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走班教学

时间:2019-05-13 01:2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类走班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类走班教学》。

第一篇:分类走班教学

回眸——分类分称走班教学

我校实施分类分称走班教学是2012年3月,走班的课程主要是数学和物理两门学科。随着走班教学的不断完善、带来的益处,如今在高三年级除语文学科外,其它理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均实施了分类分称走班教学。2012年3至今已经有近两个学期了。回眸——走班教学,给我的的感触多多、反思多多、收获多多、启迪多多„„太多太多„„

一、感触

(一)解决“一个问题”——“转变思想”

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往往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如果不能成为思想者,只能靠别人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我们的教学行为就不可能具有创造性;同时,也就不可能有所发现,也就不可能从走班中获得愉悦。

但是,正确的思想往往是不容易获得的,必须经过长期的病苦,严格的训练,然后才能为我所有。正如罗家伦所说的“我们且先从艰苦卓绝的力行里体会我们的思想,同时把我们坚强而有深信的思想,发射到力行里面去。”这样才能使我们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

对待走班亦是如此。是实施分类分称走班还是拒绝?是小范围的实施还是全面实施?实施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能否影响高考?临近高三学生走班上课,班主任、科任教师能否接受?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授课,家长、学生能否接受?班级怎么管理?怎么上课?教师怎么分课?„„面对着诸多的问题,我认为最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转变思想的问题。特要求不仅是杨校长的倡导,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学校领导、年级领导、班主任、科任、学生、家长,认真解读分类分称走班的内涵,真正从思想上认识,最后真正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

那么如何认识走班教学呢? 我们认为:

学生进入高二,各学科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都出现很大的差异,尤其是物理和数学,若保持原有行政教学班授课的模式,老师难以保证因材施教,更难以保证课堂的高效,学生存在严重的保中间丢两端的现象,尤其在实验班,首是学校的尖子生,他们吃不饱,只能靠课后的培优、每日一题等去填补,丢了主阵地,效果不好,老师又非常累。尾是重本临界生,他们在学校的位置同样重要,在行政班上课他们不被足够重视,他们上课不敢说,因为不懂,他们无奈,只有意志非常坚定地才能勉强跟着,一部分学生因为跟不上失去兴趣,成绩逐渐下滑,甚至失去自信。所以高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尖子生是学校的命脉,也是我们A 班大事,在这个最关键时期,学校做出重大决策分类分程走班教学,对学生、对家长最受益的。设想每科都能打造出一个尖子生的队伍,那我们的学校就一定是强大的,我们高考就一定能创造奇迹。

可以说,分类分称走班教学使我们成为六中“觉醒了的迷惘者”、“ 迷惘的觉醒者”。因为迷惘,我们痛苦;又因为觉醒,我们幸福。归根究底,刚刚起步的“分类分称走班”使六中的学生成为“痛苦并幸福着”的人。

(二)相信“一个道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回首如今的中国教育现状,分数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学习承受了太重的压力,整齐划一的学习内容、学习评价、学习任务常常偏离了学生们的兴趣、自主以及承受能力的差异„„,我曾不止一次的发问,这样的教育符合合理性的要求吗?是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这样的教育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学生作为人成长的自身规律尊重不够。其实教育的原点非常简单,就是教书育人。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其实正是对教育回归原点的呼唤。

然而,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教育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那就是种颗太阳给学生,种颗适合学生发展的太阳,种颗学生自信的太阳,种颗学生快乐学习的太阳,这就是——今日六中实施的分类分程走班教学。

“分类”是指按课程内容将学生学习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按学习要求将学生分类为文科生、理科生,按学业水平、学生意愿将同等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分程”是将学习过程按学习阶段分为几个学程,同一学程不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学习,不同学程同一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学习;“走班教学”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各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相应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

分类分程走班教学就是改革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做到以人为本,从课程到课堂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生命得到舒展;就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是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就是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就是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使学生在个性上得到平衡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教育。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适合的就是公平的,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种颗太阳给学生,就是“适合教育”的个性化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就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就是改变原来那种千篇一律的人才培养方式。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教育的最佳途径就是分类分程走班教学。

(三)树立“一个意识”——“大班级整体”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奥运会主题口号,它不仅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更体现了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和谐的价值观。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走班后的班级怎样管理,坐在本班教室上课的学生却有一半不是本班的学生,学生有的

在A1班,有的在A2班;有的班主任辛辛苦苦带了二年的班级却因走班教学分成两半上课,原有的班级凝聚力能否削弱?有的科任教师所教的学生既有A01班的,又有A02班的,全程包保怎么办?是原有的老师,还是走班的老师?„„走班教学带来的诸多问题怎么办?

我们认为:解决这诸多问题的关键是从走班教学的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每一人做起,要

树立“一种意识”——“大班级整体”意识。

还记得那句话吗,大家补台,好戏联台,大家拆台,一起垮台。这都在说明团结协作的重要。新的走班教学班级有两个行政班级的学生在一起上课,无论是行政班级的管理还是走班教学班级的管理,都需要我们每一位走班教师的齐心合力。一个班级、同学之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班主任与科任之间、班主任与家长之间都要一份协作。它是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叠印,智与力的合拍!它不是某一学科、某一班级的突出,它是整体仗、一盘棋的精彩。因为一只雁不是浩荡,只有雁排长空才能显现遮天蔽日的雄浑和豪迈!

正是“同一个六中,同一个走班,同一个梦想”。

(四)遵循“七个原则”——“渐进性、自愿与评定、建立“共生圈”评比、奖励、全程跟踪、及时沟通、双导师包保、实践——反思——修剪——提升”

1、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

刚刚开始的走班教学,怎么开设课程才能让老师、学生家长接受呢?我们的做法是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一点一点的走进走班教学、一点一点的了解走班的内涵和益处。就像我们最开始只开设数学和物理学科一样,待学生和家长逐渐接受,再对所有学科全面开放。

2、自愿与综合评定原则赞同

走班的学生如何分配,谁在有A01班,谁在A02班,谁在B01班,谁在B02班,怎么分配才合理,学生能自愿接受,又不失信心、又克服了盲目攀比的坏习惯,又避免了虚荣心作祟„„ 我们的做法是:遵循自愿选择和年级综合评定相结合的原则。

1、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动员工作(致家长一封信、学生动员大会),让他们对自己在本学科的学习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

1)讲清分几个层次的班级,谁是教师,教学进度。2)讲清不同班级课堂教学目标,上课模式,上课的内容。3)对自己做出正确的估计

分数估计期中期末考试分数都在80分以上者适合上1班,期中期末成绩都在70分之下,甚至出现不及格的同学适合上2班,至于分数在70——80分之间的同学可以根据能力作出恰当的选择,例如平时上课可以很快和轻松接受内容的,对本学科有很浓厚兴趣的,很有思维但平时做题少导致分数低的,基础非常好,由于其他原因某一章或几个知识点没学导致成绩偏低的,等等可选1班。若两次成绩都是超常发挥,实际水平并非如此的,平时做题没有思维,尤其遇到大题就没有思路的,学习感觉很困难,上课听不懂的选择2班较合适。

4)要严格对待,选择班级后一般不能中途随便改选。若必须改选,学生要写出改选申请,由教务处统一负责调整。走班的班级将实行动态管理,年级会在期中、期末考试后根据学生成绩做调整。

3、建立“共生圈”评比、奖励原则

分类走班后,新的走班班级如何管理,如何让两个班级的学生知道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责任。尤其是分类走班以后,上课高效听课情况、发言准确情况、发言次数情况、作业情况、互帮学习情况、小考、周测情况、考试情况等怎么评价等问题。

我们的做法是:

1.教学班两班学生座位固定,小组是单位,组长负责

同一行政班的同学座次相邻,确定学生座次表,座位号,以小组为单位两周一串座。学习小组的成员来自同一行政班,成绩平均搭配,男女尽量平均,自主选出小组长,选出师傅和徒弟

选出教学班级班长(两名),管理好纪律及及时与行政办主任沟通。学委(两名)引领示范、记录学生的出勤、纪律、作业上交情况、小组加分和减分、个人的加分与减分。课代表(两名)收发作业、作好记录和搭起老师与学生的沟通的桥梁。

(2)敢于超越、目标引领

班级目标 期中10人超1班,期末15人超1班,消灭不及格 个人目标 高考挑战90分、期中期末挑战80分 小组目标 小组捆绑挑战最低分70分(3)多元评价

个人加减分和小组加减分 具体如下:

将新的走班班级四列分成两大组Ao1(11班)和Ao2(13班),每班一个班长,一个学委。再将六行分成横三大组,Bo1、Bo2、Bo3每组均有Ao1(11班)和Ao2(13班)的学生,形成“人人——小组——大组——班组”生态圈,按照每组前后桌的情况,依据两班学生学习水准、偏科情况、自控情况、性格特点、男女比例等方面自愿选择,合理搭配,为成员编号,不同小组的同一层次的学生号数相同。横组、纵组均设两名组长,制定组长职责,并发动学生为小组设计组名、组训、口号、组标,制定合作规则。形成“人人——小组——大组——班组”生态圈。在小组——责任明确,细化到人,培养责任意识;在大组——培养责任心,协调合作能力履行责任。

考核分两项:学习考评和行为常规考评。如:

加分一:课堂积极发言,思路清晰,想法创新。每次+1;上课溜号,没投入每次—1分 加分二:作业、习题完成好,规范,每次+1;挑战高分,零失误,每次+3 加分三:周测满分+10分,达到90分+5分,达到85分+3分,达到80分+1,不及格—3分

加分四:大型考试分数超过1班最低分多少分加多少分。满分同学奖金100元。加分五:在期中期末大型考试中成绩突破80分获奖并+10分,不及格—2分

小组在此基础上,还单设优秀试卷加分奖,满分试卷加分奖,书写规范加分奖,解题思维创新奖。同时,班主任、科任教师都将此只当成了PK台。例如:

1、目标PK(1)差距目标PK(2)分数前进目标PK

2、课上发言目标PK、课上提问PK 两班学生提问次数、准确率PK、男女生提问PK、难度挑战提问PK。

3、小组建设PK PK台的搭建,更让分类分称走班班级的管理更加阳光美丽!

