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联教程(五)
对联教程
(五)对联格律
一、句中格律
对联的句中平仄规则: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就互换平仄。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
1、一言联格律。上联仄下联平。
上联:仄
下联:平
例如:
虎 雨 画 墨
龙 风 诗 泉
2、二言联格律。上联:仄仄。下联:平平。第一个字可以不论。
上联:仄仄
下联:平平
上海 彩凤 绿叶 好友 上网 对苑 电脑
北京 金龙 红花 良朋 聊天 联都 手机
3、三言联格律。三言联格律有两种:A: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B:上联:平平仄,下联:仄仄平。第一个字可以不论。
三尺剑 桃叶渡 空中月
六钧弓 琼花台 水底天
4、四言联格律。平仄的要求是一、三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分明,不忌孤平、孤仄。格律为:
A:上联: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例如:
天明鸟语==月夕鸡栖
山川万里==翰墨千秋
家家幸福==岁岁平安
春风得意==壮志凌云
B:上联:仄平平仄。下联:平仄仄平。例如: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以联交友==凭德做人
5、五言联格律。平仄的要求是在遵守对联“禁忌”的基础上一、三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分明,格律为:
A:上联:平平平仄仄。下联:仄仄仄平平。例如:
临军称将能==玩洞羡诗雄(石达开题广西宜州白龙洞联)
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诗犹称弟子==酒不让先生。(何绍基题四川江油太白楼联)
B:上联:仄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例如: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放眼瀛台小==置身天地宽。(曾国藩题安徽宿松小孤山联)
6、六言联格律。平仄的要求是在遵守对联“禁忌”的基础上一、三、五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六分明。格律为: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例如:
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
窗外数声啼鸟=== 庭前几点落花
7、七言联格律。平仄的要求是在遵守对联“禁忌”的基础上一、三、五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六分明。格律为:
A: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如:
一楼瑞霭来天地==千载文光射斗牛。
名传寒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
B: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如:
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
广结佛缘心自坦===多行善事梦长圆。
8、八言联和格律。平仄要求:奇位字可心活用,偶位字要分明。格律为:
A:上联: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例如:
帝子长洲仙人会馆===将军开库学士词宗
B: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例如:
左图右史书香永代===绿水青山宇宙长春
八言联,可以是四言联的组合。
9、九言联,一般是四五言(或是五四言)、七二言相加。十言联一般是四六言或五五言相加而成。十一言联多为四七言相加,也有五六或六五相加组合而成,以后照此类推。
注意:以上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遇到对联的禁忌时,要严格遵守平仄格律,以后再述。
二、句脚平仄规则
当一副对联中的上联和下联,有若干句时,每一分句的最后一个字(简称为句脚)的平仄安排也要讲究,一般是按照马蹄韵为准的(也有例外,叫变形格)。句脚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就是马蹄韵)如下 :(所举例皆为上联句脚,下联和句脚没有列出,公式与上联正好相反,大家自己对照学习。)
二句:○、●
三句:○、○、●
四句:●、○、○、●
五句:●、●、○、○、●
六句:○、●、●、○、○、●
七句:○、○、●、●、○、○、●
八句:●、○、○、●、●、○、○、●
八句以上句脚平仄以此类推
另外:“意节说” :主张联句内应遵循词组或节奏点平仄交替的规则。意节律可以作为马蹄韵的补充说明,但是其适用性要比马蹄韵广泛的多。因为马蹄韵95理解是建立在单字词的基础上,如果有专有名词,马蹄韵就不一定适用了,比如“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换酒;陶彭泽不为五斗米折腰”用马蹄韵是解释不通的,因为“李谪仙、陶彭泽、千金裘、五斗米”都是专有名词。如果用意节来分析则李谪仙(平)|欲以(仄)|千金裘(平)|换酒(仄),陶彭泽(仄)|不为(平)|五斗米(仄)|折腰(平),则平仄交替,抑扬顿挫的感觉就出来了。
节,指词语的意义单位。对联不是用于吟唱的,而是供阅览和诵读的,因而不宜套用诗词中的节奏而应强调意节!由于汉语中的字(大多数)、词、词组都有独立的意义,而有些三个字或更多字的专用词组往往又不能再作划分(如呼和浩特),因而意节的划分就相当灵活。
为了在诵读时停顿合理、表意清晰,在对联中,我们可以这样规定:一般情况以二或三个字为一意节;单字词在句首或句末时作独立意节,但在句中则不作独立意节而归并入相邻的意节;固定词组允许四字或四字以上作为意节单位。兹举数例如下(各意节用竖线隔开):
[例一]:
天地¦低昂¦龙虎¦气¦;
雌雄¦争战¦帝王¦才¦。
[例二]:
名山¦超五岳¦以外¦;
精舍¦在二灵¦之间¦。
[例三]:
九十二株柳¦为幕¦;
一百八声钟¦到门¦。
每个意节的最后一个字称为意节点,诵读时在意节点往往有稍长的停顿。
对联句子的平仄安排规定以意节为单位、以意节点的平仄为核心点。这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使联意的明白、诵读的停顿、音韵的和谐统一起来;二是打破句式僵化的桎梏,句子可长可短,句式灵活多变,使对联比诗词更具活泼性和生命力;三是可以将专用名词、成语、口语、甚至歇后语、泊来词入联,既丰富了对联的容量,又拓宽了对联创作和服务的领域;四是与诗律、词律、曲律均有广泛的兼容性(即合诗词格律的大都合联律,合对联格律的不一定也不必非要合诗律)。
三、用“意节”创建对联上比格律
对联上比的格律是对联格律的基础和骨架。它主要包括句中意节点的平仄安排、自对的运用规则和句脚平仄要求等三个方面。
(一)、句中意节点的平仄安排。可归纳为三句话:
一是上比句中意节点的平仄交替安排(句脚平仄另有规定,见后)。如例二上比句中意节点为“山”、“岳”即“平—仄”;例三上比句中意节点为“地”、“昂”、“虎”即“仄—平—仄”,相互交替。二是领字、引字、衬字和句首的单字意节不拘平仄。如下面例子划横线的字:
[例四]:
剪¦半岭¦闲云¦补衲¦;
留¦一窗¦明月¦谈经¦。
[例五]:
大地¦少闲人¦,(谁能作)风月¦佳宾¦,湖山¦贤主¦;
前朝¦多圣迹¦,(我爱此)荷花¦世界¦,鸥鸟¦家乡¦。
三是运用特殊修辞手法时,意节点的平仄交替规则允许突破。如:
[例六]: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例六中上下比的首句运用了不等相排比,其意节点平仄不可能交替,这在对联中认为是合律的。在不等相排比时,意节应按排比元素划分,如上例与“风声”、“雨声”排比的“读书声”应作为一个意节,而不应再分为“读书¦声”两个意节。
