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观后感

时间:2019-05-13 11:0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穹顶之下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穹顶之下观后感》。

第一篇: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

柴静宣称自掏腰包100万拍摄雾霾纪录片,这并不出人意料。她一直热心环保,曾经虔诚地阅读环保圣经《寂静的春天》。雾霾对于她确实是心向往之的主题。

在节目中,柴静为所有观众讲解了在过去的一年中,她所“看见”的一切:在雾霾中生活一天,一个白色的采样仪变为黑色,从中检测出来15种致癌物质;随环保部门在中国大气污染严重地区以无人机巡航,深入非法排污工厂,揭开鲜为人知的“褐煤”对污染的巨大影响。她还深夜来到北京的延庆,调查柴油车排放不达标并大面积造假现状;回故乡寻找十年前山西污染节目当事人,探寻能源结构背后工业化城镇化之路,抨击体制问题带来的严重危害,拜访中国能源领域权威人士,探索未来能源体制改革方向,提出告别煤炭时代进入油气时代„

片中的专家、机构观点和数据是否有说服力,受到了更大的挑战:

以天然气和新能源取代燃煤燃油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秀良心有用吗?一是中国的能源结构决定的(煤储量巨大),二是因为燃煤燃油只要适当集中处理,应用合适的技术,污染并不严重,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北京的所谓雾霾十年二十年之内不难解决的原因。憎恶大工业是中国环保主义的最大误区,事实上以大工业取代小工业才是实现环境友好的唯一途径。中石油中石化加起来大约占全国成品油市场的70%,剩下是各种地方炼油和民营炼油企业。中石化与地方炼油企业、民营炼油企比,那个污染大,哪个品质好?开车遇到两个加油站,一个是中石油加油站一个是杂牌加油站,放心去哪个?

资深环境报道记者李靖云表示:我国的油气储量和可开采储量是两回事,大量的点状分布,开采非常困难,成本很高。过去搞过石油大进军,到处搞油田,结果是什么可以去查纪录。至少前些年川渝中小型油气井出的那一系列悲惨事故足够触目惊心了。如果遍地开花式开发,污染会呈什么样水平?

一位不具名网友说:错误太多,说几条一眼扫到的:

1、引用陈竺的数据未必就权威,上海的阚海东和环科院王金南应该有相关数据,你们谁拿到了;

2、在吸烟率这么高的现实中,肺癌数据没啥意义,充其量也就是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拜托你们分清楚发病率和死亡率;

如何解决雾霾?指望开发天然气和减少汽车可行吗?《大目标》作者任冲昊表示,“还是修核电站靠谱,北京都有核电站,我们大热河省先来俩。”

重阳金融研究院贾晋京研究员的看法独树一帜:如果是要蓝天的话,柴静还没有涉及雾霾的核心问题。雾霾的最重要的成分其实是水蒸气。是水蒸气导致几百种各类成分结合成气溶胶,成为观感很差的雾霾。要减少雾霾,关键是减少水蒸气。要减少水蒸气,只有减少水的使用以及人口量。要是为了健康,那确实要按柴静说的减少汽车尾气、工业污染排放。但是这里有个问题:这不会减少雾霾。再概括一下:减少水蒸气会带来蓝天,美国之所以有蓝天就是这个原因。但这并没有减轻环境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只是水溶胶少了罢了。减少工业排放,会有利于健康,但不会减少雾霾,不会带来蓝天。

看完这些批评,我觉得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感觉《穹顶之下》也确实只是一部个人的纪录片,虽然尽力做到数据翔实,但还是有诸多不严谨。但是这样的纪录片毕竟给很多人带来希望和热情。西坡就表示:同样作为媒体人,我很敬佩柴静,同时感到一丝惭愧。暗下决心向柴静学习多做扎实工作。

呼吁了公民责任

要呼吁公民责任,却只挑相对而言最容易最高姿态的打电话报警投诉排放超标,轻轻说句少开点儿车,对于最实际但也是最困难最不讨好的公共政策选择却不置一辞,这些选择包括:提高入城费,提高限行天数甚至单双号限行,控制大排量汽车,继续严格的摇号限号政策等。这些都会引起相当多城市中产的埋怨。看来对雾霾的恨还是没有超过对成为中产阶级知性女神的爱。而当谈到能源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就完全不顾中国的历史、地理和实际状况,忙不迭在完全没有数据没有论据的情况下把所有罪过都扣到所谓的国家能源垄断头上,为能源的私有化摇旗呐喊,为资本瓜分能源市场鼓噪,至于私人资本的进入如何就能迅速转变中国的能源结构,如何可能不计成本在中国各地探查天然气并在全国建设稳定安全的输气网络,柴静抒情之余估计没有气力去论述、论证和论辨了。

中戏教师“树上的男爵”也批评了柴静纪录片的中产阶级保守心理:

