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龙川导游词3篇

时间:2019-05-13 11:2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龙川导游词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龙川导游词3篇》。

第一篇:安徽龙川导游词3篇

安徽龙川导游词3篇

龙川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城东11公里,由原坑口、浒里、横川3个村合并而成。下面是安徽龙川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安徽龙川导游词篇一:

欢迎各位来誉称“徽州第一家”的胡宗宪尚书府考察参观!我是龙川胡宗宪尚书府的导游员×××,从现在起,我将为您(们)服务,带您(们)走进中国封建社会徽派官宦建筑的缩影一一胡宗宪尚书府,探寻明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七省总督胡宗宪尚书一生的喜怒哀乐,希望这座充满神奇魅力的徽州府第,能激起你们对这种古古老东方地域文化的兴趣,解开您(们)心头的种种历史文化之迷,满足您(们)的种种好奇,给您(们)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

龙川,历史上虽是弹丸之地,却人杰地灵,创造了500年的辉煌。她东耸银屏、龙须山,南依天马、贵人峰。西卫凤凰山,徽文化的母亲河之一一一登源河与山泉滴聚而成的龙川河在村前交会,胡氏一世祖--东晋散骑常侍胡焱在镇守歙州为官期间就是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并于咸康三年(377)举家迁居肇基于此,至今已有1660多年。从南宋著名的地理风水学家赖文正(布衣),到当代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顾问,高级建筑师郑孝燮都说“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正是在这块风水宝地上,不出千人的小小村落,历史上曾出过20多位进士举人,两个尚书,任县令以上官员20多名,另有教谕7名。其他领域也有许多杰出人才。同时也是我们的总书记胡锦涛的祖居地,真可谓是名不虚传的“名人故里”。

据胡氏宗谱纪载,龙川村形状似停于河畔之船,胡氏建村筑居布局曾经过赖布衣地师亲自指点修正,并留下了《阳基记》一书。而胡宗宪尚书府恰处于“船”的“舵手”位置,是依据《阳基记》风水要求设计建造的,迄今已有约460余年的历史。整个尚书府象微微翘起的船头,占地5000多平方米(今修复2000多平方米),内有从善堂、官厅、梅林亭、轿厅、蒙童馆(梅林学堂)、医馆、松公家祠、土地庙、徽戏园、文昌阁、观音堂(佛堂)、逍遥斋、小姐楼、徽州厨房及众多小巧园亭,内门八十多道,外门二十四道,故当地人称“二十四个门阙”。尚书府历经多朝数代波折,时兴时衰,文化挚厚,又有“六大怪”流传,神秘而又充满灵性。现在保存修复看到的尚书府主体建筑为明代建筑,清代民国曾经过部分修缮,布局独得、设计巧妙,外典(雅)内秀(丽),以古巷子多、门阙多、功能齐全而著称于世,一般游人都有进得去出不来的迷宫感觉。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龙川尚书胡氏族谱上记载,历史上龙川胡姓家族,人丁最兴旺时曾“七世同堂”。胡宗宪尚书府是整个古徽州迄今保存最为完整、气势最为雄伟、结构最为复杂的明代官宦之家建筑群。故有号称“徽州第一家”之誉。其一,从建筑结构和规模来看,有官邸气派,与徽州现今大量留存徽商民居相比,显然不同,内部三雕饰物强调正统,并突出官本位思想,从中能够体会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其二,建筑外观大方朴素而内在结构小巧玲珑,室内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保存如此完整,这是极其少有的。其三,胡宗宪在明代历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作为明代重要人物,其故居有着极其珍贵的人文价值,承载着明代官场兴衰的大量历史痕迹。

请各位跟我一一游览,不要单独行动,以致迷路找不到出口。也祝各位能在这块风水宝地里获得好运和福气。

七星环月 又叫七星拱月,这是尚书府西大门前一大胜景,为尚书府第一怪。原来,大塘中依次排列七口小塘(今淤待修复),前环一明月,称“北斗七星环月”。恰好与天上北斗七星的布阵一模一样,像两个长柄大勺。每缝枯水季节,七星小潭会露出塘水水面。所谓“偶尔露峥嵘,又见北斗星。”为何在尚书府西大门前修建这七星潭呢?有两种说法,一是聚财。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建造七星潭,让七个泉眼之水(财气)全部汇聚到胡家池塘中,再将北斗星这只“大勺”深深埋在塘底,这就绝对保证了肥水不致被勺子舀出外流。二是有风水的讲究。《阳光十书》说:“西向门前七星潭、世代子孙居高 官”。即让七星潭保佑胡氏子孙官运享通。当然,也有备以救火的实用功能。

我们脚下的门前坦设计也有讲究。靠七星塘的前部,用鹅卵石铺砌,称“鱼鳞坦”。鱼多子,冀家族丁多而年年有余。民间又有“鲤鱼化龙”的说法,冀兆塘中鲤鱼能化龙而跃上“龙门”。门前部分为五路石板横铺,代表东南西北中五路。清人姚福均说:“出门五路皆得财也”,故昔时民间要祭“五路财神”。

安徽龙川导游词篇二:

龙川胡氏宗祠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大坑口村,离县城约10公里,座落在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有四、五百年历史了。久负盛名,离家又并不太远,我和妈妈两个“旅游一族”当然不想错过,于是,我们搭上了暑假的末班车出发啦!

青山绿水,烟雨朦胧,沿途的风景与喧闹的城市截然不同,成了我和妈妈关注、谈论的焦点。我惊叹不已道:“要是能居住在这儿,我这辈子就死而无憾啦!”“呸呸呸!别说这么不吉利的话。”妈妈打断我的话嗔怪道。就这样说说笑笑,很快便到了目的地——胡氏宗祠。

走进祠堂,便看到一座很大的庭院,右边走廊墙壁上挂着十幅古装的官大人画像,个个威风凛凛,其中,就有胡氏的祖先:胡父。看到这里,妈妈压低声音神秘地对我说:

“楚儿,你仔细看哦,有一幅画很奇怪,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画上人的眼睛始终'盯'着你!”

“真的吗?”我吃惊道。

“真是太奇怪了,莫非这画的是神仙,不会吧?”我满腹猜疑。连忙抬头仔仔细细地寻找那幅画。“这幅?不是!那幅?也不是......”就这样,足足把十幅画前前后后审视了两三遍,还是没有找到那幅暗藏“玄机”的“神”画。

正当我眉头紧锁之际,妈妈欢呼雀跃道:“楚儿!快来看,是这幅!”我急忙应声跑过去,原来,“神”画另有所“居”。

我仔细打量起来:这是一个穿着龙袍的人物像,粗略一看跟前面所见画像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怪就怪在:无论站在正面,还是侧面,好像他的眼睛始终不离不弃。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名不虚传啊!

我胆怯了,想:“画上的人肯定是神灵再现,我可不敢有丝毫的不敬,不然,被他查觉了,一定会死跷跷的!”

听导游介绍:“由于古时候,除了皇帝,画其他人穿龙袍是要灭门九族的,所以,这幅画上的龙袍改为土黄色,并且龙袍上龙的眼睛被挖空,这样,说到底,他只能算是个'土皇帝'也就定不上罪了。”

“哦!是这么回事啊!”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画像上人的眼睛为什么会盯着人不放,我至今还没弄明白。

接着,我跟妈妈又去了摆放牌位的地方和以前胡姓人居住的房屋,都非常有趣,很有韵味。其中有两块匾额尤为好玩,它们是因为被当作天花板和床板使用,得以幸免,才保留至今。真让人哑然失笑!

这次游玩,虽然只有匆匆几个小时,但我不仅欣赏了龙川胡氏宗祠精美的建筑,知道其背后耐人寻味的故事,也对徽州古老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想:等我长大了,再来游览一遍,一定会有更大收获的。

安徽龙川导游词篇三:

在内容上,无论是反映家族荣誉历史的大题材,还是传统的戏文人物、走兽花草,在形式上无论是浮雕,还是透雕,其艺术功能都还是装饰。所有这些,各个祠堂都有,其他古建筑也有。国家文物局一位专家说,胡氏宗祠的木雕作品,连故宫里都没有。指的不是这些,而是这正厅和寝楼的一百多隔扇门裙板。绝在不仅精美,还绝在通过花鸟虫鱼、珍禽瑞兽,博古八宝图来褒美胡富、胡宗宪、胡宗明等先祖人品德行,还蕴含了族规祖训。先看享堂的20扇荷花图,从个人而言,主要是以此赞扬胡富的梗直敢言,罢官不移志,富贵不矜持的君子风骨。以祖训而言,则以荷字谐义“和”字,并加以突出。一扇门的荷图寓意“一门和气”,全部荷图寓意“满堂君子”,具体到每幅荷图又有它特定命意。左边:

1、上有鸟飞翔,下有青鱼,寓意“祥和清吉”。

2、荷丛中有鹭鹚吞鱼,寓意“和顺路通(鹭吞)”。

3、荷花、鳜鱼组图,寓意为“和为贵(鳜)”。

4、荷花、飞鸣之鸟,金鱼组图,双鸟和鸣于荷花上,金鱼谐金玉,图意为“和比金玉(鱼)”,5、荷花、白鹤组图,寓意“和合(鹤)”,6、荷花、飞鸟、蚌组图,寓意“和气生财”,因蚌中珍珠为之财;

7、荷花、飞鸣之鸟组图,寓意为“惠风和畅(唱)”;

8、荷花、鸟、水鸭组图,寓意“和衷共济(栖)”;

9、荷花、鸳鸯组图,寓意为“夫妇和、家道成”;

10、上有飞鸟,下有鲤鱼,寓义“天时地利(鲤)人和”。右边:

1、荷花、水鸭组图,水鸭官名“凫”,谐音“福”,寓意“和即是福”;

2、上下呼唤之鸟与鸣虫、荷花组图,寓意“一唱共和”;

3、翠鸟、蜜蜂、荷花组图,“翠”与当地方言“劝”音近,寓义劝人要“和讽(蜂)细语”;

4、荷花与虾组图,“虾”谐音“家”,寓意“家和万事兴”;

5、水鸟、荷花、鲶鱼组图,“鲶”与“年”谐音,寓意“人和年丰”;

6、一对水鸭与荷花组图,寓意“和睦双福”;

7、荷花与青蛙组图,寓意“和养天机(田鸡)”;

8、飞鸟与荷叶、浮萍组图,寓意“和而平(萍)安”;

9、荷与戏水鸳鸯组图,寓意“和乐”;

10、荷与蟹组图,寓意“和谐(蟹)”。

我们先看左右两厢十扇《荷花图》。设计者借物喻人,设景生情,千姿百态归纳为“喜”“怒”“哀”“乐”四象。一般说,莲叶朝上,荷花初绽者为“喜”,莲叶朝下斜摆,花瓣怒张者为“怒”;莲叶曲卷,花枝枯萎者为“哀”;莲叶舒展、花蕊蓬勃、似闻暗香者为“乐”。

《荷花图》有三层意思:1,荷与“和”、“合”谐音,暗喻合族和睦,以求兴旺发达。,2莲与“怜”、“恋”谐音。子孙们恋恋不舍地时常怀念祖先。3大莲花代表长辈,小莲花代表小辈,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清白,道出美好祝愿。希望家族每一个都洁身自爱,做一个清白的人。

荷花、芦苇、桂鱼组图意为“和为贵”的谐音,荷花、螃蟹组图意为“和谐”。这些雕板的艺术价值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画面形式上,还有其独到之处,特别是在“构图”和刀法技巧上,堪称绝品,叹为观止。构图上,在中国画传统中称为“章法”。

一是主、宾关系。《荷花图》有二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中,荷叶和荷花为主,飞禽水族和芦苇水草为宾。第二个层次,荷花为主,荷为宾。你们看,三十多朵荷花、花蕾和莲蓬,仅有三四个被少部分遮挡。不管被安排在什么位置,都很显目。

二是动静关系。《荷花图》花和叶是静态主体,就用飞禽水族的动态来衬托;在花与叶这个层次中,主体的花是相对的静,宾体的叶,就表示得千姿百态、上下翻卷。

三是疏密关系。总体上看《荷花图》重于密。分开看《荷花图》中,不仅在大面积荷叶复布中间,每朵荷花都按这原则被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而且下部的荷茎也有疏有密地成组合型排列。

东西两厢是荷花的世界,花有“含苞、初绽、盛开、并蒂”之别,叶有“平铺、翻卷、舒展、低垂”之分,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就连枯荷败叶,发育不良的莲蓬也跃然画中,真是应有尽有。

这些雕板的艺术价值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画面形式上,还有其独到之处,特别是在“构图”和刀法技巧上,堪称绝品,叹为观止。构图上,在中国画传统中称为章法"。

第二篇:安徽绩溪龙川导游词

龙川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城东11公里,由原坑口、浒里、横川3个村合并而成。该村是一个“八分山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村。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徽绩溪龙川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安徽绩溪龙川导游词1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在地势独特、风景优美的绩溪坑口村有一座古祠,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胡氏宗祠,有关专家赞誉它是中国古祠一绝。

据历史记载,龙川是坑口村的古称。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古称龙川。后人认为小溪(又称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溪,故改为坑口。这个传说至今仍在百姓中流传。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大修。坐北朝南,前后三进,由影壁、平台、门楼、庭院、廊庑、尚堂、厢房、寝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组成。宗祠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令人有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之感。

对于胡姓儿孙来说,绩溪是他们非常辉煌的一块家园。唐代,绩溪出了个散骑大将军胡宓;宋代,出了个以两劾秦桧而名垂青史的监察御史胡舜陟;明代出过奕世尚书胡富、胡宗宪;清代,出了徽墨名家胡开文、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出了著名学者胡适;当代,出了国家副主席胡__……这一个个名字,使青史留芳,为胡姓生色。清末光是胡姓祠堂绩溪全县就有30座。

宗祠是古徽州聚族统宗,维护宗族的建宗法制的产物。对现今说已失去它的作用和意义,但它的木雕艺术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历史文物来研究有它特有的考古和观赏价值。尤其是它的木刻花雕独树一帜,形成自有的艺术风格,可谓木雕艺术的一颗“明珠”,“古祠一绝”的含义也就在其中。宗祠的木雕基本分布门楼、正厅落地窗门、梁勾梁托和后进窗门等4大部门,均以龙凤吉祥、历史戏文、山水花鸟、优美境地等画面为立意构图。花雕采用浮雕、镂空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技艺手法,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高大门楼的雕刻是以历史戏文和龙狮相舞为主体的图案构成。门楼22米宽斗拱承挑屋檐、翘首腾空。门楼前后两间各有6根石柱、5根月梁和方梁,结构严密,布局匀称。方梁梁面雕刻“九狮滚球遍地锦”、“九龙戏珠满天星”的精致图案;两旁则是内容各异的历史戏文,文武百官,聚集一堂,三军听令,跃马横刀,一幅幅鏖战沙场的画面展现眼前,仪门上彩绘蔚迟恭、秦叔宝两门神把守大门,两旁石鼓相依,大狮对峙。

越过古祠的大天井便是中进(即正厅),乃是族长举行祭典的大堂。它由14根直径166厘米的银杏树圆柱、柱基采用枣木刻成莲花瓣托、架着大小54根冬瓜梁,结构为抬梁和穿斗式相结合,显得威武壮观。正厅的每根屋梁,两端皆椭圆形梁托,梁托上雕刻着彩云、飘带,中间分别镂成龙、凤、虎,檩上镶嵌片片花雕,连梁钩均刻有蟠龙、孔雀、水仙花、万年青,仰首凝望,玲珑别致。正厅两侧和上首的花雕更是别具一格。两侧各10扇落地窗门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为主体图案,花形千姿百态,有的含苞待放、菡菡初绽;有的亭亭玉立,随风招展,有的平铺水面,舒展如画,无一雷同。更令人可爱的是花中有物,物中有景。荷花在池水中荡漾,或微波粼粼,或浪花朵朵,花群之中,有鸟翔蓝天,鱼潜水底,鸭戏碧波,还有蛙跃荷塘,鸳鸯交颈,把整个荷群画面描绘得生动逼真,妙趣横生……。

正厅上首一排落地窗门的花雕却是一幅“百鹿图”,衬以各种山光水色,东南西北方的竹木花草,各种形态的梅花鹿在这里自如生活,有的悠悠漫步,有的受惊疾奔;有的回眸招侣,也有的仰首呦鸣;有的饮水溪畔,有的口衔灵芝;还有的幼鹿吮乳,母鹿抚舔,真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登上台阶,来到古祠后进,这里又是一个“仙境”。一排排落地窗门全是花瓶雕刻世界,有六角、八角、半圆、菱形、大口、长颈等各种形状,千刀细刻,精致可爱,瓶口刻有四季花卉,梅、兰、竹、菊、牡丹、玉簪、海棠……,可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从正厅出来,走进正祠东侧的边房,其结构分上下堂,高度仅有正祠一半,木雕简陋,另有风格。这是一座副祠,为什么要建这座副祠呢?据传说,龙川是船形,全村清一色胡姓,而船在大海行驶如没有铁锚就无法停航靠港,故从外村请来一位丁姓住此护祠,丁姓好比铁锚把大船钉住就稳当了。更奇怪事的是,这家丁姓至今已16代,代代单传,是何缘故,还是一个“谜”。古祠的“谜”,又何止一个。古祠大修之后距今400多年,可找不到一只蜘蛛。有人说,古祠选用优质木料有关,也有的说,关键是古祠地处风水宝地的缘故。此“谜”虽未解开,但没有蜘蛛网络,花雕更显风采。

