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医学科大专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医学基础课。是学习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以及临床各专业课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组合课程,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和胚胎发生的一门科学。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组织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胚胎学则主要研究人体的个体发生、发育及先天性畸形。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
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本着淡化学科界限、强调人体整体意识的原则,本课程在相关内容上相互融合与渗透,充分体现“人体”整体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或了解人体各部的形态、结构、位置与毗邻;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掌握或了解人体胚胎早期发生、胎膜胎盘、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发生过程与畸形;学会正确运用本课程知识和术语,为后期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打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因此观察和研究人体的结构,应注意运用:① 进化发展的观点:人体的形态和结构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学习本课程应运用发生发展的观点,适当联系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的知识,以帮助理解人体的由来和发生发展规律,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与功能;② 形态和机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形态和结构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机能活动又影响到该器官形态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运用这一观点有助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自然的关系;③ 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任何一个系统或器官都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从一种组织、一个器官、一个系统研究人体的组成与形态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体,必须建立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的观点;④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本课程的学习必须重视实验、实习,要把理论的学习与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组织切片及活体观察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
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基础,以音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为辅助媒体,构建多层次、立体式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支持体系,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五、课内学时分配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音像课27学时,实验课40学时,详见课程实施方案。
大纲本文 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
一、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
1. 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2.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了解:
1.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
2. 人体解剖学的分类及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一篇 细胞和基本组织(12学时)第一章 细胞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的形态 第二节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第二章 上皮组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被覆上皮 第二节 腺上皮及腺 教学要求
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特殊结构。熟悉:各种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主要分布与功能。第三章 结缔组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疏松结缔组织 第二节 致密结缔组织 第三节 网状组织 第四节 脂肪组织 第五节 软骨 第六节 骨组织和骨 第七节 血液与血发生 教学要求 掌握:
1. 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2. 骨质及各种细胞成分的光、电镜结构。
3. 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正常值和功能。熟悉:
1. 三种结缔组织纤维光镜下的形态特点。
2. 骨组织的基本结构、长骨的结构特点及骨膜的结构与功能。3. 血小板的正常值及功能。了解:
1. 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2. 软骨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类。3. 骨的发生。
4. 血细胞的发生及造血干细胞。
第三章 肌组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骨骼肌 第二节 心肌 第三节平滑肌 教学要求
掌握:骨骼肌、心肌的光、电镜结构特点。熟悉:平滑肌的形态结构特点。第四章 神经组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神经元 第二节 神经胶质细胞 第三节 神经纤维和神经 第四节 神经末梢
第五节 神经节、脊髓和大、小脑皮质的结构 第六节 血脑屏障 教学要求 掌握:
1. 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2. 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熟悉:
1. 神经元的分类。3. 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第二篇 运动系统(18学时)第一章 总论 教学内容
一、骨的分类
二、骨的构造与功能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四、关节的分类
五、滑膜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六、肌的构造、形态和辅助装置 教学要求 掌握:
1.运动系统的组成。2.骨的分类。3.关节的基本结构。熟悉:
1. 骨的构造与功能。
2. 关节的辅助结构和关节的运动。3.肌的构造和形态。了解:
1.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3. 肌的起止与作用的关系。教学内容 第一节 躯干骨
一、椎骨
二、椎骨的连接
三、肋
四、胸骨
五、胸廓
第二节 附肢骨与附肢骨连接
一、上肢骨
二、上肢骨的连结
三、下肢骨
四、下肢骨的连结 第三节 颅与颅骨的连接
一、脑颅骨
二、面颅骨
三、颅的整体观
四、新生儿颅的特征和生后变化
五、颅骨的连接 教学要求 掌握:
1.躯干骨的组成。2.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上肢骨的组成。4.下肢骨的组成。
5.肩、肘、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6.髋、膝、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7.颅底内、外面的形态结构(重点是与血管神经有关的孔、裂的名称和位置)。8.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
9.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熟悉:
1.椎骨的一般形态。2.各部椎骨的特征。3.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4.脊柱整体观的形态和机能特点。5.胸廓的组成、形态及运动。
6.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特点。7.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形态特点。8.骨盆的组成、形态及大、小骨盆的分界。9.眶、骨性鼻腔的结构及交通。了解:
1.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2.椎骨的连结概况。3.腕骨的排列位置。4.跗骨的排列位置。5.述各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6.骨盆的性别差异。7.颅的组成。
8.在整颅上颞、蝶、筛、下颌骨的形态特点。9.颅骨连结形式;新生儿颅的特征和生后变。第三章 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躯干肌
一、背肌
二、颈肌
三、胸肌
四、膈
五、腹肌 第二节 头肌
一、面肌
二、咀嚼肌 第三节 上肢肌
一、上肢带肌
二、臂肌
三、前臂肌
四、手肌 第四节 下肢肌
一、髋肌
二、大腿肌
三、小腿肌
四、足肌 教学要求 掌握:
1. 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
