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当你有时,你要珍惜
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当你有时,你要珍惜
很小的时候,听人说过生日时许的愿望会应验,我每次就特别认真地对着那点微弱的烛火许愿,许愿妈妈的身体能赶紧好起来。
从我记事开始,我就知道我们家和别人不一样。因为别人的妈妈气色都很好,会在饭点扯开嗓门喊野在外面的孩子回来吃饭,每天都特别高兴。
而我的妈妈却一年到头身体都很差,每天要吃大把大把的药。病得厉害的时候,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脸色白的像纸,家里的长辈聚在房间里,有人摸着我的头直叹气:这孩子也是可怜。
我却只安静地看着妈妈的脸,心里害怕得要死,又不敢问,我怕自己以后真的会没有妈妈了。好几次120把妈妈拉走的时候,我都在后面哭得几乎背过气去。那时候,家里总是像常年见不到阳光的阴暗地,到处都是愁云惨雾。
所以我十几岁时就已经很懂事,别人三五成群地跑出玩的时候,我却留在家里,怕生病的妈妈需要我给她端茶倒水。读初中的时候,我也没有住校,怕妈妈累着,我每天吃完饭一定帮妈妈把碗洗好,把水打好,然后才去上学。
亲戚邻居都夸我乖巧,可只有我知道多怕妈妈病重。我甚至着了魔一样的,在打雷的雨天里,跪在光着腿跪在坚硬冰冷的砖块上,跟老天爷商量,能不能折我的寿来让妈妈好受一点?你不知道我有多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妈妈,哪怕她不能给我做很多好吃的,不能总是带我出去玩,可是只要她的脸上不总是那么痛苦,只要她能多一点笑,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虽然家里的条件一直不是很好,可是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在吃穿用度上羡慕过别人,独独只羡慕他们的妈妈都可以那么健康,一家人可以过得那么快活。
我也是早早就已经明白,人这一辈子,钱不重要,名也不重要,身体才重要,一家人能健健康康的在一起才重要。
去年过年我在家的那几天,妈妈看起来精神很不错,还忙着包饺子,炸油条,准备全家人喜欢吃的菜,一天到晚都乐呵呵的,也没有不舒服。将近三十年,我才终于知道有个健康的妈妈感觉有多好,终于知道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在一起有多幸福。我像做梦一样,看着妈妈忙里忙外,又高兴又莫名的想哭,终于在一个没人的地方痛哭失声。
我以为妈妈从此便好了,可没过几天,她就又病倒了,年初七还没到母亲就已经在医院输液了。上个月她在妹妹读书的城市做身体检查,打电话给我时候还说看着我妹每天因为她担心的样子觉得很心疼,说觉得很对不起我们姐妹两个,总是让我们担惊受怕,没有像别人的妈妈一样给我们一个健康的家。母女俩又在电话里哭了一场,我知道她很爱我们,即便身体不好,还一直尽可能撑着这个家。可我也是真的有点委屈,这么多年我真的很希望自己有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家。
我见过很多人,父母健康,可还是不满足,埋怨父母以前不够努力,没那么多钱,却不知道这世上很多人根本不求钱,只求双亲健健康康的活着;
我也见过很多人,工作很拼,熬夜加班是常事,年纪轻轻身体就有各种状况,却不知道你现在积下的债以后都是要还的。以后你也会有孩子,万一哪一天身体垮了,要让孩子跟着你受怕吗?
回头想想,人这一辈子,要有多好才算好?要有多富才算富?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都是过眼云烟。况且,没钱可以再赚,但如果健康没了,可能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到时候垮的不是你自己一个人,而是一整个家。
我知道孩子有多想要一个健康的家,一双健康的父母,也知道父母又多想多为孩子做点事,不想拖累孩子。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莫过于一家人能好好地生活在一起。
生命的脆弱有时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希望我们从今天开始能重视自己的身体,少熬夜,多运动,为自己负责,也为自己的家人负责!
