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教学常规管理培训考察学习报告
#县教学常规管理培训考察学习报告
一、考察简介
2011年12月17日至12月24日我参加了#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教学常规管理培训”,根据安排12月17日至12月19日为理论培训,12月20日至12月24日为外出考察学习。
12月20日清晨,一行约100多人的教师队伍从#准时出发了,沿途边欣赏祖国秀丽的山河边交流教学管理的经验,一时间其乐融融,笑声不断。12点多钟,我们到达保山,在餐馆用完中餐后,又继续向考察交流学校所在地——芒市进发,经过近7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在晚上到达了美丽多姿的芒市,一行人洗去行程的疲惫,以乡镇为单位纷纷踏出酒店,流连在五光十色的热带夜景中。
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了考察学校——芒市民族中学,听了一节精彩的汇报课,听取了有关领导的介绍,参观了校园文化建设。现在把有关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大胆规划,规范整洁高标准的校园环境。该校占地139亩,各种硬件设施一应俱全。
二、辉煌的成绩。2010年,该校有598名学生参加中考,全市600分以上的考生有90人,我校有47人,占52.2%,其中,全市不含体育成绩硬上600分的考生有7人,我校有6人,占85.7%;该校赵柔劲同学以673分的优异成绩夺得芒市中考状元,杨翠仙同学以660分获第三名;全市前80名考生中,该校有44人,占55%,其中,有8人名列全市前十名;全科及格人数 145人;政治(99分)、英语(116分)、化学
(99分)三个学科单科成绩均为全市第一。
2011年,该校有642名学生参加中考,全市600分以上的考生有90人,该校有40人,占44.4%,该校周豪杰同学以672分的优异成绩夺得芒市中考状元,芒市中考前10名同学中,该校有3人,前20名考生中,该校有8人,前30名考生中,该校有11人,全市前80名考生中,该校有34人;全市530分以上的考生有393人,该校有146人,占37.2%;全市全科及格人数342人,该校有119人,占34.8%;总分及格人数336人,比去年增加52人;全市平均每生每科得分49.6分,该校为67.36分,比全市高出17.76分,比去年增加4.98分;数学(115分)、政治(95分 两人并列)、英语(115分)、化学(99分 两人并列)等五个学科单科成绩均为全市第一,物理99分的同学有4人。
三、抓好课堂教学,以讲为主,以练为辅。该学校十分重视课堂效率。有课前小练,6道小题,承上启下,提高课堂效率,北票中学利用学案教学。采用“10+20+10”教育模式。新课标理念贯彻的很好,教师素质较高,知识丰富,旁征博引幽默风趣,课堂教学调动的很好。强化课堂教学效率,复习课讲清讲透。训练量相对较少,但很有实效。推行“三三制”教学模式。
四、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以“健康快乐成长”为办学理念,要求教师“用心、用情、用爱”走进孩子的生活。以“健康”、“诚信”、“博雅”为校训,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让师生享受成长的快乐。学校一直奉行“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进省级重点高中正取生上线率列全市前茅,毕业学生以“基础实、素质高、思维活、能力强、后劲足”而为人称道。
二、考察学习的体会
这次学习考察活动,对我来说感受很深,启发很大,受益非浅,体会多多,我觉得把这次考察学习的经验整理好,汇报好,对我县教育工作、学校管理、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和促进。可以说,大到学校管理,小到班级管理,以及教学过程的管理等方面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有节紧密相联。人们常说,管理方法是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而洋思中学的管理突出体现“实、细、严”三个字。实,即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从实际出发,注重效果;细,即将“包”字请进学校,从教育、教学入手,发展无所不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真正做到管理无空白;严,即奖罚分明,对事不对人,制度制定,人人必须照章执行。
三、几点建议
1、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学校硬件建设方面的投入,按照国家标准化要求建设、完善我们的学校。部门应拓宽我们的学校的办学环境,弥补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同样是共产党领导的天下,同样是免除杂费、享受了生均公用经费的义务教育学校,江苏为什么能够收取那么高的借读费,为什么能够收取那么高的学生生活费,应该值得我们的政府及有关部门思考。
2、我们的学校规划、布局、设计、建设,应该着眼长远,建设
每一间学校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认真规划,精心设计,建设一所,就应该完善一所。学校应该认真思考,联系实际,力求教师专业发展,力求学生全面发展,认真规划,用心设计,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
3、我们的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第一,加强学法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第二,要充分备课,实现精讲点拨,压缩教师讲的时间;第三,要根据典型性、针对性、量力性的原则,精心设计训练题目;第四,调整学生作业时间与预习时间,强调当堂达标,减少作业时间,逐步增加预习时间;第五,要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让每一个差生都具有自学的主动性,具备自学能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能照搬硬套。按照张炳华校长的话说,校长只抓中层干部和教师、注重教师的生活环境、工作竞争平台,让老师用心工作;校长的心胸要宽阔、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让教育回归原点,要特别注意:开会+不落实=0,布置工作+不检查=0,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按照王力耕校长的话说:素质教育应该是差异教育,讲得多≠听得懂、听得懂≠自己会、会模仿≠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教,必须有效;学,必须快乐。校长说想法、提要求,变目标为指标,副校长拿措施、抓落实,化理念为流程,中层干部做实事、供反馈,变计划为表格。按照刘金玉校长的说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课堂防差胜于课后补差。具体讲,就是要树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发挥自己的优势,寻求竞争伙伴;打破孤军作战,相互取长补短;完善激励机制,发挥潜在力量。一是打造
