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0-2009 厦大高等教育学考博试题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考博试题
2000年
一、简述教育外部关系规律,并就高等教育举例说明这条规律如何运用。
二、高等学校有哪些主要的社会职能?那一项职能是基本职能?为什么?
三、建树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教学原则。这条原则在高等学校、普通学校的运用,有什么不同?
四、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哪些重要的决策?当前高等教育已发生哪 些重大的变化?
五、21 世纪已经来临,试展望本世纪世界高等教育
六、解释:(任选四项。每题 5 分;如超过四项,即得分最高的四项)
1、学分制
2、积点制
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4、限制性选修课程
5、网上课程
6、隐性课程
2001年
一、请你为高等教育下一个简明的定义,并简要解释大学、高等教育、第三集教育、中学后教育四个概念的 异同。
二、试论美育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三、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有哪些不同于基础教育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哪些教学原则中?
四、什么是案例教学法?如何运用?
五、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主要指哪些结构?20 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或出 现了哪些问题?
六、简要论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可行性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2 年
一、简介现行中国高等教育的学制结构。学制结构改革如何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
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三、试析美育过程同智育过程、德育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四、如何利用加入 WTO 的有利时机,加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五、如果你攻读博士学位,你将选择什么研究客体(或研究领域)?为什么?
六、辨析下列各组概念(任选四组)
1、学年制 学分制 学年学分制 积点制
2、必修课、选修课、限制性选修课、非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
3、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
4、高等学校、大学、大学生
5、学位、学历、学力
2003年
一、辨析下列概念的异同:(任选四题)
1、大学教育、高等教育、第三者教育、中学后教育
2、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
3、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
4、高等教育的功能、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5、知识质量关、能力质量关、素质质量关
二、简述高等教育的教学原则
三、试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评论中国统一高考制度的利弊得失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哪些特征?如何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
五、简论当前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必要性极其困难,应当采取什么政策性措施?
六、论述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地位与作用
2004
一、教育原则与教育规律的区别与联系,举例说明
二、教育价值观 教育质量观与教育发展观
三、高等教育如何应对两个根本转变?(从计划向市场;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四、论述信息化对大学教学过程的挑战
五、名词解释(6选5)
案例教学、合作教育
产学研一体化 继续教育 高等教育国际化 校园文化
2005年
一、试举例说明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之间的关系。
二、你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如何理解?我国应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
三、你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有哪些?试列举3-5个
五、名词解释: 学分制 绩点制
大学、高等教育、中学后教育、第三级教育
学科、专业、课程 选修课、限制性选修课
2006年
一、名词解释:
1、专业和学科;
2、远程教育课程和网络课程;
3、学位和学衔;
4、产学研合作和合作教育;
5、学分制和绩点制 6.大学理念与大学理想;
二、试述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彼此消长,及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影响。
三、如何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四、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如何分类?
五、谈谈大学科技园的作用。与工业园区有何区别?大学、企业、政府在大学科技园区建设中各起什么作用?
2007年
一、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普通高等教育学有何不同?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研究就是以普通高等教育学的理论来解释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问题。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阐述你的见解并举例说明。
二、简述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和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三、简述现代建构主义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理论要点。
四、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结构更加合理”。你认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应当符合哪些要求?
五、从社会需求的数量来说,高等教育大众化应当着重发展高职教育,但许多高职院校却“以专升本”为自己的 发展方向,致力于办成理论性的本科。你认为产生这一矛盾现象的原因何在?应当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六、请分别简介下列有关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的内容要点及其意义:
(1)211工程(2)985工程(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4)本科“质量工程” 2008 年考题
1.论述高等学校三大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的教学原则的理论依据与应用。
3.分别谈你读过得中、外高等教育学专著,写出简介或者读后感,每个不超过两百字。4.假如你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校长,如何制定发展战略。5.就本科任何一个专业制定教学计划。
2008 年
1.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的看法。
2.教育部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你是否同意? 3.举例说明目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4.如果你是个大学校长,试论如何办好大学? 5.中小学管理与大学管理有何区别与联系。
2009年 高等教育学
1、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产生了什么影响?以后还将产生什么影响?高校如何应对?
2、为什么说教育公平在社会公平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哪些不公平现象?如何解 决?
3、试析普通本科与高职的差异(可从教育目标、师资队伍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论述。
4、论德育中的情理交融原则。
5、高校学生学业考核的方式有哪些?
2009 年 高等教育评估
1、精英高等教育阶段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质量观有何不同?
2、本科教育质量与高职教育质量的共同之处与差别之处?
