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复习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复习题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
(“不”通“_____”,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
(“庭”通“_____””,朝廷)
3、召有司案图。
(“案,通“_____””,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_____””)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_____””,仔细)
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
(“畔”通“_____””,背叛)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_____””,毛织的毡毯)
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_____”,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_____””,没有)
10、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_____”,显现)
11、法令亡常
(“亡”通“_____”,没有)
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_____”,没有)
13、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_____”,没有)
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_____”,沾湿。“衿”通“_____”,衣襟。“决”通“_____”诀别,辞别。)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驩”通“_____”,欢聚)
16、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_____”,已经)
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_____”,逮捕,拘押)
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员”通“_____”,直径;“尊”通“_____”,酒杯)
一词多义
二、解释指定词的词义。负:① 秦贪,负其强。()
②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使:①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⑤单于使使晓武()()..引: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③ 相如引车避匿()
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徒:①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幸:① 大王亦幸赦臣()
.② 而君幸于赵王().以: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 ⑤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固: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③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④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⑤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观:① 观.太学()
② 大王见臣列观.()③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④ 玄都观.里桃千树()⑤ 启窗而观.()征:① 公车特征.拜郎中()
② 咸怪其无征.()③ 挟天子以征.四方()
④ 岁征.民间()因:① 因.入京师()②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③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④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⑤ 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⑥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以: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②匈奴以.为神()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④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城予赵()乃:① 十年乃.成()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③遂乃.研核阴阳()④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辟:① 连辟.公府不就()
②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④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⑤ 辟.邪说()
⑥ 疆土之新辟.
者()制:① 其牙机巧制.()
②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③ 吴起„ „ 赵奢之伦制.其兵()
④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古今异义词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拜.为上卿
()
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4、请指示..王()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6、于是相如前进..击()
7、布衣..之交()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10、汉亦留之以相当..。()
1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
12、皆为陛下所成就..。
()
13、我丈人..行也。()
14、欲因此..时降武。()
15、独有女弟..二人
()
16、且陛下春秋..高
()
17、武等实在..
()
18、稍.迁至移中厩监
()
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2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21、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
22、公车..特征拜郎中。
()
2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2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
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
2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
2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词类活用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
2、左右欲刃相如
(刃:)
3、乃使从者衣褐
(衣:)
4、而相如庭斥之(庭:)
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
6、完璧归赵
(完:)
6、秦王恐其破璧(破:)
7、宁许以负秦曲(负:)
8、毕礼而归之
(归:)
9、且庸人尚羞之
(羞:)
10、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
1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
1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宽:)
13、单于壮其节
(壮:)
1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弩:)))))
1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生得:)
15、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乐:)
15、欲因此时降武
(降:)
1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膏:)
17、反欲斗两主
(斗:)
18、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
19、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苦:)20、天雨雪
(雨:)
21、羝乳乃得归
(乳:)
22、杖汉节牧羊
(杖:)
23、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
24、惠等哭,舆归营
(舆:)
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奇:)
26、宦官惧其毁已,皆目共之。
(目:)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
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4、我为赵将。()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
6、设九宾于廷()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0、大王见臣(于)列观。
()
1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12、为降虏于蛮夷。()
13、何以汝为见?
()
14、子卿尚复谁为乎?()
15、何以复加。
()
16、信义安所见乎?