特色,办成自己的品牌,一方面让别的学校向你靠拢,另一方面可以拥有与之合作的资本;二是要准确定位,展现自身优势的同时,必须清楚地看到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三是完善激励竞争机制,搭建良性竞争的平台,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让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愿意发挥潜力,共同推进区域教育的和谐发展。四是规范是改革、发展的基础。学校教育只有建立在精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才能改革,才能去谋求发展,否则就是舍本求末。就我们参观的三所名校而言,无一不是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之上,无论从外表的学校布局,到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还是从学生的养成教育,甚至是食堂餐具的统一摆放,都体现的是规范。在我们参观学习中,没有看到一个学生在校园内追逐、打闹,更不说高声喧哗,洋思中学的学生就餐秩序,学生是从教室一条龙进入餐厅,这绝非是这些学校在表演,或称作作秀。因为这样的全国名校随时都有外来人员参观学习。就这一现象,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学校的精细化。这是学校长期养成教育的结果,更是学生文明习惯的具体体现。五是学校办学方向要明,目标定位要准确。学校目标提出后要深入人心,要让教师、学生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师、学生明晰努力的方向,才能够凝聚人心,学校目标要彰显学校特色,具有可操作性,六是学校领导的思路决定出路,认识、态度决定高度。如洋思中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可以说是学校的誓词,是学校向社会、学生家长、学生的承诺,浓缩了他们对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态度。它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涵:其一充分体现了科学的学生观,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只有不同;其二落实了教不好学生的
责任问题,明晰了学校、教师的责任;其三提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没有“爱”就没有一切,去爱一个别人不爱的孩子,去教一个别人教不好的孩子。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和教师都有这样的思路,用这样的责任心、情感态度、价值观去面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家的事,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教,就一定能够在教育工作上做出成效。七是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真正体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只有紧紧咬住中心工作不放松,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以人为本”。学校的“以人为本”很大程度上是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学生发展了、进步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才能问心无愧,才能算是尽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从教学抓起,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品位。一切离开教学谈教育、谈学校的发展都是舍本逐末。倡导精致化管理,即精致化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至真、至善、至美的管理境界。求真,以科学精神规范人;求善,以人文精神、伦理道德充实人;求美,以审美情趣、高尚情操陶以人。做到事事周到、精致、精细入微、精雕细刻。没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没有崇高敬业精神,就不可能做到精细入微、周到细致、尽善尽美。责任心,意味着忠于职守,尽职尽力,全力履行职责和义务;意味着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不敷衍,不推诿拖拉,不得过且过,勇于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不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给别人;意味着有高度的原则性,坚持公平、平等的原则,一视同仁,不亲疏有别,让每一个职工和学生都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
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是整合资源,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利、物尽其用。善用权者,不怒自我。对人性的假设、经济人的概念是:人之初、性本善、叫他干、就得管,对社会人的概念是:人之初、性本善、尊重他、努力干,自我实现人的观念是:人之初、无善恶、管理活、能开拓。决策模式是:智者不拘一格而用人才。校长要寻求目标、寻求事实,那就是:开会+不落实=0,布置工作+不检查=0,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要寻求解决、寻求创新,即:以爱育爱,水也能传递信息;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柳暗花明又一春。当领导,敢于超脱,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敢于拍板,无须事事民主;敢于放权,无须事必躬亲。管理者,既要统领全局,高瞻远视,防止顾此失彼地搞“单打一”,又要防止不分主次和轻重缓急地“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抓好各个时期的主要矛盾和重点,正确处理中心工作与一般工作的关系,唯有如此,方能突出中心,兼顾其他,举纲张目,协调发展。建议我们的校长,如实地反思昨天,自信地面对今天,理智地展望明天;对职工平平常常才是真,对学校实实在在才是美,对自己本本分分心无愧,对人生潇潇洒洒活一回。八是学校文化建设要彰显学校特色,贴近学校的实际,贴近我们的学生。洋思中学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五清”、“校长寄语”;梅岭中学的历届有成就的“学生相片”和这些学生的寄语无不体现了学校的特色。而且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更能产生更大的熏陶和教育意义。九是物质是基础。教育是公益事业,就教育本身而言,虽然起初所需经费都是来源于政府的投入,看起来它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如果我
们真正办好了一所学校,打造出一所或者几所名校,不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懂技能的建设者,而且还能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教育者来参观学习考察,来自各地学习考察的费用洒在这里,这不是为我们带来了GDP的增长吗?所以抓教育同样也是抓经济,可谓名利双收。加大政府投入、给教育一个宽松的环境仍然是提升教育品位,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相信岁月相信种子,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们不能改变世界,我们能够改变课堂,办好学校!
