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的再认识

时间:2019-05-13 01:1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与式教学的再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与式教学的再认识》。

第一篇:参与式教学的再认识

参与式教学的再认识

-----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流动下乡培训中的体会

临夏师范学校 陈华

回顾我过去的教学生涯,大体经历了填鸭式和启发式两种教学模式。曾有人戏言:“上课抄笔记,下课抄作业,考试背笔记,毕业全忘记。” 显然,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师生关系被动到了极点;启发式教学虽然要比填鸭式教学好,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教和学相对立, 结果也是“启而不发”。教师如何作到因学而教、教学相长,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成为一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五年前,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在我州启动,项目致力于推广的“参与式”教学似一缕春风扑面而来,从此,改变了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我除了参与项目“小学课外补充读物”的开发工作外,还从2002年起承担了中英项目流动车下乡的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成为一名参与式教学的学习者和推广者。下面就流动下乡过程中我利用参与式教学培训小学教师的一些想法和体会总结如下,供大家商榷。

参与式教学培训不是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种创造的艺术

从理论上讲,参与即一个个体溶入到群体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个体与群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和认识方面的交流。参与式方法是一个个体与群体合作学习的方法。因而它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培训者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已有的条件下即兴创造,创设一种人人参与的氛围,引导学习者在活动和体验中反思,在交流和分享中产生新的认知。我在《教学简笔画与新课程》内容的培训中,必须要讲到简笔画“示意”符号的运用,最先我用示范讲解的方式,言简意赅的阐明了示意的要领,但很快发现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没有一个教师学会运用示意的方法,究其原因,才恍然大悟:我在讲(虽然我讲得非常清楚),他们只是在听,并没有主动的全方位的参与进来呀,后来,就《示意》课题,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活动──“画声音”,顿时教室里一片沸腾,“唉,声音还能画?”“声音是听的,怎么画呀?”在人人带着好奇心参与到活动中来的时候,我只是稍加点拨,大家很快掌握了借用示意的方式画出人物的笑声、说话声和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方法。当每一个学习者沉浸在参与式活动带给他们的成功喜悦时,我也尝到了参与式教学创新的滋味。

参与式教学培训给予的不是一把柴禾而是一把砍柴的利斧 传统的送教下乡的教师培训基本上是一种“传经送宝”型的培训,往往采用“专家”讲,教师倾听默记的形式,或以“骨干教师”上优质课,教师观摩学习的形式,无论那种形式,均以培训者的灌输为主,忽视了教师的能动性和参与性,教师没有真正溶入到培训活动中,其结果也是教师听着“心动”,听完往往难以“行动”。中英项目流动车下乡培训,在教师培训方面开创了一种国内外前所未有的全新模式,尤其是致力于推广“参与式”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是流动车培训的精髓所在。参与式教学培训把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重要的资源。每一位教师都有各自成功的教学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的培训形式和方法要与他们的日常工作和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当第一轮培训结束后,我及时总结经验,将课改的理念揉进培训,调整充实了题为《如何利用简笔画进行教学》的课节活动内容,没想到教师们积极参与和投入的兴趣是那么的大,从此,我的课因深受欢迎大家称之为下乡团队的“品牌课”。只有尊重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他们才会感到自己的经验是有价值的,才会在学习活动中重新评价和认识自我,才会在交流中获得启迪和灵感,从而在自身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生发出新的知识和经验。如果说传统的培训方式,是“雪中送炭”给予学习者的是一把柴禾,那么,参与式教学培训更加关注学习者获取柴禾的经验和方法,给予他们的是一把砍柴的利斧。

参与式教学培训侧重强化教学的新观念而不是传授知识 “一个人的观念改变了,就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参与式教学的培训肩负着更新教师观念,拓展教师思维的重任。要让学习者主动的接受和认可参与式方法,培训者首先要想方设法使他们努力改变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在培训过程中,我经常随身备有一些中国传统的智力玩具,如“孔明锁”、“连环扣”等,不失时机的开展一些游戏活动,这些玩具看似简单,若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几乎是无法解开的,若以逆向思维方式就能迎刃而解。小玩具告诉他们一个大道理:当我们遇到看来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只要努力冲破传统观念,打破思维定式就有可能解决它。这些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营造了大家参与的氛围,还为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教法的改变做了理论铺垫。要给教师新观念、新教法和新教材,还必须要以儿童的需要为中心,我在培训中设计并介绍的“图画导题法”、“赏识教育法”和设计制作“图形识别系统”的活动,均以儿童心理需求为基础,旨在让学校变为儿童们乐学的园地。因而,这些活动内容也深受教师们的喜爱。多年流动下乡培训的反馈意见证明:参与式教学的培训,教师们渴望的是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而不是给他们灌输枯操乏味的理论知识。

参与式教学培训是培养个性锻造团队精神的有效手段

参与式教学培训采用的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旨在调动每一个人积极参与、平等交流、表达自我、提高认识。项目开展五年来,我们可喜的看到教师们自身的一系列变化,过去不善言谈的教师现在敢于走上讲台一展演讲的风采,曾经不善交往的教师如今却成为学校活动中的活跃分子,大批教师掌握了新的教学方法和实际的教学技能,并在当前的课改实验中,与其他地区相比显示出超前的观念和强烈的课改意识。是参与式教学培养了他们勇于发言敢于表达自我的个性。自我们下乡团队组建以来,也是参与式教学平等对话、协作交流的全新理念,为我们的团队提供了和谐共处的无限空间,多年的下乡培训,经历了无数艰辛和坎坷,雨雪天,我们经常在泥泞中推着流动车前行;山坳中,我们经常饿着肚皮在坚持培训,但我们团队从未想过退却,反而,以传播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为己任,团结协作克服重重困难,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一次的培训任务。参与式教学培训锻造了我们“敬业奉献,严谨自律,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团队精神,既是由于工作需要离开团队,或项目结束解散团队,深信这段下乡培训的经历,必将成为我终身受益的一笔精神财富。

反思这些年来的培训,参与式教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它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未来。同时,也有一些存在的问题令人堪忧,值得深思,参与式教学并不排斥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如果忽略我们已有的成功经验,为参与而参与,把参与式极端化,就会使参与式教学流于形式,走过场;由于资源缺乏和思想认识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参与式教学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依然存在;参与式教学是行为性和亲验性的教学方法,这就对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学的驾驭能力及其学识水平要求较高,教师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而培训教师缺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联系地址:临夏师范美术组 陈华 邮编:731100 电话:*** http://ch630710.go.nease.net E-mail:ch630710@163.com

附: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流动下乡培训《简笔画日记》五篇

04年3月13日 康乐 04年3月20日 大河家 03年11月1日 康乐

03年11月8日 东乡 03年10月25日 积石山

2005年10月此文发表在《教师教育暨特殊教育需要和低年级儿童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第二篇:浅谈对参与式教学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参与式教学的几点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形成了以升学为主题的固定模式,“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该如何革除这种在课堂教学上以单向灌输为主的弊端,归还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又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呢?基于这些内容,就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在教育观念上必须有一个转变。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改革的形式,如何充分认识自己在语文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这次语文改革切实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我在平时就大胆尝试使用参与式教学法,积极探索,终于取得一定成绩。下面,结合本人语文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何谓语文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英国。最初,参与式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一些英国的社会学专家在国外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的时候,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让当地的人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当中来,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后来引进教育教学领域中来,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在我国21世纪初所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参与式教学法的影响。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语文参与式教学是指在语文学习中,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措施,创设轻松、愉快、平等、有趣、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1

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自身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模式。

二、参与式教学与应试教育的不同

1、使师生教与学的观念得以更新,逐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转变”。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合作教育的过程。它使我们认识到:课堂上必须注重摆正师生的位臵,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的作用。这种作用应该是指导作用、示范作用、推动作用,教学中应表现为辅导学生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它是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也在参与实践中认识到:应该从为分数而学的被动“受教”转向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大胆创造、表现自我,为成为具有“三自”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学。实践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转变”,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管、灌、压向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转变。

2、增强了学生主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各种参与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关心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热点问题,并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在多种角色的扮演下,他们了解了社会、理解了他人,增强了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3、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的能力。

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一个生生合作、组组合作以及师生合作的过程,它使学生看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合作的过程又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组织与交往过程,这里既有生生交往、师生交往还有学校与社会的交往,多种交往使学生心胸开阔,提高了他们待人处事的能力和坚 2

