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5-10片段教学

时间:2019-05-13 10:0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国大典5-10片段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国大典5-10片段教学》。

第一篇:开国大典5-10片段教学

开国大典片段教设计(5-10段)

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5-10段,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结合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按要求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段课文。1.指名读第1段课文。

(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3)播放进入会场的场面。

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

(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

(擎着:举,往上托。宣读:在公开场合向众人朗读布告、文件等。)4.齐读课文第1段。5.归纳(课文第1段写出了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先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总人数。然后描述了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热烈场面。)

(二)学习课文第2段。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1)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第一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说出“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的意思。)(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4)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什么?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说明他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3.齐读第2段课文。4.归纳:

(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以上三件事。)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这段课文的背诵共6小节,难度较大。引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背诵。每小节在背诵中要反复读,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边记。背诵前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先质疑。两个同学互相背诵。)

1.男生背4、5、6小节。女生背7、8、9小节。男女生交换背。2.然后指名背诵。3.用投影做填空练习。(PPT课件)(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主席台。(2)毛泽东主席宣布:()。

(3)这()的宣告,这()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

(4)他读到()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观礼台上同时()。

(四)小结。

(五)作业: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第二篇:《开国大典》片段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片段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片段教学反思

《刚教完了《开国大典》一课,忽然对5、6、7自然段的教学设计有了新的想法,起初我是设计了一个问题,即为什么30 万人会一齐欢呼起来,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想深挖其根源,让学生对开国大典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估计同学们的回答只能停留在表面,比如他们会回答,是因为这些人太高兴了,太激动了。

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煽情的演说词:是啊,他们怎么能不激动,怎么能不高兴呢?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们终于过上了和平、幸福的生活。而在此之前,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人们长期处于残酷的战争之中,在战争中有多少母亲丧失了孩子,有多少孩子无缘见爹娘,多少人在战场上被炸掉了胳膊,又有多少人被战友的鲜血掩埋,可恶的战争啊,人们多么希望结束这罪恶的梦,人们多么希望一家人能围坐在桌子边吃上一顿消消停停的晚餐,在温暖的被窝里做一个完整而甜蜜的梦啊。而这最简单的愿望都因为战争的存在而成为了幻想。可现在,中国解放了,中国成立了,中国站起来了,再也没有人敢来欺负我们来了,我们华夏儿女终于摆脱了战争,摆脱了噩梦,走向新生了,大家说,我们应不应该激动——?应不应该高兴——?应不应该欢呼——?让我们在激动地齐读一下第七自然段。

我想加上我富有激情的演说,同学们一定能身临其境,对开国大典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人们的表现也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可后来我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只关注了人文性,而忽视了工具性呢?我想,如果我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可能更好。可以这样设计:

1你们知道1949年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2在战争中会发生什么呢?

3而解放了,建国了,人们的生活又会怎样呢?

然后再简单小结,是不是既照顾到了工具性,而有不失人文性呢!

第三篇:《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2011年秋季学期教师课后反思

平寨小学:彭祥梅

9月12日,我上了《开国大典》一文,感受颇深,现总结如下几点体会:

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积极性”“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学能力、自学习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如理解文章内容选用填空、练习、默读划句复述等教学方法;体会文章用词之确切,则采用了比较品读遣词造句的方法。9月12日,我上了《开国大典》一文,感受颇深,现总结如下几点体会:

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积极性”“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学能力、自学习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如理解文章内容选用填空、练习、默读划句复述等教学方法;体会文章用词之确切,则采用了比较品读遣词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情与情感,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生自读课文,理解加评注”这一教学环节,让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在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让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味。

教学环节设计以人感知事物的规律为依据,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如教第二段时,默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尔后,抓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并品读优美 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情与情感,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生自读课文,理解加评注”这一教学环节,让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在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让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味。

教学环节设计以人感知事物的规律为依据,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如教第二段时,默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尔后,抓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并品读优美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准备的公开课,从备课、说课、试教直到最后的教案成型、正式上课,经历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准备这节课,光是教案就修改了不下七次,还有一次次的试教,无数次的反思和讨论,这段时间应该说是最累最紧张的一段日子,但同时也是最充实最有收获的一段日子。我的师父,我的同事们还有教研员老师,都给了我很多启发,这些闪光的思想我都仔细收藏在我的笔记里,很感激他们!正是有了他们无私的帮助,我才能在教研结束后感觉到自己心中多了许多沉甸甸的东西,让我迫不及待想要表达出来。