4、全程跟踪原则

班主任跟班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规定动作,更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常态。而分类分程走班,更需要班主任的全程跟班。每节课、每个晚自习、每个周六,每时每刻、每时每刻„„

我们的做法是:

o o

o

o

行政班要全程跟班 教学班要全程跟班

A01、A02、B01、B02班主任同时跟班

A01、A02、B01、B02班主任上半节、下半节轮换跟班。

5、及时沟通原则

跟班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而发现了问题怎么办?尤其是走班中的另一班的学生出现课堂没有高效听课、作业完成的不好、发言不够积极而准确„„这就需要营造一种人文生态——“真交流”——如同轻轻拂面春风,如同似若有无的天籁,给人一种人性流淌的惬意;“真过程”——班主任和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心与心彼此接纳、情与情相互眷念、思与思相互碰撞、智与智相互启迪的“生态建构”。沟通要全面而且要及时。

o o o o o

A01班和A02班主任;B01班和B02班主任 A01班主任和科任;;B01班和B02科任 A02班主任和科任;B01班和B02科任 A01班主任和A02班学生;B01班和B02学生 A02班主任和A01班学生;B01班和B02学生

6、双导师包保原则

走班的学生是原来的教师包保还是由走班的教师包保,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对于这个及其关键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实行双导师包保原则——行政班科任教师和教学班走班教师合力包保一个学生,即双导师包保制。具体如下:

(1)A01班主任和A02班主任同时包保;B01班主任和B02班主任同时包保。(2)A01科任教师包保A01、A02班学生;B01科任教师包保B01、B02班学生。(3)A02科任教师包保A01、A02班学生;B02科任教师包保B01、B02班学生。通过全程跟班,我们及时发现了问题;通过沟通,我们将发现的问题及时的得到了解决;通过包保,我们使学生薄弱的知识点得到了提高„„没有沟通就没有走班教学,没有沟通,就无法及时解决两班学生出现的问题,就无法让学生修剪自我,发展自我、辉煌自我!通过沟通、包保,两班的师生情感越来越浓,他们学习的劲头越来越大了。有的家长打来电话感谢走班的两个班主任、两个科任的全面包保、对孩子的付出。跟班打破界限、沟通、包保不分你我。因为A01班和A02班主任、A01班和A02的科任、A01班和A02班的学生已经合二为一了。班主任、科任、学生之间这根情感——沟通、包保——传递的不仅仅是懂你,更是相互间的一种希望,一种鼓励,一种幸福!

7、实践——反思——修剪——提升原则

走班教学的首次实践,有没有问题,有哪些问题,该怎么解决„„这些都需要反思,从每个人,校长、主任、班主任、科任乃至学生和家长。因为:反思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学会反思,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面对着走班教学涉及到的一系列问题,有些教师有时也很茫然,也“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这很好——这是思“变”的开始。反思需要良好的道德和坚强的意志课程改革从理念到实践,从个体到全局,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堂到管理、到评价,都是全新的变革,都是脱胎换骨的改造。对反思出现的问题。如:走班班级的学生座位分为固定座位和动态座位;“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进行了及时修剪,使其更加完善。

二、实施

(一)对家长:

1.、致学生和家长的一封信

2、成立家长委员会

3、家长会

(二)对学生(1)学生动员会

(2)确定班级人数如A01 42人,A02 48人

(3)确定首和尾学生名单 学科按几次成绩综合,如A01数学前15人A02数学后10人;A01物理 前15人A02物理后10人

(4)班主任找首尾学生谈话,让学生欣然接受(5)中间17—23人 自愿申报

(6)年级、班主任、科任共同商量确定学生名单

(三)对教师(1)校本培训

(2)年级进一步贯彻校本培训(3)备课组讨论有关走班精神

(4)同学科教师从整体出发,商量并确定所教班级(5)备课:A01、A02 同时备课、个性取舍

(四)对班主任

(1)共同管理A01、A02 同时跟班 ‚同时沟通 ƒ同时集体备班 „同时召开家长会(2)座位按班级固定 四列 二班(3)所有学科固定的学生座位固定(4)固定学生座位同班动态轮换(5)除固定学科固定学生外其他学生座位(6)生态大组 小组确定

(7)跟踪评价(同一班学生、不同班级学生)(8)目标引领

(五)年级

排课表

‚过程跟踪评价(谈话、座谈、问卷调查、同时听课 ƒ结果评价(成绩对比提升率 学生微调 高考奖励)

三、结果

(1)对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教育的分类分程走班,是孔子教育观得到的真正体现,是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精髓,也是这一思想得以落实的保障。它既应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质,也应该是学生才能有效培养的捷径。如今的走班教学,在六中真正将孔子的“因材施教”落实到了教育教学中。(2)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教育的分类分程走班的因材施教,即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扩大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又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的发现与尊重,强化了个体的自我主体精神和价值意识,增强了个体的对自我人生实现的期待。

(3)不同程度的孩子对知识掌握的好,做到了“吃好 吃饱”。

(4)学生程度居后面的学生重拾了自信 脸上绽开了学习快乐 快乐学习的笑容,每个人都享受成功的体验!

四、面临的问题

1、如何将语文学科也实施走班教学

2、如何在普通班中全面推进走班教学

3、如何进一步加强行政班级的凝聚力战斗力

五、我们的选择

课程改革,改到深处是文化。走班教学需要学校文化的支撑,它也创造着学校文化。反思走班教学的困惑和成就,我们在挑战和困难面前,我们的选择是,坚定改革的意志。我们的坚定是基于几点思考:

第一,只要我们选择的事情是正确的,再难也要做。困难和挑战不应该是拒绝做正确事情的理由。

第二,困难让我们清醒,我们不能总是希望每天重复同样的过程,却期待一个不同的结果。没有被改变的过程,就不可能有被改变的结果。

第三、困难和问题只有在改革实践中才能克服和解决;改革者的智慧和勇气也只有在改革的风雨中才能得到验证。

记得冯骥才说过这样的话:“在行动中思考,使思想更富于血肉,更具生命感。隨时可以在思想中触摸到现实的脉搏;在思考中行动。使足尖有方向感,使行动更准确和深刻,并让思想在现实中开花結果。”

第二篇: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索

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家高考制度的变革,教育形势的转变,愈加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趋势日益明显。基于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考虑,学校秉承着“在变革中坚持真教育”的理念,经过多次调查、研讨,进行了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新的变革有两个关键词:差异性和选择性。差异性带来多样性,学生、教师都有差异,差异性已经存在,不可避免。差异性带来“选择性”,同时,高考招生制度也带来“选择性”,“选择”是内外因共同的结果。学生不得不选,教师也不得不选,这是我们必然解决的问题。

分类、分层走班教学总体设计

2012年,我校已在国际部英语教学方面做了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并于2013年扩大范围,在2013级高一(现在高二)进行理科实验班数学、物理分层走班以及文科班数学、英语分层走班的教学尝试。2014年,进一步扩大了分类、分层和课程内容及范围。

我校关于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总体架构涉及高中15个科目(如下表),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9个考试科目,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校本必修课生涯规划5个非考试科目,共三类:第一类是非考试科目的分类选课走班探索,从高一年级开学初进行;第二类是数理化分类分层选课走班的探索,从高一年级的第二学段开始。第三类是语外史地政的分类走班探索,不涉及分层。教学组织形式是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

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总体架构

1.模块建设与学分评定

“非考试科目”具有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技术素养、艺术素养等重要价值,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保障,所以,这类分类走班我们称之为“综合实践类”课程分类走班。学科模块化是分类的重要特点,即把5门学科模块化,构建模块课程群组,每一学科建设4门以上项目模块,每个项目2学分,32课时。每个学生每学期选择2个模块,获得4学分,两学年共选择8个模块,获16学分。如美术共设了四个项目模块:书法篆刻、摄影、绘画、陶艺,学生不用每个模块都选,选修1个模块,一学期获得美术的2学分。本学期5门学科共开设了24个项目模块,每个学生从24个模块中选修任意2个模块,并通过学期评价就可拿到4学分。

2.学时安排

“综合实践类”分类走班课程统一安排在每周四下午,共两个时段,第一时段是1:40到3:00,2课时。第二个时段是3:20到4:40,2课时。课程群组的所有模块课程在周四下午的两个时段内容完全相同,每个学生在这两个时段分别完成2个模块的修习。

数理化分层、分类走班教学

1.层级设置

我们把数理化三科分别分成“PARB”四层,称之为“PARB”分层课程体系。

PARB,是Professional,Advanced,Regular,Basic的首字母合体,P是专业,A是高级,R是标准,B是基础。其中,标准级R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是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标准。以R级为基准,分别向上向下延伸。向下延伸出B级(基础级),教学和评价的标准是课程标准和会考标准。