第二篇:珍惜你的幸福
~-6-16 字数:861本来以为这只是一部很不起眼却有着深刻内涵的小说,永远不会被人们所关注。几天前偶然看到它竞将被拍成一部电视剧,知道这个消息很兴奋,我想它的作者深雪也一样,因为这是对作品的肯定。然而我宁愿相信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此,一本好书若有了商业性,读者(至少一部分读者)会对这本书持怀疑态度。这是一部中篇小说,没有华丽的语言,在虚幻的故事情节中反映了许多客观的事实。我赞扬这本书,虽然作者并不出名,虽然文字并不华丽。也许你会问,什么是“第八号当铺”?简单地说,这就像我们为什么有名字一样。说具体了,它是一个可以典当任何东西的地方,包括你的情感、智慧、命运、肢体甚至是灵魂。这一切被典当掉的东西都可以换来人们暂时的满足,然而可悲的人类不懂得知足,他们不断的典当自己,换来一些与生命相比微乎其微的东西。就像吸食毒品一样,他们最终典当掉的是自己的灵魂,于是向死亡越走越近……男主角是当铺的老板,他唯一的女伙伴阿精已和他共同管理当铺100多年了。他们曾经是平凡人,却因为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而共同经营此当铺并长生不老。阿精暗恋老板一百多年了,老板却不能回应阿精的爱。因为他已把世世代代的爱情典当给第八号当铺了……如果你能典当自己,那你会要换取什么?财富?爱你的人?世界闻名的钢琴家?还是永世不衰的容貌?无论你典当到了什么,你永远会遗憾被你所典当掉的东西,而且到了最后,你才发现自己原来一直得不偿失。相信吗?惊讶吗?原来你一直拥有的才是自己最珍贵的。如果你妄想有一天你能赎回所被典当掉的,那是绝对的痴心妄想!对于生命一切的疑问,((第八号当铺))都将给你最真实的答案。小说是虚构的,但它所反映的却真真实实,什么是幸福?“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的达成,是当你想吃时有吃,想被爱时有人来爱你!”幸福是知足,是脚踏实地。想要到达山顶,必须经过一步步有力的攀爬,这样的过程才完整,才是到达终点后的幸福。生活也正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知足常乐!读完这部小说,我清醒了很多。因为我开始
第三篇:抓住你要的幸福范文
年纪渐长,愈来愈知道「幸福」的可贵。也慢慢了解:一个人是否够拥有幸福,多半和他本身的个性直接相关,和他本身有多少财富,关系并不大。至于,「幸福,可遇不可求」这种说法,更觉得似是而非了。
幸福,是心中一颗梦想的种子,需要用整个生命的热情去耕耘灌溉,它既不是遇到的,也不是求来的。缺乏生命的热情的人,没有足够能量,遇不到也求不到幸福。幸福,原来是众里寻它千百度,却在自己内心的灯火阑珊处。
小时候在经济不甚宽裕的家庭中长大,看尽父母为钱劳苦奔波的窘境,一直相信「贫贱夫妻百世哀」,误以为只有赚到足够的钱,才能获得幸福。而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必须累积多少钱、拥有多少财富才算足够呢?几年前,当我决定要离开microsoft微软公司那份待遇及福利十分优厚的工作前,我问自己这个沉重的问题,母亲却给我十分轻松的答案:「我们一家三口,每个月只要新台币两万五千元,就可以餐餐吃鱼吃肉了。」
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母亲,对幸福的渴望只不过是和她的丈夫及儿子团聚,全家餐餐有鱼有肉可吃,如此简单而容易获得幸福。这个答案,对当时的我而言,有极其关键性的影响。我终于在职场上脱离金钱的牢笼,得到「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自由。
成立工作室几年后,实现了一些小小的梦想,有了一点基础的储蓄。母亲却意外脑干出血导致中风,从此失去自由行动的能力。这对一个幸福的家庭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打击。所幸,我们全家人同心协力坚持要再站起来,陪伴母亲度过生命的难关。父亲扮演「生活看护」的角色,两位已出嫁的姊姊也常回来充当「造型师」及「营养师」,我则兼任「司机及杂役」。幸福,不但没有远离,反而将全家人更亲密地围绕在一起。
钱财并非完全没有用,基本的生活开销还是要顾到。但是,过多的钱财,真的没有太多用途,它换不回健康,也买不到快乐。
同样居住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基本上都是有钱人,至少以「小康之家」占大多数。但是,我们却不见得能将生活过得十分幸福、快乐。比起东南亚、中国大陆、甚至更远的东欧,那些经济上还有待改善的地方,我们有钱多了,但是,他们可能过得比我们幸福、快乐。
