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编制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3 01:3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学案编制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学案编制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导学案编制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xiexiebang推荐)

导学案编制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小学英语导学案的使用的研究和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发现,小学英语导学案编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没有遵循小学英语学科的学习规律;学习目标制定不准确、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导学性不太强,没有发挥其路线图作用;学习流程没有体现学法指导、没有层次性、没有突出学习重点;达标检测题目设计没有紧扣学习目标、检测题目的量和难度没有准确把握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以下加以剖析,寻找方法与对策。

问题一:导学案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没有注意遵循小学英语学科的学习规律

具体表现在:

一、低年级导学案,内容不直观,语言繁琐,增加学生的负担

二、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没有注意遵循教和学的规律和方法 分析及对策: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是编制好导学案的前提。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学案设计内容要直观、形象,语言简洁、可操作性强。如呈现单词图片、场景图片、卡通图片,低年级导学案的语言可设计为:找一找、连一连、涂一涂、画一画,我会读、我会听、我会表演等。随着年级的增加,导学案上的语言表述可以更详细、更明确,尽可能的使用英语呈现,体现学科特色。切忌语言的繁琐,表述不清。当然,各个年级的学生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教师充分了解年级和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对编好导学案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掌握并运用教与学的规律和方法

规律和方法往往是相得益彰的,了解学习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学习方法。

1、在小学英语教学方面总结出的方法有:单词教学要与句型教学相结合,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通过实物、图片、影像等直观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说、唱、玩、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通过任务活动设计、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灵活运用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等等。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A部分的学习新知课上,老师设计的目标是:a.听说读写friend, long hair, short hair, thin, strong, quiet, b.会使用所学单词来描述人物特征。整体上来看,本节课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并会用单词。

而在本节课的预习、合作、展示的过程中,在导学案上呈现只是单个的单词,展示的肢体表演的活动也只说单个单词,为了学习单词而学单词。如果我们认真钻研教材不难发现本节课涉及到的重点句型是SheHe has…。学生只要会读会说单词了,用句型进行简单的表达是很容易完成的目标。

我们在运用语言时,不可能只用单个的单词来表达我们的意思。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会单词后,启发学生用句子来表达,举几个例子描述人物后,在小组内练习用句子描述自己的朋友,这样既练习了单词,也学习了句型。那么在接下来的展示环节,学生的语言素材就很丰富了。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句子的整体输入。要将单词教学要与句型教学相结合,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因此,教师一定要遵循教学的规律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2、在指导学生学法方面有:单词的前缀、后缀;动词时态变化规则;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形式的变化规律;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区别;中高年级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音标和部分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等等。

我们可以将这些教学和学习的方法有机地渗透在导学案中,让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找到学习的捷径。

问题

二、学习目标的设计不准确

具体表现在:

一、没有很好的研读课标和分析教材

二、目标内容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

三、没有注意分层设计,不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求

四、没能很好的区分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 分析及对策:

(一)要研读课标,分析教材

目标是指南和方向,小学英语导学案的编制目标制定不得偏离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在制定整册教材的单元及课时学习目标的之前,一定要研读课标,分析教材。

回顾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一级(三四年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二级(五六年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和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学习有五项目标: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具体在语言技能方面:低年级注重语言的听、说、认读训练,中高年级加强听、说、读、写四会能力训练;低年级以单词和句型教学为主,中年级适当渗透小短文的认读学习,高年级要增加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将篇章学习渗透教学中。适当渗透语法教学,不用做语法专项训练等。

了解了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接下来要认真学习教材、分析教材、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要求,科学制定单元、课时目标。

(二)要具体、可操作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巩固‛等动词,这些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时难以操作。我们可以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可评价、具体明确的行为动词。案例:一节学习新知课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句型 Can you run fast? Yes, I can.‚ 一节巩固提升课上的目标是‚复习巩固第一单元单词课文‛,何为‚掌握、巩固‛,学生难以理解,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不妨改为:会读、会说、会写、会背诵。

(三)要分层设计

学习目标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普遍性,达到‚下要保底‛,还要本着‘‚上不封顶‛的原则,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不同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目标,亦即分层设计目标。这是对导学案设计的更高要求,也是满足不同学生学习之需的必然要求。

在进行分层目标设计时,除了要符合三维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外,要注意在‚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及‚表现程度‛上的不同。如:‚在10分钟之内争取更短的时间(行为条件),至少写出三种以上解题方案(表现程度),80%的学生能写出(行为动词)五种解题方案(表现程度)。‛这就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目标。‚熟读这篇英语短文,争取能够在5分钟内背下来(表现程度)‛。这些学习目标给不同的学生留出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至少20个‛、‚争取能够背下来‛、‚你认为最感人‛‚自己喜欢的部分‛‚你可以进行AB对话,争取能够创设情境创编对话‛等等。