总之,此次考察使我感慨万千,学习到许多宝贵的经验,使我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重新激发了工作热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自己所在的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第二篇:荷兰考察学习培训报告
编者按:荷兰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人口稠密、自然条件较差,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非凡,在现代农业、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走在世界最前列。现刊发“延庆县赴荷兰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的荷兰考察学习培训报告,供大家学习参考。
荷兰考察学习培训报告
延庆县赴荷兰学习培训班
荷兰是西欧最小的国家之一,东连德国,南接比利时,西、北两面濒临北海,国土面积41530平方公里,约有四分之一的面积低于海平面,全国人口约为1650万。荷兰有“地理侏儒,经济巨人”的美称,自17世纪以来,一直位列世界经济强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42亿美元,居世界第16位;人均收入达到48223美元,居世界第7位。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查找不足,以推动延庆经济社会建设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2010年9月27日--10月17日,县委选调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共计20人,组成“延庆县赴荷兰学习培训班”,在县委常委于少东的带领下,赴荷兰就生态建设和现代农业进行了学习。学习期间,在荷兰的艾文斯大学、德尔福特大学、瓦哈宁根大学、屯特大学接受了环境政策、现代农业、城市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水足迹等学习培训,实地考察了雨果低地“太阳城”示范项目、阿尔米尔生态城镇、柯伦堡和阿姆斯特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城镇建设项目、阿姆斯特丹港区、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节能温室实验中心,参观了荷兰农业协会的示范环保农庄、森林公园、鲜花拍卖市场、浮动房子、生态旅游渔村等,与当地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交流,还取得了艾文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颁发的生态文明建设课程的结业证书。通过培训学习、考察参观,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切实认识到我们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增加了我们加快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自觉性和动力。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荷兰生态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生态建设基本情况
荷兰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和建设,漫步荷兰,就像走入了欧洲的一座大花园。那满眼的葱翠、轻盈流淌的河水、古老的风车,遍地的鲜花,悠然自得的牛羊,与蓝天白云相衬,构成的就是梵高笔下最迷人的风景画。
1、水的治理和保护。荷兰是名副其实的水上王国,1/4国土在海平面以下,近1/10的陆地面积是由围海造田改成的。长期以来,荷兰人一直与洪水进行斗争,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特别是上世纪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北部拦海大坝和南部三角洲工程,以抵御海潮和洪水的袭击;修建了遍布低地的农田排水系统,以控制地下水位;兴建了四通八达的排水系统和运河,由计算机控制的抽水站可以把农田积水迅速排到运河,送入到海中。与水紧密联系的生活使得这个民族一直很重视对水的治理和保护。
荷兰有专门关于水资源保护的立法,《地表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法》、《水董事会法》。《地下水法》规定,所有关于地下水监测、研究、开发、利用及保护的活动都必须按法律规定进行。在所有建设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里,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评价也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部分。
20世纪70年代以来,荷兰采取有力措施,改革生产工艺,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同上游国家密切合作,较好地解决了莱茵河的污染问题,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保护。1989年,荷兰政府制定了现行的国家水管理政策文件,把水不仅作为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也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一种社会经济商品来全面对待,确立了对水资源实行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方针。
荷兰人17世纪便从海上起家,继以“海上马车夫”闻名于世,因而也就尤其珍视这片生命之水。在荷兰,我们总能看到清澈见人的河水,一方面是因为荷兰的河水都是来自于莱茵河、马斯河或流向北海的活水,所谓“流水不腐”。另一方面就是离不开人们的环保意识。在荷兰学习的三周时间里,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纵横交错的河道,但从来没见过有专门的河道清理员清理河里的垃圾,因为大家靠河而居,却没有人会向河里排放垃圾,美丽的河水也就总能保持洁净的面目。
荷兰十分重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政府负责城市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灌地下水,保持地下水位,防治海水倒灌。通过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建设技术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最大程度进行循环利用,我们在荷兰的居住区看到,所有的经过招标建设的各类居住区都建有完善的雨水回收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可见荷兰人对水的重复利用的重视程度之高。
2、空气的净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荷兰政府改进了对空气管理的政策框架,设定减少废气排放和保证大气质量的具体指标,并制定一系列规定控制来自于固定生产源的氧化硫、氧化氮和危险污染物质的排放。20世纪90年代初,环境和运输同被列入荷兰的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为保护环境,减少废气排放、噪音污染,政府提倡乘客来往尽量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货物运输尽量采用内河船运。所以,在荷兰有很发达而完善的公共交通,使用的都是清洁燃料,自然荷兰人也就习惯于出外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了。在街上,我们总能看到穿西装打领带的绅士们骑着自行车。荷兰有专门用于自行车的红色车道,即安全也方便,不但省了堵车的烦恼,也可以尽情欣赏路边风光。骑车、乘公交车能减少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而干净的空气、宁静的街道也使市民更乐于骑车出行,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
3、垃圾的处理。荷兰在垃圾再循环上可谓成绩卓著,全国55%的垃圾得到再循环利用。报纸、卡纸板和玻璃的再循环率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居于前列。荷兰能成功地分离生活垃圾和生物垃圾用于制造肥料,垃圾处理厂高技术、高节能、高利用率的垃圾处理法,真正达到垃圾没浪费和资源再利用。荷兰居民的垃圾分类在欧洲做得非常好。通常普通家庭都会有一棕一绿两个垃圾箱,分别装有机垃圾和其他垃圾。而另外几类垃圾就由居民自己用垃圾袋分类装好,扔到城里固定的大垃圾箱里,并且要按类别不同投入不同的收集口,这是他们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让人由衷地敬佩这种不辞辛劳认真分垃圾的环保意识了。
