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王的演讲影评及观后感
一、伯蒂
国王的演讲影评
身为政治人物,最重要的能力便是演讲。政客欲征服民众,只消一副好口才。一条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雄师,可拨动万众心弦,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可驱懦夫昂扬赴死。几乎每位政治家都有彪炳史册的演讲事迹,孔明“骂死王朗”,拿破仑有“蒙特诺特战役演讲”,金博士有“我有一个梦想”,麦克阿瑟之“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另外还有画了一个圈的“南方谈话”等等。身为领袖,“跟他们谈笑风生”是必备技巧。
《国王的演讲》开篇破题,上来就是一场“(未来)国王的演讲”。寥寥几笔,将主要人物定格在画板上。在直播间里,专业播音员用矜贵的手势操持精致的器具,漱口、开嗓,踌躇满志如一方之主;真正的尊贵王爷却正瑟缩在妻子身边,惶然四顾,绝望得像个没有温书、自知考试要交白卷的小孩子;贤惠的王妃轻吻丈夫脸颊,无声地在他手臂上捏一捏,主教和工作人员各自道出鼓励话语。但一切鼓励与温情统统作废,公爵张口结舌,演砸了一场原本轻而易举的演讲。
其实,王室的成员不过是些演员。套用某朝代某老演员的广告语:“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国王要做的并不复杂。君主立宪制度之下,他无需直抵前线冒着弹雨鼓舞士气,无需振臂高呼、口若悬河,甚至无需直面千万双灼灼眼目,赖现代科技所赐,他只要在麦克风之前,声情并茂地(设若干巴枯燥,大概也能敷衍过去)念完几页幕僚草拟的演讲稿,便可交差大吉。然而就这么点“红领巾广播站”的小学生播音员都能完成的任务,恰是乔治六世的死穴。
他做不到几乎所有人能做到的事:顺畅地侃侃而谈。一应雄心、激情、温柔、愤懑、焦切……都被这痼疾桎梏,牢牢封锁在痉挛的两唇中。胸襟里尽有惊涛拍岸,也全被这无形堤坝拦截。
官家有疾。然,疾不在腠理,而在膏肓之间。正如莱昂纳尔所说:没有先天性的口吃。口吃折射了内心的怯懦,而口舌不便,更加剧了自卑与木讷,恶性循环十数年,无药可救。
绷得过紧的琴弦,是无法奏出任何乐曲的。国王他,其实是个可怜人。
他的眼神总是带着忧伤、胆怯。他不快乐。
片中大部分关于国王的镜头,总是将他委委屈屈地搁在画面下角。这场戏没有反派,国王要打败的是自己。这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斗争。
乔治六世,可怜、可叹、可钦、可感。
在影片开始十分钟后,时为约克郡公爵的伯蒂,穿着黑色燕尾服走进育儿室。父亲虽满心忧烦,对女儿仍温存不减:先是学着企鹅的模样走了几步,然后为两位小郡主讲睡前故事:
“从前有两位小公主:伊丽莎白和玛格丽特,她们的爸爸是一只企鹅,因为他被一个邪恶的巫婆诅咒了。这对他来说太不方便啦,因为他喜欢抱着他的公主们……巫婆让他们去南极,如果不能飞,这可是很长的一段路。他一头钻进水里,只为了能在午饭前赶到,他还让一个过路的摆渡者带他过去,他成功地回到了宫殿里,给了厨师、妈妈一个大惊喜。小女孩们在厨房,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和吻。在那个吻之后,你们猜他变成了什么?”
故事到这里,所有人都会跟伊丽莎白和玛格丽特一起神往地笑着,脱口而出:“他变成了一个帅帅的王子!”
但企鹅公爵给出的答案是:“他变成了一个短尾巴的信天翁。”
在公主们失望地“哦”了一声之后,企鹅爸爸张开双臂,解释说:“这下他有了很大的翅膀,可以抱着他的两个小宝贝了!”
