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谐互助”
“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
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行为为自主、参与、体验式的教学行为,凸现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墨28中依据新课程理念,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成功探索出“和谐互助”高效教学策略,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创建原因
1、教育形势促成“和谐互助”
山东省规范办学要求是很严格的,明确提出:“把健康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因此,2004年,我校提出创建“和谐教育”品牌,创建“高效课堂”,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诞生了“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2、雷锋精神孕育“和谐互助”
我校是“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雷锋精神”已成为我校校魂,“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互助精神已经内化为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内在品质,“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已成为即墨28中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是我校42年坚持学雷锋文化内涵长期积淀的结果。
3、科研积淀涵养“和谐互助”
我校是中央教科所教改科研先进学校,先后研究过“目标教学”、“合作学习”等省市级和国家级课题,多年的科研积淀和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培养了老师们强烈的教科研精神和较高的教科研能力。这也是原生态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能够在全校深入研究的重要原因。
二、“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创建过程
一个典型引发一场改良。当学校唱响向“高效课堂”要质量的主旋律时,在“和谐互助”理念体系引导下,全校掀起了探索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浪潮。
1、典型探索
我校时红霞老师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将互帮互助的雷锋精神引入课堂。2004年她让班里30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师傅,负责教会另外30个学习较弱的学生,结果教学效果出乎意外的好。更可贵的是,时老师作业出奇的少,甚至没有书面作业。
2、校本教研
学校对于时老师的大胆探索,给予全力支持。数学教研组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地教研,并选择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实验,半年后数学学科“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逐渐完善,全组推行并取得有效成果。2005年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全面深入数学课堂总结提升,对这个本土化、原生态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全校推广。
3、科研锤炼
教学实践证明了“和谐互助”切实可行,但为了实验的稳妥,2006年学校专程请来即墨市教研室、教科室、督导室、普教科专家论证修改后,又请来青岛市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青岛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教授一起深入课堂,从理论到实践反复研究论证,对这个本土化的课堂进行总结提炼,最终构建起了行之有效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4、总结推广
我校在推广上采取“三步走”策略,2004年在数学组试点实验,2005年在七年级所有学科展开研究,2006年全校推广这一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并将各科教学模式结版成集出版了《灵动的课堂》,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中心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课堂展示
1、以教学模式为载体
现在我校所有学科都已经依据学科特点,研究制定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四类课型“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教学模式,每节课均已各类模式为载体。下面通过数学新授课展示模式流程: 交流预习互助探究 分层提高 总结归纳 巩固反馈
(1)交流预习
①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师徒相互提问与这节课相关的旧知识。
②师徒相互交流预习新课的情况,包括对概念、例题、课本习题的掌握情况,并相互交流自学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巡视,参与师徒间的交流,通过了解小组自学情况,掌握整体学生情况。
(2)互助探究
①让预习充分的师徒到讲台前就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向全班同学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老师适当点拨,帮助突破难点,规范做题步骤,渗透教学方法。②师徒按照规范的步骤对概念、例题进一步讲解。师徒几人对预习过的课本习题进行板演,师傅批阅,其他学生补充。师徒互相纠错并讲解。
(3)分层提高
①教师通过课前备课内容结合学生课堂的表现情况,通过多媒体分不同难度出示变式题,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1-2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拓展题。
②集体交流,教师订正答案后,基础题让徒弟讲给师傅听,徒弟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目经过教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鼓励徒弟思考中等难度问题,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检查师傅的情况。
(4)总结归纳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新学知识,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学生集体交流,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激励,树立典型。
②教师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强调。(5)巩固反馈
①教师出示一到两个典型题,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当堂检查或师徒交换批改,或自批,或教师收齐后课后批阅。
②师傅根据徒弟反馈的情况课后互助过关,教师出示下节课预习内容。
2、以学生为主体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和谐互助”课堂突出“五个还给”:即将时间权还给学生,将学习权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将教学权送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
3、以高效为特征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把课内与课外、老师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讲解结合在一起,实现点对面与点对点的结合,极大的增加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将一个老师关注60个学生,演变成了30多个师傅的关注另外30多个学友。并且师友在课外联系也很密切,由知识传授扩展到学法指导,由习惯规范扩展到兴趣培养。
4、以丰实为标志
所谓丰实,指的是课堂有生成性,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标志是在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自主创新,互助学习,张扬个性,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改造能力得到增长,课堂是一个生成性的课堂。
5、以训练为主线
课堂上,全过程都是学生在“学”“导”“练”,《问题预习模板单》《问题展示导读单》《问题汇总释疑单》《问题训练解决单》《问题训练提高单》分步骤展现出来,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中有导,导中有学,学中有练,练中有学,“学”“导”“练”三位一体,几乎每个环节都“一学一导一练”钱梦龙先生的“以训练为主线”在“和谐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6、以先学后导,以学定导为指导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最大的特点是:“先学后导,以学定导,学导和谐,互助共赢”,这里强调一个“导”字,“导”比“教”更深入一层,我们不是否定老师的“教”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导”,是“学”的依赖,是“互助”的依赖。这好比一间大房子,哪怕它仅仅只有一根柱子,但离开了“导”这根柱子的支撑,“学”只能轰然倒塌。
