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五清教学模式的介绍[大全]
家长会须告知家长的情况
班主任们可以把以下内容做到明天家长会课件里面。1.关于五清教学模式的介绍。
以小练习为龙头,知识和方法做到:堂堂清(课堂练习)、天天请(每天有作业)、周周清(周六清理)、月月清(月考)、期期清(期末复习、期末考试)2.高三的成绩怎么样?
首届高三学校非常重视,师资配备、教育教学管理、备考策略等都非常科学、严谨,参加三次武都区诊断性考试,一次比一次好,成绩优异,平均分高出武都区第二名学校30多分;本科上线率居全市第二,达到了其它办学几十年、十几年学校无法达到的高度;预测重本人数列全市前茅。现在的冲刺阶段,全体高三教师众志成城,全体学生刻苦攻读,师生同心,管理和谐,周考上600分人数达5人左右,最高分660左右,形势喜人,胜利在望。3.关于学校的一些规定。手机管理规定,放假和收假的规定,请假的规定,在校期间发型和服饰的规定。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学校对违禁物品管理很严格,部分学生受违禁物品干扰太大,成绩很不理想。
放假制度的确定是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家校沟通;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学校管理。仪容仪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折射,发型、服饰都应该体现学生特点,不宜讲求时髦和异样。
4.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家校全力解决的相关事情。
学习问题:听课、作业、复习、清理、笔记;
纪律问题:上课、就寝、放假离校、离家返校、自习、服饰、饮食等等纪律; 班级氛围:学习氛围、纪律氛围、舆论氛围(是非观、价值观)、生生关系、师生关系; 家长问题:小事夸大、偏听学生、配合不够、溺爱孩子…… 5.介绍学校现状和未来
现状:教育教学秩序良好;高三初三劲头十足;师资队伍建设紧锣密鼓。
未来:师资更加强大;管理更加科学严谨;艺校合作走向深入;校容校貌进一步改观。6.分析学生(不宜点学生姓名分析)
第二篇:五环节教学模式介绍
芹池中心小学
“五环节”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积极响应县局的号召,在消化吸收问题导学模式理论、安阳殷都经验、太谷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总结出了符合我校校情的“五环节”教学模式。现将操作程序具体介绍如下:
第一环: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温馨提示的引导,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伙伴、互联网、图书室等学习资源自主展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这是学生主动学习,建构知识的核心,同时又是学生以后几个环节学习的基础,只有经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对学、群学、课堂展示中才能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据可辩。
第二环:组内交流,合作提高;
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交流为主要学习手段,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实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维方法的优化互补,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第三环:展示互动,评价激励;
在“预习”的基础上,对导学案里的内容进行深入地探究,并将自己或本组的探究结果用简洁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要求展示自己组提出的有价值的、未解决的问题,达到成果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该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在学生展示阶段,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体态、分值、物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反馈,已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的作用,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完成。
第四环:引导探究,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探究知识、发现规律。教师要恰当的引导和点拨才能和学生有效探究相得益彰。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领者而不是指使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除了要创设探究氛围,还要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随机抛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要发挥组织者、协调者、点拨者的作用,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保障自主解决问题的课堂秩序,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涨的探究热情,促使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
第五环:练习巩固,达标测评。
一堂好的课,需要“动与静”的结合、“活与实”的结合。“动与静”的结合、“活与实”的结合就需落在课堂练习和当堂检测上,练测结合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对学生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同时能让学生通过检测,真正感受到“学有价值”、“学可致用”,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能进一步得以内化,并有意识的转化为知识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让知识走出课堂、回归生活。
检测时做到堂堂清,测评节奏要快、反馈要及时、准确。要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分层检测,即基础知识题全部过关;闯关提升题,分级完成。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虽然,我们总结出了我校的教学模式,但它仅是一个雏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改进。
第三篇:学引用清教学模式
“学引用清”教学模式
“学引用清” 课堂教学模式是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全体教师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而创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既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和原则。它符合现代教学论和哲学理论,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把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落到了实处,并处理好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像考试一样紧张、愉快地学习,人人都能当堂完成作业,完成教学任务,这就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原则
一、平等性。学生和教师在学习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也承担同等的责任。
二、全体性。学习目标设计和教学环节安排时,考虑不同学生的要求,努力促进所有学生让其展示自我,树立信心,培养其敢于表达自己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提倡分层次教学,合理安排不同任务,力争让最后一名也能成才。
三、主体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方法,规律和特征,分清层次,记住要点并以本节知识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
四、合作性。课堂上,采用师生、生生、组生、组组、优弱等多种合作方式,鼓励相互点评、指正、借鉴、补充,促进互补共赢,实现心灵碰撞、人格感染、智慧启迪。
五、实践性。联系学生多种生活情景,调动学生多维投入,运用真实、生动的事例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剖析、归纳、总结,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第一部分
“学引用清”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学引用清”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每节课一般有三个环节:自学环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环节、“当堂清学”环节。三个环节环环紧扣。前一个环节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后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跟着全班的步调往前走,一刻也不能放松。这就使得学生每堂课的学习都变得紧张、愉快、高效。
一、自学环节
这个环节要完成四个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并简单导入、出示学习目标并简单解释、自学指导和学生独立自学。
(一)板书课题
上课后,教师开门见山引出新课,简单导入,然后把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题,可以很快把学生引入课堂情景,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所以教师板书要规范,字体不能潦草。
(二)出示学习目标
【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课件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看或整体朗读,教师对学习目标适当解释。
【目的】让学生整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习目标是师生在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如果一堂课没有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就很难评价这节课效率的高低。【意义】
1、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学习和思考。
2、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三点】
1、学习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的。
2、要实事求是。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理解的,教师却设定为掌握、运用,要求熟读的,教师却设定为当堂“背诵”,学生当堂达不到。不能达到的学习目标就没有意义,就是搞形式主义。教师出示学习目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
3、学习目标的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目标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能太长。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其实也是学科总目标的具体分解。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要和总的学习目标一致,分解的学习目标语言要简练,通俗易懂。【对教师的要求】
1、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制定学习目标,既不降低要求,也不拔高要求。
