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道德小故事
三个道德小故事
其一: 19世纪末美国纽约有某大富翁,翟华仆一个,名丁龙.数年后将之辞退但该富翁居室不慎失火,翁幸名于难.丁龙闻讯后即自动返回侍候在侧,翁不胜感致动,因问日:“我早将辞退,为何自愿重返?”丁龙答日:“家父早有明训;亲邻有难,必助之?”翁听后又问:“令尊是否读过孔孟这贤书有以教之?”龙答日:“家父乃草莽农夫,不识字”公继问日:“令祖父心读过书?”龙又道:“吾家世代皆未读过书,非书香子弟.”翁闻后惊叹不止.丁龙在富翁处又工作多年,辛劳致病而死,死前对翁日:“余多年来所获薪金未尝多用悉数积存于此,有一万余元,不如奉还.”翁大恸遂又捐赠十余万美金,加原数总共约20万美金,在哥伦比亚大学设立“丁龙汉学讲座”以资纪念这位目不识丁,但积中国伦理道德于一身的华丁.其二: 我们都知道在厦门附近有一个小岛,叫鼓浪屿.1949年前乃西人聚居之地,美国在此皆设有领事馆,这可能是因为鸦片战争后吧!厦门得通商风气之先的结果,其中当然有美国领事馆,在解放前就雇用本地人看家门.而解放后,西人都撤馆归国了,美国领事馆也只剩下空屋一幢,矗立山头.妙的是该馆有一个看门人,在解放后照旧上班,每天看门,夜晚关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像一个忠实的守门犬一样,也许对他的称呼有过于离谱,但是他这个人物做出了一个别人做不了的事,这个看门的后来怎么了,在40年来竟然也相安无事,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再度建交,美国人回来以馆了,此时就面临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这个守门人多年来欠奉的薪水,到底应该由谁来付?怎么付法?据说些事一路拔到美国国务院,各部门官僚经多次争论后,竟然没有人愿意受理.最后只好由浪屿约的美国领事馆务同仁自愿捐款,凑成一笔钱,算是这位官运亨通门人的薪金,这件事就这样告一段落了.其三:据我所知,到西安去玩的游客,必经的景点之就是碑林.这个碑林倒真是中国文化的宝藏.刘遵义教授早在1980年就去过那里,西安这个古都现在已位属一个“废都”了,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有许多去参观碑林的游客都是在一种满目疮痍的废墟中误闯入“碑林”的,只见在一块破乱不堪的荒地上胡乱摆着各种大大小小的石碑.从我叔叔那了解,他那次去那旅游时看到了以下的情形.他随着导游等在人在“林”中漫步时,附迈却围着一堆堆的本地人,他们在干嘛呢?个个衣履不整,蓬兴垢面,令他们看的人有种不觉生厌的感觉.“叔叔还告诉我:”在那时分看到了一块石碑,通过他的叙述才知道,这块石碑在中学课本上早已读到“大唐景教碑”?可悲啊!这些群众之中双有多人知道这些碑都是中华文化的无阶之宝?也许这些宝物刚刚出土,也许一些看来生厌的“无知”群众之中就有不少人是“埋宝”的英雄.这三个小故事带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中国文化的延续不见得完全由书本得知而是与生俱来,还有生活中的一些很小的锁事,它们的种种都是由习惯的最基层滋养出来的.
第二篇:三个关于道德的小故事
三个“不道德”的道德故事
故事一:十亿人的头疼和一个无辜人的生命
昨天我在twitter上做了个小调查,征求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十亿人正在轻微头痛,如果杀掉一个无辜的人,所有人头痛立刻停止,否则继续痛五小时。你认为这个人该不该杀?
