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初中生谈理想
与初中生谈梦想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当你们走进育林的大门时,映入你眼帘的是“梦想,让一切成为可能”,这是育林的精神。在你们真正成为育林小主人之际,我来和大家谈谈关于梦想的话题。
一、中学生梦想的现状、类型
(一)现状
我曾经问过很多学生:你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很多学生只是傻傻的看着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很多学生缺乏对学习意义的思考,进一步说,他们缺乏对自己的梦想规划,大多数学生都存在有被迫读书或者为了父母而读书的心态,学生自己具有一定梦想、前途意识的很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 因是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局限性。在农村,很多家长由于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对子女的教育比较简单粗暴,只注重行为教育,缺乏一些思想认识上的教育;一些家长由于家庭经济的紧张,自私地希望子女不要读书那么“厉害”,免得以后读大学加重经济负担,暗暗地想子女可以早点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然后回家帮忙干农活或打工减轻经济负担;还有一些农村中的“有钱户”,认为读书无用,“不会读书会赚钱就可以了”……这些教育行为导致了一些中学生思想上的错误认识。
二、知识水平的局限性。中学生由于所学的知识还不多,对人和事物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只注重眼前和表面的东西,很多学生还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缺乏对梦想前途的认识和为了目标的实现而奋斗的意识。
三、接触范围的局限性。农村学生不但生活范围小,认识事物少,而且课外知识的摄取途径相对较少,这就使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思想认识更加贫乏,让他们各自在成长过程中树立远大的梦想比较困难。
(二)类型 而对于中学生梦想倾向性发展水平,我国的心理工作者通过问卷、直接对话、分析研究,把中学生的梦想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梦想肤浅、模糊,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例如,“我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只想自由自在的过日子”,“我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还不太清楚”等。这种心态的出现与这一阶段青少年年龄、知识与身心发展水平有关,由于思想还不成熟,再加上教育跟不上,使他们尚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
第二类:向往和憧憬未来,但自觉性不够,有时动摇不定。例如:“家庭、老师总是鼓励我奋发图强,看到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也受启发和鼓励,可是一遇到困难又退缩。”这一类同学思想主流是向上的,但还缺乏持久性和坚定性
第三类:认为梦想就是将来找个好职业。例如,“我将来就想上大学,找个梦想的工作。”这一类同学把梦想和职业联系起来,但往往又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相分离,这就需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人生观的教育。
第四类:具有远大的梦想,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能脚踏实地地去努力。目前在中学生中具有远大梦想的同学占绝大多数,这反映中学生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属于那一类型?接下来,我们谈谈梦想是什么?(视频:不同的人谈梦想)
二、梦想是什么 梦想是什么?
滔滔不绝的水说:“梦想就是勇往直前,我们唯一的使命是往前奔跑,勇敢去追前方的太阳。”
石缝的小草说:“梦想是阳光、是空气,为了它们,我必须往上去生长,必须根深蒂固,这样,我才能实现我的梦想。”
凶猛的雄鹰说:“我的梦想就是翱翔于天空之上,要去搏击长空,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领空。”
梦想到底是什么呢?人们可以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来给梦想做出不同的解释。从哲学角度,梦想是“人生之最高准则”; 从社会学角度,“梦想是未来美好生活和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从心理学角度,“梦想是指向未来,指向人的生活和活动的远景”; 从美学角度,“梦想是至善至美的生活”; 从伦理学的角度,“梦想是最高尚的人格”;
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梦想就是人生奋斗目标,是一个人如何度过自己一生的总体规划。”
我们今天主要从人生哲学的角度谈一谈有关人生梦想的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谈。
三、人生梦想
第一方面、人类如果没有梦想将会如何
