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省视[范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省视
鹿寨中学语文组 欧有萍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阶段的首要任务,因为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检测的重要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有些教师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看法:高考的阅读检测干扰了正常的阅读教学。他们认为课堂阅读教学应该渐渐淡化训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会学习,自会阅读,但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怎样体现,我们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一
学生阅读分为“自主性消遣阅读”“课堂教学式阅读”和“考试应试式阅读”三大板块,毫无疑问,对各类阅读应分类指导训练,但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应该是“课堂教学式阅读”板块,尤其是课文阅读,这是因为课文阅读为其他阅读提供兴趣的支持、方法的导引和领域的扩展。学生阅读能力等语文素养的提升关键就在于抓好教学阅读,教学阅读的关键在于课文.....................................阅读。...首先,课文教学阅读使学生能够全方位获得基础的阅读能力。纳入编者及师生视野的教学阅读材料尤其是课文有广泛的多层面的价值,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落实,朗读听说等技能的获得,情感领悟等人文涵养素养的培育,考试等检测能力的提高都应落实于课文教学阅读之中。
其次,课文阅读的扩展,课文阅读的影响有利于自主消遣性阅读的健康发展。高中许多课文都是中外现当代优秀作家的的文章,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余秋雨的《道士塔》、沈从文的《边城(节选)》,巴尔扎克的《守财奴》等我们就可以在进行这类课文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学生阅读《我与地坛》《边城》《文化苦旅》《人间喜剧》等书目,从而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后,课文阅读材料还都是写作能力训练绝好的载体、写作的优秀例文,如《我的空中楼阁》、《背影》、《我为什么而活着》等。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仿写它们的独到的修辞、感人的细节描写,明晰的结构等。
二 该如何抓教学阅读特别是课文阅读这一关键呢?
(一)注重初始化基础的夯实,避免干扰学生的原始体验、理解。
课堂阅读应关注学生的初始化阅读。在学生没有接触文本时,不要设计教学活动,不要一开始就以老师的体验代替学生的感悟,如教师范读、直指课文主旨的练习预习题的布置等。这样的做法就像老师把雪梨咀嚼后再喂给学生吃,学生能得到多少可想而之。我们应该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
在学生接触文本、获得原始体验之后,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学生的原始体验、矫正原始体验、引申原始体验,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原始体验的基础上生成、引导、训练。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学情的,才真正能够使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如《故都的秋》我在学生自读后让大家畅谈感受,有学生认为倒数第三段的议论是横插一杠子,也有学生认为写景太平淡了,并不觉得这篇文章好。这都是我们教学的宝贵触发点。以此为契机展开的教学不仅对学生促进最大,而且还能发现我们教学的盲点。
(二)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所作为和有所不为,提高教学效率。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强调个性化多元化解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这绝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缺席或作用的弱化必使课文阅读教学衍变成课外自由阅读。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随意解读课文得不到矫正,或把初始化阅读当成课堂阅读,教师不自觉中就放弃了自己的职责。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生实际为本,精心设计活动。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含教学细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活动中,学生主体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易于生成,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在《巴尔扎克葬词》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学生看《信念》──巴尔扎克的简介后,再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给巴尔扎克的所有称谓并挑选一个最合适的给巴尔扎克并说说理由,最后以“我想握住你的手”和巴尔扎克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一活动设计,立足文本,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从文本外走来,走进文本中,在思想的碰撞中获得精神的享受。
参与生本对话,促进动态生成。“对话—生成”型阅读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主要要素—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有多重对话:师本、生本、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的深层次推进离不开教师的艺术介入,生生对话的有效展开更离不开教师的艺术引导。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的对话能否促进动态的生成最能显示教师的调控艺术。这方面无须举例。另外,在学生忽视、曲解或难以深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适时点拨,发挥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未必就能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罗里罗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
笔者在上《说木叶》一课时,因为本文是自读课文,重在考查学生对“叶”“树叶”“木叶”“落叶”的形象的把握,笔者就大胆地设计了从校园找出和以上概念相符的叶子。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调动,但在具体把握上还是出现了偏差,在最重要的概念“木叶”上没有吃透,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弄懂了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这类社科文的方法——分清观点和例证、筛选信息、品味语言。
参与和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当讲则讲,当问则问,当导则导,当练则练。立足于“高效、实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之前,我们要扪心自问让学生哪些方面有所提高,采用何种教学形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后要反思学生所获几多,是否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课堂教学应当也必须是生成和预设的统一,习得和学得的统一,探究和接受的统一,自主和引导的统一,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当讲授能快速促进学生科学高效地发展且学习内容也适合讲授时,我们为什么不采取这种形式呢?
