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文章常用的名言警句汇总篇
国家公务员面试名言警句应用案例分析系列之人才观篇
目前公务员面试题目中,逐渐出现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比如科学发展观中相关理论的表述等,结合社会现实谈看法,考察考生的政治理论素养,这方面题目要回答出色不仅要认真学习政府相关报告和文件,还要善于使用领导人的讲话为自己的答题增色。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列举部分人才观的名言警句和领导讲话,同时附上考题应用,为考生提供参考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名言警句列举
能力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老舍
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毛泽东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财富之源,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资本。——胡锦涛 聪明才智是拨动社会的杠杆。——巴尔扎克
在世界的前进中起作用的不是我们的才能,而是我们如何运用才能。——布雷斯福德•罗伯逊
伟大的才能比伟大的成功更不寻常。
——(法)沃维纳格
要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温家宝 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胡锦涛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温家宝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真正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温家宝
在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用好人才上不断取得新进步。——温家宝
二、例题
【问题】“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车能载重,渡水还须船”结合这首诗谈谈你对科学人才观的看法。
【试题分析】本题测评要素为综合分析能力。考察科学人才观相关知识,需要考生对科学人才观有清晰透彻的理解,方能紧密结合诗句谈出自己的看法。
【解题思路】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此题的解题思路在于先破题,解释诗句的意思,再联系到科学人才观,具体讲对策。
【参考答案】 〖就事论事〗“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车能载重,渡水还须船”阐述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人都是金子,都会发光,重要的是扬长避短,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就事论理〗科学人才观,是对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育才聚才用才所必须坚持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符合人才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科学观念和正确态度。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人才具有多样性、广义性、层次性、相对性、发展性、群体性等特征,是个很广阔的概念。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拓展育才识才用才的范围,行行出状元。只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之才。要以品德、知识、才能、业绩为标准和社会承认、业内认可衡量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人才对象的覆盖范围更广,接纳人才的社会包容度更大,为人人成才、争做贡献,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更多的机会、条件。为此,要克服“名本主义”,改变单纯按资历、学历、职称、职务等论人才的片面观。这一方面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要我们扬长避短,就是可造之才。另一方面,我们在看待他人时,要多看到他人的优点,学习借鉴,使之成为自己的优点。即题目中“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车能载重,渡水还须船”的意思。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在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用好人才上不断取得新进步。
〖优化提升〗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客观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客观需要;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科学、客观地认识自己、培养自己、提升自己,在工作中踏实肯干,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公务员面试名言警句应用案例分析系列之坚持篇
公务员面试是对考生多年思想观念和工作能力的考察,在德与才方面更注重德方面的素质,从近几年的面试真题来看,面试题目也越来越多的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方式考察考生的个性品质,即“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考生需要思考并总结自身优秀品质,通过自身经历的挖掘,个性化展示自我,这是公务员面试成功的关键。个性品质中,坚持是面试题目中常考题型,以此为例,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列举一些关于坚持的名言警句,并做应用分析,供考生参考。
一、名言警句列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先秦《荀子•劝学》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先秦《荀子•劝学》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 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不经一翻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唐•黄檗禅师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法•巴斯德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不是气力。——雨果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英•约翰生
二、例题
【问题】坚持就是胜利,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对“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的看法。【试题分析】智能性问题,主要测查综合分析能力。此题也可以说带有一些职位匹配性质,通过考生答题,不仅能透露出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面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也透视出考生将来在工作中的态度,从而考察其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此题只要对“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进行全面阐述,进而结合自己的例子谈一谈即可。
【参考答案】
〖全面分析〗胜利在于坚持,要取得胜利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饱尝了许多次的失败之后才能成功,即所谓的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也就是胜利的标志。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或事业上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坚持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举例说明〗坚持英语学习是需要一个时段的积累和“沉淀”的,绝非靠“一蹴而就”、走“捷径”。我的英语就是靠着这几年不断地学习走下来的。起初我的英语成绩一般,主要是词汇量少,语法知识不完善,于是我制定计划,坚持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无论夏天还是冬天。早上我在户外大声的朗读英语课文,记忆单词,晚上抽出一定时间做题强化训练。并且在上课下课的过程中自言自语的念上几句英文,正是这种坚持使得我高分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在GRE、托福上取得优异成绩,在学校举行的英语演讲比赛上获得第一名。有时候让人每天只记忆一个单词,也不一件能够长久坚持下来的事情,但是只要你制定了合理的复习计划然后始终如一坚持下去,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
〖优化提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成功之前难免有失败,然而只要能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成功就在眼前。因此意志力是支持成功的精神食粮,决定了人生命运的最后走向。锲而不舍,要想成功就要勇于面对风险,不怕失败;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顽强坚持,绝不半途而废。当然,在坚持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不撞南墙不回头,应该有应变能力,这样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国家公务员面试名言警句应用案例分析系列之创新篇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在于营造“创新环境”,关键在于建立“创新机制”。可以说“创新”是近期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公务员考试面试题目当中的重点内容,关于“创新”的考察往往见诸于综合分析题当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人对“创新”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名言警句向各位考生朋友介绍“创新”的概念。希望对大家的面试答题有所帮助。
