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反思和阶段性小结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农车九年制学校 余红艳
方程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解方程又是这种途径必须要掌握的。这节课上学生是带着上一节课的内容来学习的,现对这部分内容总结如下:
本节课的整体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性;
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两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出现了很多困难。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 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划线的两种情况出现最多);针对以上情况,利用课堂时间,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节课这一点做得还不够完善,可从学生的作业中反应出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练习少了,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就出来了;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进行;第二,移项时符号还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总的说来,这课堂效率不高,没有完成基本的课堂任务;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是少了练习的机会,看来对求解的题目,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习,从题目中去反馈会显得更加适合。在新教材的讲解中,有时还是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的方法。另外,本节课没完成的任务,希望能在下面的时间里尽快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掌握。
对《三角形外角和》教学的反思
农车九年制学校 余红艳
新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始终让我在思考,在尝试,究竟怎样教会学生思考,才能使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呢?听了王东武老师的一节课体会颇深。
首先他利用几条直线相交分别做成的三朵小花,既复习了内角和定理及其 推导过程,又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多边形内角和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让 学生观看花瓣上∠1+∠2+∠3=?∠1+∠2+∠3+∠4=? ∠1+∠2+∠3+∠4+∠5=? 其实∠
1、∠
2、∠
3、∠
4、∠5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学生借助平角定义很快得到 和为360°此时再告诉学生这些角就是外角,让学生观察外角特征,明确外角定 义、外角个数、外角和的内容,这一切全让学生自己完成,使知识由难变易,廖 老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放映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中间贯穿鼓励性语言,并 让学生自己讲解,锻炼学生勇气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 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在可见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 而达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中来。
其次通过四道习题巩固知识点后,提出一个问题:“是否存在一个多边形,它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相邻内角的1/6”,课本习题是1/5,学生完成书上习题时大部分都先求内角度数,再求边数,做此题时角度为分数,学生潜意识认为不存在该多边形,因为除不尽,此题正好纠正了学生一个思维误区,我认为此题非常必要,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挖掘出一个学生极易犯的错误,有利于深化学生知识,且廖老师用(n-2)×180°=6×360方法解决更简单,更能使思维上升一个高度.
总的来看王老师的课十分成功,集体备课时对“如何引入外角?”产生的疑惑,是利用跑步身体转过的角度,还是直接出示定义,她处理的非常到位,真正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把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的让学生自己探索得 出,这种讲课思路值得我们借鉴,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 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 识进行重新组和,选取更好的事例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 课来,充分有效的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所以我 们可结合学生实际适当改变例题,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化生为熟,化难 为易,化理为趣,增强数学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形成课堂教与学的合力,我们要让学生感悟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
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农车九年制学校 余红艳
到底什么是“实效性课堂”?有人说实效性是课堂的生命,是在继承发展、改革创新的基础上的回顾、反思与改进。这些年来好多教师都不约而同的把问题研究放在数学课堂的实效性上。作为一名普通数学老师,我也参与到了“实效性”的大讨论中,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使教学凸显真实的发展意义,使每个孩子在每节课上都有所得,有所获,尽最大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于此同时也促进了自己专业知识的成长。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自己在实现实效性课堂的一点做法和建议,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一、深刻领悟教材,合理使用教材,为数学课堂的“生命线”定好位、打好桩。老师心中对教学应该有棵大树,教起学来心中才有数。
1、深刻领悟教材。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是不仅仅是对教材的正确把握,更需要的是我们对各个年级的教材进行连接,形成知识网。虽说教无定法,但是在这无定法的背后所蕴含的知识精华是不变的。知识与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有着这样那样的必然联系。我们心中要有数,我们的孩子心中也要有数。
2、合理使用教材。
众所周之,教材的编者都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的个人或群体。而教材的编写也是在这些人的深思熟虑中编写出来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理解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教材蕴含的思想方法。合理使用、处理教材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掌握科学的使用教材是我们教师应有的素质。
二、以关注为起点,以满足为重点,尊重学生的体验,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找准学习起点是让教学设计更有效的基础。
三、让学生学的有效,学习过程要经历“数学化”,体验数学知识的完整性。
知识是有联系的,而我们的孩子学习是只顾到眼前,忽略了旧知。不懂得如何去梳理一些感念,不去想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学无定法。教师在平时要注重帮助孩子梳理概念,关于学习,怎样才能更聪明,更理智的解决问题。要“授之以鱼”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总之,实现课堂是的实效性,就是要向40分钟要效率,说质量和效率是数学课堂的生命线一点也不为过。只不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持久乃成功之本!