多年来独自旅行的经验,让我有幸能见识清贫的幸福。泰国乡间的孩童,骑在大象身上赛球。中国新疆吐鲁番的村民,他们自己种葡萄,喝着世界上最香醇的红酒。在东欧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的拉托维亚街道上,我看见一群妇人正在选购琥珀饰品,价值约新台币一百元,她们却像在买百万名钻般慎重而兴奋。从他们单纯而珍惜的表情,一再印证幸福的种种可能性。维持生活基本的条件之外,需要的是知足而感恩的心情,是敏锐而细腻的眼光,是自然而优雅的美感,是诚恳而体贴的自信。
这些足以创造幸福、维系快乐的条件,非关财富,但对某些已经被利欲熏心的人来说,可能比财富还更难获得。毕竟,这是很内省的功夫,必须反求诸己,才能重新获得。
幸福是发自内在的感觉,不假外求;也不是可以靠别人给的。依赖别人施舍的幸福,如海市蜃楼般虚无的繁华,只是暂时的假象。
很多人以为:幸福,是来自于爱你的人。其实,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如果,你自己无法掌控幸福,而将幸福与否的关键,放在别人手上,对彼此而言,都是太大的负担,也不公平!再说,怎幺忍心让爱我们的人,承担这样巨大的责任。
两个相爱的人,能不能拥有共同的幸福,最先决的条件,是他们各自是不是幸福的人。唯有自己本身就是幸福的人,才能和另一个人共同创造幸福。
我们无法向别人乞讨幸福,却可以大方地和别人分享幸福,甚至对别人奉献幸福。更奇妙的是,分享与奉献,完全无损于我们本身拥有的幸福。反而,会因为你付出愈多幸福,就在付出的同时,获得愈多幸福。
幸福,是每个人心底的一口永不干凅的活泉。流出来愈多、被舀走愈多,它愈是不停涌出。愈动愈有活力;愈给愈快乐。这是生命不灭的能量,它形成一种磁场。放出的能量愈大,形成的磁场范围就愈辽阔。可以吸引和你有同样幸福特质的人,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点相遇。
有情的人,一定会相遇。但是,相遇的不一定是真正的有缘人。对于那些自省功夫不够、修练程度不深的人来说,生命的能量十分微弱,磁场交会时不免产生混乱。他们的碰撞,只会有短暂的火花,来不及留下彼此互放的光亮。
若不是幸福的所在,无须强留。我们可以在错误中学习,领悟之后,要让错误离开,或让自己远走。纠缠与眷恋,都是混乱,只会浪费能量。
末世男女,常错把短暂的火花中发生的激情,拿来燃烧通往永恒的爱情引线。奈何它的燃点不够、持续力也不足,无法化剎那为永恒。
世间能永恒的,唯有真爱。了解自己要的是什幺,提升自己生命能量,总有一天会遇到旗鼓相当的人,耐心地共同培育心中梦想的种子,以幸福的姿势……第四篇:幸福要珍惜——读《童年》有感
幸福要珍惜——读《童年》有感
《童年》讲叙的是高尔基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对于他在童年中所经历并在心中留下过伤痛记忆的人和事,他在小说中称这些为“铅一般沉重的丑事”。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在童年的时候就失去父亲,随着母亲和外祖母一起搬到外祖父家去住。可是他的外祖父不但不像他的外祖母一样慈祥,疼爱他,反而经常毒打他和外祖母。可是想想我们现在,爷爷奶奶们把我们当成宝一样,含嘴里怕化掉,捧在手里怕风吹掉,挺着一把老骨头,还努力满足我们有时候无礼的要求!阿廖沙的爸爸在他还小的时候就离他而去了,可是我们现在呢?爸爸妈妈都健健康康的,回到家爸爸抱一下,妈妈亲一下,要多幸福有多幸福!而且我们天天一日四餐、五餐地吃,而且每一餐都是美味佳肴,可是阿廖沙呢?我们多应该好好珍惜这幸福美满的生活啊!不要造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要比阿廖沙幸福的多,因为我们没有过早地体会到这人世间的奸险邪恶,我们最起码是在一个充满文明和友爱的地方度过我们大部分的童年时光。我们在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吗?在阿廖沙生活的社会里,人们大部分都像他的外祖父和他的两个舅舅一样,都是自私、贪婪、残暴的。阿廖沙生活的那个社会,就是一个人间地狱啊!而看看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大多数的人都是像阿廖沙的外祖母一样,勇敢乐观,热爱生活,善良纯真,我们生活在一个这么美好幸福的社会了,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这份美好的幸福吗?