一、名言警句列举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盘铭》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经》 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 国家事大,不限常礼。——隋•杨坚《隋书•高祖纪下》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王安石 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明•归有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泽民 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爱因斯坦
二、例题
【问题】“无规矩不成方圆”,而现在人们又强调创新,你怎么看?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本题意在通过一对看似
矛盾的观点来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看考生能否准确论证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考察其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解题思路】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首先要对“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本意加以阐述,然后再论证规矩和创新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表明:规矩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要创新必须在规矩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也就是说规矩是基础,创新是发展。
【参考答案】 〖表明观点〗创新和守规矩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如何在规矩和创新间把握好这个度。
〖具体分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本意是说做事要讲究规矩、要有约束,否则就不可能做好。这是多年来人们总结出的一种工作经验,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强调了做事和为人必须要遵循基本的原则和要求,现实中的许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俗语的正确性。比如,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就有严明的组织纪律约束,这种“规矩”的约束对我们领导干部的成长、对我党的事业发展都是有好处的,离开这种纪律约束,我们很多人可能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的事业可能就要受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再如参加本次面试,如果不按要求回答,不遵循制定的面试规则,面试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圆满成功。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任何事物强调一方面就会走向极端,导致片面,这句俗语也是这样,如果过分强调规矩,就可能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紧箍咒,导致人们做任何事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毫无创新和发展。古人云“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有些时候,我们也要勇敢地突破“规矩”的限制,坚持“与时俱进”。我们目前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开放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规矩可循,但我们突破规矩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便是最好的佐证。
〖优化提升〗所以处理好规矩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做任何工作,处理任何问题必须遵循必要的规矩,但是面对具体问题和工作中的复杂性,又要敢于打破常规,用于创新,只要能促进工作进步,有利于工作开展,想法和做法都值得肯定和赞扬,所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国家公务员面试名言警句应用案例分析系列之节俭篇
温家宝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需要社会上所有主体的共同努力。从政府、企业到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树立节约意识。我们每一个社会人都应该秉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以静修身,以俭养德。在公务员面试当中对“节俭”的考察多出现在综合分析题和组织化管理题中。让我们铭记下面的名言警句,践行勤俭的道德要求,用勤俭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美好,用勤俭让社会变的更和谐。
一、名言警句列举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司马光《资治通鉴》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礼与其奢也,宁俭。——孔子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管仲
二、例题
【问题】办公室有不节约的不良习惯,且一直接领导晚上下班都不怎么关灯,你应该怎么办? 【试题分析】对策分析题,注重考生灵活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对这一现象作出表态,提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总原则,在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要总结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表态〗在办公室里有不节约的不良习惯,而且领导晚上下班不怎么关灯,说明在办公室里还没有养成节约的集体习惯。古人云,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我们应该在办公室里提倡节约,宣传节约理念的同时,又不伤害同事的感情和自尊心,不影响领导的威信。
〖原则〗因为目前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使得自然资源呈现日益短缺的现象,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赞同和支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我们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节约应该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长期坚持下去。
〖处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首先我要做好带头作用,先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我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同事和领导看在眼里,留下印象。其次,我应该留意那些印有环保宣传标语的办公用品,以自己的能力,购置一些,分给同事和领导使用,并在同时宣传一些环保理念。这样就会在办公室内营造出关心环保的气氛。最后,再看到有同事或领导没有拧紧水龙头,就帮他们拧紧;同事或领导忘了关灯,随手帮他们关灯;回收还有利用价值的纸张使用,等等这些小细节,都会提醒他们并帮助他们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反思〗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仅仅自己要注意节约,也应该主动带动周围的人和我一起。更重要的是在带动大家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不要伤害别人自尊,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带动大家。
国家公务员面试名言警句应用案例分析系列之监督篇
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指引下,政府正在转变行政职能,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此过程中,群众对政府会有很多期待,而同时,政府行使权力必然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期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特别是党中央将反腐倡廉工作提到新的重要战略工作的今天,加强群众和社会监督尤为重要。国家公务员面试中关于监督题目也经常出现,考生应该重视。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列举一些监督名言警句和例题,供考生参考。
一、名言警句列举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世民
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包拯《论星变》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
