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散文:印度洋上的秋思

时间:2019-05-13 10:2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秋节散文:印度洋上的秋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秋节散文:印度洋上的秋思》。

第一篇:中秋节散文:印度洋上的秋思

中秋节散文:印度洋上的秋思

昨夜中秋。黄昏时西天挂下一大帘的云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将海天一体化成 暗蓝色,寂静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过了一刻,即听得船梢布篷上悉悉索索啜泣起来,低压的云夹着迷蒙的雨色,将海线逼得像湖一般窄,沿边的黑影,也辨认不出是山 是云,但涕泪的痕迹,却满布在空中水上。

又是一番秋意!那雨声在急骤之中,有零落萧疏的况味,连着阴沉的气氲,只是在 我灵魂的耳畔私语道:“秋”!我原来无欢的心境,抵御不住那样温婉的浸润,也就开 放了春夏间所积受的秋思,和此时外来的怨艾构合,产出一个弱的婴儿——“愁”。天色早已沉黑,雨也已休止。但方才啜泣的云,还疏松地幕在天空,只露着些惨白的微光,预告明月已经装束齐整,专等开幕。同时船烟正在莽莽苍苍地吞吐,筑成一座蟒鳞的长桥,直联及西天尽处,和轮船泛出的一流翠波白沫,上下对照,留恋西来的踪迹。

北天云幕豁处,一颗鲜翠的明星,喜孜孜地先来问探消息,像新嫁媳的侍婢,也穿扮得遍体光艳。但新娘依然姗姗未出。我小的时候,每于中秋夜,呆坐在楼窗外等看“月华”。若然天上有云雾缭绕,我就替“亮晶晶的月亮”担扰。若然见了鱼鳞似的云彩,我的小心就欣欣怡悦,默祷着月儿快些开花,因为我常听人说只要有“瓦楞”云,就有月华;但在月光放彩以前,我母亲早已逼我去上床,所以月华只是我脑筋里一个不曾实现的想象,直到如今。

现在天上砌满了瓦楞云彩,霎时间引起了我早年许多有趣的记忆——但我的纯洁的

童心,如今哪里去了!

月光有一种神秘的引力。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绪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结聚成山,月下的情泪可以培畤百亩的畹兰,千茎的紫琳耿。我疑悲哀是人类先天的遗传,否则,何以我们几年不知悲感的时期,有时对着一泻的清辉,也往往凄心滴泪呢?但我今夜却不曾流泪。不是无泪可滴,也不是文明教育将我最纯洁的本能锄净,却为是感觉了神圣的悲哀,将我理解的好奇心激动,想学契古特白登来解剖这神秘的“眸冷骨累”。冷的智永远是热的情的死仇。他们不能相容的。

但在这样浪漫的月夜,要来练习冷酷的分析,似乎不近人情!所以我的心机一转,重复将锋快的智力剧起,让沉醉的情泪自然流转,听他产生什么音乐,让绻缱的诗魂漫自低回,看他寻出什么梦境。

明月正在云岩中间,周围有一圈黄色的彩晕,一阵阵的轻霭,在她面前扯过。海上几百道起伏的银沟,一齐在微叱凄其的音节,此外不受清辉的波域,在暗中坟坟涨落,不知是怨是慕。

我一面将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现象,一面拿着纸笔,痴望着月彩,想从她明洁的辉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迹,希冀她们在我心里,凝成高洁情绪的菁华。因为她光明的捷足,今夜遍走天涯,人间的恩怨,哪一件不经过她的慧眼呢?

第二篇:《印度洋上的秋思》的修辞分析

《印度洋上的秋思》的修辞分析

文学与新闻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2005级 唐燕

指导老师:方林刚

摘要:徐志摩先生的《印度洋上的秋思》是一篇优秀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名作。可以说这篇《印度洋上的秋思》不是一篇普通的散文,它融合了古今多种多样的修辞技巧。其文字十分灵动,富有魅力:徐志摩创造新词,活用词汇,翻出了新意;又使用了众多的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增强了这篇散文的文学素养。除此以外,他还运用了各种修辞技巧,精心锤炼语言,使得这篇《印度洋上的秋思》具有了沉甸甸的厚重感。同时徐志摩还把饱满的情感诉诸笔端,使字里行间都浸透着对大自然的浓烈的情感和对冷暖人生的深切关注。关键词:印度洋上的秋思;修辞;人文关怀

Abstract:Mr.Xu zhimo “the Indian Ocean autumn “is an excellent works of prose is full of poetic.The essay ”autumn“ of the Indian Ocean is not an ordinary ancient prose, it incorporates various rhetorical skills.The text is very smart, charming, xu zhimo, vocabulary, and create new attempts turned out a new, And many of the words written on classical Chinese prose,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literature.Besides, he also USES all sorts of rhetorical skills, language, make this world of the Indian Ocean autumn ”has a heavy massiness.While the full of emotional zhi mo poem encouraged to soak, all the words of the nature of emotion and deep concern for the changes in life.Key words:The Indian Ocean autumn;Rhetoric, Humanistic care

绪论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他以风格清新,意象丰富、形式多样、情感真挚充沛的诗风,使他的诗歌成为了现代诗史上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其实不仅他的诗歌著称于世,他的散文也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

第1页(共13页)有人甚至认为他的散文成就远远超越了他在诗歌上的成就。许君远在《怀志摩先生》一文中说,“据我的观察,当年称赞徐志摩散文的,总比称赞他的诗的人多。他的散文有美丽的情调与淡远的风趣,笔端既充满感情,叙述自易委婉生动。他的诗以后有人能及得上,散文也有人与他在别一途径上齐名,但他的活泼的笔调,幽美的情趣,与新鲜的迭字,跳纵的气势,则是任何人也学不来的”①。可见徐志摩的散文也倍受青睐。其中这篇《印度洋上的秋思》就是他的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可是到目前为止对该篇散文进行研究的学者还不多。而真正对其进行修辞研究的人就更少了。其实徐志摩先生是一位修辞巧用大家。对该文进行具体的修辞研究既能够使人更加清楚的认识本篇散文的艺术特征,又能够让人在实在的列文下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由现象向本质地,清晰地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语言魅力。下面,我将从修辞的角度对该篇散文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诗化语言的构建

《印度洋上的秋思》是徐志摩先生的魅力之作,它处处散发着诗人的气质。它以散文的外在形式抒写了诗一般的情怀,给人一种空灵又优美脱俗的内心感受。这篇文章处处流淌着诗样的文字,以内涵饱满的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创造性的语言、相互交融的修辞技巧,以及独特的句法节奏贯穿全文,将对月华的喜爱与崇拜诉诸于笔端,使文章透露出诗一般的情感。

(一)遣词 1.书面语的应用

这里说的书面语是指徐志摩在《印度洋上的秋思》中所使用的书面上的文言词语。这些文言词语简洁精练,它用最少的字,精辟而准确地表达出了作者的心理内涵和情感意蕴。同时它们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使文章笼罩上了一层浓厚的文学底蕴,让整篇文章贯穿上了一种古色古香的文学气息;又给文章增添 ①许君远:《怀志摩先生》,载1931年12月10日《晨报.学园》。

第2页(共13页)了一种厚重的力量,从而彰显出一种不可估量的魅力。使得整个行文充满美感而又不显轻浮和躁动。让字里行间清晰地流露出甘美的浓情诗意。

如:“那雨声在急骤之中,有零落萧疏的况味,连着阴沉的气氲,只是在我灵魂的耳畔私语道:‘秋’!”

本句中“萧疏”和“况味”均属于书面上的文言词语。“萧疏”是指萧条荒凉之意,而“况味”则是指境况和情况。这两词将急骤的雨声中所蕴藏的衰败、萧条又荒凉的景象连着阴沉的气息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随景赋行,景随情动。这样细腻而精妙的描绘如诗如画,毫无掩饰的流露出了作者的悲秋之情,似古色古香的山水画,又略带惆怅之感。

又如:“所以我的心机一转,重复将锋快的智力剧起,让沉醉的情泪自然流转,听他产生什么音乐,让绻缱的诗魂漫自低回,看他寻出什么梦境。”

该居中的“缱绻”一词意为缠绵交织,难舍难分。而“低回”是回旋起伏之意。本句中作者让自己的情感自由的尽情的宣泄,让沉醉于浪漫的情泪自然的流转,让缱绻缠绵的诗魂独自起伏回旋;接着作者又将思维抽离而出,以一种独善其身的心境来倾听情泪吟奏的乐曲,看诗魂寻出怎样的美妙梦境。整个句子连贯通达,文言词语的精炼华美给文章撒上了一层灼灼其华的光辉。

再如“她独自在她精雅的书室里,把灯火一齐熄了,倚在窗口一架藤椅上,月光从东墙肩上斜泻下去,笼住她的全身,在花砖上幻出一个窈窕的倩影,她两根垂辫的发梢,她微澹的媚唇,和庭前几茎高峙的玉兰花,都在静谧的月色中微颤,她加她的呼吸,吐出一股幽香,不但邻近的花草,连月儿闻了,也禁不住迷醉,她腮边天然的妙涡,已有好几日不圆满:她瘦损了。”

在本句中“窈窕”和 “静谧”都是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前者指文静美好,后者指安静的意思。前者使精雅书室中的女子得形象鲜活了起来,头脑中似乎浮现出一位美丽、婉约而又文雅安静的少妇形象,使人产生如见其人的感觉。“静谧”则给如梦如幻的月色增添了无限的美好安适的温馨感。这些文言词语使得文章更为厚重。

第3页(共13页)2.语言的创新

在《印度洋上的秋思》这篇散文中徐志摩先生“笔有活法而不出法度,语言放肆而不逾规矩。”②他运用自己强大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了许多新语言,即进行词语的精妙组合,从而构成符合本文的语言。这种语言拥有言简意赅和丰富内涵的特点。它不是一种毫无章法的组合,不是简单的形容词、冷僻字的堆砌汇集,更不是胡编乱造的一些哗众取宠的词语。它在于擅用文字的巧妙组合,在于独具匠心,它大胆突破了语言常规的限制,具有深刻的语言独创性,使那些平常熟悉的词语获得一种陌生化效果,显示出了徐志摩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效果不是汉字加汉字的效果,它会产生一种潜在的美,产生别样的话语意义,从而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并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意蕴深沉的韵味。它结构新颖,组合合情合理,充满婉约的美感,“它弹跳着把语句铸造的意象自在地、活泼地展现出来,使意蕴孕育于弹性的变化的语言之中,使语言具有婉转屈伸,夭矫连蜷的弹性之美。”③从而整篇文章别具一番风味,其内涵远远超过了汉字本身叠加的效果。

如:“我原来无欢的心境,抵御不住那样温婉的浸润,也就开放了春夏间所积受的秋思,和此时外来的怨艾构合,产出一个弱的婴儿——‘愁’。”

句中的组合词共有三个。“温婉”由温柔、婉顺叠加而成;“积受”则是积累、遭受叠加而成;而“构合”是构造和组合的相互叠加。这些创新性词语让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从而给人以新颖别致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效应。其意在表现秋雨的温柔美好。作者在温婉之雨的浸润下也无法抵御其柔情的攻势,而败下阵来,敞开了秋夏间积累而下的秋思,和着此时外来的怨恨组合,产生了浓烈的愁绪。这不是简单的字与字的组合,而是在深层意义上体现出了秋雨带给作者的苍凉感。这里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也使读者感受到了他的淡淡的哀愁的情感。

又如:“月下的喟息可以结聚成山,月下的情泪可以培畤百亩的畹兰,千茎的紫琳耿。”

②③余光中:《<逍遥游>后记》,转引自《修辞学习》1995年第3期,第37页。骆小所:《语言美学论稿》,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2页。

第4页(共13页)句中的“喟息”是喟叹和气息的组合;“结聚”是结合与聚集的叠加;“情泪”是情感和泪水的组合;“培畴”中“培”无疑是培育之意,而“畴”愿意则是祭天地和古代帝王的处所,叠加之后则专指培育。这些原本相互分离的词,徐志摩巧妙的将它们组合在了一起,寥寥数笔就已呈现出了月光的神秘的密力。这样唯美、浪漫的描写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热爱和崇拜。