在分层设计目标时,往往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容易设计为分层目标,这些目标我们可以称它为显性目标;而某些情感性目标往往不适合这样设计,这种目标我们可以称它为隐性目标。

目前,我区小学英语导学案编制的目标设计的要求还未达到分层设计目标,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努力研究的。

(四)要区分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

目标制定时误把目的当目标。这是属于目标设计层次的问题。把教育方针或教育目的当成课时目标,或者把课程目标当成课时目标来制定了。比如: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英语;感受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等,而这些目标是不可测、不具体,是隐性的,学生难以理解和完成,对学生学习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所以教师将这些课程目标有意识的渗透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如开展游戏、竞赛、播放试听材料、讲解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别等。

问题三:学习流程设计不合理

具体表现在:

一、导学性不太强,没能发挥其路线图作用

二、没能很好地体现学法指导

三、没能突出学习重点 分析及对策:

(一)突出导学性,发挥路线图作用

我们的老师受‚知识问题化‛、‚导学案要具体可操作‛的误导,在导学案呈现的各学习环节多以习题为主,如:听音选择、听写单词、翻译句子、图文配伍、情景对话等。导学案上只是单纯的试题的堆积,没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任务表述。学生们拿在手里的就是一张张的试卷,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题海战术,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的。

如果我们设计的导学案的导学性较强,组长完全可以带领组员,按照导学案上的要求、提示一步步的完成,教师可以充分得到解放,去巡视小组合作学习情况。但是教师在导学案上设计导学要求、提示的语言时一定要注意简明扼要,切忌语言冗长、繁琐。

在学习了丁燕敏老师的导学案后,发现,在每个环节的一侧都标注着这样一些指令性语言如:每个单词默读两遍,然后译成中文,注意划线部分的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同学们,首先阅读学习目标,然后认真独立的在20分钟内完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第一步:在3分钟内独立完成,然后组内讨论,率先展示并且全答对的将额外得到两分,第二步:首先用20分钟独立完成,然后对子互批;首先听磁带,然后跟磁带读两遍,最后把单词每个抄一遍;首先对子之间问答,然后动笔写在导学案上等等。

这些指令性语言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自主完成导学案,突出了导学案的导学性,并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将完成的任务进行量化,加强其操作性,同时这些导学用语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既让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又不给学生增加负担,解放了教师,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习的效率,(二)体现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而这恰恰是我们教育中最缺失的东西。

学法要符合认知规律,也要在一定的程序和情境下产生。教师要把过去研究‚教法‛的精力全部用在研究‚学法‛上来,研究学法就是研究教法,但研究教法却不是研究学法。如在高效课堂上,研究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有效自学? 如何整合课内外资源搜集有效信息?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进行问题展示?如何进行问题质疑?如何用好纠错本?如何用好双色笔?如何整理学习笔记?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学法指导贯穿导学案设计的始终,并不是笼统地在导学案中写上本节课的学法是‚讨论、探究‛就完了,它一定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并且贯穿于学生求知的过程中。

案例一:在教学数字单词:11,20,30,40时,有一个很明显的规律就是除了eleven, twelve 其他表示十几通常都在表示数字及的单词末尾加上后缀teen。如: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nineteen.在表示20以上的数字时,通常加后缀ty,如:twenty, thirty…..ninety等。像这些规律性的知识,我们可以设计成:认真观察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nineteen.这些单词,单词的末尾都是由 词缀组成的表示。而 twenty, thirty…..ninety 单词末尾的词缀是 表示。

案例二:在学习字母p, b, t, d在单词中的发音时,殷慧老师在导学案中‚我知道‛这样设计:请同学们利用课本第25页活动3中的单词总结字母的发音规律是,列举类似的单词有。案例三:在丁燕敏老师在教学can 情态动词的用法时,在导学案上呈现了这样几个环节:1.I can swim, I can skate, She can make a puppet, They can play the guitar.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记录下来。

2、I can sing.我会唱歌。---I can not sing 我不会唱歌。She can swim.她会游泳。---She can’t swim.她不会游泳。He can play the guitar.他会弹吉他。---Can he play the guitar? 他会弹吉吗? I can ski.我会滑雪---Can you ski? 你会滑雪吗?