(二)、自对的运用规则
一是在对联的上比里,运用句中词语自对时,仍要符合意节点平仄交替的规定。如果是若干个单字词自对,如下面例七中的“诗 书 画”;例八中的“祖、孙、父、子、兄、弟、君、臣”,可自定二至三字为“假定意节”,还可以在适当地方假定分句(如例八将“祖孙父子”作假定分句),通过这些假定,使之符合意节点平仄交替的规定。
[例七]:
三绝¦诗 书 画¦;
一官¦归 去 来¦。
[例八]:
(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仰千秋¦。
二是多句联运用句子自对时,各自对句本身仍应符合“意节点平仄交替安排”的规定,各个自对句的句脚还要符合“句脚平仄安排”(见后)。如例九中,上比的第二句中的“十里春风”和“二分明月”就是句子自对。而“免辜负”三字为领字,前面已说过,领字可不拘平仄。
[例九]:
仍从¦水竹¦开轩¦,(免辜负)十里¦春风¦,二分¦明月¦。
偶向¦湖山¦放棹¦,(好领略)红桥¦烟雨¦,白塔¦青云¦。
(三)、上比句脚的平仄安排
句脚指一比之中每个句子的最末一个字。它也是一个意节点,但它在句中不受“意节点平仄交替安排”的制约。如例二上比的意节点为“山—岳—外”即“平—仄—仄”,句脚“外”的平仄不必与“岳”的平仄交替。
对联通常规定:上比最后一句的句脚为仄声。当上比有多句时,各句句脚平仄要错杂安排,但联律对此没必要规定硬性模式,一般可袭用两条常规:
(1)毗连的句脚同平仄的一般不超过三个(运用特殊修辞手法时例外);
(2)倒数第二句的句脚和最末句句脚平仄相反。
四、下比格律
对联的下比是上比的配偶。我们在上比符合格律的前提下规定下联格律。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三条。
(一)、基本要求:下比与上比句数相同,各句字数相等,对应位置的词语意节相称、词性和语法结构相似、意节点平仄相反(见例一至例四)。
(二)、上比运用了自对时,下比对应处也必须使用自对。此时,下比的对仗从宽:句中词语自对时只要求意节点平仄与上比相反,而词性甚至语法结构可以放宽(如例七下比之“归 去 来”为动词,对上比名词“诗 书 画”);多句联句子自对时,只需本比自对工整、意节点和句脚的平仄与上比相反,而词性、语法及自对句的句式可以放宽(如例九下比以“红桥烟雨、白塔青云”对上比的“十里春风、二分明月”)。
(三)、上比在不同位置中使用了同字时,下比要在对应的位置使用另外的同字属对。如
[例十]: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例十一]:
洞¦隐重天¦,天底天¦、天外天¦,天天¦巧叠¦天天¦妙¦。
天¦生秘洞¦,洞边洞¦、洞中洞¦,洞洞¦幽连¦洞洞¦奇¦。
结 语:
提出“意节”概念,作为创建联律的基本元素,用以取代诗词格律中的“节奏”,建立完全独立的对联格律,有以下优点和好处:
1、彻底冲破用诗律束缚对联的桎梏,撇开对句子形式的僵化规定,挖掘语言音韵新规律,使对联格律既系统、又简约,既严谨、又通俗。有利于对联在新时代的普及和提高。
2、归纳了大量前人对联作品内在的音韵美和语言规律,更突出了对联是供阅览和诵读的这一特点。有利于彻底走出“对联必须服从诗律”和“对联可以不讲格律”两个误区。
3、可使对联的表现形式更加灵活,因而可表达更加丰富的内容,为对联跟上时代的步伐向前发展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4、有利于统一不同流派的主张,摆脱“律句联”、“散句联”、“非格律联”的争论,促进联坛百花齐放,多出好作品。
平仄相反,又称平仄协调。平仄相反, 指上下联相应处的字,平仄相反,一联之内要不是平仄交替(见马蹄韵)。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五、上下相关
上下相关,是上联下联的意思彼此互相关联,有相同,也有相反,上下联之间要浑然一体。如:
反对分裂===学习琴棋,电影院中看电影===图书馆里读图书。
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只能算是对偶句。初学最容易犯,大家要注意。
对联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词类相当是结构相同的基础,结构相同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总之,对联格律六要素,关系到一副对联是否成其为合格对联的问题。
对联的禁忌
写作对联除了遵循几大要素,还要注意几个禁忌。
1.忌上重下轻
对联是具有对称性的文体,上下联要保持平衡,或下联略强于上联,作联一定要忌上联气盛,下联弱,造成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如:
气凌衡岳三千丈==心托离骚廿五篇。下联弱了些
2.忌乱脚
对联上联必须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必须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联末平对平或仄对仄,为乱脚。是为对联大忌。
例:党恩比海深==人心向阳红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下联最末三个字,不可以都是平声,也叫三平调。所以,在应用“一三五不论的定理时,要注意,有这种情况产生时,就不能一三五不论了,而是要论了”。
如:一年春作首==万事公为先。
尽管律诗中没有三仄尾的禁忌,不少联家也提出忌上联末三仄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在创作对联时,也要尽量避免。如
“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
4.忌孤平和孤仄
一般来讲,在五言、六言、七言的句子中,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去写联,往往容易犯“孤平或孤仄”,下联当中除句脚是平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叫犯孤平句。若一句中只有一个仄声字,叫“孤仄”,孤平和孤仄都应该避免。如:
“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但对联中一般不允许“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漏网之鱼,世间时有;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6.忌合掌
合掌是同义相对,又称雷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如:
情钟翰墨;意在文章。
翰墨,本意的是笔和墨,后来泛指文章,与下联和文章二字意义重复。
7、忌上下联无关
指上下联意思不统一,各表其意,风马牛不相及。如:
春风得意==寒露浸心。前言不搭后语。
花开并蒂====人贺同春。上联是贺新婚的联话,下联则是联春的意思,两两无关。不成为对。
8、忌失替,失对
撰写对联时注意平仄相对,在同一句中,音步平仄必须交替使用,切忌失替,如:韬略终须建新国==奋起还要读良书。联中“起”对“略”为仄对仄,失对(上下相同联位置)。起与要为二四位字同仄,失替(同一句中)了。
对联的禁忌,除以上几条外,还有其它一些,如忌用典生僻、用词生僻;路边联忌写得过长;喜庆联忌用不吉祥字眼;忌古今声混用;实用对联不切实际,给人留下话柄。注意:
1、一三五不论的原则,是要在回避上面的忌禁的基础上应用的。
2、在参加比赛当中,最好是尽量做到全论,这对自己有好处:
第二篇:对联教程(二)
对联教程
(二)对联的分类
对联,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变化,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分类也日举益繁杂,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清人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把对联分为故事、应制、庙祀、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十类。
