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灵捕手 观后感
我在高中时期曾观看过一次《心灵捕手》,直到现在,提起与心理相关的电影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可能是主角的天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是主人公的才能与其自甘堕落的态度形成的鲜明反差令人记忆犹新。我为此又重新观看了一次影片,不免感触良多。
故事的开篇就是主人公Will与人打架滋事的场面,十足的小混混形象。我曾猜测故事的最后应该是主人公受心灵的教化而成为一个有为青年。不过我仅仅猜中了一小部分。我没有想过Will实际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他轻易就能解出Lambeau教授研究了两年的数学难题。而你要知道,麻省理工学院的Lambeau教授是数学界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获得过被誉为“数学界中的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而Will,一个打扫卫生的清洁生,却能将教授所出的难题迅速破解,那是连教授本人都自愧弗如的数学才能。看到这里,我不免羡慕主人公所拥有的天赋,那是别人穷极一生都无法达到的高度,而他却轻易地拥有。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就像我们口中所说的“聪明鸟”,还未起飞却已经占据了有利的捕食位置,徒留矮枝上的“笨鸟”歆羡。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你所羡慕的人也可能饱受精神折磨,他们可能也会对“笨鸟”的轻松生活感到羡慕。其实人不必时刻都与他人进行对比,虽然竞争是促进人进步的一种动力,但是也不能忘记关注自身,体会自我满足。
影片中的Will虽天赋惊人,但与他的天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他的自甘堕落,他经常和几个“朋友”一起打架斗殴,甚至因打架斗殴和袭警而被关进监狱。看到这儿,不少人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天才却会自甘堕落?而影片仍在继续:Lambeau教授意外发掘出Will异于常人的天赋,于是他申请作为Will的监护人而将他保释,保释的条件即是——Will要配合他解数学难题,同时进行心理治疗。但事实上Will并不想看心理医生,心理上的排斥导致Will接连赶跑5名心理医生。我想,Will并不希望别人拿他他当做天才。最终,教师不得不找来了自己大学同窗——心理学教授Sean来为威尔做治疗。
在他们的第一次会面中,Sean被Will激怒了,他冲上去掐住Will的脖子并威胁说,如果你再侮辱我的妻子,我会杀了你。第二次会面中,Sean对他说:“看到你,我没有看到聪明自信,我看到的是一个被吓傻的狂妄孩子。”可能这是这种平等关系的建立,Will最终选择继续治疗。后来,Will遇上了一个优秀的女孩,他开始担心自己的不完美,在他们的爱情之中,他选择了逃避。原来Will最大的问题是他存在人格障碍,而这种障碍来源于童年的不幸经历——先是被父母抛弃,后被送人寄养,甚至被严重虐待。童年的阴影导致了Will的不自信,尽管他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天赋,并以此作为捉弄“笨蛋”的“工具”,但是他并不自信。自信不是因为一个人拥有什么,而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拥有了什么。这是一种内化的情感,心灵的强大方可竖其信心。
影片的最后,Will的朋友叩响了他家的房门,却无人应答,朋友们笑了,因为Will已经有勇气去追逐自己的人生,那是光辉灿烂的未来啊!在影片临近结尾的时候,Will朋友的一段话令人深受感动,大意是:20年后的我还是只能呆在这片废旧的区域,而你,如果20年后还留在这里,还来我家做客,那我会宰了你!我多么希望,有一天,当我敲响了你的房门,而你已不在这里。我想,他的朋友虽然是混混一样的人物,却是真正的朋友。现实中,有多少人被狐朋狗友拖下水,与他们一同堕落。而影片结尾中朋友们的笑声是那么的自然,他们为Will的离开与振作而开心。
这是一个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结局,我们无法知道Will之后究竟能达到怎样的高度,但是那无疑是一个崭新的人生,因为他的未来凝聚着那么多人的美好祝愿。
第二篇:《心灵捕手》观后感
电影《心灵捕手》观后感
——顾鸿鸣 2703001030
这次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课堂上观看了电影《心灵捕手》,看完之后我感受颇深。即感叹少年威尔的数学天赋和他的桀骜不驯,又感叹心理医生尚恩的坚持不懈帮助威尔走出困境。
威尔因为是个孤儿并且遭受过家庭暴力使得他不相信任何人,心理排斥严重,让他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敌意,尽管他拥有天才的本领,却因为处于人本有的自我保护而在没有遇到尚恩教授之前只能在既想改变又自我堕落的矛盾中挣扎。但是正因为他的天赋,他给了自己一次机会去解答那写在小黑板上的数学难题,他被发现了,并且受到了重视。尚恩正是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经过八个来回的心理咨询疗程让威尔最终打开了心扉,与此同时威尔也在默默之中开启尚恩因丧妻而封闭的心房,重新追寻情感的归宿。