说到空气污染,北京人动不动就骂河北,说河北的钢铁厂水泥厂是北京雾霾的罪魁祸首。春节期间包括北京人民在内的大都市中产阶级开车自驾到大理,把小小大理堵了个水泄不通,春节期间PM2.5指数飙升。如果关闭了河北的钢铁厂水泥厂,河北人民就会下岗失业,而北京人少开点车,顶多就是生活不太方便而已。我想说的是:治理空气污染,那些充分享受着现代生活便利的大都市中产阶级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一边控诉着空气污染,说不许烧煤不许搞水泥厂钢铁厂,但却丝毫不提自己高能耗的生活方式,那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只想着别人为自己牺牲而自己压根没打算负责任。环境污染毫无疑问应该治理,但治理方式不应该是去砸那些正在发展道路上苦苦经营的欠达地区人民的饭碗,相反,应该充分反思并有效约束中产阶级们美其名曰“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西坡也担心环保的代价由谁承担:

雾霾并不是这两年的新生事物,只是这两年才引起注意罢了。而最关注雾霾的,显然并不是农民、富士康员工乃至环卫工大爷,而是城市中产、文艺青年、富豪老板(钢厂老板等除外)。后者是这个时代民间最有话语权的,他们脱离温饱阶段,不管有没有户口都已将双脚迈进了城市大门,但他们也只是为自己代言。制造雾霾的“落后产能”及附着其上的人群,在舆论场并没有属于自己的话筒。不说话不代表他们不存在。但没有话语权就意味着他们有可能以“为时代让步”的名义被牺牲掉。

无论如何,柴静唤起了新一轮关注环保的热情。如何正确关注环境问题。

长期关注环境问题的记者李靖云说:

这是个政策问题,我最担心就是政治化,那是立场问题。既然在中国就得面对中国的环境治理。我不关心纪录片是否有利于建立民主自由或者有利于党国改善治理。中国目前社会抗议增长最快的就是环境问题,据中国环境科学会的数据,从1996年开始年增长29%。所以那句“唤醒民众”实际多余。第一,准确的数据。柴静的纪录片最大的意义估计是介绍了马军老师长期的环境第三方监控数据,没有数据一切都是空谈。第二,能源政策和格局明晰化,中国的能源过去现在未来都必须靠煤,公众必须要了解这一基本事实,问题可以简化为如何对燃煤做环境处理。第三,减少污染源所必需的代价,这点必须讲清楚。限制大城市人口,发展中小城镇必然增加碳排放和污染。反对垃圾集中处理,反对核电,反PX实际在鼓励污染。数据指示基本状态,确定你需要付出的代价。不要总是反问过去,历史也不是阶段性和重复性的,而是现实性的。其实看看我们现在做的能源环境报道比如南方能源观察和财经无所不能,就知道柴静基本才入行。

南京大学周雷博士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他认为应当怎样研究污染问题:

柴静是很良善的记者,但是她用调查数据、归因和解析来重新阐述常识,并将其系统化,造成一种相信和感同身受效果。所以她的调查和崔永元自费调查,因为受制于知识观和认知模式,都无法进行真正认知意义的突破和突围。虽然,崔永元更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提到煤的污染,她说到洗煤,却没有深究洗煤水的可能后果;提到能耗和油耗,她分析行业内幕和总量,却没有分析这些能耗的生成细节,哪些人主导了哪些消费并实现了何种污染扩散?中国的污染与世界经济的关联?中国现有污染机制的原因,它是学来的?还是内生的?在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之前,她在海外的调查几乎全是盲人摸象式数据。她提到伦敦的几百万污染行业工人转型,伦敦现有的环保模式,但却没有意识到整个西方,甚至整个人类都在外包和异化自己的认知。当那些污染行业从自身国家逐步淘汰,大气开始朗清,似乎就觉得问题解决了。柴静采访了一些老北京,说到儿时的记忆,似乎存在一个曾经有效和环保的北京style。这种逻辑和认知模式错得非常离谱。研究污染,从来应该多线并进,但不是用小分队调查的方式,而是能寻找到症候的发生机制。

然而,对于批评的反批评也已经出现。

李华芳在微博发表文章认为:批评柴静的学者那是因为“轴”和“酸”,学界游戏规则是占据知识山头,媒体游戏规则是靠故事煽动情感。你搞学术影响力人家搞媒体影响力彼此彼此啊。但重要的是,搞政治运动的人要学习柴静的动员能力,不然怎么煽动革命?至于普通人那就是搭便车的,“革命”不需要你们。

环球时报肯定会认为李华芳这是一厢情愿把柴静当作“革命”工具。虽然今天没有发表文章,但环球时报官方微博连续发声:“请那些不认同柴静的人,先好好看完那个纪录片。里面的干货很多,而且都来自于环保部门的专家和官员,给人感觉跟像是中国环保部门的一次集体控诉。那些纠结于柴静本人的人,你们应该看得更广一些,更高一些。”“其实如果大家看了这个片子,就会发现这个片子的主角并不是柴静,而是那些在我国各地,感到各种无力感的环保局的干部们。柴静只是一个记录者,她记录下的是环保立法和执法的种种无奈。如果看这个片子的最后,是去对柴静品头论足,那么你恐怕并没有看懂这个片子到底在说什么。”

崔永元显然比环球时报悲观,他对澎湃新闻表示:《穹顶之下》唯一的作用就是启蒙,但对于国家雾霾治理可以忽略不计。你可以推断一下,假如柴静拍了一个深入浅出的纪录片,让所有人都明白了雾霾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导致雾霾被彻底治理,那你说我们要那些部门干嘛用啊?

