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说课之《跨越百年的美丽》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说课范文之《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重要赞美了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力,以及她得到巨大荣誉之后的淡泊名利,表达出外表的优美每每只是临时,但外表原来就优美的居里夫人通过对科学孜孜以求的不倦探索,逾越时空,在人们的心中永久优美。
教学目标
(1)会写“埃、伦、藤”等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肃然无声、卓有成效”等词语。(2)了解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3)在品味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深刻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4)真正理解“美丽”的内涵,思考人生的意义,提高人文素养。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全文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艰苦工作,提炼出镭;拒绝追慕,静心苦读;青春换镭,意义重大;成就显赫,精修细研。四个方面围绕一个中心写,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②通过认识和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操。
难点:类比、引用、叙议结合的写法,使文章较长,思维的跳跃性大。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点拨,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教法学法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实行“自主一合作一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力求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课标要求语文课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教师要尽量讲得少些。同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的点拨和教材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出发,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具体做法如下:
①讨论研究——积极参与、总结归纳。
北京中公教育 http://bj.offcn.com/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②品读感悟——找出感点、读悟思评。②设境激趣——巧用媒体、激发兴趣。④引导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少积多、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课标里也有这么一条:学习效果要注重隐性与显性,强调对学生长远的影响。所以,学法与教法同等重要。学生在学习《我的信念》一文时,对居里夫人及传记文章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深入。教学本文一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居里夫人,二是了解引用、类比、叙述、议论等写法对刻画人物、增强文章的文学性的重要作用。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学生在学习时要做好以下工作:①查阅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自主探究。②做好预习工作。③课堂上,朗读、品味、讨论、质疑。
教学程序
(一).揭题质疑,引导自学
个性解读课题。这样导入,主观上可吸引学生,唤起对居里夫人的敬慕之情,同时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理论依据:情意启动策略。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策略学习的先导,它唤起学生进行策略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望。
(二).交流反馈,理清脉络。
因文章较长,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将文章分为四大部分,快速默读之后,看看写了什么内容。首先,教师示范第1节:“艰苦工作,提炼出镭”。然后,指导学生依次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A.抓住关键词句。B.用概括的语言。)这一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研读容貌,欣赏美丽。
第一步:设疑:题目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找出描写居里夫人外貌的句子。
第二步:交流:对美点的品读,并穿插关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情况的镜头,同时配上符合情境的音乐,先观察后描述。这样设计的好处:A.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B.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C.帮助学生理解居里夫人的人品。
第三步:总结:居里夫人的美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外表关和人格美。其人格美更是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从而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这正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认识到具有健康的人格对一个人成长多么重要。其理论依据:
1.和导入一样,符合情意启动策略。学习是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相互协作的有意义活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因素对学习均产生重要作用。正如教育家赞可夫在其《教育与发展》一书中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识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审美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作者能把自己对生
北京中公教育 http://bj.offcn.com/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活的体验富有感情地表达出来以感染影响读者。因此运用媒体设置教学情境,音、画、像同步,可“以情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之与文中作者的情感因素相和谐。
2.主体性原则。新课标确定了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要求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的品质和能力。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兴趣。教师只是其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
3.“人文性”原则。新课标提出了“人文性”这个概念。它是指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人文素养”是指语文课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具有正直的操守和善良时情感的人,有一个健康人格的人。
4.优化教学过程原则。新大纲要求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可琐碎,要简化集中,优化处理。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明确本文倒叙的写作特点。这一步的目标有三个:一是了解记人文章可用类比、引用等写法描画人物,加强说理性和文学性。二是造就门生的质疑品格和互助精力。门生寻读找出这些笔墨后,质疑,着实是困难的文句,老师得当点拨,并捉住一两个点品读。同时教给门生一点辨证法:内容决定情势,反过来,情势为内容办事,二者是辨证同一的。从理性上作一归纳综合,也突破了难点。动态的板书给门生以直观的印象。三是进一步加深了解居里夫人的品德。
讲授原理:1.语文的“人文性”原则。2.课标要求语文讲授要注意实践性,造就门生听、说、读、写的本领。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汇总点击查看】 http://bj.offcn.com/html/jiaoshi/
北京中公教育 http://bj.offcn.com/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语文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板书)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说课。一 教学分析
《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
本文文质兼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情感陶冶的好教材。
五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独立阅读的能力,但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仍有不足,需要老师加强引导。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从三维目标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
等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的表达手法(这是本课的重点)2.感受的精神或情感。(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为实现高效课堂,在教法上,我将采用景教学法和以读促讲法; 在学法上,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我计划两课时完成,下面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设计,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用时约3分钟)
上课伊始,多媒体
提问
以此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目的。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约10分钟)
这个环节我分三个步骤: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
2,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用多种方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重点对
进行书写指导。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读中明大义,读中理脉络。
3)精读课文,深入探究。(用时约20分钟)
这是本课重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本环节做如下设计:
1、学生自读课文
自然段,并思考
划出相关语句并做好批注,随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我则相机出示 这些精彩之处,让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抓住
等词,体会
2、对于课文
自然段,我则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
我则适时加以点拨引导。
3、为了进一步深化情感,我还会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用生动的画面再次引发学生共鸣。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
4、接着之前的学习我继续启发引导
这个问题稍有难度。我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进而融入文本,深切感受
至此,本课教学重难点就相机得到突破,同时也解决了课后练习()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升华情感(用时约5分钟)
在充分品读感悟后,我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入生活,采用的方式,请同学们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约2分钟)
学完本课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我则适时评价、激励,帮助学生明得失,求进步。
本节课的作业是:
此作业,既是对课文的延伸和反哺,又。
五 板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请看,这就是我的板书。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三篇:2014吉林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说课《秦兵马俑》(本站推荐)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jl.zgjsks.com/
