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名词解释

时间:2019-05-13 10:1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唐代文学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唐代文学名词解释》。

第一篇:唐代文学名词解释

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一 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 “新 乐府运动”。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除白居易而外,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并为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上官体:贞观诗坛后期,出现了一位重要诗人上官仪(《奉和山野林秋》)。他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诗作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时人谓为“上官体”。它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音响清越,韵度飘扬,有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一中国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在唐诗发展史上,它上承杨师道、李白药和虞世南,又下开“文章四友”、沈佺期、宋之问。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他们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创作活动集中于唐高宗至武后时期,都属于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心中充满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重视抒发一己情怀,诗中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壮的感人力量。他们是当时真正能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但“四杰”诗风并未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是武后时期代表性的台阁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多限于应制酬唱、咏物、赠别,点缀升平,标榜风雅,难免有词藻文饰,内容贫乏之弊。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对律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两人最后完成了五律的定型。(沈:《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宋:《渡汉江》)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除李、杜两位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很高的诗人,可大致分为两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主要写山水田园的闲适生活,描绘自然景色。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常建、祖咏等,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情绪,色彩淡雅,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情景交融而构成晶莹美妙的诗境。受前代陶渊明、谢灵运影响较大。

边塞诗派: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在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投笔请缨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忧愁伤感,对战争的态度不同,思想上有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七言绝句的形式。

郊寒岛瘦: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两人以苦吟著称,诗风相近。“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称。后也用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

韩孟诗派:中唐时期的诗歌流派,兴起、形成于贞元、元和年间,代表人物韩愈、孟郊、贾岛、卢仝(tong)、马异等。作为一个诗派,它有明确的理论主张,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和诗歌的抒情功能,即“不平则鸣”。认为诗歌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即“笔补造化”。此外,还特别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大胆创新,以文入诗,诗文合一。

元白诗派: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的一个诗歌流派,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他们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诗歌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用文学创作来反映社会,汇导人情。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发起新乐府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宗旨。

三吏三别: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花间词: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代表人物: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牛峤等。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调不高。但鹿虔扆、欧阳炯、孙光宪也有一些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他们的作品合编为《花间集》。

张王乐府:中唐诗人张籍和王建乐府诗的并称。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先导和重要成员,所作乐府诗,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的传统,以短篇七言歌行为主要体裁,揭露并抨击统治阶级荒淫横暴、穷兵黩武、混战不休等罪恶行径,反映并同情广大人民遭受剥削、压迫的不幸遭遇,题材广泛,主题深刻,倾向鲜明。又善于运用比兴、白描及对比、映衬等手法,通过事实和人物语言表现主题,在篇末用重笔突出中心,语言通俗而凝炼,韵律善于变化,形成了他们共同的诗风。

三十六体:李商隐、段成式、温庭筠的诗歌由于风格相近,且都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这一说法最早见于《新唐书·文艺下·李商隐传》。对于“三十六体”的内涵,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认为是指一种诗歌的风格流派,有认为是指骈体文的风格流派,也有认为这种风格既包括诗歌也包括骈体文。更多的时候,人们故意以含糊的态度谈论这个名词。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它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上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著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

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来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如敦煌石窟里发现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伍子胥变文》等。叙事曲折、描写生动、想象丰富、语言通俗,在艺术形式上也有独特的创造。变文在表现上较多地继承了辞赋家敷陈铺叙的手法,而文笔粗犷,以刚健清新见长。不过它往往缺乏后世小说家那种细腻传神的描绘,在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不免有所局限。

俗讲:唐代流行的一种寺院讲经形式。多以佛经故事等敷衍为通俗浅显的变文,用说唱形式宣传一般经义。其主讲者称为“俗讲僧”。中国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唐朝是传播佛教思想的隆盛时代,僧侣将佛经译成文雅的经文;为向人们进行宣讲,又把经文和其中的动人故事编成通俗文字加以演唱,先用说白散文叙述事实,然后用歌唱(韵文)加以铺陈渲染。这种演唱佛经的形式,称“俗讲”,即通俗讲经之意。其文字脚本称“变文”。

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大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但他们在仕途失意和战乱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作品。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格律归整、字句精工。有时不免显露出雕琢的痕迹,虽有警句而全篇欠佳。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其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多。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他在五律方面的成就已超过了杨炯,使五言律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李峤有咏物诗百二十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咏物诗的诗人。《汾阴行》。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第二篇:唐代文学复习

唐代文学复习提纲 唐诗繁荣情况及原因

历代唐诗选本中选诗较多较全、影响较大、品位最高的是清代沈德潜的《唐诗别裁》。

写出唐诗中反战最激烈沉痛诗句传诵也较广的是曹松:“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现存唐诗最长的是长达1000多字的韦庄的《秦妇吟》,借一妇人之口,述黄巢军攻占京城乱象。“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初唐王绩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之先声;王绩代表作《野望》。

王梵志被认为通俗体诗的开山祖师。初唐著名宫廷女诗人是上官婉儿 沈佺期、宋之问合称沈宋,二人正式将格律诗定型。

初唐宫体诗:

指初唐时期由于李世民提倡而存在数十年的宫体诗现象。其代表为虞世南、上官仪、文章四友、沈佺期、宋之问等。特征是延续六朝宫体诗题材,以宫廷生活为表现对象,应制唱和,咏物颂圣。题材狭窄,诗风轻浮流丽。但使格律诗进一步成熟。上官体:

唐诗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体,指初唐诗人上官仪诗歌创作所形成的风格。他的诗多应制奉和咏物之作,内容贫乏,讲究对仗,风格绮错婉媚。“残红艳粉映帘中,戏蝶流莺聚窗外”是著名的上官体诗句。“文章四友” 参见教程149页 初唐四杰

参见教程148-149页 如何理解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孟尝是东汉会稽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著称。后因病隐居,不为世用。阮籍曾率意独驾,不择路径,行到无路时便痛哭而返。王勃引此二典,先自比高洁的孟尝,却无法骋才报国;后则云即使如此,也不愿效仿阮籍穷途之哭。显现出虽郁郁不得志却不消沉颓废的精神面貌。

《滕王阁序》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骆宾王《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曾使武则天为之矍然惊叹,原因是什么?

原因有二:一是这句话义正辞严,主题深刻,深刻揭露了武则天的罪恶:她在唐高宗安葬一个多月就将中宗李显废为庐陵王,加以软禁。二是檄文写得好,雄壮激昂,对仗工稳,富有感染力,作者骆宾王却站在了武后的对立面,使她感觉有遗才之恨。

汉魏风骨: 即建安风骨。唐初由陈子昂《修竹篇序》提出,用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文风,而提倡一种多悲凉慷慨之气、寄托济世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的文风。

简述陈子昂在诗歌理论上的贡献: 参见《教程》150页第二段。

被学者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唐诗人是张若虚。

二、盛唐部分

王湾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名句被宰相题于政事堂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边塞诗派

王维与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有何主要不同?

陶基本上是儒家思想范畴,崇尚自然,安贫乐道。而王维受佛家禅趣影响;陶基本上是田园诗,王田园诗和山水诗并重;陶诗重在写意,绘画美不太突出,王维则诗中有画;陶的山水田园诗里有入乎其内、亲身劳作的体会;而王维则纯然是山水田园的旁观者和欣赏者,一个唯美的画师。

王维与韦柳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有何不同?

王维与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不同主要在于:王生活于盛唐时期,诗风自然清新,诗中有画,诗中有禅意。是出世的佛教徒的诗,所以诗中不仅美,而且没有人间烟火味。而韦应物生活于中唐大历年间,由于受安史之乱的影响,诗中颇多无奈的叹息和冷落寂寞的情调。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是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往往能“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气貌高古,清雅闲淡。另外,由于受安史之乱的影响,诗中颇多无奈的叹息和冷落寂寞的情调。《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以极简洁的景物描写,传神地写出了闲适生活的宁静野逸之趣,在宁静的诗境中,有一种冷落寂寞的情思氛围。王维与柳宗元的不同是,王没有柳的那种来自屈原作品的幽深孤峭。柳诗与陶渊明、韦应物诗有近似之处,都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如柳宗元的《渔翁》一诗: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然而柳与陶、韦的诗风又是颇有差异的:陶诗淡泊而近自然,最能反映心境的平和旷达;韦诗淡泊而近清丽,令人读后怡悦自得;而柳诗则于淡泊中寓忧怨峭厉,体现出不屈与抗争精神。如《江雪》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主旨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云: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是赠张说的,“临渊羡鱼”而坐观垂钓,表现出希望通过张说援引而一登仕途的心情,有一种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可见孟浩然与盛唐其他诗人一样,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诗写得境界宏阔、气势壮大,尤其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是非同凡响的盛唐之音。

简述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杜甫《登岳阳楼》的主要异同。

杜诗见《作品选简编》上册376页。

孟杜二诗同为咏洞庭湖名作,同为唐五律名篇,气势都很壮大,如孟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杜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流”。

不同处有三,一是视点不同,孟在湖边,杜在楼上;二是事由不同:孟是苦恼想出仕而无人推荐,杜则是自伤洞庭美景下老病孤舟。三是境界不同,孟是写自己的苦恼,杜则还为这年吐蕃入侵,国家战事未休而“凭轩涕泗流”。

谈谈对苏轼“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论断的理解。

孟浩然优点和不足:孟诗语淡而味不薄,意蕴深厚,旨趣高尚,超脱凡俗,但缺乏才气和学问,题材狭窄,视野有限。

就诗的形象和构思两个方面,举例分析说明李白诗歌艺术的特色。

可从他者形象和自我形象两方面谈,他者如诸葛亮、傅说、姜尚、谢安等,崛起于草根,风云际会

李白与贺知章、张旭都是当时著名诗人同时是“饮中八仙”中人。

初盛唐诗人中具有“戏万乘若僚友”气质和天真自然风致的只有李白。李白被誉为“诗仙”,你怎么看?为什么? 《蜀道难》主旨及艺术特点。

杜甫《北征》中“君诚中兴主”指的是唐肃宗。

沉郁顿挫 指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这是自宋人严羽以来世所公认的。“沉郁”主要说的是内容,杜诗多忧国忧民之作,情感深沉忧郁。“顿挫”则主要说的是形式。杜诗抒情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沉郁顿挫”的风格显示了杜诗的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解释“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并简评意义。诗句出于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段诗典型地表现了杜甫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艺术特点。杜甫《新安吏》主题是写唐军兵败后,将未达服役年龄的中男征招入伍的情况;《丽人行》主要写杨国忠兄妹骄纵荒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体现了什么意境?

谈谈你对称杜甫为“诗圣”的看法。举例说明高岑边塞诗有何主要不同? 高适《燕歌行》所讥将领为张守珪。殷璠《河岳英灵集》称:“诗奇体峻,意亦造奇”所评论的诗人是岑参

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的产生是“盛唐气象”的集中体现。

韩愈著名的《南山》用汉赋手法,并连用51个带“或”句,发展了奇崛险怪诗风。《毛颖传》实为一篇唐传奇体作品。主张“不平则鸣”的作家是韩愈 韩愈字退之,元稹字微之。古文运动

韩柳古文运动在文学与政治关系上主张“文以明道。”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的写作有什么独特之处?

该文属赠序文,但并非一般的临别鼓励之语。文中将隐士与大官僚、小人的品行作对比,在对比中烘托了隐士的高尚情操。该文抓住了几种人的行为特征加以形象描绘:权贵们骄奢淫逸,小人趋炎附势,高洁者失意隐居。苏轼曾言:“唐无文章,唯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一篇而已。”

韩愈“以文为诗”的代表作是《山石》 解释“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并简评韩愈的态度。

“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出自韩愈的散文《进学解》。是说《尚书·周书》中《大诰》和《尚书》中的《盘庚》篇,皆文辞艰涩难读。《春秋》这部书褒贬非常谨严。《左传》的文辞铺张华美。韩愈的态度是一律赞美,并说自己从中汲取营养。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出自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柳”并称,你对此是怎么看的?为什么?

柳宗元散文被韩愈评为“雄深雅健”。《三戒》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柳宗元的寓言文大都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三戒》借麋、驴、鼠的故事,写三件应该警戒的事情。其中《永某氏之鼠》写群鼠在旧房主纵容下横行无忌、干尽坏事,最后被新房主彻底消灭;《临江之麋》写一只惯受主人宠爱的小鹿常与家犬嬉戏,以犬为同类,后一出家门,立即被外面的狗吃掉;《黔之驴》的故事已广为人知,被贵州山中小老虎吃掉的那只蠢笨的驴子已成为某些外强中干者的绝妙象征,而“黔驴之技”、“庞然大物”也作为富有形象性的成语流传下来。这三则寓言用笔精到而细节刻划非常生动,将先秦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山水游记是由柳宗元而发展而成的一种独立的散文体裁,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游记,历来被推为柳文的最高成就。与六朝模山范水的山水小品不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既能“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愚溪诗序》),传景物之神,又能借物写心,抒发迁客骚人的不平之气,是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和谐的统一。他为“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惋惜,为小丘“今弃是州”鸣不平,实是作者的自喻自伤;小石潭“寂寞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过清”之境,是作者寂寞凄苦心情的投影;西山的“特立“,“不与培塿为类”,小丘之石的“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正是作者不苟世俗;傲然兀立形象的写照,他是在借石之瑰玮,吐胸中之抑郁。游记而带有骚体的特点,是柳宗元的创新,至于写景状物,绘形传神,外境意境之浑然无间,远胜于六朝山水小品。

柳宗元“永州八记”是从的《水经注》里的写景文中化出的。柳宗元诗被苏轼评其为“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在韩柳之后,孙樵继续维护古文运动,写出《书褒城驿壁》等公认的散文名作。唐传奇是唐人文言短篇小说。

唐代开柳宗元山水游记先声的作家是元结。中唐骈文代表作家是陆贽。

元和体:唐宪宗元和年间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唐宪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狭义是指元稹、白居易诗中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包括艳体在内的流连光景的中短篇杂体诗。

历来“韦柳”并称,请考其原因。(韦应物、柳宗元同为山水田园诗人,均学陶诗。)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

白居易把脍炙人口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划为杂律类诗。

白居易文学讽喻说的表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按白居易自己的分类法,《长恨歌》是一首感伤诗。

唐代以李杨爱情题材创作的诗篇中,政治批判性最强、主题最深刻的是元稹《连昌宫词》 “雄鸡一唱天下白”被毛泽东借用,其实本是的李贺的诗句。

就体裁来说,柳宗元《渔翁》是一首七言古诗。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与柳宗元《三戒》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喜欢和相对不喜欢?