善留空白,延伸扩展深化课堂。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要把课堂变成思维的碰撞所,把每节课上成问题课,即把课堂作为酵母,激发学生在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学生合作、学生探究中发现问题。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延展到课外了。
请看下面点拨学生品味语言的例子:本人上《项脊轩志》时,对以下文字进行点拨“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教师不提,可能学生不问。但当老师把问题提出来之后,学生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是写小妹们的天真”“是吾妻的炫耀,因为有钱人才有阁子这类建筑”“是归有光对妻子的深切怀念,否则他不会记得这些琐碎小事”“是妻子对家有知识渊博的丈夫的钦佩和爱慕”“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真实地记录”。在学生积极热烈的发言中,你会发现学生内心就是有个小宇宙,教师把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对文章的解读之中,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与文本形成碰撞,唤醒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告诉学生解读文本要主要的选材问题和结合主旨理解课文的方法,并请学生把品味语言的习惯延续到课外。去认真发掘美文中的美。
语文课应无条件地扩展和延伸,延伸到书报杂志名篇名著,以培养语感,增加积累。结合课文有意识地开拓阅读教学的新空间,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历史的、前沿的,人文的、科学的,世界的、乡土的,都要糅合到课堂教学中。如在上了第三册的《登泰山记》之后,笔者就收集了我国的“三山五岳”的视频对学生进行山水文化的熏陶。通过交流展示等形式把课外阅读转化为可控的高效的课内阅读。大量的阅读使学生获得大容量的“库存”,必能启发心智,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培养文字的敏感。高中教材编有名著导读,课文后也附相关链接。我们以此为线,使学生系统地涉猎中外名著,获得接触人类精神高端的愉悦。
第二篇: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受教研室卜老师的委托,我很荣幸地在这个大会上发言。奔五的人了,此时此刻,我还是和30多岁一样激动、紧张,不过我依然有信心,想努力发好这个言。
首先讲一个教学上的案例:教学庄子《逍遥游》后,一学生课后和我探讨:庄子的逍遥游境界简直是无稽之谈。我告诉他:你的想法很正常。庄子的文章,我们只能洗耳恭听,因为庄子的声音如同如来佛祖低、浑、厚的声音,来自高山空谷。庄子的哲学不是写给泯然众人看的,庄子的说话也不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在他眼底里,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吱吱喳喳、跳跳跃跃的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有如争吵不休的猴子。然而在人类历史的时空中,庄子孤鸿远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学生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我们一中人在南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从2007年9月开始,到现在已经有7年的时间了。从“盲人摸象”到“六步四疑五悟”到今天的“六元疑悟”的教学模式,从只有教案到有我们自己的学研案到有出版社出版的我们自己的学研指导案,我们走过了一条艰难的路。教高三还好点,教高一高二就有点艰难了。不必说那行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常态推门听课,也不必说教育局的一对一PK赛,更不必说市级市外级教学比武,单是应付这样那样的验评与外来参观活动,就搞得老师们头昏脑胀。
然而这正是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语文教学课堂,是在整合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吸纳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以崭新的理念,为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同如来佛的声音,来自高山空谷,我们只能洗耳恭听。下面我和同仁谈谈我们思想方面的成长。
1.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
2.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应让教学过程走向开放。教师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艺术地将教学常式和变式相结合。3.语文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充分发扬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说到这里,突然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卜老师不是要我汇报老师的思想成长,而是要求探讨新课改下存在的问题与对存在问题的思考。我又自圆其说,没有思想的成长,何谈新课改,我又何错之有呢?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我们孜孜追求的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
问题1.美其名曰“质疑问难”,实质则是引向“预设环节”。
新课改理念下,课堂上学生积极思维、踊跃质疑的气氛越来越浓了,就其形式而言,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应该仅仅凭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来衡量其主体地位体现与否。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教师虽然鼓励学生从课题质疑,从教材的内容质疑,但教师没有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没有提供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没有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而是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引向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这样的质疑问难只不过是一种假象,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如一老师教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师介绍很多相关资料,引入课文。然后划分层次,概括主题按部就班地提
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标兵文章,支离破碎成毫无生机的标本文章。课文时标兵,不是标本。标兵是动态的,活生生的。
