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投资的6个经典哲理故事
您身边最专业的财富管家--榕巨互金www.xiexiebang.com 金融投资的6个经典哲理故事
1.牛蛙效应(温水煮青蛙)
把一只牛蛙放在开水锅里,牛蛙会很快跳出来;但当你把它放在冷水里,它就不会跳出来,然后慢慢加热,起初牛蛙出于懒惰,不会有动作,当水温高到它无法忍受之时,就想出来,但已没有力气了。
股市里的牛蛙效应:“牛蛙效应”在某一年的大熊市中表现的是最为明显:6124点一路跌下来,大多数股民5500点没人肯清仓,大家理解为牛市的正常回调,仍看到8000点、1万点;等跌到4000点时,5000点都没走,4000点凭什么走?大家不是都说牛市没改变嘛。等到3000点,大家终于承认股市是走熊了,不过这里不是有政策底吗?破3000点的政策底时,大家这才开始恐慌了,股评都说会跌到2500点以下。但高位套牢的股民已经没有回天之力了。到这里发现自己被“温水煮了青蛙”,股价被市场杀去了一大半。大家不要忘记,当股价慢慢回升,股市的回暖,也是一样的煮法。等你感觉到了股市的温度,这时往往已经来不及追了。
邦尼人力定律
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六十个人一秒种却挖不了一个洞。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也是一个问题,需要的是有计划。
邦尼人力定律与股市:一只股票里如果只有一个大的庄家,股价可以很快被控盘;一只股票里有多个庄家,合作是一个问题,除非是在大牛市,才会抱团取暖。震荡市和熊市,这样的股票就会飘忽不定。
华盛顿合作定律 您身边最专业的财富管家--榕巨互金www.xiexiebang.com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
华盛顿合作规律与股市:一个股评敷衍了事,两个股评就会有两种说法,三个股评则会让你永远也找不到方向。
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股市里的蘑菇管理:看股票的涨跌周期大致可以分为:初跌段,主跌段,末跌段;初升段,主升段,末升段,循环往复。其中,末跌段与初升段是重叠的;末升段与初跌段也是重叠的。在末升段和初跌段,一直到主跌段,你对待股票的管理就该运用股票的蘑菇管理。扔弃后把它遗忘,给它浇上一头大粪。而在末跌段和初升段,策略正好相反,买进以后耐心持有,等待大粪里长出蘑菇。
零和游戏
一个游戏无论几个人来玩,总有输家和赢家,赢家所赢的都是输家所输的,所以无论输赢多少,正负相抵,最后游戏的总和都为零,这就是零和游戏。零和游戏之所以受人关注,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与零和游戏雷同或类似的现象。
零和游戏与股市:中国股市由于长期持有取得的盈利不敌银行利息和交易手续费,所以股市是一个标准的零和游戏。因此你买卖A股的绝大多数的股票,千万别把它当成邮票,股市里取得收益的关键诀窍和策略,就在于你是否掌握做足中线的波段的操作。
您身边最专业的财富管家--榕巨互金www.xiexiebang.com
鳄鱼法则
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更多更紧。所以,如果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第二篇:金融投资哲理故事(一)
金融投资哲理故事
(一)牛蛙效应
把一只牛蛙放在开水锅里,牛蛙会很快跳出来;但当你把它放在冷水里,它就不会跳出来,然后慢慢加热,起初牛蛙出于懒惰,不会有动作,当水温高到它无法忍受之时,就想出来,但已没有力气了。
股市里的牛蛙效应:“牛蛙效应”在上轮大熊市中表现的是最为明显:6124点一路跌下来,大多数股民5500点没人肯清仓,大家理解为牛市的正常回调,仍看到8000点、1万点;等跌到4000点时,5000点都没走,4000点凭什么走?大家不是都说牛市没改变嘛。等到3000点,大家终于承认股市是走熊了,不过这里不是有政策底吗?破3000点的政策底时,大家这才开始恐慌了,股评都说会跌到2500点以下。但高位套牢的股民已经没有回天之力了。到这里发现自己被“温水煮了青蛙”,股价被市场杀去了一大半。大家不要忘记,当股价慢慢回升,股市的回暖,也是一样的煮法。等你感觉到了股市的温度,这时往往已经来不及追了。
邦尼人力定律
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六十个人一秒种却挖不了一个洞。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也是一个问题,需要的是有计划。
邦尼人力定律与股市:一只股票里如果只有一个大的庄家,股价可以很快被控盘;一只股票里有多个庄家,合作是一个问题,除非是在大牛市,才会抱团取暖。震荡市和熊市,这样的股票就会飘忽不定。
华盛顿合作规律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
华盛顿合作规律与股市:一个股评敷衍了事,两个股评就会有两种说法,三个股评则会让你永远也找不到方向。
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股市里的蘑菇管理:看股票的涨跌周期大致可以分为:初跌段,主跌段,末跌段;初升段,主升段,末升段,循环往复。其中,末跌段与初升段是重叠的;末升段与初跌段也是重
叠的。在末升段和初跌段,一直到主跌段,你对待股票的管理就该运用股票的蘑菇管理。扔弃后把它遗忘,给它浇上一头大粪。而在末跌段和初升段,策略正好相反,买进以后耐心持有,等待大粪里长出蘑菇。
