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有哪些方法

时间:2019-05-13 11:2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散文教学有哪些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散文教学有哪些方法》。

第一篇:散文教学有哪些方法

散文教学有哪些方法?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为顺应这一潮流的中国全方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中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出来。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备,而且字字珠玑,意蕴深厚。因此,如何真正牵引学生心灵,领会文本意蕴,达到对散文内涵的审美感受与认知,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现代散文 文本意蕴 审美感受 审美认知 面对初中散文教学现状,要想做好散文的教学工作,就必须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备,而且字字珠玑,意蕴深厚。许久以来,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吸引着许多寻幽探秘的读者,陶冶着一个又一个读者的心灵。

中学语文教材把散文作为一道文学大餐摆在了中学生的面前,虽然这道大餐芳香四溢,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的散文课并没有让学生融进这道美丽的风景之中。而我多年的散文教学体验就是:

一、让导入牵引学生心灵

众所周知,万般开头难,良好的开场白预示着成功的到来。当散文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等待教师引领学生去寻幽探秘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成功的导语,如同刚刚拉开的大幕,让学生看到了精美的置景一角;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对散文教学而言,导入语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因为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文以情生,有人把散文化作心灵的扬声器,那些巧妙构思,生花妙笔的由来,植根于作者对于自己表现对象的深厚感情和精辟的见解之中。因此,教学时,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带进作品描绘所蕴藏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去领悟,才能以情动情,引导学生,牵引学生走进作品中的情感世界,来正确理解课文,学好课文。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周亚萍在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教学中曾这样导入:首先播放以“早春”为主题的影象片段(实景外拍,配以音乐和解说)——“屏幕上这一幅幅画面,是我们陶醉,使我们被这热情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被这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天是美好的,当产生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出对生命充满无比热爱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逶迤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接着,打出《绿》、《荷塘月色》、《背影》的三幅画面,并进行解说——“瞧,一位采着《绿》、赏着《荷塘月色》、《匆匆》走来,又给我们留下《背影》的文学家踏着《春》来了,他是谁呢?”最后教师出示课题,将学生引进文本之中。这样,在导入情境的渲染下,学生与美丽的自然展开多感官的对话,从而初知初春景致,为课文的学习作作还铺垫。教学叙事散文《散步》一文时,我这样深情导入:“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感动着我们所有的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私的爱和不懈地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舒适。可是,等到他们变老了,两鬓开始变白,两眼逐渐浑浊,身体不再灵便,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生活的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如同即将熄灭的烛火,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今天学习了《散步》后,我们将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并同时获得一些启示。”在以上的导入中,教师适时地牵引住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快速走进文本之中。

二、让关键词句凸显文本内涵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诗眼和文眼是作品艺术构思的凝聚点,是牵动制约全篇的关键点。诗文的“眼”实质上就是关键词,而且是核心关键词,是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文本主题的关键语句。它像一个人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以感受到文本脉搏的律动,领略到文本的精神内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紧扣文眼突破开去,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关键词句来把握文本,统摄文本的灵魂内涵。因此,语文关键词教学,在散文的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关键词之所以关键,就在于它能反映文章的核心意义和达到教学目的,所以,语文关键词的选定过程,实际上是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文路梳理,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过程。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写景散文作品《济南的冬天》流淌着一种如诗如画的美感,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无不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作品的种种神韵,美景中浓郁情致,更值得细细玩味欣赏。那么,在教学中把握关键词,可算是把握文本的一条最佳捷径。例如在文本第一段中,作者写了济南冬天的天气,教学时可把握关键词——“宝地”,然后再探究原因——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因此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选择关键词,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语境,品味和感悟文本的核心内容,体会文本的意义和意味。李森祥的写人散文《台阶》让读者看到了一位普通农民为了实现生活理想而艰辛创业的奋斗史。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把握关键句——“我们家的台阶低”来理解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要用毕生 的精力,把家门口的台阶由三级筑到九级呢?”原来,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一心想筑高自家的台阶,也就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中国农民的坚韧性格,也启迪我们对前辈生活价值观做全面的审视,学会关注农民的命运,关注农村的贫穷。在教学中,由一个关键句的把握,统摄全文的内容,学起来轻松又明白。通过把握关键词句的教学,学生进一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让生活与语文共融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这是大语文观所体现出来的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和生活是不能分割而论的。散文更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受流淌于笔尖的产物。因此,学习散文要鼓励学生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用心感受生活,接受多元的刺激。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很多学生总是抱怨生活在“两点一线”之间,哪来生活的感悟呢?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确实发现美的眼睛”吧。作为语文教师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把更多的生活资讯融入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叙事散文《背影》是一篇文字朴实而情感丰厚的文章——惨淡家景之下,冬天父子相别,儿子心目中的父亲“背影”,意蕴深远而令人回味无穷。文本中的细节很生活化,初读时或许会觉得很平淡,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寻找同样感人的生活细节来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我在课前布置了一道作业——积累生活中令你感动的亲情细节,以便在课堂上交流。结果发现,学生的课前积累很感人。有同学这样深情地回忆道“晚上伴着爸爸此起彼伏的鼾声的响起,我渐渐进入了梦乡。迷迷糊湖中总听见一声声柔柔的脚步声,似悦耳的歌声渐渐朝我袭来,接着便有一双温暖的手为我轻轻地盖上被子。我察觉了,小眯着眼,不愿惊扰这夜里静谧的幸福。妈妈的目光里流露着浓浓的爱意,嘴角一抹浅浅的笑意,让我仿佛沉浸在爱河里。妈妈又是静悄悄地走了,这下我发现了,妈妈踮起脚走路。”还有同学说父亲虽然粗枝大叶,却能在百忙中惦记着我,逛了好几家书店,终于为我买到我心仪以久的书,以致于脚皮都磨破了;还有同学说冬夜里奶奶早早地就为我暖好被窝,让我睡觉时不会受冻。课堂上,一时间似乎所有的生活细节都在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在教学写人散文《老王》之后,引导学生积累象老王一样生活中虽平凡却闪烁着人性光芒的小人物的形象,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到,生活中要学会平等的对待别人,要有人道主义精神,幸运的人有责任去关心那些不幸的人们。这样,既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又拓宽了文本,让文本与生活共融,领会了文本的内容意蕴又引领学生走进了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四、让意境尽显文本魅力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现代散文的魅力在于醇厚的意境。散文世界中,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成为最常用的写作方式,人们又常常以意境称之。散文的意境,具有难以言传的美感。这种美感,需要细致地感受一番。那种条分缕析的做法往往会割裂整体意境,削弱作品的美感,不宜用来学习散文。在品味意境时,首先要注意意境的整体性。其中既有对物象外观的艺术描绘,又有物象内蕴的传神写照;既有作者真情实感的倾注,又隐含着对事物本质特征的理性评价。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感受,切忌把意和境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教学鲁讯先生的写景散文《雪》,(本文是以对自然景物——雪的诗化描写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绪。)暖国的雪“滋润美艳”,是那样地纯真美好、生机勃勃,就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的富有春意的意境中。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坚强不屈”,就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7]的壮阔的场面,细细品味朔方的雪的顽强不屈,从而明白这正是作者伟大人格的写照。我们通过把握散文的文本意境,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让孩子们充满兴致,充满强烈的探知欲,走进一个多彩多姿的语文世界。在教学写人散文《背影》一文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开篇写了祖母之死,父亲卸职,尽管是一笔带过,但如果和写父亲背影部分联系起来作整体阅读赏析,会发现前面是铺垫,它们共同奠定了凄凉、冷清的情感氛围。唯有如此,父亲的举动才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父亲的背影在读者心目中永远留下深刻的烙印。因此,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意境,有意识的在阅读过程中,把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对生活的感知与思考结合起来。

