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的诗词赏析(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11:3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兰花的诗词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兰花的诗词赏析》。

第一篇:兰花的诗词赏析

兰花的诗词赏析

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兰花。对于兰花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可能在兰花的馨香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喜欢上它。人们对于兰花的评价从古至今一直都很高,兰花一直被说为是空谷幽兰;因为兰花是喜阴的植物,常被说来是隐士来道出作者归隐的想法。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所以兰花在古人眼中是很高贵的,也就有很多古诗词是描写兰花的,或借兰花抒发自己的归隐之志,或表现自己对兰花的喜爱,或借兰花蓝表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下面是对我最喜欢的两首首写兰花的诗词的赏析:

孔 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隐俗之中,见芳 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得,今 乃与众草为伍。” 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 逢时,托词于兰。这首诗是孔子在被赶出鲁国是看到路边兰花与杂草生长在一起,有感而生就写出了这首诗,他更是借这首诗写出自己像兰花一样生不逢时,生不逢地。他一兰花自喻也表现了自己不愿与杂草生在一起的文人高洁。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此诗作于作者53岁,应该生长在幽僻之地的兰花在院子里生长,包含浓郁的方向等待清风的的到来。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不停的向前行走会失去旧路,顺应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许才能走通。醒悟到应该回去了,非鸟没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比喻大事已成,良将功臣无用了,可以将他们处臵了。本诗用兰花来比喻人的高贵品格,君子应该如兰花一样保持高尚的节操,表现了诗人不随波逐流,不为黑暗污垢所染的高尚品德。此诗后半亦纯是说理,然亦不入“理障”,而有“理趣”。陶渊明讲的是应当急流勇退,脱离黑暗官场,隐居田园的道理。它使前四句形象描写的寓意更加鲜明,并且深化了。所以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称赞这首诗是“真理真诗”,“说理诗必如此,乃不愧作者”。

本首诗也是借兰花恬淡,与世无争的特点,来表现作者自己隐居生活的惬意,以兰花空谷幽兰的特点来表现自己虽然隐居于山林之中但是自己的诗歌会像兰花的馨香一样来影响别人。

古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这首诗是李白在路途游玩时所写的,是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作者借兰花这个意向表达自己虽然才华被隐没,但是自己的一些朋友知音还是看到了自己的才华的,为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就可以了。作者看到兰花隐没于众草之中,感觉到无限的悲凉,于是联系到了自身的际遇,生出无限的感慨。从整首诗看始终都在写兰花的在众草中的形象,最后一句更是写出来了作者此时自己的心声,如果没有清风的来吹散花香,那么香气为谁发出呢。这就是间接表明自己的才华如果没有他自己的路途的知音自己的才华为谁施展呢。

下面是对兰花从古到今的做一个阐述; 兰花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 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干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 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我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一、兰之“芳香”

“手培兰花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这是古人写的一首咏兰诗它对兰花作了生动的描述其中道出了兰花之“香”是兰花的最大特点其香色清绝素心香远。兰花因其香气自古被称为“香祖”、“国香”、“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咏兰香、称兰香、赞兰香的人多不胜数有些文人雅士更是以兰香的脱俗而自勉。孔子曾对着隐谷中的香兰喟然叹句“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隐谷中香兰独茂却以众草为伍虽香而孤草丛而芜没。在孔子看来兰花的香是别样的、独特的当之王者而无愧又以此香暗喻了芬芳袭人然曲高和寡、独茂壑谷的风格以此来喻人又喻己。

在中国近现代也有很多诗句都是称赞兰香的如陈毅元帅有诗云“幽兰在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遇。”齐白石的《兰》“一春谷口雨如麻水洗风吹叶倒斜。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1】”

二•兰花乃君子

“生在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二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不仅发现兰花而且写下流传千古的赞美诗。兰花以质朴纯真的品质健美俊秀、千差万别的风姿素雅内向、含蓄不露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独特幽香坚强屹立、不怕狂风暴雨、残雪酷霜的斗争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被称颂为“花中君子”。

兰花是大自然的杰作素有“君子之花”、“空谷佳人”的雅喻。中国兰文化渊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历代仁人志士以兰喻志、以兰抒情、以兰赋墨在赏兰品兰的过程中悟出了一种融华夏的道德修养、人文哲理之妙谛因而兰有国香、人格之花、民族之花的美称。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可说是兰文化的奠基者。《孔子家语》有云“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因此兰溶入儒家哲学思想而开始了一代又一代地沿袭着后人并深植于中华民族的德行之中。【2】 此后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有关兰的辞章迭出还频见于历代典籍的诗、词、赋中如三国时期的稽康、晋代的陶渊明、唐朝的李白、杨炯、杜牧等都留下了关于咏兰颂兰的不少名篇佳作华词丽句。上承屈原下启李杜的陶渊明他的《幽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韵味深长朴雅含蓄是流传至今的名篇。到了宋朝直接以兰为题咏兰颂兰的诗词歌赋更是屡见不鲜可见在诗人笔下虽是同名咏兰但表现兰的方式、含义却各有异同。