零和游戏
一个游戏无论几个人来玩,总有输家和赢家,赢家所赢的都是输家所输的,所以无论输赢多少,正负相抵,最后游戏的总和都为零,这就是零和游戏。零和游戏之所以受人关注,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与零和游戏雷同或类似的现象。
零和游戏与股市:中国股市由于长期持有取得的盈利不敌银行利息和交易手续费,所以股市是一个标准的零和游戏。因此你买卖A股的绝大多数的股票,千万别把它当成邮票,股市里取得收益的关键诀窍和策略,就在于你是否掌握做足中线的波段的操作。
马太效应
圣经里《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时,即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马太效应在股市尤为明显:会赚钱的上市公司更加会赚钱;会赚钱的股民也更加会赚钱;所以你买股票就得选会赚钱的公司买;你抄股就得跟着会赚钱会看盘的高手学习怎么炒;绝对不能跟着不会看盘,文章就算都是精华,预测大盘几乎没有说对过的网虫,或者跟着股评家瞎炒。
鳄鱼法则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更多更紧。所以,如果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
是牺牲一只脚。
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如“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
也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它是指由于对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的从众行为。“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羊群效应”是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现象,主流金融理论无法对之解释。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如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手表定律
猴子与手表的故事: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做了猴王的“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巡查,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
但“猛可”却有了新的麻烦:每只表的时间指示都不尽相同,哪一个才是确切的时间呢?“猛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当有下属来问时间时,“猛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过了一段时间,猴子们起来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
王的宝座,“猛可”的手表也被新任猴王据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样面临着“猛可”的困惑。
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只或更多的表,却无法确定几点。更多钟表并不能告诉人们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带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人无所适从;对于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对于一个企业,更是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法发展。
文章来源:www.xiexiebang.com
贝通网:贝利八方 诚通天下
第三篇:9个金融投资的经典哲理故事
9个金融投资的经典哲理故事
第一章:马太效应
圣经里《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时,即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马太效应在股市尤为明显:会赚钱的上市公司更加会赚钱;会赚钱的股民也更加会赚钱;所以你买股票就得选会赚钱的公司买;你抄股就得跟着会赚钱会看盘的高手学习怎么炒;绝对不能跟着不会看盘,文章就算都是精华,预测大盘几乎没有说对过的网虫,或者跟着股评家瞎炒。
第二章: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如“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
也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它是指由于对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的从众行为。“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羊群效应”是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现象,主流金融理论无法对之解释。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如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第三章:手表定律