[
]
17、缎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18、见犯乃死,重负国()
1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
20、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2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22、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
()
六、阅读理解
(一)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4 蔺相如亦日:“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请”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B、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C、因跪请秦王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窃,偷偷地。B、秦王不怿,为一击击
怿,高兴。C、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为,演奏。D、相如顾召赵御史
顾.回头。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秦御史前
B、左右欲刃相如
C、相如张目叱之
D、而相如廷叱之
4、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主要是为了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C、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二)(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日:“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百余人俱。„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日:“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日:“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日:“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日:“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日:“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见为?'(缩写节选自《 汉书· 苏武传》)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招供。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拜访。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监禁。D、阴相与谋劫单于阏母氏归汉
阴:阴谋。
【 解析】(阴:暗地里)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③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②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④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① 与② 相同,③ 与④ 也相同
B、① 与② 相同,③ 与④ 不同 C、① 与② 不同,③ 与④ 相同
D、① 与② 不同,③ 与④ 也不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欲因此时降武
A、宁许以负秦曲
B、其一人夜亡 C、单于壮其节
D、且庸人尚羞之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 年。
B、缑王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精神的真正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第二篇: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jia
必修一文言文
一、选择填空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 B.无能为也已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失其所与,不知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对对方的敬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人,指秦穆公)D.失与所与.,不知(给予的)3.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现象不同的是()A.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 C.共其乏困.. D.秦伯说,与郑人盟.
4.找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敢以烦执事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B.夫.晋,何厌之有(发语词,不译)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从属二主)B.以乱易.整,不武(容易)C.许.之(答应)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戍守)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亦去之 8.对下面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翻译: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求行动。B.唯大王命之。翻译:只有大王掌握着命运。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翻译:去了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翻译:秦王用一千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9.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10.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秦王还柱而走。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袒扼腕而进。F.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G.秦王必说见臣。1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太子迟之 迟:认为……晚了 B.请辞决矣 请:请求
C.今日往不反者 反:反复 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12.下列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其人居远未来 B.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C.入不测之强秦 D.复为慷慨羽声 1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B.此亡秦之续.
耳
续,后继者。
偏 E.C.沛公起如厕
.如,如同。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幸,幸而。
14.句中加点词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素善留侯张良 B.范增数目项王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籍吏民,封府库 ....15.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沛公不胜杯杓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⑥秋毫不敢有所近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③④⑤ B.②⑤⑦⑨ C.②④⑥⑧
D.①③⑤⑧⑨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
D.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谢”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C.乃令张良留谢 D.张良入谢 ..18.选出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范增数目项王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吾得兄事之 ....19.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亚父者,范增也
A.得复见将军于此 B.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C.此天子气也 D.吾属今为之虏矣 20.对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时与臣游 游:交往 B.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缘故 C.沛公起如厕 如厕:上厕所 D.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拜:拜两次
二、常见虚词、实词专项练习
(一)将加点字正确词意的序号选入相应的括号内
1、【而】
⑴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⑵朝济而夕设版焉()今急而求子()...⑶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夜缒而出()..⑷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⑸偏袒扼腕而进()⑹今日往而不返()...⑺荆轲和而歌()⑻又前而为歌()⑼荆轲遂就车而去()...⑽劳苦而功高如此()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
⑾图穷而匕首现()⑿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⒀伏尸而哭()...⒁秦王还柱而走()⒂秦王必喜而善见臣()..⒃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⒄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2、【以】
⑴以其无礼于晋()⑵敢以烦执事()⑶焉用亡郑以陪邻()...⑷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⑸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⑹丹不忍以.己之私()⑺可以.解燕国之患()越国以.鄙远()⑻愿得将军之首以.先秦()⑼使工以.
药淬之()⑽日以.尽矣()⑾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⑾以.次进()⑿而卒惶急无以.击轲()⒀而乃以.
