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焦山导游词

时间:2019-05-13 10:2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镇江焦山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镇江焦山导游词》。

第一篇:镇江焦山导游词

镇江焦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在领略了“金山寺裹山”的风光后,下面我们去欣赏“焦山山裹寺”的美景。焦山风景区位于镇江市区东北的长江之中,山高71米,占地570亩,为浩瀚长江下游唯独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绿色岛屿,以其“中流砥柱”的雄伟之势而令人神往。

焦山本是长江中一个无名的岛屿,东汉末年焦光曾隐居于此,“焦山”是宋徽宗追赐的名称。又因当地满山竹林繁茂,古树葱宪,宛如碧玉浮江,故称“浮玉山”。焦山的寺庙掩映于绿树丛中,若隐若现,与“金山寺裹山”相反,因而有“焦山山裹寺”之说。

焦山不仅以古朴幽静的自然景观见长,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定慧寺:得名由来—天王殿—御碑亭—大雄宝殿—古银杏—东冷泉】

各位游客:我们坐船过江来到焦山南麓的码头。上岸向北步行不到50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庄严典雅、古色古香的大门就是焦山定慧寺山门,它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门前有一对明代的石狮,门楣上的“焦山定慧寺”匾额,为茗山大佛师所题。山门两旁悬挂的“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这副颇具气魄的楹联,为清光绪四川巴州廖给所写。山门迎面照壁上有明代进士胡瓒宗所题“海不扬波”4个大字,显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人们将它看成。是这副楹联的横批。明人的横批,清人的楹联,巧妙搭配,贴切隽永,意趣深浓。

游客们:定慧寺在佛教寺庙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法宝曾来此创建大雄宝殿。鉴真大师的弟子神邕曾住持佛事,有“十方丛林”之称。宋代称为普济禅院,元改名焦山寺。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固定发慧”和“寂照双融,定慧均等”之意。“定”即去掉一切杂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定慧”二字是佛家修行的纲领,涵义深刻。现寺院仍保持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前有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藏经楼,还有斋堂、大家念佛堂、方丈室等,是江南佛教胜地之一。

大家随我走进山门。穿过天王殿,院中有一座木结构的方形“御碑亭”,亭中石碑上刻着乾修帝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诗中乾隆将金山、焦山两处风景加以比较:“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焦山似羲之,僵卧东床袒其腹。此难为弟彼难兄,元方季方各腾声;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乾隆认为就山水本色来说,焦山更胜金山一筹。

迎面的大雄宝殿,气势宏伟,体现了明代建筑的风采,殿内雕龙描凤的屋顶不用钉子,全部用小方块木头拼合而成,图案美观,还有飞檐、斗拱、藻井彩绘,富丽堂皇,使整个大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在高悬的长明灯后,和蔼慈祥的释迹牟尼、药师、弥陀三尊大佛高踞莲花宝座之上,两旁的十八罗汉造型逼真,神态各异。康熙亲书的“香林”两字闪烁于烛光香雾之中。主佛背面的海岛上,观音大土、善财、龙女和诸位菩萨的塑像,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现了佛教“五十三参” 的故事。走出寺外,这里有六朝柏、宋槐、明银杏等古树。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棵500余年的古银杏,人称活化石,虽饱经风霜,却依然枝繁叶茂。大殿西院内有一口名叫“东冷泉”的井,相传为焦光取水炼丹之处,为此也称为“炼丹井”。因为此井是模仿金山中冷泉而开凿的,它的位置又在金山之东,故称“东冷泉”。【观澜阁(行宫)】

出寺向东走,我们来到了观澜阁——乾隆行宫。乾隆曾六下江南,三上焦山,这座两层楼阁的行宫建于他第三次下江南的前一年(1761年),是一座精致小巧的古雅庭院,50多年前阁前还未形成沙滩,阁外惊涛拍岸,波澜起伏,潮声震天,所以称它为“观澜阁”。楼上东、南、西三面明窗若镜。在楼上长廊可纵观浩瀚的江景,相传乾隆皇帝曾在阁上检阅水师。【焦山碑林(宝墨轩):“焦山四绝”—唐碑—《瘞鹤铭》】

我们从观澜阁向北走,越小桥,过假山,便到了掩映在银杏树林下的焦山碑林(宝墨轩),为北宋初年润州太守钱子高所建。轩内珍藏460余方碑刻,仅次于西安碑林,是江南第一大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金山以楼阁取胜,焦山因碑林见长。焦山古碑基本,石刻纷呈,给这座名山佛国增添了不少雅趣,历来有“书法山”之誉。碑刻按内容分为文苑、艺术、史料三部分陈列。其中汉代蔡合的《焦君赞》,梁代江淹的《焦山述怀》,唐代王瓒的诗以及晋代王素之的《瘞鹤铭》碑,饮誉古今,被称为“焦山四古”、“焦山回绝”。这些碑刻镶嵌在四廊亭阁之中。在书法艺术上,楷、草、隶、篆各有千秋,可谓集历代书法流派之大成。

宝墨轩中保存着江苏省境内最大的完整的唐碑,即唐朝仪风二年(677年)所立的《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碑高213厘米,宽87厘米,被誉为“初唐妙品”,为国内罕见的唐碑。

游客们:焦山碑林中的无价之宝便来“书圣”王羲之写作的《瘞鹤铭》。瘞是埋藏之意,《瘞鹤铭》即葬鹤的铭文。相传《瘞鹤铭》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撰,因他平生极爱养鹤。一日,他到焦山游览,带来的一对仙鹤不幸夭折,王羲之十分悲伤,用黄绫裹敛了仙鹤,埋在焦山西麓,含泪挥笔写下了著名的《瘞鹤铭》。其字体游洒苍劲,别具一格,为稀世珍品。我国有“二铭”,即南有镇江的《瘞鹤铭》,北有洛阳的《石门铭》。惟有《瘞鹤铭》最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有 “大字之祖”、“书法冠冕”之称。书法界认为,此碑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由隶书发展成楷书过程中的著名石刻之一。现在各位看到在橱窗内陈列的书法,据说是茅山道士陶弘景所书。【古炮台遗址】

由宝墨轩东行,我们来到焦山东麓,看到面对长江排列成马蹄形的八座炮台,这就是著名的焦山古炮台。焦山扼守着长江的咽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爱国名将韩世忠曾率领将士数千驻扎焦山,堵击金兵。南宋德枯元年(1275年),宋、元大军曾在焦山一带的江面上激战,出现过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为加强长江下游的防线,决定建立焦山炮台与圌山、象山、江都天庙三处炮台构成犄角之势。炮台为椭圆形暗堡式,每座最长处为 77米,最宽处为55米,以优质条石为基,用黄土、石灰、细砂配 糯米法捣拌成三合土,分层夯实浇灌面成,内设6000—8000斤重的大炮,是目前保存较完整的近代炮堡遗址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焦山炮台是我国人民抗英反帝斗争的重要遗迹,同时也是镇江人民浴血御敌、勇猛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铁证。【吸江楼】

各位游客:从古炮台北面上山,随我漫步登上焦山东峰绝顶,我们来到了“吸江楼”,原名“吸江亭”,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人们又称它为“四面佛亭”。初创于宋代,明代弘治年间移建西峰顶上。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复建于原址,四面塑佛像。同治十年(187年)沈秉成改建成二层八角形,与金山“吞海楼”相呼应,取“吸取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作画屏”诗意,更名“吸江楼”。现楼为卫9别年重建。楼上的“江山胜概”横匾系沈秉成嫡孙、当代著名书法家沈迈士于90高龄时所书。