《钓鱼的启示》是新课标五年级教材中新加入的一篇课文,情节、内容清晰易懂,但是却揭示了一个“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深刻道理。在我的教学预设中学生理解这样一个抽象的道德概念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选择了第二课时作为公开课的内容,抓住“我”与父亲的心情变化这两条线索,把“品读描写‘我’和父亲心理、神态及相关细节描写的词句”“用生活中的实例把抽象的道德概念具体化”作为重难点,从而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体会父爱的深沉。

我觉得这次课自己有所进步的地方,首先表现为能够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做到了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读书、体验和交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记得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自己没有把握好课文的线索,在课上又比较紧张,课堂变成了知识点的堆砌,课文的阅读也被我分解得支离破碎。后来,经过大家的帮助,我改变了思路,在课前预习时就让孩子们诵读、听录音读、跟读、反复练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充分了解文本,要求孩子们读出书中的感情,还要读出自己心中的感情。在课中,又设计了各种环节,让他们默读、品读、表演读以及分角色朗读。当然各种读都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教师真正应该关注的学生个人阅读文本的领悟。在孩子们充满感情的读书声中,从他们对文本阅读方式以及感受的交流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阅读”和“感悟”之间相伴相生的关系。

其次让自己感觉进步的地方,是为学生创造了较深层意义上争论和思考的空间。都说课堂是有生命力的,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结果,这样一个德育性质如此深刻的课堂上,教师的生拉硬拽是无济于事的,道德是要孩子们在身有所感、心有所悟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成为他们道德人格的一部分。在备课的时候,我曾经出于教学时间的考虑,并没有打算在课堂上展开辩论。但是,课堂确实是一个思想互相碰撞的地方,在第二次试教的时候,我和孩子们都沉浸在课文里,酣畅淋漓的讨论中,“大鲈鱼该不该放”的讨论自然而然地跑了出来,我很惊喜,但是,由于备课的忽略,以致于我没有很好地抓住这个闪光的时刻,所以 也没有把握住问题的提法,孩子们是在讨论了,却没有贴近主题,但是作为老师的我却作为不多,甚至有被孩子们牵着走的感觉,指导也有“拔苗助长”的嫌疑,当时下课就觉得非常遗憾。经过和李老师的讨论,我再次修改了教案,把“原则上大鲈鱼该不该放?如果当时你就是作者,你会怎么做?”的讨论带进了课堂。这一次,在合理问题的有效指引下,孩子们的讨论有了实质性的进步。

但是,虽然自认为充分准备,毕竟经验有限,这堂课也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一方面,教学时间的安排。虽然经过两次试教,我的课还是上得紧紧巴巴,上到最后也是匆匆忙忙地收了个尾。首先是因为我在课时及内容安排上不够合理,我应该将“我”和父亲心情变化的部分放到第一课时完成,到第二课时就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朗读,深入讨论课文的启示,并且引入更多相关拓展内容。在和魏春峰老师的交流中,他也提到了教学时间的问题,追求课堂效率,合理运用课堂时间,最终是为了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课堂任务的完成。我想,真正合理运用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师,能够做到心中有课堂,他们的课堂是动态的,是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随时改变的。他们的课堂不是教案的生搬硬套,不是面面俱到,但是给学生的发展都留下可能,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更是这四十五分钟所打开的那个广阔的平台。这才是真正尊重学生的表现。

另一方面,关注课堂的深度和广度。这一方面可以说我做得很不够,四十五分钟为学生打开的平台很有限。可能一直将自己的教学困囿在短短的课堂时间,我的脚步太快了,实际上走得并不踏实。虽然我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多了,但是我真正关注到学生个人文本阅读了吗?让孩子们在读书后交流他们的“感悟”、“怎样感悟”的时间很有限,我又匆匆忙忙地走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了。同样,在课堂的厚重感、语文的立体化方面,我提供给孩子们的“台阶”还太少。孩子们理解“启示”,我可以提供更多的情境,提供更多相关的名言,并且情境的呈现可以考虑得更多元。正是由于情境丰富性欠缺,语文的立体化没有足够地彰显,孩子在讨论的时候思维还是受到了限制。

这一次公开课的尝试,让我收获了很多,从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到自己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育模式从理论到实践转变的思考,捧着心中的那一份沉甸甸,我会在以后的教育道路上更努力地尝试,更实事求是地思考。

第四篇: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

《26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伟人的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去感受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提出问题。