A、P有什么区别?首先是课程教学内容。二者均超出课程标准,指向不同,P指向竞赛标准,竞赛有竞赛大纲;A指向大学先修课程。另外,P级指向高校相关的专业,为相关专业深造奠定基础。第二个区别,P级教学课内外打通,课内上竞赛的课程内容,课外继续课内的学习,不间断、不重复,课内外的教学具有延续性。

总之,PARB四个级别的区分在于:B级面向将来学文的学生,R级面向高考科目选择理化的学生,A、P面向将来要进行理、化自主招生的学生,属于高端班。但是能否进入A、P级学习,不仅是意向的问题,还得看学习能力。

2.分类、分层教学

高一共13个教学班,分成四类四组。四类:1班到5班是普通平行班,6班是人文实验班,7、8、9、10是理科实验班,11到13是国际课程班。四组:1到3班为第1组团,4到6班为第2组团,7到10班为第3组团,11到13班为第4组团。

第1、2组团都扩建1个班,A班,高端的学生进入A班,原班教师不变,教实验班的教师教A,教学要求与第3组团的A班一样,这样有利于统一管理。第3组团情况比较复杂,数学分为1P2A2R,物理、化学分为1P1A3R。第4组团国际课程班有其特殊性,国际班的学生不参加国内高考,所以数学、物理、化学全部是1A1R1B,按照学生的接受水平进行分层。

3.选课和管理

选课基本上是意向和程度相结合。我们依据学生志愿、期中考试成绩和教师面试结果进行双向选择。为了便于课堂和作业管理,每一个教学班设助教1名,相当于班长;课代表2-3名,根据本教学班涉及行政班的个数而定。如:1A教学班由1-3班的学生构成,则设3名助教,每一个行政班1名。每个行政班会有若干名课代表,分别负责所在教学班学生的作业管理。

4.课程评价

学生评价包括多种评价方式,我们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强调过程性,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不同层级的班编制了不同的课程纲要、学案和练习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上允许有差异,客观上已经有了差异,比如,教学方式上,数学A级班的教学完全可以变成师生共同学习,R级班还是师讲为主,生听为主。比如,讲解一道数学例题,在A级班是学生做的时候多,在R级班可能是师生共同做,在B级班就是教师在讲台做,学生跟着下面做。就检测试题而言,P级单独命题,ARB是一份试卷,拆成必做和选做的模式,必做100分,后面的选做50分,A级和R级特别是A级必须做,R级选择做,B级不要求做。

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实践反思

在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比如教师数量,原来一个班48人,现在一个班30多人,班级数量增加,教师资源需要增加,涉及的因素比较复杂,一方面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还要解决教师工作量的问题,等等,有待出台更为有效的措施。再比如,专业水平的提升。P级班的教学,专业水平很高,除了专业师资,还需要建设更加专业的教室、实验室。此外,普通教室尚需扩建,课程、课堂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课表的编排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等等。不过,虽然困难重重,我们依然会坚持探索。

我们的反思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索的核心什么?分类、分层走班实践探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1.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索的核心

首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提升。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如何提升学生在选课过程中的判断力和自主性,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如学生的志和趣的判断,学生的志向和兴趣未必是统一的,他想选择这个门类,后来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实际兴趣不在那里;另外,对于学科的选择实质上是对将来专业的选择,学生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自我的认知究竟达到什么程度,学生自主发展的情况,既是学生要探索的,也是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去探索的。其次,我们需要探索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探索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进一步多样化。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们尚需探索更加完善的行政班和教学走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2.分类、分层走班实践探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出发点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堂,这是从课堂的角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这是从成长的角度。我们分层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如果是全面走班,我们判断,对前20%的高端学生一定有促进作用,但是我们担心对于后面的80%总体的成绩,下降的可能性要远远高于提高或稳定的可能性,就是因为多数学生是在学校、教师、家长和培训机构的共同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所以通俗地说,我们现在就是要探索如何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情况下,让高端学生得以解放,低端的学生得以解决,中端的学生又不放松的教学模式。

落脚点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都焕发出生命活力。学生的生命活力是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他的专业取向和层次取向,是他自己一定要做出判断的。为什么我们的非考试科目满意度这么高,就是因为大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我校教师的满意度也特别高,因为教师也开始关注自身发展了,教师的专业优势得以发挥。

编辑 王宇华

第三篇:走班教学

“我的语文原来在C层,英语、物理和化学原来在B层,经过一学期努力,我的语文升到了B层,英语、物理和化学都升到了A层。这增加了我学习进步的信心。”近日,山东省烟台市牟平一中高一学生曲威静告诉记者,进入该校后,她在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改革中,选择适合自己基础的分层教学班。

近年来,牟平一中结合学校合校发展等实际,创新实施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和全程全员管理,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尊重学生差异,分层实施教学和检测评价

为什么要搞学科分层走班教学,而且真正搞出了成效?“一是原来设立重点班、快慢班的粗放型管理方式本身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二是充分考虑、紧密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牟平一中校长曲延涛说,“2008年,牟平撤销了4所乡镇高中,全部合并到牟平一中集中办学,学生从几百名猛增到2100多名,班级扩展到40多个。这些学生各方面差异很大,对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很大挑战。”据统计,仅就学习成绩而言,新增学生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400多分,“偏科”现象也很普遍。

牟平一中决定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创新实施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一张独一无二的课表,因为每个人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教学班。“我们按学科分层制定教学计划,分层实施教学要求,分层进行检测评价,建立层间升降流动机制,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最为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都能在其原基础上获得最大的进步搭建台阶。”曲延涛说。

“这种设计不再搞„一锅烩‟、„一刀切‟的粗放型教学管理,既让A层的学生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也为C层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补给进步平台,有效遏制了学生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该校教师孙忠华告诉记者。

执教C层英语的教师林峻屹说,很多英语在C层的学生,往往要从矫正音标等最基础做起,而这在原来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甚至被歧视的。“现在,我们专门针对C层学生开展分层教研、分层备课和分层辅导,更加注重最基本的学习兴趣及习惯、方法、态度培养,鼓励和引导学生找回学习的信心。”据统计,实施学科分层走班教学以来,该校各科成绩优良比例明显提高,C层学生进步明显,一学年中有100多人升入上一学习层次。适应变化,积极开展全程全员管理

但是,分层走班后学生的流动性很大,为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针对这种情况,牟平一中专门设置了教学班班主任,任课教师都是所带教学班的班主任,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班主任动态双轨管理。

为了有效解决班主任和多个教学班任课教师之间及时、便捷、有效沟通的难题,牟平一中组织有特长、懂技术的老师反复研究实验,成功开发了基于校园网的“牟平一中学生评价系统”。

“通过这一信息化管理评价系统,班主任足不出户即可在第一时间了解每个学生在各个教学班的课堂纪律、学习状态、作业完成等各方面信息,并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师孙忠华说。

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一信息平台即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及师生评价,还可以随时和老师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这一管理平台有效解决了以往家长很难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状况的问题,实现了班级、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无缝对接。”该校学生东桂宇的家长说。

借助这一信息化管理评价系统,该校还实现了对学生的全程全员管理。每班每周按照学习态度和公民素养两大方面的19个维度,对学生每天的表现进行全程管理和过程性评价,作为期末学生“评优树先”和填写发展报告的主要依据。“此举彻底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结果和„唯成绩论英雄‟的管理评价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该校副校长姜超说。相互促进,有效推进和谐高效课堂建设

“学科分层走班为我们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曲延涛说。在深入推进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同时,牟平一中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认真分析学情,通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式,精研“读、研、点、练、悟”等互动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反过来,和谐高效课堂建设也促进和保证了学科分层走班教学能够真正„走‟出实实在在的成效。”曲延涛认为,二者已形成良好的互动促进局面。

此外,该校还定期评选表彰体育之星、文艺之星、个性之星等“星级学生”,实施多元评价,推动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在“三好学生”的评选中,在各层次学生中分别评选,“三好学生”的比例达到了学生总数的60%以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据该校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抽样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策略、学习自我监控和学习幸福感等都有了明显提高。

“牟平一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不仅让基础良好的学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还让原来最容易被忽视的学生有了进步成长的平台,让学生找到学习生活的尊严和自信,这是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烟台市教育局局长刘连基说。(记者 张圣华 魏海政)

第四篇:走班制教学

什么是走班制?

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

走班制三种模式

1.按各校原有模式随机分班,根据选报意向适当增设分层辅导课或选修课;(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2.按选择组合分班和开课,除数学、英语分层和选修课走班外,高一基础课原则上不走班,高二按所有科目适当走班;(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3.完全取消行政班,根据学生意愿自主选择课程。(彻底走班)

哪些学校在走班?