7、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将过去的“教而获知”的过程转变为“学而获知”的过程,其切入点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上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8、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
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通过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和谐融洽的师生交往和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与探究学习,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四、“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师友科学管理,奠定互助基础
1、关于师友的划分
班主任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性格因素、性别搭配、交往能力等方面,采取优化组合的方式,按照优秀—一般,良好——较弱的均衡标准,实行动态的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师傅。
2、关于师友的职责 师傅的主要职责是教会学友学习,督促、管理学友学习常规,培养学友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友创新思维,激发灵感,对学友的思想、行为、学习、纪律等方面全面管理。
学友接受师傅的全面管理和学习指导,在和师傅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及时弥补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3、关于师友的培训
师友培训以课堂集体培训和课堂个别培训为主渠道,以专题培训为主要手段。培训内容包括思想意识培训、教学方式培训、学习方法培训等。通过培训使学生理解合作互助的重要性,明白师友职责的好处,明确如何互助。
(二)建立师友规则,规范师友活动
1、荣辱与共规则
师友结成互助对子,“捆绑式”管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连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友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师傅的积极性。
2、不包办代替规则
师友荣辱与共后,有时会出现优秀师傅为了赶进度或急于求成,包办学友的学习活动,这无形中剥夺了学友的学习权力,偏离了互助提升的初衷。这时教师要及时调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提高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主观能动性。
3、师友讨论规则 别人发言时要虚心倾听,适时插话。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记住要点。两人意见不一致时,不急于争吵,而应设法拿出事实来证明自己见解的正确性。
4、自学规则
“互助”并不是要舍弃学生的自学,没有独立思考做基础,交流就变成了空谈,和谐互助课堂强调“独立思考,互助学习”,在10个环节上都为学生搭建了独立思考的平台,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和知识树对学生自学都有指导性的建议。
5、交流规则
课堂上能独立完成的问题,不交流,需要互助交流的问题,尽可能在师友间解决,只有疑点、难点、重点的问题,才在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不仅要说明答案,而且要说明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该题中得出的规律等。交流中按照“学友→师傅→学友→师傅→教师”的顺序发言。
6、限制发言规则
在鼓励弱势学生发言的同时,限制优势学生的发言,多提供机会给学友发言,避免强势学生独霸课堂,通过限制发言次数和时间,提高师傅发言质量。
7、动静协调规则
“静”即学生参照各类导学提纲、知识树,进行自学、自思、自练、自查;“动”即学生进行“互助学习”,开展互帮、互练、互议、互查活动。让学生“动”在关键处,“静”在必要时,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单纯地为了“动”而“动”。
8、其他规则 ①“二要二不要”规则:课堂讨论交流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不要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讨论,使学生思维得不到锻炼;要掌控好学生讨论,不要使讨论流入形式。
②“三讲三不讲”规则:讲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讲学生想不到的问题;讲归类提升的问题。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问题;不讲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问题;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
③“四和谐四不和谐”规则:和谐自主而不自由,和谐放手而不放任,和谐互动而不浮动,和谐互助而不无助。
④“五体现五不准”规则:指导学生要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和拓展性。不准简单重复;不准机械照搬;不准琐碎设问;不准一刀切;不准信口开河。
(三)巧用师友评价,激励开展互助
1、评价原则
激励、赏识、公正、发展的原则
2、评价方式
采用师友自评、师友互评、师友共评、教师评、学校评的方式评选优秀师傅、优秀学友、优秀师友。
3、评价方法
采用当堂激励法、课后激励法、作业激励法、喜报短信激励法、榜样激励法、优秀师傅带动法、综合素质评定激励法、网络沟通法、目标激励法、评优激励法等。
(四)打造师友文化,创设互助氛围
1、设置评比竞赛栏目 在班级文化栏内设立师友评比栏,激发师友互助参与竞争的热情,用竞赛的方式、捆绑的方式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师友与师友之间的竞争,不但会增强学习效果,更能激发其互助意识。
2、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教室墙壁、黑板、学校统一文化中心广场、文化长廊、科技长廊、钟楼文化等等搞好和谐互助文化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3、征集学生感言,编纂出版《和谐互助让我说》
将学生中师友感人事迹案例,师友互助经验等按时征集,或在级部大厅内分主题展出,或编纂成册,增强师友互助的自豪感。
4、创设和谐互助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上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敢于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营造欣赏与尊重的和谐氛围。教给学生发现、挖掘、欣赏、学习对方长处,取长补短。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素质,学会宽容,学会道歉,学会礼让。
(五)创建师友社团,拓展互助渠道
在全校“和谐互助”大的氛围下,学校打造出6类50个学生互助社团组织,充分利用课外自主活动、体育节、艺术节、文化节、周六大舞台、周日大千世界等,开展各项互助活动,直到今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大大扩大了师友“和谐互助”的内涵和外延,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活动的质量,各互助社团都有具体的工作计划、管理章程、社团申请表、活动登记表、星级社团评定细则等,统一实行定人数、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定教师的活动安排,坚持做到每周有检查、年底有验收。
五、“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推进机制 为全面推进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我校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评价推进机制,有效保障“和谐互助”的发展步伐。
1、修改完善学校《和谐互助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2、制定《和谐互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面和学习状态,从课堂学习的气氛、互助的形式、知识的生成、目标的达成、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的导学艺术等方面全面评价。
3、出台《和谐互助班级考核制度》
将班主任在师友划分、师友管理、师友培训、师友遵守规则、打造师友文化、师友评价、师友活动、师友成绩等方面的工作纳入考核,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的重要内容。
4、完善《和谐互助教师教学考核积分制度》
淡化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注重和谐互助课堂的生成性,学校对每位教师从课堂教学满意度、教学设计、学生课堂学习笔记、教学质量、教育科研与创新、教师民主评议、学生评议等反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评,督导积分纳入教师聘任、晋职、评先树优等范畴。
5、健全《和谐互助教育科研与创新评价激励办法》
