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顾城诗集
顾城诗集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象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他们挨的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上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从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1981年3月
第二篇:《顾城诗集》读后感
《顾城诗集》读后感
4-3 刘梦章
初次接触顾城的诗是因为他的那首《一代人》,当中的句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打那以后我便知道有这样一位朦胧诗人。浏览过顾城先生的许多照片时,我略感惊讶,他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脚改成的帽子。依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了他的思想。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一层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一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正是这样一位如荷花一般诗人,让我感到他就像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有着自己非比寻常的灵魂。《顾城诗集》中当我阅读《顾城诗集》之时,我依旧十分钟爱《一代人》,并非因为我听到的最多,也并非因为它最有名,短短的两句诗将黑暗与光明对立统一在了一起,十分潇洒地跨越了这之中棘手的樊篱,黑不是色彩,没有了光的反射便是黑,带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而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正是一种叛逆,一种反抗,是一代人渴求吸收一切光明的象征。从中我也看到了顾城澄澈的内心,这是他的自我阐释,经历了“十年浩劫”他用诗歌道出了一代青年人坚定的内心。我相信,能够写出如此诗句的诗人定会拥有一颗无比向往光明的心。我愈发认为,他的高洁,与生俱来,由内而外。
而当我读到《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时候,便想到形容他的那句话:“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虽然很矫情,却又很妥帖。
诗中这句“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描述了他的一生,正是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制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顾城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诗人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这让我想到年少的自己,也固执地这样想过。现在也会偶尔想一想,但大多数,也只是偶尔。没有办法,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至少现在还没有办法去守住自我编织的小世界。
我可以从他诗中感受到他丰富而温柔的内心。很多时候,他的诗让我感到他就像是一个孤单而又笨拙的小孩,正是这样一颗心让他写出了不同于别人的诗句。不论是《野草》中略带寂寞的“无名小花”,又或是《远和近》中因为爱情而苍凉的心思,还是《结束》中悲壮的“被上帝藏进浓雾的砍残的月亮”,都看得到他如同晶石般在不断低吟,呐喊的心。
就算扣上手中书本,也扣不上和诗句一同律动着的我的心。
有关顾城资料的感想
4-3 刘梦章
我曾经写过篇名为《麻雀》的作文,老师在评语中写到“颇有些顾城的味道”,那是我第一次好奇顾城是谁。后来读到了《一代人》、《远和近》才算真的与顾城的诗有了接触。但大多都是朦胧诗。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顾城并不单单创作朦胧诗。所以在这里我更想说说朦胧诗外的顾城与顾城本身。
在《走了一万一千里路》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存在于我记忆之外的顾城。这是一本用来纪念的书。每首诗旁都影印着顾城手抄的诗稿,上面还会有些他随性画下的图案,许多诗后都附上了顾城姐姐的注解,或是校正词句,亦或是描述弟弟写作时的心情、背景,这些都很好地勾勒出了记忆的味道。
这本新的诗集带给我的是另一个顾城,一个写着古体诗和寓言叙事诗的顾城。他的不少古体诗会让人惊讶,“才高凌天庭,狂歌万世行。自嫌天地小,却到山海空。”“词若清泉酒,命如黄花消。尘世葬千回,诗魂总轻飘。”。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同李白一般的飘逸与洒脱。仔细看来,发现写作时间大多在他少年时,开始大量写朦胧诗后,古体诗变得少了,也依然断断续续地写着,味道却和他晚期的现代诗一样,有一种澄清的悟性。
书后半部的寓言诗,诗写得非常生动,想象丰富又鞭辟入里。在手抄诗集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讽刺多有点荒诞,于一时一事,及至真荒诞,便成大讽刺,已不是对某些不存在的事,而是对存在本身了。”有人说“这话说得很透彻,用在他自己的寓言诗上是再恰当不过了。”而我到现在依旧是似懂非懂。
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现实世界的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得到解决,以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悲凉又崇高,崇高又圣洁。一语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驳,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大概比成人的呐喊更具震撼。北岛呼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顾城却在执著的画着“笨拙的自由”,他让小河快乐,让“长满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爱”。他没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非常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半点的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变得干净,心也不染风尘。在物欲横流的人寰世界里,会出现一个非常无辜的小孩,便是顾城。
我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理解顾城最终杀妻后又自尽的行为,我父亲说正是顾城到末了也没有看透人情与世故,才没有舒婷一样的超然与恬淡。现在想来顾城大概是看透了的,但最终也无法接受,妥协。正是看透了,所以黑暗更加黑暗,正是因为与生俱来的高洁才更加憎恶丑恶吧,终究是无法容忍了,于是有了精神分裂的结局。这样的顾城变,脆弱的内心一触即发,而做出了最后令人诧异的行为,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
对于顾城最后的做法,虽然我不知道自己的理解对不对,但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认同。这样的高洁过于极端,过于偏执,而导致最后精神上的分裂。虽然是因为心中所向往的,编织的世界过于干净纯洁,而面对世俗的心里落差也就越大。顾城的结局就像海子的卧轨自杀一样,让人万分遗憾。
第三篇:顾城诗集的读后感
顾城诗集的读后感
黑暗的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诗集的读后感。
——顾城
很早就买过顾城的诗集,印象里的是人应该是执着于“黑暗的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朦胧诗人。他就像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将心中那些倏忽而至的意象与色彩转化为飘忽、绚丽的诗句,童话般明媚,还带着些许忧伤。我始终记着形容他的那句话:“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说的很矫情,却又很妥帖。
大众印象里的顾城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腿改造成的帽子,为什么呢?按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了他的思想。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一层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拿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记忆外的顾城——《走了一万一千里路》(顾城著)
这是一本用来纪念的书。每首诗旁都影印着顾城手抄的诗稿,上面还会有些他随性画下的图案,许多诗后都附上了顾城姐姐的解注,或是校正词句,或是描述弟弟写作时的心情、背景,这些都很好地勾勒出了记忆的味道。
这本新的诗集带给我的却是另一面的顾城,一个写着古体诗和寓言叙事诗的顾城。他的不少古体诗会让人有惊讶之感,比如“才高凌天庭,狂歌万世行。自嫌天地小,却到山海空。”)“词若清泉酒,命如黄花消。尘世葬千回,诗魂总轻飘。”。再细细读来,发现写作的时间大多在他的少年时。开始大量写朦胧诗后,古体诗变得少了,却依然断断续续写着,和他晚期的现代诗一样,有一种澄清的悟性。
书的后半部是他的寓言诗,会给人另一种惊喜。在手抄诗集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讽刺多有点荒诞,于一时一事,及至真荒诞,便成大讽刺,已不是对某些不合存在的事,而是对存在本身了。”话说得很透彻,用在他自己的寓言诗上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些诗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想象丰富又鞭辟入里,处处透着诗人敏锐的才情和孩子般单纯的视野与顽皮。
这本诗集帮助我们还原一个完整的顾城,一个朦胧诗外的顾城。
一位当代诗歌史上的“童话诗人”!