再如:“不是无泪可滴,也不是文明教育将我最纯洁的本能锄净,却为是感觉了神圣的悲哀,将我理解的好奇心激动,想学契古特白登来解剖这神秘的‘眸冷骨累’。”

该句中“锄净”是铲除干净之意;而“眸冷骨累”四字组合意为冷漠的眼眸,疲劳的筋骨。意在突出“神圣的悲哀”,并深刻揭示了作者情感基于悲秋的主题。

(二)用句

1.多种修辞手法的融会贯通

中国修辞学会理事陈兰香教授认为:“文学语言要创造出令人新奇的效果,表达无法言说之意,除了靠语境的营造、词语的组构外,还需要各种修辞手段。”④这里讲的修辞手段,主要是指修辞格,如:比喻、拟人、通感,排比等等。杨莉在《徐志摩散文艺术探析》中说:“他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技巧来渲泄情感, 营造意境, 增强散文的艺术表现力。”而《印度洋上的秋思》中的修辞格的运用就极其独特。同一句中并非只是使用单一的修辞方法,而是多种修辞方法的相互交织,相互融会贯通。从而对表现对象起到凸显、强调、渲染的作用,让文章更具文采、气势和情感,像诗一样美。从而达到不一般的修辞效果。

如:“黄昏时西天挂下一大帘的云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将海天一体化成暗蓝色,寂静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

在本句中作者运用了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联通了视觉与听觉,烘托出了印度洋上秋雨来临前的静穆气氛。将云彩比喻成云母屏,形象又具有色彩感,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将云遮落日时的安静与祈祷中的黑衣尼类比,既反衬出了秋 ④陈兰香:《汉语词语修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第274页。

第5页(共13页)雨来前的短暂的安静,又将祈祷的庄重感巧妙的表现出来,从而连通了视觉与听觉,造成身临其境的效果。

又如:“方才啜泣的云,还疏松地幕在天空,只露着些惨白的微光,预告明月已经装束齐整,专等开幕。”

该句运用了拟人和转品两种修辞手法。云原本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所以不具有感情,也不会有啜泣的行为。作者故意把它当作人来写,赋予了云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使挂在天空中的云人性化了,更加形象生动,活泼中又透露出了忧伤的情感。而本句中的“幕”字原是名词,指覆盖在上面的大块的布,但在这里却用转品的修辞方法,以名词作动词,指云像覆盖在天空的大块的布一样悬挂在空中的意思。“幕”字的运用不仅形象生动的展现了云似布的状态,而且把云挂空中的立体美也表现得活灵活现。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也让读者体验到了秋天固有的一种辽阔苍凉的品格。

再如:“昨晚的月色就是秋思的泉源,岂止、直是悲哀幽骚悱怨沉郁的象征,是季候运转的伟剧中最神秘亦最自然的一幕,诗艺界最凄凉亦最微妙的一个消息。”

在该句中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月色”比喻成“秋思的源泉”,意指月色就是使作者产生秋思的愿意。这样的比喻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的作用。同时该句亦是分句的排比,以月色为描述点,以“是”为提纲性语言,组成了并列关系,结构其本相同,语意上又是“是,岂是,直是”几个层次,层层递进,步步深化,淋漓尽致地深化了月色给诗人带来了深刻感受和体悟。

2.句法整饬,富于节奏感

徐志摩说:“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一首诗的字句是身体的外形,音节是血脉,诗感或原动的诗意是心脏的跳动,有它才有血脉的流转”。不仅是诗,其实徐志摩的散文也有着诗的血脉,也时时跳动着诗的韵律。这在《印度洋上的秋思》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该散文中使用了

第6页(共13页)众多音节相同的词语搭配。这就使得文章节奏平稳,给人音律和谐的美感。如:“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绪生潮。”两组简单的主谓短语,语气连贯,节奏轻快,使视觉听觉相互结合,从而深入到内心情绪的变化。将月光的力量形象的展现了出来。再如:“冷的智永远是热的情的死仇。”节奏明快,语感和谐。冷热相互矛盾,却精辟而深刻,以语意的哲理性牵动读者的情感,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这是与情感相协调一致的。徐志摩在理智与情感之间挣扎,秋的苍凉让他内心汹涌澎湃。其二,长句与短句叠加,使散文具有强烈的节奏美。如:“月光从云端里轻俯下来,在那女子脑前的珠串上,水息的烟尾上,印下一个慈吻,微晒,重复登上她的云艇,上前驶去。”句子长短相叠,增强了语句的节奏美,使感情在其中生动呈现,让该散文在形式上和神韵里都无形中被切割成多重意境。再如:“一家别院的楼上,窗帘不曾放下,几枝肥满的桐叶正在玻璃上摇曳斗趣,月光窥见了窗内一张小蚊床上紫纱帐里,安眠着一个安琪儿似的小孩,她轻轻挨进身去,在他温软的眼睫上,嫩桃似的腮上,抚摩了一会。”长句中用句中停顿来增加节奏的跳跃感,使句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节奏快慢相间。形成一种起伏的音律美。

二、深邃的意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己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意境就是 “写真景物,真性情”。当代文艺理论家宗白华说:“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⑤概括起来,意境就是 “情由境生、情景交融”,以真感情为基础的艺术境界。而徐志摩对意境的运用是十分到 ⑤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0页。

第7页(共13页)位的。在《印度洋上的秋思》中,开头部分的意境多以现实为主,是真实明了的;而中间部分徐志摩则神思飘渺,想象丰富的创造出了一幅幅灵动的人物画。其意象超凡脱俗,深邃幽美;感情奔放,不可阻挡;行文如一缕缕清风,逍遥自适。

(一)色彩纷呈,动感十足

在文章开头部分,徐志摩所描绘的意境是真实而准确的。他在用意象构造自己独特的散文风格时,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审美感受。他通过多种色彩对意象进行适当的渲染,并充分结合动作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动态情貌和立体感,把生动而有趣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犹如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这些色彩纷呈,动感十足的文学词语修辞则使一般词汇在语言运用中发挥出超凡脱俗的作用。正如明代费经虞在《雅伦.诗法指南》所说:“句之精透,字无失也。发挥意旨在句,而点缀精神在字。至于用字造句,使之灿然成章,则又在手意近之经营耳。”可见作家创作只有对字词进行精妙的选择、加工和锤炼,词语修辞才能充分发挥其艺术审美能力,才能使散文的意境美充分地展现出来。如:“明月正在云岩中间,周围有一圈黄色的彩晕,一阵阵的轻霭,在她面前扯过。”本句用“黄色”来修饰明月被云岩所阻时而从周围泄露出来的光彩,写出了“明月”的特色,十分具有真实性。再加上“一圈”一词更是精准易当。而“扯”即“拉扯”,它十分鲜明地突出了雾霭在明月前缓慢飘过,类似有人拉扯而不得迅速闪过的特性,使表达具有动感鲜明的效果。再如:“同时船烟正在莽莽苍苍地吞吐,筑成一座蟒鳞的长桥,直联及西天尽处,和轮船泛出的一流翠波白沫,上下对照,留恋西来的踪迹。”本句中运用“翠”和“白”分别形容“波”和“沫”,及其准确形象的反映出了事物的本来面貌。“波”本来是指波浪形成的一弯水,其水量较大。而此处的水是指海水,本是蓝色,但只是一流,水量小,则颜色相对较淡,则就是翠绿色的水了。而“沫”指水泡,其间充满的空气,表层很薄也就淡的看不出颜色,自然就是白沫了。再如:“现在天上砌满了瓦楞云彩,霎时间引起了我早年许多有趣的记忆——但我的纯洁的童心,如今哪里去了!”在该句中“砌”愿意为用和好的灰泥把砖一层层的垒起。而在本句中砌的第8页(共13页)不是砖,而是似瓦楞的云彩,从而形象的刻画出了云彩的形貌,达到了传神的效果。景牵情动,自然而然的使作者联想到了幼时的往事。在《印度洋上的秋思》中这样的列子比比皆是其色彩纷呈,动感十足的描绘让人获得一种如见其物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二)想象和联想紧密结合

刘熙载曾在《艺概》中说:“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华兹华斯也反复强调着:“诗人应当跨在想象的狂态的翅膀上遨游”。“飞”正是徐志摩文学创作中的主体意象。在《印度洋上的秋思》中徐志摩的思维像一只桀骜不驯的野鹰,在想象的世界里尽情的“飞翔”。随着思维的舒张,作者充分发挥了他丰富的想象力,由近及远(从印度的埂奇河到威尔斯再到爱尔兰),由现实到虚幻(从现实的月夜到想像中的画面),由人及物(从一对恋人到小孩、诗人、少妇和矿工再到爱尔兰海峡的月夜美景),让人目不暇接。他将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感信息进行了特异的重组,构成了一系列诗情交融的辞象和意象。作者由“月亮的移动”为着眼点,联想到“印度ganges河边的情醉的男女”、“安眠着的安琪儿似的小孩”、“一个失望的诗人”、“面海的柴屋中皱面驼腰的老妇以及伏于她膝上悲泣的少妇”以及“威尔斯矿场的三个可怜的工人”。通过想象和联想,作者的视觉仿佛在做空间上的移动。通过移动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情感饱满的油墨画;创造出了一组组轻盈、灵动的意象群。这些意象使作者主观心意和客观物意得以融会具现,让读者透过生动直观的感性形象和诗情交融的辞象,去想象和思考,从而挖掘出潜藏在话语内容中的某种人生精义,体悟一种深刻的哲理“寻求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⑥作者依仗自己的丰富想象和这些如诗如歌的美丽意境,一点一滴地流露出了自己的万种柔情及其脆弱轻灵的气质。并且在想像的过程中作者感情激荡,神思飞扬,其文笔挥洒自如,极具感染力。这些联想尽管空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着作者要表现的月华润泽万物的主题,不但层次分明,还详略得当,没有丝毫散乱。

⑥宗白华:《意境》,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208页。

第9页(共13页)

三、情感的升华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的本质在于它能显示灵魂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以及热情的世界。”徐志摩在《落叶》里声称:“我自己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徐志摩的一生是诗意的情感的一生,蔡元培先生的挽联为证:“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他成功地使个人的人格,特别是情感的显示,成为他个人生活及创作的惟一主题。同时,他也使得自我在中国文学中,获得一个史无前例的杰出地位”。⑦《印度洋上的秋思》在徐志摩的妙笔下,通过新颖活泼又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手法,缓缓地流淌出了一种如怨如诉的悲秋情怀,浸润出了温暖柔和的情感。

(一)拥抱自然,抒发悲情

徐志摩吸收了“自然的歌手”华兹华斯对自然的热爱,将大自然的物象尽收眼底,用意象和象征的手法来寄情于景。“成就他诗化散文的大自然便成为徐志摩创作的内在情感动因,促动着他去寻找自然界的神秘与美妙。”⑧徐志摩是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在《印度洋上的秋思》中对大自然有着浓郁深沉的情感。在他的笔下秋天的云有了生命,有了鲜活的色彩,似云母屏一般掩住了落日的光潮,连气氛也变得萧煞凝重,“寂静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不仅如此,秋天的雨也不再温柔可爱地“悉悉索索啜泣起来”“有零落萧疏的况味,连着阴沉的气氲”使作者的心情也跟着暗淡低沉起来,“开放了春夏间所积受的秋思”。在这里秋的萧瑟与苍凉感染了作者的情绪,给他的心里投入了阵阵哀伤。雨过而月升,秋月的密力引起了作者无限的感慨(我的纯洁的童心,如今哪里去了!)和不可言语的哀愁。从而发出阵阵嘘嗟:“我疑悲哀是人类先天的遗传,否则,何以我们几年不知悲感的时期,有时对着一泻的清辉,也往往凄心滴泪呢?”至此作者的悲秋情感被推向了高潮,让悲秋主题的外界表现与内心情感获得了紧密结合。这 ⑦⑧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页。冯芳:《散文天地里的夜莺》,华中师范大学, 2007年。

