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课结业论文
关注国事 关心民生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形势与政策课,从大一上到大三,也陪我从懵懵懂懂走向了渐渐成熟,从大一时候的机械的跟随别人的脚步、不认真对待这门课到后来的自己主导自己的生活、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时事政策,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我一直都认为人不应该强迫自己去做什么,因为人的一生到了哪个阶段该做什么不需要强迫,它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只需要顺其自然,顺应自己年龄的增长,精神就会达到该到达的层次。所以从大一到现在,我感觉自己的精神层次提高了,开始更多地关注国事、关心民生,开始用理性和更全面的角度看待世界、分析实事。80后们正在自己的事业上拼搏,他们小有成就;90后们正在过着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他们衣食无忧。而我们处在80的尾巴90的头上,正在为离开学校和同学分离而忧伤,也在为即将踏入社会而准备,我们即将接受挑战。所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青涩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正确的人生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人们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定位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方向;正确的人生观能帮助我们正确定位和发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现在的大学生似乎越来越少的关注国事却越来越多的关注娱乐、薪水、房价等,不得不承认造成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社会原因,更是一个国家的教育的问题。教育首先应该教育人们爱国,爱国主义是我国的民族精神,其次才是教育知识发展强大我国的综合国力,教育应该关注国事,让大学生更多的关心国事,让我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爱国团结的接班人,而不是做什么都与我无关、只关心自己的利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被扭曲的大学生。北大校长陈佳洱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们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他们不仅具有开拓新知识的创造力,而且具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具有正确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及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尚的灵魂从哪里来?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哪里来?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了解希望工程,不知道扶贫工程,不关心下岗问题,不注目企业改革的大学生会有多么强烈而具体的责任感。
关心国事,这永远是一个历史命题。作为二十一世纪我国政治经济舞台上最活跃的当代 大学生,我们应该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高屋建瓴的气度和心忧天下的胸怀,我们应该做国 家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还首先应该做有原则有责任感的爱国者。“大学生”何以为 “大”?唯气魄高远可以为大,唯心忧天下可以为大,所以,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多地关 注国事。
其实作为社会中实实在在的成员,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民生的组成部分,我们每天在上演着真实的民生生活,民生就在我们身边,关心民生,关心百姓生活,就是关心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关心民生问题,是民之本,国之计,当前首要任务应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使民生问题同改善民生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和改善,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过上好日子。
人生观是对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认识和评价,是形成价值观、伦理观等具体思想观念体系的基础正确的人生观不仅有助于个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要在内心里对名利、权力、他人、家庭、社会、祖国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繁华的都市、精彩纷呈的生活常常让现代人变得更加浮躁,要保持一颗宁静的心,真正做到内心和谐实在不容易,但是拥有良好的心态是每一位渴望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心态良好,内心和谐,才能淡薄名利,宠辱不惊,1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才能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从容应对,处变不慌;才能与人为善,以邻为伴,宽容大度,公正客观。而这些首先需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前提是必须对世界有着清醒正确的认识,能够摆正个人与社会的位置关系。每个人的一生,无非就是在生活。人们首先注重的是物质生活;当物质生活具足了以后,我们还需要精神的生活;精神生活有了以后,还要追求艺术的生活;因为生活中要求真、求善、求美。用禅的观念来看,这是一种合理的人生观。树立正确人生观,对于确定一个人事业的方向并取得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回顾古今中外,大凡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或在某领域取得成就的科学家、思想家,一般都是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获得的。他们在为社会工作,为人类服务的崇高思想指导下,忘我劳动,敢于创新,做出许许多多成绩。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人生价值、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理想的看法是积极的、进步的。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就是在这样人生观指导下,积极工作,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人生征途上,就会或彷徨徘徊,或随遇而安,或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树立科学人生观,增长识别是非的能力,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确方向。