试想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超乎常规、进行假象性推测的例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或练习,既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又可拓宽学生的思路,是完全可取的,例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有关内容方面向课外延展探究。先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困惑写在小纸条上,由课代表搜集整理出共性的问题,然后把问题分给各个自主探究学习小组,本组同学共同协作,发微析疑,之后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形成文字材料。这样既加深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又可拓宽学生的思路,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不应该把“质疑问难”当作晃子,而应当让其发挥作用。质疑问难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价值”不高,但作为老师要把学生提出的过“散”的问题进行“整合”,过“大”的问题进行“分解”,过“偏”的问题进行“引导”,注重教学的生成,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中得到回归。
问题2.美其名曰“自主学习”,实质则是引向“意想答案”。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喜欢怎么学习就怎么学习。”这是在鼓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认识进行“自主学习”。就其指导思想来说,是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个性,然而,有些教师抽查个别学生学习后,却说“谁来向他挑战?”“谁能比他说得更好?”教师的本意是鼓励学生相互竞争,勇于挑战对手,同时也能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当某个学生说的是教师意想中的答案时,教师就会要求全体学生学着他的样子去读,那些富有个性的学习就在“学着他的样子去学习”中消失了。这方面我就不举例了。不要打着“自主学习”的晃子,然后把学生引到整齐划一的轨道上来。应该避免一味正向思维的机械性,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创新能力。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应把握一个原则:把每个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放在首位,教师先不作讲解指导,学生没有版本可照,就不会去追求像教师那样“学得像”的自主,他们结合自己的体会与生活体验,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感悟”融为一体,学习才会富有个性,学生才会学得有声有色。
问题3.美其名曰“合作学习”,实质则是引向“标准答案”。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探究方式,它可以超越文本的界限,集大家的智慧来深化对已知或未知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作为自己继续思考的起点和支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大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一老师教学《咬文嚼字》,有一环节让学生找文章中的观点性句子,让学生在课文上划记,这本不是什么开放性问题, 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时候,教师就在各个合作学习小组中穿梭,努力地寻找自己意想中的答案,终于发现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与标准答案相近或相同,在学生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就先请该小组同学汇报,然后精心地点拨或彰显其成果。至于其他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报则是“蜻蜓点水”,有时还不给其他小组汇报成果的机会。
关于“合作学习”,有的老师还以一个“正当”的理由来解释:由于时间关系,其他小组讨论的结果,大家下课后再相互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不应该是摆摆样子,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解决的认识上的重要问题。
审视我们课堂教学,我们应谨防种种“虚晃一枪”的假象,下面的场景要特别小心:语文课堂上经常呈现出这样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待小组讨论的口令一宣布,教室里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迅速地把脑袋凑在一起,热热闹闹、旁若无人地讨论,教室里充满了热烈的讨论声。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开始汇报个人意见„„
努力创设真实的师生互动,让学生的主体真正回归,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互动,活
力勃发的理想课堂。开放的时代呼唤开放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开放性问题是开放式教学的需要,是解决假象的较好办法,下面分三方面简明阐述。
思考1.课堂设置问题,内容宜开放。
设计语文课堂问题视野要开阔,知识面要广泛,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还可以涉及日常生活、时政热点、科技动态,还可以渗透其他学科知识,将有关的内容加以提炼,设计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趣味问题,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广泛应用。
思考2.课堂设置问题,条件宜开放。
开放性问题的条件一般有多个,条件也可不断变化,对同一知识点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设计成问题,不给学生的思维设置任何框框,学生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多途径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非常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提出的问题条件单一,学生解题时就会形成思维定势,从而限制思维的发展。
思考3.课堂设置问题,解答宜开放。
开放性问题大多一题多解,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发散的,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掌握多种思维方法,训练学生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性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探究性,它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而不是简单的答案。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教师也不提供权威性答案参考,它能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验证、从而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附带思考:命置考试题目,问题答案宜开放。
我们在艰难的新课改,考试命题却依然是老一套。这样只会导致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和书本,禁锢学生思维,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命一些开放性新课改题,答案不惟一或无固定答案,允许学生对问题有多种解释或结论,学生可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思考得出不同乃至于相反的结论和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从而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高考或期中期末考试,命相当的开放试题,是完全应该且必要的,让我们的学生在考试中领略到课堂学习的乐趣,我们拭目以待!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肯定贻笑大方,欢迎方家批评指正!谢谢!