猴子与手表的故事: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做了猴王的“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巡查,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
但“猛可”却有了新的麻烦:每只表的时间指示都不尽相同,哪一个才是确切的时间呢?“猛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当有下属来问时间时,“猛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过了一段时间,猴子们起来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宝座,“猛可”的手表也被新任猴王据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样面临着“猛可”的困惑。
这就是着名的“手表定律”: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只或更多的表,却无法确定几点。更多钟表并不能告诉人们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带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人无所适从;对于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对于一个企业,更是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法发展。
第四章: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是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一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又称“水桶原理”、“短板理论”、“水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水桶理论”也即“水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木桶理论”与股市:在股票交易操作中,有的股民投资者善用技术指标、技术形态、基本分析等作为买卖依据,但缺乏综合性的判断思考如大盘分析、趋势分析、市场环境分析等,最终因这些不详解之处造成损失。另外例如投资者的缺点和优点相比,往往亏损就是你的缺点在犯错。
第五章:猩猩吃香蕉的试验
在一个大笼子里放进四只猩猩:分别为甲乙丙丁。一端悬挂香蕉,中间是梯子,上方是喷水龙头。
猩猩甲发现了香蕉,走了过去,走到梯子上,突然水龙头喷起了“倾盆大雨”,猩猩甲顿时成了“落汤鸡”,猩猩乙丙丁匆忙用双手遮住了脑袋。
“雨过天晴”,猩猩甲再去,还是“落汤鸡”。
猩猩甲似乎领悟到被雨淋和香蕉之间的模糊关系,返回到了笼子的另外一端。过了一阵子,轮到猩猩乙丙了,结果可想而知。
然而,猩猩们处在了饥饿中,猩猩丁虽然看到了前面三只猩猩的遭遇,心里想:我可能不会象那三个倒霉蛋吧?侥幸地向梯子走了去。
意外发生了,甲乙丙飞快地冲了上去把猩猩丁拖了回来,然后一顿暴打,把可怜的猩猩丁仅存的一点儿信心也从肚子里打了出来。
现在,四只猩猩老老实实地呆在了笼子的另一端,眼巴巴又惶恐又不安地望着香蕉,还敢轻举妄动吗?不敢了。
这就是股市,猩猩们的遭遇,就是股民们的遭遇。想一想,哪个股民不是“落汤鸡”呢? 但是,股市没有完,试验也没有完。
试验人员把猩猩甲放了出来,然后换进猩猩戊,这只新来的猩猩看到了香蕉,高高兴兴地向梯子走去,结果被猩猩乙、丙、丁拖了回来猛揍了一顿,什么原因?不大明白。想着那只香蕉,再攒足了劲,向梯子走去,三只猩猩又把它教训了一顿,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挨揍,但现在明白了那只香蕉是不能去拿的了。
这就是老股民教育新股民。如果都这样,股市就没得玩了。
试验还在继续:把笼子里所有的老猩猩都放出来,放进全新的四只猩猩。结果是什么?
重复“落汤鸡”的故事。股市也是这样,在永远重复昨天的故事。
第六章:购买猴子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到处都是猴子的地方,有一天,一名男子出现并向村民宣布,他将以每只10元的价钱购买猴子。村民们了解附近有很多猴子,于是他们走进森林开始抓猴子,这名男子花了数千元购买每只10元的猴子,猴子数量于是开始减少,村民们越来越难抓到,因此他们不再热衷了。这名男子随后宣布,他将出价每只猴子20元,这又让村民们们重新开始努力抓猴子,但很快地,供应量更为减少,他们几乎很难再抓到了,因此人们开始回到自己的农场,淡忘了抓猴子这件事。后来,这名男子提高价格到每只25元,但是猴子的供应变得更稀少,再怎么努力都很难见到一只猴子,更别谈抓猴子了。这名男子于是宣布,每只猴子他出价50元。然而从这时候他离开了,去城里办一些事务,改由他的助理代表他继续从事购买猴子的业务。这名男子离开后,助理告诉村民,瞧瞧这名男子购买在大笼子里的这些猴子,我每只用35元卖给你们,等这名男子从城里回来,你们可以将它们以每只50元卖给他,于是村民们汇集了所有的积蓄,购买了全部的猴子。从此之后村民们再也没有见到这名男子和他的助理了,于是村子里又再次变成到处都是猴子的地方,直到不久之后,另一名男子出现了……