2、要给学生充分阅读学习目标的时间,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出示学习目标的时间不能太短,应让学生读完后还有点思考余地。同时学习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要用激励的话鼓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要引导学生认真默看,不要急于切换课件。
(三)指导学生自学
【操作】课前制好课件,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看。
【目的】自学指导要让学生知道用多长时间,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即“五个明确”:①时间②内容③学习方法④达到的标准⑤检测的方法。
明确时间——就是告诉学生用多长时间自学。自学时间要紧张,不要太宽裕,要让学生有紧张感。明确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明确自学的方法——就是告诉学生怎么学。例如,看书(是边看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看例题,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题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 明确达到的标准——就是自学后要应达到什么要求; 明确检测的方法——就是告诉学生时如何检测。
能准确体现“五个明确”的就是有效的指导,反之则是无效的指导。【意义】
1、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2、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对教师的要求】
1、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先尝试学习。充分估计学生自学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提示哪些方法,在哪些地方设计问题,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解决。
2、教师在指导学生学的内容时,注意在旧知识与新知识方面不要平均用力。学生读书的重点应该在新知识上,在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上。
3、教师的自学指导要具体、科学、明确。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如果有指导,但不科学、不具体,操作性差,就会把自学引入歧途;该强调的没有强调,学生自学、做题时出错率就会高。
4、学科不同,教师的自学指导也往往有所不同。例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常识课,教师主要通过设计好“思考题”来指导学生自学。思考题是一节课师生教与学的“路标”。按此“路标”指导学生学习、讨论,解决疑难,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层次分明,中心突出,就能保证好的教学效果。
5、要指导学生如何接受教师的自学指导。教师在讲解自学指导内容时,一般让学生“听、看、想、记”。不能出现你说你的,他听他的,是否有效,要看学生是否明白了你的自学指导。教师的功夫要下在课前,要精心设计自学指导。
6、根据教材内容,可视情况分段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当然自学指导也就要分开进行,每次自学前给予相应的自学指导,学生容易记住,也容易掌握。
(四)学生独立自学
【操作】学生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读书或看书。“独立自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文科一般是读书,理科一般是看书,看例题、公式、基本概念,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课前一般不预习,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所有任务均在课内完成。
【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自学也是一种竞赛,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因为教师自学指导的具体明确而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读书、看书就好比在做考前准备,会紧张、高效。这样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对教师的要求】
1、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不能放任自流。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书,对个别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要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的自学。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果不能让学生高效的投入到自学中,就不能保证课堂效果。
2、教师要坚持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自学时,教师用眼睛巡视,全面了解学情。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教师全面了解学情,是为下一步的检测和教师的引导做准备。
3、教师要重点盯住班内的后进生。甚至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一个班级无论有多少学生,教师始终要把后进生装在心里,看在眼里。
4、教师在课堂上要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不随便走来走去。
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环节
这个环节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内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引导或同伴帮助下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
(一)检测(提问或练习)——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检测”就是“学情”调查,就是考试或测试。自学时间到时,教师一般用“举手”统计的方法了解学情。例如:请完成老师布置的看书任务的同学举手。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完成了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半数学生未完成,教师就要适当延长时间。这就叫实事求是,灵活机动。【操作】让中差生或后进生板演或口头提问。文科一般以口头提问为主,以笔头练习为辅,重在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理科一般以做题板演为主,以口头提问为辅,重在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的要求】
1、看书以后的检测题很重要,教师要精心设计。检测题要以课本为主(结合课文、课后题、学生实际),要有价值,有代表性,要紧紧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
2、教师在检测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的对象。教师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因为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教师只让优秀学生回答或上台板演,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问题,后进生的问题就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3、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行回答问题时,要照顾全体学生,让他们注意听取别人回答的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
4、在进行检测时,教师要注意收集问题,为引导做准备。教师要注意每位学生的情况,收集学生有哪些错误,并在脑子里分类,哪些属于新知识方面的内容,这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哪些属于旧知识遗忘的或粗心大意的,这些属于次要问题。对倾向性错误,应做上记号,引导时重点讲解。
(二)课堂互动——在教师指导或同学帮助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检测是进入教师引导的前提或桥梁。检测结束后,进入下一环节: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和交流、讨论、更正的过程。它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更正(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叫“兵教兵”)【操作】
1、学生观察板演,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板演相同;
2、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
3、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一般情况下是先让中差生来对做错的题进行更正,凡中差生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叫优秀生。中等生不能更正的,再让优秀生来更正。这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在这时充当的是主持人的角色。
【目的】把面向全体、培优补差落到了实处。具体的说就是在这个“兵教兵”的过程中,后进生的疑难和问题得到了解决,错误得到了纠正,这就把教师原来要在课下补差的任务移到课堂上由师生共同来完成了,可以节省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好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后进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优秀生和后进生各得其所。
【意义】长期坚持这种做法,好学生能说会道、思维敏捷;后进生也能逐步赶上来,当堂学得懂,学得好,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
1、明确引导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
2、明确引导的方式。广泛推行“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质疑、讨论,最后老师再引导、再补充。
3、明确引导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第二步:讨论(是生师之间的合作学习)。
【操作】学生合作学习之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做适当的讲解,参与讨论、师生合作学习。
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除了更正以外,还有同桌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后进生能正确解答的问题,就不再浪费时间;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更难的问题,就要有教师来解决,参与讨论、师生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1、在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师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式。
时间: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时的讲是必要的,讲多长时间并没有硬性规定。要看学生掌握情况。关键是确定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样讲?