在收到的我能明确辨别出“是否”的有效答案中,128人认为“不该杀”,5人认为“该杀”,不出意料一边倒。
这个问题来自于一位道德哲学家的一篇论文,他用了将近40页的篇幅用道德哲学的原理来“证明”这个人“该杀”,最后宣称这个结论“很违背直觉”。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道德哲学在“证明”上不是一门很有效率的语言,他的40页长篇大论用经济学来表述只需要三句话而且根本不违背直觉:
1、如果让人出一块钱 来避免五小时的轻微头疼,绝大多数人愿意出;
2、如果让人出一块钱来把自己的死亡概率降低十亿分之一,实验表明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出(想象一下你买保险,每 天出门开车或者过马路等等,每天都要做无数的概率大于十亿分之一的让自己或他人丧命的事情);
3、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十亿分之一的人命价值小于五小时的轻微 头疼,证毕。
这个证明很简陋很不完善,比如你可以说“十亿分之一的概率导致一个人死亡”和“确定的让十亿人中的一个去死”是完全不同的,但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可以轻易 的修正。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引发思考:快速敏捷的道德判断是从哪里来的?根据什么道理?一旦开始思考,便多少有收获。
这个例子和“多数人的暴政”、“牺牲少数人的利益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等更现实的口号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些口号或修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和抽象的道德原则 无关,它们只是赤裸裸的谎言罢了。在现实中,首要的问题并不在于“牺牲少数人利益保证大多数人利益”是否在道德上有正当性,而在于即使牺牲了少数人的利益 也保证不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历史已经提供了无数的证据说明,在使用类似的口号的时候,后果只是先牺牲少数人的利益,然后继续牺牲又一部分少数人的利益,再 继续牺牲另一部分少数人的利益。。
不再继续展开分析了。这个故事来自于Steven Landsburg的新书《The Big Questions》,这本书讨论各种传统的哲学问题,但用的是数学、物理学和经济学的推理,所以读者不仅在思考道德哲学时能看到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也可 以在思考认识论的时候了解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和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我多年来一直是这个人的读者,这是我所读的他的第四本书,都好。
========= 故事二:一条陌生人命值多少钱?
前两个月有个电影叫《the Box》,卡梅隆迪亚兹演的惊悚片,大烂片一个,不推荐,但这部片子有个很好的道德小故事。
如电影所演,想象你结婚并有孩子,家庭基本幸福,但就是有时候手头比较紧张。某一天,来了一个面容非常奇怪的人,你怀疑他根本不属于这个世界。他拿出一箱100万美元的现金,再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按钮,说:“只要你按一下这个按钮,你就能得到这一百万,但这世界上会有一个你完全不知道的陌生人死 去。这件事没有人会知道。你有24小时考虑,明天这时候我会回来。你按了我就知道,明天我会把现金给你;你不按我也知道,明天我会来拿走这个盒子给下一个 我挑选的人。你知道,你不按总会有人按的。”
接下来的故事不难猜到,一向善良的主人公挣扎很久之后还是按了,然后就是一连串命运的连锁反应。
这是个很精妙的道德故事,如果那怪人直接拖来一个陌生人,递给主人公一把枪,说:“干掉他立刻给你一百万。”这故事的戏剧性就要大打折扣,主人公得具备杀 人狂的素质才能接下这活,我们普通老百姓观众没有共鸣。所以精妙就精妙在一边是在你需要钱的时候绿花花的一百万美元,另一边是神不知鬼不觉眼不见心不烦地 让一个不痛不痒完全无关的陌生人死掉。
同去看电影的朋友认为这是个困难的问题,她问要是换成我的话会怎么做,我说:“那还用问?!立刻啪地按下去,然后问怪人‘还有么?再来几个’。”她大笑。
修改一下上面的故事就知道。
某一天,家里来了个面容非常奇怪的人,你怀疑他根本不属于这个世界。他没有钱,只拿出一个空盒子,说:“你要往里面放一百万美元,否则我就去干掉一个你完 全不知道的陌生人。”你相信他一定说到做到,但你没有一百万,他还很慷慨的表示可以借给你,以后慢慢还,不算利息。你不用考虑24小时,二话不说就可以请 他走人。
好吧,一百万太多了;50万?赶紧滚蛋;一万?谢谢您我没空。。反正你可以试着往这故事里填个数,你就知道自己对一条陌生人命的估价了。对我而言,这数 字在0和500美元之间,具体取决于我当时的心情。
正因为一条陌生人命对我而言不值什么钱,所以我绝不会按那个按钮,凭什么用一百万美元来换不值500块的东西?一定有诈,一定会以某种方式让我支付相应的 代价,我既然穷得没有一百万,那我也肯定付不起值一百万的代价,所以拜拜。
上天下地上帝撒旦外星人,他们生活的世界可能遵循和我们的世界不一样的物理规律,但做为经济学家,我坚信他们一定遵循和我们一样的经济规律:没有白吃的午 餐。========= 故事三:这不是钱的问题。
米尔顿佛理德曼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也是公认的最犀利的辩论天才。辩论是一项特殊的技巧,不是每个伟大的思考者都能成为伟大的辩手,辩手不仅 需要想的快而且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最有效的语言。YOUTUBE上有很多佛理德曼生前的辩论视频,真是让人赞叹不已。
一次佛理德曼对大众演讲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的种种长处,讲解完毕后有个年轻人提问,讲了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个老人,因为交不起电费和气费,屡次欠费后被停 了电和气,后来好像因为冬天太冷又开不了暖气,冻死在家里。保险公司最后也只赔了几千美元了事。这个年轻人据此来质疑市场的“道德”,谴责那些企业,以及 宣称人命不能用钱衡量。
