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精讲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一、研究的原因、背景
(一)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如今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如果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那么,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零星的,杂乱的,“花时多收效低”,新课程带来的变革也将是浮光掠影。
(二)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突现,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听说读写空间,“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学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我们尝试通过整体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
二、课题的界定
单元教学,一般说来就是以一个单元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以一篇或两篇带动整个单元教学,把讲读、自读、练习、写作、考查等环节有机地灵活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集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
三、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⑴教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操作流程及策略。⑵学生单元整体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⑶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目的和要求
总目标: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单元整体教学”,进一步开展方式、策略、基本模式的实践研究,构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体系,整体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
细化为:
⑴通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潜能,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的最优化。
⑶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各种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具体的改革措施和改革活动
(一)主要措施: 1.整合教学资源
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从单元整体出发,制定整体方案;从整体上进行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除了教学内容的整合,还有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整合。内容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经验。整合以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在学习应用中获得学习经验,能够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2.优化学习过程
就语文本身而言,应该以感悟语言文字和获得语文学习的方法为主。为此,课文的学习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习课文内容,实现从语言走向内容的目的;一部分领悟语言,实现从内容走向语言的目的。
3.注重语言积累
积累语言是语文课极其重要的学习任务。语言积累要靠背诵和记忆。它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是能凭借积累的语言在头脑中构筑一定的形象;一方面是心中的某个形象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
4.强化言语实践
单元教学把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融合在一起,能够真正体现读写结合,也能够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效果。
5.服务实际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头脑中要有全局意识,单元教学能更好地树立教师的整体意识,让教师从整体上看待教学、把握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6.立足长远发展
单元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语言材料,能够形成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有自己的学习经验,将来能够凭借这些能力和经验进行更持久的学习。
(二)具体操作策略: 1.单元整组感知
对于课堂,目标导向是重要的。对于整个单元,目标导向就更显得举足轻重了。因为,它将在一个单元的范畴里发生影响。经过了前段时间实践研究,我们深深感觉到,进行单元目标导向意义非凡: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目标。
我们将“单元整体感知”独立成一个课时,导趣、导学、导读、导行,较大程度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愿望,使学生树立了“主人翁”的学习精神。
(1)导趣──唤起体验,贯穿始终
单元整体感知,强调学习中的“经验穿透”。教师以唤起个体亲身经历中所涌现出来的经验和体验为基础,来铺垫整组课文的底色。以那些鲜活的、生气勃勃的、温暖亲切的学生生活经验与体验,真实地影响过个体当下与未来的生活。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将以聊谈同一话题入手,以唤起学生的经验开始,让说的、读的、写的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让个体的感受和体验贯穿始终。阅读每一篇课文时,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一边倾听作者的聊谈,一边为作者能够形象地表达经历而折服,自己想要去学习,想要去积累,想要去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经历。这种学习热情的驱动,使学生主动奔向想要追寻的目标,更快乐、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学习。
(2)导学──读好导语,渗透目标
单元导语中的文字文质兼美,语言涵盖力强。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一个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
随着高年级孩子自主意识的觉醒,学习自主能力的增强,教师要利用好单元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和自己的求知兴趣,来形成自己的单元学习目标。要让学生自由地读,反复地读,从读通读顺,到读出思考,读出目标。
尝试之初,可以用教师引读来理清句序,读懂意思。逐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出要点。要点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主人翁的意识也随之大大增强。
(3)导读──全面感知,整体接触 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许多老师会想,这一个课时感知了,把好滋味都先尝了,那后面的十几个课时岂不是味同嚼蜡吗?我们认为,只要把握好导读的度,非但不会影响后面的阅读,而且可以让课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导读,与整组课文接触,不仅接触语言文字,还可以欣赏插图,谈谈感受。因为语言文字与文中插图本是表达同一事物的两种方式。作者将生活连同感受形成文字,插图将作者的文字还原成生活。文字、插图和生活共同点就是事物的特点。从插图入手,同样可以抓住事物的特点,抓住特点也就抓住了阅读和写作的契合点。
(4)导行──搜集资料,全面铺垫
单元整体感知,除了整体感知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让大家心中有底,胸有成竹,明白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想怎么做,可以怎么做,我该怎么做,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与生活紧密地“焊接”在一起。
①情绪铺垫。在“单元整体感知”这一课时的结尾,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这两周的语文课堂生活将会怎样度过。
②阅读铺垫。读课文以外,多读同题文章,吸收一些好的语言,增添感性体验。语文教师还可以再推荐一些相关的好书,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落到实处。③习作铺垫。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我们都知道单元教学的最后一站──写作站,往往让学生“焦头烂额”,让教师“心力交瘁”。可是如果从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就蓄势的话,何愁无米下锅呢?