顾城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一句描述了他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制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他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顾城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读后感《顾城诗集的读后感》。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现实世界的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得到解决,以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这追求在未经涉世的孩子的眼中和未经人类涉足的大自然中流露出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采用儿童视角,在儿童的理想里改造着成人世界。顾城此诗里的孩童形象如清新的风,敲击着成人世界的污尘。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悲凉又崇高,非常圣洁。这很有力量,一语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驳。而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更具震撼,比成人的呐喊更振耳发聩。北岛呐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顾城却在执著的画着“笨拙的自由”,他让小河快乐,让“长满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爱”,让“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他没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非常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世界变得干净,心也不染风尘。在一群污七八糟的人寰世界里,会出现一个非常无辜的小孩子。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小天使,他帮助陷入绝望的音乐家莱维屈恩创作出辉煌的音乐。这个小天使是希望,是一个亮点来平衡这个世界当中所有人的罪。顾城用未涉世的孩童的眼和心灵感受着成人世界,构建着自己的童话家园。在国外接受采访时,他曾专门对“童话”作过解释,他特别强调这个“童”是李贽“童心说”的“童”,指未被污染的本心,而不是指儿童幼稚的心,因此,他的诗中住着“不会流泪的眼睛”,“天空和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淡绿的夜晚和苹果”,它们拥有“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的时刻。
顾城的诗,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正如这首《一代人》,短短的两行诗句,却清晰地勾画了一群探索者的坚定形象。我暗叹诗人独特的想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仅仅是十几个字,字里行间却还有着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意象。在顾城的诗作中,人们总能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在决定写这篇文章前,有意在网上查阅过顾城诗的表达特点概括地说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第二是抽象变形法;第三是通感法;第四是物象叠合法;第五是物人转换法;第六是因意取象法;第七是省略跳跃法。
说实话,这么多复杂的表现手法,我并不了解许多,但顾城的诗歌确实是看了不少,就简单总结一下感受吧。
第四篇:读《顾城诗集》有感
初次接触顾城的诗是因为他的那首《一代人》,当中的句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打那以后我便知道有这样一位朦胧诗人。浏览过顾城先生的许多照片时,我略感惊讶,他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脚改成的帽子。依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了他的思想。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一层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一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正是这样一位如荷花一般诗人,让我感到他就像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有着自己非比寻常的灵魂。《顾城诗集》中当我阅读《顾城诗集》之时,我依旧十分钟爱《一代人》,并非因为我听到的最多,也并非因为它最有名,短短的两句诗将黑暗与光明对立统一在了一起,十分潇洒地跨越了这之中棘手的樊篱,黑不是色彩,没有了光的反射便是黑,带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而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正是一种叛逆,一种反抗,是一代人渴求吸收一切光明的象征。从中我也看到了顾城澄澈的内心,这是他的自我阐释,经历了“十年浩劫”他用诗歌道出了一代青年人坚定的内心。我相信,能够写出如此诗句的诗人定会拥有一颗无比向往光明的心。我愈发认为,他的高洁,与生俱来,由内而外。
而当我读到《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时候,便想到形容他的那句话:“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虽然很矫情,却又很妥帖。
诗中这句“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描述了他的一生,正是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制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顾城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诗人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这让我想到年少的自己,也固执地这样想过。现在也会偶尔想一想,但大多数,也只是偶尔。没有办法,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至少现在还没有办法去守住自我编织的小世界。
我可以从他诗中感受到他丰富而温柔的内心。很多时候,他的诗让我感到他就像是一个孤单而又笨拙的小孩,正是这样一颗心让他写出了不同于别人的诗句。不论是《野草》中略带寂寞的“无名小花”,又或是《远和近》中因为爱情而苍凉的心思,还是《结束》中悲壮的“被上帝藏进浓雾的砍残的月亮”,都看得到他如同晶石般在不断低吟,呐喊的心。
就算扣上手中书本,也扣不上和诗句一同律动着的我的心。
第五篇:诗集模版·
断 章
Duan zhang
主编:吕光春 副主编:邓永春