幸福安康是每个人,每个时代都想追求的,可是幸福也是最容易被忽视和最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让我们好好珍惜幸福,珍惜童年,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容桂实验学校初一:凉津津的羽毛
第五篇: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阅读引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作者是《创新的窘境》一书的作者Clayton M.Christensen。强烈推荐大家读读,想想。
“认真思考什么才是衡量你人生的正确标尺。我总结出,上帝衡量我的人生的尺子并不是美元,而是那些我曾经影响过他们人生的人们。”
哈佛商学院毕业前最后一课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我接到了当年英特尔公司的董事长安德鲁格鲁夫(Andrew Grove)的一个电话,他问我是否可以谈一谈我的研究以及这些研究可能在英特尔起到的作用。于是我飞到硅谷和他们见面,到了以后却被告知只能用10分钟的时间来阐述我的研究(破坏性模型)对英特尔的意义。我坚持必须用完整的30分钟时间来解释这个模型,包括描述这个模型的来源——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行业,钢铁行业中总结出来的。
我讲了Nucor公司以及其它小型钢铁厂是如何通过进入最低端市场——钢筋条起步,然后进入高端,击败了那些传统钢铁厂。当我说完了这些故事,格罗夫就开始条理分明地阐述英特尔公司为进入低端市场、推出赛扬处理器的战略。
事后我无数次想起这件事,如果当时我直接告诉格鲁夫对于微处理器业务该如何考虑,我估计就被否了。但是,我只是教他如何去思考,然后他自己找到了正确答案。
这件事情对我影响很深。从此当人们问我觉得他们应该怎么做的时候,我很少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我会借助我的某个模型来解释这个问题,然后描述在另一个不同的行业中这个模型是如何应用的。然后,一般问我问题的人就会说:“好吧,我明白了。”接着,他们就能比我更有洞见地回答自己的问题了。
我在哈佛商学院的课程体系是为了帮助我的学生们理解什么是好的管理理论,以及它是怎样构建的。在每一章,我们带着不同的模型或理论视角观察一家企业——应用它们来解释这家企业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并审视什么样的管理行动可能产生希望得到的结果。
现在,在最后一天的课堂上,我要求我的学生们把这些理论的聚焦镜对准自己,并针对下列三个问题寻找令人信服的答案:
♦ 我怎样确保我在职业生涯中会快乐?
♦ 我怎样确保我和我的配偶及家人的关系将成为一种持久的快乐源泉? ♦ 我怎样确保我一定不会进监狱呢?
尽管最后一个问题听起来像在开玩笑,但并非如此。我当年罗兹学者班32个同学就有2个进过监狱。安然(Enron)的Jeff Skilling也曾是我在哈佛商学院的同班同学。他们都曾是很好的人,但他们人生中的一些事情把他们引上了歧途。
1、管理是最崇高的职业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幸福论认为,人生中最有力的激励因素不是金钱,而是那些学习的机会、在责任中成长的机会、为他人做贡献的机会、以及成就被认可的机会。
我成为学者以前,自己经营着一个公司。有一天,我想象着我的一个经理早上踌躇满志地来工作,10小时后,带着不受赏识、沮丧的感觉开车回家。我在想,她这种感觉会怎样深深地影响她与孩子们的相处。然后,我的想象快进到了另一天,她带着更好的自我感觉回家——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因做成了很有价值的事情而被认可,以及在某个重要项目的成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在想,这又会对她作为一个妻子与母亲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我的结论是:如果做得好,管理就是最崇高的职业。其他任何职业都不可能提供这么多的方式来帮助别人学习和成长,来承担责任并因成就而被认可,以及为团队的成功做出贡献。越来越多的MBA学生来商学院时以为从商就是买卖与投资。这是很不幸的。做生意并不能带来那种通过塑造他人而得到的深深的回报。
我希望学生们在离开我的课堂时能明白这一点。
2、为你的人生制定战略
