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说课的资料
谈 谈 说 课
说课就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在备课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以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
说课的内容容量一般为一节课,时间15分钟左右。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说课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表现,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增强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现已成为师资培训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一、为什么说课——说课的意义
【问题与情景】
说课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说课因其是教师备课上课的纽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平台,所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说课这种教研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认真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案例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石榴》说课稿
一、说教材
《石榴》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状物散文,文学性很强,写法和语言上很见功夫。据此,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集中方法教学:(○)(1)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导朗读。……
三、说学法 1.把握基调…… 2.读出感受……
3.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第二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 第三步,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第四步,在教师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第一段。…… 第五步,合作探究,品析全文的语言特点。第六步,品析语言,深化理解。…… 第七步,深情朗读,课堂小结。……
第八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一,以及练习五。
五、说板书设计
(略)【解析与反思】
上面是一篇《石榴》说课的提纲。从说课内容看,抓住了教学重点;从教学的程序看,层次清晰。但说课的内容还不完善,比如没有说课程标准、说学生等。
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不外乎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外在的,如培训、听经验介绍等;一是内在的,如自学、实践研究等。无论来自哪一方面的学习或培训,最终均要通过教师的自身参与发挥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许多成功的经验都说明了只有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不懈地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才能在实践中不断进取提高。
作为一种教研方式,说课是一种促使教师内因发生变化的杠杆。这种有明确目的、为教学所需求、旨在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其固有的活动方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并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发挥它的作用,具体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上几节课,再请几个人评评课。上课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教学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我们检查了很多教师的备课笔记,从总体上看教师的备课都是很认真的。但是我们的老师都只是简单地备怎样教,很少有人会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备,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导致了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活动,可以引导教师去思考。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第三,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四,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第五,说课没有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上课听课等教研活动都要受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说课则不同,它可以完全不受这些方面的限制,人多可以,人少也可以。时间也可长可短,非常灵活。
二、说课说什么——说课的内容
【问题与情景】
说课过程是展现教师备课的思维过程,要能充分体现出教师对课标、教材、教法、学法、学生等方面的把握。说课的主要内容有:说课程标准,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项内容。具体怎么说,请看案例。【案例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说课稿
一、说课标、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孙权劝学》选自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本单元的略读篇目。这篇课文通过写孙权劝吕蒙学习以及吕蒙通过学习发生的变化,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基于上述认识,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并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二、说学生
八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但是学习文言文主要还依赖于课堂教学,理解《孙权劝学》这样对话色彩鲜明的文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以理解课文中出现的实词为突破口,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让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我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这样学习起来会更有针对性。
三、说教法
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起来。
四、说学法
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是一种灾难。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是我设计学法的基本依据。根据本课和学生实际,采用问答法、诵读法、讨论交流法等学习方法。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文章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孙权劝学》 这样由学生熟知的故事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两种情况做了对比,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2.了解史书,积累知识
问题: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与其相关知识吗?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或查找资料,简单介绍本文作者司马光及出处《资治通鉴》。(教师可适当补充)此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积累必要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同时让学生练读,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借速读来加深对课文故事情节发展的认识,学生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也被充分激发出来。
4.译读课文,积累词句,疏通文义,理清结构.(1)让学生根据书下注释用白话文进行解说。解说时要力求语言生动流畅,再现原文神韵。这样可避免传统逐字逐句翻译的机械和刻板,既可培养学生的文言理解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2)在文白互读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及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理解。同时,通过大屏幕对常用文言实词进行巩固练习。
(3)让学生找出文中出现的成语,并要求会运用,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4)让学生根据文中的人物把握文章的结构,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5.合作探究,深化理解
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1)吕蒙为何能从当初的“吴下阿蒙”变得让人“刮目相待”? 明确:听从孙权的劝告,从师学习(2)文中是怎样表现吕蒙学有所成的?
明确:通过鲁肃惊叹、与之结友,侧面表现吕蒙才学大增,学有所成。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话体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明确:表现出吕蒙为自己的才略长进而感到欣喜、自豪。此环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培养了合作互助的意识 6.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吕蒙是吴国的名将,骁勇善战,深得孙权的器重,但他缺少才略,只是一介武夫。孙权爱才,以切身经验启发他学习,吕蒙开始从师学习,终于让文韬武略远胜常人的谋士鲁肃刮目相待,并与之结交为友。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课标中要求要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独特的见解和体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并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相联系,深刻认识文本内涵。只要言之有理,便予以鼓励。7.课堂检测,巩固练习
此环节让学生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当堂检查巩固所学,小组内交换评价,及时反馈,积累古汉语知识。8.板书设计(略)【解析与反思】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说课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说课标、说教材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活动,因此说课要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观点作为个人理解教材,处理教法,安排程序设计的依据,使自己所说之课站得住脚。只说“是什么”的说课是浅层次的说课。理论依据要从课程标准、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观点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和认知特点进行分析。恰当地引用教育名言,但不要太多。说课标和教材,主要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标对此内容上的要求。分析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特点及教者打算如何进行科学地处理;分析本节课内容与学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案例中对教材地位的说明就很到位,“是本单元的略读篇目”。只有确立了该课内容的地位,才能确定教学目标,从而准确地确定该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2.说教法
要说出该课的教学以哪种教法为主、哪种教法为辅,为什么要采用这些教法,采用这些教法的依据是什么。这就要求说课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当前课改的要求,说清楚怎样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合作、精讲——演示、学生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学生了解、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案例采用了以读带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词语、句子、课文的内容,符合认识论的观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说教法时要考虑以下几点:①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②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③根据具体篇目选择教学方法;④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3.说学生
新课程理念提醒我们,以学评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说课者一定要对所授课的班级学习状况有一个大致的分析。要说清学生的需要、教学目标与学生现状之间的差距。
说学生,就要了解上课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要求等,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情况,以便选择和运用教法、进行学法指导时能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以利于教者作好心理准备,发挥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得心应手地驾御课堂。4.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无论采用什么学习方法,都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说课教师要说出教学中如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说出如何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如何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举一反三,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案例中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就是这种理念的具体体现。
5.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头戏。平时我们的教学过程一般遵循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原则,师生互动的脉络也比较清晰。因此,说课时应该将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教些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作简明扼要的交待。案例中对教学过程的说明,思路清晰,各个教学环节衔接紧密,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
说课中的教学程序有点近乎于教案上的教学过程安排,但决不是简单地把教案中的教学过程“平移”过来,二者的区别在于:(1)教案是写给教者自己看的,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说课是说给同行、领导听的,目的、作用不同;(2)教案上重视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而说课时侧重教学“链”、“环”的次序和逻辑连接,备和谈的重点不同;(3)内容构成不同,备课只要备出“是什么”,说课不但要说“是什么”,更要说说“为什么”,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让别人接受信服。
三、怎么说课——说课的要求
【问题与情景】
说课,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创举,是教研活动不可忽视的一环。开展好此项活动,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说明不同于备课,又有别于上课。就一节课而言,备课需要写出做什么,怎么做;上课则要写出教什么,怎么教。说课是一种教研方式,是将教学设计的实施方案拿出来与同伴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
教师,作为说课活动的主体,必须努力使说课的每个环节到位,做到“说深”、“说实”、“说准”、“说精”,把握好说课艺术。
【案例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一片槐树叶》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片槐树叶》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现代诗两首》中的一篇,《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经历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本诗的诗人借助一片槐树叶抒发了游子的怀乡之情。基于上述分析,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诗的意象,体会诗人感情。2.学习诗歌借物抒情的写法。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槐树叶的历史内涵(理解“古老诗集”的象征意义)
二、说教法
1.诵读法。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实际朗读水平,有效地指导朗读,在停顿、轻重、节奏、情绪等的处理上着重指导强调,朗读时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个别朗读等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本诗为现代诗,语言朴素易懂,更适合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掌握。2.讨论赏析法
针对诗歌中的难点,比如“古老的诗集”的象征意义,采用讨论法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小结。
三、说学法 1.诵读品味法
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学障碍,初通全诗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读出诗歌的韵味,还课堂以琅琅书声,通过读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情趣,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2.教师导读,学生赏析。
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需要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更好地品味字词句,从而体会诗人抒发强烈的深沉的感情,显示其深刻的思想意义,使人得到启发,受到感染……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乡愁”从古至今都是诗人所钟爱的话题。你知道在古典诗词中寄托诗人乡愁的意象有哪些?举例说明。学生畅所欲言:“明月”,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家信”,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等),再问:在现当代诗歌中又有哪些意象成为诗人思乡愁的载体?(学生会说:余光中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抒发乡愁;席慕蓉借助“长城”抒发乡愁)等,今天诗人纪弦又以独特的视角——一片槐树叶,寄托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纪弦的《一片槐树叶》板书课题。
这样设计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误课堂教学活动。2.检测预习:字词知识。
这样设计是为了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介绍作者时,在学生简介作者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明确诗人,1913年出生,1948年赴台,1976年移居美国,纪弦是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他的诗风明快,善嘲讽,他的诗极富韵味且注重创新。主要作品集有《火灾的城》、《爱云的人》等。介绍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解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诗人的心灵颤粟了,他的感情欣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的怀乡之情。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4.诵读品味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从整体上感司这首诗。(2)指导朗读
在这一环节,我会问老师范读的时候,在语调、语速、感情方面你听出了什么?学生会答: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感情深沉。接下来以第一节为例,明确第一节的节奏和重音。(3)学生练读
(4)指名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侧重在重音、音长方面加以指导。(5)全班齐读,再次感悟,为赏析诗文作铺垫。(6)鉴赏品评 5.赏析第一节 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最直接、最客观描绘槐树叶形象的句子是什么?
(2)这样一片普通、平凡、不起眼儿的槐树叶为什么最珍奇,最可宝贵,而又是最美的?(3)为什么又是最使用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4)前两句的感情与第三句感情一样吗?诗人主要向我们传达的最什么感情?(5)本节写什么内容?