“单元整体感知”正是起到了这样一种整体导航的作用。可以说,进入单元教学的第一个课时,就为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埋好了伏笔。真可谓“一卒虽小,可夺帅也。”
2.单元部分感悟
“单元整体感知”已经让师生全局在胸,具备了基本条件,故或疏或密,能大胆放笔。那么,何处着密,何处从疏,如何疏密有致?
(1)密在学生“着疑”处
教师与学生是有着不同成长背景和生活阅历的个体,面对一组课文,教师无论怎样设身处地,都无法回到当代学生真实年龄的感受。正是因为认知的这种距离感,造成教学中由教师的主观意识取代学生的问题与想法,最终使学生产生不了求知的心向,也得不到求知的快乐。
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冲突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有疑”而“释疑”,建构知识的“顺应”过程,并充分感受到思维之趣。
①立足单元整体,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单元整组教学,使学生立足于单元整体来思考,有利于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提出更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的问题不仅覆盖面大,穿透力强,而且思维容量大,能够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并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这就不是一般意义的质疑,而是对问题的发掘和重组,是教师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这种建构是主体自觉的,是联系和发展的。这些有价值的疑问,完全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的提升点与制高点。
②立足学生认知,灵活调整教学预设。
学生的认知差异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往往五化八门。教师要能在课堂实施中,开放地融入弹性灵活的成分,灵动地融入教学机智,敏于发现相通之处,调整目标。要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看出和想象出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怎样进行的,在他们的认识道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这样才会发现问题的思维价值所在,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步骤。
③立足课堂实效,给予时间空间保证。
为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也为了在课堂上实施有效调控,我们尝试让学生充分自读,让学生静静与文本对话,静静思考。二是在语段旁边写批注,或在预习本上写问题。这些做法,便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表达问题,也利于教师在时间差里灵活有效地调整步骤。教师将有价值的问题及时纳入了教学预设,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课堂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2)密在值得“感悟”处
在语文教学中,“感悟”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这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途径。
“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的部分感悟,主张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事物的个性,领会文章的个性,捕捉语言的个性。让学生在赏析与研读中,在整合与比较中,积累个性语言,领悟表达规律,并迁移和渗透到表达自己熟悉的个性事物上。
①体悟个性化语言,透视个性化事物
感悟感悟,非“感”不实,无“悟”则浅。“感”是触摸语言,对语言文字有感觉,“悟”是与“文心”心合神契,与“文意”潜脉暗通。
②“整合──对比”式阅读,感悟表达规律。
要想把语文教得简单而有实效,首先要好好钻研教材,把一本书,一篇课文读薄。这一思想为单元整体教学亮起了“探照灯”。因为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一个框架式结构,立足在单元整体的高度上,删繁就简,把一单元读薄,体悟最精妙的语言,体悟最有价值的语言规律,以求达到简单化、艺术化、精良化与高效化。
整合中比较,比较中深思,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悟”的过程。“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部分感悟只须选取典型的几点,感到心里,悟到深处即可。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会逐渐增强自主研读,自主建构的能力,并将焕发出强大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度影响。
(3)疏在略读浏览处
教材选编的课文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与选读课文之分。略读是一种应用精读所学到的阅读技能进行广泛、独立地阅读的形式。略读不容忽略,同时不能忽略的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缺乏充分认识。惟恐学生不会读,陪读到底,讲问到底,剥夺孩子应有的学习自主权。有的甚至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上成几个课时,抛不开精读课文串讲的惯性,放不开手脚,致使略读不“略”,包办太多。这样的现状,学生如何作得了主,自主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①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
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这段话承上启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读课文所学的内容,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同时还把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提出略读要求。提示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特点。
因此,教师必须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默读,完全可以组织简简单单的让学生作主的学习流程,摒弃过度设计,摒弃分析讲解,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在我们的课堂。②顺学生个性组织交流。