请大家随我沿楼梯盘旋而上。大家看,这楼回廊四通,八面有景,我们登楼远眺,大江南北满旋风光尽收眼底。这里视野广阔,历来为观赏日出的好地方。宋代诗人陆游,登此楼观看日出后曾赞之为:水天皆赤,真伟观也。【别峰庵(板桥读书处)—百寿亭】

各位随我由吸江楼向西,我们来到了焦山双峰之阴的别岭上,在这翠竹环抱的山助中,有一座别致的方形四合院,称为“别峰庵”。

别峰是指该岭有别于焦山山顶的东峰和西峰之意。清代书画家、诗人郑板桥曾在这里读过书,别峰庵因此名闻还选。1984年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 “板桥书屋”4字,现勒石于庵左圆门之上。别峰庵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六年(1578年)重建。宋代高僧佛印法师写下“绝顶天寻处,何人为指南。回头见知识,原在别峰庵”的诗句。

深山孤寺,人迹罕至的别峰庵内,北侧有3间古朴清雅的小斋,天井中有一花坛,桂花两株,修竹数竿,典雅幽绝。清代雍正年间,时称诗、书、画“三绝”的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此攻读。内设书屋、客厅、卧室,陈设竹器家具。门上有“郑板桥读书处”横额,门背木刻郑板桥当年手书“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对联。面对此情此景,缅怀书屋故人,不由使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感慨。

从别峰庵出来,向西走,有一座用砖砌成的方形凉亭,周围有墙,墙头与亭檐之间用瓦镶成一排古寿字图案,南墙的内壁中间竖嵌着4条块石,刻着 100个不同样的篆体寿宁,变化巧妙,因而有“百寿亭”之称。相传清末有一个姓范的善士,在游焦山时,发现焦山脚下到别峰庵的山道小径,非常崎岖难走,便捐款铺设了一条直达别峰庵的花岗岩山路。庵主为了感谢这位善土,便在此山道的中速建了这座凉亭以祝福善士。这就是“百寿亭”的来历。【三诏洞—壮观亭—摩崖石刻】

由百寿亭境蜒南下,我们来到了“三诏洞”。三诏洞又名“焦公祠”,相传东汉末年焦光曾弃官进乱隐居在此。焦光学术高深,精通医学。他生活清贫,衣食简朴,以打柴为生,平时

为周围渔民治病。当年汉献帝刘协曾三下诏书请焦光出山做官,他不愿和腐败的朝廷同流合污,三次拒不应诏,世称“三诏不起”:第一次以妻生病为由,加以推倭;第二次出门远游而回避;第三次借口年迈多病拒绝。后人为纪念这位隐士,称此洞为“三诏洞”,改“樵山”力“焦山”。清光绪二十四年;焦光的后裔焦尔昌重新整修此洞。洞内塑有焦公座像,焦光身着隐士服,脚穿草鞋,右手拿书卷,正襟端坐,仪态大方。

我们自三诏洞向东南走几十米,半山腰上的那座六角亭,就是明代所建的“壮观亭”,又名“坚柏亭”。亭名取自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问的诗意。登亭可远眺长江。亭柱刻有3副楹联:“江天共一览,心迹喜双清”;“砥柱镇中流,此处好穷千里目;海门吞夜月,何人领取大江秋”;“金山共此一江水,王母来寻五色龙”。赵朴初登亭观景,写下了“壮观二字应无负,第一江山第一楼”的诗句。

大家看亭旁的六朝古柏,苍翠葱郁,似矫龙昂首,顶天立地,自成一景。

请大家随我继续向南下山,我们可以看到这陡崖峭壁之上,遍布历代200多位名家的诗词题刻,这就是著名的焦山摩崖石刻。这.些石刻的年代包括六朝、唐、宋、元、明、清乃至近代,字体有正、草、隶、篆等,内容丰富多彩,好似历代书法展览,为此焦山还有“书法之山”的美誉。

在众多的石刻中,其中最珍贵的是陆游与游人踏雪寻访《瘞鹤铭》的题名石刻真迹,词文壮丽,书法刚劲,现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在附近的一块石壁上,还有北宋大画家米芾观看《瘞鹤铭》留下的题名石刻,也很有名。西北临江有一块近代石刻,镌刻五言诗一首:“为废不平均,呼号满神州。来此暂偃息,行作世界游。”这是中国律师协会,在1920年为废除帝国主义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到处奔走时,路过焦山留下的。【华严阁】

大家沿着这摩崖石刻向东,我们看到了位于焦山西南侧的一座面临大江、背倚峭壁的两层楼临水建筑,这就是“华严阁”。

华严阁以佛教《华严经》取名。请大家随我上楼,我们看到二楼厅堂正中挂有“一片浮玉,十分江景”的对联,点出了登楼观景的妙处。华严阁是赏月的佳地,最富诗意的“华严月色”与金山的“妙高赏月”同称胜景。赵朴初在此挥毫题写了“无尽藏”匾,“无尽藏”3字出自苏东坡在金山与佛印和尚参禅的禅语: “江上清风,山门明月,造物无尽藏。”3字寓意双关,耐人寻味。

我们下楼,可看到门北边花墙上嵌有“龙飞凤舞”4个大字,这是清代两江总督徐传龙的手迹。相传每逢五月端午节,为了奠祭爱国诗人屈原,镇江百姓在此赛龙舟,“龙飞凤舞”4字就是对当年这热闹场面的描绘。

华严阁东侧有一小山洞,人称“安隐岩”,洞口石壁上嵌有苏东坡的石刻画像和咏赞焦山十六景的诗。各位游客:焦山景观就游览到此,但愿这一切能给您留下难忘的印象。

第二篇:焦山导游词

焦山,我们一会儿将乘坐轮渡前去游览。

焦山是镇江三山之一,国家5A级景区,高度71米,占地面积约1500亩,位于市中心东北的长江之中。“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因此有“中流砥柱”之称。焦山最早称为樵山,因为最初主要是樵夫再次出没;焦山又与大家右手边的这座小山合成狮山和象山,狮子代表勇猛威武,踞于长江之口,象代表安宁和平,立于城市之门。狮象同守京口,保卫镇江不被外敌侵犯,幸福和平;在唐宋时期,长江从两山之间奔涌入海,因此焦山又称海门山;焦山树木葱郁、满山苍翠,远远看去,好像碧玉浮江,因此又得名浮玉山。焦山名称虽多,但是自古至今通用的则是“焦山”,因为东汉末年隐士焦光隐居于此,汉献帝三次下诏招他做官他都挽言拒绝,后人为了纪念他的高风亮节,将此山改名为焦山。焦山占地面积较大,树木繁茂,寺庙建筑大多掩映在古松翠柏之中,与焦山融为一体,从我们现在的角度看除了山顶的万佛塔以外看不到任何建筑,形成“山裹寺”的独特的格局。

