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运用“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是永城市教研室推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本模式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儿童的学习机智,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释疑等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环节”指的是:“自学质疑―合作释疑―展示评价―巩固深化”四个环节,各环节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依托生本教学理念,采用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独立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学习个性,实现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真正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一、“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运用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1.“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促进了我校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教师具有了学生本位意识、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个性意识。新的课程观已在教师心中生根,教师在教学中不再以本为本,把教材当“圣经”解读,而是十分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已有经验的回归。部分优秀教师能以教材为平台,并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教师上课不再是一味传授知识,而是分享彼此的思考和收获,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
2.“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促使教师自觉地转变了自身角色
教师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主动反思,把教材当作课程资源,根据学生与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风格和特点,提高教师自身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育教学智慧。
二、“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根本思想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法的本质就是学法,教是为了不教,为“学”引路、架桥、导航。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到学习的“金钥匙”才是教学的关键。
“四环节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提纲”帮助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逐步养成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机械模仿、封闭读书转变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的状态。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的变化从教师带着教材走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近教材,开始转变成学生带着问题和教材走向教师。“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下,“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显著特点,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的品质。
三、“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了生本高效课堂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具有容量大,参与多和探究性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重视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教会方法,教会思考,教会应用。该模式教会学生善于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包括整理系统、分析结构、构建联系线索、总结各种规律、比较知识异同、归纳知识特征等,力争使学生在参与中领会知识内容,在体验中培养健康情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态度,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应用中获取实践能力,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在联系中构建知识网络。如此设计,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1.学生课堂学习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时效性强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要求课堂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既让学生明白了学习方向,又给孩子提示了学习方法。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学习,有方向、有方法、有动力,改变了以往那种满眼都是问题,又抓不住实质性问题,满脑都是方法又不知用什么方法,结果什么问题也没解决,课堂学习收效甚微的现象。
2.课堂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讲得再多再好,也不能称为高效课堂。“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学生始终兴趣浓厚,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认真研究,踊跃发言,这样的课堂精彩纷呈。
3.课堂上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课堂上,学生分组学习,全员参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好学生圆满完成了任务,差学生也有收获。学生有收获的课堂就是最有效的课堂,巧妙的设计,科学的指导,多元的评价使每个学生在自己认知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有最大收获的课堂就是生本高效课堂。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是一种实践性强、效果好,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把握“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操作要领,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积极推进,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学生,提升课堂,成就教师,发展学校。
(作者单位 永城市第四小学)
第二篇:构建生本教学模式,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2014年湖区小学教科研研讨会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构建生本教学模式,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望墩小学
朱金燕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确立新的课程思想和新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本教育的课堂教育模式。生本教育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要创设师生和谐高效互动的课堂模式。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的构建预示着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生本教育
教学模式
自主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生本教育的模式。
生本教育模式讲究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生本教育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灵动起来,丰富起来,精彩起来。大语文的视野范围,前置性作业的引导,小组间的密切协作,交流与碰撞的火花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2014年湖区小学教科研研讨会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的释放。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收获其中,毕竟自己趟过的河才知道究竟有多深多浅,这样,知识才能掌握得更加深刻。自己探索,自己总结,自己质疑,小组讨论,组员解疑,老师点拨,每个流程水到渠成。
一、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及课堂教学原则