内容:从学生的板演和调查的学情以及教师的经验多方面综合看,学生最容易错的在哪里,哪些问题学生没有理解和掌握,这些地方就要重点突破。
方式:传统教学是教师先讲,学生后学;教师讲的内容全是教材上的知识,不管学生会与不会,所有 的内容都要讲,这就造成了“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学引用清”这种模式是在学生自学、更正、讨论之后,如果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去讲。学生学在前,教师讲在后;教师讲的内容都是学生不会的,急需要讲的,凡是学生会的,教师绝不再讲。教师讲的方式一般有六种:
一是补充讲解:教材上不全的,学生理解不全的要补充; 二是更正讲解:学生理解有误的;
三是点评讲解: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就学生答的内容和方式等作适当的点评; 四是归纳总结讲解:把零散的答案要点归纳总结到一起;
五是按顺序讲解:按问题分类,一类一类边讨论、边讲解,边板书,合二为一,合三为一,这样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六是拓展延伸讲解:由个别到一般,走出教材。
2、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急于直接说出答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并让学生再进一步加深理解、当堂记忆,然后在做题的实践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形成能力。这样的结果学生才会映象深刻。
3、教师讲评不仅仅是为了要得出一个结论,关键在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熟练运用。所以老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上,教会学生审题,确定思路。比如: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求什么,要求的问题与定理之间有什么联系,找准切入点。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环节是一堂课中最能体现教师个人素质和功底的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教师在课前备好的课,会因学情发生变化而随之变化,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可以节省时间,才是有效和高效的。
(三)归纳总结
课堂教学总结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堂用到的知识点、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的总结。它可以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它是整节课学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总体思路最明确、最深刻、最集中的阐述,即整节课的精华所在,所以总结是十分重要的。总结不仅仅应用于一节课的结尾,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独立的教学阶段,也都需要做出适当的总结。总结具有五大功能:第一,巩固新知识。第二,承前启后。第三,认识升华。第四,培养能力。第五,及时反馈。
好的总结,能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好学习过的内容。且对学习的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归纳作用。课堂教学总结应注意一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学习反思:
总结不应只是教师来进行,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思考对学生来说意义很重要,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自我总结的空间。
2、结合课程目标来进行。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因此在课堂总结在要按目标进行。
3、、以疑引新。
进行总结时要根据教学的知识系统,提出承上启下的新问题,这样可以使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向课外延伸与扩展。
在课堂总结中,要抓好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认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知识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能让他们运用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让他们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快乐。
三、当堂清学环节:
当堂训练就是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能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这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综合训练。【操作】
1、布置课堂作业;
2、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3、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作业。
【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意义】
1、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对不能当堂完成作业的学生,课后要及时辅导。
2、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
如果说学生在“独立自学”时,已经对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再经过检测、更正、讨论,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最后经过当堂训练、模仿例题运用公式、定理做作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会使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这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的。【对教师的要求】
1、精心设计习题,要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题;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尤其是后进生,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
3、指导学生做题方法。
4、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牢固地掌握当堂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不求甚解地完成作业,或者抄袭别人的作业,那就起不到做作业的作用。限时当堂独立完成作业,就很好的保证了学生能及时练习,独立练习,解决了学生因课下做作业时自觉性差,随意性大而导致的抄袭作业或不做作业等问题。
5、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留给学生去学和练,下课时,教师要把课堂作业收走,放到课下去批改。限定时间,下课铃响就得交,把平时作业当考试对待。对没有当堂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记下姓名,作为日日清的对象。
6、强调学生纠错。有题必做,有错必纠。除作文外,作业都要当天批改完毕并发给学生纠错。教师批改以后的作业,学生如果做错了,必须更正,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更正错误。教师和学生都要有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含测试和考试)之后,将其中做错的题目及时记录下来,这些就是知识的漏洞。教师既要重视这些错题,从中找出教学难点和规律,又要督促学生经常看看这些题目,反复练习,时间长了,漏洞就会补上。
第二部分
“四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河南永威学校“四清”管理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保证人人不欠账,这就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知识是有连续性、系统性的,记忆也是有一定规律的,由知识转化为能力更需要有一个过程。要想形成知识体系,真正把所学的各科知识记得牢、理解运用巩固得好,就必须优化这一过程的管理。实践证明,永威学校实行的“四清”管理,就是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的务实之路、成功之路。
一、什么叫“四清”
“四清”就是堂堂人人清、日日人人清、周周人人清、月月人人清。简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堂堂清”
就是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能理解、记忆运用所学的知识,当堂能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不把问题留到课后。凡是当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的学生,教师要记下这些学生的名字,作为“日日清”的重点对象。【注意点】
①堂堂清的要求要分层次。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这样才能使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基础差的学生吃得了。
②堂堂清的方法:理科可以是做题(达标题、练习题、单元过关题等),要求学生像考试竞赛那样来对待,独立完成、教师不辅导、学生不得抄袭。学生做题目时教师要认真巡视,尤其关注后进生的达标情况,若做错了教师要记住课后“开小灶”。文科可以做题目,也可以通过记忆、背等方式,分成小组来检查,由小组长负责,结果报告教师,教师抽查。
③教师要对课堂上已经完成的作业批改,以便了解情况,确定是否达到了堂堂清,为日日清做准备。④抓好“堂堂清”应成为每个教师在每节课上的自学行动。
2、“日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毕。
