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传统故事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侯”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400年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bāosì),为了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智慧小语: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黄香温席
“香九龄,能温席。”这是中国古书《三字经》里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这也是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
东汉时有个叫黄香的小孩特别懂事,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是父亲含辛茹苦地带大的,从小看到父亲为了自己的成长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每天为自己的生活操劳,黄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黄香总是会为父亲分担很多的家务,能够自己做的事情绝对不让父亲给插手。
父亲的身体也一直不太好,夏天睡在床上总是出汗而冬天根本就睡不暖和,这可急坏了黄香。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
黄香的所作所为让父亲看得热泪盈眶,多有心的孩子啊!黄香明白想要让父亲过上更好的生活就要好好学习,他熟读经书,写出来的文章文采非凡,得到了人们的称颂。
9岁的黄香为父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了,让我们每看一次都不禁思考我们对父母的孝顺又做到了哪些呢?真正的孝顺其实就在于这些平淡生活中的细微关怀。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写作历史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 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 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 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柳公权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第二篇:中华传统小故事
1、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
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
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
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9、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用恭敬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
32、心正则笔正
唐朝有位著名书法家叫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他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正直不阿(ē)。据说,有一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皇帝边看边连连赞叹,惊诧地问:“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写字的窍诀在于心,心不清净、不端正,字也不可能漂亮。
智慧小语: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心一意,勤学苦练,才能成功。《弟子规》中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说: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一个人的字,能反映出内在的智慧。假如字写得歪七扭八,看半天也看不清楚,这个人可能心很乱;假如字写得大方工整,由此也可推知他思路清晰、辨别能力强。
39、学无止境
苏东坡从小就喜欢读书,他天资聪明、过目不忘,每看完一篇文章,便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经过几年苦读,他已是饱学之士。一天,他乘着酒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命家人贴在大门口。上面写到:“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
过了几天,苏东坡正在家看书,忽听仆人通报门外有人求见。他出来一看,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指着门上的对联,问他:“你真已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了吗?”
苏东坡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吗?”
老太太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上前说:“我这里有本书,请帮我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
苏东坡接过书,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书上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他不禁羞愧万分,觉得自己说的大话太丢脸,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
老太太忙上前阻止:“慢!我可以把这副对联改一下。”于是在每句前面各添两个字,改成:“发愤读遍天下书,立志识尽人间字,”并谆谆告诫:“年轻人,学无止境啊!”
智慧小语:我们暂时拥有了人身,但凡夫的想法没什么恒常可信的,故一定要夜以继日勤奋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求学的过程中,也要记住“学无止境”这句话,万万不能骄傲自满、得少为足。
81、伤仲永
古代有一个叫方仲永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在诗歌方面的才华,被人们赞誉为神童。
那些有钱人家经常邀请方仲永到自己家来,一方面是为了目睹一下这位神童的才华,另一方面也是显示一下自己爱惜人才。当然,每当方仲永走的时候,那些有钱人家都会给一些钱以表心意。
方仲永的父亲是一个十分爱钱的人,他把方仲永当成了一棵摇钱树。当没有人邀请的时候,他就领着方仲永主动登门拜访,以求得人家给点小钱。
由于整天跟着父亲东家进西家出,方仲永的学业荒废了,他在诗歌方面的才华,由于没有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式加以培养,也渐渐地枯萎了。
方仲永长大后,人们从他身上再也看不见一点儿当初神童的影子。
智慧小语:才华不等于成功。驾驭烈马不可以轻易丢掉手中的鞭子;操持一把良弓,也要反复在正弓之器上加以调整。木料有了绳墨的校正则可变直,人能接受劝谏更加有智慧。君子不可以不学!
87、不道是非,不扬人恶
颜回有一次向孔夫子请教朋友之间相处之道,夫子回答他说:“君子对于朋友,即使认为对方有所不当,也仍只说自己不了解他是一位仁爱之人。对朋友旧日的恩情念念不忘,对过去的仇怨不记恨,这才是仁德之人的存心。”
有一次武叔来拜访颜回,言谈之中指责他人的错误,并加以评论。颜回说:“本来承蒙您到这里来,应该使您有所收获。我曾听夫子说过:谈论别人的不是,并不能显出自己的好处;讲别人的邪恶,也不能显出自己的正直。因此有道德之人只是就事而论,指责自己的错误,而不去批评别人的不是。”
颜回又对子贡说:“孔夫子说:‘自己不讲礼仪,却希望别人对自己有礼,自身不讲道德,却希望别人对自己有道德,这是不合条理的。’夫子这句话,果真不能不深思啊!”
智慧小语:《弟子规》有云:“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又云:“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是教导我们,当看到他人有不是之处时,不能贬低、指责或宣扬,而是借此先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何况有时,我们所看到、听到的未必就是事实,倘若无端地加以批判、宣扬,便卷入了是非谣言的传播之中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能怀着一颗包容宽恕的心去体谅他人,进而给予关怀、帮助、提醒,相信会让彼此之间更加融洽,也能让人如沐春风,从而心生惭愧,改往修来。
111、语言的技巧
曹操很喜欢曹植的才华,因此想废了曹丕(pī)转立曹植为太子。当曹操将这件事征求贾翊(yì)的意见时,贾翊却一声不吭。曹操很是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说话?”。
贾翊说:“我正在想一件事呢!”。
曹操问:“你在想什么事呢?”。
贾翊答:“我正在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的事。”。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立刻明白了贾翊的言外之意,于是不再提废曹丕的事了。
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
这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巧妙地回答道:“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
高帝领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
智慧小语:语言,可以是武器,会伤人;也可以是鲜花,给人带来愉悦。掌握语言的技巧,不是花言巧语,而是以语言为载体,传递爱,熄灭纷争。120、一张一驰,文武之道 有一次,子贡参观完十二月合祭百神的祭礼,回来后拜见孔夫子,孔夫子于是问子贡说:“你觉得快乐吗?”