有错误要逢人便讲,既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周恩来 要有群众监督制度,如果党和政府不受监督,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邓小平
要把群众的利益看得重些,重些,再重些;把个人的得失看得轻些,轻些,再轻些。——温家宝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胡锦涛
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能可靠地防止他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求自己的特殊的利益。——马克思
没有人民的监督,政府便会蜕化变质,人民是自己政府唯一可靠的看守人。——杰斐逊
二、例题
【问题】权力失去监督,必然会导致腐败,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试题分析】综合分析题,权力和腐败问题是政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主要测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权力的认知还可以考查出考生潜在的追求和理想,考生观点必须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应当加以注意的。
【解题思路】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权力与监督关系,一般来说有这样的规律,但凡事不能绝对,然后加扩展,表明自己的态度。
【参考答案】
〖基本陈述〗这句话有其合理性,对权力监督减少腐败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应过于绝对化,应该辨证的看。
〖启示〗首先,没有监督的权力,不一定导致腐败。权力的运行是否合理要看拥有者如何去利用手中的权力,如果拥有者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不贪污腐败,“朗如日月,清如水镜”,即使没有监督,也不见得会有腐败的产生。这就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而不是被权力所累,这是得不偿失的,对国家、对人民、对自己都是百害而无一益的。所以公务员一定要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这是干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其次,有监督的权力,可以减少腐败的产生。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任何健全的管理体制都需要政府的监督,人民的监督,这是规范的做法。监督是对权力的一种约束,也是一个政府规范化和持续化的一个基本要求,所以失去监督的权力在一定的情况下确实会导致腐败的产生。
最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阳光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的建设对公务员的要求不仅仅是外在的监督约束,更看重公务员的自我约束机制,只有内在的警醒和约束才是根本的“监督”。而不能总是依靠监督的长效制约,要将腐败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事后解决。
〖表态〗所以作为政府的一个工作人员,我在往后的工作中会严格的要求自己,“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把群众的利益看得重些,重些,再重些;把个人的得失看得轻些,轻些,再轻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二篇:申论名言警句
公务员申论写作万能用语与名言警句:科学发展观 ●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申论写作万能用语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4、以制度公正促社会和谐。
5、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6、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7、恪守为民之责,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8、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9、民心民意不可违。
10、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11、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
12、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13、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14、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申论写作名言警句
1、《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周礼》:“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3、《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洪秀全:“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5、康有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6、孔子:“和为贵”。
7、墨子:“兼相爱”,“爱无差等”。
8、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10、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要,在得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1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12、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13、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
14、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15、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注——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 一道》(**注——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注——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注——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注——浚:开浚,疏通。)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注——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注——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注——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注——兴行:重德行。)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注——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注——怀:怀柔,感化。)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注——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注——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注——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注——任:承担。患:患难。)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注——释:解除。)6.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注——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
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注——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7.为政
政贵有恒——《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注——恒:长久不变。)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尹文子》卷上(**注——弗:不。为wéi:做。)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注——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注——益:增益,扩大。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及:及到。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注——弊:弊端。绝:绝迹。风:风气。)8.纳谏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注——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
第三篇:申论名言警句
申论考试名言警句
一、以民为本
1、政之所兴,在利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2、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二、民生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2、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3、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