对教师在各级教育教学刊物、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在各级教学研讨活动中参加交流或提供的观摩课、公开课;对金点子案例评选、教育教学创新成果奖等项目;对承担各级重点研究课题并获得明显效果的,学校进行奖励,并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条件。
6、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完善了《和谐互助级部考核办法》、《和谐互助备课组考核办法》、《和谐互助班主任考核办法》、《和谐互助协调组考核办法》、《和谐互助教研组考办法》等配套措施。
六、“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硕果累累
1、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互助交流,启动思维,结果只能是:质疑创新能力强了,动手实践能力棒了,会主动亮出自己表达了,练就了自信,真正阳光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及共同发展。我校“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确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支持,因此在青岛市对学校满意率电话抽查中,对我校教育教学满意率100%,教体局民主行风测评满意率连续五年99.97%以上,2007年,我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
2、教师素质得到提升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讲得越多,学生想得越少,教师导的水平越高,学生学的效果越好。“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老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要做到高效的备课,高效的点拨,高效的总结,高效的提升,高效的展开师友互助,尤其在多个互助环节,教师的应变能力、驾驭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概括总结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和谐互助”更好的诱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很多老师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科特点,提出了更有效的金点子,使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更加完善,学校现已将这些金点子编纂成册。
3、学校知名度得到提升
2008年10月,“青岛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我校召开。青岛市7区5市教体局局长、教研员,全体初中校长,及江苏、浙江、北京等省内外教育局领导、专家等600多人参加了会议。青岛市教育局王金生副局长在大会上总结评价:“即墨28中课堂教学改革对全体与会者是个震撼!对青岛的教育改革方向是个引领,希望全市初中学校学习28中这一青岛地区龙头学校的高效课堂的创新理念”。2009年5月“山东省教学示范校表彰会即墨28中现场会”在我校召开。省内17地市的教研员、各县市的分管局长和知名学校校长500多人参加了会议,全面推介了该校“和谐互助”教学策略。2009年8月“中国教育学会新课程管理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郑增仪出席会议并讲话,对我校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2008年11月,我校在郑州“全国首届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作典型发言,随后学校又在中央教科所和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在青岛召开的“全国新课程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沈阳召开的“全国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南昌召开的“全国有效课堂经验交流会”等国家级会议上作为期半天的经验介绍,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正是因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简洁高效,易懂易学,所以引发了省内外学校纷纷来参观学习的持久浪潮,先后有来自江苏、浙江、广东、内蒙、河南、北京、上海等众多省市的兄弟学校逾万人到学校参观学习。
办优质学校,创全省乃至全国教育名校,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大力研究推广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将“和谐教育”这个学校品牌做大做强,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现在来我校参观学习的领导和老师一浪高过一浪,我们摒弃“闭门办学”,坚持“开门迎客”,因为我们相信“真经不怕火炼”,课堂的大开放对兄弟学校是个启发,对我校教师更是个促进和提高。天道酬勤,有耕耘必有收获,我们坚信,有领导专家的倾心培养,有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谐教育”必定会在二十八中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第二篇:和谐互助
“和谐互助”开创课堂教学新局面
——青岛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典型材料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珮云到我校视察时这样评价:“42年始终坚持不懈学雷锋,将雷锋精神打造成即墨市的城市精神;探索推广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在青岛乃课堂改革中树立了典范。”并欣然留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题词。我校始建于1967年,现有74个教学班,占地198亩,全校配有多媒体教学网、闭路电视网等“七网并备”,实现了教育教学网络化和现代化,形成了“四区六楼十八苑”的校园文化格局。更是缔造出教育教学质量连续20年创全市最优,全市考入北大和清华学生中,有五分之四以上的学生初中阶段就读于我校的教育历史。先后荣获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单位等青岛市级荣誉140多项,山东省素质教育名校等省级荣誉40多项,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称号30多项。2005年,全国素质教育座谈会在青岛召开,我校被选为向周济部长直接汇报的唯一一所县级市初中学校。学生节目先后5次走进中央电视台,6个节目获全国一等奖,曾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访问演出。学校小交警代表山东省进北京接受曹钢川上将的亲切接见。学生的科技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大赛上获奖频频。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等2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先后来校视察,对我校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也报道过我校教学工作。
一、“和谐互助”掀起高效课堂风暴
(一)引发参观学习持久浪潮
“和谐互助”在我校取得巨大成功引起了省内外广泛关注。2008年,青岛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我校召开,青岛市7区5市及江苏、河北、上海等省内外教育局领导、专家和校长等60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次大会与会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实效之高是青岛市近十年来第一次,也是青岛市新课程改革实施八年来第一次。青岛市教育局王金生副局长在大会上总结评价:“即墨二十八中课堂教学改革对全体与会者是个震撼,对青岛的教育改革方向是个启发,希望全市学校学习推广二十八中这一青岛地区龙头学校的创新理念、高效课堂”。2008年11月,我校在全国首届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作典型发言,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教授贺斌这样评价:“即墨二十八中这一新典型学校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给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城区、城市学校树立了学习的典型榜样。”随后学校又在2009年3月青岛“全国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2009年4月沈阳“全国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等国家级会议上作为期半天的经验介绍,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报》等报刊也均作了专题报道。正是因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简洁高效,易懂易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所以引发了一场省内外学校纷纷到学校参观学习的持久浪潮,先后有来自北京、浙江等十几个省市的兄弟学校领导教师逾万人到学校参观学习。