以上是我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一些收获与感悟,它让我明白了应该更多地关注国事、关心民生,它让我更深刻的思考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情况分析
摘要:中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情况,究其原因,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周边的整体安全环境可谓喜忧参半。对于我国来说不仅仅是难题,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为货架将来的发展铺平一条绿色的国际通道。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稳定 动荡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1、朝鲜半岛风云突变 朝鲜半岛风云突变,对东北亚安全形势影响甚大,也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大的变数。由朝鲜发射火箭和进行新的核试验所诱发的紧张局势,尽管不是这一地区首次出现的问题,但此次危机对抗性强,造成的连锁反应超过以往。危机双方在失去耐心的情况下,彼此互不示弱,尤其是在拥有核武器和导弹武器方面,都提出了相应诉求,“弃核”和实现半岛无核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朝鲜半岛无论是否会爆发新的战争,双方的对抗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后即便重启“六方会谈”,要解决的难题将会更多。中国面对这种极为棘手的局面,既不能介入太深,也不能抽身而退,处于左右为难境地。如果爆发战争,中国将面临是否参战问题,此举势必牵动全局。如果回到谈判桌前,中国的外交斡旋难度极大,前景也难以预料。所以说,东北亚方向将可能成为中国今后最大的安全隐患,也必将成为稳定周边的当务之急。
2、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而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 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3、中印领土争端悬而未决 中印关系虽已正常化,但并未建立相互信任,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始终是不确定因素,加之印巴纷争尚未根本消除,中国西南边陲不可掉以轻心。
近年来,中印关系明显改善,作为同属于新兴经济体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印双方的合作也有所加强。然而,印度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中国的领土要求,近年来在边境地区不断采取动作,宣示主权,增兵固防,加快战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并大肆散布“中印必有一战”的言论,这些现象都不是好兆头。印度现在不仅拥有核武器和远程导弹,而且在海空军力量上也丝毫不逊于中国,其实施高技术战争的能力决不能小觑。西南边陲过去曾一度是中国维护周边安全的重点,现在的情势也不容乐观,加强中印边境地区战场建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无疑需要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4、美国“重返”亚太 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磨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参考文献:
《瞭望》新闻周刊—《多个方向近期现异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新变数》作者:陈向阳
《求是》理论网半月谈——《如何看待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作者:周方银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
中国趋高房价现象浅谈
中 国 趋 高 房 价 现 象 浅 谈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专业:心理学(师范)
学号:*** 任课教师:张颖 姓名:赵慧
第1 页
共6 页
中国趋高房价现象浅谈
中国趋高房价现象浅谈
赵慧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1级 重庆 400715)
摘要:随着几年前的电视剧《蜗居》的热播,和中国近几年来一直走高的房价现象,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关注房价问题。“蜗居”“房奴”“房姐”成为了当下人们茶余饭后讨论最火热的词汇。不少关于已婚夫妻为得到更多的机会能够买房而假离婚的新闻数据越演越烈。面对中国逐年趋高的房价,买房难的现象,本文根据大量文献资料的参考,从影响中国产生高房价的经济和政治两个主要原因及解决这种现象的决策两方面对中国的趋高房价现象进行个人的浅谈。
关键词:趋高房价现象
经济原因
政治原因
决策 1 前言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房改至今10余年,房价翻番上涨,2002年至2005年期间,房价每年同比增长6.7%、6.9%、11.1%,其中2004年到2005年间,房价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如此高的房价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房价的构成主要包括:土地取得成本、拆迁安置费;规划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费用;设计图纸审查、勘察费用;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费、墙改基金、防雷设计审查、测绘费、检测费、招标费等;施工建设费用;小区配套建设费、环境绿化费、公建费等;房地产企业税费;房地产企业管理费、财务费用;房地产开发利润;按规定向政府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缴纳维修基金;预备费以及其他应对不可控因素的费用。
从房价的构成不难看出,除了政府通过对房地产企业和个人征收的税费以及土地收益,再加上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其余真正用于业主房产成本的也只有不到房价的一半了。所以购房者购买的不仅是房子,还额外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此房价已超过了业主的购买能力和购买范围,房价怎一个“高”字了得!
