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题目(高中组)五篇

时间:2019-05-13 11:4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八届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题目(高中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八届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题目(高中组)》。

第一篇:第八届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题目(高中组)

高中组总决赛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几个渔人从海底捞起一个瓶子。里面有一小片纸,上面写着:“谁啊,救我!大海把我抛掷到荒岛。我正在岸上等候救助。赶快。我在这里!”

“没有日期。现在去一定太晚了。瓶子可能已经在海上漂流很久了。”第一个渔人说。

“而且没有标明地方。我们甚至不知道是哪一片海。”第二个渔人说。

“既不会太晚也不会太远。这个名叫‘这里’的岛屿无处不在。”第三个渔人说。

他们都感到不安。寂静落下。

为什么几个渔人都感到不安?这段文字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2 0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

1. 取譬适当,杜绝虚假;

2. 行文畅达,说理明晰; 3. 感情真挚,戒用套语。

第二篇:历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高中组获奖作文

历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高中组获奖作文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由北京三爱创新教育科技中心、全国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校园文学》杂志主办,并与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语文报社、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全国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等多家知名教育科研单位进行了深入合作。

创新作文大赛自2000年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省、市(州)、县(区)教育局、学校、家长的大力支持,参赛学生2000余万人,收集初赛作品1800万余篇,评选出160万余名作文高手并在各省举行现场考试复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计有1000余名同学通过高效自主选拔进入清华、北大、复旦;10000余名同学进入全国各省名校;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9000余名;授予1000余所学校为创新作文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已成为国内作文大赛第一品牌!

(以下优秀作文仅供阅读参考,请下载后于24小时内删除!)

你可以是你的样子,也可以不是

作者: 李紫嫣 学校:成都七中高新校区 奖项:特等奖

目力所及,即全部人生。

“学生应该有学生的样子!”

入耳便觉得不堪了,青春,仿佛正是张扬个性,昂首阔步,开创未来的代名词啊。随黛玉葬落花,也拾起装点夏;随云漂泊七万里,也守故七不离去;随父母心意勤学苦读,也不羁任性恣意张狂。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如此如此,不过是不愿成大人模样。蟒蛇应该是蟒蛇的样子,吞了大象的蟒蛇便不是蟒蛇,因为那是帽子的样子。大人,拘泥于所见的世界,因为,那代表了真实。

好巧,我也只看到帽子,我也只看到盒子。

天赐人想象的无尽,人予人思想的边境,人先是天上人,后来才是人上人。从儿时起,人们就指指点点,人说,护着儿童的想象力,因为他们最纯真最质朴,最充满好奇。孩子是什么?孩子是未来、是花朵,是风鸣中观鸟语、与夏虫语冰,只知人善不知人恶的天使呀。所以每一个天使,都退化成人类样子。

孩子只是孩子,他们只是无知而显得单纯。他们因为无知而好奇,因为无知而真诚,因为无知而深富想象。

童话大王郑的文字,是小孩子所爱,而大人,多不感冒而无从批责,人说受众不同。但那样的文字,尽显浅薄。无论怎样伪装,大人就是大人,那些不着边际、漫无根据的文字,实在无所谓有,无所谓无。

大人之于孩子,变得更现实、更残忍、更有底气说自己能想象。

白日梦从来不是主流,那些真实的想象,才无懈可击,才长存于世。不过,无趣些罢了。无趣也非乏味,我不知道盒子里的小羊,但如果它是盒子,它就可以装任何装得下的东西。包括一只小羊。

大人拘泥于眼前的世界,但孩子的世界,要小上千万倍,因为眼前的世界,有无限的细节。从深处,窥探广处,即便长成大人模样,即便前头是万丈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盒子里不算羊,盒子里可以是所有可以的东西,就像我不是一阵风,但我可以迎风奔跑,活成风的样子。你若是薛定谔的猫,我便打开盒子,放你归山林或入土为安。

我是长大后的大人模样,但大人也拥有大人的无限可能,那由真实一点点蔓延开的盘枝节落,我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而且心安存善。

孩子是未成长的大人,他们不懂,幸而,他们会懂,仰望星空,他们幸福,他们不知星星真实的模样,但他们知道美。大人也知道,但大人,脚踏实地。

学生可以没有学生的样子,因为大人的世界,学生本来就有那样的样子;那可以是蟒蛇而不是一顶帽子,因为孩子如是画,孩子便是这个样子。大人包容所有的可能性,只要它们从现实的枝桠里长出,并最终结成果实。

孩子会长成大人,长成不一样的大人模样,笑着来,哭着来,世界全都接受。

目力所及,不是全部,是开始。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一标点即一台阶

作者:刘文梅 学校:绵阳实验高级中学 奖项:特等奖

人生就像台阶,一步步攀登,才会登上人生巅峰,一览“众山小”。这一层层的台阶就好比一个个灵动的标点符号,凑成一个个精美的作品,诠释着我们历经的酸甜苦辣!

你听!冒号和问号蹦蹦跳跳地踩着欢快的音符向我们走来。这两个小伙伴充满了对外界的憧憬与向往,但又犹豫与困惑,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是该如何正确地找到自己的那个台阶呢?“:”和“?”正似花样年华的我们,处在妙龄花季,风华正茂,有的是“乘风破浪”的勇气,也有的是“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只怕前方迷途未知,人生的开始便出现个大大的问号。正是这两个标点符号时刻警醒着我们,告诉我们找到自己的航行目标,冲破险阻,勇往直前!

你瞧!冒号和感叹号正敲着警钟大踏步走来。冒号生气地说:“遇到挫折就退缩,真是个缩头乌龟。”感叹号竖着大身子高傲地说:“就这斗志还想成功!”这两个标点符号可有趣了,“:”和“!”正是我们在与困难艰难抗争的时期。托尔斯泰曾说:“我现在要做的,就是从这片荆棘林上迅速跨过。”人生难免遇到挫折,笑对挫折,勇敢担当,你将会欣赏到璀璨的花朵!贝多芬双耳失聪却也能创造出优美的旋律;越王勾践即使在敌营受辱也重振旗鼓,名扬天下;江姐在面对枪口时也毫不畏惧!这些不正是“:”和“!”的最好诠释吗?正是这两个标点符号象征着我们的又一个台阶,警告我们冲破束缚,勇往直前,面对挫折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要有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的不懈努力,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平静与稳重!

你看!双引号、单引号、省略号 互相拥抱着而来。他们微笑着,欢快着,诉说着你的点点滴滴。人生就如这省略号,无穷无尽,一点一滴都贯穿着你的始终,它象征着你走过的每一片汪洋,每一簇绿荫,每一滩湖水,它记录着你与挫折抗争的豪情壮志,彰显着你“驰骋沙场”的英勇身影,有的是“醉里挑灯看剑”的英姿飒爽,也有“惊起一滩鸥鹭”的柔情似水。它们是我们人生之路上的又一层台阶,这两个标点符号又是我们生活的缩影,告诫我们勿骄傲自大,引以为荣。

你望!括号和顿号拥抱着朝你走来,中间还夹着一粗点,书名号里还躲着一逗号!有趣吧?你猜,这几种符号可要告诉我们什么?这几种符号各有千秋,寓意万千!这正是人生最繁华、最绚丽、最有成就感的时期。翻越了重重大山,终于迎来了烈烈红日,张开双臂,尽情地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吧!它们是你人生的象征,是你最耀眼的一颗星!它们寓意着你伟大的理想或许达到,你的某一目标或已达到,你的前途或许一片明媚。你有的是“挟飞仙以遨游”的闲暇情趣,也有的是“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声!这些符号是我们人生最形象的路程,它们是一层更高的台阶,它们是我们内心的渴望,告诫我们依旧要奋发图强,扬帆起航!