这几个问题是逐层深入的:前四个问题主要是理解诗人见到槐树叶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弄明白前四个问题,自然而然就理解了,第五个问题。这样设计由微观到宏观,从小方面入手,因为诗歌与文章不一样,思维跳跃性大,这样设计问题学生容易理解。6.赏析第二节
第二节容易理解,在分析第一节基础上,从宏观到微观先从整体上感知,再到具体感悟。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提问本节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很容易答出追溯到过去,写一片槐树叶的来历。然后接着问“哪句话能说明槐树叶具有文化历史内涵?”追问:“古老的诗集“有什么象征意义?第二个问题是本诗的难点,由学生讨论后明确(古老的诗集象征古老的中国文化,诗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和诗人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不变追求),如果学生答的不全面,教师再加以点拨,为了使学生理解诗人在这节中感情的深化,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诗人忘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自然理解到正是因为忘了,才会想故国的大江南北,城市乡村,从而扩大了思乡的幅度。为了明确这片槐树叶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哪句话具有体现我对槐树叶的珍爱”。这样设计实现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突破难点。7.赏析第三节
第三节,也是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感悟,问本节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引导“联想”,这种写法在本诗的运用,问:诗人由一片槐树叶,联想到什么?学生会说:由槐树叶——故国的泥土——淡淡槐花香的季节。接着我进行拓展延伸,让同学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与诗人共享“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槐花香的季节”描述一下这一时刻的美好情景。
在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使情感得到升华,并能把这种感情诉诸笔端,用文字的形式,把这种感情凝成成永恒。8.理清全诗的线索
根据前面的赏析,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全诗的线索 时间:现在——过去——将来
9.总结写法:由长城谣的写法引出,本文写法“借物抒情”。
10.艺术特色:我是这样引导的,全诗以发现槐树叶起情,以企盼重回槐花香季节而收尾,这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一问,就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化,学生更易理解。
11.配乐朗读,再次走进诗人心中感情诗人情怀。
12.布置作业:试着把学生的古典词诗,以“愁”为线索,写一段话。这样设计既促进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也增加了文采 13.板书设计: 一片槐树叶
时间:现在——过去——将来 感情:伤感——回忆——企盼 写法:借物抒情 【解析与反思】
上面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说课稿,说课教师心中有课程标准,眼里有学生,这样她就可以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从导入开始就体现了一切为学生,一切为教学的理念。充满乡愁的明月、家书等意象与诗的意象“槐树叶”相近。这样就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铺垫。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有了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既然是一首抒情诗,就有一定的寓意,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总结归纳出全诗的主题和寓意。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方法得当,学生学得轻松。
说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它要求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要以教材分析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根本方向,紧紧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过程结构,选择教学方法,科学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说明其基本的教学思路,并提出按照教学思路设计的教学实施方案。说课的重点在于说理,只要我们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细研方法,优选习题,精琢程序,就能保证说课质量,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说课,就不可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改形势。说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说课标和教材要有一定的深度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各自相对独立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就语文学科而言,它要求教师在说课前理清《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大法,教材不过是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之一,而非唯一的载体。说课者要心中有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和阶段目标要一清二楚,特别是要弄清课程标准对这一类课文的教学有什么要求,所教课文处在哪个学段,哪个年级,哪册教材中,学习这一册教材应该达到什么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以及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理清了思路之后,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要切实可行
这里说的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这节课上要掌握的学法。只有教法得当,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施教;只有学法合理,学生也才会兴趣盎然地受教。而要做到教法得当,学法合理,我们教师在备课说课时必须要“实”。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依据“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十六字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等教学原则来确定教法、教学手段和学法。案例采用的朗读教学发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第三,说学生要关注不同层次。作为教师还要有全局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想,实行分层优化,采取建立帮带小组,实行小组讨论等方法,促优生提高,帮差生转化。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找准出发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案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符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切实可行,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要简明精当
说课堂教学程序与前三项比起来,应说得详细些,因为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安排既是说课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是贯穿整个说课过程的一条主线。但说课毕竟不同于授课,因它面对的是与说课者水平相当的教师,因此说课堂教学程序时无需将教案全搬出来,而要做到一个“精”字。具体地讲:
(一)要说出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环节。
(二)要说出处理教材、教法和学生实际之间联系的方法。
(三)要说出对每个环节、每个层次、每个步骤的设想和安排及这样设想和安排的依据。
(四)要说出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好关键点的理由和方法。只要将以上四个方面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使人听明白,即可达到教研交流的目的。
说课要走出下面几个误区: 1.说课就是复述教案。
说课稿与教案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案是教师备课这个复杂思维过程的总结,是教师备课结果的记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行为,即体现了“教什么”、“怎么教”。而说课稿虽然也包括教案中的精要部分(说课稿的编写多以教案为蓝本,作为参考的第一手资料),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即思维内核。简单地说,它不仅要精确地说出“教”与“学”的内容,而且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平面的、单向的,而说课是立体的、多维的。2.说课就是再现上课过程。
有部分教师说课过程中一直口若悬河,激动万分地给大家“上课”。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等,把讲给学生的东西一样不差地讲给下面的各位评委、同行们听。其实,如果他们准备的内容和课程安排面对的是学生,可能会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但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如何能等同?
说课是“说”教师的教学思路轨迹,“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设计的优胜之处在哪里,如此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好比一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而不是施工过程的本身。
3.说教学方法太过笼统,说学习方法有失规范。
“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是说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些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往往一言以蔽之:我运用了启发式、直观式……教学法,学生运用自己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等。至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怎样操作,却不见下文,甚至有的教师把“学法指导”理解为:解答学生疑问、学生习惯养成、简单的技能训练。如此将二者混为一谈,连什么是学法指导的概念都没有弄清楚,还谈什么说课呢? 4.说课过程没有任何辅助手段和材料。
有的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既无说课文字稿,也没有运用任何辅助手段。由于说课是有一定的时间要求的,所以只见讲者心急如焚“超速行驶”,说、说、说,而听者云里雾里跟不上说者的思路。这样的说课,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更有甚者,明明说自己动脑筋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但在说课过程中,始终不见庐山真面目,认大家不禁怀疑其真实性。所以,说课教师可以运用一定的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物投影仪、说课文字稿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同行及评委们说清楚课,说好课。
四、怎么看同行说课——说课的评价
【问题与情景】
说课只说不评作用不大,只有把说和评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从更高的理论高度去研究说课,把握说课的方向,从而更有效地促使教师的自我完善,提高教研的积极性。评析说课的内容基本上和说课的内容是相对应的。
在说课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说得过于简单,只交代几个教学环节和呈现的内容;二是内容逻辑混乱;三是说课没有“说”的味道,或感觉像演讲、或做报告。说课前要头脑清醒,思路清晰:我要说什么,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应该让他人能听懂你说的东西,听懂你究竟想在课堂上做些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一次好的说课应该是让他人能够津津有味地听懂你说些什么,听完之后明白你在课堂上要做些什么和你为什么这样做。
【案例描述】
下面是一份说课评价赋分表 说课者 课 题 科目
年级 评委
总 分
一级指二级指标 标
等级分值 优 良 中
可 6
各项 得分
阐明课程标准对教材的总要求,教育目标明9 8 7 说 确、具体、切实可行。(9分)
教 教材分析正确、透彻、能正确理解知识之间9 材 的内存联系。(9分)
25分 确定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符合教材实际和7 学生实际。(7分)教法恰当、富有启发性、灵活性、多样性,5 说 使用直观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恰到好处。(5分)
教 法 运用教法优选原理,选择教法理论依据充分。5(5分)
学 法 从学生的学情发出发,指导学习方法正确。5 20分(5分)
学法指导的理论根据正确。(5分)教学程序的设计安排科学、严谨、周密、结9 说教 构合理、有针对性。(9分)
学程 思想观点科学、正确、教学目的明确,广度,9 序设 深度适当,教学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抓住计
关键,突破难点。(9分)
25分 有驾驭教学过程的高度艺术性,教学设计的7 理论依据正确、恰当、具体。(7分)教 语言清晰、简炼、准确,教态自然、大方、8 亲切。(10分)
师 基 板书字体工整,布局合理、美观、科学。(55 分)7 6 5 4 3 2 3 2 3 2 2 8 7 7 6 5 4 4 2 3 2
本 功 20分 答辩 10分 学科基础技能好。(5分)5 4 3 2
思维敏捷,观点正确,有理有据(10分)8 7 5 3
总计得分
【解析与反思】
这是一份量化评价表,一级指标包括六大项100分,二级指标包括14项100分,每项分为“优、良、中、可”四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赋分表比较全面地从理论的层面上对说课进行了全面的量化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值得我们借鉴。在编写本书时,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删除了“说学生”这部分的内容。评价同行的说课大体上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一、看说课的理论水平
说课的理论因素很重要,教师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是说不好课的。说课一定要在理论指导下去研究教学内容的分析、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否则说课就没有高度,就是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说课前要针对教学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有关理论。明确教育规律,掌握所教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说本节课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掌握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方法及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的素质,为说课打下理论基础。
二、看教学的设计水平
教学的设计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课堂结构严密,教学思路清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
(二)整体设计新颖,有创意,重要环节设计合理。能用教学理论阐述,所述内容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规律。
(三)教学过程层次清楚,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自然。明确体现教学目标,说清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如何化简。
(四)设问富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五)媒体的选择与运用符合教学原理、要求,切合学生实际。
(六)能注意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注重反馈、矫正,使学生对教学目标有较高的达成度。
(七)能简要说明例题、练习如何处理,变式训练、巩固题如何设计、编制。
(八)能扼要说明板书设计的意图,内容准确、精练,重点突出,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便于学生构建良好的认识结构。
三、看说课的效率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效率水平就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的多少。说课的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左右,要把内容说完整。
有的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唯恐别人不能理解自己的设计意图,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说课重点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因此,说课时,一定要头脑清醒,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在规定的时间内,言简意赅地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意思表述清楚。
四、看说课的语言表达能力
主要看语言表达说课者语言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学科术语规范、科学。表达清晰、流畅,简炼、准确,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和艺术感染力。除此之外还要看态度是否自然,仪表是否端庄大方,组织、应变能力、知识面、问题开掘的深度等等。
说课切忌从始至终一个腔调地念稿或背讲稿,要用足够的音量,使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语速要适当,语调的轻重缓急要恰如其分,让听者从你的抑扬顿挫、高低升降中体会出说课内容的变化来。具体地说,教材分析要简明,理论根据要充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用慢速说清楚,教学目的要分条款一一叙述,重、难点则用重音来强调。
说课要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将听者带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去,未进课堂却仿佛看到了你上课的影子,推测出你的课堂教学效果。
有的教师说课时像演员表演,有的像自言自语,有的手足无措不敢越雷池半步……这些都是不太妥当的。好的说课,应该是面对听众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语言得体,富有感染力,是“说”而不是“演”。【思考题】
1.有人说,优秀的老师在备课时要如“庖丁”,请你分析这一说法对教师提出了哪些备课常规要求?
