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明节征文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薛店小学 四年级 焦雨诗
适值清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我们的校园到处生机勃勃,桃红柳绿,今天在这里隆重集会,用演讲的方式,悼念先烈,祭奠英灵,目的是为了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勿忘历史,以史为鉴。
同学们,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祭扫先辈,缅怀过去,不是要我们沉浸在无限的痛苦之中,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发我们奋勇前进的斗志;祭扫先辈,缅怀过去,不是要我们对历史耿耿于怀,而是要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更好地开创未来;祭扫先辈,缅怀过去,不是要我们无限地悔恨,而应把历史作为镜子,既照着过去,但更多的应是折射未来,让今天的我们以史为鉴,以史立志!
同学们,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们,更不能忘记他们!如何继承先烈的遗志?如何发扬革命光荣传统?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太难了,其实不然,只要我们能够按照《小学生守则》要求去做,认真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家里,做一个孝顺父母、关心老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帮手”;在社会上,做一个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标兵”;在学校里做一个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好伙伴”;在公共场所做一个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一个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就足够了。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的身上,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富民强国的历史重任!我们要用信心、诚心、雄心去演绎我们精彩的人生,莫让年华付水我们的节日----认识“清明”
----薛店小学 四年级 李铭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下面就挑一个来讲讲:“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个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
流!
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少年儿童面临着更加
严峻的挑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重任落在我们肩上。我们必须要树立远大理想,接过革命先辈的红旗,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新世纪的小主人,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齐立下自己的榛榛誓言: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虽然,我们不需要像先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用身躯筑起共和国的长城,但我们有职责做好自己的事:
时刻端正态度,学习上并不存在投机取巧,你的付出总会和你的收获成正比,当然还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好用知识武装头脑,勤奋读书。寒门出仕子,仕子治天下。也许,此刻你还没有挑大任的雄心伟略,但你就应有改变自己命运,掌控自己未来的设想。所以你得学习,要学习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
首先,要自信。如果你有自信,你就会斗志昂扬,没什么能够阻止你,难题就会逐个击破,成功也就近在咫尺。
其次,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上容不得半点怠慢,要 的方法+勤奋,那么你离成功不远了。
第三,学习贵在坚持。当你坚持一段时间后,当量的积累到达必须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飞跃,此时的你
就会有蓦然回首,柳暗花明的喜悦。
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个细雨霏霏的日子里,人们百感交集,心情沉痛。清明节,它给人的感觉总是忧愁的。
浓郁的天空,蒙蒙的细雨拉开了清明节的序幕。
清明节那一天,我来到亲人的墓前,放置一束菊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并在心中为他们默默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能够幸福与快乐。此时,我又想起了曾与他们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想着想着,不禁潸然泪下。
曾几何时,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有多少英雄儿女,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与利益,把鲜血挥洒在家乡与异地。他们不求千古留名,但谁又何曾忘记过他们
清 明 风 俗
---薛店小学 六年级 杨婉婕
呢?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了一起,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现了他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好榜样。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吟诵这句诗,不免给人增添了一份伤感。古人可能有预知未来的本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似乎人们都已经忘了祭祖这件事。
我们应该在清明节里祭祀祖先、瞻仰民族英雄,为共和国的烈士扫墓。如果没有这些英雄和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国家的自由、民主、和谐的社会就不会有会有我们今天的未来。
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非常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习俗。
清明节有感
---薛店小学 三年级 李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在春的怀抱中,悄悄地走来。我们来到烈士陵园,拜谒你,长眠的英雄。远逝的画面,已载入历史;英雄的壮举,化作一尊不朽的雕像。我们要追忆的是英雄之魂,壮烈之魂。曾记得多少烈士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惜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空,让我们无忧无虑地自由飞翔,而他们却在我们今天的未来。
在清明,既有祭扫新坟生死离别的悲痛,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
清明,一个独具特色的节日。他将永远流传于世!这里静静地躺了下去,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他们之中有共产党员,也有普通的中华儿女,但他们的言行却都是为了保卫祖国,保卫这片神圣的土地。也许我们无法知道他的名字,也许他们都很平凡,而他们却做出了不平凡的壮举。
他们是真正的华夏儿女,是真正的中华子孙。面对敌人,他们脸不变色心不跳,挺起胸膛,站在洒满鲜血的战场上,浓烟滚滚,炮弹横飞,喊杀声、火炮声,震耳欲聋,而他们没有胆怯,血染战袍,壮烈牺牲,为抗战流尽最后一滴血。革命先烈为我们踏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难道我们还有理由推卸我们报国的责任吗?
