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教育教学新理念在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中的作用
论教育教学新理念在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中的作用
随着中外有影响的社会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成果在国内的传播,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经历着一个吸收完善的过程,在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教育主体、师生关系的看法上出现了新的认识,这就使在原有教育理念下教师形成的教育技能与新教育理念下对教师技能的要求出现脱节,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该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引,形成能够达到新理念下教育教学效果的教学技能。
一、新的教育质量观念对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中的作用
传统的质量观,偏重于对知识的传承与掌握,更多的是以学生掌握的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质量的高低。这一质量考核体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相对要求单一,教师也能够快速形成适应这一质量的教育技能,但是在新的质量关下传授知识是基础,培养创新能力是关键。原有的质量观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原有的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也同样需要更新。在新的质量观下,主要是以学生是否具有适应社会和专业需要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特别是创造力为标准的质量观。这种质量观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又要有能够运用所掌握知识的能力,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自身掌握的专业性知识完整传授外,还应该在传授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对这一专业的创新性思考,这就对教师教育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教师技能提高提出了新的指向,使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案、课程设置方式和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发展。
二、新的教育观念对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中的作用
终身教育理念,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面对这一新的认知,终身教育理念也对教师教育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正规的、系统的教育,不再是学生受教育的终结,而只是其受教育的一个阶段;但是学生怎样才能做到终身学习,这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给与学生的,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汲取,也就是说在新的理念下,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会,还得会学、知学、懂学,这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出的新的考验。
智育与德育并重,在原有的教育教学体系下,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但是现阶段,重智轻德倾向,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也让现有的教育观念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如何在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到的品质的培养与熏陶,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教师如何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道德进行引导和控制,这就对教师除专业知识外的个人素养,人格魅力提出新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出的一个挑战。
三、新的师生关系对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中的作用
教育教学中主体的变化,随着教育教学目标的改变,教学过程的教育主体也发生了位移,教育从原来偏重教师的讲。转向为偏向学生的学,教师除了掌握讲授的基本技巧还有有良好的协调、控制能力,这样才能让课堂主体成为学生时,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并没有因为教师主体地位的削弱而降低,相反在学生主导的课堂中教师怎样发挥自己的控制协调能力,让课堂的进程时时刻刻控制在自己手中,这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新的要求。
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式重要一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一种尊重的教育理念,在让学生尊重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人性,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保持尊重的前提下,与教师充分交流、平等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完善,学习能力的深化发展。
四、新的教学方式对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中的作用
课堂的开放性,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度生命历程的发生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不是唯一的场所。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由教为主变为引导学生探究式的“以学为主”的学习形式,让课堂充满着活动,让课堂充满着创造。教师要鼓励学生怀疑教材、反驳师说,突破经典、离经判道;支持学生带有创造性的探究;这样的开放性新型课堂教学过程及其结果往往是事先不可预设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许多知识、问题都超过了教师的预想之外。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准备环节和教师知识的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教师对教学课堂具有强有力地宏观控制力。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由被动性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开展综合性学习,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对教师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对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给与对有效的指导,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的研究方向准确科学,是对任课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考验。
教学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过程变得复杂多样,教师如何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环节多样化前提下,对教育教学效果,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是摆在教师评价环节的重要问题,树立动态评价体系的参考依据,是教师在教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反复推敲和认真准备的。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技能的形式与内容。教育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达成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理念,所以,任何的教育教学技能,都要随着教育教育新理念的变化而变化,不断遵循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引,不断的做出修正与完善。
第二篇: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心得
浅谈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心得