被各方猜测的“环保部门”官员在哪里?环保部新部长陈吉宁今日下午表示,自己昨天晚上完整看完了柴静的关于雾霾的纪录片,今天给她发了短信打电话,向她表示感谢。陈吉宁说,柴静的纪录片从公众健康的角度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值得敬佩。看来,环保议题已经从环保人士那里接棒到了部长手中,成为官方治理的应有之义。

要看得更广一些,更高一些。对柴静纪录片比较持中的看法来自春秋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陈平教授:这样的纪录片推动形成公民环保意识可帮助环保执法。应当鼓励。但同时要让大家理解:环保水平只能逐步改善,否则导致去工业化,造成严重就业危机和社会问题。

最后看完这部纪录片,我认为以后的人类是与环境共存亡的,我们当下该思考如何把环境与人类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产业的发展应当和环境的保护一起思考一同进行,在国民的意识中不应存在是先发展,破坏了之后再来保护再来拯救,应当是不破坏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敬畏自然。假如一个人先预防了疾病就没有得病和得病之后靠药物的维持治疗是两个结果,前者多么幸福后者是费时费力费财这是不是所谓的“机会成本”。对环境的担忧和保护不止柴静一个,我们该在这个发展的时代这个转变的世纪为人类的明天做出选择。

第二篇: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穹顶之下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穹顶之下观后感1

刚刚看完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触目惊心四个大字在脑海里不停环绕,我看完这个片子最想说的是:和我们一起保护地球!同时,也揭开了雾霾是什么?它是哪里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雾霾是飘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它被吸入人体的呼吸道后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来之于我国当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问题消耗量大、质量低劣、缺少清洁、排放失控。北方的许多钢铁厂,大量用的劣质煤不经过清洁,以至黑色浓烟从烟囟排到半空,使我们看不到了蓝天。城市里,每天这么多辆汽车,也会排放出许多尾气,带来污染环境。

而作为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少开车,叫大人少抽烟,出门骑车、坐公交,还有一点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烟花,今年过年烟花爆竹声虽然少了,但我想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雾霾,我们一定会重新看到蓝天和星星的。

穹顶之下观后感2

雾霾是这几年才出现在我们的眼帘中的,几乎成为了生活常态,可,这样正常吗?不正常!因为这是以我们生命健康为代价的!每次发生雾霾时我都在默默祈祷着来一阵风将霾吹走,但是,吹跑了一次还会有下一次,因为雾霾已不是个偶发事件了,它依然会频频发生,而且,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山东居民,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民,我希望我们能够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下,能够自由的散步、呼吸,我无法为治理雾霾做更多的事情,但是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个片子,我一人的力量很薄弱,那十几亿人的力量呢?

穹顶之下观后感3

今天,看了《穹顶之上》,我突然雾霾看对人类威胁很大。

从柴静的生活经历和以运用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来说明雾霾对我们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有伤害。从柴静的孩子就可以说明雾霾伤害太大。一年中有174天是有重度雾霾的。那就是说一年有半年不能出去。

说钢铁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其实是在反面说中国的雾霾。

还有关与雾霾。我就给大家讲一下吧!从20xx年武汉刚刚雾霾那几天人们争先恐后买口罩戴口罩,到20xx年几乎整年雾霾天气超过250天人们依旧可以每天淡定的出门买菜、逛街、锻炼,到街上已经没什么人再带口罩。从这件事上所以可以看出,习惯就好,习惯了我们就麻木了。

预防雾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穹顶之下观后感4

今天,妈妈让我看了一部有关雾霾的记录片《穹顶之下》。看完之后,我对雾霾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记得去年,我们濮阳就出现好几次雾霾天气,雾霾的出现,不但会影响交通和人们出行,而且最可怕的是,他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纪录片上讲到一位名字叫柴静的主持人,她的孩子在没出生前就查出有癌症。于是她便走遍中国,外国。寻找雾霾来源。最终,她知道了原因。

雾霾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PM2.5以下的有害颗粒物可以进入血液,导致人物免疫力下降。

雾霾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造成的,我想,我们如果少开车,少放烟火,少造化学厂的话,我们的家园就会变得更美丽了。

穹顶之下观后感5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把时长103分钟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完整地观看完了。我非常敬佩柴静阿姨,她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坚强的毅力才能完成这个主题,还做成功了,所以,我非常敬佩她。

这部片子里,她详详细细地为我们解答了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

PM2。5是在空气中污染空气的颗粒,对人们的心脏,肺很不好。尤其是吸烟,烧煤和汽车的尾气。然而,人们还是不知好歹,导致中国的环境遭到雾霾的污染,人们的生活也遭到严重的破坏。

其实,我们为这些污染的恢复只要做两个字:环保。

说起环保,我们有许多地方做的一点也不好。我们可以节能减排,只要留意,就可以做到。在3月29日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参加“熄灯一小时”活动,每节约一度电,可以减少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

给山区里的孩子们一片蓝天吧!保护环境,从生活中开始,也为中华大地增添一片绿色的大地!