国内北京、浙江等地多所高中近几年正在尝试走班制,广州近几年也有学校实行分层教学。其中,北京11学校将国家的课程校本化,设置了数百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职业考察课程,学生可以自由搭配,私人订制自己的课程。

在广州,越秀外国语学校和恒福中学正在试行走班,知用中学也计划推行。

高考改革政策一落地,走班是一定要做的。现在来看,即使高考不改,走班也可以推广,这激发了学生自己选择,自主发展的潜能。

北大附中和北京十一学校是北京市较早实行“走班制”的两所中学,北京十一学校面向全校4000多名学生,开发出了200多个课程,随着“选课走班制”的推进,课程建设能力将成为校际之间拉开距离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必须具备课程建设的能力,教师也需要有开发课程的本事。”

现状:

1.对于学校来说,完善与走班教学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也显得更为迫切。

2.“分层走班”可能会导致学校必修课程无法按照行政班“齐步走”的方式开展教学,各个教学班在教学进度上会出现快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产生影响。“分层走班”为排课带来困难。一些课程要求具有同步性,而国家规定的课时又固定,在教师人数少和个人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在排课上需要排除很多干扰因素。

3.“走班制”不但会加大教师个人的工作量,而其还会为学校的硬件建设、师资数量等带来很大的压力.老师们不仅要分层备课,还要备好每一名学生,平时更要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更出有效的教学形式。

4.因为教室容量所限,“标配”教室根本容不下,因此就会面临两个问题,要么扩容教室,要么增加教师。

措施:引入学分制,在具体操作上,将学生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段检测成绩作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共同构成学科成绩,用于学分认定。

理论基础:分层教学最初是教学法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国内外教育家、教学研究工作者展开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分层教学最初的形式是“班内”分层,有一定的效果但弊端很明显。随后借鉴国外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成熟的模式和实施办法后,提出“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模式。

引言:“走班制”分层教学基于“因材施教”原则而产生,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个体化教学。它的来源是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但它又是分层教学法的创新和扩展。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国内外尚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的贡献。“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走班制”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进行分层,体现了“学生学习为主体”、“因材施教”等理论。分层教学研究过程中已有大量的文献,从理论角度、实际运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修改理论当中不完善的地方。这使“走班制”分层教学在理论上更加完善,更好的体现个性化教学。

2.2 现实意义

分层教学法已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大中小学校,并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国外也有不少中小学、职业院校进行“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践。在实施过程中,对“走班制”分层教学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并研究分析,寻找各种对策与解决办法,用实证经验证明“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弊端。从国内外实证文献中了解并获取前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从产生的矛盾与问题中来研究这一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更具有现实意义。“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国内外研究:

3.1 国内研究

“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阶段较晚,并且名称也不统一。分层教学法的起步和研究则较早,始于二十世纪初。最初是以“快慢班”形式出现。分层教学法的探索与实验研究,给“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从1916年开始,分层教学法研究开始,并大量展开。虽然分层教学法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但大量的学者和教育家都一直致力于其研究,以期待找出适应我国国情和教育改革的有效方法。

分层次递进教学,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前身,它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课题组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并进行了研究。河南省鹤壁市淇滨中学2003年开始推行“走班制”教学,在全年级占一半数量的6个班级的语、数、外等部分学科实行了“走班制”的尝试。此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众多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开展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十几年来,“走班制”分层教学的试验多数在中职院校内进行改革与研究,中小学也引进。在中小学和中职院校的实践中经过不断地经验总结和改进,为分层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图书馆、知网、万方数据以及Internet网查询,研究分层教学法的相关著作、文献共计1550多篇。专门研究“分级教学”或“走班制”分层教学法的论文有1000多篇。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分层教学研究多应用于中小学校以及中等职业学校,而且以“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形式居多。这些研究方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弊端,并遇到难度,可操作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以高职院校为背景进行“走班制”分层教学的研究与探讨相对较少,但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国外文献资料中,提及分层教学法的著作有20余本,论文文献有100余篇。

3.2 国外研究

分层教学法的研究最早始于西方欧美发达国家。它最先出现于美国。到20世纪50年代,英国实行了分层教学法,在中小学校中将学生根据能力分出不同的层次,并且学生始终待在这个层次的班级里学习所有的课程。但因这种方法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采取了区别对待,受到来自各界的批评,认为它加强了种族间的不平等,会造成了对“低能儿童”的歧视,使他们的身心受害。由此,分层教学陷入了低谷。到了9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重视对精英人才的培养,大部分学校又重新开始了对分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当中。

根据现有的研究,美国教育界提出的“分层教学”实际上结合了“小班化”教学方式,与“主体教育”、“赏识教育”结合起来,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国外,分层教学的形式多样化,有基础班,提高班等,并逐渐形成走班的选修制。就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外分层教学法的最初形式是按智力、能力和学习成绩进行分组分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研究也多是基于中小学校各班中进行分小组的实践研究,并且主要针对教学教法的研究改进。

总结

从对国内外文献研究综合来看,国内外关于“走班制”分层教学法的直接研究较少,但间接研究和相关研究――即教学教法研究较为丰富。由于国情和学生数量的不同,国内虽然对分层教学法的研究也较多,但起步阶段多引用了国外的研究。许多学校在学科教学中采用 “班内分组、分类教学”的方式。但近几年面对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班级人数逐渐增多的情况,班内分组分层教学不能适用于人数较多的班级进行优化教学。因此出现对分层教学的新探索,即“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出现。

期待更多大量的文献,给各类学校、高等院校在“走班制”分层教学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可借鉴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经验。

参考文献:

[1](英)班克.中等学校的成败[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7:7.[2]Gordon Dryden.Jeannette Vos Ed D.The Learning Revolution [M].Jalmar Press,1994.[3]李默,郭炳德.“走班”分层打破“快慢”分等[N].中国教育报,2005-11-9.[4]黄晓颖.国外分层教学的历史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7):126.

第五篇:专题七 选课走班教学

专题七

选课走班教学

下课铃声刚打响不久,原本安静的教学楼走廊一下子沸腾了。下一节课有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课开设,学生们收拾好课本和文具,步履匆匆地赶往自己选择的教学班教室。他们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编入学考、选考教学班。因为还没上课,走廊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今天我有物理、化学、地理三门走班的必修课,每上一节课,都要换一个教室,动作得快点。”“我们历史选考班老师除了课本知识外,还会补充一些课外拓展,你们学考班的上课进度怎样啊?”“自从分类走班后,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教学班,觉得学得得心应手了,自己的学习潜力也发挥得更充分些。”„„一段时间下来,不少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反映,走班上课让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所学内容更符合自身实际,学起来也就更轻松了。参与走班教学的老师们也颇有感受和收获。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层级的一至两个教学班,这使得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更有针对性,教师们都在自我加压,自我提升,专业化发展也就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一、选课走班教学概观

“选课”指的是选课程,根据学生个人的意愿选择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课程。“走班”指的是根据学生个人的不同课程选择,走进不同内容的“新班”学习。教师和教室固定,而学生根据自身选择进行流动听课,这样的班级管理形式和制度就是走班制。

选课走班是新高考制度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普通高中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选课走班教学”成为浙江省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常态。

(一)必修课程开展分层走班教学。

在全省启动进一步深化高中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使高中教育真正做到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浙江省省教育厅提出了“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高中课程改革新思路。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是指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学校按照省厅有关教育文件的规定和课程设置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选取统一的必修教材,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根据不同行政班学生自身学习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每门学科分别开设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学校配备适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自主选择与己相适切层次的教学班,开展分层走班教学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每位学生在调整好心理状态,明确 1 分层次的重要意义后,就可以根据本人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分别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为实施科学分层,在分层之前要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白“自己是谁,自己会做什么?全面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等;让学生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清晰自己目标定向;让学生评估“环境支持自己或允许自己做什么?什么环境最适合自己”,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让学生规划“自己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自己的行动方案。其次,在分层之中对学生开展心理测验。对一个学生来说,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跳一跳,摘到桃”是最好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心理测验,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个性特征,才可能在分层时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成绩水平选择合适的课程、学程、学层,达到“我选择,我喜欢”的效果。再次,在分层之后,对学生开展选课心理辅导。辅导学生分析分层班级与自己学业水平的适切性,帮导学生尽快地熟悉并融入教学班,指导学生更好地与老师同学交流互动,疏导学生学业负担和压力,开导学生趋向性地分析自己的未来。

案例A-7-1:浙师大附属实验学校是浙江省首批一级特色示范校,实行的“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就是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水平和兴趣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结合导师的意见,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对所有学生的所有必修科目的分层,而不是简单的按总成绩分好差。如某一个学生,分层的结果是语文C层,数学B层,英语C层,物理A层,化学A层、政治B层等。学校提出了“学业水平测试、专业心理测试、学生自主选择、成长导师指导、定期流动调整、规范管理保障”的分层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摸底测试成绩和中考成绩,自主填报志愿,尊重学生的意愿。成长导师指导开学初,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成长导师的配备,在选择过程中成长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科成绩和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习潜力等方面的实际,向每个学生提出参考意见。

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按入学成绩、摸底测试成绩,结合成长导师的意见划分为三个层次。高一年级六个行政班打乱,把高一所有八门必修课重组层成48个教学班。每个学科都分成两个A层班、两个B层班、两个C层,每班不超40人。学生分层结果。A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B层: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 2 法正确,有毅力,成绩优秀。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不同教室上课,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

各层次的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分层标准”,每学期期中“一微调”,期末“一大调”,学生先提交申请表,既可以申请升级,也可以选择降级。实施动态管理,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A班是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在教师帮助下掌握课本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班是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差,学习习惯有待改善,但潜力较大的成绩中等的学生,既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又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并能够积极向C班同学靠拢;C班是智力和非智力素质均好,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知识扎实,整体素质较高的学生,既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学业水平考试能够达到优秀以上。实施分层教学,的目就是能够真正让C班学生“吃得饱”,B班学生“吃得好”,A班学生“吃得了”。

