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 06-09-14 16:51:00 ]
作者:未知
编辑:studa20 考场作文,由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的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下面介绍六种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一、化大为小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的范围比较大,能表现多个主题。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落笔难于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从驾驭,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化大为小”: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
比如:“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话题,“精神家园”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是伦理道德、文明修养,也可以是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如果没有化大为小的意识,很容易泛泛而谈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性,缺少具体深刻的内容。如果我们从小处入手,就可以把话题切割成:守住善良,守住正直,守住尊严,守住诚信,守住孝心,为了崇高理想甘守清贫等美好的品德,写作时只要选取其中一个方面,谈深谈透即可。
二、以小见大
有的话题作文,题引材料非常具体,话题范围很小,学生如果囿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维难以发散,同样无从下笔。此时,就应该放开手脚,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拓开思路。
比如有这样一个话题:一对外国夫妇带着孩子游公园,突然,在前面独自跑着的孩子被绊倒了,摔倒在地上,大声哭着。一个中国老人见了,连忙走上前要拉孩子,这对外国夫妇见了,连声说:“谢谢,谢谢!让他自己爬起来。”请以“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话题作文。
这是一个一读皆懂的小题,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跑题偏题。但如果仅就事论事,文章就会思路狭窄,显得“小气”。我们不妨来个“以小见大”,把这一件具体的小事同社会、生活、人生等联系起来,谈出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大的主旨来。
可以 从“教育孩子的观念、方法”角度切入,谈培养孩子经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的重要性。也可以从精神品质、人生哲理等大主题角度切入,谈人生道路、工作创业中“永不言败”精神的可贵。
三、化抽象为具体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比较抽象,学生立意时也不易把握。此时,可以利用添加因素的方法,对话题加以限制,从一个小的、具体的角度谈论话题。
比如像“希望”、“理解”、“心愿”这样比较抽象的话题,要写成针对现实、发表见解、抒发真实情感的文章,就要添加因素,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写“希望”,完全可以限制为“孩子的希望”、“家长的希望”、“群众的希望”等,完全可以转化为一位孩子对素质教育的渴求,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群众对干部清正廉洁的希冀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添加因素只是把话题由抽象转化为具体,也是化大为小,而不是改变话题的意思。
第二篇: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考场作文,由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的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下面介绍六种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一、化大为小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的范围比较大,能表现多个主题。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落笔难于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从驾驭。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化大为小”: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