你盯!分号和破折号飞奔而来。时光飞逝,似水年华。这两个符号已双两鬓斑白。人生经历了坎坎坷坷,总算可以告一段落了。生活就像一次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这两个符号告诉我们人生短暂,风花月貌终究会过去,留下的只是少许哀叹罢了。你有的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凄凉与慨叹,有的只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恋恋之情,有的只是“人比黄花瘦”的悲凉与惋惜。告诫我们人生其实挺短暂,即使得到一时也不能得到一世,只愿心无旁骛,春暖花开,知足常乐!

这些标点符号正是一个个台阶,象征着我们人生的不同时期!它们的单独存在正铸造了这个优秀的作品!它们是春日的雨露,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它们是飞翔的蝴蝶,为我们张开广阔的蓝天;它们是冬日的阳光,挥去我们心中的阴霾······

一符号一台阶,一悲喜一人生!标点符号抒写着不凡乐章,是那样恢弘,是那样壮丽,音音扣人心弦!

没有时间

作者:陈若昕 学校:江苏南通大学附属中学 奖项:特等奖

风吹叶响,鸟鸣花香,日光洋洋洒洒碎在灌木丛中,一切是我喜欢的寻常。

和外公外婆同游公园,他们手牵手走在我后头跟着。

花香兀地钻进鼻腔,寻香而去,觉得一片甜蜜——一丛栀子花开的热闹,纯白的花瓣透着一丝淡绿,有些青涩,花挨着挤着,绿叶在一旁衬着,香气浓烈,缭绕心际。

外婆在花丛对面的长椅上坐下了,痴痴地欣赏满丛栀子,既而眯着眼,陶醉有贪婪地嗅着花香,她看看身旁立着的外公,使唤“老头子,我要花。”外公仿佛得了圣旨,跑去花丛前寻找,轻手轻脚地抚摸每一只小精灵,生怕碰坏了哪个,最后挑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折下,满意地笑。他身后,一双眼紧紧跟随,含着满满柔情与爱意。

外公献宝似得拿花给外婆,看着外婆孩子般地笑,又拿起要别在外婆发际,外婆“哎呦”喊疼。嚷着要外公把花摘去,外功不在意“你会这花,我是这叶,我药衬着你呢。”说着,轻轻把花插在外婆发间,然后认真看看外婆,夸一句“我家片子真好看。”又嘿嘿笑,外婆也受用地笑,少女般顺势倚在外公微微发福的身上。

我在一旁静静看着,真美好,时间仿佛定格于此。

如果没有时间,那还在那一年。

外婆那时才二八年华,总在小院中,坐在阳光下做针线,粗粗的大辫子垂在脑后,头晃一晃,辫子也跳来跳去,脸上是风吹出的红晕,外公长两岁,当木匠,帮左邻右舍敲敲打打,常到外婆家,打老远看外婆的辫子,步伐着乱得无序。喊一声“新琴,”外婆抬头应一声,心跳的像打鼓。

终一天,外婆也喊“冬生”,一只手绕着辫子,害羞地笑,“我要那朵花,”指着外公头顶上方一朵,外公满身欢喜,摘下话别在外婆辫子上,一句“真美。”四目对视时光停住,天荒地老。

只是,时间不等,时光易逝。

转眼,他们相伴已和多个年头,两个抚拗的人,能为谁去买菜吵得三天互不理睬,能因一盆植物摆哪 闹得不可开交,只是,每次总有一人让步,去哄另一个面红耳赤的人。

那年,外婆住院动一个小手术,外公天天做饭往医院跑,一天往返几次都不烦,我们劝“医院有饭,何必这样啊”外公瞪我们轻而叹一口气:“片子爱吃我烧的饭,她一个人寂寞呢,”年轻时外公总喊外婆“老太婆,年纪大了,倒一口一个“片子”叫的亲切,改天,照样送饭,后来,还三天两头买小盆栽送到医院,摆一窗台,一一告诉外婆花名,外婆逢人就说“这是我老伴送来的”,语调来的平淡,却透出满满绿意。

也许在他们看来,没有时间,几十年相伴,一天天平淡的幸福着,他们相互帮助,相互照顾,静静地守着他们的爱情,清雅但是隽永。的确,没有时间,他们的爱情没有时间限制,不会被时间带走一分一毫的甜蜜,没有沾染时间的尘埃,没有时间带来的残酷痕迹。

“走咯”,外公喊我回家,我点点头,跟着走,他们依旧手拉着手。

我跟着,看外婆发间那朵栀子,绝美动人,花香不断飘来,幽雅迷人。

我想,他们的爱情,一如那朵栀子,一如它的香气,经年不散,历文弥看,不被时间所冲淡,一如既往的美好。

嗯,没有时间,他们像当年一样,在尘世中享受着烟火气的甜蜜爱情。

我祝福他们。

第三篇: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题目[模版]

高中组初赛题目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 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这样看来,学生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杰弗里·萨克斯是联合国顾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贫穷问题专家。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萨克斯在其2005年《贫穷的终结》(The End of Poverty)一书中称,如果富国在2005~2025年间每年拿出1 950亿美元的资金来援助穷国,那么贫穷问题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决。

然而,还有一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萨克斯的回答是错误的。曼哈顿的威廉·埃斯特利挑战了纽约大学的萨克斯,随着其著作《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wth)及《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面世,他已经成为反援助人士中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之一。丹比萨·莫约是一位曾在高盛投资公司及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她于近期出版了《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书,并在书中对埃斯特利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都认为,援助的弊大于利: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看待世界运转的方式上,对援助持悲观态度的人实际上表现得颇为乐观。埃斯特利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 000亿卢比(310亿美元)。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为援助问题而争论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个前提,即我们应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哲学家彼得·辛格曾写过关于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则,他评论说,大多数人都愿 意牺牲一件价值1 000美元的衣服,换取一个落水儿童的性命。辛格还认为,这名落水儿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岁的900万儿童之一。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用他的话来讲,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小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的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对生命的荒废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对于这个非洲小女孩来说却影响很大:她可能沦落为携带艾滋病毒的妓女,将病毒传染给一个来到非洲旅游的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又会将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她可能会患上一种耐抗生素的肺结核,这种病毒最终可能会传播到欧洲。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她可能已经研制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良药,或者就像中国小姑娘戴满菊一样,她上学的机会来源于银行职员的一个疏忽,这可能使她最终成为雇用上千人的商业巨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在其著作《半边天》(Half the Sky)中讲述了这个小姑娘的故事。即使她没有这样的际遇,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给她一次机会呢?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辛格关于帮助别人的观点中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在你不会游泳的前提下,甘愿牺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一书中,辛格不辞辛苦地为读者列举了很多实例,告诉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在辛格的网站上,这部分内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也是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只要拿出约10美元,一个家庭就能得到一个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还会有人教他们怎样使用这种蚊帐。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是否应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这种蚊帐?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却不甚明了。很多“专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硬,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如果玛丽睡在蚊帐中,约翰就不太可能被传染——如果至少有一半人口睡在蚊帐中,另一半人口即使没睡在蚊帐中,他们被传染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问题是,睡在蚊帐中的孩子的人数还不到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对于马里及肯尼亚的很多家庭来说,10美元的花费有些高。考虑到使用者及社区中其他人的利益,以优惠价销售蚊帐或免费赠送蚊帐似乎是个好办法。的确,免费发放蚊帐正是杰弗里·萨克斯所提倡的。埃斯特利和莫约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人们不花钱就得到了蚊帐,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其加以珍惜,因而也就不会去用。即使他们用了,也可能会因此对施舍习以为常,在以后需要自己花钱购买蚊帐时便会退缩,或是在需要其他物品时也不愿自己花钱,而是等着别人免费赠送。这种情况会摧毁运转良好的市场。据莫约讲,一位蚊帐供应商就曾因一项免费发放蚊帐计划而破产。在该项计划停止之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以任何价格提供蚊帐了。