穹顶之下观后感6

作为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中学生,最近才在老师的推荐下看了柴静的苍穹之下,里面很多大方面的东西我不懂,我生活在海南不知道雾霾长什么样雾也没见过几次,但我知道就在离我家文昌较近的海口,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省会,空气质量已经不再是优了,经常堵车燃放爆竹,雾也要来到这里……刚开始看时,我还侥幸地说还好华北地区没那么严重,我还是可以去那儿上学的,但是,我太天真了,我应该好好想想,等我上了大学要不要在海南也要防雾霾。

最后我被柴静的几句话给感动哭了,真正地为国家、环境着想而环保,或许我们还做不到,但是为了我们的亲人朋友以及下一代,他们还会在这个地球上,我们要行动起来,起码要从乘公交车做起。

穹顶之下观后感7

今天,我们看了穹顶之下,我们知道了我们生活在病菌的环境里。

在pm2.5中至少有15种致癌物,他们会慢慢到人的肺部,这时pm2.5遇到了敌人一肺泡,一个人的肺泡有3亿多个但是,pm2.5被肺泡‘’吃‘’掉后,会把肺泡爆了。因肺癌死去的人一年有1万2千人,每一pm2.5就有305.91微克,我国每年造煤36亿吨,其中3亿吨在河北,在煤的排行榜事这样的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国第四,到了冬季大气中的致癌物是夏季的25倍,在哈尔滨,每6小时亿吨。

听了这么多惊人的报告,我们也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创造更蓝的明天。

穹顶之下观后感8

今天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观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感触颇深。

以雾霾是什么,它有什么危害,它是怎么来的为主线贯穿下来,我们国家的煤、油、环保部怎么了?我们该如何做?清晰条理的脉络,层层递进的问题让我们大家应该强烈的意识到,我们的政府、企业还有我们自己都要去做什么、都要去怎么做。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不惜以牺牲碧水蓝天为代价,国家的能源体制改革更是迫在眉睫。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有了惨痛的教训,难道我们还要将历史重演吗?大家经常会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挂在嘴边,可是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就像片子说的那样,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可以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不买劣质煤炭,看到冒黑烟的柴油车、工地上尘土飞扬的土堆等可以试试拨打12369举报……愿我们的行动能弥补我们曾经对大自然的伤害。

穹顶之下观后感9

20xx年2月的最后一天,柴静在网上公开了这段视频,我认认真真观看了一遍,这段视频是关于雾霾正对人类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呼吁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痛下决心治理环境污染了,如果再迟疑,那么中国死于肺癌的人将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村子100多户人家,仅20xx年去世的6人中就有4人是由于肺癌夺去生命的。我总是无可奈何的半开玩笑地说“我们每天就像鱼儿生活在污水里一样,苟延残喘。”

柴静103多分钟的演讲,条理清晰、思维连贯、语速得当、字字珠玑,口才了得,满腹诗书,随口引经据典,面部表情淡漠。她采访时咄咄逼人的表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为了弄明白雾霾产生的原因,她的足迹遍布多个国家,采访过很多管理者。柴静为了寻访治理雾都的经验,只身来到伦敦,找出伦敦当年的资料,我们才得以看到伦敦当年的情景,交警手拿电筒在路上指挥交通,可想当年的雾霾多么严重。

穹顶之下观后感10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穹顶之下这个电影我们受益我穷。

《穹顶之下》,柴静以一个母亲的爱心和理性,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切实认知雾霾危害,放弃我们的私心和懒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减轻雾霾做贡献,而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的孩子就会在不远的将来生活在干净的蓝天下。中**亲的希望,是唤醒社会的公益精神,是激发从我做起的对我们共同的家园的爱惜和维护——这就是母亲柴静真正要告诉我们的。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让地球成为一道美丽的彩虹。

穹顶之下观后感11

今天下午,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长片,是关于雾霾的,这个片子让我知道了雾霾的危害,以及雾霾里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有什么伤害。不仅仅是这些,还让我们知道了一些煤烧毁的时候一些浮尘飘在空中,也是不好的。还有一些炼钢厂,在练的时候也会飘出一些物质。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生活在一个充满雾霾的城市里好么?如果不好,那我们为什么要砍下树呢?那我们为什么不再多植一棵树呢?

原来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像镜子一样,可现在呢?隔几天就是一次雾霾,隔几天就是一次雾霾,太恶劣了,让我们一起呼吁:不要再砍树了,多植几棵树吧!