然后,他略显笨拙地膝行到小郡主们面前,紧紧地搂住她们,在公爵夫人的微笑注视下,将慈父的亲吻降落在女孩们金黄的卷发中。
——信天翁是鸟类中翼展最宽的,张开翅膀,可达3米以上。
这个“企鹅变信天翁”的故事,初听来只为烘托王室一家亲的美好氛围,以及伯蒂的外冷内热。终篇之后会发现,此故事提纲挈领地喻意了全片:王子殿下英俊儒雅、仪表堂堂,却偏生有这上不得台面的毛病,真有如天降诅咒;“抱着他的公主们”,亦即守护他的臣民;带挈他前行的“摆渡者”,自然就是语言治疗师莱昂纳尔;至于“成功回到宫殿里,给了厨师和妈妈一个惊喜”,“惊喜”当指他完成了对他来说最艰难却又最重要的圣诞演讲;厨师,可理解为首相丘吉尔——治大国如烹小鲜嘛。(此处或是过度阐述)
故事结局最耐人寻味:“惊喜”过后怎样?笨拙企鹅是否就此脱胎换骨,变成完美王子?错!没看电影之前,大概所有人都会认为:最终莱昂纳尔医好了国王的口吃。其实,伯蒂的口吃始终未能治好。但是他完成了“圣诞演说”,并因此化成具有更坚强翅膀的“信天翁”——虽然还是禽类。
二、莱昂纳尔
做为软性大不列颠形象宣传片,《国王的演讲》铸起了一尊完美的英伦绅士标本:语言治疗师莱昂纳尔。
莱昂纳尔的年纪,当是六十尚不足,五十颇有余。他已经到了永不会觉得尴尬和别扭的年纪,一对冷静双眸洞悉世事,始终云淡风轻、宠辱不惊,让人对之如坐春风。
莱昂纳尔与伯蒂的交锋,则是贯彻全片的美妙二重奏。两人就像一对反义词:地位一尊一贱,态度一张一弛,情绪一明一晦。然而,尊者常露荏弱之态,贱者并无卑微之心。莱昂纳尔不卑不亢、泰然自若,伯蒂拘谨矜持、暴躁不安。草头郎中对一国之主不谄媚,九五之尊对草头郎中亦不轻蔑。
科林与拉什的对手戏,真如一发之上,悬千钧之力。
三、爱德华
爱德华八世对历史的贡献:一则韵事,一只“温莎结”。
有多少女人曾为这位“多情国王”的故事心旌摇曳?我也是到很久之后,才明白“不爱江山爱美人”其实不是褒义词。尤其值彼江山风雨飘摇之时,国赖明君,这份本应扛起的责任容不得推诿。他对那个女人多情,便是对自己的国家无情。
——曾身为乔治六世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担任私人秘书的拉塞尔斯,对王储爱德华给出这样的评价:“他放肆地追求酒精和女人,而且自私。他以后可能不适合佩戴英国的王冠……他的性格变幻莫测、很不成熟,在精神、道德和美学等方面,停留在一个17岁男孩的水平;他对事情适当或不适当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我能逃脱吗?”
秘书所下考语,多半是真。有一种“多情汉”实则是世间极自私的人——杨过就是明例,情之一字遮天蔽日,于是他什么也看不见了,宇宙核心只座落在他的爱情上。
电影中的爱德华八世,做为乔治六世的衬托,是位轻率任性的浮华男子。华利斯夫人举筵,伯蒂不得不携妻亮相。在黝暗狭窄的酒窖中,弟弟追在兄长身后结结巴巴地探讨国事,而哥哥焦虑的只是找不到情人想要的佳酿。这一场戏剧化得有些过分,不过也完成了对爱德华和华利斯的塑造任务。
第一眼看到盖-皮尔斯饰演的王储,那犹豫不决的、阴柔的嘴型、埋藏情欲的法令纹,立觉“对的!这就是爱德华”;而辛普森夫人虽只出场两次,亦形神兼具:老辣、虚荣、男性化、洋洋得意、野心勃勃。
四、国王
旧王交卸,新王接任。伯蒂被推上王座。在华美宫室的朦胧光线中,乔治六世的背影显得孤独。有弧度的镜头,略微夸张地聚焦在他哆嗦的脸肉和嘴唇上。
所有的画面,都强调了伯蒂此际的孤独。他其实始终是那个卑怯、懦弱的孩子。捏着讲稿,嘴巴开合如涸泽中的鱼,一径憋得面白唇青。晕眩中视线越过面无表情瞪视他的人群,落在墙上悬挂的先祖的画像上。新逝的老父盛装挺立画框中,威严冰冷的目光审视不争气的次子。
——偌大一份家业,靠个“无话儿”之辈来接任,先祖泉下有知,只怕也要叹息国运不济。
在莱昂纳尔面前,虚弱恐惧的伯蒂爆发了出来。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伯蒂与妻女观看希特勒演讲一场戏,意味更为深远。