要想解释这一争论,我们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如果人们必须以全价(或者至少是全价的一大半)购买蚊帐,他们是否会放弃购买?第二,如果蚊帐是免费赠送的,或是以优惠价卖给人们的,他们是否会使用这些蚊帐,还是将其浪费掉?第三,如果人们以优惠价购买了蚊帐,那么一旦以后价格不再优惠,他们是否还愿意去购买呢?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观察并比较几组人在面对不同程度优惠价时的行为。这里,我们着重于“比较”,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与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相比,他们的表现常常是不一样的。

那些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可能都比较富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这种蚊帐;而那些免费得到蚊帐的人可能是因为贫穷,才会被某家非政府组织选中。不过,情况也可能恰恰相反: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社会关系优越,而穷人由于封闭只好以全价购买。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无法从他们使用蚊帐的方式上得出任何结论。

因此,这些问题最简洁的回答方式就是模仿医学中为评估新药的效力而采用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帕斯卡利娜·迪帕在肯尼亚开展了这样一项实验,随后,其他研究人员分别在乌干达和马达加斯加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在迪帕的实验中,随机选定的几个人在购买蚊帐时享受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优惠。通过对几个小组在接受不同价格时的行为进行比较,迪帕便能回答我们前面列出的三个问题,至少在这项实验的背景下是这样的。

在本书的第三章,我们将详细描述迪帕的研究发现。尽管有争议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这些实验并没有告诉我们,将进口的蚊帐以优惠价出售是否会损害当地厂家的利益),但这些实验结果还是使这场争论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极大地影响了这方面的政策导向及言辞。

从泛泛而论转向具体剖析,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一旦我们了解穷人是否愿意花钱购买蚊帐,以及他们是否会使用免费得到的蚊帐,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就不仅是发放蚊帐的最好方式了;我们 还会了解,穷人是怎样做出选择的。例如,蚊帐得到广泛应用的最大阻碍可能是人们不了解这种蚊帐的好处,可能是穷人买不起蚊帐,也可能是他们的头脑完全被当前的问题所占据,根本没空去担心以后的事。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能了解穷人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除了手里没有多少钱之外,在生活上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吗?或是他们极度贫困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如果他们的生活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是否会因此而掉入“贫穷陷阱”?

(选自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

穷》,中信出版社)

1.作者认为,人们对贫穷认识的误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要点。(30分)

2.你认为未来的世界会更贫穷还是更富有,抑或会呈现其他面貌?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调查数据及其他理论等,来阐释自己的观点。300~500字。(70分)

二、创新作文写作(100

一个人究竟是“富二代”还是“贫二代”,这是他的出身决定的,无法改变。但由于有高考这样的选拔制度的存在,不少“贫二代”最终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以说,高考在出身之外,为寒门学子打开了一扇改变命运之门。而现在,由于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与全国重点高校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少有文学特长的高中生通过大赛成功敲开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之门。可以说,大赛在高考之外为广大的高中生开辟了一条通往名校的“绿色通道”。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高考固然重要,但它并非生活的全部,也许在高考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故事……请以“高考之外”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字数限1500~1800之间。

分)

第四篇:第八届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文章及评委点评【完整无错】(范文模版)

第八届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文章

(一)翻越“高墙”,以道德立世

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 陈 婕

当康德让“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扎根内心时,也暗含了道德为一种美好信仰的态度。然而在愈发展愈复杂的社会中,道德,于很多人看来不甚美好。道德与良知在铺天盖地的德育宣传中更像越垒越高的城墙,人被唾沫左右,也被内心左右,让立世成为没有答案、充满挣扎的谈资。

可惜的是,人们总记得星空很高,却忘了仰望星空的那份亲切感与触手可得的满足。道德亦是如此。面对震耳欲聋的口号声,人们忘记道德并不高大,作为人的初心,卑微而不卑贱。我们需要仰望和敬畏的是法律,道德则能成为安心立世之本。

在渔人的故事里,“未知”是他们实施救援的最大阻碍。前两个渔民因日期和地点的未知却步,也因此受到所谓“良心的谴责”。第三个渔民则一语道出本质,一切未知的阻碍不过是因种种顾虑想要逃避的借口,道德的施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关键是人如何看待。他看见了社会的症结,他的不安既是内心的挣扎,也是对于社会的忧思。

故事终究是故事,“这里”也仅仅是个喻体,象征着无处不在的道德抉择。我们每日面临的冲突,说到底不过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胡塞尔毕生论述“理性”与“非理性”,仍身处两者的旋涡中,难以逃脱。他以真理、定律定义理性,那么何为真理?行善助人是否又是亘古不变的绝对要求呢?因此道德藏身于两者之间,人们常常渴望有一个做与不做的标尺,轻松地左右自身的抉择。然而,这个标尺是无法存在的,立于现实,有的只是纯粹的行善、纯粹的行恶与纯粹的独善其身。

小悦悦的事虽已时过境迁,也是国人不愿提起的伤疤,但作为透射世间百态亦具有普遍价值的例子,用于此以分析道德冲突的本质未尝不可。社会上众多行善反遭受不公平对待的例子,让人们面对求救者时的第一反应即保全自身。路人途经鲜血淋漓的马路,大抵是思索责任承担,思索医药费用,最终宽慰于周遭无人救援而漠然走开。

马尔道洛尔如此评价人们的心态:“人们无法消除不公正,只好将公正淹没于普遍的不公正之中。”如此,人便孤立于极端的罪恶,以求“多数人”的内心平静。“多数人”是个假象,有“大家都这样”的暂时安心,却改变不了败于冷漠的本质。

显然,社会评价中烂俗的“良知泯灭”已不再适用——对于阐述内心,绝对的否定过于单纯。人们不是不懂道德为何物,而是纠结于如何使用道德。熊培云多次强调的社会道德底线问题,也正是人们尚未解决的形而上学的命题。“底线”虽基础,于人心也是一道“高墙”。

我们有道德观,却更倾向于随意的个人行为。随心所欲、模棱两可、模糊不清,是许多人现有的摇摇欲坠的道德观的弊病。没有底线的道德观必然是脆弱的,我们因此能够容忍利用善心行恶的罪状,也无法踏出施以援手的一步。在道德面前,人人都应画出一条明确的界线,有执着于心的原则,以此反抗黑暗。