3、试论述高校分类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4、你认为中介评估在我国高教评估中可行吗?说出理由。
第二篇:厦大高等教育学考博试题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考博试题
2003年
一、辨析下列概念的异同:(任选四题)
1、大学教育、高等教育、第三者教育、中学后教育
2、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
3、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
4、高等教育的功能、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5、知识质量关、能力质量关、素质质量关
二、简述高等教育的教学原则
三、试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评论中国统一高考制度的利弊得失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哪些特征?如何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
五、简论当前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必要性极其困难,应当采取什么政策性措施?
六、论述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地位与作用
200
4一、教育原则与教育规律的区别与联系,举例说明
二、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与教育发展观
三、高等教育如何应对两个根本转变?(从计划向市场;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四、论述信息化对大学教学过程的挑战
五、名词解释(6选5)
案例教学、合作教育
产学研一体化继续教育
高等教育国际化校园文化
2005年
一、试举例说明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之间的关系。
二、你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如何理解?我国应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
三、你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有哪些?试列举3-5个
五、名词解释:
学分制绩点制
大学、高等教育、中学后教育、第三级教育
学科、专业、课程
选修课、限制性选修课
2006年
一、名词解释:
1、专业和学科;
2、远程教育课程和网络课程;
3、学位和学衔;
4、产学研合作和合作教育;
5、学分制和绩点制6.大学理念与大学理想;
二、试述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彼此消长,及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影响。
三、如何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四、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如何分类?
五、谈谈大学科技园的作用。与工业园区有何区别?大学、企业、政府在大学科技园区建设中各起什么作用?
2007年
一、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普通高等教育学有何不同?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研究就是以普通高等教育学的理论来解释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问题。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阐述你的见解并举例说明。
二、简述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和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三、简述现代建构主义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理论要点。
四、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结构更加合理”。你认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应当符合哪些要求?
五、从社会需求的数量来说,高等教育大众化应当着重发展高职教育,但许多高职院校却“以专升本”为自己的 发展方向,致力于办成理论性的本科。你认为产生这一矛盾现象的原因何在?应当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六、请分别简介下列有关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的内容要点及其意义:
(1)211工程(2)985工程(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4)本科“质量工程”
第三篇:高等教育学试题综合
教育学问题及答案:
1、高等学校具备那三项职能,请结合实际谈谈高校职能的价值,如何正确处理高校只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1,“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是高校主要的三大职能,这三大职能拥有丰富的内涵,通过知识的生产、传递和转化而联系了起来,从而构成了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2,处理好高校职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就要建立有序的、分工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随着高校三大职能内涵的不断丰富,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活动的日益复杂,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不应该也不可能平衡地共存于一所高等学校内部。当今时代,没有一所高等学校可以妥善完满地同时承担并完成好这三大职能任务。在此状况下,三项职能校际间的分工与合作就显得明确和必要,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选择或侧重适当的职能活动,使得教学、科研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在整体高等教育体统中而不是在单一的高校中得以协调共存,这就需要各个高校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自身的职能,共建一个有序、分工合理的高等教育系统来实现三项职能的圆满完成。再自由展开
2、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你是如何看待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矛盾的?
(1)个人本位论: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
社会本位论: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
(2)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3)两者并不矛盾,是辩证统一的。个人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个体对社会的需要,夸大了人的能动性;而社会本位论强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对于社会的依赖性。偏向某一方观点都是割裂了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性。。继续吹。。努力忽悠。。
3、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大学精神文化有哪些特征,结合实际进行举例说明 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大学文化是指大学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从大学精神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元素来看,主要有大学精神、理念、校风、校训、学风、教风、管理作风等。其中大学精神、理念、校训等精神文化元素属于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着重体现和申明一所大学的价值诉求。而校风、学风、教风、管理作风等元素属于实践层面的精神文化,实际上是从实际角度告诉人们应当如何去践行大学的价值诉求。大学精神文化特征
大学精神文化的发展性,兼容性、整合性、个性 具体内容见课本P29-32 结合实际的内容可列举一些学校校训
4、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你是如何看待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大学理念之间矛盾的
①理性主义大学理念代表人物有洪堡、纽曼、怀特海等。
纽曼是系统阐述理性主义的大学理念的第一人。他指出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知识本身即为目的,教育是为了理智的训练。
②20世纪初,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是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提出的“威斯康星理念”(Wisconsin Idea),即赋予威斯康星大学两项重大使命——帮助州政府在全州各个领域开展技术推广和函授教育。范海斯认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所州立大学,他必须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它的教学、科研、服务都应考虑到州的实际需要。大学为社会,州立大学为州的经济发展服务。③(个人观点)首先,承认矛盾及对立的客观存在;在当时情况下,每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以及局限性;其次,根据大学所属种类以及大学自身特点,将两种对立思想进行融合、统一到现代大学理念中,创办高水平大学。
5、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你是如何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1)学术职业操作知识的工具是教学与科研,(2)学术职业具有崇高自由的精神气质,(3)学术职业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气质 职业发展重点:(1)学术水平的提高,(2)教师职业知识、技能的提高,(3)师德的提升 对自己职业发展道路的思考:(1)完善职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升工作能力,(2)完善自身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3)不断学习,完善其他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为学生服务的能力
6、你对高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
1.通识教育也称普通教育、自由教育。通识教育就是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共同科目课程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大学生具备基本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它强调了人的自主性,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力求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博与专的关系。通识教育是指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接受的那部分教育。通识教育的目标:有效的思考,思想的沟通,恰当的判断,分辨各种价值。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不同,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它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才。专业教育主要通过分科教学来实施,为未来的职业做准备。2.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绝不是对立的,更多的人认为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良好的互补性和相融性
通识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仅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增强了所学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其直接的表现就是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这也使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不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专业教育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某一专业的专门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这两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各有优缺点,总的来说,培养既有多方面知识基础和健全人格,又具有一定专长的人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必然趋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即指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专业知识深厚,专业技能强,又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高级人才,应做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理智训练与专业技能的统一、学问修养与人格修养的统一