也就是说此类作文要尽可能“口子”小,开掘深。话题限制少,给人的思考空间大。实际写作时我们必须对话题加以限制,通过细化话题,即缩小入题的范围和角度,化多为少,化大为小,化粗为细,宽题窄做,最终确定文意的取向。否则,切入口径过大,主题就难以收拢。话题缩小了,思路容易集中,避免在材料、立意等方面与别人的文章雷同。
如以“父辈”为话题,就可以在前面加修饰语,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以前后同时加,这样便缩小了话题的内涵。如:艰难的父辈、辉煌的父辈、父辈的悲伤、父辈的期望等。
又如深圳中考作文“楼”,可写楼的历史,我家的新楼房,登楼,望楼兴叹,宿舍楼里的故事等等,打开思路就迅速了。
如“和谐”这个话题,可写的层面很多,要尽可能收缩到一个“小”层面,或写班级的和谐,或述母子的和谐,或谈连、宋访问大陆的“和谐之旅”,等等。
如:“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话题,“精神家园”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是伦理道德、文明修养,也可以是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如果没有化大为小的意识,很容易泛泛而谈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性,缺少具体深刻的内容。如果我们从小处入手,就可以把话题切割成:守住善良,守住正直,守住尊严,守住诚信,守住孝心,为了崇高理想甘守清贫等美好的品德,写作时只要选取其中一个方面,谈深谈透即可。
如以“变化”为话题,你若锁定写家乡的变化,就考虑是写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如写精神上的,你再缩小角度,写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并且紧扣时代精神,把“变化”这个大而宽的话题通过实写一件小事而表现出来。有位考生就以奶奶穿拖鞋为切入点,通过奶奶思想观念的变化,反映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如:写“倾听”,有的熟悉田园生活,撇开别的,专写蛙鸣,听蛙儿独鸣、散鸣、齐鸣,娓娓道来,由亲近自然,到净化心灵,于平常处见独特,俗套处立新意。
若“点”上实在找不到可深掘的,不妨在“面”上做文章。如写“感激”,可从学会感激,不要抱怨生活;学会感激,不要抱怨别人;学会感激,不要抱怨过去,用多角度、多侧面来扬长避短。
二、以小见大
有的话题作文,题引材料非常具体,话题范围很小,学生如果囿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维难以发散,同样无从下笔。此时,就应该放开手脚,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拓开思路。
比如有这样一个话题:一对外国夫妇带着孩子游公园,突然,在前面独自跑着的孩子被绊倒了,摔倒在地上,大声哭着。一个中国老人见了,连忙走上前要拉孩子,这对外国夫妇见了,连声说:“谢谢,谢谢!让他自己爬起来。”请以“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话题作文。
这是一个一读皆懂的小题,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跑题偏题。但如果仅就事论事,文章就会思路狭窄,显得“小气”。我们不妨来个“以小见大”,把这一件具体的小事同社会、生活、人生等联系起来,谈出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大的主旨来。
可以从“教育孩子的观念、方法”角度切入,谈培养孩子经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
志的重要性。也可以从精神品质、人生哲理等大主题角度切入,谈人生道路、工作创业中“永不言败”精神的可贵。
只有“以小见大”,才能避免信马由缰、言不及义,才有利于写出个性和特点。
三、化抽象为具体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比较抽象,学生立意时也不易把握。此时,可以利用添加因素的方法,对话题加以限制,从一个小的、具体的角度谈论话题。
比如像“希望”、“理解”、“心愿”这样比较抽象的话题,要写成针对现实、发表见解、抒发真实情感的文章,就要添加因素,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写“希望”,完全可以限制为“孩子的希望”、“家长的希望”、“群众的希望”等,完全可以转化为一位孩子对素质教育的渴求,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群众对干部清正廉洁的希冀等等。
比如以“幸福” 为话题作文,可以把抽象的“幸福”转换成了“母爱”“馨香”“礼物”“麦穗”等具体的可感的事物,非常巧妙的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与领悟,读者也因着这些具体的事物与作者分享着他的体验、感受,作者与读者自会产生共鸣,实现了精神的沟通、交融。
例文:
宽容
宽容是风。吹遍每一个角落。吹开那满天的乌云,让太阳露出,溶化凝结在心头的冰雪,放飞那颗被羁绊的心情,给生命一个美好的延续。
宽容是雨。浇灌好每一颗弱苗。倾盆直泻、丝丝缕缕,滋润焦渴的土地,抚平大地累累伤痕,让花儿更艳,草儿更青,万物焕发新的生机。
宽容是山。当仁不让付出努力。挺拔起高昂的头颅,为森林、百兽栖身。敞开坚实的山门,给宝藏安全的保护地。张开绿色的天伞,为前来投生的弱者避风挡雨。
宽容是水。释放所有柔情。一滴一滴穿开情感的顽石,汇集爱的涓涓细流,荡开一颗颗无奈的心扉,去投向无际的大海。
