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9-05-13 11:0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不能遵循的原则有()。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教师中心原则

2.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上的失调状态。A.知觉 B.思维 C.情绪 D.行为

3.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将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记录下来,这种方法叫做()。A.轶事记录 B.评定量表 C.档案袋法 D.项目检核表

4.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5.()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显得很不安分。A.诵读困难 B.过度焦虑 C.强迫观念 D.交往困难

6.人格障碍是()产物。A.个体先天素质 B.后天教养 C.不良习惯

D.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

7.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 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A.心理测验 B.心理咨询 C.心理辅导 D.心理评估

8.()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工作单位

9.小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主要是()。A.交往焦虑 B.上学焦虑 C.课堂焦虑 D.考试焦虑

10.学习困难综合症在()比较多见。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

11.下列哪些中学生的表现不属于心理行为问题()。A.过分依赖,B.吸烟

C.受到批评,心里不高兴 D.一到考试身体就有不适反应。

12.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试;二是()。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13.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14.首创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的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B.沃尔朴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15.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16.评定量表的评定等级一般有()。A.3、5、7级 B.2、4、6级 C.1、2、5级 D.3、6、9级

17.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高峰发病年龄在()。A.3~5岁 B.5~7岁 C.8~10岁 D.11~13岁

18.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19.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A.行为塑造 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20.日记、周记、作文等是下列哪种方法的具体形式()。A.观察法 B.自陈法 C.作业法 D.心理测验

2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22.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景中的行为演练方式称之为()。A.自我控制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自我强化训练 D.自我监督训练

23.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24.人的各种心理疾病和躯体症状也都是通过系统学习而获得的,或者说是由于不适当的学习所造成的,因此,只要改变强化模式,所有异常行为都能得到纠正。这是()的观点。A.人本主义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

25.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26.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状态是一种()。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27.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来进行的研究方法叫做()。A.实验室实验法 B.系统法 C.自然实验法 D.发展法

28.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对所了解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方法称之为()。A.观察法 B.心理测验法 C.谈话法 D.自述法

29.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的是()。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30.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A.焦虑 B.紧张 C.情绪低落 D.注意障碍

31.辅导老师将接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的会谈技术为()。A.鼓励 B.反映 C.澄清 D.询问

32.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作为奖励替代物来使用,这属于()。A.行为塑造法 B.代币奖励法 C.系统脱敏法 D.情绪辅导法

33.学习者因榜样受到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我们称这种强化为()。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具体强化 D.概括强化

34.通过来访者的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方法是()。A.自我控制法 B.示范法 C.行为塑造法 D.处罚法

35.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36.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37.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A.会谈 B.倾听 C.鼓励 D.询问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______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2.______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3.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心理辅导,都必须以建立良好的______为前提。4.强迫症一般包括强迫观念和______。

5.为了提高会谈效果,需要运用的专门技术主要有倾听、鼓励、询问、反映、______、面质。

6.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______和肯定性训练。7.心理辅导中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尊重、真诚与同感。8.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______与疾病模式。

9.在用观察法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常用的记录方式有______、评定量表、轶事记录。10.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可分为______与影响性会谈。

11.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有______、行为评定法、社会测量法、心理测验法、自我报告法和会谈法。

12.进食障碍包括______、贪食和异食癣。

13.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主要关注______、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14.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涵义中增加了______的健康。

15.心理评估可采用心理测验这类______方法,也可采用观察法这种非标准化的方法。16.在评估性会谈中的询问,少提______的问题,多提开放型的问题。17.心理测验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分为认知测验和______。

18.习惯上,人们用______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19.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______与过程。20.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学会调适、______两个方面。

21.儿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______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

22.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______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23.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之为______。24.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______。

25.认知测验主要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______、成就测验。

26.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______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27.______是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手段。

28.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和针对______而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

29.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其重心应该是______。30.学校辅导内容为学习辅导、______和职业辅导。

31.心理辅导的途径有: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团组辅导、______、家庭辅导。

32.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成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______。33.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包括:诱导式、自我分析模式、______。34.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整个环节包括:______、课前准备、上课。

35.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抓好课前设计环节、______、师生交往环节。36.心理健康标准是______的具体化。

37.多动症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此外,采用各种行为疗法,如强化奖励法、______等也可以大大减少儿童的多动与冲动行为。

38.对多动症的行为疗法中,在强化程序上应多用连续强化,少用______强化。39.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是______障碍的一种表现。

40.儿童厌学症既然是一种社会病理心理状态的产物,就必须采用______、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的方法予以矫正。

41.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应以______的学生为主。

42.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______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绩效的工具。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心理健康?衡量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 3.简述心理评估的意义。

4.简述心理辅导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5.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6.简述学生焦虑症产生的原因。7.简述抑郁症的表现。

8.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9.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何意义? 10.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辅导教师应掌握哪些专门技术?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请说一说你对系统脱敏法的理解。3.试述代币疗法的优点。

4.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5.影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保持学生心理健康。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D 5.B 6.D 7.D 8.A 9.C 10.A 11.C12.C 13.C 14.B 15.B 16.A 17.C 18.C 19.A 20.B 21.D22.B 23.C 24.C 25.A 26.B 27.A 28.A 29.C 30.C 31.B32.B 33.B 34.B 35.A 36.A 37.A

二、填空题

1.强迫观念 2.抑郁症 3.辅导关系 4.强迫行为 5.澄清 6.系统脱敏法 7.积极关注 8.健康模式 9.项目检核表 10.评估性会谈 11.观察法 12.神经性厌食症 13.人的潜能 14.道德 15.标准化 16.封闭型 17.人格测验 18.心理困扰 19.心理状态 20.寻求发展 21.注意缺陷 22.压力应对 23。焦虑症 24.健康的心理 25.创造力测验 26.人际关系 27.倾听 28.心理潜能开发 29.心理素质教育 30.生活辅导 3 1.学科渗透 32.学会生活 33.主题参与模式 34.确定主题 35.课堂组织环

节 36.儿理健康概念 37.代币奖励法 38.间歇 39.儿童情绪障碍40.教育治疗41.正常 42.心理健康水平

三、简答题

1.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1)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2)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3)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具有生活热情与工作的高效率;(5)情绪正常、乐观、稳定;(6)人格结构稳定协调。2.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1)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即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4)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3.心理评估的意义:(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是一项高度个别化的教育工作,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制定正确的辅导与咨询方案,首先,必须正确找出个体的问题症结,了解他所处的环境的特征,准确地把握他认识世界的独特的观念;(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绩效的工具。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从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症状减轻、心理素质的改善来加以确认。

4.心理辅导工作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学生主体性原则;(5)个别化对待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

5.行为改变的方法:(1)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3)行为塑造法。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4)示范法。通过求诊者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方法;(5)消退法;(6)处罚法。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启,呈现一个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7)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6.学生焦虑产生的原因。(1)学校的统考和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2)家长过高的期望;(3)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4)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5)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 格基础。

7.抑郁症的表现:(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3)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4)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8.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有:(1)儿童多动综合症;(2)学习困难综合症;(3)儿童过度焦虑反应;(4)儿童厌学症;(5)儿童强迫行为。

9.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13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10.心理辅导需掌握的技术:(1)倾听。倾听是专注而主动地获取信息的过程;(2)鼓励。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方提供鼓励信息;(3)询问。多提开放式问题,还要问看法与感受;(4)反映。反映就是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以协助学生吏好地了解自己;(5)澄清。辅导教师应帮助对方整理思想;(6)面质。协助当事人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

四、论述题

1.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2.(1)系统脱敏法是条件反射法与肌肉放松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2)具体步骤为,治疗者与求诊者共同设计出一个能引起恐惧感的由轻到重的恐惧事物分级表,然后要求诊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惧事物同时放松,等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恐惧的内容。按恐惧事物分级表想象完成后,再过渡到真实事物的逐级训练。(3)采用系统脱敏法治疗时,掌握的要点有:第一,帮助求诊者建立对治疗的信心,要求求诊者积极配合,坚持治疗。第二,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参照时,要求求诊者不发生任何回避行为或意向。因为回避能强化恐惧的心理生理反应。第三,每一次治疗后,要与求诊者进行讨论,对其成功加以赞扬,以强化求诊者适应性行为。

3.代币疗法的优点:(1)可以及时进行强化。预期行为发生后,往往很难给予立即的实物强化,代币可以弥补这一时间上的延误。(2)任何时间都可以用代币来对预期行为进行强化。(3)使用代币可以无需间断地进行强化,从而弥补了有时候弥补行为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并按顺序进行,而又不可能将实物强化物分割成很多部分来给予的缺陷。(4)使用代币所需要的条件相对较少,从而有利于其他强化作用的发挥。(5)获得实物奖励,可能使获奖者产生满足感,从而降低强化的作用,而代币可避免饱足感的产生。(6)代币可满足获奖者对实物强化的不同偏好。(7)弗斯特等人发现,将多种强化实物结合,其作用可以累加。因此,采用可换取多种实物的代币,较之单一的实物强化,其激励作用更大。

4.(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一般来说应当是同步进行的,但由于外部条件的制约和个体差异的影响,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在客观上往往表现出发展速度不够均衡的现象,心理的发展往往滞后于生理的发展,由此造成了一种矛盾。这一矛盾的出现显然是由于环境、教育中的不利因素和个体心理中的非智力因素的薄弱方面造成的,从不同层面作出正确诊断,以便从中找出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主导因 素,是帮助学生正确解决好这一矛盾的关键;(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小学生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本应得到协调发展。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往往出现不协调的局面。要么是认识过程的发展跟不上,导致行动上的盲目和情感发展方向上的偏离;要么是情感过程的发展跟不上,造成情感的脆弱和言与行的脱节。这种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随时注意发现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

5.影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有:(1)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病菌、病毒感染、大脑的外伤或化学物质、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等对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都有影响;(2)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关系比较密切的有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对个体早期发展的研究表明,那些在单调、贫乏环境中成长的婴儿,其心理发展将受到阻碍,并且其潜能的发展会受到抑制。那些接受丰富的刺激、受到良好照顾的个体,在许许多多的测验中将渐渐成为佼佼者。另外,儿童早期与父母的关系以及父母对儿童的态度,也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活事件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如入学、升学、结婚、亲人亡故等。即使是中等水平的应激事件,如果它们连续发生,它们对个体抵抗力的影响就可以累加,也是很严重的。(3)个体心理因素:①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对个体的直接影响就是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增加个体适应环境的困难,对生活和工作也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这种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对个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②特殊的人格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类型特征,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特殊的人格特征往往成为导致某种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原因中的内在因素之一。

6.(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小学生常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事事处之“自我感觉良好”;另一种倾向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以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要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首先,要保持大脑的健康;其次,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第三,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4)帮助学生学习性心理的知识。学习性心理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变化加深了解,从更好地适应身体的变化。(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新生适应;二是智力发展问题;三是儿童学习疲劳的预防和辅导。生理疲劳包括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的疲劳。心理疲劳是指由心理因素如缺少兴趣、厌烦、懈怠等所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教师应注意做到:科学安排各科的课程、重视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确保儿童的休息、睡眠等。(6)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定期研讨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问题,共同制定学校和家庭的帮助措施,并且相互督促执行。(7)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第一,要把增强问题行为儿童的自信心作为矫正工作的中心环节。第二,要帮助儿童分析他们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引导他们在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陶冶性格、增强对于挫折的耐受力。第三,引导该类儿童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情绪和重视友谊、互相帮助的意识,以逐步改变孤独、郁闷的消极性格。第四,培养良好的兴趣,改变儿童的消极的自我心态和个性倾向。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效应

沙赫特实验

实验:一个人究竟能单独呆多久?