手共搏之()⒁遂拔以.击荆轲()⒂必得约契以.报太子()⒃寿毕,请以.剑舞()⒄军中无以.为乐()⒅阙秦以.利晋()⒆以.试人,血濡缕()
3、【为】
⑴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⑵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⑶嘉为先言于秦王()⑷愿举国为内臣()⑸使子婴为相()⑹为击破沛公军()⑺皆为龙虎()客何为者()⑻为之奈何()⑼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⑽约为婚姻()⑾若属皆且为所虏()君王为人不忍()⑿军中无以为乐()⒀窃为大王不取也()⒁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之】
⑴是寡人之过也()⑵ 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⑶何厌之有()⑷将焉取之()⑸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⑹亦去之()⑺ 天下之利匕首 太子迟之()顷之未发()⑻为之奈何()⑼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⑽珠宝尽有之()⑾吾属今为之虏矣()⑿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焉】
⑴子亦有不利焉()⑵焉用亡郑以陪邻()⑶朝济而夕设版焉()⑷将焉取之(⑸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⑹盘盘焉,囷囷焉()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
振怖大王之威()
2、不得持尺兵.()不及召下兵.()秦兵.旦暮渡易水()
3、顾.计不知所出耳()终已不顾.()顾.笑武阳()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图穷.而匕首见()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其意.常在沛公()闻大王有意.督过之(7、君安与项伯有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8、不如因.善遇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9、沛公不胜.杯杓()刑人如恐不胜.
()))
1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乃令张良留谢()张良入谢()..
11、且为之奈何()若属皆且为所虏()臣死且不避()...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今者出,未辞也().. 大礼不辞小让()何辞为()辞曰:“臣之壮也……”()...
13、沛公起如厕()固不如也()刑人如恐不胜()... 4
第三篇: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
导语: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中包括了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及鸿门宴三篇重要文言文,三篇文章的学习,对于我们积累文言文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荆轲刺秦王,供大家参考。
原文: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译文:
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大部分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荆轲说:“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樊於期于是上前问道:“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了这件事,赶着马车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大哭,非常悲伤。事已至此,没有办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装好它。
于是太子预先寻求世上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用人来做实验,血沾湿衣褛,没有不立即死亡的。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于是叫秦武阳做助手。
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因而停下等候他。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说:“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遣发秦武阳!”荆轲发怒,呵斥太子说:“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于是出发了。
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ū)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第四篇: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点
真正的知识分子该有一副傲骨,不善趋炎附势。这使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显得个色,总是鹤立鸡群,混不进人堆里。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故振慑同上。
设九宾 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ìn。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距关 距,通“拒”,把守。
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
必修二
《诗经两首》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
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孔雀东南飞(并序)》
终老不复取 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箱帘六七十 奁,梳妆匣子。
虽与府吏要 邀,邀请。
蒲苇纫如丝 韧,柔软而结实。
摧藏马悲哀 脏,脏腑。
府吏见丁宁 叮咛。
《兰亭集序》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趋”,取)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
《赤壁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
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
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
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杯盘狼籍(“籍”通“藉”。)
《游褒禅山记》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曲终收拨当心画划。用拨子拨。
《寡人之子国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
必修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
《廉颇蔺相如列传》
肉袒伏斧质。(质,通“”,铁砧。)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
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苏武传》
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法令亡常(“亡”通“无”)
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决”通“绝”)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乐。)
《张衡传》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
傍行八道(傍,通“旁”)
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纵”相对)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
《腾王阁序》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逍遥游》
北冥有鱼 “冥”通“溟”
而征一国 “而”通“能”
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
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陈情表》
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四十有四(通“又”)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点
第五篇: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练习3)
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2.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 今义:“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 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夜缒而出(在夜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2)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3)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4)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鄙:远方的土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6)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 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
4、一词多义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欢喜,高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
二、文言虚词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主语“烛之武”)(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3)子犯(晋侯)击之(省动词宾语“晋侯”)(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省介词宾语“之”)(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介词“于”)3.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2)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4)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故振慑(振,通“震”,震慑。)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cù,仓促,突然。)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2.古今异义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 够、许可。)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