总结:从 句到 句的变化是在 后加 也可以缩写成从一般陈述句到疑问句的变化是把情态动词 提前,第一人称 变成第二人称

通过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来掌握关于情态动词can 的用法。而同样在我们编制导学案时往往会将有关情态动词can的用法通过知识链接或语法天地的形式呈现。如:本模块主要讲述情态动词can的否定用法,否定形式是直接在can的后面加not,即cannot,可以缩写成can’t。主动的发现和被动的接受,这两种学习状态的效果截然相反。

案例四:在一节示范课上,在讲到‚You shouldshouldn’t…‛祈使句时,开始设计了温馨提示进行学法指导:‚You shouldshouldn’t…‛表示劝阻的祈使句(用于表达命令、请求、劝告、警告、禁止的句子叫祈使句。),语调比较平缓,表示你应该怎么做,shouldshouldn’t后跟动词原型。后来,发现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将shouldshouldn’t后跟动词原型的学习规律以问题填空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句型学习自己去总结,这样学生体会更加深刻。

(三)突出学习的重点

教师目标制定出来了,设计的学习过程思路要清晰,要突出学习的重点。

案例一:在一节学习新知课上,学习目标有三项,首先是单词认读;其次是理解课文大意,最后是会读会说句型He can’t see.She can’t hear.教师设计的课堂学习流程是预习单词和课文——学习新单词——组长带领组员学单词——跟录音读课文——组长带领学生表演句型He can’t see.——展示句型He can’t…——达标检测。看似流畅的学习过程暗藏‚玄机‛。因为通过学生所做的达标测评中翻译课文句子时,有一多半学生不会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就出在学习过程安排上。教师把三项目标都作为了重点,学习流程没有突出重点,后两项目标的落实出了问题。课文只是跟着录音读了读,组员也不知道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就开始转向句型学习及展示了。其实这个句型很简单就是情态动词can 的否定形式后跟动词原型,学生也曾经学习过,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上知识链接呈现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说说练练即可。理解课文意思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带领学生跟读录音机多遍后,小组长带领读课文并逐句翻译课文,不会的地方教师可以加以点拨或讲解。这样学生紧紧围绕目标的重点展开充分的预习,那么学生的展示才会精彩,达标检测的题目才能够达标,才能做到堂堂清。

案例二:一节学习新知课,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单词,展示单词,学习歌谣,展示歌谣,学习课文,展示课文,没有将教材合理的整合,学习过程没有突出重点,显得杂乱无章,学习的效果很差。

问题

四、达标检测题目设计不科学

具体表现在:

一、没能紧扣学习目标

二、没能分层设计

三、没有准确把握量和难度 分析及对策:

(一)要紧扣学习目标

达标检测的题目设计一定要紧扣学习的目标,学习什么,检测什么,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检测来反馈本节课学习目标是否达到。

案例:一节成果展示课的学习目标是:a.听说读写单词:sit sit down chick b.会用 They can’t……进行口语交际,所设计的达标检测题目是

一、单词填空1.This man can’t see.He is _______.2.This girl can’t hear.She is_______.二、选词填空 him her it them you1.This girl can’t sing.The teacher helped _____.2.I have a cute cat.I love____.3.Sam and Amy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Their mother went with____.4.You help others and others will help____.5.This little boy wants some water.Let me help_____.很显然,检测题目的设计没有紧扣学习的目标,这样的检测也就失去当堂达标的意义了。

(二)要分层设计

检测题目要体现知识的梯度,要面向全体的同时,有所拔高。案例:在张卫华老师的一节六年级复习展示课上,达标检测的题目有三题,第一题是选择单词将句子补充完整,第二题是课文内容填空,第三题是阅读判断。其中前两题是必做题,是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第三题则是选做题,需要学有余力的同学去完成。这样设计的达标题目具有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体差异,使优生更优。

(三)要准确把握量和难度

英语学科注重的是‚听,说,读,写‛的训练,在低年级尤其强调‚听,说,读‛。所以教师在达标检测的时候,要注重对这三个方面的检测。检测的方式灵活多样,不仅仅是书面的检测,还可以是朗读,背诵,表演,对话,听力练习等形式。但是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3-5分钟的题量为宜,并且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教师要注重及时反馈。

同时,达标检测题目设计注意知识的前挂后牵。

案例:在五年级的一节学习新知课上的学习目标其中一项是: 能听懂,会说句型:You shouldshouldn’t… 教师所设计的达标检测You should take the right child.这两个句子是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同时也是下节课要讲得课文后两段的内容。

第三题是翻译句子(选做题)You should say hello to my friends.

