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子热运动教案示例二
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的]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初步了解热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应达到的目标] 1.能正确叙述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能用具体事实说明,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3.知道并会解释扩散现象. [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难点]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的斥力
[教具]一小瓶酒精,一小瓶风油精,一小瓶红色墨水,两个广口瓶(其中之一充满NO2气,用玻璃片盖好),两烧杯清水,一粒高锰酸钾,演示分子间有引力的铅块,大砝码一个,半径0.5厘米、长约85厘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一个,胶塞一个,自制分子间的作用力与距离之间关系演示器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热现象,如热膨胀、热传递等等.本章就从物质的内部结构去研究“热”到底是什么?热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不同于力学,热学研究大量分子的运动规律,而不是单个分子的运动规律. 分子动理论史略:
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研究热的本质问题,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非常善于观察,每看到一个现象,他都要认真思考,鱼在水中游动,他就想水为什么那么不坚实,以致可以任鱼儿游来游去?冰容易被敲碎,难道冰也不坚实吗?为什么人在离鲜花很远的地方就可闻到它的香味?通过对这些个别事例的认真思考,他综合得出一个结论:物质都是由不停地运动着的微粒组成的.到了18世纪的中叶,俄国的伟大学者罗蒙诺索夫发展了上述学说,提出物质分子存在的基本观点,认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热的本质.19世纪初,人们又从实验上找到了根据,1811年阿佛加德罗提出分子的概念,近代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蛋白质的分子,从而确立了分子动理论.
二、新课教学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板书)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板书)(1)分子的概念(板书)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板书)(2)分子很微小(板书)
①提问:平时用什么话来形容物体的细小?
生答:细如发丝.
据此教师就把一般头发丝的直径与分子直径比较,如果将二万个氧分子,一个紧挨一个排成一串,那么它们的总长度才跟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相当.
②分子体积很小,水分子与乒乓球大小之比恰似乒乓球与地球之比.
③分子的质量很小,1022个水分子的质量与5分硬币的质量相当.(3)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米-10(板书)
如氢分子直径约为2.5×10-10米,质量约为3.3×10-24克;氧分子的直径约是3×10-10米,质量约是5.3×10-23克.(4)物体里含有大量的分子(板书)
在0℃,标准大气压下,1厘米3的气体中,含有2.7×1019个气体分子.1厘米3水中含有3.35×1022个水分子.若把这些水分子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每平方厘米可分得5000多个分子.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板书)(1)气体的扩散
[演示1]把少许酒精或风油精撒在教室里,很快在各个角落都能闻到酒精的气味.
[演示2]二氧化氮扩散到空气中的实验.如图1所示.
这些实验说:不是重力等外来力的作用,而是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由此提出扩散概念.
扩散: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板书)(2)液体的扩散
[演示3]红墨水滴到清水中的实验.
[演示4]投一粒高锰酸钾到清水中的实验.
说明: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固体的扩散
①白墙边堆放煤,墙壁中会有黑色煤粉.
②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观察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毫米深.
大量事实表明: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播放“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电视录像片断)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斥力(板书)(1)分子间有相互吸引力
①提问:分子既然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着,为什么固体不分散成一个个分子呢?
②[演示5]教材中图2-4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
③[演示6]一根粉笔掰开两段,再把它们紧紧压在一起,两段又合二为一.
④[学生实验]水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课前学生准备好所需器材)⑤提问: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子间有相互排斥力
①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②[演示7]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少的实验,用半径为0.5厘米、长约85厘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先倒入清水半管,后倒染红的酒精至满,然后用胶塞塞住,管内无空气,把管倒转几次,使两种液体混合,体积明显减少.
分析实验现象:在酒精与水混合的过程中,有些酒精的分子到了水中,有些水分子到了酒精中,说明水与酒精的分子都是有间隙的,从而说明分子间有相互排斥力.
(3)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板书)
[演示8]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之间关系的模拟实验.
如图2两部装上磁铁的小车,同名磁极相对,中间用橡皮筋系着,在车侧面向学生处贴两块圆纸板挡在磁铁前面,每个圆纸板表示一个分子;当表示两分子的圆纸板相隔一定距离(磁铁间的斥力等于橡皮筋的拉力)时处于平衡位置;当两圆纸板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进的距离,由于橡皮筋的拉力命名两圆纸板相向运动,显示出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总是表现为引力;当两圆纸板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的距离,由于磁铁间的斥力使两圆纸板反向运动,这就是显示出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总的表现为斥力.
总结归纳如下:
①f引=f斥时,r=r0平衡(板书)
②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板书)
③分子间距离r>r0时,f引>f斥,表现为引力(板书)
④分子间距离r<r0,f引<f斥,表现为斥力(板书)
⑤当r>10倍分子直径时,分子间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了,可以认为没有作用力了(板书)
三、巩固新课
提问: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三点?分别用具体事实说明. 2.为什么粉笔字能留在墨板上?为什么用锡能焊接铜(铁)器件? 3.在什么情况下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别表现为斥力、引力或没有力?