韧不拔的意志力。

4、有利于学生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

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人的价值实现在于组织、集体、他人、社会的认可、肯定、承认自己的劳动、创造等。学生主体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创造更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显示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发挥了个人应有的作用,体现了个人的价值,从而更增强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信心。因此,他们感激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内心产生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满足感,并由此产生了价值追求的新目标。

参与式教学法在德育教学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它重视全员参与,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从中锻炼能力和发展个性,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弘扬,重视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营造起和谐、协调、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协调、合作、交流、互动,产生教学共振,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开放的教学内容;提问式的讲课;无标准答案的习题和论文形式的考试。

一、参与式教学法提出的主要依据 1.时代发展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综合国力的竞争十分激烈。我国要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1]。这就要求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 3

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因此,我们不能只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他们如何去获取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博览群书,而且要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等,使其具有全面、优良的素质。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经得起激烈竞争的考验,不被时代所淘汰。2.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需要

传统的教育理论总是将学生臵于被动的纯粹客体地位,强调教师是“教育者”,将学生看作“被教育”和任意塑造的对象,看作“被给予”的水桶,将教育活动看作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作用,提倡学生对教师的一味服从,视教学过程为“授--受”过程。在这种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威--依赖”关系。它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忽视学生作为完整人的主体能动性,阻碍学生个性能力的自由发展,损伤和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不可取的,因为:(1)它反映了一种应式教育观。“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观念,其目的就是传授人类已有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忽略了“科学文化”的动态发展,忽略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2)它反映了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不但注重学生的“一杯水”是否满了,而且注重学生在已有“水”的基础上如何获得“一桶水”、“百桶水”。(3)它还反映了一种世俗的教育心态,即教师的知识一定要比学生的多,强调师道尊严,如果学生的知识超过教师,教师就无脸见人。[2]缺乏教学创造力的教师是无法设计及实施创造性的科学教学,而缺乏创造性的科学教学正是戕害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元凶;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力,教师必须先为自己“解套”。

3.适应新时期学生特点的需要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网络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当代学生较早使用网络,见多识广,思想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反对墨守成规,有创造意识,参与意识,敢于实践,敢于表现自我。鉴于学生以上的特点,教师也要转变角色,给学生以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德育教学中的运用 1.参与式教学应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参与备课:教师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而真正的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准备某一个问题,就某个问题进行分析、理解,搜集某方面的材料为教学服务,然后教师进行信息汇总,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评,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与讲课:这主要让学生参与分析教材的结构,参与讲解对教材内容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又能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沟通同学情谊和师生感情,便于教师从学生的思维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和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教学更贴近学生,更具有针对性和新鲜感。

参与题目的设臵和答案的编制: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和发散思维能力,锻炼良好的应试心理。

参与讲评:让学生从成功中找到经验,从失败中找到教训,锻炼良好的应试心理。

2.应创设多种参与的方式

(1)提问

要把握的重点有三:其一,“提问”的含义。我们过去传统上把“提问题”理解为要么是水平低,要么是和别人过不去。其实应把“提问”作为将自己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参与”。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要鼓励学生提问。其二,“提问”的方式。要双向,可以是教师问教师答,或者是教师问学生答,更鼓励学生问,学生或教师答。学生在主动问教师的时候,他一定是经过了自 5

己的积极思考;其三,“提问”的效果。要自主,采用这里所说的提问式讲课方法后,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连教师本人都没有考虑过的问题。(2)讨论

采用讨论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要认真备课,对所讨论的问题必须在讨论前研究得比较清楚,这是驾驭讲座的前提。学生也需要明确讨论的要求,做到事先有准备。第二,要选好讨论题目。讲座不是无边无际的漫谈,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围绕一定的要求和问题开展讨论。扣住问题讨论,才能一步步深入。第三,要发扬教学民主。既然是讨论就一定要尊重每个发言者的意见,尤其是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更要让每个人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第四,要善于做讨论总结。讲座的成效如何,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在教师的讨论总结中。第五,要防止放任自流或形式主义。讨论固然有启发性,而没有紧扣讨论要求,便很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现象,或者表面上很热烈,却“跑题”,既没有明确的讨论要求,也没有明确的讨论总结,不了了之。这是不成功的运用讨论法。

小组的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每位学生均有主持、讨论与总结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方法,真正破除了纯知识灌输的单项交流与单一思维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热烈而又宽松的讲座氛围,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通过互相交流,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得了较好锻炼。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透过小组讨论,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小组讨论的教室是热闹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有意义的,他们对问题作辩证协商,并取得共识,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老师需要做的是注意每一位学生是否参与小组的对话,而不是学 6

生是否守规矩。

例如,在中学政治课中讲到货币时,围绕“金钱是不是万能的”进行一场辩论赛,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货币的认识,而且可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辩论赛中,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为正方、反方,双方自由发言,课堂气氛极为活跃,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一改常态,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他们讨论的范围远远超过了书本上的内容。

(3)报告/小论文形式的考试

用报告/小论文的形式作为现有考试模式的一部分,它的特点有三:其一,考试融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因为平时提问讨论的内容,或者习题和作业都可以作为考试的一部分,所以考试是在正常教学过程中进行的,给学生以比较充裕的时间去思考,而不是像在规定的1-2个小时内要做完的考试那样,主要靠记忆的知识来完成;其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小论文的内容一般都包含需要有较深入思考的问题,书上一般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有帮助;其三,论文发表使学生有成就感;做得好的小论文,可以在合适的杂志或会议上发表,这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3] 例如,在讲完《大学生修养》中“自主性学习”后,让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题目自拟,5-7人一组,每一组设组长一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要求必须实地调查,可使用问卷调查;聘请一位校内或校外老师作指导;资料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也可以上网查找。最后,学生交上来的调查报告不仅选材广泛,而且选题新颖、独到。有的写“王城碑刻艺术保护情况”、“大学图书馆使用情况”、“校园文化”,有的写“大学生谈恋爱情况调查”、“男女对视文化”,还有的写本专业方面的文章。从报告中看,学生们都进行了实地调查,报告中有详实的数据,他们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中提出的问题也很独特,还有几篇不 7

仅文笔优美,而且结构紧凑,对问题的认识也有一定深度。可见,参与式教学法把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了。

参与式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很多,要想取得成功,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来精心准备和选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产生一种切身的体验。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M],(1987-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2。

[2] 胡东芳、陈炯:《谁来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国教师的透视与反思》[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3] 过增元:《倡导参与式教学法 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3(20)。

浅议“参与式教学法”实施中出现的误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被广大教师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变革,特别是参与式教学法推行以后,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方法有了创新,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步确立。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与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部分教师在参与式教学的认识上和教学的组织管理等问题的理解上产生了误区。

一、认识上的误区

1、部分教师认为将课桌往一块摆一摆,学生围坐四周,而教师则仍按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就是参与式教学。如果教师误认为“摆桌子”就是参与式,而不去挖掘和利用这种课堂形式的潜力,“摆桌子”就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那么将只是“摆桌子”而已,其不但对教学丝毫没有积极作用,还会带来诸多负面作用。

2、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有学习小组长、发言人、噪音控制员等组织机构,教学时教师将问题卡发给学生,学生自由地进行讨论,然后由发言人将其讨论结果报告给教师,这种教学就是参与式教学。

如果简单地认为分组进行自由活动,不注重研究和发现学生,将会使教学活动走向混乱不堪、难于驾驭的情景之中,与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

二、组织活动上的误区

1、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视活动的目的。有的教师已经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为了体现“以活动为主”的教学理念,在一堂课中设计了若干个新颖别致的活动。从表象来看精伦无比,但教学目标却没有达到。这种注重活动的外在表现,而忽视活动主人情感体验与活动内涵注入的做法,给人一种“为活动而活动”的感觉。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每设计一项活动都要为达到某一阶段教学目标服务,将教学任务巧妙地融入该项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一节课的活动应精而又精,不能泛泛而谈。

2、注重强势,忽视弱势。在上述所罗列的参与式教学表象来看,往往是学习基础好、思维敏捷、胆量大的学生占主流地位,这些学生大多是学习小组的发言人或学习小组长,而那些天生胆小或反应迟钝、不爱发言的同学的表现机会往往被上述学生所替代,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也是一带而过。所以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也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三、理解上的误区

1、参与式教学特别注重平等,个别教师认为平等是学生之间的平等、学习过程中的平等,而与教师之间难以平等,特别是在“师道尊严”下难以平等。而参与式教学强调的这种平等,不是绝对的“平均”,也不是绝对的相等,而是在相互合作、交流学习效果和探究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时机会与权利上的平等,是让教师把学生视做有待发展与完善的人来看的平等。如果教师摆脱不了这种“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的“师道尊严”,则学生的参与水平也不会很高,所谓的“平等”将难以实现,参与式教学则是形式罢了。