责任编辑:朱燕 封面设计:谢泽楷 版式设计:肖平责任校对:陈晓芬 责任印制:梅仁林
前言
年少的日子总有用不完的激情与时间,什么都拿不出来,但是可以在下了一个决定后,用全部的精力坚持,直到成功。或许文章杂乱,但因为只是爱好,无关职业与金钱,更有一种旁若无人的清新。没有讲究的措辞,没有华丽的辞藻,只写心底最忠实的感受。不够专业,但更真实。
本作品中,爱情、似乎占尽半壁江山,有 “只恐娇开无赏人”的彷徨,“沉淀往事,抛却回忆,看淡人生挥别尽旧时光,醉饮半生沧海泪,且忘今世一回眸”的故作洒脱,有“也许我还在爱你,忘不了你掌心的纹理,忘不了你微笑的模样,可为什么,会有那么一次分离”的自我嫌弃。还有对爱情未能相守一生的遗憾,“尽管以前有过那么美好的时刻,可那些深刻的回忆早已不在原地,时间久了,也朦胧了”·都是那么真实的感受。爱情,不就是如此纠结的存在吗?爱不到的彷徨,得不到的故作洒脱,忘不了的自我鄙夷,失去了的遗憾。这一些些,又一次从心底突破坚冰流到纸上,是否、心——又伤了。
作品除真实的爱情感受外,也有少数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对“小悦悦事件”的独到评论,“爱心大传递,这是我们渴望的理想状态”。社会道德沦丧是所有公民的共同认知,可大家却依旧我行我素,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我们的力量太微薄,但足以制约自己。
作品中还涵盖了不少影评,《邻家特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情敌大战》,《蝴蝶效应》,以及《西游记》中悟空角色的又一独到理解,见解独到,丝毫不落俗套。给本作品增色不少。
总体来说,本作品只是各青年的最真感受,因为爱,所以做。无谓成败,只为心中所愿。
二〇一二年六月
目录
第一编
诗歌
梦、非梦…………………………………………………….1 春静………………………………………………………….3 梅花伤…………………………………………………….....4 绝恋………………………………………………………….5 风逸………………………………………………………….6 史叙........…………………………………………………….7 也许.........................................................................................8
第二编
散文
念雪………………………………………………………….9 回忆的痛……………………………………………………11 选择…………………………………………………………13 我的大学阴晴不定…………………………………………15 旧梦染尘,一曲清歌伴天明………………………………16 何处惹尘埃…………………………………………………18 时间朦胧了幸福…………………………………………....20
第三编
评论文
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2 评论“小悦悦事件”………………………………………24 《蝴蝶效应》影评…………………………………………..26 《邻家特工》影评…………………………………………..28 《情敌大战》影评…………………………………………..30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影评……………………..32 《西游记》—论孙悟空形象………………………………..34
第一编 诗歌
不曾想“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从容不迫;看不透“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的世态炎凉;只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理念。无论你的轨迹通往何处,无论下一刻十字路口能否邂逅,我希望我们虽殊途但同归。用一种诗意的情绪来抒发,有你,有我,还有他。
梦、非梦
邓永春
许久未曾安眠 这夜却早早熟睡
睡梦中有个单薄的影子向我挥手
用一种决绝的姿态
心——似乎被挖空
我撕心裂肺的呼喊 回过头来的
却不是脑海的那个样子
眼眸溢满无助与绝望
晦涩的无一丝色彩
可我明明记得的
曾经的那双眼睛并非如此
它总是闪着倔强的光芒
对未来充满期望
何时——它变得如此沮丧
仿佛未来仅仅只是死亡
或许——这也不错的
总是要死的 当尸骨埋下泥土
深沉的木棺盖在你的身体上空
一切都不再属于你
你花一辈子追逐的将全部成为泡影
一切——就和你没来之前一样
我已不敢回想
梦里的过去就像我的现在那我的明天是否也会像它一样
从高楼坠下
变成一朵鲜红的血花
终究——随风而去、浮生一梦
春静
陈晓芬
似九关玄女下凡落户 彩色霓裳飘向人间 从此
世界不再低迷
连玄女泪都变得剔透 趁着夜幕浇灌大地 沾湿小草唤醒灵魂 于是
朝阳中得世界鲜活跳跃
青青草丛偏偏蝶儿 潺潺水声 定格每个角落 便记忆了整片大地 岁月静好 何苦事事焦灼
梅花伤
梅仁林
悠悠白雪九天寒,凄凄隆冬罩百山。
牡丹菊莲皆归去,唯有傲梅迎雪来。
寒风叙叙零飞雪,梅花瓣瓣诗薇情。
不畏银雪傲枝头,只恐娇开无赏人。
绝恋
肖平
杜鹃啼血映山红,湘妃泣泪斑竹翠。魂断蓝桥抱柱处,梁祝化蝶漫天舞。
风逸
朱燕
秋风萧瑟落叶泣,雪过无影悲伤谁。情至深处无言辞,一颦一笑难保留。世态炎凉闲情殇,柔情似水写意间。奈何桥一世邂逅,只恨岁月成蹉跎。欲见你,苦寻觅,浮生未憩。可堪回首? 悲欢离合皆常态,颠沛流离几世情。
史叙
谢泽楷
朦胧一首藏头诗,清楚道尽世间事。问君春秋有几许,匆匆白年难再叙。为文舞墨体天心,是武弄戟沙场停。文武将相皆尽力,大唐盛世手中擒。
也许
吕光春
也许我还在爱你 也许我还在爱你 忘不了你掌心的纹理
忘不了你微笑的模样 可为什么
会有那么一次分离
也许我已不再爱你 也许我也不再爱你 时间稀释了初识的情愫 时间朦胧了浅唱的回忆 可为什么
记忆没有随时间逝去
听着熟悉的海浪声 回想那次你我的相遇 我的心泛起点点涟漪 只惜一切早已成为过去 翻开记忆 回忆逐渐清晰
第二编 散文
春去秋来,赏花开花谢,看云卷云舒。没有一个时刻是属于宁静的归宿,愿我能对人生轻描淡写;愿我能对世界一探究竟;人世间情为何物?那是一种被刻下来的幸福时光,想要写意她的姿态,挥动我们年轻的文笔,抓一把阳光,谱一曲人间别样年华。
念雪
邓永春
盼了一冬的雪花终于落下来了,它来的在意料之中,心里却同样欢喜异常,来得如此平静,就那么静谧无声的,就欣赏到了他的纷纷扬扬,那么顺其自然,却是我心里最尊贵无比的客人。
在我的记忆中,十几年来,只有全国雪灾那次,尽情地赏了一次雪,别人心里悲痛,憎恨的灾难,在我心里却是永生难忘的快乐。对我来说,飞扬的雪花就仿佛上帝派来拯救世界的天使,或许它无法真正拯救世界,却依然给了天地一片纯白美好。如今的生活那么浮躁,几时像赏雪般的心静。或许,它也是净化心灵的薄纱。淡淡的、柔柔的、却真的让你平静。如佛语般·······
记得在好小的时候,每到新年,伙伴们总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过年下雪吧”。无关玩耍,无关金钱,无关攀比,此时的大家前所未有的和谐,可愿望与现实总有差距的,即便差距仅仅为一层薄纸。直到现在,这个新年愿望也并未完全成真,最开心的一次就是早上醒来飘着小雪,碎碎的晶莹,是捉不住的美丽。从卧室向外看去,对面的石头上挂了一排水柱,形态甚美,剔透的冰渣,阳光照射下更是砖石般闪亮,大自然果然鬼斧神工。如此,便也弥补了心里愿望落空的又一次遗憾。
如今,再次看到飞扬的雪花,却并不再奢望它挂满枝头,铺垫一地银霜,年龄,其实也是磨人的,再尖锐的铁角也会有磨钝的一天,失望多了也就不那么在意了,反而会静静欣赏眼前能看到的。而今日,我也发现,雪花飞扬也是甚美的,以致超越堆雪人。只觉若得一女,雪下飘然起舞,定然更加美不胜收,绝景、绝色。
而再到晚间,各处农家炊烟袅袅,缓缓升起,天地更似仙人地界。或许今日的平静也就浮尘一梦罢,可看过,想过,便也无悔了。人世本就糅杂,心岂能永远凌乱。再累,心静也就不难了。
回忆的痛
肖平如果蒲公英的记忆还留在土里,那它还会愿意跟风一起去旅行吗?