7、高校教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价值迷失, 学术失范和资源约束困境
虽然存在这样问题的教师在高校中是极少部分,但这些行为和现象损害了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如果听任其发展,将会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第一、广泛进行高教科研的廉洁教育
1.学术纪律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2.廉教、爱教的教育。3.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教育 第二、充分有效地利用、实施监督举报工作
1.维护高教科研清正廉洁人人有责;2.监督举报有专项法可依,举报人就能很好地受到法律保护 3.只要监督举报合法,检举证据确实,公民还能依法享有立功权、受奖权。第三、加大对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的惩处力度 1.公开披露,公开审理。2.媒体宣传报道要加大力度
3.定期制作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通报,向高校科研单位发放。第四、适度提高高校教师的研究经费和工作待遇等
要做好预防和控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工作,还必须辅之以一定的物质手段相配合,对高校教师从事科研 工作应适时、适当地给予物质上、研究条件上的帮助。包括加大科研经费资助的力度,加薪搞教研科研,发放科研奖金或给予各种教研科研的补贴、慰问金等。此项工作做得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杜绝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鼓励教育科研人员潜心向学,诚实科研,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创造学术成果。价值迷失、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根本杜绝的,更不是几个方案、几条措施就一时能解决的。我们必须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和信心,加强控制和管理,深入地探索研究,依靠各方面力量不断地预防和控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树立正确的高校教师价值观、发展观。
8、什么是教学设计?结合实际,谈谈高校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8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订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有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区完成任务,并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进行教学设计需要首先从学习需求和教学内容入手进行分析,也就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第二应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明确学生处于“什么状态”;第三,在课堂上分析和阐明教学目标——确认“学到什么程度”;第四,设计教学策略,确立“用什么方法”教学;第五,选择和设计相关的教学媒体;最后,还不应忽视对教学评价的设计,也就是对实施结果如何进行调查。这几个方面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各位可查阅书本pp186-190,对相关的项目也可作适当的展开)
9、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现代教育方法的共性和特性是什么?
9、教学方法不仅区别于教学原则,也区别于教学组织形式。只把讲授、实验、练习、演示等叫做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研讨法和实验法。“二战”结束以来诞生的一系列的现代教学方法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但究其共性和特质不外乎一下四点:
1、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致力于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强调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
4、重视教学方法的发展与教学实验紧密结合。(常用教学方法:书本pp204-206;共性与特质:pp210-211)
10、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需要重点克服的问题
通过高校扩招这一策略,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增加,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1,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缩小了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增加了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不断进行结构调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成果显著。
可以说,我国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具有管理多层化、结构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然而,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基本议题。
1,经费问题。教育经费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是经费紧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经费的公共投入存在较大差距。教育经费的不足,不仅造成高校债台高筑、学费攀高的窘境,而且导致教育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2,结构调整。大众化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我们当务之急是进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立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有效的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所承担任务、人才规模、办学特色等依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高等职业院校、民办高校的质量依然差强人意。
3,质量问题。随着高校扩招,入学人数增加,非传统学生比例增大,学生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及需要也变得多种多样。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发展优质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这仍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最重要的任务。4,就业问题。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等学校与就业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失业率不断上升的事实告诉我们,要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就业市场,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完善大学生就业制度。
第四篇: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闭卷部分
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
1. 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2. 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3. 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4. 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5.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6. 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7. 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9. 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
1. 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C)。A. 红又专人才 B. 理论人才 C. 职业型人才 D. 技术型人才
2. 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D)。A. 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 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 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 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 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B)。A.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 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 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
4. 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B)相统一。A. 政治思想教育 B. 培养能力 C. 素质提高
D. 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5. 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B)。A. 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 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 灵活性差
D. 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6. 中国高等学校实(C)。A. 通才教育
B.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C.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 专才教育
7. 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A)阶段。A. 大众化发展 B. 英才教育发展 C. 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 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8.(C)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A. 搞好宣传 B. 发展校园文化 C. 培养专门人才 D. 发展科学
9. 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A. 教学 B. 发展素质 C. 科研训练 D. 生产劳动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C)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A. 社会活动频繁 B. 人际关系好
C. 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D. 教学成绩突出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15选3。)
1.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 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P5 2. 我国的教育方针 ——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P31 3. 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 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P29 4. 教育目的 ——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 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P31 5.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比较)—— 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