先来看看史料记载:希特勒曾专门在一位精通肢体语言的专家的指导下,设计演讲手势,并常常对着镜子和相机反复排练着,以求达到最震撼人心的效果。当时一个追随者说:“为了取得男女老少的无条件的信任,希特勒使用了符咒。”波兰记者阿克塞尔海斯特回忆:“从他的演讲中我们听到了被压抑的激情和爱意,表达这一切的是爱的语言,他的叫喊充满着憎恨和情欲,他的话语充盈着暴力和残忍。所有的语调和声音都受神秘的本能支配;它们如同被压抑太久的邪恶冲动。”
希特勒把语言暴力发挥到了极致,不论是敌人还是朋友,他纷纷将他们挑落马下。冯.米勒教授回想起某暴动中希特勒的演讲时说:“在我整整一生中,除了那一次,我再也想不起来,在几分钟或者几秒钟内能让群众态度转变如此神速的情景。”奥匈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的儿子奥托.冯.哈布斯堡在一次观察后说:“跟他站在一起的共产党人,在开口之前,就被他打动了,他是个有某种磁性的天才。”作为将领的布劳希奇说:“我和这个人争辩的时候,感觉就像是要窒息了,我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埃哈德.米尔希说:“在他面前我就像是做错算术题的小男孩。”凭这样的本事,希特勒不无骄傲的说:“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并且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
说回电影:画面中滔滔不绝演讲的那人,就是挑起世界战争的公众之敌。但他的演说技巧与得到的效果,无可挑剔。伯蒂当有且恨且妒的一念闪现,但他目光随即平和坚毅下来:正义与邪恶之分野,不靠口才来划分。
引用某影评的话(我觉得我不可能总结得比这句还好):有的人也许言辞流利,擅于煽动,但却可能是恶魔;那些羞涩木讷甚至笨拙的人,却可能有一颗善良勇敢的心。
五、国王的演讲
最后一场戏,当然就是那场华彩乐章:圣诞演讲。就像炉火上炖着的一壶水,虽然火苗始终温文,然不知不觉中水温已至沸点。一道道窄门敞开,贤妻良友随侍在侧,盛装的国王面沉如水,如赴战场。
最后的舞台是小小的密闭的直播间。在伯蒂第一次阅读的时候,莱昂纳尔的动作便是推开窗子。这一点在最后的“圣诞演讲”中得到呼应。
所有的起承转合,其实俱在意料之中:最后关头,我们都知道国王和治疗师要说一句温情脉脉的表白。果然,国王至诚道谢,而莱昂纳尔的最后一句话则是:忘掉其他一切,对我说,对我这个朋友说。三次红灯闪烁在伯蒂面上,照应了影片开初他的失败。在艰涩地起头之后,为隐蔽口吃而频繁做出的停顿,反而益显凝重沉痛,具有别样的力量。
间中也有几次,国王险些结巴起来,全赖莱昂纳尔的眼神与无声手势。但他渐入佳境,渐入佳境。咬字吐音,从未如此勇敢与坚定。要抵抗强权,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演讲,为臣民亦为自己。
穿插出现在伯蒂演讲画面中的几组人,几乎回顾了全片情节,像协奏的器乐,令这一曲更调和与雄壮,更具有深度厚度:曾领教了约克公爵那糟糕透顶的演说的工厂工人,如今听得全神贯注、如痴如醉;曾多次鼓舞乔治六世的主教与首相,庄肃端坐,想必坚定了抗战之心;独处小室、守着孤灯的王太后,嘴边逐渐浮起微笑,自是对儿子的赞许与自豪;在遥远的精致公馆中躲清闲的爱德华与华利斯,表情复杂难言,华利斯发上绑着花纹发带,浮夸突兀得像个时装杂志上的假人;大卫则满面阴沉,是否在被弟弟打动的同时也嫉妒了他的感召力?倚靠着他的华利斯几乎是立刻察觉到他的异样情绪,伸手抚慰——当然,若无这等机敏,也不能俘虏君主之心(短短几秒钟的镜头,道出无数弦外之音)。
最后,莱昂纳尔垂下双臂,肃立聆听,他知道不必再指挥协助,乔治六世已脱胎换骨,真正的国王在这小小格子间中诞生。
历尽艰险,伯蒂终顺利完成最后一个词:“胜利”。始终抓紧座椅扶手的王后,欣慰地与女儿互望,面颊上有恰如其分的一滴热泪。那滴泪只星光似的一闪。大功告成后,莱昂纳尔与国王相视微笑。莱昂纳尔并未恭喜,只微笑道一句:“你在w上仍有些打结”。这轻描淡写的一句,掩盖胸中感慨与喜悦的澎湃波涛,简直有谢安的“小儿辈已破贼”的妙处。