现在你该更进一步了解,股票市场是如何运作的了。调整后发消息称会到多少价位?让大家散户去接主力的盘。
第七章:牧人受骗过程
从前,有个牧人牵着一只山羊,骑着一头驴进城去赶集。三个骗子知道了,想去骗他。第一个骗子乘牧人骑在驴背上打瞌睡之际,把山羊脖子上的铃解下来系在驴尾巴上,把山羊牵走了。牧人一回头,发现山羊不见了,忙着寻找。这时第二个骗子走过来,热情地问他找什么。牧人说山羊被人偷走了,问他看见没有。骗子随便一指,说看见一个人牵着一只山羊从林子中刚走过去,准是那个人,快去追吧。牧人急着去追山羊,把驴子交给这位“好心人”看管。等他两手空空地回来时,驴子与“好心人”自然没了踪影。牧人伤心极了,一边走一边哭。当他来到一个水池边时,发现一个人坐在水池边,哭得比他还伤心。牧人挺奇怪,还有比我更倒霉的人吗?就问那个人哭什么?那人告诉牧人:他带着两袋金币去城里买东西,在水边歇歇脚,洗把脸,却不警惕把袋子掉水里了。牧人说,那你赶快下去捞呀。那人说自己不会泳,如果牧人给他捞上来,愿意送给他20个金币。牧人一听喜出望外,心想这下子可好了,羊和驴子虽然丢了,但这里可能到手20个金币,丧失全补回来还有充裕啊,他连忙脱光衣服跳下水捞起来。当他光着身子两手空空地从水里爬上来时,他的衣服、干粮也不见了,仅剩下的一点钱还在衣服口袋角落里装着。
总结牧人被骗的原因:
1、没出意外之前麻痹大意;
2、涌现意外之后惊恐失措;
3、造成丧失之后急于补亏。投资股市切忌大意、轻信、贪婪。
第八章:监狱中的故事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满足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故事告诫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投资理念决定什么样的投资收获,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投资市场上,近期炒股被套属于正常范围,被限制自由的时候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不去努力改变,提早部署,当有朝一日解套后,还是老样子,走旧路。因此,如果被套,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只有学习才是出路。安心休息,静心学习,培养出新的投资习惯。三年前学的技术三年后则同样有效。
第九章:骆驼与北斗星
大象、狮子、骆驼决定一起进沙漠寻找其生存的空间。在进入沙漠前,天使告诉它们说:进入沙漠后,只要一直向北走,就能找到水和食物。进入沙漠以后,它们蓦然发现沙漠比它们想象的大多了,也复杂多了。最为要的是,它们不久就失去了方向。它们不知道哪个方向是北。
大象想:我如此强壮,失去方向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我朝着一个方向走下去,肯定会找到水和食物。于是,它选定了它认为是北的方向,不停地前进。走了三天,大象惊呆了,它发现回到了原来出发的地方,三天的时间和力气就这样白费了。大象很气恕,它决定再走一次。它一再告自己不要转弯,要向正前方走。三天过后,它发现,它竟然又重复了上一次的错误。大象简直要发疯了,它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此时,它又饿又渴,它决定休息后,再度出发。可是,接下去每一次都是相同的结果。不久,大象就精疲力竭而亡。
狮子想:它自恃奔跑得很快,便向自认为北的方向奔去。它跑得很快,它想,凭我这样快的速度,再大的沙漠也能够穿越。可是,它跑了几天后却惊异地发现,它越是向前,越是草木稀少,最后,它已经看不到任何的绿色植物了。它害怕了,决定原路返回。可是,当它原路返回的时候,又一次迷失了方向。它越是向前,越是绝望之地。它左突右奔,但是都没找到目的地。它最后绝望而倒下。
只有骆驼是一个智者。它走得很慢,它想:只要找到真正向北的方向,只要不迷路,用不了三天,一定会找到水和食物的。于是,它白天不急于赶路,而是休息。晚上,天空中挂满了亮晶晶的星星,骆驼很容易地找到了那颗耀眼的北斗星。每天夜里,骆驼向北斗星的方向慢慢地行走。白天,当它看不清北斗星的时候,它就停下来休息。
三个夜晚过去了。一天早上,骆驼突然发现,它已经来到了水草丰美的绿洲旁。从此,骆驼就在这里安了家,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这里,骆驼成功的秘诀,显然便在于它找准了前进方向。
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方向,再大的本领也是没用的;没有正确的方向,再多的努力也是没有效果的。
第四篇:幸亏有个冒牌货的哲理故事
卡尔·威尔海姆·舍勒是18世纪瑞典著名化学家。14岁起,他就在一家药店当学徒,业余时间获得了很多化学领域的技术成就。虽然很有实力,但由于他为人低调,很多人并不知晓他的存在。这些人中当然也包括高高在上的瑞典国王。一次偶然的机会,国王才得知原来自己的国家里还有这样优秀的科学家,便决定授予勋章嘉奖他。
消息很快传到了舍勒工作的药店,同事们都感到无比荣耀,而舍勒只是简单的报以一笑。半年过去了,见勋章迟迟未到,同事们一打听,原来瑞典国内还有一个同名同姓的舍勒,糊涂的国王竟然把勋章颁发给了他。大家愤愤不平,想要去找国王要回勋章,被舍勒阻止了:“不就是一枚不值钱的勋章吗,何必去计较?”