子贡答道:“一国的人都高兴得像发了狂似的,可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可快乐的。”
孔子微笑着说:“百日的劳苦,一天的欢乐,这是君主的恩泽,不是你所能了解的。每日紧张劳苦却不休息,就连文王、武王也办不到;而只放逸享乐却不努力,文王和武王也是不做的。能够劳逸结合,有紧有松,才是真正的文武之道。”
智慧小语:《格言联璧》说:“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闲字,然闲字要从勤中得来。天下最讨便宜,是一勤字,然勤字要从闲中做出。”倘若我们懂得劳逸结合,松紧有度,不但不会荒废时光,身心也不至于过度疲劳。珍爱生命当从和谐身心开始。
94、两个神童
北宋景德年间,两名才华超群的神童被地方官同时推荐给了朝廷。他俩一个叫晏殊,另一个叫做蔡伯俙(xī)。
真宗皇帝听说国家出了这样奇异的人才,非常高兴,亲自召见神童,出题考试他俩的才学。若论才学,蔡伯俙与晏殊不相上下;若论品德,却大不一样。蔡伯俙有心要压倒晏殊,一看试题出得容易,立刻眉飞色舞地挥笔疾书。而晏殊见到这个试题恰是自己十天前在家里曾经做过的,就老老实实地对皇帝讲了,并请求另出一个更难的题目。这样一来,蔡伯俙抢先交了头卷。他暗暗笑话晏殊是一个小傻瓜。
真宗皇帝对晏殊、蔡伯俙的答卷都很满意,便破例赐给他俩官职,留在朝廷里伴同皇太子读书。皇太子年纪也很小,性好嬉玩,不愿读书。晏殊总是苦口婆心地规劝他,惹得皇太子有些生厌。而蔡伯俙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迎合,处处讨皇太子的欢心。宫里的门槛很高,皇太子跨不过去,蔡伯俙就趴在地上,用脊背给他垫脚。
有一次,真宗皇帝要检查皇太子的学业。皇太子做不出文章,要晏殊代做一篇。晏殊认为这是弄虚作假,高低不答应。蔡伯俙却谄媚地赶写了一篇文章,送给皇太子一字不漏地照抄。真宗皇帝发现文章不像皇太子做的,追问下来,晏殊如实禀告了。这下子更得罪了皇太子,他恶狠狠地指着晏殊的鼻子骂道:“我将来当了皇帝,要杀你的头!”晏殊毫无惧色地回答:“就是杀我的头,我也不说假话,不做假事。”
后来,皇太子长大了。真宗皇帝死后由他继位,当了仁宗皇帝。蔡伯俙自以为和仁宗皇帝关系不错,这下子一定要做大官了,谁知仁宗皇帝却任命晏殊为宰相。蔡伯俙很不服气,去问仁宗皇帝。仁宗说:“当时我年幼不懂事,现在知道应该怎样来识别真正的人才。不错,你和晏殊都颇有才华,可是你为人不诚实,欠正派,让人放心不下。宰相身负国家重任,应该由晏殊这种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
智慧小语:人才并不难得,最难得的是德才兼备。古人把德育放在首位,有了这个基础后,才要求学习文化知识。所谓“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即先有了六种“德”以后,再去具备“才”。如果没受过这种教育,长大后虽有一点学问,可是做人很差劲,仍然会处处碰壁。
102、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大学问家。他小时候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学习,自己觉得记忆力比较差,便想办法克服这个弱点。每当教师讲完书,哥哥弟弟们读上一会儿,勉强背得出来,便一个接一个丢开书本,跑到院子里玩。只有他不肯走,轻轻地关上门窗,集中注意力高声朗读,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能够流畅地,不错一字地背诵,才肯休息。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也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圆木枕头放在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智慧小语:现在,形形色色的文化令人眼花缭乱,我们的思想也随之此起彼伏,天天忙于毫无意义的玩乐,以至于有意义的事情没有时间,没有意义的事情有的是时间。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勤奋精神,把这种时间抢过来,用有意义的事情占满。73、纪昌学射
甘蝇是古代出名的神箭手。只要他一拉弓,射兽兽倒,射鸟鸟落。飞卫是甘蝇的学生,由于勤学苦练,他的箭术超过了老师。有个人名叫纪昌,慕名来拜飞卫为师。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谈得上学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盯住一上一下快速移动的机件。两年以后,即便拿着针朝他的眼睛刺去,他也能一眨不眨了。纪昌高兴地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成绩。飞卫说:“光有这点本领还不行,还要练出一副好眼力。极小的东西你能看得很大,模糊的东西你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学习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捉了一只虱子,用极细的牛尾巴毛拴住,挂在窗口。他天天朝着窗口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瞧。十多天过去了,那只因干瘪而显得更加细小的虱子,在纪昌的眼睛里却慢慢地大了起来;练了三年以后,这只虱子在他眼睛里竟有车轮那么大。他再看看稍大一点的东西,简直都象一座座小山似的,又大又清楚。纪昌就拉弓搭箭,朝着虱子射去,竟然射中了,而细如发丝的牛尾巴毛却没有碰断。纪昌高兴极了,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新的成绩。飞卫连连点头,笑着说:“功夫不负苦心人,你学成功啦!”
智慧小语: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艺,都必须有顽强的毅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然后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不费力气的“窍门”、“捷径”是没有的。72、名利是什么
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说:“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说:“南方有只鸟,名叫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看着它大喝一声:‘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又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两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经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位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呢。”
智慧小语:在胸怀大志的庄子眼里,名利富贵不过是一只腐烂的老鼠罢了。庄子有着大智慧,幽默、辛辣、不羁,他永远不会教我们解决问题的小技巧,教给我们的是气魄和眼界。
31、编蒲抄书
西汉时期的路温舒,他少年时非常热爱学习,可家里十分贫穷,没钱去读书,只好以替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一池塘边,看见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灵机一动,采了一大捆蒲草背回家,晒好压平之后,切成与竹简同样的长短,编连起来。然后他向人家借书,抄写在这些蒲草上,做成一册一册的书。从此,他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这种书,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后来,路温舒靠自学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他精通汉书、熟悉法律,以后做了狱吏,最后官至临淮太守,成为著名的法律专家。
智慧小语: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伟人志士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学不辍,终于学有所成。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一个人想要追求知识和美德,想要有所作为,就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努力坚持、辛勤付出。
45、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疼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要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的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智慧小语:现在很多人每天要么散乱,要么昏沉,要么随着烦恼转,情绪不稳定是最大一个毛病。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母熊护子
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觉得很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母熊已经死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为什么呢?原来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会打中小熊,所以至死也忍痛抱紧大石不放。
智慧小语:动物界中的母与子,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人类为了贪欲捕杀动物,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
6、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àn)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
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
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智慧小语: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句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有个著名的“三八理论”,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一天应该分为“三个八”: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安排时间。前面两个“八”,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并无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度过。
34、王献之学书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继承家学,向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学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差不多了,就写了一篇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什么话也没说,在他所写字中的一个“大”字下面点了一个点。王献之看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拿去让自己的母亲看。王献之的母亲也是书法家,看了王献之所写的字后,指着王羲之在上面的那一点,对他说:“这一点写得不错。”王献之听了,才知道自己和父亲的书法还相差很远,从此一心练字,后来也成了书法名家。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意思是说: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33、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是古代有名的书法家,被人们公认为“书圣”。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馍馍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有一段时间,人人都夸他的字写得好,他也自鸣得意、洋洋自得起来。有一天,他到一家饺子馆吃水饺,发现水饺都是从墙那边一个个扔过来的,而且十分准确地扔在锅里。他十分好奇,绕到墙后一看,见是一位老太太在包饺子,包好后,头也不抬就扔过墙去,没有一个掉在锅外。王羲之问她有何窍诀,她说:“没什么,只是熟练罢了!”王羲之听后,觉得自己的字远没达到这种熟练程度,于是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智慧小语:一个人懂得谦虚才有进步的空间,试想如果王羲之没有碰到那位包饺子的老人,他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也就没有后来的努力,而我们现在也就看不到《兰亭集序》这样的书法墨宝了。
47、猿垂死乳子 武平出产一种猿猴,它身上的毛像金丝一样闪闪发亮,非常漂亮。小猴的色彩尤为奇异,它们性情驯顺,总不离开母猴。母猴机敏难以捕捉,猎人就用毒药涂在箭头上,伺机射杀母猴。
母猴受伤后知道自己不行了,就把乳汁洒在林中让小猴吃,洒完后即气绝身亡。猎人剥下母猴的皮,对着小猴鞭打,小猴见了就会悲鸣着爬下树,束手就擒。每天晚上,小猴都要枕着母皮才能入睡,有的甚至抱着母皮跳着扑地而死。
智慧小语:母猴与小猴,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猎人为了捉到小猴,先用毒箭射杀其母,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
67、公艺百忍
唐朝有个张公艺。他的家里竟有九代同堂,住在一块不分家,也因为这么和气兴盛,引起皇帝的注意。
他家祖先从北齐开始得到当时皇帝重视,表扬这户人家能和睦共处,足以成为邻里的典范。到了隋朝以及唐朝太宗皇帝时也一样得到朝廷的表扬。等到了唐高宗时,这户人家依然兴盛。
有一次,高宗皇帝到太山路过当州这个地方,就来拜访张公艺,问他:“为什么你们这一家可以和乐融融,这么多人都能居住在一块呢?”