宽容是海。袒露宽广的胸怀,接纳百川。无论风高,无论浪急,载着一条悔过的心船,躲过暗礁,避开险滩,奔向光明的彼岸。
宽容是一颗星斗。不为自己的弱小伤悲!划破黑色的夜空,发出那微微光亮,为迷失者引路,与孤独者对歌,直面那属于自己的新一轮金色的曙光。
宽容是月亮。尽情地妩媚。不与太阳争光彩,不求众生以回报,只悄悄引领群星走出黑暗,为崭新的世界披上素装,为喧闹的星球泄淌恬静。
文段中,把“宽容”化为了“风”“雨”“山”“水”“海”“星斗”“月亮”,每一个物象都因此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都跳跃着生命的力量。宽容,一个无形的抽象概念,就这样有了它的形体、神态与容貌,这都是因为有了具体可感的物象,也就是“虚”的变成了“实”的。
四、化实为虚
还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若据“实”写来,往往拓展不开思路,就事论事,立意层次比较低。如果化实为虚,在立意时展开联想和想象,跳出材料的束缚,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借助于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就可以迅速打开思路。
比如“小草”这个话题,如果照实写来,难以成就大气文章。如果化实为虚——写小草,就要扩展到那些像小草那样具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精神或者具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的人,文章就思路开阔,立意深远了。
如黑龙江省2001年的中考话题是“水”,若从自然界之“水”这个意思层面上去理解,把“水”当成名词,则构思很难出新;若把“水”理解成形容词,如“这个人很水”,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水”的意思,则其拟题、行文都会很有新意。
五、反面切入
有些作文题目,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正向审题立意,可能难以入题,或者入题后,容易落入俗套,毫无新意可言。这时如果舍弃正面硬攻,改而反面切入,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让阅卷老师在千人一面的作文中眼前一亮。
例如,以“玫瑰”为话题写作,一般的思维是极尽赞美之能事,表扬它的美丽。但是,如果从反面落笔,写玫瑰虽然外表华丽,却会在人不经意间刺伤人,是一个“温柔的杀手”,就会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反面切入得出的见解往往不是“常理”,因而不能广泛应用于所有命题。
【典型范文】
妈妈的爱 佚 名
在我心目中,妈妈是我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她把数不尽的爱都倾注在我这根独苗的身上,把我当作‚小公主‛似的,捧在手上怕漏掉,放在嘴里怕化掉。我很感激妈妈的养育之恩,可是妈妈的过分宠爱却给我带来了烦恼。为什么呢?还得从一件小事说起。
那是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一天,老师宣布下午要开展一次‚炒菜大王‛比赛活动。这时,我心里一惊:这下可完了。我什么事也不会做,连洗手帕、梳头都不会,更别提炒菜了。想到这里,我有些害怕了。此时,我期待着下课的铃声,好让我早点儿把这个‚可怕‛的消息告诉妈妈。
‚丁零零、丁零零……‛下课铃终于响了。老师刚说‚放学‛这两个字,我就第一个冲出教室,飞快地跑回家。一到家,我就气喘吁吁,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生着气。妈妈见我这样,急忙走过来,手上还端着一杯桔子水,疼爱地抚摸着我的头。我休息了一会儿,噘着小嘴撒娇地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今天老师说,下午要开展一次‘炒菜大王’的活动,可我什么也不会,怎么办呢?‛话音刚落,妈妈满不在乎地说:‚不要紧,我的心肝,妈教你炒菜就是了。‛只见妈妈系上围裙,走进厨房。我也进去了,可是妈妈让我出去,亲切地对我说:‚厨房油烟太重,会伤身子的。‛于是,我只好隔着窗户看妈妈做她的拿手好菜——红烧鱼。
到了下午,同学们都带着自己准备烧菜的原料,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学校,我也不例外。活动开始了。第一个参赛的是中队长倪洁。她炒的是——土豆炒肉丝。她动作熟练,不一会儿,就把菜炒好了。同学们都为倪洁喝彩、欢呼。
第二个轮到了我。顿时,我心里像装着只小兔子乱蹦乱跳。我去到炒菜锅前,装着一副很‚老练‛的样子,把鱼放进锅里烧着。可毕竟是第一次炒这玩艺儿,所以,最后还是把‚红烧鱼‛烧糊了,引得同学们一阵阵哄笑。我心里很难受,好像这些同学存心是让我下不了台。我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一口气便跑回了家。推开门,我就大声喊着跟妈妈发脾气:‚都怪你!都怪你!‛妈妈惊异地问:‚怎么了?我的宝贝儿。‛我把下午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没说什么,却带着我到玄武湖公园去玩了……
写到这里,我要对妈妈说一句话心里话:妈妈,你把全部的母爱都给了我,对我百般娇宠。但是,您这样做,是溺爱我,是害了我呀!妈妈,请不要溺爱我!放开手,让我自己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吧!