如今,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未来,祖国的前途无限光辉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心。当看到一个个海外归来的游子们,用他们的知识报效我们祖国时,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情操的巨大动力。它真正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它真正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就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我的祖国!--中国
-----薛店小学 四年级 陈一凡
滚滚黄河,滔滔长江,翻涌万年不息,巍巍中华,泱泱大国,沉浮千年不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祖国!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中国!在华夏大地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竖立着一面千古流芳的旌旗,她,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精神,就是我们世代相传的中华魂!祖国历尽磨难,饱受沧桑。侵略者的魔爪,将您瓜分,冒险家的肆虐,将您洗净。您每一寸土地都被烙上深深的血痕,您每一张容颜都布满了惊恐!山河在呜咽,松涛在哀鸣。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枷锁,使东方雄狮倒下了……然而英雄的中国人并没有趴下,一片片忠心,一首首悲歌,化作那一
遗志,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努力建设新中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声声呐喊,一股股豪情!为挽救我沉沦的祖国,多少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多少英雄豪杰血
染疆场。南湖的红船吹响了革命的号角,井冈山的红旗点燃起星星之火。沉睡的雄狮终于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东方巨龙终于抖擞精神扬威于世.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又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从唱响“春天的故事”到“神七”载人飞船的升空,从“东亚病夫”到奥运会成功举办……一切的一切,无不展示我中国人的勤劳、坚强、智慧和勇敢。为了中国的富强昌盛,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为之付出发奋!我们就应高扬“我能行”的思想,传承青春的正能量坚持我们内心的梦想,拿出勇气向前冲,为梦想而拼搏。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是简单的“痴心不改”,中华精神永不朽
---薛店小学 三年级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儿女的灵魂。民族精神包含了太多的资料,谦让和自我牺牲精神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什么又是谦让和自我牺牲呢?
谦让就是谦虚、礼貌地推辞。我个人对谦让的理解是在荣誉和利益面前,总会让别人优先,自我排在最后。《孔融让梨》就是最好的例子:当一大盘梨摆上桌的时候,年龄最小的孔融能够克制大梨的诱惑,待年纪比自我大的兄长们都拿完后,自我捡了一个最小的。而且当哥哥们津津有味地吃梨时,他一点也不后悔自我的选取。我深深地被他的举止打动了,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在利益面前就懂得谦让,难道我们不就应向他学习吗?
那么自我牺牲精神又是什么呢?
更不是死板的“矢志不移”,而是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我们的梦不是就此止步,让我们的梦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自我牺牲精神就是指为到达正义的目的,不惜将自我的生死置之度外。我认为是为维护正义而舍弃自我的生命。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不惜抛头颅、撒热血。董存瑞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名。在一次战役的危急关头,董存瑞带上两名战士在身后部队的掩护下想要冲上去炸掉堡垒,然而敌人的炮火太猛了,两位战士先后都牺牲了,董存瑞也身上多处中弹。怎样办?在生死关头,董存瑞想到的是部队的胜利,是全中国的解放,他忍着疼痛,艰难地爬到桥下,猛地举起炸药包,高喊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轰”的一声,堡垒炸了,董存瑞也光荣的牺牲了,这是多么感人的画面啊!他为新中国而奋斗;为新中国而牺牲;为新中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这些只是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我们要让这种精神在我们当中延续,让这种不朽的民族精神融入我们年轻的血液,注入
我们的灵魂。
校训:实践中体验 体验中成长 校风:实践 认知 明理 发展
阅读者是美丽快乐的
--薛店小学(清明节征文集)
第二篇:清明节征文
清明节清明祭祖,上坟,烧纸,寄托哀思,怀念故去的先人,是中国的传统也是文化。自殷商时代起,崇拜祖先就是重要的宗教信仰。除此之外,殷人还认为人即使身体不存在,灵魂也是存在的这个观念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清明怀故人,踏青扫墓的活动涉及到每个家庭,在祭奠祖先的时候,报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护,感激父母的生养之恩,表达个人对亲人们的诚敬,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课,使人性深处的道德理性重被唤醒。
清明不仅是上坟,烧纸,也是活着的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只要家乡离得近的晚辈,都会赶回家乡团聚。你会看到七大姑八大姨,表兄弟姐妹,都回到家乡团聚。所以,清明是个促进家族和谐、团结的节日。
清明节这个节日会令许许多多的人悲伤。有句古诗说得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生动地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景象。
每年清明节我都会催促着爸爸陪我去给我爷爷烧纸。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但是,根据奶奶给我讲爷爷的故事和拿给我看的爷爷的相片,我就感觉爷爷正和蔼可亲地向我笑呢!