我们先看一个事实:白天鹅是属于候鸟,等到冬天即将来临之际,要到南方过冬,往返期间,在天空中练就了翱翔的本领,但是由于饲养员的精心饲养,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于是就失去了在天空中飞翔的志向,整天呆在天鹅湖里,再也飞不上蓝天。海鸥,本应在大海上搏击,但是,由于城市垃圾到处都是,它们随时都可找到食物,于是,一些海鸥就不愿在大海上艰难的寻食,只是满足于在城市垃圾中生存。由此,也就逐渐丧失了在海上生存的能力。那本应属于白天鹅、海鸥自己的生活,却再也找不回来了,这多么的悲哀。
假如人类没有了梦想,将会变得怎么样?假如人类没有梦想,将不会走出山顶洞口;将不会有农耕社会、工业革命、信息技术;将不会上天入地,更不会冲出地球,走向未来。
“人如果没有梦想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分别?”这是周星驰在《功夫》里的台词。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没有梦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梦想是指路明灯,没有梦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教师心语:
没有梦想的人生就是黑暗的人生。“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故事: 一个小女子叫曹南薇。1968年夏天,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这一年,曹南薇17岁。她患小儿麻痹,按政策不下乡,但是留城也找不到工作。那时还没有个体户。她没有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一天,曹南薇在报纸上看到关于“高能物理”的报道。17岁的她竟然心潮起伏。她把报纸剪下来,日思夜想。她想,高能物理这么重要,我能不能做点什么? 就这样,她不经意地定下了自己的梦想。
她开始学习。她关在家里,一年又一年,初中、高中、大学、专业课程,她都学完了。十年后,到1978年,她27岁时,她的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引起了很大震动。随即,国家高能物理研究所接纳了她,让她的梦想找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她的成功,全在于她17岁那年看到报纸后,为自己定下目标。多少像她这样的人,因为没有目标,到27岁,甚至37岁的时候仍然一事无成呢?可见,人生要有梦想,这太重要了。
有人认为,有没有梦想,还不是照样学习、吃饭、工作、睡觉,梦想没有什么作用。表面上看来,有没有梦想都要学习、吃饭、工作、睡觉。但是,有没有梦想,学习的不一样,饭吃的不一样,工作的也不一样。
教师心语:
人有没有梦想,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奋斗效果都会有所不同。梦想是人类心灵的需要。
雨果说:“人类的心灵需要梦想甚于需要物质。”因为心灵需要,歌德花了60年写作不朽史诗《浮士德》;因为心灵需要,牛顿潜心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因为心灵需要,即使盲目的海伦.凯勒心中也有无限光明,即使耳聋的贝多芬也能凑出振聋发聩的英雄交响曲。
在实际生活中不难见到一些人“混”日子,他们只是满足于混一天是一天,混到月底将工资混到手,然后,下个月接着再混。这些人可能私下里认为自己很聪明,不用好好工作,就能将单位或老板的钱混到了手。这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最愚蠢的人,因为他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混日子,混的不是别人,混的是自己的前途、命运。因为他混得久了,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定式:人生就是来混的,混也就成为自己的命运。当一个人落魄到“混程度时,根本谈不上什么远大梦想与抱负了,他的一生就由命运来安排,而不是自己安排自己的命运。如果你只是想将你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梦想,定位于混一碗饭吃,那么,你可能一生都在为了“混一碗饭吃”而“奋斗”着,也很可能就连这“一碗饭”也混不到嘴里。
教师心语:
如果你不想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白白浪费掉,那么,在你的人生中、工作中,你就要为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就会影响甚至决定你以后的生活。如果没有一个有价值的目标,你不可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道理非常简单,你不知道你将去何方?有了目标,你就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明确的人生目标,不仅仅是人生的最终结果,它会贯穿于你的整个人生旅途中,目标是我们成功路上的里程碑,它的作用地巨大的。
事例:
据史料记载,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关押了大量的同盟国战俘和老百姓,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每时每刻他们都有可能被死神带走,几乎可以断言的是他们没有活着走出集中营的可能。但是,仍有一些人凭着自己顽强的信念,挣扎着活到了德国宣布投降的那一刻。然而可惜的是,在他们听到“纳粹”投降、“德国战败”、“我们获救了”的消息之后,竟然一个个相继死去。他们能够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顽强地活着,可为什么竟在将要获救的时候死去。原因很简单,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纳粹投降,目标实现了,但同时,他们的目标也消失了,目标消失了,信念没有了,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让我们静下心来,以虔诚之心凝神着自己那散发着金子般光芒的梦想,来听听巴金老人在八十一岁高龄的时候关于梦想的一段话吧:
梦想从未在我的眼前隐去,它有时离我很远,有时仿佛近在身边;有时我以为自己抓住了它,有时又觉得两手空空。有时我竭尽全力,向它奔去,有时我停止追求,失去一切。但任何时候在我的前面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总有一道亮光。不管它是一团火,一盏灯,只要我一心向前,它会永远给我指路。
第二方面、梦想有什么作用(视频:梦想的力量)梦想信念贯穿于人的精神生活之中,它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如果把社会历史比作大海,把个体的人生比作小舟,那么梦想就是引领航向的灯塔,信念则是催舟奋进的风帆。对于“人生”,历来强调的是人生梦想,强调的是对人生梦想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津津乐道于在名利场上奋力拼搏、发财致富、出人头地,在人际关系上虚以周旋、讨人欢心、左右逢源。在一些书店,“厚黑学”、“行骗术”、“致富圣经”、“人生策略”等庸俗不堪的书目充斥眼帘,反映出,现代一些人急功近利到了何等地步。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对这种荣辱颠倒、美丑混淆的现象也常常感到困惑和不解,因而我们有必要对梦想信念的人生作用作一番认真的反思。
作用
一、梦想信念是引领人生前进的灯塔
梦想信念犹如照亮人生道路的火炬,就像航行茫茫大海的指南,对人的行为有着指导和定向作用,能够使人们透过层层阴霾而不迷失方向、克服重重困难而不放弃努力。
伟大的梦想、坚定的信念,既造就了革命领袖的巨大成功,也造就了凡人小事的非凡卓越。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讲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他一生经济拮据,但他从未把谋取私利和改变经济处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面是把谋求大多数人的利益、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作为自己的既定梦想。为了写作《资本论》,他花费了大量时光,他失去了健康、子女和家庭幸福,最后终于写成了《资本论》这一历史巨著,并和恩格斯一道,创建了马克思主义。从此,无产阶级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翻身求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多少个岁岁年年过去了,革命导师那种造福人类、矢志不渝的品格及其所创造的光辉业绩,仍然并将继续受到人们世世代代的怀念。
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达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国家民族而献身的高远志向。毛泽东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则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实现救国救民社会梦想的无比自信和坚韧不拔,这些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革命队伍中,普通战士的一言一行,也无不体现着梦想信念的引导作用。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正是在人的生命的有限过程中坚持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梦想信念作引领,才会在一系列凡人小事中体现“优秀”和“崇高”,因而成为时代的道德楷模。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投递员、共产党员王顺友,20多年来在人迹少见的察尔瓦雪山和雅窘江河谷琅辛跋涉,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谱写了一曲曲为民服务的梦想壮歌。正如他在自编山歌中所唱的“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平凡工作中的崇高梦想信念,使得这位大凉山中的“香巴拉信使”被人们赞誉为“时代先锋”。
作用
二、梦想信念是促进人生奋斗的动力
梦想信念在人类改造社会、改造自然、改造自身的过程中具有十分强大的能动作用。列宁曾经说过:“梦想信念,能百倍地加强革命毅力和革命热情,有了这样的革命毅力和革命热情就能创造出奇迹来”。
教师心语:
梦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不竭动力。有了崇高的梦想信念,人们就会像添足燃料的船舰,迎着激流险滩,劈波斩浪地勇往直前。
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革命家、科学家之所以产生惊人的毅力和巨大的动力,能在十分艰苦的环境里战胜邪恶、克服困难,并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崇高的梦想信念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力量源泉。