第二篇:学案导学是构建高效课堂

“学案导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科学方式

陕西省丹凤中学

李德葆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减时不减效,甚至是减时增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认为,以“学案导学”为抓手和载体,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一个科学的教学方式。

一、“学案导学”的意义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我们以为,学案导学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学案导学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案导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制“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学案导学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的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要做到学导结合。“学”指的是学生自学主动地学,“导”是指教师有效、恰当地指导和点拨,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学生的学要注重自学性、主动性,会学且学会。

教师的导要体现两点基本理念:

首先,教师要做到导学内容的“问题化”“操作化”和“结构化”组织。将导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激发自主探究、促进合作交流;导学内容“操作化”,使“做”、“想”、“讲”结合,以“做”促进“想”,以“讲”梳理“想”,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将导学内容“结构化”,加强学科整合,提示内容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其次,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

因此,“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注重对教材的整合利用

学生预习的主要知识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分析理解”、“抽象概括”、“思考交流”等栏目,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整合,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导学案中要能够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导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也就是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导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为了达到导学案中预设问题的有效性,我们强调导学案应该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的,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集中研讨的,应该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3、导学案中要设置有梯度的巩固、应用习题

习题的设置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和“反馈练习”,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 “典例分析”、“达标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高考连线”,是供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最后还应配备“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三、“导学案”的基本内容及形成过程

1、导学案的基本内容

经过不断的探讨和研究,我们确定了我校导学案的基本环节:(1)明确目标—导学方向

确定学习目标(三维目标)和学习的重难点,明确学习方向。实施教学时,师生可边学习边对照查看目标落实情况。

(2)知识链接—提供知识支持

通过知识链接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时,到什么地方去寻求相关的知识帮助,便于学生更好的落实相关的知识内容。

(3)探究过程—导学方法

本环节包括例题或者问题点拨与拓展,主要用于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学习。反馈练习或者自我检测,学生自我处理,用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批改了解学生的达标情况,为课堂上点拨的针对性、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堂小结与反思—导学落实

通过小结和反思让每位学生及时、真实得写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缺漏和不足之处,以备今后复习的借鉴。

2、导学案的形成过程

要形成一份科学是小的导学案,必须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利用集体备课形成高质量的导学案,我们集体备课的模式是:

(1)形成原始导学案。每个备课组首先确定一名主备教师,主备教师根据规定 的教学内容,认真研读教材,教参,查阅相关资料,并按课时形成“原始导学案”,同时做好发言准备。发言材料可包括:编者意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育设计理念、施教策略及练习、练习和作业设计、教学上的注意点等,组内其他教师也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为讨论做好准备。

(2)组织集中讨论。按实际教学进度,提前一周,由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会上,主备教师必须向同组教师作“中心发言”,解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即说课),与会教师再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对每个“原始导学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初步形成“集体导学案”。“中心发言”和“集体讨论”体现互补,既发挥个人的专长,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

(3)形成集体导学案。主备教师辨证吸收组内教师的教学建议,博采众长,对原始导学案进行必要的调整,拉开行距打印,目的是为了增加每个备课主体对集体备课的理解分析和其它个性化的内容,打印稿人手一份。

(4)形成导学案。上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集体导学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整和再补充,使之更贴近自己的教学实际。

(5)形成学案反思。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上课学案”进行批注,并认真撰写“教后感”,以便为下一轮的集体备课提供参考。

四、“导学案”实施的方法

1、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学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2、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是需要认真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批改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批改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提问或小测,检查学生通过预习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既有针对导学案内容进行的交流、研讨,也有相互之间的质疑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去“倾听”,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知识骨架,由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当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4、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力求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够各个击破,然后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 集中点拨。

五、“导学案”实施的效果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学案辅助教学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经常出现还没上课“学案”已经丢失的现象,学生的提问也经常是就题论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道题怎么做或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体会到“学案”的好处,我们也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导学案的使用缩短了教师授课时间,增加了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学习的时间,通过组内交流、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也从一个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2、导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促进了学生间的互助自主学习,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3、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同学们养成了“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课后反思问题、总结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好习惯,知识整合能力、质疑答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均有提高。

4、在实行导学案的过程中,各备课组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和集体的智慧。在集体备课中老师们坦诚相待,彼此取长补短,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在这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老师们的心情是舒畅的,共同进取。

六、“导学案”使用的反思与改进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导学案的使用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并没有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学习的目的。我们又将每个班级划分为不同的学生组,组内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要求组内互助,组间竞争,分组考核,促使学生全员参与。经过改进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参与度增加了,但是知识的落实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我们有在导学案的基础之上增加了课堂“三把火”——课前预习检测、课中提问检测、课后落实检测,要求检测内容质量要高,层次性与针对性要强,通过检测,既能检测学生的听课效果又能够落实好基础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课堂上的三把火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烧”出了课堂的高效。

一年多来,我们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实施来构建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然后由实践再到理论的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以新的教育理论为指针,把握正确的运行方向,我们课堂必然会焕发勃勃生机,收到更好成效。

第三篇:高效课堂导学案

涉县“少年之星”主要事迹材料

龙北小学 四年级一班李莫然

李莫然同学是涉县龙北小学四年级(1)班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时刻用星级学生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学生, 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学生, 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学生, 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学生。