2.膈的位置、形态及作用、膈的裂孔及其通过的结构。3.腹肌的名称、层次。4.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5.臂肌的分群和作用。熟悉:
1.胸肌、背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2.腹直肌鞘、腹白线及腹股沟管。3.大腿肌、小腿肌各肌的名称。了解:
1.前、中、后斜角肌及舌骨上、下肌群的位置和作用。3.臂肌的名称。
5.其它上肢带肌的位置、名称。6.手肌的分群、位置和作用。7.髋肌的分群、名称及作用 第一章 消化系统――消化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第二节 口腔 第三节 咽 第四节 食管 第五节 胃 第六节 小肠 第七节 大肠
第八节 胃肠内分泌细胞 教学要求 掌握:
1. 口腔腺的位置及腮腺导管的开口部位。2. 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3. 食管的生理狭窄部位和临床意义。4. 胃的形态、分部、位置和毗邻。5. 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及分部。6.阑尾的位置、形态及根部的体表投影。7.直肠和肛管的形态、分部和粘膜的形态特征。熟悉:
1. 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消化管的一般结构。2. 咽峡的围成以及腭扁桃体的位置。3. 腭扁桃体的位置。4. 舌肌的作用。
5.胃底腺的细胞类型、主细胞、壁细胞的分布、光电镜结构及功能。6.小肠粘膜的组织结构特点。7.大肠的形态特点及分部。了解:
1. 口腔的组成和分部。
2. 牙的形态以及乳牙和恒牙的排列牙式。3. 食管的位置及组织结构特点。
4. 小肠的分部;空、回肠的结构特点及两者的区别。5. 食道、大肠及阑尾的组织结构特点。第二章 消化系统――消化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唾液腺 第二节 肝 第三节 肝外胆道 第四节 胰 教学要求 掌握:
1. 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肝小叶的概念、组成及结构特点和功能。2.胆囊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及肝外胆道的组成。熟悉:
1. 门管区的组成。2. 胆汁的排出途径。
3.胰腺外分泌部与内分泌部的功能。了解: 1. 胰的位置、形态及胰管。
2. 唾液腺的组成和功能、肝脏血液循环、胆汁排泄途径。第三章 呼吸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鼻 第二节 咽 第三节 喉
第四节 气管和主支气管 第五节 肺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二、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三、肺的微细结构 第六节 胸膜
一、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
二、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
三、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第七节 纵隔 教学要求 掌握:
1. 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及临床意义。
2. 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学上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3. 肺的形态、位置、分叶及体表投影。5. 胸膜的分部;胸膜隐窝、胸膜的体表投影。6. 纵隔的组成。熟悉:
1. 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2. 喉腔的分部和形态结构。
3. 肺的导气部和呼吸部组成;导气部管壁结构的变化特点;呼吸部形态特点与功能。4. 气-血屏障。了解:
1. 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2. 喉的位置、喉软骨、喉的连结、喉肌及其功能。3. 气管的位置和形态和组织结构特点。4. 肺段的概念。6. 纵隔的分部。第四章 泌尿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肾
一、肾的形态
二、肾的位置和毗邻
三、肾的被膜
四、肾的微细结构 第二节 输尿管 第三节 膀胱
一、膀胱的形态
二、膀胱的位置和毗邻 第四节 尿道 教学要求 掌握:
1. 肾的形态及位置;肾单位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肾皮质与髓质的结构特点。2. 输尿管的狭窄。
3. 膀胱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熟悉:
1. 泌尿系统的组成。2. 肾小球旁器的组成和功能。
3. 熟悉:膀胱三角的位置、特点及临床意义。了解:
1. 肾的被膜。
2. 肾的血液循环特点。3. 输尿管的分部。4. 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 第五章 男性生殖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睾丸 第二节 生殖管道 第三节 附属腺体 第四节 外生殖器
一、阴囊
二、阴茎
三、男性尿道 教学要求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前、后尿道的区分,三个狭窄及两个弯曲的位置和临床意义。熟悉:
1.生殖系统的组成。
2.睾丸的形态和位置;生精小管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睾丸间质细胞的功能。3.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5.精索的概念。了解;
2. 前列腺的年龄变化和临床意义。3. 阴囊的形态;阴茎的形态、分部及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卵巢 第二节 输卵管 第三节 子宫 第四节 阴道 第五节 外生殖器 附:乳房和会阴 教学要求 掌握:
1. 输卵管的形态、位置及分部。
2. 子宫的形态、位置、前后毗邻及子宫的固定装置。熟悉:
1. 卵巢中卵泡的发育及形态结构特点;黄体的形成,结构特点及功能;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2. 坐骨直肠窝的位置。了解:
1. 阴道的形态、位置及毗邻。2. 女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特点。3. 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4. 乳房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5. 卵巢的一般组织结构;排卵及黄体的退化;子宫的组织结构。
6. 会阴的范围界限;盆膈和尿生殖膈的构成和通过物;尿生殖三角、肛门三角。第七章 腹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第二节 腹膜形成的结构 教学要求
掌握:腹膜形成的网膜、系膜的名称、位置及临床意义。熟悉:腹膜及腹膜腔的概念。
了解:腹膜与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韧带、陷凹的名称和位置。第四篇 脉管系统(12学时)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 脉管系统的组成 2. 血液循环的概念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的各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的传导系统
五、心的血管
六、心包
七、心的体表投影
八、心壁的微细结构 第三节 动脉
一、肺循环的动脉
二、体循环的动脉 第四节 静脉
一、肺循环的静脉
二、体循环的静脉 第五节 毛细血管 教学要求 掌握:
1. 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动脉、静脉的概念。2. 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的形态结构。3. 心的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结构。4. 心的体表投影。
6. 大、中、小动脉壁的结构、功能。7. 四肢浅静脉的名称和位置。8. 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与功能。熟悉:
1. 脉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与分布。3. 心脏壁的组织结构特点。4. 心传导系的构成和功能。
5. 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髂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与分布。7. 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
8. 肝门静脉系的组成及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部位和交通途径及其临床意义。了解:
1. 血管的吻合与侧支循环。2. 心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3. 心包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4. 1.面、颞浅、肱、桡、股、足背动脉的位置以掌握它们的体表摸脉点。5. 2.动脉导管(动脉韧带)的位置。
6. 静脉系的组成和静脉在结构及配布上的特点。7. 四肢浅静脉注入深静脉的位置。9. 循环系统管壁结构的共同点。第二章 淋巴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淋巴系统的概述 第二节 淋巴管道 第三节 淋巴结 第四节 脾 第五节 胸腺
第六节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
1. 胸导管收受范围;右淋巴导管的收受范围。
2. 下颌下、锁骨上、腋、腹股沟浅淋巴结的位置和收受范围。熟悉:淋巴结、脾、胸腺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功能。了解: 1. 脾的位置。
2. 枕、乳突、颈外浅、腹腔、肠系膜上、肠系膜下和髂内淋巴结的收受范围(重点理解胃、直肠和子宫等重要脏器的淋巴回流)。
3.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第一章 视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眼球 第二节 眼副器 第三节 眼的血管 教学要求 掌握:
1. 眼球的折光装置。2. 房水的形成及其循环路径。3. 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及作用。4. 角膜、视网膜的结构特点。熟悉:
1. 眼球壁的组成。
2. 眼睑、结膜的位置形态、结构和机能意义及各部的形态特点。3.虹膜、睫状体、巩膜静脉窦、小梁网的组织结构特点。