他设计了一个封闭的房间,里面有一桌、一椅、一床、一马桶、一灯,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物品。一日三餐有人送,但不和里面的人接触。报酬非常优厚,而且呆的时间越长报酬越多。有5名大学生参加此实验,其中,最短的一个人呆了20分钟就受不了了,要求放弃实验,最长的呆了8天。在衣食无忧,还有可观报酬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放弃实验呢?一个人单独呆着就这么让人难以忍受吗?不与人交往难道就不可以吗? 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麦克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夺实验研究。他们在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呆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实验结果

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码的反应。50%的人出现了幻觉,包括视幻觉、听幻觉和触幻觉。视幻觉如出现光的闪烁;听幻觉似乎听到狗叫声、打字声、滴水声等;触幻觉则感到有冰冷的钢板压在前额和面颊,或感到有人从身体下面把床垫抽走。在过后的几天里,被试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地思考,智力测试的成绩不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实验启示

人的成长和成熟,必然建立在尽可能多的和外界接触的基础上。只有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并加强和改进这些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人的心理和思想境界也才能最优。

由此可见,人际关系对于我们每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与他人打交道,与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大家更为熟悉的政治家、哲学家马克思更是把人的本质定义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我们以前在政治课本里面是学习过的。另外,调查发现,人每天除了睡眠时间以外,其余时间的70%将花在人际间的各种直接、间接的沟通上。说明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与交流情感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必不可少。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来。

• 完成社会化,促进个体成长发展。

人其实都是作为社会人存在,如果脱离人群,大家设想一下,会变成什么样子。1920,在印度加尔各答西面约1000千米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年长的估计8岁,年幼的一岁半。大概都是在生后半年被狼衔去的。两人回到人类世界后,都在孤儿院里养育。她们的言语、动作姿势、情绪反应等方面都能看出很明显的狼的生活痕迹。他们不会说话,发音独特,不是人的声音。不会用手,也不会直立行走,只能依靠两手、两脚或两手、两膝爬行。她们惧怕人,对狗、猫似乎特别有亲近感,其次是小孩。白天她们一动也不动,一到夜间,到处乱窜,像狼那样嚎叫,人的行为和习惯几乎没有,而具有不完全的狼的习性。

1、人际交往的含义

人际交往是指人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

据统计,大学生每天除了睡眠外,其余时间中有70%左右用于人际交往,然

而,各种资料显示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思考还停留在校园内比较单纯的交往方式上,很少涉及工作领域的人际关系,这种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了大学生交往范围的狭小,到毕业时也就认识身边几个同学,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大学生的主要人际关系类型

活动。。(心理距离)看看你自己画的图,里面包含了哪些关系,父母?闺蜜?男女朋友?谁的关系与我最近?我是怎么跟他们沟通交流的,也就是说运用的是什么交往方式?哪些关系需要得到改善。只要是大家认真画的这个图,其实可以看出很多端倪,比如平时我们可能忽略的关系,本应该在这,但习惯性地忽略了,还有我们与人的交往距离,这里更多地是代表心理距离,我们与人交往的方式存在哪些问题。当然,结合具体的情况,还能看出其他的一些问题。那么我们话说回来,一个一个来探讨。首先,作为大学生,最主要的人际关系类型有哪些? 亲子关系、宿舍关系、恋爱关系、师生关系

网络人际关系: 其实,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不少见,我们周围应该有沉溺于网络、或沉溺于游戏的人,这就是他们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或许是逃避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给自己造成的落差,或许就是逃避人际困扰。在网络上,一方面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得到极致的张扬;而另一方面,一个人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又不是现实生活中真实自我的性格。我们不能否认它的真实,却更不能否认它的虚拟。

2、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既然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对我们的各方各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就应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身边的人际关系。什么样的人会更受人喜欢,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人更能够被人吸引,更容易与人交往。。

(1)熟悉和邻近

心理学研究表明,熟悉引起喜欢(室友、老乡)

处于物理空间距离较近的人们,见面机会较多,容易熟悉,产生吸引力,彼此的心理空间就容易接近。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起同桌的你,有一些物理空间的关系。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过低与过高的交往频率都不会使彼此喜欢的程度提高,中等交往频率时,彼此喜欢程度较高。相似性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人们往往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相似性主要包括: 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相似; 社会背景、地位的相似; 年龄、经验的相似。实际的相似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双方感知到的相似性。需求互补

研究表明,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个性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之间的喜爱程度也会增加。大量心理学资料和日常生活的事实都证明,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的婚姻是基于互补关系缔结的。一个支配型的男人娶一个依赖型的妻子;一个喜欢控制人的泼辣女人与一个被动型不愿作决定的沉默丈夫结为夫妇等都属于这种情况。试想,支配型的男人与支配型的女性是很难做一对和平夫妻的。一山难容二虎(设想一下:要是)

互补的另一种情况是他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一个人的理想,从而增加了对这个人喜欢的程度。这种情况不是严格意义的互补,而更是补偿作用(compensation)。如一个人看重学历而自己又失去拿高学历的机会,因而尤其看重高学历的朋友,就属于这种情况。为什么富豪都要取明星,白马王子喜欢灰姑娘的原因。

外貌

最近全国火热的相亲节目就很好的表现了这一点。我们看到在节目中,由于节目时间限制没有给双方足够的交流时间,完全只能靠第一感觉来选择。这样,那些长相较好的女嘉宾通常很容易得到男嘉宾的青睐,而那些长相不好的则另当别论了。由此不难看出,外貌的确有着很强的辐射作用,自然那些长相漂亮的人就有着更好的人际吸引力。你相信一见钟情吗?建立在什么的基础上?外貌。当然,这种情况通常只发生在交往的初期,双方不是特别了解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光环效应的作用渐渐变小。才能

个性特征。最吸引你的个性特征有哪些?

这些就是人际吸引的因素,也就是说在哪些情况下我们更容易产生人际吸引,自己的朋友圈容易受哪些因素的影响。那么,作为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主要的人际关系有哪些?在这些关系中我们很容易出现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怎么克服和解决这些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的两个板块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在我们说到的这些关系中我们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应该怎么去解决?怎么更好地实现良好的人际交往,其实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我们从具体呈现的问题中来逐步探索一下,究竟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怎么做,应该克服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1.首先,人际交往中的很多基本的原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遵守的,作为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必不可少。

2.对人的认识上常会出现一些偏差,有时候我们跟一个人交流,可能别人没有理解你的话,很多时候你就会得出结论,认为这个人很二。

3.在我们心理咨询里面,遇到的很多问题,基本都跟人际交往困难引起的心理障碍有关。在平时和朋友聚会、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都怀疑自己或多或少在这方面有一些问题,不敢跟异性交流,上讲台或面试超级紧张,这样一些问题,有没有这些感受?

4.从行为上怎么把我人际交往的技巧,当然,这个方面就很多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节选部分重要的方面说一下。

3、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指由先前接触到的信息形成的最初印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即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陌生人(2)近因效应,指最后的印象对人们认知的影响。熟识的人(3)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指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征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印象,根据最少量的情况作出全面的结论。“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

(4)投射作用,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也有相同的认知倾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5)刻板印象,认知者对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和笼统的看法,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南方人:精明、小气;北方人:豪爽、高大。优点:简化认知过程;缺点:忽略了个体差异,容易形成偏见。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且不易改变。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启示:

1、建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展现自己最吸引人的品质。第一次和陌生人见面时,应穿着打扮整齐、干净、谈吐自然,有礼有节。

2、懂得通过现象看本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什么那么多见网友出问题的,也有这个原因。近因效应

与首因效应相反,随着人际的交往深入,最近的信息对认知的影响较大,所留下的印象也相对深刻,最后的印象就会冲淡或盖过以往的印象,对行为发生重大的影响。主要产生于熟人之间。面试的时候,除非你表现得很突出,一般排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更会让考官记住。启示:

1、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要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否则再好的“第一印象”也没有用,功亏一篑。

2、与他人之间因一时之气而发生冲突或是训责别人时,开诚布公,积极沟通。要记得安慰和道歉,知错马上改,亡羊要补牢。

3、说话的语序也会影响沟通。

我们在看待人或事物时,要历史地、全面地看,而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这样才可避免因近因效应导致的认知偏差。晕轮效应

印象形成中产生偏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即判断者常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性地得出或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晕轮一样,是从一个中心点而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称为“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 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正的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刘德华)负的晕轮效应——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凤姐)(小三)启示:

1、在交往中应避免以貌取人,要实事求是。

2、要尽量消除“偏见”,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角度分析取舍。

3、正确利用晕轮效应,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刻板效应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所谓的类化作用,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的种类,然后贴上标签。

说到重庆人。。说到温州人。。说到东北人。。

说到富二代。。

启示:

2、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穿着“印象外套” 交往。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交往中一个人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实质在于“强加于人”。

实验: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实验: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启示:

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觉得他。。我肯定她会。。

2、在交往中要顾及他人的感受。

3、在交往中遇到问题要理性分析,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的对待别人和自己。“已所不欲”时“勿施于人”,“己所欲之”也要学会“慎施于人”。

 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原则(提问)

平等原则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老师和同学对话,一个站着,一个坐着,和两个都坐着谈话,应该是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心理感受。所以,试想,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以俯视的角度跟人交流,别人会有什么感受。