唐诗中“昆山玉碎凤凰叫”句所写的乐器声是箜篌。出自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柳毅传属于爱情与侠义相结合的传奇。郊寒岛瘦:苏轼评孟郊和贾岛的诗风。二人诗叹愁言苦,多写穷困潦倒生活,形式拘谨收敛,诗境幽冷清寒,读之使人不快。刘长卿的诗“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大历十才子:指中唐代宗大历年间闻名一时的十位诗人。他们以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为代表,多山水田园题材,少反映时局之作;以归隐伤感为情调,风格深细工巧,题材狭窄,浑厚不足。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内涵。刘诗此句内涵在于激愤地抒发了由于当权派的排挤,自己的大好时光已过,在众多后起的新人得志官僚“千帆”“万木”前,自己徒然成了“沉舟”“病树”。

在新乐府运动中,与元白齐名的诗人是张籍、王建。比较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与李商隐《隋宫》的明显不同。

刘诗含蓄,李诗尖刻。刘诗意在用吴晋兴亡事迹慨叹地形之险不足恃,历史上的暂时割据终归统一,李诗用意在于讽刺隋炀帝荒淫腐化,终致亡国。如果说刘诗末尾用“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句警告割据地方的野心军阀还有些含蓄,李诗末尾的“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直刺隋炀帝荒淫失国与陈后主如出一辙。

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创作特点。

包括以《无题》命名的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和虽有题但含义不明的,如《锦瑟》等,亦应算无题诗。关于《无题》诗的内涵众说纷纭,分为寄托说和爱情说两种。《无题》诸诗擅长用精美华丽的语言,含蓄曲折的表现方式,回环往复的结构,构成朦胧幽深的意境,来表现心灵深处的情绪与感受。如《锦瑟》诗中所提供的只是五个逻辑上并无必然联系的比喻和用以贯穿五个比喻的迷惘感伤的情感。锦瑟中的一弦一柱,中有无限怅望;庄生梦蝶,中有迷惘慨叹;杜鹃啼血与沧海珠泪,中有凄恻感伤;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则一种迷茫希望与迷茫失望的情怀,交错纠结。他用这五个喻体要比喻的,也就是这种沉缅于回忆里的迷惘感伤的情思。

杜牧咏史诗之特色。

中唐擅长用骈文表述深沉的理性思考而在文学史有特殊地位的作家是陆贽。

《老夫采玉歌》属于李贺中揭露时弊类诗歌。

长庆体 :即元白诗风格。特点是:好通俗,好讽喻,元轻白俗。元好问称孟郊为“诗囚”;白居易则称刘禹锡为“诗豪”。

《霍小玉传》与《柳毅传》相同处在爱情题材,不同处在于一悲剧一喜剧。

元和时代两大诗派的异同特点。

共同点是都不满大历诗风的回避现实,内涵肤浅;

唐小品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晚唐小品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篇幅短小精悍,“随所著立名,而无一定之体”;二是多为刺时之作,有的放矢,批判性强;三是情感炽烈,生气贯注。其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罗隐《英雄之言》的主题:直斥刘邦、项羽盗取国家,与强盗无异,毫不留情地剥下了他们 “救民涂炭”的伪装

《任氏传》和《柳毅传》都是具有人神相恋特征的作品。

唐代诗人以批评其焚书坑儒绝句著称于世的是章碣。

晚唐诗坛上被称为“香奁体”的代表作家是韩渥

唐传奇 温韦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艺术特点是什么? 花间体

南唐二李:

指李璟李煜父子。他们都是南唐词代表人物,又都表现了末代忧患凄凉,特别是李煜,所写词尤具感染力,变乐工之词为士大夫词。

李煜如何将乐工之词提升为文人之词的? 乐工之词指词早期泛泛言情,惟有娱乐性,难见词人个性。“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词在词的本色和真情性方面,显得很突出,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把自己惨痛遭遇扩展为普遍的人生体验,“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引起了普遍的共鸣,所以其言情深广超过其他词人。

第三篇:文学名词解释

文学名词解释

提前注明:名词解释是有技巧性的,要交代年代,作者,代表作,文学特征,文学的历史作用等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切忌死记硬背。熟读文学史,做到烂熟于心,写起来就自由流畅了。

二、魏晋南北朝

1、建安风骨

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所谓“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两者结合指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刚健的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风骨,虽然没有直接论述“建安风骨”,但他无疑是将建安文学作为风骨的典型来看待,后来钟荣在《诗品》中则直接用了“建安风力”一词。后世的作家在反对片面追求形式和单纯的修辞之美,而强调文学的热情和内在的感染时,往往就标举“建安风骨”的旗帜,如陈子昂。在文学发展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2、正始文学(诗歌)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两晋立国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其中嵇康、阮籍的文学成就最高。所谓“嵇志清峻,阮旨遥深”,即是他们的主要特色。

3、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一称谓包括了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一,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二,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反映社会**和抒写报国壮志的充实内容,慷慨悲凉的情辞和苍劲雄浑的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对魏晋南北朝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我国古典诗歌也从此摆脱了四言格局,完善了五言体制,开创了七言新体,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新的面貌。

4、咏怀诗

阮籍所作。有五言诗八十二首,四言诗十三首,前者尤为著名。它开创了中国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这些诗非作于一时,反映了他的各种感受,因多用比兴、象征的手法,诗意较为曲折隐晦,钟荣《诗品》说他“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继承了“小雅”和“楚辞”的传统,开创了一种委婉含蓄、言近旨远的抒情风格,但也有词旨隐晦的缺点。它采用随感录式的写法,触景生情,睹物兴怀,不事雕琢,形式较为自由,给后代文人很大的影响,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怀诗》,车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这些成组的咏怀之作,显然都继承了阮籍的《咏怀》风格。

5、玄言诗

是指以老庄玄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诗歌,两晋永嘉年间至东晋盛极一时,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他们“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作者“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成就不高,但在玄言诗风行的百年间,对文人山水审美体验的启发,山水诗的继而兴盛很有影响。

6、游仙诗

往往假托神游仙境来抒写诗人的怀抱,或表达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或表达对现实的鄙弃,诗人往往在仙境中寄托自己对时代社会的体验,最早以游仙作诗的是曹植,郭璞的游仙诗虽沿袭前人,但他的游仙诗往往是其仕途偃蹇、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种特殊方式,艺术水准较高,成就较大。

7、宫体诗(或徐庾体)

这是南朝梁代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体,内容以艳情、咏物为多,也有不少吟风月、狎池苑的作品,风格绮艳秾丽,讲究声律,代表作家是梁简文帝、及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等文人,又称“徐庾体”。

8、太康体

指晋武帝太康年间出现的一种诗风,这种诗歌重模拟,重辞采,讲究对偶、用典,诗风靡丽,内容繁缛。严羽的《沧浪诗话 诗体》中有“太康体”之称,举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其代表人物。

9、永明体(新体诗)

这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形成的,讲究声韵格律和对偶用典的一种诗体,与古体诗相对而被称为“新体诗”,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萧衍、陆X等“竟陵八友”。沈约创“四声八病”之说,诗歌创作注重声律,其中谢朓的成就较高。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它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为唐代近体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竟陵八友:竟陵王萧子良,礼才好士,倾意宾客,故一时天下文士,纷纷归附其鸡笼山西邸,形成了彬彬之盛的局面,其中文学成就较为突出,《梁书 武帝本纪》中称为“八友”。四声八病:自魏晋以来,中国声韵学由于受印度梵音学的影响,有了新的发展,齐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始著《四声切韵》,同时的著名诗人沈约等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漆、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声病必须避免,力求做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虽然八病的具体规定相当琐细苛刻,写作时难以一一遵循,但这样自觉地运用声律来写诗的确是诗歌史上的空前创举,沈约等所发现的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的形式互相结合,就形成了“永明体”的新体诗。声律说的产生,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中的重要事件,它除对诗歌的形式有直接影响外,对于辞赋、骈文,以及后来的词曲等文学形式,都有很大的影响。

10、骈文

文体名称。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盛行于南北朝,其特点是:

一、讲究对偶,多用四六句式;

二、语音上讲究平仄;

三、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辞藻。

11、《典论 论文》

是曹植所著的《典论》中的一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篇专门的文论著述,它从评论作家处罚,论及各种文体的特点,文章的地位和作用,文学批评应有的态度等,全文篇幅虽不长,但涉及范围颇为广泛,提出论点虽然仅仅引其端绪,但在文学批评史上是第一次,对后世最有影响。

12、文赋

陆机所著,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系统阐述创作的文章,用赋写成。陆机在序文中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也就是文、意、物三者的矛盾,《文赋》全篇围绕这这个中心讨论了文学创作的过程,强调作家要博览群书、充实自己,这属于创作前的准备,提出“瞻万物而思纷”,只有广泛深入地观察万物,才能产生创作冲动。这属于生活与创作的关系问题。初步忽悠了生活是创作源泉的认识。探讨了创作构思的全过程,强调精神专注,充分发挥想象力,要准确反映“万物”,达到“意称物”,用明晰的语言表达,做到“文逮意”;

探讨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理扶质以立竿,文垂条而结繁”形象地说明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的特点。;

提出文章体貌风格的多样性,将文体分为十类,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这是对文学特征的新认识;(1、认识到由于作者个性、审美、爱好不同,造成作品风貌的多样

2、说明不同的体裁,其体貌风格各异)

论文章的审美标准,《文赋》中以不少篇幅,讨论文章利病,指出作文时应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从中也可见出陆机关于文章怎样才美的观念。还强调新颖独创,“谢朝华于己披,启文秀于未振”。

故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 文德》说:“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论文心。”《文赋》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3、文心雕龙 梁代刘勰所著,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总结了南齐以前中国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丰富经验,全书涉及了不少文学理论中的重要问题,诸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标准,作品风格与作家个性及文体的关系,文学作品优良风格的建立,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文学批评的态度和方法等,此外,刘勰对我国文学的历史发展面貌,对许多重要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对文学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也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这些意见对于中国文学史研究,古代文章学和修辞学研究方面,都很有参考价值。但在一些方面也有局限,如在征圣、宗经方面,由于刘勰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要求,对某些作家作品的评价,就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保守性。如《辨骚》篇,对楚辞的艺术特征不能充分理解,评价之不合经典。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刘勰强调要有益于政治教化和道德修养。他对于一些缺乏这种内容的供娱乐用的通俗性文学十分鄙视。在艺术方面,刘勰虽然大力批判当时“习华随移,流遁忘反”的不健康风气,但毕竟又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有时候表现得过于重视形式美。另一方面,刘勰对于后代文学在艺术上的创新变化,有时不觉贬责过多,如他对刘宋时代以山水诗为代表的文学创新,就嫌贬斥过多。但毕竟《文心雕龙》论述比较全面,体系比较完整,从而开创了我国文学批评史的新纪元,章学诚说:“文心体大而思精”“笼罩群言”(《文史通义诗话篇》),诚不为过。

《文心雕龙》的理论对唐以后的作家批评家有相当大的影响。陈子昂革新诗歌标举“风骨”“兴寄”,杜甫、白居易论诗重视“比兴”,韩愈论文主张尊儒、复古,论文学古人应该“师其意,不师其辞”,都是直接或间接接受到他的理论的启发。

(《文心雕龙》五十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主要部分。总论五篇,论“文之枢纽”是全书理论的基础。文体论二十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对主要问题都做到“原始以表未,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其分体的详细,论述的系统周密,远远超过曹丕和陆机。创作论十九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类的问题。其详密深刻,也远远超过了陆机。批评论分五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作了专门探讨。最后一篇《序志》说明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这部分虽分为四个方面,但理论观点,首尾一贯,各部分之间又互相照应,其体大思精,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是空前绝后的。)

14、诗品

齐梁时代钟荣所著,是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它对汉魏至南朝齐梁时代的五言诗作了系统的论述,很多精辟的见解,对后代的诗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诗品》与《文心雕龙》常常被人们相提并论,称为南朝文学理论批评史的两大专门著作。章学诚评价“《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

《诗品》评述了古代文化学术传统与时代风气的影响。钟荣概况了诗人的风格特点,探寻了诗人间的承传关系,尽管有的地方不太确切,但初步建立起了五言诗发展简史的框架。他主张:

一、倡导“建安风力”主张文质并重;

二、反对声病说,主张诗要有自然和谐的韵律;

三、反对过多用典,主张赋比兴并用,做到既“直寻”又有滋味。钟荣作《诗品》目的在于纠正岁时文坛严重的形式主义诗风,但不能不受到时风的熏染,因此存在评价作品偏重辞采,对内容重视不足的倾向,对后代诗歌的批评有很大的影响。唐司空图,宋严羽,明胡应麟,清王士禛等人在论诗都在观点上,方法上,或词句形式上受到他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影响。

15、昭明文选

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古代诗文总集,由萧统(梁昭明太子)在东宫时延集文人们共同编订而成。又称《文选》。《文选》选录了从先秦到齐、梁时期一百三十位知名作家和少数佚名作家的作品,共七百余篇。《文选》的序文明确提出了选文的标准是“以能文为体”,具体特征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也就是说只有善用典故或辞,善用形容比喻,辞采精巧华丽,内容有意义的文章才能入选。虽然《文选》遗漏了许多优秀文人的作品,乐府民歌的收录也甚少,但这仍是一部精挑细选的好文学选本,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杜甫教育他的儿子要“熟精文选理”(《宗武生日》)宋代谚语也说:“文选烂,秀才半”(陆游《老学庵笔记》),可以看出它在后代的广泛影响。

16、志人志怪

志怪小说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内容主要记述神鬼怪异,远方异物,宗教迷信色彩浓重,但也有不少意义的作品,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总体看,志怪小说艺术上还比较粗糙,但某些有些作品在人物刻画,叙述故事,语言使用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志怪小说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唐传奇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沈既济的《枕中记》源于刘义庆《幽明录》的《焦湖庙视》。在中国小说史上,说狐道鬼这一流派的形成,就肇造于这时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

志人小说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内容主要记述了人物的轶闻锁事,言谈举止,从中可见当时社会清谈玄理,品藻人物,标榜名士的社会风气和面貌。代表作是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完

1、沈宋

指沈佺期与宋之问。他们的作品,“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声律精确,属对工整,推动了律诗的发展,五律体制至此已完全定型,七律的体制也开始规范。他们对唐代律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自此以后,近体诗与古体诗的界限有了更明确的划分,诗人在创作上,专工新体和专工古体也渐渐有了分道扬镳之势。

2、文章四友

指初唐诗坛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位诗人,他们的诗歌以宫廷应制奉和之作,内容贫弱,文辞浮艳。其中,杜审言较有成就。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他在游宦之中写了一些感情真挚的好诗。

3、上官体

初唐上官仪的诗歌好以绮错婉媚为本,时人纷纷仿效,形成了着力刻画美丽的物象,讲究对仗,用典整丽,精切,音律和谐优美,体制精巧玲珑,他为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是齐梁以来,新体诗过渡到沈宋律诗的一座桥梁。

4、初唐四杰

这是对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的“以文章文名天下”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并称。他们地位都比较低下,但在唐诗开创时期,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

(他们对齐梁以来的绮靡诗风深感不满,决心革除积病,扭转时风,他们的诗歌创作,扩大了题材内容,抒写了真实感情,给诗坛带来了刚健清新的气息,对形式主义诗风起了扫荡作用。)