2、传统教学追求“统一性”,而参与式教学追求开放性。传统教学中,教学的场地仅限室内(体育课除外),而参与式教学不仅需要教育思想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更需要教学场地上的开放。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河边、农田、工厂等地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和体验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美丽的景色,还可以在大自然、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和探究新的知识。有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学“方位”的认识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她把一年级小朋友带到操场,让他们围成圆圈,然后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做不同的跑步运动,并且记住自己的前面和后面是谁,以及发生了哪些变化等等。这样学生明白了前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运动方向的改变,自己前面的人将会是自己后面的人,而后面的人将会是自己前面的人。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其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如果我们在认识上、组织设计上、理解上逐步走出误区,将新颖别致的活动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参与式教学的推行将会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语文教学中如何让有效式参与式教学法更有效

在中英西南基础教育合作项目中,有效式参与式教学法是培训和推广的一个重要项目,在项目中它的名称是”产出二”。这种教法刚推广的时候,确实在很多项目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身受广大语文教师的欢迎。因为它真正改变了以往教师传统的教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再由教师把要讲的问题,设计成若干思考的小问题或是步骤给各小组讨论。各小组经过思想碰撞后,生发出许多新的火花,再由各组的汇报员把本组的“火花”在全班绽放——汇报,由于“火花”形式多样,汇报员又各有特色,结果课堂显得轻松活泼,诙谐搞笑,枯燥的教学内容也就容易掌握了。谈笑间一节课过去了。然而,这种场面一般是在培训教师的情况出现,或者在个别高度自觉的班级出现,更多的是对理想课堂的渴望。真正的中小学课堂要这样上课的话,很难出现这样的局面,因为中小学课堂,学生天真活泼好动,一但放开,课堂难以驾驭,势必难以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不用说有效地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也就是是说要想让参与式教学法更有效的话,我们语文广大教师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方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来,接受有质量的语文教育。

首先,切忌生搬硬套分组讨论教学,不考虑学生天性、自我约束能力差因素。举凡培训,都是把教师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教师再组织讲课,殊不知,这是误导。这样的印象是让老师以为参与式教学就是分组教学,便不顾班级具体情况,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组展开对课文的讨论,结果是听话的学生就开始默读,不听话的便集中在一起聊起了开心的课间生活,老师要求认真阅读时,他们就美其名曰“我们在讨论”,让老师很难说什么。当老师要求停止时,他们正“讨论”白日化,老师就喊破嗓子也难以让他们停下来。而性格较内向的同学则一般是坐着发愣,也不参与讨论,似乎课堂与他无关。课后老师便下结论说新教法不能用。这样的参与式教学其实是没有真正的理解透参 11

与式含义。错误地运用该教法。然而这样运用的又何尝少呢?所以参与式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分组,而是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分组与否,要看该班学生是否易与掌控,所设问题有无小组讨论之必要。同时分组要根据班级人数来决定,一般情况是班级人数越多的,越不适合分组,如果分组的话,小组人数应适宜,一般是四人以下。还应该注意,不是每节课都分组教学,如果这样的话,既浪费时间,又不方便讲课,中小学生天性贪玩好动,分组便给他们集体说话、不思考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我管束能力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其次,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层次化、多元化,利于学生发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参与进来。我们在使用参与式教学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是由不同程度的学生组成的集体,他们的基础存在着差异,由于各自的家庭、所处的环境有区别,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自然存在着会与不会的现象,或者说存在肤浅理解与透彻理解之别。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需层次化、多元化,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问题,原则是以大部分学生为主,兼顾少数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有能力、有兴趣参与进来,并逐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否则,老师罗列的问题,只有几个甚至个别学生能解决,谁还会有兴趣参与,只能在一边看热闹或7干脆臵之一边。这样的参与也就不成为参与式,自然也就是无效的教育,白白地浪费师生的时间。有个老师在上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时,采用参与式教学,他一开始便安排学生阅读,然后各组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本文“为什么具有中华民族气派和作风”,然后汇报员来汇报,结果全班鸦雀无声,有个别大胆一点的学生想说却无从下嘴。试想这样的问题,有几个班级的学生能参与进来讨论呢?这样的课堂怎么能获得好的效果呢?这就是犯了设问单一化的毛病,上这节内容的建议是,把问题细化,引导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慢慢的引到这个问题的 12

讨论,这样就水到渠成,把自己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实现了。我在教学鲁迅的《孔乙己》这篇小说时,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后,我就把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摆出来:1、孔乙己叫什么名字;2、孔乙己的长相如何?你能从中看出哪些问题;3、孔乙己几次到咸亨酒店喝酒,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为什么;4、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用“我”的身份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文中先交代两种喝酒的人有什么用意;6、孔乙己最后的结局怎样;7、孔乙己有什么性格特点(列出他的优点和缺点);8、你认为造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有浅显的,也有比较深的,这样全班的同学都有事可做。全班的同学一看都跃跃欲试,布臵讨论后,大家便很快交流看法,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在听了一些不同意见后,也不由自主的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同的发言也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再加上我鼓励他们求同存异,很多同学信心太增。下课铃响了言犹未尽。这样的课堂,我想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同学们积极参与,应该是有效的参与式教学。久而久之,学生的说话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都能显著提高。

再次,老师要用好参与式教法,必须善于鼓励表扬学生,并能求同存异。曾经接触很多老师的课堂,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对时,老师便一脸苦瓜像,同学们也面呈讥笑状。这样几次后,谁还能积极发言参与呢?老师不是苦瓜像的,也是面无表情,豪无赞赏之意。冷冷地请学生坐下。相反,如果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时,老师能面露微笑,尽管他说的不对,老师也肯定他的见解独特,积极参与,并指出期待更多的理解,我想这样的学生心里会像吃了蜜糖样高兴,感受的是老师赏识的喜悦,从而更努力的参与进一步地思考。曾看到一篇这样的文章,题目是“这节课你表扬学生了吗”,文中论述了表扬学生是上好一节课很重要的前提,其实我认为用好参与式教学法,也是同样重要的。语文学习本来就是要求学生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岂能千 13

篇一律求标准答案?如我在教授冰心的散文《谈生命》一文时,我设计了一个思考的问题:你是如何理解“愿你的生命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中的“云翳”一词时?(参考书上的答案是指生活中的丰富多样的阅历),有的学生说是指生命中的快乐,有的说是指幸福,有的说是痛苦的经历,有的说是指生活中的阅历,有的说是失败的事情,有的说是生活的挫折,有的说是生活中所受的磨难,更有的总结说,根据前后文联系来看,可以是指生活中好的方面,也可以是生活中遭受的痛苦,因为美丽的黄昏不是由单一的云朵能够组成的。你瞧学生分析得是多么的有道理。我跟我的学生总结说,你们说的都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你们经过了自己认真的思考,你们今后就要这样,相信自己行。当然答案有详细和简略之别,请你们根据作者的前后文,在课后再好好理解一下,怎样使自己的答案更完整些,好吗?全班同学在听了我的总结后,学习的劲头更大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离成功很近。当然,我知道更在于我对他们的鼓励和求同存异。

第四,教师要用好参与式教法,就要花力气备班级学生情况。一是备学生的语文基础情况,只有了解学生的情况,我们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才不至于盲目。如果不了解情况,势必存在问题深浅不好掌握的现象,太难了学生根本无法讨论,课堂势必沉闷;太浅了也就没有必要讨论,变成抢答的课堂;二是备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这点要求我们上几个班的语文老师,必须要关注教学对象。有哪些学生喜欢发言,有哪些不喜欢发言,有哪些发言腼腆,有哪些始终不发一言。如果有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备课时引起足够的重视。采用不同的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想办法建立和恢复他们的自信性。比如可以采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打消他们的顾虑;采用亲切柔和的语言,获取他们的信任;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建立他们的自信等等。也可在课堂外与他们多沟通,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当然用好参与式,更多的关键是老师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但如果能在自己的教学中在这方面引起广泛的重视,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也可以使这种全新的教法,为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大放异彩。

浅谈参与式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是国际上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与同伴合作、交流,一起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该方式力图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投人到学习活动之中,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平等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和经历,并产生新的结果与智慧,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现状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如何充分认识自己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自身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在平时就大胆尝试使用参与式教学法,积极探索,终于感到教学不再繁杂劳累。下面,结合本人语文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参与,指的是个体进入群体的状态,参与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积极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使其在亲历亲为的认知行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的奇妙、增加克服困难的自觉性和能力,为学生认识、修正自我的认知水平、能力结构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在初识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笔者认识到:课堂上必须注重摆正师生的位臵,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的作用。这种作用应该是指导作用、示范作用、推动作用,教学中应表现为辅导学生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它是引 15

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也在参与实践中认识到:应该从为分数而学的被动“受教”转向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大胆创造、表现自我,为成为具有“自立、自强、自信”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还发现,由于学生参与,增强了学生主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的能力。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一个生生合作、组组合作以及师生合作的过程,它使学生看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合作的过程又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组织与交往过程,这里还有学校与社会的交往,多种交往使学生心胸开阔,提高了他们待人处事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人的价值实现在于组织、集体、他人、社会的认可、肯定、承认等。学生主体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创造更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显示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发挥了个人应有的作用,体现了个人的价值,从而更增强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信心。因此,他们感激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内心产生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满足感,并由此产生了价值追求的新目标。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参与式教学法呢?