了解:
1. 泪腺的位置和泪道的组成。2. 活体所见外眼各部的结构。
3. 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走行、分支和分布。4.眼上、下静脉的回流及临床意义。5.房水的形成、循环途径。5. 晶状体的结构;凸度的调节。第二章 前庭蜗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外耳 第二节 中耳 第三节 内耳 教学要求 掌握:
1. 鼓膜的位置和形态。2.咽鼓管的位置和开口。熟悉:
1. 鼓室的位置和鼓室六个壁的名称。2. 骨迷路和膜迷路各部的形态结构。3.螺旋器的结构及功能。了解:
1. 外耳道的位置、分部和弯曲。2. 中耳的组成。
3. 听小骨的位置、名称和排列。4. 乳突小房和乳突窦的位置和开口。
5. 内耳的位置、分部及位、听感受器的名称和位置。6. 鼓室的毗邻及临床意义。7. 声波的传导途径。第三章 皮肤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 第二节 皮下组织 第三节 皮肤的附属器 教学要求
熟悉:皮肤的结构特点。了解:皮下组织、皮肤的附属器。第六篇 神经系统(27学时)第一章 总论 教学内容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教学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和常用的解剖学术语。熟悉:神经元的分类及反射弧的概念。了解:突触的基本概念。第二章 周围神经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脊神经
一、颈丛
二、臂丛
三、胸神经前支
四、腰丛
五、骶丛
第二节 脑神经
一、嗅神经
二、视神经
三、动眼神经
四、滑车神经 五、三叉神经
六、展神经
七、面神经
八、前庭蜗神经
九、舌咽神经
十、迷走神经
十一、副神经
十二、舌下神经 第三节 内脏神经
一、内脏运动神经
二、内脏感觉神经 教学要求 掌握:
1. 颈、臂、腰、骶丛的位置和主要分支及其分布。2. 脑神经的名称和序号。熟悉:
3. 每对脑神经的分布和功能性质。
4.内脏运动神经的结构特点及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了解:
1. 正中、尺、桡、股、胫、腓总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2. 脑神经连接的脑部和出入颅的部位。3. 每对脑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5. 交感神经节前(低级中枢)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和它们的连接方式。6. 副交感神经节前(低级中枢)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7. 交感、副交感神经双重分布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教学内容 第一节 脊髓
一、脊髓的外形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第二节 脑
第三节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二、运动传导通路
第四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四、脑屏障 教学要求 掌握:
1. 脊髓的外形特点及与椎管的位置关系。2. 脑干的分部。
3. 小脑的位置和外形;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回及分叶。4. 脊髓灰质和白质各部名称。
5. 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和皮质脊髓束的位置及功能。6. 内囊的位置、分部及通过内囊各部的重要纤维束及临床意义。7. 大脑皮质第 I 躯体运动区、第 I 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的位置。8. 躯干四肢本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
9. 躯干四肢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的组成;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
10.锥体束的组成、起始、行程、越边和终止以及锥体系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的概念和损伤后的不同表现。
11.硬膜外腔的位置及临床意义;蛛网膜下腔的位置及临床意义。12.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分布。
熟悉:
1. 间脑中特异性中继核团的名称和纤维联系。3. 头面部浅感觉的传导通路。4.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和机能意义。了解:
2. 间脑的位置和分部及第三脑室的位置。3. 菱形窝的边界和窝底的结构。
4. 脑干内脑神经核的性质、位置和功能,以及主要传导中继核的位置和功能。6. 脑干内上、下行纤维束的位置和功能。
8. 小脑的内部结构及功能;下丘脑的功能;大脑皮质语言区。9. 瞳孔对光反射的途径;锥体外系的概念。
10.硬脑膜的结构、主要形成物的名称;主要硬膜窦的名称、位置和连通。11.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路径;脊髓动脉供应的来源和分布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2学时)教学内容
一、甲状腺
二、甲状旁腺
三、肾上腺
四、垂体
五、松果体 教学要求 掌握:
1. 肾上腺皮质的组织结构、各带细胞所分泌的激素。
2.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滤泡旁细胞的分布及其功能。熟悉:
1. 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激素。
2. 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其分泌的激素。3.脑垂体远侧部(前叶)各种细胞的功能。了解:
1. 脑垂体的位置分部及门微静脉系统。2. 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形态。第八篇 人体胚胎学总论(4学时)教学内容
一、生殖细胞与受精
三、胎盘及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
八、试管婴儿 教学要求 掌握: 1. 受精部位 2. 植入过程 3. 胚盘及三胚层分化 4. 先天性畸形 熟悉:
1. 蜕膜、三胚层形成及中轴器官的建立 2. 胎膜、胎盘与胎盘屏障。
了解:卵裂和胚泡形成、异位植入的原因、胎儿期发育、多胎妊娠、孪生与联胎。解剖学部分实习要求(不少于24学时)
一、运动系统(共4学时)* 躯干骨及其连结(1学时)1椎骨的一般形态特征、寰椎-枢椎、骶骨、尾骨的形态。2胸骨、肋骨。
3脊柱的连结结构及整体观。4胸廓。
* 颅骨及其连结(1学时)1颅骨的组成;示教筛骨、蝶骨和颞骨。2颅的整体观;颅底(内面观、外面观).* 四肢骨及其连结(1学时)1四肢骨的组成及形态。
2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主要结构特点。3骨盆。* 肌学(1学时)1胸锁乳突肌。2胸、腹壁肌。3上、下肢肌浅层。
二、内脏学(共5学时)* 消化系统及腹膜(2学时)1消化管的组成;胃、十二指肠;空回肠及大肠的区别;直肠粘膜的形态特征。2肝、胰 的形态和输胆管道。3腹膜、腹膜腔、腹膜主要形成物。* 呼吸系统(1学时)1呼吸道的组成;鼻腔及鼻旁窦;喉的软骨及喉粘膜;气管和支气管。2肺的形态;胸膜及胸膜腔;肺及胸膜的体表投影。* 泌尿生殖系统,会阴(2学时)1肾的形态和结构(额状切面特点);膀胱、输尿管。2男女性生殖器的组成
男:睾丸及其鞘膜;输精管道的组成;男性尿道、前列腺、精囊。女:卵巢、输卵管;子宫的形态和分部;子宫的固定装置;阴道穹窿。3会阴
男性阴茎的形态;阴囊;会阴的境界;盆膈、尿生殖膈。女性外阴
三、脉管系统(共4学时)* 心的形态,各腔及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1学时)* 体、肺循环的动脉(1学时)锁骨下动脉的分支;上肢的动脉主干;腹主动脉的分支;腹腔干的分支分布;髂内 动脉、髂外动脉分支分布及下肢动脉主干。* 静脉及淋巴系统(2学时)1浅静脉。
2伴行(深)静脉的分布特点。
3门静脉及其属支,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的吻合部位。
四、感觉器(共2学时)* 眼球壁的组成;眼球内容物、折光装置、眼球外肌(1学时)* 前庭蜗器(1学时)1前庭蜗器的组成。
2鼓室的六个壁及其毗邻;听小骨、乳突窦及乳突小房。3内耳:骨、膜迷路的形态、分部;位听感受器的位置。
五、神经系统(共9学时)* 脊神经(1学时)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合成及其主要分支、分布 * 脑神经(2学时)1十二对脑神经出入颅的部位及与脑连接的部位。2十二对脑神经主干的大致走行和分布。* 内脏神经(1学时)1交感神经:交感干;椎前神经节(腹腔神经节);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内脏大、小神经及内脏神经丛。
2与脑相连的副交感神经节:睫状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 脊髓和脑干外形(2学时)1脊髓外形及脊髓与椎骨和椎管的关系。
2脑干的组成;延髓、脑桥、中脑的外形。3第四脑室。
* 小脑、间脑和端脑的外形(2学时)1小脑的外形;小脑的分叶;小脑扁桃体。
2间脑的组成;背侧丘脑,下丘脑,内、外侧膝状体。3端脑(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分叶、主要机能区的定位。* 脑、脊髓的被膜,血管(1学时)1脑、脊髓被膜;蛛网膜下腔的位置;硬脑膜的形成物;硬脑膜窦(上矢状窦、横 窦、乙状窦);脉络丛。
2脑、脊髓的动脉来源;脑底动脉环;大脑前、中、后动脉的来源、分布范围及 其与皮质功能区的关系。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不少于16学时)
实习一 绪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血液(4学时)绪 论
一、石蜡切片、H-E染色标本制作方法。
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上皮组织
一、观察标本: 单层柱状上皮(兔小肠,HE)复层扁平上皮(人食道,HE)变移上皮(兔膀胱,HE)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人气管,HE)
二、示教标本: 内皮、间皮铺片(大鼠肠系膜,镀银法)血管内皮切片(人指皮,HE)
三、模型: 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结缔组织
一、观察标本: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大鼠肠系膜,偶氮焰红、醛品红染色)疏松结缔组织切片(人胃底粘膜下层,HE)透明软骨(人气管,HE)