2014吉林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说课范文《秦兵马俑》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会默读课文,能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在这个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两个不同方面时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
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
类型众多:默读—有重点的读—感悟—感情朗读—信息反馈 个性鲜明:默读—感悟—想象扩展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介绍历史背景,激趣导入
1、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2014延边事业单位招聘,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诗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让学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气。然后我对秦王朝以及兵马俑做了简单的历史背景介绍。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
吉林分校:长春市朝阳区辽宁路2338号中公教育大厦(圣豪对面)
电话:0431-81706084 817083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jl.zgjsks.com/
2、在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知道什么是俑吗?什么又是秦兵马俑呢?《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这个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扩散学生的思维。
2、兵马俑究竟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采用默读批划的形式,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五十个篮球场”“八千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默读相关部分,找一找。
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五)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
1、走近兵马俑,仔细端祥,会看到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馈。
2、默读这一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4、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六)总结谈话,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师进行总结:秦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了全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拥有这颗异彩独放的明珠而感到骄傲@2014白城事业单位招聘。其实,中华民族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发现。请大家下课以后,就行动起来,去搜集你感兴趣的相关资料。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语文学习并没有结吉林分校:长春市朝阳区辽宁路2338号中公教育大厦(圣豪对面)
电话:0431-81706084 81708341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jl.zgjsks.com/
束,而应是一个新的开始,通过这个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吉林分校:长春市朝阳区辽宁路2338号中公教育大厦(圣豪对面)电话:0431-81706084 81708341
第四篇:教师资格证语文说课:爱莲说|教师资格证说课模板
教师资格证语文说课:爱莲说|教师资格证说课模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思路
1、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加强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等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文学积累。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以“荷花”为题材的中国画,创设教学情景。
2、导入语: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抒发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中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诵读感知
1、解读标题
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章,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
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2、听课文录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顿节奏和重音。
3、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体会文章作者的语气。
4、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
5、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三)品读课文
1、学生对照注释理解句意,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2、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有关难字难句的'问题。
3、课堂练习: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二”。
4、分小组谈论回答以下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评和归纳
(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2)这一语句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明确后板书莲花的品格“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
(3)我们知道了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姿态美丽,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语句呢?
(4)君子是怎么样的人?
(5)文题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本设计力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延伸拓展
1、你如何看待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爱莲说》中的哪一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一句的理解。
3、让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诗文作品,张贴于学习园地。
第五篇:2015广东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语文说课:《月光曲》
2015广东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语文说课范文:《月光曲》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十课《月光曲》。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
3.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四、说教法: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
五、说学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六、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为了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我应用情景教学,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随后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并随乐声简介贝多芬,让学生明确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演奏,人民对他十分爱戴和敬仰。创设出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暗示了课文的内容中心,引出课题。
(二)倡导合作学习,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问是一点,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就在每事问。”显而易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相当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初读悟文后,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影响。让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梳理学生懂或不懂的内容,以学定教。这一步,体现了尝试教学法的“自练”;体现了学法“读”、“议”、“悟”。
(三)直奔文章重点,体会乐曲意境。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而文章并没有描写《月光曲》的琴声、节奏及旋律,而这一内容文章是通过皮鞋匠听音乐时的联想表现出来的,为此,我让学生勾画出皮鞋匠听音乐时联想的文字,合作学习,初步体会乐曲的三层变化,再用多媒体施放月色海天的图画,即“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高,穿过、“月光照耀,风起浪涌”。并配与月色海天图画相对映的《月光曲》的三具乐段,即轻松舒缓的、渐强发展的、高昂激越的。教师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三层文字。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音乐、美术、语文三门学科成为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整体,深深地撼动了学生的心灵,从而突破了重点,并让学生分辨了事物和联想。这一步,体现了学法“勾”和“议”。
(四)追溯作曲根源,了解人物心境。
如此美好的乐曲,贝多芬是在怎样的心境和激情中创造出来的呢?我让学生尝试自学后,出示插图,师生共同讨论得出贝多芬作曲的根源:夜深人静,听到琴声;走进茅屋,引起同情;遇见知音,非常激动;环境清幽,创作名曲。让学生明白兄妹贫穷的现状与贝多芬憎恶社会的激情,使得贝多芬的心情在变化,而穷兄妹俩,特别是对爱音乐又懂音乐的盲姑娘的深切同情和对她求知若渴心理的理解,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感情基础,从而让学生体会了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他对劳动人民的关心、热爱。
(五)突破文章难点,解决“两境”统一。
为理解本课难点“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我让学生连贯全文,体会贝多芬散步时心里平静,正像第一乐段轻松舒缓,也如皮鞋匠听到音乐联想的第一层文字描写,当贝多芬听到琴声和兄妹的谈话十分感动,正像第二乐段节奏渐强发展,也如皮鞋匠联想的第二层文字描写,当第一曲完了,盲姑娘认出贝多芬,贝多芬更加激动,正像第三乐段高昂激越,也如皮鞋匠联想的第三层文字描写,从而解决了文章难点“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六)释放情感欲望,强化朗读训练。
进入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意识到读书感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读书是课堂训练的主线。为此,在教学中,我贯穿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齐读、分读、品读、读句、读层等,通过读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受到启迪并释放了自己的情感,进一步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七)重视想象能力,拓展创新意识。
在作业设计上,为了让学生化知为能,迁移应用,我出示文中联想的语段,并提问“这一幅美妙绝伦的月色海天图,兄妹俩真的看到了吗?”进而抓住“好像”、“仿佛”引导学生进一步分辨事物和联想,并体会写作时应用联想的条件和好处。之后出示两幅图画,并配以音乐,让学生领会美妙的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遐想,给我们带来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再让学生发挥想象,练习写作,力求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