“日日清”的内容——主要是所学的各学科的全部知识,该读的都会读,该背的都会背,该运用的都会运用,作业做错了的都更正。最少包括两点:第一,知识点一一过关(都会背),第二,能力过关,即看懂例题,会做习题,并能做类似的题目。这一点不可少,少了,“四清”就变成了死记硬背。
“日日清”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重点是未达到“堂堂清”的学生。老师要特别关注最后几名学生,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日日清”的时间——是利用每天的自习和零散时间。早读,由语文、英语有辅导任务的教师负责;午间辅导,由上午有课的教师负责;课外活动,完成“日日清”的学生去自由活动,培养特长,未完成“日日清”的,由任课教师负责补差。晚饭后,晚自习前,由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教师负责;晚自习,由安排辅导任务的教师以考试的方式来考《基础训练》上的习题。当堂考,当堂评改,当堂纠错。对早读、晚自习“清”不了的学生,再利用零星时间“清”。
3、“周周清”:
就是普查本周所学的各科知识,知识点一一过关(都会背),能力一一过关(都会做,做得对,做错了要更正),学生人人过关。周周清不是周周出试卷考试,不考试、不阅卷、不搞疲劳战术,而是以课本为本,引导学生读书、练习、自背、自练、互背互查、老师抽查,以点带面,人人过关。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养成下功夫去读课本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查的方法主要是口答。要学生把本周所学的各科知识全弄熟了,会读、会背、会用。笔答主要是英语单词,语文的字、词、篇,理科的练习题。不用考卷,就节省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减轻了教师负担,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教师辅导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读课本的习惯,针对性强。【周周清的操作程序】
第一步,学生自查。任课教师把本周周清的内容和要求,明确给每个学生,学生按教师要求对照课本先进行自查。
第二步,同桌互查。学生自查过关后,接着进行同桌互查(每个教室的座位都是按一个优秀生和一个后进生排在一起,便于“兵教兵”)。互查时,这个同学拿着那个被查同学的课本,根据清的内容认真对照检查,如有不熟练的、出错的地方就随时打上问号,作上标记,然后让被查者继续去背,直到熟练过关为止。
第三步,教师复查。复查的重点是中差生,要求的标准是人人满分,人人过关。待全班人人过关后,任课教师再向备课组长汇报。
第四步,备课组长协调班与班之间进行对查。操作的方法是由一名任课教师带5名优秀生到另一个班 去查,直到人人过关为止。有时也可以由任课教师组织本班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查。对查过关以后,任课教师再报给备课组长。
第五步,学校教务处随机抽查。任课教师填写周清申报表,上报教务处,教务处审查后打印出该学科周周清人人过关表,由备课组长负责在本年级周周清公布栏内公布,学校根据各学科周清的内容对各班学生进行随机抽查,作为对各学科周清工作的考核,确保周清工作不走过场。【“周周清”产生的作用】
周周清是抓在教师手里的法宝,它可以产生巨大的作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抓好了周周清,又可以促进日日清和堂堂清,学生上课就会十分专注。周周清抓的是基础,面向全体学生,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在抓好周清的同时,也要注意抓好培尖。周周清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清知识点和人人满分、人人过关上了,学生也就无心思、无时间去做违纪的事情了。所以说,抓好了周周清,可以带来好的学风,好的教风,好的班风和校风。
4、“月月清”:
是指月月调查知识质量,查漏补缺,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
二、对四清的理解
“四清”至少应该有两层含义:(1)、基础知识学生必须人人过关,即学生“清”;(2)、教师心里要“清”:清楚我这个学科究竟有哪些学生清不了,哪些知识学生有问题。道理说起来并不深奥复杂,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做下去,实在是难,很难。“四清”的实质——就是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达到人人过关。“四清”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不是一部分学生。“四清”的重点——是后进生。“四清”的关键——是堂堂清。“四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每堂课所学的新知识掌握或基本掌握了,“日日清、周周清”才有可靠的保障。否则,课上留下一大堆问题,课后再怎么努力,时间、精力也不够用。
“四清”管理——等于给学生的学习建了四道防线,通过这四道防线,让优秀生越学越好,让后进生能逐步赶上来,直至消失差生。
三、“四清”要明确责任人 堂堂清——任课老师负责; 日日清——任课老师负责; 周周清——备课组长负责;
月月清——教导处、年级组负责。
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第三部分
如何用好“学引用清”的模式
“学引用清”这一教学模式,一般的教师用不了多长时间都能掌握。但同样是使用这种模式,教师不同,教学效果会大不一样。教育部王湛副部长在讲到教师素质时说过一句话,“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教学效果好坏,关键在教师,在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教师把握教材、引导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
一、重视组织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要确保学生紧张有序地学习,就必须重视组织教学。管不好课堂纪律,不会组织教学的教师是没有前途的。组织教学从候课开始。每节课上课前2分钟有一个小预备,小预备铃声响时,有课的教师从办公室走向教室,铃声落时,教师要像演员候场那样站到教室前门口候课,关注并指导每个学生认真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包括“思想、心理、身体、物质(课本、练习册、作业本、文具),知识”五个方面的准备,静待上课。教师要十分重视候课环节的指导,严肃认真,充分准备,这是取得上课成功的前提。
二、吃透教材,精心备好教案
教师吃透教材,才能“厚积薄发”。凡是讲课出现知识性错误,眼睛离不开教材或教案,指导不得法,满堂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解答,或出现自由主义状态,大都是教师不认真备课造成的。教案是教学设计,就像作战方案一样,有思想、有目标、有过程、有教法、有内容、有各个环节的安排,而不是把教材上的内容搬到教案上。备课制度:
(一)个人提前认真钻研教材
要学生背的,教师先背;要学生练的,教师先练。
(二)集体备课的一般程序及任务:
1、研讨下周每节课如何引导学生紧张、高效地自学,达到三个“统一”:(1)统一进度(划分课时);(2)统一学习目标;(3)统一思考题和检测题。
2、研讨如何突破难点:学生看书练习后可能出现哪些疑难问题或错误,学生更正、讨论后还有哪些问题难以解决,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讲。
(三)个人写教案:根据集体备课定下的路子(框架),个人充实内容,写好过渡语,形成有效有序、能引导学生自学的教案,不能抄教材。刚毕业的新教师,个人不备教案,用老教师的教案,个人主要精力用在钻研教材、听老教师的课上。
三、出好、用好思考题和检测题 思考题是“路标”,如同作战方案中的进攻路线,出得好事半功倍,出得不好就会误导学生,耗时费力,不见成效。出思考题一要紧扣教材、尽量选课本上的思考题,要用好教材;二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中心突出;三是题目要科学,不能太大,让学生摸不着边际;四要把教学内容问题化、要点化、条理化;五要把思考题的答案事先做出来,需要板书的内容也要事先设计好,到课堂上再根据学情而定。思考题不等于检测题:检测题重在检查自学效果,基础性较强。教师要让学生在做题的实践中归纳出结论,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果教师从概念到概念,完全脱离实际的讲,倒不如让学生看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好思考题,指导学生看书找答案,教师检测看书效果,明确答案,有时要做必要的讲解,帮学生准确理解。学生当堂记住答案。然后再通过当堂训练灵活运用,形成能力。
四、摸透学情,以学定教,因势利导
教师在课前备好的讲课内容,也许在课堂上用不上,而需要讲的内容也可能没备出。课堂上的学情往往是多变的,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方案,进行二次备课,确定好最后要讲的内容,灵活应变,讲求实效。
教师对学生解题的每一步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有时候,解题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学生得不出时,教师不要马上就讲,而要组织学生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效果。
五、用好教材
教材是例子,是依据,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怎样用好教材?就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学情出发,学生学得懂的,教师不讲。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能自学的平台,提供适宜学生自学的条件。教师既要领着学生走进教材,让他们学得懂、学得透,又要能领着学生走出教材,让他们学得活、用得好。不能把课上死了,把知识学死了。要善于小中见大,由个别到一般,适当拓展延伸,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六、用好黑板,精心设计板书
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投影、实物投影,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实效性越来越强,但是,就现阶段绝大多数学校而言,仍然脱离不了教师的板书和学生的板演,黑板仍然是主要的教学用具。用好黑板,精心设计好板书,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一节课,45分钟,什么时间,在黑板上板书什么内容,写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方式写,由谁来写,教师都要在备课时预先考虑好。科学合理地设计板书,能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一上课,教师开门见山导入新课之后,就要板书课题。课题应板书在黑板中间的上方,就像一篇文章的标题。