人命可不可以用钱衡量是个观念问题,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无所谓。但重要的是在思考的过程中,不能前后矛盾,一会儿接受一会儿不接受。
佛理德曼问了这年轻人两个问题。
1、你为什么首先谴责电力公司而不去谴责这老人的亲戚朋友不借钱给他交水电费?
这是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想象一个流浪儿,饿死街头,恐怕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谴责他的父母,而不是满街的饭馆不肯免费给他口饭吃。为什么在这个老人的例子中就 转换了对象呢?
2.你显然认为几千美元保险赔偿太少,那如果是几十万呢?几百万呢?几亿呢?
面对佛理德曼的不停追问,那个年轻人已经涨红了脸很囧了,佛理德曼继续说:“如果你认为几千美元不可接受,但几千万就似乎可以接受,那你就不是在谈论什么 人命能不能用钱衡量的原则问题,而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在几乎所有的场合,当我听到种种类似“这不是钱的问题”的争论,都认为他们谈论的是“钱太少”的问题。当然,除了印刷“钱”的地方,没有什么是真正的 “钱”的问题,钱不过是一堆纸罢了,但它代表的是背后的可以做其他事的实实在在的资源。
所以当你坚定地认为医院应该花三十万去救一个重病的病人因为“人命无价”的话,不要想一堆三十万的纸币,不妨想想这三十万可能可以救活10个患了点小病只 需要些小钱就能医好但不医会死人的病人。如果你又想为什么不能既救这个重病人又救那10个小病人呢,两个都顾花60万算了,那我会建议你想想不救那个重病 人而用60万去救20个小病人。
========= 最后,通常人们人为经济学最好算计些小事儿,这个世界上最重要最珍贵的事是不能算计的,比如生命啊爱情啊之类的。但对我而言,这观念很难接受,因为它的逻 辑是说在买菜时一分一分讲价,在买房时豪阔不打折。
越重要的事才越要算计的清楚,为节省脑力,还是把“难得糊涂”留给小事儿吧。
第三篇:道德小故事
孔融让梨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呀,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爸爸的学生便把孔融分梨、让梨的故事写成了文章。于是大家就把它传诵开了,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
教育意义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偷鸭求骂
在县的西边白家庄有某个居民,偷了邻居的鸭煮来吃。到了夜里,觉得全身的皮肤刺痒难耐。等到天亮一看,原来浑身长出了毛茸茸的鸭毛,碰到就疼。这个人恐惧了,没有办法可医治。一天夜里他梦见有个人告诉他:“你的病是上天给你的惩罚,只有让失主骂你,鸭毛才会脱落。”可是邻居老人一向气量大,平常损失东西,并不会表露在脸上或嘴上。于是,这个偷鸭的人就骗老人说:“您的鸭是被某家偷走,他最怕人骂,您责骂他也可以警告他不再来偷。”老人笑着说:“谁有闲气去骂那些恶人呢?”最终并没有骂他。这个人感到尴尬,只好把实情告诉邻居老人。于是老人才骂他,而这个人的病就痊愈了。
第四篇:道德小故事
道德小故事:
这个就很多了,古时候的摘录几个:
01.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黎士宏是收储公司朝阳粮库检验科副科长。作为为农民服务的第一个窗口,无论面对是什么样的送粮者,她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2003年3月21日早,她还没有上班,朝阳坡乡一粮贩子赵某就给她打来电话,告诉她今天他要往粮库送两车粮,并且已经给她的电话里充了200.00元的话费。早上,黎士宏一上班就将二百元的现金交给了库领导,讲明了事情的经过。赵某的粮车来了,黎士宏依然按照粮食本身的质量验了等级,没给他一点好处。还有许多粮贩子企图利用送红包、请吃饭、找亲属说情等方式想通融她,都被她拒绝了。见贿赂这一着行不通,就采取了威胁、恐吓的手段。有一天晚上,黎刚到家,就接到一个匿名电话:“你还想不想在公主岭这地方混了?你如果验粮还那么严,我就要对你不客气了!”说完电话就挂断了。可她就是不信邪,坚持以质论价的原则,确保了粮库的利益。在收购繁忙的季节,她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晚上
十点左右回家更是家常便饭。家里孩子小,喊着要妈妈,晚上经常哭着入睡,可是为了工作,她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因为家庭、孩子而迟到、早退过一次。今年三月份,孩子因病动了手术,需要住七天的院,可是她只陪了孩子两天,就又回到单位上班了。这种精神时刻感染着每一名员工,在带领检验科的员工做好本科室工作的同时,还主动配合其他科室,做好粮库各方面的工作
道德名言: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作者:法国谚语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作者:普卢塔克
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作者:布夫勒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作者:王安石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明·洪自诚《菜根谭》 暗昧:不光明。厉鬼:凶恶的魔鬼。情操不同,对客观环境事物的体验迥异。作者:洪自诚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作者:毛泽东
至诚无息。《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作者《礼记·:中庸》
美德是智力最高的证明。作者:约翰生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大。作者:金缨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 作者:凯洛夫