张公艺就请求用纸笔来对答,高宗皇帝就给了他纸笔。他提起笔竟连写了一百多个“忍”字呈给皇上,并且说:“一个家庭一切都得利于‘忍’。”
“宗族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呢?最主要的是领导人有偏颇、私心,在衣食住行方面会徇私,家人当然就会起愤愤不平之心。”
“除此之外,长幼是否有序,也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尊卑,没有次第,那么这个家一定是很混乱,在一起相处时一定会纷争不断。更何况彼此之间如果不能相互包容,就会相互争吵,彼此不能同心协力相互合作,不愿意努力生产,家里的产业就不能蒸蒸日上。这个家就没有办法维持下去了。”
“如果每一个人,都积极为家里做贡献,在平时互相协助,都能用这个‘忍’字,做到礼让,那么家庭当然就能和睦了。”
智慧小语:国学大师季羡林说:“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张公艺的家能够九代同堂的秘诀是一个“忍”字。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应该学会“忍”,忍耐的结果是“百忍成金”。74、心无挂碍
古时有位将军,骁(xiāo)勇善战,万夫莫敌。平时,他有一个爱好,喜欢陶器,有不少收集品,一有空就拿出来把玩欣赏。
一天,他把一个心爱的杯子拿在手中欣赏,心里正高兴,忽然手一松,杯子差点滑落在地,还好他动作快,又把杯子捧住。当时不觉竟吓出一身汗。事后他想:为什么我平时身经百战,刀、枪都不怕,竟为了这个杯子而吓出一身汗?他一直在心里自问:为什么?
忽然有个念头在他脑海里闪动──这都是因为“贪爱”,有这份贪爱,就会有恐惧!于是他毅然把手中最爱的杯子重重地摔破了。当下觉得一身轻松,不必再为了这个杯子的圆缺而挂心了。
智慧小语:心中无一物,其大浩然无涯。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寒暑,何苦让物欲束缚心灵的脚步。有时拥有不一定带来快乐,放下反而是智慧的选择。当我们不再执着于一朵云时,却已在无意间收获了整片晴空。
第三篇:小学生中华传统故事演讲稿
做一个拾金不昧的人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拾金不昧的人》。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高尚品质。
古代有一位穷秀才叫做何岳,有一天晚上他在路边捡到了200多两白银,但是他并没有打算留下这笔钱,因为他想着丢银子的人一定非常着急。第二天一大早,何岳便带着银子来到他捡钱的地方,在那儿等待失主。不一会儿何岳见到有一个人正在着急的寻找着什么东西,便上前询问到:?你是在找什么东西吗??那人说丢了银子,何岳又问到:?你丢了多少银子?你的银子有什么样的标记吗??那人的回答与何岳捡到的银子都相符,于是何岳便把银子还给了他。失主为了感谢何岳,拿出一部分银子打算送给何岳,但何岳拒绝了,他说:“如果我是个贪图钱财的人,早就可以在捡到你钱的时候就把他都占为己有了,既然我当时没有这样做,现在又怎么会要你的这些钱呢?”秀才何岳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当今社会,在金钱的诱惑之下,人们的贪婪之心已然占据了上风。前不久,在新闻上看到了这样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一个农民工刚从银行取出一年的工资,在骑车时不小心跌倒了,钱被风吹起,四处飘散,于是引来了路人的疯抢。
转眼间,1 7600多元辛苦钱,最后只剩下3000多元。一边是农民工的跪求与恸哭,一边是路人的疯抢,两相对照,真是让人感到悲哀。
对于那些见利忘义的人,我想大声对他们说:?做一个拾金不昧的人吧!请让社会多一些拾金不昧的‘正能量’!? 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一种羞耻。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羞耻,那将是一个人堕落的开始,一个民族如果不懂得羞耻,那将是一个民族沉沦的开始。让我们把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篇二: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刻苦学习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刻苦学习》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
您们好!今天,我演讲的是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反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稍许浏览一下历史,一个个勤奋学习的动人故事就会争相跃入你的眼帘。匡衡幼年凿壁引光苦读,终以说《诗》而扬名;茅以升少年立志,远涉重洋,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成为“桥梁之父”??。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同学们,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今天,我们有着比前人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在继承和发扬勤学立志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勤奋、刻苦地学习吧!