光绪年间出的《楹联汇编》,把对联分为寿诞、职官、庙宇、故事、佳话、寺观、应制、胜迹、人品、人事、格言、四书、庙铺、俗语、戏名、春联、新婚、哀挽、屋宇(厅堂、山居、田家、门窗、园林、书室)等二十类,分得过细,还显得繁琐。近些年来,一些专家学者,重新进行分类,比较适合现实。
从应用范围上,对联可分为:门联、装饰联、交际联。
㈠、门联
门联是张贴在大门上的对联,或者雕刻、嵌缀花花在大门上的永久性对联。
1、春联
春联是人们在春节期间所张贴的对联,是最为广泛的一种节日对联。不论城乡,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春联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内容为:一是表达春的气息;二是祝愿吉祥如意;三是写人生哲理;四是写理想追求;五是写个人修养;六是抒发感情。
(1)、传说中国第一副春联: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2)、常用传统春联: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有天皆丽日;无地不争春。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春风掩映千门柳;暧日晴开一径花。
耀祖光宗,长生宝贵;茂兰馨桂,永显门庭。
(3)、新时代的春联:
山川秀丽;社会文明。
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年逢大有;民过小康。
春潮腾四海;伟业壮千秋。
政清人觉晓;春暧燕知归。
描绘中华特色;放飞大地春光。
春回大地添新景;民绘宏图奔小康。
㈡、行业联
行业联,是各行各业所用的对联。行业联与春联不同,不一定要在过年时才张贴,平时也可以贴,有的还镌刻在大门的两边作为永久性对联。行业联主要反映行业的特征。这类对联的书籍现在大量出版发行,各行各业的对联几乎都很全面。通常有党政机关、教育、文化、学校、酒店、茶庄、古玩、卫生、工矿、交通、商业、金融、旅店等等。如:
八方兴教;百业崇师。(教育部门)
戏里文章大;台里说笑多。(戏台联)
图展古今万象;书藏世界千秋。(图书馆联)
百丈高楼手下起;十分春色眼前铺。(建筑公司联)
千家万户户户皆是储户;百业十行行行不离银行。(银行联)
㈢、装饰联
装饰联,就是用来装饰的对联,是装饰风景名胜古迹、楼台、书斋等等的对联总称。
1、胜迹联,指专门装饰名胜古迹的对联。
安徽省滁县的醉翁亭联: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景不孤。(联嵌:醉翁亭)
广西柳州市柳候公园门联:
公德如山万树葱茏荣古柳;园庭胜景千秋鼎盛祀贤候。(广西柳州市柳候公园门联)
北京的陶然亭对联:
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
这是林则徐所作,形象地写出了该亭清静幽雅的特点。长沙爱晚亭有一对联:
晚景自堪嗟,落日余晖,凭添枫叶三分艳;
春光无限好,生花妙笔,难写江天一色秋。
一联概括了爱晚亭的周围的美景。
江西南昌滕王阁: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湖南长沙屈原祠:
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
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长沙屈原贾谊二公祠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以天行地大文章。
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湖北武昌黄鹤楼: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扬州瘦西湖:
未得陇,先望蜀,看武林西子客广陵,减几许肥,增几许俏,淡妆浓抹,风姿依旧;方度柳,又穿梅,有翠苑莺儿过红榭,含三分怯,带三分娇,浅唱低吟,曲韵翻新。(董汝河)
这副楹联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对仗严谨妥帖,读来引人入胜,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上联从大处起笔,化出远景意境,“未得陇,先望蜀,看武林西子客广陵”,在抑扬的声调中仿佛看到了作者思念扬州瘦西湖并欲一睹为快的急切心情。开头6字出自“得陇望蜀”一语。瘦西湖是从扬州南门平渡桥起,绕小金山至平山堂蜀岗下止,全长十余里,沿湖过冶春,绿杨村,红园,西园曲水,大虹桥,长堤春柳,小金山,莲花寺,五亭桥,观音山等20余景点,犹如一幅山水画卷。由于作者刚游览了武林(杭州)西子湖畔,又匆匆奔至“广陵”(扬州),使用拟人手法,把扬州瘦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一比较,幽默而又诙谐,惟妙而又惟俏地写出了瘦西湖的独特风姿。写瘦西湖的美,不只从字面上写她如何山清水秀,卓越多姿,而是觉得她比杭州西子的“肥”“减去”了“几许”后,就是瘦西湖的“俏”丽风韵所在。最后化用苏轼的名句,以“淡妆浓抹,风姿依旧”,状其飘洒,秀美,令人拍案叫绝。
下联从细处着墨,文字互相照应,着意层层渲染,把势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瘦西湖的一派新春佳景,出神入化的跃然纸上。赏罢湖边垂柳,又赏红梅,柳翠梅红,再听莺儿含“怯”“浅唱”,带“娇”“低吟”,以一派“翻新”的“曲韵”,把改革开放后的扬州,描绘得人似花美,花因人艳,清丽俊俏,从而深化了全联的主题内涵。
这副联作,从全景到具体景色,60个字,挥洒自如,俊爽轻利。写瘦西湖不用一个“湖”字,赞美瘦西湖不用一个“瘦”字,甚至没有一个“水”字,“美”字,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语言空灵清妙,风情含蓄,我想正是这副对联成功的奥妙所在。
㈣、书斋联
书斋联,是文人雅士在自己的居住学习地方写和对联,内容大都是:明心怡性,治学修养,述志抒怀、惕励自勉。
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题其书斋(名为书巢)联: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体现陆游发愤读书、废寝忘食形象。
林则徐题书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彭文勤(元瑞)题书房联。今熟于人口。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郭沫若题茅盾书斋联: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这些书斋联,言简意赅,含义深广,耐人寻味。
㈤、厅堂联
厅堂联,又叫宅第联,是装饰联的一种。如:
博通上下;雅集古今。
胸中波澜;笔底风雷。
梅香入梦;竹影横窗。
友天下士;读古今书。
安得闲门常对月;更思筑室为藏书。
㈥、交际联
交际联,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进行题赠应酬用的对联。交际对联根据对象的不同,应用范围的不同,也可以分为几如下几种:
1、寿联,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祝寿的对联。寿联起于北宋。如宋代吴叔经祝黄耕庚夫人的寿联(据说是现存最早的寿联):
天边将满一轮日;世上还钟百岁人。
康熙皇帝六十大寿时的一副对联:
周雅赓歌如山如川如日月;箕畴敛福曰富曰贵曰康宁。
乾隆皇帝八十大寿时,庆典寿联很多,其中以纪晓岚撰写的最为著名: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彭元瑞的一联也是有名:
龙飞五十又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和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辉彩眼;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员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
广西状元李绍仿贺嘉庆寿,被嘉庆帝钦定为第一:
顺穆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
该联依次嵌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帝年号,对仗工稳,文通义顺,嵌名自然不露痕迹。
下面再列举几副:
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贺马寅初六十寿: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王文清贺百岁老人寿联:
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竟逢。
陈三立再贺康有为60岁寿诞联:
广逍遥游身行六十万里;证菩提果手援四百兆人。
陈三立再贺康有为60岁寿诞(康有为六十岁初度[生日]时在1917年[即民国六年],上联写康氏曾游日本事。“诈菩提果”,证摘。指佛教徒相传释迦牟尼曾在菩提树下得证提果而成佛,“四百兆人”,指当时中国四亿人口。)
㈦、喜联
喜联,是指为新婚,新居或其他喜庆之事而作的对联。可分为:
(1)、婚联,是结婚时写的对联。如:
方地山贺女儿与袁克文子成婚联:
两小无猜一个古泉先下定;四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亲。
彭雪枫贺房东子新婚:
树国树人长期抗战;宜家宜室并蒂腾欢。
维多利亚女王贺光绪帝婚联,1890年光绪大婚,英女王送一自鸣钟,钟座两边镌有此联 :
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康宁。
有一牛娃邻居,向纪昀索求婚联,纪书此联相赠。上下联中各嵌牛的成语典故而不浅露,且语意典雅畅达更兼贴切应景,牛氏喜出望外而归:
绣阁并肩春望月;红楼对面夜弹琴。
㈧、新居联
新居联,顾名思义,就是祝贺新居的对联,如:
杰构地乃幽;水如碧玉山如黛;诗人居不俗,凤有高梧鹤有松。
此联不仅从新屋上着笔,而且还对新屋坐落的环境,以及营造新屋者的品格,加以描绘和咏赞。
择居仁里和为贵;善与人同德有邻。
松菊陶潜宅;诗书孟子邻。
福星高照勤劳宅;喜气长留俭朴家。
㈨、贺联
贺联,是指祝贺喜事之联,如贺人生子、贺人毕业、贺人获奖、贺人升迁,贺学校校庆、贺会议召开,贺团体成立等等。如:
贺孪生子:
玉种蓝田徵合璧;树栽碧海喜交柯。
此联以玉合璧,树交柯来喻美,暗含“双”字,真是意妙词工。再如:
玉种蓝田徵合璧;树栽碧海喜交柯。(贺生子)
月朗天高桂宫结子;地灵人杰崧岳生甲。(秋生子)
日载万言无积稿;风行四海尽新闻。(刊庆)
春催桃李遍天下;雨润栋梁竖九州。(校庆)
余应松贺梁章钜归故里居福州黄楼联:
白傅早归一代福人居福地;苏公再见千秋黄巷重黄楼。
联九州有志贤能雅俗同开书面;都千载成功经验方圆各守规章。
(中国第一位楹联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余德泉教授贺《联都》网站成立二周年联)
㈩、挽联
挽联,指为死者而作的对联。如:
黄兴挽广东省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联: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于右任挽黄兴联:
谤满天下泪满天下;创造共和再造共和。
陈毅挽叶挺联:
东至齐鲁勉维大业;西望关陕痛失元戎。
中国楹联学会挽魏传统联:
联坛失高纛,虎帐沉巨星。
冯玉祥挽蒋叔南联:
半世功名随流水;一生事业在名山。
董汝河挽剧作家范钧宏先生:
正喜晚晴映桃李,讵料箕伯无情,吹霞落燕山。记宫内一月,宫外一天,难信离字成谶语。想音容,思教诲,泪眼频迷,见讲台耸起青青木,树风范典型,念典型范老;
骤来冷雨洒热河,惊闻梓帝有诏,使魂归江浙。留文章千秋,文名千古,径登鬼簿会群仙。追业绩,诵遗篇,悲喉已哽,听菊圃传出咽咽声,哭中华剧界,失剧界华公。
(十一)、题赠联
题赠联,是指朋友之间平时互相赠送的对联。订是称羡和表彰对方,互道上深情厚意,或互相勉励,表达谢意等等。
明太祖朱元璋赠徐达联: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无双。
此联,廖廖数语,表达了对徐达的高度评价。
清代梁章钜赠余小霞联:
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
此联廖廖十四个字,既有对官场的否定,又有对友情的珍惜,语言通俗易懂,意味深长,是雅俗共赏的佳作。
清代张岳赠梁章钜联:
凤质龙文光华相映;景风淑气仁寿同登。
2003年8月,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所长余德泉教授、《对联学刊》杂志社孙太平主任一行到达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给齐齐哈尔一重五中授予“中国传统文化对联教育基地”铜牌时,余教授馈赠曾多次参与高考语文出题和评审的特级语文教师鄂明儿的一联,成为当年联坛佳话。联为:
明静园畦时植溉,尔遐山水信流连。
第三篇:对联教程(一)
对联教程
(一)一:一字五千金
2001年(蛇年)底,浙江省红豆集团下属赤兔马公司,以10万元人民币向海内外征集2002年(马年)春联。应征联稿多达10万余件。结果张家口市楹联学会会员董志强拔了头筹,获得巨奖,成为联坛佳话。联为:
国喜金蛇,龙腾入世;民欢赤兔,马到成功。
横批:与时俱进
这幅佳作,切事切时,构思奇巧,言简意赅,高度概括,意境高远,非常大气,嵌名、用典顺畅自然,不露痕迹。堪称精品。短短二十个字,捧得十万大奖,真可谓:一字五千金。下面就该联做以下分析:
1、背景分析。2001年,中国大地真是喜事连连,上上下下一片欢腾。主要有三件大事:(1)、中国男子足球队首次进入日韩世界杯决赛圈。(2)、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3)、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2001年12月10日,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这是中国奋斗了15年的成果。三件大事同时发生在同一年,实实在在值得大书一笔。
2、这幅佳作,上下联16个字,共四个分句,都是四言句。上联:“国喜金蛇,龙腾入世”八个字,高度概括了2001年中国几大喜事,这也是春联常用的手法。2001年,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举世瞩目。正是“国喜金蛇”的写照。按照时间的推理,赤兔公司向海内外征集2002年春联,时间应是在2002年春节前夕,大概是在2001年11月到2002年元月之间,正好是蛇年与马年交替之际。作者敏锐地捕住了这些喜事,把它们巧妙地联串在一起,引入联内,令人佩服,这是明线。2001年是蛇年,人们习惯称之为“小龙年”。而龙是中国的象征,2001年又几乎可称得上是龙年。从小龙到龙,取象统一,这是暗合。上联的内容全切在2001年(蛇年)的时事中完成。
下联:“民欢赤兔,马到成功”,2002年是马年,马到成功是最贴切的新年祝福语,作者用得很好,预祝2002年全国人民以及赤兔马公司新年如意,事业兴旺发达。民欢赤兔,又是预祝和赞扬赤兔马公司的产品很好,受到人们的欢迎,很有市场。赤兔马是三国名马,关公关云长的坐骑,立了赫赫战功,人人都想得到它。下联的明暗线与上联个的明暗线一样互相交错,从小龙年--龙腾入世,从赤兔马公司—马到成功,双双成对。“赤兔”这个典故用得自然贴切,又与嵌名巧妙地紧扣在一起,真是神来之笔!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幅联作观点鲜明,主题突出,既歌颂了中国蒸蒸日上的伟大事业,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又赞扬了征联企业的不凡业绩。