在依据大纲、教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教学目标、设计不同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学困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目标确定时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要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学困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优等生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学困生能回答,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优等生回答。增加他们的愉悦感。为此我们学校在暑假就确定了分层教学班的任课教师,提前做好分层备课准备。

实行分层备课机制,先由学科主任和各层教研组长统筹商议,再由各层教研组长带领本组教师集体备课,最后由各任课教师具体落实。主要内容包括:(1)分层备学情(2)分层备教学内容(3)分层备教学方法(4)分层备课外作业。

案例:温州龙湾中学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平等机会,把目光从部分人转向全体,特别是做到不排挤、歧视后进生。学生是发展的。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水平已发展到了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最高点时,则应提升到新的更高层的“最近发展区”去发展;相反,若负向发展到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最低点以下时,则应去到最适合自己再度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去发展。为此,学校提供合理的流动机会,同时尊重学生意愿和选择。学生根据高一第 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参考原有任课教师的意见结合期中、期末考试学科水平,对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分别划分为等量的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分层教学是学习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而是根据学生存在的现实差异,为他们提供更适合的课程,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A层——实验班,4个班160人

知识基础较弱,学习积极性、学习毅力不强,成绩暂时欠佳的同学。教学重点——“拉着走”,加强基础和提高应试能力。

B层——拓展班,4个班160人

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学科成绩中等的同学。教学重点——“小步走”,兼顾基础与提升思维能力。

C层——创新班,4个班160人

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有毅力,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教学重点——“主动走”,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把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捆绑编排课时,每周有三个单元时间进行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每课时有两个学科同时教学。学生进选课系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学生选定教学班级后,必须保持该科目的教学班一致。三类层次教学班级配备任课教师时结合教师的意向选择和教学风格,坚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原则,尽量 做到“不跨层”(某一老师尽量安排教同一层次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保证教学质量)。每个层次内的教师按照“中青”搭配原则,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防止学生对师资偏见的误解。

(二)学考和选考课程开展分类走班教学。

浙江省新考改实行7选3模式,每个学生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学科中选考3门,前面70分为学考必做内容,后面30分加试题为选考必做内容,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专业认知、职业倾向,选择3门选考科目,理论上讲,全校学生会有35种不同的组合。针对不同选择的学生,学习不同的课程,怎样开展教学呢?

各校学生生源情况不一,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团队实力有差异,教学理念的转变程度不同,各校选课走班情况各不相同。采取什么样的选课走班模式,利于人才的培养,各校都开展了探索。大致形成以下四种模式。

一是“套餐模式”。学校根据学生7选3的具体情况和师资团队构成分布情况,组建几个套餐模式,如理化生、政史地、理化地、史地生等几个套餐组合,学生选择套餐,开展7选3 课程教学,班级固定,学生固定,学生选课但不走班学习,学生选择权利未能得到充分尊重。

二是“2+1模式”。学校根据学生7选3的具体情况和师资团队构成分布情况,采取定2走1模式,如理化班、政史班、化政班、史地班、政地班等几种行政班,前面2门学科固定,在行政班上课,不走班,第3门学科不固定,实行走班教学。学生选择权利得到部分尊重,但势必造成部分学生改变原先的选择初衷。

三是“全科走班模式”。学校完全尊重学生的选择,根据具体选课情况,开设7门课程,满足不同选择学生需要,开展3门学科全部走班,走班后,学生会行政班学习。学生选择权利得到充分尊重。

案例A-7-2:义乌市义亭中学是浙江省义乌市一所农村高中,学生生源属于当地第3批招生,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及生源特点,确定了“设置基础行政班,渐次推进选科走班”的操作策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的修习时间相对更长,在未来高考中占更重要地位。重视语数外基础学科,三年一贯稳妥设置行政班。在学生成长中,行政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一方面,行政班在践行学校课程理念、利用学生差异化资源、提高教学效益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另一方面,该校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是推进人的社会化,而班级就是一个模拟小社会,设置行政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宿感、荣誉感,让学生在集体中成长。学校尊重学生选择权,渐次推进选科走班。

1.合理确定走班时机。近几年该校毕业生在高职院校中的实际录取率在52%~54%,按照浙江省新高考政策要求,高职院校提前招生以高中学考成绩为基本依据,即未来该校近半数学生上大学的重要依据是学考成绩。据此学校坚持“重学考,以学考促选考”的原则,同时确定两个策略。

其一,学考前置,选考后置。学校根据学科教学进程,合理分散安排第一次学考科目。学校重视并充分准备第一次学考,谓之“学考前置”,第二次学考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选考后置”指第一次选考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则集中组织准备第二次选考。以该校的集中备考安排为例:高二上学期10月,安排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四科集中备考;高二下学期4月,安排政治一科;高三上学期10月,安排语文、数学、生物、技术四科;七门选考科目集中备考全都安排在高三下学期4月。另一次考试(含学考和选考)时间则由学生自主选择。

其二,依序渐入,渐次推进。学校走班教学的推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节点是高二上学期11月初。节点前,学科教学在行政班进行,其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学科重在夯实学生的基础,以学考促选考,生物、技术学科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体验和调适,为下一轮选 5 科做准备;节点后,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四科选科走班。第二阶段的节点是高二下学期4月,政治生物学科在学考结束后走班,技术因未完成学考,相关学生在学考课务基础上,选修选考课程。合计七科选科走班。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学生无需一次性完成“7选3”,减轻了选择的压力;同时学校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个体,即便是在短短一年内,学习上也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因此要给他们缓冲的机会。

2.灵活设置走班方式。学校秉承“充分落实学生选择权”的理念,在原有自主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全部选考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其一,选科走班课程与自主选修课程耦合。一方面,新高考背景下开齐学考选考科目,势必会影响选修课的开设,因此学校将选修课的开设向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等方面转化,选科走班课程与自主选修课程的耦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另一方面,两类课程的融合也便于课务安排,降低排课的难度。

其二,教师和教室相对固定,让学生流动走班。即固定的教师在固定的教室上课,学生则在选科教室、自主选修课教室和自修室之间流动走班。为了方便学生走班,学校除了兴趣特长类的自主选修课外,将其他课程教室都集中在两层教学楼,教务处在计算机排课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调整。

(三)体艺和校本课程开展分项走班教学。

体艺和校本课程根据各个模块的项目,由学生选择修习,走班上课。体艺课程和学校校本课程开设的模块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需求,在供给方面进行改革,以满足学生最大化的需求。在学生分项选择的基础上,开展走班上课,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案例A-7-3:杭州师范大学附中从2006年起,开始尝试体育分项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了教师的专业特长,培育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5年3月,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尝试在音乐学科上进行分项教学。目前,该校体育课程下设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等子课程;艺术课程下设电子钢琴、声乐、书法、素描、水彩、爵士舞、戏剧等子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学期选择体艺课程中的各一门子课程进行修习,保证每一个学生至少具备两项体育专长和一项艺术专长。

(四)尊重选择,差异发展,精心组织,顺势而为。

每个学校高中入学学生在入学总分上差别不大,但就单一学科而言,存在明显的差距。每个学生都会有相对薄弱的弱势学科,也会有相对领先的优势学科,而且同一学生对不同学科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原来来自各初中学校的“尖子生”可能由于初高中衔接得不当,对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性不同,个人自身定位的失衡,社会家庭的影响等原因导致在高一阶段就会开始出现初步分化。而学校原先实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是以 “满足大多数同学的水平层级”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这就会拖垮少数学科相对劣势的学生,同时也会阻碍少数优质智慧学生的充分发展。显然,我们的传统教学并没有真正地适切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各科目学习的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按不同需求到不同教室上课。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尊重差异。让每个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进行选考内容的走班教学,相对我们现有的教学实践来说原本就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教学行为,而在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中,让学生有充分自主地选课权、实行选考内容的走班教学就应该是一个教学常态。

但由于选课人数多、不同的选课组合多,涉及到的学科、行政教学班多,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多,因而要组织新课改的选修课走班教学更是难上加难,需要学校做足、做实了以下几方面的功课。

案例A-7-4:浙江省义乌中学在走班教学实践中,却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组织严密、秩序井然、张弛有度、和谐高效”的崭新气象,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在进行仔细考察中,不难发现义乌中学的选考内容走班教学,之所以能够呈现这样的新常态,主要在于:

1.准备充分,组织严密。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设计,首先是为了学生。新高考改革方案是为从容自信的人设计的,需要淡定地去参与、去感悟。为了让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实现有兴趣的学习,提高学业水平,实现个性化发展。学校领导在规划选修课走班教学方案时,思维缜密,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反复进行了推演与论证,并制定预案,使整个实施方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在教师层面来说,向每位教师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学生信息表;设置了个性化的教师授课课程表和学生位置安排表;教师晚自修坐班轮流表;并统一安排每个晚自修第二节课由教师在作业批改教室轮流进行答疑指导,还精心设计了学生疑难问题答疑信息记载表;在每天的作业整理时间中,组织一次全体走班教学教师教学情况交流碰头会;周末召开一次全体走班教学教师教学总结会等等。在学生的层面上,通过发挥教学班内各行政班课代表的主观能动性的方式,落实了学生作业情况检查表、课堂教学情况反馈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常规化的教学措施,使教学双方任务具体明确、职责分明、步调一致,形成了强大的教学合力,也畅通了师生间交流反馈的渠道,从而产生了扎实有效的教学效果。