浅谈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心得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在郭香云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声有色。在这短暂的学习中,我获得了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从郭老师的讲话中,我认识到了本次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特别是聆听关于现代教学新理念的讲解,以及新课程、新能力的品评,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可谓收益颇丰。在新的时代,学生便了,教学也要相应的做出改变,新时代的教师更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做一名新时代优秀的新教师。下面我就来谈谈几点体会。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郭老师提出,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同时也要作为学生的激发者,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是学生能自主的完成学习。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视野,势必丧失竞争优势。形势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有句话说得好,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一桶水还要在不断地增加。现在要求教师得有一条河,是活水,是时时更新的知识。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充电,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我们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还要敞开心胸,虚心向他人学习、借鉴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但是,我们也要谨记现代课程观“关注学生的发展、最终目标是育人,培养创造性、适应性人才”的主要特点,以理解、烦死、探究和创造为主,启发学生成为创造者。因此,现代教师不能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勇于实践,争做“新时代”的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辅导者、合作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做到“授之以渔”。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作为一个年轻的高校教师,我们更应该牢记,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这项事业中,将讲学作为一门艺术,进行设计,进行雕琢,争取做到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习方法的传授。
二、掌握教学设计,紧抓学生心思。年轻教师有了教好学生的决心,知识掌握的基础,还要做的就是做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我们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还要阶段性考察教得如何。
通过郭老师的授课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案设计的知识。以前不知道教案的标准格式,不明白写教案需要那些准备,更不用说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问,如何与学生互动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情况等等。通过郭老师认真的讲解以及案例分析,使我明确了标准教案的格式,以后可以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与学生互动,板书的水平也更进一步,使我也初步掌握了讲课的内容和技巧,接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比如在讲课过程中注重教师礼仪的培养,和学生的互动,讲课吐字速度控制在200-250字/分钟等等。还有就是我的板书字体不是非常美观,但是我会从板书设计出发,包括书写工整、框图总结、彩笔重点等方面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加深理解。并在教课方法上多下功夫,郭老师的培训使我认识到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讲课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讲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一堂精彩的课和对学生有意义的课是很多因素促成的。老师是这些众多因素之中最关键的因素。我之前就存在讲课过程中,语言比较呆板,和学生互动少的问题。培训之后我会特别注意这一方面的加强,通过语调的加强来吸引学生,并时刻关注学生状态,适时地和学生进行互动,经过这几次讲课来看得到了很好的成效。
加上之前学校针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试讲和讲稿方面经过老教师的辅导。对这次郭老师的讲解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每次讲课完毕后,我都会对这一次的讲课进行反思总结,找出每次讲课的不足,尽力完善讲课内容和过程。
三、协同合作,共同进步。
在培训学习期间,全体学员合作学习,共同成长,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学习大家庭。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次培训学习都是在这样轻松、积极、合作、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这样的良好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培训结束后,就是我们新的合作开始,我们将相互学习、切磋、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成长。
学校也经常主张我们年轻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可以通过其他教师的备课过程看到其他教师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备课过程中我从其他同事身上学到了像课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的经验,避免了老师满堂灌,学生不在状态,死记硬背无效果的 弊端。通过这次培训我也真正感受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赋有的责任,我们从郭老师身上不但学到了教学本领,而且学到了如何为人师。我知道培训只是一个引领,一个导航,主要是靠我们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本人”,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是对我们成长的挑战,同样也给我们一个磨砺的平台。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为做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而努力!
第三篇: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1-7章)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讲授提纲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内涵
一、关于教育教学技能的几种观点
(一)活动方式说
经典表述:“为了达到教学上规定的某些目标所采取的一种极为常用的,一般认为是有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
侧重:达成目标的有效性;执行任务的顺利性;获得的练习性或习得性。不足:
1、理解狭隘,将教学技能等同于动作技能。教学技能与对象、内容、条件以及个体气质等有关。
2、方法单一:没有关注与知识的关联,教学技能不仅仅需要练习。
(二)行为说 经典表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
侧重:外显行为,可观察、可分解、可控制、可测量。不足:忽视人的心理活动对教学效果提高方面的有效性。
(三)结构说 经典表述:“是由于行为及认知有关的事项的结构系列组成。” 侧重:外显行为与认知因素的结合,相互联系。不足:知识外延性的一种理解。
(四)知识说
经典表述:是相关知识的存储、提取和运用。
侧重:技能属于知识范畴,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一致性和联系。不足:混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知识的类型:
1、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怎么样。
2、程序性知识:回答如何做、怎么办。包括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二、教育教学技能的特点
属于高级复杂技能,具有复合性。
(一)类型
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一般性智慧和特殊智慧即认知策略)的整合。教学技能通过外显的行为动作来体现,通过内隐的心理活动来调控,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变化来确证。
如,教学准备的技能(技艺)、组织教学的技能、开讲的技能、提问的技能、语言的技能(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板书的技能、应变的技能、结束的技能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的技能(多媒体运用)等。
(二)来源:个体经验、人类经验
来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
(三)形成:练习
(四)表现:熟练——自动化。
三、教育教学技能的定义
通过练习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能力。外延:上述红色字体。
第二节 关于教育教学技能的几个理念
关键性认识:什么是教学 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角色: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示范者、研究者。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教师能起好主导作用吗?
认真备课、改进方法、先进手段、教书育人、学会驾驭、尊重主体 “双主体”
教师集导演、演员于一身。学生不是观众,应与教师同台演出。
二、知识传授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问题中心、团队学习、交流分享
三、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倡导敬业、注重发展
四、专业精深与博学多才相结合 科系分割,各自为战 综合化、走出课堂小天地 复合型人才:“T”型人才
五、科学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第二章 大学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依据教学规律,体现教学目的,用以指导教学方法而提出的基本要求。(大学教学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教学思想——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思想、方法、原则。
二、大学教学的特点
是传授专门性、高深性学问的过程。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过程。
教师面临的挑战:知识是否足够,研究能力是否胜任。
三、大学教学原则的体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原则?