学生依靠默读批阅,潜心涵咏,感悟语言之精妙,比较语言之规律,获得了个体层面上的完整的阅读。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体验,选择课文内容的切入点,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或者最感困惑的一点,来进行交流。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文章的表达方式的……在相对比较宽松、自由的交流中,教师以自己的“厚积”进行“薄发”,比如,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处多走一个来回,起到穿针引线,稍作提携的作用。
三、单元整体回顾
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到了尾声,就等于接近了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综观全局,发现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思维训练的力度,实现一些置身山上或登山过程中所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
(一)整体探求学习规律 ①参与“主题汇谈”。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交谈。教师要充分运用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②归纳“发现要点”。学生在主题汇谈的基础上,尝试自己来归纳“发现要点”,先个体概括,再小组筛选,最后全班讨论。
(二)整体提升表达水平
单元整体教学,旨在打通生活、阅读、习作的通道。我们不能直到教学完一单元的课文,才去涉及语文园地里的“口语训练”和“习作”,那是一种为交际而交际,为习作而习作的应命行为。事实上,“单元整体感知”的第一个环节,当师生开始围绕单元主题聊谈的时候,口语交际就已经开始了,习作训练也悄然酝酿了。
孩子的生活永远是阅读、写作体验最重要的源头,语文学习完全可以和孩子靠得再近些,没有比让孩子在阅读写作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回味生活并抒写生活更自然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了。学生从回忆体验开始,经历了吸纳、感悟,又与有意义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用美好的文字描绘了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记录下美好人生的足迹。可以说,学生经历一个主题单元的学习,就经历了一段弥足珍贵的生命体验。
(三)综合展现学习成果
“综合性学习”是整体感很强的学习活动,但容易被教师忽视。原因主要是活动组织起来费力,加之质量无从检测。而实际上,综合性学习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开辟了广阔的时空领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到深入人心,往往能达到传统课文教学难以企及的深度和高度。在综合性学习中,“学什么”“怎样学”都是学生自主解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参与选定主题,制定研究方案,在实施中提供一定的咨询。
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更是零散的。感性知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才能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教师引导学生回首两周左右的学习历程,通过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强化单元目标,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获得整体性的认识,融会贯通,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并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研究方法:
1.采取“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实施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地贯彻行动计划。观察即收集研究的资料,监察行动的全过程。反思就是对行动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2.采取“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更轻松,更透彻。并把表现方法应用在写作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会大有进步。
(二)教师方面
1.教师们通过参与实验,将会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课堂上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不再包办代替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历练,能协调好师生关系,努力做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实验教师还将以《课标》为依据,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教学方式,在认识与实践上产生显著变化。
2.实验教师通过实验将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能力将显著提高。
3.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将会越来越强。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把难题解决了,教师也就提高了。实验教师在课题运作过程中不断进步与成长。
4.本实验将会增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学校方面:
该课题研究不仅会促进了研究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而且将带动其他教师的教学改革,在不知不觉中给周围的教师许多以积极的影响。
①采取“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实施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地贯彻行动计划。观察即收集研究的资料,监察行动的全过程。反思就是对行动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②采取“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活动:
①每位课题组教师据本研究课题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发现、反思、积累,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②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如制定阶段性研究计划,进行阶段性研究总结,与学校教科处的安排相结合围绕课题上研究课等。