2.合理安排,赢得高效。课程改革的实质,是一种变革性实践,也是一种以研究问题为核心而不是去构建理论的教学行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必修与必学内容 偏多,教学要求过高,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可见,教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主力军和生力军。因此,义乌中学承担选考内容走班教学任务的教师,舍得在教学研究和备课中下功夫、做文章,在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运用、疑难问题的处理等方面都会进行换位思考,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统盘考虑、合理安排,教师们始终把眼睛牢牢地盯在学生的实际需求上,努力构建生动活泼、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学以致学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和风细雨般的教学活动中,真正沐浴到智慧的阳光,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3.主动配合,勤学苦练。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但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地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努力促使其个体更好地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得到充分地保证,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地体现。在高中统一课程和统一要求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被磨灭,兴趣爱好被压抑,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成了一个个标准件。而在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选考内容走班教学中,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充分地给予了学生的选择权,在学生“我爱我选择”的主体性行为中,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奠定了坚实地基础。因此,在选考内容走班教学中,学生们无论在预习、听课、课堂提问,还是在课后的作业、疑难问题的探讨等方面,都表现了努力探究、孜孜以求的精神,使得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审视教学内容、考虑知识获得的过程,也使学生能自觉地去考虑怎样配合老师去落实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这也是选修课走班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二、选课走班组班方法

各校校情、学情、教情不一样,选课走班操作模式和组班方式也各不相同。各校应怎样根据学生选考科目重新组合班级呢?根据学生自主选择,怎么组建行政班?怎么组建7选3选考班?怎么组建学考班?分班后怎么开展走班教学?

案例A-7-5:浙江省义乌中学实行全科全员走班,行政班和教学班双轨并行。学生高一形成了强有力的班集体,对班级有深厚的感情,如果完全依据选考的分类,对原高一行政班进行拆班、分班、重新组班,学生并不欢迎,也不利于激发高一班主任带班的积极性。高一组建的行政班3年不变,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班级凝聚力。也为若干年校庆时,更好地找到班级归属感。语数英学科齐头并进,平衡发展。

分类走班教学班的组建过程:

(1)信息分类。根据学生不同选择,进行信息分类,把学生选课情况录入电子系统。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是一道底线。学生自主选择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在选择中学会选择,而不是在教材和考分中学会选择,淡化课程的组合,突出课程的修正和完善,才能拥有学生自己的选择。如果出现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身潜质与其所选课程匹配程度不理想的情况,在基于学情、尊重意愿、慎重考略、精心指导的基础上允许中途适当调整。

(2)划分学部。把高二18个班级划分为三个学部,每个学部在同一教学楼的同一楼层,配置学部主任和楼长,具体协调和完成走班教学的统筹管理。A部1-6班,B部7-12班,C部13-18班。

(3)配置老师。按班主任、原任教老师、同一楼层、选课人数多少优先定位原则。首先,A部原行政班1-3班为一组,理化选考各配置1个原任课老师,4—6班为另一组,理化选考各配置1个原任课老师;其次,A部1-6班为一组,地理、历史、政治、生物、技术选考各配置2个或1个老师;再次,A部1—6班为一组,配置政治、生物学考老师。其他学部依此类推。由于学生选课选考选层带来的课务编排的变化,在10月和4月两个节点时重新调整,针对选考造成的8科教师“潮汐”现象和“语数外”学科周课时数的“阶梯”现象,多措并举,“跨校联动”,培育一支“一专多能、和而不同”的高素质教师团队,遵循“需要原则”,高一高二学科老师打通,学科选考和必考课程相互兼容,聘之即来,来之善教,教之必胜。针对“7选3”学科学习人数的不确定性,实行分类设计,走班教学,适当兼顾,或大小课、或长短课、或滚动开课、或跨年段任课,也可培育教师的第二专业,使教师成为多面手。

(4)设置教学班。原行政班1-3班物理选考学生编成物理选考教学1班和2班;原行政班4-6班物理选考学生编成物理选考教学3班和4班;原化学1-3班选考的学生编成化学选考教学1班和2班,原化学4-6班选考的学生编成化学选考教学3班和4班;原行政班1-6班地理选考学生编成地理选考教学班1班、2班、3班、4班,历史选考教学班1班和2班,政治选考教学班1班和2班和政治学考1、2、3班,生物选考教学班1班和2班和学考1、2、3班,技术选考教学班1班。其他学部依此类推。

(5)确定走班课务和走班教室。选考科目4节课,学考科目2节课。依次确定周二、周四下午,周三、周五上午开展学考、选考走班教学。语、数、英、体育、艺术集中排课;周一、周三下午开展校本选修分项走班。

(6)制定班级走班课表和学生个性化课表。每个行政班定制一张班级走班总课表,班主任清晰知道学生走班去向;每个走班教学班的教室定制一张走班教室课表,供教学班专门使用; 每个学生定制一张走班上课课表,走班上课时间、节次、学科、学习任务、任课导师、座位号、学习小组名称。

(7)配置学生。依据学生个性化选课情况、教学班设置情况和课务安排情况,依次配置学生,让不同选课组合的学生都有一个连续3节课的选择性选考走班学习机会。政治和生物学科搭配,分别开设2节课学考走班学习机会。

(8)制定学习细目表和任务驱动单。师生准备一份日期式的学习细目表和任务驱动单,包括“学习前置式”的课前导学纲要和反馈问题,“学习互动式”的课中探究情境和有效设问,“学习巩固式”的课后分层作业和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式”的课余学习体会和经验交流,帮助学生快速回忆学习内容,进入学习状态。由老师“助教”分组分行政班分发给选考学生,为走班教学做好提前准备。

(9)学生全员全科分类分项走班上课。根据课务安排,学生准备学习资料,列出走班学习清单,分项清点,开展分类走班学习,分类分班上交作业,作业收发室单独设立,7选3学科集中批改,统一个性化辅导,学生助教分发资料、作业,统计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收集学生作业错误资源,反馈学生问题,交给教学班指导师作为备课重要依据。

案例:浙江省天台中学行政班的组班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编成平行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激发各行政班班主任之间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德育量化评价过程中的保障公平性。这种方式下,各平行班间由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及男女生性别比例等都相近,年级内组织各种竞赛更加有活力。在这种组班方式下,所有课程的教学都应分类分层重组教学班,学生完全实行走班教学。学生的教学管理难度较大,教务处在排课的时候工作量也比较大。第二种组班方式是综合考虑学生高考选考学科的类别及已有的知识层次。例如,某校有240个学生高考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与生物,此时可以根据某一门课程(如数学)的学生学习水平分成A、B、C三个层次,编成6个行政班(可考虑A层和C层各一班其余编成B层的班级),对该门课程(如数学)实行固定班级教学,其余课程通过选课组建教学班实行走班教学。这种方式可以使行政班中大部分学生的高考选考类别相同或相近(如3门选考中有2门课程相同),便于行政班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并且各教学班走班教室的安排也可做到尽量相邻近,减少学生走班带来的负担。

三、教学班文化建设

根据浙江省新课改和新考改方案,充分满足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尊重学生意愿,原高一行政班保持不变,根据学生不同的选课,组建选考、学考教学班,分类分层走班,行政班和 教学班双轨并行,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旨在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设计适切性的成长道路。

走班制下教学环境、对象、组织、管理、互动、辅导等都带来了新的变化,选考教学班学生的存在感、适切感、认同感、互动感、归属感的培养较之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更为复杂。选课走班教学如何突破技术层面进入价值层面,也就是进入到课堂文化建设层面,如何重建课堂文化,成为当下进一步深化走班教学改革,实现育人模式转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教学物质环境的差异性、多变性对学习适切感培育的挑战,需要加大物质文化的建设。

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学生在自己的行政班上课,自己座位,教室熟悉,同学熟悉,存在感强。走班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走到新的教室,新的座位,新的班级,学习存在感、归属感急待加强。

教学总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受具体的现实条件的制约,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对具体教学环境的深刻领悟和合理利用。选考、学考教学班的空间形式、空间色彩、空间影响、教学媒体因受各校教学资源的限制,基本上是借用某个行政班教室完成的,学生7选3不同学科选考学习带来的多次走班还要更换多次教室,学生在不同教学班上课或多次切换上课场地会加大陌生感,走班教学物质环境对教学过程和结果带来十分重要的影响。选考教学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师生、生生之间坐到不同的座位一起上课需要在“选择性学习思想”物化和润色的文化环境的潜移默化下形成强大的“教学域场”。教学班物质文化的建设成为提升选择性走班学习效果有效的载体。

1.行政班“教室”设置为教学班“学室”。

行政班的教室是班主任治班理念和学生共同价值认同的文化外显,带有明显的班级色彩,这些教室都成为了走班教学的上课教室,行政班过于强大的班级归属感给教学班的课堂凝聚力带来一定的影响。每个行政班又不能设置成单个的走班学科教室,因此,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行政班的“教室”应该设置成教学班的“学室”,是教学班学生精神成长的乐园,设计的着力点应该立足于“学”,充满学生的味道,展示学生的风采。摆放学生书柜,供学生存放“学材”,学生桌面不放东西,给走班同学一个舒适感。角落空间摆放学生电脑、学科学具,供学生查找资料和直观感受。课桌分组环形摆放,给学生上课分组讨论提供自由生长的空间,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学生自己布置的学室在无形中默化“要自己学”的思想,教学班课堂的物质空间变成了学生的“学堂”。2.设计教学班走班导向标识牌和班徽。