起点与终点,两个相同的概念。站在起点的地方望着终点,心里就会有一个目标,当认定这个目标后一直向前走,就会走出一条线段。
不知道什么时候,喜欢上了孤单,喜欢那种只有一个人的的感觉,总觉得这个时候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当一个人坐在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吸着用回忆做成的烟,看着这支烟在自己眼前一点一点地消陨,有种撕心裂肺的感觉,灵魂也随着吐出的烟缓缓上升。当烟烧到尾烫着了指尖时,还不舍得把它扔掉。烟是烧完了,可留下一地的烟灰,又能有多少人能明白其中的苦楚呢?
回忆里有痛吗?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竟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和冲动。岁月把我们的回忆磨成了一杯咖啡,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得索然无味,反而会越来越有味道。我知道回忆里有痛,最真实的痛。一个人的时候,我只能用回忆来麻醉自己,用以往的美好的回忆来掩饰现实生活中的无奈,虽然痛,但我却依旧在回忆。
喜欢夜,尤其是深夜,是因为它静,它深邃。一个人,在夜里。走在无人的街上,昏黄的灯光将影子拉得长长的,如同夜深邃的眼瞳,空洞洞的。往事随着深街处吹来的风,变得无影无踪无。如同清凉的雨,下在心底,落在旧时的花香里,淋落了一地凋谢的花瓣。
想用烈火再来一次火烧记忆的赤壁,去焚灭那些苦楚的记忆,只是我不知道过后是否会再次上演某一场悲剧,连带某些美好一起湮灭。
古人云,人生若水,水痕深,而逝水无痕。那些沾满回忆的痛苦会在岁月中消逝。
选择
谢泽楷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当我们选择高山,我们见到的是山的高大;当我们选择草地,我们见到的是草地的宽广。当我们选择大海,我们见到的是海的胸怀;不同的选则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选择是一种人生的方向,选择是一种抉择,选择是勇敢者的行为,选择是为了更好的成功。选择是一种感受,人生就是选择。
孟子曾说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因此,人生就是一次选择。
秦朝,秦始皇选择了统一,因此出现了战争;秦始皇选择了兵马俑,因此出现了暴君。每个皇帝都会面临很多次选择,在选择中走向富强,在选择中走向失败。
选择是痛苦的,选择是无奈的,但我们不能不选择,我们要学会选择,面对选择。
鲁迅本来是一名医生,后来他觉得医生不能使中国强大,因此放弃了学医。中国失去了一名优秀的医生,这是无奈的。但我们不能否定鲁迅的选择。
所以,选择再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医生需要选择,他要 选择什么药适合这个病人,也许他的选择会使病人一命呜呼。人的一生经历无数次选择,即无数次机会的把握。正确的选择可以造就生命中灿烂的前程,错误的选择可以毁掉生命的梦想而感受遗憾的苦果。因此,选择是欢娱的过程,选择是痛苦的过程,选择是悲怆的过程。
选择需要高深的思维功底,选择需要切合实际的判断能力,选择需要谨慎的态度,选择需要果断的决断,选择需要充足的时间。
选择是主动的,自主的,可以尽情地选择;选择又是被动的被迫的,不得不选择,不能不去选择或者是说别无选择。
选择是双方的,既要选择又要被选择。
有空间宽裕的选择,有余地狭小的选择,有轻而易举的选择,有要付出代价和牺牲的选择。
世间不存在十全十美的选择,但是世间万物正是在选择中进化,缺少选择就缺少生命和历史,就会缺少发展的韵律。
我们渴望选择,我们拥有选择。
徘徊在生与死间,踌躇于明与暗间,有人选择生,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也有人选择暗„„真正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缕精神血脉,却选择永恒。
用心灵选择,给人一片绿阴,用意志选择撑出一道晴空。对生命的膜拜,信心的追求,需要我们选择永恒。滚滚洪水中,勇士选择自身的离去却给了别人的生;浩瀚沙漠里,战士选择自身的苦辛却给了别人幸福。面对歹徒毫不畏惧,面对苦难迎难而上,生命的选择赋予人活力、追求与成功,灵魂的选择产生永恒。我的大学阴晴不定
陈晓芬 五月,一个尴尬的月份。惨白的阳光烘烤着大地,恍惚急于求成的母亲在平底锅上煎着鸡蛋,可是这样的温度又不足以引起我的愤怒,降低我的食欲,稍微薄凉的午后我给如何打发我那宝贵而又易逝的分分秒秒呢?如何将这五月时间的尴尬变为金子镶金我的青春里呢?冥思良久,我该给五月打上一个句号——为她写一份总结,记录她的光华。
在早晨刚起床的那一刻,天空是那么的明亮,也可以选一身适合自己的衣服,在洗漱完毕,开始收拾东西往外走时,还要走到窗台上去看一看天气是否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走出门一直到教室是天气依然还是挂着明亮灼热的太阳,当你坐在教室你上完一节课,天空就开始不安定下来了,发生的变化,开始下着沥沥的下雨,气温也开始变得有一些些凉爽,甚至还有一些些凉意。
这是我上大学以来最大的感受,这里的天气好像总爱捉弄人。除了天气,食堂到教学楼的坡也十分让人苦恼,现在夏天到了,每天中午和下午的时候我们都被太阳“温暖着”,每次上食堂都是大汗淋漓的,但这个坡也有着它的好处,也能强身健体,来到我学校后我的抵抗力也变的好很多。
我们能适应阴晴不定的天气,能驾驭这么大的坡,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驾驭的呢?下雨后,走在坡上还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一束阳光洒下来整个校园都充满了泥土的芬芳,校园变得格外的干净。平时要走20几分钟的路程感觉只需几分钟便到了,现在什么距离都不在是距离,什么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不管什么不好的困难都被这风景给化解了。旧梦染尘,一曲清歌伴天明 梅仁林
一曲清歌唱尽尘世沧桑,那是岁月掩埋的过往,那是轻描却无法淡写的情殇。
一曲清歌余音绕梁,多情人儿寂寞伴月唱,苦笑的嘴角又怎能掩昨天的悲伤。
徘徊在四月的微凉雨季里,思绪渐渐游离出我的身体,轻声微叹,心底那一抹忧愁,益出了我此时的孤单。
心中,那些关于你的记忆,我已无法用最柔美的姿态去忆念,不倦的说着自己的深情,在一页素笺上追逐着时间的风影。把一切过往都挥洒在点点墨迹里,学着珍藏,学着遗忘。只是我的演技终究没那么好,打败不了我此时落寞的情怀,掩盖不了眼里流露出来的丝丝忧郁。
轻踏时光的痕迹,翻阅与你走过的片段,你却像是开在我心灵深处最虚幻的花朵般,如此不可触摸,而我微凉的指间又承受得起这情丝万缕?