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农车九年制学校 余红艳
合作学习是丰富学生经验、培养多种能力、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全面,常常使“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标签。很多学生的潜意识里还是将自己看做单独的学习个体,根本不具备参与合作的心理状态;有人会开小差?如果教师明确合作分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担负明确具体的任务,而且个体任务完成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质量的高低,这样一来,案例中“开小差”的现象会大大减 少;学习较差的同学更多是成了陪衬和观众。从提高合作实效的角度看,教师应预设 “独立思考”———“观点碰撞”———“交流评价”———“成果汇报”的步骤,真正使合作学习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我认为,合作学习并不是绝对的,一堂课是否安排合作学习,安排几次,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而定,而且小组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首先,要有充分的理由,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 定,处理好班级教学、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和虚心听取的关系;再次,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强调先独立思考,再发言交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最后,要有明确的小组分工,让每位同学积极参与,处理好小组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
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这一理念与方式可以说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因为,学生的自主既是学习的根本,也是教学的目标,但是,学生自主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导,才能达到有效学习,才能逐步做到“自主”。教师的作用不只是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要达到“促进”的功效,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否则,任由学生“自主”,学生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但更要培养了优化意识。特别是对一些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未经学生充分思索得出的学习方法。就需要具体的指导。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找出多种方法的区别,选择出比较好但又适合自己的方法。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己知彼,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碰撞,这样的学生交流才会有实效。
《提高农村学校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1)
随着基础教育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农村课堂教学也暴露出了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有了更加冷静的思考,理性客观的反思过去,实事求是的面对当今农村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平和心态,科学研究的精神来分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是学生在课堂里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农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农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心声,也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需要。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
要探索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数学课堂的实效性,首先我们就得搞清楚当今农村课堂教学的现状,也就是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听课、亲身经历,与同行交流,我认为当今农村课堂存在如下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方法老套,老师注入式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
2、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虽然有些老师在教学中设置了教学情景,但情景与教学内容并没有多大的实质性的联系,有的只是一件“花衣衫”。
3、课堂教学中,教师重知识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重传播不重探究,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4、学生厌学情况严重,学习基础差,生活环境中充斥着“学习无用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动机。
二、提高农村数学课堂实效性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堂气氛
教师课堂上多想点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研究和探索的原动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学生对学习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一名数学老师在课堂中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多元化和多样化是实现课堂开放化的重要元素。
2、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获取知识能力的发展。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克服“教师教,学生学”的这一现象。新课改走进农村教育以来,师生反应出不太适应的意见。但只要老师有耐心,我相信这一问题会得到一定的改观。
3、培养教师的实效性
一堂课的组织者是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教师需要有实效性,否则一切都是空谈。那么教师的实效性体现在那些方面呢?我们认为应该是:(1)深刻领悟教材,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给予学生思想、方法、渗透学科历史文化,提升数学的素养。(2)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3)充满热情,有激情,懂得爱、真诚、友善、宽容、公平,懂得尊重学生和怎样获得学生的尊重,给予学生理解和信任。
三、提高农村学校数学课堂实效性的途径、方法、策略
1、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①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②数学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农村学生的认知发展的水平上。
2、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数学课堂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有些课堂中的教学情境设计看似热闹,却牵强附会、缺少学生思考的价值。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4、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巧用教学资源。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要精心的预设又要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的筛选学生的生成,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它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研究。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提高农村学校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2)
一、前阶段课题研究的情况
1、宣传发动,加强课题研究意识。自2014年3月以来,学校领导把《提高农村学校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列入了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经学校研究决定,这个课题研究工作主要由我全面负责。
通过开题会以及业务学习等机会,我组织相关教师学习了此课题的实验方案和研究计划,使课题成员增强了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提高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2、加强学习。课题组教师一边学习课题实施方案,一边学习《提高农村科学学校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等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理论和经验。通过学习,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使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科学的科研方法的指导下,迅速转化为实用的教学行为,用扎扎实实的课题理论支撑课题研究工作。
3、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课题研究以《提高农村学校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为主题展开实践研究。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课题研究公开课采用“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修订方案——观摩研讨”模式展开,以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科教一体,科研促进教研。目前公开课:王东武老师执教《水变咸了》,张松老师执教《木材》,根据研究专题,教师首先进行备课,着重指向研究课题进行教学设计,交流研讨,集体备课,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随后,任课教师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修改方案,通过对教学细节的分析,深入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学策略的改进,上出了质量较高的优质课,体现了“不求完美,但求突破”,“重结果,更重过程”,“步步是研究,段段有成果”的特点,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绩。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1、学生方面:
(1)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回归,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2)“合作学习”广泛开展,学习特征较为明显。(3)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意识逐渐形成。
2、教师方面:
(1)课题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教师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增强。(2)教师的课堂教学开放而注重实效,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提高。(3)教师经历研究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的能力。
(4)教师积极撰写了科学教学论文、案例和反思,并制作了教学课件,充分展示了自己通过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三、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
在前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的体会颇多。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提高农村学校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研究》课题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
第二,课题组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是积极主动的,但仍有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只停留在口头讨论交流的层面上,未能及时整理形成有价值的经验,这样不利于今后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1、我校班级容量大,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对也较大,课堂上自主探究过程属于开放性教学,怎样处理来自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信息,做好反馈?怎样充分调动学优生的智慧来辅助学困生,使自主探究不流于形式,而成为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好帮手。
2、学校虽然积极为科学教师提供专业的引领,但数学教师研究的积极性还要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继续开展《提高农村学校数学课堂实效性教学的研究》课题理论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典型课例、典型教学案例的学习与研究,做好学习心得的撰写与交流。围绕《提高农村学校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上研讨课,进行教学研讨,以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形式进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交流。定期开展交流研讨会,认真总结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经验,做到以问题促反思,以反思促教研,做到以教师的个人发展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发展。
总之,课改要求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自我探究,注重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经验和需求、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探究方式,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农村 学校数学课堂课实效性的教学水平。
第二篇:课题小结
课题小结
金坛市后阳小学
韦秀兰
冷冷寒风,暖暖人心。转眼学期已经结束,回首走过的历程,历历在目。为了使下一阶段的研究搞得更好,现将本学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基于体验性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理论指导,从体验性课堂教学的特点出发,经过一学期的摸索、尝试,我们逐步形成了这样一套做法:
(一)、课前自读。在课前,先让学生预习阅读课文,以便对要学习的课文有初步的感知,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及其他网络、图书等手段,最大限度地获取与课文有关的信息、资料。
(二)、反馈交流。进入课堂后,让每个学生把各自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交流、分享。同时,教师把备课时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原汁原味”地交给学生。综合师生的所有信息形成一个资源库。
(三)、课堂阅读。这一环节的阅读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1、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择学习目标。教学中,可在
学生自我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小组讨论,经过筛选提炼,归纳成几个方面,然后由学生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会提问题,这是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经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和示范,才能形成。学生提问的内容和方法,一般有不解而问、有意设问、想象发问。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后两种提问。
2、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构建知识的切入点。确立了学习目标后便进入研读阶段。研读内容应让学生自主选择。无论选择的目标相同与否,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都不应当强求一律。而应当让学生选择自己最需要最感兴趣的,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3、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风格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因而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可以是默读、朗读,也可以是跳读、速读;可以自己钻研,可以找学习伙伴,也可以是小组讨论研究;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也可以通过辨论弄清是非。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解决问题,达成课堂学习目标。
4、采用多种体验方法,以读为主,辅以情境、表演等,更好地领悟课文的内容。
(四)、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阐述观点看法,提出疑难问题,进行交锋、辩论。发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师生共同参与,解疑答难。对于在小组讨论中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应汇集整理,师生共同探讨、共同感悟。这个环节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智慧交融的过程。
(六)、课堂小结。这个环节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检测总结学习本文所得,本节所得。
第三篇:2017课题小结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课题小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在多媒体教学中把文字、图形、图象、视频等集于一身,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将教学过程与娱乐融为一体,教育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基本组成要素。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手段和途径之一。
一、体育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的必要化
在教学中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方位信息应用于体育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使教学更加的直观,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应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对备课过程发现的问题随时修正,课后可以针对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进行修改补充,达到优化、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实践课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把学生对动作的认识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例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时,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同时,滚翻时容易塌身。而教师先期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鱼跃前滚翻”的动作分解成跃起、手撑低头、团身翻、蹲立四个连贯的动作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在脑子中形成动作的概念。这样在实践中,教师再稍加讲解示范,便会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合理化 体育学科有着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性,体育课多在室外上,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更应考虑它的辅助性、合理性。其一,在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时,体育教师可以根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根据天气的变化,在课时计划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例如,在实践课中,如遇到雨天,可以改上室内课,用多媒体教学,把一些准备好的课件或通过网络下载的教学内容放给学生看,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体育课遇上雨天就成为枯燥的自习课。