第10页(共13页)种悲伤在“神圣的悲哀”中更显得伤感,却无法解脱。作者只能将这种悲统统寄给了月光,从而使它提升到一种悲天悯人、润泽万物的意境中。

(二)追求自由,渴慕爱情

“对爱情的浪漫追求与大胆实践是徐志摩对情感和生命所做出的清醒交待。⑨”追求自由和爱情是徐志摩不可缺少的情感。徐志摩心中似乎还有一种“恋月”情绪。月亮作为一种爱情的象征物,在他的心目中永远是一种美好的凝结。在《印度洋上的秋思》中作者借由用月光为翅膀,以飘渺的神思通过联想和想象挣脱现世俗事的羁绊,让情感随着思维的自由尽情的徜徉。在美妙的想像中他的意志和精神得到了解脱和释放。在“月华”的引领下徐志摩的“眼眸”渐渐前行,他看到了印度河边一对情醉的男女,“他们中间草地上放着一尊古铜香炉,烧着上品的水息”“ 那温柔婉恋的烟篆,沉馥香浓的热气”在他们周围萦绕不去。一切都那么安静、和谐、美好而没有一丝尘杂。仿佛天地之间只有他们彼此。他们醉情在爱慕里,享受着人世间最纯洁、唯美的情感。连月华都禁不住这温馨的诱惑“从云端里轻俯下来,在那女子脑前的珠串上,水息的烟尾上,印下一个慈吻”。随着月华的飞升,他又将目光投注到了一个坐在河边的失望的诗人身上。失恋的诗人满面写着忧郁,“他爱人的倩影,在他胸中像河水似的流动”。他痛苦得近乎呻吟,他苦闷的心得不到救赎。他多想敞开手臂紧紧的拥抱住他的爱人,可是他不能如意,只能张开双手,仰着头,接受月华的抚慰以安慰他受伤的心灵。在这里作者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的哀伤,他的心情也跟着低落。他对诗人充满了同情和怜悯,却也无能为力,只能带着无限的感伤随着月华矫健的身影来到了面海的一座柴屋的窗前。这里有一个长裙散撒幽咽饮泣的少妇。她的窈窕的倩影在静谧的夜色中依窗而立。她“吐出一股幽香”迷了花草,也醉了月儿。但这样的可人儿却独自在精雅的书室中瘦陨了。崇拜爱情的徐志摩不禁喟然神往:“月光,你能否将我的梦魂带去,放在离她三五尺的玉兰花枝上。”

(三)人文关怀

⑨冯芳:《散文天地里的夜莺》,华中师范大学, 2007年。

第11页(共13页)徐志摩是真、善、美的化身。“赋与大自然以性灵神韵和社会意义,是徐志摩散文追捕的美。⑩”在作者的眼中,大自然中的月华则是灵动的有温度的情感的升华。作者借助普照大地的月华给人世间投去一抹关注,倾入丝丝温情。他借用月华的明洁的清辉去关怀人世间的幸福的人们和不幸福的人们,给他们温暖、安慰和希望。月光是无处不在的。它从云端里轻俯下来,撒下一片光亮,在女子脑前的珠串上留下一个慈吻,微笑着离开。给热恋中的情醉的男女带去一片柔情,也留下深深的祝福。面对“纱帐里,安眠着一个安琪儿似的小孩”月华轻轻的挨身进去,温柔的抚摸着他“温软的眼睫”和“嫩桃似的腮”。它投注给小孩无限的柔情,似母亲般疼爱呵护着小孩。再用银色的手指理齐了孩子的额发才带着满足的微笑离去。面对一个失恋而又苦闷的诗人,月儿用它温暖的光芒洗沐他“泪腺湿肿的眼眶”,似乳娘般安慰他脆弱的心灵,给他温暖的力量。而对于那深深浸润于失落与不幸中的人们,如悲泣的少妇和威尔斯矿厂的工人,月光也毫不吝啬地投给缕缕温情。它以充满同情、关怀与柔情的光芒安抚他们的心灵。但面对残酷的现实,它也只能无奈地滑过眼泪所不能讲述的一切。月光的博爱是作者的志向的升华,它的无处不在的爱把作者的无私的人文关怀细腻地展现了出来。至此,文章的主题也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了。这正如徐志摩在《再剖》中所说:“往理性的方向走,往爱心与同情的方向走,往光明的方向走,往真的方向走,往健康快乐的方向走,往生命,更多更大更高的生命方向走---这是我那时的一点‘赤子之心’”。

结束语:

徐志摩的这篇《印度洋上的秋思》是一篇修辞技巧浓厚的散文。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语言魅力,也可以体悟到作者深沉的纯洁的情感。其实徐志摩是我最为喜爱的作家之一。回想走过的大学四年,虽然有过很多艰辛很多挫折,但是他的清纯的灵魂似一道明亮的光环照耀着我这些年来激荡而又浮动不安的心。浸润在他的如一的思想里我得到了一种平和与宁静。

⑩张智辉:《论徐志摩散文的美学追求》,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02期。

第12页(共13页)现在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圆满的句号。这些都离不开各位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在此我要向各位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除此以外,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方林刚副教授,本论文是在他的悉心指导和严格的要求下完成的,论文的每个细节无不凝聚着方林刚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和朋友,他们期待的目光和时时可以寻求的慰藉,是我不断进取的力量之泉。

参考文献:

[1] 许君远.怀志摩先生[N],晨报.学园,1931年12月10日.[2] 余光中.<逍遥游>后记[J],修辞学习,1995年第3期,13-18.[3] 骆小所.语言美学论稿[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4] 陈兰香.汉语词语修辞[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25-30.[5] 杨莉.徐志摩散文艺术探析[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0卷第一期 [6]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6-42.[7] 刘熙载.刘熙载文集[M],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0月.[8] 宗白华.意境[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9] 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R],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7-32.[10] 冯芳.散文天地里的夜莺[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07.[11] 张智辉.论徐志摩散文的美学追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02期.第13页(共13页)

第三篇:《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主人公皮埃尔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以及妻子的安危置之度外,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贵品质,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

1、能结合上下文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2、借助语言材料体会皮埃尔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以及妻子安危置之度外,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

一、检复质疑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印度洋上生死夜》。

1、快速浏览课文第一段,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第一段留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妻子克勒松伤势严重;皮埃尔十分爱自己的妻子克勒松。)

在这紧要关头,皮埃尔要做的肯定是┅┅(挽救妻子克勒松。)

可是,出示课文最后一句: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可见,克勒松已经不幸去世了。

此刻,面对这种情况,你心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哪些问题?

(1、为什么不救自己的妻子?2、还有什么比妻子的生命更加重要的东西吗?3、为什么说你可以安息了?)

2、整合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懂一个问题:在妻子处于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之际,发生了什么情况?皮埃尔船长表现怎样?

二、自主合作学习,精读感悟。

(一)、布置自学思考题

自由读课文,思考:在妻子处于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之际,发生了什么情况?皮埃尔船长表现怎样?把自己感触深的语段画下来,多读一读,并把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1、学生自学;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二)、集体交流汇报。

1、妻子伤势严重,留下通报信息。

我们应该立即离开这儿。想到这,他立即将快艇加速,在海面上飞驰。可另一个念头又冲入他的脑海:不,我不能走!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惟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

①生汇报;

②引导自由轻声读;

③谈感受,朗读(矛盾,想救妻子,又想通报信息;责任心强;态度坚决;英勇;把自己和妻子的生命置之度外等)

④指名读

⑤小结:妻子伤势严重,刚好海底有地震或者火山爆发,皮埃尔船长首先想到要立即救治妻子,但是责任心,职业良心告诉自己,他应该留下来向来往的船只通报海底将发生地震的信息。就这样,他把死的可能留给了妻子和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来往船只上的人们。

2、轮船没有看清灯语,急得几乎发疯。

此时,克勒松的手脚不住地抽搐,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的白色泡沫。皮埃尔的心也在抽搐,他知道,这很可能是生命力即将耗尽的信号。该死的船,快停下!快停下!他一边打灯语,一边在声嘶力竭地呼喊。轮船仍然在行驶。皮埃尔几乎急得要发疯了:天哪,难道克勒松的血白流了?难道我们俩将白白付出生命的代价?

①生汇报;②谈感受和体验;相机朗读,自我评价。(声嘶力竭的呼喊;发疯得喊;心在抽搐;引导感受皮埃尔船长内心的痛苦和焦急。为了轮船上人们的生命安全,他愿意失去夫妻俩的生命,假如轮船上的人们不能获得解救,他不甘心。)

③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④小结:此时此刻,皮埃尔船长的内心是那么痛苦,又是那么焦急,痛苦的是他和妻子即将付出生命的代价,焦急的是轮船根本没有发现他的灯语,仍旧在行驶,他所担心的一场超级海难即将要发生。他真是心如刀割,心急如焚。

⑤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一语段,感受皮埃尔船长痛苦而焦急的感情。

3、为了确保轮船安全,宁愿和妻子葬身大海。

其实,他完全可以打这样的灯语:请救救我们!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在这一海域,海啸随时都会发生。他抱住了克勒松,发现她的躯体已经冰凉。此时,他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只是在亡妻的耳朵边轻轻地说话:亲爱的,原谅我

①读过以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感受?(谈、读结合)

②假如你是皮埃尔船长,你会和亡妻说些什么?亡妻在天之灵,她又会说些什么呢?

③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④小结:面对亡妻,面对自己的即将死亡,皮埃尔船长是那么平静了。因为此时此刻,他心满意足了,是他挽救了大轮船,挽救了众多的生命,而他也准备和自己愧对的妻子一起在大海中得到永生和不朽。

(三)、延伸拓展,感悟生命价值。

1、后来,皮埃尔船长意外获救了。第二天上午苏醒后的他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亡妻的痛苦;得知轮船平安后的欣慰和高兴;)

2、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肯定对皮埃尔船长或者克勒松有话要说,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

3、学了这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你不懂或者提出探讨的地方。

四、总结谈话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短暂的,但是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她却有可能是永恒的,在短暂中追求永恒,将会使得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焕发耀眼的光芒。让我们多来做一位生命焕发耀眼光芒的人吧。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能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下两个“抽搐”的不同意思。

3、通过教学,体会皮埃尔船长舍己救人,在生死关头将自身以及妻子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高贵品质。

教学流程

一、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主要检查同学是否能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三、学习生词

1、这一环节参插在第二流程中进行。

2、读准“猝、搐”的读音。

3、掌握生字“臾”的笔顺。

4、理解“猝不及防、须臾”的意思,尤其能结合上下文体会两个“抽搐”的不同意思。

5、描红、临写放在第二流程后进行。

四、看图说话

1、找出课文插图与文中那一节相对应。

2、默读第五节,说说图意,内容包括事情的四要素。

五、体会中心

1、灯语的内容是什么?

2、此时,皮埃尔除了在打灯语,还在干什么?

3、此时,皮埃尔的心情怎样?

4、学到这儿,你想对皮埃尔说什么?

5、在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皮埃尔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

6、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皮埃尔得知事情结果后的思想感情。

六、感情朗读

1、选择1至两个令你感动的片段读一读。

2、指名感情朗读片段。

七、练笔升华

1、结合上文,补充省略号中的话。

“亲爱的,原谅我……”

2、简要交流。

八、赠送名言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3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1、了解故事梗概;2、词语的理解(引出“抽搐”)

二、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A、此时,克勒松的手脚不停地抽搐,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的白色泡沫。

B、皮埃尔的心也在抽搐,他知道,这很可能是生命力即将耗尽的信号。

1、让学生针对这两个句子和这两个“抽搐”质疑。

① 这两个“抽搐”意思一样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② 克勒松的手脚为什么会不停地抽搐?(读1——5小节)

重点体会“现在惟一的办法是迅速返回港口”中的“惟一”

③ 皮埃尔的心为什么在抽搐?(读4——5小节)

A、重点体会“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惟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中的“惟一”,并与“现在惟一的办法是迅速返回港口”中的“惟一”连起来体会此时皮埃尔的矛盾心情。

B、指导朗读:是呀,皮埃尔的心在抽搐,我们的心也在抽搐;皮埃尔的心十分痛苦,我们的心也十分痛苦;皮埃尔的心异常焦急,我们的心也异常焦急。(这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和迸发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通过朗读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走进了皮埃尔的内心世界。)

④他们的命运最终如何呢?(读6——7小节)┄┄

重点体会

A、“他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只是在亡妻的耳朵边轻轻地说话:‘亲爱的,原谅我……’”(他为什么反而变得分外平静?他请求亡妻原谅他什么?他真的做错了吗?)