爸爸在地上画了个圈,说是不能踩进去(因为踩进去就是对先人的不敬),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烧给爷爷等祖先烧的钱币放在里面,一人一份。爸爸还放了两份在圈的外边,说是一份是土地爷烧的,一份是没儿没女的老人烧的。
趁火还旺着的时候,爸爸带头给祖先们磕了3个头,接着,我磕了9个头,边磕头边许愿:保佑我全家以后时时平安,日日好运,年年健康!为什么我磕头要磕9个头呢?因为“9”的谐音是“久”,我希望我的祖先们保佑我们:平安的生活长长久久,给你们“寄钱”也长长久久!
第三篇:清明节征文
清明节征文:再次缅怀我的老爷爷
时光能冲淡伤痛的抨击,随着岁月的流逝,却越发让一些东西沉淀,那是老爷爷强悍的人格魅力使然;同时随着一些生活琐事的突发,不由自主的让我感知,在另一个世界的两位老人对我的关爱和眷顾,以近似同样的方式,不断强化内心那一个角落的记忆,勾起过往生活点点碎片,整合成一段段励志材料,鞭策、激励、鼓动着一个不再青春却仍处迷途的少年。
我是一个无神论者,却比谁都害怕深夜走在寂静的巷道,也会在凉爽的秋夜里将一些生活片段进行总结、比对。无意间,我发现了两次事故之间的共性,一次是在送别老人的途中,一次是在完成另一位老人留给我们的最后的凭证,同样的两个横穿马路的老人,同样的在过马路时不看车辆的穿行者,让我不得不感慨生活的丰富多彩,两个世界的心灵沟通。
我记得在老爷爷去世的前一天夜里,烦躁、劳累的氛围终于冲破了脸面这层遮羞布,抽泣,然后嚎啕大哭,一旁的妻子一直想解开我的心结,问我委屈的缘故,可是连我自己都说不上来到底为什么要流泪,就如毕业那一年我正在饭局上吹嘘我叔叔是如何能耐的当下,却接到父亲的电话,告诉我叔叔永远的走了。
在众多的兄弟里,我是传承家庭基因最多的一位,身材、体型到深入骨髓里的正义感,却迟迟没能缔造出前人的成绩,记得一位仆算师告诉我不用着急你是大器晚成型,我真不知道他是对我潜质的崇敬或是对落魄现实的嘲讽,因为张爱玲都说嘛“有钱要趁早”。
记忆中的老爷爷是那样的强壮,超出其小名中“壮”的概念,要不然怎么会在年届八零之时还能骑着大驾自行车前后带我兄弟俩从前面掏腿上去;记忆中的老爷爷又是那么的文雅,让年龄上落后半个世纪的儒生大爷在文学造诣上难得的谦虚恭敬;记忆中的老爷爷还是那样的伟岸,他那不高却健硕的身体仿佛能扛得住任何风吹雨打;记忆中的老爷爷又是那样的不认老,看到别人骑着电动车溜达时,老想尝试一下骑车的乐趣。
这一切美好的回忆都在老爷爷伸出脚朝向斗鸡的那一踹中戛然而止,畜生叨人的观念与他接触的礼仪熏陶是格格不入的,老爷爷准备用那一踹给斗鸡一警示,然而就那一踹一闪一摔之间,时间的速度仿佛瞬间加至220迈,老迈的步伐、浑浊的逻辑、慵懒的思维、萎缩的大脑统统随之而至,倔强的性子终于还是收了起来,安土重迁的观念还是没能摆脱岁月的雕琢,各位爷爷、奶奶、姑奶、姑爷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表达着自己的孝心的同时,也将家族的情操展现给后生的我们。
当然,老爷爷也留给我了许多遗憾:他没给我在最后的一个年头磕头拜年的机会,他也没有见证我的结婚典礼,更没有给家人五世同堂全家福的骄傲,就在结婚前的一个月,他悄然的离开了我们,我知道他一定是很释然的走的,因为奶奶说他临走时留给家人了一个阔别许久的微笑,那样的豁达、欣慰。
在老爷爷离去的时刻,我默默告慰自己,一定要给老爷爷写点东西,因为对老奶奶我也是这样做的,昨天的事故可能老爷爷对我迟到的承诺的惩罚,因为他最爱跟老奶奶争东西呢,我不想重复老爷爷人生经历的辉煌,因为在《风风雨雨走过》里已经完整记述,拾取点滴感慨算给老人一个交代,再次告慰老爷爷的在天之灵。
第四篇:清明节征文
清明节征文范文五篇
【篇一】
清明前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沉寂了一冬的梨园突然就生动了起来。前两天还是将将跃上枝头的含苞待放,仿佛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一朵朵欺霜赛雪的梨花就已悄然绽放,带给忙碌着的人们一份小小的惊喜。