三、兰之“秀质”

金声玉韵蕙心兰质”这是描写兰花秀质的诗句对于兰花的秀质也是很多人所欣赏的正如蕙质兰心一词通过兰花品质来比喻人的性格。“莲花过雨清宜画兰箭临风韵似诗”这是清代阮元的诗由此看出诗人对兰、兰茎的喜爱至极把兰茎的风韵比喻成一首诗淡雅诗韵。“质幽偏受燕支此花解得灵修意”把兰的秀质赋予了人的性格把兰的温润素雅生动的描写了出来。

国兰貌不惊人本分而又内在“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刘克庄无论在静寂的山野还是在喧闹城市“空谷佳人”总是那么文静和简朴似乎还带着几分羞涩。兰花“禀天地之纯精抱青紫之奇色”杨 炯她无须浓妆艳抹更没有媚态俗气却具有沉静、朴实的诱人魅力正如“富贵者爱牡丹隐逸者爱菊花清雅孤高者、弱而不阿的文士则偏爱兰”一样。【3】兰花除了它的香气吸引人之外它那花朵的简单配上它那疏朗秀美的叶子感觉上那时见到的兰花真的很雅致秀丽有点孤傲不屈的感觉它虽然简单但却素洁清幽秀逸天成与中国人所推崇的廉洁、质朴的情操正好结合或许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兰花的原因吧。中国人爱兰是爱她的纯真和质朴这是东方人性格的一种极好的反映。中国人喜欢素淡、雅致、清幽、洁净的风格推崇忠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而中国兰正是这种风格与情操的完美结合令人清心令人舒怀。人们欣赏兰花不仅仅限于花而且涉及香气、姿态、叶艺、盆架等方面。有人说庭院一盆兰蕙可以衬托出主人的身份和情趣。这恐怕也未必是夸大其词。诚然中国人对兰花的欣赏已远远超出兰花的本身而是和文学、艺术、道德、情操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兰花文化。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幽悬兰草 遇净土而生 不因无人而不芳...脱俗矣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第二篇:兰花的诗词赏析

兰花的诗词赏析

兰花的诗词赏析1

晏殊的《木兰花》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赏析

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这阕词实质性的东西是不多的。通篇也就只“年少抛人容易去”而已。因此,这也就是他这篇词的主题思想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在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实际上,本词写思妇闺怨,用的是“妇人语”。

“楼头”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白昼逝去,黑夜降临,她转辗反侧,很久之后才悠悠进入睡乡,但很快就被五更钟声惊破了残梦,使她重又陷入无边的失望;窗外,飘洒着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带着离愁纷纷落下。“残梦”和“落花”在这里都是用来曲折地抒发怀人之情,语言工致匀称。

下片用反语,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继而以具体比喻从反面来说明。“无情”两句,用反语以加强语意。先说无情则无烦恼,因此多情还不如无情,从而反托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衷;“一寸”指心,柳丝缕缕,拂水飘绵,最识离怀别苦。两句意思是说,无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丝万缕,蕴含着千愁万恨。词意来自李煜“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末两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尽头,故云「有穷时」。然而,别离之后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只有相思无尽处」。这里通过比较来体现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对于那个薄幸年少,却毫无埋怨之语。《蓼园词选》赞曰:“末二句总见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

此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兰花的诗词赏析2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减字木兰花作品赏析这是写一个独处女子,在困人的春天思念远方情人的离愁别恨至深的词。词的上片“天涯”二句,首句“天涯”就距离写游子之远、彼此分离天各一方,“旧恨”就时间写分手之后,别愁离恨之长。词篇本事,就此揭示了出来。次句,“人不问”,写无人对语,独居高楼,本够凄凉,有谁关心慰问,即连同情的人都没有,故“独自凄凉”,即分外感觉到凄凉难堪了。这里“人不问”之人,当指为其朝思暮想远在“天涯”之人。其人“不问”,可知音信不通,相思难寄,这就必然加重了她对远方情人的思念更加迫切,相见的欲望更加强烈。“欲见”两句,写女子在百无聊赖愁苦之极,只好用燃香数刻来耗费时间。“欲见”写怀情人之切,“回肠”写内心之痛,用形状回环如篆的盘香,形容恰如人的回肠百转。“断尽”,指炷一根根断尽。这里用以突出女子柔肠寸断,即“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强烈感受。香断烟消,也是形容时间流逝、愁闷未散,女子的愿望终于烟雾一样虚幻。总之,这两句极写其相思怀人的愁苦。

