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一体化教学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以“一体化”教学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摘要:传统的技校教育模式制约了技工学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融理论、实习为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技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它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也能够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关键词:“一体化”;“双师型”;教学;培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需要更多的既懂理论又具备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技术工人,这就要求技工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并重。而习惯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完成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任务,这便使得职业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在加强技工学校课程改革、构建新型职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技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一体化”教学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一体化”教学是以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通过整合教学计划、大纲、课程、师资、教材、教学设备设施等教学资源,实现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的教育培训形式。其内涵是改革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整合理论和实习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的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培养对象职业要求为中心的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习车间为中心的转变。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 “双师型”素质,即职业学校教师既为讲师又为技师,不但有理论讲授的能力还具备全面指导学生实践实训的能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利于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校中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流程紧密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传统教学模式制约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与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影响到“双师型”教师的转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人为划分
目前在技工学校内,专业课老师分为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两大块,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也经纬分明地分为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两部分,例如:《钳工工艺及技能训练》,往往被安排为《钳工工艺学》及《钳工技能训练》两门课,分别由两个老师担任,甚至于分别开设在两个不同的学期里上课,先理论再实践或先实践再理论。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学习理论时只埋头学理论不考虑实际的应用,而实践时只注意实际操作而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专业水平的提高,理论课教师只考虑理论上的推演,而较少去考虑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实习指导教师则以实践经验进行教学,没有更好的思考怎样从理论上去解释、推导、解决问题,造成了理论教师只懂理论,实习指导教师只有经验而理论基础薄弱,这样不利于教学,同时也制约了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
传统的技工学校课程结构往往是:先基础文化课,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的“三段式”,以学科为中心,强调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模式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习惯于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学生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似懂非懂”,更谈不上“深入理解、举一反三”。而到进入专业技能实训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忘记很多,无法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造成学生失去专业学习积极性,陷入学生怕学厌学、教师怕教厌教恶性循环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也使得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各自为政”、“老死不相往来”、相互埋怨和指责,制约了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3、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一刀切”
传统教育在教学管理形式上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以班级为中心,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教法上强求一律,在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上,通常是以学生的卷面分数为标准,课程知识部分的考试作为评价该课程的唯一依据,强化了考试成绩的反馈作用,却难以保证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正确评价,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被忽视,不利于分层次教学,同时容易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符合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建立“一体化”教学体系,有助于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一体化”教学是当今技校教育改革的要求,它需要“双师型”的教师,二者相辅相成。但是我认为不能等有了“双师型”的教师才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而应当以“一体化”教学来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了促使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要合理整改课程内容,建立“一体化”教学模式。
1、通过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之在时间上融为一体
在教学的实施上应突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将原来先理论,后实践,单科独进、分科教学、分阶段实习、单科结业的模式改为,理论课与实践课并进、穿插进行,即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或原理构造后,学生就动手操作,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对照实物边讲边做,使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在时间上有机地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教师理论与实践并重,从而促进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
2、通过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结构,使之在空间上融为一体
突破传统教学组织中课堂学习与实训场地分离的形式,组建专业教室。它既是理论学习的课堂,同时又是实训的场地,可以模拟工作现场,突出工作本位学习理念,教师可以在这里生动形象地组织多种形式教学活动,通过现场教学,模拟工作情景,使讲、练、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于知识的应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又可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作用,保证理论与实践教学在空间上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在一个场地内既讲理论又指导学生实操,从而促进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