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和促进人的生命完善发展,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模式。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课堂主体──学生学习行为的建立。在课堂教学生活过程中要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无限的潜能,学生学习是有个性和独立性的。要一切从学生的好学出发,把全部的教育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这是现代人本教学伦理价值的根本体现,也是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根据这一目标,生本课堂教学要求把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人的意识和机体活动,情感与认识活动,社会规范的要求和学生的天性统一起来,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生态课堂环境。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中,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是生本教育所秉持的课2014年湖区小学教科研研讨会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程观。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即大作功夫,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是生本课堂构建坚持的重要原则。课堂教学生活是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人生历程。从大教育的视野看,教师也是学习者,而且应该成为先行的永远的学习者。教师只有融入儿童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去,才能体味和领略教学的神圣和精彩,才能精神感奋,充满乐趣与活力,课堂才能成为师生共赢的共振共生的满意生活的地方。因此,可以认为把学生作为教育本体,充分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精选适合儿童学习的知识,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时空占领,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开展不断提升学生感悟层次的常规化讨论,实现教师、知识、学生以及家庭、社会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与互动,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这就是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二、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的模式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本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2014年湖区小学教科研研讨会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1.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的基本流程
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落实生本教育。即“领受(前置性作业或当堂先学)——领悟(小组交流感悟)——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三阶段来进行。学生领受的前置性作业一般是在上一次课结束时由教师精选的内容,学生课后用较多的时间做课前准备。当新课开始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通过对各小组讨论情况的巡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教学设计的调整作好准备。领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就是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先在组内流,再在全班交流,可以是小组组员全部上台向全班同学交流本小组讨论结果,也可以是小组一个或两个代表作为主发言人,其余成员再作补充。让学生通过充分讨论,在已有知识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把学生引人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探究——⋯⋯”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只有学生自己生产’出来的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才会产生刻骨铭心的爱”。才会牢记所学内容,才能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成功领悟,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提升,是提高
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是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拓展。
2.“有疑必究,延迟判断”(读和做,缓说破)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事先准备的内容肯定有一些是不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小组的同学发表不同看法,有疑必究.培2014年湖区小学教科研研讨会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要为了赶教学进度,急于下结论。要以动态开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可以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按教学需要作灵活的选择与组合,可以在一课时完成,根据教学需要也可以用几节课来完成。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还具有动态性,可以对教学时空进行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把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做学习社会化准备,体现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同时可以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按教学需要作灵活的选择与组合。
三、生本教育在语文课堂的实际运用。
课堂是生本教育的最集中的外在体现。就课堂来说,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区别于为教者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生本教育是以学为本的教育,以生为本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劳动所得,思想的火花不时碰撞,老师在关键的地方予以点拨,在最后给予总结。这样的课堂信息量够大,气氛够活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确实应验了生本是放飞生命的教育这句话。在生本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机会,放手去让学生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要包办代替,老师只做“参谋”,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而又不过分的指导。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开2014年湖区小学教科研研讨会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动脑筋,在学生不明白或者需要帮助时,再予以指导,这样往往比一味的灌注或传授效果明显得多。
生本语文课堂系统应该是开放的,师生关系体现在相互之间多维的互动与交流,体现在相互之间信息的交流、情感的沟通。语文生本课堂就是在弥漫、充盈着生机与智慧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和谐共处,师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创造者,大家自由对话、交流,对知识和精神生命获得一种整体状态,师生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它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自在、自为的状态:它是“生长着的、生生不息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它更是灵动的、生活的、生命的”。举一个课例《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引导学生简单而清晰地从春夏秋冬四季节讲述小兴安岭的美丽的景色,以课文为基点生发开去,全面解读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学生分小组完成前置性作业“我们知道的小兴安岭”,分别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透析,使小兴安岭的景色更加美丽多彩,丰富而生动。大家有备而来,在和谐、开放、润物无声的生态化课堂环境尽情展示,或讲述,或表演,或以幻灯片呈现,激活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使收集讨论的信息呈现鲜活的生命态,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因此,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认为把学生作为教育本体,充分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精选适合儿童学习的知识,减少对学生学2014年湖区小学教科研研讨会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习的时空占领,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开展不断提升学生感悟层次的常规化讨论,实现教师、知识、学生以及家庭、社会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与互动,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这就是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杨士荣.语文新课程生态课堂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5.[4]张庆军.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生本教育”模式的实施探索.2006.9—2007.7.[5]张美娟.浅谈生本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定位[J].读与写杂志,2009.9 [6]吴全华.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特色与绩效[J].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7]陈芳.生本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第三篇:比教学 构建高效生本课堂