要讲究布局美。如果是理科,老师要考虑好学生上台板演的位置,一般应在黑板的纵线三分之一以下,还要预留下其他学生更正的空间(更正的学生每次都要换不同颜色的粉笔,这样容易区分,甚至可以签上名字)。教师在讲评时,如果需要板书结论,可以写在学生板演的上方,这样更醒目些。
第四篇:五段式教学模式
“五段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从“五段式教学模式”来看,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改革课堂教学,完善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加强四个意识的培养学习,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
改革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学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创造、生活、健体、审美等,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一、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旧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课堂上,重在传授知识,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这样,教学脱离了实践,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3.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是这样,则课外作业负担就必然过重,恶性循环,就会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
总之,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改革。
二、“五段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操作
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各年级、普遍地灵活运用了新的“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先学”、“当堂训练”这两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后教”这个环节,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主要做补充评定),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1.课前预习学案导学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要求教师制定详细的学案。通过预习,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上课时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制定学案的过程,是进一步吃透教材、并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计教学的过程,会使教师的教学具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使教师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不至于乱无章法,不至于随意主观,同时,这将使“集体备课”制度得到落实,有利于学科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2.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每一堂新课开始,教师要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学生预习情况做及时的评价。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教师脑海中要迅速汇总学生“已懂”和“不懂”等各种信息。然后通过喧染、设问、描述、悬疑等形式,创设一定的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新授内容做很好的铺垫与过渡。
从设计学案的开始,教师就要精密设计一系列教学问题,上课时结合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形成一系列的“问题链”。在问题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三讲三不讲”原则,这就是“讲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点,学生已经会了的、学生自己也能学会的、教师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同时,也要把学生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设计进去。这样的教学设计才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真正能解决学生不懂得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真正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同一课堂都有不同的收获而共同进步。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的现象。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问题提出后,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自学是自主学习的基础环节。在这期间,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在独立学习不能完成的情况下,进一步引导和组织学习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总之,是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课堂教学由“讲堂”真正转变为“学堂”。
合作探究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通过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互帮互学互助的协作精神。4.师生互动 引导点拨
要给予肯定的评价,不完整的或有错误的,教师给予导向性或激励性的评价,绝不能不做评价。对于成果交流、共享后学生仍然不懂得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给出最终答案,还是要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自己逐步得出答案或结论,这会使学习增加许多成功感,从而对学习更具有信心。
通过师生互动,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或不懂的地方,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使教师更具亲和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学到了新的知识,这样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同时学生不知不觉学到了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明确的体现,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5.巩固训练 拓展提高
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是践行探究学习的实践环节。为了巩固以上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就要学生将所学知识得以具体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制定学案时要有适量的练习。这些练习题一定要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拓展提高。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学习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每节课都有效利用课堂练习部分,及时地设计好适量、多层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消化本节课的知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在学生自练完成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教师讲解关键点、重要点。通过及时练习,有效点评,查漏补缺、解析释疑、突破难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根据各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留少量的发展性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发展。
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所以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思考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平各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并能不断收获成功喜悦的知识建构过程。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通过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的知识不仅得以巩固,更会有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
采用 “五段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尤其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必须强化四个意识:
1.是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要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价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价学生怎样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这一方面,“以学为本、因学论教”,从而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
2.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目标的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功能,目标要从“单一”转向“多元”,要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学习习惯等。
3.强化“反馈校正意识”
教学过程是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课堂上能最有效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只有依据课标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反馈校正,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树立和强化反馈校正意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完善和弥补自己学习方法和知识缺陷。
4.要强化“情感意识”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观念的转变,而核心就是怎么看学生的问题,是否相信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都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而强化情感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形成一个真诚、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相信他们,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和充满自信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
第五篇:五段式教学模式
“五段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作者: 杨仲东(初中数学
甘肃张掖甘州三期初中数学二班)
“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
一、创设情境,二、出示目标,三、自主探究,四、师生互动,五、反思升华,其灵魂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五段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摘要] :“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
一、创设情境,二、出示目标,三、自主探究,四、师生互动,五、反思升华,其灵魂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从“五段式教学模式”来看,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改革课堂教学,完善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加强四个意识的培养学习,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
关键词:五段式教学 结构分析 结构操作
评价标准
改革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学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创造、生活、健体、审美等,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一、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旧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课堂上,重在传授知识,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这样,教学脱离了实践,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3、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是这样,则课外作业负担就必然过重,恶性循环,就会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总之,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改革。
二、“五段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操作
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各年级、普遍地灵活运用了新的“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先学”、“当堂训练”这两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后教”这个环节,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主要做补充评定),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1、创设情境: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
2、出示目标:“先学”之前或用投影幕显示或三言两语,准确地、明确地提示课堂教学的目标,这就好比调度员给驾驶员下达任务一样,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走上自学的快车道。
3、自主探究
(1)、进行“探究”前的指导
在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及自学方法。比如;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是围绕问题独立看书,寻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
(2)、加强“探究”的督促、检查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教师的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备课”。
4、师生互动
“后教”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课标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是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成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即使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对于“学”与“练”的关系,我们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有时可以集中学、集中教、最后练,有时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
5、反思升华(1)、归纳小结(2)、拓展练习
三、“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
采用 “五段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尤其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必须强化四个意识:
1、是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要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价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价学生怎样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这一方面,“以学为本、因学论教”,从而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
2、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目标的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功能,目标要从“单一”转向“多元”,要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学习习惯等。
3、强化“反馈校正意识”
教学过程是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课堂上能最有效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只有依据课标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反馈校正,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树立和强化反馈校正意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完善和弥补自己学习方法和知识缺陷。
4、要强化“情感意识”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观念的转变,而核心就是怎么看学生的问题,是否相信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都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而强化情感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形成一个真诚、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相信他们,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和充满自信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
“五段式”教学法
1.提示