(一)知识结构合理
专业知识为主,人文、社会、科学有机结合。课程结构均衡化
通识教育(长沙学院)课程选择
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正道博士来华访问讲学,在一所大学给师生作《现代科技趋势及最新动态》的学术演讲。他纵谈古今,横述东西,一时把师生们带到那遥远的古代,一时又把师生们送到太平洋彼岸。他的话像一只船,载着听众在那充满激情的知识江河中航行。大家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每个人的心都随着学者的话语在飞荡,在思考,在探索。许多人一课听罢,双拳紧握,一股豪情油然而生:中国要改革,世界要变样,人们要倔起,社会要前进!聆听这样的报告,师生们陶醉了,获得了一次精神上的极大享受。
(二)“授之以渔”原则 大学课堂讲什么?(讲述思路为主)
1、与学生容易看懂、学懂的内容相比,教师主要讲授那些学生不易懂的;
2、估计学生容易想到的,教师不讲或少讲,主要讲那些学生不易想到的;
3、书上有的,可以少讲或不讲,主要讲书上没有而又与主题密切相关的;
4、讲思考的方法。与已有的、现存的内容相比,着重讲教师自己是怎样考虑的,自己的见解如何,自己对问题是如何理解、如何去设计的,自己有什么猜想、有什么估计、有什么设想。总之,重点讲自己的思路,把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
增长智慧比增长知识优先 学会思考比接受知识优先 引导元学习比带领学习优先
元学习——如何意识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能确立学习目标;能意识到不同的学习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能监控自己的学习;能调整学习计划;„
大学生自主学习
(三)增强学生参与原则
组织形式参与的形式:讨论、评论、课程的编制与选择
(四)结合研究学习原则(强化问题意识)
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仅是打好知识基础,同时也要打好研究基础,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有意识地注意到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同时更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为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打下基础。
有课题的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吸收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应从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出发,把有利于学生学习与研究能力的提高作为出发点,而不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课题。
(五)指导自由选择原则
专业选择权、课程选择权、教师选择权、活动选择权、自由评论权。
(六)心理协调发展原则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的关系 智力与心力的关系
取得成功的四种重要品质:
1、取得最后成功的坚持力
2、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的能力
3、自信和克服自卑的能力
4、多方面的情感和适应能力
第三章 教学准备
第一节 备课的基本流程
一、了解与研究学生(了解授课对象)
1、学习情况: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
2、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习惯(心向)。
3、情绪情感:压力、自信心。
可以倾听以及一种“同情式的理解”来达到对学生的理解。非指导性教学
二、钻研教材(研究授课内容)
1、教材观: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
不是教教材,而是以教材教(用教材)。
2、钻研教材的什么? 基本范畴、基本结构 难点、重点
可删减与扩充的部分
3、策略:
集体备课(防止走入“教案之和”、“资料拼盘”、“模式教育”的误区。注意选择(内容增减)
阅读教材(为思维而教„„)
拓展阅读(推荐参考书目、相关网站)
三、确定教学目标和步骤(设计授课的过程)
1、目标分类:知识、能力、德育(具体范例教材P58-59)明确各章的教学目标
考虑如何处理各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注意:教学目标是面向学生编写的,不仅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而且还要明确应该得到什么。
2、确定教学目标的步骤和策略
(1)充分考虑大学的职业特性、专业特性、理论特性、独立特性、创造性以及实践性。(六性)
大学教学的基本特点:专业性——培养一定的专门人才。(2)设问 P59(3)设计教学目标自评卷
包括:教学应完成的目标,应具备的技巧和条件。
教学目标的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难度标准、公平标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1、选择适当的方法 选择要求(5点):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教学对象、教师自身条件、教学方法的类型和功能。
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
常见的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指导自学。辅助性的教学方法:谈话、角色扮演、演示、练习、实践等。
2、策略
(1)说课:讲说法、演说法、对说法、论说法。(2)听课:(收获教学技巧)
注意:了解课程内容、教师上课意图、观察课堂行为、反思教学问题、辩证看待教学优劣。
(3)参考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五、课程管理的策略
1、概念: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所属院系对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过程的管理。
2、作用: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现以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3、策略:强调教学材料既便于学生的使用,也要尽可能适于多媒体化操作;
需要考虑到课程顺序、时间、地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提供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第二节 备课时的意识准备
一、备课宜早不宜迟的意识
1、留下充分调研、学习的时间
2、讲授一门新课或一个新班尤应如此
二、尽早赢得学生尊敬的意识
1、亲其师信其道
2、尤其要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获得好的第一印象
三、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意识
卡耐基:个人事业的成功=15%(知识、能力)+85%的人际关系。
四、了解沟通学生的意识
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正在想什么