与道德相对的是法律。在社会法治完善的路上,人们习惯于仰望法律,仰望那些白纸黑字、奖罚分明的文件,生怕触犯“天条”。此时人们安于“被统治”,便缺乏忠诚的道德判断。将最基础的社会要求看作让人崇高的戒律,无疑是危险的。单纯的法律统治之下,社会只能在人性的底层徘徊。

所以不要忘记,在法律之上的是更具权威的道德。

道德,其实最终指向成“人”的问题。这一在现世作为较高要求的名词存在于人的初心。人之初,无论善恶,必然是道德先行的,只是社会带来了遗忘。如何为人?不必有多么高尚的节操,但必有纯粹的道德理念。究竟是被世俗同化、被顾虑左右,还是弃绝社会的复杂,为“成人”而忠于内心,在人存在于世的最初便有定夺。

“角色错觉”的概念最初有曾德雄提出,四个简明扼要的字足以折射众多忙碌于现实世界的人的心态。我们记得自己是教师,是公务员,是丈夫妻子,却忘记了自己首先是个人。只有重拾人的本真,在为人中多一份义无反顾,才能最终放弃困于现实的“非我”。常常羡慕尼采的出世复入世,能够透看世俗,懂得如何立足世间。但对于道德抉择,我们可以不必成为尼采那样透彻的大师,顺应社会的复杂,明辨自身的处境,又不失“出世”的警觉,很多两难的选择也许便不再纠结。

正如康德所言,道德是一种信仰,优于信奉神佛,因为道德在给人为人的慰藉之余,更指导人立世。而总是求神拜佛,望神慈悲保佑,而无法对人慈悲的人,永远只是无神论者。

文章的开头提到道德为安心立世之本,其实“安心”更多地指向自我,在社会为人,不妨以“安世”自勉,拥有一份低调不浮夸的使命感,不需要伟大的论调或口号,仅仅是让人更圆满的方式。

道德之所以为“高墙”,不过是因为我们的视线被世俗蒙蔽,若是忠于内心,也许会发现翻越“高墙”不过是四两拨千斤。我们追求的普世价值先从守住道德开始,以此立世。

(指导老师:徐 华)

点评

本文作者以“翻越‘高墙’,以道德立世”为题,以一种势如破竹之姿、行云流水之态,挥毫泼墨写就此文。纵观全文,文中出现的意象颇多,“道德”“理性”“真理”“良知”“底线”“高墙”“信仰”„„作者灵动的写作思维可见一斑。全文形散神聚,万变不离其宗,旨在鞭挞现世社会道德的沦丧,以及对道德回归的期许与仰望。道德并不高深,而是近在咫尺,只要我们“忠于内心”,“翻越‘高墙’不过是四两拨千斤”。全文观点独到而不失犀利,论述精辟而不失文学气息,且显示出作者广泛的阅读兴趣,从哲学到时政,从宗教到历史,正是因为广泛的涉猎,才成就了这样一篇佳作。

第八届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文章

(二)良知未泯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 卢 宇

看渔人三辩而置呼救于不顾,说实话,这样的情节并没有给我的心弦以重击;虽然他们的理由牵强晦涩,但亦可自我安慰:就算出海相救也未必有果。然而,在故事最后出现的“不安”,让我知道,至少良心还在撕扯他们的灵魂。我把“不安”归为良心未泯,这说不上褒贬,只是对于这种“不安”想到了很多,想到自己深陷的社会泥潭,想到人们所戴面具下的善恶纷争,想到媒体、网络的世风日下,想到自己那微小但挠人的良心质问:我是否坚信良知未泯?人应该向善的理论是否会在这个时代崩塌?也许这会是一篇没有引用、没有题记的文字,因为我无法找到任何一个国家或时期来比拟,也不会再有名人的至理之言让我借用并一语中的,只因为这仅是生活于当下的我所经历的。

其实路过的陌生人收到了她呼救的信息。

小悦悦惨死车下无人相救的事例早已成为媒体讽刺人心不古的佐证,图片、视频轮流展出,再伴有尖锐极端的评论,这都显得咄咄逼人,舆论就这样用正义之剑挑开公众关于良知那还未痊愈的痂。我不能完全否定媒体仗义执言的事实,但与此同时,我却觉得媒体在带领大众掩藏下一个路人的不安,于是我质疑那些义愤填膺却空洞无比的声讨是否会唤醒人们的良知。路人过往而不问固然应受谴责,但其身后更大的一群人却是变相的渔人。

由此我看到了范围更广的不安正在泛滥,以及一种俨然成性的态度侵蚀。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良知缺失逐渐演化为责任推脱,甚至转化为语言正义包裹下的原形毕露。直接表露不安还可以聊以自慰善良常驻,而有些言论隐匿的不安却令人生畏,其实他们只缺一句自警:我也曾在小悦悦身边走过。

其实他收到了车轮下女人呼救的信息。

药家鑫案彻底突破了公众一再下滑的道德底线,相比小悦悦身边路人的冷漠麻木,药家鑫将关于良知尽丧,人性彻底泯灭。至于镜头里希望减刑的不安,我再也不能强加于良知,从良知漏洞,到良知缺乏,直至良知泯灭,药家鑫还有什么理由要求宽恕? 类似于此类的毫无良知可言的痛处时时发作,除了对罪人的口诛笔伐,真正不安的是我们。恼人性泯灭,怒社会不争,还有一种难以摆脱突围的不安全感。社会中某些作为基石的东西一再被颠覆,原先视若真理的东西却被悬于风口浪尖遭人非议,总担心自己是下一个被殃及的池鱼。换而言之,这些隐晦但稳固的不安成为了良知泯灭的副作用,在一点一点地动摇着现代化的大厦。

以上提到的事件仅是关于良知的多面镜中的一个反射而已,但这刺眼的光芒却让人无法直视。被强光瞬间扫过后的眩晕使我们眼前发黑,而我们也该撇开情理,想想:良知到底是什么?它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是否只是被视为美德而封存了百年?良知漏洞是人心有鬼还是社会作祟?面对日益严峻的道德危机,我们是冷酷地作壁上观,还是矫正过往地唾弃?眩晕只是片刻,思考仍应继续。

其实良知的出处来源已久,可以说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衍生,也可以说是孔圣主仁的演变。若是妄想对其进行精确的定义,最后只会得出片面主观的结论。这里不妨以文化相近的日本作为比较对象。日本文化中无善恶的清晰分别,也没有对良知的推崇,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情理的强调和克己复礼的制约。父母的孝和手足的悌是因为传统要求使然,即我之所以做是因为外在情理的要求。这样我们并不会将同是为人之道的“良知”和“情理”相提并论,因为我们深知良知是剔除外界的自我要求,而情理一方面使良知更显高尚尊荣,同时也增加了不确定性与随机性。我无法妄自揣度有无约束的优劣好坏,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良知的自身属性为日后可能出现的良知缺失埋下了伏笔。

文化修养不会直接作用于现代化大厦的一块砖瓦之上,但是它对人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良知亦然。社会中法制建设固然约束繁多,但良知的心理暗示和自觉服从才是一切制度规范行之有效的根本。若良知漏洞被放大抑或撕裂,制度便会失去作用,人的主观危害性上升,前文所提到的不安全感产生,使人暴露于强光之下任其灼烧,之后的社会会变成怎样也可预见。