演讲人:四年级学生篇三:中华美德演讲稿
中华美德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农垦北安管理局二龙山农场小学四年二班的王子瑶,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美德 孝父母 从我做起》。《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本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守信,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中华传统美德。其中《黄香扇席暖被》的故事给我的启迪最深。故事是说东汉时,有个人叫黄香,在他九岁那年,母亲便去世了。虽然黄香只有九岁,但他已经深深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三伏盛夏,酷热难当。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睡不好觉,每天傍晚用扇子在床边扇枕席,直扇到席子暑气全消,才请父亲上床睡觉。过了秋天,隆冬来临,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整个屋子冷得像冰窖一般。孝顺的黄香在父亲没回来时就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弄得暖烘烘的。等父亲睡觉时,就可免去寒冷之苦了。多么令人敬佩的孝心啊!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孝敬父母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孝是人世间一种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的一生中最深刻的亲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撰写《说文解字》的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意思是说: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在上面呵护着;当孩子长大以后,父母老了,孩子就在下面背着老子。现代新华字典对“孝”的解释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从古到今对孝的解释来看:孝的核心就是善待父母。子女要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尊敬和关爱父母。我们常说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小羊羔吃奶都是跪着,表示对母亲的敬重;小乌鸦长大后要给大乌鸦找食吃,表示对父母的回报。连羊羔和乌鸦这样的动物都知道孝敬父母,能够以亲情回报,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要是不孝敬父母,那不就是连动物都不如了吗?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真不少。”是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呵护。父母的爱深如大海,父母的爱重如泰山。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的第二天,搜救队员在北川县的废墟中看见了这样一位母亲:她一动不动卧在废墟中??透过那一堆堆钢筋水泥的间隙,人们可以看到她倒下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双手扶着地面,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
了,看上去惨不忍睹??救援人员确认她已经死亡,但救援队长却在她身下发现:有个孩子还活着!废墟被清理开,在她身下出现了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面包裹着一个大概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因为母亲的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还在安静地睡着??随行的医生解开小被子,准备做些检查时,发现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落泪了,手机在人群中默默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这,就是我们的父母!终其一生,舍尽全力,甚至于自己宝贵的生命,来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一片蓝天的父母?? 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在这个世界上,给我们最多的爱的人,莫过于我们的父母了。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父母对我们的养育,都是尽心尽力、不惜任何代价的。回眸细想,我们一直沐浴在父母的爱河里:当我们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的时候,第一次独立迈开一步的时候,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写出一个字的时候??是父母在身边悉心地教导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倾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衷心为我们庆祝的人,还是父母!父母之爱,深如大海,情比天高!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如何、知识水平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可是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的呢:我们可以将父母费尽心思做的,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不动上一口,而面无愧色;我们可以将他们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很多同学总是说:将来等我长大了,有能力了,一定好好回报父母。但是同学们,你们忘了,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时间是不等人的!等到你自以为拥有了可以孝顺能力的时候,一切都可能已经晚了,我们的父母那时也许真的吃不动了,也穿不了,甚至有些身体不好的父母都会远离尘世了。对于将来谁都无法预料,我们唯一能把握住的,只有现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究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所以,不要把遗憾留到将来,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回报!虽然我们还小,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但我们在学习上、在生活上的自立自强,就可以少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要
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一杯解渴的热茶,一张满意的试卷,一个会心的微笑,都可以安慰父母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孝敬父母,从身边小事做起!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让我们铭记父母的恩情,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因此,我要向所有少先队员提出“传扬中华美德——孝敬父母”的“六心”倡议:
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
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
求上进,走正道,让父母放心;
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
逢难事,勤商量,让父母称心;
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
同学们,让我们牢记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吧!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父母,不要再认为父母养育我们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也不要再一味无休止地索要和抱怨啦!让我们一生一世牢记父母的恩情,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亲爱的同学们,最后,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自己的父母大声说:“爸,妈,你们辛苦啦!我爱你们!”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篇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做文明小学生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做文明小学生”。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为了这五千年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为了这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同学们快快行动吧,让我们一起来争做文明的小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改掉各种陋习,走在校园里,自觉地弯腰拣起脚边的纸屑;走在教学楼里,主动地向迎面走来的老师问好;步行在大街上,认真遵守交通法规,与文明通行,坐在公共汽车上,真诚地为身边的老人让座„„其实“文明”并不遥远,它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如果你还没有做到,就从现在开始。在家,争做孝敬父母的好儿女;来到学校争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我们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让我们朗朗的书声和欢歌笑语在校园里回荡。让我们在这里留下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回忆。当有一天我们步入社会,我们就一定会成为一名有公德、守法纪的好公民。“成于心而形于外”。让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让我们在自我监督于自我完善中逐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并使习惯成为自然。真真正正做一名合格的、文明的小学生。
中华魂美德颂演讲稿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给我肤色的祖国,给我智慧与胆略的祖国。尽管在乡村,还有辍学孩子渴望的目光;尽管在城镇,还有下岗工人无奈地诉说,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冲破旧的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迎来新世纪磅礴的日出!
这是一个除旧立新的祖国。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我的话语多得成一部历史,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是说得最多最动情的一句,便是——腾飞吧祖国、祖国吉祥,吉祥祖国。
中华美德颂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在文明的进程中,人类创造了日益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绚丽多姿的精神文明。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留下来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贡献了众多泽及后人,深刻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今天,我们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焕发出强劲的活力,从过去贫弱,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令世人瞩目。中华文明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共同的财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中华文明的受益者、传承者、传播者,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使照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之光在当代中国熠熠生辉,发扬光大。
孔融让梨、雷锋助人、屈原投江??这些美德故事,是我懂事以来听到最多、印象最深刻的,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爷爷送过我一本书,书名是《我们的榜样》,其中的人物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孔融礼让谦虚,这使我接触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雷锋叔叔无私奉献,让我体会助人为乐的快乐;而屈原投江的伟大胸怀,成就我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书中许许多多的美德人物是我们民族悠久文明的缩影,他们是我人生中不断学习的榜样!传承文明美德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光荣任务,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崇高志向,以文明美德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让我大声向所有的人呼吁:“文明美德,从我做起,让世界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我们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使青少年从平常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传承文明,践行美德,他们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华章!谢谢大家!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曾引领世界,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中华美德颂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中华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文明礼仪、个人修养的民族。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中华文明的受益者、承载者、传播者,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使照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之光在当代中国熠熠生辉,发扬光大。
文明礼貌就仿佛一棵小树,虽微不足道,但却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讲究文明礼貌,不仅能给他人带来和谐、美好的感觉,也让自己的心头感到无比愉悦与温馨。每天早晨,迎着和煦的微风来到学校,亲切地对老师说一声“老师好!”,让文明伴随着我们;吃完东西,把包装袋、纸屑随手扔进垃圾桶,不使它随风飘舞,让文明伴随着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讲脏话,谈吐得体,让文明伴随着我们„„然而,虽然我们从小接受着文明礼仪的教育,几乎每个人都能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仍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在一些公共场所内,明明墙上贴有“禁止吸烟”的标语,却仍有人在吞咽吐雾;大街上,有人明明离垃圾桶只有一步之遥,却仍随处乱丢,任垃圾在风中“舞蹈”;校内校外,都能听到有人开口便说脏话的声音„„大家可曾想过,在我们“吞咽吐雾”的同时,也把我们的文明和涵养吐走了;在我们随手乱丢垃圾的同时,也丢走了我们的清洁和风度,在我们随口骂人时,也骂走了我们的尊严和人格。文明的社会,更需要文明的我们。让我们从今天起,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处处都开满文明之花!
传统美德从古至今,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的传统美德,一直为各国人传颂,是大家纷纷学习的对象。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少年时就写得一笔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诉他,有人用脚也能比他写得更好,柳公权心里不服。经过亲眼所见后,他终于能够虚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杨善洲爷爷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他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 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杨善洲爷爷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着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他的事迹,无疑是“无私奉献”最完美的诠释。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我们要把中华的传统美德延续下去,并把它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携手,一起讲究文明,发扬美德,让五千年的中华之星永远闪耀,让“礼仪之邦”这个美称,永远挂在中国的头上!