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P64 6. 大众高等教育(与英才教育比较)—— 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明显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英才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治国精英;而大众高等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受教育者分布广泛,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也可以上大学。教育规模扩展,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也包括一部分未来的国家管理人员。P69 7. 课程 ——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 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到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广义的课程突破了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界线,使教育活动克服了以学科、智育为转移的唯理性模式的束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教学内容。P235 8. 教学计划 —— 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 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P240 9. 教学大纲 ——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
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P242 10.教材 —— 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 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 表、附录、索引和注释。正文是教材的主要部分。P245 11.班级授课制 —— 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 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 学时间表,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P253 12.学分制 —— 学分制是与学年制不同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
或学习分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一般是将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总体分解成各“小单元”,并分别确定为必修与选修两大类,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取得该专业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作为学生毕业或获得学位的业务标准。P263 13.教学和教学过程 —— 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构成的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动态过程而展开就称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 的引到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教学过程有三个特点:其一,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二,学生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其三,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形成的过程。P218-219 14.教学原则 ——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 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P226 15.学制 ——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 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P85
四、简述题(每题8分,18选4。)1.社会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5 答:
(一)政治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 政治决定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发挥其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 1. 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 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2.社会经济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9 答: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 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 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社会不利群体的社会地位
高等教育的上述经济功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这两条基本途径而实现的。3.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17 答: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4.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文化具有反作用 1.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 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4.简述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P25 答: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包括: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教学职能)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研究职能)
(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针对社会)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 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使它们不脱离社会实际。5.简述教育目的的性质 P32 答:
(一)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主观性)
(二)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6.简述高校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P48 答: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个: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7.简述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 P171 答: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劳动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这种作用的认识程度。高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尽管高校教师的作用与贡献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滞后性,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教师的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及时地、直接地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社会上仍存在轻视教师劳动的观念,以为教师的工作是简单的重复,与物质财富的生产没有关系。但是政府通过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教师社会地位的确定提供了法律依据,对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都有所规定。
高校教师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尚欠发达,经济待遇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还应意识到,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自己对社会的作用与贡献,要有默默无闻的准备。8.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P185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气质和性格两方面:
1、大学生的气质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能根据自己的气质特征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并能克服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影响,发挥积极因素的作用。教育上主要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使其能在学习与生活中扬长避短,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更好地发展自己。
2、大学生的性格正逐渐完善和稳定下来,具有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意志品质与理智情感特征。教育上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改变以往性格特征中的消极方面,发展积极方面,以形成完善的人格。9.如何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在课程结构中的关系。P236-237 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1)要加强基础课,以有利于学好专业课,也有利于专业变换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2)加强基础课并非愈宽愈深愈好,要适度,使学生在普通课的基础上实现高度专业化;
(3)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的职业倾向课。着眼于拓宽专业眼界,提高专业理论思维层次和掌握科学的一般方法论。
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1)两类课程应比例适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保持主干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增加教育计划的灵活性。
(2)应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适当压缩必修课的学时和教学内容。以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的学业能反映本专业的规格和要求;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要克服轻视理论轻视书本知识的错误倾向,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2)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克服忽视实践的倾向,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能力。10.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P213 答:
(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 致
(二)培养目标和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忌偏高和偏低
(三)培养要求应体现层次、规格的差异性,切忌笼统
(四)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可比性。在学习年限、课程体系、学分、教材、学位水平方面,尽可能地和国际公认的标准接近。
11.简述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P266 答: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有:
(一)有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二)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 比重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的校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