良知随历史的发展而绵延传承,又作用于社会发展的稳固,却在我们这个时代却陡然停步,徘徊不前。语言刻薄的评论家便认为这是现代化发展使然。其实应该说是物质的极大丰富使留恋于超炫科技的人们淡化了精神世界的充实,物质胜于精神的观念便在人们的大脑中根深蒂固。这种短暂的眩晕和自我迷失在任何一个生产力爆发的时代都会出现,是必然也不可怕,因为良知是天性,而贪婪和占有欲亦然。所以暂且熄了对现代化的怒火,我们应当关注的是之后人们怎样应对和媒体如何引导。显然我们的应对既仓促无力又蛮横粗鲁,一味地谴责而大扬正义风帆,无理地担忧而无望于民众精神文化复兴,盲目逃避只是明哲保身,语言伪装也掩不了内心的谴责。

虽然道德大坝现蚁穴,但大可不必毁大坝以覆蚁穴。我们需要的是理性与客观,不煽动不满情绪的同时多问自己而非质问他人。我们的生活虽平淡无奇,但却是自我道德检验的考场,也是完善自我的良机,更是为社会良知奠基的一抔抔硬土。而媒体人所说的不应仅是传统儒学中的三纲五常,更应是作为社会责任人的真言、直言,以自己的切身实感和无畏箴言告诫民众,这样才可以使传媒为良知社会的构建添砖加瓦。

动笔之前本想用“良知泯灭”为题,但长久考虑之后还是决定以“未泯”为题眼,因为我还会做社会建设下一个十年的见证者,虽然怀疑叠加、质疑丛生,但是只有寄希望才会有希望。

良知泯灭?良知未泯!

(指导老师:张永威)

点评

本文作者找到了题目材料中三个渔人的共同点——“不安”。在作者看来,这种“不安”里蕴藏“玄机”,那就是三个渔人都有一颗未泯的良心。于是作者水到渠成地将文章的主题引入对“良知”的深层次讨论。接下来,作者借由“良知”这一话题,重新审视曾经热极一时的“小悦悦事件”与“药家鑫事件”,并尖锐地指出在面对这些“毫无良知可言的痛处”时,人们总会感到不安,进而对产生这种不安的良知进行分析与追问,直抵人的灵魂深处。作者视野开阔,除关注社会热点外,还对传统文化以及他国文化都有所涉猎,行文既收放自如、说理深刻,又逻辑严密,颇具深度。全文虽没有一句名人至理之言,但让人警醒的语句俯拾皆是,可谓字字珠玑。

第八届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文章

(三)珍惜心底的不安

浙江省绍兴县鲁迅中学 劳怡楠

清晨醒来,推开窗户,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凉风习习,鸟语花香。你浸润在舒适之中,于是你觉得整个世界都浸润在舒适之中。一切并无不妥,可就在你醒来之际,在你的思绪与记忆接轨之时,心中便有一块区域使你明明白白地记得,万里之外,必然有一片土地上的人们正遭受着饥饿的折磨;越过千山万水,必然有一群人因战争或暴动而颠沛流离;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必然有人偷偷进行着肮脏的交易;在黑幕的笼罩下,必然有人在酝酿着邪恶的阴谋。它们时时发生,却与你相去甚远,可这并未能阻止你的感知。它们始终留在你的脑海里,只是暂时被掩埋。

它们虽遥远,你却不乏感知它们的途径。或是通过普及式的大众传媒,或是通过隐秘性的口口相传。因为遥远,它们都被罩上了一层模糊不确定的色彩,阻碍着你的细细寻觅。你有众多理由拒绝置身事内,可它们不可否认的存在仍为你带来不安与忧惧。这不安不一定是基督徒似的深深的负罪感与赎罪欲,也不一定是佛教普度众生的慈悲心怀,或是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你只是不安,这不安来自于你心底善的流域。我不相信人性本善,更不相信人性本恶,我只相信人从出生起便是一片混沌,有善有恶,只是善恶的多少有所区别。而这不安便是从最根本的善中折出的光芒,它只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带着正义色彩的善。

面对这不安,一些人选择了直面。他们不辞千辛万苦地寻找,不惧万水千山地流浪,只为一片心安。正如当年在“水门事件”中坚持揭开冰山一角的新闻记者;或远赴硝烟弥漫的战场,只为心中人道主义精神的志愿救助者„„需要指出的是,遥远并非空间概念,而只是一种感知——在一件事情中,你只要能彻底地置身事外,那它便是遥远的。至今仍感动于垂垂老矣的马寅初面对攻击时所说的话:“我虽年届八十,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这样的傲骨,如何配不上勇士之名?

然而这一选择却有着极大的危险,更非常人所及。若论不安,如能直面,只怕难以数尽,一人一生的努力,恐怕都仅为杯水车薪。勇士往往过早逝去,又有几人留名?更多的人,面对不安无力承受,便选择公布于他的小社会,以求稀释自己的不安,平摊自己的责任。此时若无人回应,便可从于大流,生活如常。而被告知者亦可将不安公布于他的小社会,来加倍稀释这不安。几番稀释,不安便越来越淡,只成为心里无关痛痒的一挠,在大势所趋的保护下被永久掩盖几近无形。随着牵扯的人员越来越多,社会便成了平铺而无力的社会,纵使再有人想做点什么,其他人也可仰仗着社会冷眼旁观,凭着所谓法不责众的心态,心安理得地做“沉默的大多数”,“善”的一角也就因此而蒙尘,无力再次闪光。所以虽然有凉风习习、鸟语花香,罪恶与灾难却仍在上演,仍被呈现于眼皮底下。而当这惰性加倍,我们冲淡不安的速度也愈发快捷,最初的不安也越来越少。直至我们已无法置身事外时,不安也早已被抑制,沉默可以代表静谧心灵的无限沉思,也可以代表黑暗对萌芽的扼杀,这样平铺而无力、“和谐”而无声的社会,如何指望它冲出有力的一拳?

若既不愿成为冲在前面的勇士,也不愿在无形中泯灭自己善的灵光,便好好珍惜自己的不安吧。事实上不安无处不在,我们便该珍惜自己感知的能力。在压抑时,将它喷薄而出,纵使不能激起熊熊烈火,亦可激起小小的烛火。用行舍藏,便是智慧。若没有这种智慧,我宁可偏向前者。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鲁迅说:“相比于国家的自大者,我更欣赏个人的自大者。”相比于平铺无力的社会,我更希望有一个参差多态的社会,即使过于偏激,即使有时蛮不讲理,至少也有众说纷纭的声音,至少也有站起来的人,至少也有顶起天的力量,以时时洗刷心灵的蒙尘。与其选择完美的寂静,不如选择小小的拙劣的冲击,以保留心底的不安与向善的勇气。纵使疯狂,纵使可能受伤,依然很美。

一位德国牧师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大意是:当他们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抓新教徒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天主教徒;当他们抓我时,却没有人再能为我说话了。平淡的话中透出一股凄凉。我们或许会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无能为力,但我们不该将其忘却,更不该将那一份不安忘却。若没有当初一次次的争取,如何能换来今日的自由歌唱。而不安,便是我们当初选择争取的原动力,它是激愤与悲悯的源泉。

当黑幕笼罩大地,万物无声之时,我们至少应该看到自己心底的不安,那便是正义的希望!