4、节能和减排。荷兰的发展与其成功实行卓有成效的能源和气候政策分不开的。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气候造成的影响,出台了“清洁和能效项目”,采取了包括市场激励机制、标准化、技术革新机制、临时财税激励政策等措施,并由政府与多个行业,如能源、工业、农业等部门签订了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协议,确定了这些行业在“清洁和能效项目”中实施的项目内容,政府会在必要的时候采取一定措施支持或者保证目标的实现。同时,政府每年都将针对项目的进展做出相关报告,并及时评估和改进,确保了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5、开发利用新能源。由于荷兰工业化进程较早,环境问题比较复杂,因此政府高度重视能源经济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能源经济发展之路。首先是能源新政,加速能源经济步伐。缘于2007年欧盟“能源新政”的压力,激发了荷兰新能源发展和利用的动力,促使他们进一步充分挖掘利用本身现有的地理资源,集中力量发展更清洁的新能源,“曾经围海造田使用风车来排水,现如今利用风车来发电”,目前风力发电已经占到荷兰发电量的3%。另外,垃圾填埋气体的采集和利用,也是一个既利于环境保护又可创造经济效益的两全其美的举措,其对现有填埋场的表面收集、竖井收集技术和对在建填埋场的水平式、竖式收集技术,已经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其次是政府力推新型能源发展。早在上世纪60年代,荷兰政府就已经将能源经济发展纳入立法和执法体系,并对新能源发展制定了专门的能源目录,明确规定了能够享受能源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项目类型,全方位助推了能源经济的发展。再次是强化国际合作,谋求共赢。荷兰政府十分重视对外投资和国际合作,仅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上从1990年到2000年就投入超过8亿欧元。能源政策和规划体系的破土,运用国际市场的手段、走国际化道路是全球能源经济达到共赢的发展方向,应该说荷兰政府在这方面有着清晰的认识,也有着实实在在的举动。
(二)现代农业基本情况
荷兰有58%的国土用于农业,其中草场占31%,耕地为23.6%。荷兰农业包括:农田作物、畜牧业、园艺和林业,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9%、55%、36%,辅助工业包括种子、化肥、动物饲料和贸易等。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为29万人,占总劳动力的4.2%。农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左右。
公元13世纪前荷兰人就在西部和北部的岛屿上筑堤拦海并利用传统风车作为排水的动力。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荷兰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的粗放型经营为主,农产品满足不了人口的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荷兰政府针对战后出现食品紧缺的严峻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依据本国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状况确定了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从农产品依赖进口逐步发展成为农产品的出口大国,1989年以来稳占世界净出口值的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法国,每年农业净出口值保持在130多亿美元水平,占世界贸易额的7.5%--10%。
荷兰的农业以家庭私有农场生产为主。1997年农场总数为10.48万个,其中从事大田作业生产的占20.5%,园艺农场占13.9%,65.6%的农场从事牧业。从事园艺生产者,主要是蔬菜、水果、花卉、植物、鳞茎和苗木。花卉、鳞茎占60%以上,其次是蔬菜。园艺生产在荷兰农业中占有相当份额,除了充分供应国内市场外,主要出口国际市场。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蔬菜出口居世界首位。荷兰的蔬菜、鲜花生产大部分在温室里进行。园艺(水果蔬菜)占农业总产值的14%。从农作物生产看,主要以马铃薯、小麦和甜菜为主,作牲畜饲料用的玉米种植量也增长很快。马铃薯、甜菜产值占农作物总值的64%。荷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育种产品(种子等)出口国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全球不少于80个国家购买荷兰的种用及商品用马铃薯,种用马铃薯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全世界50个国家种植甜菜,有46个国家使用过荷兰的种子。谷物占荷兰农业总产值的1%。从畜牧业看,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与种植业结合,是荷兰农业的一个特点。荷兰乳品和肉类生产量约占农业产值的55%,是世界上乳品、猪肉最大的出口国。从食品加工和食品机械看,荷兰食品制造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并在世界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可以生产肉类、面包、宴会用成品,乳制品、马铃薯制品和饮料业的高度自动化设备。荷兰肉类加工技术十分先进,牲畜由育种、饲养、屠宰、半成品、成品肉以及到餐桌上的香肠,都应用高科技,有一套严密的科学管理制度和一整套的机械化设备。荷兰的农产品和蔬菜,有60%以上经过食品和饮料制造业加工成高质量的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
荷兰的农业生产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规模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生产方式。荷兰可耕地稀缺,人均耕地面积仅1.9亩,为欧洲各国中最少的国家。为此,大多数农业企业都采用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方式,以保持企业的生存与竞争优势。如位于Bleiswijk市的安租公司专门从事安祖花(红掌)属植物的育种及繁殖,生产盆花和切花种苗,并在这些专业领域中拥有100余个品种的专利,种植面积达14公倾,产品在荷兰的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荷兰经营温室蔬菜的农场有4400个,其中种植面积超过3公倾的有150个,一般都达到1公倾左右,温室蔬菜的年产值约12亿美元;荷兰经营花卉的农场有1100个,年产值约75亿美元。
荷兰的农业企业大多是继承式的私营家庭企业,生产种类和品种高度专一,完全按照市场需求和效益原则确定生产品种和经营方向,这样的市场细分既排斥了相同产品挤占市场、低价竞销,也为规模化奠定了快速增长的基础,市场行为也更加规范有序。
2、高度组织化的农业合作社形态。荷兰的农业以家庭或农场经营为主,很多农场从祖辈开始就从事作物种植。小单元的生产结构使个体农民的市场力量较弱,缺乏竞争力。在市场面前,农民们具有近乎相同的产品,利益,也具有相同的市场地位,因此,自发地组织起一种适合市场功能的最经济的农户组织----农业合作社,这种合作社组织保存了其他一切农民习惯的独立经营功能。
农业合作社最早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结构的变化,这种组织逐步发展形成为行业、专业、领域服务的较为完备的,适于国际市场功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种庞大社会化服务体系已成为荷兰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形式有:(1)采购合作社。农民通过这些合作社订购种子、肥料、饲料等,这些合作社占有饲料供应的55%和肥料供应的60%。(2)信用合作社。目前,荷兰共有935个单独的信用合作社,拥有3000多个分支机构,并深入到每个小镇,它们都隶属于荷兰农业银行。这种合作社对农业生产、设备更新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农民贷款的90%都来自这些信用合作社。(3)销售合作社。拍卖市场是销售合作社的一种形式,它把农产品的供与需引到一起,用拍卖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交易。荷兰80%的蔬菜、水果,90%的鲜花是通过41个水果蔬菜拍卖市场,12个鲜花拍卖市场成交的。(4)服务合作社。这类合作社各自提供不同的服务,有互助保险公司、联合农机合作社、农产品仓储、救济服务、农业管理辅导等等。荷兰农业合作社的运营模式也很有特色。农业合作社具有完备的立法,农民出于利益需求,以缴纳会费的形式,自愿组成合作社并依法订立章程。合作社自主性很强,不受政府干预。以土豆合作社为例,荷兰最大的土豆合作社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社员代表大会制。董事会负责合作社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经费审计。社员代表大会由74名成员组成,分别代表各地区委员会和社员参与管理。合作社下设管理机构,其中包括管理中心、种植部、食品部、项目工程及国际发展部,最大限度地维护社员利益并服务于全体社员。