(二)赢得领导专家高度评价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主任刘兼曾这样评价:“二十八中是一座金矿,只要你有心,就有挖不完的金子”。2009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领导和教研员们到我校调研,认为这一教学策略“教的高效、学的高效、师友互助的高效,实现了和而共谐,助而互进”。5月,北京教育学院顿继安等教授一行20多人考察后说:“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简洁和高效性、可操作和可推广性是我们见到的任何教学策略所无法相比的。”现在我校的西篮球场上几乎每天都停满了车辆,校园里每天都有操着不同口音的参观学习者,课堂里每天都有带着敬佩和赞许目光的外来听课老师,他们都感慨万千:
青岛重点高中创新学校100多位老师参观后感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对我们震撼太大了,这么完善的高效教学策略我们拿过来就可应用,难怪二十八中毕业的学生到了我们学校发展势头这么好。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教育局高局长说:“二十八中42年的学雷锋历史,让人服气;将雷锋精神内涵延伸到课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更是让人刮目相看,来到二十八中的最大收获是:看到了大写的素质教育,学到了最简洁高效的教学策略。” 江苏6地市来的专家和校长们评价:一步入二十八中,看了二十八中的学校管理和各种展厅,不由得从心里引发一种很大的震撼。但更大的震撼是第二次,是在课堂上。深刻体验到二十八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课堂魅力。
内蒙古科左旗30位校长们参观后感慨:我们带着怀疑“和谐互助”是否高效的疑惑而来,但看到这种策略容易操作,体系规则完整,师友互助高效,真希望与28中结成手拉手兄弟学校,将28中这一青岛地区龙头学校的新理念、新策略传播到科左旗。
浙江的专家和校长们评价:贵校先进的理念、务实的创劲、高效的课堂、精细的管理、浓厚的文化、周到的服务,我们40位校长只能用“惊叹”来形容我们内心的感受,我们走了那么多学校,到了28中才真正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和谐教育。
《现代教育报》评价:步入二十八中,“大校大教育,大师大智慧”的气势令人震撼,四区六楼十八苑的独特校园文化格局令人惊叹,深入到“和谐互助”课堂更是让人拍手叫绝。
《中国教师报》评价:二十八中对“和谐教育”品牌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用心经营“和谐德育”,用情实践“和谐互助”,其“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师生的和谐发展,创造了课堂的新神奇,掀起了一场课堂的新风暴。
《中国教育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生命的狂欢,教师在课堂上实现了价值的浓缩,二十八中用 “主体生命”诠释出传奇课堂,用“和谐互助”缔造出特色课堂,这块青岛地区的“金子”招牌以强劲的生命力一路欢歌,越走越美。
„„
二、“和谐互助”创新教学理念体系
(一)“和谐互助”理念创新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中明确提出:“把健康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那么如何在不加班加点的前提下落实省市精神,实现减负增效呢?这就要求学校既要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更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因此,2004年我校提出打造“和谐教育”品牌,打造“高效课堂”,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诞生了“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即:“和谐”指在竞争和合作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互助”指师友在相互启发帮助中提升自身素质;“和谐互助”就是“和而共谐,助而互进”。具体说: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学习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一帮一,兵教兵,亦师亦友,最终实现师友互助双赢。我校“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实现了从旧“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走向“新双基”(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奠基)的过渡。2007年,青岛市教育局局专门在我校召开了创新教学理念现场会,全市青规以上中小学校长,各区市教育局长参加了会议,推广了我校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经验。
(二)“和谐德育”内涵创新
我校的校魂是“雷锋精神”,早在1993年,学校就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评为“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坚持不懈学雷锋42年,涌现的感人事迹多次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报道。2008年统计:共收到表扬信13000多封,锦旗60多面。现在学雷锋活动已经“课程化、系列化”,实施三年和谐推进计划,使学生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年年都有新要求新内容新主题,呈螺旋式递进上升。我校之所以研究并能很快推广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追本溯源,是“雷锋精神”重新建构了学生的价值观、教师的育人观、学校的发展观,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互帮互助精神和意志已经内化为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内在品质,全校已形成互助教育的文化氛围。可以说将雷锋精神渗透到课堂中来挖掘出的教学策略,是我校42年坚持学雷锋文化内涵长期积淀的结果。
三、“和谐互助”奏响高效课堂最强音
(一)“和谐互助”引发课堂革命
一个典型引发一场革命。当学校唱响向“高效课堂”要质量的教学主旋律时,在“和谐互助”理念体系引导下,全校掀起了探索“高效课堂”的浪潮。
1.典型探索。我校首先探索“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是时红霞老师,她在教学中深感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即使鞠躬尽瘁,仍然达不到理想的目标。于是她大胆尝试让30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来当老师,负责教会30个学习较弱的学生,结果成绩普遍提高,差班也起死回生。她从七年级开始教的两个班的学生成绩平平常常,可到了八年级,学生成绩名列级部前两名。一入九年级,学校把一个数学成绩最差的班让她来教,结果中考时,该班数学成绩竟然在24个平行班中,一跃到了第6名,更可贵的是,时老师作业出奇的少,甚至没有书面作业。
2.校本教研。2005年当时红霞老师的成绩刚刚异军突起时,便有数学组教师自发前往听课,其他教师纷纷效仿,导致一段时间内,时红霞老师每节课都有很多老师听课,每个课间都有老师向时老师讨教秘方。数学教研组及时有针对性地对“时红霞现象”进行教研。她们先选择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实验,半年后数学学科“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逐渐完善,并取得有效成果。
3.科研提炼。学校抓住有效时机,组织骨干教师全面深入数学课堂,对这个本土化的课堂进行总结推广,进一步在七年级所有学科实验。2006、2007、2008年寒暑假,先后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全体干部、实验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学科进一步研究修订“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4.专家引领。2007年学校专程请来青岛市教研室、教科室,青岛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山东省教科所、省教育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一起深入课堂,从理论到实践反复研究论证,对这个本土化的课堂进行总结提炼,最终构建起了行之有效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二)“和谐互助”构建有效载体
我校9门学科都建立起“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均以五步十环节教学模式为有效载体,均分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课堂上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策略。而是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实现师友互助共赢。如数学新授课,师友分别进入“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五个步骤,教师实施起来可操作性强、实效性强。
(三)“和谐互助”形成操作方案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现已经形成完整的技巧和配套措施,从师友划分、磕兑责任、强化培训、动态管理;到建立系列规则,制定制度;再到打造师友文化,形成“和谐互助”教育场,最后到师友、课堂、教师和谐互助评价机制,等等,我校把看似简单的教学策略研究完善到今天,用事实证实了江苏高考大县如东县校长们参观学习后的深刻体会:简洁高效,来听一节感到惊奇震撼;易懂易会,来学一天就能娴熟应用。这就是即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神奇课堂的巨大魅力。