B、“‘谢天谢地,’皮埃尔自言自语,‘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

(皮埃尔谢什么?为什么说“现在你可以安息了”)

让学生补充这两个省略号省略的话后指导朗读。

三、课外拓展,收集信息

1、向学生推荐《抉择》一文。

2、要求学生收集相关主题的故事,准备交流。

总结: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海啸这样的天灾面前,人本身是渺小的,然而皮埃尔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做出的抉择,却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个灵魂的伟大,将永远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皮埃尔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6月20日傍晚,法国船长皮埃尔正携妻子克勒松,从风景如画的马斯科林群岛度假回来。他驾驶着高速快艇,在一望无际的印度洋上行驶着。突然,一个特殊情况发生了,是什么特殊情况呢?

学生答后,板书:妻子受伤,将要地震。

二、讲读第4节。

1、引读。

(师引)船长皮埃尔面对不断流血的妻子和即将发生的地震,皮埃尔先想到——“我们应该立即离开这儿”(生读)。(师引)——想到这,他立即——将快艇加速,在海上飞驰。(生读)(师引)——可另一个念头又冲入他的脑海——“不,我不能……这一信息”。(生读)

2、讨论。皮埃尔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决定?

3、小结。是赶快离开?还是留下给过往船只通报信息,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皮埃尔进行了一次生死抉择。

(采用引读的方法,先整体了解情节,再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既注意了情境,又不使阅读浮于表面。)

三、讲读第5、6节

过渡:小艇上没有无线电通讯系统,皮埃尔怎么做了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读课文的5、6节。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划下来。

1、自读。

2、交流。

(1)“为了避免一场……回到了出事地点。”板书:调转方向。

(2)“该死的船------代价……”板书:声嘶力竭呼喊。

(3)“此时,克勒松……信号。”板书:妻子冰凉很平静。

(4)“其实,他完全可以……没有这样做”板书:没有呼救。

3、追问:最后,客轮上的直升机把皮埃尔和已死去的克勒松救了出来。请读读本小节最后两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体会灾难的巨大)如果客轮航行到此,后果会是怎样?

(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体现了主体性教育。追问,也是必要的。)

4、小结。

皮埃尔在客轮来之前,有足够的时间离开这个即将发生灾难的地方。可他没有逃离,毅然回到危险地带;客轮来时,身旁的妻子不断抽搐,口吐白沫,生命垂危,皮埃尔心如刀绞,依然拼命地给客轮打灯语,叫它不要开过来。后来,客轮脱险了,却失去了心爱的妻子,茫茫的印度洋上,只剩下皮埃尔和已冰凉的.妻子。这时,他完全可以打出灯语,让客轮来解救他们,可他没有这样做。

四、讲读第7节。

过渡:对于海啸有没有引起船员伤亡呢?皮埃尔在第二天,从报纸上才了解到。他看到这一消息后,说了些什么?

1、自读。谁来说说他当时的内心想法?学生答后,板书:谢天谢地。

2、课文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请你接着皮埃尔的话继续说下去。

五、总结课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印度洋上生死夜》这篇课文,跟随皮埃尔在印度洋上经历了一场生死的考验。皮埃尔把妻子以及自身安危置之度外,毅然通报信息挽救客轮的高贵品质,唱响了一曲关心他人胜于关心自己的动人赞歌。他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老师.总结性的语言,还要简洁一些。)

六、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5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结合上下文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3、借助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主人公皮埃尔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以及妻子的安危置之度外,关心他人胜过自己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世界地图。

A、世界上有哪四大洋?

B、在世界地图上指出印度洋的位置,说说它的周围是哪几个洲?

2、板书课题。

A、看到这个题目,可以知道些什么?

B、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各自默读课文,划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讨论下列词语的意思:

猝不及防、抽搐、泡沫、耗尽、须臾。

A、猝不及防:猝,忽然。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预防。

B、抽搐:肌肉不随意地收缩的症状,多见于四肢和脸面。

C、泡沫:聚在一起的许多小泡。结合生活实际讲解。

D、耗尽:消耗光了。

E、须臾:极短的时间。

(相机指导字型及难写部分。)

3、齐读生字词。

4、再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5、读后讨论小结:

时间:196月21日夜里;

地点:印度洋上马斯科林群岛的海洋中;

人物:法国船长皮埃尔和他的妻子克勒松;

事情:船长皮埃尔携妻子克勒松夜游印度洋,克勒松不幸落水,为章鱼缠住,被夺回后仍生命垂危。与此同时,皮埃尔得知附近即将发生海啸,顾不得抢救妻子克勒松,冒着生命危险向客轮报信,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6、理清课文脉络: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皮埃尔夫妇驾驶快艇在印度洋上游玩。

第二部分(2-6))皮埃尔夫妇海上遇险,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第三部分(7)皮埃尔获知地震、海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后的心情。

三、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用钢笔描红、临写。再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交流)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感人的文章。

二、自读自悟:

平时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总是会提几个问题让大家读书思考,是不是?今天老师要提什么问题呢?暂时保密。请大家先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猜一猜老师会在哪里提问题?如果老师在这里提问题,该怎样回答?可以在书上做做记号。

三、交流质疑:

看来同学们还是很会提问题的,许多地方都和老师想到一起去了。好了。谁先说说?(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即时解决;对一些较麻烦又与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建议在课后解决;引导学生思考最值得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

1、皮埃尔遇到了哪些危险

**这个问题提得有水平,来,请你写到黑板上来。(板书:遇到危险)

2、面对生死考验皮埃尔的表现如何

问得好,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也请你上来写一下。(板书:表现)

3、皮埃尔为什么这么做?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激发了大家的思维。(板书:?)

四、小组讨论:

到现在为止,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不错,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那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还要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讨论讨论。开始吧!

五、交流体会:

交流时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中的内容,也可以读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1、哪个小组选择了第一个问题?那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如不能正确回答则请其他同学帮助、补充)(遇到的危险有:第2节:妻子受伤。第三节:发生海难;第五节、第六节)(相机板书:妻子受伤发生海难)

你能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吗?(抓住“咚”、“猝不及防”、“死死缠住”等)

2、第二个问题:能说说你们的理解吗?(相机板书:艰难抉择、坚持报信)

在突如其来的一系列危险面前,皮埃尔的心理活动有哪些变化?(相机出示.课件中的文字内容。第四、五六、七节中片段)(解决课后问题4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在生死考验面前,皮埃尔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也顾不上生命垂危的的妻子,强烈的责任心使他作出了另人敬佩的抉择:必须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让我们再来充满敬意地读读这些句子。(练习朗读)

3、第三个问题: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指导读好两句话:

A、此时,他反而变得分外平静------

B、“谢天谢地”,皮埃尔自言自语,------

为什么?省略号表示什么?想象补充省略号中蕴涵的话。读好这两句话。(相机板书:舍己为人)

六、.总结延伸: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像皮埃尔这样的英雄还有许许多多,你们还知道哪些英雄的故事?(《船长》、《悲壮的一幕》、《大江保卫战》------)

今天,在我们国家面临非典病魔侵害的严峻考验面前,同样涌现了无数先人后己、救死扶伤、临危不惧、尽职尽责的人民英雄。(出示一些照片资料)课后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些资料,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研究学习。

第三课时

一、指导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梗概。

(克勒松不幸落水,被大章鱼缠住,皮埃尔将其夺回时已处于昏迷状态,急需返回港口抢救。但就在这时,皮埃尔发现海底将会发生地震或火山爆发,顾不得抢救妻子,而是向渐渐驶近危险海域的豪华客轮打灯语和呼喊,要求他们掉转航向。结果豪华客轮脱离了险境,未发生任何事故。克勒松的死换来了更多人的生,皮埃尔感到欣慰。)

2、要复述好,就要抓条理,抓重点,抓详略。

A、抓条理。(按照板书理解全文层次)

B、抓重点。(妻子克勒松的危急情况、海啸的迹象、皮埃尔的表现、豪华客轮的情况)

C、抓详略。(第一和第三部分略,皮埃尔的表现详)

3、练习简要复述。复述后评议。

4、也可进行“创造性复述”指导:今天我们要进行创造性复述,各自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文章中的有关内容。

A、出示:“正在这时,他突然发现灯光移近的速度明显减慢了,他知道轮船已经收到信号。”

讨论:豪华客轮上的船长看到灯语之后会怎么样?(船长立即作出决定:减慢航行速度,掉转航向;派出船上的直升机,赶快去救出打灯语的救命恩人。)

B、出示:“突然,他看到一些彩色的光点从游船上升起,迅速向他飞来。”

“第二天上午,皮埃尔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讨论:当人们把皮埃尔送往医院时又会发生什么情况?

(人们会议论些什么?怎么行动?送到医院后,医护人员会说些什么?怎样抢救?)

5、同座练习复述,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6、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评议。

二、布置作业:

1、回答课后问题。

2、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

迹象克勒松皮埃尔豪华客轮蓝光 橙光摔入水中 昏迷

渐渐苏醒 伤口流血 夺回克勒松

意识到:海底将发生地震 应该立即离开

我有责任通报信息 手脚不住地抽搐

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白色泡沫打灯语

声嘶力竭呼喊来了

仍在行驶;

明显减慢 红光躯体冰凉被救起灯光转大弯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6

一、教材分析:

1、本文篇幅较长,但是脉络清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在完美的结构里,延展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遇到危险——化险为夷——感到欣慰),富有艺术感染力。

2、通过对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并揭示人物品质。当感觉到所处位置要发生海啸时,皮埃尔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是“立即离开这儿”,还是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当责任心让他选择留下打灯语时,它为客轮开始没有看清灯语而急得发疯;为妻子生命垂危心在抽搐;当客轮转航后,他心情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得知没有船只和人员伤亡时的欣慰。这些作者都作了细腻的描写,从而突出并揭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

二、设计理念:

1、熟读: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会阅读和发展语言,那么,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获得的根本凭借和途径是什么呢?古人告诉我们:最佳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读、熟读,虚心涵泳,反复吟诵。也就是说,课文“范型”是凭借,阅读实践是根本。以课文为凭借,以读书活动为根本的外部语文(范文语言)信息的加工内化过程。张田若先生曾经说:“我认为一课书教完之后,成败的第一个规范应该是学生是否读熟了课文。”

2、精思:不加咀嚼的朗读真能让学生感悟、理解、内化吗?不启动思维,不用心体悟,在囫囵吞枣的朗读中,精彩的词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学生的大脑中闪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式阅读”向质疑问难的“探究式阅读”转变,鼓励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读出共性中的个性。

3、感悟: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劝学》篇中早就认为语文学习的关键是感悟自得,“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这种保守的语文教学精华用到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就是强调“披文入情”、“体情悟道”、“遵路识真”。即指导学生边读书边进入角色,换位考虑,设身处地,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从课本中走出来,变成自身的经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理解皮埃尔的心理活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皮埃尔船长舍己救人,危险中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精神。

四、重点、难点:

理解皮埃尔的心理活动,体会皮埃尔船长舍己救人,危险中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撰写批注: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如此美丽,生命又是如此脆弱,有时生死仅距一步之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与书中人物进行一番心灵的对话。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主人公皮埃尔在生死考验面前的表示,写上批注。静静地读书,用心去体会。(保证充沛的时间写批注)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悟)

紧扣生死主线,让学生自由提问,自由感悟,逐一解决。

1、方法引路,渐入情境。

寻找自身感动的地方,评价皮埃尔,感受英雄形象。

出示:“不,我不能走!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惟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

以这句话为例,重点指导学生交流自身读后的感受、理解、体会,相机让学生板书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船长》一文。

2、文本交流,进入情境。

A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1)此时,克勒松的手脚不停地抽搐,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的白色泡沫。

(2)皮埃尔的心也在抽搐,他知道,这很可能是生命力即将耗尽的信号。

让学生针对这两个句子和这两个“抽搐”质疑。这两个“抽搐”意思一样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克勒松的手脚为什么会不停地抽搐?