谢谢大家!篇五:演讲稿汇编(适合小学生故事演讲)小学生故事全集
好朋友是不记仇的解放军英模朱伯儒七岁那年和一群小伙伴光着屁股玩泥巴。小伯儒拿着一团泥巴捏啊捏,不一会儿就捏成了一个小泥人。他高兴极了,给这个看看,给那个瞧瞧,伙伴们都很羡慕他。一个叫邓瑞森的孩子太喜欢这个小泥人了,就向伯儒要。小伯儒不肯给。邓瑞森生气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砖头就朝伯儒扔去,正巧砸在小伯儒头上,鲜血流了出来。小伯儒疼得直哭。邓瑞森吓得一溜烟跑回家里。两个好朋友就这样闹崩了。
后来,邓瑞森病了,一连几天没去上学。朱伯儒知道后,真想去看望他。可一想起上回的事,又有点犹豫了。但回想起一起玩耍劳动时的快乐时光,他终于鼓足勇气来到了邓瑞森家里。正巧邓瑞森的妈妈上山砍柴去了,家里没有别人,床头上连碗水都没有。小伯儒心里难过极了,连忙跑回家端来了一碗滚热的红薯汤,让邓瑞森趁热喝了下去。邓瑞森拉着小伯儒的手,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他哽咽着说:“伯儒,我对不起你。”小伯儒赶紧说:“不!好朋友是不记仇的。” 爱找借口的小猫咪
有一只小猫咪,总是不停地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有一天,它去抓老鼠,一不小心老鼠跑掉了,于是它说:“它又瘦又小,不值得一抓,我先放它回去让它长几天再说。”又有一天,它去抓鱼,谁知,一不小心让鱼儿逃走了,而且被鱼尾击起的水溅得满头满脸都是。同伴们都笑它,它反驳道:“有什么好笑的,我正好想洗脸,只不过借鱼儿的尾巴罢了。你们真是没 有情趣啊。”
后来,大家都知道它喜欢为自己的失误找借口,所以,伙伴们也不太愿意和它在一起玩。一天,小猫咪又在河边抓鱼,脚底一滑,一下子掉到河里。虽然不太喜欢它,但同伴们还是很着急,商量着怎么救它。谁知,它明明不会游泳,还要嘴硬:“你们以为我掉到河里了吗?错了,我是故意进来洗澡的,你们这些不讲卫生的家伙根本不懂。”说话间,小猫咪被河水吞了进去,大家正着急地想着办法,另一只小猫咪说:“快别救它了,没准到时,它又会说它在潜水呢。”
可怜的乌鸦
森林里有一棵很大的树,这里是整个动物世界的中心。有一只兔子就住在树底下一个很大的树洞里。
有一天,一只疲惫不堪的乌鸦在这棵大树的树顶安了家。它告诉兔子,它是从很远很远的城市搬来的,那里的人们讨厌它刺耳的叫声,讨厌它的一切,乌鸦在那里呆不下去了,才搬到这个没有人烟的森林深处。兔子觉得乌鸦很可怜,决定以后一定好好帮助它,让它可以在这里幸福地生活。
没几天,兔子看到乌鸦在树上收拾东西,就纳闷地问乌鸦:“你这是要出远门呀?”
乌鸦垂头丧气地说:“不,我要搬家了。”
“为什么呀,这里不好吗?”
“没办法,这里的动物也和人一样,讨厌我的叫声,讨厌我的一切。” “那你准备搬到哪里呢?”
“我想,我还是搬到大海边吧,也许,那里的鱼儿不会太讨 厌我。”
“你从城市搬到这荒远的森林,又要从这里搬到遥远的大海,所有的地方都被你走遍了,如果海里的鱼儿也讨厌你,那你怎么办呢?你又能搬到哪儿呢?”
乌鸦想了想,茫然而又绝望地说:“我也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亲吻代替了责备
苏联优秀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从小就懂得关心和同情别人。有一次,母亲让他去铁路机车库给哥哥送早饭,临走时,再三嘱咐他路上不要逗留。可尼古拉一去就是几个小时,直到日升中天时还没有回来。母亲心慌意乱起来,几次跑到篱栅门外去张望。因为她知道,尼古拉经过车站时,经常从车厢底下爬过去。这样虽然少跑了路,但很容易发生危险。望来望去,仍然不见尼古拉的影子,母亲只好三步并作两步往车库方向找去,就在母亲心急如焚的时候,终于看见了尼古拉的身影。
原来,尼古拉在从车库回家的路上,遇见一位妇女。她身上背着两个满满鼓鼓的大口袋,一只手提着篮子,里面放着一只母鸡和许多小鸡,另一只手还领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那孩子正哭着闹着不肯走呢!尼古拉一问,知道她是急着去赶火车的,眼下离开车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母鸡挣脱篮子飞了出来,小鸡也跟着四处乱跑。尼古拉见此情景,毫不迟疑地跑过去,把母鸡和小鸡一只只抓住,放进了篮子,并把篮子牢牢捆好。随后,又接过那位妇女背上的口袋,一直送她到了车站?? 母亲听了,心中的火气顿时烟消云散。她高兴地抱住尼古拉,接连亲吻了几次。
泉子心中有个大目标 有一部电视剧叫《大青椒红苹果》,是按真人真事编写的。主人公泉子的生活原型,是北京大钟寺农贸批发市场的总经理何德泉。
何德泉本来是个地道的农民,年轻力壮,曾经像很多菜农一样,每天蹬着平板三轮车进城卖菜。后来,他在改革开放中长了见识,增了胆量。看到北京市民吃菜难,他带着伙伴们在大钟寺建起了农贸市场,满足北京市民吃菜的需求。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建每一个设施,打开每一条销售(转载于:小学生中华传统故事演讲稿)渠道,增设每一个服务项目,操心、跑腿、磨嘴,连家也顾不上。他做买卖讲求公平,坚决不做坑人骗人的事,所以赢得了客户信任,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市场每天客流十几万人,成交额几亿元,许多外国商人也闻讯而来。
何德泉从一个农民成了“大老板”,手里掌握着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呢!他的心气更高,说:“我要追求的,是更大的目标。一个大国的首都,难道不应该有个在全世界领先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大市场吗?我的目标,就是干这个,值得我干一辈子。至于个人的进退得失,无足轻重,无所谓??”
何德泉正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心中的大目标迈进,为祖国的富强奋斗一辈子。
为什么不挂中国国旗?