(四)“和谐互助”有效推进机制
为全面推进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我校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评价机制,有效保障“和谐互助”的发展步伐。修改了《和谐互助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和谐互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出台了《和谐互助班级考核制度》、《和谐互助教师教学考核制度》,完善了《和谐互助备课组、教研组考核办法》、《和谐互助班主任考核办法》、《和谐互助协调组考核办法》等配套措施。
四、“和谐互助”凸现多元价值优势
(一)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课堂上看到的不是教师满堂灌、口若悬河唱独角戏的现象;老师简单的几句话引导便引来学生热火朝天的学习,学生同位之间有讲的、有听的、有练的,偶尔还会有串位讨教的现象„„正如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组评价的那样:“一半师傅一半学友占据课堂的整个江山,师友同桌和谐互助30分钟,真正实现了生命的狂欢;教师只占15分钟的授课时间,点拨、总结、提升,真正实现了价值的浓缩。”首先是学友讲,如果学友遇到不会的问题,师傅就负责把学友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学友,如果师友们都不会,才由老师讲解。整堂课以学生自学互助为主,完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
(二)学生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延长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把课内与课外、老师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讲解结合在一起,使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融合,实现了点对面与点对点的结合,将老师的针对课堂上的部分学生,用两个眼球关注约70 个人,演变变成了30多师傅的眼球关注另外30多学友,老师的视野大大扩大了,极大的增加了课堂有效学习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学生师友教学相长
师友结对,师友共荣共进,对于师傅而言他们想教会学友,必须仔细熟练掌握教材才能给学友讲明白,而他在给别人讲的过程中又是一种熟练的过程。师友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这极大的调动了师友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课堂上最大可能的减少了学习的旁观者,使课堂上没有了死角。
(四)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师友在互助交流中学习、表达、思维、合作、交流能力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助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互助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兴趣、意志等良好品质的培养。我校“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支持,因此在青岛市对学校满意率电话抽查中,对我校教育教学满意率100%,2007年,我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
(五)更好的诱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
“享受教育,从创新开始”。这种教学策略也更好的诱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在青岛市有一个“二十八中现象”:在外校教不好的教师,不出成绩的教师,到了二十八中就能教出优异成绩。这完全得益于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要做到创新性的高效点拨、总结、提升、开展师友互助,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多个互助环节,教师的应变能力、点拨总结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种策略重视了学生的学,更强调了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是“学”的依赖、“互助”的依赖。这好比一间大房子,哪怕它仅仅只有一根柱子,但离开了“教”这根柱子的支撑,“学”只能轰然倒塌。
(六)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和可推广性。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校的“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良”,教师在短时间内便可掌握,因此这种模式非常容易推广运用。青岛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有升教授、青岛市教研室全体教研员蹲点听课2周后一致认为:“这种师友式同伴互助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对青岛的教育改革方向是个启发,符合课程改革的理论要求,非常值得推广,希望全市学校学习推广二十八中这一青岛地区龙头学校的创新理念、高效课堂。即墨市教育局孙红松局长也多次肯定了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希望全市学校学习推广这一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七)实现了德育和教学有机的完美结合。
“最好的教师是和最重要的人生课程结合在一起的”,和谐互助是一种至高的课堂学习境界,也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课堂价值追求,蕴含着深刻的雷锋精神,师友在互帮互助中,很容易找到成就感、归属感。现在很多“师傅”周末经常给“学友”的家长打电话,汇报“学友”的学习情况,要家长督促孩子做好预习。师友互助的学习范围已经超出课堂,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这一教学策略将雷锋精神内化到课堂,真正实现了智育和德育并举的理想“高效课堂”。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容易的才是最好操作的。相信“即墨二十八中热”将为更多学校的发展提供借鉴之处,正如青岛市教育局王金生副局长所说的那样:“即墨二十八中作为青岛地区龙头学校,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希望大家借鉴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然后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高效教学策略。”我们坚信,我们坚信,有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有领导专家的倾心培养,“和谐教育”必定会在二十八中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全国也将有更多的教育神话开放在神州大地。
第三篇:和谐互助
“和谐互助”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
(一)典型探索
一个典型引发一场革命。当学校唱响向“高效课堂”要质量的教学主旋律时,在“和谐互助”教学理念体系引导下,全校掀起了探索“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浪潮。
(二)校本教研
2004年当时红霞老师的成绩刚刚异军突起时,便有数学组教师自发前往听课,其他教师纷纷效仿。2005年我们抓住有效时机,组织骨干教师全面深入数学课堂总结提升,想对这个本土化的课堂全校进行推广,但是受到很大的阻力。
学校组织干部们经过多次课堂听课、开会研究讨论、和实验老师们座谈,16个干部上课亲自实验,经过半年多时间,认识到这一教学策略有以下优势:
(1)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堂课以学生自学互助为主,完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一半师傅一半学友占据课堂的整个江山,师友同桌和谐互助30分钟,真正实现了生命的狂欢;教师只占15分钟的授课时间,点拨、总结、提升,真正实现了价值的浓缩。
(2)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延长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把课内与课外、老师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讲解结合在一起,实现点对面与点对点的结合,能极大的增加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将老师的针对课堂上的部分学生,用两个眼球关注约70 个人,演变变成了30多师傅的眼球关注另外30多学友,老师的视野大大扩大了。并且师友在课外联系也很密切,甚至两个家庭都成为朋友,延长了学生有效学习时间。
(3)学生师友教学相长
师友结对,共荣共进,互助共赢,课堂上能最大可能的减少学习的旁观者,使课堂没有死角。
(4)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互助交流,启动思维,使学生会自学了,会主动思维了。
(5)更好的诱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策略也能更好的诱发教师的创新能力,尤其在多个互助环节,教师的应变能力、引导点拨、总结提升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
二、“和谐互助”创建高效课堂的原因
(一)教育形势促成“和谐互助”
1、面临的教育现状:
(1)一座大山:学生、家长超负担