过片从一年四季写愁。“黛蛾”两句写这位女子从冬到春愁眉难展的情状。由于别恨难消,故存于心头而现于眉梢,以致常是愁眉紧锁,尽管春天来临,“东风”劲吹,具有神奇伟大的东风,吹绿了大地江岸,吹开了百花吐艳。但无论怎样吹拂,也吹不展她的一双愁眉,这就深刻地揭示出在“长敛”、“不展”背后其愁恨的深重。此句构思特妙,它和辛词《鹧鸪天》“春风不染白发须”同一机杼,都可说是文艺美学上无理而妙的写法。即通过这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却更深刻地表达了人的情思,给人以无穷的韵味。歇拍“困倚”二句,写她从夏到秋守傍高楼,默默无语地目视一群群大雁消失在遥远的天边,渴望着有远人锦书的到来,但她凭着自己有多少次失望的经验,明知那毕竟是缥缈无凭的幻想,即使倚遍危楼,也依然是天涯离恨。因此在她眼里,那远去飞鸿组成的“人”字飞翔,实际上都可说是一个个巨大的“愁”字而已。这就是俗话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她思念情人,见雁字倍增愁思,“人”字也就变成了“愁”字。因为人在激情强烈情况下,客观景物在人的眼里会改变情调色彩的。所以,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这话是言之有理的。

此词写一女子独处怀人的苦闷情怀。上片写女子独自凄凉,愁肠欲绝;下片写百无聊赖的女主人公困倚危楼。全词先着力写内心,再着重写外形,触物兴感,借物喻情,词采清丽,笔法多变,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深重的离愁,抒写出一种深沉的怨愤激楚之情。整首词的艺术风格,可谓“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张炎《词源》卷下)“天涯”点明所思远隔,“旧恨”说明分离已久,四字写出空间、时间的悬隔,为“独知凄凉”张本。

独居高楼,已是凄凉,而这种孤凄的处境与心情,竟连存问同情的人都没有,就更觉得难堪了。“人”为泛指,也包括所思念的远人,这两句于伤离嗟独中含有怨意。如此由情直入起笔颇陡峭。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是说要想了解她内心的痛苦吗?请看金炉中寸寸断尽的篆香!篆香,盘香,因其形状回环如篆,故称。盘香的形状恰如人的回肠百转,这里就近取譬,触物兴感,显得自然浑成,不露痕迹。“断尽”二字着意,突出了女主人公柔肠寸断,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强烈感情状态。这两句在哀怨伤感中寓有沉痛激愤之情。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笔法变化有致。

过片“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从内心转到表情的描写。在人们的意念中,和煦的春风给万物带来生机,它能吹开含苞的花朵,展开细眉般的柳叶,似乎也应该吹展人的愁眉,但是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

“任是”二字,着意强调,加强了愁恨的分量。这两句的佳处是无理之妙。

结拍“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两句,点醒女主人公独处高楼的处境和引起愁恨的原因。高楼骋望,见怀远情殷,而“困倚”、“过尽”,则骋望之久,失望之深自见言外。旧有鸿雁传书之说,仰观飞鸿,自然会想到远人的书信,但“过尽”飞鸿,却盼不到来自天涯的音书。因此,这排列成行的“雁字”,在困倚危楼的闺人眼中,便触目成愁了。

此词通体悲凉,可谓断肠之吟,尤其上下片结句,皆愁极伤极之语。词中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致,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兰花的诗词赏析3

当涂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

凌歊台上青青麦,姑孰堂前馀翰墨。

暂分一印管江山,稍为诸公分皂白。

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

谁分宾主强惺惺,问取矶头新妇石。

黄庭坚词作鉴赏

崇宁元年六月作者赴太平州(治所今安徽当涂),初九到任,十七日即罢官,一共只做了九天官。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戏剧性事件,使他感慨万千,一次宴会上写成了这首词。

这首词旷达超然之中发泄了牢骚不平,最后仍归结为物我齐一,表现出作者力图老庄哲学中寻求解脱的思想倾向。一个暂字表现出作者不以进退出处萦怀的超脱。变化的万物本来只是道运行中表现出的一种暂时形式,故宜随形任化,淡然自若,不入于心。但一夜突变,毕竟难堪,所以还是不免有牢骚,最后又用齐物论否定牢骚,达于解脱。全词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升华为谁分宾主的最高境界,表露了作品超脱放达的士人情怀。

兰花的诗词赏析4

chénɡshànɡfēnɡɡuānɡyīngyǔluàn,城上风光莺语乱,chénɡxiàyānbōchūnpāiàn。

城下烟波春拍岸。

lǜyánɡfānɡcǎojǐshíxiū?