我国的老革命家吴玉章,从小就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年轻 的时候,他到日本留学,在一所学校里读书。1904年元旦那天,学校把世界各国的国旗都挂出来庆贺,可是没挂中国国旗。吴玉章气愤极了,带着中国学生找到校方负责人,提出抗议说:“为什么不挂中国国旗?学校如果不道歉,不纠正错误,我们就罢课,绝食。”校方不满意地说:“平日我们对你那么好,你家经济困难,我们不催你缴学费,还发给你零花钱,你为什么带头反对学校?”吴玉章严肃地说:“学校对我好,我很感谢。但是挂旗这件事是关系国家荣辱的大事。我不能不誓死力争啊!”校方只好承认了错误。10年以后,吴玉章已经成为一个革命家了。有一次出国,他坐在日本的轮船上,正好又赶上1914年元旦。船上挂起万国国旗庆贺,可仍然没挂中国国旗。吴玉章记起10年前的那件事,痛心地想:祖国贫弱,政府无能,被外国人瞧不起,挂国旗也想不到中国!可我是中国人,能眼看祖国的尊严受到伤害却视而不见吗?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带领船上的中国同胞向船长提出抗议。船长见中国人这样爱国,又这样心齐,慌忙赔礼道了歉。
小蜜蜂和蝴蝶
夏天,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辛苦地采蜜。而蝴蝶呢,在杜鹃花前停一会儿,在小溪边嬉戏一会儿,悠哉游哉,完全没有冬天来临的紧迫感,还嘲笑蜜蜂浪费了大好时光。
很快,冬天来了,花儿都凋谢了,花园里冷风阵阵,一片凄凉,再也没有了当日的姹紫嫣红。美丽的蝴蝶看看这萧条的情景,也没有好心情嬉戏,而且她发现,自己再也找不到食物了。可怜的蝴蝶毫无目的地飞来飞去,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第四篇:有关中华传统作文
有关中华传统作文十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传统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华传统作文 篇1大家了解诚信吗?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是做人的根本。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谈谈诚信。
诚信,顾名思义是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是朋友之间对彼此的信赖。如果你不诚信,那你将没有朋友,没有人与你沟通交流。以此说明,诚信真的很重要,失去诚信的人将让人无法接受。
有人说做人要讲究诚信,是为了让人认为你好;我却不是这样认为,讲究诚信,不但让别人信任你,还会给自己人品多增加了一份尊重。
记得有一次,那是上四年级的早上,妈妈送我去上学,到了校门口,才想起老师说今天上课要带尺,我跟妈妈拿了4块钱,便去学校附近的文具店。妈妈上班时间到了,就先走了。我手里捏着钱,飞奔到那个文具店,告诉店里的老板,我要的东西,结果结账时才发现,我的钱不够,我十分着急,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了,眼看着就快要上课了,急忙告诉老板,我先付这么多钱,中午一定来带给你,老板犹豫了,我的眼泪也不禁掉了下来,店里的老板看我着急的样子,也是出于无奈,答应了我。
中午上学,我特意提前10分钟出门,拿着钱来到了那个文具店,把钱整理好给了那个老板,店里的老板看到我来还钱,十分高兴,还夸奖我是个好孩子!
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做人一定要守信用,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
中华传统作文 篇2春节,一个热闹又喜庆的传统节日,大街小巷都挂着喜气洋洋的灯笼,张贴着各种祝福语的春联,大街小巷都沉浸在欢乐的潮水中。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23日到大年30就会进行有趣的大扫除。我们中国百姓每当在大年夜与家人吃完年夜饭后,都会打开电视机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观看各种精彩的节目,然后在节目的最后跟着主持人们一起倒计时10、9、8、新的一年到了!
说到过年,中国人都知道年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种怪兽叫年,它的性格十分狂暴,每除夕夜都会从大海里跑出来到岸上吃人。有一次一位神仙下凡告诉了村民们年怕炸响声和红光,从此才有了放烟花爆竹和贴春联等等习俗。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少不了得介绍我们老家广东兴宁的年夜饭呢。年夜饭一般在一年中相对来说比较丰盛,比如在去年,我们就是跟奶奶、外公外婆和舅舅一家一起在老家吃的年夜饭。老家的年夜饭可不一般,有很多蔬菜都是自己种的,例如说:用来清炒的红薯叶、苦瓜炒蛋里的苦瓜、炒玉米的玉米、还有炒萝卜的白萝卜,全部都是自己种的。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炒萝卜了,香甜可口,甜而不腻,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新鲜。饭桌上除了素食,荤菜还是重头戏:白切鸡(是农村里自己养的土鸡)、煎五花肉、酿豆腐和十分鲜嫩的手打鱼丸。汤类的食物还有:艾叶煮蛋、以及对客家人来说最有象征意义的娘酒炒鸡,简直不要太丰盛。份量足以给十几个人饱餐。看着我吃啥啥香的模样,全家人都觉得这年饭更香了。
对了,记得那时放烟花爆竹最在行的是我和老家的小伙伴们。放鞭炮、烟花是我们的最爱,放小型鞭炮的方法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有时塞进破墙缝里,有时候塞进土缝里,还有些时候我们会用彩炮来点燃其他的鞭炮或者用彩炮做成一种彩炮打火石,如果是晚上,在爆炸的一瞬间会闪烁一下,十分的有趣和好玩。我们放鞭炮鞭炮爆炸时,小伙伴们有的捂住耳朵、有的往其他地方惊逃、有的大胆一些,不捂耳朵也不跑,听着鞭炮爆炸,似乎还很享受,还有一些小伙伴捂着耳朵拼命躲,却又还要探头来瞄一眼,既惊又喜。到了晚上,我们会让一些大胆的小伙伴用香去点燃那些喷花系列的小烟花,看着火花从三角柱形状的纸桶里喷出来竟然还有一种怪怪的解压感,似乎把心里的所有憋屈和不快都喷了出去,消失在空气之中。我们还请舅舅帮我们点一下大型的烟花,烟花点燃后,大家也会匆忙地跑出十几二十米远躲避开来,观看着美丽的烟花一颗又一颗地飞上天,然后炸裂开来,像一朵朵飞花,先是花苞,快速地生长和盛放。嗖~嗖~嗖!又有几颗像榴弹一样的烟花发射上天,砰!砰!砰!炸裂开来。我们也很喜欢传统的鞭炮,层层红纸裹卷的鞭炮里面都有一颗硝石心。当一大串爆竹被点燃后,一颗一颗的爆炸开来,既像天女散花,又像大雪飘飘。烟雾散了,我和伙伴们一拥而上,剩下的那些没有爆炸的鞭炮也会被我们一一找出来点燃,一颗也不会浪费。
到了晚上是守岁的时候,守岁的'意思是整夜都不睡,祈祷来年都会平平安安。不过我们的守岁是在这一晚上看看书,吃些过年的食品,又或者在阳台躺望夜空,等晚一些了再睡觉。
团圆,传统,快乐和新希望,叠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客家人这喜庆的农历春节。
中华传统作文 篇3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守孝道、亲师友、讲诚信……这些传统美德,成为矗立于世,名留青史的道德典范。
中华的传统美德包括孝、悌、信、仁、礼、忠、廉、耻、勤、勇、恕、俭。其中百善孝为先、如果我们连孝都做不到,那我们就没有活在这个世上的意义了。
在这个社会上,有许多人说:当一个富二代还不如穷一点,只要生活过得幸福就是最好的。前两天妈妈对我说,她朋友家的小区里,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虽然家里不是很富裕,但是他们靠自己的能力挣钱,来孝敬老人,虽然这样的生活很紧张,但是每天都过得很幸福,让老人享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而在我认识的一位老爷爷,他只有一个儿子。他的儿子是一个很富有的人,因为每天都忙着挣钱,所以就把老人自己丢在家里。老人得不到家人的关心,终日郁郁寡欢。儿子很有钱,但是不懂得孝敬老人,挣再多的钱也没有用呀!
在孝的后面,就是诚、信了,诚的意思是诚实、诚信,信的意思是遵守诺言、遵守承诺,不能说到做不到。还是古人说得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的交往中,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对照着这些要求,我觉得我还是做到了。比如:在与同学交往上,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果你做不到某件事情,就不要随便答应别人,只要你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俗话说的好:“言必行、行必果”。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孕育出得优秀传统美德不止我说的这些,还有尊敬师长、公正无私、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等等。让我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引领我们幸福成长。
中华传统作文 篇4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古至今,有五千多年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很受外国人的喜爱和俗话说得好: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的意思是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答: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学习雷锋好榜样”从老师的教导,要学习雷锋叔叔的乐于助人,现在,长大了更要明白。
这雷锋叔叔的英勇事迹中,我明白乐于助人的重要性,严重性。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这乐于助人的这真正的意念/
可如今在社会,这21世纪,还像新的实际吗?这个路上还有好心人吗?还有:“钉子精神”吗?