"我们有责任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也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不停旋转的`地球,让我们有着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它是我们的家园,我凝视着它,就像凝视着你;我守护着它,就像守护着你。“这是主持人柴静说的话,说的很有道理。是呀,我守护着它,就像守护着你。

穹顶之下观后感12

我在观看过《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后,大为震惊,种种问题在我的脑海中回旋,那一幅幅画面一次又一次的在我眼前闪过,这还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吗?

以前,我听别人说起过在我们的城市中存在这大量的PM2.5,当时我怎么也不信,也没有对此有太多的关注,总觉得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只要离烟筒远一点,里工厂远一点就没问题。可是观看过纪录片之后我怔住了。造成这些的原因很多,其中低质燃油的燃烧和燃煤是一大方面,而且PM2.5会对人体有伤害。

不要总以为柴油煤烧多了,我们中国就进步了,我们进步了,那环境那越来越差了。所以我们要多多植树造林,尽量减少燃油的燃烧,出门尽量少开车。

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雾霾会越来越少,甚至消失。

穹顶之下观后感13

看完《穹顶之下》,评论是众说纷纭,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我不是来刷屏的,因为当我看到所有人转发评论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可是我内心 中还是想知道一个部门都解决不了的事情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把它摊在桌面上说。观后感是很震撼,她没有说教,而是身临其境,然后让你跟着她 身临其境,环保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是从我做起。

它只是引导我们认识问题,引导我们思考,而解决问题绝不是像说起来那么简单的,看完之后发现太多的东西牵扯在环境问题里,你能怨某个部门或某个产业吗,能怨政府不给力吗,因为转型看似可以解决问题,实际牵扯太多,要考虑的 因素太多。

换句话来说人花自个儿的钱费自己的神却操大家的心,道义上是没错的。先别说人的私生活你是不是真的清楚和了解,就算有一二的不是,那也不关咱们的事,唯一和我们有关的就是,我们都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柴静此举,我们不该感恩吗?

穹顶之下观后感14

我看了后觉得很惊讶,我们中国竟然如此污染严重,我们每天生活在雾霾中,却浑然不知。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雾霾的危害一性一、严重一性一。污染环境的一部分原因是在于管理上的疏忽,其实做任何干部都应该严谨,否则将酿成严重后果。

我现在虽然年龄小,力量小,但我也要开始行动,极少成多,一团一结力量大。我现能做的就是尽量同家人、朋友一起绿色出行、不放烟花、鞭炮等。

关于放烟花,烟花虽一时美丽,但极少成多,造成空气污染,灰蒙蒙的天难道还 好看吗?美丽吗?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行动起来,为我们的美好家园努力吧!

穹顶之下观后感15

国务院,部委,局,司,处,科员。庞大冗杂的公务体制,有那么多的官员。清华北大社科院那么多的专家学者。还是有那么多的良心群众,在为我们的环境保护做出研究和贡献,向所有有良知的官员和学者表示致敬。

国家这么大,每一项制度的出台背后都颇有深意和调研决策,希望国泰民安。

或许有一天我也会有我的孩子,那个时候我会给他我的全部,给他全世界。可我能不能做到,此时,此刻,此地,此身,就从现在做起。

同呼吸,共命运。从自我做起,节能减排。

第三篇: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

引文:2015年2月28日,一部集中呈现雾霾现状、成因以及解决之道的记录片《穹顶之下》在网络上播出,在短时间内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这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时下热点的雾霾问题,由沉寂许久的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用将近一年的时间自费拍摄,视频深度解析了雾霾是什么?它来自哪儿?我们该怎么办?

在此,我想首先为柴静的职业操守和社会担当默默地点个赞。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柴静在这一年调研了严重污染的企业和现场,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向我们解释了雾霾的危害和缘由;她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的官员,向我们展现了雾霾背后的利益取舍和执法困境;她还去了伦敦、洛杉矶这些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希望从它们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中为我们找寻方向。虽然身为一个女流之辈,她却不求任何报酬甚至自费并不辞长达一年的到处奔波,其中各种艰辛也许只有她自己明白。

虽然视频的开头首先提到她女儿的肿瘤问题,难免让人觉得她做这个深度调研更多是出于个人的原因,而且其中一些数据信息也引起了社会上各界人士的广泛争议。但是我觉得瑕不掩瑜,就这个视频想要传达的信息来说,她做得已经很好了。正像柴静在视频中所说的,她希望告诉我们,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而且想想同样作为雾霾受害者的我们只会整天深恶痛疾并加以抱怨却又无可奈何,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来对一个做了我们所有人都想做的事情的人来加以挑剔呢?在此,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个人的见解和思考。

空气中都是钱的味道

看完视频后,非常有感触的一句话是“我们的空气中都是钱的味道。”多么深刻的讽刺啊!这不只是对体制内某些贪婪企业的讽刺,也是对以往乃至当今粗放式发展的反思。当今,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强盛,环境质量缺越来越差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事实。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2014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60万亿元,以美元计,亦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时,PM2.5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它的含量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空气污染程度的标准。视频中对全国几个大中城市的空气污染记录令人触目惊心,2014年北京空气污染天数175天,天津空气污染天数197天,沈阳空气污染天数152天,成都空气污染天数125天,兰州空气污染天数112天,石家庄空气污染天数264天。