一、教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有非常明确的参与目的。师生都要有严肃认真而又积极参与的态度。教师的前期指导和说明要清楚。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对象的参与方法,而不是照搬,流于形式。要督促每个学生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去,要了解学生参与前后的自我主张,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的语言要准确合理,并且要符合学生概念的理解水平。在互动过程中,利用教育时机,关注学生的生命情感意识的培养。对此,教师们就要在备课上下功夫。教案最早采用三元设计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之后不断进行技 16

能培训,在发展中求改进,课堂教学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由此产生第二次教学设计的四元设计表(教学活动顺序和时间、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达到目标和内容)。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应十分注意教学环境的设计,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集中全部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准备好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教具、学具,设计新颖有趣的与教学相联系的各种活动语,如:即兴表演,观看录相,启发式谈话等。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创设悬念,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境界”,使他们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进入学习状态。

三、小组自学讨论,探讨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主动探求新知识,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学习钻研而达到掌握新知识、技能的目的。一要靠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钻研,二要靠教师的点拨、启发、引导,三要靠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合作,集思广益。四要靠教师真心诚意地组织学生讨论,用心和学生交流,而不是把讨论作为教学的装饰品。只有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一起讨论、指导,才具有实际意义,才会有好的效果。学生自学要围绕自定目标,结合教材文字、内容和插图理解知识,画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定好的自学内容,点明自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通过学生之间合作讨论甚至争论,教师点拨、引导,最后达到正确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

四、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条件和环境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学生应该“自愿接受”而不是“被动灌输”,例如在二年级生字教学时,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以不同识记方法,例如其中第一小组发现哪些字可用动作记忆,其中一个小组可将生字编 17

成谜语让同学猜,还有用生字开花等,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那些心不在焉的听讲者。另外,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去,并且把学生自我评价作为重要的反馈信息。

另外,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而是协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在对学习成果的反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指出,正确引导,不能模糊不清。对个别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让他们拓宽知识面,提高知识层次,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总之,必须明确课堂教学载体是学生。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教师成为引导者、协助者,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断在实践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观念,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让学生真正享受“快乐语文”。

浅谈对参与式教学的几点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形成了以升学为主题的固定模式,“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该如何革除这种在课堂教学上以单向灌输为主的弊端,归还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又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呢?基于这些内容,就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在教育观念上必须有一个转变。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作为一名 18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改革的形式,如何充分认识自己在语文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这次语文改革切实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我在平时就大胆尝试使用参与式教学法,积极探索,终于取得一定成绩。下面,结合本人语文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何谓语文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英国。最初,参与式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一些英国的社会学专家在国外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的时候,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让当地的人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当中来,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后来引进教育教学领域中来,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在我国21世纪初所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参与式教学法的影响。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语文参与式教学是指在语文学习中,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措施,创设轻松、愉快、平等、有趣、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自身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模式。

二、参与式教学与应试教育的不同

1、使师生教与学的观念得以更新,逐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转变”。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合作教育的过程。它使我们认识到:课堂上必须注重摆正师生的位臵,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的作用。这种作用应该是指导作用、示范作用、推动作用,教学中应表现为辅导学生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它是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 19

用,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也在参与实践中认识到:应该从为分数而学的被动“受教”转向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大胆创造、表现自我,为成为具有“三自”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学。实践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转变”,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管、灌、压向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转变。

2、增强了学生主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各种参与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关心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热点问题,并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在多种角色的扮演下,他们了解了社会、理解了他人,增强了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3、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的能力。

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一个生生合作、组组合作以及师生合作的过程,它使学生看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合作的过程又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组织与交往过程,这里既有生生交往、师生交往还有学校与社会的交往,多种交往使学生心胸开阔,提高了他们待人处事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4、有利于学生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

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人的价值实现在于组织、集体、他人、社会的认可、肯定、承认自己的劳动、创造等。学生主体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创造更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显示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发挥了个人应有的作用,体现了个人的价值,从而更增强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信心。因此,他们感激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内心产生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满足感,并由此产生了价值追求的新目标。

参与式教学法在德育教学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它重视全员参与,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从中锻炼能力和发展个性,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弘扬,重视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营造起和谐、协调、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协调、合作、交流、互动,产生教学共振,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开放的教学内容;提问式的讲课;无标准答案的习题和论文形式的考试。

一、参与式教学法提出的主要依据 1.时代发展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综合国力的竞争十分激烈。我国要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1]。这就要求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因此,我们不能只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他们如何去获取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博览群书,而且要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等,使其具有全面、优良的素质。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经得起激烈竞争的考验,不被时代所淘汰。2.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需要

传统的教育理论总是将学生臵于被动的纯粹客体地位,强调教师是“教育者”,将学生看作“被教育”和任意塑造的对象,看作“被给予” 21 的水桶,将教育活动看作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作用,提倡学生对教师的一味服从,视教学过程为“授--受”过程。在这种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威--依赖”关系。它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忽视学生作为完整人的主体能动性,阻碍学生个性能力的自由发展,损伤和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不可取的,因为:(1)它反映了一种应式教育观。“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观念,其目的就是传授人类已有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忽略了“科学文化”的动态发展,忽略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2)它反映了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不但注重学生的“一杯水”是否满了,而且注重学生在已有“水”的基础上如何获得“一桶水”、“百桶水”。(3)它还反映了一种世俗的教育心态,即教师的知识一定要比学生的多,强调师道尊严,如果学生的知识超过教师,教师就无脸见人。[2]缺乏教学创造力的教师是无法设计及实施创造性的科学教学,而缺乏创造性的科学教学正是戕害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元凶;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力,教师必须先为自己“解套”。

3.适应新时期学生特点的需要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网络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当代学生较早使用网络,见多识广,思想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反对墨守成规,有创造意识,参与意识,敢于实践,敢于表现自我。鉴于学生以上的特点,教师也要转变角色,给学生以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德育教学中的运用 1.参与式教学应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参与备课:教师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而真正的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准备某一个问题,就某个问题进行分析、理解,搜集某方面的材料为教学服务,然后教 22

师进行信息汇总,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评,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参与讲课:这主要让学生参与分析教材的结构,参与讲解对教材内容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又能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沟通同学情谊和师生感情,便于教师从学生的思维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和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教学更贴近学生,更具有针对性和新鲜感。

参与题目的设臵和答案的编制: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和发散思维能力,锻炼良好的应试心理。

参与讲评:让学生从成功中找到经验,从失败中找到教训,锻炼良好的应试心理。

2.应创设多种参与的方式

(1)提问

要把握的重点有三:其一,“提问”的含义。我们过去传统上把“提问题”理解为要么是水平低,要么是和别人过不去。其实应把“提问”作为将自己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参与”。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要鼓励学生提问。其二,“提问”的方式。要双向,可以是教师问教师答,或者是教师问学生答,更鼓励学生问,学生或教师答。学生在主动问教师的时候,他一定是经过了自己的积极思考;其三,“提问”的效果。要自主,采用这里所说的提问式讲课方法后,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连教师本人都没有考虑过的问题。(2)讨论

采用讨论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要认真备课,对所讨论的问题必须在讨论前研究得比较清楚,这是驾驭讲座的前提。学生也需要明确讨论的要求,做到事先有准备。第二,要选好讨论题目。讲座不是无边无际的漫谈,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围绕一定的要求和问题开展讨论。扣住问题讨论,才能一步步深入。第 23