③每期召开1—2次课题研究讨论会,就研究中的所得及困惑等进行交流,探讨。布置、调整研究工作。
④组织课题组教师通过教学书籍、报刊、网络等方式自学,与学校安排结合坚持写读书笔记。
⑤外出学习听课、听讲座等。⑥每位课题组教师坚持及时收集整理活动中的反思、成果、论文、报告等相关资料。6.最终成果形态
①形成总结性资料,如案例专集、验专辑等 ③组织研讨活动,②撰写论文或论著。和做法。
推广成功的经验
第二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近几年我区在语文教学中开始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目的是用“以一带
二、举一反三”的办法进行教学,加快教学进度,让学生读得多,扩大眼界,更加丰富、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而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我们首先就来看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界定。
小学——是指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语文——指语文能力系统;单元——是说要整合教材 ;而整体——则指联系整体教学目标;教学——是指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每个词都很重要,但是核心词汇是“整体”,其次是语文。从“整体”的角度而言,单元教学要关注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应该有比较明确的整体教学目标,不可能面面俱到。应把小学6年的语文教学看成一个整体,注意到小学语文学习目标和每学期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语文”的角度而言,单元教学应突出“语文能力系统”,把语文能力分成不同的层级,在适当的阶段培养适当的能力,教学应遵循语文学习这条主线;从“教学”的角度讲,单元整体教学应是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的突出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接触语言材料,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随着学习的推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能不断提高,逐渐达到能够自学,使师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伙伴;就“小学而言”单元整体教学要把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
二、语文单元教学的特征 1.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在设计和操作上突出强调的特点是“整体”二字,即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也就是说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不同单元的特点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从而让单元整组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真正得以实现。2.单元教学具有连贯性
单元教学的连贯性首先表现在单元之间的衔接上,单元训练项目间必然存在关联照应。因此,着手进行单元教学时,必须考虑到与前后单元的衔接,使前一单元成为后一单元的铺垫,后一单元成为前一单元的巩固与提高。如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专题,二年级上册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专题,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也安排了“保护环境”专题,让学生感受环保的重要及他人为环保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因此,单元教学不是把单元教学目标视为终级目标,也不能期望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就完成某一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单元教学的连贯性还表现在单元内部结构上。在同一个单元之内,不同的课文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它们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第三册第四组选取的有成语、寓言、童话故事,但它们都是为“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服务的。此外,单元教学的连贯性也表现在读写结合上,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运用、表达,后者离不开前者,抓前者是为更好地促进后者。因此,读写结合就是由读获得知识然后向写的技能迁移的过程。3.单元教学具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上个世纪80年代,教育界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提倡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论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在教育活动中,这个“人”就是学生,即是说整个教育活动的终点或结局是为了使学生成人。“单元整体教学”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4.单元教学具有动态性
动态因素主要是学生。单元教学系统应该促进学生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能力的增长,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二是情感提升,学习活动从来不是冷漠无情的,但学习情感也不是自发产生的。面对一篇孤零零的课文,学生很难有什么阅读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就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好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中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单篇文章的教学,通常只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情感体验,在如何引向对整个语文学习情感体验上有很大的局限,而单元教学却提供了可能。