四、布置作业
第二篇:分子热运动 教案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24页
德昌县职业高级中学:杨兵蔚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化学课中,及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有了大致的了解,并见到过一些扩散现象,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扩散现象也有较深的印象,但对扩散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等问题,并不清楚。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和课件,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及随时关注周围各种自然现象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分析、推理微观世界,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难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存在的理由与情况。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五、教具准备
一烧杯热水、一烧杯冷水、墨水、投影仪。
六、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演示,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原来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会不会两种力总是相互抵消呢?当然不会,只有在特定的平衡距离r时,分子间的引力才等于斥力,这个距离r就是通常的分子间隙的距离,大约是10-10米。当分子距离大于10r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比如气体。就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固体、液体不容易被压缩。而气体分子间几乎没有引力与斥力,只有相互碰撞时才有力的作用,所以气体容易被压缩,但不能无限压缩(碰撞时才有力)。
4、小 结:
通过实验和思考,我们已经对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认识,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看看我们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②、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③、分子之间有间隙。
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以上几点,就是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要点,利用这些要点,能够解释很多热现象。
(三)、板书设计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组成二、扩散现象
三、分子间力
1、组成:
1、现象及定义
1、分子在运动但物质又是聚合的说明有引力
2、分子大小
2、扩散现象说明:
2、分子间有空隙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四)、课堂练习
1、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热运动 C.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固体物质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2、以下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的是()
A.一根细铅丝很难被拉断
B.小木棍容易被折断 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D.被雨淋湿的衣服很难脱下来
3、在相同多的热水和冷水中放入相同的糖块,问:一段时间后,哪一杯水更甜?
4、零下500C的冰块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为什么?
5、镜子摔破后,为什么不能重新组成一面好镜子?
第三篇: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
江夏一初中 周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组实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动手能力。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体会从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类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 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以及能用微观理论定性解释宏观现象 [教法] 实验观察,类比分析,总结归纳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 红墨水,清水,香水,NO2气体,CuSO4溶液,弹簧测力计,玻璃片,铅 柱,钩码,弹簧,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学生回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10-10m。2.学生猜想:一个分子有多大?
3.教师举例学生想象:理解分子很小,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多得惊人。4.教师演示实验:喷洒一些香水,马上香味四溢
---引导学生思考:你闻到什么气味?为什么会闻到香味? 举例:“酒香不怕巷子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引出本节内容---分子热运动的探究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扩散现象
a.教师演示实验:NO2在空气中的扩散(图16.1-2)b.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得出扩散的定义: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C.进一步理解扩散现象
液体的扩散——CuSO4溶液在水中的扩散(图16.1-3)
固体的扩散——铅片和金片之间的扩散 d.学生联系生活举例:
固体和液体之间的扩散——粗盐在水中溶解 固体和气体之间的扩散——樟脑丸扩散到空气中
③ 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扩散——氧气溶解在水中
e.总结: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f.提问:50ml水和50ml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等于100ml 吗?为什么?
总结:扩散现象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大量实验事实说明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但扩散的快慢是不同的。在条件相同时,气体扩散最快,固体扩散最慢。G.猜想: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举例:炒菜放盐和腌菜放盐,哪种情况菜咸的快?为什么?(1)引导学生根据经验,提出猜想—和温度有关
(2)学生设计实验—把红墨水同时滴入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现象(3)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
(4)总结: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热 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0 提问:当温度等于0C时,分子还运动吗?(5)举例识别扩散现象(区别于机械运动)3.分子间的作用力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思考一: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散开,而总是 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呢? 举例:把一支粉笔拉断很难,把一张纸向两边拽开很困难 演示实验:铅柱间的吸引力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思考: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实验演示,观察总结)讨论:你怎样用透明胶带把写错处粘掉?为什么?
思考二: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举例:用注射器压缩液体很困难,用手挤压铅块很难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思考三:分子间既有引力又同时存在斥力,那么两种力会不会相互抵消呢? 演示实验:乒乓球、弹簧模型演示两球间的作用力,类比分子间的作用力。画图分析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的关系。思考:破镜为什么不能重圆?
三、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四、习题检测:见练习册本节习题
五、板书设计
十六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一、扩散现象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热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隙
3、扩散得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二、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第四篇:分子热运动教案范文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
南丹县大厂中学
韦玉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明确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明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具】
自制铁树、酚酞试液、氨水、红墨水、烧杯、冷水和热水、胶头滴管、粉笔、自制分子作用力与分子间距演示器,扩散现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铁树开花吗?学生回答没见过。然后接着说“今天老师就让你们开开眼界”,然后演示铁树开花并让学生观察。接着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铁树为什么会开花?” 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下请学生打开课本第十六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二、新课教学: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让学生回顾“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学到的关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并提问学生能否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分子?然后讲解第一自然段,从而让学生感知分子很小,且在一个物体中分子数目巨大。
(二)扩散现象
提问:组成物质的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学生猜想。
在学生猜想后进一不提问:你想目睹分子的运动吗?(多媒体演示二氧化氮和空气的扩散实验)归纳扩散现象。
提问:既然气体之间能够扩散,那么液体之间能够扩散吗?