吻痕余温在,花落人失约,只是不小心的翻阅也会让尘埃迷了眼,波动那根思念的炫,与往昔遥遥相望,念起旧日的温馨时光,却是在回忆的边缘,冷眼看你匆匆离去的身影湿了双眸。常常倚着季节,细数你来过的痕迹,一笑情缘,进驻我心,踏影相寻,却是蓦然回首。你来时的绚丽一幕,你走时的背影如画。点滴掩埋,点滴掩埋,而我又该如何去掩埋这段由你留下的深深记忆。
站在记忆的深处,寄清歌一曲,往事萦绕挥不去,旧梦染尘情难了,十分追忆三分冷,剩下七分是伤痕。
时光悄悄走远,却没带走我深情的眷念,将我淹没在这条回忆的路上,看不到清岁月的轮廓。若说,一叶心舟,能载满我所有的思念,那么又何须用岁月的无痕来全译沧桑的所有?
一晚清秋梦,此去经年风凉透,花落瞬间,故事在叹,然,流水已无踪。注定的遇见,回忆的云烟,注定的缘散,今夜无奈的长叹,虽说情已残,只叹清歌伴天明。
罢了,罢了,沉淀往事,抛却回忆,看淡人生挥别尽旧时光,醉饮半生沧海泪,且忘今世一回眸。
何处惹尘埃
朱燕
“亲爱的,当明年的的今天,红色枫叶再开成一片海的时候,我就回来了。你一定要在枫叶树下等着我。”
-----题记
没有花开的灿漫,没有花谢的凄凉。有的只是对红色枫叶的钟爱。梦千年,前世千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一次的檫肩而过。历经千年之后,在天之涯,海之角,毫无目的的寻找着哪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景。我倾尽一生,只为邂逅梦中的那一抹身影。
风起,卷一地黄叶,随风而逝。梦中我看到一双含泪的明眸,注视着远方、、、、、、“那一年,你为了梦想,踏上了旅途。如今,我依然在等你,在风中。”让我忆起万千思绪,任凭记忆的显现。春去秋来,一切照旧。但对我而言却早已物是人非。如果许我一次重新来过,我定不与你相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千古名句是何等的执着而悲凉。但我并不喜欢,在爱与痛的边缘,独自徘徊。不喜欢这样悲剧。就好像是在你的世界你能看见除我之外的一切,却不知在我的世界我只看见除一切之外的你。太悲催,因而不适合我。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画面又是如何的难舍难分。沉睡了千年,不愿再继续对爱无限的追求,不是不爱了,是因为这个梦太长了,执着的心累了,所以潜意识下选择遗忘,即使很难。有人说,下一段路途的开始是对上一个故事的结局。无论怎样,请相信,记忆深处的那一抹身影依然、、、、、、只是爱被我打死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句禅语,让我明白红色枫叶再次开成海时,岁月的流逝早已让万事万物时过境迁。唯吾留一心真诚等待,竟不知结局也不过是过眼云烟。让谁在树下守候了千年,也换不来明年的今天的承诺。枫叶一地,悲伤了谁?
梦回现实,我不敢想,也不愿意想。我唯一的渴望就是云淡风轻的日子。也许当我再次经过枫叶树下时,行走并想念着,关于一切的记忆都凝固吧?不知何处惹尘埃,我本无一物---------云淡风轻。
时间朦胧了幸福
吕光春
当幸福悄悄来临时,我们往往措手不及。带着这样的心情,想要认真诠释,想要握紧时,它却从指缝间溜走了。我们是该微笑还是哭泣?
对于幸福的定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幸福像空气,时刻停留在我们身边;幸福像钥匙,开启我们纯真的心灵;幸福像雨水,向我们喷洒着甘霖。”还有人说:“幸福就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微笑。”更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鱼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这些理解,不管是优美简洁,还是奇异潮流,都在我们学习生活中逐渐“流行”。不同的观点引发出异样的结局。
幸福被我们说的优美动听,可又有谁抓的住呢?属于爱情的幸福又会有多久呢?