2.现代媒体拓展了我们的教学视野,让古老的语文教学焕发了青春,请设计用现代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片段,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第二篇:说课资料
摘要: 说课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场合,教师较为系统地讲述某一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及其设计的理论依据。说课分详细说课和概略说课。本文拟从英语学科特点出发,就英语详细说课讲稿的要素、撰写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说课对英语教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几个方面做些理论探讨。
说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的活动形式,是教学研究改革的产物,是素质教育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所谓说课,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场合,教师较为系统地讲述某一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及其设计的理论依据。说课分详细说课和概略说课。本文拟从英语学科特点出发,就英语详细说课讲稿的要素、撰写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说课对英语教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几个方面做些理论探讨。
一、英语说课讲稿的要素及撰写方法
与其他学科一样,英语说课讲稿也包括五个要素: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说教材要对教材所在的知识系统做简要分析,通过分析某课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作用,以及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先前掌握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说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的具体要求的概括分析,说明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的简要分析,确定并说明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确立及其依据。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应简要分析本课内容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和整个教材体系中甚至在素质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例如,在分析SEFC Bl L37的教材地位和作用时可做如下表述。
SEFC Bl L37是对话课,对话课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单元的第一课,对话课的作用首先是为第二、三课提供话题和语境。由于整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话题操练特定的功能项目,对话课又具有为二、三课的学习扫清语言和文化障碍的作用。
本课对话内容紧紧围绕体育运动话题展开,谈论运动项目必定使人联想到奥运会、奥运历史、奥运精神等,这就为下一课阅读教学提供了话题和语境。本课操练的功能项目是表达个人喜好的句型“prefer...tO”,学习并熟练掌握该句型有助于学生能就“prefer A to B”表达自己对运动项目的爱好及爱好程度。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习语言的目的看,高中英语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话课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体现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得体性、准确性和实践性。因此,本节对话课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功能用语谈论体育话题的能力,为进一步自由谈论奥运历史打下基础。
2.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要根据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对语音、词汇、日常交际用语、语法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贯穿单元教学的总目标(goal)。总目标可以是相当概括的,如SEFC Bl L37的总体教学目标可定为“了解奥运会历史,学习表达个人爱好的交际用语”。由于中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都有单元话题,因此,总目标往往以单元教学目标的形式出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objective)则应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语言知识或某项技能上,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知识和能力),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为了贯彻“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教学原则,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从而确定德育(情感情意)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具体、简洁、全面,要明确写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即说明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知识、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说明做如此要求的理论依据何在。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与评定,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测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达到什么水平,即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
一般来说,规范、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包括四大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条件及表现水平或标准。例如,SEFC Bl L37的教学目标可表述如下。
(1)知识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掌握并熟练运用本课中规定的四会、三会词语及日常交际用语(略)。
2)文化知识目标:复习和学习体育运动项目(略),通过谈论体育爱好,帮助学生联想起奥运会,为阅读课教学做铺垫。
(2)能力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围绕运动及运动项目话题,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prefer A to B表达个人喜好。
2)智力发展目标:在连贯的听、说活动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快速反应能力。
3)德育(情感情意)目标:教育学生热爱体育。争做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又如,JEFC B3 L82的教学目标可表述如下。
(1)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过去完成时;总结和归纳有关购物用语;复习衣服的名称、颜色、大小等词汇。
(2)能力目标:通过听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通过学生间的提问和回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购物的学习和问答,使学生注意和学习在交际中的礼貌行为(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3.说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确立及其依据。
说课稿要写出该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分别是什么,并写出确立该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理论依据,即在列举该课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同时,说明为什么该重点是本课教学的最主要部分或最重要内容,为什么该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最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有时重点和难点相同),为什么该关键点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例如,JEFC B3 L2l说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其依据可表述如下。
JEFC B3 L21的重点和难点均是“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结构和用法''。现在完成时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时态之一,本课是该项语法教学的第一课,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语言输入,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对”完成“和“过去”概念定义的差异,学生往往对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的含义和用法产生混淆,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使用也容易出现错误,因此,“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结构和用法“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现在完成时的动作发生
在过去,强调现在的状态或对现在造成的影响,它与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正确理解现在完成时的概念是掌握其用法的关键,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说教法
说教法至少要说明选择使用何种教学方法,以哪种教学方法为主,哪几种方法为辅,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并说明这些教学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说教法时最好能说明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贯彻什么教学原则,采用什么教学模式,并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如果巳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最好单独列出。例如,SEFC Bl L37的说教法可表述如下。
教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对话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选择使用交际教学法在具体教学中以情景教学为主,活动教学为辅,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利用图片、投影仪、录音机等辅助设备,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表达和思维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贯彻交际教学原则,采用3P教学模式,组织各种课堂活动,如表演猜谜、演讲(Iprefer A to B because...)、讨
论(Which sport do Chinese people prefer?)等,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说学法及学法指导
说学法,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说出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或学会使用什么学习方法,如五官并用、强化记忆、比较归纳、分析概括规律、循环记忆、分类记忆、联想记忆、发现学习、心口一致等等。要说明结合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哪种学习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自学能力等。
说学法可以与说教法结合。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对立统一的发展过程,学生怎么学教师就应该怎么教,教师怎么教就应该指导学生怎么学。因此,说学法可以在说明如何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即说明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针对某一教学活动学生应该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处于学习困境时,教师为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应采取的对策。
总之,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要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研究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何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规律,合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四)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程序,要简要说出该课的各个教学步骤的具体教学环节名称及相关教学内容、步骤、教学活动组织和安排;即在哪个教学环节教哪个(些)知识点,提出哪些问题,做哪些练习(教什么),组织哪些课堂教学活动,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怎么教)等等。在叙述教学程序时,要按照教学步骤说清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活动,包括讲授的知识内容、练习、小结、反馈、矫正及作业布置等安排。要说明如何通过教学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好关键。说教学程序要求既有具体步骤的安排,又要有针对性的教法理论阐述。例如,SEFC Bl L37的教学程序可表述如下。
本节课采用3P教学模式。
第一步:呈现(Presentation)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为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例如,通过提问Which sportdo you Iike? 复习体育运动的名称(略);通过复习句型Which sport do you like better,skatingor skiing?组织学生进行问答练习;通过替换练习
与呈现句型profe...tO;结合课文插图和教学挂图,用直观教学手段呈现生词(略),进行句型的替换练习。该句型熟练后提出如下两个问题;Which sport does A prefer? What about B?组织学生听对话录音,呈现对话内容。
第二步:练习(Practice)
3P教学模式重视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为了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本课的功能用语,设计如下练习。
练习一:听力训练。把呈现对话与听力训练结合起来,听后通过简单问答理解对话
大意。练习二;朗读与理解。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音、语凋,进一步感知对话内容。通过问答练习,加深学生对对话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练习三;语法、句型的单项训练。讲解、操练句型,为复用、活用语言扫除障碍。
练习四:表演猜谜。结合Part II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听音模仿,表演猜谜。
练习五:熟练对话,角色表演,复用本课功能用语,为活用语言打基础。
第三步:表达(Production)
组织情景会话,进行交际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自己上台演讲,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自由表达思想的能力。
(五)说极书设计
说板书设计要求语言精练,说明板书的整体布局即可。例如,SEFC Bl L37的板书设计可表述如下。
左侧列出体育运动名称(复习阶段的词汇)。右侧列出重点句型,如表一所示。说板书时,说课人不必写出板书的所有内容,只需在黑板上圈出大致范围即可,如表二所示。
表一
Unit 10 Lesson 37
1.Names of sports Useful expressions
skating 1)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A or B? badminton prefer: prefer A to B sailing prefer doing A to doing B shooting prefer to do rather than do horseriding 2)I'm on our city teams.表二
Unit 10 Lesson 37
2.Names of sports Useful expressions
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撰写英语说课讲稿的注意事项
说课有别于讲课。讲课的对象是学生,侧重讲授知识、培养能力、教书育人,是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而说课的对象是教师、教研员、评委,侧重表述如何讲授知识、培养能力、教书育人,是系统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说课是教学与教研的结晶,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的产物。说课讲稿的撰写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突出理论性
说课讲稿有别于教案或教案提要,它比教案更具有理论性。写说课讲稿也不同于写教案,教案多是具体教学过程,而说课稿则侧重于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的阐述;教案只说”怎么教“,而说课讲稿则要重点说清“为什么这么教”。因此,写说课讲稿要注重理论依据的阐述,尤其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及学法指导时,一定要说明其理论依据。
(二)简明扼要
说课稿有别于教学论文,它比教学论文更具实践性,因此。说课稿的撰写要用词精当,切忌长篇大论、面面俱到或泛泛而谈。说课各个要素及其理论依据必须要有直接的内在联系,在语言表达方面要言简意赅。另外,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时,要尽量避免使用抽象、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和可监测性的一般性用语,如知识目标一Student will learn about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能力目标一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ies of listening,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这样的教学目标只是泛泛而谈,没有说明要求学生做到的是什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无法有效操作,听课者更难确定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三)不拘一格
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学生)不同,课型不同,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不同,说课稿的撰写也不应拘泥于单一的、固定的模式。只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说课的要素和要点,透彻分析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采用综合论述(说课的各个要素不逐项列出)或分块论述(说课钠各个要素逐条列出),都能达到说课教研的最终目的。
(四)突出英语学科特点,但要量力而行
原则上讲,英语说课讲稿最好用英语写。但是用英语写说课讲稿对教师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有些教师还没有掌握说课方法或没有能力准确翻译某些教学理论时,最好慎重用英语写说课讲稿。笔者认为,现阶段英语说课讲稿用英语撰写或用汉语撰写均可。因为,说课是陈述教学方案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英语说课的目的主要是进行英语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而不侧重于提高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三、说课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说课能较为全面地考查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驾驭教材和实施教学的能力。至于语言、板书、教态等教师职业素质,在说课过程中更容易观察和评价。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说课对督促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说课对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英语学科教学论教育科学理论
英语教师要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只有掌握了现代英语学科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研究方法,才能与时俱进,以现代科学理论指导英语教学实践。
(二)熟悉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
英语教师只有熟悉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才能科学地熟练地驾驭教材,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关键点,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三)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
英语教师应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灵活地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
英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应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综上所述,说课有利于教师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是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新途径,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探索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学习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的最新理论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努力实现教学过程教研化,同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提高教书育人水平。自我介绍:各位评委好,我今天抽取的说课题目是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种植专业的 教材第 章的第 节《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的教材重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
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
知识的运用,又是后面学习
知识的基础。这是因为:
。掌握
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农业生产和解决
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认为
作为本节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
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职高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1)记住
;(2)理解,尤其是
;(3)
2.能力 目标:通过学生的提问、讨论和总结(1)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的知识解决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思想目标: 结合本节的教学,向学生渗透
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本学科更加热爱。
二、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
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采用的教法是: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
2.演示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
3.比较法:通过
的比较,启发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认识,获得新知。
三、学法: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
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基本学习方法:
1.观察法,学会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2.归纳法,学会根据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的性质。3.阅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反馈矫正和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堂引入:在本节课中,我利用
引入,这样引入会使学生感到
并不陌生,而且与学过的知识 也有联系,同时也为最后的应用打下了伏笔。
2、讲授:接下来是
的讲解,这是本节的核心,在分析
时,我强调
,通过
让学生知道
,这样学生 就能
在 讲解
时,由于
我就用
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包办,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 的教学中,由于,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所以我用,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渗透
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
为了
学习
我采用
目的是提醒学生不要孤立地分析某一个因素,更不能顾此失彼。
3、学生提问、4、教师提问:
5、教学效果的反馈
课堂练习有针对性、系统性。针对重点、难点;系统于知识的内在联系;还包括提问
6、归纳总结:小结中重在把本课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承上启下。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注意了教学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
总之,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
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
为主线,运用
等多种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7、布置作业:
五、板书
左板
右板
六、教学体会
课堂过程设计说明: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本人尝试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姑且叫它”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给出结果,是教师在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不是学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这样培养的学生欠缺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更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建构良好的认识结构。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具有创新意识。
因为本人经验不足,整个说课过程一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专家们能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第三篇:四年级说课资料
精读课文教学的一般流程:
1、放手阅读课文,留下第一印象 2、畅谈初读感受,梳理课文内容 3、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筛选 4、重点难点研读,感悟体验积累 5、适度拓展延伸,完成必要练习。
略读课文教学的几个环节: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3、找感兴趣的部分多读读。学对策:有效运用教材资源 导语——贯穿单元学习始终 提示语——帮助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观潮(我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
教学重点:巨人的花园(我知道春天又回到花园里的原因了)语言训练点:蟋蟀的住宅(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呢)资料袋——学文前后灵活使用
学文前用:蟋蟀的住宅(法布尔)
学文中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修改稿)学文后用:观潮(为什么会形成的)
1、整体把握重难点,强化音形义的联系减少单一的字音教学
(一年级借助拼音识字,二年级结合字形识字,到了高年级音形意结合识字。)
2、重视读词写词,强化词语的运用练习充分发挥词语盘点的作用,积累语言 形式归类:白茫茫、若隐若现——
内容归类: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
3、重视写字,加强写字的科学指导
提示笔画,注意位置——提示结构,注意比例(匀称、疏密)加强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1观潮
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再交流读后的感受。18颐和园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从课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来?