三,要发扬教学民主。既然是讨论就一定要尊重每个发言者的意见,尤其是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更要让每个人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第四,要善于做讨论总结。讲座的成效如何,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在教师的讨论总结中。第五,要防止放任自流或形式主义。讨论固然有启发性,而没有紧扣讨论要求,便很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现象,或者表面上很热烈,却“跑题”,既没有明确的讨论要求,也没有明确的讨论总结,不了了之。这是不成功的运用讨论法。

小组的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每位学生均有主持、讨论与总结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方法,真正破除了纯知识灌输的单项交流与单一思维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热烈而又宽松的讲座氛围,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通过互相交流,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得了较好锻炼。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透过小组讨论,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小组讨论的教室是热闹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有意义的,他们对问题作辩证协商,并取得共识,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老师需要做的是注意每一位学生是否参与小组的对话,而不是学生是否守规矩。

例如,在中学政治课中讲到货币时,围绕“金钱是不是万能的”进行一场辩论赛,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货币的认识,而且可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辩论赛中,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为正方、反方,双方自由发言,课堂气氛极为活跃,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一改常态,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他们讨论的范围远远超过了书本上的内容。

(3)报告/小论文形式的考试

用报告/小论文的形式作为现有考试模式的一部分,它的特点有 24

三:其一,考试融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因为平时提问讨论的内容,或者习题和作业都可以作为考试的一部分,所以考试是在正常教学过程中进行的,给学生以比较充裕的时间去思考,而不是像在规定的1-2个小时内要做完的考试那样,主要靠记忆的知识来完成;其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小论文的内容一般都包含需要有较深入思考的问题,书上一般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有帮助;其三,论文发表使学生有成就感;做得好的小论文,可以在合适的杂志或会议上发表,这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3] 例如,在讲完《大学生修养》中“自主性学习”后,让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题目自拟,5-7人一组,每一组设组长一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要求必须实地调查,可使用问卷调查;聘请一位校内或校外老师作指导;资料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也可以上网查找。最后,学生交上来的调查报告不仅选材广泛,而且选题新颖、独到。有的写“王城碑刻艺术保护情况”、“大学图书馆使用情况”、“校园文化”,有的写“大学生谈恋爱情况调查”、“男女对视文化”,还有的写本专业方面的文章。从报告中看,学生们都进行了实地调查,报告中有详实的数据,他们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中提出的问题也很独特,还有几篇不仅文笔优美,而且结构紧凑,对问题的认识也有一定深度。可见,参与式教学法把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了。

参与式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很多,要想取得成功,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来精心准备和选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产生一种切身的体验。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M],(1987-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2。

[2] 胡东芳、陈炯:《谁来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国教师的透视与反思》[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3] 过增元:《倡导参与式教学法 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3(20)。

浅议“参与式教学法”实施中出现的误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被广大教师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变革,特别是参与式教学法推行以后,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方法有了创新,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步确立。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与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部分教师在参与式教学的认识上和教学的组织管理等问题的理解上产生了误区。

一、认识上的误区

1、部分教师认为将课桌往一块摆一摆,学生围坐四周,而教师则仍按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就是参与式教学。如果教师误认为“摆桌子”就是参与式,而不去挖掘和利用这种课堂形式的潜力,“摆桌子”就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那么将只是“摆桌子”而已,其不但对教学丝毫没有积极作用,还会带来诸多负面作用。

2、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有学习小组长、发言人、噪音控制员等组织机构,教学时教师将问题卡发给学生,学生自由地进行讨论,然后由发言人将其讨论结果报告给教师,这种教学就是参与式教学。

如果简单地认为分组进行自由活动,不注重研究和发现学生,将会使教学活动走向混乱不堪、难于驾驭的情景之中,与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

二、组织活动上的误区

1、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视活动的目的。有的教师已经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为了体现“以活动为主”的教学理念,在一堂课中设计了若干个新颖别致的活动。从表象来看精伦无比,但教学目标却没有达到。这种注重活动的外在表现,而忽视活动主人情感体验与活动内涵注入的做法,给人一种“为活动而活动”的感觉。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每设计一项活动都要为达到某一阶段教学目标服务,将教学任务巧妙地融入该项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一节课的活动应精而又精,不能泛泛而谈。

2、注重强势,忽视弱势。在上述所罗列的参与式教学表象来看,往往是学习基础好、思维敏捷、胆量大的学生占主流地位,这些学生大多是学习小组的发言人或学习小组长,而那些天生胆小或反应迟钝、不爱发言的同学的表现机会往往被上述学生所替代,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也是一带而过。所以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也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三、理解上的误区

1、参与式教学特别注重平等,个别教师认为平等是学生之间的平等、学习过程中的平等,而与教师之间难以平等,特别是在“师道尊严”下难以平等。而参与式教学强调的这种平等,不是绝对的“平均”,也不是绝对的相等,而是在相互合作、交流学习效果和探究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时机会与权利上的平等,是让教师把学生视做有待发展与完善的人来看的平等。如果教师摆脱不了这种“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的“师道尊严”,则学生的参与水平也不会很高,所谓的“平等”将难以实现,参与式教学则是形式罢了。

2、传统教学追求“统一性”,而参与式教学追求开放性。传统教学中,教学的场地仅限室内(体育课除外),而参与式教学不仅需要教育思想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更需要教学场地上的开放。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河边、农田、工厂等地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和体验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美丽的景色,还可以在大自然、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和探究新的知识。有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学“方位”的认识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她把一年级小朋友带到操场,让他们围成圆圈,然后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做不同的跑步运动,并且记住自己的前面和后面是谁,以及发生了哪些变化等等。这样学生明白了前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运动方向的改变,自己前面的人将会是自己后面的人,而后面的人将会是自己前面的人。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其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如果我们在认识上、组织设计上、理解上逐步走出误区,将新颖别致的活动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参与式教学的推行将会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语文教学中如何让有效式参与式教学法更有效

在中英西南基础教育合作项目中,有效式参与式教学法是培训和推广的一个重要项目,在项目中它的名称是”产出二”。这种教法刚推广的时候,确实在很多项目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身受广大语文教师的欢迎。因为它真正改变了以往教师传统的教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再由教师把要讲的问题,设计成若干思考的小问题或是步骤给各小组讨论。各小组经过思想碰撞后,生发出许多新的火花,再由各组的汇报员把本组的“火花”在全班绽放——汇报,由于“火花”形式多样,汇报员又各有特色,结果课堂显得轻松活泼,诙谐搞笑,28

枯燥的教学内容也就容易掌握了。谈笑间一节课过去了。然而,这种场面一般是在培训教师的情况出现,或者在个别高度自觉的班级出现,更多的是对理想课堂的渴望。真正的中小学课堂要这样上课的话,很难出现这样的局面,因为中小学课堂,学生天真活泼好动,一但放开,课堂难以驾驭,势必难以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不用说有效地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也就是是说要想让参与式教学法更有效的话,我们语文广大教师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方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来,接受有质量的语文教育。