(三)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12.大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是什么?P223 答: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增强。独立性增强意味着他们对老师的依赖已经减弱;自主性增强意味着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选择发展方向;学习探索性的增强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他们也以直接知识为认识对象。13.大学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意义 P297 答:
(一)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三)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四)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五)科研是学校直接为和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六)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4.简述社会实践活动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意义 P325 答: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
(三)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
(四)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15.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P353 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马毛邓来教育和武装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主要有:
(一)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教育学生,增强大学生认识、改 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保证和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四)引导、培养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16.简述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意义有哪些。P113 答:教师聘任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地打破了高校教师铁饭碗地局面,一是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高校教师的合理流动;二是优化了高校教师的队伍结构,对加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三是聘任制有利于形成竞争上岗的局面。17.简述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的特征 P92-93 答: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大多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中央部位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中。高校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
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微观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层次结构轮廓清晰,各层次间基本能够保持衔接,相互连贯,但培养规格上还有些模糊,特别是专科教育的定位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 进入各层次都有比较严格的入学条件限制,实行严格、规范而统一的考试制度。――在学习方式和修业年限上,加强改革,增强灵活性,但总体上比较刻板、划一。18.简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三个模式 P116答:人们通常将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划分为三种模式:
(一)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下,高等教育完全由国家举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权力在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直接调解高等教育活动。以法国为典型代表。
(二)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又称分权制,一般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不在中央政府,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以及评估、监督职能。以美国为典型代表。
(三)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简称结合型管理体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或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能,各自在不同层次行使其职能,并满足各方利益需要的管理体制,以德、日、英等国家为代表。开卷部分
一、分析、论述题(8选1)
1. 谈一谈你对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的看法和想法?P171 答题应围绕以下要点展开分析:
(1)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劳动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这种作用的认识程度;
(2)在我国现今条件下,教师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的提高要有一个过程;
(3)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取决与自己对社会贡献与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出色地履行教师职责,才能真心赢得社会的尊重。2.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析大学教学方法的特点P266 答题应围绕以下要点展开分析(1)大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由教师直接控制转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由于大学生学习独立性增强,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 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第五篇: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武汉张 2013-12-2 21:01:00 1.高等教育管理(独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教育经济学(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3.民办高等学校定位、特色与发展研究(第一作者、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柯佑祥的这三本书,你最好能看看哦 武汉张 2013-12-2 21:04:54 他近年的文章最好也看看1.中国民办高校定位、特色分析,《大学教育科学》2013.3 2.民办高校属性识别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教育研究》2012.9 3.民办高校定位现状调查,《高等教育研究》2012.10 4.教育财政偏好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教育研究》2010.3 5.推进民办高等教育的繁荣与创新,《高等教育研究》2010.9 6.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 2008.3 7.高等教育的财政中立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 8.中国高等教育投资的困境与出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 9.市场进入次序优势与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研究.2007.9 他的主要领域是高等教育财政(经济)与民办高等教育这块 武汉张 2013-12-2 21:25:48 他最近讲的几个讲座课件,离线发给你看看哦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5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比较)——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6.大众高等教育(与英才教育比较)——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明显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英才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治国精英;而大众高等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受教育者分布广泛,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也可以上大学。教育规模扩展,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也包括一部分未来的国家管理人员。
7.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到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广义的课程突破了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界线,使教育活动克服了以学科、智育为转移的唯理性模式的束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教学内容。
8.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
9.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10.教材——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表、附录、索引和注释。正文是教材的主要部分。
11.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12.学分制——学分制是与学年制不同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分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一般是将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总体分解成各“小单元”,并分别确定为必修与选修两大类,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取得该专业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作为学生毕业或获得学位的业务标准。
13.教学和教学过程——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构成的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动态过程而展开就称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到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教学过程有三个特点:其一,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二,学生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其三,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形成的过程。
14.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15.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四、简述题(1.社会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
(一)政治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制约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发挥其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2.社会经济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社会不利群体的社会地位高等教育的上述经济功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这两条基本途径而实现的。
3.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4.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文化具有反作用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4.简述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答: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包括: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教学职能)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研究职能)