完成之后又如何呢?紧闭的门次第敞开了。伯蒂终于微笑着走出昂首阔步的国王的步伐;悲欣交集的贤妻悄声道:“我知道你会很棒。”首相与主教诚挚祝贺;国王携眷走上阳台,领取民众的掌声与喝彩。温柔舒缓的钢琴,交替流转在国王与莱昂坚毅面容上。一切美好如童话。最童话的结局字幕是: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做了一辈子的好朋友。
毋庸置疑,《国王的演讲》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就像是无可挑剔的美人:秾纤适中,修短合度,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由国民性决定,英伦影像总有一种克制的情绪,没有欢呼夹杂狂吼,也鲜少眼含热泪地相拥,画面与音乐均委婉而素净,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这便是:一片幽情冷处浓。
六:历史
上个月恰巧买到一本法国记者贝特朗-梅耶-斯塔布莱所写的《伊丽莎白二世时期的白金汉宫生活》。无论在民主国家、封建国家、君主立宪还是社会主义,宫闱秘辛都隐在层层帘幕之后。不过赖有大胆卷帘人,我们也随之窥探一二。该书中一些段落提及了乔治六世和他的王后。讲伯蒂的不多,对王后大加颂扬。我姑且把这些段落人肉搬运到这里,做为注脚:
幼时:乔治六世的绰号叫“Bertie”,此人用喝酒来增加力气,他的双腿夹着钢制夹板,因为他的双膝外翻。他进入会客厅时,仆人都伸出胳膊来推他,他总是哭着进去。
粗心的国王:某天,乔治六世不留心给一个人授衔两次,到了“第二轮”授奖的时候,国王觉察到:“您看来非常不安哪!”
可爱的王后:一名老仆人说:“第一次碰见王后,人们都不注意她矮小的身材(王后只有1.55米)和丰腴的体形。因为大家都被她的热情和魅力吸引了……她非常喜欢微笑。”
她是一个有头脑而又善于逗乐的人,从结婚到乔治六世登上王位的13年中,她的性格要服从王室的庄严与新位置带来的挑战。在出访活动中,约克公爵夫人能让事事都变得容易。她的玩笑能让最害羞的人捧腹大笑,在舞会上她对舞技平平的舞伴说:“加油!太棒了,你至少还没把我的王冠碰掉嘛!”她对份内的事情一点也不厌恶,人们赞美说:“她要是戴上了一枚新宝石,就高兴得仿佛刚刚发现愉快地度过一个美妙的下午的新方式。”公爵夫人如此自如,丈夫羡慕不已,因为他严重的口吃的确是个不小的缺陷。
1936年12月10日,爱德华八世逊位,约克公爵被即将落在自己和妻子身上的责任震惊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12月10日,这位新国王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授予妻子一枚嘉德勋章。他在登基演说中讲道:“没有妻子在我身边,没有她对我的帮助与支持,我是担负不起身上的重担的。”当时人们称呼她“联合王后”,时年36岁。在战争中,她尽其所能鼓舞英军士气,丘吉尔称她为“二战中最勇敢的女人”。
和丘吉尔一样,她也将重树英国精神。从伦敦遭到轰炸开始,王后就坚持不懈地视察被炸街道,鼓舞士气,安慰群众,语言得体。在伦敦战役进行得最惨烈的1940年9月13日,几枚炸弹击中了白金汉宫,当时王后的一句话家喻户晓:“我很庆幸遭到了轰炸,因为轰炸才使我能面对面地与东区(伦敦在空袭中受创最严重的一个区)人民接触。”
《泰晤士报》一名著名编辑说:“她将普通生活的美德在高贵生活中加以发扬。她拉近王室与百姓的距离,使王室显得自然,也远远没有前几代王室那么严厉。”伊丽莎白-安吉拉-玛格丽特-博斯-莱昂选择了阳光、生活与幸福,她是英国王室的支柱之一
第二篇:国王的演讲影评
国王的演讲影评
摘下王冠,Bertie只是一个因为童年阴影致使失去自信,脾气暴躁而且口吃的普通人。但当他给两个女儿讲故时是的那份极其努力,看着他那份执着,你真恨不得替他说出来!正是这种执着,凸显了他的人格伟大。也正是这种伟大的人格,当他面临着绝大的责任承担起一个国王在国家危难时应该承担的一切责任时,他勇敢地肩负起这一份重担!