五、让板书统领文本内容 人文

“美”

高高望天树 竹楼映蓝天 悠悠野象谷 妩媚傣寨水 笑对生与死

自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走入课堂,但是板书在教学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散文作为一种意蕴醇厚、文字优美的文学体裁,倘若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板书,将会受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为课堂教学的艺术离不开直观、形象的优秀板书。我们的板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能力,因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我们的板书更应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的作用,曾一度被视为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其作用被视为“画龙点睛”,可现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板书设计倏然隐身,可有可无,就造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席空档。而教师在教学中若能针对文本内容有的放矢,不脱离教材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板书,且线条简单,用词精练,把握散文的美感,就让人印象深刻,促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巩固。在写景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中,我曾根据文本的内容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归纳板书,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而且统领了各个部分的内容,又突现了文章的主旨。

抒情散文《荔枝蜜》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板书,因为文本的主体是蜜蜂,板书便是一只蜜蜂,且形式与内容非常吻合,头对应标题,身子对应主题,翅膀对应艺术特色,蜜蜂的飞翔靠翅膀,文本的主题显现靠艺术手法。板书如下:()

多年以来,在教海中摸索前行,教海无涯,正所谓要活到老,学到老。脚下路正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勇于挑战,勇于创新,让自己的教学永远与时俱进。我期待自己能快速成长,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运筹帷幄的语文教师。

散文教学之我见

内容提要】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散文教学也就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实践经验出发,谈了几点关于散文教学方面的浅见。内容包括:1.散文教学的重要性。2.理清文体,合理界定散文概念的内涵,给学生清晰的文体知识。3.感悟散文的哲理,体味散文的意境。4.点拨散文构思的方法,开拓学生思路,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散文构思技巧,并同时训练、活化学生思维,开发其智力。5.汲取散文的语言营养,提高其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其人格,熏陶其情操,优化其气质和风度等。6.教学生认识散文创作的主要思维形式之一——灵感思维,指导训练其灵感思维,运用各种手段诱发其灵感的迸发,并巩固其灵感思维调动的随意性,为散文写作及创造人格的养成打下坚实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中学语文教学的课文有60%——80%属狭义的散文性质。就中学生容易学习和入门方面讲,散文为诸文体之冠,几乎所有中学的校园文化阵地(校报、校刊等),都是散文的世界。的确,散文是青少年通向写作殿堂的敲门砖,是入门写作的必经之路。所以,搞好散文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我在教学散文时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理文体

有位学生曾问我:老师,有些议论文为什么选入《世界散文精品选》之中?引起我深长的思考,看来,这似乎是一个简单问题,起码说明学生还没听过“广义散文”这一说;但不仅学生不明白散文的界定,老师们也颇拿不准,因为许多“散文”的定义及“散文选本”目前就很模糊。

譬如最权威的《辞海》说:“散文”,文学的一大样式。为区别于韵文、骈文,曾将中国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史书在内,概称散文。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及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甚或三者兼有。散文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报告文学等。

《文学词典》(湖北)也把报告文学和杂文划归一类,但事实是,报告文学和杂文已经突破了散文的一些特点,如杂文的政论性质和社会评论性质,报告文学的纪实性质,已经压倒了散文的“片断性”、“灵动性”及“形散神聚”等特点而居于主要特征的地位。

再如中等师范学校的语文教材,把散文分类为状物、写景、叙事、记人四种;《文学词典》(湖北)按表现手段把散文分为抒情、叙事、议论三种;《辞海》又分为杂文、小品、随笔、报告文学等等;全国 职业高中“八五” 规划教材中,则把散文(内有《绿》《荷塘月色》)与议论文(内有《拿来主义》)、文言文(内有《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采草药》《雁荡山》)、记叙文(内有《雨中登泰山》《天山景物记》)及说明文并列起来。