在一个雨后的清晨,特意起了一个大早,呼吸着泥土特有的朴实味道,来到项目部附近的梨园,想在第一时间来感受、亲近这样“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客桃李占年华”的清雅。刚刚走近梨园,仍带有丝丝凉意的春风就携着一抹若有若无的淡淡馨香扑面而来,可若是细细去寻,却只觉无踪,也是,只有这样“香非在蕊,香非在萼”的骨中清韵才配得上充满着灵气的冰肌玉颜吧,若是如牡丹、玫瑰一般的馥郁芬芳,岂不俗了?
穿过虬劲的枝桠,仰着面,去感受那一份令人感动的美好。枝头上,一簇簇一丛丛,白如凝脂的花瓣娇嫩欲滴,粉红的花蕊点缀其间,却又于清雅中添了点点的妩媚,让我不禁屏住了呼吸,只怕吹落那落入凡间的精灵,更不忍触碰,只因没有蜜蜂、蝴蝶那般的轻盈。顺着小径缓缓走入梨园的深处,突然有一阵恍惚,竟不知今夕何夕、身在何处,整日中忙忙碌碌、是是非非,却不知这世间还有这么一方纯净静谧的让人无法产生任何杂念的天地,这已非凡境?还是,这才是真正的人间?
仿佛有一种声音在召唤,不禁往更深处踱去,这里的花枝越发的稠密,树干也更显刚劲粗驳,是树龄更老的缘故吧,据说这里的梨树有的甚至已历经了百年,百年的沧桑与三天后就会凋落的柔美,刚与柔、黑与白,却是如此奇异的和谐。一阵轻风徐来,只觉几滴凉沁沁的水滴正落在脸上,是昨夜的雨滴抑或是清晨时的露水?古人扫梅花上的雪水烹茶,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留下段段佳话,被赞风雅绝伦,要我说,若有一黛玉、妙玉那般的绝代佳人持一银壶在清晨踏露而来,取这梨花花瓣、花蕊中的雨露,烹一壶早春的新茶,这“春”之滋味已尽在其中,那又该是何等的香韵尤绝……
一轮旭日已高悬在清朗的天空,从如画的美景中走出,回到项目部,该开始一天的忙碌的工作了。身为一名铁建员工,虽然“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工作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与舒适安逸无缘,常年远离家乡与亲人也让我们的心永远有一份扯不断的牵挂。但我们的人生中,错过了一些,不是也得到了一些吗?也许错过了家乡三月的水秀山清眉远长,错过了漫山遍野姹紫嫣红的杜鹃花,但皖北梨花的清灵姿态却养眼又养心;也许错过了家乡鲜嫩清香的春笋,但在酥梨丰收的季节尝一只刚从树上摘下的水灵灵的梨子,润喉也润心;错过了宝贝儿子的第一次幼儿园表演,也无法分享他成长中的每一次欢笑与眼泪,但一条条高速铁路、公路我们的脚下一米一米的向前延伸、一座座大桥在我们的手中飞架南北,在“见证奇迹的时刻”那种小小的成就感也会让你有一份简单的幸福吧。
等到明年,再到梨花开时,我们的高速路就可以载着更多寻访春天的人来到这里,去欣赏去感动……
很多年后,再到梨花开时,也许我们会坐在快速驶过的汽车上,看着窗外蓬勃滋润的一片片繁花怒放,记起曾经在这里的时光,记起那些坚持、喜悦、委屈,那些汗水、泪水、微笑……
【篇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一年清明时。灰朦朦的天空飘来绵绵细雨,洒下缕缕哀丝,让远在他乡的我不禁离愁别绪,想起了埋藏在心底深处最寄思的那个人——我的爷爷。
**年7月最热的时候,爷爷因脑中风而去世,享年80岁。走时老伴、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女都在身边,犹记当时奶奶要我们孙儿几个大声喊爷爷,说爷爷听到了就会舍不得走了,我和弟弟、妹妹几个用力的一遍接一遍的喊,喊到嗓子喉咙嘶哑,也不愿歇一下,生怕一停下来爷爷就会离开。当时爷爷早已话不能出,眼不能睁,但他双手一直微微向我们喊的方向伸,最后,爷爷在父亲怀里安详的走了,眼角流下一行泪,现想,爷爷当天应该是不愿意走的,家人团聚,生活越来越好,他怎么会舍得一个人去那边。
爷爷是个孤儿,农历1929年7月生,十岁的时候被养父母收养,能识得几个大字,25岁的时候被招进化工厂做搬运工,30岁才成家。在村子里,爷爷是外姓人,没有哪家姑娘愿意嫁给爷爷,是后来托人说了好几次才说着奶奶与他成亲的。奶奶比爷爷小16岁,与爷爷婚后育父亲、姑姑、叔叔3人,全家人就靠着爷爷一个月10块钱的工资维持生计,就在当时那样以解决温饱为首要问题的文革时期,爷爷硬是让爸爸和叔叔都上完了高中。