让我思考最深的是尚恩教授的那段经典对白——“你从未离开过波士顿吗?我若跟你谈美术,你只能引用美术专著空谈理论,例如米高安哲劳。你对他知之甚详吧?他毕生忠于艺术,满腔政治热诚,与教皇相交莫逆,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连梵蒂冈的气味也不知吧。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如果我想你谈及女人,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与女性发生关系的次数不太少。但你却没法说出在女人身边醒来时,那份内心的真正喜悦!你年轻飘悍,如果我想你谈及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朗诵莎翁描述战争的名句对白。可是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我问你何谓爱情,你可能只会吟风弄月,但你从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未试过,你未试过对她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在所不惜。你未试过住在医院几个月,紧握着她的手时那份感受,医生都感动的破例允许全日探望。你也未尝过痛失挚爱的感受,因为要非常爱对方才可感同身受。我怀疑你是否有奔放地爱的勇气。我望着你时,不见得你是个有智慧有自信的人,我只见到一个狂妄懦弱的少年。”——作为大学生,就像我们对天才赋予很高的期待一样,社会对我们赋予了很高的期待。我们虽不能做到像威尔那样,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储备和咨询前查阅他们的书籍而在资深的心理学医生面前搬出一套一套的理论或者说词来羞辱他们,但是我们却会在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农民、亲戚朋友甚至父母面前高谈阔论,谈我们伟大的理想,谈我们远大的目标,谈我们博大的人生规划来展示和炫耀自己。但实际上呢?正如尚恩教授所言,我们可以做到将各种理论运用到说词中来增强自己,显示自己的才能,可是我们却因为没有真正的体验过,没有真正的去打开心扉去接受去感受而让我们所说的一切显得空洞而无实际意义。我们只有认真对待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不能纸上谈兵,要学到真东西,学会实践运用,我们才有资本才有实力来说明事物。否则我们学到的只是用华丽的辞藻来增加自己的狡辩能力罢了。
第三篇:《心灵捕手》观后感
《心灵捕手》观后感
《心灵捕手》是一部比较平淡的影片,这部没有太多刺激惊心动魄场面 但却能深深触碰我心灵,对我而言,说是影响至深也不为过。
我没有Will聪明,也未曾受过幼时父亲的毒打,可是遗憾的是我却和他有着相似的心结或者说是心病。我时常对自己感到陌生,时常对生活产生恐惧,我从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甚至厌恶爱。年少时我对此一无所知,懵懂地进入高中,才慢慢觉查出自己的本原状态。我曾苦恼,逐渐地我在想我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为什么逃避交际,为什么眼神只是冷善的,为什么我的一切行为的目的潜在只是为了寻求安全感,为什么当听到关于谈论爱情时我是那么的不自在,为什么和自己并不是那么喜欢的一群人一起长大却从未想过脱离那个群体。但是,我与Will同样幸运的是我也有可以交心的朋友,虽然只是少少的一两个。
说来很是可笑,第一次看《心灵捕手》时只是因为Will的超乎常人的智慧,认为那是一个人最最幸福的东西,自动忽略了那些人性的闪光点和对自我的追求。甚至结局Will离开Boston,只是为了去寻找他所谓的真爱时,觉得Will很是愚笨。
这次因为要写一片观后感,于是选择在夜深人静时打开电脑一个人静静地看,心里十分平静时再来欣赏这一经典,这一次,我看到的不是所谓的成就和天赋,而是Will第一次接受Sean治疗时的情景。Will刺痛了Sean,他通过对Sean一幅画作的观察,而看出了Sean当时的心态,并激得Sean暴怒的场景,是Will抱着Sean像婴儿一样痛苦的场景,是那句It’s not your fault。是Will经历爱情、治疗以及即将到来的工作高潮时的恐惧,是结尾阿弗莱克跑到will的住所发现他已经不在这里了的时候所说的he's not here„„认识到在这个片中,“天才”不是重点,天才只是让你多了一个不要放弃你自己的理由罢了。在生活中我们也总是如同Will一样把自认为好的特性表现出来,他认为他的天赋时坏的,故而他表现出天赋时,大都是想结束一段关系或是想复原或是“摆平一个笨蛋”,之前他所遇到的5个心理医生中了他的招数时便结束与他的关系,当Sean愤怒之后还是与他继续保持治疗关系时他很是吃惊,感觉世界有些颠覆。事实上,我们也一样,在我还是初中时认为同学间就是要很开朗并且算得上是有些恶趣味的相处方式,于是我们就这样生活了,可是当我去到高中时突然发现原
来别人的相处方式不是这样的,于是就又把跳脱的性格当做坏的特性隐藏起来。
感受威尔的孤独,不信任,不敢爱,不敞开胸怀,不愿意面对自己内心,放不开过去,遇不到自己想要的未来,威尔有才华,但是不屑一顾,宁愿别人受伤害也不愿意自己被抛弃。尼采说过一句话:“你的良知在说什么?——你要成为你自己。” 对我们来说,自由的心灵和爱才是本原。当我们想脱离旧的逻辑而奔向新的人生时,那些与我们旧的逻辑捆绑在一起的人,很容易产生恐惧,并有意无意使用各种方式来阻拦我们的改变。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若想有真的改变,需要比Will拿出更多的勇去面对颠覆自己世界的新观念和新事物。
这部影片使我想到了我们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除了要努力学习知识 和提高各方面能力之外,还要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这样我们才能更好 的学习,才能更好的为学校、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班级:临床医学八年制1304班姓名:王素娟
学号:2204130416
第四篇:《心灵捕手》观后感
《心灵捕手》观后感
近期看的一部名为《心灵捕手》的电影令我感触颇深。影片讲述了一位在数学上颇有天赋的问题少年威尔,在一次偶然间被身为大学教授的蓝勃发现其天赋后,为了让他能够脱离原有糟糕的生活状态,真正发挥出自己的天分和优势,对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灵救赎的故事。虽然这其中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但是好在最后蓝勃教授成功了,威尔被拉回了正途,抛弃了原有的生活,开始了自己全新的人生。
虽然最终是因为心理学教授尚恩走进了威尔的内心深处,把他从自己给自己构建的深渊中拉了回来,但是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蓝勃教授。如果不是他对威尔的坚持不放弃,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去求助自己的好友尚恩,又怎么会有后来重新找回自己的威尔呢?