合作社严格按照成员间达成的一致协议进行活动,使参加成员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同时,合作社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为满足服务对象产、供、销环节的需要,把小农场、小规模的生产与社会化的大生产、大市场连接起来,使保持独立经营的农民实现产业化经营成为可能,并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3、广泛应用集成化工业技术。温室设施本身就是工业化集成技术的产物,由于摆脱了自然气候的影响,温室园艺产品的生产完全可以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使周期种植,包装、销售实现标准化和控制化,因此,被称之为工厂化农业。工业技术的植入,给荷兰温室农业赋予了工业生产的内涵。温室农业中广泛采用了现代工业技术,包括机械技术、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如番茄、菊花、安祖花等都有采摘专用新行车,名贵花卉种植区采用防病毒处理。番茄、甜椒生产有专用的可升降的操作机械。非洲菊有专用的移动式花架,花卉采收的专用机械使采摘、去叶、包装一次完成,其它农产品从预控、分类,到修剪、消毒、保鲜、包装,设备自动化程度也很高。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降低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园艺产品的质量.依靠先进的温室生产设备,程序化、标准化的生产技术,温室园艺作物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如一家甜椒生产公司总面积1公顷,甜椒的年产量达到33公斤每平方米,年产值42美元每平方米,非洲菊生产公司的生产面积是4.6公顷,年产非洲菊300株每平方米,年产值75美元每平方米。
4、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使农业和农产品市场保持稳定并引导市场方向。荷兰政府在国内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了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以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变化。就温室农业而言,1983--1992年十年中,荷兰的温室农业产值一直呈上升趋势,主要是政府实行了补贴政策,从事温室生产的农户 均可获得政府资助。1992年后,随着温室农产品市场趋于饱和,政府取消了补贴政策,产值增长开始进入稳定期。荷兰政府的农业宏观调控还体现在市场失灵状态下,政府的强制干预。一段时间,球根花卉贸易蓬勃发展,郁金香生产被视为疯狂的投机生意,市场一度处于失控状态,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出面干预,使郁金香市场价格在24小时内暴跌,从而快速扭转了生产和市场的非理性局面。
荷兰政府着重致力于农业宏观产业环境的营造。一是通过信贷政策和补贴政策,鼓励重点发展的领域和产业。二是积极维护欧盟国家地位,扩大农产品市场。三是加强水利工程的环保建设,使荷兰农业能够高效、持续发展。四是在有效保护农业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加强对农业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方面的投入。五是帮助企业组织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二、荷兰生态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做法和经验
(一)生态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1、实行综合型环保法治。荷兰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高密度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对环境是一种不小的压力。荷兰宪法第21条就写道“政府要深切关注国家的可居住质量和环境保护”。政府自20世纪60年代起,即开始在环保上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其中包括环保立法。最初,荷兰参照其他多数发达国家的模式创建环保立法,国家首先在原则性法律下进行环境保护,然后再创建各项环保规定提出环境中存在的具体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荷兰政府认识到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保护不仅牵扯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思想意识等,还涉及污染问题间的协调治理以及各部门间的协调运作,于是逐步将这些分门别类的环保法律联合起来并进一步充实,最终在1993年形成了统一、综合性的环保立法,即《环境管理法》(EMA),这也是荷兰环保理念的重大转变----走向综合环保的一个体现。《环境管理法》基本涵盖了荷兰环保的各个方面。这部法律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规定了公众对环保的责任,荷兰有很多自愿组织积极参与环保以及公民较强的环保意识大概都与此有关。
《环境管理法》的核心还在于对建设项目以一个综合许可证取代了以前的5种不同许可证,此外在执法、环境政策规划、环境项目上也制定了统一的规范体系,并且还在法律中融入了经济手段,如对损害环境的人罚款,征收各种环保税。
当然,荷兰关于环保的立法并不是只有《环境管理法》这一部。在对危险物质的责任上,荷兰民法典也有具体规定。此外,对《环境管理法》涉及不到的范畴,相应地也有一些具体的法律给予补充,如土壤保护法、肥料法、农药法、自然保护法以及上面提到的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几部法律等。
2、运用多种市场措施。除立法以外,荷兰还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保护环境,包括制定行政法规、发放许可证、签订承诺书、和实施经济奖励等;尽管综合运用各种措施通常是最好的选择,但特定的问题、具体的目标群体和形势会决定其中哪些应该被给予优先权。解决主要的环境问题将要求对现有的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加强;所采取的策略将根据市场情况而决定,包括关税,税收和可贸易性等方面;对于那些危害子孙后代和世界发展的环境污染,应当予以严重的警告,这极为重要。这些新措施与政府的职能转变相符合,不但不会引起社会动荡,相反创建了框架和条件,充分利用了社会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3、环境科技先行。荷兰政府十分重视环境问题,不断监控环境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境科研和环境监测,许多企业、民间组织也纷纷开展环境科技研究、技术创新,水足迹、海上房屋研究是其中突出的例子。
4、公众参与广泛。荷兰公众具有强烈的环境意识,环境政策的出台、环境立法都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公众参与在环保决策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多数荷兰人认真对待环境问题并且愿意为此做出努力,比如在减少能源使用等方面,荷兰人均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在欧洲是最低的,荷兰人很容易地接受了家庭垃圾分类回收的政策;他们在特定的地点分类回收玻璃、纸张、电池和颜料,并将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臵于不同的回收箱中。
(二)现代农业的做法和经验
荷兰农业是与高科技结合,高度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很高,在许多方面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1、充分发挥农业的比较优势。荷兰农业一体化经营和农业发展获得成功的一个基本原因就是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农业资源配臵和结构组合,使农业充分发挥了比较优势,实现了比较优势。荷兰的农业发展和一体化经营坚持从农业的比较优势出发,农业的资源配臵和结构组合充分体现了比较优势原则,即对于优势领域就多发展、多出口,对于非优势领域就少发展甚至不发展,用进口来弥补国内消费,如谷物、豆类、油料以及发展畜牧业所需要的大量饲料等,主要依靠进口,每年进口粮食440万至650万吨,其中小麦220万至270万吨,粮食自给率只有30%,小麦自给率大致为45%,这样就形成了以能够集约使用土地的园艺业和畜牧业为主体的农业结构。在荷兰农业中,畜牧业的结构份额超过了55%,园艺业的结构份额为35%,大田种植业所占份额只有10%,而谷物种植业所占份额则还不到1%,谷物生产在荷兰农业中已经微不足道。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进口那些非比较优势产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既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又提高了农业的外向度,实现了农业的有效发展。