爷爷一生清苦,忙碌了一辈子。我父亲刚出生那会儿,爷爷的父亲母亲相继因病去世,奶奶身体不好又要带小孩,家里的农活只能等爷爷回来干,每年从春的播种、夏的耕作到秋的收割、冬的修葺都是爷爷一个人干。爷爷还爱拾掇,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喜欢在家“折腾”,听奶奶说,当时在村里,爷爷是第一个用竹子把屋子围成小四合院的,爷爷还在院里开了口水塘,养了鱼,喂了鸡,院子四周不仅种了栗子、枇杷、李子、橘子等果树,还种了奶奶最爱的山茶花,每到硕果飘香的季节,爷爷总会摘些好的送给村里的老人尝尝。爷爷很勤俭,东西放坏了也舍不得丢,家里发臭了的鱼都是爷爷偷偷吃掉的,爷爷舍不得坐车,到哪里去都是走路,每次去集市赶集,爷爷都是让奶奶搭车,自己则省下那5毛钱,走上十多公里的山路去,直到后来家里生活宽裕些了,爷爷还是习惯了要走路。
我对爷爷的记忆停留在上初二的时候,那时爷爷已经73岁,父亲母亲要南下打工,只好把我和弟弟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照看,刚开始去的时候,兄妹俩还是有些抵触心理,总闹情绪,但爷爷却对我们颇为细心,他带我们体验乡村生活的无尽乐趣,春天上山采茶包,夏天下河捉鱼虾,秋天田野扎稻草人,冬天地窖里烤红薯……还记得,爷爷那时特别疼爱我,夏天蚊子特别多的时候,我在一旁写作业,爷爷就帮我用蒲扇赶蚊子,冬天特别冷的时候,就用竹子编成小炉子,把烧好的木炭放到里面,让我暖手;只要奶奶喂的鸡下蛋了,就偷偷的藏起来煮熟了给我带到学校去吃;爷爷知道我喜欢吃鱼,就把鱼熏干储存好挂在梁上等我回来吃。后来,我上高中了,一个星期才回去一次,每到村口,爷爷都会在那等我,然后慢慢的从口袋里掏出用几层布包裹着的刚煮熟的鸡蛋,那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爷爷已经老了,他的身躯也有些弯了……
念大三的时候,爷爷因脑中风而过世,走时他已经想不起来我是谁了。多年以后,爷爷来到我的梦里,我看见他坐在院里的栗子树下乘凉,安然自若,隐约听到他对我说:“他在那边过得很好……”
【篇三】
又是一年清明至。《历书》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因此得名。古往今来,清明就是告别清冷,迎接明媚的代名词,也是追忆与展望的复合体。这一天,人们既祭奠先祖、缅怀先烈、寄托哀思,也插柳踏青、户外远足、拥抱春天。
《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中说:乍温复清雨如麻,郊野草青行迹加。或向陵园寻志石,思亲敬献墓头花。清明扫墓,是古已有之的习俗。游子都会努力在清明赶回家乡,为祖茔铲除杂草,添些新土,洒扫祭奠。近年来,随着文明祭扫的普及,以往焚香烧纸、燃烛放鞭的现象已逐渐被植树、送花所取代。许多身处异地他乡的人,也在这一天面朝家乡的方向,遥寄思故、思乡之情。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也是一个重要的农时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成为节日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万物复苏,人们迎来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俗话说,“清明时节,麦长三节”,这时,黄淮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也已经绽放盛开。田地里,农民们开始抓紧时机抢晴早播,为取得新一年的丰收而辛勤劳作。生机与希望就开始伴着清明的春风成长、向上。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大自然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正是踏青游玩的大好时节。人们扶老携幼、呼儿唤女,举家到郊外远足野炊,观赏春色,纾解冬日残留的忧郁心结。北方民间过去有“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谐趣说法,所以折柳、戴柳、插柳蔚为盛行。编柳条环、戴柳条帽成了年轻人时尚的装饰,也成了清明常见的娱玩。但从现今环保角度来看,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柳树的一种损害,还是不宜提倡为好。