要尊重别人的爱好、习惯、风俗。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尊重自己。尤其在宿舍关系中很适用,宿舍关系一直是大学人际关系中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毕竟作为一个最主要的交往场所,在一起呆四年,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摩擦,很多都起源于生活习惯的差异,事实上,从过来人的角度发现,四年,本身就需要不断地包容和理解,可能会或多或少有抱怨、有摩擦,但毕业会你会发现,这些渐渐都会被遗忘,记住的始终是些愉快的时光。 真诚原则

该品质在长时间交往后更显得重要,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最受喜爱的品质之一。当然,善意的谎言除外,真不等于真诚,相对而言,更注重诚一些。 信用原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出,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 适度原则

人是有智慧的刺猬,人际交往的奥秘就是离太远会孤独,靠太近就会彼此伤害。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是适当地保持距离,学会包容、接纳和尊重。这可以适用于我们很多的人际关系中,恋人之间、宿舍关系之间、同学关系间。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专家莱斯·布吉林基于对人性的研究,人人都希望自己具有重要性,渴望被肯定。人人需要别人欢迎、注意、恭敬、赞赏、感激,这是人性的需求(。。。)。在《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技巧》一书中总结出了受人欢迎的三大秘密,这就是接受、赞成和欣赏,简称“三A法则” 莱斯·布吉林的3A法则:

(1)接受(Acceptance)。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完完全全地被接受,希望能够轻轻松松地与人相处。不仅接受他人的优点,对他人的缺点也能容纳,人不可能都完美无缺,不要披上道貌岸然的外衣去评判别人,不要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接受别人。

(2)赞成(Approval)。赞成比接受更进一步。比较起来,接受是消极的,即使他人有某些缺点和不足,我们还是要接受他。但是,赞成则是积极的,即不仅容忍他人的错误和缺点,而且还要在他人身上发现长处和积极的东西,加以肯定。

那么,怎样去赞成他人呢?关键是善于挖掘别人的优点,这些优点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你要善于发现它,并且真诚地让他人感到你喜欢并钦佩这些品质。你要称赞他获得的成果――即使是很小的成功。称赞如同阳光,缺少它我们就没有生长的养份。你的称赞永远都不会多余。

(3)欣赏(Appreciation)。欣赏则比赞成更进了一步,它意味着价值的提升。人们总是喜欢和那些欣赏自己的人为伍,而对贬低自己的人避而远之。因此,如果我们能善于发现人身上的优点,重视别人的价值,真诚地欣赏,则一定会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圈。

正如布吉林在《人际交往中的艺术与技巧》一书中反复强调的那样,受人欢迎的“三A法则”是建立在“满足他人需求”这一宗旨之上的。他说,要做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受人欢迎的人,应从大自然的花儿那里收到启迪。蜜蜂是需要花蜜的,花儿提供蜜蜂食物满足其渴望,蜜蜂就都高高兴兴地飞来了。一个人如果具有了能够提供他人的三个“基本食物”(即

接受、赞成、欣赏),那么他就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其实,要满足人性中的这种渴求并不困难,几乎不花一文就可以做到。但是,由于人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或许也是因为这些事做起来过于微不足道而往往被人们忽视,导致这种巨大的资源被掩盖或被浪费了。“渴望被肯定”这种需求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懂得满足人类这种欲望的人,便可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好的积淀。

 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羞怯心理

调查显示:占49.7% 一是先天遗传的神经活动类型; 二是后天的心理发展状况。(过于自卑、神经敏感、害怕失败等,时间长了就形成心理定势)

嫉妒心理与敌意心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嫉妒程度有浅有深,程度较浅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潜意识中,不易觉察。但如果程度较深的话,不但影响身心健康,还影响学习工作。嫉妒心强,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而不良的情绪会大大降低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另外,嫉妒心强可能使我们结交不到知心朋友。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事事好胜,常想方设法阻止别人的发展,总想压倒别人。这可能使同学、朋友想躲开你,不愿与你交往。从而给自己造成一个不良的人际关系氛围,你会感到孤独、寂寞。

1. 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心胸开阔,要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这是客观规律。

2.转移注意力,给自己一个不嫉妒的理由。

当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时,我们就无暇去嫉妒别人。因此,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使自己真正充实起来,那么,嫉妒的毒素就不会滋生、蔓延。为了缓解自己的失败带来的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可以找一些理由,使自己不再嫉妒别人。猜忌心理:疑人偷斧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个孩子。他看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观察那个孩子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听那个孩子说话的语气,更像是偷 了斧子的样子。总之,在他的眼睛里,那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

不久,他在刨土坑的时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来是他自己遗忘在土坑里了。从此以后,他再看邻居家那个孩子,一举一动丝毫也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了。

 优化人际交往的艺术 学会赞美他人:

要真诚、要具体、要新颖; 要感受性赞扬,不要评比性赞扬; 要公开赞扬。善于倾听:

鼓励对方开口;注意力集中; 反应式倾听;避免打断对方;抓住重点;使用并观察肢体语言。

大学生人际交往三部曲:

每个人都是个孤岛,所以一定要找到通往陆地的桥梁。在搭建桥梁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则;克服交往障碍;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努力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你的人生里驰骋。

第三篇:《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 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

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B)。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1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C)。

A.冯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在学校教育中,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指的是(B)。A.教 B.学 C.环境 D.氛围

16、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有何区别及其作用?属于教育心理学任务是(C)。A.应用任务 B.学习任务 C.理论任务 D.教学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因素是(ABC)。

A、环境 B、学 C、教 D、教材

2、与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关的陈述有(ABDE)。A、1903年比纳 B、1903年桑代克 C、1883年霍尔

D、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E、1905年《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编成

3、教育心理学的性质(AB)。

A、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B、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C、是自然科学 D、是社会科学 E、上述说法都不对

4、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任务有(ACE)。

A.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研究与解决学科本身不断涌现的理论问题 C.为教改服务并在服务中发展自身 D.印证与发展学科的哲学观点 E.不断探索与运用教、学、环境互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 学习、教育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强调榜样和强化作用的学习理论是(B)。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认知结构理论 D、认知同化理论

2、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A)。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布鲁纳

3、将学习过程视为“闻-见-知-行”的学者是(B)。A、老子 B、荀子 C、孔子 D、奥苏泊尔

4、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的不同,开始将学习分为(D)。A、5类 B、6类 C、7类 D、8类

注:1965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做了修正,把前四类学习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习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习两类,这样这种分类成为六类:(1)连锁学习(2)辨别学习(3)具体概念学习(4)定义概念学习(5)规则的学习(6)解决问题的学习。

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是(D)。

A、无关刺激 B、中性刺激 C、无条件刺激 D、强化

5、顿悟说的奠基人是(C)。

A、考夫卡 B、魏特默 C、苛勒 D、托尔曼

6、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特色之一是重视理论尤其是重视探讨(B)。A.道德性发展理论 B.学习理论 C.课堂群体心理理论 D.教师心理 7.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联结的建立是一个不断(C)的过程。A.条件反射 B.刺激 C.试误 D.顿悟 8.认知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是(C)。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奥苏伯尔 D.罗杰斯

9、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途径是(A)。

A.同化 B.顺应 C.建构 D.内化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0、以下是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的是(B)。A.华生 B.布鲁纳 C.巴浦洛夫 D.马斯洛

11、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C)。A.8-9岁 B.9-10岁 C.10-11岁 D.11-12岁

12、皮亚杰的具体运演阶段是在(C)。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13、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A)。

A.接受性 B.间接性 C.方向性 D.连续性

14、通俗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是指(B)。

A.先行组织者 B.最近发展区 C.教育与教学 D.解决问题

15、皮亚杰的前运演阶段是在(B)。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16、荀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B)。

A.尝试-错误 B.闻-见-知-行 C.顿悟学习D.认知结构的改变

17、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各种手段、措施叫(B)。A.条件刺激 B.强化 C.无条件刺激 D.中性刺激

18、“有意义学习”的概念是谁提出的?(D)。

A.布鲁纳 B.杜威 C.加涅 D.奥苏伯尔

19、荀子将学习过程视为“闻—见—知—行”,其中他特别强调(D)的重要性。A.闻 B.见 C.知 D.行

20、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称为(B)。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21、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A)。A.罗杰斯 B.布鲁纳 C.班杜拉 D.斯金纳

22、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C)。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23、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A)。A.布鲁纳 B.苛勒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24、白鼠学习压杠杆,属于(C)。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刺激——反应学习D.辨别学习

2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反映的是(A)

A.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B.认知派学习理论 C.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26、黑猩猩摘取香蕉的实验是问题解决理论的(A)。A.顿悟说 B.信息加工论 C.分析说 D.试误说

27、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C)过程实现的。A.顺应 B.反思 C.同化 D.观察

二、多项选择题。

1、强调学习主体内部内部因素的学习理论有(ABCD)。

A、顿误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认知同化理论 D、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E、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2、美国心理学家班图拉将强化分为(BCE)。

A、负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直接强化 D、正强化 E、自我强化

3、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ABCD)。

A.接受性 B.间接性 C.方向性 D.连续性 E.模仿性

4、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ABCDE)。

A、连续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E、不均衡性

5、我国心理学界依据教育系统中所传授的经验内容的不同,将学习分为(BCD)。A、信号学习B、知识学习C、技能学习D、行为规范学习E、情感学习

6、小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ADE)。

A.直观-操作性 B.任性-可塑性 C.幼稚-发展性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D.指导-模仿性 E.基础-再现性

7、以下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BE)。

A.华生 B.罗杰斯 C.布鲁纳 D.巴浦洛夫 E.马斯洛

8、人类学习一般具有以下特点(ABCE)。

A.社会特性 B.以语言为中介 C.能动性 D.发展性 E.既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

9、意义学习包括(ACDE)。

A.接受学习B.代表性学习C.发现学习D.概念学习E.命题学习

第三章 学习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D)。

A、正确的动机 B、错误的动机 C、没有意识的动机 D、意识到的动机

2、当学习任务比较困难而复杂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C)。A、较高 B、高 C、较低 D、以上都不对

3、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B)。A、很高 B、较高 C、较低 D、以上都不对

4、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内部而稳定因素的是(A)。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5、“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D)。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6、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学习动机强度较低方可达到最佳水平的学习任务是(B)的学习任务。A.比较简单 B.比较复杂 C.比较抽象 D.比较具体