当然,要上好单元整体教学,对于老师们的要求就会更高了。(1)首先是要求老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要知道语文教学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学的目标的。教师要在尊重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用好教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整合语文教学思想,博采众家之长;需要整合教学目标,把把小学阶段放在整个教育阶段内,同时又要关注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堂目标;需要整合教学内容,把教科书内容、整本书内容、语文实践内容整合在一起;需要整合教学方式,给学生学习的空间,格外重视学生自学,以学定教,培养学生预习、自学、讨论、展示等方面的能力。形象一点说,“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不是一条线,而是在编织一张网,这张网不一定“经纬分明”,但是大约有这样几条线:教材的体裁、教材的主题、教材的结构、语文能力、语言特点、年段特点、教学方式。这些线编织成一张语文网,而且是一张充满弹力的网,语文教师和学生舞在网中央。(2)对备课的要求更高了
首先,在备课时要求老师要有全局意识,它要求老师要改变以往备一课,上一课的现象,至少要备好一个单元,对单元的知识、训练体系心中有数了以后,才能走进课堂,去给孩子们上课。因为我们的教材每一个单元的编排都有一个读写的训练点,我们老师只有对单元的重点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这些训练重点分散在每一课中,加以突破。例如:六年级上有一个单元是“走近鲁迅”,它是以文学人物为专题的一组课文,非常有特色。这一组文本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更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本是用怎样的表达方法来体现鲁迅的优秀品质。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一是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二是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单元结束后的大作文就是要运用动作、语言、外貌等方法来写一个人。而当我们将这一单元完整的备完课以后,老师们就会知道在每一课中,重点要解决哪一方面。例如(例子略)
(2)“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操作流程及实施策略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由若干个单元组成的。每一组课文均能构成一个导学系统: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回顾与拓展。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单元整体教学,包括“每一组课文”、“课文所带出的整本书阅读”、“语文实践活动”三部分,各部分既有横向联系,又有一个纵向的序列。单元整体教学分为7 个模块:
预习模块、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口语习作、整本书阅读、语文实践、检测模块。
我们重点看一下前四个模块的教学。
(一)预习模块: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感知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通读、读懂课文,能够画出不懂的地方。这在不同的年段要求不同:一二年级,就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画画生字词;三四年级不但要读懂课文、画字词,还要能够提出问题;五六年级,读课文、画字词、提问题时要注意多个角度,比如主题的角度、体裁的角度、表达的角度、个人的观点„„
(二)理解内容模块
这一模块有两个任务:一是理解内容,二是体会情感。理解内容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解决提出的问题,能够复述、解释、重整文本,获得自己的体会。在理解了文章说了什么以后,还要能够体会到文字背后传递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当然,不同年段,对理解的要求不同。一二年级能够知道文章讲了什么就够了;三四年级,不但要知道讲了什么事,而且能对某些细节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五六年级,不到要知道讲了什么,而且能够对文字中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推理论证得到问题的答案。
不同年段,对价值观的理解也不同。一二年级明白文章告诉什么就行了,三四年级不但要知道文章告诉了什么,而且要知道作者想要告诉读者什么;五六年级不但要知道作者想要告诉读者什么,还要知道自己在学习文章后获得什么启示。
(三)领悟表达模块
领悟表达模块也有两个任务,一是领悟表达,二是欣赏评价。领悟表达就是在教师带领下对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研究,从体裁、表述方式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探讨。欣赏评价就是在领悟和接受的基础上,从读者的角度,对文章好的地方进行欣赏,对文章的某些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同的年级对领悟表达的要求不同。低年级领悟表达重在词语和句子,理解重点句子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可以通过替换词语等方式进行体会;中年段重在领悟句子和段落的表达效果,能够对一些表达进行辨析,能够通过具体的语言点感受到作者表达的独特性。高年级除了领悟词句段的表达效果外,重在对文章篇章结构的领悟。
不同的年段,对欣赏评价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段只要能够用朗读的形式把自己觉得好的地方读出来即可;中年段要能够对具体的词句说出自己的看法,还要能够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高年段则要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文章的看法,还要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要通过句段、篇章对比,整合课内外内容不但要知道讲了什么,而且能够对文字中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推理论证得到问题的答案。也就是说不但要知道作者想要告诉读者什么,还要知道自己在学习文章以后获得什么启示。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归根结底,“单元整组教学”就是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我觉得“单元整组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即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能够省时高效、加强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
