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由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讲座,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家长,我感觉受益匪浅。
于丹老师认为,家庭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家风、家训”。还讲了“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历史典故。从中我知道了在一个家庭中母亲的重要性,榜样的力量。家长要有信念,要有持之以恒的行动,这是对孩子最好的营养。家长要把信念传下去,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孩子。这是任何物质条件都补偿不了的,比不上的。
于老师举了个例子我印象颇深,一个小孩子摔倒了,哇哇的哭个不停,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把孩子扶起来,边拍土边说“都怪这个破桌子把宝宝绊倒了”说着就去打桌子。这种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甚至每天上演。我们甚至都习以为常,都觉得这是哄小孩子的好方法。然而,于老师说,都是家长的这种行为教给了孩子不负责任,遇到问题推卸责任,先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孩子长大后的各种问题根儿都在小时候的教育上。是我们不知不觉中灌输给孩子这种推诿不负责任的态度。
还有关于“抱怨”的问题。有的时候,我们会遇到挫折遇到麻烦,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抱怨“都怪……”“要不是……我早就……”殊不知这样的话孩子听多了也就学会了。抱怨是一种传染病,一个只会抱怨的孩子是会远离幸福的。抱怨无济于事,只会徒增烦恼,没有人愿意和一个整天怨声载道的人在一起。
这次讲座讲了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对孩子考试成绩的期许。一般家长都会往高处期许,“下回考个第一”“下回超过……”而当于老师的女儿问她对她考试有什么期许时,于老师说了一个非常保守的分数,就是知道孩子肯定能考到的分数,以至于女儿非常不屑的说“都等于没说”。于老师说一个人能保底比一个人能掐尖儿重要的多。保底是雪中送炭,掐尖儿是锦上添花,没有花死不了,没有炭却绝不行。这又给我们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
在孩子的“挫折教育”上,于老师认为“要想让孩子在外面少受委屈就应该让他在家多受委屈”这跟我们平时的教育理念是完全相悖的。原来我们认为“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我们要倾尽所能对他好”
正因为我们太过溺爱孩子,孩子在家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根本不知委屈为何物,而当他走出去,世界不会给他所有,他就会觉得委屈,而他也根本不具备这种抗搓的能力,以至于出现“轻生,跳楼”等问题。
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这方面的讲座,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从中有所悟、有所得,更好地教育孩子!
第二篇: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观《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有感
四(11)班
黄迎曦
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灵,让我整整一个中午吃不下饭菜,不禁思绪万千。
今天早上,我听老师的命令准时7点打开电视,专心的观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于丹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我都深深的记在心里,其中“孩子每发一次脾气,就会在人的心里钉一颗钉子,让多少人都不痛快。”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灵,让我整整一个下午吃不下饭菜,不禁思绪万千。
曾经无数次和妈妈顶嘴,曾经元数次耍小聪明,因为一点小事一溜烟跑到另一个房间,他门紧紧得锁上,无论妈妈怎么敲也敲不开。曾经无数次发小脾气,把书扔到一边,呆呆的坐在那里使劲地冲妈妈喊:“不干了,不干了„„”曾经无数次„„我每次发脾气就会让妈妈生一次气,往妈妈身上钉的钉子怎能数清?而每次妈妈总是默默的承受着。在这里,我真诚的向妈妈说声对不起。回想以前,妈妈总是耐心的教育我开导我,而我却老实不领情,不感恩,反而和妈妈对着干,认为她总是欺负我。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我感受到我是多么讨人烦,面对妈妈苦口婆心的讲解,我会专心的听讲面对错误行为,妈妈对我的教育我会努力的改正。
第三篇:于丹《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于丹《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殷都区曲沟镇南曲沟小学五二班
范泽林
今天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演讲,我受益匪浅。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走别样的路”这方面的内容。
讲之前,于丹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她说:“有三个煮着沸水的锅,第一个锅,放入一个生鸡蛋;第二个锅,放入一个生胡萝卜;第三个锅,放入一把干茶叶。水煮开了,第一个锅了的生鸡蛋,变成了心硬皮薄的鸡蛋;第二个锅里的的生胡萝卜,变成了软软的一块;第三个锅里的干茶叶,他放进锅里前是最轻最丑的,但是,在沸水里,他舒展看来了,不改变了自己,还把这锅沸水变成一锅香茶。”
这锅沸水就是一个社会,社会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他不可能因为自己喜欢某一个人就把这锅沸水变成温润的温泉。第一个锅里的生鸡蛋,他比喻着在社会里浮沉久了,连心肠都变硬的人;第二个锅里的生胡萝卜,他比喻着社会中的老好人,永远没有自己的主见,一切以领导为先的人;第三个锅里的生茶叶,他比喻那些学会改变自己从而改变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我们的思维态度决定我们看事物的角度,我们看事物的角度决定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决定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的行为方式往往就决定了我们的事业、生活甚至命运。有时候在社会的舞台里我们不一定能改变这个社会适应自己,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改变我们的观念。