焦山是一座佛教名山,定慧寺是净土宗的重要寺庙。净土宗是我国佛教的宗派之一,以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修行方式,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宗旨,因此在民间影响最大。定慧寺最早的名字是普济庵,创于东汉年间,是江南最早的寺庙之一。元朝的时候改名为焦山寺并在明朝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达到鼎盛时期,与金山齐名。清朝康熙皇帝以其名太过平庸,将其改名为定慧寺,并亲自题写了匾额。佛教认为“戒、定、慧”三字为通往解脱的道路,并认为“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戒为清规戒律;定就是抛去一切私心杂念,专心致志的心理状态;慧即是智慧,有了慧便能看破苦难,永离苦海。定慧寺之名由此而来。

现在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定慧寺的山门了,这座山门是2001年从新修建的,由中国古代的建筑结构和现代的花岗岩工艺结合而成,既有明清的风格,又能满足现代旅游的需求。门楣上镌刻着二龙戏珠、蝙蝠、麒麟等吉祥而又寓意深刻的图案,门楣正中 “焦山圣境”四个金字为茗山法师手书。精美的牌楼与寓意深刻的楹联珠联璧合,颇具特色。老山门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但由于长江河道变迁,水位升高,原山门常年被水淹莫,即影响美观,又给游人和香客带来不便。因此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提高防洪能力,而改建了新山门。

走过吉祥如意桥,就到了山门殿。山门殿为歇山顶仿古建筑,山门两边的的对联写的是“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此处的圣人指的并不是孔夫子,而是我们焦山的圣人焦光了。山门殿之中有两个高大魁梧的金刚力士像,就是我们百姓所熟知的“哼哈二将”了,他们是山门的守护神,从他们的表情就可以分辨出谁是哼将谁是哈将了。山门殿的后面有钟鼓楼,为两层仿古建筑,东侧为钟楼,挂有大钟,并供奉地藏王菩萨;西侧为鼓楼,悬有大鼓。佛寺有“晨钟暮鼓”直说,早晨敲钟,晚上敲鼓,用以报时。

定慧寺的占地面积较大,因此除了传统的山门殿及钟鼓楼外,还建有极具特色的亭桥。中间是定慧桥,两侧为建有精美的四角攒尖顶亭子的亭桥,东侧为焦公亭,西侧为茗公亭,分别为纪念隐士焦光和定慧寺方丈茗山法师。过了亭桥就来到了天王殿。天王殿的右前方是一座象征佛法僧三宝的三宝塔,左前方是一座上盖琉璃瓦的御碑亭,正背两面分别是乾隆皇帝第一和第三次来焦山时写的诗。乾隆皇帝在诗中将金山和焦山进行了对比,并认为就山水本色而论,焦山更胜于金山。天王殿是一处重檐歇山式的古建筑,红柱黄墙,风格古朴。墙上刻有“横海大航”四个篆体大字,寓意焦山像一艘海中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将广大僧众渡到幸福清平的彼岸。天王殿正中须弥座上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弥勒像的背后为韦陀像,是一名身穿铠甲的少年武士,手拿金刚杵守护者大雄宝殿中的佛祖。东西两侧分别供奉着形象高大,栩栩如生的四大天王,保卫四方风调雨顺。

天王殿后面就是所有佛教寺院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了。大殿两侧的配殿分别是东部的伽蓝殿,供奉伽蓝神关羽、和西侧的祖堂。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和祖堂构成了四合院布局。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气势雄伟,庄重朴实。大殿两侧的对联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焦山所提。大殿的屋顶为明朝时建的木结构的藻井顶,整个屋顶全部用榫卯结构建成,不用一根钉子。藻井的图案以及屋顶的彩绘均为宋朝时期的,金碧辉煌,十分壮观。大殿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的是三世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侧的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佛祖两侧立着佛祖的两大弟子——迦叶和阿难。三尊佛像背后的是海岛图,讲述的是佛教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虚心求教并最终修成正果的典故。大殿两侧供奉有十八罗汉塑像。

焦山的佛教文化到现在就要告一段落了,下面懂书法的游客可要有福了,因为我们马上要参观的就是我国的第三大碑林——焦山碑林。焦山碑林在规模上仅次于西安碑林和曲阜的孔庙碑林,早在北宋年间,焦山就建造了宝墨亭,并在后代不断的扩建,收藏的碑刻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屡经战乱,焦山碑刻损毁严重。后来镇江市市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到处寻找刻石,修复残碑,在宝墨轩的旧址上建立了焦山碑林,并于后来拓为焦山碑刻博物馆。目前馆内展出历代碑刻四百余方,上自六朝,下讫民国,展馆布局独特,将园林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江南地区书法艺术的精华,记载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变化。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大的《魏法师碑》,此碑为唐朝时期作品,记录了魏法师的生平,为国内稀有的唐碑,也是江南现存最完整的初唐碑刻,被誉为“初唐妙品”。宋代的《禹迹图》石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标有主要山水的位置和州郡的名称,反映了我国宋代的地理面貌,被英国学者称为“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禹迹图》石刻存世的仅有二方,一方在此,另一方存于西安。大家面前这个亭子,名为兰亭,显然里面存放的应该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不过这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而是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临摹的作品,是历代兰亭临本中的佼佼者。《乾隆御碑》为乾隆皇帝第五次游焦山所做,也是乾隆留下江南所留下的面积最大、雕刻最精、形态最美的碑文。

焦山碑林中最著名的当属《瘗鹤铭碑》,它与陕西的《石门铭》并称为南北二铭,并有大字之始祖之称,是我国书法由隶书向楷书演变过程的代表,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瘗鹤铭》原始焦山栈道岩石上的摩崖石刻,后来因山石崩塌坠入江中。直到北宋初期的一个冬天水落石出,被人发现才得以重见天日。不过碑的内容已经残缺不全,仅剩残刻五块,现存的残碑由其拼接而成,现存93字,其中11字不全。《瘗鹤铭》字径大小不等,并且自左向右竖写,一反古碑自右向左写的常例,是其最大特点。由于碑文残缺不全,因此关于他的作者一直是个迷,有王羲之、陶弘景、顾况、皮日休等五人,不过争议最大的是前两者。乾隆皇帝曾说此书“非晋人不能为也”是王羲之说最有力的证据,而茗山法师则认为,瘗鹤铭全篇是道教口气,因此确认是茅山道士陶弘景的作品。

在焦山西麓的临江崖壁上还有一处学习与欣赏古代书法艺术的地方,就是与碑林合成一体的摩崖石刻。石刻气势磅礴,蔚为壮观。除名震中外的《瘗鹤铭》外,还有六朝至民国的石刻一百多方。内容既有抒发忧国之愤的,也有怀古颂今,寄托抱负的,既有阐述佛经教义的,也有摘录道家微言的。其中最著名的有陆游的《踏雪观瘗鹤铭》米芾的《辛末孟夏观山樵书》吴琚的《春游焦山诗》等。