1、同学们,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当你听到嘹亮的国歌响起来,看到鲜艳的五昨红旗升起来的时候,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自豪)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来学习26课《开国大典》

板书课题,释题:

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典礼)“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隆重、盛大、庄严)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新的国家成立)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学习齐读,开火车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擎着”、“瞻仰”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同时学习多音字:奔。

(2)、开火车接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后纠正错误,评价朗读情况。

3、文中还有哪些语句是你们不理解的吗?(师相机指导)预设:

①“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②“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4、提出问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

大典的重大意义吧!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1)、在开国大典进行的过程中,作者描写了哪些场面?找出相应的句子。(2)、哪个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谈谈你的理由。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关键词语,边读边记上自己的感受。(2)、注意生字词出现的地方,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共同解决。

组内交流,找出相关场景,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记录员作好记录。

四、展示评研、运用提升。

1、指生说文章中那些场面:

群众入场 庄严宣告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式 游行 群众退场(回答不完整的,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强调:由此可见,课文是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来写,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再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2、下面找同学说说哪个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谈谈你的理由。预设:

1、描写掌声的语句。

A、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师:为什么这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声音足以排山倒海,说明声音很大,群众的反应很热烈。)老师似乎也听到了掌声,课文中还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掌声,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吧。B、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师:这个场面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此时的天安门广场就是一个欢乐的海洋。)C、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气氛?(热烈)

2、第五自然段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如果只请你读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怎么读?学生朗读。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

3、生指出第7段中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读相关句子。

师: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学生回答。

师: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这一定能读好。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师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听出不同了吗?(通过比较学习反复的好处。)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引读:

多少革命先烈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们一起告慰先烈的英灵,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全国的老百姓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在黑暗面中挣扎了太久太久,让我们来告诉全国人民,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旧中国贫穷落后,任人宰割,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领土上任意践踏,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这段屈辱历史的结束,让我们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主席的声音,播放录像。再引导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

4、学生指出第8段升国旗时群众的反应的句子。(从这里可以体会出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

如果你们就是这30万人中的一员,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你会怎样做?学生自由回答。

孩子们,这一面面五星红旗升起,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宣告:昏睡的雄狮苏醒了,发威了;东方的巨人崛起了,强大了。

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读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5、第12段中描写阅兵式情景的句子。(感受到阅兵式气势浩大,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现感到自豪。)

五、知识检测,巩固提升。

1、用线把搭配的词语连起来。

排山倒海的 掌声 徐徐上升的 声音 庄严雄伟的 礼花 五彩缤纷的 国旗

2、选词填空。

陆续 连续 继续

(1)、五年级三班()三个月获得卫生红旗班。(2)、下课铃声响了,大家()回到教室。

(3)、虽然这次考得不好,可我有信心()努力,争取下次考好!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开国大典进行的过程中,作者描写了、、、、、等场面,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的心情及对毛主席的。

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些重点句子,感受到了开国大典场面的盛大隆重与热烈,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的出色表现,一起感受着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感受着对领袖对新中国的热爱,同学们课文中还有许多激动人心的场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提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文章是?(开国大典)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三名同学板前书写,师生订正,相机指导写字。

2、试着用“先„„再„„接着„„”等关联词,简要述说开国大典典礼过程。指生说。

3、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文章,请你们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同时思考作者是怎样展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的?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做好标记。

三、小组合作,共同解决。

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记录员做好记录。

四、展示评研、运用提升。

1、“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是呀,人们的心情激动而又兴奋;是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无以言表的幸福和喜悦。)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就一定能读好。谁来读读这段话?

读后追问:“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是指什么?

(指毛主席宣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2)师讲述:这样的宣告意味着中国近百年屈辱的近代史结束。翻开这段屈辱的历史看看,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无地位,无尊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110年的时间里签定了1100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压得中国人民喘不过气来。南京大屠杀,在六个星期的时间里,日本军队屠杀了我们30多万同胞。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将园内珍宝洗劫一空并付之一炬„„旧中国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是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迎来了曙光。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呢?