(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针对社会)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使它们不脱离社会实际。
5.简述教育目的的性质
答:
(一)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主观性)
(二)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6.简述高校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答: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个: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
7.简述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
答: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劳动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这种作用的认识程度。高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尽管高校教师的作用与贡献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滞后性,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教师的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及时地、直接地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社会上仍存在轻视教师劳动的观念,以为教师的工作是简单的重复,与物质财富的生产没有关系。但是政府通过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教师社会地位的确定提供了法律依据,对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都有所规定。高校教师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尚欠发达,经济待遇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还应意识到,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自己对社会的作用与贡献,要有默默无闻的准备。
8.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气质和性格两方面:
1、大学生的气质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能根据自己的气质特征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并能克服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影响,发挥积极因素的作用。教育上主要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使其能在学习与生活中扬长避短,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更好地发展自己。
2、大学生的性格正逐渐完善和稳定下来,具有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意志品质与理智情感特征。教育上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改变以往性格特征中的消极方面,发展积极方面,以形成完善的人格。
9.如何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在课程结构中的关系。
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1)要加强基础课,以有利于学好专业课,也有利于专业变换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2)加强基础课并非愈宽愈深愈好,要适度,使学生在普通课的基础上实现高度专业化;(3)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的职业倾向课。着眼于拓宽专业眼界,提高专业理论思维层次和掌握科学的一般方法论。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1)两类课程应比例适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保持主干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增加教育计划的灵活性。(2)应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适当压缩必修课的学时和教学内容。以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的学业能反映本专业的规格和要求;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1)要克服轻视理论轻视书本知识的错误倾向,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2)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克服忽视实践的倾向,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能力。
10.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答:
(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
(二)培养目标和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忌偏高和偏低
(三)培养要求应体现层次、规格的差异性,切忌笼统
(四)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可比性。在学习年限、课程体系、学分、教材、学位水平方面,尽可能地和国际公认的标准接近。
11.简述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答: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有:
(一)有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二)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的校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
(三)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12.大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答: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增强。独立性增强意味着他们对老师的依赖已经减弱;自主性增强意味着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选择发展方向;学习探索性的增强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他们也以直接知识为认识对象。
13.大学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意义
答:
(一)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三)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四)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五)科研是学校直接为和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六)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4.简述社会实践活动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意义
答: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
(三)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
(四)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15.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马毛邓来教育和武装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主要有:
(一)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教育学生,增强大学生认识、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保证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引导、培养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16.简述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意义有哪些。
答:教师聘任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地打破了高校教师铁饭碗地局面,一是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高校教师的合理流动;二是优化了高校教师的队伍结构,对加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三是聘任制有利于形成竞争上岗的局面。
17.简述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的特征
答: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大多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中央部位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中。高校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微观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层次结构轮廓清晰,各层次间基本能够保持衔接,相互连贯,但培养规格上还有些模糊,特别是专科教育的定位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明确;――进入各层次都有比较严格的入学条件限制,实行严格、规范而统一的考试制度。――在学习方式和修业年限上,加强改革,增强灵活性,但总体上比较刻板、划一。
18.简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三个模式
答:人们通常将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划分为三种模式:
(一)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下,高等教育完全由国家举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权力在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直接调解高等教育活动。以法国为典型代表。
(二)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又称分权制,一般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不在中央政府,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以及评估、监督职能。以美国为典型代表。
(三)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简称结合型管理体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或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能,各自在不同层次行使其职能,并满足各方利益需要的管理体制,以德、日、英等国家为代表。
一、分析、论述题
1.谈一谈你对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的看法和想法?
答题应围绕以下要点展开分析:(1)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劳动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这种作用的认识程度;(2)在我国现今条件下,教师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的提高要有一个过程;(3)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取决与自己对社会贡献与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出色地履行教师职责,才能真心赢得社会的尊重。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析大学教学方法的特点
答题应围绕以下要点展开分析(1)大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由教师直接控制转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由于大学生学习独立性增强,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二、辨析题
1.高校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
此说不完整(4分)。高校师生关系就其表现形式而言,既表现为教育关系、人格关系、心理关系,也表现为道德关系、法律关系(2分)。其中教育关系是最基本的师生关系,是人格关系、心理关系和道德关系建立的基础;反之良好的心理关系和道德关系能够维持师生间良好的教育关系(2分)。