五、以批判性思维贯穿教学的意识
1、不跪在巨人面前,要站在巨人肩膀上看问题
2、在同行和师生间开展自由、公正、正义的学术
六、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意识
1、表现真实的自我(而不是虚伪的),情感投入(尊重、和谐、真诚)
2、表示培育真人的自我(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七、具有及时调控课堂教学的意识
善于观察学生听课行为,根据信息及时调整,灵活处理
第三节 教学准备的案例(略)第四节 教案写作
一、教案写作的依据
教育教学思想、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知识、学生、教学条件、自身特点特长。
当代教案的取向转换:由教案到学案。
二、大学教案的特点 以课题设计为主 原因:(1)对象的成人化;
(2)内容的专业化、独立性;跳跃性和伸缩性;大幅度、低时频完成。
三、大学教案写作的重要性 可有可无观;重要保证观。我的观点:
1、备课比写教案更重要;
2、必要的写作是必须的;
3、可详可略;
4、是教学反思的基础,是教学走向成熟的必经之途;
5、是专家型教师成熟的标志。
四、大学教案的内容和形式
1、内容:总课题计划与分课时计划(1)总课题计划包括:
题目:教材的题目或课程的题目
教学目的:包括教授的知识及达到的程度和发展要求 重点、难点 方法选择 课时安排
(2)分课时计划包括:
课题名称:每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课题时限 教学目的
教学类型:讲授课、讨论课、实践课等 重点、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案的主要部分 课后巩固要求与形式 反思
(3)怎样确定重点难点? 重点:相对教材知识而言
基础的、主要的、核心;为后续学习的基础或前提性的;有价值或实践意义的。
难点:相对学生理解而言
与学生的基础练习起来(接受能力和知识基础)
2、大学教案的形式 参见教材P75-82案例
教育的本质——教学的本质(过程特点、任务)——教学技能 教师和教学之教 学生和学与习
备课有不同境界:备设定、备确定、备不确定。备课有不同形式:形备、意备。
了解学生,教师有明眼人,也有浊眼人。了解能力有差别。教师要克服好奇心,避免过度“了解”。(扯耳朵的故事:课堂上。两个学生睡觉,但手上都拿着书。两个学生,一个成绩好,一个成绩差。教师扯着差
学生的耳朵说:“你看你看,你一拿书就睡觉,你看他,睡觉了还拿着书呢。”)
教材,是教学之材料,不是教学之目标。备课,不是为宣科之宣,而是为讲课之讲。
教案,不是照本宣科之宣本,而应是讲课之思路。
教案的层次:静态、动态。静态教案出于形备,动态教案出于意备。备课,有形备与意备。技能弱者往往因形伤意,技能强者常常得意忘形。要形、意兼备。
教学之法,有定法,有无定法。有定法为低境界之法,无定法为高境界之法。
考试内容
1、教学准备主要表现为备课的基本流程,包括五个方面。
2、了解学生时需要掌握的内容。
3、钻研教材在内容上不唯教材论,内容上有增减,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方式可采用集体备课,涉及更广泛的阅读材料,等。
4、确定的教学目标包括的三个方面及策略。
5、大学常用的教学方法(5)。选择策略(3)。
6、课程管理的策略。
7、大学教案的内容和形式。
考试题型:
1、简答题
(1)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要做哪些准备?
(2)大学教案在形式上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2、论述题
谈谈你对钻研教材的理解。
3、案例分析题
根据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调查,大学生们真正关心的是:“如何赚够钱上大学,上大学后怎样想办法打工,毕业后怎样才能就业”。大学生发展主要决定于内因,决定于他们的内在动机、兴趣和意志品质等。部分大学生对于高深知识不感兴趣,他们上大学并不是为了追求真理,满足高尚的精神生活需要,而只是为了世俗生活中生存需要的文凭。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调查发现: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还在找座位的学生大有人在;上课时,一些学生“好像是在下一次启程前打发时间的乘车者一样,一会儿看报纸,一会儿翻阅平装小说,或者把他们的脚支在前面的椅子上,脸朝天发呆。只有当老师指出一个术语并说‘可能考试中会有’时,他们才抬起头,记一下笔记„他们不愿意参与针对任何题目的讨论,他们所要做的最主要的事就是准备考试”。一位受访的美国自然科学教授面对“不愿努力学习”的学生充满了挫折感:“他们只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当我试图激发他们对更充实内容的兴趣的时候,只有少数人有反应。”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这个案例,你可以从中了解到什么关于学生的哪些方面的信息?
(2)根据了解到的信息,你会如何安排你的教学?
第四章 关于讲授法(教学的讲授技能)
一、什么是讲授法?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的方法。夸美纽斯:“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发出知识的溪流。” 特点、优缺点。
形式:讲述、讲解(解脱式、解析式、解答式)、讲读、讲演、讲评。要求:具有科学性(内容、态度、语言);富有启发性;生动形象;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具有艺术性。
二、为什么不喜欢讲授法?
等同于灌输(如何注意启发式)压制主体 枯燥乏味 抽象而不具体 表达艺术要求高
三、讲授法的价值
1、认知价值:提供新知识、化零散为整体、信息条理化;启发理解关键信息;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2、激发学习情感(动机、热情等)
四、讲授法的运用
(一)明确运用讲授法的目的
1、获得知识概貌;
2、形成对待知识的态度;
3、激发对课题的兴趣;
4、教会思考的方法。
(二)决定上课内容
1、中心或综合话题;
2、兴趣话题;
3、有一定难度的话题。
(三)准备好讲课笔记
1、记录基本重点知识;
2、明确知识之间的关系;
3、内容纲要化。
(四)注意课堂细节
1、开场亮相要情感;
2、节奏变换要适度;
3、讲解分析要清晰;
4、教具选择要直观;
5、讲授方式要综合;
6、讲课结束要余味。
五、开始上课
(一)缓解紧张的情绪
1、课前熟悉教室,尽量将书稿转化为腹稿。
2、提前进入教室,与学生自由交谈。
总之,手中有粮心不慌,只有胸有成竹,才能条条有道。
(二)开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考虑两个问题:
1、组织教学:目光、手势、指令(起立、坐下)等。
2、引入新课
【教学中的导入技能
(一)功能
1、承上启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化抽象为形象
(2)化书本知识为生活现象(3)化复杂为简单
3、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二)导入类型
1、简介导入(简要介绍)
2、设疑导入:包括析题导入法、以旧引新法、悬念导入法等。
3、直观导入法:
包括实物展示、实验导入、录音导入、录像导入、图示描绘等。
4、其他:温故知新;故事导入;开门见山;联想导入;归纳导入;事件导入;等。
《美国独立战争》一章的教学导入:
教师:拿出一张有美国国旗的图案,问:大家数数看,美国国旗上有多少道红白相间的条纹?有多少颗白色的五角星?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代表什么?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说明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代表美国东部是13个州,也就是当初发动独立战争的13个殖民地。由此导入新课:美国独立战争。
(三)导入的基本要求
1、短:导入内容要精心设计,篇幅要短,语言简洁、明白、易懂,富有启发性,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调整好学习状态。
2、新:设计有新意,有新意才能吸引学生。要求内容新、形式新、表达方式新。
3、精:内容精炼,讲解精彩。
4、平:导入的知识容量和深浅度适中。
5、快:该环节一般不超过3分钟。
6、奇:设置一些在学生看来奇怪、奇妙的悬念,而又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吸引学生,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7、巧:内容设计巧妙,导入内容与所学知识相关联;在重点、难点的突破口上;有趣味性。
8、准: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导入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忌:重知轻能;冗长拖沓;平坦刻板;牵强附会。】
(三)使用笔记讲课
1、腹化讲稿
2、讲授讲稿(非念讲稿)
3、超越讲稿:使用笔记,超越笔记,实现即时和即兴的效果。
(四)让你的讲课具有吸引力的策略
具有吸引力的讲课,一是需要专业化水平高;二是需要教学技能好;三是需要语言艺术强。
1、注意讲课节奏
(1)讲课内容安排合理,3—4个要点/1课时,4—5个要点/2课时。(2)对学生注意力分配合理。科学安排讲授——提问——反馈等活动,因为大部分人的注意力能持续维持在10—20分钟之间。
(3)教学语言要注意节奏。声调有高有低,有起有伏,高时慷慨激昂,低时和风细雨;节奏要平稳、分明、适度,要有抑扬顿挫,抑如平湖秋水,扬如天女散花,顿似金戈铁马,挫像雷霆万钧。(李政道)
2、清晰地讲课
(1)语言要清楚,表达要明了,要具有逻辑性。
(2)讲授线索要清晰,重视新旧、前后知识点的联系。(3)知识结构要清晰,重视概念之间的联系。
(4)板书要有条理,能体现讲课的思路和有利于有条不紊的笔记。(5)抽象的内容要用形象性的语言讲授。
(6)对复杂的知识,边讲边在黑板上板书解题或论证的过程。(7)讲授重点、难点知识,要重视唤起学生的注意力。(8)对每个学生都应寄予期望和信心。
(9)认真进行课堂总结,运用精炼的语言对上课内容进行概括。
(10)下课不要马上离开教室,询问学生对上课的看法,回答学生不明白的问题。
3、直观教具的使用
4、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讲授的进程
5、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6、讲授中的语言 语言的“三精”:精确、精炼、精彩。
7、讲授中的非语言表达
(1)讲授中的非语言表达形式:手势、身体姿态、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神变化等。
(2)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别恩通过实验认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音调+55%的面部表情。
8、结束讲课
(1)要求:水到渠成、结构完整、紧扣中心、拓宽设疑。
(2)方式:总结归纳结束、概括中心结束、提炼升华结束、练习巩固结束、激发情感结束、图表方式结束、活动操作结束。
案例分析:
某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向来自不同院的60多名学生上了一节计算机课。内容是计算机程序的模块化,具体是程序、函数和过程。这些平日那么乏味的东西在他课堂上听来却是如此的奇妙而亲切。第三节课了,30多度的热浪此起彼伏地袭来,教室里没有空调,没有电扇,也没有自然风,整个教室就是滋生疲劳和瞌睡的温床,可是学生却没有一位伏在桌子上,没有一位打瞌睡,一个个全都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老师俨然成了全场的灵魂和统帅,没有人不关注他目光,不倾听他的声音,跟随他的手势,思考他的问题„45分钟的课在教师和学生是这种友好而充满激情的互动中一晃而过。
分析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这堂课的教学效果。
(2)运用教育学知识,试分析这堂课教学效果取得的原因。
六、各种讲授方式 P103—111
(一)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的适用范围:理论学习,典型事例(学科中),策略、思维训练,视野与想象力训练。
2、选择案例的基本原则:理论导向原则、学生导向原则、趣味导向原则、实践导向原则。
3、如何编写案例
一般原则:目标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接受性原则。搜集或编写:教师搜集、编写;学生搜集、编写。
4、案例教学过程:阅读、陈述、指导、发现、思考、讨论、结论。
5、案例教学的不足:
易于误解:把发现问题当作例证方法; 无法获得系统知识:主要侧重认知能力; 不易把握时间,影响进度; 班级规模限制,适合小班。
(二)合作教学法 竞争与合作
1、组建小组
2、吸引全班学生参与
(三)探究式教学法
1、教师提问
2、鼓励学生提问
第五章 概念、命题的教学
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思维的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具体化。
概念:知识——人类系统化了的经验。命题:知识就是力量。
概念是思维的原子,概念教学直接影响命题教学。
一、概念教学
1、内涵、外延
2、种概念、属概念
二、命题教学
实然、或然、应然命题。“初生牛犊不怕虎”(实然)“初生牛犊怕虎吗?”(或然)“初生牛犊应怕虎”(应然)
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个实然命题,初生牛犊可能被虎吃掉,因此导出应然命题“初生牛犊应怕虎”。
没有实然就不必有应然,实然决定应然。
三、问题教学(或然性命题教学)师生都应有问题意识
1、坚持问题教学
2、加强问题教学
3、优化问题教学环境——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1)教师应有民主教学的理念;(2)学生养成发问的习惯;(3)强化师生情感沟通。
4、如何学问
不在于问不问,而在于问什么。
打破砂锅问到底,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专业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创造性问题
如何对待“不懂就问”?动不动就问“为什么?” 如何学问:发问、提问的形式和技巧。
学生学习的类型(P125):(1)知识学习
(2)元学习:学会思考、发问、观察、记忆。
(3)心理学习:学会关心、坚持、对待挫折与失败。
五、论证教学
1、步骤:假设—论证—检验。(P126)
2、类型(P127)
(1)途径方式:逻辑论证、实证论证。
(2)可信度:可靠结论、相对可靠结论、阶段性证明。
3、反证法在逻辑论证中是常用的。(P128)
4、演绎论证:一般—特殊(个别)归纳论证:个别—一般
第六章 讨论法
一、讨论法的价值
运用知识;形成见解;分享思想;学会倾听;与人合作。
讨论,目的不在行为、信息、知识改善,而在促进理解,在更高层次改善。讨论,不只适应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教学,而是适应于一切科学学科,关键在于讨论什么与如何讨论。
二、讨论应注意的问题
(一)为什么讨论失败?