如果说这不足以说明这两者之间联系的话,那么去年11月份的APEC蓝会是最好的证据。虽然只有几天的时间,工厂停产、汽车限行,雾霾却可以消失不见。这说明什么?至少说明了我们的工厂、汽车确实是空气污染的很大一部分源头。

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小的时候中国远没有现在发达,高楼大厦和汽车也远没有现在多;那时只要是晴天,白天基本都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晚上还可以看见满天的繁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家逐渐富强。走在城镇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筑楼、修路工地裸露的泥沙和飞扬的尘沙,私家车的泛滥也给空气中增添了些许燃油的味道。渐渐地,我们发现小时候习以为常的蓝天白云繁星竟然已经变成一种奢望,甚至就连走在路上都忍不住得捂住口鼻,不敢呼吸。

平心而论,我是一直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感到自豪的。我们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100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其中媒和石油,作为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的能量之源,除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温暖和光明,更带来巨大的财富和文明。但当越来越严重的雾霾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时候,我们才逐渐意识到,煤和石油的副作用竟有如此之大?

研究表明,我国空气污染的60%来自煤和油的燃烧,而且大部分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就直接排放到了大气之中。由于煤炭没有得到过清洗,石油没有得到精炼,各种有毒物质随着排放直接来到大气之中。过去这么多年来,电力、钢铁等重工业对于煤的严重依赖从本质上其实是不合理的发展;而为了计较成本不去洗煤、升级油品更是贪婪赤裸裸的展现。其实仔细对比后可以发现,当今雾霾严重的大多数城市不正是那些严重依赖化石燃料的重工业集中地或者人口众多、汽车泛滥的大城市么?

许多年前,我们还很穷,为了温饱选择了粗放式的发展;但若干年后,即使我们有能力了,却依然贪得无厌地继续挑战环境的极限。总而言之,我们为了经济的发展,无视自然的感受。雾霾的产生从一定程度上源于对经济利益近乎疯狂的追求。如此一想,我似乎也嗅到了柴静所说的“我们的空气中钱的味道”。

同呼吸,共命运

记得初中的时候,看到过一则新闻,说不堪忍受漂洋过海的沙尘暴的日本人组织志愿者来中国帮助植树造林。沙尘暴尚且可以刮到日本,那么对于全国,更何况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看看北京吧!紧邻着污染最严重,燃烧煤炭最多的河北省,北京难逃其害,PM2.5值一度稳高不下。直到雾霾覆盖了大半个中国的时候,我们终于意识到空气是没有墙的,生命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我们,真的是同呼吸、共命运。正如视频中所说,现如今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终生暴露的实验舱里。真的不敢想象,经常性地生活在这样的雾霾之中,我们会有怎样的命运?

我想凡是看过视频的人肯定对其中那个肺部肿瘤切除手术印象特别深刻吧!患者的肺部竟然夹杂着那么多的黑色物质,看得所有人心惊胆战。术后,医生对此推测说可能是空气污染所导致的,而且告知我们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颗粒物列为一级致癌物。可想而知,这位患者的肺部吸入了多少粉尘。雾霾在长期侵入人类体内的过程中,我们的免疫系统面对其中的十余种致癌物,很容易疲劳过度而导致最终毫无招架之力。

多方的数据已经表明,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肺癌的发病率是成正比的。视频中也提到2014年1月份重雾霾期间,我们整个国家有二十七个城市都出现了急诊人数的爆发性增长。而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过早死亡的人数是50万人。过去的三十年内,我国的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可怕的是,当下的雾霾已经不是偶发事件,它仍会频繁地发生,而且还只是一个开始。更令我们担心的是,大部分的受害者是幼小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

说到孩子,我想到的更多是上一代对他们的亏欠。视频中有些小孩才两个多月大,还没有出过门竟然已经得了肺炎。他们好多刚来到这个世上就生活在雾霾的威胁之下,这岂是所谓的物质的繁荣所能够补偿的?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他们,许多父母选择将孩子囚禁在家里,只有在空气稍微好一点的时候才敢带他们出来透透气。但他们终归还是要走向社会,走进雾霾,走进这个所谓的天然实验舱。我们每个人对于呼吸没有办法选择,也没有办法逃避。如果我们的空气污染不能有所改善,那么当后代们真正面对这么一份大礼的时候,我们就只能自求多福和暗自祈祷了。

所谓“同呼吸,共命运”,不仅仅指的是不同区域的人,同时也包括不同代的人。柴静说,单她作为一个个体存在的时候,也许只考虑到自己在这个世间存在的几十年;但是当有了孩子,意识到了自己和未来的时间有了更多的关联。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我们的后代是在的,我们还需要留给他们一点东西,我们留给他们什么呢? 执行是硬道理