7、强化理论是由(A)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来的。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构造主义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8、在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必须分清(B)。A.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B.主导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C.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D.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

9、韦纳归因理论中外部而稳定的归因是(C)。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0、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一般的学习来说,最佳的动机水平是(B)。A.中等偏低的强度 B.中等强度 C.中等偏高的强度 D.越高越好

11、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是(D)。A.能力 B.运气 C.任务难度 D.努力

12、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A)。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3、任务难度是归因理论要素中的(A)。

A.不可控、稳定 B.不可控、不稳定 C.可控、稳定 D.可控、不稳定

14、具有失败倾向的学生更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A)。A.能力 B.难度 C.努力 D.运气 附:具有失败倾向的学生更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D)。A.能力 B.身心状况 C.努力 D.运气或难度

15、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D)。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成倒U性曲线关系

16、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B)。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运气归因 D.任务难度

17、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B)。

A.力求成功者 B.避免失败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二、多项选择题。

1、李强数学考试得了100分,他将原因归结为是自己天资好,能力高的结果,这种归因是(ABD)。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稳定的 B、不可控的 C、外部的 D、内部的 E、可控的

2、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不稳定因素的是(BDE)。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E.心境

3、将成功归因于任务难度低,这种归因是(AD)。

A、不可控的 B、可控的 C、内部的 D、外部的 E、不稳定的

4、王敏英语考试得了90分,她将原因归结为是自己持久努力的结果,这种归因是(ACD)。A、可控的 B、不可控的 C、稳定的 D、内部的 E、外部的

第四章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提取线索很重要的遗忘理论是(C)。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

2、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A)。

A、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没有正确答案

3、认为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的心理学家是(A)。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加涅

4、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B)。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

5、概念学习发展水平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B)。

A、具体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规范水平学习B、具体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规范水平学习C、具体水平学习→规范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D、规范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具体水平学习

6、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的提出者是(B)。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加涅

7、小学生认知技能获得的主要方式是(C)。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规则的发现学习B、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C、从范例中学习D、没有正确答案

8、概念形成的主要方式是(C)。

A、接受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没有正确答案

9、人脑对事物之间规律或关系的反映是(C)。

A、概念 B、思维 C、规则 D、归纳

10、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C)。

A、比特 B、字节 C、组块 D、词

11、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储存方式是(C)。

A、形象编码 B、物理编码 C、意义编码 D、语音编码

12、后学材料对先学知识记忆与保持的干扰叫(B)。

A、前摄抑制 B、后摄抑制 C、侧抑制 D、系列位置

13、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D)。

A、学校教育 B、知识 C、迁移 D、应用 14.理解新的事物关键属性的过程也就是(A)。

A.概念同化的过程 B.概念顺应的过程 C.适应的过程 D.守恒的过程 15.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的基础是(C)。

A、规则学习B.命题学习C.代表性学习D.总括学习16.属于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的是(A)。

A.问题解决 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接受学习

17、概念的结构不包括(D)。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水平

18、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B)。

A.产生 B.动作 C.概念 D.条件

19、在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程中(D)起重要作用。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注意 B.学习C.信息 D.复述 20、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B.接受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 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存在有意义和机械学习之分 D.只有接受学习存在有意义和机械学习之分

21、在小学生概念的掌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C)。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语言

22、认知技能的基本单元是(B)。

A.言语命题 B.产生式 C.句子 D.图式

23、新概念在概括和统摄程度上高于原有的概念,这种学习称之为(A)。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类属性同化 D.并列结合性同化

24、以下属于关系概念的是(C)。

A.皮衣 B.艺术家 C.高低 D.铅笔

25、知识的保持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B)A.复述 B.记忆 C.练习D.反馈

26、规则是用什么来表达的?(A)A.句子 B.词 C.符号 D.图式

27、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A)。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28、和小学生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是(C)。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记忆

29、保持信息在1秒钟以内的记忆是(C)。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永久记忆 30、以下属于合言概念的是(B)。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艺术家 B.皮衣 C.高低 D.比值

31、概念是用什么来表达的?(B)A.句子 B.词 C.言语命题 D.图式

32、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D)。

A.图式 B.产生式 C.句子 D.动作

33、认知技能的基本单元是(A)。A.产生式 B.单词 C.概念 D.条件

34、“无意义音节”是(C)发明的。

A.奥苏泊尔 B.马斯洛 C.艾宾浩斯 D.布鲁纳

35、人脑对事物之间关系或规律的反映是(D)。A.概括 B.抽象 C.概念 D.规则

36、短时记忆的容量是(B)。

A.7±1组块 B.7±2组块 C.7±3组块 D.7±4组块

3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A)。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38、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D)。A.活动技能 B.学习技能 C.一般技能 D.认知技能

39、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C)。A.重新学习B.复习C.复述 D.注意

40、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A)。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杜威

41、概念学习的难易程度是概念一般属性中的(A)。A.可学性 B.可用性 C.明晰性 D.一般性

二、多项选择题。

1、概念的结构包括(ABCE)。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水平E、概念实例

2、概念形成一般要历经以下几个阶段(BCE)A、具体化阶段 B、抽象化阶段 C、类化阶段 D、同化阶段 E、辨别

3、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是(CDE)。

A.上位性同化 B.下位性同化 C.总括性同化 D.并列结合性同化 E.类属性同化

4、规则的功能包括(A B)A.使学生形成认知策略 B.调节行为 C.调节语言 D.指导实践 E.激发动机

5、对技能品质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ACDE)A.意识的控制程度 B.反馈 C.操作程序的特点 D.创新性 E.效率

6、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以下哪几个阶段?(ABE)A.抽象化 B.类化 C.分析 D.推理 E.辨别

7、概念的结构包括(ABCE)。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类型 E.概念实例

第五章 学习迁移与知识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B)。A、负迁移 B、纵向迁移 C、横向迁移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2、英文单词的前缀“pre”多为“首”、“前”或“预先”的意义是学习迁移理论的(B)。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泛化说 D.关系转化说

3、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A)。

A、沃尔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4、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的影响叫(B)。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5、“经验泛化说”是(B)提出来的。

A、桑代克 B、贾德 C、詹姆士 D、武德沃斯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6、举一反三属于(B)。

A、纵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逆向迁移 D、特殊迁移 7.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是(B)。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横向迁移

8.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C)。A.潜意识 B.前意识 C.定势 D.潜伏学习

9、以下反映迁移的词语是(C)。

A.习行结合 B.教学相长 C.触类旁通 D.不愤不启

10、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是(A)。

A.学生的认知结构 B.学生的智力水平C.教师的教学水平D.学生的个性结构

11、“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叫做(C)。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12、态度的迁移属于(D)。

A.纵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普遍迁移

13、普遍迁移概念的提出人是(D)。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布鲁纳

14、强调概括在迁移中的作用的代表人物是(C)。A.武德沃斯 B.沃尔夫 C.贾德 D.桑代克

15、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的实质是(C)。

A.相同要素 B.共同原理 C.顿悟 D.转换

16、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叫(A)。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17、普遍迁移也叫(D)。

A.顺向迁移 B.负向迁移 C.特殊成分的迁移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18、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C)。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学生的智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19、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D)。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 20、“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D)。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特殊迁移 D.普遍迁移

21、对平面几何的掌握有助于立体几何的学习是一种(A)。A.正迁移 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二、多项选择题。

1、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AC)。

A、陈述性组织者 B、程序性组织者 C、比较性组织者 D、分析性组织者 E、综合性组织者

2、奥苏伯尔认为,主要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A C E)。A.可利用性 B.创新性 C.可辨别性 D.可重复性 E.稳定性

3、知识应用的具体过程一般包括(A B E)。

A.审题 B.联想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E.课题类化

第六章学习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下述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有(B)。

A、谐音法

B、群集 C、形象联想 D、尝试背诵法

2、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效果较好,这个程度经研究为(C)。A、100% B、80% C、50% D、200%

3、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的是(A)。

A、丹瑟洛 B、尼斯比特 C、皮连生 D、鲍斯菲尔德

4、复述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注意于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C)。A.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5、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C)。A.复习策略 B.群集策略 C.形象联想策略 D.元认知策略

6、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B)。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7、如何采取有效的步骤解决问题,属于(B)。

A.智力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8、试图将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是学习策略中的(C)。A.检查 B.提问 C.监控 D.矫正

9、较为概括的策略,与学习者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随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得到改善的是(B)。A.通用策略 B.宏观策略 C.微观策略 D.专用策略

10、欧洲大陆像一个平行四边形,意大利像一个皮靴,是精细加工策略中的(D)。A.谐音法 B.音符法 C.经验联系 D.形象联想

11、指导学生怎样集中注意力、设置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等,都属于(A)。A.元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E.复习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AC)。A、谐音法 B、组织策略 C、形象联想 D、精细加工策略 E、复述策略

2、丹尼斯根据策略瘄不同适用范围,将策畅分为以下哪几个层次?(CDE)。A.基本策略 B.支持策略 C.通用穖略 D.宏观策略 E.微观策略

3、“概括”这种繄织策略所包含的方式主要按(ABCDE)。A.摘录 B.勾倒重点 C.划线 D.写⠇题 E.列提纲

A.摘录 B.勾倒重点 C.划线 D.写⠇题 E.列提纲

4、根据有关的研究,应用题解题策略一般包括的步骤是(BCDE)。A.审 B.提 C.判 D.选 E.找

第七章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场独立型概念的提出人是(B)。

A、卡特尔 B、威特金 C、吉尔福特 D、列维托夫

2、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奠基人是(A)。

A、桑代克 B、苛勒 C、纽厄尔和西蒙 D、布鲁纳

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创造力与智力高度相关 B、高智力者,创造力也高 C、低智力者,创造力高 D、知识经验与创造力有正相关

4、隐喻训练法的发明人是(B)。

A、奥斯本 B、戈登 C、吉尔福特 D、戴维斯

5、下面不是问题的必须成分的是(D)。

A、目的 B、方法 C、障碍 D、途径

6、下列不属于右脑优势的是(A)

A、计算 B、想象 C、音乐 D、情感

7、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A)。

A、获得规则 B、理解概念 C、创造性 D、知识迁移

8、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C)。A、习惯 B、定势 C、功能固着 D、定向

9、在信息加工理论中,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操作叫(B)。A、步骤 B、算子 C、序列 D、产生式

10、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速度和正确性有极大差别的关键原因是(D)。A.智力发展水平不同 B.人生经历不同 C.个性品质不同 D.知识储备的质和量不同