第三篇: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以每个单元组中的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为主线,以改革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为落脚点,以整体备课、综合训练、及时评价、反馈矫正为保证措施,以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和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而进行的阶段性、系列性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问题,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教学研究的理论精华和我省单元达标教学的优秀成果,以每个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而构建的整体教学模式,即把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相互联系、递进循环的四个阶段:教学准备—学习研讨—综合实践—反馈评价和为完成每个单元组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十种基本课型:整体预讲课、研读训练课、自读训练课、读写结合课、基础训练课、综合复习课、习作指导课、达标测试课、习作评讲课、矫正补偿课以及贯穿整组教学过程始终的两项辅助活动:有导向的阅读实践活动、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一、四个阶段的任务
1、做好教学准备。它包括教师的整体备课和学生的整体预习两个方面。“整体备课”是优化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师从整体出发,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读写例话),遵循一条训练主线(习作要求),来全面系统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统筹安排教学任务(每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每一课时教什么,怎样教),设计读写训练序列,安排综合训练和两个活动计划等。整体备课可采用表格式,先由教师个人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按要求认真填写,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研讨,互相取长补短,以求得教师对全组教学的整体把握。
“整体预习”就是在单元教学之前,指导学生以全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导读”提示为线索,来感知教材内容、训练重点、习作要求和基础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主要目的是运用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预习的方法可采用分组讨论式、提纲导学式、逆向通读式、列表分析式等。
2、引导学习研讨。引导学习研讨就是以训练重点为主线,以每单元的4篇课文为载体,通过6-10个课时及相关课型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情感体验启迪,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单元教学的重点所在,包括研读训练、自读训练、读写结合三种基本课型。
3、指导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是以巩固深化基础训练和读写例话的学习为重点,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为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引导学习研讨的延伸和拓展。包括积累运用、综合复习、习作指导三种基本课型。
4、组织反馈评价。这是在综合实践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测,反馈教学信息,总结学习得失,及时查漏补缺,实现段段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包括达标测试、习作评改、矫正补偿三种基本课型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总结。二、十种课型的操作
1、整体预习课。其主要任务是以单元教学目标为依据,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进行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学习的情感前提。课堂结构一般为:谈话激情导入——学习目标定向--独立阅读预习——小组交流研讨——教师概括总结。一般为1课时。
2、研读训练课。此课型一般用于每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教师运用导学式,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读、思、划、批、议”来领会课文的内容,学习读书的方法,接受语言文字训练。基本课堂结构为:激情导入,学习目标——边读边想,抓住中心——分析条理,学习表达——质疑研讨,课堂总结。
3、自读训练课。此课型一般用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学的机会,使之能将在研读训练课上获得的读书方法运用于学习实践之中,以增强独立自学的能力。基本课堂结构为:研读阅读提示,明确读书方法、要求和目标——自读自悟自得,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和技能——交流畅谈收获,师生多方互动,反馈学习信息,整合拓展问题。
4、读写结合课。读写结合课是围绕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凭借课文的个性特点,抽取读写规律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大作文部件训练的一种课型。基本课堂结构为:复习导入(激情谈话,整体读课文,回顾写作特点)——训练指导(提取结合点,领悟特点方法,指导方法应用)——结合训练(提出任务,讨论方法,交流收获)--课堂总结(学习方法)。一般1课时,安排在各类课文的学习之后。
5、基础训练课。基础训练课是以阅读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基础知识(拼音、字、词、句、点等)进行拓展性复习巩固训练的一种课型。教学时间为2-3课时(包括1节写字课)。基本课堂结构为:谈话导入——回顾旧知——巩固练习——矫正点拨——课堂总结。