二、示教标本: 网状纤维(兔淋巴结,镀银法)成纤维细胞(兔皮肤肉芽组织,HE)浆细胞(人乳腺,HE)脱灰骨(人长骨,HE)
三、模型: 长骨干 血液
一、观察标本: 血涂片(人,瑞氏染色)
二、示教标本: 网织红细胞(人或鼠外周血,煌焦油蓝染色)实习二 肌组织、神经组织、循环系统、淋巴器官(4学时)肌组织
一、观察标本:平滑肌(兔膀胱,HE)骨骼肌(兔,HE)骨骼肌(兔,铁苏木精染色)心肌(人,HE)心肌(人,铁苏木精染色)神经组织
一、观察标本: 脊髓(人,HE,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小脑(猫,HE,找小脑皮质蒲肯野细胞)大脑(猫,HE,找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坐骨神经(猫,HE)
二、示教标本: 运动终板(蛇肋间肌压片,镀银法)循环系统一、观察标本: 中等动、静脉(狗,HE)大动脉(人,HE)大动脉(人,Orcein染色)心脏(人心壁,HE)
二、示教标本: 蟾蜍血循环活体观察 心脏蒲肯野纤维(牛心脏,HE)淋巴器官
一、观察标本: 淋巴结(猫,HE)脾(人,HE)胸腺(胎儿,HE)
二、示教标本: 淋巴结网状纤维(兔淋巴结,镀银法)淋巴结巨噬细胞(大鼠,胎盘蓝注射,偶氮卡红染色)脾血窦、巨噬细胞(苯中毒家兔,HE)实习
三、皮肤、消化系统(4学时)消化系统一(消化管)
一、观察标本: 食管(人,HE)胃底(人,HE)小肠(人,HE)结肠(人,HE,机动)阑尾(人,HE,机动)
二、示教标本: 中央乳糜管(大鼠小肠,锇酸染色)肠嗜银细胞(大鼠小肠,镀银法)肠壁肌间神经丛(大鼠小肠,HE)消化系统二(消化腺)
一、观察标本: 肝(猪,HE)肝(人,HE)肝枯否氏细胞(大鼠,胎盘蓝注射,偶氮卡红染色)胰(人,HE)腮腺(人,HE,机动)颌下腺(人,HE,机动)舌下腺(人,HE,机动)
二、示教标本: 胆小管(大鼠肝,硝酸银染色)肝糖原(大鼠肝,PAS反应)胰岛(大鼠胰,Azocarmine-Mallory染色)皮肤
一、观察标本: 指皮(人,HE)背皮(人,HE)头皮(人,HE)
二、示教标本: 实习四 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眼和耳(4学时)呼吸系统一、观察标本: 气管(人,HE)肺(狗,HE)
二、示教标本: 肺血管(狗,灌注普鲁士蓝)泌尿系统一、观察标本: 肾(人,HE)膀胱(兔,HE)球旁细胞(大鼠肾,灌注普鲁士蓝)内分泌系统一、观察标本: 脑垂体(人,Mann氏染色)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狗,HE)肾上腺(人或猴,HE)
二、示教标本: 下丘脑视上核或室旁核神经内分泌颗粒(大鼠,过甲酸-醛品红染色)
一、观察标本: 睾丸(人,HE)前列腺(人,HE)
二、示教标本: 精液涂片(人,HE)
一、观察标本: 卵巢(猫,HE)
二、示教标本: 眼和耳
一、观察标本: 眼球(人,HE)内耳(豚鼠,HE)
二、示教标本: 实习五 人体胚胎学发生总论(可根据实习条件安排,不作必修要求)注:上述实习内容和时间分配为最低课时要求。各辅导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学员 程度,实习教学条件,标本情况等)在不少于上述课时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习辅 导课的时间。
第二篇:《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医学科大专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医学基础课。是学习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以及临床各专业课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组合课程,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和胚胎发生的一门科学。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组织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胚胎学则主要研究人体的个体发生、发育及先天性畸形。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
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本着淡化学科界限、强调人体整体意识的原则,本课程在相关内容上相互融合与渗透,充分体现“人体“整体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或了解人体各部的形态、结构、位置与毗邻;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掌握或了解人体胚胎早期发生、胎膜胎盘、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发生过程与畸形;学会正确运用本课程知识和术语,为后期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打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因此观察和研究人体的结构,应注意运用:①
进化发展的观点:人体的形态和结构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学习本课程应运用发生发展的观点,适当联系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的知识,以帮助理解人体的由来和发生发展规律,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与功能;②
形态和机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形态和结构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机能活动又影响到该器官形态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运用这一观点有助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自然的关系;③
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任何一个系统或器官都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从一种组织、一个器官、一个系统研究人体的组成与形态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体,必须建立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的观点;④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本课程的学习必须重视实验、实习,要把理论的学习与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组织切片及活体观察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基础,以音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为辅助媒体,构建多层次、立体式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支持体系,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五、课内学时分配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音像课27学时,实验课40学时,详见课程实施方案。
大纲本文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
一、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
1.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
2.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了解:
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
2.人体解剖学的分类及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篇
细胞和基本组织(12学时)
第一章
细胞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的形态
第二节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
上皮组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被覆上皮
第二节
腺上皮及腺
教学要求
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特殊结构。
熟悉:各种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主要分布与功能。
第三章
结缔组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疏松结缔组织
第二节
致密结缔组织
第三节
网状组织
第四节
脂肪组织
第五节
软骨
第六节
骨组织和骨
第七节
血液与血发生
教学要求
掌握:
1.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
2.骨质及各种细胞成分的光、电镜结构。
3.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正常值和功能。
熟悉:
1.三种结缔组织纤维光镜下的形态特点。
2.骨组织的基本结构、长骨的结构特点及骨膜的结构与功能。
3.血小板的正常值及功能。
了解:
1.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2.软骨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类。
3.骨的发生。
4.血细胞的发生及造血干细胞。
第三章
肌组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骨骼肌
第二节
心肌
第三节
平滑肌
教学要求
掌握:骨骼肌、心肌的光、电镜结构特点。
熟悉:平滑肌的形态结构特点。
第四章
神经组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神经元
第二节
神经胶质细胞
第三节
神经纤维和神经
第四节
神经末梢
第五节
神经节、脊髓和大、小脑皮质的结构
第六节
血脑屏障
教学要求
掌握:
1.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2.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熟悉:
1.神经元的分类。
3.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
第二篇
运动系统(18学时)
第一章
总论
教学内容
一、骨的分类