11、下面不属于邓克尔的汇总模式阶段的是(B)。

A.一般的范围 B.综合的概括 C.功能的解决 D.特殊的解决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2、脑力激励法提出者是(D)。

A.布鲁纳 B.吉尔福特 C.托兰斯 D.奥斯本

13、根据反应的独创性、流畅性、灵活性来评价被测验人创造性高低的量表有(B)。A.托兰斯创造性人格自陈量表 B.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 C.劳德塞的创造才能“简易测试”量表 D.比奈—西蒙量表

14、人们看到某件制品时思维常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看到它别方面的功能叫做(A)。A.功能固着。B.定势 C.习惯 D.认知风格

15、由先前影响所造成的比较固定而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叫做(B)。A.功能固着 B.定势 C.习惯 D.认知风格

16、个体接受、处理信息的不同方式,即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叫做(D)。A.功能固着 B.定势 C.习惯 D.认知风格

17、创造性主要表现为(B)。

A.创造性意识 B.创造性思维能力 C.创造性情感 D.灵感

18、创造性测量的常用量表是(D)。

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B.主题统觉测验 C.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D.南加利福利亚大学测验

19、提出问题的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是(A)。A.杜威 B.纽厄尔 C.华莱尔 D.巴甫洛夫 20、陆钦斯量杯实验说明定势具有(C)。A.积极的促进作用 B.消极的阻碍作用

C.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阻碍作用 D.没有作用

21、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以后,有时还不得不暂时把问题搁置起来,是华莱士四阶段模式中的(B)。A.准备阶段 B.孕育阶段 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ABCDE)。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敏感性 B、流畅性 C、洞察性 D、独创性 E、灵活性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有(ABCDE)

A、问题的呈现方式 B、功能固着 C、知识的储备 D、反应定势 E、认知特性

3、托兰斯调查发现,高创造性儿童具有如下特点(BCD)。A、高智商 B、顽皮、淘气 C、所作所为有时会逾越常规 D、待人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 E、谦虚

4、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包括的成分有(ABDE)。

A、接纳者 B、处理者 C、加工者 D、记忆 E、作用者

5、以下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ABCD)。

A、敏感性 B、流畅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E、发散性

6、每一个问题必须包括以下成分(ABCE)。

A.目的 B.个体已有的知识 C.障碍 D.途径 E.方法

7、问题教学的实施分为哪些基本的步骤?(AE)A.提出问题 B.分析问题 C.提出假设 D.分析假设 E.解决问题

8、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C)A.言语提问 B.观察 C.活动方式 D.反馈 E.表扬

9、华莱士的问题解决四阶段模式是(ABCE)。

A.准备阶段 B.孕育阶段 C.明朗阶段 D.行动阶段 E.验证阶段

第八章 道德性与品德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最高水平是(B)。

A、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他律水平

2、皮亚杰用对偶故事法研究了儿童的(D)。

A、道德行为 B、道德体验 C、道德情感 D、道德判断

3、皮亚杰研究发现,11-12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C)。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公正阶段 D、互惠或可逆阶段

4、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D)。

A、惩罚和服从定向 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C、社会契约定向 D、良心或原则定向

5、儿童的“道德相对论”出现在(C)。

A、6岁以后 B、8岁以后 C、10岁以后 D、12岁以后

6、皮亚杰研究发现,2—5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B)。

A、权威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互惠或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7、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以年龄大小为转移,也不取决于年龄的理论家是(D)。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李伯黍 D、梅和哈特肖恩

10、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分为(D)。

A、二阶段 B、三阶段 C、四阶段 D、六阶段

11、皮亚杰研究发现,8—10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B)。

A、权威阶段 B、互惠或可逆阶段 C、自我中心阶段 D、公正阶段

12、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C)。

A、2-5岁 B、6-7岁 C、8-10岁 D、11-12岁

13、移情的动机因素是(C)。

A、道德认知 B、道德体验 C、亲社会价值取向 D、信任 14.小学儿童品德发展关键期是(B)。A.二年级下学期前后 B.三年级上学期前后 C.三年级下学期前后 D.四年级上学期前后

15、与皮亚杰、柯尔伯格不同,班杜拉强调决定影响品德行为的主要因素是(D)。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体验 D.环境、榜样、强化

16、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B)。

A.两种水平B.三种水平C.四种水平D.六种水平

17、皮亚杰研究发现,6—7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A)。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权威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互惠或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18、移情的动机因素是(A)。

A.亲社会价值取向 B.对他人的积极评价 C.坚持规则 D.自我概念

19、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C)。

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 B.道德动机和道德观念 C.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 D.道德感和道德认识 20、以下不是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是(D)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原则水平

21、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公正阶段是在(D)。

A.2—5岁 B.6—7岁 C.8—10岁 D.11—12岁

22、皮亚杰道德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A)。

A.对偶故事法 B.道德判断晤谈法 C.正直测验 D.现场观察法

23、道德行为的依据是(A)。

A.道德动机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品质 24、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的我国心理学家是(B)。A.肖锋 B.章志光 C.邵瑞珍 D.李伯黍

25、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是(A)。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

1、品德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分别是(BE)

A、道德意识 B、道德动机 C、道德情感 D、道德认识 E、道德行为方式

2、表扬或批评应该遵循的原则有(BCDE)

A.教育性原则 B.实事求是的原则 C.及时性原则 D.适当性原则 E.儿童化原则

3、皮亚杰认为2岁至12岁儿童道德性发展的阶段性有(ABCE)。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或互惠阶段 D.利他阶段 E.公正阶段

第九章 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纪律约束发展的最高阶段是(D)。

A、强制阶段 B、强化阶段 C、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 D、民主平等阶段

2、个人遵从规范的最高水平是(C)。

A、服从 B、认同 C、内化 D、从众

3、多人在一起工作效果好于个人单独工作效果,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A)。A、社会助长 B、社会阻抑 C、从众 D、服从

4、根据个体遵守纪律心理的五阶段模型,6—9岁儿童处于(C)。A、民主平等阶段 B、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 C、强化阶段 D、强制阶段

5、对小学生的舆论起主要导向作用的是(B)。A、班干部 B、教师 C、学生自身 D、学生领袖

6、阿虚的“三垂线”实验,说明了(A)。

A、从众现象 B、社会助长现象 C、社会阻抑现象 D、去个性化现象

7、对学生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人是(B)。

A、同辈群体 B、教师 C、父母 D、兄弟姐妹

8、研究发现,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分为(C)。

A、三阶段 B、四阶段 C、五阶段 D、两阶段

9、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B)。

A、班主任 B、目标和规范 C、学生人数 D、班干部

10、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强化阶段是(B)。A、0-6岁 B、6-9岁 C、9-16岁 D、16-成年

11、解决纪律问题的最终目标是(D)。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B、惩罚违反纪律的学生 C、塑造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D、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2、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阶段中,遵从集体阶段的年龄段一般是(C)。A、0到6岁 B、6到9岁 C、9到16岁 D、16岁到成年

13、个人按照社会或群体的要求、或他人的请求而做出的行为被称为(A)。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责任扩散

14、群体内聚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C)。

A.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B.群体的领导方式 C.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信奉程度 D.外部影响

15、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是(D)。A.0-6岁 B.6-9岁 C.9-16岁 D.16岁-成年

16、士气是提高工作效益的(A)。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无关因素

17、李强平时温文尔雅,但有一天大家都在乱“起哄”时,他也表现出粗鲁无礼,这是一种(C)。A.从众现象 B.服从现象 C.去个性化现象 D.社会助长现象

18、群体规范强大的动力功能主要通过什么发挥出来?(A)A.舆论 B.目标 C.奖励 D.领导

19、群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D)A.社会助长和阻抑作用 B.从众和服从功能 C.竞争和合作功能 D.生产性和维持性功能 20、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行为和评价标准是(B)。A.纪律 B.群体规范 C.舆论 D.规则

21、竞争中通常运用的是(D)。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动作思维 D.辐合思维

二、多项选择题

1、群体内聚力表现为(CDE)。

A、领导方式 B、成员情感 C、认同感 D、归属感 E、力量感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群体的功能是(CE)

A、评价性功能 B、导向性功能 C.、生产性功能 D、发动性功能 E、维持性功能

3、规范的功能是(BCE)。

A、监督的功能 B、群体支柱的功能 C、评价标准的功能 D、调节控制的功能 E、行为导向的功能

4、决定是否产生移情的条件有(ACD)。

A.初级移情 B.道德发展阶段 C.对他人的积极评价 D.自我概念 E.心理健康状况

5、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有(ABCDE)。

A.社会助长作用 B.社会阻抑作用 C.从众 D.服从 E.去个性化

6、多伊奇将目标奖励结构划分为以下哪几类?(ABC)A.合作 B.竞争 C.个人主义 D.内在 E.外在

7、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BCDE)。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十章 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C)。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没有正确答案

2、一般认为,按照韦克斯勒智商曲线,智力落后指(A)。A、智商﹤70 B、智商﹤50 C、智商﹤100 D、智商﹤85

3、瑞文标准推理测验适用于(C)。

A、4岁以上人 B、10岁以上人 C、5.5岁以上人 D、2岁以上人

4、较有影响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有(D)

A、比奈智力测验 B、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 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5、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称为(B)。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应激 B、性格 C、能力 D、定势

6、下列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C)。

A、需要 B、动机 C、性格 D、世界观

7、“行动活泼敏捷、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属于哪种气质类型?(A)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8、强、平衡而灵活的神经类型称为(A)。

A、活泼型 B、兴奋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9、个体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与速度等方面的特点叫(B)。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意志

10、在性格特征中占主要地位的是(B)。

A.意志品质 B.道德品质 C.情绪特点 D.理智

11、“行动迟缓、情绪深刻持久”属于哪种气质类型?(D)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弱型神经类型称为(D)。

A.兴奋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13、威特金提出的性格类型有(C)。

A.理智型 B.内倾型 C.场依存型 D.情绪型

14、按照韦克斯勒智商曲线,智力发展优秀指(A)。

A.智商>130 B.智商在120—129之间 C.智商>140 D.智商在130—150之间

15、《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属于以下哪种气质类型?(D)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6、强、平衡而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C)。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7、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

A.性格差异 B.气质差异 C.能力差异 D.兴趣差异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8、下面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D)。A.信念 B.兴趣 C.动机 D.气质