在课堂上,聚精会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总能看见她高高举起的手;做作业更是一丝不苟,每项作业本上的字都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她的成绩总在班上名列前茅。

在课下,李莫然同学更是对各种文化知识、文化传统充满了好奇之心,处处都是她学习的内容,各种习俗的起源,旅游古迹的发展,交通路标、指示,等等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在老师和家长面前,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读书是她课余时间的一大乐趣,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她都读得津津有味。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演讲比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当今学生应朝气蓬勃, 活泼开朗。在这方面,李莫然同学做得很好。她的业余爱好很广泛,喜欢美术、电子琴、兵乓球。为了增强体质,她经常和家人一起参加晨跑,节假日进行登山,用自己的言行向同学们昭示:全面发展,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

具有优良的品德是星级学生必不可缺的。在班级里,她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尽职尽责。她更是同学们的好伙伴,同学们谁有了困难都去找她,最后总能想办法圆满解决问题。今天,李莫然同学虽然仅是株幼苗,因为怀揣着振兴中国的奋斗目标,她在“校园”这片沃土上定会茁壮成长, 成为明天栋梁, 撑起祖国大厦。

第四篇: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第一章

教案之殇

我国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辛苦,学生痛苦,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学校苦抓;家长苦陪。

教案: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也称为课时计划。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程序的安排或者说教学过程的设计。传统教案流弊:

1、传统教学最终被异化为教师“教教案”。以教案为本位的课堂成了教师演出“教案剧”秀场。

2、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是封闭式教学,最终导致僵化。

3、写教案被等同于备课,等同于上课。

4、写教案成了“拿来主义”——抄袭案。没有“落地”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定义:是一种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基本要素:

1、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3、学习目标的确定与阐述。

4、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5、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6、教学评价的设计。第二章

正名“导学案” 夸美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喧器、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课程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学改革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导学案内涵:

定义:在新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

要素:学情调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与学法选择、教与学的评价、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教与学的反思等。优点:

① 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

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② 导学案是立足于课时或课题设计的方案。

④导学案在设计的主体和使用的对象上有侧重。⑤导学案设计具有互动性和生成性。

⑥导学案设计具有过程性和系统性。

⑦导学案设计的类型根据高效课堂来定。

⑧导学案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设计文本。⑨导学案体现了大课程观和大课堂观的概念。⑩导学案被喻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我要走向哪里?(学习目标)

我如何到达哪里?(学习材料、媒体和学习策略)

我如何判断是否已达到目的地?(评价与修正)

教师要立足于“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以学为主”的原则来设计导学案,而且导学案的设计标准要力求最大限度的达到在学生借助教材、自主使用导学案的情况下,通过自学、展示、反馈达成目标,生成能力,培养情感。知识链接:高效课堂名词解释:

独学: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对学:同等学习程度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群学:学习小组内部学生间的学习。、展示:一是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成果汇报、交流甚至暴露问题的一种形式;二是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成果汇报、交流甚至是暴露问题的一种形式。第三章

导学案设计行动研究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学,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做的研究是进行教学行动研究。要在“教中研”,在研中教,采取“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的“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并与“自下而上”的教学理论相对接,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变得更有效。

一、以生为本

1、相信学生。在导学案设计中,特别注重分层次设计题目,关注每一层的学生,为每一层次的学生准备的是自助餐式的练习,让尖子生吃好,让学困生吃饭,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学困生只要能解决完成相应层次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比尖子更高的评价。

2、解放学生。在导学案设计中,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学,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设计开放的问题,创设生活的情境,鼓励个性的见解,引发学生的质疑,激起思维的碰撞,张扬生命的合力。

3、依靠学生。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教师只有依靠学生,学生学习的情感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发,个体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依靠学生就是以学生为本,这是一条不可背离的教育原则,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泉。

教师要相信一句话:一切问题从学生中来,一切答案到学生中找。

4、发展学生。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发展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发展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学生,从而实现对“全人”的教育。

二、以学为本

1、以学定教。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进行导学案设计的重要依据。教不是目的,学才是止的。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本着“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依据,恰当地确立教学的目标要求,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

六学:在哪里学(空间)、学多久(时间)、为什么学(学情调查)、学什么(目标与内容)、如何学(学习策略)、学得怎样(评价).四教: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样。

教师在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做好学情调查,带着三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己能解决什么?