爱情不仅神圣,似乎一直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正属花样年华的你,是否也渴望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恋爱的两个人,往往沉醉在彼此的世界里,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幸福。在奶茶店里,同喝一杯奶茶,用柔情的眼神注视着对方。在校园里,手牵着手,望着彼此微笑,诉说着那些所谓的海誓山盟。在空旷的草地上,幸福的偎依,看夕阳西下。这一幅幅唯美的画面时常令我们羡慕不已,可幸福的时钟也会有停留的时候。
“我们分手吧„„”浅杂着微风的声音清晰地听到这句话。朦朦胧胧的一段话,极力的挽留,也还是只剩下心碎„„ 此刻的画面就像是电视里的现场直播,在我们身边上演,只是主角是我们自己而已。时间流逝的很快,某一刻他们擦肩而过,或许是闻到了曾经熟悉的味道。转身,却只是给了彼此一个微笑。转身过后,或许勾起了以前的幸福回忆,或许心里有点惋惜,或许什么也没有。
尽管以前有过那么美好的时刻,可那些深刻的回忆早已不在原地,时间久了,也朦胧了。
幸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消逝,它会渐渐模糊。往往我们以为一辈子不会忘记的事,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第三编 评论文
有人说,人生如戏,我却要说,戏如人生。从你睁开眼感受到人间气息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一直在演。也许在你的世界,我仅是配角;可在我的世界,我是主角。如何演绎,在走过繁花似景、物象万千的那些年之后,于至诚无息之间,明白繁华似梦远不及拨开云雾见青天的纯粹可爱。
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邓永春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这首诗在当时广受好评,有“千里绝唱之作”和“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全诗共36句,每四句一换韵,读来一阵清丽之感,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韵调优美,脍炙人口。
在此诗中作者抓住扬州一带月下夜景中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透露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一开篇就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动潮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赋予明月与潮水的生命,使整个形象顿时鲜活起来。
本诗中,作者对月光的观察及其细微精致,“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月光的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世界。使春江花月夜变得格外优美恬静。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的那些单纯的模仿景物的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愁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地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讴歌人间的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散开来,与对人生的哲理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相结合,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相溶的幽美而辽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索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全诗紧绕月的一夜经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及在月照下的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鸿雁、鱼龙、思妇、游子,组成完美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面。
在韵律方面,全诗36句,每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全诗随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律的变化,结合诗情起伏,可谓丝丝入扣,婉转谐美。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自《诗经》至张若虚,其间一千几百年,没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多情。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齐梁声律学,经过多年的酝酿发展,到了张若虚手里,恍如金丹炼成突现奇光,语言声律与形式技巧以及描篇布局,被那样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而张若虚之后,又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仍然无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这般淋漓尽致,历尽沧桑变幻,诗篇不朽而江月依旧。
评论“小悦悦事件” 陈晓芬
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惨剧发生在广东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让人难以理解的是,7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竟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现在小悦悦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接近脑死亡,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评论:这样的惨剧已严重地越过了正常人和正常社会所能承受的底线,让人不忍听闻。它所引发的排山倒海般的舆论反弹,已无法用语言复述,数以十万计的网友用跟帖表达悲愤,一遍遍地假设:假如第一时间就有路人抱起女童,她应该没有生命之虞;假如7分钟内有一人伸出援手,女童应该可以免受第二辆车的伤害;假如18个路人不都那样冷漠,女童至少无须躺在重症室......舆论的矛头纷纷指向那18个路人的见死不救。
这样的假设和批判有足够的道德正义作支撑,但我觉得还不够,应该深入下去:假如第一辆面包车司机马上下车,将女童送到医院,惨剧也就无从发生;假如第二辆货柜车司机多一点人性,这起事件也不至于发展到惨不忍睹的地步。在“女童被两车碾压”事件中,这两个司机可谓罪魁祸首,正是他们,残忍地将女童送到死神的身边。
稍显遗憾的是,这个基本事实却在舆论抨击18个路人的愤怒声浪中被忽视了,18个路人代替肇事者成了众矢之的。这是否主次不分了?这些路人无视女童的痛苦挣扎,当然是不道德的,但直接导致女童痛苦的不是他们,而是那两个司机。我不知道两个司机是否在暗自庆幸有人在替他们“挡子弹”?
女童被撞到,路人迅速抢救,上演爱心大传递,这是我们渴望的理想状态。但人性和社会是复杂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悲天悯人,都深具公德心,都幼以幼以及人之幼,这是现实。不然,如何显示那位捡垃圾阿姨的菩萨心肠?善心善行因为罕见,才如此感人。希望通过下悦悦事件人心有所反思能唤醒人们的良知。
《蝴蝶效应》影评
朱燕
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听说了这个原理。当时我是在看一部灵异小说,遇到“蝴蝶效应”这个专业术语,当时并不懂是什么意义。于是,我就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下来,后来到网上一搜,这样,我就搜到了一部电影---------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之后就顺其自然地看了这部影片。
看过之后就懂了,以一个人为中心点,向周围发出无数条射线,每条射线代表对每一件事物做出不同的选择。每个选择背后对应着一个不同的结果。观后,无限叹息,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已是最好。
先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的发现谈起。为了预报天气,他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为了更细致地考察结果,他把一个中间解取出,提高精度再送回。而当他喝了杯咖啡以后回来再看时竟大吃一惊:本来很小的差异,结果却偏离了十万八千里!计算机没有毛病,于是,洛伦兹(Lorenz)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即:“混沌 ”,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有首民谣可以准确的解释混沌学中的这一现象: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我不想通过情节的介绍来对此部电影进行评论,我只想针对整个故事的这一条主线,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
正如电影中的埃文(男主人公)一样,当他知道自己可以通过日记,回到当时日记记录的那个场景时,就通过这种方式回到过去。去改变悲剧的发生。但是当他回到现实时,过去的悲剧场面是改变了,但也引起了所有事物的相对变化。就好比能见起发端,不见其终结。他预见了发生前并改变了事实,去无法把握故事的结局如何。人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所不同,这是必然。
正如钢琴一样,如古筝一般,每一个键,每一根弦都有自身的价值。也许微不足道,但也是整体中的一部分。都会影响到故事结局的发生发展。也许一个键出了问题,键的问题影响到少年的发挥,进而影响到一个少年的梦想,导致少年的父母对少年十几年来的期望破灭,少年失败了,左邻右舍会议论纷纷,一场舆论使一棵年轻的种子死于最初的一个小小的影响。
一棵树上不可能找到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一生中也不可能重复的走过同一个阶段。想要打破规律,就必须考虑相对事物的必然性,否则只会粉身碎骨。这也许就是人生的真谛?