首先,切忌生搬硬套分组讨论教学,不考虑学生天性、自我约束能力差因素。举凡培训,都是把教师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教师再组织讲课,殊不知,这是误导。这样的印象是让老师以为参与式教学就是分组教学,便不顾班级具体情况,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组展开对课文的讨论,结果是听话的学生就开始默读,不听话的便集中在一起聊起了开心的课间生活,老师要求认真阅读时,他们就美其名曰“我们在讨论”,让老师很难说什么。当老师要求停止时,他们正“讨论”白日化,老师就喊破嗓子也难以让他们停下来。而性格较内向的同学则一般是坐着发愣,也不参与讨论,似乎课堂与他无关。课后老师便下结论说新教法不能用。这样的参与式教学其实是没有真正的理解透参与式含义。错误地运用该教法。然而这样运用的又何尝少呢?所以参与式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分组,而是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分组与否,要看该班学生是否易与掌控,所设问题有无小组讨论之必要。同时分组要根据班级人数来决定,一般情况是班级人数越多的,越不适合分组,如果分组的话,小组人数应适宜,一般是四人以下。还应该注意,不是每节课都分组教学,如果这样的话,既浪费时间,又不方便讲课,中小学生天性贪玩好动,分组便给他们集体说话、不思考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我管束能力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其次,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层次化、多元化,利于学生发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参与进来。我们在使用参与式教学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是由不同程度的学生组成的集体,他们的基础存在着差异,由于各自的家庭、所处的环境有区别,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自然存在着会与不会的现象,或者说存在肤浅理解与透彻理解之别。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需层次化、多元化,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问题,原则是以大部分学生为主,兼顾少数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有能力、有兴趣参与进来,并逐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否则,老师罗列的问题,只有几个甚至个别学生能解决,谁还会有兴趣参与,只能在一边看热闹或7干脆臵之一边。这样的参与也就不成为参与式,自然也就是无效的教育,白白地浪费师生的时间。有个老师在上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时,采用参与式教学,他一开始便安排学生阅读,然后各组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本文“为什么具有中华民族气派和作风”,然后汇报员来汇报,结果全班鸦雀无声,有个别大胆一点的学生想说却无从下嘴。试想这样的问题,有几个班级的学生能参与进来讨论呢?这样的课堂怎么能获得好的效果呢?这就是犯了设问单一化的毛病,上这节内容的建议是,把问题细化,引导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慢慢的引到这个问题的讨论,这样就水到渠成,把自己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实现了。我在教学鲁迅的《孔乙己》这篇小说时,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后,我就把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摆出来:1、孔乙己叫什么名字;2、孔乙己的长相如何?你能从中看出哪些问题;3、孔乙己几次到咸亨酒店喝酒,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为什么;4、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用“我”的身份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文中先交代两种喝酒的人有什么用意;6、孔乙己最后的结局怎样;7、孔乙己有什么性格特点(列出他的优点和缺点);8、你认为造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有浅显的,也有比较深的,这样全 30

班的同学都有事可做。全班的同学一看都跃跃欲试,布臵讨论后,大家便很快交流看法,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在听了一些不同意见后,也不由自主的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同的发言也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再加上我鼓励他们求同存异,很多同学信心太增。下课铃响了言犹未尽。这样的课堂,我想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同学们积极参与,应该是有效的参与式教学。久而久之,学生的说话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都能显著提高。

再次,老师要用好参与式教法,必须善于鼓励表扬学生,并能求同存异。曾经接触很多老师的课堂,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对时,老师便一脸苦瓜像,同学们也面呈讥笑状。这样几次后,谁还能积极发言参与呢?老师不是苦瓜像的,也是面无表情,豪无赞赏之意。冷冷地请学生坐下。相反,如果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时,老师能面露微笑,尽管他说的不对,老师也肯定他的见解独特,积极参与,并指出期待更多的理解,我想这样的学生心里会像吃了蜜糖样高兴,感受的是老师赏识的喜悦,从而更努力的参与进一步地思考。曾看到一篇这样的文章,题目是“这节课你表扬学生了吗”,文中论述了表扬学生是上好一节课很重要的前提,其实我认为用好参与式教学法,也是同样重要的。语文学习本来就是要求学生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岂能千篇一律求标准答案?如我在教授冰心的散文《谈生命》一文时,我设计了一个思考的问题:你是如何理解“愿你的生命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中的“云翳”一词时?(参考书上的答案是指生活中的丰富多样的阅历),有的学生说是指生命中的快乐,有的说是指幸福,有的说是痛苦的经历,有的说是指生活中的阅历,有的说是失败的事情,有的说是生活的挫折,有的说是生活中所受的磨难,更有的总结说,根据前后文联系来看,可以是指生活中好的方面,也可以是生活中遭受的痛苦,因为美丽的黄昏不是由单一的云朵能够组成的。你瞧学生分析得是多么的有道理。我跟我的学生总结说,31

你们说的都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你们经过了自己认真的思考,你们今后就要这样,相信自己行。当然答案有详细和简略之别,请你们根据作者的前后文,在课后再好好理解一下,怎样使自己的答案更完整些,好吗?全班同学在听了我的总结后,学习的劲头更大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离成功很近。当然,我知道更在于我对他们的鼓励和求同存异。

第四,教师要用好参与式教法,就要花力气备班级学生情况。一是备学生的语文基础情况,只有了解学生的情况,我们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才不至于盲目。如果不了解情况,势必存在问题深浅不好掌握的现象,太难了学生根本无法讨论,课堂势必沉闷;太浅了也就没有必要讨论,变成抢答的课堂;二是备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这点要求我们上几个班的语文老师,必须要关注教学对象。有哪些学生喜欢发言,有哪些不喜欢发言,有哪些发言腼腆,有哪些始终不发一言。如果有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备课时引起足够的重视。采用不同的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想办法建立和恢复他们的自信性。比如可以采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打消他们的顾虑;采用亲切柔和的语言,获取他们的信任;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建立他们的自信等等。也可在课堂外与他们多沟通,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当然用好参与式,更多的关键是老师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但如果能在自己的教学中在这方面引起广泛的重视,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也可以使这种全新的教法,为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大放异彩。

浅谈参与式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是国际上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者已有 32 的经验,与同伴合作、交流,一起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该方式力图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投人到学习活动之中,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平等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和经历,并产生新的结果与智慧,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现状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如何充分认识自己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自身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在平时就大胆尝试使用参与式教学法,积极探索,终于感到教学不再繁杂劳累。下面,结合本人语文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参与,指的是个体进入群体的状态,参与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积极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使其在亲历亲为的认知行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的奇妙、增加克服困难的自觉性和能力,为学生认识、修正自我的认知水平、能力结构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在初识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笔者认识到:课堂上必须注重摆正师生的位臵,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的作用。这种作用应该是指导作用、示范作用、推动作用,教学中应表现为辅导学生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它是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也在参与实践中认识到:应该从为分数而学的被动“受教”转向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大胆创造、表现自我,为成为具有“自立、自强、自信”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还发现,由于学生参与,增强了学生主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的能力。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一个生生合作、组组合作以及师生合作的过程,它使学生看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合作的过程又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组织与交往过程,这里还有学校与社 33

会的交往,多种交往使学生心胸开阔,提高了他们待人处事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人的价值实现在于组织、集体、他人、社会的认可、肯定、承认等。学生主体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创造更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显示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发挥了个人应有的作用,体现了个人的价值,从而更增强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信心。因此,他们感激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内心产生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满足感,并由此产生了价值追求的新目标。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参与式教学法呢?

一、教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有非常明确的参与目的。师生都要有严肃认真而又积极参与的态度。教师的前期指导和说明要清楚。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对象的参与方法,而不是照搬,流于形式。要督促每个学生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去,要了解学生参与前后的自我主张,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的语言要准确合理,并且要符合学生概念的理解水平。在互动过程中,利用教育时机,关注学生的生命情感意识的培养。对此,教师们就要在备课上下功夫。教案最早采用三元设计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之后不断进行技能培训,在发展中求改进,课堂教学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由此产生第二次教学设计的四元设计表(教学活动顺序和时间、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达到目标和内容)。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应十分注意教学环境的设计,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集中全部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准备好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教具、学具,设计新颖有趣的与教学相联系的各种活动语,如:即兴表演,观看录相,启发式谈话等。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创设悬念,让学生主 34

动提出问题,产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境界”,使他们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进入学习状态。

三、小组自学讨论,探讨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主动探求新知识,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学习钻研而达到掌握新知识、技能的目的。一要靠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钻研,二要靠教师的点拨、启发、引导,三要靠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合作,集思广益。四要靠教师真心诚意地组织学生讨论,用心和学生交流,而不是把讨论作为教学的装饰品。只有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一起讨论、指导,才具有实际意义,才会有好的效果。学生自学要围绕自定目标,结合教材文字、内容和插图理解知识,画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定好的自学内容,点明自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通过学生之间合作讨论甚至争论,教师点拨、引导,最后达到正确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

四、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条件和环境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学生应该“自愿接受”而不是“被动灌输”,例如在二年级生字教学时,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以不同识记方法,例如其中第一小组发现哪些字可用动作记忆,其中一个小组可将生字编成谜语让同学猜,还有用生字开花等,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那些心不在焉的听讲者。另外,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去,并且把学生自我评价作为重要的反馈信息。

另外,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而是协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在对学习成果的反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指出,正确引导,不能模糊不清。对个别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让他们拓宽知识面,提高知识层次,这 35

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总之,必须明确课堂教学载体是学生。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教师成为引导者、协助者,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断在实践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观念,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让学生真正享受“快乐语文”。