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讲解散文,界定其概念的外延,就必须自己先理清楚。郭风在《散文浅说——散文的分离.归化.渗透„„》(《写作》92/3)中的见解值得重视。他说,先有诗歌,后出现散文,随着诗歌与散文的混合而出现韵文,也出现戏曲以至散文诗。此即古代的三大文体即诗歌、散文和戏剧。在一定条件和文学气候影响下,散文从本体中产生了小说(在我国如唐传奇)。降至现代,散文又从本体中产生了杂文和报告文学。几乎与此同时,诗歌、小说向散文归化、回流,于是出现了自由诗、散文化的诗、散文化的小说。如此梳说自古至今“散文”概念的演变,是能够解释得通的,对于廓清模糊、混乱的文体观念也有着重要意义。

据此,我们为中学生讲散文概念,可分为三个时期:唐以前为所有的非韵文体统称散文;唐至“五四”,除小说以外的非韵文体为散文;“五四”至今,除小说、报告文学、杂文以外的非韵文体为散文。而此三个时期的“散文”都是“广义”。狭义的散文分类似不宜按表现手段划分,而宜按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的划分方法去划分,如状物、写景、叙事、记人、游记、历史等。如此,学生会更易接受一些。象职高“八五”教材的安排,似乎要说明“应用”“实用”的重要,实则极易造成混乱。

二、悟哲理

散文通过谈天说地、写景抒情、托物言志,揭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奥秘的真谛,能给人以强大的思辩力量,能诱导读者去探索宇宙奥秘、追寻历史足迹、思考人生价值,给人一种深邃悠长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师教学散文,就要让学生感悟这种哲理,并学会怎样感悟,直至应用到写作中去,这是散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散文意境之“意”,主要是指主体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情思多包含着哲理的因素。散文的哲理意蕴,如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体现主旨,振发全篇,恰似电光石火,将作品通篇烛照得红光透亮。它一般集中体现于点睛之笔,亦即表现为“文眼”。如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些灵性。”而泰山之水有的“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金,直铺下去”,有的“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有的却“喑呜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飞瀑有的如“半空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有的“两三丈宽,离地不高,发出一泻千里的龙虎声威”,“口沫喷得老远”。“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有的竟颇通人意,“陪我们到二天门”,或“跟我们到南天门”。有的河流“曲曲折折”,宛如一条“白线”。正因有了这绮丽多姿的“水”,泰山才有了“灵性”,才有了“水墨山水”的层峦叠嶂,才有了“芊芊莽莽”的野花野草,才有了“吸翠霞而夭娇”的松树,才有了“如画重累人矣”的攀登者。自古山水相连,没水的山是秃山、死山。作者揭示了“绮丽瑰美的水为泰山之魂”这一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使文章通篇生辉。

文眼式散文之“文眼”,多为折射理性光芒的窗口。再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那些勇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这不是伟人们常说的话吗?何其相似!多么警世!还有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石钟山记》的“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等等,这些文眼皆如龙睛虎目,电光石火般地振发起全篇,给人启迪,给人以悠长的回味。

只有教会学生感悟哲理,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散文的深层意蕴、奇妙意境,感受到散文的真正魅力,从而激发其审美的强烈愿望,和模仿写作的冲动欲念。至此,散文教学才能说刚刚触摸到“门槛”。

三、点构思

构思,是一篇文章写作的通盘规划和总体设计,是动笔之前归纳分析材料、确立主题、选取表现手法、谋篇布局的关键步骤,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构思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与优劣。凡是入选教材中的散文,几乎都是大浪淘沙的经典名篇,其构思必有精妙之处。因此,教学散文必须使学生提高鉴赏构思的能力,并进而应用到写作中去。

散文构思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思维与技巧两类。如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历代文人墨客写泰山之文多矣!然而传世之作又有多少呢?写泰山这个题材,很不易写出新意,但作者运用了发散求异思维,写雨中登泰山的雨趣——“独得之乐”,并赋予泰山以魂灵,确是独出机杼,笔力不凡。苏轼的《石钟山记》,显然也是运用发散思维来进行构思写作的。从思维角度入手点拨构思、教学散文,若能持之以恒,不但能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更能提高其构思写作能力,活化其思维,开发其智力。技巧构思如彩线串珠、双关命题等。“串珠”是散文常用的构思手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谓“彩线”,即意脉式红线或文眼式红线,它体现着主旨;否则,就不是红线。如《雨中登泰山》中的游踪只是“线索”,我认为可叫“白线”,但不是“红线”。如唐弢的《琐忆》,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诗,就是贯穿全文的主旨,它概括表现了鲁迅的伟大人格。所谓“珠”,乃经刮垢磨光、熠熠生辉的珍珠式材料,如《琐忆》中关于鲁迅的几件生活琐事便是。双关命题构思,如台湾省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便运用了双关构思,即明言生活中现实中“独立的、安静的”“小屋”,隐指理想的空幻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厌烦大都市的喧嚣,向往独立的、安静的大自然的情怀。“双关”一般指题旨双关,也指题材中的两层含义,而较隐较深的层意体现着或者说就是主旨。以双关构思写作的散文,往往具有含蓄、蕴籍、隽永、耐读的艺术魅力。

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散文(其他文体亦然)过程中,如果能善于总结积累,经常为学生点拨构思方面的实用知识,那么,学生的鉴赏尤其是写作水平定然会较迅速提高。