(创作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5、初唐体

这是初唐诗坛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行体诗歌。它句式自由,以七字为主,间以三、五、九言,骈散兼行,音韵格律也较自由,篇幅较长,往往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代表作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

6、吴中四士

张若虚、张旭、包融、贺知章

7、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诗歌流派,以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等为代表,又称王孟诗派。王孟等山水诗人政治上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钦慕贤相张九龄,由于仕途受阻或不满现象,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或辞官归里,躬耕田园。他们虽无明确的共同文学主张,但相互之间常以所作山水田园诗酬唱切磋,形成了远绍陶渊明,近学张九龄,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在创造情景交融、物我契合的意境,发掘和开拓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方面作出了贡献。

8、边塞诗派

盛唐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由于其二人成就最高,也称“高岑诗派”。唐代各民族间交往频繁,战事不断,成为唐代边塞诗派形成的社会基础。盛唐边塞诗人,大多有从军入幕的戎马经历,擅长采用七言歌行和七绝的题材,表达请缨杀敌,报国立功的豪情,描写边塞艰苦的生活和奇异的风光,抒发缭绕不尽的乡思边愁,揭露军中矛盾,反映少数民族风土人情,表现民族融合。他们的诗歌兼容了建安风骨和秾丽哀怨的齐梁笔致,形成慷慨壮丽的风格,洋溢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成为盛唐诗坛的一大流派。

9、箧中集

诗集名。元结收沈千远、赵微明、孟云卿、张彪、王季友等诗二十四首,命名为《箧中集》。他们诗中没有盛唐诗中那种慷慨豪雄情调,而以悲愤写人生疾苦,他们是最先感受到哀败景象到来的一群人,冷眼旁观,走向写实。元结把他们的诗作编在一个集子里,给予了很多的评价。元结主张诗应有规讽寄托,有益政教,故选录其中以警时人。

10、大历十才子

根据《新唐书 卢纶传》包括:“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讳、夏侯审、李端。”他们的诗歌很少反映社会的**和人民疾苦,大多是唱和和应制之作。歌颂太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他们在艺术方面都有一定修养,擅长五言律诗,但大都缺乏鲜明的艺术特色,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其中钱起、卢纶、韩翃较有成就。

11、韩孟诗派

这是中唐诗坛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此外还有夹到、姚合、卢仝等人。他们作诗不重视写实,重视主观感受,内容态度上讲究的是煊才、苦吟,不把诗歌作为讽喻时政,干预现实的手段,也不重视社会接受,形式上不愿意从俗趋易,追求的是独创、出奇,用语务去陈言,选择物象搜奇剔怪,风格深险怪僻,又称“险怪诗派”。(主张“不平则鸣”,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12、新乐府

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新乐府自创新题,抒写时事,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

13、新乐府运动

唐代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一批诗人,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通俗,尚写实”,本着“文章合为文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敢于面对生活,自觉地把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这就是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的诗论:

一、他认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稗补时阙”“上下交合,内外胥悦”的政治使命,他提出“文章合为文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

14、元和体

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开创的一种诗风。因昌盛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故名。《旧唐书 元稹传》:“稹聪慧绝人,年少有才名,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妆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宫阁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

(元白体包括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元白那些流连光景,浅切言情的“小碎篇章”。其中也有元稹的艳体诗。)

15、元、白

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又《新唐书 白居易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两人为好友,文学主张也相同,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16、古文运动

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它经历了从两晋到隋的萌芽期,初唐到盛唐的准备期,中唐的高潮期,晚唐的衰落期等四个阶段。它以儒学复古为号召,以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为楷模,用刚健质朴的散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以达到张扬道统,革新文风和文体的目的。中唐贞元、元和年间,韩愈和柳宗元,提出了以“文以载道”为核心的完整的古文理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并把它推向高潮,一时追随者云起响应,终于确立了古文的统治地位。(文风文体的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而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古文:文体名,是散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用文言写的散体文,与骈文相对而言。【韩愈提出】)

17、韩柳

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他俩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和领袖,以其理论主张和实际创作的突出建树而被视为当时文坛的旗帜。他们的文论都主张文道统一,文质并重,指导了古文运动的健康发展。他们的古文较前人有新的创造与突破,韩愈精于论说文,柳宗元善作山水游记和寓言。两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风格,韩文雄健奔放,柳文峭拔精悍,两人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18、唐传奇

小说体裁之一。始自晚唐裴鉶的《传奇》一书,其情节奇特神异,一般用以指称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如《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李娃传》等。唐传奇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传奇”是我国文学的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多奇特神异,故名。唐传奇是后人对唐代所创作的文言小说的称谓,它代表了唐代小说的发展水平成熟。“传奇”这一名称的来源,可能与晚唐时裴鉶所作的小说集《传奇》有关,后来人们即用“传奇”这一名称作为这一类小说的通称。唐传奇虽是六朝小说的发展而来,但它与六朝志怪小说相比,在艺术上已有了很大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它情节更加曲折丰富,结构上更加完整,文字上更加华丽生动,而且在人物刻画上更加形象生动。更为重要的是,传奇作者是有意的写小说,著有白行简的《李娃传》、陈玄祐的《离魂记》等,后来一些改编成戏曲,可见唐传奇在我国小说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变文

唐代说唱文学作品之一,或简称“变”。当时有一种称为“转变”的说唱艺术,在表演时,往往与图画相配合,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其图称为“变相”,其说唱故事的底本称为“变文”。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累讲述佛经故事,宣扬佛教经义;一类讲述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形式约有散文韵文相间,全部散文和全部韵文三种。20、二十四品

晚唐司空图所作,共二十四则,每则四言十二句,用韵语写成,故称《二十四品》。它是一篇论述诗歌风格的专文。共分二十四品,每品以两字标名,揭示诗的风格特色,有雄浑,冲淡,纤秾,沉著等。《诗品》在指陈诗歌风格特征时,除了少数理论性概况词语外,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来描述诗的风格特征。清代文人多有读作。今人证实它非司空图所作。待考。

21、花间词派 因《花间集》而得名。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内容大都是歌舞宴乐,男欢女爱,风格大都是浓艳香软、柔靡绮丽。他们当中有十五人是西蜀人。他们的词作虽缺少温词的真切和细腻,却都以温庭筠为宗。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唐 名词解释 完

1、晚唐体

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所代表的诗风,这一派追踪贾岛、姚合的诗风,多写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涯,代表诗人有九僧、潘阆、魏野、林逋。

2、西昆体

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而内容空泛的诗体,因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这本诗集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的诗248首,内容主要是描写内廷仕宦优游豪华的生活,也有一些咏物、咏史诗,共同特点是只重辞藻、用典、声律和对仗,缺乏现实内容与真情实感。《西昆酬唱集》行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成为当时诗坛上独领风骚的诗歌流派。欧阳修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六一诗话》)。杨亿等人最崇拜唐代诗人李商隐,兼重唐彦谦。西昆集中的诗人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西昆诗人学习李商隐诗的艺术有得有失,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然而西昆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3、半山体

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半山园,自号半山老人。“半山体”特指他晚年所作的大量写景抒情小诗。这些小诗多为七言绝句,形式短小,“雅丽清绝,脱去流俗”,很受推崇。

4、苏梅

北宋诗人苏舜钦、梅尧臣的并称。他们的诗歌创作都有现实主义精神,同是反西昆派的重要人物。梅尧臣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平淡”之美,而苏舜钦诗直率自然,意境开阔,以雄豪奔放的风格见长。二人以诗齐名,故曰“苏梅”。

5、江西诗派

宋代诗歌流派,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论诗力主劲峭奇险,追随和仿效的人颇多。黄庭坚论诗“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在当时发生了较大的影响。黄庭坚对当时的青年诗人具有多方面的典范作用,他们“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形成了宋代较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派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即宋代的江西西路,黄庭坚及诗派中的二谢等十一人是江西人。黄庭坚下列陈师道等25人,诗派成员大多或多或少的受到黄庭坚的影响,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接近。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方回《瀛奎律髓》)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不易其(指陶渊明、杜甫前人)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人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6、韩潮苏海

韩潮苏海是对唐代古文家韩愈和宋代文学家苏轼文学成就及特色的形象化概括。南宋李涂《文章精义》中说:“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概括了四大家散文的风格特征:韩文象潮水一样浩荡奔腾,柳文晶莹活泼,欧文平易舒畅,苏文则显得“汪洋恣肆”。后人论文不并称四家时,就常把韩愈、苏轼连在一起,称“韩潮苏海”。

7、诚斋体

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其诗初学江西诗派,继学王安石“半山体”,又学晚唐诗人,最后变师法古人为师法自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语言通俗活泼,构思新颖奇特,风格幽默风趣,在宋代诗坛上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诚斋体”。

8、四灵

四灵指的是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四位诗人。因其字或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故云“四灵”,又因他们都是永嘉人,故又称“永嘉四灵”。他们推崇唐人贾岛、姚合的五言律诗,反对江西诗派的使事与议论,主张取材于自然,以清新平易之笔抒写个人的生活情趣。他们写诗多用近体,尤其是五律。诗的内容多为山水田园和生活琐事,流露的也往往是一种悠闲的情致,代表这南宋后期的一种诗歌创作倾向,总的看来思想境界不等。(叶适合称为“四灵”,曾编选《四灵诗选》)

9、江湖派

“江湖派”是南宋晚期的一个诗歌流派。杭州书商陈起喜欢结交文人墨客,其中有低级官员、隐逸之士、也有许过江湖谒客。陈起为上述109家诗人刻集,名为《江湖集》,后人把集中所收这些作家称为“江湖派”诗人。“江湖”二字,标明集中作者的在野身份。此派诗人多为政治上没有地位,流露江湖的失意文人,身份各异,没有公认的诗学宗主,其诗多效“四灵”,但有些“江湖派”诗人也关心时事,注意民生,诗中有比较浓重的家国之忧,民瘼之叹。代表诗人有戴复古、刘克庄、刘过、姜夔等。江湖诗人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景抒情,他们这方面受到“四灵”的影响,即字句精确,长于白描。但境界较为开阔,又稍胜于“四灵”。

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仿效“四灵”,学习晚唐,但取经比“四灵”更宽阔一些,这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

10、中兴四大家

南宋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褒的并称。他们早年的诗歌受江西诗派影响较大,缺乏个性,后来另辟蹊径,各有创新,使宋代诗歌出现了新的转机,得以“中兴”,并为时人所推崇,故有此称。四人中陆游的成就最高,范成大、杨万里次之。

11、易安体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因其词善于通过白描手法,“其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且造语新警,饶有韵味,意境素雅高远,颇有特色,故后人多有效法者,称之为“易安体”。

李词的艺术特色:

一、长于白描,善用口语。李词不事雕琢,不见斧迹,全然清水芙蓉,天然浑成,堪称词中“本色当行”的代表;

二、长于铺叙,善于以景写情,为了渲染气氛,强化主题,易安往往采用铺叙手法,一层一层进行写景状物,叙事抒情,且善于融情入景,以景写情,使之达到水乳不分的地步;

三、善于化虚为实,把无形之情,化为可见之体;

四、委婉含蓄,曲折言情,李词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12、格律词派

南宋词派名。此派以姜夔为首,其他代表作家有史达祖、吴文英、高观国、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他们作词讲究格律,追求典雅、含蓄、柔婉和“清空”,是南宋后期同“辛派”相对的一个词派。

吴文英他们以姜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锤炼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词的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但有些词的意蕴隐晦难解。又称“骚雅派”。

13、话本

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样式。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样式,从敦煌发现的资料看,唐代已出现话本,但到宋元时代才渐趋成熟。

在宋代的瓦肆伎艺中,属于说话范围的有四家:小说,讲史,讲经,合声(生),其中比“小说”讲史两家为最重要,影响也最大。前者篇幅较短,多反映市民的生活和思想,后者篇幅较长,多讲历代废兴之事。形式上一篇话本小说可分入话、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又因为话本是诗词和说话相间而成的,故宋元时期又将话本称为“诗话”和“词语”。宋代话本小说,以全新的人物形象,通俗、生动的文学语言,曲折的故事情节,出现在古代文学史上,为后代通俗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14、诸宫调

宋、金、元时代说唱文学的一种。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载:“熙丰、元祐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右传,士大夫皆能诵之。”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称。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可则一二首,多则十多首。这一说唱形式,在宋室南渡后,传至南方。南方的诸宫调主要以笛子伴奏,北方的诸宫调多以琵琶和筝伴奏,故北诸宫调也称“搊弹词”,某些作品还冠以“弦索”字样,以示其有别于南诸宫调的特点。后来由说唱发展到舞台表演,形成杂剧。今存作品有金佚名《刘知远诸宫调》(残篇)、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及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残篇)三种。

15、入话

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它有时以一首或若干首诗词“起兴”,说风景、道名胜,往往与故事的发生地点相联系,或与故事的主人公相关联,有时先以一首诗点出题旨,然后叙述一个与此题旨相关的小故事,其行话是“做个得胜回头”,实则这个小故事与将要细叙的故事有着某种类比关系。显然,入话的设置是说话艺人为安稳入座听众,等候迟到者的一种特意安排,也含有引导听众“话意”的动机。

16、唐宋八大家 指唐、宋两代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北宋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人都提倡散文,反对骈文,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健将。明初朱右选辑八人古文为《八先生文集》(已失),始有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选辑唐、宋文,亦取此八家。嘉靖时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流传最广,八大家之名遂家喻户晓。八大家散文风格各异,韩愈散文雄健奔放,波澜壮阔;柳宗元散文精密峻峭,清新秀美;欧阳修散文流畅婉转,迂徐委备;苏洵散文博辩宏伟,简劲凝练;苏轼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辙散文和平坦荡,体气离妙;王安石散文峭刻雄劲,简丽幽远;曾巩散文平易舒畅,简括严密。八大家中,以韩、欧影响最大。韩文如创阁奇景,欧文如江南秀色,并称“韩欧”。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又都受韩愈影响。宋 名词解释 完

1、元杂剧

我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从先秦的乐舞,“俳优”,汉代的“百戏”,南北朝的“踏摇娘”,唐代的“参军戏”,到宋代杂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宋金时期出现的宋杂剧,金院本,南戏等表演形式,标志着我国戏剧的初步形成。当时还流行一种讲唱文学样式诸宫调,其乐曲组织丰富,规模宏大。这些都为元杂剧的形式打下了基础。元杂剧可说是金院本与诸宫调相结合的直接产物。

元杂剧融合了前代各种表演艺术,把唱、念、科、舞等艺术有机介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用北曲演唱的,表演完整故事,人物角色众多的综合性的戏曲艺术形式。剧本体制,舞台表演都具有鲜明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对我国戏曲艺术发展有深远影响。

2、元曲

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体裁不同,但两者都以曲词为主,合乐歌唱,故统称为曲。因元杂剧成就最高,故又常以元曲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如臧晋叔的《元曲选》,实际是元杂剧选集。