真理的发见,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震颤„„ 作者:克罗齐
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作者:毛泽东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作者:唐·神秀
人类的食粮大半是谎言,真理只有极少的一点。人的精神非常软弱,担当不起纯粹的真理;必须由他的宗教、道德、政治、诗人、艺术家,在真理之外包上一层谎言。作者:佚名
明人不做暗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4回 光明正大的人,不做见不得人的坏事。作者:吴承恩
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 人能克制自己就没有灾祸,做事不昧着良心就自然能安睡。作者:马致远
爱国主义也和其他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人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作者:凯洛夫
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作者:欧文
一生肝胆向人尽。唐·顾况《行路难》 为人处世,应当肝胆相照。作者:顾况 你若正直,不要怕人诽谤。作者:萨迪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须少结实成。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外表光鲜好看,也不如有实际内容的好。作者:《增广昔时贤文》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作者:黄石公
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作者:冯雪峰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作者:卢梭 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宋·王安石《洪范传》 宜:应该,应当。作者:王安石
忠诚是人生的本色。作者:《明儒学案》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作者:周敦颐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作者:诗经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作者:孔丘 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作者:高尔基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是每天都在更换主人的 作者:diyifanwen.com收集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作者:德谟克利特
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作者:雨果
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心灵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真正积极的人,只能是会爱(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别人的人,高尚的人。作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作者:苏格拉底
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作者:别林斯基
欲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天下第一等事。明·胡居仁《居业录》要成为杰出的人物,就应当干出杰出的事业。作者:胡居仁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者:狄德罗
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作者:贝多芬
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作者:欧里庇得斯
忍耐和时间,往往比力量和愤怒更有效。作者:拉封丹
怜此皎然质,无人自芳馨。唐·白居易《咏牡丹》 怜:怜爱。皎然:洁白。作者:白居易
镜子明则尘埃不染,智明则邪恶不生。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能明辨是非,就能抑止邪恶行为的萌发。作者:史襄哉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作者:何塞·马蒂 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否则等于没用。作者:莎士比亚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作者:孟德斯鸠 从恶德中逃避是美德的开始。作者:贺瑞斯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作者:但丁 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和:和顺。同:随声附和。君子和顺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和顺。作者:《论语·子路》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唐·孟郊《游终南山》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作者:孟郊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作者:狄德罗