【技法例析】《妈妈的爱》是一篇反题意而写的作文,记叙的是由于妈妈对“我”的溺爱而引起的后果,显得真实生动。一般的写法总是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体现妈妈的爱,写妈妈对自己的百般关心与呵护,抒发感恩之情。而本文小作者不写真心的爱,却写妈妈对自己的溺爱,写妈妈没能辨别是非,把溺爱当作“真心的爱”。这在立意上属于“反弹琵琶法”,令人耳目一新。在写作中,我们要善于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从文题指向的反面入手,使文章脱颖而出。
六、从“话题的另一时空”的角度切入
围绕考试话题,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事,从家庭、从社会、从学校时空范围去立意选材,这本无不可。但这都是从话题的“现实时空”去构思的。若能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从话题的“过去时空”或“未来时空”角度去构思,只要联想、想象或幻想的人、事、景、物合乎情理,不管写的是话题的“过去时空”或“未来时空”,只要能含蓄、曲折地反映话题的“现实时空”,便能写出颇具新意的考场作文来。如四川省德阳市年的中考话题“初三生活”,若一般人可能都会写自己或同龄人的初三生活,若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写爷爷、奶奶的初三生活或几十年以后自己子孙的初三生活,只要合乎情理,则定能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从而拍案叫绝。
总之,面对话题作文,即使一时难以把握也不要慌乱,而应当稳住心神,用上述六种方法试一试,往往能立即做出决断,找出立意的切入口。
第三篇:6种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考场作文,由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的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下面介绍六种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一、化大为小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的范围比较大,能表现多个主题。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落笔难于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从驾驭,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化大为小: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
比如: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话题,精神家园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是伦理道德、文明修养,也可以是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如果没有化大为小的意识,很容易泛泛而谈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性,缺少具体深刻的内容。如果我们从小处入手,就可以把话题切割成:守住善良,守住正直,守住尊严,守住诚信,守住孝心,为了崇高理想甘守清贫等美好的品德,写作时只要选取其中一个方面,谈深谈透即可。
二、以小见大
有的话题作文,题引材料非常具体,话题范围很小,学生如果囿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维难以发散,同样无从下笔。此时,就应该放开手脚,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拓开思路。
比如有这样一个话题:一对外国夫妇带着孩子游公园,突然,在前面独自跑着的孩子被绊倒了,摔倒在地上,大声哭着。一个中国老人见了,连忙走上前要拉孩子,这对外国夫妇见了,连声说:谢谢,谢谢!让他自己爬起来。请以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话题作文。
这是一个一读皆懂的小题,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跑题偏题。但如果仅就事论事,文章就会思路狭窄,显得小气。我们不妨来个以小见大,把这一件具体的小事同社会、生活、人生等联系起来,谈出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大的主旨来。
可以从教育孩子的观念、方法角度切入,谈培养孩子经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的重要性。也可以从精神品质、人生哲理等大主题角度切入,谈人生道路、工作创业中永不言败精神的可贵。
三、化抽象为具体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比较抽象,学生立意时也不易把握。此时,可以利用添加因素的方法,对话题加以限制,从一个小的、具体的角度谈论话题。
比如像希望、理解、心愿这样比较抽象的话题,要写成针对现实、发表见解、抒发真实情感的文章,就要添加因素,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写希望,完全可以限制为孩子的希望、家长的希望、群众的希望等,完全可以转化为一位孩子对素质教育的渴求,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群众对干部清正廉洁的希冀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添加因素只是把话题由抽象转化为具体,也是化大为小,而不是改变话题的意思。
四、化实为虚
还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若据实写来,往往拓展不开思路,就事论事,立意层次比较低。如果化实为虚,在立意时展开联想和想象,跳出材料的束缚,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借助于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就可以迅速打开思路。
比如小草这个话题,如果照实写来,难以成就大气文章。如果化实为虚——写小草,就要扩展到那些像小草那样具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精神或者具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的人,文章就思路开阔,立意深远了。
五、联系时代
高考作文题因其自身的独特目的性,命题者往往站在时代前沿,赋予题目时代的特点。所以,如果拿到作文题后,不知道怎样立意,可以试着广泛联系当前热点。如此一来,很有可能一下子柳暗花明,找到最佳立意。