(3)指导朗读:是呀,皮埃尔的心在抽搐,我们的心也在抽搐;皮埃尔的心十分痛苦,我们的心也十分痛苦;皮埃尔的心异常焦急,我们的心也异常焦急。

(4)朗读竞赛,男生、女生、教师进行朗读竞赛。这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和迸发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通过朗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走进皮埃尔的内心世界。

3、文本交流,情感体验

B、他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只是在亡妻的耳朵边轻轻地说话:“亲爱的,原谅我……”

让学生个性化的读,教师点评,渗透个性化的朗读。

C、“谢天谢地,”皮埃尔自言自语,“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

配乐《爱无止境》,指名学生朗读。

三、拓展想象,延伸情境

给课文补白,此时皮埃尔醒来了,看到了最新消息,但身体状况还不是非常好,我们只能派五六个代表进去采访,你们准备问他什么问题?

上台扮演。

四、研讨生命,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生死的课文,学习了这一课,你对生命有了什么新的感悟?写上一两句话。

生命感言:_______________ 。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海啸这样的天灾面前,人自身是渺小的,然而皮埃尔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做出的抉择,却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个灵魂的伟大,将永远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扬起不朽的生命风帆,树立起一块不倒的丰碑。

五、向同学推荐有关生死的文章、书目、电影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7

一、教材分析:

1、本文篇幅较长,但是脉络清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在完美的结构里,延展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遇到危险——化险为夷——感到欣慰),富有艺术感染力。

2、通过对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并揭示人物品质。当感觉到所处位置要发生海啸时,皮埃尔的心理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是“立即离开这儿”,还是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当责任心让他选择留下打灯语时,它为客轮开始没有看清灯语而急得发疯;为妻子生命垂危心在抽搐;当客轮转航后,他心情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得知没有船只和人员伤亡时的欣慰。这些作者都作了细腻的描写,从而突出并揭示了人物的崇高品质。

二、设计理念:

1、熟读: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会阅读和发展语言,那么,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获得的根本凭借和途径是什么呢?古人告诉我们:最佳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熟读,虚心涵泳,反复吟诵。也就是说,课文“范型”是凭借,阅读实践是根本。以课文为凭借,以读书活动为根本的外部语文(范文语言)信息的加工内化过程。张田若先生曾经说:“我认为一课书教完之后,成败的第一个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读熟了课文。”

2、精思:不加咀嚼的朗读真能让学生感悟、理解、内化吗?不启动思维,不用心体悟,在囫囵吞枣的朗读中,精彩的词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学生的大脑中闪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式阅读”向质疑问难的“探究式阅读”转变,鼓励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读出共性中的个性。

3、感悟: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劝学》篇中早就认为语文学习的关键是感悟自得,“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精华用到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就是强调“披文入情”、“体情悟道”、“遵路识真”。即指导学生边读书边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课本中走出来,变成自己的经验能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理解皮埃尔的心理活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皮埃尔船长舍己救人,危险中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皮埃尔的心理活动,体会皮埃尔船长舍己救人,危险中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撰写批注: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如此美丽,生命又是如此脆弱,有时生死仅距一步之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与书中人物进行一番心灵的对话。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主人公皮埃尔在生死考验面前的表现,写上批注。静静地读书,用心去体会。(保证充分的时间写批注)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悟)

紧扣生死主线,让学生自由提问,自由感悟,逐一解决。

1、方法引路,渐入情境。

寻找自己感动的地方,评价皮埃尔,感受英雄形象。

出示:“不,我不能走!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惟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

以这句话为例,重点指导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理解、体会,相机让学生板书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船长》一文。

2、文本交流,进入情境。

A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1)此时,克勒松的手脚不停地抽搐,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的白色泡沫。

(2)皮埃尔的心也在抽搐,他知道,这很可能是生命力即将耗尽的信号。

让学生针对这两个句子和这两个“抽搐”质疑。这两个“抽搐”意思一样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克勒松的手脚为什么会不停地抽搐?

(3)指导朗读:是呀,皮埃尔的心在抽搐,我们的心也在抽搐;皮埃尔的心十分痛苦,我们的心也十分痛苦;皮埃尔的心异常焦急,我们的心也异常焦急。

(4)朗读比赛,男生、女生、教师进行朗读比赛。这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和迸发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通过朗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走进皮埃尔的内心世界。

3、文本交流,情感体验

B、他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只是在亡妻的耳朵边轻轻地说话:“亲爱的,原谅我……”

让学生个性化的读,教师点评,渗透个性化的朗读。

C、“谢天谢地,”皮埃尔自言自语,“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

配乐《爱无止境》,指名学生朗读。

三、拓展想象,延伸情境

给课文补白,此时皮埃尔醒来了,看到了最新消息,但身体状况还不是非常好,我们只能派五六个代表进去采访,你们准备问他什么问题?

上台表演。

四、探讨生命,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生死的课文,学习了这一课,你对生命有了什么新的感悟?写上一两句话。

生命感言:_______________ 。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海啸这样的天灾面前,人本身是渺小的,然而皮埃尔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做出的抉择,却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个灵魂的伟大,将永远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扬起不朽的生命风帆,树立起一块不倒的丰碑。

五、向同学推荐有关生死的文章、书目、电影

六、板书设计:

印度洋上生死夜

皮埃尔 (学生板书对皮埃尔的感悟)

七、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语文教研员许红琴评课:

薛丽芬老师上的六年级的《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课,听后感觉大气,充分放手让学生读、悟,师生交流顺畅。

第一、凸现一个“读”字,读有层次,螺旋上升,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时间,充分体悟,读得顺畅。师生相互交流,理解更深了,将文本的情感与自己体验相结合。学生读不到位,启发学生想了再读。

第二、凸现一个“学生主体”。给学生思考、探究时间,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主选择,文本是学生自己读懂的,情感是学生自己理解的,感受是学生自己体悟的,师生交流融通,教师定位准确,收放自如。教师的点拨使薛老师做到了“理性的教师权威”“平等中的首席”。

第三、凸现学生对文本“多元的解读”。学生个性化解读,想自己所想,想别人所想,想别人所未想。

商讨:

1、老师的引导也应渗透。如:可让学生联系上文度假时的欢乐,救一个人与救一船人;两个“抽搐”的理解。

2、师生散点式的讨论,最后串成一体,应有一条主线。情感时进时出。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8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二三段。

2.理解皮埃尔的心理活动。

3.体会文中两次“抽搐”的不同意思。

二、课时重难点:

体会皮埃尔的心理活动,掌握文中“抽搐”的不同意思。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听写。

抽搐泡沫猝不及防声嘶力竭

耗尽须臾风景如画谢天谢地

二、精读第二段。

1.自由读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2.文中写了皮埃尔的几次心理活动?勾画出内容,读一读。

(1)在意识到海底将发生地震或火山喷发时,皮埃尔首先想到了什么?

(2)他这样做了吗?为什么?

(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

(3)观看海啸录象,想象海难爆发时的情况,理解“我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的含义。

(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好“不,我不能走”,抓住皮埃尔的责任心和勇气。

3.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找出两个“抽搐”,并联系上下文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前者指手脚的生理反映,后者指心理状态,很着急,轮船还没收到信号,妻子快要死了,心理很痛苦,伤心。)

4.皮埃尔知道轮船已经收到信号后,为什么不打“请救救我们”的灯语?你认为他这样做法对吗?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1)因为在这一海域,海啸随时都会发生,不愿累及别人。

(2)想和亡妻克勒松在一起。

(3)担心打出“请救救我们”,会影响别人逃生。

(4)心中只想着拯救别人而忘记自己的危险处境。

三、学习第三段。

1.指读第七自然段。

2.从“谢天谢地”、“安息”等词语中体会皮埃尔得知事情结果后的心情。(欣慰)

四、全文,巩固提高。

在海啸这样的天灾面前,人本身是渺小的,然而皮埃尔在生死之时做出的抉择,令人感到一个灵魂的伟大,震撼着我们,令世人敬佩!

五、作业设计:

1.阅读课文,熟记内容,尝试复述。

2.完成课文后习题4,写出两个“抽搐”的含义。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六、板书设计:

24印度洋上生死夜

皮埃尔离开留下传递信息

(船长)求救放弃陪伴妻子

有责任舍己为人将生死置之度外

我的教学反思: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上下文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4、借助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主人公皮埃尔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以及妻子的安危置之度外,关心他人胜过自己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主人公皮埃尔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以及妻子的安危置之度外,关心他人胜过自己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

l、出示世界地图。

(1)提问:世界上有哪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 、北冰洋)

(2)请在世界地图上指出印度洋的位置,说说它的周围是哪几个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

2、板书课题:印度洋上生死夜

(1)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不用看课文,我们就可以知道些什么?

(这一课题告诉我们:事情发生的地点是在印度洋上,发生的时间是在夜里,中心事件与课文中人物的生死有关)

(2)过渡:在印度洋上到底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让我们读读课文来了解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梗概

1、各自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想一想它们各是什么意思。

(1)学生默读后教师出示词语:猝不及防、抽搐、泡沫、耗尽、须臾。讨论这些词语的意思。

(2)齐读生字新词。

2、指名朗读课文,揭示思考题:(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是谁?(2)简要地说说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读后讨论上述问题,小结

3、理清文章脉络。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三、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读一读,再抄写生字词。

第二教时

一、复习

l、听写词语。

2、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

二、精读训练

l、教师提问:第一部分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依次讲了哪些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主要人物和地点)

齐读第1自然段。

2、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

(1)说一说,这5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①克勒松猝不及防,摔入水中,被大章鱼缠伤,皮埃尔将其夺回。

②克勒松急需返回港口救治,但皮埃尔发现海底即将发生地震或火山爆发。

③皮埃尔决定回到出事地点。

④皮埃尔打灯语和呼喊要求客轮掉转航向。

⑤客轮掉转航向,皮埃尔被客轮上的直升机救离险境。

(2)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

(分4层:第2~3自然段为第一层,写洋上遇险;其余3个自然段各为一层,写的是:两个念头—— 全力报信一一艰难脱险)

(3)研读第一层。

①指名朗读第一层

②讨论:皮埃尔从哪些迹象意识到海底将要发生地震或火山爆发?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惟一”。(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这一个)

(4)研读第二层。(两个念头)

①皮埃尔面对这一处境,他起初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后来他作出了怎样的决定?为什么?

指导朗读“不,我不能走!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惟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体会皮埃尔的责任心和勇气。

②讨论、朗读后在上表内完成有关板书(2)。

(5)研读第三层。(全力报信)

①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组织学生描述)

②朗读第5自然段。重点理解克勒松当时情况的危急以及皮埃尔的动作、心理活动和语言。

③教师口述:皮埃尔突然发现灯光移近的速度明显减慢了,轮船已经收到信号。

(6)研读第四层。(艰难脱险)

①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皮埃尔为什么不向豪华游轮打出灯语“请救救我们”?

②他发现她(克勒松)的躯体已经冰凉,“在亡妻的耳朵边,轻轻地说:'亲爱的,原谅我……'” 想一想:“原谅”他什么?