参观完了书法艺术,我们来到了焦山的古炮台。古炮台位于焦山东侧山脚下,共有八个炮垒,面对长江呈扇形分布。炮台经当年的炮轰和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坚固如初,是因为其采用了优质木材和方石为基础,以黄土、石灰、细沙配糯米汁捣拌称三合土,分层夯实,表面涂上黑色保护剂,因此十分坚固。焦山镇守长江,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韩世忠曾率领数千将士驻扎金山堵击金兵,宋元也曾在焦山江面上激战。1842年英军舰入侵长江,在焦山遭到了顽强抵抗和沉重打击,但终因寡不敌众,守卫军民150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恩格斯曾赞扬这段历史道:“如果侵略者到处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焦山炮台是重要的抗英战斗遗迹,也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游客,到此为止,焦山山下部分的所有景点已经游览完成。焦山山上,还有水泥仿木结构的吸江楼。山顶的万佛塔,最早建于元朝,后来毁于倭寇,现存为茗山法师重修。万佛塔共有七层,每层供有一佛,登上万佛塔顶,可以一览“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丽景观。别峰庵为郑板桥读书处,门上还保留着他手书的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除此之外,山上还有百寿亭、三诏洞、壮观亭等景点。

各位游客,今天的焦山之行到此就要告一段落了。现在我们要回宾馆用餐及休息,明天我将继续带大家游览镇江的其他景区。

第三篇:焦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在领略了“金山寺裹山”的风光后,下面我们去欣赏“焦山山裹寺”的美景。焦山风景区位于镇江市区东北的长江之中,山高71米,占地570亩,为浩瀚长江下游唯独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绿色岛屿,以其“中流砥柱”的雄伟之势而令人神往。焦山本是长江中一个无名的岛屿,东汉末年焦光曾隐居于此,“焦山”是宋徽宗追赐的名称。又因当地满山竹林繁茂,古树葱宪,宛如碧玉浮江,故称“浮玉山”。焦山的寺庙掩映于绿树丛中,若隐若现,与“金山寺裹山”相反,因而有“焦山山裹寺”之说。焦山不仅以古朴幽静的自然景观见长,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定慧寺:得名由来—天王殿—御碑亭—大雄宝殿—古银杏—东冷泉】

各位游客:我们坐船过江来到焦山南麓的码头。上岸向北步行不到50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庄严典雅、古色古香的大门就是焦山定慧寺山门,它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门前有一对明代的石狮,门楣上的“焦山定慧寺”匾额,为茗山大佛师所题。山门两旁悬挂的“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这副颇具气魄的楹联,为清光绪四川巴州廖给所写。山门迎面照壁上有明代进士胡瓒宗所题“海不扬波”4个大字,显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人们将它看成。是这副楹联的横批。明人的横批,清人的楹联,巧妙搭配,贴切隽永,意趣深浓。

游客们:定慧寺在佛教寺庙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法宝曾来此创建大雄宝殿。鉴真大师的弟子神邕曾住持佛事,有“十方丛林”之称。宋代称为普济禅院,元改名焦山寺。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固定发慧”和“寂照双融,定慧均等”之意。“定”即去掉一切杂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定慧”二字是佛家修行的纲领,涵义深刻。

现寺院仍保持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前有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藏经楼,还有斋堂、大家念佛堂、方丈室等,是江南佛教胜地之一。

大家随我走进山门。穿过天王殿,院中有一座木结构的方形“御碑亭”,亭中石碑上刻着乾修帝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诗中乾隆将金山、焦山两处风景加以比较:“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焦山似羲之,僵卧东床袒其腹。此难为弟彼难兄,元方季方各腾声;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乾隆认为就山水本色来说,焦山更胜金山一筹。

迎面的大雄宝殿,气势宏伟,体现了明代建筑的风采,殿内雕龙描凤的屋顶不用钉子,全部用小方块木头拼合而成,图案美观,还有飞檐、斗拱、藻井彩绘,富丽堂皇,使整个大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在高悬的长明灯后,和蔼慈祥的释迹牟尼、药师、弥陀三尊大佛高踞莲花宝座之上,两旁的十八罗汉造型逼真,神态各异。康熙亲书的“香林”两字闪烁于烛光香雾之中。主佛背面的海岛上,观音大土、善财、龙女和诸位菩萨的塑像,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现了佛教“五十三参” 的故事。

走出寺外,这里有六朝柏、宋槐、明银杏等古树。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棵500余年的古银杏,人称活化石,虽饱经风霜,却依然枝繁叶茂。大殿西院内有一口名叫“东冷泉”的井,相传为焦光取水炼丹之处,为此也称为“炼丹井”。因为此井是模仿金山中冷泉而开凿的,它的位置又在金山之东,故称“东冷泉”。

【观澜阁(行宫)】

出寺向东走,我们来到了观澜阁——乾隆行宫。乾隆曾六下江南,三上焦山,这座两层楼阁的行宫建于他第三次下江南的前一年(1761年),是一座精致小巧的古雅庭院,50多年前阁前还未形成沙滩,阁外惊涛拍岸,波澜起伏,潮声震天,所以称它为“观澜阁”。楼上东、南、西三面明窗若镜。在楼上长廊可纵观浩瀚的江景,相传乾隆皇帝曾在阁上检阅水师。

【焦山碑林(宝墨轩):“焦山四绝”—唐碑—《瘗鹤铭》】

我们从观澜阁向北走,越小桥,过假山,便到了掩映在银杏树林下的焦山碑林(宝墨轩),为北宋初年润州太守钱子高所建。轩内珍藏460余方碑刻,仅次于西安碑林,是江南第一大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金山以楼阁取胜,焦山因碑林见长。焦山古碑基本,石刻纷呈,给这座名山佛国增添了不少雅趣,历来有“书法山”之誉。碑刻按内容分为文苑、艺术、史料三部分陈列。其中汉代蔡合的《焦君赞》,梁代江淹的《焦山述怀》,唐代王瓒的诗以及晋代王素之的《瘗鹤铭》碑,饮誉古今,被称为“焦山四古”、“焦山回绝”。这些碑刻镶嵌在四廊亭阁之中。在书法艺术上,楷、草、隶、篆各有千秋,可谓集历代书法流派之大成。

宝墨轩中保存着江苏省境内最大的完整的唐碑,即唐朝仪风二年(677年)所立的《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碑高213厘米,宽87厘米,被誉为“初唐妙品”,为国内罕见的唐碑。

游客们:焦山碑林中的无价之宝便来“书圣”王羲之写作的《瘗鹤铭》。瘗是埋藏之意,《瘗鹤铭》即葬鹤的铭文。相传《瘗鹤铭》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撰,因他平生极爱养鹤。一日,他到焦山游览,带来的一对仙鹤不幸夭折,王羲之十分悲伤,用黄绫裹敛了仙鹤,埋在焦山西麓,含泪挥笔写下了著名的《瘗鹤铭》。其字体游洒苍劲,别具一格,为稀世珍品。我国有“二铭”,即南有镇江的《瘗鹤铭》,北有洛阳的《石门铭》。惟有《瘗鹤铭》最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有 “大字之祖”、“书法冠冕”之称。书法界认为,此碑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由隶书发展成楷书过程中的著名石刻之一。现在各位看到在橱窗内陈列的书法,据说是茅山道士陶弘景所书。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焦山导游词

焦山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在领略了“金山寺裹山”的风光后,下面我们去欣赏“焦山山裹寺”的美景。焦山风景区位于镇江市区东北的长江之中,山高71米,占地570亩,为浩瀚长江下游唯独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绿色岛屿,以其“中流砥柱”的雄伟之势而令人神往。

焦山本是长江中一个无名的岛屿,东汉末年焦光曾隐居于此,“焦山”是宋徽宗追赐的名称。又因当地满山竹林繁茂,古树葱宪,宛如碧玉浮江,故称“浮玉山”。焦山的寺庙掩映于绿树丛中,若隐若现,与“金山寺裹山”相反,因而有“焦山山裹寺”之说。