大概是们对徽派木雕艺术的喜爱,又是人杰地灵的宝地,不少国内外人士和游客,出差皖南或游览黄山,都要赶到此村游览一番,加之品味。这座古祠的木雕艺术,每年吸引万多名观赏者。反过来又大展了古祠“明珠”的风采。

安徽绩溪龙川导游词2

【欢迎词 1分钟】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代表安徽旅行社欢迎您的到来,能够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与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姓杨,您叫我小杨就好了。那么,坐在我身边的,就是本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康师傅。您别看他脸上长着青春痘,他可是有着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了,本次旅途有它保驾护航,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在这次旅途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请一定要找我,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外出旅游靠导游,希望我们能一起拥有一段美好的旅行,为大家留下一段珍贵的回忆。

【简介 1分钟】

绩溪龙川景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龙川村,是胡姓聚族而局的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国家5A级风景区,龙川旅游风景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珠联璧合,浑然天成,胡氏宗祠,为江南第一祠,素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美称,1988年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奕世尚书坊是明代正宗石雕牌楼,为徽派石雕之最,1986年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_年10月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这个村为何叫龙川村呢,那是因为东边这座高山是龙须山,是这村中龙脉,从村中穿过小溪古称川,所以就叫龙川。在水街西边的小山叫鸡冠山,和在东边相对的龙须山一起按风水学上说是天龙地凤,龙凤呈祥。南边就是祠堂对面的这座山叫天马山,是这龙川一村之朝山,北边有条长河,就是我们沿路来看到的大河,叫登源河。当年祖先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就是因为东耸龙峰耸,西峙鸡冠,南有天马山奔腾而上,北有登源河蜿蜒而来。

【石牌坊1分钟】

现在在大家眼前的牌坊呢,就是我们的奕世尚书坊.它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是一座纪念明代胡姓的胡富、胡宗宪两尚书的石牌坊.牌坊有四柱三门五楼,南北朝向,通高10米,面宽9米,抬梁式建筑,主体结构由4根柱子、4根顶定盘坊和七根大小额枋组成.在四根柱子的南北两面,各抱鼓石护座.牌坊采用侧脚做法,柱子采用梅花柱的抹角做法,这是明代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整座牌坊气势磅礴,充分展现出我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牌坊主楼延下正中有一块竖匾,“恩荣”二字耀眼夺目,匾的四周则盘以双龙戏珠纹.在恩荣匾的下面,4只宝瓶托起的天花板,写有楷书“奕士尚书”和“奕士宫保”8个大字,字体端庄厚重,行笔秀润潇洒.句考证,这书法出自明代四大家之一的文征明之手.接下来我们来到的就是绩溪龙川胡氏宗祠,记得前面我给大家讲的那个锦字了吗?对了,就是我们的__的锦了.这个风景优美的山村就是我们主席的故乡了.在此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主席家乡的文化。

【龙川胡氏宗祠4分钟】

龙川胡氏宗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现存的最好的宗祠之一,新华社社长邵华泽为此书写了“江南第一祠”的匾额悬挂与此.它始建于明嘉靖20__年(1546),占地面积1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64平方米,它是由照壁、露台、门楼、天井、廊庑、正厅、厢房、寝楼、特祭祀等十个部分组成,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大家看河对面的照壁,是它将宗祠门楼前的地域规定了一个固定的范围.接着大家看到的是宗祠的露台,它有48平方米,高一米,实际上是整个胡氏宗祠台基的一部分,其地面,阶犀,望柱,栏杆全用花岗岩石砌成,过去举行宗族大型活动时,站位都是有讲究的.这个台基上站的应是宗族中层或对宗族有贡献的人员.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宗祠的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七开间,近深两间.建筑面积145平方米,是由28根立柱和33根月梁组成主体结构,前后16驾斗,将三个层次,5个屋顶屋檐前挑达一米多,前后8大戗角,呈凤凰展翅腾飞之势.所以门楼又称五凤楼.胡氏宗祠以木雕艺术殿堂著称于世.原由的600多件木雕作品经过100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存400余件,分布在额坊,梁,柱,搁扇,斗拱,轩顶等十余类型的大小部件上,最大的是寝楼隔扇门中的腰华板,仅有34厘米长,13厘米宽,再那木梁之下,大家看到那弯弯的勾子没?那钩子的方向是朝胡氏宗祠的里面,寓意着把财气给勾进去.进入宗祠大家一眼看到的呢就是我们的大额坊,上刻着“九龙戏珠满天星”,下面3根普柏坊刻的是历代胡姓文官祖先勤于政,重教育的种种业绩.而中间屋檐下的那根额坊刻的则是“九龙戏珠遍低锦”.其他3根普柏坊雕刻的是历代胡姓祖先血战沙场,建功立业,精忠报国的场面.只可惜“__”初期,这些人物被削去了面部,成为了历史遗憾.【天井1分钟】

大家往上看,这就是我们徽州建筑的天井了.它的主要功能是采光和通风.天井中央的一排条石也叫蛹道,只有在重大活动中,才开大门.宗族上层人物,高龄长辈,贡献突出的成员和各家家长,才可由此进入正厅.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正厅,又名祭厅.厅堂中间隔扇门内是祭坛,里壁悬挂上始祖客像;而上方的两块额匾,《世恩堂》是明代著名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书写,另一块是清朝的历部尚书张延玉奉乾隆皇帝的旨意,撰写叙述胡宗宪的抗倭功绩.隔扇门外,有摆供品,香烛的大供案.正厅门阔7间22.16米,进深5间17.47米,建筑面积达387平方米,顶高9.3米.主体结构由48根立柱,154根梁坊组成,中间4根大金柱,是由围达1.66米的银杏制作而成.下面我们来到的寝楼,这是供奉胡氏祖先牌位的地方,楼上存放着祭祀用具和宗族典籍、谱牒.整个祠堂在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重修,1989至1993年全面整修,惟有这寝楼上保留了明代建筑格式和原貌,坊柱也还是明代原物.【欢送词 1分钟】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本次的龙川景区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杨导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一路上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心中纵有万般不舍,分别却是必然的,但我相信这次的分离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也许我不是您遇到的最好的导游,但大家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游客,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也请您千万不要忘了,在河北有一个导游小杨,随时等待着您的到来,最后预祝大家归途愉快,一路平安!

安徽绩溪龙川导游词3

明代万历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说过,“商贾之称雄者,江南则称徽州,江北则称山右。”可见,安徽的徽商与山西的晋商在明代初年,就已成为“称雄”于我国流通领域的两大商帮。

徽州人外出经商,始于宋代,至明代初就已形成人数众多、势力强大、规模显赫的商帮队伍。明朝人王世贞曾经以“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的概括,来形容徽州人热衷商贾的风俗。意思是徽州十个人中有七个在外地经商。

绩溪徽商,兴起于明代中叶,所营行业计有十数种。他们的足迹遍及国内百余市镇。据建国前的近百年统计,其中旅外经营的茶号达一百三十余家,约占绩溪旅外商号总数的十分之一。眼前我们看到的这幢典型的徽派民居,是徽州茶商胡炳街的住宅。这幢建筑总面积有220平方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只有堂屋、书房和两个院落。小院在书室之南,内有汲水池,既供日常饮用,又作消防之备。小院紧邻书屋,可使学子在学余有个调节心态、放松肢体、改善思维的小天地。大院落原来有厨房、柴房、猪圈、厕所等附属设施,现在所看到的房屋前厅是20__年按原样修复的。整幢建筑虽然规模不大,也不豪华,但却小巧玲珑,“脚手”(附属建筑物)齐全。具有当时徽州小康之家居宅的特点。

龙川胡氏于苏北营茶曾经历四代,从胡炳衡的祖父就开始从事茶业。祖父叫胡允源,出身贫寒,少年时代,便由亲戚荐往江苏东台学生意。初在徽州人开的茶栈习商,后任该店水客,专事采购徽州高山茶叶。自咸丰三年(1853年)起,太平军鏖战徽州,十进绩溪。胡允源凭借他对交通路道和茶货行情的熟悉,多次冒险进山采购徽州高山名茶,在兵荒马乱中保证了茶店的正常营业。店东为感激他,赠送他一笔可观的酬金。不久,允源就以这笔酬金和自己多年的积蓄,购买了裕泰和茶号的全部股份,还开设了一爿胡源泰茶号。随后,允源将儿子树铭从龙川带到胡氏茶号习商。数年之后,又分别在靖江县、泰县开办了两爿胡源泰茶号,店业交由儿子树铭掌管

光绪初年,允源病逝于龙川家中。树铭遵照父亲生前教诲,苦心经营,节俭度日,终使店事兴隆如初。树铭不仅勤守店业,还不遗余力地供养在龙川的四个儿子读书,其中有炳衡等三人中了秀才。树铭便将炳衡及其兄炳华从龙川携往苏北的胡氏茶号学习店务。

光绪末年,树铭逝世于原藉,店伙趁炳华、炳衡返里奔丧之机,勾结外贼,盗走几十篓茶货,致使胡氏茶业蒙受不小损失。炳华、炳衡致力于改善管理,清理人事帐务,完善规章制度,又于民国初年在姜堰开设了胡震泰茶号。此店经营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民国十三年(1920__年)前后,炳华、炳衡相继去世,他们的妻子毅然担当起祖传店业的经营。妯娌二人同艰共苦,荣辱相依,重金聘请经理,大胆调整人事,苦度难关,终使五爿茶号经营日渐兴旺。

民国二十年(1931年)后,炳华、炳衡的儿子增麟、增鑫、增钰、增祯相继成人,其中二人从教,二人继承祖业。在他们经营期间,尽管在抗战时期曾在码头转运途中损失茶货三百多件,给胡氏茶业带来巨大损失,但兄弟间精诚合作,精心治店,又使胡氏茶业有了发展,建国前,他们又分别在泰州、上海开设了胡源泰新茶号二家,直至解放后的公私合营。

至此,胡氏茶业从?源创业,树铭发展,炳华、炳衡及其儿子继承,经过四代,历百余年,共开办了茶庄、茶栈14家。成为苏北“三泰”地区少有名气的徽州茶商。

安徽绩溪龙川导游词4

各位朋友:大家好!

现在我们来到都宪坊,这座牌坊是为副都御使胡宗明而立。都宪坊最上方是“圣旨”二字,在牌坊等级中属于第二等。

以前建造牌坊必须得到皇帝恩准才可以,根椐不同等级牌坊一般分为三等。一等牌坊是“御赐”,是皇帝同意以后由国库出钱建造;二等牌坊是“恩荣”,是皇帝同意以后由地方财政支持建造;三等牌坊是“圣旨”,是家族出了人物,向皇帝申请,皇帝恩准后由自已或家族出钱为其建造。

据专家考证,坐龙峡谷地貌是经由300万年的地壳变化加之风蚀水流而成。它集俏、隐、幽、旷、奇、险、古、拙于一体,拥有“中国第一奇峡”的美誉。坐龙峡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峡谷、原始次生林、溪瀑组合成的奇幻自然风光和恍如隔世的古朴神秘土家风情,而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坐龙峡拥有中国第一条特种游道,所有游道均建于峡谷深处,依山取势,既经精心雕琢却又浑然天成。要穿越游道仅靠手足筋骨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坚强的意志以及对自然感恩的心,因而游道又有“生命课堂”之称。

圣旨下方是“都宪坊”。“坊”,指牌坊,起了楼顶的人们又称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以标榜功德,宣扬礼教,多用木、砖、石等材料建筑。南方多雨,多用石料。“都宪”是指汉代设中丞,为御史台长官,称都宪,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都御史相当于前代御史中丞,所以坊名“都宪”。宪,对省高级官吏的教称。都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简称,相当于中央检察院副检察长。

都宪坊下方写着“正德十一年丙子科副都御使胡宗明”,胡宗明曾经副都御使的身份巡抚辽东,即行使监察之职,又统领地方事物,为地方的最高长官。

明代监察机构称都察院,即传统的御史台。和现在的中央检察院的性质一样。其主要职责是举劾百官,即行政监察。由于兼有刑事司法的职能,故而位居三法司之列。都察院级别与六部(吏部、兵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相同。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及六部尚书均为二品。

为坑风雨保存永久,多采用一固二透的防范措施,用抱石豉或石狮夹持柱子,这里石柱两侧使用的是倒爬狮,这两头狮子前爪朝下,公狮子脚踏彩球,寓意为国泰民安,母狮爪下有只小狮子,寓意为千秋万代。既精致又增加了牌坊的稳定性,使柱子更稳固。梁坊两头用雀替来增加坑压强度,这是“固”。牌坊上部装饰多采用透雕方式,通透泄风,减轻负荷,这些精美的雕刻,使合理结构和美观造型协调统一,这是“透”。

从建筑和文化角度来说,明、清两代都有明显差别。牌坊清朝比较多,而牌楼明朝较多,雷音寺原名解脱庵,亦名观音堂。明嘉靖六年(公元1520__年)无瑕禅师创建,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重建。取“佛音说法,声如雷震”的意思,改名雷音寺。峨眉山的寺庙多系明、清建筑,既保留了宫庭、官府、宅弟的某些建筑特点,又融进了民宅的建筑形式。这座小寺,居高岗,倚危崖,傍坡路,便打破寺庙建筑的正规格局,巧构虚脚吊楼,建成一座精巧别致的民间小四合院式的庙宇,隐藏在郁郁葱葱的丛林之中。

下山时我们可从黄友沟左侧森林中开出的游览便道和栈桥下沟去,不仅可以换一个角度欣赏黄龙彩池美景,更可尽情地吮吸森林中富贪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它会给您疲惫的身躯注入新的活力,让您带着兴奋与满足离开这难以忘怀的“人间瑶池”。

这段诗歌讲的是罗敷有多美,双龙湾就是这样一个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稀世美女,它就是我们秦岭中的罗敷。罗敷有美丽的外表和高尚的品格,双龙湾也有她“__大美丽的自然、人文秘景”等着你来发现,他们就分布在六大游览区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这趟发现之旅吧!

从建筑角度来说:牌坊是没有楼顶直柱冲天式的,而牌楼是有楼顶四柱三门五楼抬梁式建筑,从文化内涵上说:明代一般是功名牌坊和科举牌坊较多。清代是贞节牌坊较多。立贞节牌坊必须是30岁以前丧夫守寡,50岁以后去世才有资格建贞节牌坊。

我想大家都吃过香榧吧。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这棵大树,就是香榧树了。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它张开它那粗干的臂膀,欢迎四方宾朋的到来.这棵树高22米,底部胸围2.2米,已经有1200多岁了。而且一年四季都是郁郁葱葱的。香榧树属不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它的果实经第一年开花结果,到第二年才成熟。所以才有一树同结两年果的现实。所以到了果实成熟的时候,要爬上树一颗一颗地用手摘,而不能用棒打。果实经烘焙,香稣可口,且有润肺止咳的药用价值。这种树在安吉只有大溪才看的到。不过请大家注意,你们千万不要用手去摸它,因为树上的细毛沾在皮肤上会奇痒难受的。

安徽绩溪龙川导游词5

各位团友,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宣城旅行社,热诚欢迎诸位朋友来到美丽的徽州,古老的绩溪.我姓王,大家叫我小王或者王导都可以.不过我觉得大家还是叫我小王更显的亲切些,是吧!在我的右手边的这位呢就是我们的司机大哥刘师傅.大家可千万别小瞧他,他已经拥有20__年多年的驾龄和超高的技术,而且现在我们的身家性命可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呢!所以咱们可千万不能惹毛司机大哥.不过大家也请放心,只要我们保护好司机大哥爱车的卫生洁净,我相信我们的司机大哥也是很容易相处的,是吧?刘师傅.有句话说的好;世界像本书,如果您没外出旅行,您可只读了书中之一页,现在您在我们这边旅行,就让我们读好绩溪这一页吧!