比如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杂》,乍一看,确实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如果联系当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改革开放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兼收并蓄、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人们对个性的呼唤等等,我们肯定会心头一亮,迅速打开思路:国家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人类思想复杂,对同一事物可以发表各种意见,作为领导者,应该善于听取与借鉴各种意见等等。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果联系时代特色来审题,不但思维过程轻松,审题速度快,而且题旨把握得准确,立意时一般不会跑题。
六、反面切入
有些作文题目,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正向审题立意,可能难以入题,或者入题后,容易落入俗套,毫无新意可言。这时如果舍弃正面硬攻,改而反面切入,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让阅卷老师在千人一面的作文中眼前一亮。比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引材料的指向是:感情的亲疏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这样立意当然比较稳妥,但不易出新出巧。如果从反面切入,从感情的亲疏不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立论,或弘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或赞扬一些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领导干部,这样就更有启发意义,更有新意。
需要注意的是,反面切入得出的见解往往不是常理,因而不能广泛应用于所有命题。
总之,面对话题作文,即使一时难以把握也不要慌乱,而应当稳住心神,用上述六种方法试一试,往往能立即做出决断,找出立意的切入口。
第四篇:作文立意技巧
千古文章意为高
——作文立意技巧
所谓“立意”是指作者确立文章或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立意也叫中心思想,或称主旨、主题,它是统帅文章的“纲”。立意就是确立主题,确定文章的写作意向。立意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文章的成败。千古文章意为高,在中考作文阅卷过程中,立意是继审题之后影响分数的又一条重要的生命线。文以意为主,一篇文章如何选材,如何安排结构,如何遣词造句,如何选择表现手法,甚至小到标题的制定、标点符号的使用等,都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加以酌定。
那么临考写作,在立意的确定上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抓住“正确”不放松
文章立意首先要考虑“正确”。所谓正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的政治原则,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等等。所以,在考场写作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客观公正的分析事物,反映事物。决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映偏激的思想。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从考场实际情况看,完全不正确的立意是很少的,大多数的立意不正确都是体现在“片面、偏激、消极”等方面。
二、纵向开掘求“深刻”
深刻是对文章“立意”的又一重要要求。一篇文章光是做到立意正确是远远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得分的高低与立意的高低是紧密相连的。就考场作文而言,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做到立意正确,但是能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达到深刻这一目标的就很少了。所以要想获取高分,就必须在立意的深刻性上下功夫。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避免第一构思。为什么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实质,由单向到多向。所以,面对考题,你的第一意识往往是浅层的感性认识,只是对文题的简单认识,而非对事物的内涵产生的理性认识。这种浅层的认识无法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所以,面对考题,你必须从第一构思入手,纵深思考,深入挖掘,多问几个“为什么”。下面我们围绕一个考题,具体谈一谈怎样让立意深刻。2003年河南省中考作文是以“友善”为话题。围绕友善写作,有许多同学仅仅停留在了友善的表面,写友善的作用,写友善的好处,这些都是浅层的思路,缺乏深刻性。在歌颂友善的同时我们不妨想一想:友善无处不在吗?世界真的就是一个只有友善的世界吗?有没有令人深思的反例?这样多问几个问题,你的思路不会豁然开朗。一位考生一篇满分作文《美丽的世界》,文章没有一味地赞美友善,而是从一些社会现象出发引导人们去反思没有友善的社会是多么令人寒心。启示录深思,韵味十足,非常深刻。
三、人无我有求“新颖”
在每年的中考中,总有为数不少的考生步别人的后尘,嚼别人的剩馍,立意虽然正确,可是一写就是陈词滥调,结果篇篇文章面目相似,好似一个馍子制造出来的。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还有许多考生的思考方式有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只会单向思维,不会多向思维,只知正向思维,不会多向思维,只知眼前“山穷水尽疑无路”,却不知走过去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作文怎能获得高分?殊不知,大千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正是因为有了“不同”,这个世界才显得多姿多彩。所以,当你面对文题的时候,你要问一问自己,我立意独特吗?我的立意别人有吗?我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再想一想呢?其实,有的时候问题就这么简单,只是这么一想,一反思,你就可能从平庸走向新颖。2003年广东省作文以《__的我》为题目,一篇满分作文命名为《克隆的我》,文章围绕“克隆”这一新鲜话题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篇文章完全打破了常规的思路,走出了自己的新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另一篇满分作文则命名为《虚伪的我》,将笔触指向自己的缺点,大胆披露自己的“阴暗面”,视觉独特之极,很有新意。
四、学习几种立意的小技巧