四不教:学生独学能会的不教,学生对学能会的不教,对子帮扶能会的不教,学生合作探究能会的也不教。

2、以教导学。

3、以评促教。

评价的四个维度: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功能。

评价的五个转变:由量性评价转变为质性统整,由甄别优劣转变为引领发展,由个体评价转变为个体与合作组评价的统一,由评价单一枯燥的认知训练转变为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由评价结论不求过程转变为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评价的六大功能:积极导向、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多元互动、记录成长。

4、自学为主。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三、行动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方面。

2、目标性原则。

3、导学性原则。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导学案的突出特征就是导学,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合作性原则。

5、探究性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6、情境性原则。

7、层次性原则。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

8、实用性原则。

9、规范性原则。

10、创新性原则

下述五点是保证学生学习高效的必要条件,应高度重视:

1、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时,学生学得深刻。

2、当学生已呢知识被激活并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时,学生学得深刻。

3、当向学生展示新知识的全貌时,学生学得深刻。

4、当学以致用时,学生学得深刻。

5、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实际生活时,学生学得深刻。第四章

导学案设计要求

一、研读课标指南:

1、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2、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3、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教学目标的具体指导。

4、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

5、课标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

二、用好教材促发展:确立课程意思。树立新的教材观。

三、学情调查是起点。

四、分层设计重差异。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

五、学法指导在其中。

六、集智备课作保证。

第五章

导学案设计基本规范

一、基本规范

1、统一基本设计程序。

2、统一基本设计要素。学情调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与学法选择、教与学的评价、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教与学的反思等。

3、统一基本课时容量。

4、统一基本设计版式。

二、复习课导学案设计基本要素

1、学情分析。

2、复习引导。复习内容、复习目标、复习重点、复习方法。

3、学习内容设计。

1、知识梳理

2、典型问题设计,3、达标测评,4、学习过程设计: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

三、试卷讲评课导学案设计。

1、学情分析。错题归类剖析。变式拓展训练。自我完善。学习过程设计。

四、导学案设计避免走入的误区

导学案设计教案化。导学案设计习题化。导学案设计问题“肤浅:化。导学案设计共性化。导学案设计提纲化。第六章

导学案使用

一、学生使用篇

(一)、导学案使用基本常识

1、导学案组成要素说明。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导学案上各组成要素的基本含义及对学生学习所起的作用。

2、导学案题头项目填写。组名、姓名等。

3、学习三宝的运用。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4、导学案要与教材结合使用。

5、导学案使用的时间要求。导学案一般提前发下来让学生果前预习(低年级学生不宜提前发),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二)、导学案使用的常规要求

1、课前使用——自学为主。独学要求学生要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基础部分,学有余力的可做拓展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记号,自学时还要求学生能主动提出或发现新问题,并尝试通过各种渠道自行解决问题。

2、课中使用——对学、群学、展示、反馈达标、整理学案:整理问题、整理知识要点、整理生成性的知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学习规律和方法。

3、课后使用:

二、教师使用篇

1、课前——独学检查、二次备课。

课前,教师要对本节课导学案学生独学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批阅,这次抽查类似于从小组中抽样。落实二个前置:学生学习前置,教师指导前置。

2、课中——关注学情动态、学法指导、学习进程。

教师角色:调查员、指导员、协调员。

展示是课堂上最精彩的环节,其精彩之处就在于课堂的互动生成、质疑对抗。导学案中达标测评部分若属于笔试测评,要力求课内独立完成。

教师要通过导学案或者现场的指导促使他们集聚问题,质疑对抗,激烈竞争,思维碰撞。这是问题得以解决的“前兆”,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在于抛答案,而是要围绕解决问题而“抛问题”——以问题激活问题。

如何解决好优生吃好和学困生吃饱的问题,这是教师在问题式教学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也是对教师协调能力的考验。

3、课后——批阅、辅导、反思、修订

教师使用导学案要做到“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也可对子互批、组内批、组间批、学科代表批、教师批等。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情况,必要时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要有导学案上填写教学反思,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要根据批阅情况和学生的自主反思情况将问题进行统计整理,形成错题集。将若干个导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好的复习资料。

三、导学案使用的误区

1、重“显性目标”,轻“隐性目标’.2、重课前预设,轻课堂生成。

3、重导学案使用,轻教材使用。

4、重导学案使用,轻导学案再设计。

5、重统一性评价,轻差异性评价。重“讲”轻“学”、重“学”轻’导”

第五篇: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高效课堂

一、导学案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思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为了追求好的教育、好的教学、好的课堂,改革的步伐好像一直没有停止过。如情景教学、个性化教学、创造性教学等。这些改革的成果不穷,但给我们的感觉是理论多,实践少;理念多,操作少;方向多,方法少。总的来说,教学改革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人睡觉一样“醒得早、起得晚、走得慢。”

