并举的理想“高效课堂”。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容易的才是最好操作的。相信“即墨二十八中热”将为更多学校的发展提供借鉴之处,正如青岛市教育局王金生副局长所说的那样:“即墨二十八中作为青岛地区龙头学校,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希望大家借鉴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然后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高效教学策略。”我们坚信,我们坚信,有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有领导专家的倾心培养,“和谐教育”必定会在二十八中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全国也将有更多的教育神话开放在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