二、骨的构造与功能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四、关节的分类
五、滑膜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六、肌的构造、形态和辅助装置
教学要求
掌握: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的分类。
3.关节的基本结构。
熟悉:
1.骨的构造与功能。
2.关节的辅助结构和关节的运动。
3.肌的构造和形态。
了解:
1.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3.肌的起止与作用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躯干骨
一、椎骨
二、椎骨的连接
三、肋
四、胸骨
五、胸廓
第二节
附肢骨与附肢骨连接
一、上肢骨
二、上肢骨的连结
三、下肢骨
四、下肢骨的连结
第三节
颅与颅骨的连接
一、脑颅骨
二、面颅骨
三、颅的整体观
四、新生儿颅的特征和生后变化
五、颅骨的连接
教学要求
掌握:
1.躯干骨的组成。
2.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上肢骨的组成。
4.下肢骨的组成。
5.肩、肘、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6.髋、膝、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7.颅底内、外面的形态结构(重点是与血管神经有关的孔、裂的名称和位置)。
8.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
9.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熟悉:
1.椎骨的一般形态。
2.各部椎骨的特征。
3.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
4.脊柱整体观的形态和机能特点。
5.胸廓的组成、形态及运动。
6.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特点。
7.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形态特点。
8.骨盆的组成、形态及大、小骨盆的分界。
9.眶、骨性鼻腔的结构及交通。
了解:
1.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
2.椎骨的连结概况。
3.腕骨的排列位置。
4.跗骨的排列位置。
5.述各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
6.骨盆的性别差异。
7.颅的组成。
8.在整颅上颞、蝶、筛、下颌骨的形态特点。
9.颅骨连结形式;新生儿颅的特征和生后变。
第三章
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躯干肌
一、背肌
二、颈肌
三、胸肌
四、膈
五、腹肌
第二节
头肌
一、面肌
二、咀嚼肌
第三节
上肢肌
一、上肢带肌
二、臂肌
三、前臂肌
四、手肌
第四节
下肢肌
一、髋肌
二、大腿肌
三、小腿肌
四、足肌
教学要求
掌握:
1.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
2.膈的位置、形态及作用、膈的裂孔及其通过的结构。
3.腹肌的名称、层次。
4.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
5.臂肌的分群和作用。
熟悉:
1.胸肌、背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2.腹直肌鞘、腹白线及腹股沟管。
3.大腿肌、小腿肌各肌的名称。
了解:
1.前、中、后斜角肌及舌骨上、下肌群的位置和作用。
3.臂肌的名称。
5.其它上肢带肌的位置、名称。
6.手肌的分群、位置和作用。
7.髋肌的分群、名称及作用
第一章
消化系统――消化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第二节
口腔
第三节
咽
第四节
食管
第五节
胃
第六节
小肠
第七节
大肠
第八节
胃肠内分泌细胞
教学要求
掌握:
1.口腔腺的位置及腮腺导管的开口部位。
2.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
3.食管的生理狭窄部位和临床意义。
4.胃的形态、分部、位置和毗邻。
5.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及分部。
6.阑尾的位置、形态及根部的体表投影。
7.直肠和肛管的形态、分部和粘膜的形态特征。
熟悉:
1.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2.咽峡的围成以及腭扁桃体的位置。
3.腭扁桃体的位置。
4.舌肌的作用。
5.胃底腺的细胞类型、主细胞、壁细胞的分布、光电镜结构及功能。
6.小肠粘膜的组织结构特点。
7.大肠的形态特点及分部。
了解:
1.口腔的组成和分部。
2.牙的形态以及乳牙和恒牙的排列牙式。
3.食管的位置及组织结构特点。
4.小肠的分部;空、回肠的结构特点及两者的区别。
5.食道、大肠及阑尾的组织结构特点。
第二章
消化系统――消化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唾液腺
第二节
肝
第三节
肝外胆道
第四节
胰
教学要求
掌握:
1.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肝小叶的概念、组成及结构特点和功能。
2.胆囊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及肝外胆道的组成。
熟悉:
1.门管区的组成。
2.胆汁的排出途径。
3.胰腺外分泌部与内分泌部的功能。
了解:
1.胰的位置、形态及胰管。
2.唾液腺的组成和功能、肝脏血液循环、胆汁排泄途径。
第三章
呼吸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鼻
第二节
咽
第三节
喉
第四节
气管和主支气管
第五节
肺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二、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三、肺的微细结构
第六节
胸膜
一、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
二、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
三、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第七节
纵隔
教学要求
掌握:
1.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及临床意义。
2.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学上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3.肺的形态、位置、分叶及体表投影。
5.胸膜的分部;胸膜隐窝、胸膜的体表投影。
6.纵隔的组成。
熟悉:
1.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2.喉腔的分部和形态结构。
3.肺的导气部和呼吸部组成;导气部管壁结构的变化特点;呼吸部形态特点与功能。
4.气-血屏障。
了解:
1.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2.喉的位置、喉软骨、喉的连结、喉肌及其功能。
3.气管的位置和形态和组织结构特点。
4.肺段的概念。
6.纵隔的分部。
第四章
泌尿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肾
一、肾的形态
二、肾的位置和毗邻
三、肾的被膜
四、肾的微细结构
第二节
输尿管
第三节
膀胱
一、膀胱的形态
二、膀胱的位置和毗邻
第四节
尿道
教学要求
掌握:
1.肾的形态及位置;肾单位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肾皮质与髓质的结构特点。
2.输尿管的狭窄。
3.膀胱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
熟悉:
1.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小球旁器的组成和功能。
3.熟悉:膀胱三角的位置、特点及临床意义。
了解:
1.肾的被膜。
2.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3.输尿管的分部。
4.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
第五章
男性生殖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睾丸
第二节
生殖管道
第三节
附属腺体
第四节
外生殖器
一、阴囊
二、阴茎
三、男性尿道
教学要求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前、后尿道的区分,三个狭窄及两个弯曲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熟悉:
1.生殖系统的组成。
2.睾丸的形态和位置;生精小管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睾丸间质细胞的功能。
3.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5.精索的概念。
了解;
2.前列腺的年龄变化和临床意义。
3.阴囊的形态;阴茎的形态、分部及组成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卵巢
第二节
输卵管
第三节
子宫
第四节
阴道
第五节
外生殖器
附:乳房和会阴
教学要求
掌握:
1.输卵管的形态、位置及分部。
2.子宫的形态、位置、前后毗邻及子宫的固定装置。
熟悉:
1.卵巢中卵泡的发育及形态结构特点;黄体的形成,结构特点及功能;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2.坐骨直肠窝的位置。
了解:
1.阴道的形态、位置及毗邻。
2.女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特点。
3.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4.乳房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5.卵巢的一般组织结构;排卵及黄体的退化;子宫的组织结构。
6.会阴的范围界限;盆膈和尿生殖膈的构成和通过物;尿生殖三角、肛门三角。
第七章
腹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第二节
腹膜形成的结构
教学要求
掌握:腹膜形成的网膜、系膜的名称、位置及临床意义。
熟悉:腹膜及腹膜腔的概念。
了解:腹膜与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韧带、陷凹的名称和位置。
第四篇
脉管系统(12学时)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脉管系统的组成2.