素有“当代毕异”和“激光照排之父”之称的王选院士在奋斗不息的一生中,强忍病痛,搏战病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是什么力量成了他奋进的动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发展计算技术不但是国际潮流,也是国家的需要。一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很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当一个学者把自己的工作成果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就能焕发出无穷的信心和动力,取得在通常情况下难以取得的成果。科学工作者是这样,党的领导干部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国外科技发展历史上,在梦想信念的巨大感召下取得成就者也不乏其人。法国微生物学奠基者巴斯德,为了战胜袭击整个法国的疾病,连续坚持工作了五年。在这期间,他的父亲和两个女儿都先后去世,他本人又得了中风导致瘫痪,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仍然坚持科学研究,甚至有时每天工作18个小时,最后终于战胜了疾病。巴斯德后来欣慰地说:通过我个人的牺牲,防止了一场危及全国的灾难。法国人民为此专门给他塑了一座塑像,以铭记他对人民的贡献。意大利著名天文学家布鲁诺说,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的真理的殿堂。正是在这种崇高的梦想信念的支撑下,布鲁诺没有向宗教裁判所的火刑低头,用生命捍卫了哥白尼的“日心说”。造福于人类的崇高梦想,能铸造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信念和意志。有人曾作过统计,爱迪生登记过的发明有1328种,加上没有公开发表或有意放弃的发明专利,他一生发明有2000种左右。他享年84岁8个月零7天,平均15天就有一种发明。但每项发明都不是轻而易举,辉煌背后是失败和艰难的探索,是顽强意志和毅力的胜利。在发明电灯过程中对灯丝材料的反复探索试验,更是在为人类造福的坚定信念支持下完成的,经过百折不挠的奋斗,他终于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作用
三、梦想信念是提高人生境界的保障
没有梦想信念,一个人的境界就会失去核心和灵魂。梦想信念能对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以重大的影响,其中对道德的影响也最大和最为直接。一个有着崇高梦想信念的人,其道德水平和人生境界也必然崇高。一个真正树立了共产主义梦想信念的人,必然会力行“天下为公”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境界。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西方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一些人道德滑坡、境界低俗,主张“告别革命”、“拒绝崇高”。他们崇尚拜金主义,把金钱看成是幸福和成功的象征,不顾一切地追逐金钱,为了金钱不惜父子加害、兄弟相残、夫妻反目,丧失人格国格;他们崇尚享乐主义,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满足生理本能的需要,为了贪图享乐而醉生梦死、声色犬马、贪污贿赂、追求穷奢极欲;他们崇尚极端个人主义,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主张“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为了获利而不择手段、违法乱纪、挺而走险,甚至恩将仇报。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崇高的梦想信念,必然会人生境界低迷、思想道德败落。唯有树立崇高的梦想信念,才能提高人生境界,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树立了为人民谋福利、、为人类求解放的梦想信念,就一定不会被前进路上的困难所阻碍,也一定不会被肩上负载的重担所压倒,因而能够自觉反对拜金主义、拒绝享乐主义、批判极端个人主义。
在对待金钱方面,诺贝尔认为: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诺贝尔奖金作为国际公认的科学界最高奖赏,常常使获奖者一夜之间从清苦变为巨富。但许多获奖者并不把这些奖金看作个人私产。第一个诺贝尔吉理学奖获得者伦琴就把全部奖金献给了维尔茨堡大学。科学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把两次奖金全部用于购买法国公债,以支援她的第二祖国。
在对待享乐方面,中国的优良道德传统历来强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勤劳节俭,艰苦朴素。毛泽东历来反对贪污享乐,建国初期亲自批准处决刘青山、张子善,他以身作则,在国家困难时期坚持和人民一道共渡难关,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子女有丝毫特殊。爱因斯坦成名前很贫穷,成名后富裕起来仍很节俭。他刚到美国定居时老是穿一件旧大衣,朋友劝他买件新的,他说没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以后,朋友又劝他买件新大衣,他却说,何必呢,反正这里差不多每个人都认识了我。
在对待个人利益方面,雷锋的态度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焦裕禄坚持的是,心里装着兰考人民而唯独没有他自己,为治理兰考,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态度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教师心语:
崇高的梦想信念提升人生境界,引领人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第二篇:谈理想与空想