比教学 构建高效生本课堂 访万家 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十堰市郧阳中学
2011年7月11日,中国教育报头版文章《老传统焕发新魅力》专题报道了正在荆楚大地轰轰烈烈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文章中多次提到我校的开门讲课、推门听课、抽签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开展情况。一直以来,我校坚持开展开门讲课、合作学习和传统家访活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高。此次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做法。现将我校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郧阳中学的前身为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六年的郧山书院,1902年改办郧阳府中学堂,后更名为省立第八高级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郧阳中学,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省级示范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30余亩,现有7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500余名,在岗教职工303名。
自1902年改办中学至今的百余年中,我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原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同志,鄂西北早期共产党员、龙州起义领导人、红八军党委书记何世昌烈士等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还有中科院院士熊远署,意大利语语言学家肖天佑,知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梅洁,炮兵专家原新疆军区参谋长史丁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六”发射总测控师李香,“两弹一星”功臣张树清,核物理专家马大道、罗德兴,联合国“青少年消除贫困奖”获得者冯圣兵等一大批社会英才。
近年来,学校秉承“传承文明,进而不已,明德博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和幸福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逐年攀升,高考综合评价连续数年位居全市前茅。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谐的人文环境和骄人的办学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贯彻《中学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绿色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A级食堂”、“湖北省示范中学”、“十堰市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成为十堰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
二、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开展情况
1、定方案,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的一周年,省教育厅适时启动了全省范围内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分别成立了以分管德育和分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两个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郧阳中学“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郧阳中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开展开门讲课和推门听课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召开了“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动员大会和工作推进会。动员大会上,学校号召全校教职工进一步弘扬“责任、奉献、超越”的郧中精神,把“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作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两项活动提高师德师能,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声誉。学校网站开辟了“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专栏,及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努力营造活动推进氛围。教务处和政教处每月汇总统计教师听评课情况和家访情况,确保活动及时推进并取得实效。9月15日,市教育局基教科、市教科院来我校调研了比教学活动开展情况;10月8日,全校教师组织收听收看了全省“比教学访万家”网络视频会议,会议同时总结了前一阶段“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开展情况,布置安排了10—11月间的主要活动;10月10日,市教育局副局长沈培军带领督查组检查了我校的“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情况,深入教师办公室调研座谈,深入课堂随堂听课,对目前我校的活动进展情况表示满意。
2、比教学,构建高效生本课堂
一是全面开展开门讲课和推门听课活动。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周至少推门听课一节,每月至少听一节本学科以外的课,兼课的中层以上干部每周至少推门听课两节,不带课的中层以上干部每月至少听课四节。听课教师填写《听课记录卡》,听课班级的学习委员填写《教师听课登记表》。年级组每月通报每个教师的听课节次和接受听课的节次。听课后,同学科教师每周对本学科听课情况进行集中评议,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同时,教师的听课节次与教师个人、学科组、教研组的考评挂钩。课堂开放制度、听课通报制度、集中评议制度、听评课考评制度确保了教师人人讲课,人人听课,人人评课,人人提高。仅2011年9月份,全校教师就累计听评课2300余节次,校长王建华听课多达81节次。
二是全力推进学案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学案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是构建高效生本课堂的关键。自2006年起,我校生物教研组探索实施了自编导学练案工作,形成了具有自主版权和郧中特色的导学练案,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果。学校在对生物组给予嘉奖的同时,号召其他学科向生物组学习,启动编写导学案工作,逐步形成自主品牌的教辅资料体系。同时,学校在高
一、高二年级全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各班划分最多6名成员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并相对固定,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发挥各自特长,组成一个个“利益共同体”,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三是组织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我校自1989年起连续开展了23届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优质课竞赛展示了精品课堂,锻炼了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名师。为避免优质课过度打磨、表演作秀的现象,自2009年起,我校又开展了展示课竞赛,抽签定人,同台比武。结合“课内比教学”活动要求和学校实际,我校坚持在秋季学期开展优质课竞赛,在春季学期开展展示课竞赛活动。具体组织形式分两步进行:一是岗位练兵,以年级学科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听课、教师评议和学生满意率测评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和研讨;二是基层选拔,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全员岗位练兵的基础上,组织课堂教学选拔赛,按学科分别推选1-2名教师参加竞赛。学校同时组织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级)教师在学年内录制一节“课内比教学”观摩课,上传至学校网站交流,组织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
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由被动推门听课到主动开门讲课,节节都是开放的课堂,科科都有教研,堂堂都有收获;课堂由低效向高效转变,教师用心备好每节课,每节课都真实朴实而富有成效;教师潜心研究,自我反思,沟通交流,同伴互动,共同发展,业务素质得到较快提高。