我们要以怎样的姿态怎样的方式走进社会,这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发现世界,当我们的知识阅历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人格就会决定我们的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人格决定态度,让我们学会走别样的路,拥有别样的人生。
第四篇:《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人格教育与学生能力》观后感
今天看了于丹老师的演讲,我受益匪浅。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走别样的路”这方面的内容。
讲之前,于丹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她说:“有三个煮着沸水的锅,第一个锅,放入一个生鸡蛋;第二个锅,放入一个生胡萝卜;第三个锅,放入一把干茶叶。水煮开了,第一个锅了的生鸡蛋,变成了心硬皮薄的鸡蛋;第二个锅里的生胡萝卜,变成了软软的一块;第三个锅里的干茶叶,他放进锅里前是最轻最丑的,但是,在沸水里,他舒展看来了,不改变了自己,还把这锅沸水变成一锅香茶。”
这锅沸水就是一个社会,社会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他不可能因为自己喜欢某一个人就把这锅沸水变成温润的温泉。第一个锅里的生鸡蛋,他比喻着在社会里浮沉久了,连心肠都变硬的人;第二个锅里的生胡萝卜,他比喻着社会中的老好人,永远没有自己的主见,一切以领导为先的人;第三个锅里的生茶叶,他比喻那些学会改变自己从而改变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我们的思维态度决定我们看事物的角度,我们看事物的角度决定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决定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的行为方式往往就决定了我们的事业、生活甚至命运。有时候在社会的舞台里我们不一定能改变这个社会适应自己,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改变我们的观念。
“做有用的事,当有趣的人。”于丹说,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让人过于追求有用,她对书院的第三个期待是,希望六艺之风重新回来,让中国人有一些艺术的情趣。
中国正处在农耕文明到都市化进程的重大转折期,很多哲学理念、价值默契的东西受到质疑,比如我们现代社会还需要天人合一吗?很多人认为,天是农民的法则,不是都市的法则。书院中国就是要在都市中传承我们祖宗的法则,书院的琴棋书画并不是茶余饭后的锦上添花,它还有一种雪中送炭的功能,那就是守护我们心中的价值默契。”
我们要以怎样的姿态怎样的方式走进社会,这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发现世界,当我们的知识阅历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人格就会决定我们的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人格决定态度,让我们学会走别样的路,拥有别样的人生。
刘慎恒 郝集小学
第五篇:《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 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今天,我收看了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教育专题节目。于丹教授围绕家教这一话题,以她独特的思维,有理论阐述、有故事启迪、有古语名句,旁征博引,为我们娓娓道来,并一语中的。令人深省。观看完讲座,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如何进行孩子的人格教育,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感受最深的是我们要让孩子要学会“独立承担”,要有担当。于丹教授所讲的生活中祖父母对孙子宠爱的故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太常见了,这样潜意识里孩子就会认为做错了事,不是我的错,而是推卸责任。还有就是社会中一些极端事件的出现,年轻人遇到挫折,跳楼的、自杀的等等问题出现的根源是家庭教育的不足,孩子长成了不自立的人。这次听于丹教授讲课,深深的触动了我,从今天起,一定要做让孩子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其次,就是如何面对现在教育市场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出现。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同,童年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底色和人生走向。而学习能力、艺术教育、英语启蒙则是当下社会,决定一个孩子竞争力与未来的关键。为此,父母都给孩子上上紧紧的发条。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把孩子当作自己梦想的实践者,要求孩子在自己设定的框架内安全地成长,却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感受和内心渴望。孩子的时间是可以填满的,但一定要是他感兴趣的。身为父母,最重要的是学会懂孩子和等孩子,呵护孩子的天性,给他足够多的爱和安全感。
最后,家庭氛围、亲子陪伴与沟通、习惯养成这些问题,都关乎到父母能否给孩子一个健全完整的人格。具体来说,我们第一要做榜样给孩子看,以对父母长辈孝敬尊重来让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百悌孝为先”是一种责任。第二要在辅导孩子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能力和感恩的意识,让孩子在知识不断增长的同时,抵抗挫折的能力得到加强。第三要让孩子走进社会、学会沟通、善于协调、融入群体,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