三、教育
1、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劝学》
四、诚信
1、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必衰,国无信则危。
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4、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五、廉洁
1、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宋]司马光
2、言廉为虚,行廉为实,身廉为标,心廉为本。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4、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六、节俭
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
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曾国藩
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七、创新
1、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
——[英国]布莱克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
3、不日新者必日退。(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八、信心
1、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2、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九、行动
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十、公平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2、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3、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十一、改革
1、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邓小平
3、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鲁迅
十二、干群关系
1、只有不合格的干部,没有不合格的群众。——毛泽东
2、君舟民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荀子
3、实干,党民心连心;空谈,干群背靠背。——杨茂平
4、做人民的牛,做护堤的石,做炉中的炭,做铺路的砖。——陈赛国
十三、修身篇
理
想
1、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量!——罗曼·罗兰
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爱
国
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毅
力
1、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2、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古罗马哲学家)
3、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学习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知
识
1、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2、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民谚
3、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感
恩
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奉
献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十四、依法治国
1、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
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十五、人才
1、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财富之源,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资本。——胡锦涛
2、聪明才智是拨动社会的杠杆。
——巴尔扎克
3、在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用好人才上不断取得新进步。——温家宝
十六、监督
1、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世民
2、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
第四篇:申论名言警句
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
●名言警句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民为贵,社攫次之,君为轻。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防止重蹈“先发展后治理”的覆辙。
防止出现“吃祖宗饭,砸自己碗,断子孙路”的后患。
社会主文和谐社会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以制度公正促社会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格守为民之责,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民心民意不可违。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
●名言警句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周礼》:“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洪秀全:“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康有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孔子:“和为贵”。
墨子:“兼相爱”,“爱无差等”。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要,在得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圣人无常心,以百性心为心。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全民节约,共同行动。
建设节约型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
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
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污染减排指标考验政府责任。
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科学发展。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万能用语
环境保护利国利民,功在当代,惠及子孙!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
落实责任,加大考核评枯力度。
以奖促治、以奖代补。
严格管理,防范事故,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名言警句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
物我交融。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循环经济
▲万能用语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
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减少资源消耗。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大力倡导科技创新。
▲名言警句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既要温饱,也要环保。
循环经济能实现经济与环境共赢。
●万能用语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要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建设步伐。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一手抓文化公益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抓文化产业,发挥市场机制对文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为”方向: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两手抓,两手硬。
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万能用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自主创新是民族振兴的强大支撑。
自主创新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科技演绎奇迹,创新推动发展。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
核心技术买不来,核心技术引不来。
自主创新,人才为本。
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
从贴牌到创牌,从消化到创造。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多而不优,大而不强。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食为政先。