春风中,人们在绿地上放飞风筝,任由清风把梦想托举到远方的高空,孩童们奔跑嬉戏,更为清明的春时春景平添了几分春意。我想,走出伤逝,迎接生的美好,才是清明节的应有之义。
【篇四】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时间如白驹过隙,朱颜辞镜。又是一年清明时,一首余光中的《乡愁》,道出了万千游子的绵长相关之思。
他们或是踏上象牙塔中的学子,寄予了父母的期盼;他们或是祖国边疆的官兵,保卫中华大地领土的神圣不可侵犯;他们或是像我一样的中国铁建人,坚持施工生产一线,担负绘画祖国蓝图的使命……种种原因,他们不能归家扫墓祭祖,但是他们都有一颗热切的心,把这种思念转化了精神力量。他们或是努力学习,感恩父母,回报社会;他们或是刻苦训练,为祖国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汗水和青春;他们或是不知疲惫,兢兢业业,建造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
在我的印象中,清明是一个安静清冽的节日,没有除夕万家灯火的繁闹,没有元宵烟花爆竹的狂欢,更没有情人节花前月下的浪漫。对我而言,它是思念的符号,它是情愫的沉淀,它是一种凭吊和怀念的形式,让我们在充满浮躁的人生中沉静下来。
远方有琴,愀然空灵,声声催天雨。身在江西于都赣龙铁路1标工地,不能回到家乡,涓涓心事只能说给自己听。爷爷奶奶的音容笑貌一一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清晰如昨,往事也历历浮现。多想沿着那条小路,走到爷爷奶奶坟前,去将杂草清除,然后虔诚地给他们上香,点烛,烧冥钱,洒思泪。烟雨迷蒙,青烟氤氲缭绕,我给他们敬茶酌酒。默念:泉下勿念,家人安好……
清明,雨丝在空中斜斜地密织着,模糊了天地,也模糊了我们的眼。在经济与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国传统节日观念却日渐淡薄、节日风俗日渐淡化。席卷大地的功利与浮躁之风甚至造成了传统节日的商业化,世俗化。有时候我们需要追根溯源,拂去心灵上功利和世俗的尘埃,让自己看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到现在,它是我们中国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蕴含着我们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都有的血脉亲情。无论是家族前辈还是已逝先烈,都是我们的根。时刻铭记孝文化并怀有对先祖的尊崇,才能牢牢抓住中华传统文化的根。
祭奠先人,感恩父母,认土归宗。清明将至未至,但雨已经浸润我的心田……
【篇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清明节来临之际,总是伴随着淅沥沥的春雨,天空灰蒙蒙的一片,仿佛上天在这个时刻也在沉思。此刻,总能掀起许多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总能勾起许多人对往事的追溯和怀念,总能升华许多人心灵的惆怅和感叹。
宋代苏轼的《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的无常,生命的短暂。许多人终日为金钱而烦恼。但“金钱”是永远没有止境。在欲望的驱使下,绞尽脑汁,争得头破血流,过一辈子的烦恼生活,真是得不偿失。倒不如清贫一点,简单一些,快乐一生,更有价值。人是感性动物,不是只懂得造钱工具。有钱没情感的人生是不幸的人生。没钱只讲情感的人,生活不下去。因此,我们要在利与情之间把握好人生的尺度,在得失之间权衡利弊,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发扬光大。
古语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祭拜先祖亦是含了这么一层含量的。当许多人怀揣一颗虔诚的心,向长眠的亲人、友人,顶礼膜拜之时。当许多人铲一锹黄土,覆一层哀思;栽一棵新枝,植一腔缅怀之时。你的心是否得到洗礼?你是否从他的故事中感悟出人生的道理?