2、高度重视市场体系建设。荷兰的市场体系十分完善,农产品交易系统非常发达,形成了有效的农产品营销制度。农产品营销活动紧紧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变化进行,以产品链为核心,每一种农产品都形成了自身的产品链,沿着产品链把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项活动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政府十分重视市场体系建设,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公平的交易制度,维护市场秩序,对市场交易活动进行严格管理,为农业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荷兰农业经营的形式主要有家庭式的私营企业、拍卖市场加农场、农业合作社加农场(或农户)三种形式,不论哪一种形式,利益联结非常紧密,如阿斯未尔花卉拍卖市场,每家园艺化公司都要从营业额中提取5-6%佣金或会费缴给拍卖行用于拍卖行的发展以及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而购买商又从成交额中拿出一小笔款项交付拍卖行,作为他们购货的服务费,当市场鲜花销售不出去或者价格很低时鲜花被销毁,拍卖行以最低价给生产商赔偿。农业合作社从经济利益上把农户联结起来,形成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3、为农民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农业的正常运行,尤其是现代商品农业的健康运转,仅靠农户的自我积累,是难以实现的。农业需要来自外部的资金支持,农民需要良好的金融服务,这是发展农业一体化经营的基本条件。为了解决农民的融资问题,为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渠道,荷兰发育了农民合作金融制度。农民合作金融制度的组织资源是“农民合作银行”,该行成立于1896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农民合作金融组织之一,现已发展成为荷兰的第二大银行并跻身于世界400家大银行之列。农民合作银行在性质上属于合作社,作为农民的金融合作社或信贷合作社,它与农民的生产合作社、加工合作社、销售合作社和生产资料供应合作社等并无实质区别。农民合作银行的职能是为其社员提供信贷支持和其他金融服务,其信贷资金完全来源于所吸收的存款和经营活动。政府并不向农民合作银行注入信贷资金,也不干预农民合作银行的经营活动,政府的作用是允许农民合作银行的存在,并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农民合作银行在农民的信贷和金融服务方面发挥了支柱作用,目前荷兰农民的全部信贷中,90%以上来源于农民合作银行。实践证明,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对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4、为农业构建坚实的科技基础。荷兰有着相当发达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系统,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被誉为荷兰农业发展和一体化经营的三个支柱。政府对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非常重视,把发展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事业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农业教育已经形成了十分完善的体系,由初等、中等、高等和大学四个层次组成。初等农业教育学制4年,学生在6年普通初级学校毕业后,可选择进入初等农业学校学习,初等农业教育主要提供农业基础,每个年轻农场主都必须经过初等农业教育训练;初等农业教育结业后,学生可选择进入中等农业学校学习,也可以选择农业教育以外的学校学习,中等农业教育学制为2-4年,学生要选择一个专业,主要训练学生掌握与农业有关的各种职业技能,许多学生正是通过中等农业教育而成为独立的农场主的;高等农业教育由5所农业学院(collage)承担,其训练涉及农业经营、研究和农业组织等领域,学制一般4-5年,学生毕业后可获得相当于其他国家学士的学位;大学农业教育由瓦赫宁根大学承担,这是农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学制一般5-6年,毕业后可获得相当于其他国家硕士的学位,再继续深造4年可获得博士学位。除正规农业教育外,荷兰的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也很发达,培训系统几乎覆盖了农村的每个角落,同行业农民之间还有自发组织的“学习俱乐部”,相互切磋和交流经验。教育使荷兰农民具有了很高的素质,大多数农民都能讲流利的英语,能够跟上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步伐,这是荷兰农业具有高竞争力的基石所在。农业科研由农业实验站、区域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大学等部分组成,各自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不同,分工明确,并相互协作,研究经费充足,设备先进,许多研究领域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研究成果及时推广于农民,很快就转化为生产力。农业科研和推广为农民提供了雄厚的科技支待,有效地推动了农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科技进步对荷兰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了80%,这是荷兰农业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根本原因所在。政府对农业教育和科研给予了充足的经费支持。
5、对农业进行一体化的行政管理。荷兰政府对农业实行一体化行政管理,这为农业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提供了组织制度条件。荷兰有着强大的农业行政管理机构,作为中央政府管理农业的行政机构的农业部,职能包括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及国际贸易,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及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质量监督,农业政策以及对农民的财政支持等。
三、对延庆生态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一)对我县生态环境建设的启示和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环境保护在我县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实现“三个国际一流”目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环境保护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县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维复合系统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荷兰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环境质量不是一种奢侈品或附属品,环境因素不是政府决策中可有可无或随时加上或取消的东西。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需要在各项政策体系和决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臵。延庆的特殊地理位臵和功能定位以及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各个环节中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和环境承载力,努力实现环境、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2、要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工作。荷兰的污水得到了全面的处理并实现了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形式多样,城市、工厂、居民区、农场分别由政府、社会组织、业主等负责,污水处理厂实现精细化管理。“十一五”以来,我县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水平都得到很大提高,特别是八达岭、康庄、大学城、庆和污水处理厂的投入运行,大大提高了我县污水处理能力,顺利完成了“十一五”时期COD污染减排任务。但是,随着“十二五”减排任务的加大,减排指标的增加,我县污水处理任务更加艰巨。进一步改善我县水环境,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就必须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工作要尽快启动。建有污水处理系统的乡镇要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管理,保证运行,达标排放。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的乡镇,要因地制宜,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整体改造的新农村,要把污水处理工作纳入整治和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