这部电影从一定角度反映出了一个真理:人生中有幸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我认为教师真的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行业,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很多人的一生。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但在这个过程中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现每一个孩子独有的天赋和优势,并且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挖掘出他们不为人知但有难得的天赋,从而找到更精彩的人生。人生在世一辈子的时间走过,能够改变我们命运的人真的并不多。而教师绝对是其中之一。也正是因为有教师这样一个神圣而又伟大的群体在,才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姓名:**
班级:194
第五篇:心灵捕手观后感
《心灵捕手》洞悉的人生纠结
观看完电影《心灵捕手》之后,确实令人感慨万分,特别是作为大学生。记得里边有一句台词,“你花费一万五美元在哈佛里得到的教育,我用一块五就能在图书馆获得。”我在思考,既然用一块五就能从图书馆买得这么好的学识,那我还花费父母那么多钱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我在大学都干了些什么,而我又学到了些什么······。答案就是,除非你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否侧你就别想很好地用一块五在图书馆获得哈佛的学识,你就得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大学校园里耕耘出自己的学识。你都充分地利用好大学生活了吗?还是说你还在为某些事情而纠结。
电影中的威尔从小被亲生父母所遗弃成为孤儿,后来又受到养父的虐待,缺乏家庭的爱和管束,对任何人都不再信任,内心极度自卑,且具有极强的防卫型人格,潜意识里对他人产生恐惧和敌视,外表桀骜不逊,甚至到处打架滋事,并被少年法庭宣判送进少年观护所。可以说童年的经历抹杀了威尔对生活的自信,因此,他纵使知道自己才华横溢,也情愿留在工地当民工,过着贫苦人的生活,对人生目标毫无向往。想想自己,是否有曾因为以往的一些挫折或者缺陷而埋没了自己的才能。例如,原本你是一个游泳健将,只是因为身上因某次事故而留下了一道显眼的疤痕,你害怕被别人发现,害怕被别人嘲笑,所以你从此放弃了游泳;又如你本来是一名钢琴好手,只是因为在天气热得时候手汗特别多,你害怕被别人嫌弃,你害怕尴尬,所以你从此放弃了钢琴。纵使你的过去有那么多不愉快,但你有否勇敢地正视过自己,正视自己的过去,正视自己的未来。正如影片中西恩所说的,那都不是你的错。何必为过去不必记恨的伤痕而纠结。影片的最后,威尔在西恩和好友的导说后重新寻得自己对生活的自信,解开了多年来困扰自己的枷锁,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心灵伴侣。而我们正需要这么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态。
记得西恩在和威尔的一次会谈中问威尔他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威尔说想当一个牧羊人。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另一个人生纠结,人生定位。影片中威尔是一个天才,而他却想当一个牧羊人。这是明显地和他的能力不相匹配。其实,这在很多大学生身上也可以发现。在学习目标上的定位方面,甚至是日后工作岗位上的定位方面。如果给自己的定位低于自己的能力,那么自己的才华就得不到百分之百的发挥;相反,则因自己的才能有限达不到理想的目标而感到前所未有的沮丧,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如何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准确的定位确实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尝试和发现。而在这个过程中,有同学可以让你对比,有朋友可以和你畅谈分析,更有家人给你支持。
影片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洞悉的人生纠结,但也需要自己去细心品尝才能发现其中的精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给你的人生做一个对照,让你感触的不只影片中的威尔和西恩,更是你自己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你在大学都干了些什么,而你又学到了什么,你的人生目标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