学生准备不足;教师期望过高;缺乏基本原则;缺乏激励机制。
讨论就其内容、进程与结论而言,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一旦把讨论设计为封闭的,讨论必然失败。封闭的讨论是伪讨论,是欺骗学生。
开放的讨论,开放事实,开放观点。
开放的讨论,不仅增长学生智力,而且改善学生情感,能使学生感受不同,理解不同,容纳不同。
在讨论中应防止学生受教师观点左右,也防止学生有意或无意迎合教师。讨论,不能指向单一,一旦指向单一,便成为伪装的封锁与压迫。教育,不能是封锁,只能是开启;不能是压迫,只能是解放。
(二)讨论应注意什么
1、明确目的:智力上的;情感上的;社交上的。
2、准备充分
(1)话题准备:兴趣、生活。有一定难度,有讨论价值的。(2)材料准备:提供阅读材料。
(3)形成规则:协商性、尊重性、顺序性、时间性。
3、开头注意(五不要)
不要过多讲解;不要模糊不清;不要表现出偏向;不要害怕沉默;不要误解沉默。
4、一般原则
(1)类型:成对——全班;小组——全班 小组讨论时教师干什么?(2)提问(指导)(3)等待(4)倾听(5)回应
(6)总结:作结论;留悬念。
5、几个常见的问题
(1)学生说话太多的问题(2)学生沉默的问题
第七章 课堂管理技能
了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原因; 掌握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技巧。
课堂管理的概念:P155
第一节 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及其原因
一、问题行为的类型
外显的:
内隐的:
二、产生的原因 学生的: 教师的: 学校的:
第二节 科学管理空间和时间
一、空间管理:座位问题、小组建立、走动
二、时间管理:整体规划、合理分配
第三节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环境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自我介绍有诀窍;记住名字显亲切;课前课后多交流。
二、加强师生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兴趣激发、善于提问、利用环节。
三、采取措施建立互信
拒绝虚假、言行一致、勇于认错、不要偏心、言传身教、淡化矛盾。
四、问题行为
1、学生睡觉怎么办?
2、学生逃课怎么办?
3、学生发呆走神怎么办?
4、学生玩手机怎么办?
策略:尊重信任学生;运用热情的语言;创设吸引人的情境和活动;运用教育机智。
教师的学术公信力和人格公信力,对于教学秩序的达成与教学绩效的取得起重要作用。
以学习带动学习,以人格浸润人格,是达成课堂秩序的最佳方式,是课堂管理的最佳方式。
第四篇:论课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论课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较为重要,直接决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情况,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需重点关注实验课的教学情况,将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融合在一起,创建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外实验中,更好的理解初中化学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科学方式解决问题,创建合理的教育机制,满足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要求。
关键词:课外实验 初中化学教学 应用措施
在初中化学教学期间,教师应树立正确观念,合理使用课外实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外实验中,总结丰富的操作经验,更好的进行教学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创建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提升整体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课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在初中化学教学期间,教师应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c要求,创建科学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知识,提升初中化学教学可靠性与有效性。具体作用为:
1.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用课外实验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学生在总结学习经验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建“自制汽水”、“淬火和回火”等课外实验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创建良好的实验条件,积极思考其中的实验内容。同时,初中化学教师应了解具体的课外实验教学特点与要求,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案,在合理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且初中化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形成自主观察模式,提高学生的判断与操作能力,提升教学效率。
2.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期间,课外实验方式的应用,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主要因为在课外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会指导学生相互探讨与交流,在合理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总结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科学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方式与方法。且在课外实验期间,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使得小组之间的成员相互制定课外实验内容与环节内容,更好的领悟初中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满足当前的实际教学需求。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用课外实验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首先,教师使用课外实验教学方式,能够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创建合理的教育体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更好的学习化学实验知识。其次,在课外实验教学工作中,教师可通过课外实验方式,引导学生更好的总结学习经验,提升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4.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课内知识
初中化学教师应用课外实验教学方式,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外知识更好的巩固课内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总结丰富的经验,更好的使用实践操作方式,提升整体实验教学工作水平。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创建合理的课外实验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课内知识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满足当前的实际教学要求[1]。
二、课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在初中化学教学期间,教师应合理使用课外实验方式,创建科学的教育体系,明确各方面教学要求与内容,创建先进的教育模式,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具体措施为:
1.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索意识,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案,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好的进行创新与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石墨导电”的课外实验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在创新学习的过程中,总结丰富的经验,更好的学习知识。同时,在初中化学教学期间,教师应树立正确观念,利用科学措施指导学生在实验期间自主操作,培养学生的判断与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提升整体学习水平[2]。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初中化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得学生在课外实验中,更好的领悟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课外实验小组,要求实验小组自主分工,在明确分工内容与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合作的方式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初中化学教师需制定完善的合作实验方案,通过课外实验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与学习水平[3]。
3.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师使用课外实验教学方式,应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课外实验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实验探索与创新精神,更好的参与到课外实验活动中。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常见的酸和碱”知识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创建“叶脉书签”课外实验模式,简化实验内容与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将化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再如: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知识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创设“鸡蛋壳成分测定”实验,使得学生在实验期间,观察各类物质的实验反应与状态,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4]。