焦山不仅以古朴幽静的自然景观见长,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定慧寺:得名由来—天王殿—御碑亭—大雄宝殿—古银杏—东冷泉】

各位游客:我们坐船过江来到焦山南麓的码头。上岸向北步行不到50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庄严典雅、古色古香的大门就是焦山定慧寺山门,它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门前有一对明代的石狮,门楣上的“焦山定慧寺”匾额,为茗山大佛师所题。山门两旁悬挂的“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这副颇具气魄的楹联,为清光绪四川巴州廖给所写。山门迎面照壁上有明代进士胡瓒宗所题“海不扬波”4个大字,显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人们将它看成。是这副楹联的横批。明人的横批,清人的楹联,巧妙搭配,贴切隽永,意趣深浓。

游客们:定慧寺在佛教寺庙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法宝曾来此创建大雄宝殿。鉴真大师的弟子神邕曾住持佛事,有“十方丛林”之称。宋代称为普济禅院,元改名焦山寺。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固定发慧”和“寂照双融,定慧均等”之意。“定”即去掉一切杂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定慧”二字是佛家修行的纲领,涵义深刻。

现寺院仍保持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前有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藏经楼,还有斋堂、大家念佛堂、方丈室等,是江南佛教胜地之一。

大家随我走进山门。穿过天王殿,院中有一座木结构的方形“御碑亭”,亭中石碑上刻着乾修帝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诗中乾隆将金山、焦山两处风景加以比较:“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焦山似羲之,僵卧东床袒其腹。此难为弟彼难兄,元方季方各腾声;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乾隆认为就山水本色来说,焦山更胜金山一筹。

迎面的大雄宝殿,气势宏伟,体现了明代建筑的风采,殿内雕龙描凤的屋顶不用钉子,全部用小方块木头拼合而成,图案美观,还有飞檐、斗拱、藻井彩绘,富丽堂皇,使整个大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在高悬的长明灯后,和蔼慈祥的释迹牟尼、药师、弥陀三尊大佛高踞莲花宝座之上,两旁的十八罗汉造型逼真,神态各异。康熙亲书的“香林”两字闪烁于烛光香雾之中。主佛背面的海岛上,观音大土、善财、龙女和诸位菩萨的塑像,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现了佛教“五十三参” 的故事。

走出寺外,这里有六朝柏、宋槐、明银杏等古树。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棵500余年的古银杏,人称活化石,虽饱经风霜,却依然枝繁叶茂。大殿西院内有一口名叫“东冷泉”的井,相传为焦光取水炼丹之处,为此也称为“炼丹井”。因为此井是模仿金山中冷泉而开凿的,它的位置又在金山之东,故称“东冷泉”。

【观澜阁(行宫)】

出寺向东走,我们来到了观澜阁——乾隆行宫。乾隆曾六下江南,三上焦山,这座两层楼阁的行宫建于他第三次下江南的前一年(1761年),是一座精致小巧的古雅庭院,50多年前阁前还未形成沙滩,阁外惊涛拍岸,波澜起伏,潮声震天,所以称它为“观澜阁”。楼上东、南、西三面明窗若镜。在楼上长廊可纵观浩瀚的江景,相传乾隆皇帝曾在阁上检阅水师。

【焦山碑林(宝墨轩):“焦山四绝”—唐碑—《瘗鹤铭》】

我们从观澜阁向北走,越小桥,过假山,便到了掩映在银杏树林下的焦山碑林(宝墨轩),为北宋初年润州太守钱子高所建。轩内珍藏460余方碑刻,仅次于西安碑林,是江南第一大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金山以楼阁取胜,焦山因碑林见长。焦山古碑基本,石刻纷呈,给这座名山佛国增添了不少雅趣,历来有“书法山”之誉。碑刻按内容分为文苑、艺术、史料三部分陈列。其中汉代蔡合的《焦君赞》,梁代江淹的《焦山述怀》,唐代王瓒的诗以及晋代王素之的《瘗鹤铭》碑,饮誉古今,被称为“焦山四古”、“焦山回绝”。这些碑刻镶嵌在四廊亭阁之中。在书法艺术上,楷、草、隶、篆各有千秋,可谓集历代书法流派之大成。

宝墨轩中保存着江苏省境内最大的完整的唐碑,即唐朝仪风二年(677年)所立的《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碑高213厘米,宽87厘米,被誉为“初唐妙品”,为国内罕见的唐碑。

游客们:焦山碑林中的无价之宝便来“书圣”王羲之写作的《瘗鹤铭》。瘗是埋藏之意,《瘗鹤铭》即葬鹤的铭文。相传《瘗鹤铭》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撰,因他平生极爱养鹤。一日,他到焦山游览,带来的一对仙鹤不幸夭折,王羲之十分悲伤,用黄绫裹敛了仙鹤,埋在焦山西麓,含泪挥笔写下了著名的《瘗鹤铭》。其字体游洒苍劲,别具一格,为稀世珍品。我国有“二铭”,即南有镇江的《瘗鹤铭》,北有洛阳的《石门铭》。惟有《瘗鹤铭》最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有 “大字之祖”、“书法冠冕”之称。书法界认为,此碑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由隶书发展成楷书过程中的著名石刻之一。现在各位看到在橱窗内陈列的书法,据说是茅山道士陶弘景所书。

焦山导游词2

焦山位于镇江东北的扬子江中,山高71米,又名樵山,狮子山,双峰山,海门山等,自东汉名士焦光隐居此山后,至今称为焦山。它屹立于大江激流之中,“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故人称“中流抵柱”。由于扬子江的北坍南涨,现在的焦山已接近南岸。从镇焦路至江边,乘轮渡至焦山南麓的码头,上岸北行不足50米,即抵焦山的主建筑定慧寺。

定慧寺又名普济寺、焦山寺。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1700余年。康熙帝南巡时,为之改名“定慧寺”。寺内亭台楼阁掩映于绿荫丛树之中,故有“焦山山裹寺”之谚。定慧寺的山门庄严典雅,古色古香,门前有一对明代的石狮镇守,门楣上有“焦山定慧寺”匾额,照壁上“海不扬波”四个大字,显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走进山门,穿过天王殿,院中有一御碑亭,亭内石碑上刻着乾隆帝下江南时作的《游焦山歌》。由定慧寺东的观澜阁往北,越小桥过假山,便到了焦山碑林宝墨轩,这是北宋初年润州太守钱子高所建。轩内珍藏着460余方碑刻,仅次于西安碑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最璀璨夺目的无价之宝是《瘗鹤铭》,被誉为碑中之王,历代书法家称之为“大字之祖”、“书家冠冕”。

宝墨轩之东不远处是古炮台遗址。炮台呈马蹄形排列,面对大江。它是我国人民抗英反帝斗争的重要遗迹。从古炮台北登山西上,就到了焦山东麓的绝顶吸江楼。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所以又叫四面佛亭。此亭八角形,两层,水泥仿木结构,有梯可盘旋而上。登楼远眺,大江南北,旖旎风光,尽收眼底。在吸江楼之西不远的绿竹幽林中,掩映着一座四合庭院,门额写着“郑板桥读书处”,又叫别峰庵。郑板桥曾在此读过书,因而名闻遐迩。由此向西,经百寿亭婉蜒南下,就到了焦光三拒御诏不肯出仕的三诏洞。洞内有焦光的塑像。

