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吴正宪上《问题解决》有感
观吴正宪上《问题解决》有感
《问题解决》视频让我领略到吴老师课堂的魅力,感受颇多。吴老师的这节课采用的是复习旧知导入的方式,简洁明了。应该说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没有任何困难,但是吴老师没有只局限在让学生解决问题,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收集数据信息,然后变成用文字记录,让学生阅读文字理解题意,紧接着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用图示表示出题目的含义,还帮助学生复习了加法的意义。
首先是根据教学内容她设定了清晰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当吴老师认识到本节课内容让学生计算出结果这个目标达成问题不大时,她改变传统的两步应用题教的“例题教学—归纳方法—记住类型—操作训练”的教学模式,把主要学习目标定位在过程与方法上。学生在学习两步应用题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学习遇到具体问题时如何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主动分析问题,如画图、辩论,从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是十分新颖合理的。
其次是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的进行,师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有序。课堂上,她能将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渗透给每个学生。课始,吴老师先从情景中引入,猴哥哥摘7个桃子,猴弟弟摘4个桃子,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分析题意等活动,如: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再想一想的过程中,使学生建立起在解答实际问题时的审题、解题思路。在通过回头看,找到知识的前后联系,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并通过画图的方法有效帮助理解题意,是正确明题意,正确解答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解题过程中画图的策略。这样的导入特别扎实,为接下来探究新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她能充分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中的错误资源。在求一共采了多少桃子时,有的同学得出7个。吴老师利用小小辩论会的形式展开,让学生在争辩中理解问题,使错误学生更明白自己的错误原因。并进一步巩固解题的方法。在做练习时,当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时,吴老师并没有指出错误原因,而是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在自己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同时明白原因,及时改正。使错误资源成为学生掌握解答问题方法的有力手段。
最后是教学效果较为显著。通过吴老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气氛热烈,学生的收益较大当堂的问题能在当堂解决,并且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课堂接近尾声时吴老师出类似题目:娃娃12元,汽车比娃娃多8元,一共要多少元?学生也能很快的说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并能算出答案。很好的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纵观吴老师《问题解决》的整堂课,吴老师没有因为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小朋友而降低对他们思维的训练。不仅仅是让孩子会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更是要让他们明白知识的内涵,真正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这堂课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没有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热闹场面,但是,我们看到了孩子们静心思考后的豁然开朗,看到了孩子们从不会到会的学习历程。自始至终,吴老师一直将孩子们推在前头,出现错误了,不要紧,让孩子去追问孩子,在相互碰撞中,问题解决了,数学思想也渗透了。在由形象到抽象一步步的过渡中,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们从中还能看到一个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充分的尊重和关爱。吴老师这节课上,特别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第一次让学生试着将分析过程记录下来时,吴老师给出的时间很充分,在我看来甚至有些长,其实她是在等待那些有困难的孩子;后面的交流中,我发现她将很多机会给了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说错了也没关系!”还有课堂上响起的那3次掌声:第一次掌声送给了那些正确的同学,使这些学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第二次掌声送给了那些出错的同学。“做错了有什么好鼓励的!”这是一般老师的一般处理,而吴老师却说:“虽然你们几个做错了,但通过你们与同学们的交流,自己修正了意见,我们应该把掌声送给你们。”第三次掌声送给那个一直坚持己见的小女孩。吴老师这样的评价,不但保护了出错学生的自尊,而且是对这些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积极与同学交流的学习态度与探索精神的充分肯定。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吴老师不但爱那些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也热爱那些聪明的好学生,我想这应该是师爱的最高境界,值得每一个在职的和即将走入教师行列的教师学习。
总之,本节课吴老师上的是很成功的。她不仅仅教授学生知识,上出了浓浓的数学味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思想和方法。而她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也是值得我们称道和学习的。在我看来,听吴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感动,更是一种提高!
第二篇:观吴正宪《估算》有感
观《小学数学估算》有感------在反思中成长
作为只有三四年小学数学教龄的新教师我循环看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小学数学估算》一课。我摸索着、学习着、渴望着自己的教学水平能有所提高,当我看到吴老师的课堂我像一个学生一样被她生动而有效的教学艺术水平所折服!同时反思自己课堂中的不足,我怎样才能把课讲的如此好呢?