好了,现在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请大家携带好旅途中的必需品,跟随小王下车吧!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我们的龙川景区,它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东南部,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龙川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传至当今的“锦”字辈,计历48世,艾~说到这个“锦”字呢,小王先给大家埋个伏笔,想想一个人,这个人可以说不仅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呢!大家先想着吧!等会小王来给你们揭晓…

大家抬头看,对了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水街了,临水街的村庄就是我们的龙川村.龙川村依山磅水,村头龙峰耸立,村西凤山对峙,北有登源河,南有天马奔腾而止,整个村貌出海之势,堪称风水宝地.现在在大家眼前的牌坊呢,就是我们的奕世尚书坊.它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是一座纪念明代胡姓的胡富、胡宗宪两尚书的石牌坊.牌坊有四柱三门五楼,南北朝向,通高10米,面宽9米,抬梁式建筑,主体结构由4根柱子、4根顶定盘坊和七根大小额枋组成.在四根柱子的南北两面,各抱鼓石护座.牌坊采用侧脚做法,柱子采用梅花柱的抹角做法,这是明代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整座牌坊气势磅礴,充分展现出我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牌坊主楼延下正中有一块竖匾,“恩荣”二字耀眼夺目,匾的四周则盘以双龙戏珠纹.在恩荣匾的下面,4只宝瓶托起的天花板,写有楷书“奕士尚书”和“奕士宫保”8个大字,字体端庄厚重,行笔秀润潇洒.句考证,这书法出自明代四大家之一的文征明之手.接下来我们来到的就是绩溪龙川胡氏宗祠,记得前面我给大家讲的那个锦字了吗?对了,就是我们的__的锦了.这个风景优美的山村就是我们主席的故乡了.在此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主席家乡的文化…

龙川胡氏宗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现存的最好的宗祠之一,新华社社长邵华泽为此书写了“江南第一祠”的匾额悬挂与此.它始建于明嘉靖20__年(1546),占地面积1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64平方米,它是由照壁、露台、门楼、天井、廊庑、正厅、厢房、寝楼、特祭祀等十个部分组成,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大家看河对面的照壁,是它将宗祠门楼前的地域规定了一个固定的范围.接着大家看到的是宗祠的露台,它有48平方米,高一米,实际上是整个胡氏宗祠台基的一部分,其地面,阶犀,望柱,栏杆全用花岗岩石砌成,过去举行宗族大型活动时,站位都是有讲究的.这个台基上站的应是宗族中层或对宗族有贡献的人员.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宗祠的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七开间,近深两间.建筑面积145平方米,是由28根立柱和33根月梁组成主体结构,前后16驾斗,将三个层次,5个屋顶屋檐前挑达一米多,前后8大戗角,呈凤凰展翅腾飞之势.所以门楼又称五凤楼.胡氏宗祠以木雕艺术殿堂著称于世.原由的600多件木雕作品经过100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存400余件,分布在额坊,梁,柱,搁扇,斗拱,轩顶等十余类型的大小部件上,最大的是寝楼隔扇门中的腰华板,仅有34厘米长,13厘米宽,再那木梁之下,大家看到那弯弯的勾子没?那钩子的方向是朝胡氏宗祠的里面,寓意着把财气给勾进去.进入宗祠大家一眼看到的呢就是我们的大额坊,上刻着“九龙戏珠满天星”,下面3根普柏坊刻的是历代胡姓文官祖先勤于政,重教育的种种业绩.而中间屋檐下的那根额坊刻的则是“九龙戏珠遍低锦”.其他3根普柏坊雕刻的是历代胡姓祖先血战沙场,建功立业,精忠报国的场面.只可惜“__”初期,这些人物被削去了面部,成为了历史遗憾.大家往上看,这就是我们徽州建筑的天井了.它的主要功能是采光和通风.天井中央的一排条石也叫蛹道,只有在重大活动中,才开大门.宗族上层人物,高龄长辈,贡献突出的成员和各家家长,才可由此进入正厅.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正厅,又名祭厅.厅堂中间隔扇门内是祭坛,里壁悬挂上始祖客像;而上方的两块额匾,《世恩堂》是明代著名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书写,另一块是清朝的历部尚书张延玉奉乾隆皇帝的旨意,撰写叙述胡宗宪的抗倭功绩.隔扇门外,有摆供品,香烛的大供案.正厅门阔7间22.16米,进深5间17.47米,建筑面积达387平方米,顶高9.3米.主体结构由48根立柱,154根梁坊组成,中间4根大金柱,是由围达1.66米的银杏制作而成.下面我们来到的寝楼,这是供奉胡氏祖先牌位的地方,楼上存放着祭祀用具和宗族典籍、谱牒.整个祠堂在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重修,1989至1993年全面整修,惟有这寝楼上保留了明代建筑格式和原貌,坊柱也还是明代原物.好了,讲解到此为止.接下来大家可以自行游览,拍照留恋.半个小时后在水街门口集合.游玩了这么久,想必大家都又累又饿了吧!接下来下王带领大家去尝一尝咱地道的徽菜,说到徽菜啊,就是我们绩溪的最名副其实的了.因为它可是徽菜的发源地呢!其实不光是咱们的徽菜之乡,另外徽剧更是起源于咱们的绩溪伏岭.所以说啊.咱绩溪啊!可真是个好地方呢!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又要到说分别的时候了.在此小王要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也许我不是最好的导游,但大家却让我拥有了好象最好导游般的感觉.两山不能相遇,但两人总能重逢.在此,小王期盼着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大书中的另一页与大家相会.再见了.各位亲爱的朋友!

安徽绩溪龙川导游词

第三篇:安徽绩溪龙川景区导游词

龙川风景区人文景观与自然相结合,其中最具代表的胡氏宗祠,是江南第一祠,家有“木雕艺木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美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尚书坊是明代正宗石雕牌楼,为徽派石雕之最。2012年,龙川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徽绩溪龙川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安徽绩溪龙川导游词1

我的家乡在绩溪龙川村,那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着的既古老又年轻的小村落。说古老是因为它是千年古村,说年轻是因为近些年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它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

踏着石板铺就的小路走进了龙川村,身边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静静地流淌着,河面搭有不少独特的高脚小木桥,不时地有游客排成一字型的队伍,从小木桥上走过,好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沿途一排排徽派建筑风格的`古屋如今也不再沉默,马头墙和村中的牌坊、祠堂、古井、石桥,一起向来往的游客诉说着一砖一瓦的故事。

顺着石板小路走出村子,大片大片的草莓园呈现在眼前,仿佛给这个古村落增添了青春的色彩。每当果子成熟时,草莓园里就会生机勃勃,瞧!那一个个草莓涨着红彤彤的小脸蛋藏在一片片大大的、碧绿的叶子后面,羞答答的,真是可爱!这时,许多游客都来这里采摘最新鲜的草莓,享受亲近自然的乐趣,品尝草莓的酸甜。

草莓园旁的一个池塘里养了很多红鲤鱼,还种着许多莲花,一朵朵洁白如雪。无数条红鲤鱼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金灿灿的,美极了!最有趣的还是它们吃食物时的样子,每次游客投下点饼干之类的食物,它们就会蜂拥而上,簇拥在一起像极了一团燃烧在水中的火焰呢!如果这时有谁一跺脚,这团“火焰”又会马上散开,好似一朵绽开的火花,真有趣!

看,走过小木桥就可以登上一座风景秀丽的小山,站在山顶往下望去,更是一派生机:小楼林立,塔架高耸,无数矮小的身影在移动,他们像蚂蚁一样,辛勤地忙碌着,编织着家乡美好的未来。

看着家乡巨大的变化,一个念想在我脑海里油然而生——好好学习,长大立志建设好家乡。因为我深爱着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

安徽绩溪龙川导游词2

大家好!我是雨默。今天由我带大家走进绩溪龙川景区!绩溪龙川景区位于皖南绩溪县龙川村,是胡姓聚族而居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据历史记载,龙川是坑口村的古称、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古称龙川。后人认为小溪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游,故改为坑口,从宋代著名风水学家赖文正到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高顾问、高级建筑师郑孝壁,都说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

龙川风景区人文景观与自然相结合,其中最具代表的胡氏宗祠,是江南第一祠,家有“木雕艺木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美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尚书坊是明代正宗石雕牌楼,为徽派石雕之最。2012年,龙川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大修。各位朋友,胡氏宗祠有几个悬念,有的已经__,有的却至今成谜。

第一个谜是影壁,一般影壁都会采用徽派建筑的装饰手法,以绘画为主,点缀以花鸟、图案,画面上都有麒麟一些神兽吉祥物等,显得清雅高贵。但胡氏宗祠前的影壁却没有,和武则天的无字碑一样,至今无人知晓其原因。

第二个谜与龙川河有关。这条从村中穿过自西向东流的小河叫龙川河,村前自北向南流的大河叫登源河。每逢涨水时,只见登源河山洪高过小河口的水面达一尺多,竟然不倒灌入小河里。现在我们通过力学原理知道其原因,但在过去也是一个谜。

大家看到宗祠仪门两边的石狮了吗?这就是龙川第三个谜。无论民间还是皇家的石狮,都是一雌一雄,雄狮脚踩球,寓意为国泰民安,雄狮脚下有一小脚,寓意有千秋万代。可胡氏宗祠的石狮脚下既有小狮,又踩球,哪只是雌?哪只是雄?你能分得清吗?这不仅是龙川第三个悬念,在徽学上也是至今无法解释的与众不同。

各位朋友,我们再看五风楼外面雕刻的是“九狮滚球遍地锦”,而里面同一高度的大额枋上雕刻的是“九龙戏珠满天星”。据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同志讲,故宫的大梁上不敢雕刻人物的画像,因为皇帝常去的地方,梁上是不能雕刻人物的,否则把皇帝踩在脚下有犯上之嫌,只雕龙、风等吉祥物。人物的雕刻只有民间才有,龙的雕刻民间一般没有,有的也是变形的葵龙,更别说封建社会以9为最大,而龙川胡氏宗祠的“九龙戏珠满天星”,在封建社会何以会雕刻存在,实在不可思议。所以被列为龙川第四个无法解释的谜。

龙川的第五个谜就是眼前的这幅第一代始祖胡焱祖容像。胡焱是胡氏始祖,只是他为何身着龙袍?当地百姓世代相传的说法是祖容始作于宋朝,明清均有复制,民国期间流失,后赎回,只在每年祭祖时才悬挂。他是何人所绘?为何画上没有落款?村民为何世代对外保守身着龙袍的画像秘密?何以被保护得很好?这一切至今都悬面未决。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奕世尚书坊,这座牌坊是为龙川胡氏的胡富、胡宗宪而立的,它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比歙县全国重点文物“许国牌坊”早建22年,是龙川村12座牌坊仅存的一座。这座牌坊最值得称耀的是雕刻艺术。七根大小额枋上,匠师运用圆雕、透雕、镂空雕等手法,再现出一幅幅精美生动、巧夺天工的立体画面。

最精美的要数两边的镂空雕,在同一石料上正反两面雕刻出不同的图案,不同的花瓶和四季花卉,寓意为“四季平安”。郭沫若曾写诗称赞道:“天工人可代”。

各位游客,龙川景区就带您领略到这。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

安徽绩溪龙川导游词3

龙川胡氏宗祠位于现绩溪县瀛洲乡坑口(龙川)村。绩溪古属徽州,文风鼎盛,宗祠建筑遍布。龙川胡氏宗祠建于明代嘉靖25年(1547年),清光绪4年(1878年)重修。宗祠坐北朝南,前后3进,占地总面积1271平方米,以山带水,气势飞动。祠内装饰精美,尤以保存完好的各类木雕为最,有“徽派木雕艺术宝库”之称。龙川在明代曾出过两任六部尚书,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专家赞誉它是中国古祠一绝。龙川胡氏宗祠位于古徽州的发迹地——绩溪。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清朝红顶商人胡光镛的族祠。此外,绩溪还是近代学者胡适的故乡。

龙川胡氏宗祠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建筑面积为1146平方米。祠前是一个约100平方米的广场。房屋场基和广场的场地、阶挥、栏杆全用清一色的花岗石砌成。前进是座22米宽的高大门楼,门楼前后两向各有六根石柱,五根月梁和四根方梁,结构严谨,布局匀称。方梁梁面雕刻精致图案,中间前一根为“九狮滚球遍地锦”,后一根是“九龙戏珠满天星”。两旁木梁雕刻均为戏文人物。门楼后面为天井,也是用花岗石铺成。20根石柱同20根月梁衔接,排列在天井四周,擎起东西两廊和前中两进的南北房檐。过天井是中进,为祠堂正厅。由14根围粗达166厘米的银杏树圆柱架着大小19根冬瓜梁构成。每根屋梁两端皆配有椭圆形梁托,梁托上雕有彩云、飘带,中间分别楼成龙、凤、狮、虎。梁间悬挂层层云朵,楔上镶嵌片片花雕,连梁钩(挂灯用)都衬以刻有蟋龙、孔雀、水仙花、万年青等动植物形象的钩托。正厅两侧各为高达丈余的落地窗门,每扇窗上截有镂空花格,下截是平板花雕,内容以荷为主体,间以水禽。正厅上首也是一排落地窗门,花雕画面以鹿为中心,衬以山光水色,竹木花草。后进是寝室,上下两档,中隔一个狭长的天井。寝室窗门雕刻的全是花瓶,采用浮雕和浅刻技法。窗门中间的小片花板上,分别楼刻着八仙道具、文房四宝、书案画卷、圆椅条桌等,小巧玲珑,立体感强。1988年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的木雕基本分布门楼、正厅落地窗门、梁勾梁托和后进窗门等4大部门,均以龙凤吉祥、历史戏文、山水花鸟、优美境地等画面为立意构图。花雕采用浮雕、镂空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技艺手法,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高大门楼的雕刻是以历史戏文和龙狮相舞为主体的图案构成。门楼22米宽斗拱承挑屋檐、翘首腾空。门楼前后两间各有6根石柱、5根月梁和方梁,结构严密,布局匀称。方梁梁面雕刻“九狮滚球遍地锦”、“九龙戏珠满天星”的精致图案;两旁则是内容各异的历史戏文,文武百官,聚集一堂,三军听令,跃马横刀,一幅幅鏖战沙场的画面展现眼前,仪门上彩绘蔚迟恭、秦叔宝两门神把守大门,两旁石鼓相依,大狮对峙。

安徽绩溪龙川导游词4

龙川胡氏宗祠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大坑口村,离县城约10公里,座落在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有四、五百年历史了。久负盛名,离家又并不太远,我和妈妈两个“旅游一族”当然不想错过,于是,我们搭上了暑假的末班车出发啦!

青山绿水,烟雨朦胧,沿途的风景与喧闹的城市截然不同,成了我和妈妈关注、谈论的焦点。我惊叹不已道:“要是能居住在这儿,我这辈子就死而无憾啦!”“呸呸呸!别说这么不吉利的话。”妈妈打断我的话嗔怪道。就这样说说笑笑,很快便到了目的地——胡氏宗祠。

走进祠堂,便看到一座很大的庭院,右边走廊墙壁上挂着十幅古装的'官大人画像,个个威风凛凛,其中,就有胡氏的祖先:胡父。看到这里,妈妈压低声音神秘地对我说:

“楚儿,你仔细看哦,有一幅画很奇怪,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画上人的眼睛始终‘盯’着你!”

“真的吗?”我吃惊道。

“真是太奇怪了,莫非这画的是神仙,不会吧?”我满腹猜疑。连忙抬头仔仔细细地寻找那幅画。“这幅?不是!那幅?也不是……”就这样,足足把十幅画前前后后审视了两三遍,还是没有找到那幅暗藏“玄机”的“神”画。

正当我眉头紧锁之际,妈妈欢呼雀跃道:“楚儿!快来看,是这幅!”我急忙应声跑过去,原来,“神”画另有所“居”。

我仔细打量起来:这是一个穿着龙袍的人物像,粗略一看跟前面所见画像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怪就怪在:无论站在正面,还是侧面,好像他的眼睛始终不离不弃。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名不虚传啊!

我胆怯了,想:“画上的人肯定是神灵再现,我可不敢有丝毫的不敬,不然,被他查觉了,一定会死跷跷的!”

听导游介绍:“由于古时候,除了皇帝,画其他人穿龙袍是要灭门九族的,所以,这幅画上的龙袍改为土黄色,并且龙袍上龙的眼睛被挖空,这样,说到底,他只能算是个‘土皇帝’也就定不上罪了。”

“哦!是这么回事啊!”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画像上人的眼睛为什么会盯着人不放,我至今还没弄明白。

接着,我跟妈妈又去了摆放牌位的地方和以前胡姓人居住的房屋,都非常有趣,很有韵味。其中有两块匾额尤为好玩,它们是因为被当作天花板和床板使用,得以幸免,才保留至今。真让人哑然失笑!