对第二个问题,有一个管理理论可作参照。这个理论的首要观点是,一个企业的战略是由管理者投资的项目类型决定的,如果不能非常娴熟地管理一个企业的资源分配,那么由此引发的一切将会与管理预期大相径庭。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关注着我那些1979年毕业的哈佛商学院同班同学的命运。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来聚会的时候都是不幸福的,离了婚,与他们的孩子也很疏远。我向你保证,他们中没有一个在毕业的时候就想着以后要离婚或是疏离自己的孩子,然而却有大量的人这么做了。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当他们在决定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才能与精力的时候,没有把自己人生的目的放在前面或置于中心。原因何在?他们在决定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精力的时候,没有把人生的目的放在前面或置于中心。
我告诉我的学生们,学校将是他们深刻考虑这些问题的最后机会,因为人生只会变得越来越严苛。
对我而言,对我的人生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一直是很重要的。但在我真正理解这个目标之前,它确实是我不得不长期苦想的一个问题。当我还是牛津大学的一个罗兹学者(Rhodes Scholar)时,我的学术研究艰难到不可理喻,甚至在同样的时间内增加额外一年多的工作量。但我仍然决定每天晚上花一个小时来阅读、思考。我曾经很矛盾,我是否真得承受得起从我的研究中抽出那些时间,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并最终明确了我的人生目的。
如果我还是每天花那一个小时去学习掌握那些经济学知识,我才是真的浪费了人生。我每年用到那些经济学知识只有几次,而那些关于人生目的的知识每天都要用到。那是我学到过的唯一最有用的东西。如果不愿花时间去搞清楚这些,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必将在人生的怒海狂涛中饱受摧残。
3、分配好个人资源
一个人的资源包括他的时间、精力和天赋。而如何支配他的个人资源,将最终影响他生活策略的形成。
我有一堆事情来争抢我的资源——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培养优秀的孩子,在事业中获得成功„„等等。所以我的问题和公司一样,只有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能。对于这些我都要追求的事情,我该如何分配?
不同的选择可以使你的生活走向和预期不同的方向。有时候,这并不是坏事,因为你可能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机会。但如果错误地支配了你的资源,那么产出将会很糟糕。正如我那些将精力投入空虚与不幸之中的同学,他们犯的错误就来源于短视。
当那些很想获取成就的人——包括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有额外的半小时或多余的一点精力时,总是会不自觉地把它分到最能体现成就的事情上去——事业。与此相反,投资于与配偶和子女关系上的时间和精力,通常并不能立即展现同样的成就感——孩子可能每天做错事,恐怕要等到20年后你才能自豪地说:“我培养了一个好儿子或好女儿。”他们也可以忽视夫妻之间的感情,好像一天天的也看不出在变糟。这些人往往不自觉地就把个人的资源过度投资于他们的事业上,而忽略家庭。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与家人的亲密和睦的关系,才是他们快乐的最强有力的也是最持久的源泉。
4、营造一种文化
有一个重要的模型被称为合作工具,其基本意思就是做一个有远见卓识的管理者并不总像是某些人吹出来的那样,敏锐地洞察迷雾重重的未来并勾勒出企业所需的航向调整是一码事,而说服那些没有看到未来变化的员工,让他们齐心协力把企业带向那个新的方向,却完全是另一码事。知道使用什么工具能带来所需的合作是一种关键的管理技巧。
这个理论把这些工具排列在两个维度上——组织成员对从他们加入企业想要得到的东西的认同程度,以及他们对采取什么行动才能实现预期结果的认同程度。如果在两个坐标轴上都是低认同,你需要使用“权力工具”——强迫、威胁、惩罚等等——来确保合作。很多企业都是从这个象限开始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创始的经理团队,在规定什么必须做以及怎样做的时候都要扮演这样一种独断专行的角色。