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现,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究和获取知识,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数学,她从不轻易地去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认同。这一点,是我最难学会的。“一个好的数学教师,总是把一些概念、规律纳入„待解决的问题‟情境之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去„再创造‟。”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吴正宪老师的课堂这一点体现的非常明显,做的很到位。她非常注重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形式的活动里学习新知、巩固新知,给学生提供了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我反思应在创新这成长:观念上创新、教学策略上创新、教学方式上创新、师生关系上创新、自身能力上创新。
吴正宪老师的课具有鲜明的特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每种估算方法的理解,给这种估算的方法取了易于记忆的名字:小估、中估、大估、大小估、四舍五入估…增强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兴趣。她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精心组织教学素材,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巧妙预设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我利用工作之余已经取得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在教学过程中,吴正宪老师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她的课上有疑问,有赞许,有笑声。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发现、辨析、整合,终于获得了共识。值得一提的是,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了倾听、接纳与评析,这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意义是深远的。
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从强迫学生去认同。她以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她用那真诚的爱心感染了孩子们,贴近了孩子们的心。她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教是为学服务的。在吴正宪老师的课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而深远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外显而巨大的。她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境,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和实践学习的探索和应用。
通过吴老师的这节课我受益匪浅: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寒梅扑鼻香。我应该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问题,不轻易放过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第三篇:观吴正宪老师数学课有感
观吴正宪老师数学课有感
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让我感受到了数学真正的魅力,虽然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但吴老师的数学课仍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很多感触:
首先,吴老师的课堂是真正的学生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吴老师在课堂上,把许多我们平常上课时由老师来讲解的问题交给了学生。比如,吴老师的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在黑板上列式算出报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总共有多少人,接下来,如果是我,我会让学生回去,然后自己逐个讲解每个式子;但吴老师却把学生留在了前面,让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提问,使学生在与同学的相互交流中得出了问题的答案。用这样的方式得到的答案,我想肯定会比教师单纯的讲解印象深刻。
其次,我感觉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非常好,句句都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夸奖。我平常在上课时,对学生的评价只是非常有限的几句话:很好,你真棒,你真厉害等等,而吴老师的课堂评价语却十分丰富,而且能让人感觉到她是发自内心的在夸奖孩子,不是单纯的背诵评价语。比如,她对一个孩子说:“你真可爱”,这个评价语是我从没用过,也从没听过的,相信孩子们也是第一次在课堂上听见老师这样表扬他们,这种评价语带给孩子的心理感受与“很好”、“你真棒”带来的感受一定是不同的。
再次,吴老师把数学课真正的融入到了生活中。在拓展环节中,吴老师让同学们看黑板的演示图、讲故事,学生们的思路由最初的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拓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看电视、玩游戏等
等。吴老师的这种拓展很好的将数学融入到了生活中,既让数学课有了生活的气息,又使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同时,我感觉吴老师的这种拓展又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吴老师个人以及她的数学课散发出来的魅力让我深受感动。下课时,竟然会有孩子哭这说,吴老师你能不能不走。这堂数学课得有多大的魅力,吴老师这个人得有多大的魅力啊,孩子的这句发自肺腑的话,是对吴老师的数学课最大的肯定。
以上就是我听了吴老师的数学课后的一点感想,我感觉自己在教学方面还有太多的不足,还有太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我将继续努力,向名师学习,向优秀的同事学习,为自己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吴正宪讲座有感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有感
9月25日有幸聆听小学数学专家吴正宪老师的讲座,通过吴正宪老师3个小时的演讲,我看到她创造了孩子喜爱的课堂。我幸福地目睹了大师的风采——她被誉为“爱与美的旋律”,她就是数学天堂的使者!她是爱,是暖,是希望,她是人间的四月天!她是人间的四月天,希望点亮了孩子们的心田,温暖润泽了老师们的心房。她就是人间的四月天。
通过吴正宪老师的言传身教,我学习到吴正宪老师的教学理念,“走进学生心中,读懂学生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数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来设计、组织教学。”
通过吴正宪老师的教学实例分析,通过吴正宪老师的细心讲解,我从吴老师身上学到了一位小学数学专家的教育理念及心得。总结出来用三个字概括,就是:爱、勤、创。