这次游玩,虽然只有匆匆几个小时,但我不仅欣赏了龙川胡氏宗祠精美的建筑,知道其背后耐人寻味的故事,也对徽州古老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想:等我长大了,再来游览一遍,一定会有更大收获的。

安徽绩溪龙川导游词5

你们去过安徽绩溪吗?我告诉你,我去过。那么下面,我们去绩溪游玩吧。

星期六傍晚,我们和姐姐一家开车前往绩溪,大约过了三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绩溪。我们住进了上河国际酒店,休息一晚准备明天好好游玩。

第二天早晨,我们急匆匆地吃好早饭,开始一天的行程。我们乘车到了第一个旅游景点绩溪龙川。那边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叫卖点心的店。导游带着我们进了景区,这是一个带有浓厚徽州特色的地方,白墙灰瓦马头屋檐,小桥流水,特别漂亮。路上,一家雕刻店吸引了我们,进了店,里面的东西真是琳琅满目,一件件雕刻的工艺品栩栩如生,有八骏图、清明上河图、论语等等,店主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她爸爸亲手雕刻的八骏图,最后我们买了。行走中,我们到了胡氏宗祠,据导游说,这里出过很多有名的人。

经过长时间的行走,很快就到了中午,我们肚子都很饿了,于是,一顿美美的午餐就下了我们的肚子。紧接着,我们到了下一站嶂山大峡谷。刚上山,就出现了问题,前面被好多车子堵得水泄不通,足足有好几公里。我们只好下车往峡谷走去,走到一半,导游人影没了,估计是导游走得快先到景区了。这时,我们看到一位叔叔开着景区的旅游电车过来,姐姐讲了好多夸奖叔叔的话,叔叔就让我们坐上车到了上面。找到导游后,安排了景区公交车把我们送到大峡谷最下面,我们开始峡谷之行,峡谷好美,这一段路上,山清水秀,有险峻陡峭的山崖,有清澈见底的小溪,丛林里有河水的叮叮咚咚的声音,当然也有我们的嘻哈声。经过了6000多步的行走,我们终于回到了峡谷的起点。

安徽绩溪龙川景区导游词

第四篇:2021安徽龙川风景区导游词

龙川旅游风景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珠联璧合,浑然天成,胡氏宗祠,为江南第一祠,素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美称。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安徽龙川风景区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2021安徽龙川风景区导游词1

龙川胡氏宗祠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大坑口村,离县城约10公里,座落在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有四、五百年历史了。久负盛名,离家又并不太远,我和妈妈两个“旅游一族”当然不想错过,于是,我们搭上了暑假的末班车出发啦!

青山绿水,烟雨朦胧,沿途的风景与喧闹的城市截然不同,成了我和妈妈关注、谈论的焦点。我惊叹不已道:“要是能居住在这儿,我这辈子就死而无憾啦!”“呸呸呸!别说这么不吉利的话。”妈妈打断我的话嗔怪道。就这样说说笑笑,很快便到了目的地——胡氏宗祠。

走进祠堂,便看到一座很大的庭院,右边走廊墙壁上挂着十幅古装的官大人画像,个个威风凛凛,其中,就有胡氏的祖先:胡父。看到这里,妈妈压低声音神秘地对我说:

“楚儿,你仔细看哦,有一幅画很奇怪,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画上人的眼睛始终‘盯’着你!”

“真的吗?”我吃惊道。

“真是太奇怪了,莫非这画的是神仙,不会吧?”我满腹猜疑。连忙抬头仔仔细细地寻找那幅画。“这幅?不是!那幅?也不是……”就这样,足足把十幅画前前后后审视了两三遍,还是没有找到那幅暗藏“玄机”的“神”画。

正当我眉头紧锁之际,妈妈欢呼雀跃道:“楚儿!快来看,是这幅!”我急忙应声跑过去,原来,“神”画另有所“居”。

我仔细打量起来:这是一个穿着龙袍的人物像,粗略一看跟前面所见画像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怪就怪在:无论站在正面,还是侧面,好像他的眼睛始终不离不弃。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名不虚传啊!

我胆怯了,想:“画上的人肯定是神灵再现,我可不敢有丝毫的不敬,不然,被他查觉了,一定会死跷跷的!”

听导游介绍:“由于古时候,除了皇帝,画其他人穿龙袍是要灭门九族的,所以,这幅画上的龙袍改为土黄色,并且龙袍上龙的眼睛被挖空,这样,说到底,他只能算是个‘土皇帝’也就定不上罪了。”

“哦!是这么回事啊!”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画像上人的眼睛为什么会盯着人不放,我至今还没弄明白。

接着,我跟妈妈又去了摆放牌位的地方和以前胡姓人居住的房屋,都非常有趣,很有韵味。其中有两块匾额尤为好玩,它们是因为被当作天花板和床板使用,得以幸免,才保留至今。真让人哑然失笑!

这次游玩,虽然只有匆匆几个小时,但我不仅欣赏了龙川胡氏宗祠精美的建筑,知道其背后耐人寻味的故事,也对徽州古老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想:等我长大了,再来游览一遍,一定会有更大收获的。

2021安徽龙川风景区导游词2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代表安徽旅行社欢迎您的到来,能够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与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姓杨,您叫我小杨就好了。那么,坐在我身边的,就是本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康师傅。您别看他脸上长着青春痘,他可是有着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了,本次旅途有它保驾护航,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在这次旅途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请一定要找我,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外出旅游靠导游,希望我们能一起拥有一段美好的旅行,为大家留下一段珍贵的回忆。

【简介 1分钟】

绩溪龙川景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龙川村,是胡姓聚族而局的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国家5A级风景区,龙川旅游风景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珠联璧合,浑然天成,胡氏宗祠,为江南第一祠,素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美称,1988年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奕世尚书坊是明代正宗石雕牌楼,为徽派石雕之最,1986年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_年10月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这个村为何叫龙川村呢,那是因为东边这座高山是龙须山,是这村中龙脉,从村中穿过小溪古称川,所以就叫龙川。在水街西边的小山叫鸡冠山,和在东边相对的龙须山一起按风水学上说是天龙地凤,龙凤呈祥。南边就是祠堂对面的这座山叫天马山,是这龙川一村之朝山,北边有条长河,就是我们沿路来看到的大河,叫登源河。当年祖先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就是因为东耸龙峰耸,西峙鸡冠,南有天马山奔腾而上,北有登源河蜿蜒而来。

【石牌坊1分钟】

现在在大家眼前的牌坊呢,就是我们的奕世尚书坊.它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是一座纪念明代胡姓的胡富、胡宗宪两尚书的石牌坊.牌坊有四柱三门五楼,南北朝向,通高10米,面宽9米,抬梁式建筑,主体结构由4根柱子、4根顶定盘坊和七根大小额枋组成.在四根柱子的南北两面,各抱鼓石护座.牌坊采用侧脚做法,柱子采用梅花柱的抹角做法,这是明代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整座牌坊气势磅礴,充分展现出我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牌坊主楼延下正中有一块竖匾,“恩荣”二字耀眼夺目,匾的四周则盘以双龙戏珠纹.在恩荣匾的下面,4只宝瓶托起的天花板,写有楷书“奕士尚书”和“奕士宫保”8个大字,字体端庄厚重,行笔秀润潇洒.句考证,这书法出自明代四大家之一的文征明之手.接下来我们来到的就是绩溪龙川胡氏宗祠,记得前面我给大家讲的那个锦字了吗?对了,就是我们的__的锦了.这个风景优美的山村就是我们主席的故乡了.在此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主席家乡的文化。

【龙川胡氏宗祠4分钟】

龙川胡氏宗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现存的最好的宗祠之一,新华社社长邵华泽为此书写了“江南第一祠”的匾额悬挂与此.它始建于明嘉靖20__年(1546),占地面积1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64平方米,它是由照壁、露台、门楼、天井、廊庑、正厅、厢房、寝楼、特祭祀等十个部分组成,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大家看河对面的照壁,是它将宗祠门楼前的地域规定了一个固定的范围.接着大家看到的是宗祠的露台,它有48平方米,高一米,实际上是整个胡氏宗祠台基的一部分,其地面,阶犀,望柱,栏杆全用花岗岩石砌成,过去举行宗族大型活动时,站位都是有讲究的.这个台基上站的应是宗族中层或对宗族有贡献的人员.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宗祠的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七开间,近深两间.建筑面积145平方米,是由28根立柱和33根月梁组成主体结构,前后16驾斗,将三个层次,5个屋顶屋檐前挑达一米多,前后8大戗角,呈凤凰展翅腾飞之势.所以门楼又称五凤楼.胡氏宗祠以木雕艺术殿堂著称于世.原由的600多件木雕作品经过100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存400余件,分布在额坊,梁,柱,搁扇,斗拱,轩顶等十余类型的大小部件上,最大的是寝楼隔扇门中的腰华板,仅有34厘米长,13厘米宽,再那木梁之下,大家看到那弯弯的勾子没?那钩子的方向是朝胡氏宗祠的里面,寓意着把财气给勾进去.进入宗祠大家一眼看到的呢就是我们的大额坊,上刻着“九龙戏珠满天星”,下面3根普柏坊刻的是历代胡姓文官祖先勤于政,重教育的种种业绩.而中间屋檐下的那根额坊刻的则是“九龙戏珠遍低锦”.其他3根普柏坊雕刻的是历代胡姓祖先血战沙场,建功立业,精忠报国的场面.只可惜“文化_革命”初期,这些人物被削去了面部,成为了历史遗憾.【天井1分钟】

大家往上看,这就是我们徽州建筑的天井了.它的主要功能是采光和通风.天井中央的一排条石也叫蛹道,只有在重大活动中,才开大门.宗族上层人物,高龄长辈,贡献突出的成员和各家家长,才可由此进入正厅.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正厅,又名祭厅.厅堂中间隔扇门内是祭坛,里壁悬挂上始祖客像;而上方的两块额匾,《世恩堂》是明代著名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书写,另一块是清朝的历部尚书张延玉奉乾隆皇帝的旨意,撰写叙述胡宗宪的抗倭功绩.隔扇门外,有摆供品,香烛的大供案.正厅门阔7间22.16米,进深5间17.47米,建筑面积达387平方米,顶高9.3米.主体结构由48根立柱,154根梁坊组成,中间4根大金柱,是由围达1.66米的银杏制作而成.下面我们来到的寝楼,这是供奉胡氏祖先牌位的地方,楼上存放着祭祀用具和宗族典籍、谱牒.整个祠堂在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重修,1989至1993年全面整修,惟有这寝楼上保留了明代建筑格式和原貌,坊柱也还是明代原物.【欢送词 1分钟】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本次的龙川景区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杨导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一路上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心中纵有万般不舍,分别却是必然的,但我相信这次的分离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也许我不是您遇到的最好的导游,但大家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游客,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也请您千万不要忘了,在河北有一个导游小杨,随时等待着您的到来,最后预祝大家归途愉快,一路平安!

2021安徽龙川风景区导游词3

欢迎各位来誉称“徽州第一家”的胡宗宪尚书府考察参观!我是龙川胡宗宪尚书府的导游员__×,从现在起,我将为您(们)服务,带您(们)走进中国封建社会徽派官宦建筑的缩影一一胡宗宪尚书府,探寻明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七省总督胡宗宪尚书一生的喜怒哀乐,希望这座充满神奇魅力的徽州府第,能激起你们对这种古古老东方地域文化的兴趣,解开您(们)心头的种种历史文化之迷,满足您(们)的种种好奇,给您(们)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

龙川,历史上虽是弹丸之地,却人杰地灵,创造了520__年的辉煌。她东耸银屏、龙须山,南依天马、贵人峰。西卫凤凰山,徽文化的母亲河之一一一登源河与山泉滴聚而成的龙川河在村前交会,胡氏一世祖--东晋散骑常侍胡焱在镇守歙州为官期间就是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并于咸康三年(377)举家迁居肇基于此,至今已有1660多年。从南宋著名的地理风水学家赖文正(布衣),到当代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顾问,高级建筑师郑孝燮都说“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正是在这块风水宝地上,不出千人的小小村落,历史上曾出过20多位进士举人,两个尚书,任县令以上官员20多名,另有教谕7名。其他领域也有许多杰出人才。同时也是我们的__的祖居地,真可谓是名不虚传的“名人故里”。

据胡氏宗谱纪载,龙川村形状似停于河畔之船,胡氏建村筑居布局曾经过赖布衣地师亲自指点修正,并留下了《阳基记》一书。而胡宗宪尚书府恰处于“船”的“舵手”位置,是依据《阳基记》风水要求设计建造的,迄今已有约460余年的历史。整个尚书府象微微翘起的船头,占地5000多平方米(今修复20__多平方米),内有从善堂、官厅、梅林亭、轿厅、蒙童馆(梅林学堂)、医馆、松公家祠、土地庙、徽戏园、文昌阁、观音堂(佛堂)、逍遥斋、小姐楼、徽州厨房及众多小巧园亭,内门八十多道,外门二十四道,故当地人称“二十四个门阙”。尚书府历经多朝数代波折,时兴时衰,文化挚厚,又有“六大怪”流传,神秘而又充满灵性。现在保存修复看到的尚书府主体建筑为明代建筑,清代民国曾经过部分修缮,布局独得、设计巧妙,外典(雅)内秀(丽),以古巷子多、门阙多、功能齐全而著称于世,一般游人都有进得去出不来的迷宫感觉。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龙川尚书胡氏族谱上记载,历史上龙川胡姓家族,人丁最兴旺时曾“七世同堂”。胡宗宪尚书府是整个古徽州迄今保存最为完整、气势最为雄伟、结构最为复杂的明代官宦之家建筑群。故有号称“徽州第一家”之誉。其一,从建筑结构和规模来看,有官邸气派,与徽州现今大量留存徽商民居相比,显然不同,内部三雕饰物强调正统,并突出官本位思想,从中能够体会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其二,建筑外观大方朴素而内在结构小巧玲珑,室内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保存如此完整,这是极其少有的。其三,胡宗宪在明代历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作为明代重要人物,其故居有着极其珍贵的人文价值,承载着明代官场兴衰的大量历史痕迹。

请各位跟我一一游览,不要单独行动,以致迷路找不到出口。也祝各位能在这块风水宝地里获得好运和福气。

七星环月又叫七星拱月,这是尚书府西大门前一大胜景,为尚书府第一怪。原来,大塘中依次排列七口小塘(今淤待修复),前环一明月,称“北斗七星环月”。恰好与天上北斗七星的布阵一模一样,像两个长柄大勺。每缝枯水季节,七星小潭会露出塘水水面。所谓“偶尔露峥嵘,又见北斗星。”为何在尚书府西大门前修建这七星潭呢?有两种说法,一是聚财。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建造七星潭,让七个泉眼之水(财气)全部汇聚到胡家池塘中,再将北斗星这只“大勺”深深埋在塘底,这就绝对保证了肥水不致被勺子舀出外流。二是有风水的讲究。《阳光十书》说:“西向门前七星潭、世代子孙居高官”。即让七星潭保佑胡氏子孙官运享通。当然,也有备以救火的实用功能。

我们脚下的门前坦设计也有讲究。靠七星塘的前部,用鹅卵石铺砌,称“鱼鳞坦”。鱼多子,冀家族丁多而年年有余。民间又有“鲤鱼化龙”的说法,冀兆塘中鲤鱼能化龙而跃上“龙门”。门前部分为五路石板横铺,代表东南西北中五路。清人姚福均说:“出门五路皆得财也”,故昔时民间要祭“五路财神”。

2021安徽龙川风景区导游词4

各位朋友:大家好!