3、从格律上讲,这幅联作是非常工稳的,生肖、颜色、气氛、情感都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平仄协调。四四句式连用,铿锵有力。这是一幅难得的精品。
二: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由互相关联的对偶句组成的,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雅俗共赏的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又称为“对子”,“楹联”。关于对联的定义,现在还是有不同的见解。有的称为:“汉字音形一一相反相成的对称文学。”有的称为:“两段体的诗。”有的称为:“挂在竖平面上两侧对仗的日用文体。”说法真是不少。关于对联的名称,有的说叫:楹联,有的说:叫对联。楹联指的是贴挂在楹柱上的对联,原来只是指对联的一种。
语言词义的发展有四种情形。一是词义的扩大,如“响”,最初只指回声,后来发展为指一切声响。二是词义的缩小,如“瓦”,最初指的是一切陶制品,后来发展为仅指盖在房屋上的陶片。三是词义的转移,如“牺牲”,最初指用以祭祀的猪牛羊,后来发展为指为正义一事业而献身。四是词义色彩变化,如“谤”,最初是指一般的批评的议论,无所谓褒义与贬义,后来发展为带有贬义。把对联叫做楹联,显然是“楹联”一词词义的扩大的结果。
三:对联的渊源
对联的起源,是指对仗句最初从作为一种修辞格的对偶中分离出来独立使用的时间。对联到底起源于何时,尚无确考。一般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桃符。但在桃符上写“神荼”、“郁垒”二神名,其目的只是为了辟邪,直到《淮南子》记述有关二神的神话时,尚无独立使用对仗句的意识,“神荼”与“郁垒”亦非对仗句子。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理由是《宋史?蜀世家》有如下记载:“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置寝门左右。末年,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一种认为对联产生于唐代,有人在《霞浦县志》和《福鼎县志》上发现了三副唐代的堂室对联。一副为唐乾符(874~879,僖宗年号)进士林嵩所题。联曰:
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
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巅。
林嵩,字神降,福建霞浦人。唐咸通(860~873,懿宗年号)中读书于礼岙草堂,此联即题于草堂之上。另两副为陈蓬所题:
一曰:竹篱疏见浦;茅屋漏通星。一曰:石头磊落高低结;竹户玲珑左右开。
陈蓬,号水仙,唐乾符驾舟从海上来,家于后崎,上两联自题于居所。
还有人发现《江州义门陈氏家谱》载有唐僖宗书赐江州义门陈氏的一副对联:
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
至今,陈氏宗祠还刻有此联。
四:对联产生的途径
对联产生的途径,除对偶的修辞手法而外,最关键的就是律诗。律诗,又称近体诗,分五言和七言。其句数,除排律而外,每首都是八句。它要求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且合一定的平仄。对联也讲对仗平仄。这说明对联之为对联,其最基本的东西,正是从律诗直接继承发展来的。常常有这种情形:有的诗人最先得的并非全诗,而只是律诗中比较精彩的一联,全诗是最后才配成的。贾岛《忆江上吴处士》一诗就是如此。据《唐才子传》载:(贾岛)逗留长安,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在未入《忆江上吴处士》一诗之前,先相对独立了一段时间,此时就相当于一副对联。只是后来又入了诗,因此才未被视作对联罢了。
没有能够独立下去,便算不得真正的对联,这说明律诗之“联”与对联,有联系又有区别。由律诗之“联”转化为对联,还有一定的条件。这一点,香港梁羽生先生在《律诗之“联”不同于对联》这篇短文中,以杜甫《蜀相》等两诗为例,说得很清楚。他说:“(《蜀相》)中的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可说是囊括了武侯生平,因此可以抽出来,‘独立’作为武侯祠的楹联;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首联,进而描写祠堂的景物的,它就不如颈联之有独立性了,不过,可以用作表现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联。这类诗联是不大适用于作一般对联的。杜甫另一首《送郑十八》的七律,其中颈联‘仓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写的是两人间的私事,那就不能作为对联了。”
五:对联的发展
1、宋朝对联初步发展
对联自孟昶题写以后,便逐步推广开来。如果说用来替代桃符还只是它向社会迈出决定性一步,那么,到宋代就正式向各个领域深入了。对联是在宋朝时期得到了初步发展。涌现了一批著名楹联家,最重要的是苏轼和朱熹。王安石、黄庭坚、李清照、陆游等也有佳作传世。各类型对联陆续应运而生。对联作品大量存在。春联、胜迹联、题赠联、挽联、寿联、集联、灯联、智巧联、文学作品联都已出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长足进步。
2、明朝对联空前发展
明朝对联,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皇帝的倡导,全国上下都重视对联起来,使对联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初,由于朱元璋的提倡,对联得到一次大的普及。“春联”这个名称,就是朱元璋提出来的。《簪云楼杂说》载,朱元璋建都金陵(今南京)后:“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为了检查命令执行情况,朱元璋还“微行出观”。据说,他走到一条偏僻小巷,发现有一家门上还是个空白,便问这家何敢违抗圣旨。当得知这一家是阉猪的,外出才回,还未请到人写时,不但赦了这家的罪,还亲笔给题了这样一副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地;一刀割断是非根。
这副对联,朱元璋以阉猪为题,抒发了自己打天下建明朝的惬意之情,写得很不错。过了几天,朱元璋又到这家门首,初见对联还未挂出,很是生气;后听说这家认为系太祖御笔,已将其悬挂中堂,烧香礼拜,这才转怒为喜,并赐这家30两纹银。这个时期涌现了杨慎、祝允明、唐寅、海瑞、李东阳、王守仁等一大批楹联家。对联出现在官府衙门、寺庙观祠、宫殿楼台、茶亭驿站、厅堂斋室自不必说,乃至厨房、厕所、仓库、畜栏、店铺、货栈、园圃、戏台、坟墓、牌坊,对联无处不在,走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对联艺术手法丰富多彩。
3、清朝对联鼎盛时期
经过唐、宋、元、明几个朝代有发展,对联在清代全面成熟,进入黄金时代。内容上,写景状物,抒情言志,述史记事,宣传鼓动,哲理格言,歌颂评赞,批判讽刺,斗智赛巧,应有尽有。艺术手法达到了高度成熟,前人未有。表现在:
1、对联越写越多。
2、越写越长。
3、越写越巧。
4、声律臻于完善。
5、对联专著越写越多。
4、近代对联有所发展
近代对联在清朝的基础上再攀高峰,思想、内容更加深广,艺术水准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空前扩大。洪秀全、石达开、冯云山李秀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黄兴、蔡锷都留下大量名作。
5、文革时期,对联凋零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文艺百花全都被扼杀,对联自然不能幸免。大量的名胜古迹楹联惨遭破坏。大量的对联书籍被烧毁!