作为约克郡公爵的Bertie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亮相。在全场观众的注视下,麦克风将他的口吃无限放大,同时也往他作为一个有身体缺陷的人脆弱的心里再撒一把盐。而第二次面对演讲稿是在父亲乔治五世圣诞演讲后,特意让Bertie练习刚发表的演讲稿。在父亲的严厉斥责下,他不由自主的缩紧胳膊。再明显不过的,又一次挣扎着吐不出字。
古罗马哲学家塞捏卡说:“真正的伟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躯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战胜。”
海明威说:“人生来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毁灭他,但是不可以打败他。” 在语言治疗师莱昂纳尔(Lionel Logue)的帮助下,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两人成为好友,国王Bertie的口吃也大为好转,随后他发表了著名的圣诞讲话,鼓舞了当时二战中的英国军民。
在影片中,作为一个国王的成长故事,所有跌宕起伏的经历终将在皇家外表的金碧辉煌中沉淀下来,成为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而对于外界的所有评价,无论褒贬与否都只是过眼云烟。所要在乎的,唯有自己有否曾经真正努力,去战胜从前那个不成熟的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这样。当我们与别人进行比较,往往会懊恼自己的不足,而不曾想过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其实就是自己,我们只要和现在的自己比过去的自己比,优秀就好,这样就会越加地完美。片中的国王就是典型的代表,他口吃得厉害,却勇于挑战自己,战胜自己,最终取得了成功。我想现实中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勇于挑战过去的自己,一点一点进步,一点一点改变,让自己更加完美!
而影片中,我最感动的是Bertie和Lionel Logue的友情。每个人的成长中总得有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在鼓励扶持着你,并非因为身份,而只是纯粹因为信赖。对于Bertie, Lionel就是那一个人。正如Lionel所说,“This fellow would be somebody great, he just afraid of his own shadow.”他的确有资格成为伟人,而不是龟缩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无法自拔。
因而,在生活中,像Bertie有着“口吃”的人很多,但是我们并一定会像不Bertie那样幸运,有着十分支持你的朋友和无限大的权利,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像Bertie一样的成功,那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从躲在黑暗的“小小自我”,走向充满阳光的“大大的自己”!
第三篇:国王的演讲影评
In this movie, the actor's performance is very good.in close-up shots, we can see clearly that Colin's lips are tense and irregular.He tried to read the words, but he blushed because he can’t speak them.Facing with Lionel's deliberate aggression, he made a thunderous retort.George VI's sensitive, fragile and helpless psychology is fully displayed in front of the audience under his performance.Along with Geoffrey, Helena, Timothy and Jennifer, it's undeniable that the acting of the leading actors made the royal film more entertaining.Bertie's first public speech was a failure.Like a wounded hedgehog, Bertie pricks up his thorns and keeps everyone away.The camera did not deliberately describe Bertie's mental state but reflected his inner helplessness and resistance through his words and deeds.The film uses a lot of montage techniques, among which the telescopic lens naturally takes the animation surface to draw.it is even more perfect.The film gives a good description of the details.During the broadcast, Lionel's encouragement and cues to Bertie’s body are different.At the beginning, he helps Bertie to relaxed and checked the speech.Later, he let Bertie read it all by himself.Finally, after the speech, he called Bertie “Mr.King” for the first time.It proving that Bertie had completely defeated herself in the past.he had truly grown into what Lionel had previously called “the bravest person.” When we're growing up, we don't need to care what people say.All we have to care about is whether we have really worked hard to overcome the immature self of the past.