现在我们来到都宪坊,这座牌坊是为副都御使胡宗明而立。都宪坊最上方是“圣旨”二字,在牌坊等级中属于第二等。

以前建造牌坊必须得到皇帝恩准才可以,根椐不同等级牌坊一般分为三等。一等牌坊是“御赐”,是皇帝同意以后由国库出钱建造;二等牌坊是“恩荣”,是皇帝同意以后由地方财政支持建造;三等牌坊是“圣旨”,是家族出了人物,向皇帝申请,皇帝恩准后由自已或家族出钱为其建造。

圣旨下方是“都宪坊”。“坊”,指牌坊,起了楼顶的人们又称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以标榜功德,宣扬礼教,多用木、砖、石等材料建筑。南方多雨,多用石料。“都宪”是指汉代设中丞,为御史台长官,称都宪,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都御史相当于前代御史中丞,所以坊名“都宪”。宪,对省高级官吏的教称。都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简称,相当于中央检察院副检察长。

都宪坊下方写着“正德十一年丙子科副都御使胡宗明”,胡宗明曾经副都御使的身份巡抚辽东,即行使监察之职,又统领地方事物,为地方的最高长官。

明代监察机构称都察院,即传统的御史台。和现在的中央检察院的性质一样。其主要职责是举劾百官,即行政监察。由于兼有刑事司法的职能,故而位居三法司之列。都察院级别与六部(吏部、兵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相同。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及六部尚书均为二品。

为坑风雨保存永久,多采用一固二透的防范措施,用抱石豉或石狮夹持柱子,这里石柱两侧使用的是倒爬狮,这两头狮子前爪朝下,公狮子脚踏彩球,寓意为国泰民安,母狮爪下有只小狮子,寓意为千秋万代。既精致又增加了牌坊的稳定性,使柱子更稳固。梁坊两头用雀替来增加坑压强度,这是“固”。牌坊上部装饰多采用透雕方式,通透泄风,减轻负荷,这些精美的雕刻,使合理结构和美观造型协调统一,这是“透”。

从建筑和文化角度来说,明、清两代都有明显差别。牌坊清朝比较多,而牌楼明朝较多,从建筑角度来说:牌坊是没有楼顶直柱冲天式的,而牌楼是有楼顶四柱三门五楼抬梁式建筑,从文化内涵上说:明代一般是功名牌坊和科举牌坊较多。清代是贞节牌坊较多。立贞节牌坊必须是30岁以前丧夫守寡,50岁以后去世才有资格建贞节牌坊。

2021安徽龙川风景区导游词5

在内容上,无论是反映家族荣誉历史的大题材,还是传统的戏文人物、走兽花草,在形式上无论是浮雕,还是透雕,其艺术功能都还是装饰。所有这些,各个祠堂都有,其他古建筑也有。国家文物局一位专家说,胡氏宗祠的木雕作品,连故宫里都没有。指的不是这些,而是这正厅和寝楼的一百多隔扇门裙板。绝在不仅精美,还绝在通过花鸟虫鱼、珍禽瑞兽,博古八宝图来褒美胡富、胡宗宪、胡宗明等先祖人品德行,还蕴含了族规祖训。先看享堂的20扇荷花图,从个人而言,主要是以此赞扬胡富的梗直敢言,罢官不移志,富贵不矜持的君子风骨。以祖训而言,则以荷字谐义“和”字,并加以突出。一扇门的荷图寓意“一门和气”,全部荷图寓意“满堂君子”,具体到每幅荷图又有它特定命意。左边:1、上有鸟飞翔,下有青鱼,寓意“祥和清吉”。2、荷丛中有鹭鹚吞鱼,寓意“和顺路通(鹭吞)”。3、荷花、鳜鱼组图,寓意为“和为贵(鳜)”。4、荷花、飞鸣之鸟,金鱼组图,双鸟和鸣于荷花上,金鱼谐金玉,图意为“和比金玉(鱼)”,5、荷花、白鹤组图,寓意“和合(鹤)”,6、荷花、飞鸟、蚌组图,寓意“和气生财”,因蚌中珍珠为之财;7、荷花、飞鸣之鸟组图,寓意为“惠风和畅(唱)”;8、荷花、鸟、水鸭组图,寓意“和衷共济(栖)”;9、荷花、鸳鸯组图,寓意为“夫妇和、家道成”;10、上有飞鸟,下有鲤鱼,寓义“天时地利(鲤)人和”。右边:1、荷花、水鸭组图,水鸭官名“凫”,谐音“福”,寓意“和即是福”;2、上下呼唤之鸟与鸣虫、荷花组图,寓意“一唱共和”;3、翠鸟、蜜蜂、荷花组图,“翠”与当地方言“劝”音近,寓义劝人要“和讽(蜂)细语”;4、荷花与虾组图,“虾”谐音“家”,寓意“家和万事兴”;5、水鸟、荷花、鲶鱼组图,“鲶”与“年”谐音,寓意“人和年丰”;6、一对水鸭与荷花组图,寓意“和睦双福”;7、荷花与青蛙组图,寓意“和养天机(田鸡)”;8、飞鸟与荷叶、浮萍组图,寓意“和而平(萍)安”;9、荷与戏水鸳鸯组图,寓意“和乐”;10、荷与蟹组图,寓意“和谐(蟹)”。

我们先看左右两厢十扇《荷花图》。设计者借物喻人,设景生情,千姿百态归纳为“喜”“怒”“哀”“乐”四象。一般说,莲叶朝上,荷花初绽者为“喜”,莲叶朝下斜摆,花瓣怒张者为“怒”;莲叶曲卷,花枝枯萎者为“哀”;莲叶舒展、花蕊蓬勃、似闻暗香者为“乐”。

《荷花图》有三层意思:1,荷与“和”、“合”谐音,暗喻合族和睦,以求兴旺发达。,2莲与“怜”、“恋”谐音。子孙们恋恋不舍地时常怀念祖先。3大莲花代表长辈,小莲花代表小辈,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清白,道出美好祝愿。希望家族每一个都洁身自爱,做一个清白的人。

荷花、芦苇、桂鱼组图意为“和为贵”的谐音,荷花、螃蟹组图意为“和谐”。这些雕板的艺术价值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画面形式上,还有其独到之处,特别是在“构图”和刀法技巧上,堪称绝品,叹为观止。构图上,在中国画传统中称为“章法”。

一是主、宾关系。《荷花图》有二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中,荷叶和荷花为主,飞禽水族和芦苇水草为宾。第二个层次,荷花为主,荷为宾。你们看,三十多朵荷花、花蕾和莲蓬,仅有三四个被少部分遮挡。不管被安排在什么位置,都很显目。

二是动静关系。《荷花图》花和叶是静态主体,就用飞禽水族的动态来衬托;在花与叶这个层次中,主体的花是相对的静,宾体的叶,就表示得千姿百态、上下翻卷。

三是疏密关系。总体上看《荷花图》重于密。分开看《荷花图》中,不仅在大面积荷叶复布中间,每朵荷花都按这原则被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而且下部的荷茎也有疏有密地成组合型排列。

东西两厢是荷花的世界,花有“含苞、初绽、盛开、并蒂”之别,叶有“平铺、翻卷、舒展、低垂”之分,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就连枯荷败叶,发育不良的莲蓬也跃然画中,真是应有尽有。

这些雕板的艺术价值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画面形式上,还有其独到之处,特别是在“构图”和刀法技巧上,堪称绝品,叹为观止。构图上,在中国画传统中称为章法”。

2021安徽龙川风景区导游词

第五篇:龙川导游词

龙 川 概 况

龙川县佗城景区导游词

各位来宾(团友):

大家好,欢迎光临佗城景区!我是景区讲解员XXX,今天就由我为大家讲解,希望大家满意喜欢。【佗城景区】

佗城景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千年古县”——龙川县佗城镇。佗城,原称龙川城,是“世界客家古邑、岭南文化名城”,是秦朝岭南四大古邑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龙川建制于秦朝,是岭南历史上建制最早的一个县,至今已有2224年历史,是“百粤首邑”,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的美誉。1991年佗城被批准为广东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它更是与“南越国遗迹”捆绑在一起,共同进入了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审项目。

佗城虽历千年沧桑,至今仍保存有秦时的越王井、南越王赵佗故居,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循州治所,明清时代的城隍庙、越王庙、学宫、考棚等100多处文物古迹。考棚是广东省唯一遗存的古代科举考试设施,学宫与考棚并存至今的景象在全国范围内相当罕见,只有广东佗城和河北定州两处。而仅4万多人的佗城镇,就有179个姓,其中2000多人的佗城村就有140个姓,历史记载的古祠堂有89间,现仍存48间,被誉为“中华古祠堂博物馆”,这有力地证明了古龙川是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的结合地。荟萃于佗城的龙川客家山歌、杂技、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存,堪称岭南历史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佗城的古门、古街、古道、古树、古民居、古祠堂、古码头……犹如一部打开的史书,向您诉说着龙川的千年古风和历史故事。和佗城的历史对话,将带给您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牌坊】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来到了佗城牌坊。牌坊又称牌楼,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是一种有柱子的门形构筑物,设于要道口,作为街巷区域分界的标志。牌坊是许多古城的独特景观,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载体。

佗城牌坊的形制模仿汉朝的设计,总重量27吨,用整石构件组合而成,在布局上采用的是四柱三开间“冲天式”结构,高低错落有致。“冲天式”也叫“柱出头”,即牌坊的间柱是高出明楼楼顶的。“佗城”两字为篆书。牌坊浮雕极有特色,细部装饰用了汉代龙图腾,柱基图案为“囚牛——龙之大儿子”,意示着赵佗的“兴王之地”—佗城,将重展当年的繁荣和风采,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北门】

各位来宾,欢迎来到古龙川城北城门景点。眼前这座古色古香的城楼,是在宋代龙川城的北城门遗址上修建的,为秦汉风格。城墙高逾两丈,面阔五丈余,进深约三丈。城门中间有高丈余的拱形门洞,门前设木吊桥横跨护城河,是古代佗城居民主要出入口之一。城门上方大理石板上刻写的“佗城”二字,是隶书字体。城门顶部平台,整个城楼以灰白色为基调,材料全部采用明、清时期城墙的砖石,所以完全保存了原来古朴的风貌。

青砖广场的地面上有一幅古龙川城地图,大家可以仔细找找北城门的位臵。

在广场一侧有一砖砌的阶梯通向四方形的亲水平台,在它前面总长约200米、宽约30米的几个池塘,就是曾经环绕北门、流淌千年的护城河。【学宫】

各位来宾,我们先来参观佗城景区的第一个景观——龙川学宫。学宫又称孔庙,是历代封建王朝用以修研经书、传播儒家思想的圣地。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学宫,是清康熙七年由知县彭俊龄倡议在城东学宫的旧址上重建的。学宫坐北朝南,建成时占地面积为7287平方米,当时前面有照壁、长廊、丹墀路、泮池、大门、棂星门,两侧为廊道,再进去有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五王殿等,可惜的是现在只剩下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了。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大成殿,在进入大成殿门口的阶梯那里有一方石刻,上面有双凤朝阳、鲤鱼跃龙门等传统吉祥图案,大家请看,石刻的上部刻的是两只凤凰,下部刻的是鲤鱼跃龙门,这两只凤凰一方面象征着曾经权倾天下的武则天和慈禧太后,另一面又蕴含着莘莘学子能够鲤鱼跃龙门就会飞黄腾达的寓意,形象地体现了龙川客家人兴学育才的美好愿望。

大家请看,门棂上悬挂的金匾就是清嘉庆元年颁给至圣先大师的金匾。门口的这幅对联“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是乾隆皇帝题写的。大成殿的墙体和屋顶的建筑工艺采用的是重檐歇山顶式,整个大殿面阔八柱七开间24米,进深五开间15米,高18米,正面有卷棚式的通廊,通廊石柱的造型、梁架结构以及装饰物雕刻等,都体现出了清代的建筑风格。

大成殿的门槛比较高,衬托了孔子地位的高贵,右进左出是出入大成殿的规矩。好了,大家现在请跟随我进入大殿,大殿正中的是孔子像,不知您留意到没有,孔子的头上竟然有一顶王冠,孔子属于知识分子阶层,怎么可以戴王冠呢?原来这与历代孔子地位不断的被提升有关。汉高祖刘邦开创了帝王祭孔的先河,汉成帝封之为“殷绍嘉公”。司马迁撰《史记》,把孔子写进了世家,与王侯并列,并赞之为至圣。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北魏孝文帝封孔子为“文圣尼公”,隋文帝杨坚尊孔子为“先师尼父”,唐代曾四次追封孔子:唐太宗尊为“宣父”,唐高宗尊为“太师”武则天称其为“隆道公”唐开元二十七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并下诏要求郡县以上都要建文庙,创立儒教,春秋公祭,孔子从此以王者身份登上神坛。唐以后朝代,孔子头衔便越来越大。

大成殿两侧分别是四配和十二则。四配,即颜子、子思、孟子、曾子,颜子和子思的塑像位于孔子塑像的右侧,曾子和孟子的塑像位于孔子塑像的左侧,他们最受儒家门徒推崇的孔子四大传人。十二则,指的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朱熹、颛孙师、言偃、冉求、宰予、冉耕,其中除朱熹外,均为孔子弟子。在大成殿内,还悬挂有十块匾额,悬挂于孔子塑像上方的匾额分别是康熙皇帝题写的“万世师表”,光绪皇帝题写的“斯文在兹”,悬挂在孔子塑像右侧的匾额分别是雍正皇帝题写的“生民未有”,嘉庆皇帝题写的“圣集大成”,这边的呢,分别是乾隆皇帝题写的“与天地参”,道光皇帝题写的“圣协时中”,这边位于孔子塑像左边悬挂的呢则是咸丰皇帝题写的“德齐帱载”,同治皇帝题写的“圣神天纵”,宣统皇帝题写的“中和位育”,民国大总统题写的“道洽大同”。除了这十块匾额呢,殿内还有幅对联,对联“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是康熙皇帝题写的,康熙题写这幅对联比较特别,手写的“鬼”字上少一撇,“神”字左半边少一点,是说孔子信天命而不信鬼神;繁体字“师”上面少一撇,是说孔子自学成才无师自通。

现在请大家前往大成殿后面的明伦堂。大家请看屋檐下的是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屋架,檐下四周斗拱重檐出跳,梁上刻有凤、鸟、鱼、龙、莲花等各式漆金雕刻,显的古朴而大气。

眼前的这个大钟,每天早上都要敲9下,意味着让孔子的儒家思想长长久久的流传下去。明伦堂是古代学宫的讲堂,现在的是政府拨款在原址上重建的,明伦堂建筑形式属单檐歇山顶,面阔5开间26米,进深12米,房高6米,中间用直径为30厘米的木柱承重。大家请看这个是文曲星塑像,他呢就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部长。明伦堂的名称也是有历史渊源的,孟子说过:“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名余下。”意思是无论是乡学海师国学,共同的目的都是阐明并教导人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伦理道德标准,处于社会阶层上面的诸侯大夫都明白了,下面的普通百姓就会紧密团结在一起。后面墙壁上挂的是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现在请跟随我来明伦堂后面的尊经阁,尊经阁的门口有3株树龄152年的桂花树,是桂花树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叫银桂。尊经阁是学宫藏书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门口的这幅对联“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是雍正皇帝题写的,古时候尊经阁里面主要藏《十三经》和《二十一史》,但在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后这些书籍则都已经不存在了。

大家请跟随我从这边走,位于我们右手边的这个六角亭,是当时学子们休息、读书的地方。面前的这些石墩、石鼓、石柱,都是原来学宫留存的建筑构件,其中这个莲花墩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呢,佗城街有个40多岁的徐姓居民,他还小的时候,父亲和爷爷发现孔庙右侧的荒址上有一个莲花墩,觉得放在这里太浪费了,于是抬回家。有一次,其父用此墩垫着劈柴,结果柴未劈开,小孩却从楼梯上滚下来。事后不久,其父亲又用此墩来劈柴,柴又没劈开,小孩却肚子痛得哭爹叫娘。2006年8月28日,孔庙修缮峻工,并将孔子塑像请进了孔庙,时隔不久,电闪雷鸣,徐姓居民顿觉头晕目眩,不省人事。第二天一早,说当晚孔子托梦,要他将莲花墩还回孔庙。于是请来几个村民,将莲花墩抬回了孔庙,并对着孔子像叩拜:“孔圣人,莫怪、莫怪,保佑、保佑。”后来再没怪事发生。这边的这两株是有着130年树龄的罗汉松。

好了,各位来宾现在请前往下一个景点。【祈福树】

各位来宾,在参观学宫之前,大家一定看到了广场左边这棵古树,历经数百年风雨依旧郁郁葱葱、生生不息。在建学宫时同植此树,即植于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树龄,这棵古树真名木棉树,现在大家都称为祈福树,因大众在此祈福时相当有灵气并准确而得名。在2006年修缮学宫之前,木棉树差不多枯死,但动工时又恢复了生机,非常神奇。树身凹凸不平,形态各异:有像侧卧静思的长寿老人、有似眉开眼笑的慈祥老太、有似嬉闹天真的活泼小童……据说,“一摸祈福树,身体健康,事事如意;二摸祈福树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三摸祈福树财丁两旺,繁荣昌盛”。【影剧院】

各位来宾,各位刚刚体验了学宫的宏伟庄严和孔子在传统文化中地位的崇高,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座有特殊意义的建筑物,就是佗城影剧院。

正面门楼上墨书“佗城影剧院”是萧殷题写的。萧殷(1915-1983)生于佗城,原名郑文生,作家、文学评论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文艺报》主编、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文联主席、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教授。

影剧院建于1962年,坐东朝西,整体呈长方形,宽19米、长34.5米,占地面积655.5平方米,外墙由青砖砌成,建筑类型属于金字架砖木结构。影剧院外墙的砖是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每家每户从家里捐献出来的,然后大家一齐动手砌上去,所以墙面看上去不太整齐。

从里面看,影剧院的建筑结构分为两部分,有放映室的那一部分是三层楼棚,观众席这一部分是两层楼棚。【百岁街】

各位来宾,百岁街是古城目前最繁华的街区,又名百岁坊、百姓街,原名儒学前街。请各位来宾自由参观。

■刘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300多年,是古龙川辖区内的刘氏族人到衙门办事和联络族人以及纪念先人举行祭祀的场所,同时也是本姓子弟到县城读书和参加科考落脚的地方。刘氏宗祠原址在佗城新渡村,是一座全城宗祠最大的宏伟建筑,建筑面积有1125平方米,现址宗祠复原修建总面积737.3平方米。整个建筑分上、中、下三幢共三厅二井上下正间,从大门到上厅成梯度抬升,体现了汉族传统的辈份观念和对先祖的尊敬。祠内共有24个石柱,意指《二十四史》记载的中国古代数十个王朝的变迁中、西汉、东汉刘氏前后的二十四代皇帝。上厅神龛内供奉着各地刘氏开基始祖的牌位。宗祠整体建筑全部采用古代建筑枝术,青砖砌墙体,缸瓦铺屋盖,柱、梁用材或石或木,且用雕刻、彩绘、鎏金等分别予以装饰。屋顶的装饰全为陶瓷的龙凤花鸟。宗祠正门左右两边镶嵌着“雄师百万”和“气象万千”的大型石雕,还有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以及“三帝遗训”等石刻。右侧的宗族历史长廊,内容丰富,有刘氏的起源,刘氏的名人介绍,刘氏先祖遗训遗作等,周围墙体全为“千字刘”石刻。整座宗祠富丽堂皇,足以彰显刘氏风范。