所谓提示就是教师确定好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后,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作出提示。提示的问题,以能调动学生认真看书、积极思维、产生兴趣为目的。
以高一教材第五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框题为例,向学生提示如下:①什么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手段有哪些?②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不是一回事?③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是否存在着矛盾?④物价放开后,某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有人借此来否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对此你有何看法?教师提示的问题,要有新意,应符合学生的一般思维规律,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及能力的培养。2.读议
读议就是学生围绕教师提示的问题,前后两桌为一组,边读边议。通过读议,一方面,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认知,对难度稍大的一些问题也能各抒己见,学生错误的认识得到了纠正,正确的认识得到深化。另一方面,教师也从中获取了学生疑点、难点、热点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3.激励 就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诱导学生对“提示”的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对主动发言的同学给予鼓励鞭策,对口头表达能力强、语言逻辑水准高的学生予以表扬,从而激励全体同学增强自信心,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4.讲练
讲,主要针对学生读议时反馈出的疑点、难点、热点进行讲解点拨,切忌面面俱到。教师讲解后,应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的掌握上,在思想知识水平上,达到新的升华。
练是讲的深化与巩固,也是学生形成自己能力的关键。教师在组织练习时,要瞄准和覆盖教材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也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在题型设置上,除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外,还应设置一些有难度深度的题目。5.评定效果
评定效果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必须注意三个环节:
首先,运用提问、答辩、笔答等形式,看学生是否存在观点性错误; 其次,运用各种题型的练习,看学生是否存在知识性错误;
再次,运用国内外时事资料和社会现象分析,看学生是否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掌声》教学研究的心路历程
陈工民
养蚕的季节,蚕宝宝经历了一次一次的蜕皮,徐徐长大,最后变成长了翅膀的飞蛾,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这南国的冬季,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我如同蚕宝宝一样,蜕皮,蜕变,只为了能顺利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研讨课。
◆背景描述
在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我诚惶诚恐。因为我觉得这是对自己这几年教学实践的一次考试,也是一次锻炼自己的良好机会。
当天晚上,我捧起河北作家董保纲的《掌声》,躺在床上,含心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不知不觉泪水溢满眼眶,文中的英子就如在我的身边小步地挪动着。而在那一刹那,我觉得英子就站在我面前。就这样读了一遍又一遍,我发现我已经完全进入了文字的内心世界,眼前呈现出一幅幅画面,英子的形象逐渐在我的心中丰满起来,高大起来,鲜活起来„„ 在反复研读文本后,备课时,我问自己:《掌声》这课的感人之处到底在哪儿?最终定位是:在残疾女孩英子最脆弱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全班同学及时地用掌声鼓励了她。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健康的人,他们很难体会到一个残疾的、内心自卑的孩子走上讲台、亮相那一刻的艰难与尴尬。于是,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第一次掌声的体会上、放在对英子害怕、自卑的描写上。为了让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体会到了英子上台那一幕的艰难,体会到英子的忧郁、自卑,我想若抓住1——3节中“总是„„又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学生就会渐渐地融入英子这个角色。于是这阵骤然间响起的掌声就不仅仅是文本上的这几句话,在那一刻,学生的内心也已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是他们给英子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爱护!如果学生能从中学会怎样对待弱势群体,那它的意义就非常深远了。
通过反复咀嚼文本,我认为应通过本文词语教学一条线索,初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通过文中两次掌声来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分担英子忧郁与痛苦,分享英子的阳光和自信。
◆磨课历程
从个人研读文本到教案的初步形成,我查阅了许多有关《掌声》的教学设计和名家上课实录,拜读了作家董保纲创作的《掌声》原文。从第一次试教到“视像中国”的现场展示,这课我试上了2次。每一次都暴露了不同的问题,也伴随着我的思索。它的呈现,逐渐变得理性、合理。
一、在“华”与“实”之间摇摆
我执教的是《掌声》的第一课时。与很多人一样,为了追求教学的完整性和完美性,为了把我认为最精彩、最靓丽的环节全部展示出来。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学会本课生字,能会读并理解“掌声、忧郁、犹豫、鼓励”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感受掌声带来的神奇力量。
也就是说,我的课时容量是很大的,一课时完成两课时的内容。课后,我的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一致认为:
1.课时观念不强。一节课四十分钟完成80分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样下来各个环节如“蜻蜓点水”,不够到位,初读不够充分,品读在艰难进行;字词教学板块,不够扎实。字词教学应该是中低年段的教学重点,重点不重,后患无穷。如:本课字词教学不仅手段单一,而且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直到下课还有同学对“忧郁”和“犹豫”不能完全分清。
2.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关注了言语的内容,缺乏关注言语的形式的表达,也就是缺乏语文意识,没有在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语文意识”去努力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从而传递课程的“语文意识”,如:描写英子的忧郁和自卑段落,教师只注意引领学生去体会,去品位英子怎样忧郁,怎样自卑,而对作者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
那么,我的理念是什么?我究竟追求怎样的课堂呢?我在“华”与“实”之间摇摆。于是,在反思中又有了这样的文字: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为学生服务。这个简单朴素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却未必人人做得到。就如我的做法,安排那么多的教学内容,就像烹制了精美的拼盘,却并未真正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少什么营养。学生主体已在我的课堂上缺失。
2.课堂四十分钟是个常量,什么都抓等于什么都没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做课如做人。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不应是我的风格。不如追求实实在在,做足一点,让学生一课一得。
3.第一课时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师要有课时观。眼下,很多老师怕上第一课时,即使上了,也杂揉了第二课时的内容。而第一课时除了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还应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如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份内目标。我想,这次上课,我就上出第一课时的语文味吧。
4.中低年级教学,识字仍是重点,一定要做扎实。会读——读会——能理解运用,三步走。我,选择了对“实”的追寻。
二、在“实”与“巧”之间实践
经过对第一次试教的反思与修改,我将第一课时教学预案进行了调整,并再次请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指导: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略)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点评:
1.字词教学比较扎实,在读准音上花了较长时间,这是有必要的。字词教学可以做成理清文章思路的一条明线,打破传统观念,立体推进。这样形成了会读—读明白—能运用的三步走环节。
①读准字音
采取自由读,点名读,男女声比赛读等方式正音。重点解决“落”字的读音。例如:创设语言环境,学习“落”的读音,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慢慢飘落;英自患了小儿麻痹症腿脚就lao下残疾;在排队走路的时候,有的小朋友la队了。②读会理解