学生讨论,猜想。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探究液体的扩散(演示实验观察红墨水在清水中的扩散)。解释硫酸铜溶液和水的扩散现象。
固体之间的扩散: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存放煤的墙角,几年后墙壁表面厚厚的一层都变黑了”和”铅块与金块叠放在一起,五年后彼此渗透一毫米”。从而得出固体间也能扩散。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一些扩散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气体、液体、固体间都能发生扩散,这说明什么?从而归纳出扩散现象表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作物规则的运动。(2)分子间有间隙。
(三)探究: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提问:气体液体固体扩散的快慢相同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同,气体扩散最快,固体扩散最慢。从而引出新的探究:对于同一个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分组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凉水,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比较两烧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从而得出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并总结归纳: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并总结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作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提问: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作物规则的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而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
请一个同学到讲台前分割粉笔,体验分割粉笔用力,从而认识分子间有引力。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让学生体验无法压缩手中的笔和烧杯中的水,认识分子间有斥力。由事实证明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用自制分子作用力与分子间距演示器模拟实验分析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五)课堂巩固练习:我会做
1.“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2.炒菜时要往菜中加盐,腌菜时也要加入盐,盐在___ 时候溶化得快,这是因为炒菜时的温度比腌菜时的温度_______,分子__________的缘故。
3.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原因是()A.分子间的距离小 B.固体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六)学以致用:当烟民吸烟时,我们也会“被动吸烟”,请用本节课知识解释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七)收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表明:
⑴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热运动)。
⑵分子间存在间隙。
3.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八)解释课前设问:铁树开花的原因是烧杯中的氨气分子在不断地扩散,与棉花上的酚酞接触,从而使酚酞变红。
(九)课后作业:收集扩散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十)板书设计:
分子热运动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表明:
⑴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热运动)。
⑵分子间存在间隙。
3.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第五篇:分子及其热运动教案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 内能
【教学课题】
分子及其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道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2)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
(3)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4)理解扩散现象及其识别;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5)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6)理解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7)理解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单分子油膜法估算测量分子大小,让学生体会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探究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初步学会使用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用对比法、模型法等方法处理物理问题;分析概括出布朗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物理探索的思维方式解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再加上实验验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的过程,培养动手的习惯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对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渴望。(体现新教改要求)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
(2)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3)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扩散现象及其识别;布朗运动的原因及实质
【教学难点】
(1)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2)布朗运动的原因及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教具】
1.气体和液体的扩散实验:分别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的玻璃储气瓶、玻璃片;盛有冷热不同净水的烧杯两只、红墨水。2.幻灯投影片或课件: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扩散到清水中的实验示意图;布朗运动实验示意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创设情景 :带一瓶香水到教室里面,打开盖子,让大家都闻到香味。
提问:大家想过没有“我们为什么会闻到香水的香味?”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且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二)进行新课
1、播放课件:通过油膜法实验估测分子的大小。
单分子油膜法粗测分子直径的原理,类似于取一定量的小米,测出它的体积V,然后把它平摊在桌面上,上下不重叠,一粒紧挨一粒,量出这些米粒占据桌面的面积S,从而计算出米粒的直径
dVS10注意:除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一般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为10说明,通常就以上面数值作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m,如果无特别
2、演示实验: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散到上面瓶内。
(2)在两只装满不同温度净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扩展的速度不同,热水快,冷水慢。提问:上述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总结: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而且扩散现象的快慢直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
3、播放课件
1、介绍布朗运动现象的发现背景以及其定义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来把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
2、介绍布朗运动的几个特点
(1)连续观察布朗运动,发现在多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这种运动一直在持续。所以说,这种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
(2)换不同种类悬浮颗粒,如花粉、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运动,说明布朗运动不取决于颗粒本身。
(3)悬浮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颗粒大了,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运动。(4)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释布朗运动的原因(结合课本中的图形进行解释)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受到液体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撞击作用不平衡造成的。但液体中许许多多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不断地撞击微小悬浮颗粒,当微小颗粒足够小时,它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如教科书上的插图所示。
在某一瞬间,微小颗粒在某个方向受到撞击作用强,它就沿着这个方向运动。在下一瞬间,微小颗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它又向着另一个方向运动。任一时刻微小颗粒所受的撞击在某一方向上占优势只能是偶然的,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注意:
1、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而不是固体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固体微粒的运动是不规则的,课本图中并不是微粒运动的轨迹,而是每隔一段时间的位置的连线。
3、任何固体微粒悬浮于液体中,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做布朗运动。
【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反思: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其次教师还要在课后对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以进一步改进教学。(体现新教改要求)
【作业布置】
认真思考课本上“问题与思考”的3、4两题,下节课提问回答。
【教学板书】
一、分子热运动理论
(一)物体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1、分子体积很小
(1)油膜法测定(2)数量级
2、阿阿伏伽德罗常数
(1)定义: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个数
26-(2)大小:NA=10mol(3)计算
(二)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产生原因: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3)实质: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快慢决定因素:物质状态(气体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以及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5)直接反应了: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布朗运动
(1)定义: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原因: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受到液体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撞击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3)实质: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而不是固体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决定因素: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5)间接证明了: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