自三诏洞往东南可至壮观亭;往南可到摩崖石刻,这里的崖壁间遍布历代名家的诗词题刻,上至六朝,下到明清;正、草、隶、篆无不具备。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陆游和米芾的真迹尤为珍贵。由摩崖石刻向东可至华严阁。此阁二层,北倚石壁,南临大江,东近定慧寺。焦山的“华严月色”,诗意最浓。

焦山导游词3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来到镇江焦山。

焦山,位于镇江的东北面,是万里长江中唯一一座四面环水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岛屿,犹如中流砥柱,满山苍翠,宛若碧玉浮江。焦山景点可用“四古”来概括,即古刹梵音、古碑荟萃、古刻纷呈、古树葱茏。焦山是长江下游的一个小岛。谈不上巍峨高峻,但是独立江中,确实还是很有气势的。

焦山有寺,曰定慧寺,施耐庵在《水浒》中对焦山定慧寺景观的特点是这样描述的“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这里定慧寺原名普济禅寺,是江南最早的寺庙之一,焦山本是长江中一个无名的岛屿,清朝康熙皇帝南巡经过焦山时,亲自题写了寺名匾额。

又因当地满山竹林繁茂,古树葱宪,宛如碧玉浮江,故称“浮玉山”。焦山的寺庙掩映于绿树丛中,若隐若现,与“金山寺裹山”相反,因而有“焦山山裹寺”之说。焦山不仅以古朴幽静的自然景观见长,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我们坐船过江来到焦山南麓的码头。上岸向北步行不到50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庄严典雅、古色古香的大门就是焦山定慧寺山门,它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门前有一对明代的石狮,门楣上的“焦山定慧寺”匾额,为茗山大佛师所题。山门两旁悬挂的“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这副颇具气魄的楹联,为清光绪四川巴州廖给所写。山门迎面照壁上有明代进士胡瓒宗所题“海不扬波”4个大字,显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人们将它看成。是这副楹联的横批。明人的横批,清人的楹联,巧妙搭配,贴切隽永,意趣深浓。

定慧寺在佛教寺庙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法宝曾来此创建大雄宝殿。鉴真大师的弟子神邕曾住持佛事,有“十方丛林”之称。宋代称为普济禅院,元改名焦山寺。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固定发慧”和“寂照双融,定慧均等”之意。“定”即去掉一切杂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定慧”二字是佛家修行的纲领,涵义深刻。现寺院仍保持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前有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藏经楼,还有斋堂、大家念佛堂、方丈室等,是江南佛教胜地之一。

穿过天王殿,院中有一座木结构的方形“御碑亭”,亭中石碑上刻着乾修帝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诗中乾隆将金山、焦山两处风景加以比较:“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焦山似羲之,僵卧东床袒其腹。此难为弟彼难兄,元方季方各腾声;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乾隆认为就山水本色来说,焦山更胜金山一筹。

迎面的大雄宝殿,气势宏伟,体现了明代建筑的风采,殿内雕龙描凤的屋顶不用钉子,全部用小方块木头拼合而成,图案美观,还有飞檐、斗拱、藻井彩绘,富丽堂皇,使整个大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在高悬的长明灯后,和蔼慈祥的释迹牟尼、药师、弥陀三尊大佛高踞莲花宝座之上,两旁的十八罗汉造型逼真,神态各异。康熙亲书的“香林”两字闪烁于烛光香雾之中。主佛背面的海岛上,观音大土、善财、龙女和诸位菩萨的塑像,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现了佛教“五十三参”的故事。

我们从观澜阁向北走,越小桥,过假山,便到了掩映在银杏树林下的焦山碑林(宝墨轩),为北宋初年润州太守钱子高所建。轩内珍藏460余方碑刻,仅次于西安碑林,是江南第一大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焦山有碑林。焦山碑林是闻名遐迩的江南第一大碑林—焦山碑林,焦山碑刻,篆、隶、真、草、行诸体皆备,风格迥异,或苍古峭拔,纵逸奇深,或严整舒朗,浑然厚重,真可谓汇千年古刻之隽美,融百家书法之精神。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有“碑中之王”、“大字之祖”之称的旷世奇碑——“瘗鹤铭”,就出自焦山。焦山碑林与西安碑林一南一北,各领风骚,如果说西安碑林是雄浑的黄河文化的象征,那么焦山碑林则是清奇的长江文化的凝结。

由宝墨轩东行,我们来到焦山东麓,看到面对长江排列成马蹄形的八座炮台,这就是著名的焦山古炮台。焦山扼守着长江的咽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爱国名将韩世忠曾率领将士数千驻扎焦山,堵击金兵。南宋德枯元年(1275年),宋、元大军曾在焦山一带的江面上激战,出现过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 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为加强长江下游的防线,决定建立焦山炮台与圌山、象山、江都天庙三处炮台构成犄角之势。炮台为椭圆形暗堡式,每座最长处为77米,最宽处为55米,以优质条石为基,用黄土、石灰、细砂配糯米法捣拌成三合土,分层夯实浇灌面成,内设6000—8000斤重的大炮,是目前保存较完整的近代炮堡遗址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焦山古炮台,座落在江边,一具具古炮,静静在那安放,大炮直对江中,使人能浮现出将士们当时抗击敌寇的激烈情景。也是我国人民抗英反帝斗争的重要遗迹,同时也是镇江人民浴血御敌、勇猛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铁证。

镇江万佛塔,屹立在焦山最高处,从山下就能见到它的雄伟的塔影。

焦山导游词4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焦山系“京口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名胜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因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故又有“浮玉山”之美誉。它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游人身临其境,确有“砥柱中流”之感,好似登上普陀仙岛,赢得中外游人慕名而至。焦山的寺庙、楼阁等名胜古迹颇具特色,大多掩映在山荫云林丛中,故有“山裹寺”之谚。

焦山之所以享誉中外,其一是因为焦山耸峙于江心,犹为“中流砥柱”、“镇江之石”,气势磅礴;加上山寺隐约,林木苍翠,水域广阔,环境幽美,宛若人间仙岛在水中缥缈。其次由于焦山藏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著名的古迹,摩崖石刻于世皆知,碑林墨宝之多,仅次于古都西安碑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

焦山,山峰高耸,天堑幽深,怪石嶙峋,花卉争妍,香色迎人,很堪观赏。霜枫盛春花,古刹展新容”的赞美。1953年园林局在山麓地带新辟了焦山公园,园内设有假山、水池、曲桥、渡亭、花房、果园、苗圃、菊坛、松径、竹丛等美化基地,使焦山更加秀媚多姿、生机勃勃,苍翠欲滴。

第五篇:焦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在领略了“金山寺裹山”的风光后,下面我们去欣赏“焦山山裹寺”的美景。焦山风景区位于镇江市区东北的长江之中,山高71米,占地570亩,为浩瀚长江下游唯独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绿色岛屿,以其“中流砥柱”的雄伟之势而令人神往。焦山本是长江中一个无名的岛屿,东汉末年焦光曾隐居于此,“焦山”是宋徽宗追赐的名称。又因当地满山竹林繁茂,古树葱宪,宛如碧玉浮江,故称“浮玉山”。焦山的寺庙掩映于绿树丛中,若隐若现,与“金山寺裹山”相反,因而有“焦山山裹寺”之说。