四、汲营养

小树苗长成栋梁之材,需要浇灌;庄稼有好收成,需要使肥。学生学习散 文,要提高鉴赏、写作能力自然要不断汲取营养。语言的营养是不可忽视的一个

方面。千百年来,各类经史子集,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智慧和思想的来源、借鉴,还是汉语言发展、升华的一道道有力的基石。语言是思维的符号,汉语言更是智慧的结晶、思维的花朵,这是汉语言优于其他一切语言的所在。而散文历来被誉为“美文”,入选教材的散文更为经典名篇。所以汲取散文的语言营养,以纯净祖国语言,净化学生心灵,优化学生人格,提高学生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成为散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根据本人学习和教学的体会,让学生汲取语言营养的最好办法,不是婆婆妈妈地“教导”,而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宝——诵读。对于精彩的片断,甚至优美的短篇,诵读是记忆、吸收的最理想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了,以至背诵下来,即使不理解,“无意识记”、“无意渗透、熏陶”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许多背诵诗文多的学生,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呈现出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成长趋势,无论是写作、谈吐,还是气质、风度,明显有长足进步。这充分说明诵读对汲取语言营养的作用。其次,教师恰当的点拨也是很重要的。譬如朱自清《绿》,除了让学生熟读全文、背诵重点段落之外,教师应归纳修辞,如可重点分析比喻的妙用,但不要太“絮”。而对《荷塘月色》教师宜点拨“叠词”的妙用,然后让学生熟读、背诵,体会汲取。碧野《天山景物记》和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宜重点分析作者绘画渲染般的写景手段——联系地而非孤立地写景,等等。总之,教学散文宜以指导学生熟读、背诵为主,以点拨为辅;如此学生汲取语言营养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否则教师太“絮”,就会出现油水分离的无效状态。

五、酝灵感

《辞海》说:灵感是“文艺、科学创造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思虑成熟而突发出来的创造能力。”《文学词典》说:灵感是“作家创作构思过程中突然爆发出来的一种豁然贯通、文思如潮的心理现象”,“是作家在持续构思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心理上的反映”(湖北人民出版社)。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把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他说:我们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要创造,要突破,光靠形象思维不行,得靠灵感思维(《关于思维科学的一封信》)。

散文与诗歌是姊妹文体,都特别讲究意境,都需要灵感思维。散文被誉为“美文”,具有“诗情”和“画意”,富有“灵动性”,意蕴浓郁、深邃,因而需要的不仅仅是形象思维,还需要灵感思维。有过“下水”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培养情感,置身情景,酝育灵感,对写好散文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教学散文,目的不仅仅是鉴赏;只是提高鉴赏能力,还远远不够,目的要教学生会写散文,通过散文这个“入口”为其他文体的写作做好文笔准备,并最终为塑造学生美的心灵、雅的风度,及为培养学生创造人格、创新素质奠定坚实基础。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有这方面的经验,最起码要懂这方面的知识;否则,就无法指导学生写好散文。诱发灵感、巩固灵感的方法很多,如“火花捕捉式”(“推敲型”、“静夜思型”)、“压力迸发式”(“外压型”、“内压型”)、“大地母亲式”(“急就型”、“杨柳岸型”)等,限于篇幅不赘。要之,为了教学散文,我们不应谈“灵”色变,而要正视这一创作规律,多加研究,勤于总结,甚至勇于“下水”,亲身体验,才能找到写作散文的最佳状态,也才能更有效地教学散文。

第二篇:初中散文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散文教学方法初探

散文历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泛指诗歌之外的所有文体,比如应用文、科学论文、小说等。狭义的散文特指纯粹的文学层面上的散文,具体指与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样式等并列的文学体裁。这种文学体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性散文。在本文中,我们探讨的重点是教学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的具体方法,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散文的效果。

一、注重朗读,感知意境

学生通过接受老师的朗读指导,一般会在反复朗读散文的过程中,与作者寄寓于散文作品中的美好情感产生共鸣,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愉悦的情感、审美体验。比如朱自清的《春》,恬美而有生气,感情极其细腻、丰富。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以欢快、轻柔的语调进行朗读,以此营造出一种和谐、惬意的氛围。学生读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全班齐读,也可以让男生读、女生读,请个别同学读等,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去体味散文的美。

二、把握线索,理清思路

众所周知,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形散”是指散文的行文结构不像诗歌和议论文等那样严谨。“神不散”是指散文在取材上不受时空的限制,所写之事、所记之人等,在时间层面可以上下几千年,在区域层面可以纵横几万里。只要是作者所睹之物、所发之情,只要作者的思路可以达到,都可以将之联缀成文。因此,在散文的创作过程中,线索至关重要。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这样描述线索的的作用:“启行之词,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绮交,内义脉注。”既如此,教学散文时,必须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散文文本的线索,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如此,学生才会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充分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构思散文的艺术技巧。

以《藤野先生》(鲁迅)为例。就文章的结构层面而言,《藤野先生》的确很“散”。请看:文章开篇就以讽刺意味极浓的笔调摹写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去赏樱花和追赶时尚学跳舞时的种种丑态;接着写“我”从东京到烟台学医的经过和“我”在东京受到优待的细节等。然而,如果我们引导学生细读这篇散文,学生就会发现,上述看似非常杂乱的内容,实则与高度赞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关系密切:国家命运多舛,中国留学生却醉生梦死,对自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不闻不问。可是,身为日本学者的藤野先生却无狭隘的民族偏见,对身为中国留学生的“我”的学习状况表现出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孜孜不倦的教诲。《藤野先生》言简义丰:时间跨度大,大小事件多,人物形象众多且生动鲜活。作品紧扣赞颂藤野先生的品格这一主题,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将好几个发生在不同地域的生活片段有机串联起来,以此凸显文章的主题。所以,教学《藤野先生》时,必须引导学生理出这篇文章的线索,并深入理解其线索的作用,以此加深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写作艺术。