(3)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丰富内涵 15猫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我们来举些例子说一说。21搭石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4)设计“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 3鸟的天堂
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有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 7蟋蟀的住宅
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17长城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2、注重对课文的形象感受
语文是感性的——多感受,少分析。
形象大于思想——感受形象比抽象特点更重要。(1)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 《鸟的天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从客观分析走向入境体验 《观潮》(3)适当使用媒体,防止图解文字 《观潮》、《火烧云》、《去年的树》
3、从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
(1)发现遣词造句的准确
《蟋蟀的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2)发现词句的具体形象 《长城》、《颐和园》(3)发现文章的条理顺序 《白鹅》、《颐和园》(4)发现语言蕴含的情感 《猫》、《白鹅》
(5)发现选材表达的异同
《白鹅》与《白公鹅
情趣盎然的童话教学
1、把握学习起点
童话是儿童非常喜爱的文学样式,学生之前接触过大量的课内外童话作品,储存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童话学习“不是零起点”。
童话语言生动,故事浅显,读懂童话、理解主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难点。
2、准确设定目标
童话故事的情节生动,人文气息浓郁,教学要防止两种倾向:(1)故事+道理(2)故事+过度拓展
在凸现人文精神的感悟的同时,不能忽略语文本体目标: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感受童话的特点。
《搭石》说课稿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当我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本节课我是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一、以“寻找美”贯穿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深奥,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一开始,我就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美的切入口,让学生在已经体会的搭石的自然美的基础上,想更多的去挖掘出其蕴涵的情感美。接着,出示学习导向——“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到美的句子,并简单地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助人之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和谐之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之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之美
为了将学生的真实体会在朗读中一次次的提升,所以在学生每次交流感悟之后,一般都有一定时间来参与朗读。我说:”难怪,刘章爷爷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有了真切体验,有了情感铺垫,有了机会倾诉,学生的感情正如这搭石一般,在不断地延伸、传承。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二、以“欣赏美”感知文本
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就根据不同内涵的美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诠释,以达到学生与文字的心灵对话。如在教学走搭石这块内容时,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如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对于这种和谐之美,我就采用找词配图的练习帮助理解词义,并把课文点击成一首清丽的小诗,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不仅让学生体验了行人走搭石的和谐,更使学生亲身感受朗读中的和谐之美;又如体验“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的助人之美时,我主要抓住“无论、只要”等一些连接词让学生体会,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在体会中读好这段内容。再如体会“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过搭石”的谦让之美时让学生说说,他们会和对面的乡亲说些什么?聊什么家常话?并让他们来演一演,这样希望学生能对人物形象认识得更丰满,学生对情感的体会更深刻,不过学生似乎没进入预料中的状态。
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风景,使学生的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接着我让学生进行小练笔:“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之间、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有多少互相关心的事啊!这些小事,虽然不起眼,但让人感动。你能选一件写一写吗?”知识拓展是本节课又将诠释的一个层次。我在引导学生寻找美、欣赏美了之后,将这一深刻的感悟延伸到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希望通过学生的慧眼让学生找到自己身边的美,欣赏这些不起眼的美,珍藏这些细微之处见真情的美。相信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文中乃至生活中的人性美有了更多的理解。
嚼出语文味的说明文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一: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九年义务四年级小学语文 第7册第8组中的第1篇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发明、发现、世纪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说教学设计
怎样让一篇科普说明文上出浓浓的语文味,是我设计的初衷。下面从以下四个板块来说教学设计:
1、咬文嚼词,嚼出语文味。
阅读教学的感悟,关键要通过咬文嚼字、品词斟句来实现文本、学生、教师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和经验的共识。语文课应当引导学生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词语微妙的滋味,揣摩字词背后隐藏的规律,这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整合是一致的。学生在品词赏句的过程中,品一种意象,赏一道风景,悟一份情意,嚼一抹才思。不仅积累了词语的字面含义,更积淀了文化层面的含义、情感与意韵,同时也积淀了一份对语言的敏锐感悟。
初读检测环节,先出示专业术语认读,接着出示动宾短语,引导学生发现构词规律; 研读重点段时,引导学生说说人类是怎样呼风唤雨的?找出文中所举例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词语,再将词语进行分类: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程控电话 因特网 民航飞机 高速火车 远洋船舶
归纳出第一组就是“发现”,第二组是“发明”,词语分类的同时,理解了本课要掌握得两个近义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第二类词语再进行整理,表示名称的词语又可以分成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以此来感受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是学生习得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
2、读句赏句,赏出语文味。
初读检测环节,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提供停顿符号。对于文中的一句古诗“忽如一夜。。”,先借助图片理解含义,再让学生到文中找找对应的内容,将理解加以运用。
3、寻章解构,寻出语文味。
根据课题质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再将板书结合起来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找出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段落:
2、5段。引导学生明确:可以概括全文主要意思的段落放在文章前面叫——总起段;放在后面叫——总结段。初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便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已经能解决前三个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要求,根据板书“20世纪”、“人类”、“现代科学技术”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本单元训练的一个重点。新课标指出:中段的学生初步具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而对于四上的孩子来说,要直接概括文章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里我给孩子架设了阶梯,通过提供关键词再来概括就降低了难度。除此之外我发现文章在谋篇布局上很有特点,第2和5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总起段和总结段,通过这2个自然段的学习来感受总起段和总结段在文章中的概括作用。
4、自读解疑,习得语文味。
我采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学习的时空。但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借助自学提示和汇报时的相机指导,教给方法、明确任务,这样既避免了学生自学时的盲目低效,又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最后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篇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路线、重点词语线和感情线,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于教法的实施和方法的落实,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标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条理性原则等。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新课标版第七册第七单元人间真情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将凋零,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册教材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文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理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
3、通过理解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我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因此,本课教学,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自由读文,扫清识字障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然后由“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深深的感动并揪住你的心”这一问题切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预设从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句中体会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白血病的有关知识。“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结合课件演示的李博士一天的时间表和介绍李博士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骨髓的来之不易。随着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在台湾,上海,杭州之间用红色箭头批示出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表象。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知道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而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却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课外拓展、读写结合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想让学生升华学习体会,进一步体会两岸同胞情。所以,首先我出示几幅图片。(图片1)小钱得救了,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图片2)他的父母紧紧地握住李博士的双手久久不愿离开。教师边出示边解说: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从而提出如果有一天,(图片3)小钱和那位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看谁说得最让人感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试着将所思,所想,所说写下来。因为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作品、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如果我们的教师越俎包办,强行打断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甚至剥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权,势必损坏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损害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所以本环节,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引导。推荐读书,诗情交融,结束课文。
课文结尾,我首先将吴小莉撰写的——《生命二十小时》,这本书全程记录了海峡两岸救助白血病患者陈霞的感人故事,推荐给同学。然后以一首《乡愁》结束文章的教学。板书:(爱之桥)大陆小钱 台湾青年(台湾地图)
捐骨髓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文章紧紧围绕本单元“成长的故事”的单元主题,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所谓“人文性”,就是指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谓“工具性”,就是指语言文字是表达方式,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即语文学习既要“得意”又要“得言”,“得意”者,就是体会感情,是“人文性”;“得言”者,就是学习表达方法,是“工具性”。
1、学习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品与文品,懂得学习作文首先应学会作人的道理;
2、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这三个目标中,“学习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品与文品,懂得学习作文首先应学会作人的道理”、“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这节课的学习预计用时两课时,下面重点谈一谈第二课时的教学预想。
怎样教学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呢?我确定的第一个思路是“自主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教学时说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我确定的第二个思路是“以读为本”。语文课堂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学生的朗读必须经历一个“读进去”再到“读出来”的过程,“读进去”就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就是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通过恰当的语气、语调转化为有声的朗读。学生只有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强烈感情,他的感情才能与作品发生和谐共振,这样的感情朗读才能有效。感情朗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它更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为了在教学中执行“自主学习”与“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准备采用“长文短教,抓重点词句”的教学策略,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听写、诵读文中的词语,在理解、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人物品质。
谈到“以读为本”,我们往往理解为是对课文中重点句子和段落的朗读。其实,词语作为语言的组成单位,它也有鲜活的生命力,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如,本课中“融洽、规范、春风拂面”等词语,在教学时,不仅要求学生读得准确,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词语表达的意境,如读“春风拂面”这个词语,我准备让学生这样体会:“孩子们,春风的速度是快还是慢?春风吹在脸上,感觉是怎样的?”用这样的方法,既“得言”又“得意”。
第二个环节:走近叶圣陶先生的工作,也就是学习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这一部分内容。
课文写道:“我”见到那篇被叶圣陶先生修改过的作文时,一下子“愣住”了,为什么呢?课文中的原句这样写:“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这个句子在本文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找到并画出这个句子;其次,要体会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要学会用两只眼睛读课文,一只眼睛读文字表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要看见文字背面的意义”,读懂这句话,就能读懂叶圣陶先生对学生作文认真、负责的态度。怎么读呢?我准备在课堂上创设出一个多元化的情境。第一、多媒体出示叶圣陶先生修改的原件,然后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看了原件后的体会读;第二、语言创设情境,我会问学生:“看到这样的修改,你对叶圣陶先生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之情已然被激发,我会接着说:“那再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敬佩之情来。”读到这里就止了吗?不!接下来,我要将语文学习的另一重要内容——也就是“写”的教学引入进来。第三、创设想象情境,读写结合训练。我会这样启发引导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几页纸上到处是密密麻麻的钩、直线、曲线,叶圣陶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令人敬佩,孩子们,你们想过吗?70多岁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完成这样一篇作文的修改的呢?把你想到的情景写下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写作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再回过头读前面的句子,相信学生的理解一定会准确、到位,并且影响深刻。
第三个环节:走近叶圣陶先生的生活,也就是学习叶圣陶先生邀请“我”到他家作客这一部分内容。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组成:
1、找出并读好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叶圣陶先生生活环境的简朴;
2、体验作者心情的不平静,感受叶圣陶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和他的平易近人;
3、适当补充叶圣陶先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一步:补充叶圣陶先生资料,体验作者心情。我先说:“孩子们,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他此时担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职位,同时还是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现在他居然邀请我——一个初中生去他家作客,如果你是作者,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主动地选择外界信息,并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而非教育者通过教育手段向学生传授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相关的一切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建构新的知识。我在这一环节提出的这个问题,正是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而提的——两人地位、身份相差如此悬殊,叶圣陶居然邀请“我”去作客,折射出的正是先生人品的伟大。
第二步:读好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感受叶圣陶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和他的平易近人。爬山虎是本文的文题,也是先生伟大人格的写照。作者在文章结尾写道:“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在教学时,只要这样轻轻一点拨,就能将学生的理解引向纵深——“孩子们,若干年后,每当作者回忆起多年以前的那个暑假,出现在他眼前的,除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还有什么?”学生自然会理解,除了爬山虎,还有叶圣陶先生认真、负责、平易近人的伟大人格,这时候再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我再说一说板书,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课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路、重点词语和感情,三级交叉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教法的实施和方法的落实。
在自主互动中阅读文本、批文入境,紧抓文本感情线索,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就是我这节课追求的目标。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爷爷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七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为保护自然环境做力所能及的小贡献。根据新《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具体接受能力的情况,我在本课里安排了两个课时,下面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在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我选定实物观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是因为《爬山虎的脚》首先是介绍某种植物形状特点的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懂得爬山虎脚的特点,而且要知道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细致有顺序地去观察某种事物。这个重难点要突破,让学生充分了解,用讲授法或其它教学方法来完成可能难度会很高,而且时间也会很长,唯有选定直观性的实物观察法。选定实物观察教学法在这里我是有三个依据的:(1)、从人的认识客观规律来看,学生的认识总是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认识这一规律。(2)、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发展阶段,而且我所要教的学生基本上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3)、从提高教学效果来看,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使学生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上课时先不慌让学生打开课本,而是先把实物爬山虎摆出来,实物一出现,学生就可以用眼睛感知爬山虎是什么样的东西,什么颜色。我再对着实物的脚、茎、叶、以及叶柄等部位进行简单说明。让学生来个赏试观察法,叫学生们先自己观察爬山虎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然后再打开课本看课文作者又是怎样对爬山虎的各个部位进行观察和表达的。这样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也就不难了。