(指导老师:彭玉华)

点评

本文作者牢牢抓住材料提示语“为什么几个渔人都感到不安”中的“不安”一词,化难为易,巧妙地将题目转换成了以“不安”为话题的一篇文章,这样的审题技巧对于大家写作高考作文很有借鉴意义。当然,准确的审题立意只是写好一篇作文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写作过程中,作者紧紧围绕“不安”,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灵动感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透彻分析了“不安因何产生”“不安为何消失”“如何保留不安”,论述精辟,观点独到。此外,作者在文章中并未引用题目材料,却给人处处紧贴材料的感觉,仿佛字里行间都能看见三个渔人的影子,如此成熟的写作技巧,对于一位高中生而言尤为难得。

第八届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文章

(四)愿得心安

北京市第四中学 李子卓

大脑先生:

我是最忠于您的心脏,您知道那三个渔人后来如何了吗?

因为没有任何线索,第一个、第二个渔人都放弃了寻找。他们每一日都不停地告诉自己:太晚了,太迟了。但没有什么效果,因为从他们捡到瓶子那一日起,他们便开始每晚做着同样的梦:一个看不清模样的人孤独地坐在一座孤岛上,一切都很昏暗,只有一双黑亮的眼直直地盯着他们。他们每天都被吓醒。后来,因为精神衰弱,第一个渔人每次出海都昏昏沉沉,最终因一次小小的风浪丢掉了性命。第二个渔人安慰自己,一定有人救了那人,但他仍旧噩梦不断。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夜,他在梦中终于看清了那人的脸——赫然发现是他自己。

只有第三个渔人坚信“既不会太晚也不会太远”,于是踏上了寻找那人的征途。天南海北,每个角落都不放过,但直到他白发苍苍、垂垂老矣,也一无所获。可奇异的是,他躺在病榻上,脸上却浮现出隐约的微笑。望着身边的亲人,他喃喃自语:“那么现在我可以心安了,那人大概早已获救了。”随即,他咽了气。

当然,相信大脑先生您必定早看出来了,以上纯属我虚构的。但我绝没有戏弄您的意思,只是为了对您说一句想了很久的话:无论您做与不做,只愿得心安。

前两个渔人想得很细,考虑很多,没有像第三个渔人那样做了一辈子的无用功。但他们一生活在不安之中,最终将自己困在了心的荒岛上。而第三个渔人虽劳无所获,可他求得了心安。

我知道您聪明,每每遇到什么情况,总能想到一堆好点子或是一堆顾虑。最后的最后,您总说算了,您说有别人,您说做了或许更糟,您说忘了吧。

但您真的忘了吗?

上次学校组织去江西支教,您很是兴奋。您想带着孩子们做手工,想知道他们平日的生活,想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可没过多久,您又对自己说:不可以。万一让他们学会了享受物质怎么办?万一他们是留守儿童怎么办?万一他们用一双双天真的大眼睛看着您,告诉您他们走不出去怎么办?于是,您几乎什么也没说,只教了半节美术课。最后走的时候,看着孩子们去拥抱最受欢迎的小老师,您站在一边,怀疑自己连名字都忘了告诉孩子们。后来孩子们寄来了信,收信人里竟有您的名字。您反复地看着那封错字满篇的信,好长时间不放手。我也为您高兴,“怦怦”地越跳越快。可我还是知道,您有多么后悔没去做那些该做的事,每次您想到这里,我也跟着往下沉。

您考虑得多,未必是好事。如果最后不仅什么也没做,每每想起还胸闷难过,那么那些考虑就太多余了。

您有想过,或许做了,就不一样吗?

这回换个例子,您还记得为老人让座的事吗?从初中开始,您坐公交车就不再坐位子了。因为您太过内向说不出“奶奶您坐”这样的话,也不想做装睡视而不见的事儿。后来上了高中,一次车上有很多空位,您便坐下了,结果后来人却多了起来。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一步三晃地上来,看着就让人担心。见周围无人让座,您控制着四肢僵硬地站起来,表情也严肃异常。值得开心的是,老人向您道谢,您抿着嘴角笑了,我也高兴地狂跳了好一阵。

瞧,您怕了那么久,做了,才知道并不可怕,还因此有了更多的勇气。

我和您同时出生,我从出生起就只负责不停地跳动,而您从开始的一片空白,到现在在我眼中几乎是无所不知的存在。但无论再过多久,您最深处的悸动都无法瞒过我,您压抑许久的愿望一旦想起,我都狂跳不止。我是多么怀念小时候的你,想到什么做什么,从不会后悔。当然,您现在也说自己不会后悔。

我说了,一开始的故事是我虚构的,第三个渔人如果放在现实里也不会心安的。现实要残酷得多,因为人们总是看重结果——虽然嘴上不说。但是您要知道,现实里也难遇上故事里这种奇怪的事儿,再难的事儿也会有结果的,再糟的结果也会让您得到些什么东西,而我相信您会甘之如饴的。

您总说这世界上真是什么人都有,这社会发生的事总让您望而却步。可我还听您说,看清这世界,然后爱它。您有那么多朋友,我相信您能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做一些之前总顾虑太多又每每后悔没做的事。

其实说了这么多,只想告诉您:您还年轻,想到了就去做,现在就那么多不安,以后力不能及了,难道要在后悔中虚度一生吗?您想做哪个渔人呢?是将自己困在心的荒岛里,还是即使徒劳无功也能笑着对自己说“不虚此行”呢?

还有,我这个心脏可要陪您一生呢,您每每后悔我都胆战心惊地猛跳一阵,您不在乎自己思考太多占去太多脑容量,可我是会得心脏病的。

大脑先生,做与不做,愿得心安。

另:您回去再遇到乞讨的老奶奶,不妨考虑给她点儿零钱,我知道您又有一阵不安了。

愿陪您心安一生的心脏 2013年8月3日

(指导老师:袁海萍)

点评

由于题目材料的限制,本届大赛总决赛高中组的作品中鲜有体裁创新之作,所以这篇文章的出现着实让评委们眼前一亮。作者巧妙借助书信的形式,虚拟了心脏给大脑写的一封信,在立意上将自己的创新意识展露无遗。虽然在文章体裁与立意上有意识地进行了创新,但整篇文章并不给人华而不实之感。文章开篇便紧密结合材料,虚构了故事的结局,在发人深省的同时也为后文论述“愿得心安”这一主题进行了铺垫。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阐明了“心安”的重要性,看似写的都是生活琐事,但透过这些琐事我们能看到作者其实是在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自省。不可否认,这篇文章和其他获得特等奖的文章比起来,在论述深度上有所不及,但文中浓浓的生活气息,以及作者敢于进行自我剖析的勇气,还是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肯定。

第八届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文章

(五)宇宙大问,解在人间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 樊文朔

几个渔人、一个瓶子、一张纸片、几行文字,直逼人类思维的尽头。

救助或不救助?理性判断或感性体悟?科学的知识解释不了的,宗教的奥义就能明断?