充分发扬民主,营造平等和谐的情感、认知、行为参与氛围,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开展教学班走班导向标识牌和班徽的自主设计,体现学科和选考、学考教学班的特点,展示共同选择的价值,培育大家对教学班的认同感。在学生们提供的设计方案中,大家分组谈谈设计的思路和预想的效果,每个教学班的同学行使主人翁的投票权,选取最合适的设计,成为大家心目中共同的一份向往和呵护。

3.制作教学班宣传栏和展示台。

挖掘教室外围的空间范围,开设教学班专门的宣传栏和展示台,叙述教学班同学情谊,探讨学科热点话题,分享学科学习感受,交流学科学习经验。展示教学班同学“笑脸墙”,展现教学班同学“学习场景”,展览教学班学子“核心素养”,展播教学班“宣传板报”,展听教学班学生的“同一首歌”,聚合教学班“课堂生态系统”。

4.建设学科专用教室。

新课改实行选课走班,学生到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实现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与此相应,重构原有的学生学习空间势在必行。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生源、师资力量,合理规划学科专用教室,建设成学生学习、实验的场所,将学科教室建设成为以服务师生学科教与学为宗旨,促进学生在内生动力驱使下主动学习的学科环境和学科资源的有效配置。例如,思想政治学科专用教室建设可以从“学情”出发,根据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特点和师生需求,构建实用、现代、高效的思想政治学科专用教室成为走班教学的强大支撑,充分展现教师办公区、学生阅读和思辨区、学生作品展示区、梯形桌子设计和摆放的小组活动区、学生演讲区,各区既有分工,又可融合。政治课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教学系统,所以要求政治学科专用教室能够实现利用多媒体组合优化学科教学,强化思想政治德育内容的意义,达成政治教学目标的功能;改变中学政治教学中缺乏承载知识的实证、媒体,片面认为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是政治课程唯一内容的传统教学方式,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实践和成果展示,能够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政治课教学提供条件;通过声音、模型、实证信息的传递,使学生能直观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现实意义;简明扼要地展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能够将学科科学发展的前沿成果渗透于课程教学中,力求达到科学性、思想性、生动性和前瞻性的统一,“让学科教室充满育人的意义”。

(二)教学对象来源的广泛性和构成的复杂性对教学目标达成的挑战,需要加大教学行为文化的建设。

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同一行政班学生,好管理,同步参加省学考、高考的学生,学习同步、考试同步。走班背景下的学科教学,不同行政班学生,来源广,差异性大;实行选择性考试,一次选考后,部分学生退出,二次选考学生个体差异更大。选考、学考教学班开展多层面的亲身体验和活动,让学生逐步认同教学班的学习。

1.组建教学班的学科类社团。走班教学班形成后,通过学生分组,组建学科类社团,分期开展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例如模联社、时政社、辩论社等,活动成果计入课程修习学分。

2.开发开设学科拓展类课程。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活动体验,培养合作团队精神,开设拓展类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在体验和尝试中加强协作、互助,减少不同行政班组建中的隔阂。例如思想政治学科开设的模拟法庭、模拟政协、香山思辨等体验性活动课程。针对部分把物理当成既是高考选考科目又是大学的学习专业甚至是今后的职业方向的学生,开设如玩转物理、趣味物理实验等研究类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物理能力、物理方法、物理思想。

3.开展体艺类的兴趣活动。不是以行政班,而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组织开展兴趣类文体比赛,增强学生对教学班的认同感。

4.教学班导师与学生开展线上交流。为弥补全科走班教学的不足,在教学班分散之后,继续开展课余互动学习,如QQ论坛主题讨论、微信互动涨知识、微课制作与学习等。

5.教学班导师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加强导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团结,从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选取课题,开展小组合作研究,从收集实验数据、生活素材,到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开展互助合作、分享交流,并就研究成果进行展评,收获研究成功的乐趣,有利于教学班学生增强凝聚力,提高学习力。

(三)教学人际关系的多元所属、多面切换、多次认同产生的疏离感,需要加大课堂精神文化的建设。

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行政班同学,自己同桌,自己行政班任课老师。走班制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比行政班的课堂复杂些,来自不同行政班的同学组建成教学班,老师是重新配置的,教学人际关系需要一个认同的过程;不同学科走班切换下的组织归属关系、同学关系多元化,相互之间容易产生疏离感。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呈现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人”的因素。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将教学放在“人际关系”的框架中加以认识,提出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3],罗杰斯所强调的“人际关系”是指限于“帮助的关系”,其实 质就是“促进生长、发展、成熟,改善机能,改善处世能力”,处于这类关系中的个体,能够满足他的心理需要,能够充分表现自我,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获得建设性的发展。所以人际相互作用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一种对他人的积极帮助,它是作为一种“动力”发挥作用的,这需要师生在走班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整合、提炼课堂价值观、课堂精神和课堂形象,着力从“人化”的层面,藉以建立和完善走班制课堂精神文化系统,它包括选择性学习思想导向下的学习自觉,个性化教学特色价值追求下的教师文化韵味,学科特点引领下的学科观念、思维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因此,走班制课堂是学生自学成果的展台,心灵对话、情感交流的舞台,合作学习、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窗口,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是一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生命的经历,它需要精神文化的涵养、默化,才能具有持续发展的魅力。

1.基于选择性学习权利赋予时责任的承担,培育自主管理文化。

走班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学生选择课程,选择学程,学生选择性学习,选择性考试,赋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利于因材施教和适切性教学。学生自主选择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教师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是一道底线,就让学生自己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和学习。教学班同学自主选举产生班委,制定教学班学习常规、管理制度;教学班同学自己组建学习合作小组,选举产生组长,帮助老师收发作业和收集学习问题,提交老师备课参考;教学班同学自己选举产生老师“助教”和“学习达人”,帮助老师开展教学组织活动,甚至是担任“小老师”,在老师出差或有需要时,帮助老师上课和解答学生疑问;学生朋辈之间开设工作室,自主讨论问题,开展疑难问题培训;学生自主制定不同学程的学习计划,自主选择考试。教学班学生自主管理,培养自治文化,学习的地盘,让学生自己做主。

2.基于个性化选择组建的学科发展共同体,培育合作探究精神。

学生因共同的学科选择组建的教学班,成为了学科发展的共同体,培养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关注学生学科的发展、学业的成长、素养的提升。走班教学中,师生都要准备一份日期式的学习细目表和任务驱动单,包括“学习前置式”的课前导学纲要和问题反馈,“学习互动式”的课中探究学习和合作共享,“学习巩固式”的课后分层作业和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式”的课余学习体会和经验交流,有效帮助学生有序走班学习。

3.基于走班教学多次切换对有效教学影响,培育学科特色文化。

教学中多次切换的走班制课堂,不同学科的更换、不同同学的变换、不同次序的轮换,都会影响当堂走班教学的有效性,也会淡化学科教学人际关系的认同度。例如走班制的思想政治学科必须体现鲜明的特点,展现人类探索学科科学知识的历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透析学科内容中的精神滋养,默会学科研究时的思维方式,提炼学科教学中的思想方法,展示教 师素养里的文化韵味,彰显教师各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4.基于走班教学双边互动定义的课堂情境,教学同频共振互补。

在微观论者看来,师生互动是在课堂情境定义的过程中,师生各自采取不同的策略,不断开展“磋商”的过程。在走班教学中,教师的策略在于利用对话、交流等方法来规定课堂情境,情,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习心向;境,提供认知背景,促进意义建构。学生的策略在于运用注意、表达、表情等方法来参与课堂情境,吸引或分散教师的注意力,教师和学生应用各自的策略进行磋商,产生互动,并逐渐形成一种共同的课堂情境定义: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创设情境文化,活化学术思维。

通过情境的综合“建模”,培养学生“把所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4]

(四)教学时空领域的动态变化、短暂存在、隔离分布形成的陌生感,需要加大教学制度文化的建设。

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上课进入状态快,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准备上课教材、资料方便,课上课下不同时间聚在一起,学习、自修、讨论、作业在一起,老师可以集体开展学业辅导,学生统一布置、分发、收交作业,学生归属感特别强。走班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走班上课,学生进入上课状态慢,学生上课教材、资料从行政班带到教学班,忘带、带错回取不便,上课后各自回行政班学习、自修、作业,存在感处于游离之中;老师辅导不方便,从逐个行政班寻找,作业布置、分发、收交逐个行政班开展。基于此,教学管理制度需要重建,形成教学班制度文化,在制度的规范下养成学生品质。

案例A-7-6:浙江省义乌中学为加强走班管理,建设教学班班级文化,制定并实施以下走班教学管理制度。

1.导师负责制:教学班任课教师聘任为学科导师,关注学生学业发展、思维发展,关心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学业规划,疏导学生心理,辅导学生学业,学中导,导中学,学导相得益彰,建立师生情谊。

2.值课班长制:朋辈引领,模范示范。值课班长是指在选课走班期间新组建的教学班负责班级管理的班长,协助导师维护上课秩序,详细记载教学班学习情况,并面交导师批阅。值课班长的管理工作向教学班同学述职,接受同学的评议。