近年来各大城市房价持续上涨,部分城市几乎可以说暴涨,十年翻一番。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张与环境研究中心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房地产蓝皮书》,在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国1997~2004年商品住宅建设投资额快速增长,平均增长率为28.4%,2004年达到8000多亿元;2005年1~10月商品住宅投资增长率为21.9%,仍保持较高增长态势。以此同时,1998年以来全国住宅销售面积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住宅销售面积相对于住宅竣工面积增长更为迅速,特别是2003年与2004年期间。
房地产市场上供给与需求两旺的态势带动了房地产价格的持续增长。全国25个大中城市中(包括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的省会、四个直辖市以及青岛、宁波、深圳、厦门、大连等五个副省级市)2000年至2004年房屋价格指数增幅超过5%的有19个,超过10%的有9个,其中西安、宁波、太原增幅超过了15%。总之,近10年来中国的房价均呈现出持续走高的事实。中国未来房价的走势如何,一些专家认为,根据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趋势、城镇化水平的目标及其导致的房地产供求状况,“估计中国房价10年会翻一番”!
第2 页
共6 页
中国趋高房价现象浅谈 中国房价逐年走高的原因
中国房价的一路飙升,究竟是经济因素还是政治因素,还是两者共同影响下所形成的,抑或是其他的微妙因素,不同的角度分析有不同的道理。
2.1 高房价的政治视角
2.1.1 部分地方政府官员的片面政绩观作怪
对于政府官员而言,能否在执政过程中出政绩,是其个人仕途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可谓绞尽脑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民众购房需求不断提升,使得房地产业的发展成了其达到此目的的最佳途径之一。在一些地方,房地产开发已经不仅仅是民生和经济问题,实质上已构成了某些地方官员体现政绩的主要手段,形成了典型的“房价政绩观”。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一中曾指出:“房价大跌,最大受害者是地方官员。”“房价下降,不仅仅意味着当地GDP跟着缩水,官员的政绩也要跟着缩水。”由此可见,这一政绩观的存在导致许多地方官员将房价与政绩直接挂钩,把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视为增加财政收入,来谋求个人的执政政绩,这该是导致房价高的重要政治因素。
2.1.2 国家相关法制的不健全
首先,就土地出让制度看,2004年后实行的土地招拍挂制度,为地方政府无形推高房价提供了平台。一些地方政府积极介入地产市场从中获取巨额收益。据统计,2009年杭州土地收益高达1300亿元,北京、上海的土地也收益不菲,这种土地财政体制的存在,导致许多地方政府无形中推动房价的上扬。其次,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市场准入制度。目前我国住房建设市场没有明确划分,住房问题的解决几乎全部交给了市场,但在住宅开发企业准入上,则未设置明确的准入门槛,致使一些住宅开发企业,不问其能力、业绩和信誉如何,只要有钱能买到土地,就可以开发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住房建设市场规范性的缺失,房地产市场出现无序发展状态。最后,在房地产销售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开发商捂盘惜售、哄抬放价的行为时有发生,而在经济适用房的申请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经济适用房申请中的串号、连号等腐败现象屡见不鲜。
2.1.3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从本质上讲,政府是一个公共服务机构,其职能主要在于谋求公共利益为推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服务。但作为一个组织机构,政府本身也有着自利性的倾向。据统计,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开发总成本构成中,向政府的支出达到44%,而在房企总支出中,流向政府的比率更是高达49.42%。高房价与政府部门私利的相关性,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提供了来源,但同时也为其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打开了缺口。房价高涨,百姓买不起房地方政府却不表态,结果必然导致中央先行做出的各项政策在地方遭遇困境房价难以回归理性的位置。
2.1.4 政治腐败从中作梗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央逐年加大了对政治腐败的打击力度并取得了
第3 页
共6 页
中国趋高房价现象浅谈
巨大的成就,但依旧无法彻底摆脱政治领域“前腐后继”的怪圈。随着近年来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房地产相关的腐败行为也开始浮出水面。由于房地产的审批、开发到销售各环节都与地方政府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相关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开发商与政府官员之间的行授贿行为即时出现。为掩人耳目,部分政府官员不断的为开发商提供便利,幕后参与房地产开发。同时开发商也为贿赂他们的利益者使出各种办法,如此腐败的成本必将推高房价,并将其转嫁给可怜的消费者。甚至“绑架”地方公权利,导致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执行力弱化。