视频中反复提到雾霾的解决之道,关键在于执行。我们国家其实是制定了一系列限制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和法律的,但基本都没有执行过,毫无存在感。于是,我们国家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企业在肆无忌惮地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染物,有那么多贴着合格证的超标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每到冬天就有那么多的散煤被全国几十万台小锅炉烧掉。没有任何标准,监管几乎为零,每天就有那么多污染物从法律的漏洞和缺口中排放了。

视频中的造假车企老板说,“如果环保部能够去执法,去抓那些造假车辆的话,我保证第二天就生产真的。否则的话,我生产假的,别人生产真的,明天我就垮了。”所以,不执法的结果就是逼别人作假。说到这里,我想每个人都会质疑环保部的惰政。这一点环保部门的人并不否认,但他们的尴尬也就在于此。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帖子,说我们中国的环保部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五大部门之一。尽管环保已经逐步成为基本国策,环保部门也被赋予重大的责任,但关键在于环保部门的执法处处受限,根本落实不到实处。要知道,环保部门的各项预算都要地方政府的审批。在经济发展大于天的今天,对于地方官员们为了积攒业绩而不惜批准污染企业开土动工,环保部门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频

中环保部的一位官员对于他们的处境形容地很贴切,他们实在是有嘴没牙。

习主席一直在讲法律的尊严在于执行。我们国家已经提出“科学发展观”很多年,效果却没有那么明显。政策是好的,关键是没有执行好。相关的专家估计过,如果目前的环保设施按照国家的标准都到位了,排污企业和汽车制造商也都按照法律的规定去做了,我们国家的粉尘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应该比现在低60%;我们的氮氧化物应该会低35%。一句话,我们中国的污染治理,关键还是在于执行。想一想“APEC蓝”为什么仅仅是几天的时间,雾霾就可以消失不见?不正是因为政府的强硬手腕制止了各路排污的源头。虽然代价是大面积的工厂停工,汽车限行,但至少我们看到了执行的效果。如果国家拿出当下惩治贪污腐败的决心和行动,那么雾霾又岂在话下?

说到执行,即使是世界上再强大的政府,也没有办法独立治理好污染。它要依靠是我们每一个这样的普通人,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按照正确的法律和规定去身体力行。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就相应少了很多排放尾气的私人车辆;如果我们能够履行好监督的权利,就会倒逼更多排污的企业去进行排污处理。总之,尽管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当中国的十几亿人都参与进来的时候,我相信经常见到蓝天白云将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最后我想再一次强调,雾霾的产生源于发展,也要靠发展来解决;我们每个人都是雾霾的受害者,但雾霾的解决最终也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个纪录片,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

第四篇:穹顶之下观后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穹顶之下》观后感

姓名:尤瑶瑶 学号:2014411465 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专业:教育学

上课时间地点:周三下午

综合楼506 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柴静的《穹顶之下》,这长达篇103分钟新闻报道刚刚出现时,几乎是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与讨论,现在再看仍是给人震撼。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责任,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柴静作为记者,她有能力看到普通群众看不到的数据,了解到普通老百姓不清楚的事实真相,更重要的是,她站出来了,她敢于顶着社会各界施加在她身上的压力去调查事实,去揭露所不为人知的真相,并将结果广而告之,其胆识可见一斑。

那些复杂的数据和看不懂的化学名称,那些雾蒙蒙的天,带着口罩的行人,我禁不住联想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我们那里的天同样的看不见,高高耸立的烟囱被领导视为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标志,曾经一度排放那些白色的黑色的废气,经上级检查禁止排放后常常在看不见的晚上悄悄的污染着大气,进入我们的呼吸,我们那里的河水变得发黑发臭,工厂后面的杨树春天已经不再抽芽。。可是不知道实情的人们并没有带起口罩,可想而知,我们的身体里藏了多少细菌和污染物。

当柴静问一个小孩,你有没有看见过蓝天白云啊,还有夜晚的繁星啊?小孩说,没有。多么可悲的一代,他们没有见过如此美妙的事物,又怎么能读懂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呢?同时我又是多么庆幸,我小的时候夜晚和哥哥去捉萤火虫,数星星,白天追着最大最白的云朵跑,在河里捉鱼,在田里捕蚂蚱。。十年,就这十年,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柴静说,中国用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近一个世纪的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已经不堪重负,为什么环境要替我们承担过错?到头来承担代价的仍然是我们自身。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雾霾的报道,更是反映了一个社会现状,我们每个人在滥用这自己手中的权力,我们自以为操控着某些东西,为了发展不惜污染大气,滥用权力去浪费,去排放,可是又有几人能承担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义务呢?又有几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去管理治理这些破坏生态的现象呢?我个人认为,柴静将她花费一年时间调查采访的结果整理出来告诉人们,并不是想引起恐慌,是想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想让有关部门出面解决事情而不是隐藏真相,号召我们每个人用手中的权利为我们自己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曾经蔚蓝的天空下,每个人的力量并不是杯水车薪,正所谓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在穹顶之下,我们为了解事实感到震惊,在为柴静鼓掌的同时,也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们的后代为我们鼓掌,而不是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只有震惊。