血液循环的概念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的各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的传导系统
五、心的血管
六、心包
七、心的体表投影
八、心壁的微细结构
第三节
动脉
一、肺循环的动脉
二、体循环的动脉
第四节
静脉
一、肺循环的静脉
二、体循环的静脉
第五节
毛细血管
教学要求
掌握:
1.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动脉、静脉的概念。
2.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的形态结构。
3.心的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4.心的体表投影。
6.大、中、小动脉壁的结构、功能。
7.四肢浅静脉的名称和位置。
8.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与功能。
熟悉:
1.脉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与分布。
3.心脏壁的组织结构特点。
4.心传导系的构成和功能。
5.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髂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与分布。
7.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
8.肝门静脉系的组成及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部位和交通途径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
1.血管的吻合与侧支循环。
2.心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
3.心包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4.1.面、颞浅、肱、桡、股、足背动脉的位置以掌握它们的体表摸脉点。
5.2.动脉导管(动脉韧带)的位置。
6.静脉系的组成和静脉在结构及配布上的特点。
7.四肢浅静脉注入深静脉的位置。
9.循环系统管壁结构的共同点。
第二章
淋巴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淋巴系统的概述
第二节
淋巴管道
第三节
淋巴结
第四节
脾
第五节
胸腺
第六节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
1.胸导管收受范围;右淋巴导管的收受范围。
2.下颌下、锁骨上、腋、腹股沟浅淋巴结的位置和收受范围。
熟悉:淋巴结、脾、胸腺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功能。
了解:
1.脾的位置。
2.枕、乳突、颈外浅、腹腔、肠系膜上、肠系膜下和髂内淋巴结的收受范围(重点理解胃、直肠和子宫等重要脏器的淋巴回流)。
3.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第一章
视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眼球
第二节
眼副器
第三节
眼的血管
教学要求
掌握:
1.眼球的折光装置。
2.房水的形成及其循环路径。
3.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4.角膜、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熟悉:
1.眼球壁的组成。
2.眼睑、结膜的位置形态、结构和机能意义及各部的形态特点。
3.虹膜、睫状体、巩膜静脉窦、小梁网的组织结构特点。
了解:
1.泪腺的位置和泪道的组成。
2.活体所见外眼各部的结构。
3.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走行、分支和分布。
4.眼上、下静脉的回流及临床意义。
5.房水的形成、循环途径。
5.晶状体的结构;凸度的调节。
第二章
前庭蜗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外耳
第二节
中耳
第三节
内耳
教学要求
掌握:
1.鼓膜的位置和形态。
2.咽鼓管的位置和开口。
熟悉:
1.鼓室的位置和鼓室六个壁的名称。
2.骨迷路和膜迷路各部的形态结构。
3.螺旋器的结构及功能。
了解:
1.外耳道的位置、分部和弯曲。
2.中耳的组成。
3.听小骨的位置、名称和排列。
4.乳突小房和乳突窦的位置和开口。
5.内耳的位置、分部及位、听感受器的名称和位置。
6.鼓室的毗邻及临床意义。
7.声波的传导途径。
第三章
皮肤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
第二节
皮下组织
第三节
皮肤的附属器
教学要求
熟悉:皮肤的结构特点。
了解:皮下组织、皮肤的附属器。
第六篇
神经系统(27学时)
第一章
总论
教学内容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教学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和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熟悉:神经元的分类及反射弧的概念。
了解:突触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周围神经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脊神经
一、颈丛
二、臂丛
三、胸神经前支
四、腰丛
五、骶丛
第二节
脑神经
一、嗅神经
二、视神经
三、动眼神经
四、滑车神经五、三叉神经
六、展神经
七、面神经
八、前庭蜗神经
九、舌咽神经
十、迷走神经
十一、副神经
十二、舌下神经
第三篇: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教学心得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心得
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是研究正常人体结构和相关功能的科学,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讲好这门课,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
1、要重视实验教学
人体上有些骨性标志是摸得到看得见的,如枕外隆凸、下颌角、喉结、胸骨角等这些结构,我们可以在体表进行触摸辨认。但有些骨性结构是摸不到的,如肩胛骨的关节盂,椎骨之间的椎间盘,股骨上的股骨头和股骨颈等结构,我们就应该用实验标本来观察,让同学们动手触摸标本,从而使这些结构在脑海里留下印象,那么同学们就比较容易记下来了。有些肌肉结构也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如胸锁乳突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斜方肌和股四头肌等,我们也可以在体表进行直接的触摸辨认,但有些肌性结构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如膈肌、髂腰肌、腰方肌和梨状肌等,像这些我们可以带领同学们去解剖实验室,利用实验标本来观察讲解,帮助同学们记忆。
人体有些器官是直接可以看到的,如眼、耳、鼻等,由于非常直观,所以它们的形态特点也就很容易掌握,但有一些器官位于体腔内,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学生们学起来很吃力,如果在实验课上逐个把这些器官(心、肝、脾、肺、肾、胆囊、胰、胃等)的位置形态利用挂图、画图及标本的方式演(展)示给学生们,他们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就能较好的掌握了;还有些神经的走行,如坐骨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等,大血管的走行,如颈总动脉、肱动脉、股动脉、下腔静脉等,也是在体表无法看到的,我们可以在实验室的标本上亲自去触摸辨认,去感受,从而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有有利于增强记忆
兴趣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如同我们肚子饿了,然后对食物产生兴趣一样;间接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的将来结果感到需要,对事物本身并无兴趣。有些学生对解剖学中的枯燥内容不感兴趣,我们就要善于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同学们懂得学习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如在讲课时我经常把书上的内容举成简单的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小例子,或把它与临床知识和科普知识联系在一起,如讲感觉器的时候,眼球与眼副器,我把它与汽车联系在一起,眼球相当于汽车前面的风挡玻璃,眼副器好比清洁玻璃的辅助装置,(眼睑好比雨刷,眼睑腺的分泌物好比汽车前面的喷水装置喷出的水)当汽车玻璃脏了,雨刷与喷水装置共同作用,来不断冲刷一样。
如讲血液、淋巴,我会把他与AIDS联系在一起,讲骨的化学成分时,可以与青枝骨折与老年人的骨折做比较,讲大脑的时候,我会提到我们的大脑约有140亿细胞,储存的信息量超过全世界图书馆的信息量。这样把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中悟到学习的乐趣,学习中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使记忆力产生良好的效果。
(2)、通过口诀形式让学生背诵,对增进记忆大有改善
口诀以诗歌形式出现,简洁明快,顺口押韵,有利于记忆,‘如12对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庭九舌咽
迷走副神舌下全
‘全身各部骨的数目’
各骨数目分开记
记住位置就容易
脑面颅骨二十三
躯干总共五十一
四肢一百二十六
全身骨头基本齐
还有六块体积小
藏在中耳鼓室里
‘牙齿的萌出’
生后六月始萌发
一岁左右已有八
三岁以前要出齐
六到八岁换恒压
‘食管的狭窄及意义’
食管全长三处狭
异物肿瘤最好发
首在食管起始处
次于左支相交叉
三过食管裂孔处
测算距离到切牙
前两十五二十五
最末四十才到达
毕业后的学生仍可随口背诵,可见口诀对增强记忆的作用。
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0—1—13
蒙 红 亮
第四篇:《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教学工作总结
望谟县中等职业学校2014—2015学第一学期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工作总结
XXX(姓名)
在本学期中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积极参加学校和本学校的各项政治学习及业务学习。热爱教育事业,遵守职业道德,团结同志,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服从组织安排,做好各项工作。
一、在教学方面。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有很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认真履行教师守则和岗位职责,教风端正,为人师表。在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第一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脚踏实地的干好本职工作,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本学期中主要教授农村医学2个班《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由于长时间未接触医学,加之教材、内容变化大,任务重,还是比较生疏,但自己还是积极承担。并做到课前认真备课,编写教案,做好多媒体课件,课后及时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还经常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相互观摩,提高教学质量,很好的完成了教学工作。
在教学的同时,认真钻研新教材、教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并结合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做到即教书又教人,关心学生。此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本专业和其他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在其他工作方面。主要负责办公室党建材料及办公室文件日常工作处理、会议室安排整理工作,并做好学校领导、各科室人员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给我们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的成长带来了机遇。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发现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如,班级的学困生还比较多;平时的学习还不够,自身的教学理论还比较缺乏;备课有时尚抓不准等等问题。还如,课堂上:
1、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2、如何处理好个性发展与全面提高的关系?如何做到既尊重学生又达到数学教学优化的问题?