2.2 高房价的经济视角 2.2.1 股票市场长期低迷
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至今,投资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投资者普遍选择的投资品是股票和房产。而自2001年之后,中国股票价格持续下跌股票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难以形成回涨止跌的预期,大量资金撤离股票流入房地产市场,以此同时,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投资收益率不断上升,而风险却没有显著增加,由此推动房价上涨。
2.2.2 贸易顺差和巨额外资流入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外贸出口竞争力的增强,中国连年保持外贸出口顺差。与此同时,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看好,全国各地为引进外资,实行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自2002年以来,中国每年吸收外资数额不断攀升,仅直接投资每年均在500亿美元以上,间接投资的数额也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资本项目出现全所未有的巨额顺差。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在流入中国的巨额外资中,从2003年起就有相当一部分以投机为目的的“热钱”流入中国房地产业,仅2005年投入中国房地产业的外资就有110亿美元,这直接推助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随着流入中国的外资剧增,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大量增发货币。2002年M2总量由18万亿元增长到22万亿元,货币供应量增加首先刺激普通物价上涨,并带动了房价的紧跟持续上涨。
2.2.3 普通百姓购房需求旺盛
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住房的需求也随着增快。一些普通百姓买房,不是根据其收入和购房能力,而是快速上涨的房价让他们唯恐现在不买,以后房价上涨更买不起。何况购房存在着强烈的投机、投资赢利倾向,买得越早,数字化的赢利率越高。在银行低利率和较低首付比例的金融支持下,致使许多市民加入了房奴的行列,进一步推动房价上涨。
2.3 其他视角 2.3.1 土地稀缺性因素
众所周知,地球上陆地只占30%,况且世界沙漠化日益严重,温室效应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也在蚕食着陆地资源,世界众多沿海城市将被淹没。全世界,特别是中国,人口还在不断增加。由于土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土地可供给减少而促使房价不断的攀升。
2.3.2 心理因素
第4 页
共6 页
中国趋高房价现象浅谈
如果购房者购买意愿强烈,那么楼市走势必然强劲,房价走高也成了必然;相反,如果购房者观望情绪加重,那么楼市必然低迷,房价走低也将成为必然。当房价下跌时,人们会希望跌的更低而持币观望;而上涨时会有很多人疯狂抢购,更有部分囤积居奇,想从中捞一把。于是,造成房价更疯狂的上涨。
2.3.3 虚假因素
房价的高低,其实还有虚假因素的参与,开发商利用某些手段造成楼盘紧俏的假象,如雇人排队买房,捂盘惜售等等。由于购买人和开发商的信息不对而造成购房人对房地产市场预期产生误判,极有可能错误的买房,致使房价持续走高。解决办法
3.1 政府出台相关法令并严格执行
针对炒房现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法令制度,严格遏制炒房行为,严禁利用炒房获取暴利满足自我欲望。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如果不加控制,无数的房子将放在更多的富人手里搁置不售,反而是需要买房的人买不到或买不起房子。
3.2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但人口如果不加控制可能会无限制的增长下去,为了尽可能增加人均资源利用率,不让土地资源如此紧缺,政府必须加大力度控制人口数量,使土地资源不要太大的影响房价的上涨。
3.3 对富人实行比例税
通过对富人实行比例税,让有一定层次收入的富人缴纳一定层次的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更多的小型住宅区,供一般的人群购买居住。有政府投资,把价格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让更多的居民能够买到房子,解决住房难的问题,也在心理上给人们与保障作用,稳定民心,缩小贫富差距,加强民族凝聚力,使中国更加稳定的发展。
3.4 加强城镇建设
鼓励更多大学生回乡建设新农村,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大学生返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政府也可以对农村进行投资,建设公共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便利农民,扩大城市化的范围,使城市化深入全国各地,从而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进而影响房价上涨的速度。
3.5 多方面稳定币值
面对外币大量流入中国,挤压人民币,导致通货膨胀的现象,政府应采取多方面缩紧性财政政策,提升利息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多种投资品加入,稳定物价,同时促使房价也渐渐稳定。小结
高房价是一种经济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高房价问题的认识完全从经济角度着眼,目前对于高房价的经济解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启示我们应从经济和政
第5 页
共6 页
中国趋高房价现象浅谈