渔人面对的问题太严重,困惑和迷茫压得他们欲辩而不得。从人性与知欲本能出发,他们想象着这位未曾谋面的人类兄弟在荒岛上是怎样生存,怎样坠入绝望,怎样悲惨地死亡。这种推测必将勾连起对同胞的怜悯。而对别人命运的揣测之后,便是对自己未知命途的恐惧。黑暗惨绝的经历既然会发生在他者身上,为什么不会成为自己的终结方式?彻骨的冷意从齿根蓦地弹出,生命之中藏着对非理性、非常识的恐惧。

再从理性知识去认知。全部的信息就收纳在一个漂流瓶与一张小纸片中,甚至不能复原真相最简单的轮廓。身份未知、地点未知、时间未知、生死未知。没有逻辑,不能判断,超越了可知。或者像第三个渔人一样跳脱常识,用哲学推演,不会太晚,因为何时都有可能;不会太远,因为每处都在发生。不知那人的方位,其实亦何尝知道自己的方位?甚至可能,呼救的人就是自己因为精神盲点而不曾认识到的自身„„一次偶然,勾出渔人,不,是人类骨子里的冲突。自幼时便形成的绝对的认识秩序被打破了。彻底的模糊让他们洞见自己的无知苍白。走到思维的尽头,渔人不安,读者悚然,寂静落下,混乱开始。

那么干脆脱离此间,以彼岸的高度来俯仰人世。该去拯救吗?该选择无声吗?末法时代,人人迷茫。科技祛魅的现代世界,上帝已死,信仰崩塌。天下承平,人们信奉超自然来消遣无趣的光阴。世教凌夷,暴力恣肆,戾气横行。佛教净土早已布满灰尘,铜佛、木佛、泥佛;梵音、佛乐、法帖欺谩世人。真佛从精神世界里消失,小乘佛法依稀残留在俗人对前代大师隐士的记忆里。度己无力,何谈度人?天荆地棘,个体尚不能开悟得救,又怎能苟求其人?撑一叶小舟,寻一片孤岛,载回一颗或许早已枯槁无救的心灵?此岸诸事无了,彼岸一片苍茫。

够了吧!在思想的极路上,我们已经走了太久。渔人的故事,只是无数引人困顿的寓言中的一个。有太多的谜团,我们太想解开,却发现未知的事情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越来越苦厄,最后是一无所知。

应该知道,我们一定会遇见的问题未必不可回避,不可回避的问题未必一定能解答。人类一思考,上帝便发笑。人太骄傲了,总以为理智之剑能够破除一切魔障,逻辑的刀锋能战胜迷幻的妖魔。认真对待生命的人定会省察生命,但是省察生命不等于穷尽生命。

当我为了追求最高的真理而走遍了世界,却发现自己竟从未走出脚上的一双鞋。既然精神必须依附着形骸,否则将灰飞烟灭;既然我们必须向尘世汲取资源,否则将从云霄落入深渊,那为什么还要用痛苦的泪水去洗刷必须沾染的凡世尘烟?为什么要用熬干生命得到的鲜血去浇灌永恒的死茫空间?为什么如此执着,宁愿让此岸的无比真实与彼岸的虚幻梦境将自己撕裂!

我也是一个严肃对待生命的人,我也备尝思虑的困扰与辛酸。我也设想抛弃肉体,让灵魂自由驰骋在天际云端。

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我向人生发问,由我救谁退至谁救我,再至救己度人。退而再三,仍未有正解。为了找寻生命的意义,为了参透宇宙的不变真理,我进入文字,又从文字隐遁到哲思,由修悟人事隐遁到历史之观,自觉已经隐无可隐,逃无可逃,痛苦煎心,却仍未得到答案。

所幸由于某种属人亦属灵的特性,我们最终定会与这个世界和解,就像从土壤的温厚中诞生的孩子,在一定时刻一定会渴望天的浩瀚轻盈。用死亡矫正人生,用宇宙洞察人生,是思想者跨越不了的宿劫。然而如果为了迎接最后的虚无,为了满足本质自私的求知欲,便对世界无动于衷,弃子女丈夫的家庭责任不管,抛忧患尽责的社会担当不顾,这就不配叫做对生命的敬畏,而只是对生命客观实在性的逃避。

所以,迷失的渔人必定会在寂静中任水波载他们回到岸旁的茅屋。屋里莼菜的清香扑面而来,化解了今日的沉重与劳碌;妻子温情的眼神使他们回到真实,回到人间。自己的意义、自己的价值、自己的坚守,应在这屋、这船、这家之中。偶踏歧途,他们认清了自己,看清了人生。

于是诗人也不再沉默,低低的苦吟变成了高亢的歌声。我走出思想的泥潭,诵着启悟后以热爱写就的诗篇:

末法无端意踌躇,殷勤问道伤心苦。

心血枯焦天不语,千愁万绪散西风。

抛却诗心清云上,热肠忧叹老书生。

狼狈辛酸为哪端?性本不忍苟相全。

别竹辞花亦何憾?只恨平生志高远。

笔重神滞文章瘦,漫步卷牍自误久。

应纵四合卷九州,俯仰人世任自由。

五蕴皆空我不转,一力移山救末俗!

(指导老师:李 宏)

点评

作者从题目材料这则令人困顿的寓言,引发了对人类未知命途的无尽思虑,由此大胆发散思维,联想到人类智识的空茫、宗教信仰的虚无以及生命末路的宿劫,进而体味到虚构彼岸的存在与价值的虚无,最终认清了“人本”即是对待生命的严肃态度,即是度化身心走向无限自由的无上妙法。与其皓首穷经思索生命的意义,不如兢兢业业坚守生命的价值。如此积极向上的志趣让人称道!在行文过程中,作者展现出的对科学与宗教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解答,让人不禁感叹后生可畏。特别是文末作者自创的诗歌,不仅总结了全文,更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实在是妙不可言。

第五篇:小主持人大赛总决赛即兴主持参考题目(小学组)

小主持人大赛总决赛即兴主持参考题目

(小学组)

1、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美德,请以“分享与谦让”为题目,结合一些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模拟主持一期“讲文明、懂礼仪”节目。【例如:孔融让梨】

2、请以“如何面对失败”为题目,模拟主持一期访谈节目,形式参照《快乐城堡》的《说说心里话》节目。【可以说说自己的经历,也可以请现场选手配合,结合具体事例谈谈如何面对失败,并且进行简要总结。】

3、教师节到了,请以“感恩的心”为主题,模拟主持一期节目,你来设计内容吧。【以其他选手为观众,可以现场组织同学参与节目。】

4、请以“如何减轻小学生学习负担”为题,模拟主持一期节目,要有开场和结束语。【可请现场选手进行配合,由你针对这个主题进行提问并总结。】

5、今天,《快乐城堡》组织参加小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的三十位选手到江滨公园观看冰灯、雪雕,请你在江滨公园对这次活动进行现场介绍。

6、《快乐城堡》本期的《创意1+1》节目由你主持,请你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起用橡皮泥制作一个手工作品,并结合作品组织大家一起表演个小节目吧。

7、《快乐城堡》的《我们爱读书》节目由你主持,本期节目的内容是“古诗词欣赏”,请选取一首你喜欢的古诗为大家讲解这首诗的意思,并带领大家一起背诵。要有开场和结束语哦。