③指名读“直升机很快飞到了他们的头上”到节末,口述直升机救皮埃尔等人的情况。

3、根据板书,简要回顾课文内容。

三、作业

1、阅读课文,熟记内容,为复述做好准备。

2、预习课后作业第5题。

第三教时

一、继续精读训练

指名读第三部分后,讨论: 1、皮埃尔从报纸上了解到什么消息?(海里发生地震,引起了海啸,没有人员伤亡)

2、看到这一消息后,他说了些什么?(皮埃尔自言自语;“谢天谢地,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

3、从皮埃尔的这些话里,我们可以想象到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一是他在庆幸海底地震所引发的海啸没有造成船只毁坏和人员伤亡。二是他顾不上抢救妻子,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危险地点发出海难信号,使超级豪华游轮安然脱险,妻子没有”白白付出生命的代价",她的死换来了更多人的生,如果地下有知,她也会感到欣慰)

二、复述指导

简要复述:

1、要搞好复述,就要抓条理,抓重点,抓详略。

(1)抓条理。(按照板书理解全文层次)

(2)抓重点。(妻子克勒松的危急情况、海啸的迹象、皮埃尔的表现、豪华客轮的情况)

(3)抓详略。(第一和第三部分略,皮埃尔的表现详)

3、练习简要复述。复述后评议。

三、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印度洋上生死夜》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第四篇:《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1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1、了解故事梗概;2、词语的理解(引出“抽搐”)

二、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A、此时,克勒松的手脚不停地抽搐,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的白色泡沫。

B、皮埃尔的心也在抽搐,他知道,这很可能是生命力即将耗尽的信号。

1、让学生针对这两个句子和这两个“抽搐”质疑。

① 这两个“抽搐”意思一样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② 克勒松的手脚为什么会不停地抽搐?(读1——5小节)

重点体会“现在惟一的办法是迅速返回港口”中的“惟一”

③ 皮埃尔的心为什么在抽搐?(读4——5小节)

A、重点体会“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惟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中的“惟一”,并与“现在惟一的办法是迅速返回港口”中的“惟一”连起来体会此时皮埃尔的矛盾心情。

B、指导朗读:是呀,皮埃尔的心在抽搐,我们的心也在抽搐;皮埃尔的心十分痛苦,我们的心也十分痛苦;皮埃尔的心异常焦急,我们的心也异常焦急。(这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和迸发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通过朗读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走进了皮埃尔的内心世界。)

④他们的命运最终如何呢?(读6——7小节)┄┄

重点体会

A、“他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只是在亡妻的耳朵边轻轻地说话:‘亲爱的,原谅我……’”(他为什么反而变得分外平静?他请求亡妻原谅他什么?他真的做错了吗?)

B、“‘谢天谢地,’皮埃尔自言自语,‘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

(皮埃尔谢什么?为什么说“现在你可以安息了”)

让学生补充这两个省略号省略的话后指导朗读。

三、课外拓展,收集信息

1、向学生推荐《抉择》一文。

2、要求学生收集相关主题的故事,准备交流。

总结: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海啸这样的天灾面前,人本身是渺小的,然而皮埃尔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做出的抉择,却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个灵魂的伟大,将永远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2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结合上下文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3、借助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主人公皮埃尔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以及妻子的安危置之度外,关心他人胜过自己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世界地图。

A、世界上有哪四大洋?

B、在世界地图上指出印度洋的位置,说说它的周围是哪几个洲?

2、板书课题。

A、看到这个题目,可以知道些什么?

B、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各自默读课文,划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讨论下列词语的意思:

猝不及防、抽搐、泡沫、耗尽、须臾。

A、猝不及防:猝,忽然。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预防。

B、抽搐:肌肉不随意地收缩的症状,多见于四肢和脸面。

C、泡沫:聚在一起的许多小泡。结合生活实际讲解。

D、耗尽:消耗光了。

E、须臾:极短的时间。

(相机指导字型及难写部分。)

3、齐读生字词。

4、再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5、读后讨论小结:

时间:6月21日夜里;

地点:印度洋上马斯科林群岛的海洋中;

人物:法国船长皮埃尔和他的妻子克勒松;

事情:船长皮埃尔携妻子克勒松夜游印度洋,克勒松不幸落水,为章鱼缠住,被夺回后仍生命垂危。与此同时,皮埃尔得知附近即将发生海啸,顾不得抢救妻子克勒松,冒着生命危险向客轮报信,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6、理清课文脉络: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皮埃尔夫妇驾驶快艇在印度洋上游玩。

第二部分(2-6))皮埃尔夫妇海上遇险,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第三部分(7)皮埃尔获知地震、海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后的心情。

三、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用钢笔描红、临写。再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交流)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感人的文章。

二、自读自悟:

平时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总是会提几个问题让大家读书思考,是不是?今天老师要提什么问题呢?暂时保密。请大家先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猜一猜老师会在哪里提问题?如果老师在这里提问题,该怎样回答?可以在书上做做记号。

三、交流质疑:

看来同学们还是很会提问题的,许多地方都和老师想到一起去了。好了。谁先说说?(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即时解决;对一些较麻烦又与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建议在课后解决;引导学生思考最值得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

1、皮埃尔遇到了哪些危险

**这个问题提得有水平,来,请你写到黑板上来。(板书:遇到危险)

2、面对生死考验皮埃尔的表现如何

问得好,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也请你上来写一下。(板书:表现)

3、皮埃尔为什么这么做?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激发了大家的思维。(板书:?)

四、小组讨论:

到现在为止,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不错,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那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还要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讨论讨论。开始吧!

五、交流体会:

交流时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中的内容,也可以读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1、哪个小组选择了第一个问题?那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如不能正确回答则请其他同学帮助、补充)(遇到的危险有:第2节:妻子受伤。第三节:发生海难;第五节、第六节)(相机板书:妻子受伤发生海难)

你能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吗?(抓住“咚”、“猝不及防”、“死死缠住”等)

2、第二个问题:能说说你们的理解吗?(相机板书:艰难抉择、坚持报信)

在突如其来的一系列危险面前,皮埃尔的心理活动有哪些变化?(相机出示.课件中的文字内容。第四、五六、七节中片段)(解决课后问题4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在生死考验面前,皮埃尔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也顾不上生命垂危的的妻子,强烈的责任心使他作出了另人敬佩的抉择:必须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让我们再来充满敬意地读读这些句子。(练习朗读)

3、第三个问题: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指导读好两句话:

A、此时,他反而变得分外平静------

B、“谢天谢地”,皮埃尔自言自语,------

为什么?省略号表示什么?想象补充省略号中蕴涵的话。读好这两句话。(相机板书:舍己为人)

六、.总结延伸: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像皮埃尔这样的英雄还有许许多多,你们还知道哪些英雄的故事?(《船长》、《悲壮的一幕》、《大江保卫战》------)

今天,在我们国家面临非典病魔侵害的严峻考验面前,同样涌现了无数先人后己、救死扶伤、临危不惧、尽职尽责的人民英雄。(出示一些照片资料)课后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些资料,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研究学习。

第三课时

一、指导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梗概。

(克勒松不幸落水,被大章鱼缠住,皮埃尔将其夺回时已处于昏迷状态,急需返回港口抢救。但就在这时,皮埃尔发现海底将会发生地震或火山爆发,顾不得抢救妻子,而是向渐渐驶近危险海域的豪华客轮打灯语和呼喊,要求他们掉转航向。结果豪华客轮脱离了险境,未发生任何事故。克勒松的死换来了更多人的生,皮埃尔感到欣慰。)

2、要复述好,就要抓条理,抓重点,抓详略。

A、抓条理。(按照板书理解全文层次)

B、抓重点。(妻子克勒松的危急情况、海啸的迹象、皮埃尔的表现、豪华客轮的情况)

C、抓详略。(第一和第三部分略,皮埃尔的表现详)

3、练习简要复述。复述后评议。

4、也可进行“创造性复述”指导:今天我们要进行创造性复述,各自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文章中的有关内容。

A、出示:“正在这时,他突然发现灯光移近的速度明显减慢了,他知道轮船已经收到信号。”

讨论:豪华客轮上的船长看到灯语之后会怎么样?(船长立即作出决定:减慢航行速度,掉转航向;派出船上的直升机,赶快去救出打灯语的救命恩人。)

B、出示:“突然,他看到一些彩色的光点从游船上升起,迅速向他飞来。”

“第二天上午,皮埃尔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讨论:当人们把皮埃尔送往医院时又会发生什么情况?

(人们会议论些什么?怎么行动?送到医院后,医护人员会说些什么?怎样抢救?)

5、同座练习复述,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6、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评议。

二、布置作业:

1、回答课后问题。

2、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

迹象克勒松皮埃尔豪华客轮蓝光 橙光摔入水中 昏迷

渐渐苏醒 伤口流血 夺回克勒松

意识到:海底将发生地震 应该立即离开

我有责任通报信息 手脚不住地抽搐

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白色泡沫打灯语

声嘶力竭呼喊来了

仍在行驶;

明显减慢 红光躯体冰凉被救起灯光转大弯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3

一、教材分析:

1、本文篇幅较长,但是脉络清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在完美的结构里,延展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遇到危险——化险为夷——感到欣慰),富有艺术感染力。

2、通过对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并揭示人物品质。当感觉到所处位置要发生海啸时,皮埃尔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是“立即离开这儿”,还是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当责任心让他选择留下打灯语时,它为客轮开始没有看清灯语而急得发疯;为妻子生命垂危心在抽搐;当客轮转航后,他心情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得知没有船只和人员伤亡时的欣慰。这些作者都作了细腻的描写,从而突出并揭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

二、设计理念:

1、熟读: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会阅读和发展语言,那么,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获得的根本凭借和途径是什么呢?古人告诉我们:最佳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读、熟读,虚心涵泳,反复吟诵。也就是说,课文“范型”是凭借,阅读实践是根本。以课文为凭借,以读书活动为根本的外部语文(范文语言)信息的加工内化过程。张田若先生曾经说:“我认为一课书教完之后,成败的第一个规范应该是学生是否读熟了课文。”

2、精思:不加咀嚼的朗读真能让学生感悟、理解、内化吗?不启动思维,不用心体悟,在囫囵吞枣的朗读中,精彩的词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学生的大脑中闪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式阅读”向质疑问难的“探究式阅读”转变,鼓励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读出共性中的个性。

3、感悟: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劝学》篇中早就认为语文学习的关键是感悟自得,“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这种保守的语文教学精华用到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就是强调“披文入情”、“体情悟道”、“遵路识真”。即指导学生边读书边进入角色,换位考虑,设身处地,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从课本中走出来,变成自身的经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理解皮埃尔的心理活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皮埃尔船长舍己救人,危险中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精神。

四、重点、难点:

理解皮埃尔的心理活动,体会皮埃尔船长舍己救人,危险中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撰写批注: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如此美丽,生命又是如此脆弱,有时生死仅距一步之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与书中人物进行一番心灵的对话。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主人公皮埃尔在生死考验面前的表示,写上批注。静静地读书,用心去体会。(保证充沛的时间写批注)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悟)

紧扣生死主线,让学生自由提问,自由感悟,逐一解决。

1、方法引路,渐入情境。

寻找自身感动的地方,评价皮埃尔,感受英雄形象。

出示:“不,我不能走!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惟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

以这句话为例,重点指导学生交流自身读后的感受、理解、体会,相机让学生板书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船长》一文。

2、文本交流,进入情境。

A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1)此时,克勒松的手脚不停地抽搐,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的白色泡沫。

(2)皮埃尔的心也在抽搐,他知道,这很可能是生命力即将耗尽的信号。

让学生针对这两个句子和这两个“抽搐”质疑。这两个“抽搐”意思一样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克勒松的手脚为什么会不停地抽搐?

(3)指导朗读:是呀,皮埃尔的心在抽搐,我们的心也在抽搐;皮埃尔的心十分痛苦,我们的心也十分痛苦;皮埃尔的心异常焦急,我们的心也异常焦急。

(4)朗读竞赛,男生、女生、教师进行朗读竞赛。这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和迸发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通过朗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走进皮埃尔的内心世界。

3、文本交流,情感体验

B、他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只是在亡妻的耳朵边轻轻地说话:“亲爱的,原谅我……”

让学生个性化的读,教师点评,渗透个性化的朗读。

C、“谢天谢地,”皮埃尔自言自语,“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

配乐《爱无止境》,指名学生朗读。

三、拓展想象,延伸情境

给课文补白,此时皮埃尔醒来了,看到了最新消息,但身体状况还不是非常好,我们只能派五六个代表进去采访,你们准备问他什么问题?