4.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工作中,创建现代化与科学化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实践操作期间,总结经验,养成良好习惯,更好的学习知识。一方面,教师应制定完善的实验设计方案,在课外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应创建合理的教育模式,指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5]。
结语
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合理使用课外实验教学方式,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技能,在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的情况下,协调各方面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宏茹.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未来英才,2017(11):199.[2]夏秀丽.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0):220.[3]陈方荣.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意义[J].考试周刊,2017(93):155.[4]丁德云.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0):85.[5]丁士书.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2017(11):274.
第五篇:论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
74101227.doc 论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
本文从创新的定义出发,着重论述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如何利用创新教育的思想培养人才,提出在现代社会里学校教育融入创新教育的新模式,为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提供一方面的借鉴。【关键词】
创新 创新型人才 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 创新教育模式
【引入背景】
曾经在新东方学校的网站上看到一则征集论文的信息,要求的主题范围是有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由此想到创新在当今飞速变革命的社会中的重要性是日渐突现,那么我们当今的教育是否能担负起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巩怕当今的中国教育界,还未对创新在教育中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有所定位。笔者想借用此文对创新在学校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作一点探索。【正
文】
既然要谈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就不得不先谈一下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新型的人才。
创新一词早有专家研究过,起源于英文词汇Innovation翻译而来。在20世纪初的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在他的著作中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组合的生产函数。
从熊彼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只要有新的内容和新的组合即为创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创新其实可以分为两种方面。第一种方面即为一种原始的创新,这种创新就是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这是一种难度很大的创新,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第二种方面的是对世界上已有的东西进行再加工,把已有的东西重新组合也就是创新。
从以上创新定义的分析,其实做到创新未必要创造出这个世界上没有的东西,只要对已有的东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见解加以改造都可以视为创新。其实微软公司的很多软件也是在借用其它软件技术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那么我们必然应该思考什么才是创新型的人才,是否必须要象爱迪生那样有自己的原始创造才是创新型的人才。根据现代创新理论的研究,其实不是这样。
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包括的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博精深的知识
74101227.doc 这是具备创新能力的一个基础条件。这里所谓的知识不只是指学校教授的学科知识,社会间接信息也是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很难有给创新的逻辑联系条件。
(二)以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智能。
这一个人具备创新能力的一个核心条件。包括这几个方面1.创新的求异思维2.敏锐的观察力3.创新的想象力。这是一个人有创新思维过程的几个必要的环节。
(三)创新的个性品质
一个创新型的人才必然有创新相关的品质。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自信与乐观2.善于独立思索的习惯,而不盲目从众。3.善于向合作者学习,增加自己的思维面。4.有强烈的好奇心。5.有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
分析了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为我们该去培养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可以找到努力的方向。创新培养须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以造就一个富有创新活力的教育环境体系,使我们的育人环境能真正地培养为社会发展起到推到作用的人力资源。那么创新在教育中能起到什么的作用呢?这是我们重点要分析的问题。
总的说来,创新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是推动人类教育向前发展和人类自身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创新在教育中产生的作用分别加以论述:
(一)创新是推动人类教育自身发展的原动力。
凡是教育工作者皆知道,自人类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便出现了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这可以看作社会教育的雏形。但那时的教育手法显然很单调,因为社会生产力水平有限。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已经非常发达,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满足不同的人群学习。若没有创新作为动力,人类的教育始终就停留在原始社会的水平上,无法进一步发展,满足人类社会文明的传承。
(二)创新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社会的造就者。既然是未来社会的造就者,若没有创新的精神,就无法开拓未来社会。当前教育界提到的素质教育口号已多年,但真正有多少学校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行动上,恐怕很少。究其原因当然很多,但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为了所谓吸引生源,满足家长的功利思想,就一味地按照中考,高考的出题方式进行教育,制约了人才的真正素质培养。学校教育成了考试辅导教育,而非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
为了能培养出具有未来社会造就能力的人才,我们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的教育工作是一种很博大精深的活动,须要不断地根据需要创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只有教师具有创新的品质,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同样,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是只会依葫芦画瓢的操练工具。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敢于质疑思索,并勇于实践解决问题的
74101227.doc 精神。
(三)创新是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
当前的社会无不充满革新的需求,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当前教育体制下,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老是守着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经验,就无法解决教育在新的社会时期所遇到的众多矛盾。教育中的评价机制问题,课程内容设置问题,教学手法问题,教育理念问题对我国教育已经困扰已久。若不加快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加以创新,若干年后我们的国家的接班人可能就不能适应当时的世界民族的竞争。所以用创新的手段改革以往的陈规,是一条不可绕开的路。
(四)创新是人才不断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