那之后,每当遇到一些陌生人慕名来找他讨论化学问题,舍勒就会介绍他们去那个冒领勋章的家伙那里,甚至一些官方发来的会议邀请,他也转交给那个人代劳。他自己则把全副精力都用在研究上,并在32岁就破纪录成为瑞典科学院院士。
这时,国王前来祝贺,才知道自己当年发错勋章,于是恼羞成怒地要惩罚那个冒领者,舍勒笑了笑,说:“正是因为他替我领了勋章,才让我可以不受干扰地从事科学研究,国王陛下应该代表我感谢他才对呀!”(何慧慧)
成功的意义不是追求浮名。真正的成功者,始终明晰自己的目标,心无旁骛,并能在纷乱芜杂中明确哪些是本质,哪些是假象,进而围绕目标做减法。
第五篇:让思维拐个弯哲理故事
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爸爸辛辛苦苦地工作。儿子很懂事,从不向父母亲提要求。
有一天,儿子眉头紧皱。细心的父亲关切地问儿子,儿子开始什么都不肯说,后来经不起父亲的一再追问,才吞吞吐吐地说:“同学们都有自行车,只有我没有………”父亲沉默了,因为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钱。
过了几天,儿子欣喜地跑回家:“爸爸,给我两块钱吧。我要玩转盘游戏,奖品里有自行车。”父亲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神,马上掏出了两块钱。一会儿,儿子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父亲又一次沉默了。
第二天,父亲让儿子再去试一下运气。儿子有点迟疑不决,但在父亲的鼓励下,还是拿着钱走了。这次,儿子是蹦蹦跳跳地跑回家的:“我中了自行车,我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了………….”
若干年后,儿子事业有成,拥有了不薄的家产,那辆自行车他一直保存着。每当他受到挫折时,他都会想起那辆自行车,想起他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父亲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前:“那辆自行车其实是爸爸买的。我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买下了那辆自行车,为此,我整整花了10年,才把钱还清………但我要你成为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父亲的白发在儿子的泪眼中模糊了。这个儿子就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多湖辉,他的一个著名理论就是:让孩子觉得他是最幸运的人,那么他就一定能成为最成功的人!
换句话说,这个理论同样也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人,而不仅仅是孩子。一个觉得自己不幸的人,对未来已经失去了信心和期望,得过且过的心态又怎么可能对他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帮助,以悲伤的情绪投入生活和工作,就好比你用一双泪眼去照镜子,镜中的自己也只能是一双泪眼,周而复始,这样的结局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
而假想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那他的心态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例如,在一个紧张的早晨,你早上出门因为心里想着事情而忽略了迎面的汽车,差点被撞了,悲伤的人会想自己怎么这么倒霉,从那一刻开始,他这一天的好心情都可能会被这个意外给破坏了,这样的情绪如果继续保持下去,长此以往就成了我们前面所说的会慢慢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也终于会成为一个不幸的人。
同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会想我多么幸运,即使是这种情况,我都没被撞,真是太幸运了,那他到了单位,即使是面对繁杂的任务,他在愉悦的心情带动下,工作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工作效率的提高又会让他再一次获得欣喜,良性的循环,自然就让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
一个觉得自己不幸的人,每天以悲伤的心情和态度面对生活,在他身旁的人感受到的也是这种悲伤的情绪,无论是朋友还是领导,又有谁愿意和一个悲伤的人长时间的呆在一起呢,所以说,如果我们周围的某个人接连被好运眷顾,挣到了钱,得到了升迁,身体健康长寿,那我们不要只是一味地去艳羡或者嫉妒,让自己的思维拐个弯,看看自己是不是经常紧皱眉头,或者总是对生活和工作表示不满。
因为,在悲伤面前,即使是幸运之神也会敬而远之。让自己的思维拐个弯,我们就离幸运不远了,让我们也作个幸运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