3、通过整合学术性与实践性课程,使之在课程结构上融为一体
从调整课程结构入手,突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老模式,通过整合学术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将原理性的学习内容和与之对应的实践性学习内容,根据职业岗位分析,按照职业岗位职责的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模块式课程体系,使理论与实践在课程结构上融为一体。通过这种“一体化”教学方法,能较好地进行“宽基础、活模块”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立,同时要求教师理论实践全面综合提高与整合,从而促进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
4、通过整合课堂教学目标,构建考核与评价体系,将理论知识与能力水平融为一体
技校教育改革要求我们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目标的确定而忽视能力目标的定位、或者是含糊不清、操作性不强的弊端,从而确立以职业岗位专项能力为导向,融知识、能力、态度三个层次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总目标。“一体化”教学采用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理论知识,融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和行为态度为一体的评价体系,将学生课业评价体系由结果评价变为过程评价,改变单纯依靠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现象,把评价放在模块上,在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把终结式考试评价与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考核相结合,既评价学生的学习程度,也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综合能力,从而促进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
三、以“一体化”教学促“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以“一体化”教学促“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师为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就必须努力成为“双师型”的教师。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为了能够充分体现“一体化”教学体系的优势,就要以现代化、特色化的思想模式,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1、穿上工作服就能从事生产,脱下工作服就能上讲台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同时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教学工作,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了解、掌握、熟悉行业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适应一体化教学工作需要,真正做到“穿上工作服,就能从事生产,脱下工作服,就能上讲台”。
2、由用户评估,专家评审,能开发一体化教材
现行的教材往往强调的是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无法适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实践训练课题,让学生有计划地按照教师确定的课题和学习要求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知其然。再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
“双师型”教师要熟悉并遵守行业职业道德,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还要具备浓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了解社会、用人部门对技能水平的要求,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能正确完成技能操作示范。
4、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双师型”教师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要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善于接受新信息、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能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
总之,“一体化”教学是当今技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它需要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和教育经验,又有生产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技能,也就是需要教师成为“双师型”的教师。目前在“行政压力”不足、“自身动力”不够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单纯地等培养好了“双师型”教师才去进行“一体化”教学,而应该加大“一体化”教学的力度,从本质上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先出了一部分统编“一体化”教材,再推行“一体化”教学,再提出“双师型”教师的评估要求,也是体现以“一体化”教学促“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目的吧。
参考文献:
1、浅谈“一体化教学”中教师的能力 潘兆云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6
2、对“一体化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张振国 职业教育研究 2004.3
3、“双师型”教师--职教课改的保证 马昌娟 广西教育 2004.9
4、探究教学的学习和辅导 靳玉乐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5
第二篇:浅谈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职业教育中专业教师的发展和培养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贺卫红
【摘要】 本文阐述了职业教育中 “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概念,总结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探讨了“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方法,对现阶段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一体化教师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从单一的、传统的理论教师或实习教师,逐渐转向双师型教师,并向一体化教师的方向发展。双师型教师是培养一体化教师的基础,在培养一体化教师的同时仍然要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1.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所谓“双师型教师”重点在于教师在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方面都能胜任,在表征上:“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中、高级职称),又有专业相关职业资格(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近年来,为了满足教学要求,职业院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我院的主要培养途径总结如下。1.1学校政策计划培养法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知识渊博、各有所长的集政治与业务、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是职业院校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的基础。首先,在政策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激励专业教师和实习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一些具体的培养工作,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高的有利条件,壮大了双师队伍,提高了双师素质。