3、访万家,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一是积极主动进行家访。为保证家访活动取得实效,学校在出台文件、组织动员之前,征求了全校教师和部分家长的意见,并通过家校通短信平台向全校学生家长告知家访信息。学校要求家访要做到“六必进”和“六知道”,实行“六不准”和“六回访”,坚持“两访两覆盖”。通过家访,掌握学生家庭状况,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宣传解释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赢得家长对教育和学校的理解和支持;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向家长通报郧阳中学的悠久历史、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和近三年高考情况等;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宣传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的知识。2011年暑假,我校派出了7个工作组,对分布在十堰主城区和六县市的近300名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高一新生进行了家访。9至10月,各年级各班由班主任牵头,根据生源分布情况分批次安排家访,从城区到市郊,从市区到县域,从县域到农村,由近及远依次进行,确保做到家访两个100%全覆盖。目前,各年级各班正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分批次开展家访活动。
二是认真组织召开家长会。在坚持传统家访的同时,我校不断创新家访形式,通过召开家长会、开通校讯通短信平台、校园网站留言、开设年级微博等多种形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交流学生在校在家情况,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2011年8月中旬到9月中旬,高三年级各班分班召开了家长会,通报高三备考情况和新课改高考情况,鼓舞士气,激励斗志;2011年9月27日,高二年级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们传达了省教育厅比教学访万家的活动精神,通报了新课改综合素质评价、校本选修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2011年10月15日,高一年级结合月考召开了家长会,近1200名家长来校,部分县域学生家长为能不耽搁家长会,提前一天赶到市区,年级组精心准备了1400余份家长会学习材料,材料中详细列出了目前高一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希望家长配合开展的工作以及家长在教育中要避免的几个误区、课改相关情况介绍等,家长会后,年级收到800余份回执。高一年级借访万家活动开通了年级微博,传递年级管理信息,推广好的家教经验,搭建了家校沟通、家长交流的良好互动平台。
三是坚持县域师生联谊会制度和干部、教师包联学生寝室制度。家访的根本目的在于践行师德,家校沟通,携手育人。我校生源分布广泛,超过60%的学生住宿,六县市农村学生占生源总数的近40%,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长常年在外,学校对住宿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给予了高度关注。专门出台了县域师生联谊会制度和干部、教师包联学生寝室制度,定期组织县域学生开展活动,坚持每晚安排教师查寝,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在校一样体会到在家的温暖。县域师生联谊会制度,加强了同县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同籍师生之间的情感。
我校结合实际开展的课外家访、家长会、县域师生联谊会等活动,提高了教师的师德素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家校之间、师生之间架起了和谐沟通的桥梁。
教育发展必须从教育的本质和原点出发,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相信以“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为载体,我校的课堂教学面貌必将有较大改观,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必将有质的飞跃,学校的各项工作必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四篇: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潜心读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
二、“精心巧设计”――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而是要改变那种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实现了教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一直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中,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适时点拨,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好处。
(三)课堂练习巩固拓展。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
总之,只有构建起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第五篇:“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深化课程改革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育质量
强力推进“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在今年的“全市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上,永城市教育体育局提出了“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目标,下发了“关于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强力推行‘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通知”。根据市教体局工作安排以及“通知”要求,结合我学校的实际情况,特拟订演集一中“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实施“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思想基础
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命。”然而当今我市的课程改革进展比较缓慢,发展不够平衡。穿新鞋走老路;满堂灌一言堂;重知识轻能力;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比较普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依然停留在形式上。
国家实施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教育。课程改革、教育创新事关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大计,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改革当中去。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强化五种意识:“不改革就没有生机和活力;不改革就没有创新和发展;不改革就要被时代潮流所淘汰;不改革的教师就是不称职的教师;不改革的领导就是无作为的领导。”只有强力的改革欲望,才能产生无穷的改革动力,只有坚强的改革决心,才能克服艰难,取得成功。
二、实施“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是教研室在学习借鉴外地成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所形成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该模式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至少应确立以下两种理念:一是“教”为“学”服务,教师要把“教”落在为学生“学”服务的基点上。二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强烈愿望和丰富的潜能。教师通过提供信息、点拨启发、讲解释疑、查缺补漏,主动与学生合作,给学生创造动手和实践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共同探索事物真相,寻找规律。
三、实施“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和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构建有效、高效课堂,使我校全体教师在
课堂教学改革的征程中,能够勇立潮头,锐意创新。学校结合“全市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实际,决定从2010年3月起,利用三个学期的时间在全校强力推进“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形成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改的重心,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努力形成教育创新的良好局面。
四、“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提高认识(2010年3月)
1、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永城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强力推行‘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通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召开强力推进“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动员会,深入进行思想发动,端正态度,明确任务,将“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实施意见纳入到学校管理制度汇编;通过学习宣传达到自觉运用目的。