听了吴维库老师《阳光心态塑造》的培训,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如果你的担心于事无补,你就由它去吧”。当然,老师的意思并不是让我们任由内心的担忧、恐惧肆虐,放任不管,而是告诉我们要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生活状态。人人都有心中的理想,小时候我们的理想大多是要当一名科学家、警察、医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想也随之改变,变成了想要在工作上有更出色的表现,想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想要在合适的时间遇上合适的人,想要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朋友在路上偶遇,总会说“有时间出来聚聚吧”,可是这邀约又总被忙碌于工作、家庭的人们一再忘记;我一直梦想着能去到乌镇、西塘那样的水墨画一样的古镇,或在拥有纯净蓝天的海边待上一阵子,但是这梦想总是被各种理由打破。我们有种种理想,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地为了理想奋斗过呢,大多数人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理想多么远大而夸夸其谈,等第二天睁开眼早已把那些话抛到九霄云外,继续过着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生活。几乎人人都有理想,人人都在空想。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在为活着而活着,理想就像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的梦,被我们放在心中最深的地方,从不去触碰,也不会为之行动,那只是人们奔波于浮华世界的一个心灵慰藉。理想与空想这两种思维方式,必然带给我们不同的结果。在作家海明威小的时候,他父亲给喜欢空想的儿子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成为思想家,就向另一个思想家请教:“成为一个思想家的关键是什么?”那个思想家说:“思考。”那个想当思想家的人想了想就回家了。自那以后他就天天躺在床上,茶饭不思,开始了思考训练。这样过了三个月,他变得憔悴不堪,人几乎不行了。他的妻子赶忙去找那个思想家求助,说:“我丈夫自从听了你的话后就开始了自杀之旅,你害了他。”思想家惊愕地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随着那人的妻子一起到了他家。见到那个沉思者问:“你在干什么?”那人回答说:“思考。”思想家说:“思考出了什么?”那人说:“很多,都是伟大的想法。”思想家说:“你想到后去实现他们了吗?”那人愕然良久,说:“没有。”思想家说:“那你永远也成为不了思想家。只去想不去做,想出的都是垃圾。”那人恍然大悟,开始正常的生活,开始去努力实践自己的想法,最后成了伟大的思想家。海明威听从了父亲的教导,变成了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也由此铸造了他一生的成就。许多人到老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悔恨和遗憾,后悔当初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后悔从没去过心中一直向往的地方,后悔没有勇气去实现理想„„生命的每一个瞬间都不能复制,在这有且只有一次的时间里,与其整天浑浑噩噩地浪费掉,不如打起精神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味的等待只会使生命枯竭,想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得到些什么,就要把理想付诸行动,去实现它。
第三篇:谈理想(范文)
谈理想
理想,说起来简单,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真正能实现的又有几个人呢?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没了理想,就没了奋斗的目标;没了理想,人就好比行尸走肉,只有一个外壳支撑着我们。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2009年当选美国第四十四届总统。总统,我们想也不敢想,在奥巴马小的时候,他因自己的种族而自卑,从此一蹶不振,学上了吸烟酗酒,甚至吸毒!
在偶然的一次机会,奥巴马参加了一次典礼,他看到和自己一样的孩子们正遭受着非人的待遇!奥巴马顿时心潮澎湃,他暗自发誓,自己长大一定要当上总统!让黑种人不再受侵害。当时,所有人包括他的亲人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不可能的事情。但奥巴马不在乎,他勤工俭学,发奋读书,在高校时期,获得了“极优等生”的称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四十八岁竞争总统的时候,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感动到了在场的所有人,最终击败了其他候选人,成功当上了第四十四届美国总统。
奥巴马的成功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他,这与他的理想分不开,一个人没有理想,那么他不管怎样奋斗还是无济于事,因为他没有一个目标。
每个人都拥有梦想,因为它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人的一生,不就是为做理想中的自己而奋斗吗?让我们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
山东淄博高青县高城镇第一初级中学初二:耿麟昊
第四篇:谈理想
独树一中学生思想教育系列之
理想篇
谈理想
同学们:
稍后我们宣读独树一中校团委思想教育系列之理想教育篇。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仔细思考,并在学习后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征文的方式经团支书收齐后于周四中午交于校团委。下面开始宣读:
大家想一想:一艘万吨巨轮行驶在茫茫大海上,是什么使它看清前行的航线? 是的,是灯塔。
大家再想一想:如果大海上没有灯塔会怎样?