3、要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荷兰的垃圾分类工作做的非常认真、规范、有效,垃圾已经不再是废物,而是变成了资源,只有5%的废物被填埋,超过83%的废物能回收再利用。从政府规定到公众意识到处理技术都非常完美,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县目前有两个垃圾填埋场,使用寿命有限,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的垃圾就会没有去处,因此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非常迫切,垃圾分类工作势在必行,必须加快推进此项工作。
4、必须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在荷兰,公众的环境意识非常强,没有人乱倒垃圾,没有人鸣汽车喇叭,垃圾分类从幼儿做起,循环利用从农场、家庭做起,从政府官员到普通民众,大家自觉使用小排量汽车,多骑自行车和乘坐公交,从大街到商场、从厕所到饭店,到处体现着公众高度的环保意识。这是荷兰环境教育的结果,也由于荷兰政府对公众的环境责任有明确要求,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有严格的处罚措施。延庆是生态县,良好的环境资源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本钱,全民行动起来,共同关注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都要协调一致抓好环境教育,通过学习培训、课堂教育、社会宣传、公益活动、公众媒体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宣传环境保护,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把环境保护作为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提倡低碳生活、低碳生产、保护环境。
(二)对我县农业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1、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近年来,我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步伐,逐渐形成了以蔬菜、果品、奶牛、肉鸡为主导产业和以花卉、中药材等为特色产业的产业格局,有机循环农业取得突出成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客观来讲,我县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农业产业结构与周边区县雷同,这也是我县农业低效的根源之一。在这方面,荷兰为我县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县要牢牢把握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发展有机循环农业作为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落实有机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发挥设施农业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出我县独特的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高端发展之路,实现把延庆建成绿色北京示范区的发展目标。
2、发展规模经济,实行专业化生产。总体来说,我县农业产业比较分散,多数地方是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突出,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比较低。对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尽快走出“全面发展”的误区,不求多而杂、多而粗、多而弱,但求少而精、少而专、少而大,使我县的优势产业以最大的规模、最专业的生产走向市场、占领市场,广积屯彩椒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我县的农业发展必须走一、二、三产融合、联动的道路,发展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建设“从田头到餐桌”的整个农业产业链,特别是要开发旅游资源,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另外,要着力加强农产品加工环节的建设,确立其在农业领域的核心地位,增强农产品的精细包装能力,实现连续加工增值,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带动能力。
4、加强品牌建设,努力开拓市场。我县目前有“百里山水画廊”、四季花海、“延庆有机农业”等地域品牌,也有德青源、归原有机奶、绿富隆等企业品牌,但在品牌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明显,如龙头企业数量少、牵动性弱,品牌创新意识不强,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健全等,因此需要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知名度上下更多的功夫,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靠品牌争得市场,靠名牌站稳市场。
5、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素质。针对我县农民观念相对落后、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要从根本上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积极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培养农业生产带头人作为新技术的尝试者。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等培训,依托科技入户项目、“1+1+X”、农民田间学校等培训指导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为我县农业培养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其具备与现代农业发展总要求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6、加强引导扶持,建立农民合作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应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政府应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和扶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经营联盟,发挥各种专业协会、学会、中介组织在联合农民、政府和市场方面的桥梁作用,制定相应的规定规范行为,通过农业产业链中各个利益体的有效分工合作,提高整体的农业生产效益。
7、完善政府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从长远来讲,主要是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在目前的起步阶段,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艰辛努力和扎实工作。政府不但需要投入资金进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研、培训、新技术推广,还要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土地流转等。可以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的工作是否到位决定着现代农业建设的成败,需要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本文执笔:郭东亮 杨国柱)
第三篇:学习教学常规管理心得体会
学习教学常规管理心得体会
2009年11月我校业务领导到实验小学学习教学常规管理。通过学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为提高我校的教学管理的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管理:
1.备课、上课
教师备课要一课一案,不准无教案上课,不准使用旧教案上课。教案应项目齐全,体现知识性、思想性和能力性的统一。