南县一中 钟凤罗
2013.10.15.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实施方案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实施方案
结合本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与本人的实地调查研究,草拟此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我们必须要建立现代课程理念,更新课程内容,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语文新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二、课改目标
1、转变教师角色,以适应全新的高中语文教学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新型教师。新型教师不再是“百科全书式学者”、“学富五车”式的知识型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2、转变目标观,以体现教学的三个维度
在新课程的目标体系中,不管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充分体现在对三个维度的把握中,既体现知识与能力,还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既要防止以工具性取代学科性质,又要防止把人文性与工具性割裂开来,只关注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要有自觉的目标意识,既要关注工具性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又要关注人文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只有围绕教学目标的三个纬度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很好的培养。
3、转变教学观,为学生搭建展翅的舞台
新课程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新课程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自身的需要、特长以及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施教。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一刀切”“整齐划一”等传统的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为学生的现在和将来奠定坚实基础。
4、转变课程观,以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为所有学生提供的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材、教参等文本,更是“体验课程”──教师与学生切实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并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主体,是课程的创造者,他们共同参与了课程的开发与创造。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5、转变学生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同时应认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活动就是要依据和顺应这些规律和特点。每位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注重对这些潜能的开发。学生正处在发展过程中,是正在走向成熟而尚未真正成熟的人,应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不断修正错误,促其发展。这要求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好学生”“中等学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
三、教材编排体例
2010甘肃新课程试用人教版教材,在内容的编订上坚持“守正出新”,力求适应新时代的特点与普通高中教学的需要,把课文分为“必修”与“选修”两大版块,其中一册、二册、三册、四册、五册为必修课文,每册十二三篇文章分模块编排。用于高一年级和高二上半学期的教学;选修课参考教材15册,按照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体编排;集中选编了古今中外名篇佳作,供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修,另外还有文化论著等方面的内容。
这次新课改教材方面的的重大变化在于:
1、突出教材的灵活性和开放型,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等待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必修课是为满足所有学生修完学分设置的,选修课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则是为部分学生做进一步深刻研究打基础,突出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和继续拓展研究的特点。
2、以往的教学按部就班一学期一册,新课程打破了学期与教材、班级对应的死板模式,把必修课放在高
一、高二年级上半学期修完,采用行政班授课制,进行学分制管理,拿不到学分要补修;高二下半学期、高三年级上半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修,打破班级界限,自由选课选师,选修结束后(高三下半学期)回到原来的行政班复习高考。这样做,也有利于老师整合教学资源,进行专题教学,把只要是可以连在一起教授的单元放在同一课堂,而不顾及前后次序;也有利于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给教师和学生更大的空间。
选修课: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4.中国小说欣赏 5.外国小说欣赏
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7.影视名作欣赏新闻与传记
8.新闻阅读与实践 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10.语言文字应用 11.演讲与辩论
12.文章写作与修改文化论著研读
13.先秦诸子选读 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 16.中国民俗文化 必修课目录: 必修一 第一单元 沁园春·长沙 2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5 荆轲刺秦王 6 鸿门宴 第三单元 记念刘和珍君 8 小狗包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1 包身工 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必修二 第一单元 1 荷塘月色 2 故都的秋 3 囚绿记 第二单元 《诗经》两首 氓 采薇 5 离骚 孔雀东南飞(并序)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第三单元 8 兰亭集序 9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第四单元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2 我有一个梦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表达交流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 必修三 第一单元 林黛玉进贾府 2 祝福 老人与海 第二单元 4 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琵琶行(并序)7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第三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9 劝学 10 过秦论 11 师说 第四单元 动物游戏之谜 13 宇宙的边疆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楼梦》 《高老头》 后记 必修四 第一单元 1 窦娥冤 2 雷雨 哈姆莱特 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5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莫听穿林打叶声)6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 第三单元 8 拿来主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10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 12 苏武传 13 张衡传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后记 必修五 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 装在套子里的人 3 边城 第二单元 归去来兮辞(并序)5 滕王阁序 6 逍遥游 7 陈情表 第三单元 8 咬文嚼字 9 说“木叶” 10 谈中国诗 第四单元 中国建筑的特征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13 宇宙的未来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访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 《堂吉诃德》