绿杨芳草几时休?

lèiyǎnchóuchánɡxiānyǐduàn。

泪眼愁肠先已断。

qínɡhuáijiànjuéchénɡshuāiwǎn,情怀渐觉成衰晚,luánjìnɡzhūyánjīnɡànhuàn。

鸾镜朱颜惊暗换。

xīniánduōbìnɡyànfānɡzūn,昔年多病厌芳尊,jīnrìfānɡzūnwéikǒnɡqiǎn。

今日芳尊惟恐浅。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的诗词赏析

这首词是钱惟演的暮年遣怀之作,他一生对仕途有浓厚的兴趣,但最终因未能当上宰相而遗憾。他的阿谀奉上,效果适得其反。太后听政时,钱惟演就因与太后攀亲备受舆论攻击,被赶出朝廷,宋仁宗亲政后更是屡受打击。所以词人晚年心气很不顺畅,这首词就是他在这样的心境之下创作出来的,是他仕途挫折时内心困苦愁怨的抒发。

词的笔触极其凄婉,抒发了作者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作品中的“泪眼”、“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上片描绘了春天来临之后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色,而这仿佛都在搅乱词人的心绪、牵引出词人的愁怨。人生得意之际,面对明媚春光,意气风发,那是一种情景,词人当年在京城高官厚禄时也曾经领略过。相形之下,人生不得意之际的春色只能牵引出对往日的'回忆与留恋,这也就增加了作者眼前的痛苦。情急之下,词人不禁无理地责问“绿杨芳草”何时了结,也就是说恼人的春天什么时候才能过去,这一问也就问出了他内心愁苦的深度。

下片解释了词人愁苦的缘由。他将一切的根源都推托到岁月的流逝、容颜的衰老上。每次照镜,他都要为此惊叹。剩下惟一的解脱方式就是频频高举“芳尊”(“尊”即“樽”),借酒消愁。然而,只恐“举杯浇愁愁更愁”。依据词人眼前的心境,读者是可以推想而知的。于是,语尽意未尽,绵绵愁意溢于言外。

总结:词人虽写愁苦之意,但与五代时期的词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词中没有那种绝望哀痛的没落感与沉重感,钱惟演只是平常叙述而来,毕竟词人生活在一个平和的年代。

兰花的诗词赏析5

木兰花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1)词中一、二两句有何作用?(3分)

(2)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3)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4分)

阅读答案:

9.(10分)(1)(3分)①点明人物、季节;(2分)②奠定愁怨的情感基调。(1分)

(2)(3分)主人公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远人,因问讯无人而回绣户,愁看落花,叹息垂泪。(1分)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2分)

(3)(4分)①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2分)②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2分)

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之词、即所谓闺怨.同一主题的作品在唐诗、宋词中是数不胜数的。但这首词在写法上自有它的新意。

起句在词序上有点倒装,并不是独上小楼便觉春欲暮,而是正当春欲暮时我们的这位女主人公独上小楼。拿王昌龄那首有名的《闺怨》(闺中少妇)来参照.王昌龄首先提出闺中少妇,是客观的叙述。

韦庄在这里却省去主语,是主观的抒情。王昌龄在那里先说这少妇不知愁,又逢美好的春日,于是便凝妆上翠楼,先一点也不写愁,为后面的悔教提供对比,反差愈大效果愈突出。这里却是一开始就强调独与暮,而且紧跟着愁望玉关芳草路,不仅提出愁,而且还指明玉关,反过来也把主人公的身份亮出来了。消息断,不逢人的人,是为玉关征人传消息的人。这个传递消息的人都等不到,无可奈何,当然只好却敛细眉归绣户了。敛眉即低眉、颦眉、蹙眉,含愁之态。连娟细扫眉(温飞卿语),细眉,正是晚唐风尚。

上片是登楼远望,一无所见,消息全无,只好无可奈何地归房。写的是白天,在楼上。下片却写楼下院中,时间也到了黄昏。坐看落花的坐,用如杜牧之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因看落花而自悲遭际,这方引起空叹息。落花在时序上照应上片的春欲暮,又是主人公的自我写照。罗袂湿斑红泪滴句子也有点倒装。正因为红泪滴,罗袂上才会出现湿斑。红泪暗用《拾遗记》所载魏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被选入宫,别父母,泪下沾衣,以玉唾壶承泪,壶中泪凝如血的故事,极言相思之苦。