1.多维立意
所谓多维立意是指审视思维客体时,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的思考,从而决定自己文章的主旨。万事万物,由于观察者所站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人们不应单一的、片面地看问题,要视野开阔,能从多角度立论。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不同的角度所作出的判断、所得出的主题不尽相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不同的判断归结到一起,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一。
2.融旨于景
这是一种散文写作的立意方法。是指作者把表现的主旨融合在所写的景物中,借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情致。如2003年宜昌满分作文《为自己撑起一片天》,采用的就是融旨于景的方法。文章通过描写高山上的雪松、沙漠里的白杨与环境拼搏的情景,表达了自己笑对失败、笑迎人生挑战的积极生活态度。
3.融旨于物
融旨于物的立意方法适用于记叙文的写作,是指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现文章的主旨。这种立意方法常常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以显示深远的寓意。借某事物寄情托志是“融旨于物”的主要特征。如2003年云南省中考作文题之一是要求以“__真好”为题写作。一个考生命名为《做一片云真好》,文章融旨于物,借“一片云”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情感。文中“一片云”的特性就是作者性情的体现。这种写法摆脱了常规写法的单调乏味,精巧而自然。又如2003年南通中考满分文《兴趣》借花抒情,文章围绕“桂花”这一物展开描写,表达自己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4.反用其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类问题。是指借旧事物翻出新意,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感受,使读者耳目一新,收到好的艺术效果。如2003年荆州市题要求以“给__的一封信”为题写作。一考生命名为《给诸葛亮的一封信》,文章“旧瓶装新酒”,围绕“失街亭”这一事件,巧妙联系当今世上官僚主义严重、弄虚作假盛行等不良之风,借古讽今,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个性十分突出。
5.一字立骨
这种方法是指以一个和主题密切相关、成为勾连全文线索的关键字为立意之本,经纬全篇。使之成为文章的“眼目”。这种写法可使文章线索分明,主题集中。如2003年浙江省满分文《曲径通“乐”处》,通篇围绕一“乐”字做文章,论述了人生之路,一定要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遇到挫折、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奋勇直前,在拼搏中获得快乐。【立意导练】
一、文题:《故乡的元宵节》
生甲:写的是元宵节热闹非凡:狮子、龙灯、……叫人目不暇接。
生乙:写元宵节与众不同,有一种风俗叫“赶毛狗”。就是用柞树或杉树枝堆放在每间房中,点火烧得噼噼啪啪响。然后全家老少高喊“su——su”,说是把“毛狗”赶走。
生丙:写元宵的别具一格,那古老的风俗,就是“赶毛狗”。爷爷奶奶最虔诚,爸妈只是走过场,而小孩则是看稀奇。突然,狮子龙灯过来了,小孩先跑了。而后,电灯亮起来,电视里的元宵晚会开始了,爸妈偷偷溜走。最后只有爷爷奶奶有气无力的声音在锣鼓声、鞭炮声、歌声中时断时续……你认为谁的立意好?
[点拨]生甲赞颂元宵节的热闹,立意当然正确,但非常平面化;生乙写了一种民俗,似乎也不精彩;生丙将甲、乙的内容进行整合,文章的立意一下深刻了许多:现代文明正无情地冲击着古***俗的防线,“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二、风有自然界的,也有人类社会的;有可亲可爱的,也有可憎可恶的。请以“风”为
话题,写一600字以上的作文。参考立意:
1、化实为虚,又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同性格的人,如表现一位老师春风化雨 的教育风格,或者写一位像夏季风那样热情然而却让人无法接受的朋友。
2.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运用辨证思维,指出好风气能够陶冶人的思想情
操,坏风气玷污人们的心灵,得出结论:我们要多接触健康事物。
3、联系自己,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如网络游戏风,表现这些风气对中学生生
活以及心理的影响。也可以以小见大,从“追风”的表面现象探究“追风少年”的深层心理
机制,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即使是写自然界的风,也不必局限于写各个季节的风的特点,还可以联系的更多更
远,比如反映沙尘暴等社会问题,写由风想到的关于风筝的记忆等等。
第五篇:话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王强
一、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造力。学生在作文备考中普遍遇到这样的问题:
1、话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2、话题作文如何选材。
以上两点,学生在作文时,普遍存在模糊认识,所以很有必要通过作文指导来解决。这节作文课以一道作文题为例,指导学生正确选材,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学习正确、恰当的选材和多角度立意。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
2、指导学生进行选材。
3、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列写作提纲。
四、学习方法:引导、合作、自主练习。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湖南一个风景如画的校园里,有一位23岁的男生,每天早上都骑着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城东小学上学,晚上再接回到自己的住处。而他们就住在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里。那位小女孩跟这位男生并没有血缘关系,只是这位男生的父亲捡来的一个弃婴。由于父亲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病情时好时坏,母亲又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就由他一手带大。从他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整整12年了。
师:你们猜他是谁?