四、硬件支持与运行环境
通过我对一中、东中等学校教师的走访了解,现行高中新课改的运行环境主要以多媒体为主,配备教师备课系统、培训手册等资源。
1、多媒体环境。现在,定西市一中、东中等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一班每一堂课都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以前多集中在礼堂或会议室这样的场合进行,也多是在进行公开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所以,可以这样说,这一次的新课程改革也是多媒体教学的进一步推进与普及,对老师的多媒体技术也是一次全新的考验。
2、自动备课系统:现行教材配备开放式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备课系统》一套,该系统是在虚拟光驱Alcohol120%下运行的MDF格式文件,该软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授权,上海清华新标可见图书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全国数十位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大学教授、著名特级教师、一线优秀教师研发而成。该课件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文朗读、互动课件、教学视频和教学图片等资源,与人教版课程内容同步,供教师选择使用。此系统只是一个参考资源,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待于教师自己的整合与编辑。
3、《语文教师培训手册》有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联合开发,是教师备课的必备手册。全书由教材介绍、教学设计与试教经验、附录三部分组成。教材介绍部分全面分析了新课程语文的特性,并对口语实践、作文教学等模块进行了重点指导,对必修和选修的课文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教学设计与试教经验部分列举了许多成功的课例,可以说是教学设计的模本;附录部分是《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部分,我们知道,甘肃省目前还没有公布适用于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高考大纲,但毫无疑问,新的考试大纲必将很大地影响新课程的推进,甚至决定新一轮新课改的最终执行情况和方向,所以,对新的高考大纲,我们的态度是:
拭目以待。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论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论
黄美丽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着重在兴趣上引导学生,补充其课外阅读量,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
关键词:自主 阅读 兴趣 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谈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时就提到了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在课程总目标中也再次提到应使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①阅读所积累的语言材料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储备,吕叔湘先生也说过:阅读的本领学会了,自己写作就不难了。②可见,阅读在高中语文教与学的活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在新课改之前,许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总习惯于一讲到底,很少给学生自己阅读的机会。考生升学压力大,教师责任也很重大,此种情况之下,学生亦不敢花上些许时间阅读名篇名著,久而久之,除了课本里选出的文章,他们没有更多的与文字打交道的机会,理解文字的能力自然不会强。学生失去了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阅读成了一种奢望。
实际上,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抓好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对其它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会有帮助,因此,新课改在河南推行两年来,我们都在为如何多角度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而不懈探索着。我认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必须从兴趣激发入手,通过课堂引导和课外阅读的结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这样的一步步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提高。具体该如何操作,笔者总结为以下三点: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高中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分量,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但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和启迪。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倡导广泛的、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以正确的阅读方法。
每个教师心中都要装着总目标,要深入研究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在每一篇课文教学中要
确立整体观下的重点突破目标,选择最佳的“切入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奋点,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空间中养成整体把握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分享阅读的快乐。
例如我在教学《疱丁解牛》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臣之所好者,道也”所体现的庄子思想,印发了一些关于“庄子生平经历”的材料。上课时由一组漫画导入,学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在互相探讨阅读中,学生生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感悟。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③
课后我进行了总结,统一阅读的材料虽不算多,但是学生在读完之后,会凭借自己的阅读兴趣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再去寻找、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材料来读。本课的语法、修辞知识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自己就可以体会,教师就可以不在课堂上特别指出甚至是强行灌输这些文法知识,这就直接减轻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和厌烦感。
另外,我也总结到在阅读教学中,“读”也是激发学生兴奋点的一种方法,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充分地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采取了默读,诵读,精读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学生十分愿意将自己的才华在朗诵课文时展现给同学们。曾国藩曾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叶圣陶先生也指出:“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工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情,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文章的情感和意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美和节奏感等等,不诵读几乎就体会不到它的妙处。通过不断的阅读和自我体悟,学生理解了庄子“道”的思想:人生在世不仅要做好事而不做坏事,而且好事要自然而然地去做,千万不能有意地去做,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做。做坏事和为了获名而做好事,就像是刀刃触及牛体的硬骨一样,会伤及己身。我想,学生既对读感兴趣,又能够在诵读当中收获学习的硕果, 双管齐下,何乐
而不为呢?补充课外经典读物
阅读是积累和培养学生文化底蕴的最好途径,优秀的作品是对生活感受深刻、丰富、细腻的作品,易于触发学生的心灵,读一部好书,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洗礼。我们在指导阅读时,既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阶段,选择易于为学生接受、使之易受感染的好作品,又配合适合他们的有效形式,指导其作相应的阅读积累,达到学习的目的。