所以说下片写的是黄昏,是从结尾两句推测出来的。征人在玉关,当然要相隔千山万水。一个闺中少妇,何曾经历过干山万水的远行呢。远望不见,愁闷无端,当然只好托诸魂梦,希望在梦中相见了。做梦本是虚无飘缈的事,用不着遵循道路的。这里却故作痴语,玉关道路未曾经行,梦中恐怕也无从寻觅。俞陛云《五代词选释》引沈休文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作比,认为皆情至之语,是很有道理的。主人公因见落花而滴泪叹息之余,进而想到梦中寻觅,时序应该已是黄昏。这首词实际上写出了终日的相思,与王昌龄《闺怨》中那忽然的懊悔也是对比鲜明,很不相同的。

俞陛云又说:此词意欲归唐,与《菩萨蛮》第四首同。这是联系韦庄的身世来立论的。张惠言编《词选》,创常州词派,认为温飞卿的《菩萨蛮》(小山重叠)是感士不遇也,认为韦庄的《菩萨蛮》五首是留蜀后寄意之作,都是这种解释方法.温词比较隐晦.书目却比较明快,《菩萨蛮》寓有思唐之意,也不能说全是穿凿附会,不过,这首《木兰花》的归唐之意却不甚明显,似不必节外生枝地去搞有寄托入,无寄托出那套。

第三篇:兰花诗词书法

兰花诗词书法

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

隐俗之中,见芳兰独茂,喟然叹曰:

“兰当为王者得,今乃与众草为伍。”

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孔 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屈 原 《九歌》

绿叶兮素权,芳菲菲兮龚余。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苏轼《兰花草》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默。

时最风露香,蓬艾深不风。

丹青与真色,欲裱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兰诗二首

郑燮 咏 留得根棵大,何怨叶短稀。

春雷潜夜发,香气入云飞。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鲁 迅《咏兰》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志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第四篇:关于兰花的诗词

关于兰花的诗词大全

幽兰操 韩 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唐·王勃 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唐·唐彦谦 兰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唐彦谦 兰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

施肩吾 兰渚泊

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

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马戴 秋思

亭树霜散满,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唐·李世民 芳兰

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李白 孤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张九龄 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无可 兰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唐·李峤 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王琴。

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唐·崔涂 幽兰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唐·杜牧 兰溪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唐·刘禹锡 重送鸿举师赴江陵

西北秋风凋蕙兰,洞庭波上碧云寒。

茂陵才子江陵住,乞取新诗合掌看。

第五篇:诗词赏析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

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

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

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

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

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答案:

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1、答案: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

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八、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答案:

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九、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解】 雪:指梨花。新 课 标 第 一 网

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以及繁盛。

2、“人生看得几清明”,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十、(一)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都是指诗人自己。

2、想得、遥知。

3、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独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古诗赏析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游 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十 五 夜 望 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2、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 栏 梨 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写景从 写到,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雨 后 池 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

1、答: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2、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1、答: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

2、答:“落”字更有表现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1、答:柳条、藤蔓、黄莺。

2、答: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答:淡白、深青

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1、答:院内 院外

2、答:拟人,把山水写成富有生命情感的亲切形象:水绕农田,仿佛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

1、答: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诗人的思家之切。

2、答:诗人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的复杂心情。

1、答:触觉、视觉、听觉

2、答:孤寂凄冷

1、答:表现作者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2、答: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寄托作者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1、答: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现水面的平静。

2、答: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

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答:高直、陡险

2、答:要做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

下载兰花的诗词赏析(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兰花的诗词赏析(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词赏析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七律是一首缠绵的......

    诗词赏析

    相关成语 胜友如云 【解释】: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人杰地灵 【解释】: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

    诗词赏析

    1. 泊船瓜洲 【原文】(体裁)七言绝句【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

    经典诗词赏析(汇编)

    经典诗词赏析 《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者简介:注释: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月色半人家:月光......

    诗词赏析(精选)

    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对仗工整,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时序交替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抒写......

    诗词赏析

    古诗文诗词鉴赏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

    高中诗词赏析

    诗词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

    毛泽东诗词赏析

    毛泽东《虞美人·枕上》赏析 《虞美人·枕上》是毛泽东的词作。这首词写于1921年(有争议),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翌年春夏间毛泽东外出考察,此词写的是新婚初别的愁绪。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