3、院本

戏曲名称。金元时戏曲艺人的居处称行院。行院演出所用的脚本即称院本,院本体裁与宋杂剧相同,元代陶宗仪《辍耕录》云:“院本,杂剧,其实一也。”

4、北曲

古代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同韵以《中原音韵》为准,用七声音阶,声调遒劲朴实,伴奏以弦乐为主,故又有“弦索调”之称。元杂剧基本用北曲,故又把元杂剧一本四折称为“北曲四大套”。

5、元曲四大家

指元代四位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简称“关马郑白”,见于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分别的代表作为《窦娥冤》《梧桐雨》《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6、宫调

戏曲,音乐名称。我国古代称宫、商、角、徽、羽,变宫,变徽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调式称“调”。以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为八十四宫调。戏曲里实际常用的是五宫四调,仙侣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和越调。通称“九宫”,南北的曲牌分属于各个宫调。

7、曲牌

元明以宋各种曲调名的泛称。曲牌各有专名,如《窦娥冤》中的【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等等。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等,也有基本定式,可据以填写曲词。

8、元剧五大家

元代五个剧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郑光祖。语出王骥德《曲律》。

9、南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最初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的浙东沿海一带,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规定,曲调的宫调也没有规定。南戏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歌唱的形式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不似杂剧能由一人独唱到底。最高成就是高明的《琵琶语》。

10、小令(叶儿)

散曲体式的一种,既独立的片曲,因短小而得名。元人又称为“叶儿”。小令多以一支曲子为单位,但可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互异,有些小令可带同一宫调的一两支曲子,叫“带过曲”,如【雁儿落】带【得胜令】。

11、套数

散曲体式的一种,又叫“散套”或“套曲”。通常同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缀成套,短的至少有三支曲子,长的多达二三十支,一韵到底,套末有一尾声。称【尾】或【尾煞】。

12、元诗四大家

指元代中期四位诗人: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并称为“虞杨范揭”,语出清代宋荦《漫堂说诗》。他们当时都颇有诗名,但作品多是题咏赠寄之类,内容较空泛,仿效唐诗,而风格各异。

13、铁崖体

元末诗人杨维桢,个性狂狷,认为诗是个人情性的表现,强烈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他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是他的乐府诗。

14、酸甜乐府

元代散曲作家贯云石,号酸斋;徐再思,号甜斋。贯云石散曲风格豪放中见清逸,徐再思散曲风格婉约清丽,今人任讷将二人之散曲合辑为《酸甜乐府》。元代 名词解释 完

1、章回小说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分回标目,把复杂的故事情节分为若干段落,每一段落称为一回。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概括本回故事的主要内容,称为回目。凡是采用这种形式写的长篇小说,就称为章回小说。这种形式,源于宋话本,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具雏形。明清长篇小说普遍采用,因此,章回小说也作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称。由于这种形式源自“说话”,所以每回多用“说话”一语开头,每回末尾多用“且听下回分解”作结。中间分引用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特点是保持了话本的某些形式、语言特色等,但有所发展,分章标回,设置悬念。结构上前回与后回保持连续性。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登峰造极之作是《红楼梦》,它标志着章回小说最完美的形式和最高的艺术成就。

2、神魔(怪)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从作品内容的主要特点来分类,有历史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狭义公案小说等名称。神魔小说又称神话小说,主要通过幻想中的神魔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在明代后期,形成热潮,它们是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西游记》是其艺术代表。

3、诗话词话

诗话、词话常用的涵义是指评论诗或词、诗人或词人、诗或词的流派及有关本事等内容的著作。在话本或说唱故事中,也有用诗话、词话来命名的。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唐秦王词话》。还有明人创作小说,于章回中夹有诗词的,也称词话,如《金瓶梅词话》。

4、公案小说

主要写封建社会官府侦察破案的故事,是从“话本”的“公案”一类演变而来的,明代已产生了不少公案小说,如《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龙图公案》等。

5、世情小说 所谓世情小说,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岐,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金瓶梅》常常被看作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明清两代的世情小说,或着重写情爱婚姻,或主要叙家庭纠纷,或广阔地描绘社会生活,或专注于讥讽儒林、官场、青楼,内容丰富,色彩斑斓。

6、通俗小说

也称俗文学,是相对于正统文学(诗词散文)而言的。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喜爱的一类文学作品,一般包括白话小说、戏曲、讲唱文学等。从创作过程来看,大都是民间集体口头创作,从内容上看,大都反映民间大多数人的思想感情,从形式上看,大都通俗易懂,新鲜活泼,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7、拟话本

“话本”是宋元“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拟话本,则是文人模拟话本形式而作的小说。现在多用以指明代文人模拟话本而写的白话短篇小说。这类作品已不是供艺人演讲之用。而成为一种主要借案头阅读的作品。如冯梦龙“三言”中的一部分作品和凌濛初“二拍”中的作品,就是“拟话本”的代表。

8、《清平山堂话本》

话本在宋元至明初以单篇的形式流传,明中叶后大量出现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专集和选集。《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存最早的话本选集,是嘉靖年间洪楩刊印的,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和《醒梦》六集,每又分上下两卷,每卷五种,共六十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多为宋元旧编,包括文言传奇,文字粗糙,体例不一,但却保存了作品的原貌,对于研究宋元时期的旧本有一定意义。

9、历史演义

历史演义是指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地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10、小品文

指体制短小的散文,体裁上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问题都可适用。风格轻灵隽永,反映了晚明时期文人文学趣向的某种变化。大多描写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风貌,真实细腻地表现他们新的生活情调,形成了个人化、生活化以及写实求真的创作特征。代表作有公安三袁、张岱、王思任等,代表作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张岱的《西湖七月半》。

11、台阁体

指明永乐至成化年间,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他们的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是诗歌发展的逆流。

12、茶陵派

茶陵派因其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而得名,成员谢铎、张泰、陆代、邵宝等人。他们论诗主张宗法杜甫,针对台阁体平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虽未尽除台阁遗风,却首开复古运动的先河,他们的诗歌成就不高,但在明代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13、八股文

又称制义、制艺、时艺、时文等,所谓的股,有对偶的意思。八股文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写作格式,其题目取自《四书》《五经》,尤以《四书》命题占多数。题出《四书》,则文章论述的内容要根据宋儒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书而展开,不能随意发挥。每篇开始以两句点破题意,称为“破题”,然后承接破题而进行阐发,称为“承题”。接着转入“起讲”,即开始议论,后再为“入手”,意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部分。末尾又有数十字或百余字的总结性文字,称作大结。自起股至束股,每股都有两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所以成为八股文。明代著名的八股文作家有王鳌、钱福、赵南星、汤显祖、陈子龙等。本来八股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而存在是无可厚非的,它的一些表现手法及理论曾对明清两代的散文、诗歌及至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从总体上说,它在内容上要求贯穿“代圣人立说”的宗旨,刻板地阐述所谓圣贤的僵化说教,形式上又有严格的限制,加上它以官方规范文体的面目而出现,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自由,同时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萎靡不振的创作风气。对当时的文人实则是一种政治高压下的思想奴化和禁锢。

22、性灵说

公安派文学理论批评强调自由地抒写真情实感,独创见解,反对虚伪矫饰,随声雷同,与任何形式的束缚。袁宏道《叙小修诗》说:“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

23、四声猿

指明代徐渭创作的四部短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狂鼓史》写祢衡阴间重演击鼓骂昔的情况,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当时权贵的愤慨,剧中的祢衡实即作者自况;《玉禅师》写传说中的月明和尚庾柳翠的故事,对佛门和封建上层人物进行了揭露和讽刺;《雌木兰》和《女状元》前者写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后者写黄春桃女扮男装考中状元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反对封建歧视,要求男女平等的精神,也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这四个短剧充分表现了作者狂放不羁的性格和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语言通俗流畅,具有嬉笑怒骂,辛辣锐利的特色,浪漫主义色彩浓厚。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

24、传奇

“传奇”本为小说的一种体裁,以其情节多其奇特、神异,故名“传奇”。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李娃传》《南柯太守传》等。因其内容多为后代说唱和戏曲所取材,所以宋元时代说话、诸宫调、南戏、北杂剧,都亦称“传奇”。到了明代,则以南曲演唱为主的长篇戏曲为“传奇”,以区别于杂剧。明代“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本至上,吸收元杂剧某些优点起来的。明中叶以后,“传奇”盛极一时,在明代戏曲艺术中,居于主要地位,代表作品有《牡丹亭》《宝剑记》《红梅记》等。“传奇”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戏曲在形式体制方面进一步臻于成熟和完美。

腔为主。明中叶三大传奇: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李开先《宝剑记》。传奇所用声腔,在明初中叶,主要是余姚、海盐、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在万历年间以后,则以昆山为主。

25、昆山腔

明中叶以后,流行的传奇唱腔,主要有四大声腔,即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明嘉靖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以昆山腔为主,把弋阳、海盐等南曲诸腔以及北曲声腔溶于一炉,加以提炼,集中了南北曲的优点,形成一种轻圆舒缓、轻柔婉转的新型声腔。这种新的昆山腔(也称昆腔)遂流行南北,独霸剧坛,至今仍流传大江南北。

26、临川派

也称玉茗堂派。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等“临川四梦”相继问世,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与重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一批剧作家直接受到了他的影响。他们从剧本的立意构思到曲词的风格熔铸,都刻意模仿汤显祖的剧作。戏曲史上称之为“玉茗堂派”或“临川派”。通常认为这批剧作家有吴炳、孟称舜、洪昇和张坚等人。“临川派”注重情辞,提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要求格律服从情辞,反对格律约束情辞。在戏曲语言的运用上,重视文采,因此,此派又称“文采派”。

“知音何在?玉茗堂前刚一派;色色空空,堪破尘缘一梦中。”

27、吴江派

明代后期,在沈璟的周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即吴江派,主要作家有顾大典、卜世臣、吴天成、王骥德等。“吴江派”注重音律,要求“合律依腔”,注重演唱效果,甚至认为“宁协律而词不工”,在戏曲语言的运用上,强调“本色”,就是主张多用拙俗的民间俚语。因此,此派又称“格律派”。沈璟的传奇作品有《博笑记》《义侠记》《红藻记》等(江苏吴江人)。以江苏武将人沈璟为首,吕天成、冯梦龙等人物代表的明代的一个戏曲流派。该流派戏剧创作偏于保守,倡导封建道德的气息比较浓厚,倡导戏曲“本色论”,即语言通俗自然,主张戏曲“声律论”,注重舞台演出实践,对当时“案头之曲”倾向是一种纠正,而轻视传奇剧本作为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加之过分强调声律,不免本末倒置,说教思想显得不近人情,文学成就并不高,然其与“至情论”的临川派针锋相对,有着深远的影响。

28、临川四梦

汤显祖的四部传奇,《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

29、粲花斋五种曲

吴炳,号粲花主任。所作传奇有《西园记》《绿牡丹》《疗妒羹》《情邮记》《画中人》,合称为“粲花斋五种曲”。30、博山堂三种

范文若的《鸳鸯棒》《花筵赚》《梦花酣》的合称。

31、石巢四种

阮大钺,号是石巢。传奇《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利合》的合称。

32、三言二拍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所编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即《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每集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宋元旧篇,三分之二是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明代的作品约有半数是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半数是取材于历史或宗教传说故事。这些作品基本上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衰落和市民阶层逐渐兴起的时代特征。艺术特点有:

一、从现实生活取材,主题思想更为集中,二、继承话本传统,情节曲折动人,三、人物描写更为细致,人物性格更为丰满。

“二拍”是指凌濛初所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共收作品七十八篇,主要是凌濛初根据“古今来杂碎事”,加工制作而成的。“二拍”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达到的思想高度同“三言”大致相同,但有更多的封建说教,宿命论观点和色情描写,在艺术上,“二拍”稍逊于“三言”。

“三言”代表作有《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拍”代表作有《宣徽院隐仕女秋千会》《赵司户千里遗言》《破堪案大儒争闲气》;

明代 名词解释 完

1、江左四大家

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2、清初三大家

侯方域、魏禧、汪琬,以写作文学散文见长,《清史稿》卷 四九一《侯方域》末云:“方域健于文,与魏禧、汪琬齐名,号„国初三家‟”。

3、南宋北王:朱彝尊、王士禛 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

4、岭南三家

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缘于王隼曲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诗合刻为《岭南三家集》。

5、京华三绝

纳兰性德、曹贞吉、顾贞观。《清史稿》卷四九一《顾贞观传》云:“世特传其词,与维崧及朱彝尊称词家三绝。”

6、梅村体

吴伟业以唐诗为宗,五七言律绝具有声律妍秀、华丽动人的风格特色,而他最大的贡献在七言歌行。他是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他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的写法,重在叙事、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独具一格。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以故国情怀和身世荣辱为主,“可备一代诗史”,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化。它为人物命运沉浮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组织结构,设计细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梅村体”叙事诗约有百首,如《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圆圆曲》等,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其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圆圆曲》是“梅村体”的代表作。

7、神韵说

清初王士禛所倡导的诗歌理论,强调诗必须有神情韵味,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写诗“只取兴会神到”,诗的思想内容要朦胧含蓄,又似有寄托,又难以实指,有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种理论受到司空图、严羽等人诗歌理论的影响,对明前后七子的寻

7、神韵说

清初王士禛所倡导的诗歌理论,强调诗必须有神情韵味,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写诗“只取兴会神到”,诗的思想内容要朦胧含蓄,又似有寄托,又难以实指,有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种理论受到司空图、严羽等人诗歌理论的影响,对明前后七子的寻剥古人和公安竟陵的直露是一种批判,但过于强调神韵,必然将诗歌引向脱离现实的道路。

8、格调说

以清中叶沈德潜为代表的一种诗歌理论。这种诗歌理论强调学诗必学古,尤重唐音。认为“诗不学古谓之野体”,但又只强调古人的声调、音律和体式。在诗的内容和功能方面,强调“理性情、善伦物、惑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要求诗合于“温柔敦厚”的诗歌。

9、肌理说

清中叶翁方纲论诗倡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志言集序》)“肌理”二字源于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肉匀”之句,用来论诗,包括义理与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和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句等作诗之法。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

10、性灵说

是对清中叶袁枚的诗歌理论的概括,主张诗歌表现诗人的个性和灵感,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反对摹拟古人和堆砌典故,反对无病呻吟。袁枚的性灵说继承了公安派的进步文学观,又吸取了神韵派重个性的观点,既反对形式主义又反对拟古主义,是一种进步的文学理论,但是过分强调“性灵”,主张“师心”,忽视了社会生活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是其历史局限。“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随园诗话》卷五)

“作诗不可无我”“有人无我是傀儡也”(《随园诗话》卷七)

这一在“吟咏性情”的基点上构成完整体系的诗歌理论,冲破了传统与时代风尚,对格调模拟复古,肌理考据文学,神韵纤巧修饰,浙派琐屑给予有力的冲击,是晚明文艺思潮的隔代重兴,为清诗开创了新的局面。未完待续……