目前高中阶段语文的必修和选修课本里所选篇目大都是文化经典,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十分有益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将阅读的视野仅仅局限于课内,应该开拓阅读的课堂,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提倡少做题,指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著作,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许会对阅读作品缺少方向性、辨别性的选择,教师应该先向学生阐述了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在课外阅读初始阶段里给出范围进行指导以供学生参考。
提出课外阅读要求之初,我先从引起学生兴趣入手,向学生介绍了他们那个年龄阶段比较喜欢读的一些书,比如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学生被书中有趣的描写和作者充满神秘乐观的生活所深深吸引,很多同学短时间内就能看完这本书,并希望我能给他们介绍更多的好看有益的书。此时,教师就应该跟进提出要求,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批注文段,摘抄句段,引导他们进行阅读积累。教师可以在每周末给学生提供一些书目,像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托尔斯泰的《复活》,中国作家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古典四大名著„„这些名著从不同的层面吸引着学生的兴趣,在一本接一本的阅读中,他们享受着文化带与他们的饕餮大餐,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充实,而我们的阅读教学的目的亦能在此过程中得以实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凸显出来,教师也就不用再发挥传统教学中“讲”的功夫,而是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选择一些好书去看,他们的阅读感悟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在一步步的引导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并将这种兴趣由课内转向课外,转向他们的语文生活中去,学生会受益匪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内容,并不是“语文阅读课教学”的重点,重点是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阅读方法去阅读,并使之得以巩固。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还应特别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使之可以自如地阅读、理解更多更好地作品,能够适应未来的学习。
(1)主动阅读。一切外因都要靠内因起作用,如果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去,那么他就一定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
(2)勤于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如果没有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动脑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3)勤于摘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任何积累都可以从一点一滴的知识开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准备了一个摘抄本,督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目前我的学生中已经有人积累了4本厚厚的摘抄,养成这样的习惯,学生在生活中做任何事也会是很有条理的。
(4)勤查工具书。善读者一定能善用工具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关于字词等方面的疑难,不一定马上告诉学生,可以要求其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及时做好记载。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优秀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落实学生的自主“阅读”,体现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注释:
①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②吕叔湘出席二十所高校写作教材协作会议教师座谈时的讲话.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2).③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浅议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浅议2009-9-25
陕西省旬邑县第二高中秦晓燕孙虎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好古诗词,结合教学体会浅谈三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条件下,每一位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用新课程理念开展古诗文教学。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古诗词的内涵,《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适合时代要求的全新学习方式,教师要坚持贯彻和落实这一教学理念,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其次,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古诗文学习的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探究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再次,要加强古诗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古诗文。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学习任务,对学生探究活动形成的结论,教师要进行总结,对课堂探究活动的积极成果要予以肯定,对学生在分析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的明显错误,一定要明确地指出并加以纠正。
二、研究教法,创新教法,用科学的教法教好古诗词
古诗词教学与其他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有明显的不同。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针对古诗词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第一,要加强诵读,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词的意境。第二,古诗词的教学关键是赏析,赏析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表达的情感,赏析诗词优美的语言,赏析作者独到的表达方式。第三,深刻体会诗词写作上的特色。古诗词在写景抒情、描绘形象时,因形象性和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修辞手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古诗词修辞及典故的研究和挖掘,以此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形象和主题,同时体会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特色和艺术。
三、优化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由于古诗词内容具有抽象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教学中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教师要优化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视频文件,通过专业人士声情并茂的朗诵、表演,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背景的展示,使古诗词所反映的抽象的意境、思想感情,生动、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对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的感悟。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好古诗词对广大的高中语文教师来讲,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更科学、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