(2)二座大山:教师员工超负荷
(3)三座大山:学校超负重
(三)师生素质的提升
1、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①学生的学习、表达、思维、合作、交流能力等得到提高:
“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互助交流,启动思维,结果只能是:质疑创新能力强了,动手实践能力棒了,会主动亮出自己表达了,练就了自信,真正阳光了,等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及共同发展。我校“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确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支持,因此在青岛市对学校满意率电话抽查中,对我校教育教学满意率100%,教体局民主行风测评满意率连续五年99.97%以上,2007年,我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
(6)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和可推广性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良”,教师在短时间内便可掌握,因此这种模式非常容易推广运用。青岛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有升等教授在蹲点调研2周后得出结论:“这种师友互助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对青岛的教育改革方向是个启发,符合课程改革的理论要求,非常值得推广!”。
(7)实现了德育和教学有机的完美结合
这一教学策略将“雷锋精神”内化到课堂,真正实现了智育和德育并举的“高效课堂”。
第四篇:和谐互助论文
一种美丽叫做“和谐互助”
随着新一轮的课改的实施,经过几年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我校在教学改革中也不落于其它校,比如从教学形式‚单极化‛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的转变。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各班级都超过了60人,有的年级甚至达到70多人。因学生数量多,学困生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难度大。为了更好的利用好学生人数众多这个资源,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学校就提出了建设‚和谐互助课堂‛思想。‚和谐互助‛中蕴含着深刻的雷锋精神,是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和谐是一种状态,互助是一种品质,‚和谐互助‛是一种至高的课堂学习境界,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课堂价值追求,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良好品德行为等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真正实现了智育和德育并举的理想‚高效课堂‛。我们学校每一位教师都把这一课改理念贯穿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从中我也受益匪浅,乐在其中。现在,我就把自己‚和谐互助‛课堂的认识、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和谐互助‛课堂师徒互助学习贯穿始终
这样的课堂是以师徒互助学习贯穿始终,共有5个环节,即‚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 互助大大增加了学生表达、交流、思维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变得非常自信。由此,学生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以互助学习为主,‚以教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
二、‚和谐互助‛的课堂有其独到之处: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互助结对,师徒共同和谐并进。具体体现为:通过学生帮助学生,通过‚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最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双赢。该模式体现了学生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和谐教学理念,便于教师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堂课以学生自学互助为主,完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一半师傅一半学友占据课堂的整个江山,师友同桌和谐互助30分钟,真正实现了生命的狂欢;教师只占15分钟的授课时间,点拨、总结、提升,真正实现了价值的浓缩。2.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延长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把课内与课外、老师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讲解结合在一起,实现点对面与点对点的结合,能极大的增加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将老师的针对课堂上的部分学生,用两个眼球关注约70 个人,演变变成了30多师傅的眼球关注另外30多学友,老师的视野大大扩大了。并且师友在课外联系也很密切,甚至两个家庭都成为朋友,延长了学生有效学习时间。
3.学生师友教学相长
师友结对,共荣共进,互助共赢,课堂上能最大可能的减少学习的旁观者,使课堂没有死角。
4.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互助交流,启动思维,使学生会自学了,会主动思维了。
5.更好的诱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策略也能更好的诱发教师的创新能力,尤其在多个互助环节,教师的应变能力、引导点拨、总结提升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6.实现了德育和教学有机的完美结合
这一教学策略将‚雷锋精神‛内化到课堂,真正实现了智育和德育并举的‚高效课堂‛。
三、‚和谐互助课堂‛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必须落到实处,要有成效。从以下几方面保障同伴互助合作的有效性:
1.科学组建小组。
将全班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前后排各3人,每排中间的学生为优秀学生,左边是需要帮助的后进生,右边是中等生。中间的两名优生其中一人为组长。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可以讲每个小组起个有个性的名字,如爱迪生组、牛顿组、莫言组等等
2.指导小组合作的方法。
一要指导学生在小组内敢提问题、会提问题、提出问题,二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三要鼓励学生大胆争论交流。
3.建立小组评价机制。
学习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小团体和共同体,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评价机制需要做科学设计,长效进行,可以从活动过程、活动效果等多方面进行。
4.小组学习可以突破课堂、拓展到课后。
如果小组内的成员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知识,那么小组间的生助可以延伸到课外。对于这一方面,我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在起始阶段,当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根据他们的成绩‚师徒结对‛后,我意料之中的现象出现了,发现有的师傅并没有真正帮助学友,而是直接告诉学友答案;还有的师傅直接把作业借给徒弟抄;更糟糕的是有的徒弟身上的恶习已然传给了师傅……后来我想给他们自由选择师傅的权利,我想,只要是相互接纳、从心里愿意和对方在一起,那么一切都是‚天边飞过几个大字儿,‘那都不是事儿’‛。于是,我把几个淘气包叫来,对他们说:只要是语文课,你们完全可以按照你们的意愿去行事,师傅先由你们挑,座位先由你们选,几个淘气包乐坏了,随后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感激,尤其是徐某立刻对我说:‚我要和宋星树一桌,坐后面,保证不说话,保证学习提高。‛我同意了。看着他欢呼雀跃的样子,我心里忽然感到一阵酸楚:或许我平时对他真的太严格了。少点束缚,多点民主;少点指责,多点理解,让他们的心灵自由飞翔,让他们在心情愉悦中学习该有多好!‚师徒结对‛不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吗?徒弟已经安抚住了,我又马上找来他们选择的师傅,和他们共同探讨‚为师之道‛,帮助他们认识到‚师傅‛的重要性,‚师傅‛的职责、‚师傅‛的爱心和‚责任感‛。
‚和谐互助‛教学实现了师徒的共荣共进。师傅常常为了很好地给学友讲解,首先自己钻研教材,而在给学友的讲解中,师傅又一次‚温故而知新‛,这种‚兵教兵‛、‚兵练兵‛,最终实现了‚兵‛与‚兵‛的双赢。而每每看到自己的学友进步了,小师傅也会感到自豪。
经过近一学期的‚和谐互助‛教学实践,我确实感到‚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个课堂是一半师傅一半学友占据课堂的整个江山,师友同桌和谐互助大约30分钟,真正实现了生命的狂欢;教师只占15分钟的授课时间,点拨、总结、提升,真正实现了价值的浓缩,实现了课堂的和谐性、高效性。愿我校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越办越好!