农为邦本。
民以食为天。
农,天下之大本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农民工问题
▲万能用语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
以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统一思想,明确责任,为农民工办几件实事。
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
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名言警句
来者有其地,来者有其尊,劳者有其得,工者有其居,孤者有其养,优者有其荣,力者有其乐,外者有其归。统筹区域发展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正确的政绩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正确政绩观的本质是为民造福。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政绩观。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遏制政府浪费要动真格。
▲名言警句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利在一己勿谋,利在天下则谋;利在一时勿谋,利在万世则谋。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格守为民之责。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官气正则民风清。
上届的政绩,下届的包袱。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勤政为民,鞠躬尽瘁。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政府职能与服务型政府
▲名言警句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管理就是服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群体性事件
▲万能用语
实现社会和谐需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解决群体性事件需要新思维。
提高敏感、早做准备,创新思维、完善机制。
拓宽民意表达的果道,集中民智、反映民意。
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预防群体性事件。
稳定群众的情绪,听取群众的诉求。
把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摆在首要位呈。
城管执法
●万能用语
坚持依法执法,规范执法,构建和谐城管。
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完善科学长效管理机制。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氛围。
科学处理四个关系,有效破解城管难题。
城管执法应由“堵”变“疏”。
就业
●万能用语
控制失业率是政府的责任。
强化政府责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教育
▲名言警句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立国的根本,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
中国的根本问题,便是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医疗
●万能用语
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搞好社区医疗服务建设。
建立城市特困群体的医疗救助体系,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建立约束机制,推进医院管理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
住房
▲万能用语
建立城镇廉租住房制度,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
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引导和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名言警句
居者有其屋。
买涨不买跌。
住房是百姓安身立命之所。
安全
▲万能用语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加强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
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
▲名言警句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
责任重于泰山。
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第五篇:申论名言警句
申论名言警句大全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了名言警句的点润可以使枯燥的文章有鲜活之色,应时应景的佳句更是可以加分不少!而作为公理性、实时性都兼得的申论更是离不开名言的润色!
申论名言警句——保持廉洁清正
1、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汉 桓宽)
释:要想影子正时就把个人仪表搞端正,要叫下属廉洁先要自身廉洁。
2、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释:只要立的标杆是直的,就不会照弯曲的影子。
3、大臣法,小臣廉。(明 黄绾)释:大臣能够遵纪守法,小臣就能廉洁。
4、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宋 陆游)
释:只要使得作官的清正,当吏的不横行霸道,那就可以使人民拥护,就可歌舞升平了。
5、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汉 韩婴)
释:聪明的人不去做并不是没有事做,而是知那事不能做;廉洁的人不去贪占并不是他有财物,而是知道不应去贪占。
6、俭节则昌、淫夫则亡。(墨子)释:俭朴节约就会昌盛,淫欲放荡就会灭亡。
7、窃人之财,以之为盗,况贪天下之功为己力乎。(孔子)释:偷窃别人的财物是为盗贼,何况把别人的大功劳贪为自己的呢。
8、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古楹联)释:心里存着邪念奸诈,你就是烧香也没一点益处,持身光明正大,见了我不拜又有何妨。(此联的“吾”指神象)
9、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养廉隅。(古对联)
释:作官从政要戒贪。贪利固然是贪,贪图名声,沽名钓誉也是贪。切莫致力于
图浮华虚名而忘了从政的根本;养廉唯有俭朴。行节俭,严于律己算是俭;只要求别人,只要求百姓勤俭,便不算是俭,还要从对己严,对人宽来保持品行方正而有节操。
10、人之行贿,并非所愿。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因之,肃贿风,由上起。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好,以检下也。(唐 陆贽)
释:人们所以行贿,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只是因为行贿对个人有利,不行贿又有顾虑。所以,要肃行贿之风,应由上做起,因为上面的做法,可以引导下面,上面不去受贿,可以制止下面不来行贿。
11、臣门若市,臣心是水。(《汉书》)
释:当官的门前象集市一样热闹,当官的心要象水一样清澈。
1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乐府诗》)
释:走在瓜田里,鞋子掉了也不用手去提,在李子树下帽子歪了也不用手整理。
1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 王冕)释:不须要人们夸你颜色好看,只留下清正气节在世界上。
14、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劝戒全书》)
释:私欲如果不除,就象是飞蛾扑灯,被烧掉才停止;贪占没有了结,就象猩猩喝酒,致尿血身亡才算罢休。
15、贵尔六尺身,勿为名所驱。(唐 柳宗元)释:要珍惜你六尺的身体,不要为虚名来驱使。
16、小小绳床足不伸,多年蚊帐半生尘。官资已极朝中贵,况味还同物外人。老圃松筠随处好,名园桃李随处新。公余只合凭书卧,座上何须有大宾。(明 于谦)
释:睡觉的绳床小的连腿也伸不开,用了多年的蚊帐一半挂上灰尘。虽然国家给的官资很多,在朝里职位也很显赫,但我觉得自己如同这些名利以外的人。菜地松林到处是好地方,果园桃李到处都是新鲜的。公事之余只在书房看书,不必要热衷于招待尊贵的宾客。
17、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 于谦)
释:手帕蘑菇线香等这些土特产,本来是供人民用的,许多地方官却搜刮来奉献给上司,反而殃害人民。我自己只带两袖子清风去见皇上,免得人民议论长短。
18、人无钢骨,安身不牢。(明 施耐庵)释:人如果没有钢铁般的骨气,就不能牢固地安身。
19、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释:领导者自己持身公正,就能使下属自觉去行动;自己身不正,虽然下令人们也不认真服从。
20、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 朱舜水)释:公正了就能明白事理,廉洁了就能产生威信。
21、宁为宇宙闲吟客,莫作乾坤窃禄人。(唐 杜荀鹤)释:就是做一个在世上闲着吟诗的人,也不要做窃取功名利禄的人。
22、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宋 林逋)释:心里不清白就是没有道德,志向不坚定就不能立功。
23、以听官府之大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孔子)
释:考察官吏政府有六条原则,并以此来裁判其政绩好坏;六条中以廉洁为根本,只有做到廉洁、善、能、敬、正、法、辨才有意义。一是廉善,即善于治理,享有辞誉。二是廉能,不仅要有辞誉,而且政令能行。三是廉政,即恪守职位,忠于职守。四是廉正,即作风正派,公正无私。五是廉法,依法行事,没有过失。六是廉辨,辨别能力强,没有疑惑。
24、廉者憎贪,信者疾伪。(唐 陈子昂)释:廉洁的人憎恨贪婪,讲信用的人反对虚伪。