11、阳羡派

阳羡派词宗陈维崧,字其平,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宜兴古称阳羡,故他所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他的词师法苏、辛,受辛词的影响尤深。他的作品内容广泛,注重反映重大社会问题和民生疾苦,词风豪放,气魄雄伟,取景壮阔,语言率直俊爽。他在唐宋之后异军突起,成为清词的一面旗帜,集结万树、蒋景祈、史唯园、陈维崧等大批阳羡派词人,为词的振兴作出重要贡献。

12、浙西派 清代词派,创始人和领袖是朱彝尊。当时浙西词人龚翔麟曾将其他浙西词人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岸登、沈皞日以及他自己的词作,刻为《浙西六家词》,浙西派由此得名。该派以姜夔、张炎为宗,主张以雅正矫显露,填词必须“字琢句炼,归于纯雅”,要求词具有古雅峻拔的格调。疏淡清远的意境,严谨和谐的音律。

朱自述“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浙西派在其影响下,标举清空淳雅风格,蕴藉空灵,无轻薄浮秽之弊,也不落浓艳媚俗。即使艳情咏物,也力除陈词滥调,独具机杼,音律和谐,但他重在字句声律上用工夫,限制了创造的天地,也给浙西派带来了堆填弄巧的风气。

13、常州派

清中叶词派,张惠言首创,周济继承发展,因张惠言为江苏武进(属常州人而得名),该派以周邦彦为宗,论词既不满浙西派的萎靡堆砌和一味清空,也不满阳羡派的粗犷显露,而以儒家“诗教”为理论基础,注重比兴寄托,主张“意内言外”,认为词应当与诗赋地位同等,具有“为后人论世之资”的作用。常州派影响甚大,晚清各家谭献、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朱孝臧都是常州派的传人。

“问途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同上)

14、苏州派

明末清初重要戏曲流派,以李玉为首,此外还有朱素臣、朱佐朝、张大复等,因他们都是苏州人,且经常集体进行戏剧创作活动,故而得名。他们编剧不是自遣自娱,而是为演出提供剧本,考虑到舞台演出的要求和效果,从而改变了以曲词为核心的戏曲观念,把戏剧结构放到了重要位置上,增强了戏剧性,曲词也趋向质朴,宾白的地位有所提高,丑角度宾白往往带有方言的特点。

15、一人永占

李玉的《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剧的简称。四剧均为当时著名剧目,但最能代表李玉戏剧创作成就的是《清忠谱》。

16、花部

指清乾隆年间昆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剧种,当时昆腔逐渐衰落,各种地方戏曲如梆子腔、二簧腔、秦腔、楚腔、吹腔、弦索腔在各地兴起,它们大都风格粗犷,语言通俗,形式活泼,北京、扬州等地的士大夫把它们蔑称为“花部”或“乱弹”。

17、雅部

雅部即昆山腔,是清乾隆年间北京、扬州等地士大夫对昆腔的称呼,并把它同被称作为“花部”的地方戏曲相对应。

18、弹词

说唱文学之名。最早见于明代,见于著录的明代弹词作品有梁辰鱼的《江东廿一史弹词》、陈忱的《续廿一史弹词》,弹词起源应于明之前,明臧懋循《弹词小序》称元末杨维桢曾作弹词四种。今所传弹词多为清中叶以来作品,数量甚多,以胡士莹《弹词宝卷书目》一书所收最为详备。弹词的体制由说、表、唱、弹四部分组成,其中说、表、唱俱全者称“唱词”,仅有表、唱、弹而无说者,即纯以第三人称叙事而无代言成分的,称“文词”。弹词流行于南方,在语言上有“国音”“土音”之分。前者用普通话写成,如《再生缘》《笔生书》,后者用方言或杂方言写成,尤以苏杭、上海一带吴语地区流行的吴音弹词为常见,如《义妖传》《珍珠塔》等。弹词中最优秀的作品首推《再生缘》。

19、鼓词

讲唱文学名。流行于北方,以鼓板击节、配以三弦伴奏。说用散体、唱为韵文,其唱词一般为七言和十言句,其十言句与弹词之三、四、三的节奏截然不同,采用三、三、四的形式,这是有说有唱的成套大书,篇幅较大,后又有与“弹词开篇”相反,只唱不说的小段,称“大鼓书”或称“大鼓”,至今流传,鼓词的内容比弹词更加丰富,或写金戈铁马的英雄传奇,如《呼家将》。或写公案故事,如《包公案》,或写爱情婚姻题材,如《蝴蝶杯》,更多的则取材于历史演义和根据以往的文学名著进行改编,前者有《梅花三国》,后者有《西厢记》《红楼梦》等。现存最早的鼓词是明代天启年间刊行的《大唐秦王词话》,尚未用“鼓词”标名,明末清初贾凫西作《木皮散人鼓词》是首次鼓词命名的文人创作。20、子弟书

讲唱文学名。旧说创始于满足八旗子弟,故名。属于鼓词的一个分支,只唱不说,演出时用八角鼓击节,估以弦乐。又分东西两派,东调近弋阳腔,以激昂慷慨见长,西调近昆曲,以婉转缠绵见长,其体制以七言句式为主,可添加衬字,篇幅相对短小,一般一二回至三四回不等。每回限用一韵、隔句叶韵,多此一首七言诗开篇,可长可短,然后敷衍正文。盛行于乾隆至光绪年间,著名作者东派为罗松岗、西派为韩小窗、罗氏代表作有《百花亭》《庄氏将香》,韩氏代表作有《黛玉悲秋》《下河南》等。

21、桐城派

清代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姚鼎集大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因而得名。方苞提出“义法”,“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抽象地说,义是指内容,法是形式,义法即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它的本质,是将程朱理学的道统与韩欧的文统加以继承,并合二者为一体,创作出他所理想的散文集。这种理论的目的当然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但它把我国散文创作的优良传统加以归纳,提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无疑是有历史功绩的,刘大櫆师事方苞、又是姚鼎之师,是桐城派承先启后的人物。他在方苞“义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散文创作的具体主张,一强调作文的目的是“明义理,适世用”,二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必须依靠作家的“能事”,即创作才能,三作家必须运用自己的才能将作为的材料“文理、书卷、经济”与作为的手段“神气、音节、字句”结合起来。姚鼎是桐城派理论的完成者。他的理论大致有如下四个方面,一他认为古文创作的最高境界上,他提出“义理”“考据”“文章”三者统一的主张,“义理”是古文的内容,“文章”是表达的方式,与手法,“考证”则是使内容翔实可靠,三在学习古文方面,他主张由“粗”入“精”,即从文章的形式入手,去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气质。四他在美学上把古文分为“阴柔”与“阳刚”两大类。对二者不分轻重,认为都是美的。姚鼎的创作成就高于方、刘。对后世的影响也比他们大。属于桐城派的作家,为数可以百计,其成就较大者,有姚门四弟子,方东树、管同、梅曾亮、姚莹等。到晚清则有曾国藩创湘乡派。使桐城派余波一直到“五四”前而不断。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刘大櫆《书荆柯传后》《送姚女臣传南归序》 姚鼎《登泰山记》《游灵岩记》《李斯论》

22、阳湖派

清代散文流派,属桐城派的支流。由恽敬、张惠言所创导,恽敬,阳湖人(今江苏常州人),后继者亦多阳湖人,故得名。阳湖派虽出身桐城派,但有自己的特色:它受六朝文的影响,文风恣肆,时夹骈语,较有生气。恽、张和后来的李兆洛,并称“阳湖三家”。他们专志以治古文,但又不愿受桐城文论束缚,兼收子史百家,六朝辞赋,以博雅放纵取胜。恽敬《游庐山记》《游庐山后记》张惠言《书山东河工序》《吏难》。清 名词解释 完

近代

1、诗界革命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变法变法的前一、二年,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提出“新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当时的所谓新诗,不过是“寻扯新名词以自表异”,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写《饮冰室诗话》,批判了“以堆积满纸新名词革命”的诗风,认为“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矣。”这是诗界革命的一个发展,黄遵宪则以杰出的创作成就和进步理论成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诗界革命”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文学,有力地服务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富有进步意义。“新派诗”是在“诗界革命”这一诗歌改良运动中产生的诗歌作品。特点是“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主要作家是黄遵宪。

2、南社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文学团体,由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等发起。于1909年在苏州成立,活动中心在上海。社名,富有“操南音不忘本”和“不向满清之意”。它的宗旨在于宣传革命,“想和中国同盟会做犄角”。南社成员以创作诗歌为主,他们以旧体写新内容,宣传民族主义,鼓吹民主革命,批判封建文化和社法,对鼓吹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反对清王朝专制统治,起过积极作用,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南社逐渐走向分化和堕落,到1923年终于瓦解,社员所作诗文辑为《南社丛刻》,南社诗歌创作成就最搞的是柳亚子。

3、宋诗运动

鸦片战争后在程思泽、祈寯藻和曾国藻倡导下形成的诗歌运动,是诗坛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新发展,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写诗要有“性格”,有“学识”,“通训诂,明义理”,诗人无论“穷通显晦”,都应当“温柔敦厚”。他们的诗歌大都是“感恩”“扈从”赴官旅行和官场应酬之作。思想境界不高。

4、同光体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兴起的一个封建复古主义诗派,代表人物是陈三立、陈衍、沈曾植、郑孝胥等。同光体与宋诗运动一脉相承,以宋代江西诗派为宗,流露出了不满民族革命的情绪,艺术上刻画求新,不同流俗,选用僻词拗句,隐晦生涩,因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把同治、光绪以来“诗人不专宗盛唐者”称为“同光体”,后遂以此作为此诗派的名称。

5、桐城——湘乡派

即后期桐城派。代表人物为曾国藩,因曾是湖南湘乡人,故名。曾为维护清统治和封建“道统”“文统”,反对太平天国,利用他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大力提倡桐城古文,因而桐城古文有所振兴,在创作和理论上,他崇尚姚鼎,在方法论上,提倡学古文必要朗读,写古文必要模仿,他重视文章的艺术性,其文雄宏放达,笔端常带感情,具有很强的宣传力量,该派散文家还有郭嵩烹、俞樾、吴汝纶等。

6、“新文体”散文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由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创作的散文,因他们倡导“新文体”运动,故有此称。这种散文在内容上直接宣传维新变法,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大都是政治论文或学术论文,被称为“时务文学”或“政论文学,在形式上它“平易畅达,时杂以偶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这种散文风靡一时,它虽然还处在由旧到新的过渡阶段,艺术技巧尚未成熟,却代表了散文发展的方向。

7、狭邪小说

以描写妓女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其代表作品有陈森的《品花宝鉴》、魏秀仁《花月痕》、俞达《青楼梦》和韩邦庆《海上花列传》。这类小说尽管多少触及到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肮脏现象,但作者的态度往往是欣赏而不是批判,实质上,这是世情小说的堕落。到光绪末年,这类小说绝大多数已堕落得不堪入目了。

8、小说界革命

清末兴起的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梁启超是小说界革命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他在1902年发表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实为小说界革命的纲领,该文明确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则必自新小说始。”在这种理论影响下,文坛上出现了大批小说理论著作和大批新小说,翻译小说,其中就有著名的“四大谴责小说”。此外,还创办了一系列发表小说作品和评论的刊物。这个运动的局限是夸大了新小说的作用,有重视思想内容而忽视艺术形式的倾向。

9、谴责小说

清末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一种小说,其内容主要是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名之为“谴责小说”。这类作品对于暴露当时黑暗社会的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大都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要求,或存在着对封建最高统治者的幻想,并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封建意识。代表作品是《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这四大谴责小说。

10、春柳社

以戏剧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团体。1906年冬在日本东京成立,主要成员有曾孝谷、李叔同、欧阳予倩、陈竟若。1906年12月他们在日本演出的《茶花女》,是由中国人用汉语演出的第一个话剧,辛亥革命后,以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等名称在上海、无锡、长沙等地演出,1915年解散。这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对推动我国早期话剧活动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一编 先秦文学练习

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学的发生期,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的源头,它指的是秦代以前历史时期的文学,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本编依据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先后顺序,重点论述介绍了以下内容:上古歌谣的保存、分类及特点;上古神话的保存、分类及艺术特点;《诗经》的名称、编集、内容、艺术特点及影响;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尚书》、《春秋》、《国语》、《战国策》等重要历史散文著作;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的阶段、特征及《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重要的哲理散文;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其《离骚》、《九歌》、《九章》等楚辞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等。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弹歌》、《伊耆氏蜡辞》、《神北行》、《侯人歌》、《周易。归妹。上六》爻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2、阅读作品

《周易·同人》、《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屯·六二》、《卜辞通纂》375、《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

三、思考与练习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1、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2、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神话的产生,首先与远古时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其次,与上古先民解释自然、抗争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强烈渴望有关。这种渴望,促使先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对它们作出自己的解释与描述。再次,与先民们的原始宇宙观和原始思维有关。原始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其思维也以此为核心内容,以人与自然互渗为原则,以直观感性、充满情感和富于想象力为特点。因而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和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赋予以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

3、我国神话保存的情况如何?