1.1.1“走出去”培养法 一是学校组织部分教师走出校门“观摩”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二是选派教师参加校际间组织的教研活动,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教学比赛;三是学校每年根据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情况作出教师培训计划,选送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知名企业、名牌大学等单位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把外面先进东西反馈到学校,与时具进,有目的地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1.1.2“请进来”培养法 聘请职业教育专家教授到学校来进行教学讲座,讲授现代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慨念,如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过程和方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教学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设计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1.1.3“双证制”培养法 我院对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均采用“双证”培养制,一是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的获得学历文凭和学位证的升造学习;二是安排短期培训班,使教师获得上岗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和各种技能职业资格证。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双证交叉培养制,教师能力的提高得到了认可,为教师开通了资质认可和晋升的绿色通道。1.2院内优势互补培养法
我院的师资来源渠道较广泛,既有师范大学毕业生、各类工科学院毕业生、也有来自工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等。多渠道的师资来源各有特色和优势,我们充分利用与学校办学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的师资优势,开展以提高双师水平、改革教法为核心的校本教学研究,融造良好的学习与教研氛围,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1.2.1“互补缺失”法 多渠道来源的师资各有优势和缺失,开展人人为师、人人有得的教学研讨活动,从受过师范专业训练的基础课教师那里学习研究教育理论应用方法和教学技巧;从有过企业机械工程技术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那里学习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灵活驾驭课堂、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风格;从经验丰富的实习教师那里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和传授专业技能的心得体会与动作要领。1.2.2“拜师学艺”法 青年教师拜双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为师,跟班学习性听课,学习掌握一体化教学中课堂组织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操作技能等各个教学环节,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1.2.3“双向听课”法 开展专家教师指导性听课教研活动。方法一:由优秀教师上公开“观摩课”,课后主讲教师对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设计、组织、知识与技能要点进行总结,再由听课者评课,评析学习专家教师的教学经验。方法二:
督导处领导和专业带头人听课,并及时评课和反馈信息,评课时要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或失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疑惑,帮助授课人提高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4“新老互动”法 发挥新教师知识先进、老教师经验丰富的优势,对同一门课程、同一案例分析,采用集体备课、集体研究的方式,实现新老互动、相互学习切磋,使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与丰富的经验相结合,实现互帮互学、共同促进提高的目的。
1.2.5“理实搭档”法 在一体化教学安排中,有意识地安排理论教学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与操作技能强的实习教师搭档教学,使他(她)们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互相学习与研讨、共同提高,向双师型方向发展。2.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所谓“一体化”教师,是指教师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下,根据教学项目的要求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技能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在表征上: “一体化教师”则不仅要有专业技术职务和相应行业专业职业资格,还应有丰富的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和社会阅历,并能从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因此,”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求高于“双师型教师”,它结合了企业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和实践的要求,把教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趋势。在职业院校中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还刚刚起步,那么,如何培养好“一体化教师”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
2.1进一步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让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工作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落实执行。2.2遵循认识规律,在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中培养一体化教师。要加强教师企业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与企业一起制定企业培训教师课程,让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进行生产和管理学习,真正掌握工作过程及其专业技术。
2.3开辟多元化师资来源渠道,要继续发挥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作用,为职
业院校培养“一体化”教师;与此同时,通过从社会聘用或与大企业联合办学等形式,广泛吸引企业技术骨干等各方面人才尤其是一些高科技领域的急缺专业人才任教,壮大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积极建立包括社会各行业的技师、高级技师等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师资人才库。
2.4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在职前、职中与职后一体化中培养。引导刚分配的大学生教师先到企业就业锻炼,具备了岗位职业能力,才能更好的理解职业院校教师的内涵。同时,强调一体化教师培养与培训的连续性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性,把职业教育中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视野扩展到教师一生的专业发展,根据教师职业生涯中适应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确立培养目标,实施有效的专业化培养。
2.5对原有的“双师型”教师提出“一体化” 教师的培养要求,在既能从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还能将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溶于一体,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实施教学。
2.5建立考核和激励的用人机制,对一体化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岗位考核,使之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职教理论并能在教学中予以运用;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教师岗位考核结果应作为竞争上岗、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一体化”教师在竞争上岗和享受有关待遇上应优先考虑,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培养“双师型教师” 是职业院校当前的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培养“一体化教师” 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复合型有用之才,我们一定要切实做好这一课题。