3、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关注三个维度目标、如何有效进行整合?这些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努力进。
四、今后努力方向:
1、树立先进、正确的教育观。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2、加强学习,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主动掌握、使用和开发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为使用校园网,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奠定基础。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争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上,以“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课题实验为依托,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课题入手,不断探索现代课程改革的路子。
4、善于学习,勤于动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而,成绩代表过去,未来还须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与事业中,自己将再接再励,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迎接全新的挑战,使各方面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供中医、中西结合、针推、骨伤、护理等本科专业使用)湖北中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前言
人体解剖学主要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是医学生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必修课。根据2003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规划教材《正常人体解剖学》(严振国主编)的主要教学内容,组织本教研室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及骨干教师对原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补充和调整,故编写了这本新的教学大纲,供中医、中西结合、针灸、骨伤、推拿、护理等本科专业使用。本教学大纲按照人体的九大系统,在每章每节中均列有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种层次的内容。力求达到本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并注意突出中医院校的特色,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明确、通俗易懂,方便使用。
根据我院教务处规定的《解剖学》本科教学计划为82学时,整个教学过程采取课堂理论讲授和观察实物标本两部分,二者比例约为3:1。在教学方法上,将主要采用多媒体,应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并强调观察实物标本,在活体上摸认各种体表标志和脏器位置及血管神经走行的体表投影,并辅以挂图、模型、等综合教学法。其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
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在每章每节中均清楚地划分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的内容。其中掌握的内容是人体形态结构最基本的知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重点内容,它要求学生达到充分理解、牢记、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程度。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熟知、并加以记忆和应用。了解的内容是在重点突出的前提下,对本学科的知识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的了解。
绪 论
[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器官的组成及系统的划分、解剖学的分科及学习方法、解剖学知识和常用术语
[目的要求] 掌握人体解剖学定义、姿势、方位术语、切面术语。熟悉人体器官的组成及系统划分。了解解剖学分科和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及方法] 1学时第一章
运动系统
[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为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
[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各部位骨的名称、位置及重要形态结构,特别是骨性标志;各部位骨的连结形式,各大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各部位主要肌肉的名称、位置、起止点及作用。
[教学课时及方法] 本章教学时数为19学时,理论教学13学时,实习教学6学时,采用挂图、游离骨标本、骨架、游离关节标本和完整尸体观察肌肉,并配合多媒体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多看、多认、多摸、多记,加强提问,督促复习,并进行实物标本辨认小测验。第一节
概述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体表标志的概念。熟悉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第二节
骨
掌握骨的形态和构造,了解骨的理化特征。
掌握躯干骨的名称、数目、位置,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以及主要形态结构:椎体、椎弓、椎孔、椎管、椎间孔、肋沟、骶岬、骶管裂孔、骶角、胸骨角、颈静脉切迹、剑突等。掌握上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以及主要形态结构:肩胛骨:肩胛冈、肩峰、关节盂和肩胛骨下角。肱骨:肱骨头、肱骨大小结节、外科颈、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内、外上髁、尺神经沟、鹰嘴。桡骨:桡骨头、桡骨粗隆、桡骨茎突。掌握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
髋骨:髂骨、耻骨、坐骨、髋臼、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闭孔、坐骨结节、耻
骨结节。股骨: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股骨内、外侧髁。胫骨:胫骨内、外侧髁、胫骨粗隆、胫骨内踝。腓骨:腓骨小头和外踝。掌握颅骨的名称,数目以及以下主要结构和孔道:
眶上、下孔、枕骨大孔、翼点、枕外隆凸、乳突、颧弓、下颌窝、下颌头、下颌角。
鼻中隔、上、中、下鼻甲,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颅前、中、后窝、内外耳门、垂体窝。第三节
关节掌握关节的主要结构。了解骨连接的类型、关节的辅助结构及关节的运动。
掌握脊椎及胸廓的组成;脊椎的生理弯曲;椎间盘的形态结构。熟悉椎骨间的韧带、关节;胸廓的形态。了解脊柱、胸廓的功能。
掌握肩、肘、髋、膝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了解腕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及运动形式;骨盆的组成;足弓的组成。了解颞下颌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第四节
肌肉
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梨状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膈肌的位置、起止、作用和三大裂孔。熟悉肌的分类、形态、构造及辅助装置;腹肌的层次、起止和作用。了解头面肌、颈深肌群、前臂屈伸肌、小腿各肌群的名称、位置以及排列关系。第二章
消化系统
[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包括消化管(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肝、胰)和腹膜。
[目的要求] 掌握消化管各部分的位置及重要形态结构;消化腺的位置、形态及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腹膜腔及腹腔的概念。
[教学课时及方法] 本章教学时数为7学时,理论教学5学时,实习教2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多媒体教学,并加强提问,督促复习,并进行实物标本辨认小测验。第一节
概述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了解消化系统的一般功能。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第二节
消化管
一、口腔掌握咽峡的组成;舌的形态、粘膜上的舌乳头;腮腺的位置和腮腺管的开口部位。熟悉口腔的构造和分部;牙的形态构造。了解牙的出牙和牙式;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二、咽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腭扁桃体的位置。熟悉咽部的结构和交通。
三、食管掌握食管的位置和生理狭窄。
四、胃掌握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熟悉胃壁的构造。
五、小肠
掌握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分部和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了解空肠、回肠的位置和结构。
六、大肠
掌握大肠的分部和位置,盲肠和结肠的特征性结构;阑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弯曲和结构,肛管的形态结构。熟悉直肠的毗邻关系。第三节
消化腺
七、肝
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道的组成和开口部位。了解肝的功能。
八、胰掌握胰的位置、形态、胰管的开口部位。了解胰的功能。第四节
腹膜
掌握壁腹膜、脏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盆腔内的腹膜陷凹。
了解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网膜和系膜的位置、形态结构,腹膜的一般功能。第三章 呼吸系统
[教学内容]肺外呼吸道(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肺以及胸膜和纵隔。
[目的要求]掌握肺外呼吸道各部的位置及重要的形态结构;肺的位置、形态、分叶及体表投影;胸膜、胸膜腔、胸腔的概念;纵隔的定义。
[教学课时及方法]本章教学时数为4学时,理论3学时,实习1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电影教学,并对实物标本进行小测验。第一节
概述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
了解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第二节 肺外呼吸道
一、鼻掌握鼻的组成,鼻腔的分部和固有鼻腔的形态结构。熟悉固有鼻腔粘膜的分部。了解外鼻的位置和结构。鼻旁窦(见运动系统)
二、咽(见消化系统)
三、喉掌握喉的位置、主要喉软骨,喉粘膜的主要形态结构。熟悉喉的连结,喉腔的分部。了解喉肌。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掌握气管的形态、位置和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第三节
肺 掌握肺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分叶。
了解肺内支气管。第四节
胸膜和纵隔
五、胸膜掌握胸膜、胸膜腔和胸腔的概念,壁 胸膜的分部,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六、纵隔
了解纵隔的位置、分部和内容。第四章
泌尿系统
[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为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目的要求] 掌握上述器官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特点。