三、说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这一程序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一开始上课,我是这样说的:“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会爬墙的植物,它叫什么名,它是怎样爬墙的。”(板书课题)
(二)认定目标(赏试观察)
这一程序就是针对本课的特点和重难点来设定的,也就是突破重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以及提高他们学习的全体参与性。
课题导入后,首先摆出准备好的实物爬山虎,然后进行说明爬山虎的脚、茎、叶柄等分别是指它的哪个部位。让学生先赏试观察此物,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爬山虎各个部位以及颜色之间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后,点拔检查学生赏试观察情况,最后让学生打开课本自读,看看本课作者是用怎样的观察顺序来观察和表达的。
(三)导学达标
这一程序的设计,是在学生们充分仔细的观察实物的前提上和通过结合课文质疑而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更快地突破重难点。
这一程序里我首先是这样说的:“同学们观察这植物后,我们再来仔细看看课文。看看作者把这植物叫什么名来的?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观察顺序来观察这种植物的呢?和你原先观察的顺序不同在哪里?作者是先写爬山虎的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并用笔在课文上画出描写爬山虎各部位的句子。”接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就是拿爬山虎的各个部位的特点、颜色、和它的生长过程、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来指名提问。最后我才来对学生的回答结合板书做总结,就对爬山虎脚的特点作者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总结(教师小结: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是嫩红的、几天后是嫩绿的、长大后是绿得新鲜、因为是绿色使人看了舒服;因为它长得整齐、均匀、茂密而不重叠,一阵风的吹过而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从这不仅初步理清了作者的叙述顺序和观察顺序,也进一步提醒学生绿色给人们带来的意义。
接下是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墙的难点突破,也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这也要结合课文和实物让学生们继续观察思考,爬山虎到底用它身体中的哪个部位来往上爬的,它是怎么东西爬的。在这点我还加了这样的一个环节:我把登山队员登山时的动作给学生们做了两遍展示,接着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爬山虎是用什么来爬墙,和怎么爬的。然后回顾课文的作者又是怎样来介绍的,进一步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同时又让学生拿爬山虎和登山队员来做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之处?从而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爬山虎是怎样的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也懂得了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一脚就一点牢”的道理。通过做比较,我还让学生找出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语句,进一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实物、登山队员的登山动作举例、学生们的反复观察、和对照课文比较,我再做适当的引导和讲解。这样子不仅可以轻松地把本篇课文的重难点解决了,也把整篇课文的总体框架拿了下。剩下的字词,朗读和指导背诵我都放在了第二课时。
(四)达标测评 在这一程序中,我根据在本课时里上过的内容而设计了一道练习:让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用自己的话再对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怎么爬山进行描述,并用一段话写下来。目的是巩固了所学的内容,再用所学的方法去实践,也就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再一个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写作水平。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时我是于实物观察教学方法为主来对学生进行讲课堂教学,而把板书设计则作为观察教学方法的铺助教学。为了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本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语言精炼传神,字时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学生青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科学的奇妙,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收集资料、激趣导入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蟋蟀的资料,课后安排学生查找其他昆虫修建住宅的资料,阅读《昆虫记》等,在查找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汇报交流,读中感悟。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介绍法布尔的《昆虫记》给学生阅读,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桂林山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的课文是《桂林山水》,它是s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本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最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作者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2、教学目标
我在设计《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时,着重体现了以下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祖国山河壮美的情感。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篇课文属于图文结合的文章。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美景。接着,图文结合,进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把大海、西湖与漓江水进行对比,了解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把泰山、香山与桂林山对比,突出桂林的奇、秀、险的特点。
(3)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3、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首先抓住一条主线
即以“桂林山水”为主线,抓住这一主线,把“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两个内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去探究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情感的熏陶、想象力的培养有机的融为一体。其次,落实两个训练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这是本课训练的重点。本课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我们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使学生体会其蕴涵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文语言优美,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在教学中,我花大力气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本课蕴涵着丰富的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因素。第三自然段在描写桂林山的形状时,文中提到有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那么它还可能像什么,在此部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紧扣“课标要求”,针对教材内容,采用讲读法、讨论法、多读多想、从扶到放等方法,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㈡、出示课件,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
1、实物是学生最易接受的直观教材,我先让学生仔细看图,让他们对桂林山水有个总体印象。
2、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㈢、直奔中心,紧扣重点,教给方法。
桂林山水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作者仔细观察事物、充分发挥想象、采用对比、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用优美动人的语句把它描绘出来的。分析第2自然段:
1、指导看图
2、请一位同学朗读,让其它学生思考讨论: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静、清、绿写具体的?
3、老师讲解,然后分组轮读,边读边想象桂林水的美。相机地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无瑕的翡翠。
4、全班读,体会排比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5、仿句子写句子: а、校园里真干净啊,干净得„„ ь、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通过本段的学习,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图文对照,仿佛自己正置身于桂林,看到了桂林水的美,怎能不对桂林充满爱?怎能不对祖国山河的秀丽表示赞叹?同时又学到了读段的方法。㈣、放手自学,巩固训练重点。
在教给学生领会读段的方法后,让学生自学第3自然段,体会桂林山的奇、秀、险,想象它的美,然后交流、反馈自学情况。㈤、讲读第4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㈥、指导朗读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将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训练融为一体,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本课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赞美,朗读时让学生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把自己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桂林的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㈦、拓展延伸
选择当地合适的一处风景,想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写一段话。
四、说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把课文中最优美、最精炼、最关键的语句精选了出来,不但把文章的结构显现出来,而且把桂林山水的特点也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指导背诵。把课文中心内容表达完整,使文章的内容一下印在学生的脑子里。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遵循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基本原则,力求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熏陶的有机结合,既突出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
《尊严》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尊严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哈默等一群逃难的人来到了沃尔逊小镇上,他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仍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才可以吃。镇长把他留在了自己的庄园,甚至还把女儿许配给了他,因为镇长杰克逊认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从这件事我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文中哈默的一句话:“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令我对哈默肃然起敬。一个在逃难途中仍保持自我尊严的人的确是个不寻常的人,他日后的成就就是以此为基础的。文中的镇长杰克逊同样令我关注,他是那么善解人意,把尊严留给了哈墨,同样也展示了自己的胸怀和慧眼。本篇课文抓住哈默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他是一个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的人,表现出他非常自尊。
二、说学习目标
学生对尊严两字背后的含义不是很明白,对怎样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一个人不是很清楚。为此,我设计学生的学习目的是:
1、能读准生字“惫”、“堪”、“捶”、“僵”等,并能正确书写及运用。
2、能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现人物的品质,能通过角色转化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明白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描写哈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难点确定为透过哈默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那句话。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开门见山地板书课题,请同学根据自己回家后的学习和交流谈谈什么是尊严。然后读课文,概括地说一说课文围绕尊严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三块:
1、逃难人狼吞虎咽
地吃起好心的沃尔逊人送来的饭菜;
2、哈默例外,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不能白吃人家的
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才可以吃;
3、哈默留在了庄园里,二十年后成了石油大王。最后学习生
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疲惫不堪”、“狼吞虎咽”和“惬意”。第二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入境导入,患难显本性
1、出示词语: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2、配上一副逃难人的画面,要求学生以逃难为主题说一段话,并用上这三个词语,然后再读读课文里
是怎么形容这一群逃难人的。
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到此时人饿极了,很少再顾及尊严。
二、读中体会,坚持显品质
1、过渡:在这一群逃难人里有一个人例外,他拒绝了送到他面前的食物,坚持要在帮忙干完活以后才 可以吃。
2、默读2到5小节,划出年轻人说的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3、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出示年轻人说的3句话
⑴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⑵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
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⑶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要求学生关注这三句话中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包括语气(这从标点可以看出来),体会哈默的 内心,体会哈默的品质。如果学生不能讲到位,我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让学生以哈默的身份与我对话,从而突破重难点; ⑴ “年轻人,你为什么非得有活儿需要你做才肯吃东西?” ⑵“年轻人,你不吃东西能有力气干活儿吗?”
⑶“年轻人,你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先把活儿做完才吃东西?”
这一设计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人需要有自己的坚持,需要有顽强的毅力,需要有高尚的品质。
4、同桌分角色朗读2到5小节,在全班多组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大叔,如老师问
朗读课文的同学:“杰克逊大叔,我看袄了你脸上惬意的笑,你觉得哈默做事怎么样?”或请其他同学 来评:“你觉得杰克逊大叔是个什么样的人?”对能够结合文本来评价的同学要多表扬。
三、升华主题,尊严成就富翁
1、引读6、7小节
2、出示杰克逊说的话,要求学生谈谈你以前认为怎样的人是富翁,学了课文以后对富翁有什么新的认
识。可以小组内先交流,再全班交流。
设计目的是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那些拥有豪华的物质 享受或百万金钱的人,而是拥有着尊贵的人格魅力、相信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人。这样的人的贫穷只是
一时的,他会靠自己的尊严,凭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地创造财富,成为既有物质财富,又有精神财富的 富翁。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全文,完善板书:哈默用劳动换取食物,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在你我心中 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自然之道》说课稿:
一、说教材
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主要是通过课文来进行观察自然、保护环境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学常识为主的叙事文章。它以事情发展为顺序,讲述了我和同伴去旅游时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让向导把幼龟放入大海,结果指使更多的海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截然相反的结果。
通过本篇的教学,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之道。
这篇课文我准备了两个讲授,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生字;理清脉络,讨论段落划分。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朗读课文,读后谈感受;教学课文,理解词语,总结全文。
我着重讲第二课时,针对可是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以下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2.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词语,体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意; 3.基本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二.说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是重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整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本课是一篇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文章。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四.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五.说学生情况
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大自然,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课的学习,对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很好的帮助。六.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释题:借助“拔苗助长”
板书课题,什么是“道”?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自然界究竟有什么规律呢?
(二)回顾
1、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
2、出示图片,了解太平洋绿龟的相关知识。
(三)紧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
(作者他们救了一只幼龟而害了许多只幼龟。)
概括板书“救龟”──“害龟”。
“救龟”与“害龟”分别是哪几段?(3~4,5~8)
(四)抓关键词,学习“救龟”(3~4)
读读第三段,你觉得这一段里值得你积累的词语有哪些?(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找到这两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用你的动作来说明这两个词的意思。(指名表演)
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幼龟非常谨慎,写出了“侦查”之意。)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幼龟很谨慎,你知道是哪个么?(突然,说明其动作快。)齐读第三段。
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是啊,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啊,咱们来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反应。
找找游人和向导不同反应的词语。
1、游人:紧张 焦急 呼喊
2、向导: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冷淡
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如果你是幼龟,你会怎样感激向导呢?
(五)学“害龟”,体会心情
1、故事到这里结束,该是完美的结局。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指名读5、6段,看图,想象惨状,体会“饱餐一顿”。
2、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由于得到错误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龟爬了出来,成了食肉鸟的美餐。我们真是干了一件_____的事。此时此刻,作者和同伴们的心情怎样?吃惊、震惊、后悔、自责。
3、填上适当的词语,读句子。
同伴()地说:“天哪,看我们做了什么!”
(六)明道
1、沙滩上的惨剧正在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办?补救。读第七段,把描写向导和我们的动作的词语画出来。此时的心情怎样?
交流:摘下、放进、抓起、奔跑。
此时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这些幼龟──赶紧、迅速、气喘吁吁)朗读体会心情。
2、我们的补救有效果吗?尽管我们竭力抢救,可不少幼龟还是成了食肉鸟的美餐。
读第八段。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我们此时会想些什么呢? 向导由若无其事到不情愿,现在心情又是什么样?