那样的话,势必会有许多船只迷失方向,势必难以到达既定的终点、理想的彼岸。
同学们,大家想过没,人生也就是一场航程,是什么为人生指引航向,什么才是人生的灯塔? 可能大家都已经答出来了,是的,是理想。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理想。
(从三方面来谈:理想是什么,为什么需要理想,怎样实现理想。)首先,我们来谈谈理想是什么。理想是什么?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理想是巨轮既定的航向,理想是鸟儿自由的翅膀。理想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理想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理想是孟子 “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气魄;理想是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壮志;理想是黄巢“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的雄心;理想是陆游“醉斩长鲸倚天剑,笑凌骇浪济川舟”的抱负;理想是王令“安得直梯悬碧落,共操长慧扫妖氛”的精神„„
今天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理想便是人们对未来事物的合理的设想或希望。
第二,我们谈谈一个人为什么要有理想。
古今中外哪一个有建树的人不是在理想的感召下才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汉朝傅芥子正因为产生了“立功异域”的理想,所以才能投笔从戎,屡建战功,直斩楼兰,最终被封为义阳侯;三国时,曹操正因为“志在千里”,所以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之后53岁“烈士暮年”的他,又领兵北征乌桓,最终统一了北方;北宋末年的岳飞,正因为有着“还我山河”的壮志,所以才能“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成为抗金名将,备受后世景仰;现代斗士鲁迅,正是因为有着改变愚弱国民精神的理想,所以才能“横眉冷对千夫指”,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
国中如此,国外亦然。无论是23岁制定微积分,24岁提出万有引力、创立天文学,26岁发明放大40倍反射型望远镜,后来提出力学三大定律奠定经典力学基础的英国科学家牛顿,还是29岁发明留声机,33岁发明白炽灯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无论是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37岁提出广义相对论的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还是22岁编成南天星表,27岁发现月球运动的长期加速现象,以后又发现“哈雷彗星”周期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他们哪一个不是从小就就立下凌云壮志,有着崇高理想的人?
所以,一个人有了理想,生活才有方向,奋斗才有目标。人类有了理想,世界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三,我们谈谈一个人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北宋大文豪苏轼曾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告诉我们,一个 人有了理想之后必须以坚韧不拔之志去为之拼搏为之奋斗。
西晋的左思,自幼反应迟钝,长得丑又讷于言。但他不干命运的摆布,发奋学习,以勤补拙。他着手准备《三都赋》时,吃饭走路都想着自己的文章,连家中茅厕中都放着纸和笔,一旦琢磨出好句子便随时记下。当时就任洛阳的才子陆机也在准备《三都赋》,听闻此事,便讥笑道:“这里有个丑八怪想写《三都赋》,他写的文章只配给我盖酒瓮。”可是左思毫不动摇,并请求担任掌管国家图书典籍的秘书郎,并以此为契机,苦读苦学。他日积月累,终于花了十年时间写成了《三都赋》。赋成,达官显贵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同学们,左思有十年的时间实现自己的夙愿,他的成功告诉我们:拼搏实现理想奋斗成就自我。
为了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马克思整整奋斗了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过无数种著作,除掌握英语、德语外,又学会了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他数十年如一日,在图书馆钻研,座位下的水泥地面,竟然被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减轻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四年时间里,他废寝忘食,进行了四百次实验。有一次,整个实验室都炸飞了,诺贝尔的弟弟和其他四个助手,当场被炸死,他的父亲由于惊吓、伤心而半身瘫痪。周围居民向他提出强烈抗议,向政府提出控告,不准他在市区里实验。诺贝尔只得把实验室搬到马家伦湖中的一条船上,继续实验。随着一声巨响,围观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可是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满身鲜血,面孔乌黑,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那些杰出的人物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和崇高的忘我精神。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奋斗的铧犁鼓舞着他们去翻耕理想的沃土,在理想与奋斗的有机结合中,他们不仅代表了历史更有机创造了历史,他们因此而如巍巍泰斗屹立不朽!
同学们: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
同学们: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大家从即刻起,每人都树立一个切实的理想,并为之挥洒青春的汗水,他日你所收获的绝不仅仅是惊喜!