第四篇:国王的演讲 影评
中外名著与电影艺术鉴赏(选修课考试)
《国王的演讲》评
我看过《国王的演讲》后,感觉用一个字形容也许就够了——“好”!典型英国历史剧情片的优雅与严谨,典型的导演汤姆·霍伯的水准之作,典型的科林·费斯、杰弗里·拉什、海伦娜·邦汉·卡特的精湛演技,真的还需要多更多的溢美之词吗?以今年奥斯卡的形势来看,科林·费斯的影帝十拿九稳,另两位在最佳男女配角方面虽然不是头号种子选手,但二号种子的地位保留了一定的胜算。非要鸡蛋里头挑骨头的话,我只能说本片的好没有惊喜感,可以成为一时话题,但恐怕难以永久被人记起。
英国是近现代名人文化最繁荣的地方,无论是戴安娜王妃死亡的媒介事件、the big brother真人秀、还是每天报纸上连篇累牍的大小明星秘辛,所有事件的关键词都指向“表演”。
在the King's speech里面乔治六世也说了王室成员在变成演员。这部电影的妙处不仅仅在于它是一部寓教于乐的高质量主旋律电影,更在于它坦述大众传媒时代主旋律是如何被炮制,精确的指出权威形象是如何被“表演”出来的。电影以话筒的特写开场,然后是一位男播音员在一间标准art deco风格的播音室里介绍约 克公爵出场,为1925年帝国博览会致辞。无线电广播、art deco与博览会都是20年代的流 行标志,这几样展现了大众传媒蓬勃、生活方式革新和人口的流动性(博览会通常会吸引很 多远道而来的人们),也暗示时代在变化,王族不能仅沿袭传统,还必须找到新的树立与行 使权威的方式。带着讲稿出现在玻璃墙后、通过话筒传声的约克公爵就是答案——在新的时 代,权威站在媒体的玻璃墙后(如人物可望却伸手不可及的电视屏幕、报纸杂志)“表演” 自己的形象给群众看,并通过新媒介将公共事务带到千家万户的私人空间。
但可惜这位皇族“演员”因为口吃,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需要寻求帮助并努力练习。在遍寻名医偏方 都不能奏效时,最后真正帮助口吃国王的是一位舞台演员——历史的玩笑看起来或许是巧 合,但也别有深意。这部电影披露了国王的鲜为人知的往事,他的奋斗过程也与一般成长主题的经典励志片无 异,但这并没有削弱消减国王的“尊贵”或“权威”。一方面电影将国王“普通人化”,这也是片中主要喜剧成分的来源,另一方面在关于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问题上,电影通过渲染约克公爵的责任感以平衡他的“普通”,将他塑造成一个更顾及王室尊严的 更值得信赖的领袖。在拉近普通观众与大人物的距离、制造亲切感、增加认同度的同时,又赋予大人物一些“天生的”、“无可比拟”的特质,提醒领袖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Max Weber将权威分为魅力(charisma)权威、传统权威与理性合法权威。继承皇位的乔治六世在电影中权威的建立没有太多仰仗传统性(他获得王位不仅仅因为是老国王的儿子)或者理性合法性(非通过选举),更多仰赖于被渲染的个人特质与魅力——挑战自身缺陷 的“勇敢”、对国家尊严与人民的责任感,甚至他的坏脾气和王室生活带来的“命运”所 赋予他“无可避免”的阴影。这些个人特质给观众带来情感认同,成功的塑造出一位人们 心理容易接受和亲近的,甚至是众望所归的国王形象。对charisma的强调,是娱乐明星塑造的重要环节,这部电影里对国王的塑造,也是符合如今的观众心理的。因此,我认为这是一部成功的主旋律片。
摄影很棒,尤其涉及内阁的场面构图仿佛同题材经典油画,暗示出传统、端庄又官僚的内阁 气氛。几位演员都非常出色,尤其是扮演乔治六世的Colin Firth,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根脸下挑动表情的神经里里外外都是戏。
我对电影里的女性服装特别有兴趣。扮演那个离婚两次,让爱德华八世放弃皇位的传奇祸水红颜辛普森夫人第一次出场时穿了一件露背黑色礼服。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种款式的 流行与好莱坞电检法有关。因为20年代好莱坞软色情横行,女演员胸前风光旖旎,于是电检 特意规定了演员胸前不可暴露,但忽略了后背的问题。于是电影中开始流行前面保守,后 背极低的小黑裙,这股风潮走下银幕,在观众中广为流传,30年代的激进时髦女子都爱露 背。辛普森夫人的着装不仅表明了她的美国身份,与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却穿着严肃的套 装和显示地位的皮草的公爵夫人相比,一个时髦轻浮激进,难以让人信任,另一个稳重端 庄有母仪天下的潜质。