参考答案:我国神话没有得到完整系统的记录和保存,只剩下零碎的很少一部分。现一般所说的神话主要指唐宋以前汉族经籍所记载的古代神话。这些典籍主要有《诗经》、《庄子》、《韩非子》、《山海经》、《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风俗通义》、《三五历记》、《列子》等。其中,以《山海经》、《楚辞》和《淮南子》保存的神话较多,尤以《山海经》最多,而且接近上古神话的原貌。我国神话之所以流传下来很少、很零碎,原因大体有三:一是我国文字繁难,记录不便;二是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崇尚实用,罢黜玄想,不语怪力乱神和远古的荒唐之说;三是由于神话演变过程中的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等因素。

4、我国神话有哪些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现存我国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探索天地创始、万物生成和人类起源奥秘的开辟神话,最有代表性的是盘古、女娲神话。二是以风、雷、鸟、兽、草、木等为描述对象的自然神话,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三是英雄神话,表现了先民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它们朦胧意识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较有名的如《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前者歌颂了治水英雄鲧禹父子,后者歌颂的是征服旱灾的英雄后羿。四是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神话,反映了初民企图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形象奇特,富于奇趣,具有超现实性、超自然性,如驩头、吐丝女、羽民国、长臂国、厌火国等。

5、我国神话的基本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在思想内容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第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从中随处可见当时先民为生存而从事劳动创造的情况、先民同大自然斗争的具体情形,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斗争的真实面貌。第二,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表现了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的热烈的憧憬,表体现了中华民族立足现实人生、自强不息、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奋发昂扬的乐观品格。在艺术方面,我国上古神话首先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艺术思维特征。其次,我国上古神话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并不直接、具体,而是通过其幼稚幻想加工过的变态现实。在反映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富于理想、意志坚强、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民族性格基础上,形成了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再次,我国上古神话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其四,我国上古神话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第二章《诗经》

一、基本知识

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关雎》、《蒹葭》、《氓》、《七月》、《东山》、《载驰》、《伐檀》、《硕鼠》

2、阅读作品

《静女》、《君子于役》、《将仲子》、《无衣》、《采薇》、《黍离》、《生民》

三、思考与练习

1、举例谈谈《诗经》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三是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小雅·采薇》等。四是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五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和《国风》中,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的借古讽今,如《荡》、《正月》。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民劳》、《板》、《荡》。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六是周民族的史诗。《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

2、谈谈《诗经》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些本质矛盾。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如《七月》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比,即比喻或比拟。《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这些比喻,都能紧扣诗中的情、事、景,十分贴切。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兴句多在一首诗的开头,或起协调韵律的作用,或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或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诗经》常常将三种手法结合运用。其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复沓的章法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如《王风·采葛》。《诗经》的句式虽然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但用四言最多,占全诗的90%以尚。其四,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采、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如表示动植物的名词有373种,读之可使人博物多识。此外,《诗经》中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写景状物,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3、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参考答案:《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汉乐府民歌作家、建安诗人、陈子昂、杜甫、新乐府运动诸诗人等的乐府作品,都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直接继承。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泳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文学史发展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

一、基本知识

1、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2、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书的合称。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国语》中的《召公谏厉王弭谤》、《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

2、阅读作品

《尚书》中的《无逸》、《左传》中的《晋公子重耳出亡》、《晋楚城濮之战》、《国语》中的《骊姬谮杀太子申生》、《战国策》中的《苏秦以连横说秦》、《燕昭王求士》。

三、思考与练习

1、谈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参考答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总的趋势是,由简到繁,由质而文,由片断的文辞到较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写人。现存先秦的几部重要史籍看,主要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都带有极强的文学特色,大都注意将神话、传说渗入史籍,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注重描写与人物特征刻划,使历史人物形象化,对事件进行褒贬评价,记事记言声情并茂。

2、简述《春秋》的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1)《春秋》的编订,有总结历史经验、为执政者提供借鉴的目的。它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定名分和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2)它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3)它的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3、简述《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参考答案:《左传》在选择史料、叙述史实和“君子曰”中表露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1)赞美和歌颂明君贤臣及其辉煌业绩;(2)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残暴荒淫行为、列国间地频繁战争;(3)宣扬民本思想、怀疑天道、鬼神的传统观念等。但也有一些宣扬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维护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的思想,这是其历史局限。

4、举例说明《左传》的文学成就。

参考答案:《左传》的文学成就很高,首先体现在善于叙事上。其叙述复杂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绪清楚,注意伏线,照应,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正叙、顺叙、倒叙、补叙等二十余种,奇正变化,神妙难测。如僖公二十三年,写重耳出亡。其叙事最突出的是写战争,作者不重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而总是围绕某一主题,侧重写战争的背景、战前准备、双方兵力部署、力量的对比、将帅士兵的活动、战略战术的运用、胜负的原因等与人谋有关的情节来描写,从而使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环环相扣,结构谨严,层次清楚,而又中心突出。如著名的“崤之战”、“城濮之战”、“邲之战”、“长勺之战”等大抵如此。其次,是《左传》的写人艺术。《左传》所写人物众多,既有王侯将相,也有商贾、倡优、役人、盗贼、侠勇等,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如子产和晏婴同是开明的政治家,子产果敢明断,晏婴幽默机警。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晋公子重耳由贪图享受、胸无大志到雄才大略一代霸主的变化。在刻划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或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或通过补叙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或以对比设法刻划人物,或以细节描写深化人物性格。最常见的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如“曹刿论战”中对曹刿政治远见和足智沉着性格的刻划。再次,《左传》的语言,简炼而丰润,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尤其人物语言中的外交辞令,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完对齐侯、展喜犒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王孙满论鼎、吕相绝秦等,或委曲婉转、陈述利害,或辞令激切、语挟风霜,均用辞雅正,曲尽人情,各得其妙。

5、简述《战国策》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得斗争及其有关谋议或说辞。在对列国统治集团间那些权谋、谲诈、角逐、战争、残杀活动的记述中,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腐败与残忍,也表现了作者对权谋的推崇。在对诸国频繁的战争、苛重徭役及草菅人命的描述中,反映了下层百姓的苦难。此外,还记载了许多政治开明、坚持正义、反抗强暴的君主、卿相、士人、下吏的事迹,表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贵士倾向及对勇敢、正义和进步意识的歌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的人生观。

6、简论《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战国策》的艺术特点首先表现在长于说辞。其文多为策士游说之辞,善于权衡利弊,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身份地位,揣摩其不同个性心理,或投其所好,避其所忌,以情感人,迂回而谏;或以小喻大,由远而近,因情入理,发人深思;或策士平视,互相驳难,唇枪舌剑,锋芒毕露,气势凌厉。对象不同,说谏有异,风格多变。其次是善于写人。它所写人物涉及面超过先秦任何史籍。其表现的人物以谋臣策士为主,刻划非常成功,或表现血气方刚,或表现老谋深算,或奇异常人,或重恩怨报施等,大都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符合人物的生活经历。其刻划人物的突出特点是,善于把写人叙事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或以人物性格发展为中心,组织情节,安排结构,写出人物系列完整的生动事迹,如“齐人有冯谖者”对冯谖的刻划;或以事件为中心,穿插人物,推动情节,在完整的事件发展叙述中,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如“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写燕丹养士谋刺秦王一事。其刻划人物的手法也灵活多样,有时以语言谈吐,有时用动作行事,有时放在复杂矛盾纠葛中,有时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有时通过对比、映衬,有时通过心理自白,灵活多变,运笔神妙。而大多人物,作者是运用综合手法来刻划的。再次是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和寓言故事。文中熟练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比喻、铺陈、夸张等修辞手法,从而使其文辞彩绚烂,声调铿锵,感情充沛,富于气势,活泼生动,委婉入情。最值得注意的是其对铺陈和夸张的运用,直接影响了汉赋及汉代政论文。至于《战国策》中的寓言,亦丰富多彩,或为动物寓言,或为社会寓言,或为历史寓言,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写来生动形象,言短意长,文学性极强。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

一、基本知识

1、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濉⒌馈⒛⒎ㄋ募遥纫匀濉⒛匝А?

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3、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4、《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论语》中的《侍坐》、《墨子》中的《公输》、《孟子》中的《齐桓晋文之事》、《庄子》中的《逍遥游》、《荀子》中的《劝学》、《韩非子》中的《五蠹》。

2、阅读作品

《论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墨子》中的《兼爱》、《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齐人有一妻一妾》、《民为贵》、《庄子》中的《秋水》、《荀子》中的《天论》。

三、思考与练习

1、谈谈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参考答案: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

2、简述《论语》的文学价值。

参考答案:《论语》的文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对孔子及其门人弟子等性格形象的塑造上。其塑造绝大部分并非有意,真实反映了说话人原始的性格和风貌。如孔子的思想深沉、举止端方、平易温和及愤怒状、狼狈态。也有少数篇章是经过作者的加工来表现人物性格形象,如《侍坐》。其次,《论语》言简意赅,朴素生动,富有哲理和情感色彩,形成一种平易雅正、隽永含蓄地语言风格。有不少警句成为后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座右铭。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等等。另外《论语》记言,多用口语,通俗浅显。

3、谈谈《孟子》的文学价值。

参考答案:《孟子》的文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再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者济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为普通人刚直而富于情感的个性特点。其次,《孟子》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注意论辩技巧,刚柔相济。或根据不同对象,掌握对方心理,妙设机巧,引人入嗀,层层紧逼,步步追问,势不可当,如“齐桓晋文之事”。或欲擒故纵,诱敌深入,让对方摆出论点,树起批驳的靶子,然后因势利导,层层推进,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有为神农之言许行”章。或用比喻和寓言说理,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鱼我所欲也”章。再次,《孟子》词彩华赡,痛快流利,感情强烈,气势磅礴,富于鼓动性。不少词语如“明察秋毫”、“水深火热”、“出类拔萃”、“心悦诚服”、“一暴十寒”等,都成为成语,至今流传。

4、《庄子》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庄子》在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首先,它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庄子》自言寓言占十分之九,现在统计有180余则。这些寓言想象丰富,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浪漫色彩和说服力、感染力。其次,《庄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选象组象,大胆夸张,波诡云谲,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图景写来异常雄阔。再次,《庄子》的语言,在诸子中成就也最高,不仅嘻笑怒骂,激情澎湃,气势磅礴,而且语汇丰富,造语新词,如“逍遥”、“浑沌”、“造化”、“志怪”、“小说”、“寓言”、“运斤成风”、“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等,至今还广为运用。

5、简述《荀子》散文的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荀子》文章主要是长篇专题性论说文,全书体例完整,表现出较高的组织和分析能力,其写作特点主要有三点:(1)善于围绕题目或一定的中心,反复说理,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绵密严谨,说理透辟,发挥尽致。(2)比喻繁富精当,既能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又朴素简赅,富于启发性。(3)风格沉着深厚,语言朴素简洁而词彩缤纷,句法整练而富于气势。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一、基本知识

1、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2、《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

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

3、《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4、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屈原的《离骚》、《国殇》、宋玉的《九辩》

2、阅读作品

屈原的《山鬼》、《哀郢》、《招魂》、《天问》、宋玉的《风赋》

三、思考与练习

1、简述“楚辞”的特点。

参考答案:“楚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曼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

2、简论“楚辞”的文化渊源。

参考答案:《楚辞》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楚民族在殷商时代已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国的强大、兼并战争的日益加剧和列国间交往聘问之事的增多,它进一步吸收了中原文化,儒、法、墨、名、阴阳等思想及经典都传入楚国并产生影响。屈原曾多次使齐,身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他诗中“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思想和大量的比兴手法,就是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儒法思想与《诗经》的传统。但对《楚辞》产生最直接影响的还是楚文化。首先是楚地民歌。楚地民歌渊源甚古,相沿不断,其句子参差灵活,多用“兮”字来加强节奏、舒缓语气,有的还用了兴句和双关语,已开楚辞体格。其次,巫风文化的熏陶。楚国一直盛行着殷商时代一种迷信色彩浓厚的巫风文化,在郢都以南的沅、湘之间,老百姓有崇信鬼神的风俗,喜欢举行祭祀活动。祭祀时要奏乐、歌唱、跳舞以娱神。这种巫术风俗的熏陶,培养了人们丰富的幻想力,滋长着美丽的歌辞和舞蹈,给楚辞提供了养料。其他如楚国的地理风物、方言声调等也给《楚辞》提供了直接营养。

3、谈谈《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离骚》是屈原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全诗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表达了诗人政治革新的要求和对“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理想的追求;二是表达了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生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三是展示了诗人坚持正义、反对奸邪的高尚情操和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

《离骚》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屈原的自我形象。其二,继承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将喻体和本体水乳交融,创造出了优美、奇丽、新颖、灿烂的艺术境界,甚至出现了由一系列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组成的象征体系。其三,大量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其四,大量运用了楚国的地名、物称、方言、口语等,使全诗具有鲜明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其五,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汲取南地楚歌的韵调和句式,采用散文化的长句,以六言为主,长短相间,灵活多变,创造出一种比较自由灵活的新诗体,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在结构形式上,它把《诗经》整齐短小的重章迭句扩大为长篇巨制,幻想与现实交织,抒情与叙事结合,大气磅礴,完美生动地反映了丰富复杂地社会生活。

4、简论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参考答案: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开创者,他的诗歌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由民间集体创作向作家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的真正到来。他强烈的爱国思想、高洁的品格和为追求理想而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千百年来,在反抗强暴、伸张正义、维护祖国尊严和利益的斗争中,人们总以他为榜样,从他的为人、品格中获得鼓舞和进取的力量。他的精神品格熔铸成的动人魂魄的诗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进步的作家。贾谊、司马迁、李白、杜甫、文天祥、龚自珍、鲁迅等人,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鞭挞,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无不是屈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他开创的重幻想的浪漫诗歌传统,丰富了我国文学艺术的表现力。《离骚》问世以后,“风”、“骚”并称,被视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典范和论诗的最高准则。他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使之与主体融合,情景交融,形成一系列独立的意象,在诗中起着象征、寄寓的作用。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水平,为后世作家广泛继承。楚辞参差的句式,冲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为五、七言诗的创制铺平了道路。他创造的楚辞体这一文学样式还直接催生了赋这一新的文学体裁。

〖参考书目〗

1、《先秦大文学史》赵明主编·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

2、《先秦文学史》禇斌杰、谭家健主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选·北京:中华书局,1962

4、《先秦诗鉴赏辞典》姜亮夫等编写·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5、《神话研究》茅盾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6、《先秦散文选注》罗根泽编,戚法仁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7、《诗经今注》高亨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8、《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

9、《庄子集释》郭庆藩辑,王孝渔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62

10、《楚辞今注》汤炳正、李大明、李诚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秦汉是中国文学的形成期。秦代文学成就甚微,稍有成就的仅李斯一人。汉代是我国文学自觉的萌动期,辞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政论散文和史传文学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诗歌远不及前二者,但在文学史上亦有重要地位及影响,尤其是乐府民歌。本编分论说散文及辞赋、史传文学、汉乐府民歌、文人诗歌四章,依次论述介绍了这一时期各类文学的发展过程及重要作家作品,其中李斯、贾谊、刘安君臣、王充的政论散文,枚乘、汉赋四大家、《史记》、《汉书》、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是重点介绍的作家作品。

第一章 论说散文及辞赋

一、基本知识

1、《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一部的系统论说散文集。今存《内书》二十一篇,也称《淮南鸿烈》,约完成于武帝即位初。其编撰的目的是要总结古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探寻天道、人事的规律,以备帝王之道。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先秦诸家,文风不拘一格。它是汉代学者对古代文化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

2、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

3、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4、“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5、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张衡的《归田赋》

2、阅读作品

枚乘的《七发》、扬雄的《甘泉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

三、思考与练习

1、简述李斯的主要创作。

参考答案:李斯是秦代唯一稍有成就的作家,其代表作是《谏逐客书》,又名《上秦王书》,写于秦王政十年(前237)。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以下紧紧抓住秦王心理,说明用客之利、逐客之害,批驳逐客的错误主张。文章铺陈排比,比喻形象生动,气势充沛,音韵铿锵,文采斐然,有纵横家说辞遗风。秦朝建立后,他写了一些歌功颂德的刻石文,具有法家辞气,清峻峭悍,质朴浑壮,铺张尽致,对后世的碑志文颇有影响。