■黄氏大宗祠,建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0年)。它坐西向东,占地面积522平方米,为三进两横的四合院式布局,既有岭南客家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又有西式建筑痕迹,雕饰工艺较精美,是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筑。黄氏宗族人才辈出,旧时有多人入朝为官,风水极好。例如曾任国民政府第十九路军参谋长、高雄市市长的黄强将军,历史学家、曾经国民政府广东教育厅厅长的黄麟书先生,就是黄氏族人的杰出代表。2008年黄氏大宗祠进行了重修,基本保持了原貌。

从街道名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有“两多”。

一多——百岁老人多。据2009年最新统计,佗城村90岁以上老人有65位,其中有5位100岁以上老人。这里的老人之所以长寿,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本地特殊的自然环境。龙川古县城山环水抱,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1度左右,无环境污染,是天然的养生佳地;二有独特的长寿食材。据调查,佗城寿星们的食物主要是大米、小米、红薯、黄豆等,常吃的蔬菜有南瓜苗、红薯叶、青菜、苦麦菜、野藤菜、野蘑菇、香菇、木耳、竹笋等,多吃素食,少食荤腥,肉类喜吃本地产的土鸡土鸭等;三是老人们一生辛勤劳作,筋骨活络,血脉通畅,身体健康;四是生活起居有规律、性格乐观开朗。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促进了长寿基因的形成、巩固和遗传。

二多——姓氏多。在这条不足500米的街道上有13个姓氏,鼎盛时期集中了10余间宗族祠堂,保留下来的有刘氏、黄氏、曾氏、张氏等宗祠。

■(张氏宗祠暂缺)

■(曾氏宗祠暂缺)【明代城墙】

龙川建制于秦朝,从秦代到民国,龙川基本上都是郡、州、县的治所,城墙自古以来都是龙川城的一大基本设施。

赵佗任龙川县令时筑的县城,是个不规则的方形土城,周长仅约800米,东西南北各开有城门。到了唐代,周长有1200米,宋代,周长扩大到2400米。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段古城墙是明代城墙,它长56米,宽0.7米,高3.3米。1939年春,由于日本飞机经常轰炸,为了方便疏散群众,国民政府下令拆毁了全部城墙,改成了环城路。仅保留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段。【龙川商会】

龙川县商会会馆占地面积115平方米,始建于清代,民国期间重修过。为什么龙川要建立商会吧?原来,与龙川县商会会馆一水之隔的就是古代通航码头东坝岛。东坝岛就在前面那一片低洼的开阔地,实际是个江心洲。据说,赵佗古城是建在三条似龙山脉的龙头所在地,东坝则似龙珠。由于四面环江,水路交通便利,在唐宋时期东坝已辟为商埠。到明代中叶,东坝已经有200多家商店和豪门大户,并且建有大码头,商业经济非常繁荣,成为东江上游的经济贸易中心。龙川商会就是为了“联络各方信息共谋求存之道”而建造的。直到民国时期,会馆旧址这里都是本地水陆交通的接合点。后来因为东坝岛频遭水患,商埠逐渐衰落,商人陆续迁往10公里外的现在龙川县城老隆镇,今天的商会虽然己人去楼空,但它承载了龙川一段辉煌的历史。

接下来,我们前往古民居与宗祠最有特色的一条街道参观。【横街】

各位来宾,现在大家参观的横街是赵佗古城古民居和宗祠最为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对研究清代、民国客家民居建筑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横街原名近思街,“近思”是儒家的一种思想,意思是不要好高骛远,要多问问题,多想当前的、与自己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即“切问而近思”。这个街名深刻地体现了客家人尊儒重教、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传统。

宗祠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是供奉祖先神主牌、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建祠祭祖始于殷商时期,盛行于周代,当时称为宗庙,那时,只有帝王和有官爵的人才有资格建立,黎民百姓不准设庙。由于宗族是传播同宗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且有调解内部矛盾、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的作用,所以,宋代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从此宗祠遍立。

佗城的宗祠大都建于清朝,这不是偶然的。从客观原因看,一是清代康熙帝文攻武略、励精图治,天下太平,宜兴土木;二是客家人耕读传家,尊儒重教,经过历代艰苦创业,亦农亦工亦商逐步积累财富,特别是在康乾盛世时期,客家人的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有了建祠立宗的实力,同时有不少客家子弟通过科考踏入仕途,建立祠堂可以光宗耀祖;三是客家人经过累代繁衍,人口不断增加,出现了需要向外移民开拓新的生存空间的压力和机遇,为了便于后代归宗祭祖,建立祠堂自然成为宗族的大事。从主观上看,客家是以移民为主构成的群体,敬祖睦宗是他们世代难以割舍的情结;迁徙途中刻骨铭心的千辛万苦,使他们尤为重视族内的团结,建立祠堂是他们对家族团结的一种寄托。

各位来宾将要参观的有骆氏宗祠、朱氏宗祠、罗氏秀三祖祠、黄屋、骆屋等

古建筑。请各位来宾自由参观。

■朱氏宗祠

各位来宾,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朱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其建筑布局采用的是客家民居传统的“三进二横”格式,有上、中、下三厅,厅与厅之间有两个天井相连,上厅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中厅为家族议事、重大活动及执行家法家规的场所,下厅为以前家族婚庆及贵宾到来时放臵花轿之用;天井主要用来采光、排水,排水道的设计不是笔直而是弯曲的,寓意是勤俭持家,细水长流;两边的六个房间即二横,用于居住。

在建筑原料上,整个朱氏宗祠采用的是砖石土木。大门前檐用的是红粉石柱,门框、门礅、中正厅柱承梁亦采用红粉石。墙体则用灰沙夯墙,内墙用青砖墙基土砖墙体。在建筑艺术上,朱氏宗祠随处可见砖雕、石雕及木雕,图案花纹多种多样、形式不一,有缠枝花草、人物山水。

请各位来宾自由参观。■骆氏宗祠

各位来宾,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骆氏宗祠。骆氏宗祠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坐东向西,四进的总体结构布局和夯筑实墙的设计体现了客家先民的建筑特色。其实,此时居住粤东北的客家人已经是当地的主体人口,不会有人骚扰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建筑还是采用了牢固程度不亚于现在钢筋水泥结构的夯筑实墙。在建筑材料上采用了砖石、土木。骆氏宗祠面宽17.5米,进深44.8米,灰沙地面,建筑占地面积784平方米。土木结构,灰沙夯墙基青砖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总计有四厅、三天井、十二房间。

请各位嘉宾自由参观。■骆屋

各位来宾,在横街并排坐落着三处骆氏宅第,现在我们参观的是11号骆屋。11号骆屋据说始建于民国,此处曾经有九厅十八井,5000多平方米的屋基。大厅有两块乾隆、嘉庆年间皇帝赐给的封诰木匾,因历史久远,木匾已被蛀蚀不堪,但足以成为骆氏族人曾经荣耀的见证。

历经沧桑的骆氏老屋,墙坚壁厚,格局保存完整。11号骆屋坐东向西,三进二横,横屋前后各有2个角楼。这是客家方形屋,正屋上五下五布局。面宽32.3米,进深23.5米,建筑占地面积759.0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830平方米。土木结构,外墙灰沙夯墙,内墙灰沙夯墙基土砖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灰沙和青砖地面。计有九厅、六天井、二十四房间。

在骆姓老屋处还能看到众多的建筑工艺品。在横街11号骆屋中正厅前檐有二方麻石和侧屏,下屏麻石质,雕刻有花草图案。在横街13号骆屋处,中、上厅和封檐板、二梁等处都有金漆雕刻龙凤花草,工艺水平较高。中宪第的花厅木门有6扇,上半段缕空雕花,就算关上门屋内都有很充足的光线,中下段用浅浮雕,有花草鹿鸟等,所有这些残垣断壁都在默默地诉说着它们辉煌的过去。

请各位来宾自由参观。■罗氏秀三祖祠

各位来宾,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罗氏秀三祖祠。这大门上的“豫章世泽、吉水家声”的对联和“豫章堂”的横额,蕴含了罗氏宗族的一段历史。两千两百年前,汉朝大行郡县制度,当时的南昌城,是在大将罗珠的手里兴建完成的,竣工之日,罗珠曾经在城内亲植豫、章之树,并且举家搬到南昌定居落籍。因此,朝廷决定

在此设郡并命名为“豫章郡”。而豫章一地,又很早就是罗氏的主要繁衍中心。罗姓顺理成章地以“豫章”为郡望。

这座建筑始于清代,看起来比较新,是因为2004年12月曾经维修。原先坐南向北,由于横屋被拆建,现为三进正屋。面宽11米,进深35米,建筑占地面积385平方米。土木结构,灰沙夯墙基、土砖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灰沙地面。总共有六厅、二天井、八个房间、一门楼、一照墙。

请各位来宾自由参观。■黄屋

各位来宾,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座民居是黄氏宅邸,始建于清代。类似黄屋这样的客家老宅,在本地属大户人家。大家可以看到这座房子的外表是西洋建筑样式,那是因为房子经过黄氏族人多次翻修,其中大门第四次重修是在抗日战争初期,那时候有点崇洋,所以修成这种样式。

黄屋坐西向东,面宽28米,进深72米,建筑占地面积2016平方米。土木结构,灰沙夯墙基、土砖青砖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厅和房间均是青砖地面,过道和天井又是灰沙地面。大门是由红砂岩门框、门墩以及木门页组成,正屋仍然是三进二横,上五下五布局,总共有十厅、十一个天井、五十个房间、两面照墙,分别为前门墙和后门墙。令人遗憾的是部分建筑早年已被拆毁,现在仅存正屋和部分横屋建筑。

大家现在所在的位臵是黄屋的厅,分为上正厅、中正厅和下正厅,我们先来看看下正厅,下正厅有二圆木柱和屏风;中正厅前檐有二圆木柱承一梁,值得一提是中正厅的厅内是抬梁式构架;上正厅前檐依然是有二圆木柱和侧屏,屏额木刻“光前裕后”,后小门石刻“长庚西照”四字。

大家请往右侧走可以看到右横屋后栋有一座角楼,四层结构;往左侧走是左横屋,中西合壁式建筑,三层结构,比较现代。黄屋的建筑规模较大,因为多次拆建、增建和有多户人家居住使得黄屋的布局比较复杂。本地盛传这座宅邸有灵气,在这里住的居民能生双胞胎,从而使它成为许多年轻夫妻向往的地方。

请各位来宾自由参观。【西门古码头】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来到了西门古码头。

西门古码头始建于宋代,是除东坝外最重要的码头。(原)码头石阶是用红砂岩石条顺着河堤坡度铺砌的,共27级(居佗城各码头之最),长29米,宽3.2米,石阶的两侧用相同石条砌边,每根石条长约0.9米,宽约0.3米厚约0.12米。码头左边的这个面积约80平方米的梯形平台,方便客商装卸货物。原先对岸各有一样的平台,平台边墙用灰沙夯成的。

据龙川县志记载,宋至清代中期,西门码头非常热闹繁忙。后来由于陆路交通的发展,东江航运逐渐衰落,古城也失去了曾有的辉煌,西门码头也已荒废,码头前曾经宽阔幽深的河道淤塞成沟渠,不能再行船。码头再也见不到货物集散及商人们讨价还价的繁忙场面,附近的货栈、客栈、饭庄、酒肆也因生意萧条而关门大吉,曾经繁华热闹的西门街自然就沉寂下来。

我们现在走过的石桥建于清代。桥长14米,高4.2米,宽2.1米。桥面上平排铺着5根麻石条,每根石条长9米、宽20.4米、厚约0.4米。桥墩也是用麻石条砌成的。这座桥至今还保存完好呢。【苏堤】

顺着桥,往西蜿蜒至远方的这条路,佗城乡亲们都叫她“大路田”,其实它的原名叫苏堤!

或许有人会质疑,苏堤不是杭州西湖的吗?你这个苏堤是不是山寨产品啊?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稻田、菜畦,没有湖啊,哪来的堤岸?没有错,眼前这一片土肥水美的田地,古时候确实是一个湖,人们叫它嶅湖,湖面纵横有两公里多,水深可行舟。大家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苏堤,确实与苏轼兄弟有很大关系呢。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9年),大文学家苏辙被贬为化州别驾(应该苏辙也没有在龙川为官?),在龙川住了17个月,居所在白云桥西。当时嶅湖屡遭东江洪水袭击,千亩良田受灾。苏辙见村民田园年不保收,生活艰苦,便倡仪村民在湖的东边再筑一堤防洪,从此年年旱涝保收。后人为纪念他,将此堤称为“苏堤”。当时苏堤长1000多米,高2.5米,堤顶宽2.5米,底宽6米,横断面呈梯形。外墙为石砌,中间用沙土夯实,堤上的路面部分铺鹅卵石、部分铺青砖。作为嶅湖的堤坝,苏堤又是古时龙川驿道上重要的一段,往南可至河源、惠州、广州,往东往北可达梅州、潮州、福建、江西。苏堤曲折迂回,垂柳含翠,堤上拱桥如新月。

嶅湖秋月是古龙川八景之一。大文豪苏东坡(苏轼)被调惠州任职后曾来龙川与弟弟苏辙相会,赋诗赞美嶅湖景色“嶅湖湖水水澄清,最喜秋来月漾金,夜静问渠天在水,嫦娥推倒玉轮沉”。可惜的是,元代、清代嶅湖两次遭到大洪水冲击,湖堤崩毁,此后屡筑屡毁,湖水逐渐干涸淤塞,而成为稻田。昔日景观已不复存,但湖内秋月潭、苏堤故迹仍在。【正相塔】

相信来宾们都看到了,更远处的小山上有一座塔。那是平面六角形、高32.5米的七层楼阁式砖塔,坐北朝南,始建于唐开元三年(715年)。南宋后期,曾有两个文韬武略的“状元宰相”一个是文天祥,一个是吴潜,都来过循州。其中,吴潜在他近70高龄之时仍向龙川学人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南宋理学,竭力为百姓造福。龙川百姓为纪念他,将塔取名为“正相塔”。1962年7月,正相塔成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会在此建塔呢?从风水学上来讲,佗城,能成为赵佗的兴王之地,本身是有着一种“场”的,而且,这里是三龙贯穴的“三龙口”,因为嶅山山脉似龙,西山山脉似龙,龙台山脉似龙,龙自北向南蜿蜒而来伸向佗城。嶅山龙头和西山龙头都伸延到东江河边,古人为防止此两龙离川出海,在唐开元三年和明天启二年分别在此两龙的龙头上建了两座塔,目的是镇住两条龙,使其不能离开龙川,风水不能外流,从而造福龙川人民。后建的塔就叫新塔了。两塔东西相对,遥相呼应,蔚为壮观。(能看到新塔?)【坑子里遗址】

各位再看远处右边的小山岗,在那个东西走向约1500米的弧形山岗上,1956年开始发现大量器物,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战国都有,时间跨度很长,这个古文化遗址就是著名的坑子里遗址。石器和陶片散布于面积约75000平方米,厚约0.6米的文化层中。这里采集的石器种类繁多,有镞、凿、斧、戈、锛和环等磨制石器。陶器以泥质浅灰陶为主。1962年,坑子里遗址与正相塔一起,成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返回西门古码头,准备)前往下一个景点。【越王井】

各位来宾请看,这就是岭南地区最著名的古井——越王井。

越王井誉为“岭南第一古井”,挖掘于秦代,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河源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还保留完整能够见证赵佗历史的文物,就只有它了!它承载着当年赵佗在龙川的丰功伟绩。中山大学教授司徒尚纪认为:“这恐怕是岭南打井的最早记录。”此井年代比赵佗后来去番禺时掘的那两处越王井(位于应元路和清泉街)还要早。因此这应当是当时岭南地区的第一口井。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口井不完全是秦朝时候的原貌,它经过了几个朝代的修缮。2009年底有专家来专门考证过,井壁的砖有秦朝的,还有唐朝的、清朝的。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进行的那次重修,本地第一个进士韦昌明作《越王井记》并刻之于石。井旁立有石碑三块,一块是《越王井记》,一块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知县王永熙的《重浚越王井记》,碑文字迹清晰,工整美观;还有一块刻着“越王井”三个字。