art deco爱好者一定会对此片津津乐道。家具、广播电台、墙纸、台灯等细节都非常可看,尤其是各种形态的老式收音机。收音机在本片中是另一个低调的主角,家庭、工作 伙伴、酒吧顾客围坐在收音机前倾听国王演讲,并在心中由此勾勒出国家权威的形象。
谁掌握媒介,谁就掌握了权威,而在一个媒介构成的世界里,“表演”开始变得如此重要。
古装电影,武打电影,武侠电影,古装电视剧-古装影视网,我的古装梦想秀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国王的演讲 影评
我有我的声音 不再为自己而活
——《国王的演讲》影评
英国电影用细腻的叙述方式,在波澜不惊中体现出英国人特有的人性关怀让人印象深刻,也许与英国有良好的戏剧传统,丰硕的文学艺术宗教历史,英国演员和导演大多都受过系统的莎翁戏剧训练,功底过硬,整个行业人员专业素质修养极高的原因有关,所以英国电影总有某些吸引人的特质。
在浓厚商业气息的影片与在美国好莱坞式的科幻大片的夹击中,对《国王的演讲》这种四平八稳的英国小制作成本电影来讲,实在是狭缝间求生存。但能获得奥斯卡多项大奖的殊荣,也算是一部成功的英国王室主旋律电影。其实,这部影片的故事内容简单的不能再简单,老套的不能再老套,但是导演汤姆·霍伯(Tom Hooper)通过讲究的镜头组接、娴熟的摄影技法、出色的表演、精细的场景布置为此电影披上了英国贵族的气质。
英国电影一般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首当其冲的是灰蒙蒙的雾气,在这种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的感觉总给人以深刻的震撼感。《国王的演讲》全影片几乎笼罩在画面清冷的色调中,以黄色和蓝色掺杂白色作为背景色调,强调当时公爵心中的惶恐、不安,冷色调给观众烘托出了一种逃避的状态。只有影片的结尾背景,由原先的冷色调逐渐过渡到了浅黄和玫瑰红,也象征着公爵克服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坚定了信心。通过这一色调的转换,来衬托乔治六世在不同场合的心境。
该片的镜头语言非常值得细细回味。大量的麦克风的固定特写镜头,以此为线索,贯穿影片始终,对于口吃者来说,能够流利讲话是多么的艰难,面对麦克风又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些在我们正常人来讲都有些许紧张的时刻,通过这一镜头更是将压迫感体现的淋漓尽致。并且大量特写约克公爵眼睛、嘴巴的镜头,反应了其紧张、害怕演讲的心理,令观众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主角面对的压力。经过老国王的训斥,且认为医生是骗子的公爵听到自己的录音从没有过的完美,自己震惊了,公爵夫人也震惊了,镜头直接切到夫妇二人坐在治疗室的沙发上,说明夫妇二人对医生的治疗方法有了初步的肯定,对医生也产生了信任和期待,对自己也提高了自信。镜头再直接切到两人开始练习的镜头,中间没有多余镜头,但观众已经明白想表达的内容,即公爵听从医生的建议,甚至在一点点的放下尊贵的架子,一步步的对医生产生更大的信任。影片没有用过多的镜头和时间来叙述治疗的过程,而是巧妙的将镜头逐渐后拉,再缓慢前推中展示了治疗的过程,用发音和动作的相似完成了场景的连贯转换,用“mother”一词特写镜头开始,以“father”一词特写镜头结束,一定是导演的刻意安排,不仅压缩了影片时间,使得影片连贯性极强。最后的一场演说,跟随医生的车子经过慌乱的人群、进入皇宫,用自上而下的镜头,再次体现出逼迫感、只是与前面的不同,这次逼迫,预示着乔治六世确定了在政治和战争上的立场。
如今,英国王室不仅在英国人的心目中有很浓的情愫,世界人民对英国王室的也有着极高的热情,奥斯卡当然对英国王室也有着特别的好印象。说到本片的故事题材和主题,不得不承认皇室这一题材往往能勾起观众的兴趣。具体到本片的主题内容上,对于擅长拍摄历史题材的导演汤姆·霍伯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单独的皇室秘史观众是带着窥视的心理,但皇室与平民之间所发生的故事更能赢得大众的青睐,因此导演没有将重心放在如何治疗公爵口吃的问题上,而是典型的英国式风格从人的内心出发,探索人性的深处。从医生的口中,使观众得知,公爵是有心病的,皇室医生的物理治疗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心理治疗才是根治口吃的关键所在,“掐准时间非我所长(Timing is not my strong suit.)”,当公爵看似淡定的说出这句所谓的笑话时,潜台词又是何其的悲哀,而罗格医生恰恰是敏锐地洞悉了这一点,才最终治好了其他医生无能为力的顽疾。在一次次的治疗过程中,公爵对医生态度的转变才是本片的重点描绘所在。初见医生,公爵演讲失败,医生希望公爵称呼自己莱诺,希望拉近距离,消除隔阂感和希冀平等性,公爵则坚持称呼其医生,要求医生称呼自己公爵或殿下或