三、披文入情,发展兴趣

学生学习散文过程中的披文入情,指的是学生在反复阅读散文文本的过程中深切体味作者寄寓于散文中的丰富情感。学生阅读散文时“披文入情”的过程,实为学生探寻作者寄寓于散文文本中的那种意境的过程。为了引导学生充分“入情”,首先要引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之后再引导学生逐步把握散文布局谋篇的技巧、散文内在的行文线索和散文所寄寓的情感内涵等,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使其愉悦的情感、审美体验与作者的情感波动相吻合。比如《白杨礼赞》一文,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是其抒情线索。茅盾通过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热情地赞美了这一“树中的伟丈夫”。然而,作者写景画形不是目的,“神”才是“礼赞”白杨的根本处,白杨的象征意义在“形”里只是若隐若现,须靠想象才能补足。而写“神”时,茅盾一反暗寓之辞,在议论和抒情中直陈白杨的象征意义,使白杨形神毕现。阅读本文时,只有饶有兴味地领略到作者抓住“不平凡”这个纲,开头作铺垫,又辅之以巧妙的过渡和自然呼应,使得全文有疏有密、有散有聚,线索清晰,层次井然,才能获得真切的理解。

四、抓住细节,品出其味

优美的散文中,往往蕴含着许多生动的、极富感染力的细节描写。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把握散文中的细节描写,学生会非常容易地走进作者在散文中预设的那一片情感天地。以《背影》为例。《背影》四次写 “我”流泪的细节,让读者深深体会到“我”与父亲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以及“我”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无可排解的自责之情、无法弥补的愧悔之情、无可慰藉的惆怅之情等。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上述细节,细细品味这一细节,学生均会为“我”对父亲的这一片深情所感动。

教无定法,学也如此,散文教学的以上教法只是对自己近年来教学尝试的一个小结,存在瑕疵是难免的,怎样用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呢?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如继往地继续探索。

第三篇:教学方法

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最头疼的是:学生不喜欢上美术课,没有兴趣。为什么没有兴趣?“画不好”长期以来从家长、其他任课教师、学校到---学生都认为:美术课堂教学就是教学生“画画”。学校考核美术教师也是看你培养了几个“画画”好的学生,或看你办一次画展,“画画”大赛获奖多少,形成了一个“定式”,美术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学生“画画”,在小学低段学生兴趣很浓,到了高段兴趣减弱,中学就没有几个“喜欢”上美术课,我的同事问我“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哪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综合评价学生,用鼓励的方法去欣赏学生的每一幅“作品”,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认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作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认识、鉴赏美的能力。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艺术作品规定一个统一的审美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先让学生看作品,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作品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对爱的渴望。我对学生的审美认识进行肯定和鼓励,给学生讲述“艺术作品怎样欣赏”,如:表现形式、构图、表现方法、运用材料,但最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即艺术的生命力。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状况,使学生认识到客观景物与艺术家生活情感创造了-----艺术作品。学生感触很深,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体验生活,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就看你去不去发现”。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的工艺制作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绘画、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用墨、用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把你对客观景物的主观认识表现出来,不要管你画的“象不象”,学生表现的非常轻松,造型能力,表现力强的学生就画,造型能力,表现力弱的学生可以合作,谈你对客观景物的认识,课后进行学生点评,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色彩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生动得多。

二、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有它的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品点评时,先让学生点评,鼓励每一个学生,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轻松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作品,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生活的环境里观察体验,写写画画积累素材,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你的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认识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大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小院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光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品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体现。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教学方法

少儿英语教学法包括::情境教学法,自然拼音教学法,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肢体反应教学法,重叠螺旋式三循环教学法,歌曲童谣教学法,课堂游戏教学法,简笔画教学法,最大兴趣激发教学法。

一、情境教学法1.什么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教育学专家们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只是给出了一个这样的概括:情境是教师“人为” 创设的“典型场景”,是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创设的“有情之境”,是一种人为优化的典型环境。通俗点说,就是让所学语言在一个人为创设的环境中展现出来。2.情境教学法的功能及意义1)无须翻译,孩子自行理解2)实际应用,避免会说不会用3)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孩子学习兴趣4)情境教学,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

二、自然拼音教学法是根据2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本身所代表的音源,不学国际音标,而是训练学生具有建立其单词与发音之间的直觉音感,从而练就出听音能写,看词能读的超强能力。QQ824560647

三、TPR教学法

1.TPR的理论基础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发明者:James Asher(詹姆斯.阿士尔)

定义:指全身反映教学法。它是外语教学法流派中很重要的一支,是建立言语和行为协调基础上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主要通过body language让孩子们领悟语言,从而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要求:老师要有爱心,善于鼓励学生的思维创新。

2.TPR教学的优点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适合儿童心理,因为孩子的好动性。增强记忆,学生根据动作记忆会更牢固。

3.TPR教学法的顺序。

Teacher says and models, students watch and listen

Teacher says and models, students act and say

Teacher says, students act and say

Teacher acts, students say

4.TPR的局限性。该方法只适应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其动作及言语大多是简单的活动,不能单靠它学习较深的内容,必须同别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不是所有的词或教学内容都能用TPR表达。

5.课堂指令Look at me.This is team one, and this is team two.Let’s play a game, OK?Are you ready? Come here.Go back to your seat.Open your book and turn to page 1.Who can try? I can’t hear you.Speak loudly, please.10 Good job.Goodbye.Hello, hello, stand up.Yes, yes, sit down.四、重叠螺旋式三循环教学法每堂课都可以复习,要让学生通过已知走向未知,再从未知走向已知。也就是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认知新知识。