焦山不仅以古朴幽静的自然景观见长,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定慧寺:得名由来—天王殿—御碑亭—大雄宝殿—古银杏—东冷泉】

各位游客:我们坐船过江来到焦山南麓的码头。上岸向北步行不到50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庄严典雅、古色古香的大门就是焦山定慧寺山门,它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门前有一对明代的石狮,门楣上的“焦山定慧寺”匾额,为茗山大佛师所题。山门两旁悬挂的“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这副颇具气魄的楹联,为清光绪四川巴州廖给所写。山门迎面照壁上有明代进士胡瓒宗所题“海不扬波”4个大字,显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人们将它看成。是这副楹联的横批。明人的横批,清人的楹联,巧妙搭配,贴切隽永,意趣深浓。

游客们:定慧寺在佛教寺庙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法宝曾来此创建大雄宝殿。鉴真大师的弟子神邕曾住持佛事,有“十方丛林”之称。宋代称为普济禅院,元改名焦山寺。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固定发慧”和“寂照双融,定慧均等”之意。“定”即去掉一切杂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定慧”二字是佛家修行的纲领,涵义深刻。

现寺院仍保持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前有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藏经楼,还有斋堂、大家念佛堂、方丈室等,是江南佛教胜地之一。

大家随我走进山门。穿过天王殿,院中有一座木结构的方形“御碑亭”,亭中石碑上刻着乾修帝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诗中乾隆将金山、焦山两处风景加以比较:“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焦山似羲之,僵卧东床袒其腹。此难为弟彼难兄,元方季方各腾声;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乾隆认为就山水本色来说,焦山更胜金山一筹。

迎面的大雄宝殿,气势宏伟,体现了明代建筑的风采,殿内雕龙描凤的屋顶不用钉子,全部用小方块木头拼合而成,图案美观,还有飞檐、斗拱、藻井彩绘,富丽堂皇,使整个大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在高悬的长明灯后,和蔼慈祥的释迹牟尼、药师、弥陀三尊大佛高踞莲花宝座之上,两旁的十八罗汉造型逼真,神态各异。康熙亲书的“香林”两字闪烁于烛光香雾之中。主佛背面的海岛上,观音大土、善财、龙女和诸位菩萨的塑像,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现了佛教“五十三参” 的故事。%寒山寺导游词 ·江苏周庄导游词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淮安市导游词 ·夫子庙导游词% 走出寺外,这里有六朝柏、宋槐、明银杏等古树。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棵500余年的古银杏,人称活化石,虽饱经风霜,却依然枝繁叶茂。大殿西院内有一口名叫“东冷泉”的井,相传为焦光取水炼丹之处,为此也称为“炼丹井”。因为此井是模仿金山中冷泉而开凿的,它的位置又在金山之东,故称“东冷泉”。

【观澜阁(行宫)】

出寺向东走,我们来到了观澜阁——乾隆行宫。乾隆曾六下江南,三上焦山,这座两层楼阁的行宫建于他第三次下江南的前一年(1761年),是一座精致小巧的古雅庭院,50多年前阁前还未形成沙滩,阁外惊涛拍岸,波澜起伏,潮声震天,所以称它为“观澜阁”。楼上东、南、西三面明窗若镜。在楼上长廊可纵观浩瀚的江景,相传乾隆皇帝曾在阁上检阅水师。

【焦山碑林(宝墨轩):“焦山四绝”—唐碑—《瘗鹤铭》】

我们从观澜阁向北走,越小桥,过假山,便到了掩映在银杏树林下的焦山碑林(宝墨轩),为北宋初年润州太守钱子高所建。轩内珍藏460余方碑刻,仅次于西安碑林,是江南第一大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金山以楼阁取胜,焦山因碑林见长。焦山古碑基本,石刻纷呈,给这座名山佛国增添了不少雅趣,历来有“书法山”之誉。碑刻按内容分为文苑、艺术、史料三部分陈列。其中汉代蔡合的《焦君赞》,梁代江淹的《焦山述怀》,唐代王瓒的诗以及晋代王素之的《瘗鹤铭》碑,饮誉古今,被称为“焦山四古”、“焦山回绝”。这些碑刻镶嵌在四廊亭阁之中。在书法艺术上,楷、草、隶、篆各有千秋,可谓集历代书法流派之大成。

宝墨轩中保存着江苏省境内最大的完整的唐碑,即唐朝仪风二年(677年)所立的《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碑高213厘米,宽87厘米,被誉为“初唐妙品”,为国内罕见的唐碑。

游客们:焦山碑林中的无价之宝便来“书圣”王羲之写作的《瘗鹤铭》。瘗是埋藏之意,《瘗鹤铭》即葬鹤的铭文。相传《瘗鹤铭》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撰,因他平生极爱养鹤。一日,他到焦山游览,带来的一对仙鹤不幸夭折,王羲之十分悲伤,用黄绫裹敛了仙鹤,埋在焦山西麓,含泪挥笔写下了著名的《瘗鹤铭》。其字体游洒苍劲,别具一格,为稀世珍品。我国有“二铭”,即南有镇江的《瘗鹤铭》,北有洛阳的《石门铭》。惟有《瘗鹤铭》最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有 “大字之祖”、“书法冠冕”之称。书法界认为,此碑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由隶书发展成楷书过程中的著名石刻之一。现在各位看到在橱窗内陈列的书法,据说是茅山道士陶弘景所书。

【古炮台遗址】

由宝墨轩东行,我们来到焦山东麓,看到面对长江排列成马蹄形的八座炮台,这就是著名的焦山古炮台。焦山扼守着长江的咽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爱国名将韩世忠曾率领将士数千驻扎焦山,堵击金兵。南宋德枯元年(1275年),宋、元大军曾在焦山一带的江面上激战,出现过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为加强长江下游的防线,决定建立焦山炮台与圌山、象山、江都天庙三处炮台构成犄角之势。炮台为椭圆形暗堡式,每座最长处为 77米,最宽处为55米,以优质条石为基,用黄土、石灰、细砂配糯米法捣拌成三合土,分层夯实浇灌面成,内设6000—8000斤重的大炮,是目前保存较完整的近代炮堡遗址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焦山炮台是我国人民抗英反帝斗争的重要遗迹,同时也是镇江人民浴血御敌、勇猛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铁证。

【吸江楼】

各位游客:从古炮台北面上山,随我漫步登上焦山东峰绝顶,我们来到了“吸江楼”,原名“吸江亭”,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人们又称它为“四面佛亭”。初创于宋代,明代弘治年间移建西峰顶上。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复建于原址,四面塑佛像。同治十年(187年)沈秉成改建成二层八角形,与金山“吞海楼”相呼应,取“吸取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作画屏”诗意,更名“吸江楼”。现楼为卫9别年重建。楼上的“江山胜概”横匾系沈秉成嫡孙、当代著名书法家沈迈士于90高龄时所书。

请大家随我沿楼梯盘旋而上。大家看,这楼回廊四通,八面有景,我们登楼远眺,大江南北满旋风光尽收眼底。这里视野广阔,历来为观赏日出的好地方。宋代诗人陆游,登此楼观看日出后曾赞之为:水天皆赤,真伟观也。