参考文献:
1何应林.一体化双师型.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15日第3版 2赵志群博士.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慨念.科学出版社.2005.3 3孙明.浅谈一体化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 年12期 4李建强.一体化教师培养 造就未来教育家.中国教育报.2011年01月21日
第三篇:双师型教师培养实施方案
烟台理工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双师型教师培养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的为了加快建设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提高数控技术部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性教学能力,改善现有专业师资的知识结构,通过两年的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强、教学水平高、门类相对齐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和专业带头人,特制定本方案。
二、进修的内容和目标
1.专业理论:掌握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及本专业的前沿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2.专业技能:掌握数控机床操作技能与方法,了解新技术、新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具备数控加工设备操作、维护、调试及维修能力,培养教师的生产加工、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
3.教学技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技能,实施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实训与生产的有机结合,促进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教学与创业、学业与就业的衔接一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模块化项目教学。
三、进修的对象
从事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电工技术等专业教学和实训教学工作的教师;积极鼓励基础理论课教师参加相近专业技能培训;支持教辅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四、培训形式及时间
采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定期安排数控技术应用部专业理论及实训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提高教师在相应专业技术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培训方式:(1)脱产:根据学科需要,自我报名,由学校研究确定;(2)业余时间到企业投师学习,自我进修、考证:1年。
五、培训项目
1.数控加工中心
CAD/CAM(MasterCAM或Cimitron或PRO/E)数控编程、加工中心操作培训。掌握加工中心的加工技术,并具备加工中心编程及操作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考取高级工或以上技能等级证书。
2.数控铣加工培训
掌握计算机辅助编程及各种表面和配合件的加工。考取高级工或以上技能等级证书。
3.PLC技术及应用培训
了解PLC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功能,掌握PLC的基本指令和编程方法,设计梯形图,应用PLC技术完成软、硬件的设计及装接、调试。考取高级工或以上证书。
4.数控机床维修技术(系统不限)培训
(以西门子系统为例)S7-300可编辑控制器和STEP7软件、840D/810D数控系统结构、调整和维修菜单、系统备份、系统配置、系统调整、报警文本制作、故障排除。
5.其他
普通车工、普通车床维修、电焊工(压力容器)、服装设计、服装CAD、电子电工等学校所开中、高职相关专业工种。取得高级工以上技能证书,能对学生进行相应工种中级工以上技能培训。
六、推进措施
1.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进修人员的推荐安排、验收考核和奖励的认定。
2.进修人员的确定,实行自愿报名和小组审定相结合。
3.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的所有人员都必须选定培训项目。校级中层、数控部分管教学工作主任、学科教研组长要带头参加一个项目的培训。
4.教学、学生管理一条线要为进修人员提供方便,尤其对业余时间进修的更要予以扶持。
5.经费补助。学校指定参培的,学校报销交通费和培训费,住勤伙补每天15元,其余自理;业余自学进修的,对学成者分专业补助:数控维修、数控模具,学成一个补助300元,其余的补100元。
七、进修成果的验收和奖励
1.数控专业部聘请校内外专家成立考核验收小组。一验证书;二考查技能;三听教学反映。验收过关,即按“双师型”教师或教学能手待遇兑现经济和政治待遇。
2.对学成人员视教学和工作实绩破格推荐晋级或低职高聘。
4.对于不参加进修或进修效果未达标的人员,一年内,实行黄牌警告,职称低聘一级;两年内不参加培训的,停发补助和职称工资;三年内仍不参加学习的实施待岗,进修,仍达不到要求的予以辞退。
八、本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卢鹏程:如何打造实至名归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012年03月14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14日第7版
目前,中职学校中“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并不高,绝大多数只是纯粹的“双证型”教师,即同时拥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证书和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他们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缺少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用人需求,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与企业有效对接,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助推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卢鹏程
实现职业教育科学持续发展,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升是根本。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大幅度提高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是适应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迫切需要。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既能讲、又能干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然而,从实际情况看,目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组成,一部分是由普通教育的教师转岗而来,一部分则是走出大学校门又进中职学校大门的新生代教师。他们都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教学中又缺少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用人需求,导致“学校教的企业用不上,企业用的学校未学到”,培养的人才不能与企业有效对接,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助推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并不高,绝大多数只是纯粹的“双证型”教师,即同时拥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证书和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职业学校真正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最起码要具备以下素质:在专业教学中,他们是知识的传播者,可以让学生学到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预备知识;他们是能力引导者和道德示范者,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实践教学中,他们是身怀技艺的师傅,不但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而且让学生学会创新和开发。
如何打造实至名归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浙江宁波鄞州职教中心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教师进企业、骨干进协会、苗子进高校、专家进学校、技艺进赛场”的“五进”培养工程,趟出一条全面提升中职师资素养的新路。