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非关道德合,只为钱相知。作者:谚语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作者:程颐
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作者:朱熹
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作者:章炳麟
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些喝酒上了瘾的,是因为做了错事而受到良心的呵责的人。人人可以注意到,过着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少不了使自己昏迷的药物;强盗或小偷,赌徒与妓女没有麻醉品是不能生活的。作者:托尔斯泰
我情愿变成一枝两头点燃的蜡烛,照耀人们前进!作者:卢森堡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作者:《礼记·中庸》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青云得意的道路是很多的,如果我用阿谀奉迎的办法换取有力者的提拔,我早该得志了。但这不是我的道路。作者:雨果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作者:爱因斯坦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作者:朱熹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作者:契诃夫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作者:礼记
意志来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这两个因素。作者:林肯
第五篇:道德小故事
道德哲理小故事9 2009-05-02 作者:佚名 来源:中学教育在线 字体:默认 16 18 20 推荐给好友
数学王子高斯解难题
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数学题。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他没有在意,埋头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他感到越来越吃力。困难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天亮时,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导师看了他的作业后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牛顿都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渔王的儿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渔技都很平庸。于是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凡是我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路人说:“这样说来,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老鹰的再生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150天漫长的操练,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出来。它会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得力再过30年的岁月!
挫折是条狗
一直就有一种动物,人们至今都叫它“狗”。有一只狗的名字叫做“挫折”;挫折是一条狼狗,尖利而凶猛。
古时候,有两个商人,他们多年经商成功,一帆风顺,但都不知道狗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个商人胆子十分小。一天,他在街上看到有人卖“挫折”,就跑去问:“这小东西蛮可爱的,叫什么呀?”卖狗的人说:“它叫‘挫折’,你要吗?”商人迫不及待地回答:“要、要、要!”他付了钱,并要求卖狗的人把“挫折”送到家里去。卖狗的人走了,他上前抚摩挫折,而挫折凶狠地叫了一声:“汪!”吓得他浑身发抖。他以为自己太高,令挫折不满意,便伏下身子爬到挫折面前,刚伸出手要抚摩它,挫折便咬断了他两根手指头,商人跑出房屋,满山坡奔跑,挫折追在后面,商人慌忙中坠落进河沟。挫折还不依不饶地叫了数声,才离开。商人被救上岸时,差点儿断了气。
另一个商人在路上碰见了挫折,他也不知道它是什么动物。便小心翼翼地上前,想抚摩它那光滑的皮毛,可挫折凶狠地叫了一声:“汪!”还要扑上来撕咬他,勇敢的商人拿起马鞭向它狠狠地抽了两下,它便老实了,从此对商人服服帖帖。
一天,这两个商人一同去庙里进香拜佛,他们要告辞时,商人问老和尚:“老师傅,拴在树边的那个小动物叫‘挫折’,它到底是什么动物啊?”老和尚笑了笑,说:“人的一生有很多的挫折,其实,挫折是一条狗!你要怕它,它就凶狠;你要不怕它,它就驯服!”
困境即是机遇——道德哲理小故事
一天,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天亮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叫声给吵醒。神啊!祈求您,不要让鸡在天亮时叫了!”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跑到湖边找到大象,看到大象正在气呼呼地直跺脚。
狮子问大象:“你干嘛发这么大的脾气?”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钻进我的耳朵里,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神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叫时,就当作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对我还算是有些益处.”