6、综合复习课。综合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强化读写知识训练,帮助学生完善已有知识结构,指导学生将读写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学时间一般为1-2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激情导入 ——综合复习(整体切入,课例剖析,发现规律)——对应练习(自学例话,记忆图表,拓展尝试)——课堂总结。
7、习作训练课。习作训练课是以指导学生将掌握的读写技能在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的一种课型。一般为2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明要求,拟题目——定中心,选材料——列提纲,打草稿——互交流,师点拨——自修改,誊清文。
8、达标测试课。达标测试课是用于检测学生达成训练目标情况,做到段段清的专用课。一般为1课时。
9、习作评改课。习作评改课是继习作训练之后,在对学生已完成的习作进行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评析和修改指导的一种课型。一般为1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总结导入——举例评讲——矫正修改——交流赏析——课堂总结。
10、矫正补偿课。矫正补偿课是在习作训练和达标检测试之后,安排的总结学习得失,矫正存在问题,消除知识缺陷,给学生创造再次学习的机会,以达到相对平行,同时为后继学习鼓劲加油的一种特定课型。一般为1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总结评价——矫正补偿——强化训练——平行测试——课堂总结。
三、“两项活动”的配合
1、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阅读一是为了巩固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二是为了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有导向”是说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明确的要求下进行的,即尽可能地围绕着本组的训练重点来阅读和积累,以增强对应性和实效性。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诸如内容、范围、方法、任务等;其次,要采用一定的阅读组织形式,像小组讨论式、提纲导读式、自由品读式等;第三,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周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或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或摘抄好的开头、结尾、具体描写、抒情议论等片断,或记下自己的读书感想等;四是对这种课外阅读积累活动要定期进行总结评价,以不断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生活实践活动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习作素材。所谓“有指向”,就是组织活动要以习作要求为中心,通过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组织和安排来创设客观的生活情景。活动的内容及方式要根据训练组的习作要求而定。如四年级第第一单元的作文是要记暑假里的一件事,第二单元写“我敬佩的一个人”,均可采用回忆讨论式或参观访问式等。第三单元的习作是要“写一种小动物(或植物),抓住特点、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就可以安排一个参观养鸡场的活动,带领学生去看鸡、访鸡、说鸡、画鸡,使学生对小鸡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同时,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实践活动既可以班为单位,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还可按要求学生单独去做。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机运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控制,从而可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是因为:
第一,该研究建立了语文整体教学思想,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整体主线展开进行,而且环环相扣,内在联系紧密,形成了一个可控的有机整体——新的教学常规,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和管理效益。
第二,该研究整合一切现代语文教学新思想、新策略,坚持学生为主体,教 /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思想,并提出了“好的阅读教学就是一堂阅读实践课”的教学主张,始终把学生推在学习活动的最前沿,鼓励他们学习提出有价值、有创新、有实效性的问题,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研讨、悟得。倡导读书的多样性,要求层层推进,注重实效。
第三,该研究注重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既强调要从生活中吸收大量的信息、资料,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又要求始终围绕着教学主线,展开一切教学活动来积累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有的放矢。
第四,该研究引导教师“退居二线”,成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挥者,疑难问题的启发者、点拨者、讨论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向学生提出问题,主要提出学习要求,突出了教师整体把握、全面驾驭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促进了教师思想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
第四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上第三组“美丽的秋天”预习与理解内容教学设计
一、词语加油站
1、出示本组的词语,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2、学生思考本组词语中,有疑惑的词语,提出疑问。
3、学生帮助同学们提出来的疑问。遇到大家都有的困惑,师出示图片并解释。
4、通过填词语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二、走进画中,引出主题
1、学生欣赏秋天的图片,用词语表达下你对秋天的感受。
2、师总结,秋天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它的美丽在我们本组中也体现出来,文章中它的色彩在有哪些呢?
3、学生有情地读出秋天色彩的句段。
4、引导学生闻到秋天的气味,发现动植物们在秋天忙些什么?