两千多年的前的孔子就提出指导我们教学的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可惜还没被大家攻克破解。教学改革要改的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新课程理念的变化,促使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学”、研究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样”的问题,让教师少教甚至不教,让学生的学习能勤于自主、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勇于创新,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一切的教都是围绕着“一切为了学习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来做的。教学改革主要解决的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从课程改革到教学改革,从教学改革到课堂 改革,课改催生了一批真正的名校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等。这些学校的改革与以往任何学校的改革都不同,他们从课堂出发,研究并落实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创造性的学习,在这样的行动研究中,一个推动高效课堂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导学案应运而生。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它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讲,导学案蕴含着教学设计的诸多功能。它强调“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以生为本”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以学为本”就是“以学定教,以教定学,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

从以上对导学案的概述中,体现了这样几个方面

1、“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单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讲义等传统意义上的教辅资料;

2、导学案不是“学案”;

3、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

4、导学案是立足于课时或课题设计的方案;

5、导学案在设计的主体和使用的对象上有侧重;

6、导学案设计具有互动性和生成性;

7、导学案的设计类型根据高效课堂的课型来定;

8、导学案是一个针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系统性设计,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结果性文本;

9、导学案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设计文本;

10、导学案体现了“大课程观”和“大课堂观”的概念;

二、导学案设计原则

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案的设计要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创新主旨”的教学基本原则出发,切实做到“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主人,严肃严格地进行训练”。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因此,导学案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交互性、生成性、和差异性等特征。

目标性原则:发挥目标的导学功能; 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导学案中,学法线应贯穿始终,如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学法指导、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贯穿在导学案设计内容各个模块,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导学 案设计,应在学法指导上狠下功夫,教材和问题只是例子而已。学生具备了学习能力,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可以达到“教师为了不教”的目的。

合作性原则:对学、群学,合作成功;

会合作的人才是会学习的人。合作性原则不仅仅体现在合作学习上,还体现在导学案设计中的师生合作上。比如学生可以参与设计学习情境,参与讨论研究,参与查找搜集资料,参与对文本的质疑、批判等等,这都体现了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学习中研究的内容。导学案设计提倡“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情境性原则:巧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教学是生成、互动、体验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课堂教学情景的创新设计。教学情景的创设沟通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将一个文本的世界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到的社会化、生活化的世界。(举例:2+3=5的学习)

创设情境要突出情景的生活性、探究性、情感性、趣味性。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实用性原则:直指高效,适用实用;

导学案要讲究科学性、直观性、针对性、适度性、实效性。规范性原则:规范学生学习,规范教师教学,求同存异。创新性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

以上是就导学案设计得原则进行的分析。但在对导学案的长期使用和不断地反馈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五点是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

1、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时,学生学得深刻。

2、当学生已有知识被激活并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学生学得深刻。

3、当学向生展示新知识的全貌时,学生学得深刻。

4、当学以致用时,学生学得深刻。

5、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实际生活时,学生学得深刻。就目前来看,导学案还是个新生事物。由于它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系统要求,又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所以对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高效课堂认知程度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导学案设计的质量。但是,对初学者来讲,就像朱熹所说:“宁浅勿深,宁近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应该本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也就是要“教、学、做、研合一”。由于导学案设计是从教与学准备、教与学实施到教与学评价的系统性、全过程的设计,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导学案设计的过程,它要经历从“无形设计”到“有形设计”两个阶段。所谓“无形设计”包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把握学情、策略构思等,这些是看不见的设计。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所谓“有形设计”即指通过设计产生的有形的结果性文本材料——导学案。另外导学案设计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无形设计”、“有形设计”和“集智(体)备课”这三个大的方面是导学案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下面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从六点来谈,便于教师从宏观上来把握导学案设计的定位。

三、导学案设计要求

就目前来看,导学案还是个新生事物。由于它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系统要求,又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所以对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高效课堂认知程度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导学案设计的质量。但是,对初学者来讲,就像朱熹所说:“宁浅勿深,宁近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应该本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也就是要“教、学、做、研合一”。

由于导学案设计是从教与学准备、教与学实施到教与学评价的系统性、全过程的设计,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导学案设计的过程,它要经历从“无形设计”到“有形设计”两个阶段。所谓“无形设计” 包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把握学情、策略构思等,这些是看不见的设计。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所谓“有形设计”即指通过设计产生的有形的结果性文本材料——导学案。另外导学案设计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无形设计”、“有形设计”和“集智(体)备课”这三个大的方面是导学案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下面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从六点来谈,便于教师从宏观上来把握导学案设计的定位。

研读课标作指南

有没有课标意识是衡量传统教师和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准。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想教有方向、教有目标、教有效益,就必须首先熟读课标,研究课标。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它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明确规定了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同时提供了典型案例,便于使用者(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等)准确理解标准,减少课标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这些为导学案设计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是教师进行导学案设计的重要参照,有非常强的利用价值。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2、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初中代数式教学)