2、谈谈汉代论说散文的发展概况。

参考答案:汉代论说散文的发展大体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高祖建汉到汉武帝即位前。此时的政论文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多发政见,或指陈时弊,或总结秦亡教训,或劝告诸侯不要谋反,一般还都有战国纵横家余风,畅所欲言,铺陈壮大,感情充沛,气势逼人。重要作家有贾谊、晁错、邹阳、枚乘等。第二阶段从汉武帝到元、成之世。此期政论文大都依经立义,讲说灾异,论证君权神授、专制合理,征引繁复,文气迟缓,思想禁锢,少有个性,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天人三策》及刘向的《谏营起昌陵疏》是其代表作。也有一些直陈时事、不傍经典的政论文,如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难蜀父老》、桓宽的《盐铁论》等是其著名的作品。此外,淮南王刘安君臣的《淮南子》不同于众,别具一格。第三阶段从成、哀之世到东汉中期。此期论说散文大都明白晓畅、不傍经典。刘歆的《让太常博士书》、扬雄《自叙书传》、桓谭《新论》、王充《论衡》是期代表作。第四阶段是东汉后期。此期论说散文多发愤之作,指切时弊,不但富于激情,颇有气势,而且骈散相间,注意文采。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是其代表著作。

3、简述《过秦论》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过秦论》是贾谊论说散文中最著名、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分上、中、下三篇,基本内容是指斥秦始皇、秦二世和子婴的过失,分析秦灭亡之因在于不行仁义。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使用铺陈描写和对照手法,将秦自孝公以来的逐渐强大过程,特别是秦始皇时的显赫声势作了极力铺张和渲染,然后笔锋陡转,极写陈涉领导的义军力量之小,而响应者之多,终于推翻秦朝。文中又多设伏笔和照应,多用排比、对偶和比喻,逻辑严密,结构严谨,雄辩滔滔,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文辞富丽,既有纵横家的余风,又有汉代散文句式趋向骈偶的文辞之美的新特点。

4、简述王充的文学主张。

参考答案:(1)主张征实,尖锐批判“华而不实,伪而不真”的文风。(2)重视文章的社会教化作用,要求文人要负起“劝善惩恶”、“匡济薄俗”的任务,不能只为“调墨弄笔”、“美丽之观”。(3)强调文章形式要服从于内容,与内容相统一。(4)主张用通俗晓畅的语言为文。(5)重视文章创新,反对模仿、因袭。

5、谈谈汉赋的分类及其发展概况。

参考答案: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可分为骚赋、大赋和小赋三类,三者之中,大赋又是汉赋的代表。汉赋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看:第一个阶段是从汉初到武帝即位。这一阶段流行骚体赋,贾谊是其代表作家,大赋也开始形成,出现了枚乘的《七发》。此时辞赋创作中心不在朝廷而在藩国。第二个阶段从汉武帝到东汉中期,此期大赋创作最为兴盛,著名的汉赋四大家皆出此期,骚赋和小赋创作无法与之相比,但亦未中止。第三个阶段从东汉中叶以后至汉末,这是大赋衰微期,抒情小赋的勃兴期,直启魏晋的抒情赋创作。

6、简述汉大赋的成因及特点。

参考答案:汉大赋的成因有多种因素:(1)春秋以来思维的精细化、“渐尚骋辞”的语言自觉、追求大、全、气势力量的审美意识,汉帝国的强盛和汉代帝王、藩侯的爱好提倡,是影响其产生的文学之外的历史和现实因素。(2)从文学渊源看,《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尤其是纵横家说辞、俳优讽谏之语等,都给汉大赋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汉大赋的特点:(1)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2)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3)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4)主旨则既美且刺。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5)多采用主客问答式,赋文一般由序、正文(主客彼此夸耀)、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作结)。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韵文为主。

7、试论《天子游猎赋》的主题及其在汉赋史上的地位。

参考答案:《天子游猎赋》前后两部分主题是统一的,即反对奢侈,崇尚节俭,抑诸侯而尊天子,维护汉帝国的统一。其间又有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关心,及对天子功德、帝国昌盛气象与风貌的热情歌颂。

《天子游猎赋》在汉赋史上的地位:(1)确立了汉大赋虚构人物、设为问答、铺张扬厉的体制;(2)奠定了大赋讽劝兼杂、“劝百讽一”的主题模式;(3)其体制成为后世赋家学习模仿的典范。

8、张衡《二京赋》和班固《两都赋》在写作上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二京赋》是模仿班固《两都赋》创作的,但又力图超过它。其不同主要表现在:(1)创作主旨不尽相同。《两都赋》以歌颂东汉“法度”为主,《二京赋》主旨则首在讽谏天子、各级官吏及富商的“逾侈”,对美丽、富饶、强盛、繁荣的汉帝国的歌颂与之相比是次要的。(2)其描写内容比《两都赋》进一步扩大,除写京都及帝王贵族生活外,还描写了一些风俗民情、文化艺术,如《西京赋》就描写了商贾、游侠、辩士的活动以及杂技艺术表演等。(3)其它如结构更加宏伟,构思更加精巧,气势较为雄健,辞藻较为华丽,铺展尤甚,语加峭拔等,也都是此赋不同于班固《两都赋》之处。

第二章 史传文学

一、基本知识

1、《太史公书》:《史记》的原名。因作者司马迁曾任太史令,其文章中又屡屡自称“太史公”,故汉人多以此相称,也有称《太史公记》、《太史公百三十篇》的。东汉末灵帝时方有《史记》之称。

2、互见法:《史记》选取、安排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其法是把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本人传记中,而写入他人的传记里,以避免行文重复和影响传主的主要性格。

3、《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主要由东汉班固创作。由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四部分组成,全书一百篇,八十余万字。主要记载高帝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的历史,目的是宣扬“汉德”。汉初史实,多承《史记》之义,并进行了一些剪裁、订补。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汉书》中的《苏武传》

2、阅读作品

《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刺客列传》、《李将军列传》、《汉书》中的《霍光传》

三、思考与练习

1、谈谈司马迁的家世、生平遭遇与《史记》创作的关系。

参考答案:(1)史官家世使他有一种创作史书的使命感和深厚的史官文化积淀;(2)少年的从师学习及青壮年的游历与仕宦,使他思想系统,视野开阔,知识渊博通达,为《史记》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3)其父的临终嘱托和孔子的榜样作用,激励了其创作使命感和自信心;(4)史官身份及皇家图书的便利;(5)李陵之祸对他生死观和思想感情的改变,使他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感情更加枝猎激愤。

2、简述《史记》创作的目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史记》创作的目的,据司马迁自言,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寄托理想、抒发愤懑。

体例:由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体组成。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是全书的主体。五体之外,互见法和“君子曰”的评论也是《史记》重要的体例,对后世亦有重大影响。

主要内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12本纪主要叙述帝王事迹,10表是各代的历史大事记,8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史,30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70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人物的传记。司马迁是以史家的实录精神写作《史记》的,它如实的记录了上古到汉各阶层不同地位、不同职业人物的生平活动,内容极为丰富生动,具有鲜明的倾向性。暴露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这首先表现在对最高统治者帝王丑恶面目的暴露,如刘邦。其次,是对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以利相合的丑恶行径及骄奢荒淫揭露批判,如《吕太后本纪》写刘邦死后,吕雉对争立太子的政敌戚姬及赵王如意母子残害。再次,是对酷吏残害无辜的罪行和谀儒的丑态也进行了暴露和谴责,如王温舒、叔孙通和公孙弘是这方面得代表。《史记》还记录了一些“明君”“贤臣”和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历史贡献和优秀品质。此外,《史记》还描写了一些中下层人物,如振人之急、然诺必诚的朱家、郭解、剧孟,重义轻生、慷慨赴死的聂政、荆轲、专诸、豫让,乃至以其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贡献于社会人生者,凡其立身行事情操高尚者,作者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由衷赞扬。

3、简论《史记》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史记》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其塑造人物形象,善于准确捕捉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选材,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虚实相生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史记》的叙事和场面描写,还有诙谐滑稽的喜剧美。这类描写虽不及前者多,但也不在少数,最集中的表现是《滑稽列传》,其中的人物言谈行事,均注重讽谏,诙谐风趣,轻松幽默,逗人发笑。(3)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使他满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4)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史记》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而总体上看,全书则以阳刚之美为主。这主要表现在:气魄宏伟,笔力千钧;内容奇伟,惊心动魄;气势凌厉,一泻千里。(5)结构和语言。《史记》整体结构系统宏伟,人物传记的结构,一般开头先介绍人物姓氏、籍贯,中间是记叙主体,选择与人物性格、事功最相关的几事件进行叙述,结尾以太史公曰表作者自己之意见。具体每篇传记的写作,有时又比较灵活。其人物传记,又有分传、合传、寄传、杂传,这也是作者根据人物的性格及事功,进行的结构安排。其结构对后世史书及传记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语言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首先是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特征。如正直口吃的周昌廷争之言、毛遂自荐之语,最突出的是陈涉、项羽、刘邦表述早年的抱负之语的不同表现。其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些语言接近当时口语,有的直接用民谣、谚语,这使其语言更丰富,富于表现力。

4、《史记》与《汉书》在写作上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1)司马迁是私修史书,思想开阔,站在人性、民主性立场上审视社会历史,敢于大胆批评汉高祖的凶残和汉武帝的专制独裁;班固是奉旨修书,受儒家思想和神学迷信的影响较深,往往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2)体例上有所不同,《汉书》将《史记》的五体体例改变为四体,改“书”为“志”,并“世家”入“传”。(3)与《史记》相比,《汉书》更具有学术性,更注重整体、大节,重视给学者立传,注重考察学术源流和收录经世之文,纠正了司马迁的一些偏颇之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加公允。(4)《汉书》具有学者之文的特点,叙事简练整饬,详赡严密,雍容典雅,语言简洁规范,辞赡韵远,不像《史记》那么骀荡疏宕,生动鲜明,感情浓烈,气势雄放。

第三章 汉乐府民歌

一、基本知识

1、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2、《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

3、《陌上桑》: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五言。题名出自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叫《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诗通过罗敷拒绝使君调戏故事的叙述,歌颂了她坚贞的品质和不慕权贵、敢于反抗的精神,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表达了劳动人民维护自己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凛然正气。

4、《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属杂曲歌辞,五言,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常取诗的首句,称作《孔雀东南飞》。作于东汉末年。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残酷迫害,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他们为反封建礼教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有所思》、《上邪》、《江南》

2、阅读作品

《孤儿行》、《东门行》、《长歌行》、《十五从军征》、《战城南》

三、思考与练习

1、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汉乐府民歌传达了汉代民众的心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其思想内容主要有:(1)表现民众的悲苦、怨恨与反抗。如《孤儿行》则反映了私有制下道德沦丧导致的一幕悲剧,《东门行》表现了百姓困不可忍之后的反抗。这类民歌,远超先秦民歌“怨刺”的界限,反映了新的时代特点。(2)控诉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战城南》、《十五从军征》、《悲歌》等属此。(3)反映爱情、婚姻、家庭问题这一永恒主题,并藉之歌颂了当时人们追求的坚贞爱情和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有所思》、《上邪》、《孔雀东南飞》等皆为此类民歌。(4)汉乐府民歌中还有一些寓言诗,如《乌生》、《枯鱼过河泣》等,善用拟人手法,想象奇特丰富,曲折暴露了统治者地凶残,表现了人民忧生惧祸的心理,并留下了一些有益的社会生活经验。(5)汉乐府民歌中还有一篇以劳动为题材的名篇——《江南》,用反复咏唱的形式,描绘鱼儿在莲叶四周戏游的情景,表现了采莲青年男女欢愉的心情,展示了江南水乡明媚秀丽的风光。

2、举例说明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1)最突出的特色是以叙事为主,善于剪裁和安排情节。汉乐府民歌虽也有一些抒情诗颇具时代特征,但最能体现其特色的还是大量的叙事诗。这些诗或描写一个场面,或叙述一个完整曲折的故事,在叙事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最成熟的作品是《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两诗都注意以人物关系构建叙事情节,以人物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并注意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2)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东门行》中妻子与丈夫的对话,《上山采蘼芜》中弃妇与故夫的答对,《陌上桑》中“罗敷前致辞”的从容、无畏,《孔雀东南飞》中焦母捶床大怒、刘母拊掌而悲等都是其例。(3)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如《白头吟》以“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比喻女子的爱情纯洁;《陌上桑》以铺陈手法,表现罗敷的美丽等。(4)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句式上打破《诗经》的四言,以杂言为主,逐渐趋于五言。

第四章 文人诗歌

一、基本知识

1、《郊祀歌》:汉乐府诗歌,属郊庙歌辞,共19章,是由司马相如等数十人共同完成的祭祀组曲。风格不一。有的源于《颂》体,通章四言,淳质古雅。更多的是源于楚骚,用词古奥,意旨幽深,流丽宏博。

2、《大风歌》:汉刘邦所作的一首楚歌诗,作于高祖12年(前195)10月刘邦平黥布还过沛县召集故人饮酒时。表现了刘邦成功后的踌躇满志及留恋故乡的情怀,也透露出他对天下守成的忧虑。全诗笔力雄健,慷慨激昂。

3、四言长篇之祖:指汉代韦孟的《讽谏诗》,全诗长达109句,被谢榛《四溟诗话》称为“四言长篇之祖”。

4、《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萧统编的《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世,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感伤色彩。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刘彻《秋风辞》、《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

2、阅读作品

司马相如人等的《郊祀歌》、韦孟《讽谏诗》、班固《咏史》、张衡《同声歌》、《古诗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楼》、《生年不满百》、《涉江采芙蓉》

三、思考与练习

1、简述文人五言诗产生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五言诗是社会生活和语言不断丰富发展的产物。战国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人们思维的日渐精密,语汇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的审美水平也越来越高。面对社会生活新的变化,四言诗因不便于单音词与双音词的灵活配合,节奏又单调、呆板,而变得难以适应。于是五言诗渐渐萌生。五言诗的产生经历了从杂言到民间五言,再到文人五言的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早在秦代,民间歌谣中已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长城之歌》。西汉前、中期的乐府民歌中,也杂用了一些五言。汉成帝时,民间完整的五言歌谣已经形成。至于文人五言诗,西汉前期已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戚夫人歌》和《李延年歌》。班固的《咏史》是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是他有意模仿乐府民歌之作,质木无文。东汉中后期,创作者继增,至《古诗十九首》产生而达到成熟。

2、谈谈《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上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其内容大抵有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有《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回车驾言迈》三首。(2)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与痛苦。有《青青陵上柏》和《明月皎夜光》二首。(3)表现对个体生命的唯物认识和新的人生选择。有《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三首。建功立业传统价值观破灭之后,诗人转向对个体内在生命价值的新思索,他们发现了个体生命的弥足珍贵与短暂,并由此作出了超越旧有价值观念新抉择,即及时行乐、追求现世享受,这种价值选择虽然有些消极,但它是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的生命冲动,是人的主体自觉的一种表现。(4)表现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苦。除上举八首外,其余的十一首都属此类。这类诗歌的产生,与汉代的养士、选士制度和汉末的黑暗政治及党锢之祸有关。除少量是从羁旅男子的角度落笔外,绝大多数则是从女性角度着墨的。《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上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饱含着生命意识觉醒之初对人生易逝的感伤。