6、当代对联有待振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联也出现了一个新的春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对联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作热潮,各地各类征联此起彼伏,联坛热闹非凡,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表现在某些方面在:
①、对联在中央电视台频频亮相。
②、各地征联活动此起彼伏,有的省市连年举行征联比赛。
如河北省楹联学会自从1985年到现在,连续成功举行了20届春联大赛。又如张家口市楹联学会从1998年5月15日成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各类征联30余次。中央电视台《一年又一年》征联活动至今年已是连续第四年,被认为是春节晚会的姊妹篇。
③、楹联之市,楹联之县、楹联之乡、楹联教育基地争先恐后地涌现。④、每年春节,楹联下乡为民服务遍及祖国各地,楹联写红中华大江南北。
⑤、到目前为止,中楹会会员已达3000人左右,加上在地方各级楹联学会注册的会员,楹联创作队伍已达10万人,号称十万联军,蔚为壮观,历史空前。
⑥、《中国楹联集成》各地卷本的出版,各类楹联大典、书籍纷纷出版,应有尽有。
⑦、全国各地成立了数以百计的楹联学会或者协会,连香港、澳门乃至美国等海外华人区也成立了。
⑧、中国楹联学会会歌--《楹联之歌》诞生,中楹会会徽制作完成使用。
六:对联的特性
第一节 对联的民族性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所特有,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其他国家还没有听说有对联这一文学体裁。对联非常鲜明地体现着中国文化和中国民俗的特色。
我们说对联是国粹,主要是就其鲜明的民族性来说的。说对联是独特的,因为它是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陈立夫老先生说过:“中国文字之美为是世界之冠,以之成为对联,则美上加美,为中国所独有。”中国特有的文字----汉字的特点,是以方块、形音义结合、一字表一音,一音表一义,字形复杂,字意丰富,声形俱茂,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任何其它国家的文字都是无法比拟的。
汉字又是单音表意文字。一个汉字不仅是一个音节,而且一般也能表示一个概念。例如:国、家、诗、歌、联、字、词、句、书、画、琴、棋、人、物、地、理、春、夏、秋、冬、江、山、江、河、海、花、草、虫、鱼-------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意念。因此,汉字应用起来比较方便灵活,便于遣词造句,而且组句起来又可以弄得方方正正,齐齐整整,音节分明,声调匀称,一字对一字,一音对一音,利落清楚,容易构成对称美,如:
九曲清河穿市吼;一坡醉叶脱枝飞。(赵世吉题张垣秋色)
人依画栋弹流水;风卷雨帘窥卧云。(董汝河题水母宫卧云亭)
对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之一;对联,则是其审美观在文学中的体现形式。
第二节 对联的政治性
对联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对联是一定社会的历史产物,不仅可避免地带有它的历史属性,而且各作者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生活条件不同,也都各有其不同于别人的世界观,所写的对联就自然地带有其特点和局限,其政治性也都比较明显。如:旧社会里的一副春联:
富贵豪华门第;诗书礼乐人家。
此联绝非是一般普通老百姓家的春联。又如: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无成,事坻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这联是陈毅1923年春节到四川乐至县家乡时写的一副春联。这联把当时乡亲们的苦难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联末写出了希望,黑暗之中闪烁着坚定信心,表现了作者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其政治性显而易见。
如今,强调对联和政治性,就是要求对联的内容要符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要求,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党和国家以及各民族人民和团结,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以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利于启迪和鼓舞人民积极向上,有利于弘扬民族真、善、美,有利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三节 对联的时代性
对联创作,要有强烈的时代性。时代性是指对联像一切文学形式一样,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对联的内容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反映谁都生活和斗争,反映各种人的思想感情,要具有时代精神。如:
喜见神州入世;欢呼奥运来华。(赵世吉获二等奖春联)
今天我们的时代精神是什么?是以党为领导核心,以发展综合国力、复兴中华为第一要务,坚持四项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以科教兴国为主要战略目标,建设三个文明,尽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向小康生活迈进。对联创作必须紧跟时代气息,努力反映时代特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如:2005年辽宁朝阳市迎春征联活动中的三等奖联:
好风借力吟怀处;澍雨邀春创业时。(张旭岩)
第四节 对联的群众性
对联,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上至皇帝,下至老百姓都乐此不彼。现在已城乡皆用,、诸事咸宜,雅俗共赏的一种大众文化。对联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群众基础最为广泛。春节有联,喜事有联,祝寿有联,进新房有联,庆典有联,各行各业都有联,各个节日都有联等等,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不用多说了,大家都会感受到的。如:
桂林茶王:
福水香茗烹釜鼎;茶乡绿韵唱关山。(许凤仙)
又如:肩佩新军衔,将士英姿舔异彩;胸怀报国志,官兵风貌展华容。(武文宝题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获三等奖)
第五节 对联的实用性
对联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实用性就是对联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非常普及。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什么事情,什么行业,都可以用对联,这是其他文学体裁难以相比的。
逢年过节,贴春联,如:
华夏江山秀美;人民岁月馨香。(赵世吉)
在农村,不仅大门贴春联,连后门、屋门、鸡舍、牛栏、厕所等等都有联。
新婚,寿辰、新屋落成、门面开张、红白事,都有对联的身影。
传递感情,增进友谊,抒发心声,可以用对联。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可以用对联。缅怀亲人,凭吊朋友可以用联。可见其实用范围之广泛。如:
笔墨澳门折桂手;
文章日报育林心。(2005年春节张旭岩为《澳门日报》所题)
第六节 对联的文学性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文学的普遍性。对联也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艺术,反映社会和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对联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如:
2005年张家口市第一中学90年校庆征联一等奖联。散嵌 “张市一中九秩校庆”八字。
九秩张旗,校展英姿,引凤高梧花正艳
一中庆诞,市呈异彩,腾龙福地景长新([河北]邢伟川)
纪念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周年全国有奖征联一等奖联:
情注百千行,激浊扬清,但使池鱼游活水;
功成二十载,存真去伪,不容穴蚁毁长堤。([安徽]周广征)
六弦琴,十指弹,八音齐奏,妙!
五子棋,两人下,四子成行,赢!(《联都》网站 潇湘妃子)
七:对联的功用性
对联是一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雅俗共赏的一种文学体裁。自从对联面世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钟爱。对联现已涉及到各行各业,在我国及海外华人区的社会活动中,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楹联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实用性,它有着比诗歌更广泛的实用价值。就对联的功用而言,主要有十个方面:装饰环境、启迪世人、传递感情、祈祥祝福、陶冶情操、鞭挞邪恶、广告宣传、征答交际、凭吊缅怀、劝戒勉励。
第一 装饰环境
装饰环境是楹联的自身特征,是对联的一大功用,是先人对对联的最初理解。这在于对联本身包藏着一种对称之美,正应和了中国人的审美观点。不管是过去的桃符,还是现在有
纸联,虽有不同内容,但它首先通过装饰这一过程达到目的。贴对联的目的是给人看,所以它必须以美的形象出现于不同场合,就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对联,作为一种艺术品类,其作用又是多方面的,它只用廖廖数语,就把此地此时的有关历史、人物、景致、典故传说概括出来,与风景、古迹交相辉映达到珠联璧合之美。如镇江甘露寺联:
峰巅片石留三国;
槛外长江咽六朝。
上联中的峰巅片石指刘备当年在甘露寺相亲时所遗留下来的那块试剑石。当时孙权、周瑜想设美人计,索回荆州,却陪了夫人又折兵。下联化王勃的《滕王阁序》诗句“槛外长江空自流”,借景以怀沧桑之叹。
自宋之后,楹联逐渐出现在园林景观之处,这不但给园林艺术增添了无穷的色彩,也为中国名胜、风景联的兴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明代起,题联之风大盛,墨客游人在游山玩水,访胜寻古之际,触景生情,题诗题联,留于后世。
名胜风景联在中国楹坛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不仅数量最多,而且内容丰富。名胜风景联多集历史、地理、宗教、景观、文字、书法、篆刻于一炉,给人以美的享受。联语作为一种建筑装饰和文学艺术品类,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既可阅古今,壮观瞻,激诗情,又可生妙趣,添游兴,长知识,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形式,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开阔了艺术视野。有时一副好联,竟使游人流连忘返,增添游兴,难以忘怀。
如滕王阁有一联:
依然极浦遥天,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使人读联之后引发思古之幽情,仿佛自己也化入历史的时空之中。
再看山西省洪洞县庐济寺的大槐树下的一副对联,联曰:
乔木迹犹存,汾水环流,此地迁莺离梓里;
古槐名不朽,鹳窝宛在,于今化鹤返莲邦。
许多人都知道,洪洞县大槐树下,乃明朝初年移民戍边的的集散地。现今许多北方人的祖先从此地离乡远迁,此情此景怎不令其后裔们大发感慨,怀思古之幽情呢?