上台扮演。

四、研讨生命,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生死的课文,学习了这一课,你对生命有了什么新的感悟?写上一两句话。

生命感言:_______________ 。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海啸这样的天灾面前,人自身是渺小的,然而皮埃尔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做出的抉择,却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个灵魂的伟大,将永远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扬起不朽的生命风帆,树立起一块不倒的丰碑。

五、向同学推荐有关生死的文章、书目、电影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能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下两个“抽搐”的不同意思。

3、通过教学,体会皮埃尔船长舍己救人,在生死关头将自身以及妻子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高贵品质。

教学流程

一、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主要检查同学是否能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三、学习生词

1、这一环节参插在第二流程中进行。

2、读准“猝、搐”的读音。

3、掌握生字“臾”的笔顺。

4、理解“猝不及防、须臾”的意思,尤其能结合上下文体会两个“抽搐”的不同意思。

5、描红、临写放在第二流程后进行。

四、看图说话

1、找出课文插图与文中那一节相对应。

2、默读第五节,说说图意,内容包括事情的四要素。

五、体会中心

1、灯语的内容是什么?

2、此时,皮埃尔除了在打灯语,还在干什么?

3、此时,皮埃尔的心情怎样?

4、学到这儿,你想对皮埃尔说什么?

5、在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皮埃尔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

6、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皮埃尔得知事情结果后的思想感情。

六、感情朗读

1、选择1至两个令你感动的片段读一读。

2、指名感情朗读片段。

七、练笔升华

1、结合上文,补充省略号中的话。

“亲爱的,原谅我……”

2、简要交流。

八、赠送名言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主人公皮埃尔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以及妻子的安危置之度外,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贵品质,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

1、能结合上下文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2、借助语言材料体会皮埃尔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以及妻子安危置之度外,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

一、检复质疑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印度洋上生死夜》。

1、快速浏览课文第一段,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第一段留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妻子克勒松伤势严重;皮埃尔十分爱自己的妻子克勒松。)

在这紧要关头,皮埃尔要做的肯定是┅┅(挽救妻子克勒松。)

可是,出示课文最后一句: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可见,克勒松已经不幸去世了。

此刻,面对这种情况,你心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哪些问题?

(1、为什么不救自己的妻子?2、还有什么比妻子的生命更加重要的东西吗?3、为什么说你可以安息了?)

2、整合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懂一个问题:在妻子处于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之际,发生了什么情况?皮埃尔船长表现怎样?

二、自主合作学习,精读感悟。

(一)、布置自学思考题

自由读课文,思考:在妻子处于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之际,发生了什么情况?皮埃尔船长表现怎样?把自己感触深的语段画下来,多读一读,并把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1、学生自学;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二)、集体交流汇报。

1、妻子伤势严重,留下通报信息。

我们应该立即离开这儿。想到这,他立即将快艇加速,在海面上飞驰。可另一个念头又冲入他的脑海:不,我不能走!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惟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

①生汇报;

②引导自由轻声读;

③谈感受,朗读(矛盾,想救妻子,又想通报信息;责任心强;态度坚决;英勇;把自己和妻子的生命置之度外等)

④指名读

⑤小结:妻子伤势严重,刚好海底有地震或者火山爆发,皮埃尔船长首先想到要立即救治妻子,但是责任心,职业良心告诉自己,他应该留下来向来往的船只通报海底将发生地震的信息。就这样,他把死的可能留给了妻子和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来往船只上的人们。

2、轮船没有看清灯语,急得几乎发疯。

此时,克勒松的手脚不住地抽搐,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的白色泡沫。皮埃尔的心也在抽搐,他知道,这很可能是生命力即将耗尽的信号。该死的船,快停下!快停下!他一边打灯语,一边在声嘶力竭地呼喊。轮船仍然在行驶。皮埃尔几乎急得要发疯了:天哪,难道克勒松的血白流了?难道我们俩将白白付出生命的代价?

①生汇报;②谈感受和体验;相机朗读,自我评价。(声嘶力竭的呼喊;发疯得喊;心在抽搐;引导感受皮埃尔船长内心的痛苦和焦急。为了轮船上人们的生命安全,他愿意失去夫妻俩的生命,假如轮船上的人们不能获得解救,他不甘心。)

③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④小结:此时此刻,皮埃尔船长的内心是那么痛苦,又是那么焦急,痛苦的是他和妻子即将付出生命的代价,焦急的是轮船根本没有发现他的灯语,仍旧在行驶,他所担心的一场超级海难即将要发生。他真是心如刀割,心急如焚。

⑤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一语段,感受皮埃尔船长痛苦而焦急的感情。

3、为了确保轮船安全,宁愿和妻子葬身大海。

其实,他完全可以打这样的灯语:请救救我们!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在这一海域,海啸随时都会发生。他抱住了克勒松,发现她的躯体已经冰凉。此时,他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只是在亡妻的耳朵边轻轻地说话:亲爱的,原谅我

①读过以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感受?(谈、读结合)

②假如你是皮埃尔船长,你会和亡妻说些什么?亡妻在天之灵,她又会说些什么呢?

③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④小结:面对亡妻,面对自己的即将死亡,皮埃尔船长是那么平静了。因为此时此刻,他心满意足了,是他挽救了大轮船,挽救了众多的生命,而他也准备和自己愧对的妻子一起在大海中得到永生和不朽。

(三)、延伸拓展,感悟生命价值。

1、后来,皮埃尔船长意外获救了。第二天上午苏醒后的他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亡妻的痛苦;得知轮船平安后的欣慰和高兴;)

2、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肯定对皮埃尔船长或者克勒松有话要说,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

3、学了这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你不懂或者提出探讨的地方。

四、总结谈话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短暂的,但是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她却有可能是永恒的,在短暂中追求永恒,将会使得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焕发耀眼的光芒。让我们多来做一位生命焕发耀眼光芒的人吧。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上下文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4、借助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主人公皮埃尔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以及妻子的安危置之度外,关心他人胜过自己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主人公皮埃尔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以及妻子的安危置之度外,关心他人胜过自己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

l、出示世界地图。

(1)提问:世界上有哪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 、北冰洋)

(2)请在世界地图上指出印度洋的位置,说说它的周围是哪几个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

2、板书课题:印度洋上生死夜

(1)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不用看课文,我们就可以知道些什么?

(这一课题告诉我们:事情发生的地点是在印度洋上,发生的时间是在夜里,中心事件与课文中人物的生死有关)

(2)过渡:在印度洋上到底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让我们读读课文来了解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梗概

1、各自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想一想它们各是什么意思。

(1)学生默读后教师出示词语:猝不及防、抽搐、泡沫、耗尽、须臾。讨论这些词语的意思。

(2)齐读生字新词。

2、指名朗读课文,揭示思考题:(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是谁?(2)简要地说说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读后讨论上述问题,小结

3、理清文章脉络。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三、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读一读,再抄写生字词。

第二教时

一、复习

l、听写词语。

2、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

二、精读训练

l、教师提问:第一部分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依次讲了哪些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主要人物和地点)

齐读第1自然段。

2、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

(1)说一说,这5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①克勒松猝不及防,摔入水中,被大章鱼缠伤,皮埃尔将其夺回。

②克勒松急需返回港口救治,但皮埃尔发现海底即将发生地震或火山爆发。

③皮埃尔决定回到出事地点。

④皮埃尔打灯语和呼喊要求客轮掉转航向。

⑤客轮掉转航向,皮埃尔被客轮上的`直升机救离险境。

(2)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

(分4层:第2~3自然段为第一层,写洋上遇险;其余3个自然段各为一层,写的是:两个念头—— 全力报信一一艰难脱险)

(3)研读第一层。

①指名朗读第一层

②讨论:皮埃尔从哪些迹象意识到海底将要发生地震或火山爆发?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惟一”。(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这一个)

(4)研读第二层。(两个念头)

①皮埃尔面对这一处境,他起初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后来他作出了怎样的决定?为什么?

指导朗读“不,我不能走!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惟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体会皮埃尔的责任心和勇气。

②讨论、朗读后在上表内完成有关板书(2)。

(5)研读第三层。(全力报信)

①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组织学生描述)

②朗读第5自然段。重点理解克勒松当时情况的危急以及皮埃尔的动作、心理活动和语言。

③教师口述:皮埃尔突然发现灯光移近的速度明显减慢了,轮船已经收到信号。

(6)研读第四层。(艰难脱险)

①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皮埃尔为什么不向豪华游轮打出灯语“请救救我们”?

②他发现她(克勒松)的躯体已经冰凉,“在亡妻的耳朵边,轻轻地说:'亲爱的,原谅我……'” 想一想:“原谅”他什么?

③指名读“直升机很快飞到了他们的头上”到节末,口述直升机救皮埃尔等人的情况。

3、根据板书,简要回顾课文内容。

三、作业

1、阅读课文,熟记内容,为复述做好准备。

2、预习课后作业第5题。

第三教时

一、继续精读训练

指名读第三部分后,讨论: 1、皮埃尔从报纸上了解到什么消息?(海里发生地震,引起了海啸,没有人员伤亡)

2、看到这一消息后,他说了些什么?(皮埃尔自言自语;“谢天谢地,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

3、从皮埃尔的这些话里,我们可以想象到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一是他在庆幸海底地震所引发的海啸没有造成船只毁坏和人员伤亡。二是他顾不上抢救妻子,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危险地点发出海难信号,使超级豪华游轮安然脱险,妻子没有”白白付出生命的代价",她的死换来了更多人的生,如果地下有知,她也会感到欣慰)

二、复述指导

简要复述:

1、要搞好复述,就要抓条理,抓重点,抓详略。

(1)抓条理。(按照板书理解全文层次)

(2)抓重点。(妻子克勒松的危急情况、海啸的迹象、皮埃尔的表现、豪华客轮的情况)

(3)抓详略。(第一和第三部分略,皮埃尔的表现详)

3、练习简要复述。复述后评议。

三、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印度洋上生死夜》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皮埃尔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6月20日傍晚,法国船长皮埃尔正携妻子克勒松,从风景如画的马斯科林群岛度假回来。他驾驶着高速快艇,在一望无际的印度洋上行驶着。突然,一个特殊情况发生了,是什么特殊情况呢?

学生答后,板书:妻子受伤,将要地震。

二、讲读第4节。

1、引读。

(师引)船长皮埃尔面对不断流血的妻子和即将发生的地震,皮埃尔先想到——“我们应该立即离开这儿”(生读)。(师引)——想到这,他立即——将快艇加速,在海上飞驰。(生读)(师引)——可另一个念头又冲入他的脑海——“不,我不能……这一信息”。(生读)

2、讨论。皮埃尔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决定?

3、小结。是赶快离开?还是留下给过往船只通报信息,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皮埃尔进行了一次生死抉择。

(采用引读的方法,先整体了解情节,再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既注意了情境,又不使阅读浮于表面。)

三、讲读第5、6节

过渡:小艇上没有无线电通讯系统,皮埃尔怎么做了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读课文的5、6节。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划下来。

1、自读。

2、交流。

(1)“为了避免一场……回到了出事地点。”板书:调转方向。

(2)“该死的船------代价……”板书:声嘶力竭呼喊。

(3)“此时,克勒松……信号。”板书:妻子冰凉很平静。

(4)“其实,他完全可以……没有这样做”板书:没有呼救。

3、追问:最后,客轮上的直升机把皮埃尔和已死去的克勒松救了出来。请读读本小节最后两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体会灾难的巨大)如果客轮航行到此,后果会是怎样?