治相结合的视角来透视中国高房价的成因,以便做出更好的解决对策来控制房价的持续高涨,让更多的人有房买,买的起房。参考文献
【1】 许经勇,马原.当前房地产价格走势与宏观调控策略选择[J].经济学家,2005,(5).【2】 王阿忠.中国住宅市场的价格博弈与政府规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编撰 2006年房地产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 张军锋.“不合理”房价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26):67-68 【5】 朱中一.房价大跌最大受害者是地方官员[N].京华时报,2008:12-17
第6 页
共6 页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
形
与 政(新形势下的中印关系)
姓名: 学号: 专业: 势 策
新形势下的中印关系
随着近年中国与印度在亚洲的双双崛起,中印关系也自然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热议的话题。从世界范围讲,中印关系是当今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从地区安全角度讲,它对亚太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这么重要的双边关系过去几十年一直处于冷淡状态,直到最近几年,才出现转暖迹象,但依然热度不够。可以说,当前的中印关系仍属高层推动型,政治与战略互信不足,以及民众支持基础缺失仍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
中印两国的关系很受世界的关注,两国的关系其起起伏伏。2010年4月1日是中国和印度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纪念日。而步入“耳顺之年”的中印关系虽然稳定发展的基调未变,但障碍尚未完全消除,1962年边境战争,**喇嘛关系的西藏问题等仍是难以跨越的障碍。就如某些印度官员表示,当年那场战争的伤口至今难以愈合。
一、历史问题——边界问题
中印边界问题虽然是历史遗留的,实际上却成为目前严重影响中印双边关系深化的最大障碍。中印边境争端的焦点,是我国大片领土的归属问题。具体形象地说,就是三条线之争。尽管1987年以来,中印之间围绕边界问题进行了不下10轮的政府级谈判,对缓和边境的武装对峙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解决领土争端问题而言,仍没有任何实质
性的进展。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外长慕克吉近日拒绝了中国对阿鲁纳恰尔邦的领土主权要求,声称印度“不会放弃任何领土”。可见边界问题仍然是中印关系中的一大疙瘩,印方不会放弃任何领土,而中方更不会将自己的国土拱手相让。然而正如印度总理辛格所说:“边界问题一旦解决,我们的战略伙伴关系就会拥有更多的力量和活力。”
二、西藏问题是牵动中印关系的又一敏感因素 1959年3月,西藏发生叛乱,**一行逃亡印度。同年8月,中印发生第一次武装冲突——“郎久事件”。**喇嘛逃出西藏后,印度容许他带领追随者在印度北方成立了流亡政府。从此,印度境内上万名流亡分子就成了中印关系的不稳定因素。直到今天,这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全面解决。
**喇嘛问题已经成为中印之间难以磨灭的伤痛,并且不时被某些印度政客借来大做文章。如果印度不在西藏问题上彻底改弦更张,放弃冒险主义和两面派的做法,中印两国难以发展成亲密、友好、热情的伙伴关系。
三、两国之间的竞争
作为两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同时又是两个边界接壤的发展中国家,存在某些利益差异甚至利益冲突是难免的。尤其在能源来源上的竞争。两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大国,中印对能源的需求都在急剧的加大。而同样作为能源消费和进口大
国,双方为获得国际油气资源确实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竞争。这在历史上是有事实证实的。
今天,在世界格局大调整、国际秩序大演变之际,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尽管改善和发展中印关系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但是中印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合作远比恶性竞争来得划算。
正如印度总理辛格所说:“只要印度和中国用同一个声音说话,世界就会倾听。”而胡锦涛主席也回应辛格主席说:“中印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要坚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可见,纵然中印之间有分歧,但不能掩盖两国之间存在共同利益诉求的事实。展望未来,中印两国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展示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一、政治互信要不断加强。
中印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印关系,都从长远和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各领域交往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印双方签署《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中印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发表《联合宣言》,制定深化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十项战略”,携手举行陆军联合反恐训练„„这些互动丰富了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增进了两国的政治和战略互信,为中印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经贸合作要不断扩大。