第三篇:浅谈对参与式教学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参与式教学的几点认识

灵武市回民中学 何吉元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形成了以升学为主题的固定模式,“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该如何革除这种在课堂教学上以单向灌输为主的弊端,归还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又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呢?基于这些内容,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念上必须有一个转变。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改革的形式,如何充分认识自己在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教学切实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就大胆尝试使用参与式教学法。下面,结合本人数学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何谓数学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英国。最初,参与式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一些英国的社会学专家在国外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的时候,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让当地的人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当中来,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后来引进教育教学领域中来,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在我国21世纪初所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参与式教学法的影响。参与式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其核心就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教学民主的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主体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双边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

用,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数学参与式教学是指在数学学习中,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措施,创设轻松、愉快、平等、有趣、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自身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模式。

二、参与式教学与应试教育的不同

1、使师生教与学的观念得以更新,逐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转变”。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合作教育的过程。它使我们认识到:课堂上必须注重摆正师生的位置,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的作用。这种作用应该是指导作用、示范作用、推动作用,教学中应表现为辅导学生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它是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也在参与实践中认识到:应该从为分数而学的被动“受教”转向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大胆创造、表现自我,为成为具有“三自”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学。实践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转变”,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管、灌、压向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转变。

2、增强了学生主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各种参与活动,使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训练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的能力。

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一个生生合作、组组合作以及师生合作的过程,它使学生看到了集体的智慧

和力量。合作的过程又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组织与交往过程,这里既有生生交往、师生交往还有学校与社会的交往,多种交往使学生心胸开阔,增强信心,学会交流,学会倾听,提高了他们待人处事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4、有利于学生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

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人的价值实现在于组织、集体、他人、社会的认可、肯定、承认自己的劳动、创造等。学生主体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创造更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显示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发挥了个人应有的作用,体现了个人的价值,从而更增强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他们感激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内心产生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满足感,并由此产生了价值追求的新目标、新动力。

三、如何有效利用参与式教学法

1、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应该让学生有非常明确的参与目的;师生之间相互都要有严肃认真而又积极参与的态度;教师的前期指导和说明要清楚;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对象的参与方法,而不是照搬,流于形式;要督促每个同学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去;要了解学生参与前后的自我主张,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的语言要准确合理,并且要符合学生概念理解水平。在互动过程中,利用教育时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对上好一堂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十分注意教学环境的设计,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集中全部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展示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的图片、幻灯片、课件。设计新颖有趣的导语。其次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创设悬念,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学生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能够从新的角度去审视、想象问题,这样新课就会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境界”,使他们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进入学习状态。

3、自学讨论,探讨方法。自主学习,主动探求新知识,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经过自己的学习钻研而达到掌握新知识、技能的目的。这种学习方法一是要靠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钻研,二是教师的点拨、启发、引导,三是学生之间有相互讨论和合作,集思广益。四是教师真心诚意地组织学生讨论,用心和学生交流,而不是把讨论作为教改的装饰品,流于形式。只有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一起讨论,这种讨论才具有实际意义,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在这个环节里,学生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并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适时的指导。通过学生之间合作讨论甚至争论,教师点拨、引导,最后达到正确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

4、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来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动性的方法使学习更有趣味,学生应该“自愿接受”而不是“被动灌输”,例如在课堂上采用问答方式或其它互动交流的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或者说也吸引了那些心不在焉的学生。另外,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参与进去,并且把学生自我评价作为重要的反馈信息。

5、总结评价,拓宽提高。一堂课快结束时,应简明回顾重要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要有拓宽知识面的指导性评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并有所发现。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指出,正确引导,不能模糊不清,对出现的个别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让他们拓宽知识面,提高知识层次,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总之,我们必须明确教学改革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要利用多种形式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追求形式与质量的统一。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断在实践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观念,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享受乐趣,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才是新课程的最终价值取向。

第四篇:参与式教学

小学英语参与式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创设语言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等。

一、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知欲强。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身势语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语言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标准英语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guessing game.”或“Follow me.” “Listen and do the actions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增强趣味性。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比如运用游戏法、小组合作学习法、TPR教学法、课本剧表演等方法都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的主动性。比如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放录音,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Happy birthday ?”这课时,我就运用实物展示、课件辅助教学的办法,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产生了我想说我要说的欲望,使他们感到学英语是件很轻松很愉快的事情。从而达到学英语说英语的目的。新课程把我们带入了电子信息的世界,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向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更能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程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1)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儿童学习的兴趣。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之我见

大石中心小学 蒋召璐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实现这个目标,广大英语教师正努力探索着、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我认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是课堂教学。因此,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新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活动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新策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和相关语言材料的提供,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情境教学,在教学中创设为学生优良的活动情境。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来培养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呢?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兴趣

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成为许多英语教师经常选用的教学形式,其原因在于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好表现自己、自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认知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而游戏恰好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娱乐活动中,在抓住了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发展了小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满足了小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的需要。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UNIT6——Lesson35复习15个食品名词时,我制作了一个大转盘,每一种食品标一个号,学生只看见标号,看不见食品图,我请学生猜出几号是什么,猜对有奖。在这一游戏中,学生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语言也得以实践。

二、创设生动的语境实践语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英语课中不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善于做到以兴趣为前提,以情感为诱因,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语境,让他们愿意说、想去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UNIT6——Lesson32这一课时,我就力图为学生营造出生动轻松的氛围。我自制了许多图片作为礼物送给学生,我一边发礼物一边说:Hi!Jack.Here’s a hot dog for you.Hi!Lisa.Here’s a pencil for you.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Here’s...for you.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此句型造句。学生也很自然的说出:Thank you.紧接着,我又让学生们互赠礼物说出这两个句子。学生们在与老师、与同学的互动中进行了语言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现真实情境激活教材

按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与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材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了语言学习材料,教师应打破传统模式,对教材加工处理、想象再造,让它“活”起来,成为真实可感的事物,从而把学生带入犹如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去。

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3 My Family这一单元要求学生掌握运用“Who’s that?”句型并能用“She’s/He’s„.”进行回答,同时学会关于家庭成员的单词,如:mother(mom)、father、grandmother(grandma)、grandfather(grandpa)、brother、sister等。对于这一教学活动,如果只通过看教材图画、听录音,教师读、学生跟着说,或者画幅图、让学生去描述的教学方式进行,其课堂效果都不能达到最佳。于是,我在课前收集好自己的家庭照,也让全班学生准备自己的全家照,此外还邀请一位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上,我先出示自己的家庭照,以此来呈现教学内容。然后出奇不意地请进学生的家长,使学生们为之一震,继而情绪大增,并利用这种真实的情境来进行学习。最后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家庭照互相练习、巩固课堂内容。结果,这节课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动机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创设一些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欲望的、有趣的问题情境。首先,创设问题要有针对性,依据教学内容,紧扣教材中心、重点与难点创设问题。例如,在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What colour is it?这个单元中,教学要求学生能理解、会说What colour is it?及其答语It’s pink/red„Show me„Let’s colour/draw...,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因此,教师设计问题应以“What colour is it?”为主线,先进行大量提问,让学生们掌握“What colour is it? It’s pink/red„”的问答形式,然后把习惯用语“Show me„Let’s colour/draw...”渗透进去,在教学中形成一个整体、有机的话题并加以夯实,为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启发性,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促进其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发展。我仍以What colour is it?单元为例,先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进行提问,进一步引导出单“red,biue,green,yellow等词,使学生在启发诱导中逐步掌握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总之,创设情境不仅能使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能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培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创设情境,让我们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得以提高。