19、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B)A.需要 B.气质 C.动机 D.世界观

20、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叫做(A)。A.能力 B.应激 C.性格 D.定势

21、“情绪反应慢、能自我控制”属于哪种气质类型?(B)A.抑郁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

22、强、平衡而不灵活的神经类型称为(A)。

A.安静型 B.抑制型 C.兴奋型 D.活泼型

23、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叫(A)。

A.个性 B.气质 C.能力 D.性格

24、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D)。

A.需要、动机、世界观 B.理想、信念、世界观 C.兴趣、动机、世界观 D.兴趣、爱好、理想

25、“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B)。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26、认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观察的精细性与粗略性、思维的深刻性与肤浅性属于(B)。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27、人的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B)。

A.有好有坏 B.无好坏之分 C.都是好的 D.都是坏的

28、绘画能力属于(B)。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创造能力 D.实践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1、目前最有影响,也最权威的智力量表有(ABE)。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比奈智力测验 B、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C、绘人测验 D、投射测验 E、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2、个性具有如下特征(ABCDE)。

A、先天性与后天性 B、共同性与差异性 C、稳定性与可变性 D、独立性和统一性 E、客观性和能动性

3、下列属于个性的是(ABCDE)

A、需要 B、性格 C、动机 D、世界观 E、气质

4、个性的结构主要包括(BC)。

A、人格 B、个性倾向性 C、个性心理特征 D、自我意识 E、个性情感特征

第十一章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一、单项选择题

1、“酸葡萄”故事是一种(C)。

A、否认 B、投射 C、合理化 D、补偿

2、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我考得差也不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这是(A)。A、合理化 B、反向作用 C、补偿 D、压抑

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心理因素有(C)。

A、文化环境 B、学校类型 C、心理发展 D、教师

4、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是(B)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5、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是(B)。A、社会 B、家庭 C、学校 D、教师

6、“前有狼,后有虎”是一种(A)。

A、双避式冲突 B、双趋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醍趋避式冲突

7、不成熟的冲突解决方式有(D)。

A、重建 B、轮流 C、选择 D、逃避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8、“进退维谷”是一种(B)。

A、双薋式冲突 B、双遽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9、针对精神疾病和心理异常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防止病情的⠇展和䁶化,这是心理卫生工作(B)水平的任务。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 四窧

10、以下不能用来衡量心理健康的料法是(C)。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浉验 B.主题统觉测验

C.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11、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而产生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称为(A)。A.应激 B.性格 C.能力 D.定势

12、生病了既怕病痛,又怕打针吃药是一种(C)。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13、美国学者罗森发现,存在两个明显的需要心理治疗的高峰期,它们是(C)。A.6岁和10岁左右 B.6岁和15岁左右 C.10岁和15岁左右 D.8岁和10岁左右

14、专家强调,有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教养方式是(D)。A.过度保护型 B.控制型 C.过度放纵型 D.民主型

15、“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一种(C)。

A.双避式冲突 B.趋避式冲突 C.双趋式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6、表示抗挫折能力的指标是(B)。

A.挫折经验 B.挫折耐受性 C.目标 D.需要

17、心理防卫机制是经常表现与使用的心理方法,较为成熟的积极的防卫形式是(D)。A.合理化 B.否认 C.认同 D.升华

18、以恐惧、担心为主要特征是以下哪种应激状态常见的心理反应(A)。A.焦虑 B.认识功能障碍 C.自我估价降低 D.消极情绪

二、多项选择题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适应问题是(ABD)。

A、恐惧 B、抑郁 C、紧张 D、情感冲动 E、失眠

2、挫折后的心理反应有(ABCD)。

A.攻击 B.冷漠 C.幻想 D.退化 E.固执

第十二章 教师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这一职业最显著的标志是(D)。

A、学生楷模 B、严格管理者 C、心理医生 D、知识传授者

2、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A)。

A、教师角色认知 B、教师角色体验 C、教师角色期待 D、没有正确答案

3、教师的注意力特征主要表现在(B)。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稳定性

4、教师的意志品质表现出选择教育决策的(C)。A、自觉性 B、坚韧性 C、果断性 D、自制性

5、下列属于课堂背景中教学人际关系构成要素的是(C)。A.表扬 B.惩罚 C.理解 D.强化

6、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能力是(D)。A.组织知识结构的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材内容的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

7、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B)。A.知识传授者 B.学生楷模 C.学生家长代理人 D.严格管理者

8、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属于(D)。A.认识能力 B.创造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第四篇: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习题答案

112.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C)

A.老鼠打洞 B.吃酸的东西会流唾液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 D.蜘蛛织网

11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A)A.条件刺激 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14.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是(D)A.斯金纳 B.桑代克 C.班杜拉 D.华生

115.“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句话出自(D)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米尔顿 D.华生

116.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D)的学习。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 D.态度 117.学习的“试误说”是由(C)提出来的。A.苛勒 B.杜威 C.桑代克 D.班杜拉

118.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A)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条件反射

11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D)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12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C)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21.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A)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122.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B)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123.负强化是指(C)

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C.撤销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D.撤销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124.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给予表扬。这种鼓励能帮助他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良好品行。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D)A.消退 B.间隔强化 C.负强化 D.正强化

12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D)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26.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D)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127.“杯弓蛇影”是一种(A)现象。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128.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C)A.正强化 B.消退 C.惩罚 D.负强化

129.完形一顿悟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C)

A.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B.形成认知地图C.形成新的完形 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130.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C)A.发现学习B.合作学习C.观察学习D.有意义学习131.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是属于(C)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132.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D)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服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3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134.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托尔曼

135.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C)存在的。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136.提出程序教学并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家是(A)A.斯金纳 B.布鲁纳C.加涅 D.桑代克

137.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A)

A.发现学习B.合作学习C.接受学习D.掌握学习138.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

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139.“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B)的教学技术。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14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B)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 D.程序教学 14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A.布鲁纳 B.斯金纳C.加理 D.金布尔

142.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是学习了(C)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143.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D)

A.形成条件反射 B.形成整体完形C.同化 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144.(D)强调“废除教师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A.认知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B.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45.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A)A.动态性 B.客观性C.永恒性 D.普遍适应性

146.为了打击社会的不良行为,国家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是(C)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 D.期待惩罚理论 147.认知结构是指(D)

A.学科的知识结构B.学科知识发展的顺序 C.教材编排的结构D.个人已有知识的内容和组织 148.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C)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D.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149.学习的意义在于(A)A.促进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B.获得好的成绩C.适应社会发展D.个体生活的需要 150.学习是人类和动物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说明学习是(D)A.形成思想的必要条件B.掌握技能的必要条件 C.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D.有机体适应阶段的必要条件

151.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这属于(A)A.言语信息学习B.心智技能学习C.认知策略学习D.态度学习152.在学习内容上,学生的学习以(D)为主

A.书本知识B.课堂教学C.教师指导D.掌握前人的经验和行为规范 153.属于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的是(A)A.问题解决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接受学习

154.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B)是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

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概念学习D.刺激-反应学习

155.学生学习“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种学习属于(C)A.连锁学习B.辨别学习C.规则或原理学习D.概念学习156.下列不属于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理论基本规律的是(C)A.准备律B.练习律C联结律D.效果律

157.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这种反应称为(D)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 158.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C)A.获得B.消退C.泛华D.分化

15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A)A.斯金纳B.桑代克C.苛勒D.巴甫洛夫

160.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都属于的条件作用类型是(B)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

161.奥苏泊尔认为,有一种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叫做(C)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162.下列不属于意义学习条件的是(C)

A.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有逻辑性B.学生必须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

C.学习必须先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D.学生必有积极主动将新知识和以往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163.(B)学习理论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A.尝试-错误B.建构主义C.信息加工D.认知结构 164.下面观点不符合建构主义思潮的是(C)A.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B.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C.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D.教学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165.下列不是学习现象的是(B)

A.公务员每天看新闻B.学生每天做广播体操 C.近墨者黑D.幼儿与生人接触时间长了就不怕生了

166.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A)A.不同的学习结果B.学习层次的高低C.学习情境的简繁D.学习水平的优劣 多选

167.学习的本质属性是(A BC)A.学习产生的变化是持久的

B.变化的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C.学习产生的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引起的 D.学习不受后天环境影响 E.学习具有先天遗传性

168.按学习的内容,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ABC)

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行为规范的学习D.认知策略E.态度 169.按学习的方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AB)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E.认知策略 170.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ABCE)A.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的 B.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C.强化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 E.习惯化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171.人本主义对有意义学习的理解是(ABCD)

A.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 B.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

C.学习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等发生变化 D.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 E.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172.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规律主要有三条,分别是(ACE)A.效果律 B.强化律 C.练习律 D.消退律E.准备律 173.下列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基本规律的是(BCE)A.习得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消退E.惩罚 174.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ABCE)A.习得 B.消退 C.泛化 D.强化E.分化

175.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ACDE)四个子过程。A.注意 B.识记 C.保持 D.复现E.动机 176.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是(ACE)

A.新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储存 C.知识的转化 D.技能的形成E.知识评价 177.建构主义学习观主要是(ABD)

A.主动建构性 B.社会互动性C.知识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 D.情境性E.强调学生经验的差异性

178.班杜拉认为强化分为(ABC)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正强化E.负强化

17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对(ABC)的描述上。A.知识观 B.学习观 C.学生观 D.态度观E.教学观

180.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属于奥苏贝尔提出的组织学习的原则和策略的有(BCD)

A.最近发展区 B.逐渐分化 C.整体协调 D.先行组织者E.下位学习181.关于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BE)A.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

B.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 C.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

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 E.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182.下列属于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是(BCE)A.桑代克的联结理论 B.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C.格式塔学习理论 D.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E.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183.学生的学习特点是(ABCD)

A.以间接经验为主B.有他人的指导C.有计划、有目的D.以语言为中介 184.学生的学习内容有(ABDE)A.知识、技能的掌握B.学习策略的掌握C.潜意识的挖掘 D.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E.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第五篇:教育心理学精华汇总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汇总

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1)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1)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9,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3.1)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1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4.1)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 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0,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6.1).21,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2,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23,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以便突出本质特征.24,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

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25,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负加速趋势.26,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7.1)2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2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8.1)2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30,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生阅读领会.31,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9.1)3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34,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35,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3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3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10.1)3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39,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40,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41,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4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43,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11.1)4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 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45,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46,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4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48,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 方式所构成