3、举例说明《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被称为“五言之冠冕”、“五言之《诗经》”。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上。其创作大都有感而发,不虚情,不矫饰,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自然而然,由此铸就了其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其次,《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其抒情的方法灵活多变,或用比兴手法,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或融情于景,寓景于情,如《青青河畔草》;或以事传情,如《西北有高楼》,总是自然高超,曲尽其妙。再次,《古诗十九首》每首语言都浅近自然,务求平淡,如话家常,而又意蕴丰厚,耐人寻味。

〖参考书目〗

1、《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选·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汉代文学思想史》许结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汉赋研究》龚克昌著·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

4、《汉赋通论》万光治著·成都:巴蜀书社,1989

5、《汉魏六朝赋选》瞿蜕园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

6、《两汉文举要》高步瀛选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

7、《史记选》王伯祥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8、《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飞著·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9、《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吴小如等编写·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10、《古诗十九首集释》隋树森编著·北京:中华书局,1955

11、《汉诗选笺》郑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第一次高峰,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可分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几个阶段。诗歌是这一时期最为发达的文学样式,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体裁和文学理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段文学的学习,要突出诗文名家,如三曹、阮籍、左思、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脁、庾信等,要结合代表作品,掌握其生平、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要注意重要的文学现象,如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等。

第一章 建安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悲愤诗》:诗歌篇名。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其中五言体较可信。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曹操《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曹植《白马篇》、《七哀诗》、《野田黄雀行》,王粲《七哀诗》。

2、阅读作品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曹丕《与吴质书》,曹植《赠白马王彪》、《杂诗》(仆夫早俨驾)、《求自试表》、《洛神赋》,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蔡琰《悲愤诗》(汉季失权柄),诸葛亮《出师表》。

三、思考与练习

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

参考答案: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

参考答案: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3、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后期诗歌慷慨悲凉。诗风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的变化。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后期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谴被弃的悲愤与不平,或述写朋友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自抒胸臆,或借游仙以排遣内心的苦闷。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第二章 正始文学

一、基本知识

1、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2、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3、《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这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远祸全身。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嵇康《赠秀才入军》(良马既闲)、(息徒兰圃),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一日复一日)。

2、阅读作品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幽愤诗》,阮籍《大人先生传》、《咏怀诗》(驾言发魏都)。

三、思考与练习

1、阮籍《咏怀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其内容一是抒写孤苦寂寞和忧生惧祸之情;二是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三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艺术特色一是长于抒情,二是工于比兴;三是精于用典;四是善于曲笔。具体手法一是将象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使诗作寓意深邃难明;二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使寓意藏而不露。风格深隐含蓄,所谓“阮旨遥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第三章 两晋文学

一、基本知识

1、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2、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

3、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4、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

5、游仙诗: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

<>b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潘岳《悼亡诗》(荏苒冬春谢),陆机《赴洛道中作》(远游越山川),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

2、阅读作品

张华《情诗》(清风动帷帘),张协《杂诗》(秋夜凉风起),刘琨《重赠卢谌》,孙绰《秋日》。

三、思考与练习

1、西晋太康前后文坛的主要创作倾向如何?代表作家是谁?

参考答案:主要创作倾向一是模拟古人的风气大盛;二是雕章琢句,追求词藻华美与对偶工整。只有左思独树一帜,以矫健的笔力抒写了寒士的不平,直接继承了建安风骨。代表作家即“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2、试述左思《咏史》八首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左思《咏史》八首是中古咏史诗的杰作。其艺术特点,一、八首诗各自独立成章又互相承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诗的形式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

二、继承了建安诗人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的传统,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将咏史与咏怀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表现上更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

3、列举两晋诗歌有代表性的重要现象?

参考答案:太康体,左思风力,玄言诗,游仙诗。

第四章 陶渊明

一、基本知识

1、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遂渐渐模糊。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合流的趋势。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移居》(春秋多佳日)、《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桃花源记》。

2、阅读作品

陶渊明《咏荆轲》、《形影神》三首、《杂诗》(忆我少壮时)(白日沦西阿)、《移居》(昔欲居南村)、《饮酒》(少年罕人事)、《归去来兮辞》。

三、思考与练习

1、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陶渊明的诗歌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咏史诗两类。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农村景色和农村生活,可分三方面:一部分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另一部分以极大的热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友谊;还有一部分表现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穷困生活,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并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和左思的传统,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对时政的关心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曲折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值得注意的是,田园诗有抒怀的内容,咏怀、咏史之作也不乏景物描写,两类诗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2、试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参考答案: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意味隽永,淡而有味。二是情、景、理的统一,陶渊明善于用白描及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成高远,不纯客观地刻划景物,在他的笔下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着诗人的性格,诗人常在抒情写景中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一些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将兴寄与自然美融为一体。但陶诗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的作品,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含微木)等。

3、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参考答案: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陶诗不为时人所重,唐代田园诗派兴起,奠定其地位,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确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

第五章 南朝诗歌

一、基本知识

1、陶谢: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杜甫有“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但陶多写田园,而谢多刻划山水;陶诗语言朴实自然,谢诗则讲究词藻与对偶,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

2、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宋初三体”,诗风差异明显,共同之点是描写山水,都讲究词藻和对偶。

3、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

4、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风气所至,陈时陈后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谢灵运《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玉阶怨》、《王孙游》,沈约《别范安成》,何逊《与胡兴安夜别》,王籍《入若耶溪》,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2、阅读作品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夜宿石门诗》,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谢脁《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游东田》,沈约《石塘濑听猿》,吴均《赠王桂阳》、《山中杂诗》,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相送》,阴铿《晚出新亭》,江淹《杂体诗三十首·陶征君田园》,萧纲《咏内人昼眠》,徐陵《关山月》,江总《玉树后庭花》。

三、思考与练习

1、简析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参考答案:谢灵运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他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鲜明的辞采,细致逼真地刻画了自然景色,表现了山水的绚丽多姿,一、一些佳句显示了他工于摹画的高超本领和在艺术技巧方面的创造。

二、多按游览顺序,采用移步换形法将沿途所见景物收入诗中。

三、多按照叙事——写景——抒情的模式来写,结构比较单调,影响了诗歌意境的浑成和完整。

2、试述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

一、反映社会的不平,抨击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抒发贫士不遇的苦闷和愤世嫉俗之情;

二、描写边塞争战生活,抒写报国的壮志,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苦难;

四、另有游宦思乡、抒写爱情、感伤年命和写景咏物的作品。

3、简述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参考答案:鲍照诗歌分五古与乐府两大类,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工于写景,长于比兴,声调抑扬顿挫,句式长短不齐;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豪迈俊逸,雄恣奔放,颇富浪漫色彩。

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风骨,代表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一是对边塞诗的创新,增加了边塞风物和征人边愁的内容。二是对七言体的创制,他是第一个有意识致力于七言诗创作并取得高度成就的诗人,变七言歌行逐句韵为隔句韵,又开创了杂言式七言歌行。另外,模仿南朝乐府的小诗和边塞题材的诗歌对唐代五绝的形成颇有影响。

4、谢脁山水诗有哪些新特点?

参考答案:一是着重表现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扩大了山水诗的题材范围;二是在写景方面突破了谢灵运全面铺写的格局,精心选择和剪裁景物,形成了较为圆融的意境;三是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融进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情境交融,尤其一些写景小诗,空灵纯净,颇有唐风。

5、什么是新体诗?新体诗有哪些代表作家?

参考答案:齐代诗人沈约总结了前人对声韵的研究成果,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作诗应避免八种声律上的毛病,声律与对偶互相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因为出现于齐代永明年间,所以又叫永明体。它是古诗发展到近体的过渡形式。谢脁的新体诗,词采华美,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新体诗的代表作家除谢脁外,还有沈约、王融、何逊、阴铿等。

第六章 北朝诗歌

一、基本知识

1、北地三才: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对南北文学的合流起到推动作用的作家温子升、邢劭和魏收的并称。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南朝文风的模仿者。温子升一部分诗风格清婉,辞藻华丽,讲究对偶,近似南朝,一部分诗受到过北方民歌的影响。邢劭诗文多模仿魏晋和南朝人。魏收所长在史传文。

2、哀江南赋:赋篇名。北周庾信作。作者原仕南朝,后出使西魏,被羁留而仕北朝,虽位尊名显,甚受优待,但常惦念故国,追忆往事,因作此赋以抒怀。赋篇以作者自身遭遇为线索,写出梁朝由兴到衰的过程,揭露了梁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描写了人民在战乱中的蒙受的深重灾难。从艺术风格上看,格律严整而又不失疏放,寓雄健于苍凉沉郁之中,感情奔放,声调铿锵,颇富个性。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庾信《拟咏怀》(楚材称晋用)、(榆关音信断)、(摇落秋为气)、《寄王琳》、《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

2、阅读作品

王褒《渡河北》、《入关故人别》,温子升《捣衣诗》。

三、思考与练习

1、结合庾信的经历简要说明他早年和晚年诗风的变化?

参考答案:庾信一生以出使西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仕梁,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家,与徐陵的宫体诗号称“徐庾体”,诗风伤于轻艳,同时有大量奉和应景之作,一些诗作以摹景生动,造句新巧,声韵协调,显示出清新俊逸的个人特色。庾信42岁奉命出使西魏被羁留,

第四篇:文学名词解释

1.American Puritanism

it comes from the American puritans, who were the first immigrants moved to American continent in the 17th century.Original sin, predestination(预言)and salvation(拯救)were the basic ideas of American Puritanism.And, hard-working, piousness(虔诚,尽职),thrift and sobriety(清醒)were praised.2.Romanticism: the literature term was first applied to the writers of the 18thcentury in Europe who broke away from the formal rules of classical writing.When it was used in American literature it referred to the writers of the middle of the 19thcentury who stimulated(刺激)the sentimental emotions of their readers.They wrote of the mysterious of life, love, birth and death.The Romantic writers expressed themselves freely and without restraint.They wrote all kinds of materials, poetry, essays, plays, fictions, history, works of travel, and biography.3.American Realism: 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Civil War brought the Romantic Period to

an end.The Age of Realism came into existence.It came as a reaction against the lie of romanticism and sentimentalism.Realism turned from an emphasis on the strange toward a faithful rendering of the ordinary, a slice of life as it is really lived.It expresses the concern for commonplace and the low, and it offers an objective rather than an idealistic view of human nature and human experience.4.Transcendentalism(先验说,超越论): is a philosophic and literary movement that flourished in New England, particular at Concord, as a reaction against Rationalism and Calvinism(理性主义and喀尔文主义).Mainly it stressed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God, without the help of the church, and advocated independence of the mind.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are Emerson and Thoreau.5.Naturalism: American naturalism was a new and harsher realism.American naturalism had been shaped by the war;by the social upheavals(剧变)that undermined the comforting faith of an earlier age.America’s literary naturalists dismissed the validity of comforting moral truths.They attempted to achieve extreme objectivity and frankness, presenting characters of low social and economic classes who were determined by their environment and heredity.Although naturalist literature described the world with sometimes brutal realism, it sometimes also aimed at bettering the world through social reform.6.Imagism(意象派): It’s a poetic movement of England and the U.S.flourished from 1909 to 1917.The movement insists on the creation of images in poetry by “the direct treatment of the thing” and the economy of wording.The leaders of this movement were Ezra Pound and Amy Lowell.

第五篇: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一、初唐:唐诗的准备阶段。试探总的趋势由齐梁旧风向盛唐气象过渡。

两个重要现象:1.一大批宫廷诗人承袭齐梁绮丽的风气。追求诗歌的词藻和声律,而最终导致了律体的完成。2.为数不多的卓杰之士,批判六朝以来浮华的文风,强调诗歌的风雅兴寄,从而导致试探风起的转变。

初唐诗人的特点:继承加变革

二、盛唐:唐代诗歌的鼎盛期、顶端

充满“爱国主义和爱国热情”反映在文坛:积极浪漫的诗歌成为创作主流。代表人物:李白 安史之乱使开唐以来的矛盾集聚,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诗歌得到发展。代表人物是杜甫。总结盛唐,开启中唐,杜甫应运而生。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

“边塞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高适以乐府歌行见长,风格苍凉雄健,岑参后期诗歌磊落奇骏。

三、中唐:再盛期。

大历时期是一个低谷时期,但也是对盛唐诗歌的继承,多沿袭他们的文风。

大历十才子;

山水田园诗:刘长卿、韦应物;

边塞诗:刘禹锡、李益;

奇崛派诗人:代表 韩愈、孟郊,又称“韩孟诗派”,孟郊独创风格是古拙瘦硬用语奇险; “山水诗人”:柳宗元、刘禹锡。刘禹锡诗歌风格:“沉着稳练,风调自然,格律精切”; 古文运动:

领导者:韩愈、柳宗元。是一场以复古为旗帜的文学革新运动,它的重点在于对文体的改革,同时也兼及文风、文学语言的改革。

特点:1.古文运动与儒学复古紧密结合,具有政治革新意义;2.文体改革与进步的文学观点紧密结合。

四、晚唐:夕阳期。

感情情绪十分浓厚。

杜牧、李商隐是晚唐的代表作家。

有的刻苦沉吟,追求“清新奇僻”,代表贾岛、姚合;有的着力艳丽,写闺中女儿之情思,如温庭筠、韩偓;有的淡薄诗风,如司徒空、陆龟蒙;有的讽喻时事,表达动离之感,如皮日休、罗隐。

在散文上出现小品文创作,继承韩柳的古文传统,用尖锐的笔锋,讽刺时事。

唐传奇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下载唐代文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代文学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唐代文学习题及答案

    - 1 参考答案:《春江花月夜》是著名的七言歌行,被闻一多赞美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有如下特点:第一,诗采用的是乐府旧题,诗中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赋予了全新的......

    唐代文学习题及答案

    唐诗繁荣的原因 1)社会因素 唐代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前, 国势强大, 经济富裕, 朝廷百官宴游, 多唱诗互和, 以为谈佐之乐。而国家的统一, 南北交通无阻, 文人有机会饱览祖国的......

    唐代文学试题[精选5篇]

    唐代文学试题(一) 一、 填空(10分) 1、 斜光照墟落,_____。 2、 竹喧归浣女,_____。 3、 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 4、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 5、 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 6、 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7、 _______,密雨斜侵薜荔墙。......

    唐代文学试题[五篇]

    唐代文学试题(二) 一、填空(10分) 1. _____,波撼岳阳城。2. _____,长河落日圆。3. _______,不斩楼兰终不还。 4. 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5. 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6. 千寻铁锁沉江底,_______。7. 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8. 黑云......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期,才高位低;高宗时期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

    美国文学名词解释(★)

    1.AmericanTranscendentalism:①transcendentalism has been defined philosophically as “ the recognition in man of the capability of knowing truth intuitively, or......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2、上官体: 初唐前期的诗坛,为梁陈余风所笼罩,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沿袭六朝的华艳风习。上官仪的作品尤其“绮错婉媚”,当时号为“上官体”。 3、初唐四杰: 指......

    美国文学名词解释

    1. Naturalism:American naturalism was a new and harsher realism. America’s literary naturalists dismissed the validity of comforting moral truths. They attem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