3、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的具体指导。

4、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

5、课标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用好教材(教科书)促发展

1、确立课程意识。

过去,受多年以来的传统教材观的影响,教师停留在教材桎梏下的“怎么教”上,把教材奉为“圣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而今天的教师,再也不仅是忠实圆满的教授规定内容的教师,而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师,是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的教师。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建构者、开发者。所以教师应同时具备课程意识和教学意识,这应该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2、树立新的教材观。

教师必须要有新的教材观,要由过去“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同样学生也要由过去“学教材”变为“用教材学”。也有人说过去是“教师带着教材走进学生”,现在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其实还应该再改一下,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课程”。与此相对应的,陶行知先生曾经描述过世界上的三种教师:第一种只会教书(拿学生来配书本);第二种的先生不是教书,是教学(拿书本来配学生);第 三种也就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育发展到今天,在陶先生的基础上,我们该给出新的教师定位——“教学相长型”教师。而教材的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负载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功能变为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要功能。教材不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载体和工具,它只是好的例子,是师生之间对话的一种媒介。

教师要在教材的使用上把握好“四度”即:深度、广度、梯度和角度。

学情调查是起点

“学情调查”说起来不是个新问题,过去在教学设计理念里就提出了要“分析学者特征”。但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却被忽略掉了,教师几乎不研究学生,不研究学情,不研究对策,或者做了研究而没有落实,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师生虽然同处一个课堂,却隔绝在两个世界。

研究学情比研究教材、研究目标、研究教学策略更重要,学情调查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前提和必备条件。教学的一切安排设计都是以充分全面的学情调查为起点,脱离了这一点,教师教学就失去意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有句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导学案设计的起点理应回到“学情调查”上来。

分层设计重差异

导学案设计要在全面分析学生学情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情的层次性差异,具体进行以下分层设计的内容。

1、分层设计学习目标,目标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普遍性,达到“下要保底”,还要本着“上不封顶”的原则,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目标。

在进行分层目标设计时,除了要符合三维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外,要注意在“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及“表现程度”上的不同。

2、分层设计问题,导学案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特别强调问题式设计,遵循“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的设计要求。就问题层次来讲,根据目标要求,一般从认知层面、学生层次、内容难易度等方面将问题分为A、B、C、D四个层次。

A层:识记水平层次,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一般在课前解决。B层:理解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通常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C层:应用水平层次,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通常由学生展示探讨完成。D层:拓展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通常由教师点拨学生完成。(举例:《雷雨》问题设计;)

3、分层设计学习程序、下面我们看这样四种学习程序设计,其中综合课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课型,其他课型皆由此演变而来,所以应重点熟悉。

一是综合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自学(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其中展示又可细化为“小展示”和“大展示”(关于“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含义的第二章中已作介绍。)

二是自学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交流——疑难反馈——成果总结;

三是展示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分工展示——互动生成——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四是反馈课型的学习程序:问题导学——自我反馈——对子帮扶——交互评价——全面提高。

4、分层设计展示板演,5、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导学案中主要通过学习目标设计来体现所要达到的标准,其落实要在课堂上呈现,所以要与评价制度结合使用。

6、分层设计达标测评。

导学案在设计达标测评题目时,一般按照题目训练由易到难5:3:2的难易层次来设计达标测评题目,照顾不同层次学习差异的学生 学法指导在其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改变过去单一被动、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而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法指导贯穿导学案设计的始终,并不是笼而统之地在导学案中写上本节课的学法是“讨论、探究”就完了,它一定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并且贯穿于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小学、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法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摸索,去创新。

集智备课作保证

一个成功的导学案设计,必然是靠师生群体智慧共同创造的结晶。总之,我们研究教学问题都要“一切从学生中来,一切到学生中去”。

下载导学案编制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学案编制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案导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学案导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 、现状与思考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学案导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学案导学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一 、现状与思考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五篇范文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临漳县教师进修学校吴 琼 一、导学案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思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下文是关于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篇:《论文---高效课堂之导学案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高效课堂之导学案在......

    高效课堂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

    高效课堂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 (选自《中国教师报》论坛) 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学教合一”,突出学生主体性 1、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

    271高效课堂导学案教学案例

    271高效课堂导学案教学案例 ◆教育观 ——教育即成长,教育即解放 ——教育就是对人的成全,培养完整的人 ——教育是“育人”而不仅是“教书” ——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学习心得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三场学校谢军德 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师教案,它主张“服务于学”,它最终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因而,它一定是变传统的研究教材、研究学法,变......

    高效课堂运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 1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导学案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