去年,一个叫乐乐的小女孩,在路边玩耍,不慎被车撞倒,开车的人跑了,可怜的小乐乐还躺在路上,深情的看着她,可是没有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可马路上的车一刻也没有停下来。最后一位检垃圾的老太太把她带到路边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了呼吸,从之一事件,可以看出,现在得人心是多么的险恶。
现的人心的险恶并方向以前一样干净,现在得人心是乌黑的,令人厌恶的。
读完乐于助人,我们再来谈谈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只要病人有一口气在医生就不能放弃。
而今,就医生的一句话,而大打出手,将医生告上法庭,医生不能就人,更不要说扶伤了。
一张病危的通知书,家长不肯签字,最后失去宝贵的生命,而家长将此罪压在了医生身上。
有一个人说过一句话让我至今深藏,那里“没有杀过人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的美德正在逐不得减少,我们要控制美德的减少。
“只要人人都现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的更美好。”
中华传统作文 篇5十字绣——“清明上河图”
十字绣在我国流传已经很久了,它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我特别喜欢,因为我的妈妈是一位十字绣高手,她已经绣过七八份十字绣的大型作品了。现在,她又绣了“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有2米多长,74厘米宽,桥上、河上、地上、树上、房子上、店里……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上面了。
“清明上河图”上,有挑担的农民,有赶驴骑马进城去赶考的,还有走江湖的医生,留着长胡子的道士呢!
这幅画,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马,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娇子,就在那时,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拉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不过,这么一来,却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站在桥头欣赏风景的人,被毛驴惊呆了,过了好一会才连忙回头赶小毛驴。
我真佩服妈妈,她绣出了“清明上河图”,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中华传统作文 篇6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半夜时分,“年”兽又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初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中华传统作文 篇7中华民族在时间的洪流中延续了千年。从炎黄部落到秦王始皇,从武帝一统到盛世繁荣;也曾有郑和七下西洋彰显国威浩荡,亦有金人铁蹄踏破边疆烙下国殇……流年奔涌间,勤劳的华夏儿女留下了繁若星辰的的国学创作。品读吟诵经典,于流年中淘出美德之金,使之传唱百世,熠熠生辉。
请往前一些,数十年前,卢沟桥的枪声响起来的时候,中国的未来化作碎金散落在雨后乱墟的时候,星星之火正在孕育的时候,毛主席的诗词昭示着美德是救亡图存。
日本法西斯的魔爪了伸向东三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富饶的黑土地浸透了人民的鲜血,本来繁盛的城市回荡着骇人的惨叫,旅顺大屠杀,毒气实验,直到南京大屠杀!毛主席带领的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一首《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一种大气与悲壮。《七侓·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就是这样一种欲救国于危难中的精神,这样一种救亡图存的美德闪耀,支持着红军将士,将中国的未来重新拼凑回来,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再往前一些,数百年前,美人广袖长舒曼舞泯尽尘世间悲欢的时候,梦中才子白马轻裘春风得意丹心为天下计的时候,盛唐的风流消散在明媚月轮的时候,李白的诗昭示着美德是一路坚持。
他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一壶浊酒饮尽长安城里无数春秋的明月与烟柳,举杯邀月却梦醒独饮。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初到长安时,他坚持乱世修武平天下,盛世修文化人心。可他终究是上位者不重视的一介白衣,只能空叹《行路难》,但他一路坚持。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翰林被贬,小人陷害,但他一路坚持。他向过去敬了最后一杯酒《将进酒》——“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他将仕途的坎坷化入酒中一饮而尽。此后,他只坚持他的志和诗。李白曾对宰相说:“吾乃海上钓鳖客李白,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从此,李白诀别长安,仕途的无作为换来的却是诗路的巅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似一座不朽的丰碑巍然屹立。一路前行,一路坚持,李白身上的美德之光升华了他,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还往前一些,数千年前,汨罗江水跨越皓月长空滚滚呼啸的时候,楚都的红墙在刀光与火把的翻滚中湮灭的时候,当举世皆浊世人同醉的时候,屈原的诗昭示着美德是独醒于世。
屈原之忠心天地可鉴,然为世人所不容,被君王黜免于汨罗江畔。一曲《离骚》表现了屈原的崇高理想和爱国情意。“謇朝谇而夕替”他可曾后悔?于其国也,他悔之。只因不肯同醉于世,竟落得个被流放的下场,国之大厦将倾而不能辅其君,他悔之。于其身也,他却无悔。一日他于汨罗江畔浣衣濯足时,一渔夫见之,问之何以在此。他脸色憔悴,自叹自嘲,“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夫劝他与世推移,何必自恃清高。正所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他仰天大笑,寄满怀心绪于这滔滔江水,“宁赴湘流,葬于鱼腹之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俗世之尘埃乎?”这才是屈原,他若与世推移便不会有《离骚》者传诵千年,屈原的独醒于世,成就了屈原,也诠释了处世之大道。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于世的绝世佳作数不胜数,它们或抒发心中之愤懑,或阐明处世之道理,或赞美当世之美景,或昭示人生之志向。携任一诗词,仔细品读赏鉴,传颂美德。于人生的长路上慢慢感悟,便可获益匪浅。
中华传统作文 篇8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清明节扫墓,对了,春节还要贴对联呢!在这些民俗节日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联欢晚会上上演的京剧节目了!
那些京剧节目可好看啦,有《桃园三结义》、有《白蛇传》,当然还有大家都爱看的《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和《西游记》里的“三打白骨精”了!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为什么喜欢京剧呢?实话告诉大家吧,原因就是京剧的脸谱变化多端。
有一天,我正在兴致勃勃地看着《青少年节目之中国少年我最强》,“下一个节目,就是我们的《京剧串烧》,请大家掌声欢迎!”只见台上站了一排的名角,生旦净末丑都来齐了,一个个的脸谱各种各样,花样百变。哇,真酷啊!“我兴奋地叫道。
其实,京剧脸谱的眼神是有很多讲究的:红色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妾维、常遇春等;黑色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便是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等;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就是这些变化多端的京剧脸谱吸引了我,让我喜欢上了京剧这个节目!
中华传统作文 篇9今天,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抬头仰望那轮美丽的月亮,让我不禁想起了充满诗意的中秋佳节,还有诗仙李白的那首《静夜思》。
中国的传统节日非常多——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其中中秋节是最有代表性的。每年这个时候人们都会赏月、吃月饼和团圆饭。当然,还有多少思乡的游子远在他乡,想念着故乡的亲人和朋友。因此,李白的那首《静夜思》才能传诵千年、催人泪下……
春节是大家期盼的团圆之日;元宵节要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好一个团圆之节啊!清明节大家都要奔向家乡,祭扫祖墓,这难道不也是一个团圆之节吗?还有重阳节的“遍插茱萸少一人”、端午节、……我忽然想到——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就是以思念和团圆为主题吗?
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多么充满人情味儿啊!
