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年月日》听课心得
《认识年月日》听课心得
今天我们参见了“三区”人才及党员教师送教下乡联片教研活动,我们听了红寺堡三小姬老师执教的《认识年月日》,整节课结构严谨,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教学方式多样化,使人受益颇深。
上课前,姬老师就通过自我介绍和学生互动,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一上课,姬老师提出了问题1.你们的生日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学生们通过短暂的思考,纷纷举起了小手,说出来自己的生日。姬老师给于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紧接着姬老师抛出问题2.你知道一年中有哪些特殊的日子?学生纷纷说出十一国庆节、六一儿童节、九月十日教师节等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姬教师通过节日图片的展示,加深了学生对节日的理解,让学生初步的认识了年月日,并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姬老师采用的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学生手里面4张年历卡和统计表,让他们小组通过观察年历表,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完成统计表。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小组的统计表,发现一年有12个月,其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1月有31天,4月、6月、9月、12月有30天。2月有的是29天有的是28天。姬老师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出一年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4个小月和一个特殊的2月,大月有31天,小月30天。你有记忆大月小月的好方法吗?姬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说出了歌谣法和左拳法,师生共同互动,学习掌握了歌谣法和左拳法具体的运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结论的获得,尽可能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姬老师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探究材料,如通过4张不同年份的年历表,探究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等,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有与同伴进行交流、表达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里,教师真正的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和提高。
姬老师教学的思路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等规律。我觉得这种设计思路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小组合作意识。这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知,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在《认识年月日》的教学设计中,姬老师设计了许多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兴趣很高,整堂课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还激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听了姬老师《认识年月日》一课后,我深感自己的教学存在很多不足,包括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思路的设计、语言的逻辑性等等,我将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努力,改进不足。
第二篇:听课心得《认识小数》
[听课心得《认识小数》]
今天有幸听了苏老师《认识小数》一课,感触颇多,听课心得《认识小数》。苏老师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并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引入自然,找准知识切入点
苏老师在课的开始先让学生将给出的几个整数和小数分,既自然地引入了新课,又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接着让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小数,可以使学生体会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本节课苏老师从课一开始就创设乐乐逛超市这一生活情境,而且这一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的生活,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兴致勃勃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3、采用多种教法、学法,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心得体会《听课心得《认识小数》》。”根据这一理念,苏老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总之,本课教学能注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情境,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操作、交流、探究中去思考、体验和感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发展。
最后,也有几点个人看法,在此与同行切磋:
1、苏老师是直接出示营业员测量结果,这里能否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并用不同的数来表示测量结果,为学生主动用小数表示测量的结果提供机会,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测量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可用分数或小数表示。学生在直观操作、合作交流中,可以轻松地完成了从“十分之几米”到“零点几米”的认知过渡。这样的教学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课堂中学生自主活动时空还嫌小,教师还须放手。如:认识几点几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但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运用,在教学1元2角怎样化成小数时,应多让学生说,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方法,3元5角化成小数就可以让学生运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说,这样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不单单是解答题目。相关专题:[听课][数学]
第三篇:认识钟表听课心得
《认识钟表》听课心得
教师:林学文
教师通过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钟表,为教学的有效开展,起了关键作用,学生的学习材料来自生活,自然也把生活经验带入课堂,加之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首先教者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音乐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教者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
第四篇:《认识图形》听课心得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新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的内容。
老师在设计上以“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基(需)求。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习。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带来了一朋友”“这位朋友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这是复习,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二、突出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数(素)养的培养。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1)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折”等多种方法;(2)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后,提问:“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此处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
三、有效设计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习题还是巩固练习,都能紧扣教学内容、符合低段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又将触角伸向周边的学科,实现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后。周老师出示的各类安全标志,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再讲:图形的名称等。这是学科整合的良好体现。本堂课值得探讨的方面有:(1)在学生描出了各类不同的图形后,教师对作品作了展示,此时可否让学生将作品分分类,这样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又能渗透分类的思想。(2)教师的语言技巧。如评价的有效性、提问指向的明确性等。在课中老师曾提问:“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学生的回答各异:如正的、方的、方方正正的……此时,教师的评价如果能够有所侧重,有意识地将比较本质的词句再说一说,可能会更助于学生认识图形,以及学习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描述的意识。又如课的结尾处,要求学生涂一涂时,教师的要求是“选一个涂一涂”而学生的操作中是“选一类涂一涂”,这需要更准确的语言引导。
第五篇:《倒数的认识》听课心得
《倒数的认识》听课心得
——范玉碧
昨天听了张建老师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收获不少,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一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基础之上教学的,为下章分数除法教学打好基础。张老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一改往日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提问,验证,交流等获取知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让学生获得充分的知识体验,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1、首先以师生合作的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游戏中深入倒数的初步形态。一开始老师让学生随便说一个分数,老师给它配一个数,其中在配数的时候就有一意的写出它的倒数,让学生自然发现老师配数的规律,接着让学生猜老师会配哪个数,并问:你怎么猜到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组数据的特点,无形中得出分数与其倒数的特点。
2.对于“倒数”的概念,老师采用了直接给出的方式,并让学生自己寻找关键词语。特别强调“互为”一词,指名说出自己对这一词的理解,加深对意义的理解。
3、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课中教者注重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从倒数定义的剖析到求倒数的方法的寻求,以及练习中倒数规律的发现和相关规律的运用,无不显示出教者的用心良苦。
4、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小数的倒数时,一同学指出0.3的倒数是3.0,出现这一问题,张老师处惊不变,应付自如,很快寻求到求小数的倒数的方法。我想;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发生了冲突,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多作考虑,还需要教师的灵活和机智。
5.张老师提问准确,不啰嗦,学生易理解.6.教学设计总的来说,分解了知识目标,分层次教学,且目标明确,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后,张老师专门对我们进行了备课的辅导,要求我们课前要深钻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知识目标要分化教学,不着急一步到位;问题的提出要恰当,反对啰嗦的语言,提倡精准提问。
总之,张老师的课看似平凡,实则蕴含了非凡的基本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争取早日领悟教育教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