全名后加王子二字,强调身份的悬殊,医生与众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要求他必须去治疗室,让公爵强烈抵触,不满离去。其后的录音事件让公爵对医生有了初步的信任。老国王的病逝,不愿面对自己有可能取代哥哥当国王的问题争论上公爵对医生说出“你什么都不是”后,望着公爵的背影,无奈之于也更想帮助这个善良的人,认为公爵其实可以很伟大,只是在害怕,能意识到这一点,可以说为以后成为知己更加顺理成章。通常等国王来道歉是需要很久的,但医生看到以前的公爵,现在的国王,还是很欣慰的,欣慰他已经跨出了自我的一步,国王也更依赖医生,就任演说国王要求医生坐在只有家人才能进的王室贵族包房,已说明将医生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是不能失去的一部分。影片将两人在数次的治疗过程与历史事件、公爵的思想转变巧妙的结合,不仅让人看到国王战胜口吃的惊人毅力,同时也让人看到他实现国王身份心理认同的伟大转变。
欧洲的绘画历史悠久,英国的威尔士国家博物馆于是欧洲最优美的城市建筑之一,它有世界一流的的油画收藏品。也许是长期受这种文艺熏陶的影响,连英国电影大多都拥有油画范儿的气质。体现在电影中则是完美的构图和考究的场景布置。温布尔登演说,从演讲台上看下去的雾气和人群,尽头中的人物位置体现出一种疏离的姿态。等待演讲的公爵夫妇紧张的待在楼梯入口的右下角,即使身为贵族的公爵,对于某些事也显得那么地无助。公爵接兄长戴维的镜头,将公爵设置在静全景下的左下角,戴维开着飞机,突出戴维不受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与当国王要时刻注意言行举止、时刻注意以皇室良好高贵的形象示人似乎是格格不入的,充分为后来当上国王又自愿下台的行为作铺垫。侧面视角公爵讲述戴维的荒诞行为,虽表达了对戴维的失望,但依然忠于戴维,连这种私事和心里话都能与医生倾诉,预示着两人的信任关系更近了一步。圣詹姆斯皇宫中,长镜头跟拍后,推镜头展示演讲大厅,窗外泛进来的淡蓝色的光线,瞬间营造出古典油画的视觉效果。人物偏于一侧一角而风景或空间所占比例较多的构图手段后来随着影片的发展,更多的是人物居于画面的中心且多近特写的画面,充分反映了主角认知肯定自我的表现,也反映了公爵与医生的关系更趋于平等,片尾字幕国王感恩之情开创了英国王室历史的先例,使两人在余生中维持着一辈子亲密的友谊。当结尾国王向民众挥手示意的背面室内精致的雕塑台柱将皇室的建筑风格与品位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仔细回想,这种精雕细琢的布景常常映入我们眼前,似乎让观众也穿越到了英国皇宫的殿堂,踏在绢绣的地毯上,引领我们也体验一把身着华服尊贵典雅的贵族身份。
当成为新国王的公爵在医生的激将法下大声的喊出“我有我的声音(I have voice)”时,医生一定为公爵感到高兴,公爵终于能够真正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当公爵面对宣战向英国民众讲演到“为了捍卫凝聚起我们的所有”时,此时,他的内心更加强大,在这二战爆发之际,在伦敦处于危机的时刻时,乔治六世与国民一道抵御法西斯的入侵,不再为自己而活,作为国王,对自己有所期待的是千千万万的英国国民,现在的他,是为所有英国人而活,要带领所有英国人守卫自己的家园。在公爵喊出最强音的时刻,他的眼神也是从没有过的自信与坚定,他的行为透出了应有的王者风范,赢得了民心,使其在英国王室历史上不失为一位传奇人物。当然这些都通过科林·菲斯(Colin Firth)精湛的演技,栩栩如生的诠释了这一角色,获得奥斯卡影帝的荣誉非他莫属。
《国王的演讲》带有贵族气息的强大气场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演以及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因此他的震撼力是强大的,这也就是来自英伦的电影带给我们的绅士风度下的优雅与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