中华传统作文 篇10这几周,体育教师在学校都在教我们武术操。
体育教师经常给我们说:“做这个操的时候要有力度,不要像软麻花一样。”我们个个都认真的学习,体育教师又说:“必须要练好武术操,因为这是要比赛的。”同学们一听就更加努力了,不光认真的看教师的动作,还在家里边看视频边练习。我想:“我一定要好好练,给我们班争光。”
经过这几周的练习,我们前三节已经很熟悉了,现在正在练第四节踢腿运动。每个八拍的动作各不相同,所以要牢记每个动作在哪个八拍,这样才能做好操。我每天回家都给爸爸妈妈表演,让爸爸妈妈看看我做操时有没有力度。爸爸妈妈总是对我说:“表现的很好,很有力度。”
同学们,只要有决心,什么事情都能做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五篇:中华传统饮食
摘要:
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已形成了独特的饮食特色,更是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饮食结构、食物制作方法、传统食物器皿、饮食中的营养保健、饮食审美观、饮食礼仪方面,中国饮食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特色传统饮食文化。关键字:
中国传统饮食,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饮食器具,营养保健,饮食审美观,饮食礼仪
一、中国传统饮食结构
我国的饮食结构是由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所决定,同时也是由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饮食经验积淀而成。中国传统饮食以谷物为主,副食主要是新鲜的天然食物。
从秦汉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植物性食料为基础,比如粮、豆、蔬、果、谷类等。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我国的主食以小麦和稻米为主,另外也有玉米、小米、麦荞、红薯等。各种面食,各种粥类、饼类和各种各样的小吃类使得人们的餐桌丰富起来。
孔子在《论语•乡党》篇中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这实际上是我国传统膳食结构理论最早的文字记载。即指日常饮食应当以食谷为主,即使肉多时,也不可超过食谷。这里他指出了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大致比例。中国传统饮食结构有四大特点:
(1)我们中国人讲究主副食分明。只有在中餐里面才有主副食分明,中国人认为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谷治百病。
(2)我们国家非常重视蔬菜的作用。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吃青,俩眼冒金星。”
(3)中国人特别重视豆类。中国人讲,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4)中国几乎所有饮食都是低温烹饪。蒸馒头,下面条,煮饺子全是在水中,都是100度以下。
二、食物传统制作方法
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为讲究,常见的方法有:蒸、煮、烧、炖、烤、烹、炒、炸、拌、扒、酥、焖等。我国饮食之考究、烹调技术之高超,是早已闻名世界的。千百年来饮食技术的不断演进提高,是我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人准备饮食的活动称为“烹调”,它比西方人所谓的“cook”要技高一筹,并包含了许多西方人所不曾理解的蕴味。“cook”只是把生东西弄熟了而已而“调”则是将食品艺术化、创造出美味佳肴的功夫。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人们的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在饮食烹调和菜肴品类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方风味,如鲁菜、川菜、苏菜、闽菜、粤菜、京菜、湘菜、徽菜等。
中国饮食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美。而美味的产生,主要在于五味调和。同时,追求色、香、味、形的有机统一。在色的配制上,以辅助的色彩来衬托、突出、点缀和适应主料,形成菜肴色彩的均匀柔和、主次分明、浓淡相宜、和谐悦目。在口味的配合上,强调香气,突出主味,并辅佐调料,使之增香增味。在形的配制上,注重造型艺术,运用点缀、嵌酿等手法,融雕刻和菜肴于一体,形成和谐美观的造型。中国饮食将色,形,香,味,滋,养六者融于一体,使人们得到了视觉,触觉,味觉的综合享受,构成了以美味为核心,以养身为目的的中国烹饪特色,有着无可争辩的历史地位。
三、传统食物器皿
中国传统饮食器具非常繁多,其多样性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特别用竹筷进食,被欧美赞为是艺术的创造。中国饮食用具从用途上来分,有豆、罐、鬲、杯、盆、碗、盒、瓮、壶、甑、盘等等;从材料上来分,有陶制品、瓷制品、金属制品和竹木制品等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饮食用具在材料、质量、形态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从隋唐开始,已大量使用了金银等贵金属所制的饮食用具,在民间,陶瓷用具大量使用,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瓷器享誉海外。直到现代,陶瓷食具美不胜收,灿烂辉煌,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和特色。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
簋:形似大碗,人们从甗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同盂,均为盛物之器。
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刀、匕、俎: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
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多。古代统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银或象牙制成。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甑、甗、鬲等。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 制作。
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古代烹调与饮食所使用的器具,跟烹调的技术、饮食的习惯密不可分。而这一切又都取决于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就现有文献和出土文物看,最早的饮食器具为石制、陶制,后来人们掌握了采矿、冶炼技术,就开始使用铜器。
四、中国饮食中的营养保健
“民以食为天”,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每日三餐,如何合理地调配饮食,使之更有利于人体健康、滋补养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中国人很注重饮食的营养保健,主张营养成份合理搭配,平衡饮食,通过调配食用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气味、功用各不相同的食品,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补精益气、养身健体的目的。
正所谓:药补不如食补。我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就总结提出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谨和五味”与“饮食有节”。把膳食调理与医疗相结合,发展和创造了“医食同源、药食同用”和“寓医于食,食疗养生”的营养学理论。这些都是从养生学角度总结的经验之谈,以后也成为中国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总之,中国传统的饮食养生文化渊远,而流长,累积了极为丰富的方法内容,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堪称世界饮食文化中的奇葩。它无论是对于过去还是现在和未来人类的健康发展均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和开发价值。相信普及这些养生饮食以及将这些饮食养生原则方法推向社会乃至全世界,将是十分科学而有意义的。
五、中国饮食审美观
中国饮食在发展中形成了“十美风格”,讲究味、色、香、质、形、序、器、适、境、趣的和谐统一。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饮食文化本来属于形而下的活动领域,但要对此深入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就必须从形而上的哲学角度入手。中国传统旨学重视阴阳相配,强调宇宙大化的和谐统一,它是中国人看待万事万物的根本指导思想。对于作为生存之本的饮食活动,中国人也讲究“配菜之道,需所配备物融洽调合,如夫妻、如兄弟,斯可配合。”
孔子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言论,尽管是基于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但也有相当高的科学价值。同时,这一观点又蕴含着一种朴素的审美要求。
“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中国饮食文化特点的极好概括,即其精神实质在于以饮食为媒介,寻求一种更高的精神领域的满足。从美食、美味、美器,美境的和谐统一所给人的愉悦,进入自由、充实、审美的理想境界,从中体会人生的乐趣和美妙。
六、中国饮食礼仪
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礼俗和风俗习惯的文明古国,这在人们的饮食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中国饮食礼俗和习俗已成为中国悠久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仪的国家,无论从古代的“饮和食德”,还是到如今的现代饮食文明,都充分体现了文化古国的文明饮食风貌。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包括了宴饮之礼、待客之礼、进食之礼、餐桌礼仪等诸多方面,是比较发达、完善的,而且有“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之说。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深远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七、小结
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都是享有盛誉的,中国的饮食可以说天下无处不在。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饮食结构、食品制作及器皿、营养保健、饮食审美和饮食礼仪等方面创造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