一堆青冢一部书,一块墓碑一故事。曾经的拥有和离弃,翩然远遁;曾经的富贵与卑微,烟消云散。当许多人直面人生的尽头之时,新愁与旧爱,陡显几分苍白,红尘中的欲望和贪恋,瞬间被击成碎。逝者已去,生者祭奠。然而红尘中的人们,又有谁能看破红尘:为权困、为钱困、为亲困、为情困。“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清明,有多少人能清?有多少人能明?又有多少人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物洗则洁,心洗则清”。清明时节伴随着翩翩细雨,往往正是洗心之时。心为何物、心居何处、心欲何为?人生似船,心则为舵。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对功名利禄看淡、看清,需要对风花雪月之事正确对待。世间诸事,事事源于心。但是,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受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和物质利益、金钱、名利思想的诱惑因素的影响,许多人的心灵会沾上污泥浊水,进而发生病变,走上邪路。许多“老虎”“苍蝇”的腐败,许多家庭的破裂、许多亲朋好友的反目,不正是“不清明”的写照吗?谁都知道名利、恋色、贪欲都是害人害己之源,但谁又不是趋之若狂呢?心病还需心药医。清明节洗心,是一剂良方。洗心明理,历久弥新,长洗不疲。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有擦亮心境,点亮心灯,灵魂清澄,心明眼亮,才能清明,才能让心灵站立。“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人心者,人心之美,人间至美就在于让心清明。清明要清心、要静心、要交心、要净心、要善心、要赤心、要忠心、要公心、要廉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心。清明是一种胸怀、一种底气、一种人格、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裕达。
第五篇:清明节征文
清明感想
距离清明节还有几天的时候,身边的人就开始按耐不住内心的兴奋了。我问他们清明节怎么这么高兴,他们说,因为清明节可以放三天假。是啊,放假多好,可以休息也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国家法定节日比如说,国庆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难道都是为了放松一下人民,让大家开心开心吗?答案是否定的,节日就像生日一样是一种纪念,纪念某个重要的人或某件值得纪念的事情。节日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自己有点无知,认为节日就是假期,而忽略了节日本身的意义。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盼着假期和过节,因为过节就不用上学了。可能是长在城市的原因,那时候的我只知道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对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吃和玩上。长大后才知道原来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历史。
重阳节登高而望远,插茱萸,思念远方的亲人。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可以看出这重阳盛宴的规模了。
清明节扫墓,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我感觉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是这么有活力,丰富多彩。同时也发现现在节日和古人相比,好了少了些什么。没有人告诉我重阳节要登高望远,清明节也不知道去哪里扫墓。这些东西像历史一样,我知道它存在,却没有体会过。节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人们淡化了,没有了传统的项目,也没有了节日的激情。很多人说过节一点也没意思,因为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节日本身的意义,认为节日就是放假。我仿佛又回到了小的时候,回到了那个对节日的认识只停留在吃和玩的时候。
其实不仅仅是节日,节日淡化的背后可能是对中国传统的淡化。我们是中国人,中国最自以为自豪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由于全球化的趋势,外国文化对我们的文化冲击是相当大的。国外的电视剧,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这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侵略着我们的生活。我并不是想说全球化不好,而是想呼吁大家应该保留着我们灵魂,保留着我们的传统文化。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有权利也有任务对这个养育我们20多年的社会和祖国做出一点贡献。从我们做起,多了解传统文化,也告诉身边的人重视传统文化。为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