教师进企业:实现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学校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为契机,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实施细则”,每位教师在去企业之前先制定教师个人成长规划或专业发展规划,然后递交企业实践申请表,并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学校通过联系函与企业对接成功后,下达“企业实践任务书”,让他们带着任务去企业。在企业实践期间,每位教师要完成“企业实践日志”,实践结束后要带着成果返校,包括个人实践总结、企业对教师的实践鉴定、实实在在的产品或作品。产品或作品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一篇调研报告,还可以是一份设计方案,甚至可以是一个生产过程的操作演示。
通过企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本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可以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请教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可以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骨干进协会:实现专业行业一体化联动 行业协会虽然是非政府机构,但是其对整个行业具有组织与管理功能,能够协调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如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督促产品质量提高、招商引资等,同时它还是连接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
近年来,鄞州职教中心成为机械协会、技师协会、模具协会、汽车流通协会、金融学会等区域内十大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为增进专业教师与相关行业的深层次交流,学校鼓励和推选专业教师加入行业协会,其中一部分会员教师还担任着协会的副理事长、副秘书长等职务,拥有了一定的行业话语权。
通过专业教师进协会,密切了学校各专业与相关行业的联系,行业专家走进校园来,行业标准引进课堂教学中,行业职教集团组建起来,行业培训的形式更为丰富,各专业紧紧扣住行业发展的脉搏,实现了与行业的一体化联动。
苗子进高校:把专业前沿理念带回学校
学校每年根据专业设臵和课程开设情况作出专业教师进高校培训计划,选送专业教师中有培养前途的苗子参加国家级、省级、知名企业和著名高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同时鼓励教师进高校参加更高学历学位的在职进修。
苗子进高校,把高校中与专业相关的最前沿、最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及时引进到学校,使学校的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辟了绿色通道。
专家进学校:拓视野增底蕴提能力
通过行业中介,学校构建专业师资培养专家队伍,以专家理念提升教师认识。一是邀请职教专家走进校园,讲授现代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概念,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意识。二是邀请企业老总走进校园,讲授企业文化,提高教师对优秀企业文化的认识。三是邀请企业班组长走进校园,讲授企业的生产过程和车间的管理文化,提高教师对企业管理和生产的认识。四是邀请优秀毕业生走进校园,讲述各自的生涯规划、奋斗历程、职场得失,提高教师对就业创业的认识。
不同类型的专家走进学校,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底蕴,提高了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技艺进赛场:以赛带练打造过硬技能
竞赛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教育部门、行业企业举办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营造以赛带练、以赛促技的良好氛围。针对参加技能竞赛的教师,学校实行“1+1”备赛计划,包括人员组成“1+1”,学校为参赛教师配备1个校内资深专业教师和1个企业技术骨干作为支持导师;项目培训“1+1”,让参加技能竞赛的教师参与1项专题培训、落实1个项目调研,教师要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提炼形成专业核心技能,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技能教学实践;技能发展“1+1”,要求参加技能竞赛的教师要同时掌握本专业的1项主攻技能与1项辅攻技能,如数控专业教师,在主攻数控车床技能的同时,还要辅攻线切割或电火花技能。技艺进赛场,为教师搭建了展示技能、提升技能的平台,打造了一支技能过硬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近3年来,学校先后有6名教师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奖、18名教师在省技能大赛中获奖、56名教师在市技能大赛中获奖。
用目标激励教师,用发展鼓舞教师,用成就鼓励教师,一大批“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目前,学校专业教师中85.9%为“双师型”教师,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师资队伍逐步形成。
第五篇:“双师型”教师培养总结
汽修专业
“双师型”教师培养总结
为了响应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按照我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积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在过去两年多时间中,本专业积极主动开展各方面工作,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现对两年来本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作出以下总结:
一、明确目标
培养目表要明确,把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向。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发展“双师型”,对本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我们的要求明确,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熟悉职业教育教学基础理论。
2.掌握所授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
3.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强的技术服务、技术应用能力。
4.能根据市场调查、职业分析的结果和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行教学开发。并能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对教师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满足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求,同时,提高了本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包括教师面貌,教师素质。
二、与企业共同培养
本专业为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将教师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课堂教学和校内管理工作上,使教师很难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让教师走进企业一线是一种简单和实用的方法。所以,本专业积极联部门各企业单位,加强校企合作。两年以来,本专业先后与三环瑞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企业
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将企业的一些技能名师和本专业教师进行结对子,派遣本专业34名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确保教师的技能水准与时俱进。今后,本专业还需不断拓展教师实训企业,让更多的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并且要找到对口单位,逐步实行全程式培养、交互式培养、提高式培养、强化式培养等“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三、完善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奖惩机制
1.参加相关进修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进修培训的教师学校给予一定奖励。
2.对有“双师”能力却没有相应证书的教师,部门部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平台,帮助他们成为“真双师”。
以上是本专业两年以来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的一些总结,在工作和方法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过程中也有许多遗憾。今后,本专业将一如既往的在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这一方向的指引下,根据环境不断调整培养方式方法,逐渐修正和完善培养中的不足,弥补遗憾,让本专业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