(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体现了主体性教育。追问,也是必要的。)

4、小结。

皮埃尔在客轮来之前,有足够的时间离开这个即将发生灾难的地方。可他没有逃离,毅然回到危险地带;客轮来时,身旁的妻子不断抽搐,口吐白沫,生命垂危,皮埃尔心如刀绞,依然拼命地给客轮打灯语,叫它不要开过来。后来,客轮脱险了,却失去了心爱的妻子,茫茫的印度洋上,只剩下皮埃尔和已冰凉的妻子。这时,他完全可以打出灯语,让客轮来解救他们,可他没有这样做。

四、讲读第7节。

过渡:对于海啸有没有引起船员伤亡呢?皮埃尔在第二天,从报纸上才了解到。他看到这一消息后,说了些什么?

1、自读。谁来说说他当时的内心想法?学生答后,板书:谢天谢地。

2、课文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请你接着皮埃尔的话继续说下去。

五、总结课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印度洋上生死夜》这篇课文,跟随皮埃尔在印度洋上经历了一场生死的考验。皮埃尔把妻子以及自身安危置之度外,毅然通报信息挽救客轮的高贵品质,唱响了一曲关心他人胜于关心自己的动人赞歌。他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老师.总结性的语言,还要简洁一些。)

六、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8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二三段。

2.理解皮埃尔的心理活动。

3.体会文中两次“抽搐”的不同意思。

二、课时重难点:

体会皮埃尔的心理活动,掌握文中“抽搐”的不同意思。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听写。

抽搐泡沫猝不及防声嘶力竭

耗尽须臾风景如画谢天谢地

二、精读第二段。

1.自由读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2.文中写了皮埃尔的几次心理活动?勾画出内容,读一读。

(1)在意识到海底将发生地震或火山喷发时,皮埃尔首先想到了什么?

(2)他这样做了吗?为什么?

(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

(3)观看海啸录象,想象海难爆发时的情况,理解“我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的含义。

(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好“不,我不能走”,抓住皮埃尔的责任心和勇气。

3.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找出两个“抽搐”,并联系上下文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前者指手脚的生理反映,后者指心理状态,很着急,轮船还没收到信号,妻子快要死了,心理很痛苦,伤心。)

4.皮埃尔知道轮船已经收到信号后,为什么不打“请救救我们”的灯语?你认为他这样做法对吗?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1)因为在这一海域,海啸随时都会发生,不愿累及别人。

(2)想和亡妻克勒松在一起。

(3)担心打出“请救救我们”,会影响别人逃生。

(4)心中只想着拯救别人而忘记自己的危险处境。

三、学习第三段。

1.指读第七自然段。

2.从“谢天谢地”、“安息”等词语中体会皮埃尔得知事情结果后的心情。(欣慰)

四、全文,巩固提高。

在海啸这样的天灾面前,人本身是渺小的,然而皮埃尔在生死之时做出的抉择,令人感到一个灵魂的伟大,震撼着我们,令世人敬佩!

五、作业设计:

1.阅读课文,熟记内容,尝试复述。

2.完成课文后习题4,写出两个“抽搐”的含义。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六、板书设计:

24印度洋上生死夜

皮埃尔离开留下传递信息

(船长)求救放弃陪伴妻子

有责任舍己为人将生死置之度外

我的教学反思: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9

一、教材分析:

1、本文篇幅较长,但是脉络清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在完美的结构里,延展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遇到危险——化险为夷——感到欣慰),富有艺术感染力。

2、通过对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并揭示人物品质。当感觉到所处位置要发生海啸时,皮埃尔的心理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是“立即离开这儿”,还是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当责任心让他选择留下打灯语时,它为客轮开始没有看清灯语而急得发疯;为妻子生命垂危心在抽搐;当客轮转航后,他心情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得知没有船只和人员伤亡时的欣慰。这些作者都作了细腻的描写,从而突出并揭示了人物的崇高品质。

二、设计理念:

1、熟读: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会阅读和发展语言,那么,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获得的根本凭借和途径是什么呢?古人告诉我们:最佳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熟读,虚心涵泳,反复吟诵。也就是说,课文“范型”是凭借,阅读实践是根本。以课文为凭借,以读书活动为根本的外部语文(范文语言)信息的加工内化过程。张田若先生曾经说:“我认为一课书教完之后,成败的第一个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读熟了课文。”

2、精思:不加咀嚼的朗读真能让学生感悟、理解、内化吗?不启动思维,不用心体悟,在囫囵吞枣的朗读中,精彩的词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学生的大脑中闪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式阅读”向质疑问难的“探究式阅读”转变,鼓励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读出共性中的个性。

3、感悟: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劝学》篇中早就认为语文学习的关键是感悟自得,“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精华用到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就是强调“披文入情”、“体情悟道”、“遵路识真”。即指导学生边读书边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课本中走出来,变成自己的经验能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理解皮埃尔的心理活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皮埃尔船长舍己救人,危险中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皮埃尔的心理活动,体会皮埃尔船长舍己救人,危险中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撰写批注: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如此美丽,生命又是如此脆弱,有时生死仅距一步之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与书中人物进行一番心灵的对话。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主人公皮埃尔在生死考验面前的表现,写上批注。静静地读书,用心去体会。(保证充分的时间写批注)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悟)

紧扣生死主线,让学生自由提问,自由感悟,逐一解决。

1、方法引路,渐入情境。

寻找自己感动的地方,评价皮埃尔,感受英雄形象。

出示:“不,我不能走!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惟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

以这句话为例,重点指导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理解、体会,相机让学生板书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船长》一文。

2、文本交流,进入情境。

A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1)此时,克勒松的手脚不停地抽搐,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的白色泡沫。

(2)皮埃尔的心也在抽搐,他知道,这很可能是生命力即将耗尽的信号。

让学生针对这两个句子和这两个“抽搐”质疑。这两个“抽搐”意思一样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克勒松的手脚为什么会不停地抽搐?

(3)指导朗读:是呀,皮埃尔的心在抽搐,我们的心也在抽搐;皮埃尔的心十分痛苦,我们的心也十分痛苦;皮埃尔的心异常焦急,我们的心也异常焦急。

(4)朗读比赛,男生、女生、教师进行朗读比赛。这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和迸发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通过朗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走进皮埃尔的内心世界。

3、文本交流,情感体验

B、他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只是在亡妻的耳朵边轻轻地说话:“亲爱的,原谅我……”

让学生个性化的读,教师点评,渗透个性化的朗读。

C、“谢天谢地,”皮埃尔自言自语,“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

配乐《爱无止境》,指名学生朗读。

三、拓展想象,延伸情境

给课文补白,此时皮埃尔醒来了,看到了最新消息,但身体状况还不是非常好,我们只能派五六个代表进去采访,你们准备问他什么问题?

上台表演。

四、探讨生命,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生死的课文,学习了这一课,你对生命有了什么新的感悟?写上一两句话。

生命感言:_______________ 。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海啸这样的天灾面前,人本身是渺小的,然而皮埃尔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做出的抉择,却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个灵魂的伟大,将永远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扬起不朽的生命风帆,树立起一块不倒的丰碑。

五、向同学推荐有关生死的文章、书目、电影

六、板书设计:

印度洋上生死夜

皮埃尔 (学生板书对皮埃尔的感悟)

七、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语文教研员许红琴评课:

薛丽芬老师上的六年级的《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课,听后感觉大气,充分放手让学生读、悟,师生交流顺畅。

第一、凸现一个“读”字,读有层次,螺旋上升,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时间,充分体悟,读得顺畅。师生相互交流,理解更深了,将文本的情感与自己体验相结合。学生读不到位,启发学生想了再读。

第二、凸现一个“学生主体”。给学生思考、探究时间,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主选择,文本是学生自己读懂的,情感是学生自己理解的,感受是学生自己体悟的,师生交流融通,教师定位准确,收放自如。教师的点拨使薛老师做到了“理性的教师权威”“平等中的首席”。

第三、凸现学生对文本“多元的解读”。学生个性化解读,想自己所想,想别人所想,想别人所未想。

商讨:

1、老师的引导也应渗透。如:可让学生联系上文度假时的欢乐,救一个人与救一船人;两个“抽搐”的理解。

2、师生散点式的讨论,最后串成一体,应有一条主线。情感时进时出。

第五篇:中秋节散文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老舍:《四世同堂》

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中秋的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帐又过于吃月饼,然则我诚犹未免为乡人也。

·中秋节对联 ·中秋节古诗词选 ·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短信

周作人:《中秋的月亮》

诸位要问我为什么特别介绍今夜月,我大略的可以告诉你们的。我不单为今天是兔儿爷的生日,不单为今天的月球与地球最近,我为的是从我们的远祖起,每年在这一日留下些特别的感情,造成不可磨灭的事实。数千年来古人所瞻望所歌咏的就是这个月,而且这寒热得宜,桂子香飘的时节看这圆月,不是昨天或明天的所能比,也不是上月和下月的所能比的。

徐福熙:《今夜月》

解放以前的中国,富贵人家,寻欢作乐,以多数人的苦难酿成他们的蜜甜。中秋,是他们的佳节,天上的明月,在他们眼中,真是花朵一般。而穷苦无告的人民呢?食无粮,穿无衣,天上清光,只能照出他们的泪痕,使他们叹息、悲伤。别人的天堂,就是他们的地狱,别人的佳节,就是他们难堪的日子。

看,今宵月色多美好呵,它是社会主义时代的中秋月色。十亿人民心中装着个暖秋。当空皓月,举头共仰,她给人欢乐,给人光明,给人佳兴,给人幽思……

臧克家:《人好月婵娟》

八月节,天上满月,人间团圆,拜月,供“月光马儿”和“兔儿爷”,虽然似乎是“妈妈经”上的迷信事,但那情调是美好的。传统风俗中,有不少礼数,多少都有一点迷信、神秘、朦胧的色彩,但又不纯粹是迷信的东西,而往往形成千百年来人们生活中一点有情趣的点缀,有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在里面。如端午、中秋等等风俗,似乎应该和纯属迷信的东西区别开来。《帝京景物略》云:“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彻所供,散之家人必遍……女归宁,是日必告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

邓云乡:《长安一片月》

啃完春,啃完夏,/晚归忽闻桂花香。/屈指今夜中秋节,/叫贤妻快来窗前看月亮。/妻说月色果然好,/明晨又该洗衣裳,/不如早上床!

流沙河:《中秋》

下载中秋节散文:印度洋上的秋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秋节散文:印度洋上的秋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月光下的秋思的散文

    山里的秋来得悄声没息,她款款地,摇曳着裙袂,漫山遍地疯跑,于是天更高地更阔,日月更温柔多情。我撑着伞走进一条温漉漉的老街,聆听着秋的声韵,感悟着秋的节奏,自由地放牧我的纷飞的思......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学设计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教材分析: 1.本文篇幅较长,但是脉络清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在完美的结构里,讲述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遇到危险——......

    关于中秋节散文(推荐5篇)

    【篇一】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作为一名需要坚守在岗位上的基层干部,每逢中秋佳节,总会想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 时间如水,仿佛是转眼间, 春去了秋又来,一年的工夫就这样渐行渐远。大街小巷、店铺商场里,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的月饼,弥漫着浓浓的中秋味。尝试着购买多种......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 篇一:中秋散文随笔秋语情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中秋,闲情信步,如约而至。春的手里牵着少女那只梦幻般的风筝,轴线丝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愁......

    中秋节的秋思周记(五篇)

    又是一个中秋佳节,又是一个团圆之夜,古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咬着口中香香软软的月饼,心里那段尘封的回忆正在被慢慢唤醒。关于老家的印象,我只是模模糊糊的记得低矮的土房,齐腰......

    24《印度洋上生死夜》-教学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结合上下文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3、借助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主人公皮......

    秋思漫落天台山优美散文

    爬天台山,不写诗,你就辜负了它。千首诗轻万户侯,是生命的质感。这质感,填充些山水,分量会厚重起来,质地会润泽起来。天台山的秋,山叠翠,水丰盈,小溪也活了,瀑布也挂起来了,山水俱佳,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