49,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12.1)50,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51,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52,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53,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54,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55,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56,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57,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58,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59,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60,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61,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62,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63,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64,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65,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66,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67,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68,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人际关系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13,1)69,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课堂情境_.70,课堂管理_始终制约_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71,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_持久地_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72,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_学习环境_,激励学生潜能的 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73,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群体规范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74,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_定型的期望_.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75,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_共同活动_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76,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_固定的编制_,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77,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正式群体_.78,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联合群体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79,集体则是群体发展_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80,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_约定俗称_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8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_软情境_,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82,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_,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83,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_相当长_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 笼罩.84,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_期望_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 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85,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_投射_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 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86,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剥夺学习权利_等手段.87,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88,只有当教师_焦虑适中_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 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89,人们往往相信_大多数人_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90,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_非议或排斥_,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91,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消极的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92,积极的课堂气氛是_恬静与活跃_,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93,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_心不在焉_,反应迟钝为特征.94,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_失控的气愤_,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95,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_传递信息_,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96,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_认知协调_,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97,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_人际交往_.98,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_,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

99,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_价值判断_的过程.(14.1)100,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_描述并分析_资料,形成价值 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101,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_行为与结果_确

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102,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量化描述_人们心理特征.103,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_非测验性_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 谈话等.104,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_问题解决_题.105,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_选择题_,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106,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_相对标准_两种.107,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15.1)108,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_诊断学生_学习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109,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他们的_思维的条理性_,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4、注意的功能为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5、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 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机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8、记忆的种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9、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10、识记的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3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考途径,探索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动机和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即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8、兴趣的品质包括:指向性、广博性、持久性和

兴趣的效能性。

19、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

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异。

2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情绪型和一致型。2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23、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一致特征。

2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

25、态度的转变过程一般为“解冻--变化--凝固”三个阶段。

26、教师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权利另一个是人格影响即教师本人履行职责的努力和成效。

27、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

28、学习需要以个体的一定成熟为其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29、经验和施展证明,成熟受用尽废退的自然 法则所支配。

30、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31、审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课题的影响。

32、技能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联系,使活动方式能够极少需要意识控制,能顺利、完善地进行时才形成。

33、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34、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

35、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

36、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导、调节着学习者的认识过程。

37、监控学习进程,实际上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检查评估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相符程度的过程。

38、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习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学科学习直接相关的专用型的学习方法;一类是通用性较强的通用型学习方法。

39、知觉策略是指知觉过程中,在元认知活动作用下,家感觉通道,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有机构合起来的一种机制。

40、概念学习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寻找事物或现象分类的依据。

41、规则的发展学习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让学生在例证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

42、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即算法和启发式。

43、一般说来预习有读、划、批、写、思、做等步骤。

4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依赖与整个社会的存在。

45、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是通过个体反映了社会道德,它依赖和制约于个体。

46、一般认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种心理成分,即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

47、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

48、道德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49、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

50、从少年期开始,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51、人对自己行为的评定叫做自我评估。

52、一个人的道德评价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有关。

53、儿童的活动主要是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54、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55七岁时儿童所掌握词汇的数量大约为三岁时的4倍。

56、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包括兴趣、害怕、快乐、依恋。

57、韩进之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58、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春发育期。

59、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60、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61、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62、道德情感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自尊感、友谊感、荣誉感、信任感、事业感、义务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感、革命人道主义感等。其中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是标志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他们在人的整个道德情感中占有重要地位。

63、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64、与儿童相比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同样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但其交往关系与性质都与幼儿存在完全不同的特点。

65、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66、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67、(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原因。

68、(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程)是第二原因。

69、(独立意志)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原因。70、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其重心应该是心理素质教育。

71、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成功。

72、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发展。

73、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

74、心理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背景教育。

75、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76、学校辅导内容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77、心理辅导的途径: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团组辅导、学科渗透、家庭辅导。

78、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成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

79、心理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包括:诱导式、自我分析模式、主体参与模式。

80、心理教育课的整个环节包括:确定主题、课前准备、上课。

81、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全体、和谐、互动特征。

8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必须抓好课前设计环节,课堂组织环节,师生交往环节。

83、对学生的心理偏差为偏爱、偏信。

84、班主任教育权威体现的是权利和威信的有机统一。

85、可以将班集体氛围归结为:人际、学习、教育、教师、群体、文化氛围等

教育学简答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1,布鲁纳的教学观(3.1)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3,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4,学习动机的种类(4.1)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6,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

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7,学习迁移的种类(5.1)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8,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9,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0,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6.1)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1,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12,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考一考自己.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13,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7.1)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 14,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15,学习策略的特征(8.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16,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 1,自觉利用有意识记2,自觉排除互相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观参与识记过程5,复习形式多样化6,重点内容下面画线,注释等.17,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2,做笔记3,提问 4,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18,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

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2,自我监督的策略.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3,自我调控的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19,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

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20,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教学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2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9.1)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22,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23,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24,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0.1)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25,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

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的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知成分是没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怕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而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2,态度的情感成份

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不同的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比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26,心理健康的标准(11.1)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有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27,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2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2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⑴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⑵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⑶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⑷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⑸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⑹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30,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2.1)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的教学因素.31,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32,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

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33,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

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34,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

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它教学活动.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3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

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2,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大家都是成功者,没有失败者.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互动作用.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的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36,制约学生群体促进或阻碍个体的因素(13.1)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产生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 1,活动的难易;2,竞赛动机的激发;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37,群体凝聚力的培养

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的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38,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39,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身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

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40,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41,教学测量的分类(14.1)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42,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4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编制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更有计划性.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44,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1,案卷分析.例如根据学生家庭作业,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等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活动等进行判断 和决策.2,观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的观察也能够得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学业成就的信息.其中包括:

⑴行为检查单填写⑵轶事记录.⑶等级评价量表.3,情感评价.针对学生的情绪,学习动机,个人观点等进行评价.45,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 致性.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

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 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

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 46,简述罗森塔尔效应(15.1)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

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育学简答题集锦

一、教育学的价值是什么?

1、启发教育裎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荼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二、学习教育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1、要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命题或原理;

2、要注意掌握一些教育概念、命题或远离背后的理论假设;

3、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

4、要注意广泛地阅读教育书刊。

三、当代教育学有哪些特征?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2、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3、教育学研究与教育裎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4、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也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四、教育的内函是什么?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指出“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样教育。其含义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偏狭义的教育,还指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育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六、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是什么?

教育主要处于原始的平等状态,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内容简单,只有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劳动知识,没有阶级性。

七、古代社会教育特征是什么?

它包括奴隶社会及其教育和封建社会及其教育。特点是教育基本与生产相脱离,学校教育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基本被奴隶主阶级和封建主阶级所垄断,其主要内容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人之术,采用个别教学,具有封闭性与社会生活相脱离。

八、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学校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教育内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学校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基本教学设施;

2、又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

3、有按规定标准配备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九、学校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组织?

学校是一种执行公共职能的社会组织,有别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等其他社会组织,具有独特的组织特点。其公益性特点表现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必须与宗教衽分离。

十、学校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学校文化的形成来自两方面:一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特定要求及其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精心设计和有意按排的文化;二是年轻一代的文化,主要来自学生团体中的各种风俗、习惯、民约、传统、时尚、规范等一种亚文化。

十一、学校绩效评估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哪几类?

学校绩效评估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做不同的分类。

1、按性质可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2、按形式可分为口头评估与书面评估;个别评估与集体评估;直接评估与间接评估;

3、按主体可分为上级评估、同级评估、自我评估和下级评估;

4、按时间可分为日常评估、定期评估和不定期评估;

5、按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评估和相对标准评估。

十二、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涵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十三、如何理解儿童个体的发展?

1、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

2、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

3、教育不等于发展。

十四、儿童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分化与互补的差异性。、十五、在儿童发展中,如何有效地保证教育的主导作用?

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十六、教师专业化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

十七、目前应如何来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地位?

首先,从社会与政府的角度看,应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其次,学校与教育行政的角度看,应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同时教师培训,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再次,从教师自身看,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或社会的认可。

十八、在我国担任教师职位的任职条件有哪些?

1、具备各级务类相应教师资格;

2、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3、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术水平,能全面熟练地履行现职务职责;

4、具备学历、学位以及工作年限的要求;

5、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十九、教师考核的内容包括哪些?

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二十、教师考核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和准确性原则。二

十一、制定教育目的有何意义?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灵魂,对于教育活动意义重大。具体其功能表现在三点: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二

十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其一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

二十三、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新时期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港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十四、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二十五、中小学德育的任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

1、德育的任务是指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德素养。

2、内容包括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二

十六、学校体育的功能是什么? 健体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二

十七、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二

十八、美育的功能是什么?

1、直接功能即育美;

2、间接功能即一种潜功能;为其他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

3、超越性功能即超美育功能。二

十九、智育与教学的关系如何理解?

智育与教学是一个交叉概念。智育与德育、美育、体育等相并列,构成一个教育内容的完整架构。他的上位概念是教育。而教学则是所有各育都可能具有的教育形式,智育以教学为自己重要的途径。三

十、简述研究课程的意义:

有助于完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有助于指导教育教学功能,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十一、简要评析课程本质的定义:

课程是知识:这是一种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是从相应学科中精心选择的,并且按照学习认知水平加以编排;

课程是经验:是相对于前一种观点的批评和反思的基础上出现和形成的。强调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所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的上是课程;

课程是活动:这是一种新的观点。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

十二、简述课程一般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 在同一基础上啬灵活性,在多样基础上啬调控性。三

十三、简述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1、学校应该达到那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十四、泰勒原理中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有哪些?

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三

十五、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1、教学任务有:

1、传授和学习系统和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空上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十六、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首先,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学获取了巨大的效率,一位教师赐教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普及成为可能。其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第三,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2、班级授课的局限性:首先,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其次,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机会较少,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第三,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第四,强调统一,难以适应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第五,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老师负责,彼此之间没有分工合作,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三十七、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教学目的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适当;

4、教学过程紧凑;

5、学生主体充分发挥。

十八、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义是什么?