第五篇:初中生学习方法谈
初中生学习方法谈
一、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尤其如此。目的越明确,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目标越宏伟,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学习意志就越坚强。目标有大目标,小目标,有远期的,也有近期的,小到一节课,大到一生的志向都属于此范畴。
二、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手段。不论是哪门学科都有背诵的任务,要求背诵的必须背诵,以形成习惯。再就是根据遗忘规律去记忆,即重现,勤复习、多复习。当天的内容当天复习,本周的功课周复习,一月还有小复习,考前再做总复习,这样学习才记忆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三、抓好学习四环节
预习要养成习惯,习惯很重要,既然是习惯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预习要找难点,找难点的目的是就是要攻破它,这是预习的关键。听课:会听课意味着会抓重点,能理解老师的意图。
复习:复习要摸规律,摸清其内在规律,在运用中举一反三。
四、及时做好笔记与作业:
记性好不如烂比头。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记在课本上、教学内容附近,这样记录的内容不易丢失,又易和教学内容相联系,既实用,又利于今后复习。做作业前首先阅读一遍课本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对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这样做等于及时地复习了一遍,然后再做作业,既快速又能保证作业质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五、交叉学习效果好
脑卫生学者告诉我们,人的大脑皮层细胞是有分工的,学习不同学科的内容回引起不同部分的兴奋。大脑长久接受同一类信息刺激,使某一部位长久兴奋,就容易产生疲劳,降低学习效率。若及时转换学习内容,合理调节“兴奋灶”,就可以避免大脑某一兴奋区长时间过
于紧张,使别的部位出现新的兴奋区。
马克思的“穿插读书法”是:当阅读理论书籍感到疲倦时,立刻把书搁下,去读一种不同的书籍,有时读诗,有时读小说。过一会儿,疲倦的大脑得到休息,便又重新研究起理论书籍来。马克思的读书方法符合生理科学。
在读书求知时,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可交叉阅读内容差别较大的不同书籍。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各门学科交替进行,特别是文理交替。学完语文做物理,读完政治写数学……学习之余,若做一些文体活动,或干点家务活,句可以使大脑原有的兴奋区得到调节。这样,既能缓解疲劳,又能开阔知识视野,从而延长连续阅读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六:课堂笔记整理“七步法”
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们在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往往较杂乱,可后觉得不好用。为了巩固学习效果,积累复习资料,指导读写训练,有必要学会整理课堂笔记,使之成为清晰、有条理、好用的“导读助练”的参考材料。
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加工,其方法有“七”:
1.忆。“趁热打铁”,即课后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信息。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2.补。课堂上所做的笔记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条约、省略、简单甚至符号代替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3.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4.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5.分。以文字(最好是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例如,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课文)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置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联系解答等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6.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7.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本簿,或一本簿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曰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
语文学习应养成的习惯
1.熟读、背诵课文、美文的习惯。
2.阅读优秀课外作品,鉴赏、评析、写笔记的习惯。
3.推敲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4.写曰记、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5.规范书写,文面整洁美观的习惯。
6.听、看时事,说、写评论的习惯。
7.讲述事理有见解、有条理的习惯。
8.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作文的要求
1.内容务实: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或为时而著、或为事而作,做到“情真意随”。
2.选材求真:“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充分表达对生活的理解。
3.构思求巧:独立运作,突破思维定势,一扫“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
4.立意求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发觉生活本质。
5.语言求优:努力寻求最佳表达,尽显才华。