2.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二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此说不完整(4分)。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外,还要促进大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开展与发展。(2分)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世界观的形成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等是相互制约的、相互促进的,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会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2分)。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加强高校课程建设。
(1)充分认识到,高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2)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确定课程建设的内容。六个方面: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体制机制建设。(3)切实加强课程建设的实施 以上每个要点给3分,展开论述3分。
2.试论述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1)存在的问题是,专业发展数量缺乏一个宏观的调控机制,因而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2分),二是相当一部分专业范围比较狭窄,从而导致专业的不适应性(2分)(2)改革方向是:拓宽专业面,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2分);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2分);在规则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2分)。P136展开论述2分。
3.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1)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项基本任务。因此高校教师应遵循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做到两者兼顾。(4分)(2)教学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教师要根据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4分)(3)科研是教师的另一项基本任务。科研是教师提高水平的基本途径。教师要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掌握科研规律与治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4分)(说明:本题的三点仅供阅卷时参考,并非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2、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与发展统一实现的过程,是在学生认识基础上的发展过程。
3、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大学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打破大学的传统封闭状态,努力发挥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积极促进全州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威斯康星大学以其卓越的成就受到世人的称赞,为各州大学所效仿。“威斯康星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学的第三职能——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使大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等农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同步得到强化。
4、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五点多超出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5、教学评估: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进行系统检测,并评定其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
6、社会本位论: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与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的。
7、隐性课程: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
8、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9、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10、莫里尔法案:为了使教育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国会于1862年颁布了旨在促进美国农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莫里尔法案》(Morrill Act)。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依照每州参加国会的议员人数每人拨给3万英亩土地,并将这些赠地所得的收益在每州至少资助开办一所农工学院(又称“赠地学院”),主要讲授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知识,为工农业的发展培养所需的专门人才。
11、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相对传统“专才”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该教育模式注重人才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除了具有专业特长外,还要培养人的社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2、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a,人类文化繁衍靠得就是教育。b,教育通过人的培养,不仅要传递人类已有的文化,而且必须为创造人类的新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c,以文化传承和创新为内容的文化功能,在教育的社会功能中是首要的最基本的功能。
2、简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1).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和发展。(2).人的思想和 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更显得重要。(3).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通才教育是相对传统“专才”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该教育模式注重人才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除了具有专业特长外,还要培养人的社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专才教育是指比较强调实用知识和技能,专业设置非常狭窄,知识结构单一,所培养的学生的特点是刚开始工作时上手较快,但发展后劲不足,面对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对缺乏创造性和适应性。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就其应然本质属性而言,是两种教育教学方式。两种教育教学方式互为补充,不能以一种否定另一种。专才教育,可以通才教育的教学方法为塔底;通才教育,可以专才教育的教学方式为塔尖。
4、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
5、如何理解大学的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a,培养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b,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c,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职能的延伸。
6、试分析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a,专业性;b,教学与科研相结合;c,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7、如何突出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a,承认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b,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c,帮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性、探究性的学习者。
8、优化大学课程结构应处理好哪些关系?a,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d,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环节;e,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f,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g,主修专业课程与第二专业课程;h,先行课程与后续课程。
9、大学课程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1.课程建设规划;2.教学队伍建设;3.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4.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5.教材建设;6.实践教学
10、简述通才教育的基本特征。
通才教育的基本特征表现在a注重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实际训练b教学内容涵盖整个学科领域、学科之间表现为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c多设置通博型课程、综合型讲座和各种专题研讨。缺点在于过分强调学科综合,讲授经典性理论知识,可能与实际生活和生产相脱节。
11、简述考试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
a政治思想性原则b 科学性原则c针对性原则d 灵活性原则
12、教育与经济的相关关系怎样?a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b教育反过来制约或推动着经济发展。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高等教育扩张的看法(包括成就与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等)。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政府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完成保8目标,同时也是为了缓解经济转型带来的就业压力,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把高等教育纳入积极的财政政策范畴,开始大规模高校扩招。十几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得到飞速发展a1998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为108万,2006年已达540万,毛入学率已达21%,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在校学生、科研经费分别是98年的4到6倍。b满足了公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c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同时高校扩招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a高校陷于债务困境,加大了财政金融风险b大学生就业难c教育资源紧张,教育质量滑坡d发展不平衡(区域间,高校间),不平等(贫富学生间,贫富地区间)现象多。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a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政绩b教育部门评估的硬指标导致高校贷款过多,建设过快c高校合并未能真正贯彻国家政策d未能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结合发展。解决对策:(1政府)a履行职责,出台政策控制扩招速度b保证对教育财政拨款的力度c鼓励民间资本办学(2高校本身)a科学控制扩张规模b提高收费标准
2、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与可为?
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a教学内容b教学模式c教学平台d自身素质e品德修养
3、结合你的教学特点,谈谈对某一教学原则的理解,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这条原则?