近年来,印度成为中国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就正如,尽管中国的企业有前车之鉴,再加上这阵子印度禁止进口中国产电信设备,称其含有间谍设备,印度仍被华为和中兴通讯称为“重要的战略性市场”。印度市场潜力的巨大让华为和中兴仍愿意与印度进行洽谈,进行下一步的经济合作。可见,中印之间的合作潜力是多么的巨大。只要本着互利共赢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拓宽合作领域,排除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干扰,中印经贸合作将会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四、民间交往要不断推进。
中印同在亚洲,毗邻而居,情感却很陌生,彼此了解有限。过去的20年,中印两国高层交往日趋频繁,然而相对人口基数,两国间的民间交往还处于起步阶段,彼此的了解还不深,这也是两国民间非理性情绪时隐时现的主要原因。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卡恩纳更是一针见血,“印度仍然对中国存有戒心,而双方之间的不了解更是惊人。”今年两国将分别主办“中国节”和“印度节”系列活动,必将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增进互信,为两国关系全面稳定发展构建良好的民意基础。
五、国际合作要不断深化。
中印同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新兴国家,在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有相似的诉求,在维护亚洲乃至世界 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上有共同的利益,而且两国都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建立更加密切和广泛的理解与合作的愿望。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层出不穷的挑战,中印两国应继续积极推进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六、两国关系要不断发展。
作为两个亚洲大国和邻国,既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现实的利益摩擦。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两国已就解决边界问题达成政治框架,双方特别代表迄今已举行13次会晤。通过谈判,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解决边界问题,符合双方的利益。两国同意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应努力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只要双方妥善处理并照顾彼此的利益和关切,就可以确保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
中印共同发展、繁荣,必将对亚洲和世界和平、和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印两国只要把握机遇,深化合作,一定能携手共创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要求
2018年春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要求
一、提交时间:
因本课程本周结课,下周适逢期末考试,所以论文提交提前一点哈,论文封面上时间统一为2018.6.30,切记切记。论文提交格式必须按照我提供的样表来哈
6月29日前完成书面论文用A4纸打印好交班长或学习委员,电子档也发给班长或者学习委员,注意电子档命名格式必须规范统一(命名:学号+姓名+专业年级简称),班长或学习委员汇总交办公室博学楼AB505法学院副书记办公室,联系方式于百江***。也就是说书面的和电子档的都要交,格式必须按照要求来。
二、主题范围:
本期“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三个专题。
1、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2、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3、全面认识新时代历史征程(最后一次课会讲主要内容与专题有重复,会略讲),这三个专题涉及了国内外政治经济等形势。
三、论文题目:
参考主题范围,围绕三个专题所涉范围,任选一专题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力求题目新颖,必须有题目。比如:我眼中的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强国一代有我在……切忌求全,面面俱到。
四、论文要求:
1、要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分析。
2、所选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观点正确,无偏激言论和反动观点。
3、内容有一定深度、分析问题透彻,条理清晰、有新意,语言准确严谨。
4、不少于2000字,格式编辑力求美观。
5、独立思考,绝不允许有大段抄袭,一经发现雷同后果很严重,不仅打回重写还会打分降等。避免雷同的最好做法就是要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电子档附:命名样图:学号+姓名+专业年级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