第五篇:《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读后感

柴静作为一个新闻人,把几个关键问题都找出来并说清楚了,在科学事实上没有明显的错误,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容易的是她采访到了许多当事人,触动了长期以来敏感的话题;最重要的是可能她让许多人第一次认识到,雾霾不仅和自己息息相关,而且自己是可以推动改变的力量。这部片子必将载入史册。

首先:对于雾霾,不存在“适应性”问题。吸得越多,危害越大,特别是对小孩子。如果家有老人或家族内有人有心血管疾病史,对雾霾天需要有更多关注。空气污染还被证实与出生缺陷率提高以及新生儿体重过低有关,影响孩子一生。而谈到重现APEC蓝需要减少一半排放的问题,我们不该忘记,这个一半只是以我国的“蓝天”标准而定的,并不意味着只要减少一半就能实现民众健康的需要。2014年,北京PM10的年均值是115.8微克/立方米。而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制定的PM2.5标准,第一阶段为年平均35微克/立方米(最宽松的标准),指导值为10微克/立方米。

其次,该片对“环保是奢侈品”的概念发出了挑战。事实上,长期生活在高污染地区的底层劳动者,才是污染的最大受害者。肺癌村的环境难民,从小看不到蓝天的小姑娘,都在承受着沉重的代价。而千千万万的城市居民,无论是看不见西山的北京人,还是看不真西湖的杭州人,已经在漫天雾霾中,呼吸了至少十年。人们需要工作,也需要健康,需要自在地生活。我们不该忘记,环保需要付出代价,不环保同样有代价,甚至代价更大。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这部片子中给出了一些方法和思路。总的来说有这么几项:提高标准,严格执法,对垄断的能源行业开放市场竞争。而它也难得地明确了这么做的阻力和要付出的代价。

具体而言是:

1.环保催动创新,以绿色低碳倒逼产业转型。导致雾霾的燃煤中,劣质煤占了很大成分,劣质煤被用在过剩产能上,形成的是浪费,现在需要淘汰这些产能,让新产业淘汰旧产业,倒逼产业转型。

2.允许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协商,将相关信息公开,并放开能源市场,允许民营天然气进入市场竞争。

3.从国家层面,除了制定排放标准并实行监管,政府其实还有许多办法可用。比如国家的各种政策在实施前会进行经济上的成本-收益分析并将结果公示。这一点对于环境问题尤为重要。因为环境方面的收益是隐性的,长期的,覆盖全社会的,更不容易看到直观效果。也正因为没有相应的分析,我们有时往往注意不到环境政策对经济的正面作用,将环保支出视作负担。

4.在个人层面,应该自商品购买、交通出行、家庭能耗等方面实现节能。比如共享消费也是一种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解决办法;也可以在购买商品是选择有绿色标识的商品;还有一种选择:降低购买商品的频率。人们购买商品的动力深受消费主义的影响,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的整体幸福感在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随着收入上升而升高,与家人、朋友、社区共享的快乐才带来更深刻的幸福感。

实现环保,公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NGO的参与,环境诉讼的威力,都是极为关键的。在我国的语境下,却有些水土不服。或者,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以去改造水土,比如柴静的《穹顶之下》。

下载穹顶之下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穹顶之下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 Jancy 相对于第一次看穹顶之下时候的那种沉重和触目惊心,第二次重温再看的时候却多了几分理性和思考。每次看完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103分钟的视频,我一共完......

    穹顶之下观后感

    化学中心学科与雾霾 ——观《穹顶之下》有感 “春天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颜色进来。有时候你碰到雨,或者碰到雾的时候,你会忍不住想要往肺里,深深的呼吸一口气,又凛冽,又......

    《穹顶之下》观后感五篇范文

    《穹顶之下》观后感 看完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触目惊心四个大字在脑海里不停环绕,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个片子之后这么急切的想说一些话,因为这与我们的生活真是密切相关,就......

    穹顶之下观后感85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85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850字(一)近日,一部由前央视记者柴静自掏百万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上引起了剧烈反响,有赞扬的,也有反对的。 一部环......

    《穹顶之下》观后感(合集五篇)

    《穹顶之下》观后感 谷成远 B120301048 前几天看完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感觉久久不能平静,在生活中,许多我们都可以感受也感受得到,但是那只是概念的、模糊的,当看到那一组......

    《穹顶之下》观后感5篇范文

    《穹顶之下》观后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穹顶之下......

    穹顶之下观后感(五篇范文)

    穹顶之下观后感 在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中,柴静向我们介绍了很多造成雾霾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中国的雾霾60%是来自于燃煤和燃油,也就是化石能源的燃烧。煤炭的大规模使用......

    最新的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5篇]

    《穹顶之下》延续了柴静作品一以贯之的审视、追问和投入: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而在冰冷、赤裸的事实之外,不再有无谓的指责与旁逸斜出的缠绕,令人印象深刻。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