【别峰庵(板桥读书处)—百寿亭】

各位随我由吸江楼向西,我们来到了焦山双峰之阴的别岭上,在这翠竹环抱的山助中,有一座别致的方形四合院,称为“别峰庵”。别峰是指该岭有别于焦山山顶的东峰和西峰之意。清代书画家、诗人郑板桥曾在这里读过书,别峰庵因此名闻还选。1984年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 “板桥书屋”4字,现勒石于庵左圆门之上。别峰庵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六年(1578年)重建。宋代高僧佛印法师写下“绝顶天寻处,何人为指南。回头见知识,原在别峰庵”的诗句。

深山孤寺,人迹罕至的别峰庵内,北侧有3间古朴清雅的小斋,天井中有一花坛,桂花两株,修竹数竿,典雅幽绝。清代雍正年间,时称诗、书、画“三绝”的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此攻读。内设书屋、客厅、卧室,陈设竹器家具。门上有“郑板桥读书处”横额,门背木刻郑板桥当年手书“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对联。面对此情此景,缅怀书屋故人,不由使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感慨。

从别峰庵出来,向西走,有一座用砖砌成的方形凉亭,周围有墙,墙头与亭檐之间用瓦镶成一排古寿字图案,南墙的内壁中间竖嵌着4条块石,刻着 100个不同样的篆体寿宁,变化巧妙,因而有“百寿亭”之称。相传清末有一个姓范的善士,在游焦山时,发现焦山脚下到别峰庵的山道小径,非常崎岖难走,便捐款铺设了一条直达别峰庵的花岗岩山路。庵主为了感谢这位善土,便在此山道的中速建了这座凉亭以祝福善士。这就是“百寿亭”的来历。

【三诏洞—壮观亭—摩崖石刻】

由百寿亭境蜒南下,我们来到了“三诏洞”。三诏洞又名“焦公祠”,相传东汉末年焦光曾弃官进乱隐居在此。焦光学术高深,精通医学。他生活清贫,衣食简朴,以打柴为生,平时为周围渔民治病。当年汉献帝刘协曾三下诏书请焦光出山做官,他不愿和腐败的朝廷同流合污,三次拒不应诏,世称“三诏不起”:第一次以妻生病为由,加以推倭;第二次出门远游而回避;第三次借口年迈多病拒绝。后人为纪念这位隐士,称此洞为“三诏洞”,改“樵山”力“焦山”。清光绪二十四年;焦光的后裔焦尔昌重新整修此洞。洞内塑有焦公座像,焦光身着隐士服,脚穿草鞋,右手拿书卷,正襟端坐,仪态大方。

我们自三诏洞向东南走几十米,半山腰上的那座六角亭,就是明代所建的“壮观亭”,又名“坚柏亭”。亭名取自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问的诗意。登亭可远眺长江。亭柱刻有3副楹联:“江天共一览,心迹喜双清”;“砥柱镇中流,此处好穷千里目;海门吞夜月,何人领取大江秋”;“金山共此一江水,王母来寻五色龙”。赵朴初登亭观景,写下了“壮观二字应无负,第一江山第一楼”的诗句。

大家看亭旁的六朝古柏,苍翠葱郁,似矫龙昂首,顶天立地,自成一景。

请大家随我继续向南下山,我们可以看到这陡崖峭壁之上,遍布历代200多位名家的诗词题刻,这就是著名的焦山摩崖石刻。这.些石刻的年代包括六朝、唐、宋、元、明、清乃至近代,字体有正、草、隶、篆等,内容丰富多彩,好似历代书法展览,为此焦山还有“书法之山”的美誉。在众多的石刻中,其中最珍贵的是陆游与游人踏雪寻访《瘗鹤铭》的题名石刻真迹,词文壮丽,书法刚劲,现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在附近的一块石壁上,还有北宋大画家米芾观看《瘗鹤铭》留下的题名石刻,也很有名。西北临江有一块近代石刻,镌刻五言诗一首:“为废不平均,呼号满神州。来此暂偃息,行作世界游。”这是中国律师协会,在1920年为废除帝国主义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到处奔走时,路过焦山留下的。

【华严阁】

大家沿着这摩崖石刻向东,我们看到了位于焦山西南侧的一座面临大江、背倚峭壁的两层楼临水建筑,这就是“华严阁”。

华严阁以佛教《华严经》取名。请大家随我上楼,我们看到二楼厅堂正中挂有“一片浮玉,十分江景”的对联,点出了登楼观景的妙处。华严阁是赏月的佳地,最富诗意的“华严月色”与金山的“妙高赏月”同称胜景。赵朴初在此挥毫题写了“无尽藏”匾,“无尽藏”3字出自苏东坡在金山与佛印和尚参禅的禅语: “江上清风,山门明月,造物无尽藏。”3字寓意双关,耐人寻味。

我们下楼,可看到门北边花墙上嵌有“龙飞凤舞”4个大字,这是清代两江总督徐传龙的手迹。相传每逢五月端午节,为了奠祭爱国诗人屈原,镇江百姓在此赛龙舟,“龙飞凤舞”4字就是对当年这热闹场面的描绘。

华严阁东侧有一小山洞,人称“安隐岩”,洞口石壁上嵌有苏东坡的石刻画像和咏赞焦山十六景的诗。

各位游客:焦山景观就游览到此,但愿这一切能给您留下难忘的印象。

下载镇江焦山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镇江焦山导游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焦山导游词怎么写

    焦山屹立在大江中,这是古代的军事要地,因东汉末年焦光隐居于此而得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焦山导游词,欢迎阅读。焦山导游词1焦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系“镇江三山”(另两......

    焦山诗歌

    焦山环抱寺,庙宇在山间。山底破体亭,江边瘗鹤铭。顶峰有宝塔,坡上有摩崖。四周环绕水,有柱砥江中。美其名浮玉,招来八方客。聆江桥观景,听江楼抒情。敞开胸怀意,不再恋归程。......

    镇江景点导游词[合集5篇]

    镇江,江苏省辖地级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镇江景点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镇江景点导游词1欢迎大家来到镇江,我是你们本次旅游的导游,我姓王,......

    江苏镇江北固山导游词(精选合集)

    江苏镇江北固山导游词各位游客:在游览了金山,焦山之后,下面我们将去"京口三山"之一的北固山. 北固山位于镇江市东北江滨,居金山和焦山之间.高约 53 米,长 2 公里,北临长 江,......

    镇江金山风景区导游词范文大全

    江苏镇江金山风景区导游词 来到镇江,首选的景点必定是金山。因为金山不仅地势独特,“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号称“江心一朵芙蓉”,更重要的是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

    山焦品牌战略(含五篇)

    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战略-中国产业质量调查评价中心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对煤进行深加工,集洗煤、炼焦、化工、化肥、水泥和对外参股等为一体的国有大型一档企业......

    焦山导游教材

    焦山景区的导游讲解与服务 周书文 课前准备: (1) 通过利用课余时间走访焦山景区,了解焦山主要游览景点; (2) 通过网络和图书查询有关佛教知识和书法知识。 (3) 通过网络和图书查询......

    焦岗湖导游词

    焦岗湖 焦岗湖旅游区位于淮南市西南部,距淮南市30公里,合肥至阜阳省道沿境而过,在建的合淮阜高速公路在北岸留有出口,交通十分便利。旅游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焦岗湖面积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