且慢下手
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本来紧张得要死的坏份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
他那里是个能人嘛!根本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个月过去,就在真正努力为新主管感到失望时,新主管却发威了把坏份子一律开革,能人则获得晋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月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像是全然换个人。
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过三巡之后致词:「相信大家对我新到任期间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往访,进门大吃一惊的问:『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铲了。
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为如果这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都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请把试卷认真读完
某大公司要招聘一名总经理助理,广告刊登后,应聘材料像雪片一样飞来。经过认真挑选,50个人有幸被通知笔试。
考试那天,在临时的考场——公司会议室里,众考生个个踌躇满志,胸有成竹,都显出志在必得的信心。很快,考试开始,考官把试卷发给每一位考生,只见试卷上题目是这样的:
综合测试题(限时3分钟)1.请把试卷认真读完;
2.请在试卷的左上角,写上尊姓大名; 3.在你的姓名下面写上汉语拼音; 4.请写出五种动物的名称; 5.请写出五种植物的名称; 6.请写出五种水果的名称; 7.请写出五座中国城市; 8.请写出五座外国城市;
9.请写出五位中国科学家姓名; 10.请写出五位外国科学家姓名; 11.请举出五本中国古典名著; 12.请举出五本外国文学名著; 13.请写出五个成语; 14.请写出五句歇后语; „„
不少考生匆匆扫了扫试卷,马上就拿起笔,“沙沙沙”地在试卷上写了起来,考场上的空气因紧张而有些凝固。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很快就到了,除了有两三个人在规定的时间三分钟之内交卷外,其他人都还忙着在试卷上答写。考官宣布考试结束,未按时交的试卷,一律作废时,考场上像炸开了的锅,未交卷的考生纷纷抱怨:“时间这么短,题目又那么多,怎么可能按时交郑呢?”“对!题目又很偏!”
只见考官面带微笑,“很遗憾!虽然各位不能进入敝公司的下一轮考试,但不妨都把自己手上的试卷带走,做个纪念。再认真看看,或许会对你们今后有所帮助。”说完,他很有礼貌地告辞了。
听完考官的话,不少人拿起手中的试卷继续往下看,只见后面的题目是这样的: 19.请写出五个“认真”的同义词;
20.如果你已经看完了题目,请只做第2题。
生命的悲剧
有一天,我在乡下看到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我就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 老农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的。” 我有些迷惑,忍不住又问:“为什么不会呢?这么一个小小的木桩,牛只要稍稍用点力,不就拔出来了吗?” 这时,老农靠近了我,压低声音(好象怕牛听见似的):“小伙子,我告诉你,当这头牛还是小牛的时候,就给拴在这个木桩上了。刚开始,它不是那么老实呆着,有时撒野想从木桩上挣脱,但是,那时它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见没法子,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也没有心思跟这个木桩斗了。有一次,我拿着草料来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会挣脱木桩去吃草的。可是,它没有,只是叫了两声,就站在原地呆呆地望着草料了。你说,有意思吗?”我顿悟。原来,约束这头牛的并不是那个小小的木桩,而是它自己用惯性设置的精神枷锁。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总是一种定势思维去经营自己的人生,结果,怎么也走不出自己为自己设置的牢狱,终生与成功无缘。想想看,这个世界,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拥有自由?
最普通的角色
有一天,胖胖放学回家说,他们幼儿园要选小朋友当演员跳舞,还要选几个敲鼓的。他说他想当演员,如果老师不选他,那么他就当敲鼓的。他说他的力气大,敲鼓肯定没有问题。
过了几天,他兴冲冲地回家告诉外婆:“我选上啦!”外婆问:“是演员还是敲鼓的?”胖胖响亮地回答:“是观众!”
观众?观众也要选吗?母亲说,是老师骗了孩子;父亲说,这孩子真是笨;外婆却很高兴,外婆说,只要孩子高兴就行了。是呀,胖胖确实挺高兴,胖胖说:“那天我一定要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老师说到时候观众要为演员和敲鼓的鼓掌,我一定要把手拍得最响。”
幼儿园这么多孩子,不可能每个人都是演员和敲鼓的,还需要有观众,只有观众存在,这场演出才会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说,观众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成人去理解和接受它,却是如此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