25、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治产业则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汉 陆贾)
释:据有一定的领土管理着成群百姓,从事治理国家和民众的人,千万不可以图谋私利。如果借助手中的权力置办个人产业,那么就不能教化百姓,国家的法令政策他们也就不会服从。
26、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末 黄宗羲)
释:不以个人得到利益为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以个人受到伤害为害,而是使天下人解除祸害。
27、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线薄,赠尔春风几笔兰。(清 郑燮)
释:官被罢免后我没攒下钱财,是两袖清风,只是凭着卖画来糊口,最惭愧的是女儿出嫁我没给置办嫁妆,只能赠给你我画的几笔兰花。
公务员申论名言警句——艰苦奋斗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唐•韩愈)
释:学业精进于勤奋荒废于嬉戏,做事情成功于努力毁坏于懒惰。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释:认真全面地观察分析一下以前的贤人、国和家庭,能成功的都是由于勤俭,衰败灭亡的都是由于奢侈。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释:从俭朴变为奢侈容易,从奢侈变为俭朴就很难了。
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释:从来能成为好事的都生于俭朴,自古瓜儿是先苦后甜。
5、一粒红米饭,几滴牛颌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唐.郑遨)释:一粒红米饭里包含着好几滴牛下巴颏的血,可被人拿去做成酒后,有人坐在珊瑚枝下狂饮,以至呕吐不止。
6、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
释:劝你不要沉溺于《金缕衣》一类的歌曲之中,而要爱惜少年时期的宝贵光阴,要乘着大好时机有所作为,如错过时机就来不及了。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释:不被富贵所惑乱,不被贫贱所移志,不被威武强暴所屈服,这才是大丈夫。
8、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
释:使国家富足的办法,在于节制消费和使民丰裕,并善于把盈余储藏起来。
9、救奢必可俭约。(南朝•范晔)释:挽救奢侈时尚的办法必定是节约俭朴。
10、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孟子)
释:对金钱谷粟等财富,要按照时令和礼法,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和消费。
11、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荀子)释:贤明的君主必须发展生产,节约开支,开发财源,处处考虑赋税、赈济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
12、以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曰丧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周礼•卷二》)
释:用九种法式节约财政开支:一是祭祀按规则,费用不超支,二是待宾客不铺张浪费,三是办丧事要节约,四是君王的膳食、衣服、车马等费用按定例,五是建筑、制造不奢侈,六是赠送宾客财物适度,严格按规定,七是饲养牛马的草料要具体规定,不过量,八是分赐群臣钱物要严加限定,九是施赠友好的钱财严格规定,不得随便。
13、夫为国者,由为家边,计财力之所任,审趋舍之举动,不营难成之功,捐弃分外之役。(唐•房玄龄)
释:治理国家和管理家庭一样,须计算自己财力的担负能力,弄清楚自己所应进退的方向,不去做那些难以完成的事情以防劳民伤财,抛弃或减少额外的差役。
14、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唐•房玄龄)释:奢侈所造成的浪费,超过了天灾。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释:天体的运行刚健壮大,君子以天道行事,其人生要强大自己,生命不息,奋进不止。
16、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屋漏室中培来;旋转乾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缲出。(《莱根谭》)
释:光明磊落的伟大人格和节操,都是从蓬门敝户的艰苦环境中磨练出来的;足以治国平天下的韬略,都是从小心谨慎的作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
17、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成远功。(明•方孝儒)
释:不为取得小的成绩而安于现状,然后就可以成为大人才;不被小的便宜所诱惑,然后才可以成就远大的功业。
18、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清 颜元)释:聪明有作为的人是肯下功夫努力奋斗的平常人,平常人是不肯下功夫奋斗而没成为聪明有作为的人。
19、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明•冯梦龙)释:富贵本来不能生根,都是要从勤俭中才能得到。
2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
释:只要功夫到了,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可以滴穿石头。
21、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释:吟颂妥贴一个字,就需付出捻断好几缕须发的努力。
22、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宋•刘过)
释:大海可以把它填平,高山可以把它移走,男儿的志气应是这样的。
2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宋 苏轼)释:以前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们,不光是有超出别人的才能,还必须是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24、天地之财,要看他从来处,又要看他归宿处。从来处要丰要养,归宿处要约要节。(明•吕坤)
释:天地之间的财物,要看它的来处,又要看它的去处。来的地方要丰厚要培养,去的地方要约束要节俭。
25、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明•吕坤)
释:当官都是苦差事,为官的原是辛苦的人。官职高一步,他的责任便加大一步,忧勤便增加一步。
26、奔走揖拜之日多而公务填委,简书酬酢之文盛而民事罔闻。时光只有此时光,精神只有此精神,所专在此,则所疏在彼。(明•吕坤)
释:成天忙于奔走揖拜,必然把真正要干的公务扔到一边;简书酬酢之文到处飞,人民的事必然茫然而无人过向。时光只有这些,精神只有这点,所专心的光放在应酬上,在事业、政务上必然疏怠荒废。
27、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莱根谭》)
申论名言警句之为官之表率
1、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
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4、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宋.王禹戎)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5、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6、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清.唐甄)
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北齐.刘昼)释: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8、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清.康熙)
释: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9、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汉.王符)
释: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10、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宋.王安石)释: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为比百金份量还重。
11、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清.程祖洛)释: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误松懈该做的事,方能太平无事;不徇私情,不搞矫作虚伪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13、不信而任事,则事反;不仁而御众,则众殃。(宋.李觏)
释:叫你不信任的人去办你想办的事,就会使事情办坏;自己不仁义的人去领导群众,群众就会遭殃。
14、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列子.说符》)
释:能够抓住时机、利用时机的就能昌盛;失去时机的就会衰亡。
15、明主好要,暗主好详。(荀子)
释:聪明的人爱好抓要害,简明扼要;昏暗的人爱好详尽罗索。
16、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墨子)
释:阿谀奉承的人围在身边,善良的意见建议受到阻塞,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17、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汉.王符)释: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为能够多方面听取意见;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为偏信个别人的说法。
18、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汉.司马迁)释:华丽的语言是虚伪表面的,实在语言是高尚神圣的,能当药治病的语言是苦涩的,使人得病的言语是奉承、甜蜜的。