第五篇:和谐互助课堂
“和谐互助课堂”课改方案
东海县和平路小学和谐互助课堂课改课题组
一、背景分析
(一)问题提出
新一轮的课改实施以来,经过几年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尤其是近年来我市“六模块”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使小学阶段的课改实施已经从整体上达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和一个相对稳定的层面,同时也逐渐形成制约课改活动继续深入推进的“瓶颈”,而如何有效突破这个“瓶颈”,进一步推进课改活动的继续实施,成为教育教学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学形式“单极化”,知识的流动仍然主要呈现为从教师到学生的流向,教师话语权过于强势,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学习的积极性差;评价体系“简单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实际运用中被简化,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合作学习“表面化”,小组合作探究无论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习的结果仍然处于浅表层次,“探究”不够深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情感教育“边缘化”,教师重视知识传授,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投入,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培养被弱化,沦为教育的“边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另外,我校各年级班额都很大,基本都超过了60人,有的年级甚至达到70人。学生数量多,学困生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难度大。如何利用好学生人数众多这个资源,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提出了建设“和谐互助课堂”的设想。
(二)研究基础
⒈科研水平及能力保障
参与本项研究的各个小组的成员,专业技术职务全部达到小学高级教师或以上职称,学历大专以上,均为本校管理层骨干及市、县学科骨干教师。其中王玮校长为省特级教师、连云港市“333工程”骨干校长、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标兵人物,承担过市级或以上级别的“十一五”“十二五”立项课题研究,其他同志也都独立承担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能有效地引领教师开展本项研究工作。
⒉科研制度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对本次课改的研究工作,通过学校教师大会、学校教代会、宣传橱窗、总结报告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宣传实验的目的、意义,学校校长亲自担任课改领导小组的组长,学校副校长、校长办主任、教导处主任、中心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人员分别担任了下属小组的领导,负责指导开展本小组的研究工作。学校的教科研制度完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改活动;学校内部教科研氛围浓厚,有着良好科研基础。
⒊投入资金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重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视和谐校园的建设工作。学校每年均设有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和谐互助课堂”实验研究的目标任务与主要内容
1.探索、建构、优化与新课改精神及《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助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形成学生学业成绩与学习过程参与度记录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
4.提升教师群体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和谐互助课堂”操作范式及要点
1.揭示学习内容,展示学习目标。
2.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学体悟。(自学质疑模块)
3.小组互助研讨,组内成员互测。(互动探究模块、矫正反馈模块)
4.集中反馈矫正,引导强化训练。(展示交流模块、矫正反馈模块、精讲点拨模块)
5.学习行为互评,师生总结提升。(迁移运用模块)
其中,第2、3、4环节既可以是顺承式的,也可以是循环式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当调整。“互助”主要体现在第3、4两个环节。
各学科推进组根据基本模式制定具体的课型模式。
“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示例(数学)
主要环节有:设疑、建构、练习、反思四个环节。
设疑: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复习铺垫或情境创设的基础上,有效提出明确的关键性问题,引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问题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激活学生的知识基础或生活经验由学生自主提出。提出的问题必须“适度”,难度适当,广度适中,要能引领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问题是核心,问题的质量直接决定学习的有效性。
建构: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丰富的、多向的思考、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感知、消化、改造,实现新知的同化、迁移、运用,获得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自主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这个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小组团体的动力,使得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相互促进、相互支持、补充完善。本环节可以具体分为三个层次,根据学习的需要灵活把握,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1)自学:学生自主尝试学习,给学生提供安静学习的时空,搭建独立思考的平台,依托书本可以先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再看书,如果无法尝试解决也可以直接看书自学,获得对知识的自我理解与建构。自学是一个必要的环节,只有充分自学,才能有效交流,适时反馈,针对性指导。
(2)生助:以小组的形式,在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先鼓励后进生提出自己自学中的困难,其余学生在讲解、争论、辨析等过程中帮助解决,这个过程不光是后进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余学生明晰问题、深入理解问题的过程。如果通过自学没有问题提出,那么就由组长指定一名学生讲解,其余学生补充。
(3)师助:教师进行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学习中反馈的情况灵活组织,及时抓准学生自学过程的疑难处、争议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促进学生自主建构。
练习:设计有效练习及时巩固,要保证练习的时间和练习量,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到及时巩固,在运用中提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反思:引领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后,进行回顾总结,在梳理中明晰、拓展、提升。这个环节可以从不同几个层次展开。
(1)回顾:学习了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
(2)质疑:还有什么疑惑,由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你还想到什么问题;
(3)总结:经历了怎样的学习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4)评价:自己学得怎样,小组合作得怎样。
其中前两个层次的反思是从知识技能层面展开的,后两个层次的反思是针对过程与方法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灵活组织。学生是反思的主体,教师可以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适时适当介入,进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该模式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主体是互助,从自助、生助、师助三个层次展开,设疑是启动互助的动力保障,练习是提升互助成果的必要环节。几个环节中生助、师助乃在“动中学”,自助、练习是在“静中悟”,动静结合,呈现精彩课堂。
四、“和谐互助课堂”核心理念
和谐互助课堂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创造良好和谐的教学场景为保证,以师生间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和谐关系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为基础,以个体互助、群体互助为解决问题的基本形式,追求师生和谐、学教得当、动静相宜、情趣相生的课堂。
1.“和谐互助课堂”是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
儿童是人,是发展中的人,有差异的人,是处在特定阶段的有差异的发展中的人,儿童是游戏者是探索者,儿童是艺术家、思想家、是可能性。要让儿童成为儿童。“和谐互助课堂”要回归儿童的生活——真实的、现在的、可能的、自觉的生活。
让儿童成为儿童,我们要首先成为儿童。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2.“和谐互助课堂”是以学为主的课堂。
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助参与体验式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的过程,是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通过个体互助、群体互助获得不同发展需求的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精讲点拨旨在为学生活动提供知识背景、方向指导及反馈矫正。
3.“和谐互助课堂”是互助的课堂。