3、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河南省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广泛深入开展“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学习研讨,利用校报、展板、黑板报等方式重点宣传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课改标兵及教学新秀典型事例,榜样示范。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0年4月—2010年7月)
1、学校各年级、教研组制定实施“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工作计划,统一认识,明确目的。
2、以各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专题讨论。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工作中心,组织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以爱育爱”、“以学论教”,树立新的教学观和质量观;学习各项教育教学规范;学习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和身边优秀教师的有效做法。
3、运用生成提升:自觉运用“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实践。通过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研讨课、课例设计、教案评比、案例分析、教学心得等多种形式,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阶段:查找问题,边整边改阶段(2010年9月—2011年2月)
1、对照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先进地区的典型经验,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查找自身在常规教学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深入分析成因,确定需要整改的共性问题和改进目标。
2、广泛征求家长、学生对任课教师及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见。
3、实事求是写出自查报告,找准抓住查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阶段:总提高推广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
1、根据评议反馈情况,召开专门会议,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整改内容具体分解,将责任到人,一项一项抓落实,以巩固前期工作的成果。
2、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开展“争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活动,表彰“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召开学生“进步奖”表彰会,让有进步的“问题生”与三好生一样上台领奖,激励教师、学生爱学习、勤钻研、讲奉献,将争先创优、典型引导落到实处。
3、推广运用。
五、实施“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推进措施:
(一)强化教改意识,加强组织领导
深入学习教学改革理论,深入理解国家实施课程改革的目的和要求,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学习借鉴外地教改先进校的成功经验,强化教改意识,树立“教学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决心。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实施工作领导组和业务指导组(名单附后)。确保“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发挥集体智慧,加强集体备课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单兵作战是很难取得成效的。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加强集体备课。在认真学习领会“实施流程”的基础上,对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都要依据“四环节循环教学流程”,按照“个人备课—小组说课—讨论研讨”的程序,共同确定教学方案。
为了强化教师集体备课意识,使之成为习惯,避免流于形式,要通过举行研讨会、教研组长专题报告会、全员培训等形式,从细微处着手,让教师弄清各种课型集体备课的内容、形式、步骤,抓住一个问题一抓到底,力争彻底解决,以利于课堂教学,实现“严、细、实、恒”的管理目标。每次活动,分管领导都要亲自参加,由学科带头人组织实施。集体备课要落实到位,确保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三)改革评课标准,抓好听课评课
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是落实教改方案的主阵地,课前确定的方案是否切实可行,还存在那些问题和不足,必须通过课堂实践去检验,必须通过听课评课去发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能单纯的看上课的老师讲的怎么样,更要看听课的学生学的怎么样。对课堂授课的评价标准,要由传统的单一评教师所“教”,转为侧重评学生所“得”。
评价教师活动部分包括:教学设计运用是否合理、情景创设是否有针对性、处理偶发事件策略是否灵活、点拨是否适时恰当、激励性语言是否到位、综合测评的设计运作是否科学等。
评价学生活动部分包括:学生是否全面参与、学生参与次数多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怎样、师生互动情况、生生互动情况、学生质疑答疑的科学性和准确率、综合测评的效果等。
在全校开展实施推进“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听评课系列活动:
(1)示范课: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举行示范课。
(2)汇报课:参加各种外出学习行动的老师回校后要举行一节汇报课,并向本学科介绍外出学习体会。
(3)研究课:从5月份开始,用三周左右的时间,全体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每人要至少讲一节研究课,同教研组老师必须参加听课评课,其他教师随机听课。
(4)推门课:课改领导小组成员每周至少听两节随机推
门课。
(5)公开课:在研究课的基础上,各教研组推出1-2名
老师举行公开课。
(6)开展 “全员参与型课改竞赛课”活动。
(四)组织经验交流,做好教学反思
要经常研究、改进课堂教学。不同的学科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在实施“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及时组织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大家共同制定的教学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哪些成功了,哪些失败了,哪些有待改进,都需要及时反馈交流。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每一位教师每月要写一篇或教后感、或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或课例设计、或教学心得、或教改论文等(每周五例会交教导处)。从而达到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的目的,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六、“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五个“突出”:
1、在教学目标上,突出“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难点,教学思路清晰,面向全体学生。
3、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突出启发引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教学评价上,突出信息多向交流、师生互动、评价及时、矫正有效。
5、在教学效果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乐学、会学,达成预定教学目标。
(二)吃透流程,灵活运用:
这四个环节在一节课中既可以整节课上使用,也可就某个知识点的教学使用,而且四个环节可以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同时,教师在具体环节中要注意结合学科实际,突出学科特点。
(三)要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一是将学生平时对学科的情感纳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中去;二是测评的内容在强化“四基”的基础上,体现能力培养,尤其要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动手操作及思维空间大的内容。
(四)教师要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
由于“自主探究”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学生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业务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五)坚定教改信念,循序渐进开展:
对待每一项工作,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基础,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不要出现新的工作刚一安排,就考虑如何困难的问题,就先为自己找退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可以先求“有形”,再求“形似”、再要“神似”。最后达到“形神兼备”。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只是为推进教学改革提供参照,在实际工作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既要遵循模式,又要敢于变化模式,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