19、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三国.诸葛亮)
释:思考问题犹豫不决,怀疑这怀疑那就不能决定事;做事时疑疑惑惑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
20、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战国策》)
释:明白的领导愿意听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不愿意听别人吹捧他、讲他的成绩。
24、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宋•杨时)释:治理政事的要害有三方面,就是要树立志气、积极负责任、请求贤人相助。
25、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宋.吕祖谦)
释:当官的办法有三件事要特别注意:一是清廉、二是谨慎、三是勤政。
26、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宋.林逋)
释:个人不把钱财看得太重就可以凝聚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就能使人们信服,宽宏大量就可以得到人,能以身作则就可以率领人。
2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释:单单从纸面上了解得到的东西总归是浅薄的,必须知道有些事要亲身参与、亲临实际。申论之执法公平
1、出政施教,赏善罚暴。(墨子)
释:出任政事和实施教育,就要奖赏善良和惩罚暴虐。
2、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宋•林逋)
释:邪恶和正直是决定太平或混乱的根本,赏和罚是保证太平消除祸乱的工具。
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事情,立法并不难,难的是立了法必须执行;听别人的意见建议并不难,难的是听了后能去照着做。
4、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释:掌管执行法规的人坚强,就能使国家强盛;掌管执行法规的人软弱,就会使国家衰弱。
5、杀人者死,然后人莫敢杀;伤人者刑,然后人莫敢伤。(宋•李觏)释:对杀人的处以死刑,以后就没人敢杀人了;对伤人的处以刑罚,以后就没人敢随便伤人了。
6、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
释:没有功劳就不进行奖赏,立了功的就要奖赏,没有罪过就不进行惩罚,犯了罪的就要惩罚。
7、巨壑虽深,兽知所避;烈火至猛,人无蹈死。(宋•苏舜钦)
释:大沟壑虽深,野兽能知道躲避开;大火虽非常猛烈,人没有踩上烧死的。
8、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
释: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这样做坏事的人就受不到惩戒。
9、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唐•元结)
释:只奖赏善良的而不惩罚作恶的就会出乱子,只惩罚作恶的而不奖赏善良的也会出乱子。
10、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孙武)
释:赏赐没有一定限度就会费了财物而不能使人感恩,惩罚没有限度就会虽杀人也不能树立威严。
11、善为政者,刑先于贵,后于贱;重于贵,轻于贱;密于贵,疏于贱;决于贵,假于贱。(清•唐甄)
释:善于为官从政的人,在进行刑罚时,先制裁地位高的,后制裁地位低的;对地位高的从重,对地位低的从轻;对地位高的紧密,对地位低的稀疏,对地位高的认真坚决,对地位低的宽容。
12、鞭朴不可驰于家,刑罚不可废于国。(宋。李觏)释:鞭打的惩戒不能在家庭中松驰,刑罚不能在国家废除。
13、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释:家里有永久的产业,虽遇到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永久的法规,虽遇到危险也不会混乱。
14、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管仲)
释:不因为贵重的宝物而歪曲使命和命令,所以说命令比宝物还贵重;不因为自己所爱的人而弯曲国家的法律,所以说法律比人要可爱。
1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诸葛亮)
释:为国尽忠、对时代有益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必须奖赏,违犯法律、懈怠懒惰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也必须惩罚。
16、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北齐•刘昼)
释:惩罚必须实施到有过错的人身上,奖赏必须给予有功绩的人。
17、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宋•张孝祥)释:奖赏如果不能与所立的功劳相当,就不如不进行奖赏;惩罚如果不与所犯的罪过相当,就不如不进行惩罚。
18、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宋•欧阳修)
释:说的话多变人们就不会相信,下的命令频繁改动人们就不会服从。
19、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唐•周昙)
释:管理国家没有多大难处,也要象管理军队一样,关键是军队的法令是非常注重遵照执行的。
20、赏不足劝善,赏不足禁非,而政不成。(宋•欧阳修)
释:奖赏不能够教育人们做善事,惩罚不能够禁止人们为非作歹,这样政权就保不住。
21、稂莠不锄,嘉禾不茂;冤愤不泄,戾气不消。(明•张居正)
释:形似禾苗的害草不铲除掉,真正的禾苗就不会茂盛;人们的冤愤不使之宣泄掉,暴戾的气氛就不会消除。
22、上下不合,令乃不行。(管仲)
释:上下之间不团结和睦,命令就不会得到贯彻执行。
24、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汉•司马迁)
释:职位不能没有功绩就取得,刑罚不能因为高贵有势力就免除。
25、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清•唐甄)释:国家难以治理,人们往往以为是难在百姓难于管理,不知道难于管理的并非民众而是官吏。
26、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汉•荀悦)
释:赏罚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措施。赏要公正合理,罚要坚决果断,要慎重对待自己的信用和命令。用赏来激励人们做好事,用罚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
27、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而不求便于民,斯法因人立,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即不便民矣,其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清•严复)
释:治理国家的法律,是为人民制定的,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力求方便百姓。而乱国的法律,是为统治者而立的,它在执行过程中也必然力求为保护统治者,而
不方便于人民。这种为少数人而立的法律大多数都违背天理人性。违背人民利益的法律既使制定了,而这个国家也一定不会安定。
公考申论用人察人育人篇
1、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才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汉·王符)
释:对于英俊豪杰,依据他们的才能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权力和待遇。从上到下,以静制动,国君一呼百应,国君一动而百姓紧随,整个天下,就万众一心,摒弃贪婪和卑下,共同向往道义和真理。
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释:尊重贤良,使用能人、英俊豪杰能安排在适当位置上,这样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并且愿意在这样的国家里做事。
3、明主之任人,馋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晏婴)
释:圣明的君王用人,不让专于谄媚、讨好或说别人坏话的人呆在身边,不让结党营私的人在朝中存在。用人要用其所长,不强行用其所短,让他们去干那些各自擅长的工作,不要强行让他们去干那些不会干的事情。
4、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淮南子》)
释:如所任用的人得当,就会使国家安宁、上下和睦、群臣关系融洽、老百姓归附;任用的人不得当,就会国家危难、上下不协调、群臣互相怨恨、老百姓作乱。
5、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贤良人才,给天下来使用,为何非要出来给自己办事呢。
6、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汉·司马迁)
释:周文王曾在洗澡时,三次梳理好头发,吃饭时三次停下筷子,起来接待来见他的人,就这样还恐怕失去天下贤良的人才。
7、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宋·刘克庄)
释:并不是人间没有好汉,只是谁能在使用上把标准、规制放宽一些。
8、任之虽重,信之未笃;信之未笃,则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则心怀苟且;心怀苟且,则节义不立。(唐·吴兢)
释:虽任以重要职责,但却不充分信任他,而信任不充分,就会使人产生疑虑;人生疑虑,就会得过且过;即已得过且过,就不会树立起好的节操义行。
9、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
释:使用事物的长处,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废弃功用;避开事物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
10、疑则勿用,用则勿疏。(唐·白居易)
释:怀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用他就不要冷淡疏远他。
11、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清·魏源)