第二 启迪世人
中国古代文化是凝合文学和哲学为一体的一门学问,它融入了中国古老的辩证理论,具有一定的说理性和教育性。对联正是体现这种性质的文学体裁之一,一副好的对联往往使人顿开茅塞,令人从中领略人生的哲理和真谛。许多名人志士都以联警世,教诲和鞭策同仁、同辈和亲朋好友,给人以鼓舞和勉励,传为美谈。
请看董汝河为张家口赐儿山腰接官厅作的这副对联:
无限风光,尚在峰巅,哪个上来思止步?
未多时刻,重归山底,谁人下去不低头。
著名画家张大千写过一副联:
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
这二位作者将人生处事之诀,点化的十分具体,俨然是两副优美、精致的人生格言。
第三 传递感情
对联不但具有诸多社会作用,它还是人们传递感情,增进友谊的最好媒介。综观楹坛,许多高手、名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题赠佳品,或互相勉励,或寄托情思,或抒发心志,或言明事理,或表示对对方的景仰、思慕之情。
请看鲁迅为瞿秋白赠的一副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与瞿秋白的友谊是相当深厚的,瞿曾为鲁迅的杂文写过序,鲁迅在瞿牺牲后为瞿编了《乱弹》、《海上述林》以示纪念。从瞿为鲁迅写的杂文序中,我们不难看出,鲁迅称瞿为“一知己”,确实倾注了不少真情实感。
清代李啸村为郑板桥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此联是在郑板桥罢官归田后写的。郑板桥罢官后,以画画、写字为生。上联夸说郑板桥有诗书画之绝,下联借用陶渊《归去来辞》字义,说明郑板桥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事权贵的反抗精神,可说是对郑板桥恰如其分的评价。
第四节 祈祥祝福
祈祝吉祥,是对联这一文体的内核,比较多见。常在联中嵌入被贺人的名字及有关典故,使人倍觉亲切。
1941年11月15日,郭沫若五十寿辰,各界人士纷纷祝贺。因“皖面事件”而被囚禁在重庆郊区红炉厂监狱中的叶挺写了一副贺联转送出来:
寿比萧伯纳;功追高尔基。
联中嵌入“萧伯纳”、“高尔基”两个外国人名。萧伯纳是英国的著名作家。高尔基是原苏联的文豪。联中寄托了作者对郭老的祝愿,合乎他的身份,真是中肯含蓄,耐人寻味。
因此,我们在作联时,必须注意对联喜悦、吉祥的效果,要根据实际内容撰写有不同层次的充满吉祥气氛的对联,文体要得当,做到恰如其分,必要的艺术夸张是可以的,但不要无的放矢,要做到文题相符。
第四 陶冶情操
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乃古今文人修身之法门。自从楹联出世,中国的文人们庆幸找到了一种简捷精练的文学形式,写出了大量修身、养性、咏物、言志、治学的对联佳作,书写挂于厅堂、书斋之中,长年敦品励学,陶冶情操。
明末抗清英雄金声题书斋联: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匠心独动,巧妙嵌“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两个成语典故,抒发自己抗清的决心和斗志。
清代王士禛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淡为秋水闲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
从联语中,我们可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何等地淡泊,水本无味,又言秋水,更增几分清凉之味;春风最柔,又言静后之风,可见作者立意之心性。
林则徐有一副自题联这样写道:
不要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
联语在于及做人之心境。上句说明,钱为养命之源,分文不取原非易事,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切不可贪;下联说明做事不可强求尽善尽美,要顺其自然,不可为“名”而做无能为力之事。联中两处“要”字略为不美,但综观联之大义,此疵无碍矣。
第五 鞭挞邪恶
以联语鞭挞邪恶,痛击时弊,古今皆有之。此类联语多采用诙谐、嘲讽、戏谑的手法,或直来直去,或以物喻人,或以典喻今,或一语双关,或嵌字拆字,或谐音隐语。它成为鞭挞、批评落后,揭露、打击敌人,团结、教育人民的有力武器。联语尖锐泼辣,入木三分。如:
明月有情常照我;清风无事乱翻书。
联句采用嵌字和双关手段,以物喻事。此联乍看只在写景,实则暗有所指。“清风”暗指清朝,“明月”隐喻明朝,作者无疑是一位明朝遗老,旧国不在,但钟情不死。对联饱含强烈的政治倾向,虽用意工妙,不免锋芒外露。
明朝大文学家解缙性情不凡,语言泼辣,其写的嘲讽联也与众不同,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联语借物喻人,生动地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肚内空空的人。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引用此联讽刺革命队伍中那些不实事求是,不讲科学,徒有虚名的人,可谓辛辣幽默,入木三分。
刘师亮是一位撰联大师,他一生献身撰联事业,以讽刺联见长,每每以对句痛击国民政府,深受民众的欢迎。他写过这样一副痛切时弊的短联:
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此联以谐音手法,而化国民党口号。“税”谐音“岁”,“贫”谐音“平”,对国民政府吹嘘的“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给予了有力讽刺,使腐败、反动的国民政府体无完肤,收到了许多长篇大论难以达到的效果。
当今时代,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腐化、没落的东西也随之滋生,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随处可见,在许多报刊、书籍、文章、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讽刺腐败现象的联语,如黎时忠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世有叶公龙反假;今无伯乐马偏多。
联句上联借“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反其道而行之,以道破“假做真时真亦假”的社会时弊;下联借伯乐识马的故事,对那些买官卖官、任人唯亲的现象给予了无情讽刺,联句用典得当,对仗工整,一语双关,绵里藏针,堪称讽刺联之佳品。
第六 广告宣传
利用对联进行广告宣传,招徕生意,是古已有之的事情,只不过未冠“广告”之名罢了,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各行各业的行业联了,因一副好的店联而生意大盛的事情在古籍中时可见之。江苏泗水洋河酒厂联是这样写的:
酒味冲天,鸟闻成凤;
酿糟抛海,鱼食化龙。
全联妙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极度形容佳酿之美,试想其味鸟可闻之成凤,其糟鱼可食之化龙,况其精华之酒乎?这种手法容易激起读者的兴致,诱惑力强,收到较好的广告宣传效果。
天津天后宫古文化街的太白酒家联:
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香;
联中嵌“刘伶”、“李白”两个名人名。他们都是古代出名的狂饮之人,用他们的名字来撰联,赶到极好的广告宣传作用。