自从娄星区2002年实施新课程至今,我一直担任英语教学。在这六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坚守着一个目标,那就是让我的学生喜欢上我的英语课。当听到学生讲“上英语课真有味”时,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心里就像吃了蜜,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心。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呢?为此,我谈一谈在六年英语教学中所得到的两点启示,愿与各位同行共商。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与其他学科一样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教师要改变角色。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要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关喜欢他,有时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抚摩学生头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喜欢。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其次,要多赞美,多关心,多鼓励,少些批评。对学生关心,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鼓励,会引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老师要不吝表扬和鼓励,尤其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比如,我在班上实行平时成绩计分制,鼓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平时多表现,多加分,增进了他们学习的动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了解学生的优点,并加以真诚的赞美、被接受、被认同的心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这个原理也符合当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理论。孩子们一旦得到老师真诚的赞美,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因为孩子们都有表现欲,获得的赞美越多,就越希望做得更好,慢慢地,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表现、知识水平就会越来越接近教师的期望值。一个不会赞美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孩子们每一个都是很可喜欢的。每当看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我会觉得很欣慰。从刚开学时一点也不会讲英语,到学期末的时候已经在用英语在骂人了。当然骂人是不值得推崇的,但这至少可以证明孩子们是喜欢英语的,也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所以当我得知有小朋友在用英语骂人时,我心中反而有一种窃喜。他们会骂“You are a big big big big„dog!”不高兴时会骂“Go a way!”有时也会开玩笑地问我:“How old are you?What’s your nanme?”而我也回答他们一句:“Please guess!”结果,他们还是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到底几岁呀?他们会在平时很随便地哼上几句:“Hello,hello,hello!Howareyou!Howoldareyou?”也会调皮地模仿我的样子说:“Are you ready?Sit down please!”每当这时,我便觉得一切的辛苦似乎都值得了,偶尔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大多数孩子都是很喜欢英语的,我的英语课堂是很活跃的.因为,英语课上有歌唱,有游戏玩,有富有节奏的音乐,有时还可以拿拿小奖品.但随之问题也出现了.不时,你会发现有些孩子乘机捣乱,有的老转过身去,有的跑出了自己的位置,有的举手怕你看不见都站到凳子上了。后来,我想法子要好好治一治,让纪律好的小朋友先来做。同时,采用鼓励和批评相结合。猜一猜,某某某现在手里在玩什么?Pen?Pencil?Ruler or eraser?不过,我发现鼓励的可能会更有用。为了防止他们开小差,我经常让同学们集体用“One,two,three,you are good!”来表扬表现好的同伴,让他们随意地开小火车来读单词,以此来提醒开小差的学生。

小学生有着喜欢说喜欢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我们要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五篇:参与式教学

小组分工:

我们小组于第十一周星期晚上小组个成员搜素资料。第二天星期四,小组在分享搜集的材料,讨论,并对这个课题作业进行分工。

首先是每人对自己手里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写成书面材料,田亚琴和张列红对材料进行整理,写出文献综述,做成此案子版本。王尧和徐魏对这些材料整合,写成正式论文形式,并做成电子版本。最后由王丽根据论文及文献综述做出PPT,交给发言人(田亚琴)熟悉,为上课作准备!

一,参与式教学的意义

我们认为,所谓参与式教学,是指在宽松,灵活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就一定的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案,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在相互交流,共同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及时作出总结及相应评价的一种学习方式。二,参与式教学的特点

1,严谨的教学目标,开放式的教学内容

与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同,参与式教学迎合新课程改革有关教育体制改革方面的要求,正以崭新的姿态进入教学课堂中。一堂合格的参与式教学课必须达到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然而,参与式教学的教学内容并不是特定的,他的教学内容除了包含该学科已有定论的内容,还要注意给学生介绍一些前人未能解决的或者与其他学科相交叉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2,注重师生互动,生动活波的课堂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教育者,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者,是被灌输只是知识的对象。教师高高在上,有时甚至严厉惩罚学生,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积极性受到影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参与式教学吧师生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注重师生对话。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营造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3,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注重教学总结,评价

与传统教学死板的授课方式相比,参与式教学因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教学方式必须灵活多变。参与式教学有教师讲述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课后实践等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些小游戏,鼓励和惩罚的的教育方式。例如,一个学生的手机在课堂上响了起来,怎么办?老师可能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回这个电话,然后让他为同学们表演节目或者做某件事。此外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还注意总结教学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4,论文形式的考试

传统的教学注重学生对特定知识的识记情况,考试多以有固定方案的试题为主,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性等能力的发展。参与式教学通过论文形式的考试,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三,评论

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我认为,他应具有以下几个要求: 1,高素质和高业务水平的教师 参与式教学从表面上使老师卸掉了讲课的沉重负担,实际上却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他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民主,开放的思想,还要求教师占有大量的各学科信息资源,熟悉每位同学的情况,有掌握课堂的能力。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何选择“参与载体”,如何设置“参与热点”,如何创新“参与手段”,等一系列问题要认真思考和精心策划。其次,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技巧,要钻研业务不断拓宽知识面,及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拥有高超的沟通技巧和艺术。第三,做一名创新型教师,因为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

2,认清参与式教学的本质

从参与式教学的定义来看,他要求参与式教学有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平等。其次,开放式教学要注意要注意学习效果,教师要定时抽查,进行评价。再次,参与式教学要注意培养新型综合性人才。

3,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一个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的教师,在参与活动中技能高屋建瓴地确定目标,设身处地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和知识经验储备的差异,细致入微地体察到学生的所想和所需,又能匠心独具的给学生以巧妙的暗示和及时的帮助,并及时将偏离主题的对话引回正确的方向,以实现预期的目的。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又开始的疑惑,胆怯,不知所措到结束时的胸有成竹,充满自信。

文件综述

在为期很短的文献搜索过程中,我们第三组同学充分发挥了“笋芽儿”的精神,在短时间内,搜集了二十余篇有关参与式教学的文章及期刊,如:姚晓燕的《参与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施要领》,蔺永诚,刘箴的《参与式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丁莲梅的《浅谈参与式教学》等文章。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论述了有关参与式教学的一些内容。

通过一周时间的阅读和整理,笔者对参与式教学有了大体的了解。由于参与式教学是个“新事物”,直接对他论述的专著和文章很少,现将所获文献综述如下。

1,与新课程改革有关的文献

《参与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施要领》(姚晓燕)一文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出发,指出参与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融知识于参与是活动中,通过组织和学习内容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闫承利)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为出发点,介绍了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的艺术,就是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和艺术审美原则。为取得当时条件下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综合运用一整套娴熟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而进行的创造教学实践活动,这一思想为在课堂中如何实施参与式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参与式教学应如何实施》(姚建光)一文是宜兴外国语学院长达八年的有关参与式教学的论述。他适应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新的诉求,进行了参与式教学改革。文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愿望,严肃,严格地重视学生主体性发挥,诚心诚意的把学生当做主人,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和教师,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使“知识被嵌入学生”转化为“知识被学生积极内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趋向积极的一种教学行为。

2,论述参与式教学要素和特点的文献

《浅析参与式教学》(韩起昊)一位中指出了参与式教学的四个特点:,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提问式的讲课;,无标准答案的习题;,论文形式的考试。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认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教师以平等身份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信任尊重学生,因材施教。

《参与式教学应如何实施》(姚建光)一文将参与式教学“四个为主”:教材以自学为主,课堂以讨论为主,作业以学术为主,评价以平时为主。据此,文章也提出了参与式教学实施过程的总体要求:课前会预习,课中高效率,课后少作业。

《浅谈参与式教学》(丁莲梅)一文中指出:实践中的参与式教学要在参与形式,参与过程以及参与结构这三个要素上着力。

3,研究方法方面的有关文献

《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陈向明)《质的研究指导》(白芸)为笔者学习“质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大帮助。《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既清晰明了的介绍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又充分介绍了新起的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它,笔者对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袁方)中较为详尽的介绍了有关“调查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还介绍了有“关文献查找”的内容,为笔者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4,相关的教育学文献 《教育学基础》是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一本颇具学术价值的好书。本课题研究中有关“教学”等概念的界定直接饮用了其中的观点。《活动教育引伦》(田慧生等)《活动课程研究》(李臣)是研究新形势下我国活动教育柔和开展的奠基之作。“参与式教学”提倡以“活动为中心”,因此这两本专著中有关活动教学的思想与“参与式教学”必然有难以分割的关系。

总之,上述四个方面的文献材料都对笔者的文献综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此,对文献的作者们,笔者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下载参与式教学的再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与式教学的再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与式教学范文合集

    前两天听了一节综合实践课,授课教师让学生互相讨论或采访另组同学,但有几个学生却拿起“话筒”,采访起前来听课的教师和领导„„ 过去在课堂上学生们连举手都胆怯,现在,有那么多......

    参与式教学(范文模版)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的背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对一个问题回答不出时,就会又提出几个问题,试图用这几个问题来引......

    参与式教学

    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浅析 传统的电子技术课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参与式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教学分享交流平台,形成了一种更加开放、民主的教学互......

    参与式教学

    浅谈英语课中的参与式教学 高坝小学赵婵 作为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条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

    参与式教学初探

    参与式教学初探 ﹝灵台县梁原中学,甘肃平凉 灵台 744407﹞ [关 键 词]参与式教学;合作;平等;互动;评价 [摘 要]本文以“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参与式教学”所具......

    参与式教学

    浅析参与式数学教学及其特点 参与式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 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2011年 9月 8日......

    参与式教学反思

    参与式教学反思 张素娟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有一个质的飞跃。传统教学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而新课标关注的是人的智力、情......

    参与式教学在

    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李天云 新课改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