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奇的宇宙科普作文
神奇的宇宙
宇宙中有着不为人知的物种,宇宙不仅神奇,而且变幻莫测。
比如说大地,人类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认识到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个球体。大地这个球体该放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呢?开始人们把它放在了宇宙的中心。后来,有个叫帕拉多喜的人发现天上的星星有一些在动--人们叫它们行星,与之相应,不动的星星便叫恒星。于是人们就说,天上的月亮、太阳、行星及所有恒星都绕着地球做圆周轨道运动。托勒密第一个用数学方法确定了地球与行星的关系,给古希腊人心目中的宇宙图景做出了定量的描绘。这个图景后来成了基督教神学的理论基础。直至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才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移开。在哥白尼的体系中,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与其他行星一样沿正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
宇宙中的星系许多许多,其中有六百兆颗星球、几千万个银河系。我们地球所在的银河系叫做Milky Way Galaxy,太阳系位于银河系旁边猎户座的旋臂上,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整个太阳系则绕昴宿星团公转,昴宿星团绕银河中心公转,大约每240000年,太阳系会完成一次公转。
最变幻莫测的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又称天河或天汉),包括1000到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它的直径约为15万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万光年,可见物质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大约1400亿倍。
银河系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有一个银心和四条旋臂(最新研究银河系只有2个旋臂,其中太阳所在的猎户座臂只是一个主旋臂的小分叉),旋臂相距4500光年。太阳位于银河一个支臂猎户臂上,至银河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万光年。而我们居住的地球则属于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
2003年1月,英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外围可能镶嵌着一个由数十亿颗恒星组成的巨大的环。2015年3月,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体积比之前认为的要大50%。
其中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和会发光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阳。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运行,也就是公转。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
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3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
怎么样通过我的介绍你们了解到宇宙中的奥秘吗?宇宙中的神奇是不是让你很惊讶呢?那就让我们更加的去了解宇宙吧!
第二篇:科普电影观后感 《宇宙与人》
科普电影《宇宙与人》欣赏感悟
对于科普电影我并不是很了解,《宇宙与人》是我直接在网上搜出来的,一个小时的电影并不长,也不是什么大制作的电影,但带给我的是60分钟的心灵震撼!这是一部有蛮久时间的电影了,其中冥王星还没有被踢出太阳系大行星之列,她带给我的感受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人类是如此的渺小。可能正是因为感受到了人的渺小,在这中间我曾好几次因为一种莫名的害怕而暂停,但最终还是看完了这部电影。
宇宙,这个词给人们一种浩瀚、空旷的时空感,在宇宙面前人就显得十分渺小。人从出生到死亡是如此的短暂,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人是如此的渺小啊。人类在宇宙的一个小小的星球上,人类在观察宇宙,用人类自己的思维欣赏宇宙独特的美,人的智慧到了神秘的宇宙跟前就不值一提了。在浩瀚的宇宙空间里,人类从确定地圆说到发现地月系、水星、金星、火星等许多的天体,再由太阳系到河内星系、河外星系,到现在又有许多的黑洞的说法。这伟大的宇宙究竟有多少秘密未曾被人类所知呢?人类慢慢地揭开了宇宙一层又一层的面纱,到底有多少层呢?当所有遮挡的面纱被揭开以后,宇宙赤裸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呢?从达尔文人类起源的探索,到现在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的种种疑问使达尔文的假设起源学说不成立,人类对自己的了解处于渺茫状态。人类是聪明的同时也是笨拙的动物。人类的聪明可以把宇宙的面纱层层揭开,却没有能力解开自己的来源之谜。人到底是怎样来到这个星球的?人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些问题直到现在都没有具体准确的答案。人有聪明的大脑却不可以改变世界万物的命运,相对于宇宙,人的力量又是如此的渺小,人的认识能力又是如此的短浅,神秘的宇宙,那无数没有解开的谜没有办法用科学来解释,因此让人类编织了许多美丽的神话。人用狭隘的思维来判断宇宙的起源和整个宇宙的起源和命运,来推断对与错,是与非。
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生命的诞生更是一种奇迹。毋庸置疑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自身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构成。原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但究竟有没有最小且不可分的微粒,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坚信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只是那个时候还很遥远,我们都无法看见。宇宙中这么多星球,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而地球的环境是那么的适宜,有不远又不近的太阳为我们源源不断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光和热,还有液态水以及大气层的存在等等。人类在发现了自然规律之后,一步步的将地球改造成按人类意志发展的生机勃勃的世界。然而,人类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问题层出不穷,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这些问题都让人们吃够苦头,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办法遏制这个势头,将来毁灭地球的就将是人类自己!