向社会征集商号或产品对联,是有识之士的影响最大,效果最佳的广告宣传形式上,常为有头脑的企业家所采用。
第七 征答交际
对联在联谊中有重要作用。朋友之间的酬酢,自古有之。好友相聚,酒酣耳热之际,一问一答可增人兴致;寻胜探幽,心旷神怡之时,一出一对可添无限乐趣。朋友答对可见其情操,小儿应对可见其聪慧,知己答对可增进友情,陌生人答对可借此相识。
应答巧对发展到现在,已从三五朋友间的应答发展到利用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广泛征集联句,使广大楹联爱好者的参与其间,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对句。如1982年春节,由中央电视台文化生活组等单位举办的迎春征联活动,所征五个出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支持和响应,应征稿件达18万多件,尽管限了题,但征稿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多种多样,涌现出许多佳联。其中董汝河所对下联:
碧野田间牛得草;金山谷峪马识途。
出句与对句皆由当代文学艺术界知名人士的名字串组而成,几个人名自然成句,意义连贯,对仗工稳贴切,实乃联中上品。
征联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喜庆场合。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各报刊电视以香港回归为内容的征联大赛遍地开花,楹界高手辈出,妙联层出不穷。如获得“华录杯”喜迎香港回归楹联大奖赛一等奖的湖南省刘人寿的一联:
大笔画龙,香港喜看《龙破壁》;
高桐引凤,神州酣唱《凤还巢》。
此联饱含激情,用笔精到,虚实相间,巧用比拟,抒发了炎黄子孙企盼回归,举国同庆,龙飞凤舞的热烈气氛。联句句尾还巧嵌两个戏剧剧目名称,如画龙点睛,令人读后欣喜无限,激情飞扬。
第八 凭吊缅怀
有不少挽联是生者将死者的名字、有关年号、有关典故嵌入,表达对死者的敬意和怀念。例如:
郭沫若挽鲁迅先生联:
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
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1936年10月16日,鲁迅先生逝世。郭沫若撰了这副非格律联,以寄托哀思。挽联巧在人物上下对比,四次嵌入了“鲁迅”和圣人“孔子”的名字,词语重复,语意翻新。说明了鲁迅对中国文化的伟大影响,不是孔子,却胜过孔子。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人民无比悲痛。有一副挽联云:
青史千秋,不忍魂去;
春晖寸草,难报恩来。
此联凄惋动人,落笔不俗,联语嵌“恩来”二字,作为下联词尾,确是神来之笔。一是“恩”字既与“寸草春晖”配合得贴切,又能体现人民对周总理的感恩戴德;二是“来”安与上联尾的“去”成对,意如天成。这副对联堪称当时的佳作。
清人杨乃武有副自挽联:
举人变犯人,斯文扫地;
学台充刑台,乃武归天。
清末四大冤案,其一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此联就是杨乃武被冤判“斩立决”,自思绝无生望,在牢里中题的自挽联。此联巧用“乃武”二字,既以已名相嵌,又与上联“斯文”工对。联语倾诉了自己含冤入狱,不仅斯文扫地,而且生命归天的悲痛心情。
第九 劝戒勉励
不少对联,常常给人以激励和鼓舞的作用。例如: 清人叶荣清,平日在书房中勤读书,常常是一卷在手,废寝忘食。他在书房门中题一联云:
诗味河洲易沾九占;书传渭纳礼著三千。
联中嵌入“诗书易礼”四字。还为“梯云阁”题一联云:
梯级可谐欣捷步;云程有路快先登。
首嵌“梯云”阁名,言读书如上“梯级”步步而高,要有前程“有路”可登的鸿鹄之志。此联充满哲理,激励有加。
第四篇:经典五月五端午节对联(精选)
上联:赛龙夺锦 鼓声催发健儿奋;下联:端日弄波 浆拍浩汤舟队威。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上联:日光端午 清明水底见重阳;下联:天气大寒 霜降屋檐成小雪 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上联:青粽嘉旬称益智;下联:赤符灵术善驱邪。上联:千载招魂悲楚仕;下联:万人抚卷叹离骚。上联:龙舟竞渡,不忘楚风余韵;下联:诗台抒怀,更忆圣哲先贤。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门幸无题午;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汨罗沉没一流恨;下联:湘楚长怀千古羞。
上联:难得钟情 两遭流放离骚赋;下联:惟怀义胆 一佐报国厄运横。
上联:画鼓朱旗,锦标竞夺;下联: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上联: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下联: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下联: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端午池莲花解语;下联:夏晨岸柳鸟能言。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艾人驱瘴千门福;下联:碧水竞舟十里欢
上联:艾旗招百福;下联:蒲剑斩千邪
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上联:义报祖国 放逐难泯诗人志;下联:魂牵桑梓 情爱唯倾荆楚山。
上联:我为他哭屈落水;下联:他为我辈壮升天。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上联:画鼓朱旗,锦标齐夺;下联: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上联:节启朱明,榴图献瑞;下联: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第五篇:五开集合教程
使用五开集合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功能介绍:
1、【五开练级】-支持1-5开 带队或跟队全自动战斗、寻怪。适合自动加血蓝,属性点加血蓝(属性点用尽自动转为药物加血蓝)自动巫医、自动仙灵买药[F6]、偷精灵[F7]、抓宝宝。
4、【挤线器】-集成了最热门,人气最高的酷游挤线器,使你玩新区更方便、更快速进入。
5、【自动动作】-支持摆摊是自动释放动作,是招牌永远不会掉下来,处在最高位。
6、【喊话器】-喊话用的,比较方便,设置使用简单,不多解释。
7、【修复工具】-用来修复游戏窗口不正常得状态,或 标题错误的时候使用。
8、自动过奖励图,各种报警设置。
注意事项:
1、运行环境: WindowsXP,颜色32位,梦幻经典版。
2、游戏窗口标题必须是梦幻默认的方式。【例如】梦幻西游ONLINE我的天啊[8608369])
3、游戏窗口大小默认的 640 × 480。
4、设置法术攻击请先在游戏中设置好默认法术。
5、使用酷游所有工具请关闭360密码保险箱。
6、启动辅助以后,没有特殊情况不要把鼠标移动到游戏窗口内。
使用步骤:
1.XP系统下登陆梦幻经典版,手动组好队伍。
2.启动脚本、登陆,点击“检测游戏人物”,登陆的人物会显示在候选列表,点选“角色名”,添加到相应的位置。
3.设置角色挂机设置。
4.有队长情况下需设置队长专用设置。
设置完成以后就可以“启动练级”或“启动抓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