(1)教学整体性原则.(2)启发创造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有序性原则.(5)师生协同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积累与熟练原则.(8)反馈调节原则.(9)教学最优化原则.4、结合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分析我国目前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思路和对策。北大的教师聘任制改革改革方案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围绕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教育评聘制度、学术竞争机制、学术评价体系的建立、学术自由的保障制度以及大学改革本身的合法性及程序公正等问题的大讨论。这次改革真正触及到高校人事制度的“命根”。“抓住‘进人关’和‘淘汰关’,晋升机会少了,解聘风险大了,教师们真正感到切身的威胁。彻底打破了事实上存在的高校教师终身制。我国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教师聘任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所谓的“好的进不来,差的出不去”,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竞争淘汰机制,其结果是造成学校内部缺乏压力、动力和活力,使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受到制约。“差的出不去”,主要原因是机制问题。由于教师职务和职称概念上的混同,在“重评轻聘”、“以评代聘”的传统观念和事实做法下,加之缺乏科学严格的聘任考核,“能上不能下”和人才单位所有制的观念在高校内部根深蒂固。对于不能很好履行岗位职责的人员,高校尚缺乏淘汰下岗甚至淘汰出校的机制。“好的进不来”,主要原因是编制问题。正由于人员只上而不能下、只进而不能出,加之学校办学成本中必然需要考虑的人员编制问题,造成学校没有办法选择合适人选上岗。当前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面临种种困难,这些困难来自诸多方面。从学校外部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体系不健全。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其中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作为事业单位的高等学校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还没有实行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给落聘人员重返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二是人才资源不充分。由于岗位的多样性、高标准,加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激烈竞争,学校往往在一些学科、一些领域还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参与竞聘,造成有岗无人应聘、退而求其 次的局面。三是宏观政策不到位。学校办学自主权受到来自政府行政部门的制约,在统一的政策法规、统一的用人标准、统一的审批制度下,很难根据学校实际做出内部个性化政策选择,导致聘任机制改革上的束缚。四是评价体系不完善。政府、社会、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体系,往往还停留在用统一的、粗线条的、以偏概全的标准和方法对学校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往往造成学校办学模式的趋同、学校内部评价制度的趋同,乃至造成用人标准上的趋同,导致对一些符合学校办学特色、具有某些特殊专长和技艺的人员视而不见、拒之门外。从学校本身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淘汰机制缺乏。由于缺乏淘汰机制,造成人才流通渠道不畅通,人才聘任的社会化程度不高,无法形成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无法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二,资源分配分散。尽管高校目前有一些吸引人才的政策举措,但支持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还不足以吸引海内外一流人才。学校为了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各种利益关系之间的平衡,在扶强的同时有时还需援弱,造成有限的资金分配分散。其三,用人观念落后。在一些学校内部还存在“武大郎开店”现象,既得利益者对接纳优秀人才存在消极抵触情绪还时时存在,惟恐他人对自己岗位形成威胁。其四,学校校情制约。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环境条件、资源条件等的限制,学校在推进教师聘任制度改革中还面临着其他诸多制约,如不同学科在学科建设水平上的现实差异、不同系列人员之间利益关系的既有模式等,这些都往往会对聘任制度的改革提出一系列挑战。改革的对策:第一,大学改革也要有法可依。第二,大学改革要遵守学术自身发展的规律。第三,改革也要尊重历史。第四,我国高校内部一些传统观念也需要转变。
5、结合实际谈谈你如何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6、运用高等教育学原理,结合你的专业,试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导性的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1)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2)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1)社会化(个人学习社会文化的过程);(2)社会选择(择优与淘汰);(3)社会流动(“代际流动”)。
2.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建构具有主体性的人。完整的主体性包括:道德主体、认知主体、审美主体和实践主体。高等学校的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完整主体性 高度发展的教育过程。其教育目的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道德主体、认知主体、审美主体和实践主体,使大学生成为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和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的阶段性特点:(1)低年级:“接受性学习”为主阶段,是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起点和条件。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塑造完美人格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活动。低年级阶段主要发展大学生的认知主体性、道德主体性和审美主体性。(2)中年级:“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的转折期。中年级阶段主要发展大学生的认知主体性和实践主体性。(3)高年级:“发展性学习”为主阶段。高年级 阶段主要发展大学生的实践主体性阶段主要发展大学生的实践主体性。
3.简述高等教育的预警功能
高等教育的预警功能是引导社会职能的要求。现代大学的预警功能是大学创造性地运用其前瞻意识、批判精神对社会的发展趋势及诸多问题予以预测、警报和预防,从而引导社会健康发展的功能。大学的预警功能更体现大学具有的主动性、超前性和发展性。
4.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由注重“教法”转向更加注重“学法”; 具有很强的探索性; 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
5.简述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内在联系。
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从知识的生成看,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 从培养人才的意义上说,二者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6.简述自主性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作为独立的负有不同责任的主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是通过大家的意识共享来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7.简述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过程中处理学术性与实用性矛盾的原则。
德里克。博克原则: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原则;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原则;拥有来自教师支持的原则。
8.简述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
(1)党的领导(党委政治把关,监控办学);(2)校长对学校行政工作全面负责;(3)教职工民主管理(教职工代表大会)。
9.简述高等教育精英阶段、大众阶段和普及阶段在教育观念与功能方面的差别。精英阶段(毛入学率<15%):上大学是少数人的特权;塑造人的心智和个性,培养官吏与学术人才; 大众阶段(毛入学率15%-50%):上大学是一定资格者的权利;传授技术与能力,培养技术与经济专家; 普及阶段(毛入学率50%以上):上大学是人的社会义务;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造就现代社会公民。
四、论述题
1.现代大学怎样才能走进社会的中心? 大学在经济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首先要认识到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2)大学要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
2.论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及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1)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生产力水平、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制约; 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社会制度建设、文化发展服务)。
4.论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基本途径。
学科专业综合发展;大类专业招生培养;学分 制与选课制;产、学、研结合。
5.论述教育过程“双主体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教学是教与学的辨证统一,“一体两面”的教学活动。按教学规律办;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 教学质量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