爱——做好教育工作的核心。作为一个教师,只有真心地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才能与学生在课堂上碰撞智慧,交汇心灵,感悟灵魂。因为“爱是教育最美的语言”,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是“心心相印的真教育”。
勤——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吴老师告诉我们要做到三个“勤”: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笔耕。教育者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反思。同时,面对动态变化的教材、学生、课堂,教育者又应该是一个思考者,让自己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变化,在变化中积累成长智慧。最后,教育者还应该善于记录下自己在教学上的所思所想,点滴的体会都是智慧的积累。只有善于耕耘,教育之路上才能铺砌成功的砖块。
创——做好教育工作的目标。吴老师用自己的课堂实践着什么是创造。她说过“课堂是师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智慧共生的舞台,做‘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师,创造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是我一直的追求。”我们也应该向吴老师学习,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创造唤起创造、用心灵感染心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
第五篇:学习吴正宪有感
在数学活动中理解核心概念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概念就如同数学的基本细胞,相关概念之间形成网络就构成了数学的基本内容。小学数学涉及的许多概念都是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它们是数学这座大厦的基石。教学中给数学的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使学生领悟概念的本质及内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
概念是数学的灵魂,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根基。学生形成智慧,不能仅仅依靠掌握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实践,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倒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倒数的意义”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让学生在深入剖析“倒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比赛吗?现在我们来进行个口算比赛。课件出示两组乘法口算。(1)× ××
60×
×
×
×12 ×(2)× × × ×12
× 5× 1×1 ×
比赛规则:同桌两人一个人做第一组口算,另一人做第二组口算。在规定的时间内做的对的题的数量最多的同学获胜。
学生开始紧张激烈地比赛。教师组织评议,评选获胜同学。
生:老师,这不公平。第二组的题目比第一组简单,乘得的结果都是1。(部分同学很不服气,认为第二组的题目太简单)
师:比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同学们发现了这些算式的特点。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难道不是吗?(不服气的同学脸上露出了笑容)
师: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些算式的乘积都是1,谁还想说说自己的发现?(课件只显示第二组口算题)
生:我还发现:相乘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位置是颠倒的。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些算式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我们可以把这样的两个分数叫做“倒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倒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发现,谁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倒数呢? 生1: 倒数是指得数是1的两个数。生2:我不同意,应该说乘积是1的两个数。生3:对,我也觉得应该是指两个数的相乘的积是1。师:请同学们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出示倒数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探究讨论,理解概念。1.剖析倒数的意义
师:在倒数的意义中,你觉得比较重要的词是什么?为什么? 生1:我觉得“乘积是1”比较重要。它强调了只能是乘法计算的结果,而不能是加法,比如说,+=1,我们就不能说和互为倒数,同样减法或除法的结果是1的两个数也不能就说是互为倒数。
生2:我认为其中“两个数”也比较重要。它告诉我们不能是3个、4个或者更多数的乘积,只能是两个数的乘积是1。
生3:我还认为“互为”也很重要,只是不太理解。为什么不说“叫做倒数”而是说成“互为倒数”呢?
师:谁能帮助xx解决这个疑问?
生4:我想是“互相”的意思吧?也就是可以正着说,也可以倒着说。比如,可以说是的倒数,也可以说是的倒数。
生5:我觉得“互为”应该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可以说第一个数是第二个数的倒数,也可以说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倒数,不能说一个数就是倒数。
生6:我同意他们的看法,比如与互为倒数,我们就可以说是的倒数,也可以说是的倒数,但不能说是倒数,是倒数。师:刚才这几位同学很善于动脑思考,还举了一些例子进行解释。xx同学,现在你明白“互为”的意思了吗?
生3点头,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了。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不仅知道了倒数的概念,而且找出了一些重要的词。在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时,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思考:看看是否符合倒数的意义。2.师示范举例。
师:现在老师写一个算式,大家看看是不是符合这句话的意义?
教师板书:
×
生齐答:符合。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算式的乘积是1。师:那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和互为倒数。和
互为倒数。教师板书: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遍?
生1:因为 生2:因为××
=1,所以=1,所以
和是
互为倒数。的倒数,是的倒数.3.学生举例。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师:现在请每个学生也写一个这样的算式,然后让同桌照样子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写的,谁来说说看?
生1:因为×=1,所以和互为倒数。
生2:因为×=1,所以与互为倒数。„„
在理解“倒数的意义”时,我并没有让学生反复的背诵概念,而是通过学生对概念中重点词的理解、交流、举例等活动,真正地理解倒数的意义。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