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发展阅读能力,增进阅读的理解和速度,提高学习成绩,都有好处。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制定阅读计划:“凡事情预则立,不预则废。”阅读应有计划,这个计划包括时间、内容、要求,实现计划的措施。计划的形式不拘,但要切实可行。
二.读、写、用相结合:阅读后,要把新学的知识和技巧用于实际。写,也是一种运用。写心得、记笔记、写短评,最后达到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很重要的学习。
三.虚心求教:在遇到通过运用工具书,查资料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要虚心向老师、同学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饿而改之”。
四.勤于自学: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学问勤中得”,这些名言都是说学习要勤。阅读要靠自己努力,自己能办的无比办到,不可等老师教,也不可依赖工具书。要有自觉地学习行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五.阅读时要“心到”:宋代的朱熹说过:“读书应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再加上一到,就是手到,要手勤,要摘抄原句或做上记号,进而在写读书笔记时将句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四到当中,心到手到最为重要。
六.阅读时应多动脑: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对读物多动脑分析、比较,进而去吟咏、体会。鲁迅先生主张读书要认真思考、观察。他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他还指出读书要先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结构,而后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中学生作文易犯的毛病,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十种情况:
一、察物不精,浮光掠影,以至作文时叙述描写抽象空泛。
一位同学在《池塘雨景》中写道:“池塘的四面围着一些花草树木。树是各种各样的,一片郁郁葱葱。花也是各种各样的,五彩缤纷。”这段描写就显得有些空泛。空间有哪些树,树有何特征,有哪些花,这些花的形态和色彩如何,都未能出来。不仅如此,它还未能扣住“雨”字。这都是由于观察不细导致的。
二、语言干瘪,没有文采,行文不够丰满。
例如有一篇题为《我的语文老师》的习作,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她长得比较标准,戴着眼镜,说话声音不大,总爱笑,我非常喜欢她。”这段文字,从语法上看显然没有问题,但从描写人物肖像、再现人物音容笑貌的力度和效果上看,语言则欠修饰润色的功夫,显得比较平淡,缺乏生动性和表现力。
三、机械模仿,生搬硬套,没有创新精神。
有一篇写状物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放学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站一会儿工夫。”这段文字,除了将叶圣陶《牵牛花》中的“工毕”改为“放学”,“小立”改为“小站”外,其余文字几乎雷同。这种依样
画葫芦式的仿作,与抄袭还有多大区别呢?当然,看到报刊上的一篇好文章,以启发后,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文章来,虽然这样的文章不免带有“仿”的痕迹,但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是值得赞许的。而那种把X或Y代进去的“仿作”,岂不是变成数学游戏了吗?
四、生造词语,适用语汇,令人劳神费解。
例如:“我爸爸是位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烈。”“他人老心不老,表示一定要为人民多服几年务。”心上第一句里的“严烈”,在词典里根本查不到,属生造;第二句里的“多服几年务”,把“服务”拆开,属割裂词语。
五、言重词复,不重推敲,不懂得锤炼字句。
例如:“到达目的地有三条路可走,即左路、中路和右路。左路和右路,路途较远,走中路最近,所以左中右三路中,我们决定走中路。”显然,这段文字嗦重复的地方不少,但如果能对其稍作加工锤炼,将其变成“到达目的地有左中右三条路可走,中路最近,所以我们决定走中路”,那就简洁多了。
六、追求“文气”,故作文雅,有哗众取宠之嫌。
“太阳上山了”一句,本来非常通俗晓畅,也很简洁,可有人竟将其写成“一个圆圆射出金色光芒的红红的太阳,静悄悄地从东山上探出脸儿来了”,以显示自己博学多才。
鲁迅先生一贯主张文章应该通俗易懂,要“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同学位应该从这里获得一点启示。
七、前后抵触,自相矛盾,不合思维逻辑。
例如,“我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小孩,自小到大可以说都是这样的顽皮”一句,既然前边已经承认自己是个“小孩”,后边怎么又说“从小到大”呢?因此,前后抵触,出现矛盾。
八、孤立写景,无助主旨,为写景而写景。
例如,有一篇写春节见闻的文章,其中写道:“早晨一起床,看见天空阴沉沉的,好像满有„脸愁容。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北风呜呜地哭泣着。这时候,街上传来锣鼓声,爆竹连天,人们都在欢度春节,多热闹啊!”作者愿意是写过春节的欢东,但开头这段写景,不但不能衬托主旨,相反牛头不对马嘴,还和主旨打起架来了。
九、浅吟低唱,孤芳自赏,缺乏在气与豪放。
例如,有一位同学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亭子里格外冷清,一个人走累了,便坐下来。这时,忽然想起李清照的一首词来:„风往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啊,风物依旧,可人事已非。想着想着,不觉眼泪似断了线的珠子簌簌落下。”确实,在一部分学生的习作中,浅吟低唱,孤芳自赏,成了他们抒写的主调,而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和介入,则“千呼万唤”难睹面。这种柔弱的病态文风,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十、轻视标点,一逗到底,有的甚至王文不加标点。
例如下面的一段文字:“人人挑灯夜读时,她已经上床睡觉,而人人要睡觉时,她便放声地扯起呼噜,大家都很愤怒,都纷纷地要捏她的脸。”这段话至少包含了两个完整的句子,应把“扯起呼噜”后的逗号改为句号才对。我们要重视标点,让标点更好地为文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