井水源自佗城城北的嶅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赋诗描绘龙川古八景,其中一景就是“嶅顶峰高积雪多”。因此井水极其清冽,味甘而香。清代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称,越王井“水力重而味甘,乃玉石之津液”,并说“佗饮斯水,肌肤润泽,年百有余岁,视听不衰”。也就是说,这井水有美容、保健功效,可以益寿延年、长命百岁。2006年,香港一个著名的地理先生慕名前来,他用罗盘测试后,深有感慨地说:“越王井,真是名不虚传,真是世间少有的一口井啊,无怪乎两千多年来一直都被饮用,好井,好井,神水,神水啊!” 【赵佗故居遗址】

请大家将视线转向这边,请看这尊塑像,猜猜是谁?对,这位就是赵佗,他面前的这块被挖出的古宅地基,就是赵佗故居遗址。

据明清《龙川县志》记载,赵佗故居有月台、古井、有后花园。赵佗去世后,故居里供奉着他的神主灵牌。宋绍兴17年(公元1147年)由郡守韩京改建为光孝寺,仍然奉祀越王,元至顺3年(公元1332年)郡守罗翰思在此塑佛像供奉,元末时毁于战火。明洪武16年(公元1383年)由僧会、僧明善重修佛殿。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又被僧宗募捐修缮。明嘉靖25年(公元1546年),僧智经重修佛殿山门。明嘉靖28年(公元1549年),监生黄贞鼎增建观音堂,加在两房前作为三宝殿,房后有方丈五间殿,东有钟楼、西有鼓楼,前有山门,门外有越王井。此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雍正、乾隆、同治各代都对这些建筑进行了修缮,清光绪年间有一部分建筑被洪水摧毁了。民国年间,故居又被作为龙川一中的校舍。在文革时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间的廊宇被拆,后来作了些修整,部分建筑又被改建为民宅。

现在赵佗故居遗址上修建赵佗广场,竖立着赵佗的塑像,这尊赵佗铜像重945公斤,基座高1.33米,铜像总高度2.16米,铜像中赵佗气宇轩昂,再现南越王飒爽英姿(这是在河源日报发现的是否要讲呢?它的高度等数据和越王庙的铜像相同哦)。广场两侧建有文化长廊。【考棚】

刚刚我们游览了学宫,知道了在古代科举制度下,人们是怎样上学,但他们又是怎样考试的呢?在佗城这个古朴庄严的考棚,我们也可以找到答案。佗城考棚是广东省现仅存的唯一科考场所,在全国可查考的 204 座学宫和14 处考棚中,学宫与考棚并存的目前只有广东龙川和河北定州。

佗城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原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砖木梁架结构,总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

我们现在所在位臵就是考棚正门,大家朝上看大门牌匾“龙川考棚”,是在考棚刚落成时,当时龙川县知县莫东奎所题。两边对联,上联:学而优则仕哪问寒门士族,下联:出类拔萃者会聚白衣卿相。

龙川考棚建成后,龙川每年的科考乡试均在此举行,场面热闹非凡。当时河源、和平、连平、紫金、兴宁、五华等县的学子都到此赴考。据统计,自唐宋以来,龙川有进士28人,举人112人,秀才更是有2000多人。

正门前还有一块“鲤鱼跃龙门”石刻,据当代学者司雁人著作《学宫时代:古代中国人怎样考大学》书中记载,它是用红麻石刻成的,正面分三个部份,波浪翻涌中一条锦鲤抖身全力奋起在右边,一座牌楼式龙门在中间,左边则是一条金龙,石刻背面是一蹲踞的麒麟。

好,那我们现在就进去亲身感受下古代的学子们是如何考试?古代先生又是如何监考的?按古代考试进场程序我们必须是右进左出,中间的屏风要有重要贵客与高官才能开的。今天我就沾沾各位客亲的光了,请大家随我从正门进来。

经过一个硬山顶大门之后,我们来到“二进正门”面前,二进大堂上挂“天开文运”牌匾,两侧有两幅对联,一幅是说明佗城人杰地灵——上联:下笔千言听溪水声欢稻花香沁,下联:出门一笑望嶅湖月满渔火疾来;另一幅是勉励学子——上联:考卷招贤须读经书怀远志,下联:棚中比试还凭才学跃龙门。考棚总有四进,正门两进,考场为三进,考官寓所为四进,整齐排列,地势一进比一进高。主要由2栋考场、2栋考官寓所、1栋考卷档案房、1栋兵房兼仪仗房、大堂等六大栋建筑构成。

各位有没有发现你们脚下的青砖地有五个圆,您们猜猜为什么要做五个圆吗?他们的大小大家也可以目测一下,这里面可以是大有讲究哦。请客亲猜猜其中的缘由啦

那就让我告诉大家吧,这五个圆的寓意是“五子登科”,为什么五个简单的圆就代表“五子登科”呢?这是因为在古代建筑风水中用圆的直径大小来表示某种禁忌与期望,当时的有一种建筑工具叫“鲁班尺”,“鲁班尺”的每一个刻度都表示了不同的禁忌与期望.大家看这五个圆,中间的圆直径为2.61米,左右两侧四个圆直径都为2.11米,这就是“鲁班尺”中考试及第与“五子登科”的刻度了。

我们现在进入考场。

考场宽28米,长9.7米,以中间天井为中线分为两边,两侧也各有两个小的天井主要是岭南建筑中起通风、排水、采光之用,中间的两棵古玉兰树,每棵都有122年历史。玉兰树中间的天井中间的排水渠为什么是除了两边有中间还有三条呢?“三”在客家话中与“生”相近,表示生生不息之意。

考场总共有五个区域,从右至左依次是科举考场、古代教育制度及龙川才俊、武举考场、考官办公场所“至公堂”、科举制度及考官评卷场。

大家请随我从右边过来,这里重点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清代科举考试场景,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小间,这是按照当年考试的小间复原的。考棚当年用许多木板隔成一个个2米见方的小间,每个小间对着一扇窗户。巡考人则在考场中间走动监视,考生在科考时就进入这一小间房里3天不出来,吃饭睡觉都在这么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可想而知读书考试取得功名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情。(展板63—69科举程序与纪律)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陈列展示的是古代教育制度,通过展板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晰的了解到古代整个教育制度的情况介绍。(展板34—42古代教育厅)

这里陈列的是龙川才俊。自唐宋以来,龙川有进士28人,举人112人,秀才更是有2000多人。那我们的龙川才俊展厅就是以一幅幅皇榜的样式详细地介绍了龙川重要的功名人士,这里面还有很多他们的趣闻典故哦。首先看到的是“会经堂”牌匾,一幅对联上联:昌明始及进士题金榜,下联:俊彦辈出龙川耀五洲。(展板43—62)

从龙川才俊展厅出来我们看到的是考官办公场所“至公堂”,在它的右侧门进去是武举厅,让我们看看武官是如何考试的?这里现在还保存了当时武考用的举重石头,一块320斤,上面写着“京式,头号石”,另一块两百来斤。(展板31—33武举厅)

从武举厅出来,就是刚才的考官工作室“至公堂”,也是整个考捧的“三进”,考官在这块区域进行监考工作安排,比如通知开考及结束时间、处理舞弊等等。厅正中间有龙川第一个进士,也是东江第一个进士韦昌明,刚才我们在龙川才俊展厅已经看到他的生平。(展板44—韦昌明)

这里还主要陈列了当时考官的工作情况,这里悬挂的三块牌匾和一幅对联就也是对考官工作职责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牌匾依次是“至公堂”“明经取士”“为国求贤”,还有一幅对联,上联:赫赫科条袖里常存惟白简,下联:明明案牍帘前何处有朱衣。

从至公堂进去就是考卷档案房及考官寓所,就是相当于现在的试卷保密室,横梁悬挂有牌匾“衡文堂”、“旁求俊乂”。

请大家随我来,经过至公堂,我们来到刚进门左侧的考场,这里现在是考官评卷厅和科举制度展厅,那我们先看看当时考官们如何改试卷的吧。首先看到的还是牌匾与对联依次是“内龙门”、“聚奎抡才”,上联:攀桂天高忆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下联: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上联:科场舞弊 皆有常刑 告小人毋撄法网,下联:平生关节 不通一字 诫诸生勿听浮言。(展板28—30)

最后让我们在科举制度展厅系统地了解一下中国古代人才选拔的前前后后。(展板1—27科举介绍厅)

好了,考棚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佗城考棚已揭开其神秘面纱,相信通过各位来宾的大力口碑相传,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特色必将展示于世。谢谢各位来宾!【南越王庙】

各位来宾,这里是南越王庙!南越王庙是龙川人民为了纪念赵佗而建的庙宇,1995年被列为首批市级重点保护的历史文物。

庙正门上方嵌镶“南越王庙”石刻横匾,从右至左横携“南越王庙”四个楷体大字,为胡一鸿所书。这位胡知县是江苏淮阴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到任,他扩建南越王庙的善举表达了龙川百姓的共同心愿,也体现了这位地方长官景仰先哲的情怀。

来到前厅,有“四大天王”巍然屹立于左右两侧,他们出现在南越王庙,衬托了赵佗在民间享有的崇高威望。

天井的左右两侧廊房立着龙川十二贤的塑像,他们分别是宋朝苏轼、陈次升、吴潜,明代洪云蒸、邓懋官、伍仪、杨士元、林廷植、唐希礼,清代的耿惇,唐朝的韦昌明和明朝的巫三祝,前十位先贤不是本地人,但都曾经在龙川为官(苏轼也在古龙川为官哦?古龙川面积没有说包括惠州哦?),颇有建树,备受百姓尊

敬。后两位是功成名就的当地人,韦昌明是唐朝进士,巫三祝是明朝崇祯年间的进士、户部尚书。这些历史人物塑像的高度如真人一般(1.73米到1.79米之间),神采奕奕、栩栩如生。龙川人把这些先贤的塑像奉祀在南越王庙,旌表他们爱国爱民的历史功德,同时是为了激励客家子弟见贤思齐,发扬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右边墙上镶有一块胡一鸿重建南越王庙的碑记,1平方米大小,题为篆书,正文为楷书,字迹清晰可辩,共630字,碑文记述了南越王赵佗的德政和后人为纪念他而多次重修庙宇的过程。

各位来宾,正殿奉祀的是南越王赵佗塑像,系纯铜制作,重945公斤,基座高度1.33米,铜像总高度2.16米。大家请看,赵佗浓眉秀目、相貌堂堂,刚毅的面庞透露着智慧坚定的气质和淳朴忠诚的个性。他沐风栉雨、鞠躬尽瘁、勤政爱民,把毕生心血倾注在古邑龙川和岭南发展的事业上,赵佗任龙川县令6年间,为龙川人民办了10件好事:掘井筑城,设衙修路;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文明;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改善越人居住条件;培养和起用越人做官;维护了良好的社会治安;推广优良品种;迁汉人与越人杂居;推行汉人与越人互通婚姻;发展了龙川经济,改善了越人生活。因此受到百姓的爱戴。赵佗在民间被赋予神性,彰显了他在龙川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衙署遗址】

各位来宾,这是佗城镇镇政府所在地。

赵佗当年就是在这里面办公的!公元前214年,赵佗任龙川县令,便在佗城筑城设衙,驻军施政。据说,赵佗为选择一块风水宝地建造龙川县衙的治所,曾勘测了许多地方,用秤秤过各处的土,惟有佗城这里的土重,所以,他才率士卒在此插柳围城,建造县署、修建城池。此后虽经历朝历代多次修葺扩建,但二千多年以来一直是龙川县、州治所,这种现象在中国极为罕见。

衙门前这两头石狮子,据传是隋代第一次设立循州总管府时遗留下的物品。它们高2.5米,神态生动、威武矫健,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绣球等部位比例合理,雕艺精湛。石狮子的摆放是左雄右雌,公狮张口注视来往人众、母狮闭口护子,符合传统社会男左女右、男尊女卑、各司其职的阴阳哲学。公狮脚下踩着球,寓意统一寰宇、象征无上权力,母狮带着幼狮,寓意子孙绵长象征母仪天下。

在中国的民族文化里,石狮被奉为“中国人的守护神”,就像赵佗治所遗址这里的石狮,一千四百年来就一直蹲坐在衙前,始终如一地与每一任地方官忠诚相伴。在内地,有这样耳熟能详的民谣:“摸摸石狮头,一生不用愁;摸摸石狮背,好活一辈辈;摸摸石狮嘴,夫妻不吵嘴;摸摸石狮腚,永远不生病;从头摸到尾,财源广进如流水。”各位乡亲,过来摸摸这对可爱的石狮吧,好运将一直伴随着你!

各位来宾,今天的佗城之行已圆满结束,恭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欢迎再次光临!

霍山旅游风景区导游词

各位来宾(团友),大家好:

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是广东七大名山之一的霍山风景区。霍山,位于龙川县中部,离县城37公里,大概50分钟的车程。

霍山方圆10平方公里,海拔550米。霍山的由来有2个传说:一个传说是

在远古时代,有一位仙人,施展法术,将别处的石头,变成乌猪,星夜兼程,赶到这里,石到之后,看见皓月当空,天尚未亮,于是仙人吹口仙气,巧摆石头,从而使霍山奇峰林立,挺拔秀丽,巧夺天工;第二个传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将剩下的一点沙浆,撒落人间,刚好落在霍山,故使霍山出现了土山顶上长石峰,令人叹为观止的天下奇观。传说归传说,霍山,昔时不叫霍山,叫怪石山。后来,楚汉相争,天下大乱,著名学者霍龙的祖先自吴迁越,世居龙川,隐居霍山。汉高祖在位时,曾令人请霍龙出山任职,但霍龙无心于官场,乃曰:“龙川者,龙之生地也,龙若离川,莫若赐死”。婉言谢绝,隐居霍山,著书立说,传播文化,开导乡人。后功成仙去,名传于世,时人感其恩泽,将此山命名为霍山。

霍山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拥有植物一百三十四科,其中有药材一百余种,于一九九三年被定为省级森林公园。1998年,龙川县委县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对霍山进行开发,2002年,为了提升霍山旅游风景区的品位,完善了景区的各种设施,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景区,2010年再投资1000多万元,新修了霍山旅游专用公路,使更多朋友能够更方便的游览藏在深山的霍山。

其实这里原本并没有山,早在七千万年前,还是一片苍茫的大海,后来,随着地质运动运动的作用与喜马拉雅山同时崛起为陆地的,地壳上升,海水退尽,形成高耸的山峰,原来海底的沉积物受到氧化作用则变成红色。山峰经过长期的风雨侵蚀,流水的切割,形成多种形态的峰林、石洞等红砂砾地形。地质学家把这种地貌在地理学上命名为“丹霞地貌”。在世界上,有丹霞地貌的国家为数不多,目前,只有美国大峡谷、德国撒克逊、南斯拉夫某些地区是属这种地形,我国福建的武夷山、安徽齐云山、江西龙虎山、广东金鸡岭、韶关丹霞山和龙川霍山都具有丹霞地貌的特征。

霍山名胜颇多,有险峻峰峦三百七十二,著名者有四十八峰,二十七岩,十三奇石,十一泉池,八大洞府。真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峰峰有异态,处处呈奇观,故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高僧道士,纷至沓来。晋葛洪在此修炼,唐宣宗为僧时曾到此游,宋蓝乔在此成仙,明进士巫三祝筑采云书院如此……

现在我们来到了霍山风景区,大家看到的是霍山风景区的正门,正门宽55.5米,高16.8米,门顶为七顶,结构精巧,古朴自然,雄伟壮观,具有明清建筑风格,号称“岭南第一门”。

大家往这里看,这个山峰象什么呢?大家猜猜看啊。对了,它的外形就像一个倒立的酒瓮,我们就叫它酒瓮石。大家看,酒瓮石顶端中间那条裂隙,还遗留有明显的水流痕迹。传说,此峰腰原有一洞,泉流如酒,日满数斗,游者饮之,可驱劳累。后有一乡民嫌洞口小,酒流慢,将洞口凿大,欲其多出,结果弄巧成拙,酒泉被塞……那么酒瓮石的裂隙水究竟到了哪个时期才干涸呢?霍山,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不少人游览了,从霍龙起,游霍的人就更多了,以前霍山有寺、观、宫、院、奄、阁等37个,晨昏钟鼓相闻,香火鼎盛、游者如市。那时酒瓮石的裂隙喷泉较大,水中也含有适量的放射性元素和带有酒味等。此水用来净冼皮肤,可治过敏性之病,饮之解渴,顿觉提神,同时还可使肠胃不良者感到口胃大开。所以凡是来霍山的旅游者,都无不争先恐后地到此捧水洗脸、净洗皮肤、饮水解渴。而且还带回一些与家人共享。到了晋、唐初,僧侣道士散布全国、深居州县名山,酒瓮石出酒的奇名由那些僧侣传了出去,也就更负盛名了。后来由于地质作用,霍山仍有微毫的上升,久而久之,地形愈来愈高,地下水愈来愈低。到了唐代中期初,酒瓮石的裂隙喷泉水酒,也自然就愈来愈细了。清道光皇帝时

期(公元1821-1851),酒瓮石的裂隙喷泉水酒再也喷不上来了,酒瓮石的裂隙水酒就此干涸。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灵山寺,它的位臵很特别,它是建在一个岩洞里。这个岩洞叫“太乙岩”,这个岩洞是霍山最大的天然丹霞石室,深约20米、宽约37米、高5米。岩上覆盖的都是象鹅卵一样的小石子,岩洞平坦如掌,每遇阴雨时,小石子会自然脱落,但从不击中人,也不会击毁器物。这里冬无寒、夏无署、清幽可人。洞中原有一井,深邃无底,与汕头的大海相通,时闻海啸,在此井倒入谷壳,会在汕头的海边浮出来。以前岩洞内为青华观、岩前建灵山寺。到了元代,灵山寺被兵焚毁,青华观文化大革命时被毁。1993年夏,岩内复建了灵山寺。

随着栏杆而上,我们来到了“登高岗”,它是太乙岩的顶峰,它外形象蹲着的狮子,所以又叫狮子峰。峰顶草木葱茏,时有云绕。站在峰顶远眺,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龙川、兴宁、五华、和平地界皆可眺见。峰顶后侧,有一洞如巢,自然幽邃,云雾升腾,叫“天龙岩”。

大家往这边看,那个山峰叫“情侣岗”,顾名思义,它就是情侣谈天说地,顷吐相爱之情的地方,所以叫“情侣岗”。

继续往前走,大家看到的是“一线天”,长200米、宽7-8米、高约180米,站在中间,阵阵凉风习习吹来,让人心旷神怡。大家看到旁边有二个石穴,我们叫“仙人跪膝”也叫“跪膝有灵”,这二个石穴,无论男女老少,不管膝盖大小,跪在上面都合适的。大家尽管去试试,不但可以驱逐劳累,而且还可治愈风湿关节之痛,故千百年来,凡登山者,都无不争先恐后地敬而跪之!