人的发展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人自我教育不断完善的过程。那么人如何才能不断成长起来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人才,其实就是要具有创新的意识不断地打造一个变化的自我。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努力。第一,须向前人的先进理念学习,增加自己的见识面,为自己的创新奠定基础。第二,要善于独立思索,发现前人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也符合熊彼德关于创新的定义。举例来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提出惯性定律之间,就已有其它的科学家,如伽例略等对物体的惯性运动作出了研究。牛顿在考察其它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之后,完善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提出了著名的惯性定律。
(五)创新是学校的教育工作做出特色的前提条件。
基础教育改革,口号提出已多年,然而应试教育的统一性,使几乎使所有的学校都走的是追求升学率的教育之路。其原因根源可能在于中国长期的科举文化使社会对人才的认识观简化为了人所拥有的学校毕业证,而非人所有的社会贡献力。这是一种对人才观的曲解。
然而随着考试升学制度的改革,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的教育之路恐怕还得要从真正培养人的能力入手。这要求学校的办学当中要体现自己办学的优势和特色,从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出发去思考办学思路,而不是盲从学生的升学优率。学校要办出特色,就要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式,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进行全方位的创新,而不能停留在考试辅导教育上不思进取。尤其是学校的人才观要有根本的创新,这样才能教育我们的学生,改变他们的人才观。否则,学校的教育总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总结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创新在教育上的作用之后,我们不勉要问,在学校的教育模式中,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是具有创新教育的模式?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不需要离开我们当前的课堂教育阵地的。
创新教育模式是指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把创新教育作为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加以对待,通过对学校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进行较为深刻的变革,从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
74101227.doc 氛围,并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日渐形成的一套具有固定行为特征的教育表达方式。[1] 下面笔者对当前主要的创新教育模式加探讨。
当前主要的创新教育模式有探究教育模式,试错教育模式,问题教育模式,案例教育模式。
(一)探究教育模式中体现的创新。
探究教育模式在新课程提出以来就开始提出,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现在已成为一种教育思想。其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的其核心思想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到新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去,并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手段,对未知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新的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最终形成新的结论。
从这一种教育模式来看,具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的优点,这对于形成人的创新思维力,并形成本人对知识的建构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当然在课堂教学的操作中要有相应的步骤。首先是引导,教师要根据本堂课达到的目标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的对新问题的发现。然后创造适合的条件组织学生参与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这个过程是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过程。教师要鼓劢学生想象各种可以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于验证问题的结论。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自我思考总结,归纳,发表学生的看法。这是对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形成创新升华的一个必要步骤。
当然,课堂的探究教育模式并非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内容适当地采用。
(二)试错教育模式中体现的创新。
试错教育模式起源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该教育模式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分析各种学习中的误解,再由教师点拔,对比正确的解答,使学生深刻思索,从而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
学习过程中,发生了理解上的错误并等于是坏事,桑代克的思想是学习就是形成一定的“刺激—返应联结”。而这种联结主要又是通过试误建立的,即在重复的尝试中,错主的反应逐步被解除,正确的反应则不断得到加强。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大胆尝自己的想法,然后组织学生集体分析,辩论,抢答等手段,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敢于发表自己看法,实际是引导学生创表思维的开展,而不据于权威。
(三)问题教育模式中的创新
问题教育模式的提出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马赫穆托夫。其方法是由教师和学生的提问与回答形成问题情境,以对话为直接交流的有效手段,使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下进行积极的思维探索活动。其核心是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师要提出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案。须要说明的是,问题的设置上教师要做到问题精炼,能够激起学习的思考兴趣,特别是要适合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因此设计问题时,须要明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提出的问题,学生才能乐于思索,学生的创
74101227.doc 新才能成为可能。操作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想问题的解决方案,尽力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四)案例教育模式中的创新
案例教育模式首先起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它的方法是教学中采用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使学生接触现有的案例,让学生把自己处在此案例的背景中,作为一个当事人的来思考对待事物的方法。操作步骤是课前要将一个案例发给学生阅读,并准备好自己的思考。课学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案例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案例的见解。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记录,并加以评价,学生将自己对案例的思考和课堂上其它人的观点进行比较,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案例教学法不需要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而主要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其实这一切的行动都是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展开。案例无非是给出一个给学生思考的素材,但核心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通过思考提升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了解他人的先进之处,扩大自己的见识面。
以上讨论的是几种创新教育模式中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操作过程。我们在懂得了这一些教育模式中的创新原理之后,对学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课堂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方向。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无止境的过程。教育的改革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基础教育的涉及面广而复杂,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我们要想培养好人才须要有长期不断的努力和大胆的创新魄力,才能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成为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事业。
参
考
文
献
[1]周鸿主编:《创新教育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