五、歌曲童谣教学法它不仅是语言的最好载体,而且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所以用歌曲的形式表现教学内容,不但让孩子们通过唱歌把所学的内容唱出来,使孩子易学易会,在娱乐中自然吸收,更重要的是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如果再配上舞蹈动作,那更是锻炼了孩子的行为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A歌曲童谣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1童谣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有韵脚,有意境,有节奏,充满童趣,琅琅上口的一种说唱形式。歌曲则比童谣要更具有音乐性。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念英文童谣,唱英文歌曲是儿童学习英语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歌曲童谣简单易学,可以激发孩子的语言学习的兴趣及提升自信。增进孩子捕捉英语语感的能力,在学习歌曲童谣的同时,无形中词汇量,艺术性语言就能有所增加。4 活跃课堂气氛,寓教娱乐。

5帮助学生学习、记忆相关词汇、句型及语法 B教学中歌曲歌谣的教授:

1.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呈现歌曲与歌谣 2.运用体态演示歌曲与歌谣

3.运用准确的语音材料让学生模仿歌曲与歌谣

4.让学生改编歌曲和歌谣

六、简笔画教学法画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它可以作为游戏或者是在学生操练中运用到。比如说在warm-up环节中,教师可以一边画一遍边让学生猜是什么;在讲五官的时候,仍可以一边画一边讲,趣味性更强一些。

1、简笔画在教学中的意义: 1.直观教学手段,教师必备之基本功 2.增强直观性,减少母语的干扰 3.增强趣味性,启发学生的思维 4.调动各种感官,促进各种智能全面发展

2、简笔画应用的特点: 1.简练: 2.猜测引导: 3.画的速度要快: 4.画龙点睛:

5.练习:

七、课堂游戏教学法此教学法的应用避免了机械训练的枯燥无味,通过教师设置的游戏可以真正做到玩中有学,学中有玩。A游戏教学的概念界定

游戏教学时指围绕教学目标将游戏形式融于教学之中的教学活动类型。游戏中,孩子通过教师的指导,轻松愉快地达到预测的教学目标。游戏教学的范畴不但包括游戏本身,更多的还包括一些课堂操练中的即时活动。B 游戏教学的现实意义 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2 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3 游戏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4游戏教学这种“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减轻孩子的负担。C 游戏教学在少儿英语课堂的应用

游戏及课堂活动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的暖场和(单词句型)操练阶段。QQ824560647 D游戏教学的大致分类 1 暖场热身的小游戏 2 词汇教学的游戏活动 3 句型教学的游戏活动 4 字母及自然拼音小游戏 5 分组竞赛游戏和记分方式

八、.最大兴趣激发教学法

歌曲,TPR,游戏,表演等等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去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歌曲,TPR,游戏,表演等等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去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五篇:教学方法集锦

教师常用教法集锦

(一)(一)具体教法简介

一、导入的方法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首要的一环。很多教师非常重视新课“导入”的改计,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力求使导入自然、合理,符合学生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导语设计的一般方法如下:

1、悬念导入法。教师精心设计一个紧扣学生心弦的情境或问题,造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欲罢不能,顿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然后自然引出所讲内容。

2、抒情导入法。开讲前以饱满的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通过朗读、讲故事等简短形式,先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将这种情感平稳转移到所讲内容上来。

3、诱思导入法。这种导入一般采取“设问”的方式,提出疑问,促使学生去思考,探求答案,从而引出所讲内容。

4、类比导入法。有的新课与己学课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由此及彼,产生迁移,从而引出所讲内容。

5、励志导入法。讲述古今中外有志之士的成才经历,或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或采用名人轶事、格言、警句等形式导入新课。

6、目标导入法。其特点是开门见山,点明课题,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然后自然进入“达标”教程。

7、音像导入法。有些课文,用录像、影片、图片、录音等导入新课,令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大增。

8、实例导入法。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与实践中的素材作引子,不仅使学生感知书本知识和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

9、提问式导入法。所提问题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能触发学生的思维,忌搞“是不是”、“对不对”式的简单化提问。

二、提问的方法

l、引趣法。这种提问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要通过提问,激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兴趣。

2,诱发法。通过一个实验,一次演示,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等,阐发一个道理或结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3、发散法。即对于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发问,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4、引申法。设计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按由易到难的原则排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破疑明理。

5、联系法。即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实践经验,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6、分解法。即采用化整为零、分解难度的办法,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给学生“辅台阶”,便于学生回答。

7、破题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解读课义的“钥匙”,以课文为突破口,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8、探究法。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探究性设问,以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三、启发的方法

启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激疑启发。其要点是在“无疑处生疑”,从而使一堂课沿着“无疑一一有疑一一无疑”这样一条“波浪式”的思维路线前进。激疑启发适用于课题导入和讲课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分解启发。每节新课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把知识分解为学生已知的、半知的和未知的三部分:己知的知识一一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半知的知识一一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索求结论;未知的知识一一由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清楚。分解启发适于讲授密集知识内容时。

3、设问启发。根据教材的逻辑关系,可以把讲授内容组织成环环相扣、发人深省的“问题链条”,逐一提出,让学生回答,从而不断地诱发学生思考。当学生把这一“问题链条”弄清搞懂了,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知识。根据教学需要,有时这一连串的问题也可由教师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只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思维线索,指明思维方向。讲授逻辑性强且逐层加深的教材内容时,适于用设问启发。

4、反面启发。对于学生反复出现的错误,教师可针对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和肤浅性,有意识地让学生“跳陷阱”,以暴露问题,在学生“碰壁”和“跌跤”后。再用事实使他们恍然大悟,认识到自己原来错了,错在哪里?该怎么纠正?纠正学生常犯的顽固性错误、澄清似是而非的问题,用此法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5、类比启发。是在立足于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同类知识归纳整理,突出两类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启发学生认识规律、区别异同、变未知为已知的一种启发方法。