3.反馈单制度:学科导师及时了解学情,学生的作业由行政班学科助教收发,检查完成情 况,收集课堂、作业、自学中的问题,登记在反馈手册里,供导师调整备课内容使用。

4.年段督查制:统一掌控实施情况,加强考勤检查,督促教学有度、有序、有效的开展。5.学生顾问制:利用好学生资源,加强生生指导和交流,分享选课学习成功的喜悦。6.走班候课制:学生要学会不同环境下,都能第一时间主动去适应教学班的老师,在课前2分钟准备好上课用品,用欣赏的眼光期待老师的到来,等候正式上课。分层走班中,课间不同学习资料的调换和不同教室的交换要不少时间,有时走班秩序会混乱或错乱,特别是在老师拖堂或学生拖拉的时候,会带来走班的“走序”和“时序”问题,甚至是影响下一堂课正常开课,也有一些学生认为走班影响了自己课间的作业时间和巩固预习时间,不利于时间的充分利用。为此,首先,要端正学习观念,课间以休息和准备为主,而不是学习作业为主,课间同学之间交流和分享也是很开心的事情;其次,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加强纪律,确保班级课前正常的学习氛围,树立时间和效率观念,根据自己“私人定制”的功课表和分层学习任务单,按时到达分层教学班;再次,教学班老师科学组织,实行走班候课制,切记莫拖堂,同时准备一份日期式的学习细目表和任务驱动单,确保走班“有序有度有效”的实施。

7.全员德育制:走班中,学生常有这样的感觉,认为教学班的老师就不是自己的老师,只有行政班的老师才是自己的老师;教学班的老师也一时难以记住来自各行政班的学生,更不能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行政班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难以形成较强凝聚力的教学班,人为地存在现实中的班级和观念中的班级之分。为此,教师要树立“大学生观”,把全年级甚至全校的学生都当成是自己教的学生,同时,实行全员德育制,德育贯穿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形成“全员、全程、全域、全心”育人的氛围,关爱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发现学生潜能,寻找发展其潜能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人格和学业成长。学生也树立“学校老师观”,不同年级和班级的老师都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师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

8.电子班牌考勤制:学校引进了电子班牌考勤系统,学生刷卡考勤,建立学生出勤电子数据库,供学分评定使用。

9.功能教室保障制:开展学科文化教研室的建设,并配备了新的学科功能教室和专门的分层分类走班作业上交室和个性化辅导室,有力地支持走班教学。

10.主题教研制:每周开展校本、组本教研,发现、探讨走班教学中的问题,弥补走班教学的不足。

从起班的文化陌生,逐步开始文化认同,继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发展,用文化植根人心,走班制下的教学班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和“学习的乐园”,选课走班教学的“选择性学习”价值才能集中体现并滋养为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走班教学科学评价策略

走班上课后,学生各自回行政班学习、自修、作业,老师下班辅导、作业分发、收交不方便,教学班存在感处于游离状态,学生学习反馈进入大面积的“盲区”。教师任教的班级,学生差异和变动较大,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需要优化评价策略。

(一)改革评价制度的架构,探索建立以生为本的评价体系。走班教学如何从整体上实现学生发展的价值:

1.从“完成学习目标”的维度去评。考量“是否参与了学习”“是否学会了”“能否会学”“有没有还想学”,这是一个依次递进的学习行为,产生学习的整体效益。

“在学习”的考评重在考勤和学习过程的参与,衡量依据是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参与、行为参与,通过参与过程的考核,作为学生学分认定和评价的依据之一,确保学生学习时间量的投入。

“学会了”的考评重在从学习层次上看是指学懂了,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内容,并能初步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现实问题。但学生会出现“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砸”的状况。

“会学了”的考评重在从学习层次上看是指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仅已经解决了问题?还学会发现了新问题。

“还想学”的考评重在从学习层次上看是指达到了乐学的境界,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不仅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是善于知其所尽然。

不同学生不同选择,不同选择不同目标,不同目标分层达成,在选课走班学习中开展差异化评价。

2.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 的维度去考察。一是是否通过课堂的“过程体验”和“老师教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滋养了学生素养;二是是否通过目标的预设,过程的体验和结果的呈现培育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是是否经历走班制的特定学习方式后,积累“学科观念、思维模式、探究技能和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2]为造就学科核心素养创造了条件。

(二)改革评价策略,探索多元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体系。配合选课走班带来的组织变革,教学班开展“文化培育,行为自觉”的考核评价作为评价改革标志性的追求,“教学自觉是一种责任担当”。同时,老师定期开展“教学反思”沙龙,交流教学心得,撰写教学随笔,互评互学,形成常态化的制度,进而形成文化。教学业绩关注“增量考核”。在学科统一检测中,分层分组对比;在校际联盟联合检测中,分校互动交流;在学考中,达标率评比考核;在选考中,等级赋分分段人数对比和等级赋分平均分考核;在高考中,原始分值平均分考核,关注接 班暂差生的转化。学校根据组合教学班前的平均分和有效分为对照参数,在各级各类考试测验中精细化分层、分组对比,关注后进生的转化,培育优质的育人文化环境。重视学生“满意度”在教师绩效中体现,通过定量的分项数据考核和定性的语言描述,由学生指出教师教学的优点和努力方向,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三)评价及时追踪和反馈个性化学情。借助学校电子班牌考勤系统,学生刷卡考勤,建立学生出勤电子数据库,供学分评定使用。借助学校e板会智慧在线教学系统,及时跟踪学生作业和答题情况,分析学生能力和素养提升的潜力所在。借助学校七天网阅等在线评价系统,诊断各知识点掌握情况,导出错误开展个性化辅导,反馈学情曲线,预警成长过程,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服务生态系统,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时间和话语权交还给学生。

(四)评价关注过程。学科成绩由不低于40%阶段考试成绩和不高于60%过程性评价成绩两部分组成。学科的过程性评价成绩由课堂表现评价(权重25%)、作业表现评价(权重50%)和学科活动表现评价(权重25%)三部分组成,充分体现平时走班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在学科统一检测中,分层分组对比;在校际联盟联合检测中,分校互动交流;在学考中,达标率评比考核;在选考中,等级赋分分段人数对比和等级赋分平均分考核;在高考中,原始分值平均分考核,关注接班暂差生的转化。学校根据组合教学班前的平均分和有效分为对照参数,在各级各类考试测验中精细化分层、分组对比,关注后进生的转化,培育优质的育人文化环境。

案例A-7-7:温州龙湾中学对教师的评价:

1、横向评价:

(1)学生学期满意度测评(15分)

以年级为单位,A(20%-25%)、B(70%)、C(5%-10%)三等,各计15、10、5分。(2)教学成绩横向比较(10分)

学校内部比较(10分):分层学科同一层次内均分比较:第一名计5分,第二名计4分,第三名计3分,以此类推。不同层次之间均分偏离值比较:最好的层次一律计5分,最差的层次一律计3分,中间层次计4分。(说明:分类学科基于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此项评价分值计入教学成绩纵向比较。)联考成绩比较(10分):以联考成绩为依据,各学科均分统一折合为100分,与联考学校均分横向对比,差距最小的学科所有教师一律计10分,其次的学科一律计9分,一次类推。(说明:当无联考成绩对比时,此项分数计入学校内部比较。)

2、纵向评价(分层学科10分,分类学科20分)

依起点看动态变化。以走班开始的原始分班成绩为依据,主要考量优秀率(学科前45%)和后进生率(学科后10%),根据起点看增量值。增量第一名计10分(20分),第二名计8分(16分),以此类推。

3、班级评价

选课走班后,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成绩比较如下:将每个学生的3门选考科目进行等级赋分(等级分使得不同学科即使分值不同、难度不同依然具有可比性)。再加上语数外的卷面分,再将全年级所有的学生的总分排序,比较前45%和后10%人数,算出班级成绩状况。选课走班后,行政班的功能不可弱化。一是通过行政班级之间成绩比较强化行政班功能。行政班级的班主任不仅要关注本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本班学生的选考科目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二是每周一节的专题教育课依然以行政班为单位开展。三是常规考核依然以行政班为单位考核。四是学校通过举行更多更丰富的文体活动以强化行政班的集体归宿感。

为充分贯彻选择性学习理念,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自己的课程、学程、学层、考程,学其、考其所长,让每个孩子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和潜力充分涌动并迸发出来,学习成为学生的真正需要,成为个性特长发挥和差异化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我们必须坚定信念,推进选课走班教学,促进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增强选课走班教学的“战略定力”,贯彻“问题思维”,在且行、且思、且变中寻找并发现选课走班教学的规律,促进教学健康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增强“轻负、优质、高效”办学的理论自觉、实践自信和改革自强。

下载分类走班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类走班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层走班制教学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构建 (2012-11-07 15:41:31)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文摘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

    体育走班选项教学[本站推荐]

    体育走班选项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报给年级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再按名单打破班级的界线来重新组班上课,通过选项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体......

    选课走班教学总结

    选课走班“五子棋”教学总结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五子棋兴趣小组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学生的棋艺水平,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现将本小组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

    体育走班制教学

    实现“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 技能”的教学模式:体育走班制教学 3.1“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基本概念要素 所谓“走班制教学”就是:同一年级的体育课排在同一时间,上课时打......

    选课走班教学管理办法

    **中学选课教学班管理办法 随着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施行,根据《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我校在08级学生中施行选课走班制教学管理,使静态班级变为......

    选课走班

    高2009级——数学选课走班管理要求 选课的设置与实验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教师的专......

    选课走班

    选课走班: “选课走班”是高中新课程的一大特点。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

    走班总结

    2007-2008学年分层走班教学阶段性总结 发布人:信息管理员 发布日期:2009-7-1 石岩公学小学部自2007年4月9日开始在当时的四、五年级英语学科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同年9月又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