进兵北略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②名词作动词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左右既前:同上。
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穿衣服,戴帽子)乃朝服(朝服:穿上朝服)③动词使动用法
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④形容词意动用法
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认为„„迟。群臣怪之(怪:以„„为怪,感到奇怪)
二、文言虚词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2、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鸿门宴》——司马迁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据守;内:同“纳”,纳入)(2)要项伯(要:同“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早上)(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隔阂,嫌隙)(6)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同“纳”,使„„进入)(8)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9)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1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虜(不通否,如果不这样)2.古今异义
(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古义:指意外之事 今义:十分,很)(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细说:(古义:指小人离间之言 今义:详细叙说)(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关系)(4)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义:省名)(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对南地区 今义:省名)(6)持剑盾步走(走:古:跑 今:步行)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的原因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鱼肉:古:鱼和肉 今:鱼上的肉)(9)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两次 今:又一次)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
吾得兄事之(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一样用翅膀)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在当夜)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 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抄小路)(2)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籍吏民(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示意)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3)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善:与„„友善)/ 豪毛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4)形容词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地方)/ 沛公今事有急(急:危急的事)(5)动词使动用法 臣活之(活: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随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同“纳”,使„„纳入)/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阻止)(6)动词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继者)4.一词多义(1)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连词,所以)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故交,老交情)(2)如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如同)不如因善遇之(动词,及,比得上)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固不如也(比得上)万事如意(顺、随)(3)意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意图)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动词,料想)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神情,神态)(4)举
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孙叔敖举于海(推举)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5)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使君谢罗敷(告诉,致意)
二、文言虚词 1.以
(1)介词,把: 具告以事(2)介词,用: 请以剑舞
(3)介词,凭: 不然,籍何以至此(4)连词,来:项王未有以应(5)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樊哙侧其盾以撞 2.为
(1)动词: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 军中无以为乐(作为)/ 使子婴为相(做)/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2)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我为鱼肉(3)介词,被:吾属今为之虏矣(4)介词,替、给:君为我呼入(5)介词,对,对于: 为之奈何
(6))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何辞为 3.因
(1)动词,趁机:不如因善遇之
(2)副词,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且
(1)副词,将: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且为之奈何(2)连词,尚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之
(1)代词。立而饮之(指代“酒”)(2)动词,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助词,的:今日之事何如
(4)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于
(1)介词,对: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介词,引出对象: 贪于财货(3)介词,比:长于臣
(4)介词,在:得复见将军于此 7.与
(1)介词,同: 未得与项羽相见/欲呼张良与俱去
(2)连词,和: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动词,送与,给: 则与斗卮酒/欲与亚父 8.而
(1)连词,表并列:劳苦而功高如此(2)连词,表修饰:项王按剑而跽
(3)连词,表承接:拔剑切而啗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9.然
(1)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沛公默然(2)代词,这样:不然,籍何以至此
(3)连词,然而: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10.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呢,也可不译)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用在時間名詞之后表示停頓,助詞)亞父者,范增也(用在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并起判断作用,助词)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人,代词)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用在数词后,有个或种的意思)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者„„也”,表判断)(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者„„也”表判断)(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表判断)(5)此亡秦之续耳(语气词“耳”,表判断)
(6)客何为者(动词“为”表判断,相当于“是”)(7)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2.疑问句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疑问代词“谁”,表疑问)(2)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代词“安”,表疑问)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疑问语气词“为”,用在句末,表疑问)(4)能复饮乎(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5)公岂敢入乎(副词“岂”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3.省略句
(1)毋从(之)俱死也(前面省去主语“你”,后面省去动词宾语“之”)(2)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省去介词“于”)(3)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去介词宾语“之”)(4)拔剑撞(之)而破之(省去动词宾语“之”)(5)则与(之)斗卮酒(6)竖子不足与(之)谋!(7)沛公军(于)霸上(8)卫士仆(于)地
(9)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4.倒装句
(1)大王来何操(操何,宾语前置)(2)沛公安在(在安,宾语前置)(3)客何为者(为何,宾语前置)(4)因击沛公于坐(于坐击沛公,状语后置)(5)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宾语前置)(6)贪于财货(于财货,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7)良曰:‘长于臣;(于臣,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8)具告以事(以事,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5.被动句
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为”表被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