其二,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结构复杂,还需在一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投掷项目中,铅球的最后用力顺序;跳跃项目中,挺身式跳远的展体,俯卧式跳高的转髋等动作,这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一方面教师的示范动作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时机也受到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动作转瞬即逝,综合难度较高,因此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教师是如何按动作要求作示范的,这必然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教学中难点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教师讲解各分解动作的要领也比较容易抓住动作的关键,突出重点、难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教学过程的目的。同时,学生练习的时间得到保证,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体育教学和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整合化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体育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教师通过合理、高效的利用信息技术资源,通过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因此,体育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功能,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2.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主次关系
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可以理解为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添了信息技术这一特殊工具,是一种为了更好完成教学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手段,而这并不等于说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实质上是在体育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而并存。所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需要在设计教学内容和使用教学方法时把握好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和时机,避免“为用而用”、“过渡使用”所造成的主次不分合影响目标完成。
第四篇:课题小结
课题小结
本学期,和组内的老师们一起做了合唱进课堂的工作。我是器乐专业,对声乐和合唱真的是隔行如隔山的感觉。但和其他老师交流研究,又经过半个学期的摸索,感觉还有很大的进步。
本学期我重点在自己所带的二年级三个班进行了合唱教学的尝试。低年级的学生多声部的音乐感觉的建立需要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进行,但是教材中很少有现成的合唱训练内容,这就需要老师整合教材内容,挖掘歌曲中的合唱、和声素材,或者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加以创编来有效实施合唱渗透教学,引领学生走进多声部的丰富世界。合唱教学不仅是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也是教师的自我提升,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有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作为一名音乐指导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运用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平时的训练中,真正的感受到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而音乐合唱教学,是学校的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的工作者任重而道远,需不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我也会不断体会﹑理解.
第五篇:课题小结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现代散文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总结
谢金萍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现代散文自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于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散文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散文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下面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就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散文能力的培养作如下总结:
一、创造轻松快乐充满爱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情境,用自己博大的爱来融化学生干涸的心田,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张开想象的翅膀,激起情感的涟漪。在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究。要形成这样一种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这样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而当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因此诱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意料的。
每周第一节课,我都要问学生:“你回想一下,你们和老师在一起什么时候最快乐?”同学们有的说是和老师一起谈心的时候、有的说是和老师一起参加活动的时候、有的说是和老师一起辩论问题的时候,就在老师营造的这种充满爱的宽容中,激起了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燃烧起了学生的智慧之火,这样的课堂必然是和谐的,课堂气氛也必然是生机勃勃的。
二、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在有声朗读中培养其阅读能力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机械而又重复地操练,于是教师繁琐地提问和冗长细腻地分析讲解,往往使学生缺乏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同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以提高读书的能力。这样做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声朗读。诵读时,眼、手、口、耳、脑等各种感官要同时活动。通过有声诵读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不经意之间对语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万万不可对诵读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优美的文章是可以通过朗读传递美的,故而,自主学习散文与自主朗读散文密切相关。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体味作者深刻的情感。
自主学习散文的过程,我们要善于体现氛围,让学生逐渐进入意境。在阅读中,我们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我们营造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逐渐的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来。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海燕》时,我们要营造出一种大革命即将来临的那种气氛,让学生在感受到大革命气氛的同时,渐入意境,并用多层次的语调进行吟诵,可使学生更深入到这首散文诗的艺术境界中,陶醉其中而不知。
教师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上,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阅读中感知、感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允许个性化阅读,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像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文章的体会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发掘这种不同,激发学生的感悟力,而不是只求一个千篇一律的统一答案。所以,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阅读,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允许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阅读实践,有机会展现自我,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语文是学习的基础。国学大师梁启超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将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弘扬其自主意识和能动作用,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组织并指导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从而发挥其智慧潜能,实现其自我发展。
四、分段目标培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自主阅读的意识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一步步加深对语文的热爱与理解。
结语:总之初中生自主阅读散文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要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师生互动,在轻松、愉快、和谐、迁移默化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握住新课标的要求,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循序渐进,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