[教学课时及方法] 本章教学时数为2学时,理论1学时,实习1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电影教学,并对实物标本进行小测验。第一节
概述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了解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第二节
肾
掌握肾的形态、位置和内部结构。
熟悉肾的被膜。第三节
输尿管
掌握输尿管的位置、毗邻和生理性狭窄。
熟悉输尿管的分段。第四节
膀胱
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壁的构造。第五节
尿道
掌握女尿道的位置、结构特点及开口部位。第五章 生殖系统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教学内容有男性内生殖器如睾丸、输精管道及附属腺;女性内生殖器,如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教学要求]要求掌握上述男、女内生殖器各器官的名称、位置及形态结构。
[教学课时及方法]本章教学时数为5学时,理论4学时,实习1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电影教学,并对实物标本进行小测验。第一节
概述
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
了解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第二节
男性生殖器
一、男性内生殖器
掌握睾丸的位置、形态和结构;输精管的位置和分段;前列腺的位置和形态;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熟悉附睾的位置、形态;精索的位置和组成。了解射精管、精囊腺、尿道球腺的位置和开口。
二、男性的外生殖器掌握男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了解阴囊的结构;阴茎的分部和构造。第三节
女性生殖器
三、女性内生殖器掌握卵巢的位置和形态;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和结构;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和姿势。熟悉子宫和卵巢的固定装置。了解子宫壁的结构;阴道的位置和开口。
四、女性外生殖器熟悉会阴的概念;女性乳房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了解女阴的形态结构。
第六章 循环系统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为心血管系统(心、动脉、静脉),淋巴系统(淋巴管道,淋巴结及脾)
[目的要求] 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结构,心的传导系,动脉供应及心包等,各部位动脉干的名称,位置及重要分支,主要的摸脉点和止血部位;各部位主要静脉干的名称,起止和注入部位。淋巴导管的起止、收集范围及脾的位置和形态。
[教学课时及方法] 本章教学时数为14学时,理论10学时,实习4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电影教学,并对实物标本进行小测验。第一节 概述
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
了解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一、总论
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组成和功能意义。
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含义及其作用。
二、心
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结构、传导系及动脉供应。
熟悉心壁的构造,心包的分部及心的体表投影。
三、动脉
(一)肺循环的动脉
熟悉肺动脉干的起点及分支。
了解动脉韧带的位置、形成及意义。
(二)体循环的动脉掌握主动脉起止、分部及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颈总动脉的起止和分支;腹主动脉起止及成对和不成对的分支;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及作用。
熟悉上、下肢动脉主干的分段名称,颈外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髂内动脉的各自分布范围。
了解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及位置;胸主动脉的分支和分布范围。
(三)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熟悉颈总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摸脉点和止血部位。了解上述动脉的体表投影。
四、静脉
掌握上、下腔静脉的组成和收纳范围;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髂内、外静脉的组成、收纳范围和汇入;门静脉的组成、位置、属支、收纳范围和侧支循环。
熟悉肺静脉的起止;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颈外静脉、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走行和汇入。
了解静脉的结构特点;肋间静脉、奇静脉、胸廓内静脉、肾静脉、睾丸静脉、腹前壁浅、深静脉的起始和汇入;颅内、外静脉的交通;直肠静脉丛的组成和回流。第三节
淋巴系
掌握淋巴系的组成;胸导管的组成、走行位置、收纳范围和汇入;淋巴结的形态;脾的位置及形态。
熟悉淋巴循环途径和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及收纳范围;乳房和直肠的淋巴 引流;脾的功能。
了解下颌下淋巴结,颈外侧浅、深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位置,收纳范围及汇入。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教学内容]第七、八两章包括内分泌器官(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胸腺)视器主要有眼球和眼副器;前庭蜗器主要是外耳、中耳和内耳。
[目的要求]掌握各内分泌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眼球壁的层次、分部和结构,眼球内容物的名称、结构特点及作用。眼副器的组成及功能。外耳、中耳、内耳的组成分部及结构特点,位觉感受器及听觉感受器的位置。
[教学课时及方法]本章教学时数为7 学时,理论5学时,实习2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电影教学,并对牛眼进行现场解剖。第一节
概述
掌握内分泌腺的分类。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第二节 内分泌器官
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的位置和形态。
了解上述各腺的一般功能。第八章
感受器第一节
概述
掌握感觉器的组成。
了解感觉器的主要功能。第二节
视器
掌握眼球壁各层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房水的产生、循环及意义。
了解晶状体、玻璃体的位置和作用;视网膜视部的组织结构。
熟悉结膜的分部 ;眼泪的产生及泪道的组成。
了解眼睑的形态结构;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第三节
前庭蜗器
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鼓膜的位置、形态和分部;中耳的分部和三块听小骨的连结;内耳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
了解外耳道的特点及意义;幼儿咽鼓管的特点及意义;乳突小房的位置及意义;声音传导的途径。第九章
神经系统
[教学内容]神经系统概述、脊髓和脊神经;脑和脑神经、传导路,自主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及脑的动脉供应。
[目的要求]掌握神经系统常用术语;脊髓的外形和内构;四大神经丛的位置、组成及重要分支;脑的分部及形态结构,脑神经的名称、数目及分布范围;各传导路的具体途径;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重要结构,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脑动脉的来源,分支及分布范围。
[教学课时及方法]本章教学时数为23学时,理论17学时,实习6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电影教学。第一节
概述
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及常用的术语(反射、反射弧、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或传导束、神经)。
熟悉神经系统的构造、神经元的分类及突触的概念。第二节
脊髓和脊神经
一、脊髓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节段区分。
熟悉脊髓灰质的形态结构及白质中的重要传导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和皮质脊髓束。)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关系和脊髓的一般功能。
二、脊神经
掌握脊神经的数目、组成及纤维成分;四大神经丛的组成和位置;膈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及其两大分支的行走位置及分布范围;坐骨神经主干的体表投影。熟悉腋神经、肋间神经、隐神经、阴部神经、臀上皮神经的行走位置及分布范围。了解脊髓对皮肤的节段性支配。第三节 脑和脑神经
一、脑
(一)脑干
掌握脑干的位置、分部;脑干内主要传导束及网状结构的概述。
熟悉脑干的形态;薄束核和楔束核的位置。
了解主要脑神经核的名称和位置。
(二)小脑掌握小脑的位置和外形;了解小脑的构造及对外联系。
(三)间脑掌握间脑的位置及主要分部;了解背侧丘脑、下丘脑、后丘脑的一般功能。
(四)大脑:
掌握大脑半球的位置、形态、分叶及其主要沟、回;主要的皮质中枢(躯体运动和感觉、视、听、运动性语言、内脏运动等中枢);内囊的位置分部及主要的传导束。了解基底核、纹状核、边缘系统的概念。
三、脑神经
掌握脑神经的数目、名称及分布范围;视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的主要分布范围。了解角膜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的通路。第四节 传导路
掌握浅感觉传导路、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锥体系运动传导路。
了解视觉传导路及内囊损伤。第五节
自主神经系统
掌握内脏神经系统的区分及分部;交感中枢和副交感中枢的位置。
熟悉交感干的组成及位置。
了解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分。第六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
掌握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名称、硬膜外腔、硬脑膜窦、蛛网膜下腔的概念;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
了解脑室名称、蛛网膜颗粒、脉络丛、上矢状窦、乙状窦、海棉窦、大脑镰、小脑幕、小脑延髓池的位置及意义。第七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掌握大脑中动脉的分布范围;大脑动脉环的位置组成及意义。
熟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来源和分布范围。
了解脑的血供来源,脑静脉回流途径。主要参考书目
(一)河北新医大主编:人体解剖学上、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年7月
(二)邱树华主编:正常人体解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三)严振国主编:正常人体解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四)刘芳主编: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第三版
(五)吴先国主编,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四版
(六)彭裕文主编,局部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五版
(七)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五版
(八)袁尚荣主编,正常人体解剖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九)严振国、聂绪发主编:中医应用局部解剖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