“和谐互助”主要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同时也包含师生互助、群组互助。同伴互助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要互助形式,在学生通过同伴互助仍无法达成学习目标时,可以通过群组互助、教师帮助为学生化解难题。同时,教师从学生的互助学习中也会有新的发现,从而促进课堂新的生成,这则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帮助。
4.“和谐互助课堂”是基于建构式生态课堂理念指导下的课堂
“和谐互助课堂”是建构式生态课堂在教学实践探索中具体化的体现,因此,它遵循建构式生态课堂要求的思想及准则。“和谐互助课堂”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我一定要学好”、“我要帮助别人学”,变教师“常规教”为“我会教”、“我爱教”、“我必须教好”,变课堂评价“单一化”为“你会教,你会学”“你这样做将会教得更好、学得更好”的多元化。把高效意识转化为教学行动,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使学生在课堂的浸润中共享和谐课堂的幸福美感。
“互助”是外在的表现,“和谐”是质的追求。“和”文化是我校的主题文化,和谐课堂的建设是我校“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对理想课堂的一种追求。这种课堂是建立在民主、平等、互助的基础上,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是一种和谐、高效发展。它包含人与人的和睦、人与物和处、人与法的和顺、人与场的和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是积极的,行为是主动的,思维品质是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最高的。
结合具体情况,我们将把这种“和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体现:
1.教学氛围的和谐。包括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教学气氛的和谐。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心理是安全的,学习的过程是真实的,师生的沟通是通畅的。
2.学与教的和谐。牢牢把握我市“六模块”教学模式的精髓,灵活运用,凸显“和谐互助”的特点,提高学习效率。
3.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与自身的健康成长是和谐统一的。
4.课内与课外的和谐。生活是课堂学习的外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
五、“和谐互助课堂”的理论依据
1.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皮亚杰及其许多追随者也都认为,像语言、价值观、规则、道德和符号系统(读、算)均只有在与别人的相互作用中才能掌握。他们坚持主张增加课堂合作学习的时间,使得学生在学习任务上彼此合作,以便产生有益的认知冲突、高质量的理解和恰当的推理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这些观点说明了学习小组建立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
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又是发展变化的,但每个人都有获得优势的需要。并且通过满足人们的优势需要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具有更稳定、更持久的力量。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也提出了“期望理论”。这一理论可用公式表示为: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其中,“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效价”是指被激励对象目标价值看得多大。“期望值”是指导致某种结果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概率。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小组评价、组内评价对学生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团队意志凝聚论的倡导者(沙伦,阿朗逊)也强调小组集体活动的重要性,不过,他们更侧重于小组加强凝聚力量的作用。该作用可通过小组建设(team building),小组评议(team processing)以及小组任务专门化等多样化途径达成,反过来,它也有利于发挥小组每位成员的积极性,以最大限度地做出个人独特的贡献。
3.集体公益论的倡导者(季亚琴科)认为,集体教学的根本特点是将学生从原有的知识“消费者”转变为“公益劳动者”。因此,“即学即教”成了集体教学的一项新原则。把自己所学的教给别人,这是自我教学和自我发展的最重要手段,因此“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并非是强加给学生的外在标准,而成了学生自我寻求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个理论观点说明了小组互助学习是可行的,也是身心发展的一种需要。
4.自组织理论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 知识的获取不是靠教师的简单传授,而是学习者自组织的结果。当然这也不是学习者独立能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完成的。自组织理论是20 世纪60 年代末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一定条件下, 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 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自组织包含三类过程: 由非组织到组织的过程演化;由组织程度低到组织程度高的过程演化;在相同组织层次上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演化, 这种演化标志着组织结构与功能在相同组织层次上从简单到复杂的水平增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学习者系统属于自组织系统。它包含了若干的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都是包含自组织机制的系统, 这些自组织机制根据不同的外界输入协同有序, 发生跃迁。
5.现代“对话”概念之父的马丁·布伯认为“存在”并非“我”自身所具有,而是发生于“我”与“你”之间,他指出个体“我”不应当把他者视为客体而形成“我—它”关系,而是应当建构平等的“我—你”关系,使人与世界、与他人之间构成平等的相遇。当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在对话教育的理念下,教育要“成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即“在学习读和写的过程中,那些获得了新的自我意识并开始批判性地看待自己的社会处境的人,常常会主动采取行动,去改造那个剥夺了他们参与机会的社会”,通过这种教育,“每个人又重新赢得了说出自己的话,也即命名世界的权利”。我们认为对话既是一种引导我们思考教育本质的理念,又是一种指导我们从事教育的有效手段。简单来讲,对话理论强调的是师生与生生的平等交流与知识共建;深层来讲,它挑战我们原有的关于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知识本质以及学习本质等方面的思维成见、定见与主观认定。用对话的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必要的。
六、实施过程设计与主要措施
(一)实施过程:
1.“试水”——部分教师先行试点,学科组重点探究符合本学科特点、年段特点的基本教学模式。
2.“研讨”——在确定基本教学范式的基础上,各学科组全面推行,并进行重点研讨,进一步优化基本教学模式。
3.“开放”——提炼出符合各学科教学的特点的“和谐互助”课堂教学范式式,通过“开放周”进行展示。
4.“普及”——形成基本定型的“和谐互助”课堂教学范式,使之成为教师日常课型,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提高”——在基本定型的“和谐互助”课堂教学范式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反思,在下一课改实施过程中深入推进。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坚持课改工作统一领导。
学校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下设攻关组、宣传组、保障组、推进组、行为规范组,各组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形成了此项改革的立体推进网络。
2.遵循课改的基本原则,保障课改工作有序推进。
(1)实事求是。直面课堂教学现状、实验过程、实验成果,不掩饰,不美化,不浮夸。
(2)知行结合。坚持理论学习,坚持实践探究,加强实验过程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专家引领。邀请专家进校调研,并就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4)协同推进。各职能组互相配合,各学科组相互学习,均衡推进课改进程。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课改工作的基础。
加大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力度,拓宽教师的视野,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加强业务学习,针对性地选择学习的内容,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七、“和谐互助课堂”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必须落到实处,要有成效。从以下几方面保障同伴互助合作的有效性:
(1)科学组建小组。
将全班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前后排各3人,每排中间的学生为优秀学生,左边是需要帮助的后进生,右边是中等生。中间的两名优生其中一人为组长。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可以讲每个小组起个有个性的名字,如爱迪生组、牛顿组、莫言组等等
(2)指导小组合作的方法。
一要指导学生在小组内敢提问题、会提问题、提出问题,二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三要鼓励学生大胆争论交流。
(3)建立小组评价机制。
学习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小团体和共同体,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评价机制需要做科学设计,长效进行,可以从活动过程、活动效果等多方面进行。
(4)小组学习可以突破课堂、拓展到课后。
如果小组内的成员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知识,那么小组间的生助可以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