当抽象深奥的知识的性质与某一浅显事物的性质有相似之处时,可用此法使问题直观化和简单化。

6、对比启发。有些知识易于混淆,采取对比的方法容易弄清它们的本质差异,从而启发学生分清异同点。

7、比喻启发。即利用相同或相似的道理,用打比方或举出通俗易懂例子的方式,来讲述抽象难懂的知识。突破教学难点时,此法可以深入浅出地说明其道理。

8、演示启发。即通过实验演示,启发学生获取有关知识。演示启发适用于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而妨碍他们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细致分析时使用。

9、操作启发。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既启发学生掌握某些科学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10、情境启发。给学生创设学习某种知识的特定情境,使之身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进而引发思考。

1l、图示启发。运用图示启发学生思维,无论是讲解概念、法则、定律,还是讲解应用题,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四、语言表达的方法

教学语言的表达方法复杂多样,最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说明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某问题的含义、原因、理由、结果等解释 清楚,或者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出来,通常采用此法。它可分为诠释说明、分类说明、比喻说明、举例说明和图表说明等。

2、论证法。通常在运用论据来证明论断的正确性或不正确性时运用该法。

3、推导法。通常在根据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定律等,经过演算和逻辑推理而推求新结论时运用该法。

4、联系法。在使理论与实际、本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未学的知识与已经掌握的知识之间彼此接上关系,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时,采用该法。

5、比较法。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似的或不同的事物、概念等联系起来辨别其异同时,运用该法。

6、强调法。在授课中,当某一重要的知识或问题,要提醒学生特殊注意时,采用该法。

7、提问法。即使用疑问句式或设问语气,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促使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

8、委婉法。在课堂上,有些话不直言,而是通过迂回婉转的方式去说。

9、借助法。为了说明某一问题,借助其它事物、实物、理论、概念、词语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10、综合法。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把两种或几种语言表达方式综合使用,这种方法,称之为综合法。

五、结尾的方法

l、归纳式结尾。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归纳概括本节所讲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2、回应式结尾。所谓回应,是指与教学的起始阶段提出的教学目标相呼应。

3、发散式结尾。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另起波澜,发散开去,引发学生广阔的思考,这种结尾方式一定要讲究自然熨贴,运用得好,可以诱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但不要搞成画蛇添足。

4、迁移性结尾。提供与讲授内容相仿的训练材料,让学生举一反三,在新的训练中巩固新知识,并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5、推测式结尾。有些课文是言已尽而意无穷,在讲读结束时可引导学生进行推测性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6、延伸式结尾。根据讲授内容,将学习任务适当延伸,既有助于本课的学习,又能将课内学习拓展到课外。

7、悬念式结尾。有意设立悬念,使学生急于得知下面的内容,能起到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的功效。

8、铺垫式结尾。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课后进行认真复习,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六、练习题设计的方法

1、迁移型练习。在讲过例题之后,仿照例题的形式,稍作更换,另拟题目,让学生练习,以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

2、诱导型练习。进行新课前,估计学生会碰到的困难,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些诱导性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得到启示,减少理解新知的难度。

3、发散型练习。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求不同的解法,这种练习,对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好处。

4、对比型练习。对一些貌似质异问题,学生在解题时,稍有疏忽便会发生错误。为区别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教师可设计对比型练习。

5、题组型练习。将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设计成题组,让学生集中练习,使学生从练习中发现知识间的联系与规律,进而强化所学知识。

6、纠错型练习。建立纠错作业,要求学生抄出做错题,划出出错点,注明出错因,写出正确答案。

7、探究型练习。布置有探究价值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课下查资料、搞社会调查、问老师、与同学合作攻关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探究性自学能力。

8、综合型练习。在单元或期中、期末复习阶段,注意设计些综合性的题目,尽可能多地覆盖已学知识点,使他们通过综合练习,发现漏洞,及时补救,并通过综合训练,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七、板书的设计方法

板书讲究内容美、结构美、书写美,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艺术的需要,板书设计要别具匠心:

l、线索式。这种板书是根据课文内容的内在发展流程而设计的,它能清晰地展示作者的思路。

2、阶梯式。这种板书状如拾级而上的阶梯。这能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的层次以及层次间的递进或递升关系。

3、总分式。这类板书往往是教学内容的外显形式。呈“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结构的教学内容,适于用总分式板书。

4、图表式。把教学的内容要点,科学地填入设计的表格中,能起到简洁明了,一目了然的作用。

5、提纲式。编写所讲内容的结构提纲,以提纲作为板书内容。

6、对比式。通过对比分出异同,有利于认识共性与个性。对比的方式主要有:概念对比、正反对比、交叉对比、纵向对比、横向对比等。

7、图示式。就是在板书中,辅之能代表一定意义的线条、箭头、符号等组成某种方案图形的板书方法。它的特点是形象、美观。

8、标题式。即把所讲内容各部分的标题(包括小标题),作为板书内容。

教师常用教法集锦

(二)(二)基本教法简介

一、讲授法

l、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2、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有五种:①讲述。侧重于生动形象地描绘某种事物、现象,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和概念,并从情绪上受到感染。②讲解。主要是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概念、定理和原理等,进行较系统而严密的解释或论证。③讲读。通过师生双方诵读来讲解教材。④讲演。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中间不插入或很少插入其他活动。

3、运用讲授法的要求:①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观点正确,概念准确,对学生有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要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③讲授的语言要清晰、鲜明、洗炼、准确、生动,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快慢适度。④讲授要适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谈话法

l、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新知、巩固旧知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谈话法的具体形式有三种:①为传授新知的谈话。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一系列前后连贯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或根据对眼前事物的直接观察,经过积极思考作出正确的回答,借以获得新知。②为巩固知识或检查知识而进行的谈话。教师根据学生已学过的教材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回忆旧知识进行回答,借以巩固和检查旧知识。③指导性谈话。指在教学活动开始或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出要求的谈话。