教师要按时上下课,组织教学严谨并贯穿课堂的始终,对学生严格要求,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或课后与班主任沟通。认真按授课的基本环节去做:(1)导入;(2)回忆旧知识;
(3)呈现有组织的新知识或信息;(4)联系新旧知识;(5)迁移与运用。教师要积极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等,积极创设环境,激活学生思维。
2.作业的布置和修改
教师布置作业要适度、精选,不能随心所欲,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作业提倡有层次性。教师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完成时间,要按时收作业,不得让学生代批作业、试卷等。发现错误要及时在错题集上记录,并及时讲解。
3.听课、评课的开展
听课坚持学校统一安排与领导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原则,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公开课。教师听课要求以本学科为主,校长、业务主任不得少于20节,中级以上职称不得少于15节。组内研讨课要求
本组教师必须听,各类校级公开课要求同组教师、一年教龄教师必须听,其他没有课的教师必须听。每学年要求各教研组本组教师集体到其它学校听课一次,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研讨课、公开课、调研课等课上完后,各教研组要组织本组教师进行评课,评课要真正的指出缺点、发扬优点,切忌流于形式,并写出相应的总结。
4.常规检查的落实
教师教案、听课记录、政治学习笔记、业务学习笔记由教研组长每月检查一次,教导处每学期抽查,并做好相应记录和评价,同时,把检查结果和教师绩效考核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奖优罚劣。
今后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还有很多。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在检查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下阶段的教学中,我校将紧紧围绕本次会议精神,按照中心学校的要求,扎实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力争把我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学习教学常规管理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教学常规》心得体会
在学校认真组织下,我认真学习了教学常规,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常规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通过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对教育教学常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新的常规的学习,使我在新课标下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方向,不仅告诉我作为教师如何作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扮好课堂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学习我对常规内容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所以我觉得学习真是及时啊,深刻体会到常规不仅是一种制度,更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学常规不是多余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的。只有学好常规,才能自觉地遵循常规,指导自己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认为教学常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熟悉教学大纲,明确考核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加强集体备课。针对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并完成详细的教案,才能胸有成竹地应对各种动态的生成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游刃有余。
认真上课,提高效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能为了课堂气氛的调动而故意离题千里。真正的课堂活跃,是建立在师生教学相长的基础之上的。精讲精炼,不搞题海战术。抓关键、抓重点,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住主要矛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认真布置作业及时批改。作业的布置要符合要求,不能布置超大量的作业,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同时也不能不安排作业,借
口逃避责任。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同步进行,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写好教学反馈。明确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及时纠正;总结成功的地方,进一步保持。为下一步的教学扬长避短。
这次新常规的出台,我不仅感受到了整个教育教学的新的发展,更使我有了紧迫感: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做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
第五篇:培训考察管理
关于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考察管理的规定
为了规范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考察管理,做到有序有效地培养师资,经校委会研究,特作如下规定:
一、派出学习、培训、考察的原则。
1、区级以上政府部门或教育主管部门下发通知指令参加学习、培训、考察的领导和教师,经学校批准可以参加。
2、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或各类研讨会,涉及到的领导和学科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计划派出。
3、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必须派出培训、参赛、参会或考察学习的领导和教师,由学校依据有关规定或经学校研究决定派出。
4、对一些民间性质的学术团体组织的会议或活动,学校一般不派教师参加,如因学校特别需要可以考虑派出参加,非学术性团体的活动不予考虑。
5、在正常教学期间,省外的培训、会议或考察学习一般不派出。
6、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区、市级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同一名教师一年之内最多只能参加一次市外的培训、学习或考察,且时间不超过一周。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的教师不享受派出培训、学习和考察的权利。
二、派出培训、学习、考察的有关程序。
1、审批:级部或部门将各级培训、学习、考察的通知文件报教导处核实安排,上报主管校长审批,时间一周以上、人数三人以上须报校长审批。校级领导、学部和部门正职领导派出须报教办审批。
2、请假:外出学习、培训、考察的教师在学部同意后自己协商调课,报学校备案。一周以上须安排教师代课,并在学校或部门填写请假申请表报批。
三、派出培训、学习、考察返校后的有关工作。
1、及时到学部或部门销假。
2、学习反馈:凡外出学习、培训(学历培训除外),回校后必须在一周内向教研组或学部老师上“汇报课”或作讲座,几人同时参加同一活动,推荐一人上课或主讲,具体时间由各教研组决定。
3、经费报销:外出学习、培训费用在完成“汇报课”或讲座后,学习笔记交教导处检查,由教导处负责人审核签字。然后按照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凭主管校长签字报销。
三、外出人员注意事项:
1、外出学习人员代表学校,要自觉注意个人形象,不能做有损于学校声誉的事。
2、外出学习人员必须遵守活动纪律和要求,自始至终地参加活动,不得中途或提前离开。
3、外出学习时应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多与外地教师交流,掌握最新信息,要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果。
4、学习活动结束后要立即返校,不得逗留。否则按旷工处理。
四、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废除以前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