《邻家特工》影评
吕光春
《邻家特工》这部电影,是达达先生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爆米花电影作品。它不追求名利,也不讲求所谓的艺术表现手法,它只是在讲一个故事。因此,在《邻家特工》里,人们欣赏到的是简单的笑料和简单的情节,还带有一些让人温暖的感情因素。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才让这部作品更有了可看性。
影片描述了一个温馨的故事。成龙在里面扮演了一个退休了的国际特工bob,但是为了不暴露身份假扮成一个买钢笔的商人。一天,他的女友出去办事,委托他照看她的三个孩子,结果其中一个小孩无意中下载到了一个秘密文件,引来了其他的外国特工。于是,成龙一边保护他们,一边对付那些全副武装的外国特工,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就电影的故事来说,这部《邻家特工》太容易让人想起很多很多类似的电影,比如《神勇奶爸》,也曾经有一部与古天乐合作的《宝贝计划》,当然这部电影要稍微比《邻家特工》精彩一些。因此,对于这部电影的剧情,不是太具有新意。不过,成龙用他精湛的演技和丰富的经验,精彩诠释了这部电影。
在影片中,成龙演的是一个傻呼呼的人,与领居的单身妈妈谈恋爱,却一直不受三个孩子的喜欢。其实,对于影片中的bob来说,照顾孩子的过程是逐渐树立起威严和形象的过程。Bob在孩子眼中,一直是个笨蛋的形象。当然,这与bob的刻意伪装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当危险来临,他就不得不以真面目示人。特工这个形象神秘又武艺高强的特征,彻底吸引到了三个孩子,这使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很多。尽管bob是个特工,但是他的心思十分细腻,这是形象上的对比,也突出了bob这个人在工作之外的另一面,使其形象不再那么刻板单调。电影里的他很悉心照顾三个孩子,而且态度十分真诚,这成了日后他打开孩子们心结的关键。片尾以一个煽情动人的情节而结束。
这部电影,具有浓厚的家庭色彩。三个小孩在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个性十分鲜明也是这部影片的搞笑之处。伊恩的个性最为明显,他的语言和行为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邻家特工》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和看点,应该还是成龙的搞笑功夫,所呈现的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东西,比如剧中的打斗场面,这种打斗方式正是成龙所擅长的,既幽默又好看,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熟悉和亲切。
总的来说,这部作品是一部老少咸宜的电影,剧情简单,也容易理解。同时,也不缺乏趣味和观赏性。作品中不仅渗透了父爱,还讲述了家庭中的温情,是部很有意义的作品,也是部让人百看不厌的电影。《情敌大战》影评:一场伪装的道德沦丧
谢泽楷
以把妹为题材的爱情喜剧在好莱坞一抓一大把,拿三角关系制造化学效应的也不在少数,《情敌大战》之所以没有淹没在一大堆同质化严重的流水线产品中,小部分因为它套上了一个气质硬朗的间谍片外壳,预告片中大肆卖弄追车搏斗,成功将一大批对爱情桥段无感的观众骗入影院,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敢于把主流大众默许的道德观念肆无忌惮的冲进下水道——最起码是在故事的前两幕——将“真爱至上”、“忠贞不渝”等恋爱守则尽数抛弃,处处充盈着夜店猎艳者的狡黠心态,这份荷尔蒙和坏心眼驱动的、偷窥般的快感会紧紧抓住所有观众的心,除了那些根深蒂固的清教徒们。
不信你看,在这场典型的二王一后角力中,两位争强好胜的特工帅哥犹如猴群中抢夺领袖位置的雄性斗士,将获得异性青睐当做决胜的赌注,以间谍装备和职业技能作为把妹和阻碍对手把妹的手段,表面上是“哥俩好,守道义,基情第一,爱情第二”,背地里照死了猛使间谍阴招,互相拆台倒也罢了,还视大美女的隐私如无物,从吃饭逛街到闺蜜私语,从游园约会到房中热吻,俱被笼罩在全方位的视听监控下,只差X光透视和3D窥胸了。这滥用职权的龌龊事儿,美国政府不管,咱们有良心有同情心的观众也该管管吧。
不过再看看女方,观众的这口气也可以咽下去了。此女在前两幕的所作所为,要是放在别的片子里,足以被不少有道德洁癖的观众大骂slut。只见她在那女权观念高涨的闺蜜怂恿下,竟然打起一脚踏两船,骑驴挑马的念头,起初还举动局促颇有不安,后来见两帅哥一个浪漫潇洒,一个憨厚顾家,真乃完美情人的两面呈现,索性揽下了通吃的美差。这边牵牵手,那边勾肩搭背,这边搂搂抱抱,那边已迫不及待入屋脱衣,只看得笔者咬牙切齿:这俩帅哥要不是互相认识,那世上又多了两颗被坏女人伤害的心灵呀。还好这是喜剧片,要是放在半个世纪前的黑色电影中,保不齐又是一个银幕经典蛇蝎美人横空出世。
话说回来,也正因为这是在院线公开放映的喜剧片,而且分级不高,因此这种“道德沦丧”的假象,只能停留在前两幕,打着擦边球,恰到好处的提供片中大部分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笑料。从餐厅摊牌开始,间谍除奸和三角恋抉择两条线同时急转直下,在一场稍嫌短促的高潮动作催化下,顺利的过渡成条件反射式的恋爱归属,再抖出一个颇有点小聪明的包袱一装点,重新落回大众喜闻乐见的“伟光正”爱情套路中:热衷于一夜情的浪子找到了真爱,大龄剩女寻获梦中情人,破裂的家庭也得到了弥合,一切都那么似曾相识。这么看来,前两幕的大肆卖弄“男不正派女不端庄”的假象,在戏剧作用上与汤姆•哈迪和威瑟斯庞那场激情戏颇有异曲同工:他们互相激吻,他们互相抚摸,挑逗着所有监视者,所有观众,都认为他们即将“来真的了”,谁知,逗你玩儿哪。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影评
肖平
我喜欢你,就像喜欢当时的自己。---题记 2011年最幸运的女孩无疑是那个叫沈佳仪的女孩,因为一部电影,全世界都知道了她是著名作家九把刀喜欢过的女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犹如一台时光机,把人带回原已模糊不清的青葱岁月。故事发生在90年代的台湾。故事很简单。这是一场对青春的祭奠。故事简单到大家都经历过,无非是班里几个不爱学习的高中生同时喜欢上了班级里学习成绩最好又漂亮的女生,然后大家以不同的方式去追求。男主角柯景滕的追求方式就是和喜欢的女生沈佳宜一起用功读书,并希望能一起考上沈佳宜心仪的大学。可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个玩笑,高考成绩公布,柯景腾考上了台湾交大,而沈佳宜落榜去了台湾师大。空间上的距离丝毫没有减弱男主角继续追求沈佳宜的热情和决心,一起放孔明灯时,柯景腾向沈佳仪告白,但却不愿听到答案,“拜托不要现在告诉我,请让我继续喜欢你”。交大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沈佳宜。于是,柯景腾每天晚上排在在公共电话前的人龙后,坚持和沈佳宜保持联系。为了让自己的魅力得到展现,他举办了一场无聊的格斗比赛,向别人挑战,却被打得遍体鳞伤,却自以为很帅。当沈佳仪看到后大骂:“柯景腾,你真的很幼稚!你怎么可以这么幼稚啊?”被误解的柯景腾又气又伤,转身背对着那个喜欢了8年的女生,边走边哭道:“对啊,我就是幼稚,才会追你这么用功读书的女生!我就是幼稚,才会追你这么久!”。在孔明灯上默默写下答案“好,在一起”的沈佳宜哭着说出了改变柯景腾人生轨迹的话:“那就不要追啊。”瞬时,泪水与影片中的大雨一起倾泻而下,模糊了视线,那一场名为青春大雨,淋湿了雨中的每一个人。感动我的,有爱情,有坚持,更有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青春时光。