3、运用谈话法对教师的要求:①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拟好谈话提纲。②提问要适合学生程度,有启发性和连贯性,问题的表述应明确易懂,便于理解。③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言,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④谈话结束,要进行及时的激励和公正的评价。

三、演示法

1、演示法是指教师出示各种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2、演示的种类,根据演示材料的不同,可分为①图片:图画、挂图、地图、图表的演示;②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③实验演示:④幻灯、录音、录像、教学电影、电脑模拟的演示等。

3、运用演示法的要求:①服务于教学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有明确目的。②要尽可能地使全体学生用多种感官感知演示对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③演示要和教师的讲解和谈话相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方面或事物的发展过程,使演示的事物与书本知识的学习密切结合起来。

四、欣赏法

1、欣赏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借以陶冶高尚情操,培养道德品质和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

2、欣赏法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①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欣赏,如对音乐、美术、文学作品和大自然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②道德行为的欣赏。如对政治、历史、语文等教材中有关名人的格言、事迹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高尚的理想和情操。③理想的欣赏,如对科学研究中的追求态度、严密论证和创新精神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求知兴趣、科学态度和缜密的思考习惯。

3、运用欣赏法的要求:①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之前,要通过讲述或讲解一些背景知识等方法,联系学生过去的经验和当前情景引起学生欣赏的渴望。②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惊讶、赞叹、欣赏、钦佩、景仰等情感反应,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③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当学生对欣赏的对象发生强烈情感的时候,教师应进一步指导他们从事扩展阅读、创作、表演等实践,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和理智情感。④培养学生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在欣赏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热爱真、善、美,同时要使学生学会鉴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培养他们的鉴别能力。

五、练习法

1、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矫正,通过对知能的训练,借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教学方法。

2、练习法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①引起学生练习的兴趣。题目不要偏、难、怪,要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练习后产生成功的体验。此外,还要限时训练,增强学生的效率意识;通过开展游戏性质的练习、举行作业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②对学生的练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教师示范,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榜样,之后学生模仿;模仿之后,教师还要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纠错扬正。③指导学生注意练习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①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有目的、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②精选练习材料,加强双基训练,努力促进学生技能的积识迁移,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③练习要按步骤进行。首先要提出目的要求,进行必要的示范;然后学生进行练习,先求正确,后求熟练;最后教师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讲评总结,指出优缺点及产生原因,再一次为学生做示范并提出改进要求。④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要适度。⑤每一次练习后要及时反馈,及时表扬,鼓舞信心;对错误及时矫正,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六、讨论法

l、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讲,以讨论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2、讨论法的程序:①学生自学。教师指定自学内容,提出自学要求,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②自行讲解。教师把学生也分成相同数目的小组,具体指定主讲人,或由小组自选主讲人进行讲解,小组中其他成员自由补充。③相互讨论。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主讲人的结果正确与否,有无不同解法,其中哪些解法最为简捷等问题进行讨论。④点评小结。教师针对讨论的结果,指出正确结论。

七、复习法

1、复习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温习已经学过的教材,以强化识记,加深理解,融会贯通,从而达到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复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防止遗忘,同时可以诊断和弥补学习上的缺陷,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复习法一般分为三类:①再现性复习。指对已学过的知织的复习。形式有几种:一是讲授新内容之后的巩固复习;二是对知识运用的简短复习;三是过渡性复习,即讲新知识同原来学过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新旧知识自然过渡。②对比性复习。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③系统性复习。把一个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和综合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3、复习法的一般形式:①口头复习——教师为主或在教师启导下学生为主,或师生共同复习;②书面复习一在教师安排下填表复习;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复习题。

4、在组织复习时,应抓好三个环节,处理好三个关系。三个环节是:①分类整理,加深记忆;②沟通知识,开拓思路;③适当综合,灵活运用。三个关系是:①学生之间好中差的关系:②查漏补缺和系统复习的关系;③讲和练的关系。

5、运用复习法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在复习中应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注意突出重点,讲练结合;②教师应该概括地、扼要地揭示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法则结论:③复习方式要多样化;④复习要及时,使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及时反馈并不断地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质量。

八、实验法

l、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2、实验法具有三种类型:①引导学生认识尚未认识的新知识;②验证理论,从而巩固知识、加深理解;③根据已经确定的理论来概括同类形象或解决实际问题。

3、运用实验法对教师的要求:①要编制实验计划。内容应包括实验的题目、目的、要求及所需的仪器、材料、工具等。②要做好组织工作,当前我国的教学实验多是分组实验。要分好小组,指定小组负责的学生。③实验前做好各种物质准备,对实验所必需的仪器、设备、材料要做好检查,以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④实验开始时,要向学生说明实验的目标和要求,还要适当说明仪器设备的构造、名称及正确的使用方法。⑤实验进行时,教师要巡视检查学生实验操作情况,指导纠正实验活动中的错误,帮助实验中遇到困难的学生。⑥实验结束后,要进行总结,教师可指定学生报告他们的实验进程和实验结果,并进行讲评,指出优缺点,明确改进方向。

下载散文教学有哪些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文教学有哪些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方法

    熟悉 20 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所出现的各种教学方法的含义 发现学习含义: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布鲁......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一)概念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传授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讲,它是......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3P”教学法 简介 "3P(Present, Practice, Production/PPP)"教学法也称“三位一体教学法”,这是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始终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法 2、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个别才做活动,教学方法是由若干个教学方式构成的,有一种教学方......

    教学方法[范文]

    新型的教学方法: 有“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 研究教学法 它的基本程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互相研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提高。 学......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导论 第一章 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的意义:1.教学方法是联系教......

    常用教学方法

    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启发法、实习作业法。 常用教学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整......

    关于教学方法浅谈

    关于教学方法浅谈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