如引导学生理解:“小儿麻痹症”和“镇定”可以说出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去猜测词语,理解“犹豫”和“忧郁 ”可以让学生现观察 “犹”和“忧” 的字形,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犹豫” 多与人的行动有关,“忧郁 ”多于人的心情有关。③提炼运用:
在能正确的会读词语,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如果能够把词语与英子联系起来就跟更好了。
2、初读比较充分,要求到位明确,但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些浮在表面,缺乏关注言语的形式。
如:“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在对这一句的挖掘不够到位,应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总是„„又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等关键词语,让学生聚焦在语言文字的本身,来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再如: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这句话,作者只用了一个“低”字就把一个忧郁自卑的英子带到我们的面前,可见有时候写文章不在用的词多,词美,而在于用的准,用的妙。
自我反思:
1.不能为教字词而教字词,字词教学应该是立体的、整合的、多维的,让没有生命的词语变得鲜活起来,立体起来,具象起来。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创设言语环境,让英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得把脚步从“实”向“巧”迈进。
(三)在“巧”与“精”之间追寻
通过两位导师的指导,我对教学目标,教学的课时观,教学的环节清晰起来,教学的细节明朗起来。但是怎样更好的把东西落到实处,得靠自己的消化和整理。在“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研讨课上,我觉得自己有几个地方做的还是比较“精”的,请看我的课堂回放:
1.词语教学要精巧。出示:生字新词
小儿麻痹症
镇定
落下残疾
热烈
鞠躬 忧郁
持久
讲述 犹豫
微笑 读准字音
师:老师这有三竖排词语,谁能把第一竖排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落”有三种读音,在本课中这个字读lao,在生活中,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怎样?生:落(luo)下来;在排队走路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不专心,走着走着就——生:la下来了。
师:指名读第二、三排的词语 师:请全班齐读词语 读懂理解
师:这些词语,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读明白它,读懂它。
师:有一个词语的的意思是说遇到事情一点儿也不慌张,非常沉着,这个词是(生:镇定)师:有一种病毒侵入骨髓而引起的疾病,这种病就是好了也会落下残疾,这就是——生:小儿麻痹症
整合运用
师:现在老师请全班男同学读左边词语,女同学读右边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谁的?(生读)
生:都是描写英子的。
师:请男同学看着左边的词语,当你读着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可怜的英子 生:恐惧的英子 生:痛苦的英子 生:自卑的英子 生:忧郁的英子
(让学生把可怜、恐惧、痛苦、自卑、忧郁板书到黑板上。)
师:请女同学看着右边的词语,当你读着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镇定的英子 生:快乐的英子 生:微笑的英子 生:开朗的英子 生:自信的英子
(让学生把镇定、快乐、微笑、开朗、自信板书到黑板上。)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这是一个——(生读:这是一个可怜的英子、恐惧的英子、痛苦的英子、自卑的英子、忧郁的英子);看黑板这边,这是又一个(生读:这是一个镇定的英子、快乐的英子、微笑的英子、开朗的英子、自信的英子)
师:是什么让英子有这样的变化(生;掌声)师:对,是那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师:此时,面对掌声这两个字,我们心中充满了敬意,让我们再次深情的读这两个字 2.阅读指导要精妙
这节课,我基本做到了初读扎扎实实,精读切切实实。开课不久,花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提出将课文至少读两遍以上的要求,对于刚刚接触到这篇课文的学生来说,如果初读环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深读、品读时想“出彩”是出不了。进入精读环节时,又花了近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默读课文1~3节,边读边勾画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语句,因为学生有了相对充分的时间静心研读、用心思考,所以学生能够较好地“深入”文本,进而谈出来的阅读感悟就比较全面、具体。此外,在全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指名读、齐读、生范读、师范读、配乐读、师生对读等多种让学生阅读文本的形式,促成了学生与文本较为亲密的接触,在这种实实在在的接触中,较好地体现了师生走进文本,努力实践着“言”“意”兼得。在组织学生进入精读课文的环节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忧郁自卑的英子的呢?”。在组织学生交流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语句时,当学生找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这两句话后,我故意装着疑惑不解的样子:“这我就纳闷了,这些句子里并没有出现‘忧郁’、‘自卑’这两个词,你怎么就能体会到英子的忧郁自卑呢?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英子的‘忧郁’和‘自卑’写出来的呢?”一个“纳闷”表面上看是我在向学生示弱,实际上我这句教学语言的意图指向,是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语言文字上,引导学生去探究语言文字背后的秘密。又如当学生抓住“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这句话中的“低”字品味出英子的忧郁自卑后,我做了这样的评价:“是啊,作者写得多好啊,一个"低"字就把忧郁自卑的英子带到了我们的面前,看来啊,有时候写文章用词不在于多,不在于美,而在于准。”抓住一个“低”字,这样就巧妙的一语道破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特征,一语道破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再如本课教学结束前,我留下一个疑问:“在同学们鼓励、赞扬的掌声里英子彻底改变了,她变得开朗自信。那么,作者又会怎样来写开朗自信的英子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习。”这个问题的抛出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文本语言秘密的兴趣。以上这些教学语言,是的“语文意识”在课堂实践中的一种自觉表现,意图是语言表达,指向是语言表达,反馈也是语言表达。学生在教师这样的教学语言悟到的是什么呢?是语言特征和人物特点的有机统一,是语言表达的准确、细腻,是“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这个对同学们来说的语言秘密。
再度反思:
教案设计得再好,但没有执教者灵动、智慧的演绎,课堂是无论如何也精致精彩不起来的。所以在本节课是也是有一些遗憾的。
遗憾之一:牵引显得有些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不够,放得不开。
遗憾之二:在组织交流的时候,有时间来不及等孩子们充分汇报,就急于将学生的思路牵引到自己预设的点上,进而按着自己的教学设计,层层推演,导致课堂的开放性不够。
遗憾之三: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机会,一个孩子呼声让我铭记于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
追求精致和精彩,让教与学浑然一体,让我的课堂评价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我的课堂机智鲜活地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将是我一生中教学修炼的功课。
◆磨课感言
对《掌声》的思考暂告一段落。但接近半个月的磨课历程,让我的教学设计从幼稚、简单逐渐走向丰满、成熟,让我在教学的困惑中反思、自省、提升。一次又一次的磨课,让我聚焦教学,并有了这样的认识:好课是“磨”出来的:走过以后,再回过头来,风景是美好的。选课是结茧,磨课在破茧,做课就是美丽的兑变,过程虽然痛苦,收获的却是快乐,这是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公开课给了我思想的启迪,给了我教育的激情,给了我成长的快乐。它磨练了我的慧眼,唤醒了我的批判精神,让我在语文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走得更潇洒。
让我们记住窦桂梅老师说的话:“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这是对你们最好的‘炼炉’。”课堂,永远是我们锤炼自己的最佳舞台,“家常课”是小舞台,“公开课”是大舞台。不论舞台大小,也不论台上台下,敬业的“演员”会同样认真地在这块阵地上反复摸爬滚打,练就过硬的本领,展示自己的才能。让我们牢记“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底色”的教学宗旨,始终体现课堂的真实、纯净,在公开课的舞台上绽放出花儿一样美丽的青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充分实现个人在专业上的发展。通过这次磨课历程,我深刻的感受到上好一堂公开课: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离不开长期的积累,离不开助推力,离不开深入思考。
感谢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指导;感谢教科培中心潘主任、覃老师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培训模式,让我经历了从华到实,从实到巧,从巧到精的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