再往下,就是传说吕洞宾与何仙姑相会的地方——“地下花园”。花园里怪石嶙峋,曲径清幽,山泉淙淙,古藤蔓延,奇花异草,香澈四季,真不愧是个约会的好地方!大家在这里休息一会,想象一下仙人在此约会的情景。

大家沿着来时的台阶往上走,我们来到“吊谷上棚”,这里是通往霍山最顶峰——“船头石”的必经之路,也是霍山最险峻的台阶,共有一百多级。大家知道什么是“吊谷上棚”吗?我们客家人在收完稻谷后要把它放到二层的楼房,人先上到楼,下面的人用钩子钩住箩筐,上面的人垂直把稻谷拉上楼去,通过这种方法把稻谷放到楼上。这里在没有台阶以前,人要想上去就要用绳子钩住树藤,攀爬而上,才能上去,就好像吊着稻谷上楼一样!可见这里的地形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险!大家上到天门,天门后左侧是明进士巫三祝的采云书院遗址,崇祯十四年,清兵进迫龙川,巫三祝首倡立寨霍山,率众抗清,百里之内,众人响应,清兵抵达寨下,看到如此险要地形,心生胆怯,不敢强攻,赶紧率队而去。

大家顺着我手指往远处看到两个并排的山峰,叫“姐妹石”,你们看是不是很像并排站着的姐妹俩在聊天呢!姐妹石峰顶平坦宽敞,盛长草木,仙人掌、白术、人参等药材!据载,明朝邓昌龄,为了治疗母亲的病,来到姐妹石这地方,遇到一老翁,此老翁盘桓而坐,展书于石,悬剑于松,昌龄窥其书,全是古篆,一点都不认识,老翁看见生人,于是大声呵斥,昌龄赶忙说明来意,并跪拜求老翁,老翁说:“你能有此孝心,我们有幸在此相见”,乃授予天文,并指石上的草说:“这是五加皮,此药服后,不但可以治病,还可延年”。昌龄受教取药,欲跪拜道谢,而老翁飘然而去。昌龄把药给母亲服下,不久就病愈。后来昌龄苦志向学,能观星纬……

继续往上走,大家看到的那座山峰叫“砻盂石”,也叫“砻盂接佛”。山峰上

有佛迹十数处,侧边有澄泉,既清且甘。下有岩洞,叫“东塘岩”、“犁壁岩”。相传,文殊菩萨曾到此游,故有佛迹。遥望此峰,形似砻盂,故名“砻盂石”。传说此砻有米出,供“酒瓮石”酿酒所用。

最后我们登上了霍山的最高峰——“船头石”,船头石”也叫船头峰”,古人云:“不到船头峰,等于一场空”。“船头石”海拨550米,削壁千丈,丹峰耸立,峰近云霄,势若船头,故名船头石。每逢大雾,云烟在下,峰露石尖,凝似船泊在海洋之中。臵身此地,则见云在下,峰在上,脚下云烟往返,忽上忽下,云缠雾绕,急聚急散,恍若登临仙山琼阁!站在峰顶远眺,天高地阔,茫无边际,千山攒翠,万山隐隐,龙川、五华、兴宁、和平、紫金等县界地,隐约可辨。东江韩江犹似青丝罗带,飘舞在群山之间,田畴村野,恰似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无怪乎传说当年苏东坡漫游至此,诗兴大作,吟道:“霍山佳气绕葱笼,势压循州第一峰;石径面尘随雨扫,洞门无锁借云封;船头昔日仙曾渡,瓮里当年酒更浓;捷步登临开眼界,江南秀色映瞳瞳”。

霍山是中国南疆的翡翠,是中国大地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它既有华山之险,又有黄山之秀,它的美将世人倾倒,它将永远接受人们的敬仰,它将永远造福于人类!

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我们游览就要结束了,最后以一首诗赠给大家:若要身体好,请往霍山跑;若要人长寿,常往霍山游。古人云:登霍一次,增寿一岁。霍山如斯仙境,愿君与天齐寿,欢迎各位再次光临霍山!再见!

明骏知青村导游词

各位来宾(团友):

今天我们参观的景点是明骏知青村。

明骏知青村位于龙川县通衢镇旺茂村的玳瑁山下,玳瑁山丛林密布,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海拔903米,相对高差600多米,山体陡险,气势雄伟。景区距离县城18公里,距205国道2公里,距河梅高速登云入口3公里,交通极其便利。

明骏知青村是一个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胜地,景区的主要特色是针对老、中、青少年,怀念、体验文革时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期的情景,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天然博物馆。40多年前,一场规模浩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中国大地上掀起,成千上万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肄业生奔向祖国的农村、山乡、荒岛、边疆,这些人很快成了田野中的农民、荒野的拓荒者或者边疆的戌守人,他们正直、坦诚、敬业、执着,忍辱负重、乐观向上,既有关注社会政治的热情,又有对事业岗位的忠诚。知青这个特殊的群体,虽然他们经历了深重的苦难和沧桑,耽误了塑造理想人生的关键时刻,但他们书写了中国空前绝后的一段历史。在今天,不管是领导、学者、专家,还是一般工人,知青生涯成为了他们魂牵梦绕的记忆。

知青村主要有四个功能区:住宿区、餐饮娱乐区(有一个能容纳300人就餐的主题餐厅)、知青风情园区、田园区。景点主要设施有:文化广场、体育场、人工湖、垂钓鱼塘、游泳池、吊脚楼别墅、知青博物馆、水车、水力磨坊、20亩蔬菜种植基地等。请大家尽情游览,认真感受和体验当年知青的工作情景吧!

鹿湖生态旅游区导游词 ——天然氧吧 礼佛圣地

各位来宾(团友):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游览鹿湖生态旅游区。

鹿湖生态旅游区位于龙川县四都镇新川村,距县城约22公里,是一个以宗教朝圣、客家风情、森林生态、休闲度假、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鹿湖生态旅游区,周围青山环绕,碧水长流,树木葱茏,苍翠欲滴,山花烂漫,云雾缭绕,山泉潺潺,鸟语花香,气候温和,四季宜人,空气中负离子含量特别高,富含植物精气,完全是一个天然氧吧!旅游区内分六个功能区:

一是宗教朝圣区——千年宝刹鹿湖禅寺,始建于东晋年间,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内设殿堂齐全,设备完善,香火鼎盛。

二是客家民俗展览和表演区——客家民族文化村,内分展览区和表演区,宣传和发扬客家古邑、传统文化。塑造“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崇先报本、和衷共济”的客家精神。

三是休闲度假区——观光旅游、水上乐园、民族游乐园、度假别墅等,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区,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是森林生态区——鹿湖自然生态是天然氧吧,高密度的负离子使人群的身体、心情有着绝妙的享受。

五是康体娱乐区——文化广场、阅览室、射击场、会议室等,供旅游休闲时强健体魄、心情有着绝妙的享受。

六是农产品种植区——自发采摘果品、自选农家作物,吃上无任何污染的果蔬。

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鹿湖禅寺的情况:鹿湖禅寺始建于东晋太和年间,由著名的高僧慧原法师所建。原为一个小庵堂,谓“鹿湖庵”。明嘉靖三十五年,四都圩镇建制,商业繁荣,人口增多,为鹿湖庵的扩建带来契机。经过几十年的扩建,至清顺治三年基本完善,始易名为“鹿湖禅寺”,一直沿用至今。鹿湖禅寺,背山临水,竹树环抱,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晨钟暮鼓,梵音香火。故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高僧道士纷至沓来。

传说鹿湖禅寺的和尚个个天资聪颖,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和尚的故事,叫“和尚戏弄懒秀才”。在鹿湖山下岔路口,有一个土地庙,庙里香火不旺,偶尔过年过节会有人前来供香,闲臵在路边,不知啥时候来了个懒秀才,在这里住下,一住就是两年,他二十七岁,父母因食了有毒的磨菇菌中毒身忙。秀才从不干活,好吃懒做,靠替别人写对联弄点食的,小手小脚靠偷东西为生。转眼间就到腊月二十六了,他白天替别人写对联,人家供食,偶尔遇到大方的人,也会给点小小红包、食物而已。那时候他就在他住的破庙门前,挥毫写了一副对联,左联:“日食百家饭,夜歇庙宇亭”,右联:“万事不打理,安乐一世人”。横匾是:“乐在其中”,贴上后又出去替人家写对联。第二天,很多归家过年的商人看了都觉得很有水平。有些人也觉得这样有文化的人才太可惜了,落到如此田地,都为他感到不幸,听说他很会题词作诗,名叫林智能。就在当天和尚慧明看到后,立即回庵

堂写了这样的一副对联,左联是:“日食百家剩饭,夜歇破烂庙屋。”横匾:“处处留神”。右联是:“守纪莫偷东西,处处官府会捉。”他把写好的对联贴上其写的对联之上,转身便走。快到天黑了,秀才从外面回来一看,心里冷了半截。那天晚上他一点睡意也没有,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觉。他想到“官府”就怕了,莫非他那两个朋友作了案,把他也牵连进去了。立即起身把对联撕掉,拿着行李赶紧回家,不觉到了家里,自己又是一无所有,就连房子也被自己卖掉了,只好含泪到他大伯家里过年。当他看到他大伯时就跪在大伯面前不停流泪。他大娘从屋子里走出来对她老公说:“你那个反骨侄儿,休想回来过年,他害得我们还不够惨吗,他的家产败光了还不算,串通两个人到我们店铺偷东西,钱财被他们偷走是小事,还偷了收购稻谷预付定金的单据。到夏天收购谷子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承认预付的定金,都无法扣回来,损失还不够惨重吗?”大伯说:“看在林家列祖列宗的份上,就给他最后一个机会,他会痛改前非的,何况又是自己的亲侄子。”他大娘尖声地说:“他若能痛改前非,除非东江水倒流至江西赣江再注入长江。”他大伯又说,:“他父母临死前把他托付于我,还留下很多白银,一座大房子,林子果树都被他败光了,现他是一无所有,如果我们不收留他,怎么对得起林家的列祖列宗。你说是吗?”他大娘说:“好吧,给你最后一个机会,如果你执迷不悟,你两个堂哥哥、姐姐也不会原谅你的。”说罢就转身回屋。大伯含着热泪把他扶起来带进屋里,第二天还给他买了新衣服,新鞋袜。他大伯叫林忠生,在圩镇上开了两间店铺,一间米铺一间杂货店,由两个儿子经营,生活还过得去。智能在大伯家里住了下来。过了年他自学到店里帮工,那几个伙计都说智能在店里很自觉做事,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快要到元宵节了,大伯把智能叫到跟前对他说:“林家三个男丁,就你最聪明,你还是去念书,一切费用我会全包的。”之后智能就在学堂里用功读书,刻苦钻研。俗语说得好:家无读书郎,官从何处来。一年后,智能到惠州府考取了进士。之后又在邻县知府做官,并且成家立室,生有二男一女,过着天伦之乐,一有空就带妻子儿女回故乡看望大伯两老,彼此之间无话不说,非常热闹。

故事讲完了,刚好我们也到了鹿湖生态旅游区,鹿湖禅寺整体建筑占地约四千九百多平方米,按明清园林风格建设。前殿为天王殿,后殿为大雄宝殿,左殿为钟楼,右殿为鼓楼,内有地藏殿、观音殿、祖师殿、财神殿、僧寮、斋堂、客堂等相应设施。鹿湖禅寺历经千年,信徒遍布,香火鼎盛,远近闻名。

大家可以去烧烧香,求佛祖保佑,同时体会佛教的和谐理念,感悟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的游览到此结束了,大家可以常来这里度假,这里可以使你忘记都市的喧嚣、尘世的烦恼、人生的不快!

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见!

七峰山旅游度假村导游词

各位来宾(团友):

大家好!我们参观的景区是七峰山旅游度假村,它位于七峰山自然保护区内。距广梅汕铁路龙川站约35公里,距河梅高速登云出口2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七峰山又叫七目嶂,群峰竞秀,主峰海拔1318米,比罗浮山(1296米)还高22米,是粤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景区内景色秀美、群山环抱、古树参天,奇山

怪石、山涧流水、云海日出、野果遍山,植物科属繁多,素有“物种宝库,绿色明珠”之称。

每值雾,则见云烟在下,峰露石尖,隐见天表。若臵身此地,则见云在下,峰在上,脚下云烟往返,忽上忽下,云缠雾绕,急聚急散,气象万千,恍若登临仙山琼阁,真可谓是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立于峰巅远眺,天高地阔,茫无涯际,万山隐隐,千山攒翠,云低雾霭,岭似象驰。龙川、五华、紫金、东源、连平、和平、博罗七县界地,了然在目,东韩两江犹似青丝罗带,飘舞在群山之间,田畴村野,恰似世外桃源,多美的人间仙境啊!

为发展旅游,2005年开始对七目嶂进行开发,建起了七峰山度假山庄,到目前止,新辟环山公路4.8公里,登山道150多米,新建大小别墅10余幢,同时建有大小会议厅。山庄内配套设施齐全,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许多游客都高度称赞七峰山度假山庄如同仙境。这个地方,真是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七目嶂,不仅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的价值,而且还是个红色旅游之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东江纵队的许多领导常在此活动。并在此峰腰海拨1000米处的南拨寮村建成了兵工厂,工厂主要是修理枪械,制造手雷,印刷报纸等。所以,七目嶂南拨寮定为河源市红色旅游区。

君欲要休闲,请到七峰山,君欲要健康,请到七目嶂。我们相信,你在七峰山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日子,将永远给你留下回忆,并将永远鼓舞和鞭策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奋进。

谢谢各位的光临!欢迎下次再来!

下载安徽龙川导游词3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龙川导游词3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夷山龙川大峡谷导游词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一路辛苦了!热烈欢迎大家来龙川大峡谷旅游观光!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龙川大峡谷,我愿竭诚为大家服务,力求大家玩得舒心,走得顺利,愿龙川大峡谷之行成为大家终身......

    龙川景区导游词(上)

    龙川景区导游词(上) 水街游客中心前方的这座山就是当年祖先看风水的朝笏山,也叫石镜山。朝笏是帝王时代文武官员上朝时谒拜皇帝时用的。据说石镜山的石笏有二个意思,一是孝忠天......

    武夷山龙川大峡谷导游词

    福建导游词:武夷山龙川大峡谷导游词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一路辛苦了!热烈欢迎大家来龙川大峡谷旅游观光!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龙川大峡谷,我愿竭诚为大家服务,力求大家玩得舒心,走得顺......

    龙川大峡谷的导游词5则范文

    龙川大峡谷的导游词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龙川大峡谷的导游......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龙川导游词[大全]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龙川景区是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皖南绩溪县龙川村,是胡姓聚族而居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龙川旅游风景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安徽黄山导游词[精选多篇]

    安徽黄山导游词(汇编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我们该怎么去写导......

    安徽导游词

    朋友们,你们好!现在我们已经到达黄山风景区南边重镇汤口。在这里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黄山风景的概况。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

    安徽导游词

    安徽导游词1 大家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来三河古镇旅游观光!我是来自安徽旅行社的导游,我叫王萍,三横一竖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导.坐在我们旁边的这位呢,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