8、今天是母亲节(父亲节、老年节),请以“母亲”(“父亲”、“爷爷奶奶”)为题,模拟主持一期节目。【可以讲讲你们之间的故事,谈谈你对她(他、他们)的爱和她(他、他们)对你的爱。】

9、快乐的寒假生活开始了,请你以“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模拟主持一期节目。【可现场采访其他选手并进行总结。】

10、外景主持: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人民公园里变成了一个快乐的“海洋”,请你以外景主持人的身份,向“电视机前”的观众介绍同学们到人民公园游玩的情景。

11、你是《快乐城堡》的“快乐小精灵”小乐乐,今天,你来到了北安小学,向这里的同学们介绍《快乐城堡》节目,并对他们正在进行的跳绳比赛进行现场报道。

12、春节到了,《快乐城堡》春节特别节目由你来主持,请你介绍一些有关春节的风俗习惯、组织表演节目,并且带领现场的选手给观众拜年吧。

13、《快乐城堡》组织全市的小学生为贫困山区的儿童捐献图书和衣物,今天,栏目组全体人员和二十名小学生代表来到了贫困山区,为这里的儿童送来了2000本图书和1000件衣物,请你作现场报道。

14、暑假期间,《快乐城堡》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今天,来自各个学校的100多名同学来到步行街,清理乱张贴的“小广告”,你是现场主持人,请对活动情况进行报道。

15、请以“小学生如何关注食品安全”为题模拟主持一期节目,谈谈我们的生活中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是不安全的?小学生应该怎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关注食品安全。【可组织现场选手开展讨论,并进行总结,发出倡议。】

16、请以“你会做家务吗?”为话题模拟主持一期节目,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出你的观点,引导观众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请现场同学说说在家里帮妈妈干活吗?做家务的时候是不是发生过一些有趣或难忘的事情呢?】

17、辽宁省近日发生了一起小学生虐待小动物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请你以这件事为话题模拟主持一期节目,说出你的观点。18、3月22日是“世界节水日”,《快乐城堡》在本期节目里要引导同学们、小朋友们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珍惜身边的水资源,而你就是这期节目的主持人,你想怎样主持呢?

19、我市各学校开展了“阳光体育1小时”活动,请你结合自己学校的活动为大家进行报道并模拟主持一期节目吧。

20、你看过《快乐城堡》的竞技节目《快乐英雄榜》吗?今天的比赛就要在你所在的学校进行,参加比赛的20名同学分别组成了红苹果队和金芒果队,比赛项目是踢毽子和抱球跑,你来进行现场模拟主持吧。要有开场、过程和结尾哦。

21、《快乐城堡》新开了一档小栏目,名叫《动画俱乐部》,这一期节目要给小朋友放映《黑猫警长》、《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片,开场前你要如何介绍这些动画片,让小朋友有无限的期待!

22、牡丹江首届电视小主持人大赛的总决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你是进行现场报道的主持人小乐乐,请根据今天的比赛情况模拟主持一期节目吧。

23、牡丹江首届电视小主持人大赛总决赛圆满落下帷幕,十位优秀选手产生了。今天,他们来到演播室,要录取一期题目为“感谢对手”的访谈节目,现在你就是主持人小乐乐,快来模拟主持这期节目吧。

24、请以“当我和同学产生矛盾时……”为题模拟主持一期节目,节目的形式由你来设计,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说出观点。【也可作现场采访,最好在结束语中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5、《快乐城堡》为同学们最新推出了《乐乐说天气》小栏目,今天是新栏目第一次和观众见面,请你进行栏目介绍并预报天气,明天气温下降8度,还有大的降雪,遇到这样的天气,你要提示观众什么呢?

26、在本期《快乐城堡》的《超级体验吧》节目里,要有十名同学去郊外的葡萄园帮助农民伯伯采摘葡萄,体验当个快乐的小果农。你也要参加这次体验活动并现场主持本期节目。现在,同学们已经来到了葡萄园准备采摘了,你的模拟主持也开始吧。

27、我们的家乡牡丹江是一个美丽的文化旅游城市,在今天的《快乐城堡》里,请你以“说说我的家乡美”为题模拟主持一期节目。你可以给观众当个小导游,介绍几处你熟悉的景观,也可以说说牡丹江的风土人情。

28、过春节拜年时,同学们都会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那么请你以“你会合理利用压岁钱吗?”为题目模拟主持一期节目,可以谈谈你自己的经历,记得节目要有开场和结束语哦。【也可以请同学们说说每年能收到多少压岁钱,又是如何利用这些压岁钱的呢? 】

29、本期《快乐城堡》的《神奇妙妙堂》节目由你进行模拟主持,现在就在节目里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吧,要说明实验的材料、过程和结果,看看这个实验能给大家带来哪些启示。

30、在《快乐城堡》的《看看天下事》小栏目里,同学们、小朋友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儿童新闻资讯,请你来模拟主持本期的《看看天下事》,向观众发布一些新鲜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新闻吧。

几点说明:

1、以上为小主持人大赛总决赛即兴主持的参考题目,实际比赛中会有内容上的简单变化和调整。

2、总决赛比赛内容及时间为:自我介绍、即兴主持、现场问答。(每位选手上场时间为4分钟:即自我介绍和即兴主持两项内容时间总计3分钟,现场问答的答题时间为1分钟。)

3、上一位选手上场时,下一位选手抽取即兴主持题卡。

4、选手在即兴主持时要有开场语和结束语,根据题目设定的场景进行主持,部分题目里【 】中的内容仅供参考。

5、现场问答主要考察选手的临场反应和答题状态,内容大多是与本次大赛和电视节目主持有关的一些常识性问题,请参赛选手放松心情,根据问题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即可。

加油,宝贝,你就是最棒的!

下载第八届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题目(高中组)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八届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题目(高中组)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试题

    2012年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试题 小学组 请选择一个题目作文。题目一:童年记趣 以《童年记趣》为题,写一篇作文,叙述儿时最有趣而又难忘的一件事。不少于600字。题目二:我的课......

    第八届中国婚庆人技能大赛总决赛

    第八届中国婚庆人技能大赛总决赛婚礼主持人现场口答题参考题1、交杯酒的寓意是什么?新人在婚礼上喝交杯酒是婚礼重要仪式之一,它象征着结永好、不分离、同甘共苦。2、在西式婚......

    创新大赛题目

    Directions: Addison said,“Every man should have a purpose in life. A man without a purpose lives on, like a cabbage in a field, but he knows no life.” Accordi......

    第11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初中组题目

    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暨首届全国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大赛 初赛题目(重庆赛区除外)【初中组】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小......

    英语创新作文大赛题目

    题目 Directions: Addison said,“Every man should have a purpose in life. A man without a purpose lives on, like a cabbage in a field, but he knows no life.” Ac......

    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主持词[范文]

    宿豫区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主持词 2016年10月18日 温馨提示:各位来宾,请就坐,宿豫区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即将开始!请保持现场安静,手机保持关机或调至静音状态,请不要随意走动。谢谢您......

    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主持词

    广元市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主持词 2016年1月26日 温馨提示:各位来宾,请就坐,广元市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即将开始!请保持现场安静,手机保持关机或调至静音状态,请不要随意走动。谢谢您......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高中组)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高中组) 珍惜心底的不安 姓名:劳怡楠 学校名称:绍兴县鲁迅中学柯桥校区 指导教师:彭玉华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 珍......