3、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现在你对向导的话,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七)作结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课外探讨;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解决难题2:长文短教
取舍得当,长文短教 确立教学目标:(2)取舍教学内容(3)选定语言训练点 《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14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3、能理解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并能借助相关句式来表达。取舍教学内容: 一、二部分(“小夜莺”用歌声诱敌人上钩;“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用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情报。诱敌、带路)作为重点;
三、四部分(“小夜莺”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歼敌、再诱)略讲。选定语言训练点:
1、认识隔行分段的格式。
2、快速默读,概括每部分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或一个概括的词写在隔行处。)与敌周旋 巧送情报 一举歼灭 继续放哨)串联小标题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有个被称为小夜莺的孩子同敌人周旋巧妙地将德军的消息传送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一举歼灭德国小分队,战斗胜利后,小夜莺歌声依旧,继续执行任务.3、通过句式表达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德国兵和孩子的第一组对话: 孩子从军官的问话中知道(),但是他故意()(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军官听了()。
找出其他的几组对话,读、理解、表达。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
4、朗读每组对话
5、文后泡泡中的思考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间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小英雄雨来》
对于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读通课文,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感受”的教学模式;
课文较长,教学时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默读的速度。参照这个时间,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通读课文,然后说说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列标题或用一句话概括:游泳本领高 夜校读书 掩护李大叔 智斗强敌 村民夸奖 机智脱险
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特别要注意学生是否体会到了小英雄的机智、勇敢),在大体掌握课文内容的情况下,练习复述。
品读词句,触摸生命的春天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触摸春天》,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教具、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情分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五单元,以生命为主题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通过一幅幅真实而动人的画面,展示着生命的美好,感悟着生命的真谛,教育学生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触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涵着深刻道理的小品文,语言简洁,意境隽美。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八岁的盲童安静奇迹般地捉住了一只蝴蝶,并且在细细地感受到春光后,安静又把这只蝴蝶给放飞了。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这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盲人的内心世界没有深刻的体会,这对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有一定障碍。因此,我在课前安排了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走路、读书、写字等行动,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二、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新学生字词,正确体味“流连、穿梭、流畅、悄然、神奇的灵性、张望、飞翔、多姿多彩”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味安静的内心世界,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是课文理解的重点,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一意味深长的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抓奇迹,触摸心灵;悟奇迹,触摸生命力;品奇迹,触摸生命的灿烂。第一部分是通过这个句子让学生触摸到安静的心灵,走近安静;第二部分是通过细读“扑腾”这个词语来感受到安静内心的五彩缤纷和涌动的生命力,走进安静;第三部分是通过观看《千手观音》舞蹈和阅读海伦•凯勒的英雄事迹、填写我自己设计的诗歌《触摸生命》,提炼本文的主旨“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有权利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让学生触摸到他人生命和自身生命的灿烂。
《生命 生命》说课稿
《生命生命》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笔下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
反复读这篇课文,我被她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所打动,但这有点沉甸甸的生命话题,四年级的孩子能从中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吗?于是我重新审视,从作者的角度解读文本,应该是命运的坎坷使她对生命的感悟更加深刻,引发共鸣,从而思索沉淀;对飞虫这一生命的敬畏,对种子生命的赞叹,对自己心跳的感悟形成了她对生命的深层思索即两种人生态度,珍惜意识,和价值意识;此时蹲下身来,我就是学生,我从文本看到的是什么?也许只是:小飞蛾遇险时的极力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香瓜子长出小苗——生命力是强大的;“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到自己的生命的存在,而难以感受深层的价值意识。
基于此,在教学定位上侧重于在语文实践中获得熏陶感染,较浅层次地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懂得生命有限要珍爱生命。
那怎样使学生的情感同文章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融合,进行有效的多维对话,从而去感悟生命呢?我选用了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换位体验,适时点拨,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2、在师生对话中培养概括能力
3、在朗读与对话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4、、在朗读与对话中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理念上则力求凸显语文本色,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达到在赏析语言中感悟生命内涵,在感悟生命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重视体验感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在第一课时中,扫除字词障碍后进行整体的初步感知,再分两步出示作者的资料,体味作者与飞蛾、香瓜子的相似之处,在作者眼中生命是什么?这是对文本的建构,接着进行小练笔的:在你的眼中生命又是什么?让我们走进生活吧,这是一种自我的构建。最后是试背喜欢的事例或句子进行积累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第二课时中则以两个想不到和两个我想到统领全文深入体验感悟。具体分为:
〈一〉、谈话导入,指向生命。这是一种“预热”,也是教学前奏,又不露痕迹的暗示积极的人生态度。〈二〉、品读文本,体味内涵
这一环节的教学流程与课堂基本一致,考虑到三个故事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所递进,所以分成悟飞蛾,力求生;感种子,顽强长;观生命,知珍爱;感存在、懂珍爱这四个小环节。而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并非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是,嗯,我看完了,我回家慢慢思考吧。所以将作者的综合思考又重新分解到每一个小故事中,从而更好地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实现文本的情,作者的情推向学生的移情,更好的对话体验。每个小故事又力求能做到层层推进,对重点词句的品读真正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境界,使学生加深感悟,得到熏陶感染。
紧接着用生命仅仅只属于自已吗?让学生走出文本,走进自我的构建:我们也下定决心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决不让他白白流失。这是一种心理学暗示,学生容易爱到感染。
〈三〉、送出感悟,引导思考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走出文本和自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并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将目前难以体验的生命价值观推向学生。
《乡下人家》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是人教版九年义教小语四年级下册第21课《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我将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这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诗意画卷。展现了乡下人家的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基于本文的特点及本组的编排目的,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好句,培养语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在读文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获得美的享受。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文感悟,学习写法。这一重点确立的依据是本组的编排目的及本文在组内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也是难点,因为我们的孩子住在农村,文中描绘的景与物大多是学生熟悉的,而文章的语言看似平淡,那如何从熟悉的景物中看出新意,从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崔峦老师指出: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向学生传授学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用肢体语言表演,“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关注他们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和生活的联系。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课标提出这一学段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等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写法的提炼,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及意图。
(一)、设疑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乡下人家。课件出示“乡下人家”图。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一遍,看谁有能耐,把一篇文章都成一句话,其实这是一种更高的读书境界。此处设计我意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们在文中找中心句。让学生知道乡下人家的美不仅美的独特,还美的迷人,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我顺势又在黑板上写下了独特、迷人,并且打上了问号。那么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
(二)品读课文,展示自学成果。先四人小组内交流,教师提出要求:读一读喜欢的词句或段落,并说说原因;一个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认真听,也可以评一评。这里不是讨论问题而安排小组学习,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教学生学会聆听,懂得尊重,学语文也是学做人。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这时,教师找出重点词句让学生多读,从中感受文中呈现出的画面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以及抓平凡事物细细描写的表达方法。
(三)品味语言,感受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这个环节我分三步走。第一步——猜心思。一开始我故装神秘的说,在这六幅图画中,老师比较喜欢一幅图画,还有一幅图是我最欣赏的,大家想知道么?我想让大家猜猜看?(课件出示:
1、光猜到还不行,还得具体说出老师喜欢的原因。
2、读书要学会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文字,做到字字入目;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的背后,体会文字的内涵).此时,学生都会认认真真的看课文,看这六幅图画,猜老师比较喜欢哪一幅,最欣赏哪一幅。第二步——品味语言,感受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那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教学方式显得不单调、枯燥,六幅图画的教学方式各不相同,它们分别是这样设计的:
瓜藤攀檐图:课件出示图以及文字。抓住“别有风趣”这个词进行教学,让学生说它的意思,并让学生思考“别有风趣的装饰”指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前者是用有生命的瓜藤装点,而石狮子大旗杆这样的装点则显得呆板、严肃。然后分角色朗读此段,女生读前半部分。男生读后半部分。让学生体会乡下人家屋前装饰的独特。`
鲜花轮绽图:课件出示图以及文字。让学生想象这些花都会说些什么?从而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门前风景的朴素、华丽。
雨后春笋图:课件出示图以及文字。抓住“成群、探出头来”这两个词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春笋的多和调皮,感受到作者对笋的喜爱,以及对乡下人家的赞美。最后通过我的引读,(例如:这是一群顽皮的笋,这是一群快乐的笋),让学生读出感情来。
鸡鸭觅食图:课件出示图以及文字。通过设计“假如你是快乐鸡群中的一只,你会怎样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鸡的那份悠闲、自由、快乐,从而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甜蜜幸福的家庭,然后再鼓励学生站起来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院落晚餐图:课件出示图以及文字。问学生:“乡下人家在哪里吃饭,吃饭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知道他们吃饭时心情的愉悦、快乐、惬意。引导学生带着愉悦快乐的心情读。然后抓住“天高地阔”这个词进行教学,问学生换成津津有味、狼吞虎咽行么?让学生理解“天高地阔”这个词即强调吃的动作,又强调吃的心情,还有边吃边聊的意思。引导学生再次读出那份愉悦与快乐,感受那份独特与迷人。
月夜睡梦图:让学生想象纺织娘的歌代表了什么意思?从而引导学生缓缓的、柔柔的、轻轻的读。
第三步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一步的设计是想让同学们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课后延伸,升华主题
配乐朗读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重点描写了雨后的哪几样景物,体会作者巧妙的拟人化手法,感受乡间小路雨后的清新与生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补充的一点作业是对文本的拓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循着文本追根溯源,去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五)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
?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瓜藤攀檐图
这个板书说明了乡下人家的景色如画,自然让人心生向往之情.《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我从教材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板书这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主题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篇文章讲述了17世纪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采取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先写伽利略,再描写亚里斯多德。第二部分抓住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写出了伽利略同这位理论权威挑战的全过程,最后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照应文题,结束全篇,形成了一个圆合自如的完整结构。
二、设计理念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点燃的火把。”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力争做学生思维的激活者,情感的激发者,学习的引导者,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采用了“学——议——练”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读、说、议、写、画,去代替教师单一的讲授,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感悟、理解、品味、积累、运用,使学生得到思想的启迪、思维的发展,同时获得语言的增量。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的要求和文本本身的特点,预设本篇课文分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具体语境认识3个生字“违、妄、执”,辨析5个多音字“着、的、当、更、为”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并能区分1组形近字“辩、辨、辫”。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写的典型事情的主要内容。3.联系上下文理解“信奉”、“胆大妄为”、“固执”的意思,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当时在人们心目中不同的地位,并在对比品读和想象写话中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丰富学生的语言,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说话和写话能力。
2.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当时在人们心目中不同的地位,并在对比品读和想象写话中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结合课外搜集到的资料,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及主要成就,了解伽利略所处的社会背景。
2.教师准备简单的教学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根据课文文本的特点、中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我预设了以下三个版块的教学:
(一)名言引路,走近“伽俐略”;
(二)整体感知,初识“伽俐略”;
(三)情境体验,感动“伽利略”。
下面我将着重说说我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
首先,我在第一个板块的教学中以名言谈话引路,先猜作者而后揭示并介绍名言作者,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主人公伽利略的距离,情感上有一种自然的亲近,学生无论从知识还是心灵都得到了一次熏陶和感染。这样的引入,水到渠成。
其次,在“整体感知,初识‘伽俐略’”板块中,我以本课的词语为平台,为学生架设一个有梯度的训练提升空间。第一组词语是本课中一些难读的多音字,重点指导学生自己想办法正音、纠错,读准字音。第二组词语让学生自己辨析三个同音字——辩、辩、辫,共同归纳辨析形近字的方法,最后运用这3个词语介绍读书时代的伽利略。第三组词语是本课中一些带生字的词语,因此让学生读好很有必要,然后引导学生在这些词语的帮助和启发下,回顾并尝试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虽然有一定的难读,但学生通过“跳一跳”摘到的果子格外具有兴趣,体验到的成功分外激动。
本课的词语教学是一大亮点,打破了传统词语教学的方式,把词语组块归类出示,将词语与课文内容整合,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进行到底,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做了有效的处理。
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完成后,此时学生已扫除了阅读课文的障碍,这时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文脉,找到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争论的焦点,引起学生质疑:在这个问题上究竟谁是胜利者?教师用语言过渡 :让我们这群21世纪的孩子们一起跨越时光隧道,亲临当时意大利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去见证这个伟大的实验吧。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这样的过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最后在“情境体验,感动‘伽利略’”板块中,重点抓住第5自然段的两句话:“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和“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听到这样的议论所产生的疑问或者感想,重点突出伽利略的胆大妄为和固执己见。
对比细读第2自然段:“那时侯,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知道亚里士多德那个时候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就会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对伽利略的行为既同情又敬佩,在写话的过程中才会真情流露,情动辞发,而不同人物的身份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选择的自由,又是一次在特定情境下语言的灵活运用。通过对围观人物言行的侧面描写,伽利略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起来。最后教师恰到好处地引用伽利略的另外两句名言:“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这既是对学生心目中的伽利略形象的一次质的提升,又是对课始的一次呼应,还是激发学生再次学习的一股巨大的动力,起到的“一咏三叹”的效果。
七、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预设如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重的先着地
同时着地
至高无上
胆大妄为
固执
板书看似简约但不简单,通过对比理清文章脉络,通过对比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当时在人们心目中不同的地位,通过对比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紧紧抓住文本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力图让语文教学“味正情浓”。正像叶老说的:既要有语感的敏锐,既要从语言文字去揣摩,又应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语言学习得到增量,思维得到启迪,情感得到熏陶,这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美好的境界,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第七组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文章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的敬
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作者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聋哑青年的外貌、看鱼时的神态和画鱼时的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根据中年段“如何抓住重点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内容”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3、了解青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的优秀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表达感受——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想象说话,是培养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本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指出:“特别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我就是采用了让学生反复朗读,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的方法进行教学。