柯景腾没有再追沈佳宜,也没有再和她联系,直到9·21地震,柯景腾想到第一个想到了沈佳宜。几经周折,终于电话接通了,电话那边沈佳仪笑着说:“柯景,谢谢你喜欢我。”柯景腾回答:“我也喜欢那时候喜欢你的我。”
沈佳仪的婚宴。柯景腾对着起哄要将新郎绊倒的那几个男孩说,当你真正喜欢一个女孩的时候,看到她跟其他人结婚肯定不会完全真心祝福啊,这才是真爱。婚宴最后,大家起哄吻新娘。新郎开出的条件是想怎么吻新娘就得先怎样吻他。正当众人议论新郎小气的时候,只见柯景腾二话不说就冲向新郎嘴对嘴吻了好久。在那一刻,她终于懂得了这个喜欢她多年的男生对她的感情,即使从前不曾在一起,往后也不可能在一起,他始终想靠她近一点。
他们的爱情,没有牵手,没有亲吻,也没有在一起过。却如此刻骨铭心。没有结果的爱情,只要开过花,颜色就是灿烂的。见证了这段灿烂,我们的青春再也无悔。
就如那一句:我喜欢你,就像喜欢着当时喜欢你的自己。
《西游记》—论孙悟空形象
梅仁林
《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本浪漫主义色彩较浓的小说,是我国许多“神魔”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它的重心是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取经的过程中师徒四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着笔最多的是孙悟空。尤其是前七回,作者是集中力量来写孙悟空的,正是通过这个神话英雄,寄托了人们的生活理想。而且,正因为这是一部幻想性的神话小说,它比现实题材的小说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
从我国文学史上的神话创作来看,孙悟空是一个被塑造得最完美的神话英雄的形象。他的艺术形象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孙悟空蔑视权贵的桀骜不逊的性格,具有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从开头到孙悟空大闹天宫描绘了孙悟空的基本形象,破石而出立刻显示了不平常的勇敢。孙悟空在水帘洞做了美猴王之后,虽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他还是不甘心,忽然想“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终于这孙悟空拜了菩提祖师为师,取名孙悟空。学成之后向龙王索取如意金箍棒,入地府把猴属的生死簿上的姓名勾销了。玉皇大帝招安孙悟空为弼马温,单听说官职那么的低下,便怒火顿生,才打出天宫,回到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孙悟空从不逆来顺受,却偏偏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这种蔑视,又两次大闹天宫,因为蟠桃会没有他这个“齐天大圣”的位置感觉受了骗,遂搅散蟠桃会,窃仙丹,这些情节反映出人们要求个人的权利、地位、个人的尊严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
第二,悟空对神佛保持桀骜不逊的一贯作风,体现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在花果山,面对李天王率领的诸天神将和十万天兵,他毫不惧色,敢战善战,在跟二郎真君战斗时,更是充分的表现了他随机应变和变幻莫测的神通。直到如来佛来之后,才将他压在五行山之下。从这一系列的事情可以看出孙悟空并不是对以玉皇大帝为代表的天宫统治者秩序发起的挑战,而只是因为自身遭到威胁,但当孙悟空为维护自身自由而进行的反抗时,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叛逆性,甚至说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在取经的过程中,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前来效劳。若稍有不服从就嚷到“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等等这些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等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桀骜不逊的性格,强烈的自我意识,体现了民主要求。
第三,孙悟空发扬和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和热情。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龙王不怕、国王不怕、阎王不怕、妖孽不怕、佛祖不怕、一切的神魔都不怕,无任何恐惧,与统治体系坐斗争。在取经的途中,他不畏艰险与妖怪搏斗为救师父。从这些地方可看出孙悟空具有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勇气。
孙悟空的形象被吴承恩写的进乎完美,孙悟空的性格是人的社会属性与动物(猴)的本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它具有多层次的性格特征。他勇敢、坚强、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英雄本色。他嫉恶如仇、敢于斗争、有胆识、坚持自由、反对神权,坚守着自己的独立人格,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敢于向一切权威挑战,坚持返求民主精神。
后记
一个月的辛苦奋斗,不断的讨论与整改,当它真正完美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一切辛苦都如过眼云烟。那些灯下的疲累,那些坚持的校对,不停地删除,不停地查找,不停地争论。那么多的繁忙与急躁,每天总希望夜晚长一点,再长一点。
而今,一切都停止了,生活如前一般平淡惬意,却发现那么怀恋。那些大声争吵的日子,那些灯下苦战的夜晚。第一次发现,即便是累,也是不可多得的快乐。
二十岁的我们,离年少轻狂愈来愈远,这是幸福,亦是不幸。远离年少,需要放弃的太过美丽,多么不舍,可未来却是一直期待的世界,要去往那里,或多或少的总要放弃现在的生活。我们是幸运的,在即将放弃的时候,选择了一个能永远铭记的方式。
经年过后,记忆埋入深海,这块鱼骨便是成了打开深海的唯一钥匙。回味曾经,我们做过一件只为想做而做的事,并且成功了。
二〇一二年六月
你 站 在 桥 上 看 风 景,看 风 景 的 人 在 楼 上 看 你。明 月 装 饰 了 你 的 窗 子,你 装 饰 了 别 人 的 梦。
——
卞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