师:对,他就是被评为2005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洪战辉。
师;听了他的事迹你有什么感觉呢?引出课题:感动(幻灯片)
作文: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揭晓,当选人物,大都是普通人。它告诉我们,只有一颗高尚的心灵,有为他人,为民族、为国家奉献的精神,即使再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令人感动的事情来。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二、激发体验,浅谈感受
师:在社会生活中,人是感性的动物,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用鼠标搜索一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师提示:可以是人或事,情或景;可以是伟人壮举,也可以是平凡小事;可以是你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是你亲身经历的。先同桌互说
抽生说,师提示归纳。
•你是否在喧闹的人群里感到过孤独?
你是否在日记里控诉过这世界的冷漠?
你是否曾以为没什么能让你流泪?
你是否真的寻找过让你感动的人和事?!
总有一种精神,它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信心倍增;
总有一种人格,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
谁曾经让你的心灵怦然一动,谁曾经让你的泪水盈满眼眶„
我们可以从哪里去找写作素材呢?
三、图片展示,引起共鸣
师:老师也看到一些很让人感动的事,想跟同学们一起分享。
1、找社会中的典型材料
①邰丽华
真情语录:千手观音是非常善良的一个菩萨,她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世界上所有有困难的人们。同样,我们就是因为得到全社会给予我们的关爱,因此我们也会伸出一千双手去感谢所有给予我们帮助的人“感动中国”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高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擘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的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
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最美。
②王顺友
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以苦为乐,苦中作乐”。
2、写身边的①、讨论回答:身边的哪些事令我们感动?
在生活中能够引起我们心灵一点点的震颤的事情都可以作为感动的材料。
②、述说身边的感动
这些令你感动过吗?
每当新学期从你父母那粗糙的手中接过学费时
每次电话里听到父母嘘寒问暖的话语时
父母把营养丰富的菜夹在你碗里时
在远离父母一个人在外得到别人及时的帮助时
此情此景是否触动你心底的那份情愫?把你的所思所感尽情地吐露出来吧!
同在一片天空下,我们却走着不同的路。我们多少人曾经假装生活在别处,我们闭上眼睛,以为不会看见。如果人善良的心麻木了,那将是更大的悲哀。
而这些图片,每一张都能给人心灵深深的震撼。我们能清楚地听见自己撕裂的心灵与灵魂的对话。曾经麻木的心在疼痛中慢慢复苏。
感动在我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当心灵被一种突如其来的东西深深地震撼,那才是所谓的感动。只是后来,经历了许多波折之后,自己渐渐懂得了只有在经历痛苦之后,才明白平凡其实是一种幸福。只是这种幸福来得很淡,去的也很淡。因此,你也许永远不会意识到它的意义,更不会感动。也因此,有许多人生疏了感动,在他们的生活里,倘若没有震撼,就没一切。
人们与生活产生了太厚的隔膜,无法穿透。不懂得平凡的人,永远不会幸福,不懂得幸福的人,也永远无法体会什么叫感动?
3、关注大自然
一只鸟与另一只鸟催人泪下的故事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天空阴霾,很多的燕子,成群停留在马路上觅食戏耍,看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 辆。突然,一辆呼啸而过的大货车驶过,地上只看到一团黑影留着,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
鸟类的感情也是相当丰富的。尽管这只燕子已经在地上不能动弹了,但是,另一只仿佛是她的爱人,马上飞到她的身旁,傻傻的看着,不敢相信这场突如其来事实„„
又一辆汽车开过来了,飞快的车速,将风卷起,地上的燕儿也随着翻了身。看到地上的爱人改变了姿势,那只活着的鸟儿仿佛受到鼓励一般,赶快的又飞下来到她的身旁„„
他在她的身旁守候着,静静的看着一动不动的爱人,期待奇迹的发生。可是,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地上的燕儿仍没有任何反应,他忍不住大声的呼喊着:“你为何还不起来啊?!”
无可奈何,另一方已经永远听不到他的呼唤了„„此时,鸟儿竟尝试着要将地上的鸟儿抓起„„
一只鸟儿当然是无法承受与自己一样重的这样沉重的负担„„他用力的振翅,一次又一次„„ 纵然地上的鸟儿想回应,却也永远没办法了„„
又一辆汽车经过,鸟儿赶忙飞起,等到汽车一过,却又马上飞下来„„
尽管别的鸟儿告诉他这是没有用的,但是,依然不死心的他希望看到她再度飞起„„另一辆汽车经过,燕儿的身子又被汽车快速的风吹动„„再度受到鼓舞的他,总坚持着不同的尝试„„
他用尽了全身的力量,却无法得到任何的回应„„
你还知道大自然中其他的感人画面吗?