为了在教学中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五个环节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开课时,配乐出示三位名画家最擅长的佳作,学生欣赏并谈完感受后,师再引导学生认识一位能让鱼游到纸上的特别的画家。并板书课题,学生产生了疑问:鱼只能在水里游,怎么能游到纸上呢?带着疑问学习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在初读课文后,进行生字词的教学。虽然说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生字词的能力,但教师仍然需要把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易读错、易写错的字加以指导。为此我设计了指读,提示读音,领读,提示写法等教学环节。在学习生字词后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以上设计既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其目的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带着问题读书的意识,另一方面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画鱼”,理解“鱼游到了纸上”。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课文,认识这个“特别的”青年。他不但外表帅气,而且很有才气,引导学生提炼出重点语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抓住“游”字,进行理解,体会到青年画鱼栩栩如生,才会得到赞扬。青年又是怎样画鱼的呢?引导学生朗读青年画鱼的句子,抓住“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很快地”等关键词句感受青年画鱼专注认真,笔法娴熟。另外,利用想象填补文中空白,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青年画的鱼会有哪些动态,二是通过引导,想象当时周围人的会如何赞叹青年的画,又回扣到了赞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青年人画鱼时的专注认真和画技的高超,同时也体会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使青年人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逐渐清晰。
(四)悟“看鱼”感受“鱼游到了心里”
青年人为什么把鱼画得那么逼真?是因为他认真观察的结果。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青年人“看鱼”的句子。紧扣文本语言,体会聋哑青年那份专注认真,感受青年已经完全沉浸在了“忘我”的境界里,他已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可以让学生从“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不说一句话”等词眼中进行感悟。并创设情境,配乐朗读:抓住“每个星期天”让学生想象不管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他从不间断。教师通过一个回环句势的引读,让学生体会到聋哑青年爱鱼如痴,观鱼似醉,使学生增进感悟,深化情感。
通过“读”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前面品“画鱼”和悟“看鱼”,让学生感受到了青年的忘我和他的坚持不懈,从而理解了 “鱼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五)、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观看千手观音录相,加深学生对身残志坚的人的敬佩之情。
2、小练笔,理解升华。
面对着这个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获得成功的青年,面对着用优美舞姿赢得观众喝彩的聋哑人,面对着生活中许许多多迎着困难勇往直前的人,你有什么话说呢?让学生动笔写一写,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训练。
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残疾人身上那种身残志坚的精神让人敬佩,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无论你做什么样的事,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
《普罗米修斯》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赞扬了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无火”,“盗火”,“受罚”,“获救”4段。课文的第二和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所在,也是普罗米修斯高尚精神的集中体现。课文注意了人物个性的刻画,使普罗米修斯的勇敢与献身精神跃然纸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预设目标:
1.在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抓住神话人物之间主要关系等方法概括神话的主要内容,为复述故事打下基础。
2.抓助主要人物普罗米修斯言行和环境描写的语句,通过反复品读、融情想象、回环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勇敢无私、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古希腊神话的兴趣。预设流程:
一、吟诵诗歌 唤起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理清人物关系,概括大意
三、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英雄形象 1.在你心中,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怎样的神?
出示: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2.课文中哪些语段具体描述了普罗米修斯在为人类造福呢? 3.屏幕出示一、二两个自然段,引导想象,感情朗读
刚才,我们借助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强烈地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的一颗赤诚之心。请大家读读文中具体描述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忍受痛苦的语段,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品味到了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的品质?
4.紧扣课文6—8自然段,通过情景创设、换位体验、融情想象和回环朗读等方式感受普罗米修斯的“痛苦”和“不屈”,从而积累语言,激发情感。
刚才,我们抓住了人物的言行,通过联系上下文来感受人物的特点。课文也是用这样的方法来塑造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形象的。
四、拓展升华
1.教师:多少年来,普罗米修斯造福人类、坚强不屈、勇敢无私的英雄事迹感动着无数的人。让我们再次来朗读雪莱的《普罗米修斯赞歌》吧!
拓展阅读诗人雪莱的《普罗米修斯赞歌》。
第四篇:美术说课资料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美术说课资料
小学美术说课稿范例模式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XXX,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
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体会等几个方面说说
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XXXXXX》一课属于
“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其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
线条描绘、拼贴等美术手段。线描画是儿童绘画的基础,是用简单的线条来表
现画面,因此在绘画中,孩子先要仔细观察XX。这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与一体的美术课,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造型的乐趣,在实践中表现美、创造美。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X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
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
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XX,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
和表现形式来设计和制作XX。
操作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XX,学会运用线描画、拼贴等手段
进行绘制XX,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线造型活动的
兴趣和热爱美术的情感。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课 件)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对XX(或艺术作品)的欣赏、观察去感知XX表现XX。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折纸等多种方法表现不同姿态的XX。(或在表现的
基础上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独到的审美观和绘画表达方式。)
五.教法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贵在爱好,爱好出勤奋,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勤奋出天
才。”没有爱好的教学只会把课堂引入呆板、沉闷的死胡同,只有生动活泼的课
堂气氛,才能让学生愉快而又轻松地学到知识。那么,怎样抓住学生的爱好设计
出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呢?为了真正让美术课活起来,结合X年级学生的认知
及思维特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
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 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 欣赏XX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XX”这一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为后面设计XX做好铺垫,引导学生感知XX 的美,引出本课课题-XX
(二)引导启发 了解XX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
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XX” 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让学
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XX的特点。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减低了难
度。通过语言表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 创作XX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XX”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培养学
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
精神,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
自己的创作想法,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设计(绘画)。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展开思路 大胆创作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
了“展开思路--大胆创作”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
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
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 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 解决问题。
(五)展示欣赏 评价XX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XX”的环节,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
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为辅的方法进
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最后我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
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了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接着
让学生自己把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
么地方制作得棒?再让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
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更漂亮的
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七、教学体会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以兴趣导入,引导学生把XX 当作朋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想象创造,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我坚信: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
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五篇:说课资料(一)[模版]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应该掌握的说课技巧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人员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狭义的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说课活动的开展,引起了广大领导和教师的广泛重视与关注,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近几年各校的年轻教师越来越多,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而言,摸不透“说课”时应该“说”什么,怎么“说”。而由于说课是有一定的时间要求的,所以只见讲者心急如焚“超速行驶”,说、说、说;听者云里雾里都跟不上趟。这样的说课,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认识说课,现就说课谈一下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走出误区,从本质上理解“说课”
1、误区之一:说课就是复述教案
说课稿与教案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说课稿是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成的,说课稿不宜过长,时间应控制在10~20分钟之内为宜;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教师备课这个复杂思维过程的总结,多是教学具体过程的罗列,是教师备课结果的记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行为,即体现了“教什么”、“怎么教”。
说课稿侧重于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的阐述,它虽也包括教案中的精华部分(说课稿的编写多以教案为蓝本,作为参考的第一手材料),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即思维内核。简单地说,说课稿不仅要精确地说出 “教”与“学”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我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平面的、单向的,而说课是立体的、多维的。说课稿是教案的深化,扩展与完善。
2、误区之二:说课就是再现上课过程
有些教师在说课过程中一直口若悬河,激动万分地给听者“上课”: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等,把讲给学生的东西照搬不误地拿来讲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同行们听。其实,如果他们准备的内容和课程安排面对的是学生,可能会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但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要求、评价标准以及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能等同对待。
说课是“说”教师的教学思路轨迹,“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设计的优胜之处在哪里,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好比一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由此可见,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3、误区之三:说教学方法太过笼统,说学习方法有失规范
“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是说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些教师在这环节中多一言以蔽之:我运用了启发式、直观式等教学法,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等。至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怎样操作,却不见了下文。甚至有的教师把“学法指导”误解为:解答学生疑问、学生习惯养成、简单的技能训练。
4、误区之四:“一穷二白”,说课过程没有任何的辅助材料和手段
有的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既无说课文字稿,也没有运用任何的辅助手段。有的教师明明说自己动手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但在说课过程中,始终不见庐山真面目,让听者不禁怀疑其真实性。所以,说课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可以运用一定的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物投影仪、说课文字稿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同行及评委们说清楚课,说好课。
二、“说课”的基本内容
数学说课是数学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其根本宗旨是为了追求数学课的优化。备好课是说课的前提,而说课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备课做出科学的分析和理解,从而证明自己的备课是有序的而不是盲目的,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数学说课,要向同行说什么?我认为数学说课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说教材
说课,首先教者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材简析。任何一门课程的教材,从其知识内容到编排形式,都会构成一个系统。要说出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就需要明确本课题或章节内容在整个学段、一个学年的教材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作用。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在教学中重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认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习题”一类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制定中还要提出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目标,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和兴趣、习惯培养目标。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是教学大纲的规定,二是单元章节的要求,三是课时教学的任务,四是教学对象的实际。要把这四点结合在一起统盘考虑,再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从而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关键。说清楚本课教学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教例是如何展示教学内容的,教材叙述语言与例题怎么搭配,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例题与习题的分布类型,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是什么。
此外,在以上“说教材”的常规内容基础中,我们可以增添教师的个人思维亮点。例如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调整以及对教材另类处理的设计思路。
2、说教法
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即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说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后联系并说出教者是如何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的。例如,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理论依据;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采用的手段和理由;为处理某个习题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等。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始终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性别”的原则。因此,说课者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要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3、说学法
说学法不能停留在介绍学习方法这一层面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说如何实施学法指导上。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者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还要讲出教者是怎样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特别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也将成为我们所有教师教学中的“指挥棒”。要说好学法,首先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重新摆正师生的位置。要改变陈旧的师者在讲台上滔滔不绝、面部表情呆板、“我讲你听”,学者在下面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 “你问我答”的教学模式。其次,要注意对某方法指导过程的阐述,如教师是通过怎样的情景设计,学生在怎样的活动中,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领悟出何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即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乐学”。
4、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的基本内涵是课堂结构,从教师的整个说课过程来说,应该是精华、高潮所在。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解决难点运用什么方法。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清楚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
说教学程序,还要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便压缩实录篇幅。
三、说课的方法和技巧
1、说“准”教材;
2、说“明”教法;
3、说“会”学法;
4、说“清”教学意图;
5、说“清”练习层次。
四、说课的基本原则
按照现代教学观和方法论,成功的说课应遵循如下几条原则:
1、说理精辟,突出理论性
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不是浓缩课堂教学过程。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因为没有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只知道做什么,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永远是经验型的教学,只能是高耗低效的。因此,执教者必须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主动接受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信息、新成果,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2、客观再现,具有可操作性
说课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科学合理,不能故弄玄虚,故作艰深,生搬硬套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专业术语。要真实地反映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哪怕是并非科学、完整的做法和想法,也要如实地说出来。引起听者的思考,通过相互切磋,形成共识,进而完善说者的教学设计。
说课是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的,说课中的一招一式、每一环节都应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说课仅仅是为说而说,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那就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花架子”,使说课流于形式。
3、不拘形式,富有灵活性
说课可以针对某一节课的内容进行,也可以围绕某一单元、某一章节展开;可以同时说出目标的确定、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进行程序的全部内容,也可只说其中的一项内容,还可只说某一概念是如何引出的,或某一规律是如何得出的,或某个演示实验是如何设计的等等。要做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说难不说易;要坚持以后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拘形式的原则,防止囿于成规的教条式的倾向。同时,在说课只要体现教学设计的特色,展示自己的教学特长。
教师资格面试指导:应变必知技巧
在教师面试中,考生由于紧张等各种因素,会在考场上出现一些小失误,从而影响面试总体得分。对于这些小的失误,考生如果能够随机应变,就会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中公讲师朱瑞丽提醒考生,具体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例一:进场后,给考官打招呼时,忘了鞠躬。
对策:不要紧,忘了就忘了,记得面试完毕一定要鞠躬。
例二:进入考场后,本是下午,打招呼时候却说了“早上好”。
对策:不要紧,这个不是大问题,千万不要纠正,考官也许没有注意,考生可以接着往下说。
例三:开始试讲或者说课时,开头忘了书写标题。
对策:这个是大问题,试讲中途才想起来标题没有写,不要慌张,在写板书的时候补上。
例四:在试讲或说课时,中间忘词了怎么办?