如果员工在一起工作完成这些任务的方式反复这样持续,共识就开始形成了。麻省理工学院的Edgar Schein认为这种过程就是一种建立文化的机制。最终,人们甚至不去考虑他们做事情的方式是否会带来成功。他们通过本能与责任去接受优先顺序,遵循工作程序——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营造了一种文化。文化,以一种不可言传但却不可抗拒的方式,决定着那些已经证实的、被接受的行为方式,而组织成员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来应对经常出现的问题。文化也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规定了优先顺序。它是一种强有力的管理工具。父母们能够使用的最简单的能带来孩子们的合作的工具就是权力工具。但是也存在一个时点,在十几岁的时候,权力工具就不再起作用了。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拥有很强的自尊与信心,以使他们能解决困难的问题,那么这些素质是不可能在高中时期突然实现的。你必须把这些东西设计进你的家庭文化之中——你也必须从很早就开始考虑这些事情。就像员工一样,孩子们是通过做困难的事情并学习怎样做才有效这样一个过程来建立自尊的。
5、避免“边际成本”的误区
在金融学和经济学中,当我们评估每一项投资的选择时,我们必须忽略“沉没成本”和“固定成本”,而以不同选项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为基础来做决策。但这个金融经济对投资的评估理论,往往可能误导企业。如果将来会完全与过去一样,这个理论就没有错。但如果未来和过去是很不同的(并且一般情况下都如此),那么就不应该用这个理论了。
这个理论解答的是我和学生们讨论的第三个问题——怎样过一种正直的生活(不坐牢)
人们往往无意识地把“边际成本”的理论用于我们个人生活的对错决定中。我们脑子里常有一个声音会说“虽然我知道按照一般的原则,大多数人是不应该这样做的。但是在这个特别的、情有可原的情况下,仅此一次,没问题。”人们往往认为这“仅此一次”的边际成本非常低,这种想法像吸盘一样把人吸进去,而根本不曾看到这条路最终通向何方,以及这个选择最终包含的全部成本。在所有形式的不忠实与不诚信里面,它们辩解的理由都是边际成本经济学,“就这一次”。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小决定。其实100%地去坚守你的原则,要比98%地去坚持来得容易。从理论上讲,你肯定可以只在某一次越过界线,然后以后再也不那样做了。但是,你若抵抗住了“在这个特殊的情有可原的情况下,就这一次,没有问题”的诱惑,你将受益无穷。因为,生命是一条充满未知的河流。假如你越过这道防线一次,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可能将会一次又一次地越过这道防线。就如我过去的一些同学所做过的那样,你一定会后悔你最终得到的结果的。
你必须给你自己的原则做个定义,然后以你的原则为基准,给自己划一个安全的防线。
6、记住谦逊的重要性
所有谦逊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着很高程度的自尊自信。他们知道自己是谁,并对自己感觉很好。“谦逊”不等同于自我贬低或自我嘲弄而是一种你对他人的尊重。从这种形式的谦虚中,总能自然地产生好的行为。
把“谦逊”带入社会是那么的重要。当你刚刚进入一个顶级研究生院的时候,几乎所有你所学的都来自于那些比你更聪明且更有经验的人:父母、老师、老板。而当你离开了哈佛商学院或任何其他顶尖学府后,你会发现你每一天打交道的人们,那些大多数的人,可能都没有你聪明。
这时,如果你认为只有从比你聪明的人那儿才能学到东西,那么你就把自己学习成长的机会大大缩小了。总而言之,只有你真正自信时,你才可能谦卑。当我们看到一些人以一种攻击性的、傲慢的、损人的方式对待他人时,他们的行为其实是自卑的体现。他们需要贬低其他人,以此来使自己感觉良好。
7、选择正确的标尺
去年我被诊断出得了癌症,我必须面对我的生命将可能比我预期的要结束的早一些。感谢上帝,现在看来我可能幸免了。但这段经历让我对生命有了不同的见地。
我很清楚,我的见解已经为那些应用了我的研究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我知道我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当我面对这场疾病时,有趣的是,看看那些影响对现在的我而言是多么的不重要。我总结出,上帝衡量我的人生的尺子并不是美元,而是那些我曾经影响过他们人生的人们。
我认为这是一种对我们所有人都有用的方式。别去操心那些你将取得的个人声望,去操心那些通过你的帮助能变得更好的人吧。这是我对你们最后的一个建议:
认真思考什么才是衡量你人生的正确标尺。
作者简介:克莱顿·克里斯滕森,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任职于哈佛商学院总经理及技术与运营管理部。他的研究和教学领域集中在新产品和技术开发管理以及如何为新技术开拓市场等方面。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作者:Clayton M.Christensen,推荐人:刘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