人类社会有无数让我们感动的事例,而大自然中同样也有着许多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语文就是生活,作文同样也是如此,当我们关注社会、生活的同时,有时聆听一下大自然的声音,我们会发现其中也有着许多写作的素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白了写作中怎样找材料?
1、写典型事件
2、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去挖掘
3、大自然中 „„
四、范文欣赏
师:看来让人感动的事确实很多,怎样把它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的感动,你的快乐呢?那只有把它写出来。
师:我们首先看一下同龄人怎样写。(生看范文)
师:好吗?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你怎样点评这位学生的作文
师:可以从标题、开头、结尾、内容、语言等方面点评。
抽生点评
1、以破折号引出副标题,紧扣“感动”话题。但主标题不够贴近内容。
2、内容上联系实际,真实可信,确属走近生活,有感而发。
3、三个片段看似毫无关联,实质上都紧扣中心话题。(朋友之间看似平淡实则浓烈的情怀,小学老师用心良苦却又博大精深的爱心,母亲美好无私的生活态度。)
4、开头用诗人和我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引入话题,结尾画龙点睛式的总结。使全文浑然天成。
五、列提纲
师:到这里,我想同学们心中都已有想写的材料了,请大家列提纲。(师巡回指导,同学构思作文,列出写作提纲。)
要求:
1、确定标题及中心思想,初步体现条理性和层次感。
2、学习小组里相互间讨论,修改各成员写作提纲,老师巡回辅导。
3、具体列出:标题、开头、选取的主要素材、结尾。
写作指导
要想写好这篇文章,就需要从材料出发,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让我们为之感动的人或事,景或情,力求从中选取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把它们组织到文章中来。此外在充分领会“感动”的内涵基础上,还要从全新的角度,选择一个新视角,去抒写真情。生活中处处涌动着令人感动的事情,只有善于用心捕捉,就能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内容上,我们即可以写伟人的壮举,也可以写凡人小事;还可以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切记,所写的这些都必须是令你感动的,能与读者用心书写、交流的。要让读者感动,让生活感动,让世界感动。写法上,既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但组织起来的材料作为文章主体框架必须都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理,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起不到感染读者的作用,反而会让读者望而生厌。无论采取何种表达方式,都必须要把握住情感的基调,以真情感人,以深邃的思想感人。
总之,只要文章内容能恰当地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就都符合要求。
六、提纲展示
抽生讲作文思路。
七、作文
师:通过刚才的列提纲,我发现同学们已有作文的思路,回家就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⑤根据提纲先打草稿,修改,再工整的抄在作文薄上。
八、总结
我们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只要大家用心生活,用心作文,就不怕没有好文章,没有好生活。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学会感动,是生活所需要的。一个容易被感动又能使别人感动的人是幸福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做这样的人。
教后感: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赛课活动中,我在中学初二执教了这节作文指导课。我的课题是话题作文《感动》。这个话题其实并不难,只要挖掘出学生心中让他感动的事即可,但难也就难在是否能触动学生心中的那根弦,以及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不要局限于自身的亲情中,更关注于社会,放眼世界。因此在启发学生时,我设定了很大的框架,可以是人或事,情或景;可以是伟人壮举,也可以是平凡小事;可以是你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是你亲身经历的。为此课上,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不仅关注到人,而且还看到了动植物中的细微表现。其实也是告诉学生,平时就应该多观察、多积累、多体验、多感受。在图片展示这个环节中,我以自己看到的一些感动的事,以形象的图片展示,在配上以自己表情地介绍,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效果不错。而在出示范文时,我的预设是以满分作文作为学生的范例,让他们有行文的表率。可出乎我的意料,学生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因此发言很出彩,而本人自觉对学生的回答预设不够,引导不够。学生列提纲时,我知道学生对列提纲比较陌生,但我的本意就是让学生理出作文的思路,能够知道自己想写什么,用什么表达,那么写文章就水到渠成了。通过观察反馈,我发现学生大部分已达到了要求,只是在反馈时,学生的提纲展示时间稍短,因此总结也比较仓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