对策: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镇静,这时候可以采用提问学生,组织学生互动巧妙缓解,给自己争取时间。
比如,考生在试讲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进行完导入环节后,突然紧张,不知道下一步的教学步骤了,这时候可以灵机一动,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然后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
例五:在试讲时候,有口误。要看口误是否影响你的讲课,如果是微不足道的小口误,不用纠正,接着往下说,但是比较严重的口误比如一个考生在讲《桂林山水》,在讲修辞手法时,把排比说成了对偶,这个时候可以灵机一动,主动问学生,这是对偶吗?老师讲得对吗?然后让学生纠正,巧妙解围。
总之,在考场上,考生要一定要镇定,保持自信和从容,懂得随机应变。
教师资格面试指导:试讲注意事项
试讲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环节,也是很多考生面临的难点之一。不过教师资格考试中的试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试讲,评委需要从试讲中读出教学内容以外的更多东西,而且试讲的目的也不在于课程内容本身,而且对应聘者的全面考核,不过只要考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还是能够顺利通过的。下面中公讲师刘佳妮就为考生详细介绍。
一、讲授内容
1.在试讲之前,考生要对教材非常熟悉,比如考生报考的是高中数学,那么必须要对高中的数学教材非常熟悉,无论抽到哪一个章节,都能做到准备充足。对涉及到的概念、基本理论的讲解准确无误。
2.讲授要有系统性,做到重点突出,循序渐进。教学内容能反应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路、新成果。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引导听课者应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
3.讲课过程要注意设置师生互动环节。虽然试讲的对象全是评委,也要体现互动环节不要全部满堂灌。但又不要过分交流,如果提问难度要适中,提问结束后教师可以做一个总结性评价。
二、板书安排合理
教师资格考试对教师板书的字迹要求较高,所以考生在考前做相应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做到“有备无患”,考生要以提高板书书写水平、掌握板书书写技巧为目标进行练习。板书速度不要太慢,以免考官怀疑你的做事能力。以申请初高中数学科目为例,可以把公式,定理抄在黑板左边,右边当草稿用,切忌背对听众讲话,注意不要讲错话。
三、良好的教态
当试讲者进入考场后,考官首先看到的是考生的仪表仪态,考官对试讲者的最初印象或多或少地会影响考官对考生的评价,所以试讲者在仪表仪态方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考生在试讲的过程中一定要面对考官,即使有些紧张,也要通过自我暗示保持自信的心理状态,把所有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讲课当中。虽然在面试过程中,对考生仪表的考核并没有专门的规定,但考官在整个面试过程中会通过观察对试讲者给出评定,所以考生在整个面试过程中都要始终如一地保持良好的仪态风度,注意讲课时不要随意晃动身体。
四、其他
考生一定要说普通话,说话声音要响亮,语调尽量抑扬顿挫,不论平时说话风格如何,讲课时要有激情。可以通过情绪的对比、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停顿和重音等表达情感,声音不要太小,语速得当,吐字清新,表意明白,让评委听的懂。另外,试讲者的手机一定要设成静音或是关闭,千万不要因为手机声音没关而影响发挥。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打无准备之仗”,这都说明事前准备的必要性。中公讲师刘佳妮提醒考生,充分的准备是试讲成功的起点,并且试讲是在没有听课者配合下靠自己完成,有时可能出现漏洞,这时需要试讲者具有稳定力、应变力,消除心理紧张,稳定心理状态,恰当巧妙地挽救突发状况。这种自我控制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平时就加以训练。
教师资格面试指导:面试常见问题
1.新课改与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答题要点】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
2.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答题要点】同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要因材施教。因为学生是人,作为个体,都有其特殊性。老师要想教好学生,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要注意方法,好的方法和得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如孔子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3.谈论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看法。【答题要点】
①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要有甘为人梯,甘做蜡烛的精神,要关心爱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②教师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而教师这一职责比较受社会尊重,相对稳定,还有寒假和暑假两个假期,这是其他职业难以做到的。
③教师与青少年交流比较多,可以使自己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④教师这一职业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学生几十双,几百双眼睛盯着教师,没有谁像教师这样受到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给学生以示范。
4.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
【答题要点】我读的是师范类的专业,当一名优秀的老师是我最大的愿望。现在公司之类的工作不够稳定,教师稳定性比较高,尤其是好的学校很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所以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做好一个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
【答题要点】首先,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我认为一个好教师还要乐业,这一点也很重要。其次,健康尤其是心理和精神健康、再有就是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学生满意,喜欢听。
6.你怎样认识集体备课制,它有优势吗?
【答题要点】有优势,这样可以防止老师偷懒,提高教师教学主动性。减少教师个人的一些违规举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亲密老师之间的同事关系,有利于互相提高水平。
7.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答题要点】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活跃的教学法是我赞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用一些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跟学生解释,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如果用得好了,用得恰当可以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8.谈谈你自己的个性特征,属于外向,还是内向,是否有幽默感?
【答题要点】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双向的,有外向的一面,也有内向的一面,关键要看所处的环境,所面对的人。我本人是比较文静的,尤其在师长面前,比较内向。而在同学和朋友面前,则很开朗活泼。我自认为,还算是是一个比较幽默的人。如果当了老师,我希望自己幽默中不失严肃,严肃中有幽默。与学生做朋友,但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师是师,友是友。9.你找工作考虑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答题要点】首先是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最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此基础上找自己真心喜欢的,相对比较稳定的,然后考虑的因素是工资待遇和工作量的大小。
信息技术说课稿通用格式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它是省编高一《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第一、二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信息、信息处理过程;认识计算机及因特网的作用。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比较强,知识点比较多,内容较散,看似简单,每一部分只是点到为止,目的是让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一点了解,使用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由于教材已使作用多年,有些新内容没有,所以上课时,要注意扩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信息的含义。
⑵、掌握信息处理过程。
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⑷、知道计算机和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⑸、区分信息和信息载体。2、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及对“计算机和网络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会思考。
⑵、通过观察计算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信息处理过程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应用信息的意识。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上网,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培养学生团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4、体验目标:
学生上网看一看,网络上到底有些什么,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点:信息的处理过程,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因特网的地位与作用。
2、难点:对“信息”及“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因特网的作用。
3、突破方法:师生讨论,上机操作。
四、说学生
我校是省级示范中学,每年面向全县招生,高一新生的来源有两大块,一块是农村初级中学,另一块是县城初级中学,来自县城中学的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学过一些,对计算机有了一定认识,而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家庭环境,升学压力的影响,对计算机了解真是太少了,甚至有的学生从没见过真正的计算机,这是我亲耳听学生说的,并且其它老师也听学生这样说过。记得上第一节课时,我曾粗略统计过,每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以前学过电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多少接触过电脑,还有三分之一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脑。但所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都感兴趣,课前早早到机房门口等候,课下仍是迟迟不愿离去。课外活动如果机房向学生开放,总是座无虚席,堂堂爆满。
五、说教法
对理论知识,通常的教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再做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情况,一直讲下去,基础好学生觉得没意思不愿听,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听不懂,怎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这节课感兴趣,怎样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难点。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
1、第一节课就安排学生到机房上,满足一部分学生没见过电脑的好奇心。缩短了他们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
2、用前言的第一句话导入新课,提出本节的教学大任务和小任务。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驱动法。
3、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及课本中没有新内容,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4、教师就每一个知识点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与思考,师生再共同归纳总结。这样各种情况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中,发挥各自的长处。
5、最后还有时间让学生上网。教师点拨,小组协作完成上网,浏览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六、教学准备: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上的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学习,所以在上第一节课时,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还要整理好机房,确保网络畅通。课前还要向学生讲清到机房上课应注意的有关事项。还要学生知道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性质,学年结束要参加省会考,从思想上搞高对这门课的认识。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教材前言的第一句话“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信息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人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中,提出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呢?点出本节课教学大任务“信息与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包括“信息概念及信息处理过程,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因特网的地位与作用(具体小任务)。
(二)、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看书:(用课件展示问题)
1、除课本提到“信息”外?你还能举出一些实例了吗?
2、信息是以什么方式被人感觉到?信息的载体有哪些?
3、请你描述高一招生的情况?
4、信息一般存储在什么地方?举出事例。
5、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哪些?
6、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的核心是什么?
7、观察学生计算机,看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在其它地方你还见到什么?
8、信息在计算机中的流程是怎样的?
9、你能说出计算机有哪些作用?
10、除课本提到因特网的功能外,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吗?
(三)、分组讨论上述各个问题
课件展示部分结果
(四)、组织学生上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稍微提一下开机,及怎样上网,浏览信息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没有上过机的学生,可能心理有一点负担,这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操作,同时请有基础的同学帮助,当好老师的小助手,对于这部分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更自觉的,更主动的去帮助别人,从中体会“助人为乐”一词的真正含义。
在辅导学生的上机同时,教师也要做一个有心人,留意哪些学生学的好,哪些学生的只知道一点,哪些学生没学过,做到心中在数,为以后分层教学开展打下基础。
(五)、说小结
小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并对学生上机操作情况给予肯定,顺便提一下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是勤动脑、多实践、善应用。教师再次鼓励学生,相信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一定能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