释:不知人的短处,不知人的长处,不知人长处中的短处,不知人短处中的长处,这样,就不能够用人,不能够教育人。
1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明·冯梦龙)
释:人不能以貌相好坏来决定取舍,海水不能用斗来计量。
13、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谭嗣同)
释:骏马能经历艰险,但在田里干活就不如牛;坚固的车子能载拉很重的东西,但渡河就不如船。
14、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
释:不能根据一两次人们对某人的称赞,就判断某人为君子;不能根据一时的非议,就判断这个人为小人。
15、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辨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三国·诸葛亮)释:观察了解人的办法有七条:一是要让他们参与到事物中来辨别是非看他的志向;二是用穷追到底的方法辩论看他的应变能力;三是借商议计谋看他的知识;四是 突然告诉祸难临头的消息看他的勇气,五是当他酒醉之后看他的本性;六是正当其时给以私利看他的廉洁品质;七是委托他办事情看他的诚实与否。
16、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孔子)
释:凡提拔平民中人作官,必先对他的德能进行考核。考核完作出结论之后,给以任用。任用后,先交给他一些具体的政事,看他是否具有办事能力,试用合格,再根据才能大小确定其官位;根据官位大小,再给以相应的薪俸。
17、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汉·王符)
释:知人用人最简捷的途径,没有比考核贡献更好的。如果贡献、功劳确实考核清楚了,那治和乱的情况也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人的品质好坏、能力高低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
18、馋夫似贤。(汉·陆贾)
释:用馋言害他人的匹夫,外表装得象圣人一样。
19、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宋·林逋)
释:不面对到难处,就不会看出忠臣的心意;不面对财物,就看不出义士的节操。
20、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
释:现在的人们看不出是凌云的树木,直等到树木凌云才说它高大。
21、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清·梁佩兰)
释:人才是难以得到却很容易失去的,作为人主不能不明白这一点。
2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释:我希望天帝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多种多样地产生人才。
23、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释:用人的人,取用人的长处,避开人的短处;教育人的人,成就人的长处,去掉人的短处。
农业
1.最富足的人也不能离开农业。——色诺芬(古希腊)
2.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管子(战国)3.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因为农业繁荣的时候,其他一切技艺也都兴旺。——色诺芬(古希腊)
4.食为人天,农为正本。——李世民(唐)
5.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毛泽东(中)
6.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张履祥(清)
经济发展
1.科学进步与经济发展是不可分离的————张岱年(著名的哲学家,国学大师)2.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邓小平
民生民心
1.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魏子 2.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3.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宋•程颐《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从政的道理、规律,在于以顺民心顺民意为根本。)4.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徽
6.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科技创新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2.商品开发离不开创新构想,创新构想是人类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中国、郭光华
3.不创新,就死亡。————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
4.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歌德 5.智者不袭常。——顾炎武
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7.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徐特立(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
环境节能
1.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2.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3.“我们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子孙那里借用了它。”——1979年,联合国颁布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有一句名言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人类对自然生态的道德期望必须与其对自然生态的道德责任相联系,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等价交换机制,以此限制、消除人类对自然生态不负责任的邪恶行为和自利欲望的膨胀,匡正天人之间的严重不和谐关系。)
廉政勤政
1.“贪污和浪费,是最大的犯罪”——毛泽东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4.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易•乾》(身居高位、担负要职而不骄矜自傲,未被重用而地位低下也不悲观失望。)
5.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话语屡次变化,就不能取信于人;政令频繁改动,人民就难以适从。)
6.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
7.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
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温家宝
2.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宋•苏轼
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氾论训》
教育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2.骨曰切,象曰磋,玉曰啄,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文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人的学问,知识,能力就象加工骨、象牙、玉石,要经过反复切磋琢磨一样,须经反复磨练,研讨才能形成)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荀子(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5.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劝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人才
1.有道之士,必礼必知,然後其智能可尽。————(《吕氏春秋•谨听》)(对於有才能的人,一定要以礼相待,一定要了解他们,然後他们的智慧纔能纔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2.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谘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诸葛亮《蒋苑•知人性》(考察和使用一个人的方法有这样七种:一是暗中用是非来考验他,观察他的志向;二是同他深入辩论一个问题,观察他的应变能力;三是让他出谋划策,看他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把面临的危险和困难告诉他,考察他战胜困难的勇气;五是安排酒宴,看他醉酒後所表现的性情;六是给他有利可图的条件,看他是否廉洁;七是和他约定好具体事情,看他是否守信用。)
3.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六十八章》)(善於用人的人,总是把自己摆在人才之下。意谓要用好人才,首先要尊重人才)
4.治本在得人,得人在慎举,慎举在核真。————《资治通鉴》(求治得根本在于取得贤才,取得贤才得途径在于慎重举贤,慎重举贤得办法在于考核人才得真实情况。)
5.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清•梁佩兰《金台吟》诗(有才能的人难以得到而又容易失去,做君主的不能不清楚这一点。)
6.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礼记•大学》(发现了人才却不举荐,即使举荐了又不先任用,这是在轻慢人才;遇上不好的人却不罢黜,即使罢黜又不把他驱逐到远地去,这也是过错。)7.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物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