生交流感受。(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是他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我们的领袖,是他中国人民迎来的崭新的生活。)师引读:多少个难熬的日日夜夜,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迎来了新中国在的成立,才换来了这一声响彻中国大地的宣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庄严的宣告——生接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3)引读:让我们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吧!(师生合作读)

3、师:当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此时,群众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1)指生回答。(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2)从这“一齐”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对祖国的热爱。)(3)师:是啊,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们怎能不脱帽肃立、抬头瞻仰。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

4、师:文章中描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1)学生试着用词语概括阅兵式的特点。教师总结:威武雄壮、军容整齐。(出示开国大典阅兵图片。)师深情进行解说。

(2)师:人们为什么把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3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4)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5、师:在整个典礼进行的过程中,作者着重写了毛主席的言行,这样的描写叫做正面描写。还写了群众的反应,这样的描写叫做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烘托毛主席的伟人形象)

五、知识检测、巩固提升。

(一)词语意思相比较。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直奔”的意思是,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 的心情。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投向”的意思是

,比“朝着”更能表现人们 的心情。

3、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红流”指,“流”比“走”更能表现。

(二)能力提升:

1、知识链接 关于场面描写

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就构成了场面。而场面描写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那么,怎样进行场面描写呢?

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场面描写必须首先写出某一个特定场合的整个面上的情况。这如同电影中的“大全景”拍摄。场面描写既要写出总的轮廓,又要写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

②突出重点,写出气氛。既然是场面,必然会有很多人物,因此,就要分清主次。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略写次要人物,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重视场面气氛的渲染,常常出现人多、事多、物多、景多的情况。因此,先写什么,怎样写才能使人感到层次清楚,就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常见的写法有总分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某一场面的描写究竟采取怎样的顺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利用所学的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个片段。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课文,(本文生动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景,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教师结语:《七律·长征》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风采,《开国大典》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那么,作为普通人时,毛泽东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以后我们再一起走进《青山处处埋忠骨》,走进《毛主席在花山》,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时的情感世界。

七、歌曲渲染。

媒体播放《国歌》,师生共唱。

第五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课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肖寨门九年一贯制学校

边丽丽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S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开国大典》一课。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记

叙方法。

3、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

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那又有谁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

2、过渡: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介绍历史背景资料:19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在解放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又有外国的入侵,圆明园的大火燃烧着中国人民的屈辱和灾难,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是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历经八年的抗日战争,四年的解放战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以这一天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在这一天人们欢聚一堂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下面就随老师一同回顾一下当时大典的盛况。(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片断)学生观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3、揭示课题。

二、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1、下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31页,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述开国大典这一盛况的?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2、想一想哪一部分是重点来写的?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典之时这部分的内容。

3、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大典之时的5—14自然段,想一想主要讲了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三、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1、品析“宣布成立”场面。

(1)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全场三十万人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全中国人民的心又是怎样的呢?找一找后大声地读出来。(板书:宣布成立)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说这是“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的是什么?全中国人民的心为什么“一齐欢跃起来”?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一段,并练习背诵。

(4)请同学们听一听这庄严的宣告。(播放宣布成立时的录像)

2、品析“升国旗”场面。

(1)毛主席宣布成立后,紧接着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全场三十万人有怎么样的表现呢?找一找并大声地读出来。(板书:升国旗)

(2)理解词语“肃立”、“瞻仰”。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把“瞻仰”一词换成“看”行不行?为什么?

(4)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表明——。”

(5)同学们,让我们感受一下当时升国旗时那种庄严的场面吧。(播放升国旗时的录像)

3、品析“宣读公告”场面。

(1)当毛主席读到“选举了毛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时,全场三十万人又怎么样?

(2)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爱的欢呼”?(板书:宣读公告)

4、品析“阅兵式”场面。

(1)教师播放阅兵式的课件,学生欣赏并感受阅兵式的壮观。

(2)请2个同学为一小组,把阅兵式这部分内容读完,并找出描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时的兴奋心情的句子,并加以理解。

5、品析“群众游行”场面。

(1)教师引读这部分内容。

(2)学生分组练习读,强调语速要快,声音要高。

四、回归全文,追本溯源。

1、请同学们先自已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再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

2、从刚才开国大典的场面,人民群众的心情始终是怎样的?(板书:无比激动)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激动?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出示图片)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建国61周年以来的巨大变化,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六、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一名当年参加开国大典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某一动人的场面及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6开国大典

宣布成立

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式

群众游行 无比激动

下载开国大典5-10片段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国大典5-10片段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一课的教学设计,是我校张艳红老师在2015年10月份参加全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设计并执教的。因为没有亲临现场,只是对其在本校“磨课”时所上课情况的点评,不一定恰当......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模版)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学习毛泽东大公无私居安思危与民众打成一片善于团结党外人士等崇高品质。 学习用平凡小事表现伟人精神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9个新词的意思,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学写排比......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开国大典》 是S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新......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程利娜 伊川白沙镇白沙小学 2016年4月20日 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 能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 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