科学家预测太阳将在40亿年后爆炸,那个时候,人类就不复存在,我们看不到那一天,但想想死亡,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又何况是毁灭呢?人是渺小的,一个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奇迹!
第三篇:科普作文竞赛--神奇的房子
神奇的房子
“轰隆隆,轰隆隆。”5月12日,四川某一个地方发生地震了!森林动物园的朋友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吓蒙了。顿时,奔跑声,哭喊声混成一片。动物们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跑,大森林里乱成一团。突然,“哗啦”一声,一栋刚兴建的供长颈鹿休息的两层高的钢筋混凝土长方体盒子大楼瞬间倒踏,灰土在空中飞舞着,从废墟边缘传来呻吟声。原来长颈鹿大婶眼疾腿快,奋力逃出去,但是腿被飞来的碎石击中,躺在地上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ki ki ki ki”,啄木鸟医生赶来了,她赶紧为长颈鹿包扎伤口。这时,邻居熊猫阿姨送来拐杖给长颈鹿大婶。长颈鹿大婶惊奇地发现熊猫阿姨毫发未损,再看看她的家,竟然抗的住8级大地震,真是奇迹。就在一月前,长颈鹿大婶邀请熊猫阿姨为两层钢筋混凝土新居剪彩,应邀来宾无不为高大的新居赞叹不已。
地震前长颈鹿大婶的房子
当时,长颈鹿大婶还规劝熊猫阿姨:“你家的三角形房子太土气了,像个金字塔法老陵墓似的,啥时翻盖呀?”把熊猫阿姨家的住宅说成陵墓,说她天天住在陵墓中?!这句不经意说出的话让她郁闷了好多天,前几天还真想推倒房子重盖。当看到邻居的房子顷刻间倒的倒,塌的塌,毁于一旦,而熊猫阿姨的家在这次大地震中却丝毫未受影响,房屋连一条裂纹也没有。当后继的余震接踵而来时,三角形的房子依旧岿然不动,稳如泰山。
熊猫阿姨的房子
长颈鹿大婶急切地问熊猫阿姨:”你家房子怎么这么结实?” 熊猫阿姨这才自信地答道:“我这三角形房子虽然土气些,但是三角形在所有几何图形中是最稳定的图形,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不像四边形那样易于变形,有着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三角形结构在工程上有广泛的应用,许多建筑都是三角形的结构,如:埃菲尔铁塔塔架底座、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塔架底座、照相三角支架、自行车的支架、雨伞的骨架等等。”
长颈鹿大婶听了不住的点头:“你的房子防震原来是因为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前我盖房子只考虑美观和实用,省材省料,忽略了安全性,吃了大亏,教训啊!当初还对你的房子不屑一视,我真肤浅!在这地震多发地,防震是第一考虑的,今天你给我深深地上了一课,下次就照你家的模型盖一个。”
不久,森林中多了些三角形的房子,动物们再也不怕地震的侵扰了,森林又充满了欢笑。
第四篇:科普征文-神奇的科技展
神奇的科技展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那天,满载着十几套互动式科普展品的“科普大篷车”开进了朱良初级中学,给我们全校师生带来了一顿丰盛的“科普大餐”,不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更点燃了我们向往科学和热爱科学的信念。
以下是几个参观项目:
1、无皮鼓:用手在相应的鼓上作敲鼓动作,可听到鼓声。每个无皮鼓中都装有有一组光发射和光敏接受装置,当用于手作敲鼓状遮挡住光发射端时,接受端接收不到光信号,光电开关就会驱动相应的录有鼓声的语音集成电路工作,发出相应的鼓声。
2、梵天之塔:将一组由五~七个圆环组成的塔“搬”到另一立柱上。搬动规则是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环,且必须保持大圆环在下,小圆环在上,不能颠倒。:要求以最少的次数将一组环按规则移至另一立柱上,用数学方法算出最少移动次数为(2n-1)次。
3、菲涅尔透镜:观察平板放大镜后面观众的头部,发现头部被放大了。表面布满细小的锯点形同心圆条纹的平板有机玻璃,同时具有放大镜的放大效果,当光线通过它时会弯曲而产生绕射现象,从而产生放大的镜像。