三、聆听秋天美妙的声音
1、引导学生听一听秋天的声音,它的声音是一曲丰收的歌,是一首欢快的歌。
2、我们都听到了谁的声音?引出学生对风筝的憧憬与希望。找到孩子们快乐的歌声。
3、秋天就是一个音乐厅,还有谁在弹奏与歌唱。引导学生找一找秋天的声音。
四、倾听学生演奏秋天的乐章
1、小组合作,朗读诗歌《听听,秋的声音》
2、配乐,学生展现朗读。
五、总结:本组我们看到了秋天带给我们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笔描绘出我们心中的秋天。
第五篇:实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单元一体化”整体教学改革方案
平阴县实验小学
一、提出背景
人教版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现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这样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总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我们的教学理应从“篇”转移到“单元组”。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去学习,从而彻底解决学生把目光和精力只死盯在教师教学内容上,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单元一体化整体教学”设想,使学习产生在主体需求的基础上,并充分融入教师的智慧,以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组教材为基本教学单位,将课文学习、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及拓展阅读进行整合,通过系统分析,优化组合,整体设计,以整体渐进的方式推进教学
二、两个理论支撑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是通过个体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2.尝试教学理论: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三、三个学习目标
学真知,习真能,悟真情。亲历学程,当学习融进了个体情感体验的时候,当道德融入了个体生命意义的时候,才能称之为学到了真知识,形成了真道德。而能力则是与之同影相伴的水到渠成。四、五个学习层次
“单元一体化”整体教学分为五个实践模块:单元导读,明确目标—通读文本,初步达标—交流成果,领悟表达—回归整体,归纳建构—阅读习作,深化提升。1.单元导读,明确目标(0.5课时)
(1)导语导标。单元导语是单元学习的“路标”,引导学生读好导语,梳理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
(2)任务导行。导语中的人文主题与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对应学习材料,初步感知目标的基点,同时,进行阅读推荐、习作素材资料的搜集与积累,站在单元一体化目标体系高度指导个体整体阅读的实践。
2.通读文本,初步达标(2.5课时)
根据目标设计自主学习单,学生在通读文本中,借助学习单完成字词句段篇的个体学习实践活动,初步达标。
(1)通读文本。学生自己通读教材,感知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标画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目标的关键语句,并初步体会表达特点。
(2)识字写字。通读中,借助语言环境、词典等工具书进行识字解词。
(3)语文知识。文学常识、文法知识。(4)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3.交流成果,领悟表达(2课时)
(1)小组学习。小组内开展分层互助学习。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提高学习效率。
(2)集体共学。指全班性的交流学习,一是各小组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二是提出自己的疑惑,全班进行探究,达到互帮互学互启的目的。
(3)重点探究。指师生的探究学习,一是就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共同难点进行再学习;二是引导学生在朗读、品读中领悟表达效果。教师的引导提升很重要,当学生认识不到位时,教师根据巡视时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疑惑,将思维引向深入。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特点进行总结,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为下个环节打好基础。
4)整合-对比阅读。在同单元不同课文的对比阅读中,分析习得表达方法,适当进行重点训练,难点突破,以点带面。
4.回归整体,归纳建构(1课时)
(1)目标达成建构。对照教学目标体系,运用归类、列表、板书复述等方法,凸现知识系统,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打通与以往知识的联系,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建构,从而提高自己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总结并反思。思考获得的知识是怎么学会的,组织学生回忆和梳理自己学习的过程,分析解决问题的得失,分享体悟学法后的感受,这实在是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能可贵。
5.阅读习作,深化提升。(3课时)
(1)当堂阅读。教师提供阅读材料,全体同学进行拓展阅读,延伸学科素养的形成空间,深度促标。
(2)习作提升。在一体化的单元学习中获得深刻的人文主题素材,自觉应用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习作训练,深度达标。
小学语文“”单元一体化“”整体阅读教学倡导语文教师站在语文的整体性、系统性的高度去策划、驱动单元整体教学,由只注重教科书走向注重阅读与实践,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一条深受学生喜欢的省时高效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全面提升语文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