1、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为可能;

2、个别化教学将普遍实现;

3、教师的角色将实现重要转变。

十九、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四

十、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十一、简述启系统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

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十二、简述巩固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十三、简述量力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十四、简述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坚持正确的方向;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3、实事求是;

4、讲究教学艺术。

十五、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1、重视理论知识和教学;

2、注重在联系实际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

4、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十六、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

2、尊重学生的差异;

3、面向每一个学生。

十七、简述运用讲授法应注意的事项。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

3、讲究语言艺术;

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式配合使用。四

十八、简述运用谈话法应注意的事项。

1、做好充分的准备;

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

3、在谈话结束时要进行总结。

十九、简述运用实习作业法应注意的事项。

1、选好讨论题目;

2、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

3、善于引导。五

十、简述运用练习法应注意的事项。

1、提出明确要求;

2、选择恰当的方式;

3、做好事后的检查。

十一、简述布置作业应当遵循的要求。

1、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目的要明确,每项作业有明确的意图,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服务。

2、作业的分量要适当,时间和难易程度,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独立完成,避免负担过重;

3、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

4、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五

十二、课外活动设计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1、新生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特长;

2、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培养;

3、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五

十三、简述课活动教育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开发学生的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3、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会交际能力;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五

十四、简述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

1、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特长。

2、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培养。

3、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五

十五、简述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班集体是学生形成意识,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基地;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班集体不公是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教育的主体。五

十六、简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求与方法。

确立目标;建立班委会;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作用;组织开展班级活动。五

十七、简述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的要点。以爱动其心;以理服其人;以智导其行。五

十八、简述少先队开展活动的基本原则。

1、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2、自然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3、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五

十九、简述心理健康辅导的原则。

以技能形成为导向;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全体的参与。六

十、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十一、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领域有哪些?

1、认识自己;

2、自我激励;

3、自我控制;

4、人际交流;

5、人际合作;

6、学习技能的辅导;

7、职业发展指导。六

十二、简述提高信度的一般方法:

1、题量不能太少;

2、成绩要拉开档次;

3、多出客观题;

4、建立详细的评分指南;

5、评分要认真。

十三、简述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1、确定试题内容;

2、选择试题类型;

3、评分;

4、测验分数的解释。六

十四、简述现代教育评价的特点:

1、注重评价的形成性功能;

2、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倡导自我评价;

4、尊重评价对象的感受。

十五、测验分数解释应注意哪些问题?

1、只有经过解释的分数才具有实际意义;

2、分数的意义是在比较中获得的;

3、比较时应考虑测验分数和物理测量不同,其测理值有一定的局限性;

4、根据以前的情况,指出本次测验中是否有进步,从而使测验更有激励效果。六

十六、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1、提出课题;

2、查阅文献;

3、设计方案;

4、收集和分析数据;

5、形成结论。六

十七、简述一个好的研究课题的标准:

1、有实际或理论价值;

2、问题具体清楚;

3、可操作性强、具有时代特点;

4、发挥教师特长。

十八、简述实验法实施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1、提出假设;

2、选择实际实验对象;

3、控制无关因素;

4、推行研究新计划;

5、对比前后测验成绩,检验假设。

十九、简述教育专业论文的基本格式:

1、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题目;

2、序言;

3、文献综述;

4、研究方法;

5、结论和讨论。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12、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动物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13、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

14、我国的现行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5、“个人全面发展”包含哪三个层次的目标?(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弥补旧式分工对工人所造成的缺陷,减轻资本对工人,尤其是对童工有体力智力方面的摧残(2)在处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作为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逐步消除私有制,消灭旧的分工,推动社会发展,向“个人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目标日益逼近,(3)到共产主义社会,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观念中的“个人全面发展”和现实中的“个人全面发展”真正取得完全的一致性。

16、全面发展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角度不同,全面发展教育界是从教育学的角度,“个人全面发展”是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2)二者分属不同范畴,“个人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与共产主义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最终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则是仅就受教育者抽受教育抽共有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言的(3)实现条件不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一样,必须同时具备各方面的相宜条件才行,全面发展教育仅借助学校教育就可能得以实现。联系:(1)都是以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为为基本任务,(2)教育毕竟是人的发展重要影响因素,(3)“个人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导全面发展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器,这一学说对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法规和进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7、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18、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1)注重思想先导,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2)改革检测评价,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3)抓好常规管理,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机制(4)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19、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认知停*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心灵交流点。在这四个基本点中,*认知停*点解决学会的问题,*情感激发点解决想学的问题,*思维展开点解决会学的问题,*心灵交流点解决乐学的问题。

20、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1)狠抓薄弱环节,努力争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建立新型课堂人际关系,增强心理相融度(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4)充分发掘潜能,注重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21、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1)全面施教,整合优化(2)注重个性,鼓励创新(3)目标导向,情境熏陶(4)动手动脑,和谐发展(5)师生互动心向一致(6)关注学法,改进教法

22、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

23、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社会的代表者和社会道德的实践者

24、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父母的代理人

2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劳动成果的长效性

26、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什么特殊要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27、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五对矛盾是什么?主观的成熟体验与客观的相对不成熟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的活动需要与能力发展的同步的矛盾;旺盛的求知欲与识别能力较低的矛盾;性意识的萌芽,成熟和道德法制观念薄弱的矛盾。

28、学校教育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学校教育系统作为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9、我国1951年学制主要有什么特点?(1)明确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2)新学制确立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的地位,保证了各种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3)保证了一切知识分子和老年知识分子接受革命政治教育的机会,(4)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和方法方式的灵活性,(5)充分体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

3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1、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理解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2、老师指导学生自我教育应进行哪几方面的工作?(1)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2)自我评价(3)道德情感体验(4)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品德。

33、中小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3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实验法。

36、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讲授要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层次清楚,突出重点、难点;讲授的语言要有条理性、简练性、启发性、生动性、语音、语调要有和谐性;恰当运用板书和体态语言,强化讲授效果。

37、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来选择;根据学科和教材特点来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来选择;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来选择;根据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来选择。

38、班级授课制有哪些特点?以“班”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能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学;便于学生之间互相观摩,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能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常规,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因此,自产生以来,班级授课制便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39、怎样备课?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40、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学目标明确,完成任务好;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语言规范、板书整洁;教学进程组织严密、结构紧凑;师生双方积极性高。

4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传递——接受式、引导——发现式、辅导——自学式、情境——陶冶式

42、运用练习法有什么要求?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精选练习材料,使之具有典型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适当分配练习的份量、次数和时间;在练习过程中要加强指导,经常检查练习的结果。

43、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1)全班同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团结一致的领导核心(3)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集体舆论。

44、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引导学生学好功课(3)组织好课外活动,指导课余生活(4)组织学生劳动(5)指导团队会工作,协调班内外教育力量(6)处理班级日常工作(7)抓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45、班集体形成过程: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46、建设班集体的主要方法:(1)调查了解学生,研究班级情况(2)提出奋斗目标,组织共同活动(3)培养集体论,形成优良班风(4)培养和发现班级骨干,形成集体核心(5)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47、班集体管理的几种类型:常规性班集体管理;阶段性班集体管理;毕业班集体的管理。

48、毕业班集体管理的内容:掌握学生的志愿和思想动态,进行理想教育和毕业指导;指导学生复习功课,迎接考试,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做好毕业生鉴定和优秀生评选

49、阶段性管理工作的内容: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开学初报道注册工作;期中对前一阶段进行检查和小结;期末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考试。

50、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51、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面向全体;充分利用当地条件。

52、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53、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自愿原则:(1)充分考虑学生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2)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自主原则:(1)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独立自主参加活动(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54、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校长是学校行政总负责人,他拥有人权、财权、行政决策权,负责领导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对上级党政领导部门负责,对外代表学校,是法人代表,党支部是学校的政治工作中心,对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起监督保证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校务委员会对学校实行民主管理与监督

55、学校管理的主要方法有:思想教育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现代技术的方法。

56、教师的职责:是教师职权范围内应负的责任。教师的基本职责有如下几个方面:(1)教好功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2)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3)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4)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协调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6)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参与学校的管理。

57、当前教育思想转变中,要树立哪些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现代人才观;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科学的学生观;现代课程观;教育民主化思想;教育本质观;终身教育观;大教育观;全民教育观;现代教育方法观;教育信息化等

58、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有:(1)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2)探索全面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运行机制;(3)改革学制,渗透或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实现“双重任务”(4)改革课程,建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59、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有:(1)学校管理自主化(2)学校管理开放化(3)学校管理民主化(4)学校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5)学校管理的精致化。

60、教育科研具有哪些特点?除了具有创造性和艰巨性等科学研究的共同特点之外,还有以下主要特点:(1)研究目的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服务性(2)研究参与者的广泛性、群众性(3)研究成果的迟效性和长效性

61、教育科研的任务是什么?:教育 科研的基本任务是探索、认识、发现教育规律,并运用这率真客观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具体任务包括:(1)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2)总结教育经验,推动教育学科建设(3)进行中外教育比较研究(4)预测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62、坚持科学态度,遵守科学道德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热爱真理、客观诚实;勇于创新、严肃认真;不畏艰辛、合作竞争

63、教育科研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工作?(1)选择科研课题(2)提出理论假设(3)确定科研对象(4)制定科研计划(5)选用科研方法(6)搜集科研资料(7)进行整理研究工作 64、教育测量的功能有哪些?是改进教学的良好工具;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

65、教育评价的功能是什么?测定功能、诊断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导向功能 66、教育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67、教育评价一般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学校办学的水平评价、德育工作的评价、教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

68、教育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必须遵循哪些原则?(1)目标导向性原则(2)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原则(3)坚持相对平衡、协调发展的原则(4)坚持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创建特色的优化原则(5)坚持可行性原则。

69、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是:(1)教育优先发展(2)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3)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4)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5)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6)依*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7)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8)多形式办学,多规格培养人才。70、如何开展课堂研究?

(1)确定班组抽样的具体方法(2)提出相应的课堂研究假设;(3)弄请该课堂研究中的三类变量;(4)搞好课堂研究设计

问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 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18.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脱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23.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下载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

    教育心理学

    对《教育心理学》的反思 近期仔细读过邵瑞珍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这本专著阐述学校教育情境下的学生的学习,论述了学生在认知领域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态度和思想品德的......

    教育心理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每题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A.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B.法国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

    教育心理学

    1. 简述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经典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获得、消退、泛化与分化。 获得:条件反射的建立: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 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刺激重复......

    教育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 社会就是一张网,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联系在一起,他们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而我们存在于其中的关系与我们密切相关。 意识对物......

    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考研不可不知的十个知识点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已经进入到了冲刺阶段,参加2012年心理学研究生考试的同学都在抓紧最后的两个月的时间,做最后的拼搏。打算参加2013年......

    教育心理学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点情绪情感:情绪是人的主观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它是动物和人类共有的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关联的。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