4、无弦琴:用手依次遮挡相应音符位置的光束,“排箫就会发出相应音符的声音,由此可以按乐谱演奏乐曲。用一个激光发射端和一个光敏接受装置组成一副光电开关。用数副光电开关控制语音集成电路中相应的数个音符。当物体挡在一副开关的发射端和接受器之间时,接受器接受不到光信号,光电开关就驱动语音集成块工作,发出相应的音符声。
5、手蓄电池:将双手分别放在铝板、铜板上,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动态。根据原电池的构造,本展品铝板、铜板相当蓄电池的两极。当略微潮湿且带盐分的的双手连接铝、铜板后,相当于接通蓄电池的两极,组成了一个原电池。根据电极、电位,这里的铝板失去电子,被氧化,是负极;铜板得到电子,被还原,是正极。
6、动物的视觉:观众的眼睛从动物的头部模型后部的目镜向外观察,可体会到不同动物的视觉特点。昆虫以数以千计的眼构成复眼,由于每只眼只收集小范围的光线,因此复眼看到的是由许多重叠点组成的模糊影像;鱼的眼睛一般在头两边,视线范围可达360度,因此观察范围广;多数鸟类眼睛相对较大,视觉敏锐,并能把映像放大多达
30%。
科学源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次参观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是前人创造的,也是靠我们发扬光大的,我们必须广泛地学习前人的科学经验,我们既要站在巨人的肩上,但又绝不能迷信权威,人云亦云,让科学的闪光熄灭在因循守旧中。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必须要勤动脑、勤动手,敢于想、敢于做,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学会了创新,就等于牢牢地抓住了开启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只有敲开了创新之门,这个时代才真正属于我们!
第五篇:科普征文——神奇的墨水
神奇墨水
墨水,就是写字用的。可是,普通的墨水在写了字之后就难以消除,这就妨碍了纸张的回收利用。今天,我在《我爱发明》栏目看到了一种神奇的墨水。
根据这种墨水的发明人董川教授介绍说:“这种墨水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这种墨水在写字后,在光和水的作用下就会消失。所以,我们给这种墨水取名叫‘可退色墨水’。”记者有点不相信,准备做个试验来验证董教授的墨水。
记者准备了三种纸:打印纸、信纸和报纸。首先,记者分别用可退色墨水、普通水彩笔和水彩颜料在打印纸上写字画画,然后用浇花的喷水器喷水到上面。不到一分钟,可以清楚看到用可退色墨水写的字有了明显的变化,颜色已经褪了很多,但是,还需要些时间才能消去。接着,记者又在信纸和报纸上写。可是,在信纸上写的并没有消去,董教授解释说:“因为制造各种纸张的纤维不一样,而这种墨水和各种纸张的渗透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像这种信纸的纤维和墨水的渗透就很牢固,所以需要的时间也很长。”接下来看报纸,结果大大的出乎了我们的意料,报纸上的字一沾水就不见了。再一起看三张纸,用董教授的墨水写的字几乎看不出来了,但是还是有点痕迹的。
为此,董教授又发明了一种纸。其实,这种纸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在普通的纸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而已。用可退色墨水在上面写字,用湿布擦后,一点痕迹也没有,而布上的痕迹在轻轻搓揉后也没有了。
虽然这种墨水可以使废纸的利用率提高,但是,如果一沾水就会消失,那如果是考试的卷纸的话,那就不好了。为了完善这种墨水,董教授又发明了一种墨水,这种墨水可以在沸水中溶解。其后,记者又做起了实验。
在一张桌子上,摆着两口正在加热的锅,在水煮沸后,记者在一口锅中放入了普通的打印了的打印纸,再另一口锅中放入了写了董教授发明的墨水的纸。水温慢慢升高,当水温达到50℃时,可以看到墨水字已经不见了,而水也没有变化,可普通的打印纸却没什么变化。
真是很神奇啊!希望以后这种墨水可以大量的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大的减少对纸张的浪费。
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
七(2)班
郑榕
指导教师:吴双乔
教师评语:作者热爱科学、关注科学,从《我爱科学》节目中了解到了“神奇墨水”,细致介绍了这种墨水的神奇之处,让人耳目一新,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